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9-10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共11篇)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一、解题

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的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世,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20年代他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

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那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郁达夫在林徽音译本《古代的人》的序言中分析了房龙的写作艺术,认为他的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

二、明确“自读目标”

三、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带领大家前去。(4)守旧老人以旧的法律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第四部分(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意象 哲理

宁静的无知山谷——沉寂愚昧 无知愚昧的地方 永恒的山脉 ——长久封闭 人们怠惰、胆小 知识的小溪 ——知识贫乏 自私、易满足,需求浅薄的村民: 环境 这是产生贫穷与

心满意足地享乐 ——怠惰 落后的根源

为得不到果实而恐惧——胆怯

他们只需一点儿食物——自私 守旧老人

“对着神秘的古书苦思冥想” “摇着头”

“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应该容许别人有行

“是它(法律)的执行者” 旧世界的统治者 动和判断的自由,“叫喊着,‘他死有余辜!’” 宽容的政策才能使 “并没有灰心”“预言说” 旧思想的维护者 真理得到发展 “不行”

“无力地抗争着” “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漫游者(先驱者): “指甲磨破”“脚上缠着破布”

“身体衰弱” 新世界的探索者 人类追求真理的力量 “拒绝(坐下)”“偏要说话” 是不可阻挡的,探索

“我已以找到幸福的曙光。跟 新思想的传播者 真理的先驱者是可敬 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 的。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五、三读课文,欣赏“序言”的形式

这篇序的形式新颖,让人在阅读全书内容之前,就受到了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一部作品的序言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写,仅以房龙几部作品为例: 作品名称 序言形式

《宽容》 散文诗(哲理诗)

《人类的故事》 书信体,写给汉斯和威廉的信 《人类的艺术》 第二人称,娓娓而谈地《告读者》

《房龙地理》 引一封学习地理有困难的学生的信,然后说:“如同以往一样,我接到你们的命令就迫不及待地去完成。我转过身来说:‘亲爱的,这就是!’”

《与世界伟人谈心》 致青少年们,虚构了一个对话的场所——谈心晚会

六、开阔思维

1.引导学生举出历史上或身边有关坚守真理与宽容的例子,培养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主张,并树立为真理斗争的精神。

提示:a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刑,烧死在罗马。

b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但他们都没有妥协,反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

c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有一个题为“对不起,老师”的节目,讲的是文革时期一个学生不明政治,揭发老师致使老师遭受迫害,而自己又一直内疚,终于在他事业成功的时候勇敢地向老师道一声“对不起”,得到老师宽容的故事。其实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精神。2.学习本文你会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a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b真理的发展是曲折的,因此我们应提倡思想自由,实行宽容政策,保证真理的发展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c探索者、先驱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因此在学习上要有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篇2

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先驱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因为它完全不像一般序言那样说明写作的经过和宗旨,而是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它以叙事为依托,巧妙地暗示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在写法上大胆创新,为序文写作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本篇序言共分10个小节,根据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部分,房龙先生为读者虚构了一个无知山谷,多角度写了无知山谷的平静与幸福。在第二部分里,作者则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位先驱者形象,他用自己的生命给黑暗的无知山谷带来了一线希望,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最后,作者劝诫世人,这样的事情过去有,现在有,但愿将来不会再发生。文章脉络清晰,主旨深刻,可读性强。鉴于此,应把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作为教学重点;把学习本文别具一格的构思及扩展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作为教学的难点。

据此,本课教学设计包括:自读课文,整体感动;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借鉴吸收,发散思维三个环节。本文是自读课文,虽然自读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展示能力的舞台,但是也需要必要的引导。自读前,我们通过导语和资料使学生了a解房龙及《宽容》一书;自读中就文章内容、主旨设计若干个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自读后,向课外延伸,提供相关的对比阅读资料,促使学生结合现实,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尝试作深层次的思考。以上三个环节有机配合,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培养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理解课文中倡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对分子镇压新思想的内容;

2、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领悟课文中蕴含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借鉴、吸收。

教学方法

结合总体介绍,感悟文章内容和特点,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含的哲理;结合学习,巩固所学,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翻开历史这部大书,我们发现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先驱者,他们坚持真理,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畏强暴,甚至牺牲自我,为人类发展献出了一切,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你们能列举几位吗?(中国: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外国:布鲁诺、哥白尼、达尔文等)这些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先驱者虽屡遭磨难,但并不妥协,对于他们,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请看房龙《<宽容>序言》。(板书课题)

二、巧妙解题,了解作者作品

用多媒体显示背景,介绍课文中心意思。

附资料内容:

