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2024-08-1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共8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篇1

2015/11/23 16:27 新华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会议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会议要求,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定点扶贫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要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会议强调,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中央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要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会议认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首先在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校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党校姓党原则贯彻到党校各项工作中,特别要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常态化。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要履行办党校的主体责任,把党校工作放在全面从严治党大格局下来谋划,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困难,聚精会神把党校办出新气象。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巡视工作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发挥了尖兵和利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经开展8轮巡视,巡视了149个地区和单位,实现了对地方和中管央企的全覆盖,工作成效显著。会议强调,管党治党根子在党委、关键靠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到敢管敢治、严管严治、长管长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持依规治党,把加强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尊崇党章、敬畏党纪,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管党治党责任是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守住纪律底线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

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要用好巡视成果,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坚持效果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敢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篇2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 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 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 减贫成本更高, 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 年让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 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 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事关人民福祉, 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 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不辱使命、勇于担当, 只争朝夕、真抓实干, 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 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 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 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 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 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咬定青山不放松, 采取超常规举措, 拿出过硬办法,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 总体目标

到2020 年, 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 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 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 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 鼓励先富帮后富, 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 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 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 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 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 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 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重扶贫先扶智, 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 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 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 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 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四) 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 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 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 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 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 建立精准扶贫台账, 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 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 对已经脱贫的农户, 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 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 由县提出申请, 市 (地) 初审, 省级审定, 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重点县退出后, 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 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 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 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 既要看减贫数量, 更要看脱贫质量, 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 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 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 统筹使用涉农资金, 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 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 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 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 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 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 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六) 引导劳务输出脱贫

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 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 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 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 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 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 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 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 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七)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 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 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 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 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 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 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 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 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 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 创新投融资机制,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 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 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

(八) 结合生态保护脱贫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 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 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 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 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 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九) 着力加强教育脱贫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 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 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 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 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加快标准化建设,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十) 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 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 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 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 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 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建立全国三级医院 (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 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 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 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 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针对性措施, 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十一)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 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 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 改善供养条件。抓紧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有条件、有需求地区可以实施“以粮济贫”。

(十二)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 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 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要强化监督管理, 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 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 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 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 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十三) 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 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 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 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 提高救助水平, 确保基本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

(十四) 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

推动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 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大幅度增加中央投资投入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 继续实施车购税对农村公路建设的专项转移政策, 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 加快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设任务, 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 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强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向贫困村倾斜。对贫困地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给予支持。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 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制定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 提升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增加贫困地区年度发电指标。提高贫困地区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 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 发展光伏农业。

(十五) 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 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 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 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

(十六)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 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 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 提高补助标准, 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 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贫困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地区以工代赈投入力度, 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 涉及贫困村的, 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 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十七) 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

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 加快实施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 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 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措施。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 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 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 积极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 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边民补贴机制, 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特殊需要, 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 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 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完善片区联系协调机制, 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大中央投入力度, 采取特殊扶持政策, 推进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

五、强化政策保障, 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十八) 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对扶贫的支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 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 积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 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6 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 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 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按照权责一致原则, 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 以扶贫规划为引领, 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 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 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 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 坚决从严惩处。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 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贫困地区要建立扶贫公告公示制度, 强化社会监督, 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九)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 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 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 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安排, 动用财政贴息资金及部分金融机构的富余资金, 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 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 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 中央财政给予90% 的贷款贴息, 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 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 创新金融产品, 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 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 撬动信贷资金投入。按照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负总责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 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 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 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 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二十) 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

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 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央和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 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 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 优先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二十一)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加大科技扶贫力度, 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 (基金) 对科技扶贫的支持,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 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六、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十二) 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

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 建立精准对接机制, 使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东部地区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 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 并列入年度预算。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扶贫协作, 鼓励东西部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 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启动实施经济强县 (市) 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携手奔小康”行动, 东部各省 (直辖市) 在努力做好本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 更多发挥县 (市) 作用, 与扶贫协作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

(二十三) 健全定点扶贫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确保各单位落实扶贫责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 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分工督促指导各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二十四) 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 自愿包村包户, 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 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 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 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 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 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

