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2024-09-01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共15篇)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篇1

文/彭火明

摘 要:以“直线、射线、线段”一课为例,论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四个特点。

关键词:教学反思;直线;射线;线段;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思想化

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从经验入手,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有亲近感,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具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引入故事化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与前面所学知识没有太多的联系,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因此,在新课的引入上打破以往单纯复习旧知识的惯例,而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并创造性地赋予一定数学元素和配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引思,激趣凝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并有所感悟,在体验中学习。

二、组织趣味化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通过龟兔赛跑故事、小虫吃食、图片欣赏、猜谜等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些趣味性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知识呈现生活化

1.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观察图片(单杠、探照灯、铁轨等)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学生身边事例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2.数学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学习的数学只有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所喜欢,从而避免生硬的说教,通过看地图寻我最短路线,举生活中的例子(如木工师傅弹墨线,体育教师画笔直的跑道路线,排成一列整齐的队伍等),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过程探究思想化

皮亚杰认为,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亲自创造的事物才能真正理解。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节课设计了借用图钉、纸条代替钉子和本条模拟在墙上固定木条的活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和事实的猜想,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中渗透了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在有意义的数学中,建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篇2

一、案例概述

片段 ( 一) : 创设情景, 引出课题

上课铃响后, 数学科代表组织坐窗边的学生把窗帘放下来, 然后把课室的灯关掉, 课室立刻变得黑暗一片. 让全体学生感到匪夷所思, 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 随后我拿出手电筒, 让学生注意观察.

师: (打开手电筒) 手电筒发出的光给我们什么线的形象?

生:射线.

师: ( 把手电筒朝墙上射去) 那现在手电筒发出的光给我们什么线的形象?

生: 线段.

师: ( 把两个手电筒反向放置水平线边示范边追问) 两个反向手电筒发出的光给我们什么线的形象?

生: 直线.

师: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成线段、射线、直线呢?

生:课室的光管可以看作是线段.

生:笔直的公路是可以看作直线.

生: 教学平台投影仪发出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

师: 很好! 究竟什么是直线、线段、射线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4. 1 线段、射线和直线 ( 揭示课题) . ……

一幕戏剧要有一出诱人的引子, 一堂课要有一个自然贴切的课堂导入,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这里, 我将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抽象成几何图形, 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中的数学, 引入了课题.

片段 ( 二) : 精心设问, 突出师生互动

师: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请学生把左边对图形的描述和右边相应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 课件出示) :

以A为端点, 经过点B的射线

连结A, B两点的线段

经过A, B两点的直线

师: 请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线段? ( 课件出示)

生1: 线段可以用表示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也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 图中这条线段可以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 也可以记作“线段a”.

师: 把线段如何改变可以得到直线呢?

生2: 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就成为直线 ( 教师课件出示线段向两方的延伸过程) .

师: 直线该怎样表示?

生3: 直线可以用它上面的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这条直线可以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 也可以记作“直线a”.

师: 把线段如何改变可以得到射线呢?

生4: 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成为射线 ( 课件出示线段向一方的延伸过程) .

师: 如何表示射线呢?

(学生思考、交流、汇总)

生5: 射线用表示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外一点的两个字母表示. 这条射线可以记作“射线AB” ( 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

师: 能不能记作“射线BA”? “射线AC”? ( 分别用课件出示)

师: 你能谈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学生合作交流, 得出结论)

……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 经过思考形成概念、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这个片段中我以问题作为互动过程的“导火线”, 通过问题的启发让学生建构知识“有路可寻”.

片段 ( 三) : 深入探究, 突出数学活动

师: 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 可以画多少条? ( 出示课件)

生1:无数条.

师: 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 可以画多少条?

生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师: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 至少需要几枚钉子?

生3: 至少需要一枚钉子.

生4: 不对, 至少需要两枚钉子.

生5:至少需要三枚钉子.

师: 那到底需要多少枚呢?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 拿出事先准备的小木条和钉子)

生6 ( 尝试后) : 将一根钉子钉在木条的一端, 不能把木条固定住.

生7 ( 提出疑问) : 假如把木条钉在中间, 就能把木条固定住了.

师: ( 将计就计) 把钉子钉在细木条的中间, 突然一转, 木条飞快地转动起来,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想一想: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 小组讨论, 思考归纳总结出结论)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说,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 1) “有”表示存在性; ( 2) “只有”表示唯一性.

《新课标》强调, 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 要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 使数学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片段里我用直观、动态的演示, 使学生的目光凝聚在一起, 让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形式、多方位的描述, 既促使学生的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

师: 学生能例举生活中应用直线基本性质的例子吗?

生:窗帘横杆、跳杆等.

师: 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 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 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 请说出其理由.

生: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往往教师讲完一节课, 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以后, 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明白, 这些知识有什么实用价值, 以及如何去应用, 这时如果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应用知识, 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这一困惑,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基本性质, 还能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案例的反思与分析

整节课中, 我始终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开展创造性学习. 课堂上, 我提出问题后, 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动手实践的时间,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授课时, 我适度点拨引导, 耐心倾听, 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学习平台;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演示、归纳、思考,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增强他们学好几何的信心, 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如, 为了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异同点, 让学生合作学习; 在学习直线的基本性质时, 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直线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肯定、被激励的状态中, 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有较大的学习空间. 在司空见惯的实际活动或现象中, 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总结, 就能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 为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了观察和思考的方法[2].

