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024-07-27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精选8篇)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篇1

一、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染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组织:

(1)普通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2)洁净ICU:

1)气流组织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2)当洁净ICU为正压时,压差梯度设计成病房>洁净走廊(缓冲间)>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当洁净ICU为负压时,有两种气压设计:洁净走廊或缓冲间为负压设计,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洁净走廊或缓冲间设计为正压时,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

5、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6、医疗区域:

(1)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12张为宜。

(2)新建或改建ICU应设置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条件许可时设置正压和负压单间病房各一个。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5㎡,床间距大于等于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8㎡。

(4)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7、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应尽量使用抗菌皂液。

(2)洗手设施,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3)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卫生手消毒剂。

8、在人员流动通道上不应设空气吹淋室。

二、环境管理

1、基本要求

(1)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彻底清洁,再消毒。

(2)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3)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4)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空气

(1)普通ICU 1)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不建议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自然通风受限时,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洁净ICU 1)使用中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2次,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吸入烟雾的房间为负压。但精确的压差应采用仪器检测。2)使用中应每日监测温度、湿度1~2次。

3)定期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

3、墙面和门窗

定期使用清水湿式,保持清洁、干燥。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4、物体表面

应使用消毒剂对卫生间、污物处置间、洗手池等台面进行清洁消毒,每日至少一次。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5、地面

所有地面,包括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区域等,应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班不少于1次。

6、不适宜的做法

(1)在室内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2)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

(3)在入口处放置消毒剂的脚踏垫。(4)在门把手上缠绕喷洒消毒剂的织物。

三、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

(1)应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医生人数和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达到0.8:1和3:1以上。

(2)医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培训,工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等基本知识培训。上岗后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

(3)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4)上岗前应接种乙肝疫苗,每年宜注射流感疫苗。(5)进入工作区应着清洁的工作服、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2、患者

(1)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安置。

(2)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负压;条件受限时,单间普通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缓冲间。

(3)经飞沫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缓冲间;条件受限时,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实际屏障。

(4)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条件受限时,宜收治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病床间距大于等于1.1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探视人员

(1)应以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探视人员介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如手卫生、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2)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或为婴、幼儿童,以及在社区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应谢绝探视。

(3)应指导探视人员探视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指导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四、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基本原则:

(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3)各种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4)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处理。

(5)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首先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2、呼吸机操作面板、监护仪面板、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呼吸机外壳、监护仪外壳等非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3、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罐、湿化瓶、咽喉镜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

4、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电筒、血管钳、剪刀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一床一套,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1次。

5、经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篇2

关键词:ICU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的质量, 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同时还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也是密不可分的。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 也是细菌高度耐药区域, ICU常驻细菌大都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 任何环节都可能是院内感染的起因。据文献报道统计结果表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4.14%, 例次感染率为31.03%, 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 (6.21%) 和普通病房 (6.89%) ,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高达55.56%, 其中以下呼吸道多见, 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1]。本院ICU属医院综合性科室, 收治病种多、杂, 患者多为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营养状况差, 免疫功能低下, 基础疾病严重, 加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侵入性操作等, 这都是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其中重症老年患者更是ICU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 只要我们从一些细小的环节上加以预防,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近2/3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就我院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报道如下。

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1.1 强化全科职工感染控制意识, 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理论知识, 坚持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交叉感染。

1.2 1CU工作人员应对ICU常规感染类型有明确的认识, 对ICU内感染致病原因、致病菌株的种类、防治或降低耐药性的措施, 以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等要更清楚的了解。

1.3 应把ICU院内感染率作为衡量监护治疗质量的标准, 认真学习, 让每位员工都有深刻的认识。如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等等, 目的让员工从提高认识, 掌握院感理论知识, 运用于实际工作, 最终达到防止和减少院感发生的目的, 保证医疗安全。

