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北京精神

2024-07-17

践行北京精神(共9篇)

践行北京精神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践行北京精神,争做文明小学生》。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需要拥有高尚的人文精神,一名公民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守法精神。“北京精神”正是这三种精神的最好诠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短短八个字,却高度涵盖了中华浩瀚文明源流的所有文化底蕴与精神品格。这是我们每一名中学生都应努力奋斗的目标!

北京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鲜明的北京精神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就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丰富和发展得来的。我们,作为北京市的一员,肩上负有对北京精神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有一个底线:绝不能让北京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减弱、停滞和中断,我们要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北京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更加发扬光大,让每一个北京人民都成为一条龙,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东方的巨龙。

从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从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到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以看出,北京早就拥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就是北京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的历史,北京精神的脊梁总是由每个时代的北京英雄,每个时代的北京先锋挺起的。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北京市的优秀少年,唯有努力学习,成为智者;奋发图强,成为强者,才能振兴北京,开创北京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践行北京精神 篇2

《史记·儒林列传》有“建首善自京师始”的记载, 北京精神中虽没有“首善”一词, 但可以用在京商上, 打造首善商业, 实现“京商首善”。

什么是“首善”?首:第一;善:最好。“首善”就是起表率作用, 达到最优、最好。“京商首善”, 就是要京商应成为最优、最好的商业, 最有竞争力的商业。当然, 这种竞争力既包括硬实力, 也包括软实力。

京商首善精神应包括哪些内涵?我认为, 在“北京精神”的引领下, 京商应培养八种首善精神。

一、京商应具有“精诚守信”精神

《庄子·渔父》道:“真者, 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论语·子路》言:“言必信, 行必果”。经营上诚信无欺是京商的本质。北京特殊的人文氛围, 京商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洗炼;面对北京特殊的消费群体, 京商在经营上形成不欺不诈的商业传统;特殊的市场竞争格局, 京商不敢违规经营。在市场经济社会, 京商应成为商业道德先锋, 全国诚信经营的典范。京商在质量价格方面应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二、京商应具有“精益求精”精神

京商的文化根脉是“皇商”, 因此京商应是“精商”, 品质上精益求精。自古以来, 北京形成“贡品市场”。京商字号要想立足, 与进入北京市场的各种精品比拼, 必须靠品质取胜。京商不容粗制滥造, 对假冒伪劣商品保持最低容忍度。现在商业有些浮躁, 做得不细。比如手工艺品, 巴黎是精湛工艺的代名词, 皮革加工、服装制作工艺精致绝伦, 这也是世界级品牌形成的基础。北京如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同仁堂的蜜丸等给人留下的质量印象是好的, 今后需要靠精益求精的精神, 打造更多的精品。

三、京商应具有“包容和谐”精神

北京的市井民情朴实热情, 四合院文化安逸祥和。“一口京腔, 两句二黄, 三餐佳肴, 四季衣裳。”商人融入这样的市井文化, 自然形成包容和谐之风。如今, 北京要海纳百川, 吸引更多的国内国际商人商店商品进来, 不求所有, 但求所在。京商要讲理性竞争, 不怕大不怕强, 不欺生不欺弱, 谋求和谐共生, 竞合共荣。

四、京商应具有“以客为尊”精神

北京过去是皇城, 又有“面子文化”、“爷文化”, 因此京商历史上服务特别讲究至尊奉迎, 和气生财。面对特殊而复杂的消费群体, 在服务上第一是客气, 第二是精心, 第三就是千方百计地迎合顾客的需要。内联升创办人赵廷密藏一本《履中备载》, 专记特殊的靴鞋尺寸、样式和特殊脚形, 形成早期的客户管理。历史上京商老字号以为宫廷服务的标准为最高标准, 不少老字号持有宫廷的“腰牌”, 像同仁堂、王致和、桂馨斋、天福号、月盛斋等都有“腰牌”, 可以直接进宫, 皇上要吃酱肉、酱肘子, 皇室成员要看病, 慈禧要做寿袍、吃“青方”, 就必须给这些老字号一些特权。而“腰牌”对这些老字号来讲不光象征着地位、权力与荣耀, 更重要的是“责任”, 产品不好, 服务不好就有杀头的风险。因此, 为朝廷服务是最高品质的服务, 把这种服务的标准延伸到对所有顾客的服务上, 延续到现在, 就逐渐形成一种高品位高品质的“以客为尊”京商服务文化。

