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调查社会实践

2024-07-18

读书调查社会实践(共9篇)

读书调查社会实践 篇1

本报告是以“社区读书日”为主题的关于家庭成员读书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我所在社区中的100个人,不分群体,不分年龄的随机调查。在具体操作上,我选取了街头拦截、机关发放等比较科学的方法,以个人为单位,也能辐射出家庭成员的读书情况。以更好、更广泛的了解社区家庭成员的读书情况。

二、调查过程

这次我发放了一百份问卷在社区中,基本上代表了整个社区的读书的大体趋向。所以我这次的调查结果基本上比较客观。我设立了总共十一个问题,其中十个选择题和一个开放题,这样可以减少填答者的填答和阅读难度,实现了节省时间和回收周期的效果,开放题可以使人们畅所欲言,不受客观题的约束,可以说是对前面十个客观题的一个延伸和继续阐释。问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喜欢读书,平时是否读书,受教育程度,是否做读书笔记,读书载体,读书时主要采取的方式,读书的目的,读书对人的帮助,年平均阅读量,家里藏书情况,心目中的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作家或最欣赏的一句话。根据他们的答案,我又随机询问原因。在整个的调查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或回答其中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积极配合,使调查进展的顺利,效率较高。

三、体会及总结

唯有书香,秀于百卉;唯有书馨,泽被万生。坐拥书城,品居香茗,胜却经纶浮生。鸢飞戾天者,望书山而息凡心。而现在这个信息高度集中近乎爆炸的时代,我们阅读的可选性前所未有的膨胀,乱花渐欲迷人眼,但随之伴生的问题是,我们并不具有一个完备的出版体系和规范的图书市场,而市面上的图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是我们在选择上有很大的迷惑性,杂草与芳卉共生,泥沙与珠玉共一色。汉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需要的是良药,虽然有时候可能使我们难以下咽,而不是贪图一时的.阅读快感而损坏自己的身心健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夫子的这句话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做这份调查问卷的宗旨,我们的力量很弱小,但我们拥有激浊扬清的勇气。

(一)调查结果

1.喜欢读书吗:喜欢92%,不喜欢8%

2.平时读书吗:读66%,不读34%

3.受教育程度:大学35%,高中45%,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20%。

4.做读书笔记的人:36%。

5.读书载体:网上阅览25%,传统纸质书籍75%。

6.读书时主要采取的方式:快速阅读37%,批注阅读34%,仔细读但不做批注29%。

7.读书的目的:兴趣28%,提高修养20%,休闲娱乐40%,其他12%。

8.读书对人的帮助:非常大70%,一般25%,不大5%。

9.年平均阅读量:10本以下36%,10~20本47%,20本以上17%。

10.家里藏书在200本以上的有25%,在100本至200本的有60%,50本以下的有15%,

11.写出心目中的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作家或最欣赏的一句话:各执己见,从答案中看出每个人的个人修养。

(二)调查中顺延出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多数人都喜欢读书,但平时读书的人只占了半数多一点。谈到原因,一部分人是因为忙碌,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迷茫,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对于此调查结果,可能我们都不会吃惊,因为我们的心态就已经不经意间成了这样一种矛盾,人人都说好但人人都不去做。读书这一永恒的学习主题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逐渐降低,精神的调料已经让步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的佐料。从《财务人在读什么书》中也可见一斑,阅读人在减少,阅读量在降低,阅读面在缩小,为什么?因为忙,忙于生计!

受教育程度在关于对读书态度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学历高得人,读的书相对于学历低得人可能就多一些,或多很多;收藏的书也会多一些;他们对感兴趣的书籍会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想。学历高得人对读书都比较主动,为增长知识或提高修养而读书。

职业不同,业余时间就有多有少,读书的时间有长有短。在办公室闲坐的人,读书的时间就会比较多,闲暇之余,读书会调节人的情绪。读书也会感染身边的人,我们读书,可能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可能是被其主人公的性格所折服,也可能是看到闻所未闻的事物产生的好奇,也可能是我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与作者产生共鸣而在生意场上的商人,他们总会与他们的利益作为伙伴,同时间竞争,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的经验或许不在书中,而在平时的生活中,阅历让他们头脑清醒,书在他们看来或许只是白纸黑字,纸上谈兵。 年龄不同,对书的取向和爱好就不同,每个年龄段都有他需要摄入的养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个群体的生活目标不同,心理需要不同,社会意识不同,对生活的观点不同,对书的意识,书的必要性理解也不同。各有所好。

网络日益发达,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订阅网上报纸,在网上看新闻,在网上看书,一台电脑能查阅资料,又休闲娱乐,何乐而不为呢?搜集资料如果用书作为参考,需要几本、几十本,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网络这个现代传媒非常重要。用眼睛看书和网络阅读,最大的不同就是静心。手捧一本书,你可以静静地读,遇到有回味的内容,可以回过头来反复品味。古语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而在网络中读书多少有些浮躁,不停的滑动着鼠标,网络里的内容却如浩瀚海洋,不仅多而且一波紧跟一波。因为他的前面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很难让人再回头。我倡导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要静心去品味书中的故事。

