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2024-08-20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精选7篇)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篇1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主要阶段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1、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很多,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2、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样本]

国内外关于医疗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

医疗服务模式是当今医院改革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以下是相关文献综述。

一、医疗服务模式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服务意识突现,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行业兴旺的世纪。但在我国,“医疗服务”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服务质量是群众投诉最多的热点。在服务业中,医院的服务与其他组织相比,尤其是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差距【1】。作为人类健康事业承载者的医院,医院服务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医院赢得医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2】。自2000年开始,我国各级各类医院纷纷开始进行医院服务的改革,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开展了对新形势下的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

关于医疗服务的概念,张光鹏【3】等认为,它是指伴随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预后等医疗活动过程中,医院及医务人员以实物和非实物形式满足病人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它具有两重性特点,即一方面包含了疾病诊断、治疗等职业技术过程;另一方面又包含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素质需要的服务过程。叶煜荣【4】等认为医疗服务是一种为满足顾客需求而进行的复杂劳动,它是一个系统,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有四个:一是支持服务的设施:如一个医疗卫生单位的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二是材料:例如消毒用品、药物等;三是核心利益:即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让医疗保健消费者得到的保健和健康;四是关爱:医疗消费者接受服务后,从心理上感受到的某种慰藉和关怀等。

关于医疗服务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相关论述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疗服务模式发生转变。医学模式指导着人们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在一定时代的医学模式指导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理论阐释模式、医学科研模式、医学教育模式和医疗实践模式——即医疗服务模式。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又称巫医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现在正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病因、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揭示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是生物医学模式所不能解释的,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医疗服务也已经不能适应医学的发展,医疗服务也需要从生物层次更新到更高的心理、社会层次【1、2、5、6】。其二,我国市场经济对医疗服务的影响。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展和不断深化,以及加入WTO,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和医院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的准入、国有医院的转制等,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机制,使得我国医院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同时随着居民文化素质、自我保健意识和消费意识的提高,要求参与治疗过程,病人对健康长寿和医院服务的期望值相应提高,医疗服务投诉和医疗纠纷等明显地增加了【1】。在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下,医疗服务必须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以医疗为中心”、“坐堂等病人”的服务模式,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其三,卫生资源配臵要求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WHO早已指出,居民80%以上的健康问题应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解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我国目前卫生服务的社会需求呈“正三角形”分布,即大部分的需求在基层,但是我国卫生资源的配臵却呈现“倒三角形”分布,即大部分资源配臵在城市和大型医疗机构,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配臵【7】。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和功能的逐步界定和完善,病源将按照常规发展的正三角形,大部分流入社区卫生服务之中【8】。以上种种情况都说明医疗机构要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在新形势的指导下建立一种新的更先进的医疗服务模式。

二、建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各种探索

关于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大部分学者主要从病人收益、医院服务环境、医院建设、医疗服务范围等方面进行研究。如罗莉【9】认为要能为病人创造价值,即要求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患者费用,达到为患者创造价值的目的,最终赢得市场。南孔涵【10】则提出要强化医院人文建设,从医院的建筑设计、公共卫生设施、医疗服务过程到医院的配套设臵都要体现人文精神,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宋素勤【11】认为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应实施人性化服务。蔡永葆【12】提出医院在建立并实施优质、高效、低耗的医院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便捷、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模式。不少学者认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会成为我国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一大趋势。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高效、便捷、廉价的健康服务,它应该成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载体。

目前,对医疗服务模式论述得最多的就是关于“病人选医生”服务模式的意义、运作方式、服务环境建设、可行性等。如高虹等【

13、14】认为病人选医生在深化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几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的重大突破,二是确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重大突破,三是建立一种新型评价体系的重大突破,四是建立新型医疗劳动个人收入分

【15】配制度的重大突破。不少医院推行门诊“一站式服务”、“假日医疗黄金周”优惠服务、特需医疗服务、健康体检服务【9】、预约服务【16】、会员制度【

17、18】远程医疗等服务方式,为病人提供便捷、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吴昊【19】等通过对重庆市市区已实行“选医”模式的21家医院、卫生行政部门、部分医疗保险机构和市级新闻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选医”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较高的需求度和充分的可行性。