威廉·享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882年生于荷兰鹿特丹市。他善用极其轻巧俏皮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代表作有《宽容》《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房龙地理》《房龙论人》等。《宽容》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书,在这部书里,作者用生动的文笔讲述着人类思想发展史,他积极倡导思想自由,赞美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表现了他进步的思想。在《<宽容>序言》一文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并通过对无知山谷村民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先驱者”和“守旧老人”形象的塑造,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宽容》一书的精髓:人类思想要健康发展,人类社会要文明进步,人类必须具有能接受异见的宽容的胸怀。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比较《<宽容>序言》与《<呐喊>自序》和《胡同文化》有什么不同。

2、全文共10个小节,给每个小节取一个能概括本节意思的标题。

3、这篇序言是一个寓言故事,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思考:那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人物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

1、本序特点有二个:(1)散文诗式的寓言故事;(2)每部分之间用“*”隔开,但各部分间又有内在联系。

2、十个小节的标题依次为:(1)无知山谷(2)孤独的先驱者(3)先驱者传播新文明(4)悲剧(5)灾难降临(6)可怕的冬天(7)投奔新世界(8)重建新家(9)纪念先驱者(10)希望。

3、故事发生的时间:最后一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地点就是“无知山谷”,那是一个闭塞、贫穷、落后的地方,造就了一群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三类人:守旧老人——保守顽固,愚昧残酷,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阻碍新事物的发展;先驱者——坚持真理,敢于创新,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村民——盲从迷信守旧老人,象征着迷信古人,盲从别人的人。

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

思考下列句子的含义

1、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明确:厚古薄今,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抱着过去的教条不放,是守旧势力突出的表现。愚昧守旧的地方,旧的东西很难打破,所以人们只好守旧而相安无事。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明确:由于“守旧老人”用律法严酷镇压,再加上村民受传统观念束缚,受守旧老人蒙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人,同时“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数量太少,孤军奋战,因而“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归于“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明确:人们可以因律法而顺从,但一旦失望,就会产生反抗,产生勇气。失望会把麻木、安于现状的民众推向变革的阵营。

五、借鉴吸收,发散思维

本序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深思?给我们什么启示?

围绕序言,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下面仅举几例。

思想内容方面:

l、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闭塞。

2、真理一定战胜邪恶。

3、要使真理永存,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4、学习先驱者,敢于怀疑,敢于创新。

写作方面:

1、序言写法没有固定格式,可以创新。同样,写其他文章从语言到形象也是不拘一格,可以百花齐放。

2、散文诗式的结构,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老师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创新需要勇气、自信和坚持,甚至付出代价。

六、课堂小结,巩固深化

宽容序言教案 篇3

1.课文学习就是一种阅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文本。

2.重视整体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蕴,认识真正的“宽容”。教学时数: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中部高一(2)班 授课人:石建柱

授课时间:2003年11月22日(星期六)上午第二节(见通知)。教学设想:

课程改革、教法改革、学法改革都以观念变革为前提。作为高一来说,是不是没有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就要沿袭旧的一套?我觉得不应该这么做。我们既反对旧瓶(旧的方法)装新酒(新教材),又反对旧瓶(旧的方法)装旧酒(老教材),我们应该把改变观念、改革教法和学法的工作贯穿于我们现在的教学之中,只要观念改变了,用什么样的教材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我们坚决反对“模式”,但教学又必须有一定的模式(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模式),所以一篇课文的教学大致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导入(既与课题有关,又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阅读(默读、朗读等形式,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解读(分析理解,贯穿于“三个主体”,即作者创作文本的主体性和教师解读文本的主体性以及学生解读文本的主体性)、拓展(由课内到课外,由语文学习到学生生活,由文本理解到学生感情道德的升华,通俗点说,就是把学语文与做人联系起来)、作业(除了实践性作业,应当增加思考性作业)。遵循这样一个“模式”,“模式”之内再做些适当的变化,那自然是教学的高境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处理好两者关系相当重要。处理好两者关系,就是要把握一个“度”:需要学生活动(动手、动眼、动耳、动脑,最后达到动情),我们就让他们充分活动;需要自主探究,我们就让他们自主探究;需要合作学习,我们就来合作学习;同样,需要教师滔滔不绝,我们也不要吝惜;其实,从师、生知识的差异(深度和广度上的)来说,教师的“导”和“讲”还是相当重要的,想一想导演的作用就知道了:一个好的导演就是一部好片子,而一个好的演员,只是一个好角色而已。切记,切记啊!