(三)读书倡议

读书调查社会实践 篇2

1、调研内容。

本课题以河北省图书馆读者为调查对象, 通过对省图书馆的走访, 调查省图书馆内读者的大体情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汇总各年龄段读者在省图读书学习的详细信息,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省图内读者的读书情况。

2、调研特点。

在调查之前, 查阅中国与世界人读书的情况, 了解河北省及石家庄市人大致的读书情况。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及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 打印纸质版问卷并小范围的发放进行实践调查, 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改进。在河北省图书馆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在问卷的发放上, 在中文现刊借阅室、中文期刊阅览室、中文图书借阅室一、中文图书借阅室二、中文图书借阅室三、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借阅室、古典阅览室等及阅览室外搭建的桌子等地发放调查问卷, 无论性别年龄, 真正做到了随机发放, 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调查问卷设置的题型简单、问题及选项明晰、内容不冗长, 能够让填写问卷的人有耐心认真的完成问卷,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质量。在回收问卷的方式上采取了边发放问卷边回收的方式, 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 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结果的准确。

将收集到的问卷信息完整的录入到电脑, 并用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SPSS (Solution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进行数据分析与制表绘图。

3、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 首先明确了填写问卷者的性别与大致年龄段 (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 , 以此来观察是否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的读书量、读书倾向 (文学类、娱乐消遣类、体育健康类等) 等方面的差异;同时, 设计了年度阅读数量 (3本以下、3~6本、6~10本、10本以上) 与每日读书时间的相关问题, 针对每日读书时间, 问卷又细化为平常每日读书时间与假期每日读书时间, 以了解是否读者假期读书时间会明显增加。问卷有两道基本相同的题, 分别是“喜欢的课外读物”与“喜欢的书籍”, 这两个问题的选项设置形式略有差异, 但内容基本相同, 根据两道题所选择的内容是否一致来判断填写问卷者是否认真考虑过这两道题。设置了“能否看完正在看的书” (总是能、经常能、偶尔能、常常不能) 以了解读书量与每本书阅读程度的关系。问卷还调查了读者来河北省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读书、上自习、其他) , 以及其他一些问题。

4、调研的针对性、科学性。

(1) 在调查范围上, 选取了省图书馆这一个范围较小的区域, 明确调查对象是来到省图的读者, 所有的分析、结论都是针对河北省图书馆这一个小范围而言, 具有针对性; (2) 在问卷发放上做到了全面的、随机的发放, 具有普遍性;发放的问卷全部回收, 进一步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在问卷题型的设计上, 通过设置两道基本相同的题, 比较这两道题回答的一致性, 判断问卷的可信度, 若出现矛盾则问卷失效,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终分析的科学性。

注: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注: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5、调查假设。

在调查之前, 对调查有过以下假设:由于省图书馆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藏书、优越的基础设施, 省图书馆中的人, 以学生为主, 大多数来此上自习, 完成作业与备考。同时, 有一定比例的成年人来此处理工作事务, 一定数量的老年人来此阅览杂志书籍。

生活节奏快, 工作学习压力大是限制与影响大家平日读书时间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人渴望多读书,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随心读书, 到了假期, 由于假期时间相对于平常宽松, 大家在读书上花费的时间会远大于平日的读书时间。

二、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是河北省图书馆的读者, 采用现场发放问卷, 填写完毕直接回收的方式, 做到了问卷的高效回收利用, 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200份, 回收率100%。

1、性别:在调查的样本中, 男性与女性所占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男性占41%, 女性为59%。

2、年龄:

在年龄分布方面, 在本次调查中, 随机对在省图的读者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接受调查群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 以大学生居多, 其中大学生频数为105, 占52.5%, 其次依次是高中生、研究生、初中和已经工作的人。在年龄因素方面, 本次调查涉及了大多数年龄段, 较为全面地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情况。 (表1)

3、年读书量:在调查中, 统计了问卷填写者的年读书量, 希望以此来分析河北文化发展水平。 (图1)

4、平常每日读书时间:

在调查中统计了读者的平日读书时间发现, 平日读书时间在30~60分钟的最多, 接近总人数的一半, 样本的数据分布呈正态分布;而读书在2小时以上的人数较少。 (图2)

5、假期每日读书时间:

为分析读者假期读书时间是否会比平日增多, 专门统计了读者假期读书情况, 发现假期读书时间有明显的增加, 平日读书平均时长在56分钟左右, 假期平均时长在144分钟左右, 约为平日读书时长的2.6倍。 (图3)

6、读书目的:

统计了读者来图书馆读书的目的, 结果表明, 读者读书目的不单一, 并且除少数 (8.2%) 为打发时间外, 绝大多数读者的读书目的为扩大知识面、充实自己、满足兴趣以及备考。 (表2、表3)