五、京商应具有“敢于担当”精神

敢于担当, 敢于负责, 这是首都城市的政治要求, 也是大都市商业的功能特性决定的。平时在经营中不光赚钱, 还要有保市场保民生保稳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危急危难之时, 京商勇于奉献, 京商系统的应急储备和应急机制建设、京商企业在奥运时期、“非典”时期、汶川抗震救灾时期表现出来的“担当负责”精神为人称道。“敢于担当”是京商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理应发扬光大。

六、京商应具有“学习创新”精神

历史上的京商就有学习和创新精神, 善于把全国各地的好做法学进来, 并在此基础上融合提炼, 创新提升。今后北京要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更要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 善于向他人学习, 向世界最优秀的商业城市学习, 向世界最优秀的商人学习, 克服以我为主、唯我独尊的不良传统, 在学习中创造, 在学习中超越。

七、京商应具有“前卫时尚”精神

传统京商, 高贵、典雅、博大精深, 儒气与贵气十足。他们的商品包装、装潢风格、对顾客的接待、甚至老板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都染上一些儒气与贵气。这种儒气与贵气由官气演绎而来, 又与官气相互推动, 成为京商突出的品格。但京商缺少前卫时尚的精神。世界城市、国际商贸中心没有前卫时尚怎么行?前卫时尚之都均具有著名品牌新款时装的发布, 新电影、新音乐的首映式或首发式, 在某种新生活方式流行方面起到领导潮流的作用。有一项“全球时尚城市排行榜”, 从2007-2010年四年排名看, 纽约、罗马、巴黎、伦敦、米兰、香港、洛杉矶等始终位居十大时尚城市之列。巴黎有香榭丽舍大街和奥斯曼大街;纽约有第五大道和麦迪逊大街;购物者到意大利米兰的蒙提拿破仑街 (Via Monte Napoleone) , 可以感受最新的时装流行趋势;而伦敦多种族的人群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共享着他们的文化风格、时尚与美食。罗马拥有有别于米兰的更加高贵、平和、大度、自由和包容的时尚。一项有关中国时尚城市排名, 上海得分遥遥领先, 它作为中国国际化城市代表, 从“十里洋场”到“东方明珠”, 短短百年历史, 演绎太多时尚传奇, 因而成为中国时尚的代表。北京尽管名列第三, 但在时尚领导力方面影响还不大。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苹果把新款手机发布会放在北京会是什么效果?

八、京商应有“卓越一流”精神

其核心就是要树立品牌意识, 在“北京服务”这一大品牌下, 造就名街名店名品。国际商贸中心一般都具有影响力较大的本土商街商店品牌。世界上著名的服饰、化妆品、珠宝、腕表等品牌多出自国际商贸中心那些设计大师和能工巧匠之手;同时这些城市也都有历史悠久、全球驰名的高档商店。来到巴黎, 有巴黎春天、老佛爷、北岸百货;到东京有高岛屋百货、东武百货、伊势丹百货、丸井百货、PARCO百货;到伦敦有Harrods百货和Selfridges百货;到纽约第五大道有最高档的商场BergdorfGoodman, 有以名贵珠宝首饰著名的Saks百货公司和被称为“香水化妆品博物馆”的Sephora等名店。北京这几年商业发展迅速, 零售商业品级与品味迅速提升。除燕莎、赛特、国贸、百盛、当代、翠微、王府井、西单商场等中高档零售业, 中友、新世界、SOGO等时尚店外, 近几年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地标不断出现, 新光天地、蓝色港湾、金源新燕莎、世贸天阶、西单大悦城、金融街购物中心、东方新天地、三里屯VILLAGE、西环广场、华贸购物中心等等新地标、新业态、新品牌。但品牌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造就几条世界级名街、几家有国际影响力的零售店, 当然不太容易。现在北京有联想、同仁堂、全聚德, 要做成大品牌是有基础的。如我们期待全聚德进入米其林评级系统。

践行北京精神 篇3

重点在五个方面推动工作上水平:

(一)服务全市大局,推动档案工作上水平

要围绕全市大局加强档案服务,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围绕大事要事主动服务。

全市档案部门要积极发挥党史党建档案的作用,为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要主动为市十一次党代会的筹办提供档案信息,做好会议材料归档工作。在十八大召开前夕,我们将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市委党校推出“党史档案展”。

要配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在“北京精神”的宣传中,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档案资料。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宣传践行“北京精神”活动中的档案资料收集工作。办好以践行“北京精神”、弘扬档案文化为主题的第四届“档案馆日”活动。

指导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第九届园博会等全市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工作。

二是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服务。

要加强文化部门档案工作。市和区县档案局要加强对文化部门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市属文化单位要做好本单位档案工作,同时依法开展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新成立的文化机构要及时建立档案工作。相关主管部门要推动文艺院团等转企改制单位做好档案处置工作。

要加强文化档案资源建设。全市各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及时将各类文化建设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及时收集归档、提供利用。列入市和区县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文化部门,要依法履行好移交档案职责。市和区县档案馆要积极做好文化方面的档案征集工作。

要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全市档案部门要进一步挖掘档案资源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精心推出一批有特点的编研作品和展览。各区县档案局(馆)要做好基本陈列展的补充完善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精神,做好党的文献编辑工作,继续编好《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编好档案年鉴,出版《文化北京史料》、《北京文化叙事》等书籍;联合市文物局推出“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展,联合市教委推出“故事爷爷孙敬修”展;进一步扩大“档案见证北京”讲座的影响。

三是围绕经济发展靠前服务。

要加强企业档案工作。今年,国家档案局将启动对企业实施《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情况的评价工作,全市各企业要进一步抓好规范的落实。市属国有企业档案部门要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早谋划,早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列入市和区县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破产企业要做好档案移交工作。

要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各区县档案局、市重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落实《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办法》,在项目开展前期,就要要求建设单位做好档案登记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登记数据,按时报送市档案局。各有关单位要强化南水北调工程档案工作。我们要联合市主管部门,继续开展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检查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验收。市城建档案馆要重点指导轨道交通、市政管线、保障性住房工程、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做好竣工档案进馆工作。

要加强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档案工作。今年2月,我们与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对口支援档案工作的意见》。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援建机构要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及时建立、完善援建档案工作。新疆和田、西藏拉萨指挥部要着力抓好文件归档工作。青海玉树指挥部要高质量完成全部档案向市档案馆移交的任务。

要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要在村级档案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推广昌平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的经验,推进农村档案工作,提升整体水平。平谷区要继续努力,争创示范区。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等农村改革中的档案工作。

四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贴近服务。

要做好民生档案收集工作。涉及民生的单位和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百姓,做好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劳动合同、房产地产、信用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档案的收集,确保齐全完整,集中统一管理。

要做好民生档案管理。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北京市集体合同档案管理办法》,市和区县档案局要会同主管单位针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社保基金、医疗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相关部门要尽快开展食品安全、居民健康、就业失业等方面档案管理制度的调研起草。

贯彻全国民生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国家档案局将召开全国民生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部署民生档案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的重要作用,认真总结民生档案工作做法和经验,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对下一步工作作出计划。

(二)强化行政管理,推动档案工作上水平

一是强化档案法制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档案规章制度体系。完成《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档案数字化规范地方标准(5至7部分)制定和报送工作。研究起草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检查标准。各区县档案局、各单位档案部门都要加强档案规章制度建设。

要联合市政府法制办,对市属文化單位档案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各区县档案局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检查情况报市档案局备案。市和区县档案局要拓宽违法案件发现渠道,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要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提高社会各方面遵守档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举办全市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强化档案科教工作。

围绕档案工作重点、热点、难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选题立项研究,提高科研立项质量。

加大科研力度,深化重点课题研究,做好优秀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更好地发挥科研的支撑引领作用。

强化教育管理工作,对区县档案局岗位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评选优秀兼职教师。

三是强化档案宣传作用。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程度,赢得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要发挥行业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利用好《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和《北京档案》杂志,办好档案网站和信息刊物。借助各类社会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宣传。