随着医学模式向着更加全面、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医疗服务模式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强调尊重病人的权利。病人拥有选择医生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生,充分体现了病人的自主权。医学人道主义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把病人首先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其人本价值和人的权利应当受到充分尊重的“人”。尊重人,就必须尊重其自由意志;尊重人,就必须尊重其医疗行为的自主权【14】。二是要求把病人当作整体看待。治愈疾病与治愈个人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要使一个人完全恢复健康,还需要包括重建患者失去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交往和自信心与完整感,而不只是治疗患者生理与功能上的疾病【20】。“以病人为中心”阐明了诊断与治疗应该了解患者的生活特点与社会环境以及疾病产生的过程,并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思维方式,所以又称为“整体诊断”(Overall Diagnosis)【21】。三是服务更加人性化。医院服务人性化就是指用医院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服务举措,让病人、家属感受到人文关怀【2】。医疗服务人性化是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选择,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升华,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计,是淡化医院凝重氛围的举措【2】,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四是强调突出病人的收益。收益是指一个医院提供的医疗产品或服务对患者产生好的成效和作用【22】。医院所追求的目标并不只限于利润、营业额及市场份额的增加,它还要把为其顾客创造价值考虑进去【1】。医院为患者创造的价值越多,患者的满意度、忠诚度就越高。市场营销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八法则”:企业所获得的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忠诚顾客。五是注重家庭和社区服务。区域卫生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卫生发展的先进思想,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发展问题。随着我国市场逐渐向国际化转轨,我国也应该从全球角度来考虑医疗卫生的发展。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也是合理配臵我国卫生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发展,医疗服务范围也应从医院扩大到家庭与社区。六是服务模式由微观向宏观方面的改革。医疗服务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医院运行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服务的全过程、服务的全方位、服务的效率与公平【23】。七是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扩大医院服务战略活动领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1】。从医院的客户系统到主要由医院建立的长期顾客计划,以及与供应者之间的电子联系都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

八、具有良好的医患关系。病人的积极参与,加强了医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有利于消除隔阂,提高诊治效果。“病人选医生”服务模式带来了医患关系的新变化,医患关系变的越来越融洽,服务质量投诉现象不断减少,医疗服务的满意率不断提高,病人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14】。

国外大部份国家的医疗服务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病人看病主要是去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急诊外必须经过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 Services)或家庭医生的转诊介绍才能到医院治疗。据统计【24】,澳大利亚每年大约有80%以上的人去看过GP,90%的医疗问题一般都能在GP或社区解决。GP接诊人数可达1.03亿人次/年,医院急诊接待550万人次/年,仅占就诊人数的4.5%。自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健康服务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在美国,病人会按照“诊所-社区医院-总医院-大学医学中心-著名医院-诊所/社区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接受治疗【24】。美国3/5的社区医院是非营利性私立医院,多建在较低收入社区,提供全国70%的医院床位,73%的住院和门诊医疗服务【24】。英国居民80~90%的健康问题均可在社区由自己的GP处理,其国家卫生法规规定非急诊病人必须先找自己注册的GP就医或转诊,否则不能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24】。这些由简单到复杂、全科到专科的有序运作,没有发达完善的多级医疗体系及保险机制,没有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细致入微的服务理念,是不可能达到的。

近年来,国外医务界比较认可和重视的一种临床服务模式为临床路径服务模式,其特点是在临床医疗服务过程中以质量和经费控制为中心【25】。美国的实验医学服务【26】也是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服务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能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满足病人各种诊治需求的实验室服务。高科技、高素质人员和科学的管理是模式运行的关键。

三、中医服务模式研究的不足 在查阅有关文献报道中发现,目前已有学者从各种角度对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进行探讨和阐述,但研究文献数量不多,而且未见对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中医服务模式的有关研究。中医学所具有的特点不仅符合当今人类社会对医疗保健“简、便、廉、验”的要求,更显示出自身的科学价值,尤其是在慢性病的治疗、康复、养生和预防中的优势已得到大众的承认。然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就指出:“第一,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在缩小、贡献率在降低、医疗服务功能在下降。第二,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淡化,这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第三,中医药的理论创新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也在减少。传统中医学本身就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把病人看作一个整体;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既体现了诊疗原则的统一性,又具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性;有汤剂、粉、末、散、丸、针灸、推拿按摩、水疗、蜡疗、泥疗、拔火罐、药物贴敷、外洗等丰富的治疗方法;重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具有“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顺应自然,人与天调的养生保健理论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强调医者应有博爱之心,富有同情心,视病人如亲人,注意自身的医疗道德修养等【27】。面对医学模式的改变和医疗市场中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医医院应该走怎样的路才可以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更好、更方便地让广大群众使用,为国家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篇2

一、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 学者们研究一致认为, 开题报告是硕士论文研究展开的基准点, 对研究工作起着定位作用, 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论文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张红在《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中就以复旦大学硕博开题通过率低来突显开题的重要性, 同时简要介绍了开题报告的构成要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而陈振发、邱明义等合写的《如何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则着重强调了选题的原则性与可行性分析, 并对资料的收集提出了建议性措施。

笔者认为, 开题报告乃论文写作之基, 必须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切不可随意处之, 敷衍了事。同时, 对于资料的收集要善于分析学科兼性, 合理利用文献资料。再则, 课题研究要注重创新, 要能够结合现实的需要、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最后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与误区, 研究要做到科学实用。

二、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原本属于开题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论文的后面, 但所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文献进行综述, 是了解各种学术观点, 进一步把握自身科研方向与创新的基础, 对于整个课题的研究乃至学科的发展起着引领性作用。对文献作出细致到位的综述, 往往能使接下来的论文撰写更能得心应手, 事半功倍。苏敏在《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中全面介绍了文献综述的概念、写作意义、资料收集、格式与写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可谓是对文献综述做了一个细致的知识梳理;郑召民、刘辉则在《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中着重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类型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笔者认为, 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对选题与所查阅文献资料的一个衔接性的综合分析, 综述应紧扣选题, 如此对于文献的帅选与运用方能恰到好处。同时, 文献的引用也反映着本课题研究的新意程度与价值, 所以在撰写的过程中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尽可能的做到全面、细致。

