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对比

2024-09-12

修辞手法对比(通用8篇)

修辞手法对比 篇1

1.对比是修辞手法,也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叫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等。

对比作为一种辞格,是在一定的语句结构内,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关系的`。如果涉及到文章各部分的对比,则是文章的一种表现方法,已经超出了修辞学的范围。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前半部分写“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后半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通过前后对比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摧残,这就是一种文章表现方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方法,因此不能混为一谈。

2.对比是表现手法或说是写作手法,不是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修辞手法对比 篇2

一、英语修辞 (English Rheroric)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 其中包括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应用功能。人们在行文和说话的过程中, 要进行有效、得体的互动, 修辞是最根本的, 因为它反应作者、说话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这里首先来看修辞的定义、内含和分类。

修辞是语言活动中用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的语言手段形式。任何语言都在不同程度上用修辞手段丰富其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英语语言中的修辞也不例外, 英语众多的词汇、内涵, 篇章段落充分证明和体现了这一现象。修辞中修是修饰的意思;辞是辩论的言词, 后引申为一切言词, 修辞就是修饰词语, 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修辞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意境、文句方面的修辞, 它包括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借代、反语、双关、对比、引用等多种形式, 第二是声音方面的修辞, 有拟声、押韵、双声等;第三是形式方面的修辞, 主要有对偶、反复、排比、倒装、回文等。

修辞手段常用于文学作品和写作中, 在《高级英语》的课文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辞手段, 其中结构词格与语义词格最为突出。下面就从意境、声音、形式三方面简要探讨高级英语教材中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意境文句方面的修辞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 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 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 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 能使道理通俗易懂, 使人易于理解。比喻分三类, 分别是明喻、暗喻和转喻。

(1) 明喻

明喻是一种形象描绘手段, 从构成来看, 汉语明喻用“像、好像、如”等比喻词来联结本体和喻体, 英语语言中也多常用like, look like、as来构成明喻。

例如:The buring-ground is nothing more than a huge piece of wasrand full of mounds of earth looking like a deserted abandoned piece of land on which a building was going to be put up (高级英语第二册《马拉喀什》)

句中作者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将坟场比喻成一块废弃的建筑工地, 是可见其荒芜人烟的落魄景象。读者在理解时更能充分认识到帝国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再如: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 (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五课)

作者把德国士兵比作一群给人类会带来灾难的蝗虫, 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传播毁灭。这一比喻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德国纳粹侵略军的无比仇恨和极端蔑视。

(2) 暗喻 (metaphor)

暗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 是一种生动的语体, 暗喻表示的是一种与字面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对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来说常构成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The fact that their marriages may be onthe rocks, or that their love affairs have been brkden or even or even that they go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 is simply not a concern (高级英语第二册《酒吧文化》)

作者在句中使用了两个习语on the rocks和get up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bed, 作为隐喻的修辞手段, 前者将婚姻比作触礁的船只, 船非常危险紧急的状况, 后者将左脚先下床的倒毒情形比作遇事不顺, 情绪糟糕。

再如:He went west by stagecoach and succumbed to the epidemic of gold and silver fever in Nevada’s Washoe region. (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九课) 《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

在句中作者把淘金热 (gold and silver rush) 比喻成“热病” (fever) , 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人群之中迅速蔓延, 不善一场“传染流行病” (epidemic) 。Succumbed一词十分形象生动, 形容马克·吐温经受不住淘金热诱惑而屈服, succumbed to接epidemic作宾语, 比喻马克·吐温同其他人一样也卷入了沟金的热潮中。

3、转喻 (metonymy)

转喻一般解释为借代, 是通过相近的联想, 借喻体代替本体。转喻是概念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即用部分代替整体, 用易感知的、形象的事物或事件代替不易感知的事物。

For making moneny, his pen would prove mightier than his pickax.此处可解释为his reporting brought him more money than his unsuccessful minig or prospecting might.此处作者把pen比喻为reporting, 把pickax比喻为unsuccessful mining, 这种转喻的使用能加深读者的鉴赏力, 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

2、夸张 (Hyperbole)

夸张是通过对客观物事和现象作超出实际的扩大、缩小或变异的描述。夸张一般有扩大、缩小、超前三类。夸张有一个判断标准, 就是夸大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处说, 并言过其实, 这种言过其实能达到语言表达的效果。如:

Most Americans remember Mark Twain as the father of Huck Finn’s lyllic cruise through eternal boyhood and Tom sawyer’s endless of freedom and adventure. (高级英语第一册, 《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 。