(三)夯实基础工作,推动档案工作上水平

一是推动档案资源全面化建设。

加强档案室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扩大覆盖范围,市和区县档案局要加大对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全市各单位档案部门都要严格执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做到各类档案应建尽建、应归尽归,按规定在6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文件归档工作。各市属机关要按照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要求,抓紧制定或修订专业文件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报市档案局批准后执行。

加强档案馆档案收集工作。各区县档案馆要推进9号令的落实,加强对馆藏资源结构、内容的研究。市档案局要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列入市和区县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单位,要高质量完成今年的档案移交任务。加强主动记录工作,重点加强50个市级挂账村拆迁改造等反映城乡发展变化的拍摄工作;市城建档案馆和有条件的市属单位也要积极做好主动记录工作。

二是推动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

树立“安全第一、人人有责”意识,明确档案安全是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强化安全防范责任。

开展档案安全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工作,使安全制度覆盖档案工作各方面,安全責任落实到岗到人。市属单位要将档案安全工作纳入本系统、本单位安全管理范围,推行档案安全工作责任书制度,定期实施考核。

各级档案部门都要按照标准配备安全设施。各区县档案局(馆)今年要开展对安全工作的检查,落实安全系统的改造任务。市属单位也要不断完善库房及相关安全设备设施的配备。

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维护,严格上网档案信息审查。

市和区县档案馆要积极开展重点档案抢救工作。

三是推动档案查阅服务优质化建设。

完善档案利用制度,丰富接待查档、利用网络远程查档等多种查阅方式,配好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查阅需求。

市和区县档案馆继续做好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接待工作。汇编涉及民生的已公开文件,方便查阅。

从今年起,每年年底前各区县档案局(馆)要向市档案局报送年度利用统计分析材料,市属单位报送至少两个档案利用典型实例。

四是推动档案馆标准化建设。

各区县档案馆要积极推进档案馆新建、改扩建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强化“五位一体”功能建设,做到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已立项的,要加快推进建设;未立项的,要尽快提出新建或改扩建的思路。

各级档案馆要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档案专业实践教育功能。凡是未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区县档案馆,要力争达到要求。各区县档案馆要积极争取成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石景山区档案馆要积极做好晋升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工作。未晋升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的区县,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确保“十二五”末全市50%以上区县档案馆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的标准。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档案工作上水平

以建立区域性的北京市数字档案馆为目标,加快全市统一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利用平台建设,提升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采集标准化、信息存储安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水平。

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专题研究,争取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在市发改委立项。各有关区县档案局(馆)和市属单位档案部门要积极配合方案调研工作的开展。

各区县、各单位档案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区县档案局(馆)要加大经费投入,以数字化规范为标准,加快数字化进度,确保在“十二五”末达到馆藏档案数字化率50%的目标。

各涉农区县档案局(馆)要在网站上开辟涉农档案专栏,为农民提供档案信息网络查询服务。

市和区县档案馆要做好首批重要档案在市容灾备份中心、陕西省档案馆的同城、异地备份工作。

(五)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推动档案工作上水平

建设一支专业强、综合素质好的干部队伍,为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活动,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大力发扬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档案工作精神,增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的优势,做到新上岗的档案人员当年上岗、当年培训,对从事档案工作多年的档案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我们将继续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档案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档案人员要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中,切实提高能力。

各区县、各部门要积极为档案人员提供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的机会,为档案人员参加培训提供便利,组织好本地区、本系统的档案培训工作。

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优秀档案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的评选工作,继续对从事档案工作满二十年及以上人员颁发荣誉证书,不断激发活力。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工作部署,更加主动地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真抓实干,提高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北京精神 篇4

一个城市的精神,当然是从所有曾经或正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的精神聚凝、融汇而成。北京精神,正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在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传承、扬弃生成的。城市历史归根结底乃是人的活动,城市精神则是人的活动留下的弥足珍贵、不可磨灭的思想、文化、气质、个性的心灵烙印。我作为光荣人民教师,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以我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北京精神。