三、如何撰写研究生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对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我科研水平的一个综合考量, 是对研究生学习、科研成果的一个终极检验, 在整个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重中之重。石云霞在《谈谈如何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着重强调了高校“两课”教师撰写研究生论文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当然这对一般研究生而言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毕竟, 就文科性论文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性论文而言, 指导思想上是绝不容许有失误的。钟斌的《硕士论文撰写浅议》、王德胜的《浅谈学位论文的撰写》则主要论述了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与方法, 并根据论文评价原则, 提出了论文撰写所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笔者认为,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把握住学科的发展规律,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的把握课题乃至学科发展的方向, 选题要具有前瞻性而又不失现实适用性。同时, 撰写论文要紧扣学位论文撰写细则, 在遵循原则基础上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而不能循规蹈矩, 那样论文虽成而不具价值性, 也就达不到论文撰写的意义。再则,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思想上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不能够马虎大意, 随心所欲。一定要注重方法, 正所谓方法到位事半功倍。总之, 论文撰写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研究者务必要全身心的投入方能获取满意的成果。

四、如何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既是研究生个人学习的最后阶段, 个人科研与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展示, 也是对于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导师指导水平的最后检阅。所以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也日已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当中。陈燕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要领》一文中就从论文答辩的目的与意义入手, 重点阐述了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和答辩报告技巧;周新年、张正雄、邱荣祖合写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则在简述论文答辩的目的、意义与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论文答辩的技巧, 对于论文答辩各个环节都做了细致的分析, 很具指导意义。邢茂迎、杨美华等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着重分析了论文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而朱勇在《严格答辩程序、完善答辩救济》一文中更是从法学的角度重点阐释了论文答辩应具备严格、完整的程序体系, 同时还应形成完善可行的救济措施。

笔者认为论文答辩的质量直接关切着论文的最终质量, 所以不论是学生, 还是学校都必须予以高度关切, 严把答辩质量关;同时要作以细致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 以使得论文具有最终成效性。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如何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尚存在着不足之处, 但这也与每个学校或研究生培养机构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是分不开的, 这也就形成了研究的困难性。但是在规律性、原则性的把握上还是存有深入、上升的空间的。因此以规律性、原则性为基础, 深入研究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各要素环节之间的联系,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撰写将会是一个新的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以CNKI、汇雅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 对近十年内关于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 从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文献综述、撰写、答辩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之后发现, 从论文撰写的整体角度去进行思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即使有个别文章也多是点到为止, 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 尚有待进一步的强化。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 (5) .

[2]苏敏.如何撰写文献综述[J].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5, (1) .

教育教学文献综述的撰写 篇3

一、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研究者和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其撰写的主要关键点:研究的目的、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等等有关信息,当然,并不是一一列举出所有关键点,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有所强调即可。

在撰写实践当中,这一部分内容经常被遗漏,为了强化这一部分撰写的要求,我们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与把握。

例一:《集体备课》文献综述的前言

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集体备课日益受到学校、教师、研究者的关注。在应用这一教研模式过程中,很多问题凸现出来。关于集体备课的讨论也日益激烈起来(以上提出了研究的需要)。为了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对国内现有的有关集体备课的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集体备课的概念、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集体备课的争议、集体备课的研究动向等方面将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综述如下……(提出了综述的范围)

这个文献前言部分主要概括了“研究意义、综述范围”。

例二:《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的前言

《转化学习困难学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都开展了比较充分、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原因、“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详尽的论述……

这篇文献综述的前言虽然简短,但扼要说明了研究现状及焦点问题。

例三:《区域学校发展性督导服务机制研究》文献研究综述的前言内容

在以往发展性督导工作中,督导为学校发扬成绩、改进不足、解决困难、提高办学水平作出了不少有益学校发展的服务工作,得到了基层学校的好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督导控制论思想的影响,人们在监督与指导、监督与服务之间关系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一定误区,督导服务工作在服务意识、方式方法上还需要有较大的转变和改进。特别是在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过程中,督学如何从“居高临下”的“你做我评”转变为“全程服务”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实践、总结、创新(研究意义),为此,我们立足于上述督导实践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启动了《区域学校发展性督导服务机制研究》,旨在使发展性教育督导工作能更好地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研究目的)。为了对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有一个全面了解,我们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阅读、筛选、分析、归纳,试图从“如何形成督导服务观、如何确立督导服务观、怎样践行督导服务观”等研究思路将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综述范围),现将主要文献研究内容综述如下:

……

这个文献前言部分主要概括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综述范围。

从以上三个写作案例可以看出,前言部分撰写的内容主要依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凸现了“研究的目的、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等要求。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你研究的需要,对专题研究的内涵、撰写意图作简单阐述。

二、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认为可以按以下几种形式去撰写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

