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16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精选7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级技术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学好这门“工程语言 ”,学生才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着重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机械制图 三视图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讲授的知识点多、细、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笔者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1.分析教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三视图的学习,包括正六棱柱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及标注尺寸。

任务目标:通过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根据学生特点及知识储备,确定任务项目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物体上顶点、棱线、表面的投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正六棱柱的形体结构比较简单、常见、易懂,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让学生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以满足其成就感和求知欲。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基本几何体并不陌生,教师要理清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

3.确定具体任务目标

任务1:课前制作正六棱柱,加深学生对正六棱柱形体结构的认识。

任务2:分析正六棱柱结构特点。

任务3: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

任务4:在三视图正确地标注正六棱柱的尺寸。

二、任务实施

1.任务引导

课前展示正六棱柱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课前完成制作。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制作的模型来讲解正六棱柱的概念,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习中见过哪些外形是六棱柱的物体,或含有六棱柱结构的物体。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正六棱柱的结构特点,即:两底面是全等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是全等的矩形,且都与底面垂直;六条棱线等高,且与底面垂直。在分析时,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对学生分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课堂任务,突破难点、重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些错误会让学生的探索更加深入,此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任务演示

教师合理摆放正六棱柱模型,启发学生思考围成正六棱柱的各个平面的种类名称,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分析正六棱柱的三视图,要注意分析两个底面和六个侧面的投影,特别注意分析形体上的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分析时要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物体棱线的投影和物体表面投影的有关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最后,学生动手尝试三视图的草图绘制。

3.任务执行

演示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演示来进行三视图的绘制及标注尺寸,尤其注意左视图和俯视图要符合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以往学生绘制时往往使其宽度等于主视图的“长”,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析出长和宽,即:长等于正六边形的对角距,宽等于对边距,两者是不相等的。教师要特别强调,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三、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推荐优秀的绘制图形让大家欣赏,并请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根据整个过程的实施和结果,总结该次课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情况及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次课程虽然内容简单,却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总之,任务驱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相结合,学生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能力,多媒体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导下, 不知不觉地把握了教学内容, 并提高了各种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利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多媒体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环节

1. 布置任务

布置任务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任务的难易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任务过于简单, 缺乏挑战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过难, 学生摸索时间过长, 学时有限, 效率不高, 学生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 反而不利于教学。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 降低问题难度。为了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因人而异, 往往将学生分成几组, 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 各组布置难易不同的任务。例如, 讲组合体视图画法一节, 我将学生分成四组, 每组发一个模型, 如图1所示。其中图a、图b、图c较为简单, 图d难度增加。学习较好的同学会主动加入图d这一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可持续学习的意识。

2. 任务实施

在这一环节, 通常会提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要求学生采用自己看书、分组讨论等方式, 找出答案。例如, 讲组合体视图画法时, 布置任务后, 给出了几个引导性问题。问题一:组合体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基本形体是什么?各形体是否经过切割?经过几次切割?切去的是什么形体?各形体的相互位置关系?表面连接形式是什么?问题二:主视图的选用原则是什么?问题三:绘制组合体的步骤?以讨论的形式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同学讨论主视图怎么样进行选择、应该用哪些视图进行表达, 通过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以后遇到相关的问题能得以正确的解决。又如讲组合体尺寸标注一节, 以上节课拿来的模型图1为例, 布置任务。给出引导性问题。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完整、清晰。问题一:如何正确标注尺寸?问题二:尺寸标注要完整, 需要标注哪些尺寸?问题三:尺寸清晰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先看书, 从书中找到答案。学生自己动手, 摆弄教具模型, 得出结论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对制图课的兴趣已基本具备, 并且还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求知心, 这为我们更深入的学习制图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后, 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任务的实施, 绘制三视图。这时, 教师需做引导、启发、答疑, 创造条件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能正确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取得优良成绩同时获得能力的较快发展。