7、喜欢的书籍:

经过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发现过半数的读者喜欢文学艺术类图书, 占到总比例的62.5%;其次是历史和人物传记类, 占比接近半数 (49.0%) ;再次是科普知识类与生活知识类, 均占到了29.7%;体育健康类被关注的较少, 仅为6.8%。 (表4、表5)

8、阅读图书的主要途径:

经分析发现, 排名前两位的是图书馆借阅 (68.7%) 与购买 (66.2%) , 同时发现在书店看的人数明显低于在网络浏览的人数, 表明网络已经在图书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表6、表7)

9、能否读完正在看的书:经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 发现大多数读者能够顺利的读完正在看的书 (79.1%) , 只有极少数人常常不能读完正在看的书 (4.1%) 。 (图4)

1 0、影响自己读书最大的人:

影响自己读书最多的人是同学朋友, 占到总人数的54.2%, 这表明由于同龄人处于相似的环境中, 因此对自己的影响远大于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及家人。 (图5)

1 1、影响读书的因素:

每个人读书量不同, 读书时间亦不同, 这些不同必然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导致, 经统计表明, 外部因素 (学习工作压力大) 为影响大多数人读书的原因, 占71.4%。由于来到省图的读者以大学生、高中生为主 (78.5%) , 所以学业压力成为制约读书的主要因素。 (图6)

1 2、读书中存在的困惑:

每个人在读书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困惑, 这些困惑或许影响着读书的积极性, 为了了解主要的困惑, 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不知道读什么书”是读书过程中主要的困惑, 百分比为52.5%, 超过了半数。只有少数人不清楚为什么读书 (5.6%) , 有一部分人在读书方式上存在疑问 (23.9%) , 仍有小部分人 (18.3%) 认为“读书后没什么收获”。 (图7)

1 3、对待盗版书籍的态度:

盗版读物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盗版书籍得以存在必定有对盗版书籍的需求, 对此调查了省图书馆读者对盗版书籍的态度, 结果表明过半数 (58.9%) 读者坚决反对盗版书籍, 少数 (5.1%) 对盗版书持支持态度, 剩余 (36.0%) 表示“无所谓”。 (图8)

1 4、到省图的原因:

在读者是出于什么动机来到省图书馆的调查中, 发现大多数读者来省图的目的是为了上自习 (66.7%) , 这与省图读者年龄段有关, 大多数 (95.5%) 为学生, 省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吸引着许多学生前来学习。有25.8%的读者到图书馆就是为了阅读书籍。 (图9)

三、对策建议

1、对于图书馆馆方。

(1) 鉴于大多数读者在假期的每日读书时间比平常每日读书时间有了显著增加, 馆方应考虑在寒暑假期间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 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 (2)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爱好文学类书籍的读者明显多于爱好其他类图书的读者, 馆方可以考虑在文学类书籍阅览室适当增加桌椅数量, 或适当减少桌子数量来增加更多的座椅, 以容纳更多的读者; (3) 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盗版书表示无所谓。盗版书不仅侵犯版权违反法律, 还会降低读者的阅读质量, 因此馆方应在图书馆内设置一些抵制盗版书籍的标语来提醒广大读者自觉抵制盗版书籍; (4) 调查显示来省图的人有66%以上以自习为目的, 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 很多来上自习的学生没有位置, 而许多禁止自习阅览室却空闲着很多桌椅, 因此建议馆方合理安排不同地方的桌椅数量, 将桌椅使用率最大化, 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2、对于图书馆的广大读者。

(1) 大多数读者应提高阅读量, 年读书量不足十本的读者超过一半, 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提高民族的文明程度应从多读书开始, 因此广大读者应适当提高阅读量; (2) 部分读者偶尔不能读完书籍, 希望此类读者尽量将已经开始读的书籍读完, 只有完整的阅读一本书才能有最多的收获; (3) 将近半数读者存在的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书, 因此建议读者平时留意自己的读书兴趣所在, 尝试不同类型书籍, 或寻求老师、长辈的建议来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 (4) 提高版权意识, 相当多的人不反对盗版书籍。盗版书籍严重危害了他人权益, 必须严厉抵制; (5) 图书馆内大部分人是上自习的学生, 有少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在图书馆内大声谈笑, 既影响了图书馆的阅读环境, 又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因此, 提醒上自习的同学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向河北省图书馆的读者发放调查问卷, 对调查结果运用数理分析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了解社会各阶层人员来到省图的目的、读书时间、读书量、读书喜好等信息, 尝试给河北省图书馆提供准确的信息, 为河北省图书馆建设做出贡献, 以改善读者的阅读环境, 并且简单了解河北省文化发展现状。

关键词:河北省,图书馆,读书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等.统计学 (第五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9.