2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按照制度进行工作

2.1严格消毒灭菌及监测

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凡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均需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耐高压的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法, 如吸痰瓶、治疗盘、病员服;氧气湿化瓶、吸引器瓶塞浸泡消毒24h;各种抢救或监护器械在更换使用者时应使用健之素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对一些导连线、连接管路、呼吸机湿化罐可进行熏蒸消毒6h;床单元进行臭氧终末消毒处理。监测消毒灭菌效果一般采用院感科抽测和科室自测的方法, 科室管理者随时抽查,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每月对ICU室内空气、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指, 消毒后体温表、湿化瓶, 使用中消毒剂等, 进行微生物采样检测, 要求达到医院感染管理卫生标准, 严格控制细菌菌落数, 空气<200cfu/m3, 手或物体表面≤5cfu/m3, 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规范 (试行) 》要求, 有效的控制和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2.2严格参观探视制度

加强参观、探视人员的管理, 集中探视时间, 控制探视人数, 尽量减少室内过多人员流动, 以免污染病室内空气或带入病原体。进入病区必须穿隔离衣, 换专用鞋, 戴帽子、口罩, 隔离衣应每周清洗高压消毒2次。护理感染患者时, 应穿专用隔离服。病室内应采用湿式清扫, 防止尘土飞扬, 以免造成降尘中的细菌重新回复到空气与物体表面中去。物体表面、地面每日用500mg/1000ml的健之素消毒液擦拭4次。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同时配备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室内空气进行不间断净化和消毒, 定期进行室内大清扫, 以免空气中的微生物造成医院感染。

2.3严格洗手制度

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最主要媒介, 注意手部清洁这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求医务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养成卫生洗手的习惯, 正确执行规范化洗手, 并在每一水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宣传画, 以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 医院院感科要定期对ICU工作人员规范培训手卫生知识, 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正确洗手方法, 使科室每位工作人员正确掌握规范的六步洗手法。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感染率[2]。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治疗前后都要做好手的清洗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每张床旁都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便于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前后使用。随时对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抽查, 便于及时掌握动态情况。

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掌握有创检测指征

在执行穿刺、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以及伤口换药等操作时, 严格无菌操作, 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保持各引流管密闭通畅, 固定良好, 防止引流液逆流。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置管部位的敷料应选用半透明膜, 更换时应按置管前皮肤消毒后的范围覆盖, 如用无菌纱布覆盖置管局部, 所有边缘均应牢固固定[3], 保持导管插入部位局部干燥, 如敷料被分泌物污染、潮湿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对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吸痰时要保持吸痰管插入气道前的无菌状态。

2.5加强基础护理

(1) 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和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注意加强口腔护理, 用2%呋喃西林每日4次清洁口腔, 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与清洁, 按时给患者翻身拍背, 间断湿化气道, 促进痰液排出,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h更换消毒, 雾化液每24h更换1次, 更换管道时防止呼吸机冷凝水倒流。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 吸氧装置每24小时更换消毒, 使用中的湿化瓶用无菌蒸馏水, 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 (2)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减少留置时间, 2周更换尿管, 每日更换尿袋, 保持集尿袋通畅并低于膀胱水平, 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每日4次消毒, 并涂以红霉素软膏, 以防尿道口粘膜干裂, 可有效地降低泌尿道感染。保持床单位及患者皮肤清洁。 (3) 鼻饲胃管影响食道下括约肌功能, 使含有细菌的胃内容物返流至口咽腔部, 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尽量减少胃管的移动和牵拉, 减少留置时间, 给危重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 提高其免疫力, 鼻饲食物后应及时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以免食物残渣变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促进危重患者胃酸分泌, 给予保护胃粘膜药物治疗, 可有效预防应急性溃疡和细菌在胃内定植, 并可减少肺炎的发病率。 (4) 对于各种侵入性操作后置管的患者, 要保持各置管通畅, 周围敷料清洁干燥, 定时无菌更换。引流液和分泌物常规并反复做细菌培养, 所有导管拔除时均应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并及时治疗。