七、大力营造良好氛围, 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十五) 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 系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 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 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 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二十六) 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 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 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凝聚全党全社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 改变落后风俗习惯, 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 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 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 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深化贫困地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十七) 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全面宣传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 生动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 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外宣传, 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 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 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

(二十八) 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

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履行减贫国际责任, 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八、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十九) 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

实行中央统筹、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负总责、市 (地) 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 出台重大政策举措, 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 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 (地) 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 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 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 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党委和政府要向市 (地) 、县 (市) 、乡镇提出要求, 层层落实责任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 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 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挥优势, 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改进县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统筹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内优秀干部, 选好配强扶贫任务重的县党政主要领导, 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 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 有计划地安排省部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党委和政府也要选派厅局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切实转变作风, 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三十)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将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 精准选配第一书记, 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加大驻村干部考核力度, 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 要重点培养使用。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继续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有实际需要的地区, 探索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开展村民自治, 通过议事协商, 组织群众自觉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三十一) 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

抓紧出台中央对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 选择重点部门、重点地区进行联合督查, 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出台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 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在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 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加快落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要求。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 严禁铺张浪费, 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 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 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 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 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 实现数据共享。

(三十二) 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

稳定和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 (地) 、县 (市)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 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 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三十三) 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 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 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 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篇3

土地是生产力基本要素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强有力地配合、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在许多方面甚至要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驻马店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人才、技术缺乏,对外经济联系比较封闭,开拓进取的气氛不浓;同时由于工业不强,城市支援农村、政府和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不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驻马店农村脱贫要从全局、从大局出发,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创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双创”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强农重工,推进城镇化,农工商贸协调发展的路子,通过辛勤的劳动,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

一、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引领“强农”。驻马店全市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耕地后备资源奇缺。首先要稳住现有耕地面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争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立法,推行离职审计制度,确保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6.7万公顷;二是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地,贯彻上控下排中改善方针,尽最大努力减少洪涝灾害。要抓住国家支持驻马店市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设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实现丰产丰收,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多业并举。无工不富,光靠粮食生产脱贫有难度,也不稳定,要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实行种、养、加相结合。要规划好多种经营用地,同时要开发利用好未利用土地。现在农村废弃宅基地、空闲地不少,俗叫“空心村”,山区县有不少低丘缓坡,在规划上要有谋划,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整治,将新开发的土地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用来发展乡、村办企业,让多种经营出财富,帮助农民增收脱贫。

二、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助推“重工”,提高城镇化水平。从新理念、新发展谋篇布局,驻马店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重点要着眼于发展工业,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财政收入蛋糕尽量做大做强,不断增加农村脱贫投入力度,才是打赢按期全部脱贫的关键之役。驻马店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9.2亿元,增长10,5%,化工、制药、食品、新能源汽车、电子玻璃、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工业块头不大,缺乏叫响的品牌工业产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引领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加快发展、赶超发展任务艰巨。自2010年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后备资源消耗快,后劲不足,建设用地总量受限,剩余发展空间不足的短板;有的县区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缺乏战略性研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多规不协调,导致土地利用布局与实际用地要求不相适应。在当前“新常态”下,工业与城镇化发展所需,就是我们搞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的奋斗目标。要在政府主导下,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用创新的理念,前瞻性思维,精心谋划,把规划调整完善好。在对规划区域内地理区情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础上,划定绝对禁止和限制开发范围的红线,合理、合法地圈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控界限;务必把对未来确定不了的因素提早考虑进去,使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能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空间合理需求;对留有余地的可调节空间,要通过规划弹性计算公式获得精准数据,把握适度,杜绝随意任性而为,切实做到保红线、保发展、保民生,节约集约用地。规划调整完善中一是要把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家底摸清,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把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等闲置低效用地进行彻底核查,分类建卡。依规提效处置;已建和在建项目要合理占地,尽快发挥投资效益;不具备用地条件的要坚决收回,调整用地结构、规模,再依法重新投入土地市场;业态落后企业,可退出原有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就地进行转型升级,成为符合产业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大幅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能和效益;工业集聚区对发展地方工业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产品规模小,有的效益不高,亩产税收过低的问题,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不铺大摊子,尽力提高土地容积率,有些项目能上楼的尽可上楼;对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如有的地方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规划跟着项目走,开发商想占哪就占哪,想占多少就占多少,但后续投入不足,形成空场子,对此政府要坚决收回(回购)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对地方发展影响大的高、精、尖重点项目,在用地上要给予倾斜,应保尽保,促其尽快建成投产。二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超过50%,河南全省平均达到45.7%,驻马店全市只达到37.5%,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规划好驻马店市、各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用地,加大城镇土地整治力度,推进城中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经适房建设等,完善水、电、路、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扩大城镇规模,吸收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这也是一条脱贫之路。