读书调查社会实践 篇3

据《2011农村与读书》显示,在阅读率中,包括月刊杂志、周刊杂志、图书在内的综合阅读率为63%,与2010年的66%相比,减少了3个百分点;杂志阅读率为55%,与2010年的57%相比,减少了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31%,与2010年的35%相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其中,综合阅读率和杂志阅读率创下以往的最低。在本次调查中,新增了“不读书的理由”的调查项目。

开展本次调查,以日本全国16岁以上至79岁以下的男性和女性为对象。调查时间从2011年7月14日至7月31日。调查表格的有效回收数量为879人,达到全部下发调查表格的77.3%。考虑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的影响,在确定调查地点时,预先把受灾严重的岩手县、官城县、福岛县等3县除外。

综合阅读率包括月刊杂志、周刊杂志、图书在内的综合阅读率为63%,与2010年相比减少3个百分点。按性别划分,男性为56%,与2010年相比减少5个百分点;女性为70%,与2010年持平。女性与男性相比,高出14个百分点。女性的综合阅读率连续24年上升。按年龄划分,10岁的读者减少21个百分点;70岁的读者减少10个百分点,这两个年龄段的减少情况比较明显。

杂志阅读率包括月刊杂志和周刊杂志在内的杂志阅读率为55%,与2010年相比减少2个百分点。按性别划分,男性为49%,与2010年相比减少3个百分点;女性为61%,与2010年相比持平。女性与男性相比,高出12个百分点。与综合阅读率一样,既高于男性,也是连续24年上升。按年龄划分,10岁的读者减少18个百分点;40岁的读者减少8个百分点,这两个年龄段的减少情况比较明显。

月刊杂志的阅读状况月刊杂志的阅读率为40%,与2010年相比减少3个百分点。按性别划分,男性为31%,与2010年相比减少5个百分点;女性为49%,与2010年相比减少1个百分点。女性与男性相比,高出18个百分点。按年龄划分,10岁的读者减少28个百分点;40岁的读者减少9个百分点。从杂志分类变更以来,月刊杂志40%的阅读率为最低数据。月刊杂志每期必读的定期阅读率为18%,与2010年相比增加1个百分点。

周刊杂志的阅读状况周刊杂志的阅读率为34%,与2010年相比减少3个百分点。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这个阅读率连续3年相同。按年龄划分,20岁的读者为43%,属于各个年龄段读者的最高;之后依次是50岁的读者为39%;60岁的读者为37%;最低的是10岁读者,为24%。每周阅读周刊杂志的读者的比率为7%。按性别划分,男性为10%,女性为5%,男性高于女性。从1995年杂志区分变更以来,这种倾向持续了差不多10年。周刊杂志每期必读的定期阅读率为7%,与2010年相比没有变化。

图书的阅读状况图书阅读率为31%,与2010年相比减少4个百分点。按性别划分,男性为26%,与2010年相比减少5个百分点;女性为36%,与2010年相比减少3个百分点。女性与男性相比,高出10个百分点。按年龄划分,年龄越大,图书的阅读率就越低。相对于10岁的读者为50%,70岁的读者下降至10%。比较明显的是,与2010年相比,无论是10岁读者、20岁读者,还是70岁读者,图书阅读率都呈下降趋势。阅读图书的人在1个月的平均读书册数,读0册的为22%;读1至4册的为52%;读5至9册的为10%;读10册至14册的为4%;读15册以上的为5%。阅读图书的人在1个月的平均读书册数为4.3册,与2010年相比减少0.1册。按年龄划分,男性平均为4.8册,女性平均为3.9册。

正在阅读的月刊杂志正在阅读的月刊杂志(每期必读的+时常阅读的),排第一位的是《家之光》,排第二位的是《橙色书页》,排第三位的是《ツスシタ》,排第四位的是《NHK今天的料理》和《谢谢!》等。以上杂志亦是畅销杂志。月刊连环漫画杂志连续3年没有1种进入以上行列。

从本次调查来看,正在阅读的月刊杂志排前十位的分别有:《家之光》《橙色书页》《ツスシタ》《NHK今天的料理》《谢谢!》《ESSE》《现代农业》《MORE》《家庭画报》和《NHK趣味园艺》。

正在阅读的周刊杂志正在阅读的周刊杂志(每期必读的+有时阅读的),排第一位的是《女性自身》,这已是连续31年排名第一了。排名前四的杂志与2010年相同。每期必读的周刊杂志,排第一位的是《周刊少年跳跃》,排第二位的是《周刊少年杂志》,排第三位的是《周刊少年星期日》和《女性七日》,排第五位的是《青年杂志》。以上除去《女性七日》,排名前五的都是漫画杂志。

读书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总结、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读书兴趣并不浓厚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我们发现,不喜欢读书的是74%,觉得喜欢的只有36%。我们可以看到,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虽然书籍仍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书籍已经越来越不被同学们选择。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