走出案例后对教学的思考:

1. 我们在上课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预设外的课堂生成, 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应及时的捕捉、判断并恰当引导、重组, 机智地消除无效生成的影响, 合理的利用有效生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及时修正教学安排, 让生成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 让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实效的课堂教学.

2. 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 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 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因此, 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 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 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 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

参考文献

[1]干冰.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J].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7 (5) :15-16.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直线;射线;线段;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思想化

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从经验入手,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有亲近感,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具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引入故事化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与前面所学知识没有太多的联系,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因此,在新课的引入上打破以往单纯复习旧知识的惯例,而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并创造性地赋予一定数学元素和配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引思,激趣凝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并有所感悟,在体验中学习。

二、组织趣味化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通过龟兔赛跑故事、小虫吃食、图片欣赏、猜谜等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些趣味性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知识呈现生活化

1.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观察图片(单杠、探照灯、铁轨等)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学生身边事例呈现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2.数学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学习的数学只有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所喜欢,从而避免生硬的说教,通过看地图寻我最短路线,举生活中的例子(如木工师傅弹墨线,体育教师画笔直的跑道路线,排成一列整齐的队伍等),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过程探究思想化

皮亚杰认为,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亲自创造的事物才能真正理解。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节课设计了借用图钉、纸条代替钉子和本条模拟在墙上固定木条的活动,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和事实的猜想,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中渗透了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在有意义的数学中,建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者单位 湖北省大冶市第三中学)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反思 篇4

⒈、教材解读精准到。

《6.2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课主要是要让学生辨别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还需理解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一基本事实。

⒉、学法指导有效灵动,学生兴趣充分激发。

在教学时,我考虑到真正的教学我们所要关注的是不仅仅是教材所给予我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情感会参与其中,思维被激发,经验被唤醒,智慧得到生成,精神受到启迪。因此,课中我没有一步到位地直扑文章的主旨,使学生一下子就领悟到,而是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通过PPT教学,给学生设计了一连串的的问题,使他们在解决问题当中能够自主地建构起他们独特的更改认识和情感态度。

⒊、信息应用符合实际,师生互动落实目标

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手段,通过简易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融入相关的图片、文字及音频信息技术资源,配上触发器、字幕滚动式等制作技巧,在新课导入、复习回顾、等环节中加以实施,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实效。

二、目前仍需要提升或改进的方面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反思 篇5

我教学内容是北京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间与图形《线段、直线和射线》。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把北京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进行了对比,发现人教版对于这部分内容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认识角的一个基础铺垫一下,北京版出示了一幅主题图,比较抽象,北师大版的思路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我决定按照北师大版的思路与学生共同探讨。线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及它们的区别于联系。直线,射线比较抽象,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北师大版先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理解,更形象化,理解直线,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是铁轨,虽然有说明是向两端无限延伸,但这只是一种假设,在现实生活中,铁轨是有头的,而且是弯曲的,孩子可能会提出疑问,很难理解。对于直线的引入有了一定的难度。从查阅的资料中,有的老师运用正负数,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有了这个作为铺垫,在教学直线时,他把数都一一表示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个想法非常好,我特别喜欢,但是我们班的孩子还没有接触负数。我在课上使用的是发光的激光灯导入,激光灯本身是线段,向一方射光是射线,两两头是直线,但学生的视线时有限的,并不能通过视线感受无限,一次要求老师用语言引导,让学生充分的想象。

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就体现出了新教师的经验不足。对学生提问的语言还不够精练,总是反复重复自己的问题。提问后,要注意引导,归纳,总结,点评。另外对学生放得不够开,总是怕学生不会说,自己很快地把答案说出来。这个时候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多说,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有点单一,可以再适当扩充。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篇6

三、教学过程的对比

课A:安排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尽情回顾,以旧悟新

1.回顾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已有认知,包括三者的特点、联系与直线、线段的性质.

2.师生共同研究直线的表示方法,学生类比探究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并自行归纳三种图形表示方法的异同.

环节二、学习语言,丰富新知

1.说出下列各图中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是点与线、线与线的位置关系,图略).

2.读句画图.

(1)连接AB;(2)画直线AB;(3)直线AB经过点C;(4)点D在直线EF上;(5)点D在直线EF上,但在直线MN外;(6) 直线a,b,c两两相交.

课B:安排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引入,旧知梳理

1.欣赏图片,抽象图形(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切入,抽象出直线、射线、线段并揭示课题).

2.自主作图,梳理旧知(学生动手操作画直线、射线、线段,组内交流做法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环节二、探究新知,训练技能

1.以在墙上固定一根细木条为例,通过作图,探究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应用并感知其价值.

2.从以上探究的基本事实出发,再次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3.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探究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者一条直线?并交流课本P126页“练习”.

4.发散交流,通过师生群体活动,讨论、归纳点和直线,直线和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即时训练课本P126“练习3”,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巩固.

反思:无论是像课A那样,直接以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为教学起点,还是课B这样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在教学设计上,都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师的“教”都是要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不过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作为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心智等各方面尚不成熟的孩子,如果从生活实际入手,比如要把一些数种在一条直线上,学生应该更感兴趣.另一方面,几何教学本就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而本节课又是初中几何学习的关键起步(因为它初步明确了几何研究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知识从抽象到具体,对学生来讲是具有挑战性的,所以起点越低,步子越小,过程越精细,效果会越好.同时所学知识的巩固要及时,像课A的“读句话图”、课B的`“即时训练”就很有必要,教学安排科学合理.

四、学程小结的对比

课A:1.学生自我小结.

2.教师引导完善(两个方面引导: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

课B:师生互动,梳理全课知识,形成网络框图.