三、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要一地一策,一遇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遵照党中央号召,把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贯彻始终。就驻马店而言,贫困县、乡、村和贫困人口所处区域环境不一,贫困原因各异,要找准帮扶的路子,实施一县一策,甚至一乡一村一户一策;面对发展不同机遇,要实行一遇一策。驻马店市上蔡县处于平原地区,全县165.6万亩耕地,人口153万,人均耕地只1亩多,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匮乏。目前该县在受土地制约的条件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以养牛、羊、猪为主的畜牧养殖和以食用菌、蔬菜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个项目”的“造血”工程,确保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参与到高效产业链条中来,既节约了土地,又有效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但从规划上来讲,上蔡县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5%,确实有些捆住手脚。象这样一马平川的贫困县,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中,要实事求是,适当降低基本农田保护率,以高质补低保,以使城乡建设和农村多种经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确山、泌阳等山区贫困县,要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适当提高保护率,从规划上去引领开发“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水),改造“四低”(低产田、低产林、低产园、低产水面),走土地挖潜、革新、改造的路子,城乡建设、多种经营和工商服务业发展尽量少占耕地,多占荒地、荒滩和向低丘缓坡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创造活力和勤劳致富的想象力,勇于干事并善作善成。驻马店市确山县依托西部山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仅天目山百里画廊“农家乐”就达200多家,带动1000多名农民从事旅游活动,年收入9000万元。该县竹沟、瓦岗、石滚河三镇荒山荒坡面积大,牲畜食草资源丰富,他们因势利导,打造山羊标准化基地,目前仅竹沟镇就拥有各类山羊育肥场、区42个,保养场82座,年存栏肥羊10万多只,年贩运、保养、销售山羊150多万只,年产值30亿元,占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活羊供应市场份额的75%以上,年创造近2亿元的现金收入,并辐射带动泌阳、驿城区、遂平等周边县区18个乡镇的养殖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确山竹沟为中心的我国山羊“北繁、中育、南销”的产业格局。竹沟镇还办起了羊绒加工厂,进厂务工的农民达6000多人,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要通过典型引路,把这些迸发自身活力兴办产业致富的例子宣传好,启发大家学习思考:同样的环境条件,人家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不敢闯。思路决定出路,心大一点,路就宽一点,古今中外都是这个理。

要善抓机遇,找准对策,推动扶贫脱贫工作。2015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这其中就包括驻马店市的八县一区。《规划》支持驻马店发展成为河南省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黄淮海平原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水稻、大豆、杂粮产业带,加快泌阳夏南牛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在驻马店建设国家非金属、调味品质检中心,支持确山等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贫困地区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列入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驻马店嵖岈山、确山薄山湖、泌阳铜山湖列入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汝南南海寺列入重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优化城市建设布局,培养壮大驻马店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支持泌阳县城按设市城市的规模和标准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中,培育成为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小城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邢河、金顶湖等大中型水库,实施薄山、板桥、宿鸭湖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薄山、板桥、铜山等水库上游地区和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淮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支持驻马店建设数字化城市等等。“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国家会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加大对老区的支援力度,这对驻马店市扶贫开发可谓东风频吹,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放,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分行业分门类找准对策,与发展挂钩,与扶贫攻坚战挂钩,力争干出有鲜明特色的老区人文生态景观,创出一条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韶光易逝,机遇难求,国土部门要积极主动跟进,把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与老区建设规划对接,加强调查研究和上下沟通,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和严谨细致的科学分析方法,规划一张老区土地利用美好蓝图,顺利实施大见成效,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响了脱贫奔小康的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一、基本情况