整体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他就可以逐渐做到对阅读文本的全面把握和理解,不至于断章取义;有了这种能力,对文本的内容概括和主旨把握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有了这种能力,学生的语感能力也会渐入佳境。

语文教学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认真设计,争取每个环节都有它相应的作用,基本呈现一种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这样既能够照顾学生中的三个层次(每个班每一科都有好、中、差的学生),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我们教学中应该特别留心的东西,绝对不能含糊。

本文在设计过程中还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要占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教师的教只能占三分之一(当然也不能太绝对),教师的语言只应该是一些启发、引导、赞赏、肯定、纠正、补充和总结性的语言,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教师一个人按照教参内容而滔滔不绝。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也是本课设计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参与就是让他们“动(动脑最重要)”。教学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对话,对话必须平等,对话必须真诚,什么时候我们和学生能够以教材为依据达到了一种平等真诚的交流,我们的教学算是到了比较高的境界了(当然,交流不必拘泥于谁讲得多谁讲得少)。

本文放在序言单元,题目明示是“序言”,必须结合序言来讲,但它又与一般的序言有区别,又必须脱离序言来讲,这样一“联”一“断”,分寸不好把握,所以备课时要费一番心思。“联”的方面,我们以前面的学习为基础;“断”的方面,我们深入分析课文。

一篇典范的文章,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特长确定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不要忘了张扬我们教师自己的个性,“面面俱到”就往往是“面面不到”。课时安排

一、导入(略)

二、阅读

1.检查预习。

有个成语叫“可圈可点”,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引申为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这个成语是由词语“圈点”发展而来。“圈点”的意思是:在书或文稿上加圆圈或点,用来标出认为值得注意的语句。对于文章里面好的词语、句子,进行圈点、批注,这是我们古人创造的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下,请大家模仿做。教师圈点、批注《〈宽容〉序言》前三句,学生模仿„„教师巡视检查。(约11分钟)

三、解读(以最后一节为线索,分析全文)。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1.问:“这样的事情”从全文来看,到底是什么事情? 封闭、保守、扼杀进步、文明,反对新思想„„的事情。这个答案其实只答出了内容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未答出来,请大家通过另一种方式的阅读,再把课文内容整体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

引导学生通过概括章节内容方式给每个章节加个小标题(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达到再次熟悉课文的目的。同学之间共同合作完成。

①山谷的人们,幸福的生活

②漫游者回到家乡

③漫游者宣扬文明

④杀死漫游者(先驱者被杀)⑤山谷遭旱,生灵遇难

⑥饥寒交迫,恪守戒律 ⑦山民叛乱,投奔新路

⑧重获新生,怀念先驱 ⑨(再回山谷,)朝拜先驱

⑩警示人类,牢记教训。再问:“这样的事情”是什么事情? 一开始封闭、保守、扼杀进步、文明,反对新思想,后来遭到了惩罚(遇到灾难),发生**,明白新思想对于自己(人类)的好处,然后接受新思想——这样的事情。这才是比较正确而全面的把握、概括。

(约10分钟)2.问:《〈宽容〉序言》,大家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引导学生阅读“单元要求”:

“这个单元学习序言。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作者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问:本篇序言符合不符合这个要求?

显然,本篇序言“没有”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真的没有吗?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探究一下本文到底符合不符合序言的要求。问:“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过去”是指什么时候?可以从注解①中得到答案,指的是1925年以前。

问:1925年以前发生了类似文中“这样的事情”了吗?

苏格拉底、柏拉图、布鲁诺„„的例子。这是被扼杀的先驱者。基督教、罗马教皇、宗教法庭、《圣经》等教会和职业教士。这些是扼杀进步的刽子手,是“守旧老人”似的人物。“也发生在现在”,“现在(1925年前后)”又发生了哪些“这样的事情”: 俄国沙皇的残酷压榨。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用机关枪和集中营武装起来各种各样现代的不宽容比中世纪的又胜一筹,因为中世纪要“说服”异教徒也只不过使用地牢和缓慢燃烧的火刑柱。„„这些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多得不胜枚举。大家能总结出这些事例(基督教、罗马教皇、宗教法庭、教会和职业教士,沙皇、希特勒等)的共同特点吗? 这些事例正像《〈宽容〉序言》中的守旧老人一样,都是一些对异见不宽容的事例。这也就是说,《〈宽容〉序言》写的“这样的事情”是“不宽容的事情”,“不宽容的事情”也正是《宽容》的内容,这就是说,《〈宽容〉序言》和《宽容》一书一样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课文注解①“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这也就等于说,《〈宽容〉序言》正是表明了房龙先生写《宽容》一书的宗旨。本篇序言还是很符合序言要求的。“(我们希望)”能不能从文中删除掉? „„

正如房龙在《宽容》一书说的:“刚开始摆脱宗教偏执的恐怖,又得忍受更为痛苦的种族不宽容、社会不宽容以及许多不足挂齿的不宽容”。

(约10分钟)

四、拓展。

1.问: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认识的,本篇序言的内容除了“不宽容的事情”外,有没有写到“宽容”的事情?