在句中作者使用的两个词“eternal”和“endless”都属夸张用语, 表示马克.吐温所描述的哈克.费恩童年时期田园诗般的旅游和汤母·索亚夏日里自由自在的历险探奇故事都已成为永恒不朽之作。

再如:“…one could set a trap anywhere and catch a dozen abler men in a night.”Casually he debunked revered artists and art treasures, and took unholy verbal shots at the Holy Land. (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九课)

句中划线部分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形容马克·吐温对土耳其苏丹毫不放在眼里, 把他们比作可以夜里用捕售机 (trap) 捕获 (caught) 的动物, 例如老鼠。

三、声音方面的修辞

1、拟声词 (onomatopoeia)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又叫象声词。英语拟声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拟声词的发展与各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 许多民族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将拟声词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加以运用, 达到了独特的语言修辞效果。

As the storks flew northward the Negroes were marchingsouthward——along, dusty column, infantry,

screw-gun batteries, and then more infantry, four orfive thousand men in all, winding up the road with a clumping of boots and clatter ofiron wheels.

在句中作者用白鹳和黑人行军做对比:前者白色, 后者黑色;前者展翅高飞, 后者行军南下;前者轻盈飞翔, 后者满面灰尘, 疲惫不堪。此外, 作者运用了拟声修词法:Cluming和Clatter反映了行军队伍中的脚步声和铁轮发出的铿锵声。

2、押韵

英语的押韵多出现在诗歌和剧本中, 它是通过重复元音或辅音达到一定音韵效果的写作方法, 头韵是文学作品中最觉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一个句中几个词开头的辅音相同形式押韵。

But later my hair began to fall out, and my belly turned to water.Ifelt sick, and ever since then they have been testing and treating me. (高级英语第一册《广鸟—充满活力的城市》) 。

句中的两个词“testing”和“treating”的使用属于头韵的修辞手法, 能起到一种音乐美的效果, 同时表现了原子弹受害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所感到的温暖和关心。

The cast of characters set before him in his new profession was rich and varied-cosmos. (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九课)

本句中“cast, character, cosmos”重复使用辅音/K/, 使用了押头韵的修辞格, 达到读音悦耳的效果。Cast愿意指“演员表” (the actors in a theatrical presentation) , 这里使用的使比喻义;Cosmos原义是“宇宙” (universe) , 这里也使比喻义。形容马克·吐温当船员的经历能使他接触到各色人等, 犹如一个大千世界一般。

四、形式方面的修辞

1、对偶 (Antithesis)

对偶是用字数相同、结构形式上相似或相同意义上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在形式上有整齐匀称、节奏明快, 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 表达上凝炼集中, 高度概括, 抒情上情感真挚, 酣畅淋漓。

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Unit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 not do in a host of cooperative ventures.Divid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 for we dare not meet a powerful challenge at odds and split asunder. (高级英语第二册, 《肯尼迪就职演说》) 。

在句中, 作者运用了对照 (antithesis) 修辞手段。第一句中的United与第二句中的Divided形成对比, 后一句的Little we can do与前一句中的little we can not do也形成了对称, 既增强了一种感染力,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向往团结的态度和决心。

2、排比 (Parallelism)

即把结构相近, 意义相关的两个以上句子平等放置, 以使意义清晰连贯, 结构整齐分明, 韵律波折起伏。平行结构由于是各句按意义由轻到重, 由低潮到高潮, 所以语势强烈有力, 观点鲜明生动。

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fhe air.

The world watches, the world listens, the world wants to see what we will do.

这两个句子选自《邱吉尔反对希特勒侵苏的讲话》, 第一个例子虽然简短, 但措辞干练, 气势雄浑, 表达邱吉尔为首的英国民众强烈的反法西斯反希特勒的决心。第二个例子则通过排比给人强烈的危机感, 催人奋起, 激发斗志, 置英国政府于背水一战的境地, 发人深省。

通过以上的举例分析, 可以看出修辞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修辞与民俗、心理、历史文化背景、宗教等方面息息相关。学生通过修辞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增强对文本全方位的欣赏。

五、结论

以上从修辞的意境、声音、形式方面略谈了高级英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部分内容, 可以看出, 修辞手段的应用、理解和掌握是高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尤其是进行写作时如何灵活地加以使用将大大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 除单一的词汇、句子、段落讲解外, 应把重点放在修辞格的分析理解上, 只有这样, 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才会上升到一个高度, 真正学会使用和应用语言。

参考文献

[1]、Papafragou, Anna.1996.Figurativ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mbridgd press.