我市脱贫攻坚的总目标任务是:2016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62人全部脱贫,省定60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2017年康平县由省批复摘掉贫困县“帽子”;到2020年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6年以来,按照省统一安排和部署,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 个一批”,全面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举措,2016年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62人、60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2017年继续巩固扶持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贫困村,康平县完成贫困退出各项指标自查验收工作,完成市级初审评估工作,康平县已达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第一批摘帽标准,待省验收批复后退出省级贫困县。

二、主要成效

一是建立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体系。康平县、新民市、法库县、辽中区(以下简称“两县一区一市”)分别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中。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我市脱贫攻坚方案》主体文件和《我市关于加快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我市定点驻村扶贫考核办法》等8个配套政策文件,市直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先后出台了20余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8+N”的脱贫攻坚政策制度支撑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两县一区一市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土地依法流转为突破口,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有地方特色、有市场前景、有稳定收入的种养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扶持贫困户新增林果、棚菜0.43万余亩;发展架豇豆、辣椒、西甜瓜、花生、金花 葵等特色经济作物2.2余亩;养殖猪、牛、羊1.68万余头,禽类5万余只。

三是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行业单位落实部门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截止目前,两县一区一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面比率达100%,饮水安全贫困户比率98%以上,住房安全贫困户比率100%以上,乡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99%以上,村卫生室、有线电视、综合性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

四是突出分类施策做实“五个一批”工程。“五个一批”市直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能,立足本行业实际,制定多项政策措施,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扶持6000余人、技能培训扶持贫困人口4000人/次;低保兜底扶持贫困人口4300余人;医疗救助扶持贫困人口6000余人;对725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对近400名贫困家庭学生落实学费补助和生活补贴等措施。

三、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从市到县区,再到乡村,最后到贫困户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分别召开了我市扶贫开发暨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全市 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等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市领导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年初以来,市领导先后8次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市委书记易炼红在康平调研时强调,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两县一区一市多次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党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各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带头到贫困村开展调研,研究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资金保障是关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类投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保障,其中财政投入发挥着主体和主导作用。2016年以来,国家、省、市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155.4万元。其中,2016年市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01.5万元,比去年增长了15.1%,2017年市级投入3300万元,比去年增长了13.7%,为扶贫项目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平、沈河、皇姑、大东四城区对口帮扶两县一区一市,加大扶贫开发资金支持,三年来共投入资金9350万元,有效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形成合力是支撑。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全市组织113家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开展定点帮扶,落实60个驻村工 作队和驻村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施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组织130家民营企业开展“百企联百村,同走致富路”精准扶贫活动。协调驻沈部队助力扶贫开发。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在宜居乡村、产业发展、人才资源、社会发展、文化繁荣、要素保障等6大方面18项具体任务上,加快制定项目清单,开展一批合作项目。

四是发展产业是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加收入的有力支撑,必须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以造血为主,以输血为辅,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近年来,我市采取因户、因村施策的方式,支持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培育贫困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让贫困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合力攻坚的积极性。

五是宣传引导是重点。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扶贫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社会了解扶贫、认识扶贫、参与扶贫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扶 贫开发方针政策和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宣传先进事迹推广成功经验,特别是在10.17全国扶贫日期间,各区县、各单位及社会各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扶贫日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参与扶贫、关注扶贫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存在不足与差距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已进入收官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足与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贫困村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为难情绪,强调困难多一些,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一些,因此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缺少创新意识,起不到带头人的作用,工作推动力度不大,影响和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部分贫困村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发展的数量普遍偏少,而且发展的规模也比较偏小,发展能力有限,很难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三是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不愿吃苦致富,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大部分贫困户是以“短、平、快”的种养项目,主要以“四小产业”为主,即:小养殖、小种植、小作坊、小买卖,自身发展能力受限。

五、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要加强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一级切实加强对全市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做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脱贫进度,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各区、县(市)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负领导责任,具体抓好对象核准、路径选择、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乡、村两级要负直接责任,乡镇和村级党员干部处在脱贫攻坚最前沿,负责做好调查摸底、信息核实等工作,组织带领群众实施扶贫项目。

二是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幸福我市共同缔造行动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坚持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采取“两推一选”、公开选拔、组织选派等方式,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等优秀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增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创新发展、带动致富的能力。发挥驻村工作队传、帮、带作用,落实驻村帮扶机制,确保各项惠农富农政策惠及到贫困村、贫困人口。