反思:课堂中的学程小结是一门艺术.完美的小结,既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之网络化,结构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深入探究,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回味无穷.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不仅总结知识,更要总结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努力做到“授之以渔”,而学生也更喜欢这样课堂小结,学习兴趣也是水涨船高.两位授课教师在这方面也给予了我和听课的同行很好的示范和启发.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篇7

教学目标: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 会正确区分;进一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组成, 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 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三种线段。

教材分析:“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单元的起始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几何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也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是今后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和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 所以,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 笔者努力做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 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初步感知线段, 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学习比较积极但还不够稳定, 知识和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本节课紧抓“数学要进行自主的思维活动”这条主线,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一画等活动加强对线段、直线以及射线特征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地图, 并告诉学生这是学校到老师家的公交路线, 这条线表示的是老师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之后询问学生这是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大家了解关于线段的哪些知识, 之后再引出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二、探究新知

(一) 依靠想象, 建立表象

1.播放《孙悟空龙宫取宝》的片段, 并提问:动画片里的金箍棒哪里神奇?如果继续延长下去, 还能不能再长了?如果把这根金箍棒看成一条线的话, 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2.教师借助加湿器、激光笔进行演示, 并提问:这条线是从哪里射出来的?然后鼓励学生想象:如果这条线能穿过墙壁, 它会有多长?再让他们想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之后利用课件演示手电筒、太阳、射灯、车灯,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光线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最后教师定义:这些线都是从一个端点引出的一条直直的线, 而且这条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射线。

3.课件演示:金箍棒的两边慢慢延伸至屏幕边沿, 教师小结:没有端点,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这样的线就是一条直线。

(二) 动手创作, 提高认知

1.小组合作, 进行知识再创造。教师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射线、直线,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画, 怎样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三种线的特点。小组尝试完之后, 推举代表全班展示, 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直尺?你是怎样表现这三种线的特点的?说说你的画图步骤。

2.思考:这三种线有什么异同?

3.基本练习:“做一做”, 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三) 实践运用, 自学角的认识

1.小实践:先确定一个点, 在10秒钟内, 看看从这一点你能引出多少条射线?最多能画多少条?学生尝试完后, 教师小结: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之后鼓励学生观察:在这个图中, 你还认识什么图形?之后让学生自学课本, 说说自己了解的关于角的知识。

2.请学生试着画一个角, 全班展示, 说说画法。学生画完后, 教师示范画法:先画一个点, 然后从这个点引出两条射线, 组成的图形就是一个角。

三、联系生活, 巩固新知

1.你能将这条直线变成射线、线段或者是角吗?在题卡上试一试。

2.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感知、合作交流、反复对比、总结提炼, 让他们经历由感性到理性, 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并在三种图形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了类比的数学思想。现对本节课进行以下反思:

1.从学生感兴趣的金箍棒引入新课, 并贯穿三种线段的学习, 过渡自然, 让学生对三种线的特征建立初步的形象感知,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2.多次让学生进行想象、交流, 做到眼、手、脑、口并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又可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篇8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直线、射线、线段是学生在感受了多姿多彩的图形之后正式接触的几何基本图形,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直线的性质、线段的画法、比较及其性质。直线、射线和线段不仅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元素,而且其相关概念、性质、表示法、画法也是几何学习的基础。教材充分利用了现实世界的实物原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这些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多交流,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重、难点分析

由于直线的性质是几何研究的基础公理,所以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探索直线的性质;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对于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及几何语言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本节的难点为:几何图形的表示及几何语言的理解。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简单的几何语言,能根据几何图形说出其几何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画图、交流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通过学习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及几何语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让学生感受一组画面,观察并找出自己熟悉的图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直线、射线、线段。

(二)建立数学模型,探索新知识。

1、提出问题

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1)分组动手操作并讨论。

(2)讨论结论:至少需要两个钉子可以固定一根木条。

2、建立模型

(1)画图①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几条?②经过两点A、B呢?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各组选一代表发言。

3、模型解释

(1)通过实验和探究,归纳得到:

①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教师解释:①中“直线经过一点”和②中“只有“的意思。

4、模型应用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

①木工师傅锯板用墨线弹出一条直线。

②栽电杆时,只要定出两根电杆便可把电杆栽在一直线上。

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

5、表示法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我们经常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这条直线。

(1)直线的表示方法:①用直线上的任意两点表示,两点用大写字母,如直线AB或直线BA;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a。

(2)通过多媒体把直线变化成线段,得到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用线段的两个端点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

(3)通过多媒体把直线变化成射线,得到射线的表示方法:①用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注意强调表示端点的字母应放在前面,如射线AB;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

(三)初步运用。

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直线、射线、线段都有两个端点。

(2)直线和射线可以延伸,线段不能延伸。

(3)直线AB和直线AC表示的不是同一条直线。

(4)线段BC和线段CB表示的是同一条线段。

(5)射线AC和射线CA表示的不是同一条射线。

巩固理解:

指出:对于第(5)小题,由于端点和方向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一条射线。

(四)深化练习,培养能力。

1、探究

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呢?

(1)学生画图、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把线段向两方中任意一方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向两方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2、综合练习:

①画一条直线a经过点A、B

②过直线外一点C画直线b与直线a相交于点B

③画线段AC

④延长线段AC和反向延长线段AC

指出:延长线段AC和反向延长线段AC的区别。

⑤变式练习:

如图,用语言来描述几何图形:

①点A、B、C与直线a分别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直线a,b是什么位置关系?直线b,c, 直线c,a呢?