有:村民对先驱者的宽容,村民对守旧者的宽容,甚至期望守旧者对先驱者、先驱者对守旧者也能宽容(可能需要讨论)。

房龙所倡导的宽容远远不止是村民对先驱者的忏悔。实际上,他从纯人文主义出发,倡导的是人类世界、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宽容,而阻碍这种宽容的只是陈旧的律法,封闭的社会,知识的贫乏,人们的贫穷和落后所孳生的狭隘、自私„„房龙的宽容是指向这些而不是指向专制者的,正如他自己引用1925年的《大英百科全书》第26卷1052页对宽容的解释:“宽容(来源于拉丁字tolerar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

按照房龙先生的意思,我们可以这样板书:

宽容

板书:愚昧无知

文明进步

(约6分钟)

2.问:真的吗?只要我们按照房龙先生的宽容就可以“文明进步”吗?这里我突然想到,房龙先生这里的“宽容”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他怎么能提倡对那些“守旧老人(专制者)”宽容呢?

这些人是阻挡历史车轮的人,是扼杀进步的刽子手(虽然不是根本原因所在,根本原因是律法,就是那本古书——也就是作者所斥责的《圣经》)。我们不应对他们宽容。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也能对这些人宽容,那又会造成人类进步的迟缓、甚至倒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做些深入思考。我们提倡宽容,但宽容有个“度”:我们不能对希特勒宽容,我们不能对李洪志宽容,我们也不能对塔利班宽容,我们更不能对恐怖分子宽容;倡导真正的宽容只能在人民内部,在亲友之间,在爱人之间,在同事之间,在干群之间,在学术讨论之间„„只能对一切没有毁灭文明、扼杀进步的思想者宽容,哪怕是我们的敌人是这样的思想者。

在这个世界上,要实现房龙所谓的绝对的宽容,起码在现在是决不可能的,也许这正是房龙思想中的局限性所在吧!

总之,我们宽容那些有利于进步文明、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的新思想、新主张;我们决不宽容那些毁灭文明、扼杀进步的旧势力、旧思想,如果我们能这样解读《〈宽容〉序言》,那么我们的认识就显然超出了房龙先生本人。这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吧!由《蚊子和狮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引出本文的特点?寓言。短小的故事,深刻的道理(本文的中心。联系旧知,从文体的角度加深理解,联系序言的体裁和寓言的特点,点出本文的散文诗笔法和寓言故事的叙事方式)。

(约6分钟)3.大家能不能列举一些自己知道的中外名言: 宽容是一种力量。

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话:“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五、作业:①有人说,房龙是具有“大象风格的历史学家”,阅读他的《宽容》一书就像品尝一顿“真正的人文主义盛宴”,大家如果也想品尝这顿世纪大餐,深刻地理解“宽容”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请大家课外阅读房龙的《宽容》。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邱龙涛

教学目标

1、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1 、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2 、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评价、鉴赏吸收”,故教师拟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密度,引发学生自主性。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 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文,明确文章特点及学习要点。

1 、导语 : 唐朝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房龙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介绍这些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2 、 学习“自读提示”明确: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CAI显示)。本文学习要点是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二、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归纳故事蕴含的哲理。

1、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提示: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4、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放幻灯)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展开: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刚才要大家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答案找到了没有?“宽容”。对,宽容可以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乃至不发生。

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三、理解含蓄,抽象的语句。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但一些比较含蓄,比较抽象的语句又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结合练习二,我们来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要注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2、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二、难点: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三、资料: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将布鲁诺处以极刑。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宽容〉序言》,来看看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的激烈,并进而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新思想、新事物。

(三)提名阅读

(四)分析

提示:教师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序言,像„„,又像„„。

1、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把握形象――学会就文本本身对以下形象作分析:(1)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就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里,漫游者的命运可想而知。(联系《祝福》中的鲁镇)

(2)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联系《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3)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明确: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联系《祝福》中的人们以及鲁迅小说所写到的中国人)(4)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2、讨论式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宽容》序言. 篇6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文中事物和人物象征意义,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掌握本文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培养宽容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解决办法

(1)介绍《宽容》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宽容有初步的了解。

(2)分析具体语句,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真正含义,把握形象。

(3)课堂讨论。

教学设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以点拨为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1.导入