2、大多数同学对现状并不满意。

据调查结果显示79%的同学对现在的周阅读量不满意,同学们对书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却仍未因此多读书,证明同学们对书的认识仍不够深。通过调查显示同学们普遍满意的周阅读量是一周三本,多而不精,少而不足。认识现状是改变的一个好开端。

3、阅读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选择性不强,较盲目

对于主要阅读的图书类型,同学们在阅读图书的类型选择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选择自己要读的书时,会凭借书名,作者,内容,名气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但是70%的人对书的要求不严,比较随性。另一方面同学们阅读的目的性很强,只为娱乐的同学只有4%。此外选择考试考级需要的占16%,选择完成作业需要的占10%,选择消磨时间的占18%,选择其他的占5%。被动性成了借阅的特点之一。

4、更多同学倾向于电子阅读

比起纸阅读,更多同学选择用手机、电脑等方式来阅读,83%的同学表示自己喜欢利用闲暇时间,例如在公车等地方阅读,那么书便不是很方便,而手机则可以随身携带。更为方便。

二、存在问题

1、尽管课余时间充沛,但阅读时间很少-

进入大学后,我们有更大的自由,更多的课余时间,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经常读书的人只有36%。有54%的人仅是偶而阅读。并且周阅读量在五本及五本以上的只有1%,三到四本的有26%,零到二本的却有67%。同学们多数更愿意上网,逛街,唱歌,出去游玩,而能静下来翻翻书的越来越少。

2.读书对己影响不大

大脑的记忆的记忆是不可信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读完就忘。那么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就不那么大了。纯粹只是消耗了我们的时间。据报告显示,61%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算是做了读书笔记,也有部分同学表示:自己仅是为了做读书笔记而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关系不大。

3、多数人认为读书对自己有用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同学认为读书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读书能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有些书能让我们收益匪浅,为日后事业等的发展指明方向,少走弯路。但是正如以上结果显示那样,大家深知的这个道理并没有成为他们生活的准则,上网等娱乐活动依然占据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这可能与校园整理偏于浮躁的氛围不无关系。

三、总结分析

通过上述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在大大降低。当代大学生对读书呈现越来越功利的态度。大学里读书氛围也不强烈。读书越来越不受大家欢迎,各种读书设施和渠道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很多同学读书为了应付平时作业与考试,没有实现读书的真正意义。同时大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且部分学生读书目的不明确。也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热爱读书,却实在挤不出时间。

因此,对于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升同学们的阅读质量,我们有如下建议:

1、首先,我们必须要调动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而要想调动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兴趣被激发之前,强制读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老师可以推荐读书,并要求学生写下读书笔记,同时进行评比,并奖励优秀作品。

2、图书馆可以扩大藏书数目和种类,并将有意义有思想的图书放在显眼的位置,可以增加借阅量。也可以举行一些读书月,或者讲坛等促进读书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参加活动时互相交流思想,积累文化,读更多的书。

3、学院应该对学生加强读书阅读教育,加大导读力度,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图书馆资源,对学生进行督促。另外,可以开展校园读书月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读书的兴趣。

4、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确立一个完善的读书计划,并培养自制力,勉励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2014年3月14号

读书调查报告 篇5

本次以问卷[1]的形式对六十个人进行了调查,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显示,当前大学生读书[2]状况不是很好,但总体上还行,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却并未能很好的落实到实际行动。每周读书的时间依然很少,而且大多读的都是一些娱乐性小说或杂志,

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性著作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并且通过调查发现有太多的人读书的功利性很强,盲目的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工作和赚更多的钱,不能正确认识到读书对人生素养的重要性。很多人读书没有针对性,总是感觉效果不大,最终也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关键字:大学生;阅读;制约因素;阅读现状;调查目录

一、引言。

大学是我们跨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书籍来净化我们的心灵,用阅读来改变命运。读书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涉猎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没有谁是天生的智者,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培养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健康的处世哲学,我们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时间和读书方式,特此针对大学生做了此次随机问卷调查,通过对六十位同学的调查初步收集到一些数据,让我们得以大致了解到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以及影响他们阅读的一些制约因素,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存在于大学生中间的问题,初步调查处了大学生对于读书问题的困惑所在。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读书时间不足,读书量缺乏,读书面要么狭窄,要么太宽泛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多同学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差甚远;有的人过于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看的书都是杂志和通俗小说,由于同学们读书目的不明确,没有结合自己需求选择图书,使得读书内容过于零散不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书的效果。读书本应广泛涉猎,汲取各种营养,但是同学在读书时却只选择一两类来读,而没有真正博览群书,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久而久之自己的见识与知识储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更好的扩充。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读书情况不容乐观,读书时间偏少。

1、每周课外读书时间。

有41.6%的同学每周的平均阅读时间低于一小时,作为一名大学生读书对我们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认为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至少要保持到4个小时以上。当前的大学生的读书情况确实不容乐观的,调查显示,仅有18.33%的学生的周阅读时间能够超过四个小时,我们的阅读情况值得警惕。