一、爱国就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育是伟大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人们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比喻教师的精神境界。正是由于亿万教师的崇高行为,人类文化才得以延续。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既然我定位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要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人民教师,始终牢记教师的神圣职责,虽然我没有在一线上课,但我一样会把我的爱心融入日常工作中,奉献给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桃李满天下”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目标。教育创新是新形势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教学创新、科技创新,去做一个勇于创新的好教师。而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充实各种知识,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我在工作中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平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以汲取养料,为自己充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要我们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不在原地踏步,而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总结自身的不足,学习先进的知识,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树立教育创新意识。学生需要老师去教、去导,那么,一位好教师就应博采众长,具有渊博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打心眼里敬重你、佩服你。完善人格、言传身教、做学生成材的引路人。

三、包容是一种爱。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犯错误,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在与学生的交往和同事的交谈中让我认识到,学生所犯的错误有理由得到老师的谅解,更有权力得到老师的包容。教师必须学会包容„„,严厉的批评没有效果,换换方法,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孩子的顽皮,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有意识地夸奖几句:“你真聪明!”,“今天你的画画的很认真”;课下拍拍肩膀鼓励鼓励:“小朋友今天你表现表现的太好了„„”“包容”是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是北京精神的特征,更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厚德是优秀品质的体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

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让我们养成弘扬传统美德的习惯,培养友爱、奉献、互助的性格,收割社会风气转变的果实!

山高人为峰,德高师为范。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的耕耘,默默地奉献。面对着渴望知识的一双双眼睛,教师们清早披着晨露出门,夜深人静之时,我们又伏案奋笔,准备着明天的课程。我将继续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反思、成长,要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践行雷锋精神 篇5

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产生于60年代,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要求,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要义,雷锋精神可以说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彰显,也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标识。雷锋牺牲50年来,我们走过了这么长的不平凡的道路,但是雷锋没有从我们的民族记忆中抹去,而且他的形象永远鲜活地活在我们的记忆力,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坚强支撑,也是党和人民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以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人们最常说的一句就是“他以平凡的事迹彰显了不凡的思想精神”,正是由于这一切赢得了全社会几代人的广泛尊敬,也树起了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雷锋精神是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掌握好报效祖国的本领。记得在高中那时候,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努力。每天放学回家,总是先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做几道奥数题。我喜欢钻研,有时为了算一道难题,要苦思冥想几小时,但最后攻克难题后的喜欢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勇于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在假期,我会主动把我们的楼道打扫干净,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到社区的老人家打扫卫生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捡废旧报纸、塑料瓶和旧电池,擦电话亭,撕旧广告。今年“两会”期间,社区组织到过街天桥上打扫卫生,我拿着抹布拎着水桶,不怕脏,不怕累,认真清理过街天桥的污渍,为家乡的优美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凡事有强烈的责任心,圆满完成任务。认真负责的做好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保证从不出差错。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热心帮助他人,从助人中得到快乐。我的学习不错,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有求必应,鼎力相助。有的同学被数学题难住了,我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一次不行,就讲第二次,直到他们懂了为止。帮助同学让我从中得到了快乐。

践行吃苦精神 篇6

——-—读《教学革命》有感

当教师15年了,我有一怕。怕什么呢? 怕学生不学习。怕学生不学习会有来自学生‚这个教师没有料‛的嘲弄;怕学生不学习进而影响学生考学会受到来自家长与社会的责难;怕学生不学习而成绩不理想会让领导失望。

学生学不学、怎么学与教师的教、怎么教具有息息相关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路径,涉猎各种教学理论,践行种种教学方法。曾经,有过反思,有过进步,有过学生取得成绩后的沾沾自喜。但岁月更迭,时光流逝,新读书无用论、独生子女现象、留守儿童弊端,家长对子女‚成才与成人‛渴望、社会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期盼、领导对‚纪律与成绩‛的要求时时充斥着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单调与重复、繁杂与枯燥,自己日渐浮躁甚至渐趋懈怠。在这种思想困顿、害怕学生不学的双重矛盾下,领导赠阅的《教学革命》一书走进了我的视野,阅读的每一次,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细细品读,才发现其诱人处的不同凡响。伴着蔡林森的奋斗精神,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如久涸的泉眼再一次奔涌。其中印象最深并给于我震撼的有两个字:‚吃苦‛。

一句‚吃苦才能学习‛指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不停的反思、不断地创新。从教育目标‚为了培养负责人的中国人‛,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四清‛到‚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包‚字进校园‛、‚绩效工资制‛,再到‚一节好课的标准‛、‚常年赛课制‛、‚怎样评课‛、‚教师基本功培训‚等,无一不是蔡校长在主动的学习中、长期的反思中、扎实的实践中形成的。