16,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将布鲁诺处以极刑。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宽容〉序言》,来看看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的激烈,并进而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新思想、新事物。

2.房龙及其作品《宽容》。

房龙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介绍这些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本文学习要点是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每段大意。

课文9个自然段,各段大意:

1.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贫乏而可怜的生活。

2.漫游者探索新生活,受伤而归。

3.漫游者向人们讲述他的新发现。

4.漫游者被守旧老人、一千年前的律法、无知的人们杀死。

5.无知谷面临死亡的威胁。

6.律法要求人们墨守成规。

7.濒临绝境的人们叛逃,寻找新世界。

8.纪念先驱者。

9.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

三、细读课文,思考讨论,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1.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守旧老人”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村民们――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2.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篇文章中一些具体事物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

无知山谷――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里,漫游者的命运可想而知。

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小溪――知识的源泉,在此文中“发源于昔日的荒山”指源于落后,“消失在未来的沼泽”指必须接受更新,打破旧势力,争取解放。

山的那一边――指新的世界,具有新生力量的美好生活。“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样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彩夺目。”

最终特大干旱时山谷里的景象――无知的人们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应。

3.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提示:文章最后一句。

4.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展开: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

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5.拓展

由课文可以联想到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由课文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闭塞。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人类追求真理的势力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探索者、先驱者是可敬的。

要使真理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真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你还想到哪些人和事?

四、理解含蓄、抽象的语句。

一些比较含蓄,比较抽象的语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结合练习二,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要注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五、.写作方法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如果不用联想与想象,直接来表述作者的意图,效果会是怎样的?

联想与想象的运用,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单化,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如果不这样,而是直接以议论的语气.写作,就会变得干枯,乏味,也不会这样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启示:序言可以创新,任何文章都应该创新。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写一篇随笔,谈谈《宽容》序言给自己的启示。(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写法上的)

《〈宽容〉序言》说课稿 篇7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宽容〉序言》是房龙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该序言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散文诗式的寓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该文被安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对课文的分析评价,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着重就某一个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该单元前三课要求分别为:对《黄鹂》的哲理作一点评价、分析评价《咬文嚼字》的观点、体会并借鉴《我与地坛》对生命的认识,而第四课则是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能力。

2、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继第一单元的“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和第二单元的“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之后的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因而课文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强调“创新”而否定传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使该课应该注意的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教学重点为: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本人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配乐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宽容的要义,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创新”和“守旧”,“创新”和“传统”的关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词段点评、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篇8

序幕(旁白):无知山谷里,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无知的悲剧。)

(五个村民把一个漫游者五花大绑拖上来,漫游者的嘴被毛巾围住,被棍棒打死。然后拖下去。伴随着话外音──长老甲苍老阴森狠毒的宣判)

他违背上帝的旨意,竟敢私自逃出山谷!以神的名誉惩罚他吧!把他打死!拖到青石崖去!(村民把漫游者打死,一起指着他的尸体鄙夷不屑地说):这就是违背律法的下场!(然后把漫游者的尸体拖下)

(未明上,阿水跟上,拉住未明,依依不舍。未明):阿水,回去吧!

阿水(哀求):未明哥,能不能不走?

未明:不!为了大家的幸福,我必须走出去!相信我,我一定能活着回来!

阿水:可是,我怕……

未明:水妹,你听我说,在我内心的深处,流淌着先驱者的血液,艰难的道路需要我去开辟,伟大的使命需要我去完成,我会把幸福带回来,把希望送给这阴暗的山谷!你一定要勇敢起来,要坚持下去!

阿水:未明哥……

(未明放手,擦干泪,坚决地走了,头也不回。阿水做伤心欲绝状,掩面下)

第一幕

静静的山谷

(画外音):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满足的生活。这里,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蜿蜒绵旦,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坏的溪谷缓缓地流着,人们重复着简单的日子,安享天伦之乐。在这里,行驶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使命,村民们恪守着天神赋予的法则,一切风平浪静……)

(五个村民上,找地方坐着,闲聊)

(甲)哎,未明那小子,出去了三年,还没有音讯。

(乙)嘘!(左右看看,害怕地),说不定死在外面了

(丙)小心啊!说大逆不道的话,是没有资格分到应有的果实的。别说啊!不说吧!

(丁)我们知足吧,我们的长老是天神的儿子,天神会赐我们幸福!

(两孩子边跑边闹上,孩子甲跑到丙处)父亲!父亲!

孩子甲:山怎么这么高?山那边是什么呢?有人住吗?有小山羊吗?

孩子乙:山那边有美丽的石子吗?告诉我,告诉我!