2、是与否增加读书时间。

调查显示有76.6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读书时间是有必要增加的,仅有23.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需要增加读书时间。至于不愿意增加读书时间的这一部分同学我们分析认为一方面是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已经足够多了,没有增加的必要,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则是因为认为读书对今后生活和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和实用性所以也就不读了;当人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对读书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读书对他来书简直就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但是从调查结果显示来看,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认为有很大的必要增加阅读时间的,这一方面显示出大多的同学都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读书时间很不乐观,至于有哪些原因制约着他们在闲暇时间不读书而是去干其他的事情,我后文中详细分析。

(二)很多同学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行动不大。

调查显示,约95%的同学认为课外读书是有益的,其中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读书多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一点上说明我们的大学生还大都能正确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另一项数据中也显示,我们的大学生是很在乎读书的,调查发现有超过7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读书时间是不足的,这也从侧面很好的说明,今天的大学生是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他们能认识到这一点,能感觉到自己的读书时间是不够的,是有必要增加的,这正是唯一也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一点。

调查读书作文 篇6

我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名著、小说、漫画、历史、科普五类书籍。经过几十分钟的调查,我共调查了20人,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喜欢名著的只有1人。喜欢小说的有14人,喜欢漫画的有2人,喜欢历史的2人,喜欢科普的有1人。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一些优点和缺点。优点是我们每个同学都有爱看书的好习惯,以读书为乐趣、为享受。而缺点便是,名著作为极具文字性的书籍,喜欢它的却只有一人,

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而记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籍和告诉人们科学道理的科普书却也只有一两人喜欢。对此,我也想向大家提一些建议:在我们看小说书和漫画书的同时。也可以多看看一些具有文学性和历史性方面的书,它们就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心态,陶冶我们的性情,像老师一样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

读书调查社会实践 篇7

一、文献回顾

21世纪以来, 关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文献大量增多。在众多相关文献中, 有关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的文献最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 但相对于价格高昂的药费和医疗服务费, 学者们都注意到了农村居民往往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在2003年之前, 相当多的学者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各个不同的角度, 论证了在我国农村迫切需要建立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思考了我国建立农村医疗保险的模式。杨哲等对广东省进行分析后发现,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及卫生资源的增长速度, 认为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2]有学者认为, 当时中国政府已有能力开展农村医疗保障, 只是要调整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结构, 以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保障为重点。[3]在对苏南农村传统合作医疗进行调查后, 林闽钢也同样认为政府对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有效介入和积极支持, 是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键。[4]王兰芳根据我国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其医疗状况呈现的矛盾性, 提出了整改乡村医疗机构、开展社会医疗互助和鼓励商业保险等措施, 以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之后, 相关学者更多地把学术注意力放在了新农合的运行效果上, 从不同的角度, 如袁辉从公平与合作视角和刘波、任旭从经济学、精算原理和风险管理理论等角度, [6][7]来研究制度是否达到了满足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目标。

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时, 学者们主要将其置于以下三个大的宏观历史背景之中:一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老龄化背景。[8][9]二是结合本世纪我国政府以来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背景。[10][11]三是我国城乡流动加剧、农村空壳化这个大的前提, 如陈建兰。[12]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 有学者还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分析。陈桂华、毛翠英和张时玲分别对德国、日本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分析;[13][14]余文静从文化差异这个角度分析了欧美和东亚国家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意义。[15]更多的学者, 在自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农村养老存在的严峻问题, 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不同思考。总之, 学者们都强调在加强政府主体作用的同时,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应该多元化、多支柱。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们也关注到原依托于集体经济的农村贫困救济开始逐步陷入困境, 农村中出现的贫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16]本世纪我国开始试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 大量的研究围绕着农村低保的运行绩效、资金来源、公平性、如何更好地完善等展开。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子女的教育水平, 逐步摆脱农村贫困, 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和民间一起实施希望工程, 重点资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子女的初级教育问题。本世纪以来, 各级政府加大了资助的力度, 开始逐步推广针对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学杂费免除政策, 大大减轻了子女上学给家庭带来的负担。

从上述文献分析中, 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有关研究文献中, 除了医疗和养老之外, 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济和教育救助方面相对涉猎较少, 这不利于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我国幅员辽阔, 各个农村地区差别很大,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状况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在中国政府开始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发展城乡之际, 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内容以及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做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研究内容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8年实施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这次调查是一次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全国抽样性调查, 主要涉及居民的基本个人信息、家庭生活、经济活动、认同态度等。它采用了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框, 使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 最终共获得10151分有效问卷。根据研究的需要, 本文选取了居住在农村社区中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得到4138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农村居民为2001个, 占总数的48.4%;女性农村居民为2137, 占总数的51.6%, 年龄结构在18岁到69岁之间。