一句‚吃苦才能当好老师‛道出了教师取得成功的秘诀。因为能吃苦,逼着自己学,在实践中学。蔡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晨5:00起床,洗漱、看书、和学生一起早锻炼、巡视每一个教学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白天听课、评课、一年听课达1000节以上;晚上还要整理归纳自己的思想,把它付诸文字,笔耕不辍;他认为多干了,不仅多了贡献,更多了学习的途径,更学得了本领。

一句‚吃苦才能终身幸福‛说出了蔡校长的人生信条,艰苦朴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功时、辉煌时、退休后。他都坚持吃苦,不停地学,不停地追求,品尝吃苦后的甘甜。已年过70,却每天仍忙忙碌碌。我们且不谈什么责任心和什么奉献精神,我觉得蔡校长就是在工作中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价值了才活得滋润,才获得有劲,才活得精彩,才活的幸福。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自己虽刚过而立之年,本应精力充沛,而为何时感身心疲惫。细细想来,或许正是缺少了蔡校长的‚吃苦是福‛的意识。

‚吃苦‛是福,吃苦是种精神,一种大智若愚的崇高境界。

“吃苦”是一种力量,正激励着自己学习、反思、进步。

‚吃苦‛ 更如一味妙剂,医去了自己的懈怠与浮躁。使自己在‚学生的憧憬与反抗‛、‚家长的敬重与轻蔑‛、‚领导的期待与失望‛中,不再焦虑,不再害怕,不再停滞,践行并体会‘苦是快乐的付出、幸福是吃苦后的自然’。

践行雷锋精神 铸就精神支柱 篇7

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青蓝工程, 感恩回馈老教师。

多年来, 我院坚持秉承“践行雷锋精神, 铸就精神支柱”的宗旨和理念, 以实际行动, 践行和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在学院内部号召各团支部积极开展各项学雷锋志愿活动, 如慧灵计划关爱智障人群;“情暖河工, 温暖西部”为西部山区捐衣服;“善行100”为山区孩子募捐爱心包裹;大运河畔清捡垃圾, 西沽公园擦桥;东亚运动会、达沃斯志愿者服务;艾滋病宣传进社区宣传相关防护措施;与天津艾滋病协会合作, 在校园开宣讲会, 举行远离艾滋珍爱生命的校园签名活动;太阳村看望孤儿、敬老院看望老人等各项活动。

2014年, 我院更是相应学校党委、团委号召, 以学校开展的青蓝志愿服务行动为契机, 加强离退休老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双向联系, 鼓励学生和老教师积极沟通, 向老教师虚心学习, 进行心灵沟通、精神交流, 希望通过组建党员“雷锋团”、“大手牵小手”讲堂、银丝带结对、爱心相约卡、听那个年代雷锋的故事等多种形式活动体现对老教师的关爱与感恩。同时, 在老教师的帮助指导下, 我院也掀起了一股尊师重道的暖流。

拓宽和改善服务模式, 开展志愿工作, 志愿服务进社区。

为将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实现学习雷锋常态化, 从上学期开始, 经过多方联系, 我们与学校离退休老教师较为集中的青春南里社区建立志愿服务试点共建基地, 对接“青蓝工程”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社会”为主题, 走进青春南里社区,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并通过以点带面, 逐步开展以青春南里社区为中心辐射周边桃花园东里社区、保寿里社区、丁字沽社区等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

城市学院依托下面4个党支部, 124个团支部, 成立由党支部的党员组成的4个雷锋团, 由各团支部的团支书为成员代表, 完成双向互助模式的对接工作。由雷锋团作为对接的信息联络人, 建立爱心相约卡制度, 每个雷锋团保证至少有3个团支部对应一个老教师, 逐步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让老教师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 也让学生们了解到老一辈工作者的生活态度, 让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 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规划是: (1) 定期进行社区清扫, 保持整洁社区; (2) 对于空巢和行动不便的老教师进行每周访问一次, 陪老人聊天、散步, 充实他们的生活, 做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 (3) 组织社区老人练习太极拳, 加强体质锻炼; (4) 邀请社区内的老教师和学生们亲密接触, 从老教师对人生经历的讲述和专业知识的解读中, 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坚定了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 (5) 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 如“学雷锋”纪念日、元宵节、妇女节、青年节、劳动节、国家宪法日等时间在社区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和知识普及, 和社区居民深入接触。