三是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度财政 预算时,优先保证扶贫项目所需资金,确保年度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2018年,市财政计划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713万元,用于矾固脱贫攻坚成果,采取预拨清算等方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为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启动、实施提供资金保障。积极配合扶贫部门争取中央、省扶贫资金,拓宽我市脱贫攻坚资金来源渠道。对省以上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尽早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推进产业与扶贫深度融合。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行“龙头组织+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建立贫困户“入股分红”机制,让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推进新民市恒丰源集团生猪养殖项目,采取流转土地、务工、代资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计划在新民市10个贫困人口分布的乡镇建设育肥猪养殖场,力争在两县一区一市建成标准化育肥猪养殖场50个,年饲养量100万头,带动贫困户增收;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拉动作用,以康平县东升乡东升村龙旭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样板,流转贫困户土地,采取“保底+分红”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力争60个重点贫困村全覆盖,形成长效的脱贫体系;推进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政策,计划在新民市高台子镇开展规模为10兆瓦的光伏扶贫试点,用地300亩,可带动就业200人,实现税收200万元;在法库县11个贫困村开展20-25千瓦集中分 布式光伏扶贫试点,可带动400人增收,预计年收益3-3.5万元,收益的50%用于带动贫困户增收,50%用于提高贫困村集体经济,既解决了贫困村“空壳”问题,又长期带动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力争在两县一区一市逐步推广。

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例文 篇5

篇一 :

同志们:

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以“强党性 明政策 重实干,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为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主要讲三个方面,一、党性是最闪耀的光辉

今天和大家谈谈党性的问题。在谈“党性”的这个话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经常把“党性”二字挂在嘴边,但心里对“党性”这个词又有多么深的体会呢?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不用回答,大家只是在心里自己回答就可以了。你是否还记得你第一次想入党时内心的真实想法?相信大家的答案更是多种多样。一些同志可能相信的是“门槛论”,认为入了党有政治优势;一些同志可能奉行的“大众观”,觉得在村里能入个党,是先进的表现,实力的体现;还有一小部分人是“爷爷说”的粉丝,回答:从小爷爷就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又有多少同志说,是为了我们党员应有的信仰呢? 心念至纯,则万物可法。开国上将李聚奎在临终前,把儿女们叫到床前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

斗,没有个人私产。”他颤颤巍巍地把在5 张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的遗产清单交给5 个孩子。孩子们接过展读,那上面赫然写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什么是纯净的党性,什么是纯粹的信仰,老将军用心念至纯的一生,对“为什么入党”,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谈道:

“我们为什么特别需要回望历史?怎样避免走得太快太远,忘掉当初出发的理由?”金一南之问发人深思。他问的是“根”、思的是“源”,找的是心里的信仰、脑中的真理、脚下的方向。自1921 年建党以来,我们党已经走过了 99 年的光辉历程。99 年前,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红船启航,一路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九”这个数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易经》中的《乾》元用九,于九是个位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它被我们中国人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常表示最多,无数的意思,而九九归一则表示是一切回归于起点,从来处来,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状态。其实,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九”的谐音还有“久”的意思,“九九”即有“久久”之意,象征着长久,持续的意思。我想,这在向我们昭示,讲党性就是讲

初心,就是讲担当,讲作为。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 年新的历史节点上,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的精神面貌、继续阔步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以新的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不懈奋斗。

二、政策是最有力的保障

我们要知道,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成为党和政府新时期的减贫指导思想,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一大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俗话说,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当有好的政策形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奋力划桨,一路向前。对此,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党的扶贫政策上,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要充分认清出台扶贫政策的重要意义。我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也就是有明显的贫富差别。所以,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大家要明白,这是政策都是对我们利益有所倾斜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所保障的,是对我们有着极大裨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国家对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一定要支持并运用好各项扶贫政策。

二是行动上,要严格落实扶贫政策的各项责任。古人讲,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意思是说,法律制度好制定,但落实下去、落实好很难。扶贫政策也同样如此,需要各级干部落实下去,群众享受起来。对于我们驻村工作对来讲,对落实扶贫政策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用真情、真心换老百姓的放心、安心。对于村组干部来讲,要力亲为抓脱贫攻坚,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用实干精神为时代使命增光添彩。对于广大党员来说,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正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进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多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期盼。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要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要求,结合政策提出合理诉求,以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落到老百姓的心理。