[2]、张汉熙.1995.《高级英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修辞手法对比 篇3

关键词:对比;人物性格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主要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对比手法的主要作用有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以及抒发感情。简·奥斯汀经典作品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使这些人物跃然纸上。

一、人物外在品质和本质对比

《理智与情感》中威洛比的堂堂仪表和不凡风度在把脚扭伤的玛丽安后立即成为全家交口称赞的主题,特别是他那迷人的外表更是她们讨论的话题,而玛丽安更是爱上了威洛比。但威洛比一年收入为六七百英镑,远远不够维持开销,也常常抱怨不够富有。最后为了跟富有的索菲亚结婚狠心与玛丽安分手。可见威洛比的外表和行为是对立的,外表虽然迷人的他做事却不道德。对比的写作手法使威洛比的形象跃然纸上。

《傲慢与偏见》中魏克翰更是甚于威洛比。书中写道魏克翰只要穿上一身军装,便会十全十美。他的容貌举止确实讨人喜欢,没有一处长得不漂亮,眉目清秀,身材魁梧,谈吐又十分动人。优雅的谈吐和迷人的容貌使他成为人们结交的对象。而他却利用人们对他的好感,不仅颠倒是非黑白,后来更是成功诱拐莉迪亚,虽然早在之前诱拐达西的妹妹失败了。魏克翰为了偿还赌债竟然再三诱骗年少无知的少女,其俊美的外表和卑鄙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诺桑觉寺》中蒂尔尼上尉容貌漂亮,神态有些自负。在舞会上,他明确表示不想跳舞,还公开嘲笑亨利居然能跳得起来。其后却一再与凯瑟琳容貌出众的朋友伊莎贝拉跳舞,并表示想与她在一起。当他成功诱惑伊莎贝拉,导致后者与詹姆斯取消订婚后,却又不与她在一起。可见英俊不凡的蒂尔尼上尉只是热衷于玩弄女性,其灿烂外表和可耻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克劳福德先生也是同样的人。他虽然其貌不扬,但表情丰富,有一口好牙,身材匀称,言谈讨人喜欢,不失为一个谦谦君子。然而他讨好玛丽亚和朱丽娅,在两姐妹之间造成了嫉妒。先是玩弄朱丽娅的感情,然后又使已订婚的玛丽亚也爱上了他。后来被他爱上的范妮拒婚后,却与玛丽亚私奔了。之后他还怪玛利亚害她不能娶范妮了。简而言之,先前所谓谦谦君子风范的克劳福德先生只是喜欢玩弄感情并且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克劳福德先生给人的美好表面现象和其不光彩行为形成强烈对比。

《劝导》中埃尔顿先生有绅士派头,风度优雅入时,脸形好看,还长有一双聪慧的眼睛。说起话来更显得仪态不凡,举止真是堪称楷模,既雍容大方,又和蔼可亲。 可后来埃尔顿先生被安妮拒婚后诱使克莱夫人与他私奔。可见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正派的人,也只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埃尔顿先生外在印象和内在表现也形成对比。

二、人物性格对比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和埃丽诺是理智与情感的代表。玛丽安是一个很随性的人,想笑或是想哭的时候都会尽情释放。她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全身心投入。当初她深爱威洛比时就是如此,毫不控制自己的情感。

《傲慢与偏见》中简和伊丽莎白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简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相信世界上没有坏人。她性格温顺,从不与人争执,并且比较内敛,即使深爱人的时候都很少外露出来。而伊丽莎白是一个有见解,不惧势力的人。当简希望伊丽莎白能够像她一样嫁给像宾利一样的人时,伊丽莎白指出适合简的人不一定适合她。可见伊丽莎白对于择偶有着自己的见解。而当咖苔琳夫人命令她不要与达西结婚时,伊丽莎白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可见伊丽莎白是一个有主见和勇气的人。

《诺桑觉寺》中凯瑟琳和伊莎贝拉则是天真和伪善的代表。凯瑟琳是一个天真无心机的姑娘,而她所谓的好朋友伊莎贝拉成功与她的哥哥詹姆斯订婚后却禁不住蒂尔尼上尉的诱惑而投怀送抱,但是还信誓旦旦对詹姆斯说她仍然爱着他。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和玛利亚是心灵的对比。玛利亚从小备受宠爱,在订婚后还与前来的克劳福德先生调情。之后结婚还是没能抵制住克劳福德先生的诱惑而与其私奔。而寄居在亲戚家的范妮乖巧懂事,很不喜欢与玛利亚以及茱莉亚调情的克劳福德先生,所以在克劳福德先生求婚的时候断然拒绝。后来又坚贞不移地支持受到感情伤害的埃德蒙,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见范妮一直是心灵美的典范。