可按发展阶段综述

可按不同主题(问题)进行综述

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撰写格式,这一部分关键是要阐明有关研究的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预测三方面的内容,以及你对这些研究的简单评述。这一部分内容是文献综述的主干,如何把握这一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一部分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如:在文献综述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是介绍一个作者的观点,然后是另外一个作者,接着又是下一个作者……那么如何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那就是要学会使用简单的连接词。

1.串联观点相似的词语

也是,另外,再者,同样地……

例如:《区域学校自主评价的行动研究》课题中的 “学校自主评价的内涵讨论”:关于学校自主评价的内涵,学术界从不同侧面作出了阐释。国外对自主评价的表述有多种,一种较为突出的观点,即将学校自主评价与行动研究联系起来,认为学校自主评价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如:卡瑞和吉米斯Carr&Kemmis)将行动研究定义为参与者自我反馈的调查过程,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更为合理和正当,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发生的情境,而学校自主评价就是根据这样一种理念建立起来的。戴林·哈蒙德DarlingHammond)也有相似的观点,他将学校自主评价视为一种行动研究的过程……

分析:“国外对自主评价的表述有多种,一种较为突出的观点”这是一种写作手法,有关主题研究的观点可能很多,你不能把所有观点都罗列出来,可以把较为突出的观点写出来进行分析即可;“戴林·哈蒙德DarlingHammond)也有相似的观点,”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连接句,可以看出文中很自然地用了“也”连接词。

2.串联不同观点的词语

然而,相反地,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如此……

例如:“校外教育”研究: “校外教育”作为一个学术课题,其内涵界定多种多样。多数学者认为:“校外教育”就是在学校以外发生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在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学生在体育、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所进行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教育娱乐活动。然而沈明德在他主编的《校外教育学》中却认为,“‘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分析:多数学者认为……对多数相同观点的内容进行概括;“然而……”表示转折,突出了另一种不同的观点或声音。

3.作者本人观点的表述

可以贯穿在文献的主题部分,在叙述每个问题或观点之后,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谓本人观点其实就是要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对文献进行总结、评述。

例如:……综合及比较以上不同的各种界定,笔者认为“校外教育”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达成共识:(1)“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2)“校外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3)“校外教育”对中小学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再如:……由上所述,纵观各国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不难看出,这些目的、目标的表述虽然差别不大,但是若从深层意义加以考虑和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4.一些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度上)…(广度上)…(有争论的问题)…等等

这些句型实际上是告诉你的读者你对资料是做过分析的。另外,你还可以使用“明确地”,“通常地”或者“一般地”这样的字眼来表明某一学者研究的程度,或者使用“因此”,“也就是说”,“比如说”等字眼来举例。这样就可以保证你是在对资料进行总结,而非简单地描述在你所研究的领域中已经取得的成果。

三、 总结部分

既要肯定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研究基础;同时要说清前人研究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最后还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例一:《对中小学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模式的研究》中的综述内容

综观上述研究,国内外教育管理学界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教育政策法规等方面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肯定已有的研究)。但是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专门研究还相对较少,主要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或讨论……等等。并且,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的理论深度相对不够,没有在制度建设的基本理论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论述,比如:制度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制度执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等等。(点出研究的不足)

点评:作者较好地做出了批判性总结。

例二:《校外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以上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校外教育”的建设及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肯定已有研究)但是他们的思考都较偏向于“校外”这个活动区域,没有联系到学校教育来考虑“校外教育”。 (点出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开展“校外教育”,必须还要依靠学校教育。尽管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不同的特质,但是两者在对学生教育这个前提上,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点评:作者不但作出评判性总结(既肯定又点出不足),对此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四、 参考文献部分

参考文献部分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的撰写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这里主要根据实践中易犯的错误,提出了要注意的事项。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并且格式要规范。

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期刊一般限定在20条以内,最多不能超过30条,不是越多越好;时间上资料以3-5年为宜,也不是时间越久远越好。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收集资料要瞄准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人物的观点等。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篇4

医学科技工作者在日常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但能否撰写出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则是衡量医学科技工作者实际科研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提高撰写文献综述的能力是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也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目前就如何撰写医学文献综述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笔者仅就医学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和撰写技巧作一简单介绍。

一、综述撰写前的准备步骤

综述一般取材于他人的研究成果,所以有针对性的大量阅读、掌握文献资料是撰写好综述的基本条件;其次,综述者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也是撰写综述的基本功。

综述的撰写绝非是简单的文献“摘抄录入”,其主要程序依次为[125] :选题→查阅资料→提纲→资料分类→组织卡片→粗、精读论文→拟写作提纲→起草→补充、删节→修改→审核→再修改→成文。

(一)选题

能否写出高质量的综述,选题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原则上视作者所从事专业、专长及科研工作需要而定,应避免重复他人已发表的文献综述。一篇综述应有其信息占有量和实用价值。

1.选题范围:常见的综述选题范围:(1)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专长项目、已进行或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资料;(2)对某一专题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能够提出新的进展性观点;(3)在实践中发现了新问题,同行间尚未形成共识,需加以总结;(4)从事的研究领域近年有重大突破或进展,需深入探讨或有必要介绍给读者;