三、实干是最响亮的声音

习总书记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俗话也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马上“干”,不干,口号喊得再响,不如把事干的漂亮,实干才是最响亮的声音。那么,作为奋战

在脱贫攻坚最一线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广大村民,我们应该怎么干呢,结合我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应该这么干。

对于驻村工作对来说,驻村非住村,要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每一支驻村工作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也是扶贫攻坚战中的“金甲军”。但是从城市一下子到农村,一些驻村工作队员难免适应不过来,面对农村的闭塞落后,脑海里想着的是城市的车水马龙,工作上心不在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何况是寄予重托的勇士?我认为,驻村工作队背负着农村贫困户同步小康的重任,应该克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基层扎根下来,不仅吃住在村上,心也要随之转移到村上,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村上的人,把户脱贫村脱贫当做自己的事业和目标。要挨家挨户摸排村情户情,精细研判,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到户到人,为脱贫重重加固保险,一起抓组织建设、兴产业、振乡村,真正做到驻村有责。

对于村干部来说,村官亦是官,要在其位,谋其政。“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村“两委”干部是最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人,是党在农村一线的“当家人”。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村组干部。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 村“两委”干部的肩上挑着农村脱贫致

富的沉甸甸的担子,村组干部强,农村才能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压力山大,如果这个时候,村组干部有了懒作为思想,总认为“自己不干总有干”“扶贫是驻村工作队的事情”,那么“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那么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破坏和谐的工作氛围。尤其在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前,村组干部更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和气魄,不推不躲,敢作敢为,以“一个都不能落下”为目标,充分发挥“一呼百应”的能力,带领贫困户开创出一条小康大道。

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幸福靠奋斗,要自立者,人立之。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有颗懒惰之心。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一些贫困户抱着一种“反正有党委政府在”的思想,好吃懒做,对党委政府产生依赖心理,甚至认为帮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政府就应该为他们贫穷买单。人穷人又懒,扶贫道路难;人穷志不短,脱贫有何难?贫困户要脱贫,首先要立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自立歌》中写道:“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志不立者天下无可成之事。其次要力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困户要牢固树立懒惰可耻意识,主动与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沟通自己的思路、想法,主动参与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激发自身内生动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脱贫攻坚面临

收官,乡村振兴再启新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汇聚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多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贴心事,为xx 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生活不懈奋斗!

精准脱贫 —— 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二:

2018 年可以说是中国极不平凡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样,精准扶贫的重心和重点也是在农村。

背景

当我们谈到精准扶贫,显而易见有很多重要的问题,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关于农村现状讨论的热门文章,比如某博士返乡记等等,这些文章有的客观的讲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讲述进城务工的自己,有的带有片面性,有些在调查缺位的情况下虚假、失实的讲述农村甚至是黑农村。

每一年国家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注三农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目前农村社会

主要面对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1.1 青壮年流失,土地抛荒,社会涣散

1.2 当前农村问题在“三农” 中比较突出,和我国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农村的发展是滞后的。

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农村空心化。

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土地被不同程度抛荒。大部分农村人宁可外出打工赚钱,也不留在农村种地,农村的闲置房屋、闲置地越来越多,没人处理,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民打工难致富,贫富分化加剧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面前,农村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呈现高风险和低收入的状态。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5%,而农业增加值只占GDP 的 8%,农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来自二三产的就业,进城打工。

但遇到家人大病、工伤、孩子上学等等情况,就只好举债,据调查,农户平均负债率达到 30%,打工难以致富。

农村留不住人才,教育落后。

农村里读出书来的人基本上都去城里发展,年轻教师一般都不愿意待在农村。

1.2

基层治理涣散,社会失序

集体经济分散后,村干部说话没人听,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青壮年长期在外,家庭破碎,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1.3

环境污染

过去我们一讲到污染就会联系到工业、城市,认为污染和农村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农村生态环境差,农村里的垃圾堆放大多不合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比较多,而且又很少专门处理垃圾的人。