《劝导》中安妮和伊丽莎白是内涵和虚荣的缩影。安妮性格温和甜美,但却不受家庭重视。姐姐伊丽莎白是家中长女,相貌漂亮,在家地位举足轻重,但却跟父亲一样以贵族自居,做什么事都要维护面子。在处理削减家庭开支偿还债务这个问题上,伊丽莎白和父亲一样,提出的削减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尴尬境地,还不愿放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但是安妮提出的方案显示出她本人的不慕虚荣和坦率真诚。

三、结语

不同的人物丰富了小说,而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容易让读者欣赏各种人物。不管是外表风流倜傥,谈吐优雅但行为欠佳的人物,还是理智或是情感的人物等等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简·奥斯汀.简·奥斯汀经典作品集[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马金海.爱情与金钱的博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张磊.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作者简介:张小云,女,汉,湖北大冶,硕士,助教,福建省泉州市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夸张修辞——初中修辞手法详解 篇4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是,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

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端,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

毛的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

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文革和大跃进时期口号大全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2、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3、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4、人可以让地球服、海洋降,强迫宇宙吐宝藏。

5、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6、一天等于20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7、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8、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指大炼钢铁热火朝天)

9、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10、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革了思想命,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端,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

11、甜水吐出比蜜甜,你看稀罕不稀罕,党的恩情万古传。

12、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革了思想命,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13、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吸袋烟.14、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他去学开拖拉机.”

15、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16、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17、河水急,江水温,还得我们说了算,叫水走,水就走,叫水站,水就站,叫它高来不敢低,叫它发电就发电.18、你是英雄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你坐喷气式,咱能乘火箭,你的箭头戳破天,咱的能绕地球转!

19、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20、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专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

21、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22、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奇唱歌来怪唱歌,单季稻亩产三千多,谷子黄豆大,挑了一箩又一箩,挑到日头落了水,还要用架板车拖。奇唱歌来怪唱歌,红薯亩产三万多,南瓜大一个,抱都抱不合,要拿重得像秤砣,急得他喊爹喊妈莫奈何!

23、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村宰一头,足够吃半年

24、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25、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26、牛羊儿似珍珠,颗颗闪光耀;蒙古包似花蕾,朵朵欲放苞。台上烽烟不再起,眼望彩虹心含笑。

27、下面一首是农民改造荒地为果园后的诗:河有多长,果林就有多长,站在河岸就像仪仗队,迎接汽轮往高山上开,投给客船以果实

28、下面一首是写边疆工业化的诗:我望着,我远远地望见,又一座黑塔与它并排高站,近看才知是火电厂的烟囱,不息地吐着墨一样的浓烟,暗夜在地上绘出繁星般的灯火,白昼在天上绘出黑色的牡丹。

29、下面一首是歌颂修十三陵水库的建筑工人的诗:你这是干什么,一铲又一铲?二十五万亩水浇地,要在我掌心里涌现!”

30、管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篇5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

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明 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暗 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借 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博 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喻的修辞举例

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修辞手法详解:拟人 概念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把非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把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修辞手法详解:排比 概念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具体的运用如下: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用排比写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运用排比说理,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修辞手法详解:借代 概念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运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3、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6、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修辞手法详解:夸张 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1.夸张不是浮夸

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实,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

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

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常用修辞手法 篇6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

6、移就

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7、转品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荔枝》

(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8、对偶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9、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我的“长生果”》

(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 ※

10、回环

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桂林山水》(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青山不老》

(3)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

11、层递

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走遍天下书为旅》

(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落花生》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可爱的草塘》

12、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白杨》 ※

13、婉曲

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西门豹》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秋天的怀念》

(3)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

14、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

(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15、对照

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

(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和时间赛跑》

(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使楚》

(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 ※

16、迭现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力。(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鸟的天堂》

(3)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黄河魂》 ※

17、摹绘

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化、形象化、鲜明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1)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笋芽》(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山雨》

18、反复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

19、设问 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2)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

(3)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 20、反问

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

(1)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3)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 ※

21、舛互

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似悖于事理实则符合常情。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醒目、突出,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草原》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开国大典》

22、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明 引(直接引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 引(间接引用)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23、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写作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篇7