父亲:长老说过,山的那边是什么,我们都无权知道。一切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只能在天神的怀抱里安享平静,不要询问,不要怀疑!

孩子乙:未明哥哥出山的时候说了,要给我们带回最美的石子!

孩子甲:到时候我们就知道山那边的故事了!

(守旧老人苍老悲愤又威严的声音)叛逆!是谁在发出叛逆的声音?这里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的,天神主宰着的一切,包括你们的灵魂,你们的生命!你们只能信奉他的神圣,决不能怀疑,决不能反问!

(全体跪拜,大人强行按倒孩子拜,一起、麻木虔诚地)我们信长老!我们信天神!我们信长老,我们信天神!(退下)第二幕

漫游者之死

(未明缓缓上场,踉跄而行,到台中央,昏倒)

(村民甲发现未明,惊奇):这不是未明吗?

(大声喊):

快来人,未明回来了!未明回来了!

(村民一群跑上,议论纷纷)

(乙):哎!他怎么还能回来?这是来送命吗?

(丙):自古到今,想走出山谷的人,结局只是处死。

(丁):愿上帝可怜这个莽撞的孩子吧!原谅他的过错。

(阿水跑上):未明哥,未明哥,你回来了!你终于回来了!

(村民摇头叹气)

(村民):长老来了!

(全体恭敬而跪,迎长老状,长老在村民的搀扶下出场,三个村民抬着三抬椅子上,另三个人捧着三本“圣书”,恭敬地递给长老)

(长老甲):无知的狂徒!还不向神认罪!

(长老乙):叛逆者的下场是什么?你应该知道!

(长老丙):你要接受审判!

(未明挣扎起身,冷冷地):不!我没有罪!激励我的是父亲的鲜血!我忘不了母亲闪动着希望的眸子!为了村民,我找到了幸福,我找到了光明……

(长老甲):你住口!这是亵渎神圣,亵渎上帝!

(未明,转向村民,热情地说):大家高兴起来吧!大家听我说吧,听我说,小时候,我的世界是父亲的花园。要问疆界那边是什么,大家都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了青石崖,看那些被处死的人留下的累累白骨,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最后的结局。

(长老乙):你闭嘴,你这大逆不道的后生!你这无知的狂徒!上帝会惩罚你的!

(未明):不!上帝喜欢勇敢的人!长老的圣书是虚假的旨意,山谷的律法是众人的枷琐,它挡不住我对真理的渴求,压不灭我出山谷的愿望。

(守旧老人气得咳起来):咳咳咳咳咳!快拿圣书来,让他听听天神的声音。(另一个照着圣书念):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上帝的旨意不可违逆!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末日。(未明):不!他们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也欺骗了你们!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我找到了山那边的世界,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耕地、有牧场、有甘甜的果实,有盛开的鲜花,有茂密的森林,有奔腾的大江,有智慧的大厦,有甜蜜的生活……(长老甲):

一派胡言!离开天神的庇护,就没有希望没有幸福!(未明):村民们,快觉醒吧!解开一直套在你们身上的枷锁,撕碎那该死的律法,赶走那个吞噬你们心灵的魔鬼,幸福已经离你们越来越近了,走出山谷吧!(长老乙):快制止这个狂传罪恶的声音!咳……(未明):真理的存在是不可虚掩的事实!我已找到了一条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大道,我已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长老甲乙丙):亵渎!这是对神圣律法的亵渎!这是对天神的叛逆!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以神的名誉;堵上他罪恶的嘴巴,处死他!(村民用毛巾堵起未明的嘴)。(阿水抱住长老丙,哀求道):父亲!不!父亲!(长老丙冷酷地):不许你为他求情!他罪有应得,死有余辜!(阿水):父亲!求您给他一次求生的机会吧!你不是说上帝具有伟大的胸襟和宽恕的美德吗?你们饶恕他吧!(长老齐声呵斥):处死他!还不快动手?处死他!(然后闭目,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念着律法和咒语)。

(村民齐声,并起来打死未明):杀死他!杀死他!