1.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整体状况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诸多内容中, 农村社区居民享受比例最多的是医疗保险, 享受的比例近40%。其次分别是养老保险和其子女的教育救助, 在接受调查者中享受到的比例分别为8.3%和5.4%。这就意味着90%以上的老年农村居民只能从家庭中得到一定的保障, 他们的衣食住行只能靠自己或家人供给。那些有子女上学的农村居民, 也基本上都是自己付费。农村社区居民而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助和救济以及其他福利, 农村居民中能够享受到的比例都很低, 都没有超过3%。当村民因某种原因陷入贫困, 只有非常少的人能从政府得到一定的帮助。

资料来源:本文所有数据均由作者根据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整理而得。下同。

2.不同户口类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研究

注:***:P<0.001;**:P<0.01;*:P<0.05。下同。

分析表2中的数据, 可以发现, 农村居民的户口类别与他们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 经过卡方检验后在统计上最为明显相关。其中, 居住在农村社区中的非农业户口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人数比例要比农业户口居民多得多, 其比例高出17%之多。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也高出农业户口居民7个百分点。差距最为明显的是养老保险方面, 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享受养老保险的比例远远高出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37%之多。也就是说, 那些拥有非农业户口的老年农村居民比那些没有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从国家获得养老补助的机会要多得多。

在百分之五这个置信水平上, 农村居民的户口类别和他们子女是否教育补助、他们是否享受其他福利在统计上相关。值得注意的是, 农业户口居民的子女享受教育补助的比例高于那些非农业户口居民的子女。但非农业户口居民要比农业户口农村居民要容易获得其他福利补贴。在贫困补助或救济方面, 两种户口类型的居民中能够享受到的比例都很少, 在统计上没有差别。

3.不同地域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研究

如表3所示, 农村居民所处的区域类型和他们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及其子女是否享受教育补助在统计上显著相关。在医疗保险方面, 享受比例最高的是中国东部农村居民, 都分别高出中部或西部农村居民11%。也就是说, 一旦生病, 东部农村居民比西部或中部的农村居民更可能得到医疗补贴。至于养老保险方面, 享受比例按高低排序依次分别为东部农村居民、中部农村居民、西部农村居民。其中, 东部和西部农村居民之间差距最大, 达到了8%。在最低生活保障上, 在整体享受的比例都很低的情况下, 相对来说, 东部农村居民享受的比例仍然最高。西部农村居民一旦生活遇到困难, 能够从政府得到救济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 在子女享受教育补助的比例上, 其顺序恰好相反, 最高的是西部农村居民, 高出东部农村居民整整一倍。在享受贫困补助或救济和其他福利上, 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距, 即他们享受到的机会都差不多。

4.不同社区类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研究

分析结果 (见表4) 发现, 农村居民所居住的社区类型和他们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及其子女是否享受教育补助在统计上显著相关。地处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在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上要高出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也就是说, 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 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要比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更多。尤其是在医疗保险上, 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的比例高出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十一百分点。同时, 也该注意到, 山区或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 他们的子女享受教育补助的机会在统计上比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的子女更多。在是否享受贫困救助或救济和其他福利方面, 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和非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别。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 可以发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农村社区中, 能够享受到一定程度社会保障的居民很少, 就连享受比例最高的医疗保险, 其覆盖面还不到农村居民的40%。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养老保险, 能够享受到的农村居民还不到总数的百分之十。至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其他内容, 农村居民享受到的那就更低了。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户口制度, 人为把居民分成两种: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并为此设计了两套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保障方面尤其如此。很多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都主要是针对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 而广大的农业户口居民则被游离在制度之外。同样生活在农村社区, 相对来说, 那些拥有城市户口的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福利方面都更具有优势。只有在子女教育方面, 农村户口的居民更可能得到国家的照顾。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社会在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之前, 各地经济水平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 东部地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凭改革开放政策的先发优势, 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反映在社会保障制度上, 各地也有很大的差距。从上述中可以发现,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方面, 在统计水平上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在子女教育方面, 贫困的中西部地区更容易得到国家的照顾。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同是农村, 但地理环境却差别很大。总的来说, 可以把我国农村社区分为平原地区和非平原地区。平原地区, 由于得到长期的开垦和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 因此, 平原地区农村相对山区或高原来说经济、社会条件具有更好的优势。研究也发现, 平原地区在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比山区和高原地区建设得较为完善, 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可能性更高。和前面一样, 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或高原, 农村居民子女上学更容易得到国家的照顾和补贴。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政府逐渐开始统筹城乡发展, 逐步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 满足农村居民最迫切的需要, 中国政府于2003年在农村开始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即具有中国特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有关文件, 中国预计在2010年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到整个农村, 所有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险。研究结果发现, 和其他社会保障内容相比, 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医疗保险比例要高得多。养老保险, 作为影响最为深远、最为重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农村, 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二十多年的背景下, 中国农村很多独子女的父母开始面临养老的问题。中国在2009年开始试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逐步把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险体制之内。为了更好地配套农村医疗、养老保障的建设, 中国政府也开始加强了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救济与补助、农村子女教育救助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摘要: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关于农村社区部分的调查数据, 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研究表明,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建设得最好, 但也只有不到40%的人能够享受到。另外, 养老保险、教育救助等内容在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中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读书 读图 读社会 篇8