(2)对于①教师指出:点和直线有

两种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对于②指出:直线a,b相交于A,也就是说A既在直线a上也在直线b上,即点A是直线a,b的公共点。

(3)小结:这个图形也可表述为:三条直线a,b,c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

(五)应用延伸,发展思维。

1、应用延伸:

应用:从崇阳到武汉的公路线,有白霓、路口、温泉、咸安四个站,已知每两站间的票价不同,请问有多少种票价?

延伸:直线上有5个点时,共有多少条线段?有10个点呢?

2、探究思考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那么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呢?四条直线呢?你能找到规律吗?

(1)以小组为单位画图和讨论。

(2)通过动画演示启发学生得到规律,并思考:n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六)归纳小结,整理反思。

两个思想:模型化思想和分类思想。

(七)作业:

1、课后习题。

2、观察生活,列举应用直线性质的实例。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三个注重:

1、注重学生对几何学习兴趣的培养。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3种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具准备

手电筒、直尺、课件、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1、小明的爸爸就是这样一名桥梁设计师,瞧,小明爸爸正在画设计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图片)

2、师:你觉得这幅设计图怎么样?其实不管多么复杂的设计图都是用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有趣的线。(板书:有趣的线)<二>师生合作,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提问:孩子们,你们认识它吗?(生回答后板书:线段)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线段?生回答后,边出示课件图片边说:原来我们周围处处都是线段,那么什么样子的线才是线段呢?请各小组开始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回报你们的发现?(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情况作相机的引导,)

师:别的小组还有补充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一遍。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我用一个词来形容线段(板书:有头有尾)。师:刚刚我们认识了线段的特征,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我的挑战吗?请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大家完成的都又快又好,下面,挑战升级(课件)谁愿意来展示上台来展示你的画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规范的线段画法。(课件)

2、认识射线。

师:我们继续来挑战,(出示手电筒)你们认识这样东西吗?它能看成一条线段吗?(打开手电筒,把光照到墙壁上)现在还能看成一条线段吗?如果这样呢?(把光射出窗外,射向无穷的远方)还能看成是一条线段吗?为什么不是?

师:你能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射线。(板书:射线)(课件出示射线的概念,生齐读)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射线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理解什么是无限延伸吗?对,就是没有终点,无穷无尽。你在我们的生活看到过射线吗?(生说完后出示课件)师:原来生活中也有那么多的射线,我们的射线又有什么特征?这样一条有趣的线我们又该怎么来画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课件出示射线的特征)我们形容线段是有头有尾,射线该怎么形容呢?(板书:有头无尾)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准确。

师:谁来画射线?它是无限延伸的,我们怎样表示出来呢?说说你的画法。大家同意吗?(师边说边画射线)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伸。

3、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得到一条射线,要是我们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会是什么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师:我手里有两支手电筒,你们能用它们表示出我们刚刚想象的画面吗? 师出示课件演示:这又是一条什么样的线?你可以给这条钱取个名字吗?师: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课件出示直线的概念,生齐读一次。它的特征刚刚同学们已经说的很完整了(出示课件),你也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吧!(无头无尾)

师:你能在纸上表示出一条直线吗?怎么画就能表示出这是一条直线呢?明确直线的画法。<三>课堂活动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3种有趣的线: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了它们的特征和画法。你们觉得这节数学课有趣吗?其实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一门学科,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词语表示数学,用肢体也可以哟。大家想不想试试用肢体动作表示线段呢?(出示课件请你给我这样做1)你能表示射线和直线吗?下面我们全部同学一起来吧。请听老师口令:我是直线,我是射线,我是线段。

2、师:同学们,还想继续上这节课吗?好,请看大屏(完成课堂练习)(1)说说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2)我是小法官:判断,并说说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除了课前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大桥,还有许多建筑也是利用不同的线来表现它们的魅力的。(出示课件)

2、师: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什么要对老师说的吗?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 篇10

知识技能

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以及线段的中点概念.

数学思考

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

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安排

1.利用直线、线段的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重点

理解掌握相关概念,探索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

难点

探索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一、探索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

二、组织讨论,探讨三种图形的表示方法.

三、问题探究,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四、拓展创新、应用提高.

五、小结和作业.

通过活动1~4的完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认识几何图形、研究几何图形的热情.

通过对探究1~4的解决,使学生自主探究直线、线段的性质、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线段中点的定义以及尺规画线段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主要内容

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

活动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学生活动:(可请5~6位学生发言).学生可能回答: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教师总结: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活动2: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教师活动: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要多长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活动3: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活动4:请学生画出直线、线段,你能自己给射线的下一个定义吗?

归纳: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思维活动,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二、组织讨论,探讨三种图形的表示方法

直线l;直线AB.线段AB;线段a

射线AB

归纳: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表示方法: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巩固练习: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EF过点C;(2)点A在直线l外;

(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4)线段AB、CD相交于点B.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三、问题探究,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探究1: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比较方法,可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比较长度即可(度量法),二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进行比较(叠合法).(课件: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巩固练习:

估计下列图形中线段AB和AC的长度的大小关系,再利用刻度尺或圆规来检验你的估计.答案:(1)ACAB(3)ACAB.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线段大小的估计和观察能力.探究2:(1)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2)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B呢?