从2015年年初开始, 我院已和13名老教师进行联系, 正在陆续完成双向互助模式的对接。在随后的联系过程中发挥城市学院的地理优势, 人员优势, 力争多人数, 多方面的覆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城市学院积极准备特色活动:5月, 在社区开展计算机、智能手机应用知识普及;6月, 积极准备, 配合学校组织部、校团委及老干部处共同举办社区消夏晚会, 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丰富和创新雷锋内涵, 加强雷锋教育,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离退休教师大多经历过创建新中国的艰难岁月, 经历了无数的政治考验, 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了几十年, 经历过他们在为学校贡献青春与汗水的同时, 身上也积淀了深厚的“求是创新”人文精神, 有着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党性修养。学生在与离退休教师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 不光是充当志愿者的身份, 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另一方面, 也在传承革命精神, 提升思想境界。学生听老教师讲那个年代的雷锋故事, 感受雷锋精神, 提升学雷锋教育。学生在与老教师的接触与交流中, 丰富和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强化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耳濡目染, 在感悟老教师人格魅力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修养。这个过程, 不仅将青蓝志愿服务落到实处, 也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到一个新的方向, 搭建一个更高、更宽广的平台。

就目前来看, 我院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雷锋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全过程, 开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院也将改进创新,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 不断赋予学雷锋活动以新的时代内涵, 使得其焕发出生机活力, 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124个团支部的团支书作为班级代表, 拜访老教师, 老教师也告诉同学们要把握青春的大好时光, 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敢创新, 有想法, 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同时, 我们学生还为老教师普及基本word排版等方法、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微信使用方式, 并将老教师们加入QQ群, 微信讨论组内, 方便老教师与我院学生的联系。在帮助老教师掌握现代通讯工具的同时, 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我院已经把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摆上重要位置,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方案, 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开展的雷锋活动不仅覆盖学生面广泛, 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 通过结对子、送温暖的方式使得学生与老教师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使得学雷锋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广大师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与重大典型学习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学雷锋活动同其他工作相互融合、协调推进,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院也将坚持改进创新,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 不断赋予学习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使得其焕发出生机活力, 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摘要:城市学院团委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 积极开展“青蓝”志愿服务行动。“青蓝”志愿服务行动是一项“老少共建”的精神文明活动, 是我校和谐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举措, 是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历练成长, 推动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环境,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大师学术精神的践行 篇8

包伟民在《邓门从师杂忆》中提到邓广铭先生对其治学的影响:“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可以说是我从先生处所学到的几项最重要原则之一。”作者将从邓广铭先生处所得的这一“读书的一大诀窍”,充分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当中。