(5)新发现的病种,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新药应用于临床,尚无统一的标准或结论性共识,需对其归纳整理;(6)对某种疾病诊治观点有了新认识和见解,需要推广与应用;(7)临床、科研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课题;(8)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新进展、新观点;(9)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边缘交叉学科中的新动态等。

2.综述选题应遵循的原则:在选题时,必须注意一些基本原则:(1)注意“热点”与“冷点”选题问题,避免“热点”过热、“冷点”过冷,选题过于集中,甚至重复的问题;(2)需满足取材新颖、主题明确和突出等要求;(3)应依据医、教、研的需求侧重选题;(4)应选择熟悉的题目或所从事的专业内容,不提倡“为写综述(或其它目的)而写综述的作法”;(5)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对初写者建议从一个侧面入手为好。

(二)文献收集

综述主要收集一次性文献,且达到齐全、新颖等基本要求。在选题确定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文献收集。除以前介绍的文献查找方法外,再推荐如下两种方法[5 ] :(1)“框架施工法”:先精读关键性综述,以其为基本框架,再查找参考文献,如此循环,反复利用。

(2)编年史法(即顺查法):按年代顺序查阅有关资料,广泛收集近3~5 年内的文献。

(三)写作构思与拟定提纲

上述步骤完成后,对选题所涉及的国内外现状及存在问题已有了概括性认识,再将精取的文献资料按选题要求分类、归纳及整理,按照选题的中心意图,确定论文的层次和标题,草拟出综述的提纲。一般来讲,在大量获取文献的过程中,作者的构思与提纲已逐渐形成,对草拟的提纲经过仔细斟酌、推敲,必要时再调整或修正后,即可开始撰写综述。

二、常用的撰写格式[5]

在拟定了综述的提纲后,可根据其目的与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对初写者而言,建议参考下列撰写方式。

1.“搭架施工法”:“搭架施工法”的基本含义就是提出问题论述之。其主要用于科研论证和解决医、教、研中的难点问题撰写。在写作中,要阐释准备研究的各种问题,并按学科的有机联系进行排列,即搭“房架”;然后将与“房架”相关的问题作为“小综述”的题目,再将经过阅读、分析及整理的文献综合成“小综述”; 最终将“小综述”按学科内在规律汇集成文章。

2.“火车接龙法”:即按年代顺序进行综述,此法是为了阐述某一学科领域或专题的发展方向。论述时,按时间先后提出学者姓名,阐明其观点,并提出撰写者本人的看法。撰写者可按历史阶段由远至近写成“小综述”,用类似“搭架施工法”,以时间顺序为基线将各“小综述”连接成文。

三、综述的基本结构[1,4,5 ]综述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1)题目;(2)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3)摘要(有的期刊要求),关键词和分类号(便于计算机储存和检索);(4)前言(引言、导言、绪言);(5)正文(主体部分或称核心部分);

(6)总结(结语);(7)参考文献目录。

(一)题目

多用名词词组表达,一般不超过25 个字。基本要求是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本综述的中心思想或其主要内容。根据综述“时效性”的特点,建议在文题主要内容后加上“研究现状(近况)”、“研究进展”、“研究现状及进展”、“重新评估”、“再评价”等。

(二)作者

除个别杂志的特殊规定外,一般期刊综述的作者署名同论著类文章的要求。

(三)前言(引言)

即综述的首段,用200 字以内文字将综述的内容简明扼要地陈述,强调撰写的目的性及必要性。在对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概括的基础上,提出综述主要内容的“标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激发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

前言中应包括: 写作目的,有关概念的确切定义,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范围,扼要介绍有关问题的现状与焦点,为撰写正文打下基础。作为初写者,一定要对前言仔细推敲、句句斟酌,切不可草率平淡。

(四)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或称核心部分,也是信息量最大、价值最高的部分。

1.组成:正文包括论证和论据两大部分,一般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所提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对于层次或观点较多的内容,可根据撰写目的,分别罗列小标题,组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在每个小标题下论述一个观点、一个事件或一个侧面内容。不论以何种形式罗列和论述,都必须阐释论点双方的理论或实验依据,说明观点的来龙去脉,揭示问题的实质。对于纵向或横向比较资料可以采用必要的表格。

2.写作方法:可因文章字数、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作者的写作技巧而有所不同。常用方法:(1)按选题所属学科的内在科学规律分层阐述,即该学科领域人们的常规思维程序及其之间的必然联系;(2)按目前争论的焦点分别提出问题加以论述;(3)按学科进展分阶段论述(时间顺序);(4)按临床诊疗工作程序分述等。

3.基本要求:不论采用何种写作方法,正文内容应着重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发展趋势,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争论的焦点,当前研究的新发现和主要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其引用的资料应确切无误,论据、论证充分有力,说理令人信服。对不同观点、甚至相反观点,要客观如实反映。综述者本人的观点可以表明或已内涵其中,但不应占主要地位。