养殖的畜禽粪污随处可见,加上大部分难降解的化学用品,例如化肥、农药、农膜等,造成农村水土污染严重。

这些问题和困境,它不是在每个村庄都一定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困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它有一定的普遍性。

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机制、新策略,扶贫攻坚的新方法、新手段新责任、新担当。

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精准脱贫是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 没有的要先有,有了以后要好,精准,不光是关注全体,而是关注到每个个体,第一句话

“一个不能少”,就是要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二句话“一个不能掉队”。

就是讲 2050 年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总书记曾经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五年来他在国内 50 次调研,其中 30 次是贫困地区。全国 11 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都走到了。

甚至他离开多年后仍不忘他见过的贫困群众。

这里就有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也是在这里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用扶贫队长的话说,十五年前或者二十年前,这个地方用句话说就是穷山恶水,外面的人根找不到这个地方也不会来这里,因为它没有路可以到这里,现在大不一样,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成为这里的奋斗目标,十八洞,3 年多实现了全部脱贫,当年的 40 个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新娘还都是外村人。

还有这个宁夏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统称,1972 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对西海固的发展,本地人更有发言权,一位西海固人回忆到,70 年代县长去银川 开会有自 带铺盖,中途路上要歇两晚,对比一下现在高速直达银川 只需不到 4 个半小时变化很大,他说现在精准扶贫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国家投入很多,真算是

喂到嘴里的扶贫方式了,再不脱贫真是自 己懒了。

还有一位西海固人讲到西海固很多农村吃水难,娶妻难,很多老光棍,因为女人都嫁出去了。年轻人很多出去打工了,留老人在家徒四壁的农村,精准扶贫以后这些情况都大大发生了改变,相信曾经被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西海固地方将会迎头赶上全国的步伐而且越来越好。可以说昔日 “贫瘠甲天下” 的西海固,今日 已乐享诗意乡村生活。

五年来,我们国家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 1300 多万,当前减贫进入“最艰难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扶贫工作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不满足于脱贫,我也要致富,要和大家一样过上好日 子”,这样的贫困户工作队是非常愿意支持的,扶贫就怕老乡们躺在国家政策上睡大觉。

为什么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围绕这个问题,各地都已经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比如湖北现在正在进行一件事情,就是通过市民的下乡、能人的回乡、企业兴乡这“三乡” 工程,来促进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这样的要素流向农村。

绝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来说并不想成为被施舍的对象,如果给的是一个工具,让精准贫困户能够自己建房子或做别的事,或给精准贫困户提供教育,他会很高兴,也会很感激。

精准扶贫改变了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大包大揽做法,更多的是去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

庭,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幸福。

精准扶贫它是自上而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内生动力最重要。

贫困群众也在变,也在向上,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也希望得到尊重,有尊严。

怎么来看在精准扶贫中遇到的难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正确的认识在精准扶贫中出现的矛盾。

有问题不怕,就怕有问题却看不到。

挺难的。

难还要做,为什么,因为精准扶贫它是利国利民的事,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紧抓历史机遇

决胜脱贫攻坚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 时间已经来到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由总书记带领,我们还是信心满满的。

总书记最牵挂的人就是困难群众。2018 年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等地,深入村镇、企业、社区,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年前,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向来自凉山州的代表了解彝区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总书记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绝大多数去过了,还没有走到的吕梁和凉山

会尽快去。

那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西吕梁山区考察调研。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把凉山之行安排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春节前夕,既作为考察脱贫攻坚的第一站,又作为春节慰问的重要活动。

在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拍着一位老人的手,对她说:

“你要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 在火普村习近平总书记身披彝族传统服饰查尔瓦,同乡亲们握手话别,“习总书记卡沙沙”“习总书记子莫格尼” 的声音此起彼伏,最后,彝族同胞还唱起了《留客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将至,他都要到中国最贫困的角落去,体察民情、倾听民意。

近五年来,30 多次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超过 25 个重要场合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内蒙古参选人大代表,总书记带头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省份参选,为全党树立了标杆。

这体现了总书记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怀,正如总书记所说:

“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团拜的时候,总书记还说到,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语口号精选 篇6

2.安贫可耻脱贫光荣团结一心共奔小康

3.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4.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切实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5.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发展稳定先行市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人穷志不短,扶贫不扶懒。

7.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当典范。

8.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

9.扶贫扶志扶人生,利国利民利千秋。

10.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心同向。

11.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加速迈进小康社会。

12.同心同向同力精准施策,抓紧抓准抓实脱贫攻坚。

13.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枝之长。

14.教育扶贫进万家,党的政策人人夸。

15.“”“”,健康脱贫政策送给您。

16.脱贫致富路,产业来相助。

17.产业扶贫到村到户,精准帮扶不落一人。

18.精准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19.扶贫先扶智,教育拔穷根。

20.扶人扶志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

21.水电网路村村通,美丽乡村家家乐。

22.脱贫攻坚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家家受益。

23.