(课件:探究直线的性质)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发现至少需要2个钉子,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而经过两点画直线只能画一条直线,于是得到: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探究3:从A到B有三条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到B的最短道路呢?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最短道路)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图,自主探究,发现连接A、B两点的线段就是符合条件的道路,于是得到:

两点的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归纳:我们把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的距离.探究4:动手操作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AB,折叠纸片,使端点A、B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我们叫作线段的中点,你能给线段下定义吗?由线段的中点,你能得到哪些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寻找数量关系,发现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于是可以概括出线段中点定义.线段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点叫线段的中点.再进一步考虑若点C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有.(1)AC=BC;(2)AC=BC=;(3)AB=2AC=2BC.探究5:你能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

已知线段a,作线段AB,使线段AB=a.学生活动设计:由于直尺没有刻度,因此直尺的作用是画线,不能进行度量,而圆规当半径不变时,可以把一条线段任意移动,因此圆规的作用是度量,于是有下列画法:

(1)画射线AC(2)以点A为圆心,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B,线段AB就是符合条件的线段.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总结画法时,注意语言的简洁与规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的说法和表述.四、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拓展1:经过平面上的4个点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最多可以画几条?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图尝试,找到不同的画法,在画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四个点的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1)当四个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只能画一条直线;

(2)当只有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画4条;

(3)当没有任何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画6条.如图:

1条直线 4条直线 6条直线

从而最多画6条直线.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发表看法没有考虑多种情时适当的提醒,帮助学生找到所有情况.拓展2 经过平面上的n个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自主探索,可能有两种解释方式.第一种方式:

(1)首先画2个点的情况;

最多可以画1条直线.(2)再画3个点的情况;

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

(3)画4个点的情况:

最多有6条直线.(4)当有5个点时:

最多有10条直线;

观察上述点数和直线条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当有n个点时应有条直线.第二种:当n个点没有任意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确定的直线最多,由于n个点中任意两条都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先任取其中一个点,则可以和剩余的(n-1)个点画(n-1)条直线,一共有n个点,所有可以画n(n-1)条直线,有任意两个点重复一条直线,因此共可以画条直线.拓展3: 直线上有n个点,则共有多少条线段?(学生自主探索,按照拓展2的思考方式).答案(略).拓展4: 已知线段AB=10,点C在直线AB上,且AC=4,若点D是AB的中点,求DC的长.学生活动设计:由D是AB的中点,AB=10知AD=BD=5,而点C在直线AB上,可以考虑点C在A的左和右两种情况,当在左侧时,如图:

此时AD=5,AC=4,所有DC=9.当点C在A右侧时,如图:

此时AD=5,AC=4,所有DC=1.教师活动设计:本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否发现需要讨论的事实,若不能发现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启发,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答〕(1)当点C在点A左侧时,因为点D是AB的中点,所以AD=,又AB=10,所以AD=5,所以DC=AD+AC=9,(2)当点C在点A右侧时,因为点D是AB的中点,所以AD=,又AB=10,所以AD=5,所以DC=AD-AC=1.五、小结和作业

小结:

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表示;

2.线段的比较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3.线段的中点;

4.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巩固练习 篇11

A.点P不能在直线AB上

B.点P只能在直线AB上

C.点P只能在线段AB上

D.点P只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2.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

A.6条 B.7条 C.8条 D.9条

3.如图1所示,某同学的家在A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位于B处的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A→C→D→B

B.A→C→F→B

C.A→C→E→F→B

D.A→C→M→B 图1

4.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方式进行摆放,∠1、∠2不一定互补的是( ).

A. B.

C. D.

5.已知,∠β与∠α互余,且∠α=40°,则∠β的补角为 度.

6.在右边的展开图2中,分别填上数字1,2,3,4,5,6,使其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数字之和相等,则a= ,b= ,c= . 图2

7.如图3所示,一艘船从A点出发,沿东北方向航行至点B,再从B点出发沿南偏东15°方向行至点C,则∠ABC= 度.

图3 图4

8.如图4,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则∠EBF= .

9.在一直线上有A,B,C三点,M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若AB=m,BC=n,则用含m、n的代数式 可表示线段MN.

10.如图5所示,已知BC= AB= CD,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60cm,求AB,CD的长.

图5 图6

11. 如图6,一块余料ABCD,AD∥BC,现进行如下操作: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G、H;再分别以点G、H为圆心、大于 GH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相交于点O,画射线BO,交AD于点E.

(1)求证:AB=AE;

(2)若∠A=100°,求∠EBC的度数.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篇12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直线、射线、线段是初中平面图形的基本图形,是学生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为后面学习习近平行线、相交线打下基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分两个课时学习,我设计的这节课是第一课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他们已初步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他们的区别与联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这部分内容已经遗忘很多。

初一的学生空间感还没建立起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强。所以教学中应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习。另外考虑到初一的学生好动,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我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理解并能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2、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B:能力目标

1、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性质的研究,体会它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C:情感目标

1、通过固定木板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直线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能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2、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

几何语言与图形的转化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长长短短的线,你会表示它们吗?你知道它们有何特征?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本节课我们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线段、射线、直线的含义及相关性质,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为了能有效的进行学习,请大家准备好直尺或三角板.(二)学习探究

观察与思考

生活中有各种大量丰富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条和面构成的.下面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图形,请观察并思考其中人行横道线、音乐指挥棒有何共同特点?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有何特点?笔直的铁轨呢?它们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

归纳概括: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连接两个点之间笔直的线构成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具有有限的长度.如果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它有一个端点.那么直线可以看成是怎样形成的?(链接1)

想一想:

(1)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看看哪个举的例子最精彩、形象.线段: ; 射线: ; 直线:.(2)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直线上一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2)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阅读思考:学习了一个新概念,当然得给出它们的表示,这样才方便与别人交流.请阅读教材第135页,并思考下列问题.思考:(1)教材中线段、射线、直线给出了哪几种表示方法?各种表示法的特点是什么?