3. 任务评价

学生任务实施阶段结束后, 要对各组所得出的结论, 所绘制的图形作评价。并以其中一组为例, 对知识点进行全面且有侧重点的讲解。现以图1 (d) 为例, 讲解组合体视图的画法。首先, 要进行形体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 不详细讲解。其次, 选择主视图方向, 按照其原则, 要能综合反映零件的整体特征 (形状和位置特征) 。最后, 画三视图, 记住三句口诀“先基准, 后轮廓;先特征, 后其他;三个视图一起画”。所谓“先基准, 后轮廓”指先画基准线、对称中心线, 后画轮廓线, 如图2 (a) 所示。“先特征, 后其他”指先画反映特征的视图。如该例圆柱体在俯视图中投影为圆, 反映特征, 因此, 先画俯视图。如图2 (b) “三个视图一起画”指按照形体分析法, 每一部分形体对应画出其三视图。此图涉及到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在讲解时应特殊说明, 如图2 (c) 所示。

4. 任务的检查及纠正

教师再次对学生作图情况做评价, 完成好的及时表扬, 未完成或出现错误的及时进行纠正。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 更强调“授人以渔”。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 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 任务驱动法并不适合整个教学过程。在讲解制图的基本知识,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边讲边练, 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 加强绘图基本功练习。从而由浅入深, 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而讲到基本体、组合体、剖视图、断面图、装配图这部分内容时, 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教学手段如何提高, 教学方法如何更新,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特殊性, 传统的板书画图还是必要的, 有效的。例如, 讲解圆弧连接时, 用传统教学方法, 在黑板上演示各圆弧圆心的确定方法, 将任务驱动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既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也能把知识点介绍清楚,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的穿插

进行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 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推动力, 把现代科学技术既作为教学内容, 又作为改革传统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措施和强有力的手段。

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和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更加增强了直观性。用AutoCAD、UG及Proe等软件, 在教室的投影仪上演示讲解, 使学生能在任意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 降低了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例如, 讲读组合体视图这部分内容, 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传统教学方法是把两视图画在黑板上, 若图形复杂, 需要较长的绘图时间, 效率较低。运用挂图, 可节省绘图时间, 但题目数量有限, 且细小结构不便于分析观察。利用投影, 在电脑上用AutoCAD软件事先做好两视图, 并将不同组成部分的线条颜色区分开, 便于学生读图。

一些较复杂的图形, 可用形体分析法, 分析出一部分, 绘制其轴测图, 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多媒体教学穿插到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 提高教学效率, 增加直观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解装配图这部分内容时, 可先用UG或Proe软件进行三维建模, 生成爆炸图, 并生成动画。通过爆炸图和动画演示, 可帮助学生分析装配体的组成以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从而引导学生从装配图中拆画零件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篇3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提出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2.《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与机械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同时,作为一门学科,又有一整套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有其专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理和思维规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绝大多数都是“当班者”,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与生产实践联系更加紧密。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特点是“年龄偏大,工作、家庭等拖累较多,工学矛盾相当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强,记忆能力较差”。但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的质量标准却逼着学员抑长用短,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他们虽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只是有时疏于观察,要真正的学习起来相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

基于以上三点及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适合于成人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

二、任务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任务”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

⑵“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⑶“任务”设计要难度适宜,要符合成人学生的特点;

⑷“任务”设计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由点→线→面,由面→简单的基本体→不完整基本体,由各种基本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环环相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因此,在设计任务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总任务,然后将总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子任务,通过实现对各个子任务的完成,从而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总任务的确定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既要包含课程的基本内容,又要引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比如:首先布置一个总任务,要求作出一个简单的轴承座的视图表达(轴承座在工厂中几乎随处可见,用途相当广泛),让学生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再将轴承座拆分成五个组成部分,即:底板、园筒、支撑板、肋和凸台。说明这个轴承座既是一个零件,又是一个可拆分的组合体,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不完整的基本体,这时学生会感到简单一点。其次,以其中的底板为例说明不完整基本体的来历,布置第一个子任务即底板的画法。先将这个不完整的基本体复原为一个基本体,即一个长方体,再看看它是怎样由一个基本体经过加工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个底板原来是在一个长方体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即在长方体的上前端钻两个大小相同的通孔,底面加工一个槽,然后在前端两侧倒两个园角而得到。接下来再看看完整的基本体是怎样构成的,布置第二个子任务即长方体的画法。这里仍然以前面得到的长方体为例进行说明,长方体是由上、下两底面,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共六个面(子任务)构成,而面是由无数条的线(子任务)组成,线则由无数个点(子任务)组成。不难看出,后面第三、第四、第五的子任务分别是各种平面的画法、各种直线的画法和各种位置点的画法。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可以用一个总任务、五个子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情感交流,及时反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明确“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更用心,更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任务驱动”贯穿于《机械制图》课程成人教学活动的始终