24.先富帮后富同奔小康路。

25.努力才能改变,努力就能改变。

26.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27.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28.勤劳可致富,扶贫来帮助。

2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拼敢闯。

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7

一是强化“一种意识”。强化“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狠抓“两个动作”。狠抓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落实。一方面, 在规定动作上, 认真落实《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目标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 把“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确保今年脱贫1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 在自选动作上, 创新动态管理办法, 引入大数据, 建设大平台, 实现大管理, 创新“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 确保实现精准识别、精准结对、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脱贫等“五个精准”, 从而使精准扶贫工作迈向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高效化。

三是推进“三位一体”。主要是围绕推进社会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等“三位一体”战略, 着力抓好五大帮扶工程的落实。产业帮扶上, 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培育主导产业, 做强优势产业;搬迁帮扶上, 大力推进贫困农民进工业园区、进乡镇街道、进中心村落户居住就业创业, 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教育帮扶上, 通过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加强基础教育等措施, 从根本上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保障帮扶上, 要稳步提高救助标准, 逐步健全救助机制, 为广大贫困救助对象提供兜底保障;服务帮扶上, 要不断强化农村卫生、就业、文化、社保、科技、法律等公共服务保障, 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篇8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起草的背景。

答: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随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放在脱贫攻坚八大重点工程之首。按照中央有关分工方案,由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产业扶贫工作。

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主动作为,务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2015年12月,农业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了产业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方案,提出了总体工作设想。之后,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等部领导带队赴江西赣州、湖北恩施、湖南湘西、河北阜平、山西五台、内蒙古兴安盟等贫困地区,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研究产业扶贫思路举措。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开展产业扶贫专题调研。在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家讨论、征求多个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银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性文件。

问: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的意义是什么?

答: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脱贫攻坚任务时,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我国已进入扶贫开发的攻坚拔寨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通过产业扶持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产业扶贫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

当前,推进产业扶贫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当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问:《意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首先,与以往产业扶贫政策最大的不同是,《意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紧扣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作为产业帮扶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政策边界,并对防止实施中脱轨走样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其次,《意见》更好地处理了“统”与“分”的关系,注重调动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只对产业扶贫的基本思路、原则和重点任务作了规定,对有关部门实施的专项性产业扶贫,如林业、光伏、旅游等扶貧措施不作具体规定。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的总体要求?

答:在指导思想上,要切实按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20年,贫困县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贫困乡镇、贫困村特色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科学设计、项目精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帮贫脱贫、联动联考。

问:如何在贫困地区选准、选好产业?

答: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脱贫的主要依托。各地资源条件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产业,不能不顾实际,盲目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产业发展是一种经济活动,产业扶贫要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意见》提出要科学确定产业,就是要在分析贫困县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要按照全产业链理念打造产业,积极发展产品加工,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问:如何培育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型经营主体?

答: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意见》强调,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就是要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此外,要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人员,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发展产业。

问:在产业发展中,如何创新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

答:产业扶贫目的是为了贫困人口脱贫,必须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真正建立起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意见》强调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就是要把共享理念贯穿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财政投资的前置条件。一方面,要鼓励开展股份合作,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可以折价入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权;有关财政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另一方面,推广订单帮扶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共同开发特色产业,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

问:如何健全产业精准扶贫的支撑保障体系?

答:《意见》从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要增强产业精准扶贫的支撑保障体系。一要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从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方面强化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保险支持力度,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二要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各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地方特色农畜产品品种保护利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大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力度。三要健全市场支撑体系。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积极培育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品质。

问:为确保产业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意见》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上一篇:《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下一篇:七上道法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