(2)线段射线和射线呢?

和线段

表示同一线段吗?直线

和直线

呢?

实践操作

如图4-3,已知平面上有三点A,B,C.1.画线段BC; 2.画射线BA; 3.画直线AC.思考概括

根据刚才的作图思考以下问题:(1)经过点,你能画出几条直线?(2)同时经过、两点呢?

(3)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我得出的结论是:

2)

(链接 如图,如果你想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指用力那它的一端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你知道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吗?.思考:通过上述的操作,我们怎么理解结论中的“有„且只有”呢?

(三)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下面表中内容.(四)学习评价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端点相同的两条射线一定是同一条射线(C)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D)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如图,点A,B在直线上.(1)画直线CD;(2)画线段CB;(3)画射线AD;(4)射线AD与线段CB相交于点O,在图上标出点O.3.如图: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父锯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答:

【学习链接】

链接1: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链接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且只有一条直线”或简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五)反思拓展 4.线段段? 上有两点、,那么、、、这四点可确定哪几条线

答: ●教学后记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指学生在讲学稿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面向全班讲解以及师生对其讲解进行评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其核心概念是“导学”、“讲解”与“评价”。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知识在对话交流中生成,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让学生在讲学稿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先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时各个学习小组相互检查每个人的自学完成学案的情况,组内每位学生在本小组交流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见解,不懂的向组内其他同学提问.最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讲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质疑提问和教师的评析,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全由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听讲变为主讲,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原先传授为引导,由“一言堂”变为了“群言堂”,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部分,在学案中,先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引导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些实例进分析,概括出他们的特征,从而抽象出概念,同时在观察实例中获得美的享受。由于这几个概念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不能下定义,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概念,我再用“想一想”提问让学生再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的学习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直接看书,但又提出了两个思考的问题。由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是初中阶段首次用符号来表示几何图形,学生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两个思考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知道了在“DJP”教学模式下的“先学”应该如何进行,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看书,如何学习。

数学公理学习的过程分为公理的发现、公理的挖掘和公理的应用三个环节。

本节直线公理的发现由学生结合画图来感受,学案中通过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很自然的得到结论。但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存在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通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或射线呢?这个疑问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公理的挖掘由固定木条的案例来得到,为了让学生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通过“做一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真正理解公理中的“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 “唯一”,从而达到在“做中学”。公理的应用通过学习评价中的拉参照线、弹墨线等事例进一步予以巩固。

在学生根据学案自学后就由学生来讲解,教师在学习环节中通过追问来完善学生的讲解。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估计学生在每个环节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就能及时的加以引导,补充和点拨。

评价环节主要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评,再就是教师的点评,对知识的总结和学生的问题给予指正。

二、教学反思

《线段,射线,直线》是一节概念课,通常这种课都是由教师讲解,但由于这节课的特殊性,如果由老师来精讲,可能还是会给部分中差生遗留很多问题,特别是“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的掌握以及“确定直线的条件”的理解。与其这样,不如大胆尝试,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使学生的思考走到老师的前面。在本节的讲解中,第三组讲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的那一组同学,表现得尤其突出,她在总结出三线的表示方法后,还给同学留了一系列的质疑:(1)能否省去图形名称?(2)能否交换字母顺序?(3)射线

能否写成射线

?(4)能否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射线?这些问题的提出,体现了该学生思考问题时良好的开阔性和严密性。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在利用学案自学时翻阅了很多资料,体现了DJP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位学生的讲解得到了现场所有专家和老师的肯定。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能讲到如此水平,实在是很不容易,但是她做到了,这让我看到了在DJP教学下逐渐成长的孩子们的潜能。她在讲解与展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认识、思想、观点、方法等,对其他同学而言,就是“思维的榜样”,“表达的榜样”,“提问的榜样”,也对后面要讲解与展示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这节课的评价中,质疑评价体现得很充分。比如,第三组同学的质疑,又比如在固定木条的案例中,讲解的同学在演示实验中一个人按木条,木条不能固定住,两个人按木条,木条固定住了,这时讲解同学马上追问“还需要第三个人来按吗?”通过这些质疑,增进了学生的生成性认知。本节教学中评价组的任务是最重的,因为他们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给各小组正确的评价。再就是教师的点评,对知识的总结和学生的问题给予指正,对学生的亮点给以肯定和鼓励,同时要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给学生信心,还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活跃,有竞争的课堂氛围。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成长了很多,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在DJP教学下成长的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这鞭策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在DJP教学的理念下更加努力的走下去。

●专家点评:

“DJP教学”坚持的是一种学的课程理念,所要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样”的问题。通过学案导学,对话性讲解和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激发和展示学生的理性精神与生命活力,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DJP教学”的理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节课的学案设计,从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变成了“学习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改造成为一种学生易于介入、思考、探究的学习形态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中的“学习目标”将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以学习者的视角表达出来,并且针对性地体现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之中和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较好的发挥了导航仪和方向标的作用。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并没有对相关概念进行硬性的规定,而是以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串”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已有生活、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想象、概括等认知过程,自然地生成了概念性的知识。特别是“问题串”中,前面问题提供了介入的视角或线路,而后面的问题则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起到了“开而弗达”之功效。整体来看,学习过程的设计具有引导与自主一体化、过程与结果并重、问题与方法相结合等特点,可使学生在经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天成地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2.“DJP教学”将课堂中的“教师时刻”变成了“学生时刻”,使课堂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作坊、学生活力展示的舞台、思想交流对话的讲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学习的接收者和加工者。学生通过举例、解释、提问、质疑,使得“线段、射线、直线”以及“直线公理”不再是一种抽象的对象或性质,而是合作对话、视域融合、体现他们特有的智慧和情感的产物。特别是在对话性讲解中,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性质及其符号自然的成为了学生的表达交流的工具,从而使他们经历了从直观感知,到内化生成意义,再到解释相关现象或事实的完整的学习探究过程。由于学生亲历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使得所学的数学知识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具有真实含义、饱和了学生真切情感的活的知识。