(阿水):不!你们不能这样!不……(跑过去护住未明,也被打死)

(守旧老人齐):把他们的尸首拖到青石崖去!(众人退场,响起了雷电风雨之声,如泣如诉,悲愤无比)。

第三幕

死亡临近(背景:荒原枯草,天干地裂,灾荒之中,饿殍遍野,格外凄惨)。(话外音):未明的故事,似乎早已成为过去。人们依旧信奉着天神,重复着律法下的一切。然而,一场特大旱灾来临,饥寒交迫的日子,失望把勇气赋予了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村民,死亡临近时,人们开始觉醒……(村民出场,面黄饥瘦,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守旧老人不出场,只有对话)(村民甲):尊敬的长老,我们的庄稼还有救吗?(村民乙):尊敬的长老,我们牲口快死光了!(村民丙):尊敬的长老,我们的果实还能分到吗?(村民一群齐声):尊敬的长老,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亲人纷纷死去……(长老甲):有上帝在,一切会转危为安!(长老乙):有上帝在,一切会平安无事!(村民女哭着跑上):我的天啊!这日子怎么过下去,孩子爹死了,孩子也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另一村民女带孩子上,孩子说):娘,我渴,娘,我饿!(晕倒)(母亲):天神啊!你在哪里?伸出你仁慈的手,救救我的孩子!(村民甲):看吧!那么多人都渴死饿死了!(村民乙):再这样下去,全都会死的!(村民丙):记得未明吗?(左右看看,很谨慎地)(村民一齐):未明?未明!(甲):是啊,未明说过,山的那边……(乙):有甘甜的果实……(丙):有肥沃的耕地……(齐):有幸福的生活!(甲):对!我们豁出去了,离开山谷!(乙):对!我们面临着死亡,不出去,只有等死!(丁):可是,律法?(戊):可是,长老?(巳):可是,天神?(甲):去他的律法,去他的长老,去他的天神!(乙):我们眼看着亲人死去,天神仁慈的力量哪里去啦?上帝赐予的希望又在哪里?(丙):即使是叛逆,我们也要离开这死亡的山谷,勇敢地走出去!(众人):对!我们要走出去!(甲):我们寻找未明开辟的路,离开这里!

(众人):走!(守旧老人上,互相搀扶,甲说):他们全走了,留下我们怎么办?(长老乙):饿死!(丙):那还不跟他们一起去?

(一起):等等,我们一起去。(狼狈可恶的样子,尾随而下)

第四幕

永恒的奠祭(画外音):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真理终于战胜虚假,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人们走出绝望的山谷,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幸福。可是,他们忘不了那条先驱着开辟的路,他们带着子孙回到青石崖,祭奠先驱者的英灵。

(背景):山崖

(村民及孩子们上)

村民甲:先驱者未明啊!归根到底,你是对的,守旧老人是错的!村民乙:你救了我们。可是当初却是我们把你杀死!村民丙:请接受我们的痛悔和歉意吧!先驱者!我们为自己曾经的愚昧忏悔!

村民甲:孩子们,记住先驱者的名字吧,他叫“未明”,是他开辟的道路,是他寻找的光明。(乙):孩子们,记住先驱者的名字吧!他叫“未明”,他没有被陈旧的律法所束缚,为了真理,曾经发出反叛的声音!

教案集序言 篇9

经过全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这本教案集终于面世了。

这本教案集的问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她是我校作为心理教育省级示范校所呈现出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成果,为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老师们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作了资料上的准备,真可谓一石二鸟,善莫大焉!

但是,如果因为这本教案集,而使老师们对教材的钻研,对专题的探究,对知识点的整理就此止步,那么这本教案集就不是功德无量,而是贻害无穷。

说这样的话,决不是危言耸听!

课堂教学中,所谓的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固然取决于教师的才情气质和教学艺术,但这都是形而下的因素。从根本上讲,关键取决于教师深湛的学科素养和对教材的深入钻研而获得的胸有成竹的境界。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准备到成竹在胸的境界,这本教案集,能完成这样的使命吗?

显然相去甚远。她在心理渗透教学方面,只是提供了一多半的帮助;她所解决的,无非是提供了教材篇目的一般性资料和众多教学设计中的一种。我们希望在这个共性的基础上,老师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多地展示自己个性方面的才华。打个比方,她仅仅只是个毛坯房,让她变成温馨典雅的居室,还需要我们用个人的智慧去精心装修设计。

学科渗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论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挖掘各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寻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幅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八年级物理序言课教案 2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跟着刘老师乘着物理的快车进行一次免费的“科学之旅”吧。我们先看看时间有这么一些现象。【展示图片】在这炎炎的夏日,我们都怕那火辣辣的太阳光,有时候我们很想用眼睛恨它几眼,想想当你们用眼睛恨它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呢?你在没有光的地方能看见它吗?为什么呢?当太阳回家后,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在室外乘乘凉风,看看星星,星星它会很调皮的向你们“眨眼睛”;在死海里游泳的人为什么可以看书呢?冷水为什么可以烧开水呢?这些都是我们物理学知识带给我们的神奇。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吧,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都感到很非常的神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探究。