1. “任务驱动”课堂演示教学。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培养学生建立起空间的概念,实现从平面——空间——平面的转换,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任务”,一般要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作图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可以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来做。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2.“任务驱动”课后大作业。《机械制图》课程有其特殊性,它要求学生要多练、勤练,不但要做到由物做图,而且要由图构物。普教学生缺乏模型和实践的机会,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很抽象的空间思维来学习掌握。而成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环境相对普教学生就占了相当大的优势,他们不但可以由具体的物体来画图,而且还可以据实际图纸判断自己所画图形的正确性,甚至可以拿一张图纸去加工一个实体。针对成人学生在校时间短,在厂时间长的特点,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大作业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做,会使他们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掌握,同时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3.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有较强的实践性,尤其是专业图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如,零件的工艺结构、装配体的装配结构等,在表达方法上较多的是基于某些实际背景下的规定画法。成人学员尽管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但他们疏于观察,只要让他们带着“任务”去观察,他们学习起来是相当轻松的,当然,不会感到理论知识的乏味和学习的吃力,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的死理论变成活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成人的“工学”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在较短的理论学习和较长的生产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成人学员生产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理解能力强这一特点,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任务驱动教学必将在更多的成人学科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任务驱动 技能 个性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些应用软件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步骤和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任务前置,激发学生兴趣

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每涉及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笔者都是以演示运用了本知识点的动画开始教学。比如,在讲引导层动画这个知识点时,首先在大屏幕上演示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和“动感超人”的动画,同时提醒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也要能做出这样的动画。学生们被屏幕上漂亮、动感十足的画面所吸引,动手实践的强烈欲望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由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使得后面知识点的讲解他们有兴趣听。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整节课的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的,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

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任务的设置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心智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任务不能太难,那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太过简单的任务,会使他们在学习时浮于表面,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产生阻碍。任务的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任务还要新颖、有吸引力,要能够充分包含抒情诗似的知识点。

二、延伸任务实例,培养控索精神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在讲授遮照层动画时,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之后,就让学生制作“舞台上追光灯”的动画。这个例子既能够把遮照层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又要把引导层动画、形状渐变等知识点灵活运用。学生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就会乐此不疲。当然,在创作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而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他们豁然开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良性循环中逐步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贯彻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为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残缺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

三、自定任务主题,培养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配送上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

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掌握技能、学会相关知识点,而不是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实例,任务实例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使用软件的一种手段。因此,越到学习的后面,任务越要模糊化,只要规定任务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意识,自由完成任务。例如:在flash教学的学期结束阶段,要求学生每人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flash作品,可以是mtv贺卡、网页等多种形式。这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就会选择制作动画的mtv,对图片处理感兴趣的就会制作出动感的flash网页。于是,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既让学生掌握了flash这个软件的使用,提高了技能,又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初探AutoCAD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的应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样图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及绘图的技能.

作 者:边丽英 作者单位:沈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926(4)分类号:G71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篇6

1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最早诞生于德国。德国教育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些教学模块。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机械制图》项目驱动法就是以某个机械零配件制图为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辅导或监督学生完成该配件的设计、制图。学生通过该项目掌握相对应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 熟练常用的机械制图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教师只是辅助学生或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 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锻炼学生创新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驱动法最核心的内容是项目的实施步骤, 不同规格的项目实施步骤不尽相同, 但关键的步骤一致, 包括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的评价。最关键的项目的设计,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知识点和技能要领, 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 以学生为本, 体现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

2.1 项目的设计

合适的项目是保证项目驱动法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机械制图》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项目, 选择项目时不仅要体现《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内容, 还要覆盖课程的重点, 既要考虑基础好的学生, 也要考虑基础不好的学生, 项目的可行性、难易程度都要适中。项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制图兴趣, 吸引学生自主实现。项目的任务划分和分配也是项目设计的主要工作, 一个项目要根据项目任务的大小、学生人数等划分成多个子任务, 每个子任务应该有细化的任务, 必须有实际产品。《机械制图》项目设计一般是一个机械配件, 再根据该配件拆分成多个零配件, 每个零配件为一个子任务。这种项目设计适宜指导, 有具体的任务, 可以设计预期目标, 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同时进行,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2.2 项目的实施