(五)结语

应将综述内容所得结论扼要陈述,主要包括: 概括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指明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发展动向,应用价值,实际意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歧所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对已从事该项研究多年、具有丰富经验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今后应注重发展什么等。对结语的基本要求:(1)简明扼要地总结出综述的主要内容,标明主要事实,使重点和要点突出;(2)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某一假设或新的问题,以启示新的科研课题;(3)一般综述是将结语单列一项,但也可放入正文,视具体情况而定。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省略。文献引用的多寡是衡量该综述质量、水平的一个标志。参考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依据,为读者提供了寻找原始论文的线索,也是对原著作者劳动的尊重。

1.引用文献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1)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最新、最有价值的原著,避免“滚雪球式”的“参照文献”;

(2)尽量选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3)引用一次性文献;(4)选用权威、知名学者发表的文献;(5)引用近5 年(最好是近1~3 年)的文献;(6)不能选用非公开发表的文献,避免引用或少引用教材或专科书的资料(为二次性文献,时效性较差).2.引用格式:目前采用国际通用的“温哥华”格式。对于期刊、析出文献、著作、会议论文集文献、专利文献等的著录格式除个别杂志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均采用上述国际通用格式。

3.排列方式:常见的有两种:(1)按文章引用先后顺序编码排列,并在正文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标示角码在()或[ ]内;(2)按作者姓名的首字母为序排列。一般期刊均采用第一种形式。

4.引用要求:在正文内按引用顺序标出角码,并按国家标准(GB7714287)规范列出,外文文献按原文书写,不必译成中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不限,视需要而定。国内有些期刊限于篇幅对引用文献数量有所限制,可称其为主要参考文献。

四、综述中“综”与“述”的配合所谓“综”,就是根据自己设计的主题要求,选择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将广博零散的一次性文献按科目予以集中,使之更加简练、系统、富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在“综”的基础上按照文章的写作程序,比较专一地、系统地、全面地阐明作者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和论点。因此“,综”是基础,“述”是表现,二者紧密配合,相辅相成。

每一篇综述都有其特定的专题范围和时间跨度。作者应力求将所选专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技术水平、研究动态等展示给读者,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而作出客观的评价。评述时,要有理有据、恰如其分、全面系统,不带有偏见和个人倾向; 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各方面的论点,深入地加以分析。当然,综述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表达,或已融汇于评述之中。

五、撰写综述时应注意的问题[2,5 ]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1)文题一致,内容切题;(2)综述目的明确,有实际价值(理论和实践);(3)综述中的语言称谓,应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评述;(4)题目选择切忌太宽太杂;大范围题目的综述最好能分写成系列综述,分期刊出;择题宜小而专;(5)亲自阅读原文,全面了解所选资料内容,不能“有闻必录”; 客观正确引用文献,避免断章取义曲解原作,甚至得出不正确的结论;(6)撰写正文时,既要防止将材料简单罗列,又要防止“一边倒”的倾向;需始终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内容应贴切相扣,集中阐述文章的主要观点,体现主题思想;(7)论点、论据并茂,其中论点要科学、得当、明确和集中,论据要充分有力; 论述观点时作者可有一定倾向性,但相反观点也应表述,要客观反映正反两个方面的论点; 并列假设理论时,可依照目前医学界所接受程度为序;(8)结构严谨,语言精炼,逻辑性强;翻译正确,专有名词统一、规范,缩略语首次出现应有中文注释和英文全称;

(9)大小标题顺序适宜,配合严密,叙述时要注意逻辑性,并对文献资料作适当的归纳,以期引起读者注意;(10)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通顺,避免一味的“直译”或“生搬硬套”;(11)国内杂志一般篇幅限制在4 000~8 000 字;(12)综述完成后应请有关的学科专家审核(著名专家和学者撰文可例外);(13)初稿写成后,要对每个观点、数据多次核对修改,并在纵观全文基础之上做必要的增删、修补,最后再进行文字润色和成文。

综上所述,撰写综述前必须全面了解综述的基本内容和书写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经过反复锻炼,必能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篇5

张丽华 王 娟 苏源德

摘要 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指出了写作文献综述一般常犯的错误,并推荐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四个基本步骤:概述(归类)、摘要、批判、建议。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1. 大量罗列堆砌文章

误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而变成了读书心得清单。

2. 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

我国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学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现大量引用自己导师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现象,学生担心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所以难得见到学生批判导师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师,学生更易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利。由于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话均以谁说起始,结果使自己的论文成为他人研究有效与否的验证报告,无法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论文有重要贡献。

3. 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另辟蹊径

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其实将这些冲突全部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将现有文献的冲突与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旧研究具有更好、更强的解释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会将过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与改善。

4. 选择性地探讨文献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学风,勇于探索和不回避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基础,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后续研究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三、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导论开头段落◇简介主题;◇主题的重要性;◇理清首要问题;◇简介各篇(例如A.B.)文章与作者,及其不同或互补之处。