2.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处理的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管理控制意识

自觉执行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的规定及操作规程, 合理使用和使用后及时处理,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严防一次性医疗用品通过非正当途径流入社会, 造成环境污染和社会公害。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对ICU的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分类收集处理, 利器装在专用利器盒, 医用污染垃圾装在防渗漏黄色塑料袋, 生活垃圾装在黑色塑料袋, 各种标示清楚, 每日2次有专人定时送指定地点处理焚烧。

2.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限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要求临床医生对每例感染患者必须送有关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基本原则。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体质弱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的高危患者, 在应用广谱抗生素1~2w后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无明显感染灶, 血液白细胞计数不高而反复发热, 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不佳者, 应高度怀疑真菌感染, 及时取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送检[4]。

2.8加强保洁员的管理

保洁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ICU来说, 保洁员对控制院内感染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对保洁员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基础知识的培训, 重点加强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规范洗手的培训, 管理者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 注意环节质量控制, 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

3 小结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 与诸多因素有关, 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工程”, 它不仅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来保证, 更需要每位员工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工作中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督察考核, 反馈存在的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进行干预,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控制和预防ICU的医院感染, 从而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付敏, 洪艳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8) :914~915.

[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7~28.

[3]邹小冬, 毛小平, 刘素玲, 等.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3) :352~353.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篇3

【关键词】 ICU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而危重患者具有许多的高危因素,使其对医院感染易感,加之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ICU内感染治疗和控制可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少,这不仅治疗护理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据文献报道统计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4.14%,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21%)和普通病房(6.8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1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科室收治病种多、病情复杂,多为感染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我院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 保证医疗安全

加强学习,强化全科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成立科内感染控制小组等,专职感控医生及护士,定期进行感控调查,如有感染发生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最终达到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2 ICU布局及环境管理

2.1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者单独放置,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设有更衣室,医务人员办公室,仪器室,治疗室,污物处理室等。每张病床床旁备用手压式的瓶装洗手液,做到一床一瓶一消毒。按照2张病床配备一个洗手池的标准配置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并配有消毒纸巾。

2.2 ICU的环境管理 我院ICU病房是层流病房,定期清洁过滤网,做好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每日三扫三拖,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式拖地用碱化水,当地面有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拖地,物体表面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3 ICU的人员管理

3.1 进出ICU人员的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后方可进入ICU。ICU工作人员外出时必须外加外出服、更换外出鞋。

3.2 严格洗手制度 有效洗手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50—80%。应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洗手制度,在操作前后必須认真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操作结束以后,及时脱掉手套并进行洗手。洗手的目的在于去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驻菌,将常驻菌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我院ICU均采用WHO推荐的六步洗手法。

3.3 工作人员患有感冒、肠炎、皮肤或呼吸道以及其他器官传染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工作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口咽腔细菌培养,凡带有致病菌株定植者,应立即治疗或更换工作岗位。

3.4 医务人员不得在病房内饮食,病床上一般不得放置物品,如有必要可铺上消毒巾。

3.5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在执行有创和个别无创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可采用封闭式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勿上下提插,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留置导尿时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可以使用防逆流引流袋,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并做好会阴部清洁;尽量避免和减少侵入性操作,在给患者行各种技术操作时,一定要规范减少机械性损伤如深静脉置管时要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勿反复穿刺。对中心静脉置管及有创动脉置管的患者,在进行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无菌敷料清洁干燥,严密监测体温,如出现高热者,疑似血行感染的应立即拔管并取动静脉置管尖端2—3cm送检血培养及药敏。

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处置

严格做到一次性医疗用品一人一针一丢弃、毁形。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利器装入锐器盒,医疗污染垃圾装入防渗漏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塑料袋,每日有专人定时收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体质弱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后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无明显感染、血液白细胞计数不高而反复发热,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不佳者,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时取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送检。