为了项目能够完善的实施, 首先要确定小组成员和小组长。小组成员的产生尽量考虑项目子任务的大小, 选择个性化、差异性互补的成员为一个小组, 小组人数确定在5~8人左右, 由教师指定或小组成员选举产生1名小组长, 负责小组内事务处理、教师沟通等。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特点制定不一样的任务, 分配给每个小组1个项目。小组内成员进行资料查阅、课堂讨论、组间讨论等, 分析项目任务内容, 制定详细的任务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做到细致、可行, 具体细化成不同的小项目, 设计出执行顺序、执行时间。小组长根据每个成员的个性特点, 分配不同的任务, 每一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后, 组内汇总交流, 提交任务材料。

2.3 项目的评价

为了评估项目实施的效果, 应该制定一套项目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地评价项目实施的质量。项目评价体系应该充分考虑组内各成员的答辩情况、组内成员提交材料的完成质量、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通过项目的评价, 可以使小组内每位成员的情况都能得到清晰的展现, 确保成绩的公平、公正、公开。课堂教学仍然离不开教学评价, 正确的教学评价会让学生引起重视, 是项目设计实施完成的外在驱动力。

3 项目驱动法在高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为驱动,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实现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三者的有效结合, 为学生未来找到理想的工作作了准备。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机械制图》教学, 应该首先确定一个总项目, 再将总项目细化成若干个小项目, 通过小项目来驱动教学目标。因此,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一段时间后, 设计一个总项目, 将若干个教学点贯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图1所示, 布置1个总项目任务, 学生必须完成先一轴承座模型。这个总项目任务布置下去后, 先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如何实施这个项目, 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思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总项目分为5个不同的子项目: (1) 凸台; (2) 轴承圆筒; (3) 支撑板; (4) 肋板; (5) 底板。具体如图2所示。这些子项目就是项目驱动的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说明这个轴承座既是一个零件, 又是一个可拆分的组合体, 其中的任何部分都是一个不完整的基本体。分析整个轴承座模型是由不同的机械零配件组合而成, 底板是在一个U方体的基础上而来的, 即在U方体的上前端钻2个大小相同的通孔, 底面加上一个槽, 然后在前端两侧倒2个圆角而得到。U方体由上、下2个底面, 前、后、左、右4个侧面, 共6个面组成, 最后体会到点是最基本的几何要素。

4 结语

总之,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该围绕应用型实践性人才的目标, 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项目驱动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是项目驱动的监督者,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实现项目的学习、制作等,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项目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项目设计、实施、评价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驱动教学法真正实现项目驱动教学, 通过项目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HE Qian.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of“Mechanical Drawing”Course Based on the Gradually Project-driven Module[J].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2010 (4) :170-171, 173.

[2]FENG Dong-ju, WANG Dan-hong, XU Zhan-guo.Reform in the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based on project drying[J].Laboratory Science, 2012 (3) :25-27.

[3]鲁改欣.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J].石油教育, 2011 (5) :44-46.

[4]吴迎春, 梁德平, 唐卫东, 李兵.紧密结合模具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 2010 (4) :161-16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CAD建筑制图教学方法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其在机械、建筑、服装、珠宝、园林、测绘等众多领域被应用。基于此,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被普遍开设。

目前,建筑CAD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讲授-演示-练习”三部曲进行教学,从这里不难看出教学中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投入和产出比例不协调,不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对长期深入的学习非常不利[1]。

由于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CAD学习效率的提高, 阻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为了解决《CAD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有必要对CAD这门课程进行研究和优化,探索出一套更适合高职学校特点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流程

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实施过程是:教师先将整个教学目标利用一定情景设计成一个总任务,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将总任务推导成一个个分任务,分任务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或者是上下关系。分任务的出现主要是使每一步的教学有具体的目标。同时,分任务的难度和范围要适中。在分任务解决过程中,要逐个呈现,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2]。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内容具体化。

当一个个分任务解决时,学生就具备解决总任务的能力。此时,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完成总任务,总任务也可以作为学生对这节课掌握程度的评判。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多地考虑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对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任务设置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任务选材广泛,形式多样化,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容易无从下手。所以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可以制定一些设计原则,从而明确任务设置的具体方法。