主文部分(3个示范)1.1分析A与B的理论/观点1.2分析B的理论/观点1.3比较A与B的理论/观点

2.1找出A与B的共同性2.2找出A与B的差异性2.3探讨出一个中心议题

议题1:探讨A&B议题2:探讨A&B议题3:探讨A&B

结论提出一个比其他更好的理论与立场

提出一个优于每一个理论与立场的部分的摘要

4. 文献综述的第四步:建议

通常一个文献综述是以比较性评论的方式为主,分析两个以上不同的思想学派、议题或者不同人所持的不同立场。香港大学建议的模式[2]如表1所示[3]。可以看出,这个模式有三个选项:导论、主文与结论。

文献综述的最后步骤是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对比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指出几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并说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还要指出的是,阅读和分析已有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文献综述,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是,这类集中介绍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只能作为新的研究的基础或参考点,不能被用来替代自己的独立研究。总之,要做好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必须重视资料概览,认真写好文献综述。

(张丽华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大连1160024)

注释与参考文献

1Zimmerman D ,Rodrigues D.Research and Writing in the Disciplines.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92

2 ec.hku.hk/ acadgrammar/ EACLP Lit Rev. htm

3 朱宏源.撰写博硕士论文实战手册.台湾正中书局,

4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Howard S Becker.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How to Start and Finish Your Thesis, Book or Articl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

6Harry F Wolcout. 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CA: Sage,1990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篇6

一、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阅读本科生毕业论文, 结合多年指导和评阅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验, 笔者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文献选择不合适, 与题目相关性不大。

主要有三种倾向:一是贪多求全, 文献开列过多, 但与论文主题相关度不大, 造成引文不当。二是根据主观意愿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 由此文献综述就成为了主观意愿的反映, 难以客观、全面反映真实的研究现状。三是文献过少, 甚至选择都是早期经典文献, 或者直接抄袭文摘检索类文献, 而基本未涉及新近的、起核心参考作用、较权威期刊刊载的文献, 当然也就无法做到与论文主题相契合。

2. 简单的罗列, 照搬照抄, 没有主线串起来, 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一是, 国外研究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难免有抄袭之嫌;二是, 没有结合论文主题总结、提炼文献找到自己的侧重点、切入点和视角, 使得综述写作无逻辑主线, 文献组织不系统;三是, 错误的文献综述写作的目的仅仅理解为对文献及其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 结果导致综述变成了读书心得体会, 未能围绕研究问题展开, 从而论文主题脱节。

3. 对论文主题所涉及的学术动态了解和掌握得不够, 难以做到准确精练地评述。

资料堆砌, 但无主攻方向,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 层次不清, 概念模糊, 甚至有误。一是, 在决定论文研究主题前, 对主题所属的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了解不够;二是, 对研究主题的研究信息掌握不够, 没有深入探究;三是, 在综述中对现有研究的归纳和评述不到位, 如对现有研究观点的批判性不足、没有给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等。

4. 引文及格式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 所引用的文献只根据摘要加以引用, 并不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其二, 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未见到被引用的原文, 往往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 有时甚至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其三, 未能按学校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 在引文内容与信息方面不够全面, 准确。从严格意义上说, 是不尊重知识产权, 会被视为剽窃。如, 间接引用, 根据某些文

二、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结合专题性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基于毕业论文主题选择切题的相关文献, 力求文献的经典、重要、前沿性, 体现最新的研究动态。

(1) 文献的搜集要保证全面性和完整性。在文献的收集过程中, 应尽量做到广、博、全三原则, 从而保证文献的完整、集中。因为掌握全面、完整的文献资料是写好文献综述的基本前提之一。在此基础上综述内容又要切忌面面俱到, 而应该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 避免成为浏览式的综述。 (2) 在引用文献时, 要将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作为文献选择的根本标准。因为同一观点的文献可能有很多, 这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这就要求作者在对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收集的基础上, 以严谨的科学和专业态度寻找、评估以及整合已有文献研究的证据, 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以端正的学风, 对待文献中的冲突和矛盾, 分析个中原因、方法与结论, 从而为后面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基础, 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后续研究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3) 注重文献的前沿性, 在引用文献中, 70%的应为5年内的文献。同时, 掌握好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 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 (或由近到远) 期刊, 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 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文献查找法, 能较好地提高收集文献的效率, 使得我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段内收集到大量所需文献。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 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 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法宝, 良好利用之, 就能快捷、有效地找到所需文献。此外, 在平时学习中, 随时积累, 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 以备用时查找, 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2. 要做到“六经注我”, 而不是“我注六经”。

文献综述不是文献观点的简单重复和汇总, 而是文献为我所用。即基于毕业论文的切入点、创新点和视角去归纳、总结、提炼文献, 为论文奠定研究分析的基础。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按照自己的侧重点、视角理清思路,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写到什么程度, 前后如何呼应, 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在具体写法上可采取纵向写法、横向写法以及纵横结合等形式: (1) 纵式写法, 所谓“纵”就是文献的历史演进历程, 即按文献的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 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从而勾画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好研究主题, 将主题所涉及的完整发展脉络说清楚, 要言简意赅、紧密衔接, 并要评价现有成果及分析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 必须结合自己的论文题目和主要研究内容, 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 (2) 横式写法, 所谓“横”就是国内外文献的比较。它就是对国内外某一专题在内的各个方面, 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 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 又可以看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 (3) 纵横结合式写法, 是指在同一篇综述中, 既采用纵式又采用横式的写法。例如,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对比, 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 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 做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 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 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 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 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 详略得当。