3.评价在“DJP教学”中发挥者独特的作用,它不但具有引导、鉴别、激励的功能,而且具有认知生成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三种具体的评价方式:一是确认学习结果的“对学习的评价”;二是调节学习过程的“为学习的评价”;三是生成知识意义的“学习内评价”。本节课较好的运用了这三种评价方式,将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即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评价、学会了认识。课堂上的多种声音、多种思路、多种表达等,为学生提供了比较、鉴别、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丰富了知识意义生成的渠道和层次,可以说,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建立和直线公理的理解均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完成的。

数学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计划表 篇13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这些线有什么线有什么不同点?并明确:这就是线段、射线和直线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本特征:线段有2个端点、直的,不能无限延伸,可以测量长度;射线有1个端点,直的,可以向一个方向延伸,不可以测量长度,直线没有端点、直的,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以测量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口说,在集体归纳) 教师同时板书。

2、给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定义。

课件出示:

3、教师:能说一说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线段、射线和直线吗?学生回答略。

课件出示,学生观察回到。

4、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命名。

5.线段、射线和直线测量。

课件出示: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在教室巡视、指导。

6、区别。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在直线、线段、射线中,

( )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 )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 )没有端点,向两边可以无限延伸。

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线段有两个端点。 ………………………( )

(2)一条射线长3厘米。 ………………………( )

(3)小明画了一条长5厘米的直线。 …………( )

(4)射线PQ的端点为P 。 …………………( )

(5)线段可以向两端无线延长 。 ………… ( )

(6)直线有0个端点。 …………………… ( )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归纳总结:

猜谜语(打一数学名词)

1、什么有始有终?线段

2、什么有始无终?射线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篇14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 合作探究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8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过程】

一、初步想像,感知联系

师(屏幕上显示一个点:“·”):请大家看屏幕,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个小圆点。)发挥想像,如果沿着同一个方向点无数个点,无数个点连在一起,会形成什么?(生:一条直直的线。)(课件演示“许许多多的点连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直直的线”的过程)

师:我们从这条线上截取一段,(课件先演示“■”,然后两边的部分隐去:“■”)这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图形?(生: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1: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直的、两个端点)

师:为了画图的方便,可以把端点画成短短的小竖线。(板书:■)你认为线段的端点起什么作用?

生2:一个点表示起点,另一个点表示终点,有了起点和终点,就知道从哪画到哪。

生3:就能用尺子从起点到终点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

师:能测量出长度,我们叫它有限长。(板书:有限长)

【评析:课始,从平面上的“一个点”到沿同一个方向的“许多个点”再到“无数个点连成了一条线”,学生初步感受了“点”与“线”的密切关系。接着,从任意两点之间截取一段引出“线段”,再通过交流线段端点的作用,不仅使学生自然认识到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也为接下来射线、直线特点的认识埋下伏笔。】

二、放飞想像,对比认识

师:如果这个平面无限大,我们沿着线段的一端接着画线。(师手势随着课件演示:从一个端点起,另一端点消失后,线一直延长:■)闭上眼睛想像(生闭上眼睛)。一直、一直、一直画下去……能画完吗?(生:画不完,能一直画下去。)我们可以画一段表示。(板书:■)。另一边能画端点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还没有画结束,还能接着画。)这样的线,数学上叫射线。(板书:射线)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1:我发现你手中的红外线遥控笔如果透过窗户玻璃一直向宇宙照射,就可以看作射线,如果照射在物体上就形成了线段。

师:真有想像力,我们接着想像。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课件演示一直延长的情景),能画完吗?(生:画不完。)我们也可以画一段表示(———)。两边能不能画端点?为什么?

生2:不能画端点,因为线的两端都可以继续延长。

生3:我知道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师:已经知道它的名字了(板书:直线),那你们知道直线的特点吗?(生汇报师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评析:教师抓住线段端点的作用和学生充分交流: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表示“起点”和“终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并体会: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画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所以没有端点,无限长;它们都不可度量。】

三、猜测想像,沟通联系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在交流中揭示课题:射线、直线、角)有一个图形被遮住了一部分,只露出了一段直直的线,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图形?(课件出示:如右图)

生1:可能是三角形边的一部分。

生2:可能是线段中间的一部分。

师:请根据老师说的特点来猜。这个图形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认识的,如果它画的时候有始有终,它是——(生:线段!)如果画的时候有始无终,它是——(生:射线!)如果无始无终,它是——(生:直线!)如果这是头碰头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它还可能是?(生:角!)想不想看看它的样子?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这个图形里面分别有几条直线、射线、线段,并引导学生感受三者之间的关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评析:本环节将诸多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既理清了知识间的脉络,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也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

让我们都动起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科学、舒适的读算环境,让学生在读算中快乐成长吧!