江树是摄影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他的作品《石鲁》感动无数的观众,画家石鲁满头冲动的白发,一口缺损的牙齿,脸上愤然的表情,引发经历十年磨难、遭受文革摧残人们的共鸣,政治运动对人的迫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江树又不仅仅是摄影师,他以散文在文学领域为人称道,我见到他已经出版的散文集就有好几本。说起出书,时下实在不能作为水平或成就的标志,在商业社会里,资本或者说是金钱的能力已经无孔不入,精美画册、高档书籍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华丽的外表与内容和水平常常风马牛不相及。江树的书不是靠财力的赞助,也不是运作的结果,江树是一个思考的人(说思想家我总觉得有吹牛拍马之嫌),他的照片在思考,他的文章在思考,他的书前前后后都在思考。面对朋友,江树赞叹渴望思想与行动的理想主义,于德水、侯登科们对农民、对底层社会的关注,是他们实践自己理想一个个前行的脚印。江树用笔清晰地勾勒出他们思想和生活的轨迹,赞美他们“追求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本能。”(伏尔泰语),同时他鄙视那些“二十岁便没有了青春,三十岁便成熟做买办”的社会现象。

面对影像,江树是思辨的诉说者,在屠杀了一万四千两百余人的柬埔寨S—21监狱里,在那些残存的六千多张底片上,他看到面对镜头之后就去面对枪口的目光,他听到冤魂的呼喊,他想到“狱吏为死囚拍照仅仅是他的一项工作,可是,工作的结果超越了工作者。所拍照片也使我们一下子丧失了价值判断:我们——一些摄影家,我们给摄影覆盖的文化意义好还是不好?我们总是拿着相机去表达一种观念,或是去进行一种自以为很艺术的装饰和文化干预,然而事实上我们忽略了很多。就摄影的最原初的意义来说,比起这些照片,到底谁个更为本质?”

面对自然,江树全身心投入,他不是站在高处观察,不是站在远处眺望,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山川树木,引起他更多的思考,“在路上越往前走,越远离自己的出发点;树越是向高处生长,它的胚根越是深深地扎进土里。”昏暗里萤火虫在林间飞舞,燃亮的是欲望的街灯;而在被人冠以恶名的狼——一只受伤的母狼,回到狼窝五个小狼面前,撞向大树,口鼻出血而死,小狼围着母亲的哀嚎,可过了一会儿,它们开始吃起了母狼,母狼是担心小狼饿死,才撞向大树——在他笔下变为另一种形象。

面对社会,我们看到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江树,第一次外出采访时,居然买了一根扁担,挑着他的照相家什和行李步行四十里路从县城到采访点,结果由于解放后从没有见过挑扁担下乡采访的记者,引起当地领导的怀疑,结果打电话到北京经过证实才罢了。多年后江树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见惯了职业场和新闻圈里蝇营狗苟和热血衷肠的江树,虽然那根扁担撂在了小山村,但他的本质没有变,他发自心底的声音:我仍是那个“扁担记者”。

读书活动问卷调查 篇9

同学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系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兴趣,以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课外阅读指导,并为我校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我部特组织此次调查。本问卷为不

记名式,敬请大家如实填写。

个人基本资料:性别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所学专业____________。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很喜欢 B、有点喜欢 C、不喜欢

2.逛书店时,除了专业书之外,比较喜欢买哪类书?(可多选)

□文学 □艺术 □经济 □社科 □政治、法律 □小说 □生活 □传记 □哲学 □医疗、卫生 □农业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3.您平均每月在图书馆(阅览室)阅览外借图书的次数是

A.不足1次B.2至5次C.5至10次 D.10次以上

4.你一学期平均能看几本书?

A.1本以下B.2-3本C.3-5本D.5本以上

5.请你推荐基本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书籍。

教育系读书活动调查表

同学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系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兴趣,以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课外阅读指导,并为我校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我部特组织此次调查。本问卷为不

记名式,敬请大家如实填写。

个人基本资料:性别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所学专业____________。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很喜欢 B、有点喜欢 C、不喜欢

2.逛书店时,除了专业书之外,比较喜欢买哪类书?(可多选)

□文学 □艺术 □经济 □社科 □政治、法律 □小说 □生活 □传记 □哲学 □医疗、卫生 □农业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3.您平均每月在图书馆(阅览室)阅览外借图书的次数是

A.不足1次B.2至5次C.5至10次 D.10次以上

4.你一学期平均能看几本书?

A.1本以下B.2-3本C.3-5本D.5本以上

上一篇:湖南陶瓷产业发展欢迎湘籍学子回家乡发展下一篇:pmc经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