3. 述评结合, 做到有述有评。

整合涉及论文主题的主要研究信息, 并将其系统表述、归纳和评价是文献综述的根本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 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从自己文章的主题与创新点结合起来去评述, 由此才能引出自己的问题, 找准自己文章的创新点。创新包括多种模式, 不要拘泥, 如组合创新。要达到以上要求, 必须结合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经验, 对阅读过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从而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评述, 将客观资料和主观认识统一起来, 我们才能从中发现新问题和创新点。文献综述的价值, 不仅取决于其中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 更取决于我们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的理解深浅。这就要求在阅读文献时, 尽量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文献的观点、方法以及所取得的贡献和成果, 评价其优劣点。尤其是, 要根据自己论文的主题和研究需求来做批判, 并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4. 注意格式规范, 尊重知识产权, 引用注释要准确可靠, 不要有“二手货”, 保证严谨, 避免剽窃。

首先, 引用文献要准确可靠, 符合原文的基本观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 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 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做到忠实文献内容。其次, 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 尤其是外文文献。再次, 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 并且要注意引用观点的原创性, 不能间接引用, 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 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摘要:文献综述已成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很大程度影响着毕业论文的好坏。本文指出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文献选择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简单的罗列、堆砌资料、引文及格式不规范;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如搜集文献应尽量满足代表性、前沿性;撰写原则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写作中要评述结合, 有述有评;格式规范、避免剽窃。

关键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王娟, 苏源德.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 (1) .

[2]陈道兰.本科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10) .

如何撰写述职报告 篇7

尽管当前述职报告的使用队伍庞大,应用频率极高,但论文界对这一文体的研究相对滞后。笔者不揣浅陋,愿以点滴之见抛砖引玉。

一、述职报告的文体特征

1.真实性。真实性是应用文的生命,对述职报告来说也不例外。述职报告是人员考核、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述职者客观真实地陈述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犯过的错误及存在的不足。

2.述评性。述职者除了陈述工作事实以外,还要结合有关标准对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标准性。述职者在进行自我评价鉴定时有无标准?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标准就是述职者所在岗位的行为规范、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这三个标准从不同层面概括了述职者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达到的要求。

4.实绩性。述职报告侧重于情况、事实的表述,即个人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质量与效率、所作的主要贡献、个人态度表现,但突出的是工作实绩。

二、述职报告的撰写

述职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落款等部分组成。

1.标题。述职报告的标题形式有两种。第一人称式《述职报告》或《我的述职报告》;第三人称式,即由述职者职务、姓名加上“述职报告”:《××大学校长××的述职报告》。

2.主送单位。主送单位即述职报告的呈送单位、部门或负责人。如“区委组织部”“市人事局”“院职称评定委员会”。主送单位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

3.正文。述职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为了让有关部门或人员更准确、恰当地了解述职者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述职者必须首先概述任职的自然情况,即所任职务、任职时间、所负责的具体工作。

主体。主体部分包括了正文的主要内容,是述职报告的核心。在内容的安排上,一般来说先谈工作中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情况,再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表明今后努力方向和打算。在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时先把自己的工作分成几个方面,再写各方面工作的主要进程,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在叙述中应做到:首先,注意区分工作中的主与次、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措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次,在陈述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各项措施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在陈述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以丰富、生动、具体的工作事实和工作成绩说明自己是如何履行岗位职责的。

结尾。述职报告的结尾语常用“以上报告,请审查”“专此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等。

4.附件。如果有补充说明正文的文字材料、图表,如获奖证书、文章转载情况等,可作为述职报告的附件处理。一般在正文末尾左下方写明附件的名称及数量,然后将具体材料附在述职报告的最后。

5.落款。述职报告的落款一般在正文末尾右下方(如有附件,就在附件栏右下方),署上述职人职务、姓名。在署名下方,写上成文日期。

三、撰写述职报告的注意事项

1.做好写前准备工作。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材料是撰写述职报告的前提和基础。占有材料就是搜集占有那些充分体现了述职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文字、数字材料。这需要通过真实生动的材料去反映。在日常工作中,述职者必须注意搜集有关材料,如会议记录、文件、工作计划、阶段总结等等。

2.态度要老实,文风要朴实。撰写述职报告一定要端正态度,实事求事地反映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认真对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切不可文过饰非制造假象,迷惑欺骗有关部门和群众。在文风方面,一定要平直朴实,对自我的评价要中肯贴切,避免使用夸张、比喻等文学性手法,也不要讲大话、空话。(摘自《写作》2001年第10期)(注:请本文作者告知详细通讯地址,以奉寄稿酬)

上一篇:ubuntu mysql utf8中文乱码问题下一篇:一般现在时的句式变化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