一.比喻

一个生动、新颖、贴切的比喻, 会立即使句子增色, 产生激活语言的效果。

如:请看, 这座飞跨的大桥, 如一架巨大古琴搁在南北龟蛇两山之上。桥上车如流星, 犹似一曲现代的美妙音乐在蓝天下奏鸣;一边撑起了高耸的黄鹤楼, 一边牵来了秀丽的晴川阁, 既接古琴台, 又挽莲花湖, 山光水色, 高厦峻楼, 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李德复:《澳门小姐碰到个武汉伢》) 。这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周边的景物连成一片;将实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与虚 (大桥的功用与相关的历史传说) 融为一体, 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 让我们在惊叹三镇巨变的同时, 也品味到了楚文化的丰富底蕴。

二.拟人

是能够把事物写活的一种修辞格, 作文时运用得当, 常常起到醒人耳目、感染心情的作用。

如“女人坐在小院中, 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这里把物当作人写, 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又如“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它是以雨伞为抒情物, 通过拟人化方法, 以第二人称用三个分句叙述雨伞的行为, 赞扬了雨伞的献身精神。

这种修辞手法, 具有思想的跳跃性, 能使读者展开想像的翅膀, 捕捉它的意境, 体味它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此种修辞方法, 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从而引起共鸣。

三.排比

好的排比不仅能增强语势, 产生气贯长虹般的气韵, 还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描述同一事物, 使事物的特点得以全面深刻地展现, 还能使语言产生华美丰茂的“文采效应”。

在我的学生陈维的习作《自信的感觉》中有这样关于自信的描述:自信, 是春天里第一颗幼嫩的小草, 生机勃勃;自信, 是夏天里第一场急骤的暴雨, 刻骨铭心;自信, 是秋季里第一捧金黄的稻谷, 灿烂夺目;自信, 冬季里第一片洁白的雪花, 晶莹剔透。这一段小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使得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

又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段:他们是通达之人, 面对明主或昏君, 他们或入仕为官, 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 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 他们或垂钓于濮水, 或放歌于邺下, 或采菊于东篱, 或幽居于山林。他们行吟高歌, 他们倚风长啸, 心如澄澈秋水。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 最好侧重排比, 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方法, 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要讲究对事物、景观的“立体透视”, 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知和剖析, 避免单调重复。

四.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 把本来用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法。

如“拧成细绳又长又匀, 一头系住了黎明, 一头系起黄昏” (赵彦龙《奶奶的小拧车》) 。小作者巧妙地将写实的“系”与虚义的“黎明”、“黄昏”相连, 增强了语言的活力, 丰富了语言的意蕴, 我们从中不仅读到了奶奶夜以继日地拧绳的艰辛, 也读到了孙子对奶奶的真挚感情。

五.双关

双关是利用汉语同音字的特点来说话, 以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语音上一箭双雕的效果。从幽默技巧上来看, 它常常通过联类引用来实现。清朝康熙年间, 福建泉州城外有个“风月庵”, 庵内有个年轻貌美的小尼姑, 与一位姓孙的公子相爱了, 于是想还俗嫁他为妻。小尼姑斗胆向州衙递了一则呈状, 州太爷接状, 善心大发, 欣然批道:“准、准、准, 准你嫁夫居。去禅心, 超梵心, 脱袈裟, 换罗裙, 免得僧 (孙) 敲月下门”。这则批文联类双关, 运笔灵动精巧, 成为送给那对小夫妻的一则永久性的可爱幽默。

汪芙蓉, 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第二中学教师。

摘要:修辞手法的运用, 是对语言的再加工, 是为了美化语言, 使语言熠熠生辉。在作文中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本文重点分析了比喻、拟人、排比、移用、双关五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植物之美 篇8

对植物的描写,不仅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还需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才能使静态的植物具有动感,使它们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能充分表达自己对这种植物的赞美之情。在我们这个学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排比,运用它们会有怎样的妙处呢?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吧:

比喻句:这类修辞手法在写作时运用较多,比喻句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对事物的赞美之情。例:一树洁白的花朵,像雪,像玉,像云,像飞迸的浪花。

排比句:在写作时运用排比句可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表达效果。例:菊花的颜色很多,有白色的,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浅紫色的……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

拟人句:把植物的某些方面或特征写得像人一样,这就是拟人句。拟人句可以强烈表达自己对植物的喜爱、赞美之情。例:向日葵花像布娃娃的笑脸——它的花瓣儿像娃娃金黄色的头发,它那可爱的笑脸从早到晚总是向着太阳转,永远不回头。

总之,只有仔细观察、全心投入,才能写出生动具体、热情洋溢的好文章来。你,学会了吗?

(吉林 冯立宏)

上一篇:一件顺手的事儿作文下一篇:新闻通稿(草稿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