二、新知探究

(一)、物理学什么?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一般规律的自然学科。

物理的魅力是无穷的,物理的用途是无尽的,它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生活,推动我们的社会的发展。

(二)有趣的物理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欢畅的。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大家,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实验一:双手将两张纸片平行放置,向纸片中间吹气(解释飞机飞行原理)。实验二:在水杯的上方,放置一张纸片,在纸片上放上一个鸡蛋,迅速的抽动纸片,观察鸡蛋的运动状态(解释汽车的安全带)。在观察鸡蛋在水杯中的悬浮情况,在向里边加食盐不断的搅拌观察。

实验三: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放置一张纸片,倒置玻璃杯,观察水是否会流出。前面的实验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我们还要应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服务、造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例如: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就能使乒乓球恢复圆形。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可见物理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三)物理是有用的

【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物理的魅力和用途

(四)怎样学习物理

要学好物理,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观察决不是简单的看看,重要的在于思考,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什么特点,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这样才能有所发现。

1、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些现象,是否也能有所发现。实验四:物体下落实验(此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如何观察)

取一张纸和一支粉笔头,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演示)。演示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粉笔头落得快,纸片落得慢)从现象来看,粉笔头落得快。类似的现象同学们见过很多:树枝和树叶落地快慢不一样,石子和羽毛落地快慢不一样。通过这些观察会想到“是不是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带着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的观察,这就是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纸片,团成纸球。问:纸球是否比原来的纸片变重了?(没有)

演示:再使纸球和粉笔头同时下落。请同学们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少停一会,学生有所思考后再演示,结果将是两者同时落地)。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张纸,展开的纸片飘飘悠悠的慢慢落下来,团成纸球就很快地落下来,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在观察中,就是要注意这种变化,并考虑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纸片落地慢的原因(纸片面积大,受的空气阻力大)。

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物体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而不是物体的轻重。这个实验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做的,他善于观察,用实验来论证他的理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疑难问题及时的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要怕被耻笑。学习物理也不能简单死记硬背,要理解这是为什么。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习了物理知识就要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列举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引发我国盐荒事件的反思。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学好物理的方法建议

课前预习----主动听课----独立做题----及时复习----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

三、小结:要学好物理,就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同时要重视应用知识,使之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四、布置作业

让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外著名的科学家的事迹,如杨振宁、牛顿等。

五、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

1、物理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物理现象的自然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

3、物理是有用的

4、物理学习方法:观察、思考、理解

5、学好物理的方法建议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

1、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2、学习用事实来证明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过程:

学习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播放“弥勒佛”图片和“慈禧”图片)画面上的这个人物大家一定很熟悉——弥勒佛,招牌式的笑容外加藏也藏不住的大肚子,常说他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别人又称他“大肚佛”。中国历史上还有位高高在上的佛,她就是人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一次与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她立马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可怜的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狭隘的胸襟,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人唾弃呢?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与他人相处磕磕碰碰总少不了,面对生活中的矛盾芥蒂,你愿意当一个怀有宽容之心的大肚佛呢,还是当个睚眦必报的小佛爷呢?我想答案肯定是前者,既然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那怎样才能多一些宽容呢?今天从郭安凤的课文中也许能找到答案。听讲

二、诵读感受: 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概括而平实的语言完成下面的填空: 宽容是 朗读课文,完成填空。全班交流

三、锦上添花 课文语言质朴隽永,可总觉得有些遗憾,总觉得语言不够美,能不能改改这篇文章,使语言更美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

1、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仿照例句给文章加个题记。老师示例:

宽容是融融春日,能融化冷漠的冰层; 宽容是缕缕清风,能吹散自卑的阴云。

解释:宽容是用爱的力量温暖人心、拉近距离,文中提到宽容需要互爱,而“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这两个比喻句既诠释了宽容的内涵,又紧扣了宽容需要互爱这一点。因此把它作为题记既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又扣住了文章的主题。仿句要求:(1)形式与例句相似,语言优美。

(2)内容源自课文,紧扣宽容主题。再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仿写。全班交流

2、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老师示例:

文章最后一段补充论证了宽容的原则,可我总觉得它说教的内容太重,因此我补充了一段: 哲人说:无须金缕玉衣,宽容,便是对友人最宝贵的馈赠。何必千言万语,宽容,便是对犯错者最有力的支撑。但世间不乏大奸大恶之徒,更有屡教不改之辈,为一句玩笑话,马加爵连夺四命,想不劳而获,飞车贼屡次作案,对于他们,我们也要宽容吗?记住,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请你来评评我加的好不好?

上一篇:做销售的一分钟优秀的自我介绍下一篇:供应商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