第一,目标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分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使教学在一定的轨道上进行。教师提出的每一个分任务,原则上都应该是为了完成总任务而提出的,尽量不设置多余的任务,所设分任务应能使学生清楚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第二,可操作性。分任务应该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起不到驱动动手操作的作用。任务情境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在进行任务的同时,应该尽可能丰富学习资源,这也可以大大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避免纸上谈兵。

第三,完整性。分任务设计要符合完整性原则,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取得什么结果,最后作为学习效果的一种考量[3]。

3.学习者分析及课程分析

3.1 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任务,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指导,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等职业学工程造价一年级学生,他们有以下三个特点:(1)生源情况复杂,绝大多数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对制图相关规范的认识,严谨性不足。(2)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比较被动;对理论知识的兴趣较低,对直观、实操性强的课程比较感兴趣。(3)学过《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有一定的建筑制图基础,基本能够看懂并能手绘简单的二维平面图形,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读图及绘图能力较弱。

3.2 课程分析

《CAD建筑制图》课程是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周集中学习,共计30学时。作为建筑类专业重要的基础技能课程,它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技能需要,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其课程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运用AutoCAD软件抄绘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课程有以下特点:(1)实践操作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2)课时少,教学内容安排较紧凑;(3)软件命令内容繁多,知识点琐碎[3]。

4.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建筑 CAD 中命令多且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授课中对于一些繁琐的命令应进行适当裁剪,使其满足工程需求即可。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分解成独立任务,逐个击破;在任务设计上注意层次递进,使学生容易上手,同时增加已学知识点在各项任务中的渗透。

以剖面图填充为例,任務驱动教学法课程实施流程,如下:

(1)总任务引领

首先创设一个课题需要解决的总任务——剖面图案填充,创设总任务能够使大家清楚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本次课中,笔者首先展示很多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出任务:剖面图案填充;同时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图案填充及阵列命令。

(2)学习图案填充与阵列命令

分发任务书,提出分任务(见图1)。利用学生学习其他命令的经验,引导其找到图案填充、阵列命令按钮。接下来,学习怎么运用这两个命令,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借助教科书学习。学生水平必定参差不齐,可让已完成的学生利用教师机演示操作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使会的学生增强记忆,另一方面使没完成的学生再学一遍,争取掌握。

(3)完成总任务

学生分任务完成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即剖面图案填充(见图2)。要求学生把自己会的部分完成,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对其表现作出评价。经过一定时间后,若学生都没有完成任务,可让学生停下来讨论后续作图。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假设,否定伪假设,引导学生按真假设继续绘图。最后,展示完成较好同学的图形,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4)总结评价

课程结束前,对这次课进行总结。回顾本次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大家实际的学习情况怎样。并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正在努力的学生。留出时间,让大家做好自我评价(见表1)。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5.结论

合理巧妙地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CAD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活躍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课程内容分析能力以及教学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6]。另外,只有学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6]。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组织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科学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质量是教学过程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目标指导下,任务目标以及相关环节的设置要能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驱动力。教师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到任务中,使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巧妙创设情境。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兴趣爱好出发,去挖掘素材,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注意问题的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竞争性。只有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情境中来,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课程任务的顺利开展与完成,才能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达到预期目标。

(3)全面评价任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内容逐项给自己评定打分,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检查评定。并开展任务后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任务开展的形式及其掌握程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这样,有助于师生在设计和执行下一次任务时参考和借鉴。

图1分任务操作图形图2总任务操作图形表1任务评价表

评价项目1评价标准1自我评分1教师评分操作能力11.绘图的速度较快。2.绘图的精准性较高。学习参与11.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注意力都很集中。 2.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完成老师布置任务。自学能力11.老师布置的任务能独立完成。2.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自我评价1自我评价等级(优、良、一般、有待进步)测试成绩1总分 100,各部分最高25分1.标注正确程度( )2.作图精确程度( )3.作图完整程度( )4.作图速度( )教师评语填表细则:【强→弱】 填【5→1(整数)】

参考文献:

[1]朱建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14(1):35-37.

[2]刘靖,朱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制图基础与CAD》中的设计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85-86.

[3]石婷萍.浅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计算机绘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4):91-93.

[4]宋元庆.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1(22):88.

[5]石婷萍.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探索,2014,(3):100-102.

[6]赵忠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 CAD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1, (3):106-108.

上一篇:三分钟演讲珍惜时间下一篇: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