直线、线段、射线教学反思 篇1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会画有关线段的图形.(2)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线段的性质及应用.(3)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线段计算.重点: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难点: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2.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学生的认知难点是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突破方法是先请学生做折叠实验,探究出中点的定义,再通过图形、符号表示来巩固这一概念;设计一些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题,请学生观察、比较、推理、总结,突破线段计算的难点.3.例、习题的意图:

1、例

2、例3(补充)和随堂练习2(3)、3(补充)使学生会进行有关中点、线段和差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例2还使学生学会用度量法画线段,例3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培养了分类讨论思想,随堂练习3(补充)还使学生体验到几何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统一规律,领会到开放式学习的方式.随堂练习1和习题3.2第7题培养学生估计线段大小的能力,练习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随堂练习2(1)(补充)和习题3.2第8题是线段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随堂练习2(2)(补充)巩固中点的定义和符号表示法.习题3.2第5、6题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而复习、巩固线段度量和比较的内容;习题3.2第9题是线段的性质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综合应用.教材124页思考以生活中比身高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的比较线段大小的实例,启发学生以生活事例为原型来学习.教材126页思考以生活经验启发学生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路线,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二、新课引入: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可用下面

两种方法: 图1 方法1 尺规作图

如图1,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方法

2、度量法

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2、比较线段的大小

比较线段AB与CD的大小,也就是比较线段的长短,可用下面两种方法:(1)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来比较大小.(2)叠合法

我们可以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上作比较,如图2,点A与点C重合,若点B落在线段CD上,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若点B落在线段CD外,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若点B与点D重合,就说线段AB等于线段CD,记作AB=CD.图2

3、线段的中点

(1)动手折叠,探究定义.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2)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上的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那么这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3)线段中点的图形和符号表示.B如图3,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MA1则:AM=MB=AB, AB=2AM=2MB.图3 2(4)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图4 图5 AMNBAMNPB

1如图4,点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AM=MN=NB=AB

3如图5,点M、N、P是线段AB的四等分点,则AM=MN=NP=PB=

4、线段的和差

1AB 4ABCD

图6 如图6,点B、C在线段AD上,则:

AD=AB+BC+CD=AB+BD=AC+CD,AB=AD-BD=AC-BC,BC=AC-AB=BD-CD,CD=AD-AC=BD-BC.5、两点间的距离

(1)线段的性质

请学生研究教材126页思考,得出结论: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比如:在河两岸之间架桥,飞机的路线尽量走直线等.(2)两点间的距离.既然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人们就这样定义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三、例、习题讲解

1、(补充)如图7,DB=3cm,BC=7cm,C是AD的中点,求AB的长.ACDB

图7 分析:要求AB,但AC、CD的长都不知道,那么就从已知条件出发,CD=BC-DB=7-3=4cm,因为点C是AD的中点,所以能求出AC,则能求出AB.解:∵DB=3cm,BC=7cm ∴CD=BC-DB=7-3=4cm,∵点C是AD的中点,∴AC=CD=4cm,∴AB=AC+CD+DB=4+4+3=11cm 例

2、(补充)画线段AB=10mm,延长AB至C,使BC=15mm,再反向延长线段AB至D,使DA=15mm,先依题意画出图形,并求出DC的长.分析:先依题意用刻度尺准确地画出图形,再根据线段的和的概念,求出DC.D 15mmA 10mmB 15mmC答案:

DC=DA+AB+BC=15+10+15=40mm 例

3、(补充)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分析:问题中只说明了A、B、C三点共线,但无法判断点C是在线段AB上,还是在AB的延长线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来求AM的长.解:(1)如图8所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MC∵AB=8cm,BC=4cm,∴AC=AB-BC=4cm.图8

1∵M为AC的中点,∴AM=AC=2cm.2(2)如图9所示,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

MBA上时,∵AB=8cm,BC=4cm,∴AC=AB+BC=12cm.图9

BC1AC=6cm.2所以,AM的长度为2cm或6cm.∵M为AC的中点,∴AM=小结:有的问题的图形可能有多种情况,要考虑全面,正确地运用线段的和差及中点进行线段的计算.四、随堂练习:

1、教材125页练习.学生通过观察估计、用刻度尺测量和用圆规度量线段,培养学生估计线段大小的能力,练习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2、(补充)填空:

(1)某村庄和小学分别位于两条交叉的 大路边,可是有些人不爱惜庄稼,每年冬天麦田 里总会走出一条小路来,其中的数学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图10(2)如图11,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C=CB,CDBACD=DB,则线段AB的中点是点___,点D是线段____的中点,AC=__DB,DB=__AB.图11

1答案:C;BC;2;

4(3)如图11,C是线段AB上的一点,D是CB的中点,DB=2cm,AC=8cm,则AB=__cm.答案:12 AMCNB3、(补充)如图12,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4cm,CB=6cm,M、N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图12 ①求MN;②改变点C在线段AB上的位置线段MN的长,MNAB度变吗?为什么?③如果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呢? C答案:①线段MN的长度是5cm; 图13

111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变,原因:MN=MC+CN=AC+CB=AB=5cm;

222③如果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如图13,线段MN的长度是1cm;改变点

1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线段MN的长度不变,原因:MN=CN-MC=CB-

211AC=(6-4)=1cm.22小结:此题的两种情况,MN的长度都为定植,不随点M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学习上要善于找规律.五、小结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用两种方法比较线段的大小;

3、理解线段的和差;

4、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并会在计算中应用;

5、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并会应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六、课后作业

1、教材习题3.2第5,6,7,8,9题

上一篇:入职一年 自我鉴定下一篇:运营总监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