7 加强内勤护工的管理

加强对内勤护工院感、消毒隔离基础知识、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规范洗手的培训。管理者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8 总 结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它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增强每位员工的感控意识;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参考文献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篇4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出ICU,需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工作帽,不戴手饰,外出时必须穿外出工作服,更换外出鞋。

2.医护人员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3.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4.严格洗手制度,特别强调洗手的清洗与消毒,在预防病人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同一病人多部位感染(同一病原体多部位感染)中的积极意义,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病人与病人之间、部位与部位之间的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

二、环境管理

l.ICU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无尘、无虫蝇。

2.ICU布局合理,划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处置区),有条件医院配置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

3.监护区、治疗室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每日进行动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一次。

4.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用消毒液拖地二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三、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l.病人的安置应净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2.各种设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其清洁。3.患者转出后,床单位的所在物品须更换和用消毒液擦拭,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5.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液的容器每个患者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6.加强病人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置入的皮肤穿刺部位,应每天用碘酒、酒精消毒,防止感染。7.换药及治疗用过的器械和容器先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再送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尽量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有特殊流行病学意义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加强对各种侵入性诊疗器械设备污染现状及消毒效果的监测,包括对使用中消毒灭菌物品及敷料污染现状的监测与管理。

医院换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篇5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灭菌物品包外标识清楚、准确,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清洗、灭菌。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存放时应去除中包装,分类码放在防尘良好的柜内,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使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不得重复使用。

四、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如含氯消毒剂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剂每月一次,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更换时容器必须同时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使用无菌干燥持物钳及容器应每4-6小时更换。

六、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瓶装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八、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九、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操作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特殊感染病人如阮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技术规范》要求,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污染敷料置入双层垃圾袋密封运送。

十、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每治疗、处置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十一、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

医院洗衣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篇6

1、洗衣房按其工作流程应设污物接收间、消毒间、洗涤间、烘干间、叠衣间、修补间、清洁衣被贮存间、发放间等。

2、应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污染衣物未经洗涤消毒不得进入清洁通道及清洁区。

3、不得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脏被服,应直接放置污衣袋内运送洗衣房的污物间清点。清点完毕及时清扫,定期消毒。

4、传染性衣物或被血、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标记,用蓝色污衣袋运送,分机洗涤。

5、收送被服的路线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行。运送车辆应洁、污分开,定期消毒。污衣袋每日洗涤。

6、工作人员在回收污被服时,要戴口罩、戴手套,注意消毒隔离。

7、各工作间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每周大扫除一次。

8、一般衣物,洗涤温度要达到90℃以上,洗涤30~40分钟。

9、传染性衣物应用100℃含有效氯250~500mg/L洗涤液洗涤30~60分钟;烈性传染病衣物,应先压力蒸汽灭菌再洗涤。

10、有明显尿、血、粪便污染衣物,应按传染性衣物洗涤消毒。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篇7

1 加强培训

1.1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及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

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和参与院感控制的责任感。发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 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1.2 重视保洁人员的细节管理

加强对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保洁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低, 未受过专业培训[1], 清洁卫生、消毒隔离观念不强, 不能理解洗手、手消毒的重要性。要对其进行系统培训, 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监管和督查, 提高其工作责任心, 使其自觉严谨执行卫生规范, 防以交叉感染。

1.3 重视对新入科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新分配的临床医师必须到ICU轮岗学习2个月, 临床工作中发现其普遍存在医院感染知识薄弱,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对院感危害性认识不足等情况。对此, 我院对轮岗到ICU的人员要求必须通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的理论考试及六步洗手法等操作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平时工作中要求护士长、带教老师对具体细节进行指导、监督。使其扎实掌握院感基本知识, 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范, 从每一个细节提高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水平, 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强化规范洗手等基本操作

规范洗手对控制医院感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洗手是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2]。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 可以大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日常护理洗手、无菌操作前洗手的监督管理, 每床配备快速洁芙柔消毒凝胶, 避免因不方便而忽略了手的消毒。提供一次性擦手巾;取消使用固体肥皂, 购买含护手成分的洗手液, 以有效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3 环境、物品的管理

做好ICU环境、物品的细节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相当重要。 (1)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每天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地面每天湿式清扫, 所有墙面、角落应定期清扫, 保持清洁无尘。必要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 做好物品表面的消毒。护士站桌面、病床、床旁桌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 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 应用75%乙醇定期擦拭消毒。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 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消毒一定时间 (通常15min) 后, 应使用清水擦抹。 (3) 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 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被体液浸湿污染。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 每天消毒, 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每天消毒擦拭, 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

4 大力推广循证干预新方法

医院预防感染办公室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一起制定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医疗行为中常见的、可致严重后果的难治性感染发生率[3]。对照院感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制定符合我院实际的置管相关感染预防规范。严格无菌操作, 铺大无菌单等, 护士应做到使用导管及液路开口前后必须消毒, 尽量减少开放次数, 接头及肝素帽无须频繁更换。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特殊预防措施:床头抬高30°, 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 每6小时进行1次口腔护理, 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等, 应将其列入工作重点。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如:消毒液容器定期消毒灭菌, 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一床一巾一湿扫、一桌一布一用一消毒执行率100%。做好各种管道、氧气湿化瓶的消毒, 正确选择使用化学消毒剂, 注意其有效浓度、 pH值及使用时间, 并定期更换。认真做好细节管理, 可有效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临冬, 刘翠芹.加强清洁卫生监督预防医院感染[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5) :42-43.

[2]孙孝芹, 崔霞, 程军, 等.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52.

ICU病房医院感染与护理干预 篇8

[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73-02

医院感染是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ICU是危重患者监护与治疗的区域,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常接受有创检查与治疗手段,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为了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现对其与护理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1.1呼吸道感染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一位,在我国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其构成比为20%一42%。我院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其原因为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卧床率高,意识障碍导致咳嗽反射降低,痰液瘀积,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防御功能减弱,口腔常住菌下移,而消化道细菌逆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泌尿系统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80—90%与使用导尿管有关。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后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液也是诱发尿路感染的原因。

1.3血管相关性感染侵袭性操作时ICU造成血行感染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血管治疗,如静脉置管等因操作不熟练或动作粗暴,造成置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障碍。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或自身存在感染灶,均易发生导管感染。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严格医护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技术,即按照洗手指征,正确洗手方法、洗手时间,保证洗手的频度,擦手用具防止洗手后再污染,这是有效消除皮肤上暂居菌的5大要素。

2.2严格进行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条例》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要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功能、作用、作用方法及影响灭菌和消毒疗效的因素等。对于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静脉置管时尤应注意。置管部位的敷料应首选半透明膜,用之前严格皮肤消毒,如果敷料被分泌物污染、潮湿或不能保证其无菌性则不能使用。

2.3严格病区管理

进入ICU穿隔离衣、鞋套,戴口罩、帽子,严禁有呼吸道感染者入内。保持室内空气洁净,采用湿式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和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4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必须分开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消毒卫生管理法规,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标志醒目,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或焚烧,并进行登记,专人签名。

2.5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温水擦浴1次;对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日要更换尿袋,并会阴擦洗一次。

2.6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

ICU是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心护理场所,收治的大都是危重患者,所以ICU的工作缺乏来自于外界或患者的有效干预或监督。因此,在控制感染中,护士的慎独修养至关重要。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ICU护士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护理督导尤为重要。另外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ICU的人力,ICU的护理工作量远大于临床各普通科室,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量而简化或违反护理工作程序,这就造成了人为地医院感染的因素。因此合理安排ICU护士的工作量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上一篇:身份证号码证明下一篇:100米跑途中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