“唐宋变革”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在《中国9到13世纪社会识字率提高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包伟民独辟蹊径,选取“社会识字率”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作者的想法是,能否通过宋代社会民众识字率这一问题,反映唐宋时期教育的发展变化?作者通过对当时士人阶层的膨胀,吏员阶层、工商阶层、农民阶层识字人数的增加等现象之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社会民众识字率呈不断提高的趋向。究其原因:首先是唐宋变革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经济关系的契约化,商业规模扩大、信用制度发展等,需要教育的普及;而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士人阶层人数膨胀,也使得教育在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间得到普及;另外雕版印刷术逐渐推广,书籍印刷成本降低,也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识字率的不断提高。以上因素促成唐宋变革过程中社会识字率的提高,而其“直接成因则在于当时小学教育一定程度的普及化和平民化倾向”。(P314)反过来,社会识字率的提高又对宋代及其以后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作者所讨论的“社会识字率”问题,属于既小且偏的话题,但由此所反映出的唐宋变革问题不可谓不宏大。 从家族制度看唐宋变革,并不新鲜。但包伟民在《唐宋家族制度嬗变原因试析》一文中,从魏晋隋唐至明清时期家族制度演变的长时段的比较,准确地把握宋代家族制度在整个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自隋唐而上的贵族性家族制度,经过宋代的转变,到明清最终形成一种与地方政府相辅相成的基层社会组织。”(P235)普及性家族制度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在宋代出现一系列变化的重要方面,一直到明清形成一个相当普及的社会基层组织和地方管理体系。作者视野之开阔,于此可见一斑。邓广铭先生“所一再强调的不应孤立地研究宋代”,在作者关于唐宋家族制度的研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在对唐宋家族制度嬗变整体把握的前提下,个案分析就显得得心应手。作者对宋代明州楼氏家族的研究表明,由于世代业儒的家族传统,世家大族还是能够保持其继续发展的态势。这即是说,“社会变革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新旧交加不仅仅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是在社会制度中的一般现象。”(P281)而陈希亮家族的发展表明,两宋时期处于从秦汉以来贵族宗族制向宋元以后庶族宗族制的过渡阶段,宋代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行,极大地削弱了士人对家族背景的依恋心理,新的、作为国家与社会中介体的庶族宗族组织正在形成之中。(P296) 在中国古代,皇帝亲耕藉田,地方官员劝课农桑,一向被看作是徒具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在《形式的背后:两宋劝农制度的历史分析》中,包伟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看似形式主义的现象为何在历史上长期存在?作者指出,宋代崇儒右文,与儒家倡导的“为政以德”一脉相承,即重视以道德劝诱取代法律来治理天下。以此角度看,劝农制度正是这种“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政治文化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从客观功能看,劝农制度又为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正是劝农制度这一“徒为文具”表象背后的真实内容。作者进一步提出,在古代中国存在相当数量的在今人看来纯属形式主义的内容,但如果能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使用合适的理论工具去深入分析,解读它们存在的“理由”,就可能会有更多启发性的发现。(P333) 关于治学中对待理论与历史事实的关系问题,邓广铭先生有言:“我所写出的文章,只是阐发我自己的见解,而绝无代任何一位圣贤立言的教条主义的八股文式的作品;而且只是实事求是地,以符合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绝不去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并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给包伟民深刻的影响。他认为,绝不能“背离历史本质,用中国历史上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去印证理论大师学说之正确”。

宋代粮食贸易发达,全汉舁、斯波义信等研究认为,这反映了“当日交换经济的势力已经非常雄厚,至于自足经济的踪影则已日趋于消灭”。对此,包伟民的《宋代的粮食贸易》一文提出不同看法。从决定粮食商品化的基本因素看,宋代粮食的生产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以地区分工为特征的专业化粮食生产方式未出现,常年跨地区的粮食长途贩运很少,而粮食贸易的投机色彩明显。宋代的社会经济确实比前代有了显著进步,但其社会经济“从未超越自然经济的范畴”,“宋代粮食贸易的发展显然并没有达到使得自然经济近于匿迹的水平,与西方学者认为的‘近世’水平也有不少差距”。(P25)作者对宋代粮食贸易发展水平作出了合乎历史实情的分析,进而对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否达到“近世”水平,宋代自足经济是否日趋消亡等重大问题提出新的解释,体现出不拘陈说,敢于创新之处。

包伟民对宋代纸币的论述,再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实事求是运用理论进行研究的个案。马克思认为,纸币是从商品交换中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据此,学者多将纸币看作是宋代发生商业革命的最重要标志之一,认为纸币的产生是从唐到宋商业信用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在《试论宋代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中,包伟民从大量的宋代事实出发,认为“宋代纸币并不是从主币铜钱自然演变、逐渐符号化而来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自当从信用关系之外的因素中去寻找”。(P59)实际上,宋代纸币是在铜币铸额不敷流通所需的情势下,出现的一种数量型替代货币。到明代,国外大量白银输入并完成其货币化过程,逐步取代铜钱成为主币,纸币自然也就退出历史舞台。由此,纸币从宋代产生至明代消失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得到完满解释。显然,作者对宋代纸币性质的认识中,没有将西方货币理论神圣化,而是从宋代历史事实的分析中自然得出结论。这正与作者对邓广铭先生治学精神的深刻理解相呼

应,“我们不应该按照欧洲历史发展的模式,非要生硬的在中国找出一个与之相同的历史发展过程。这并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 包伟民先生长于财政史研究,200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已获学界称誉。此次收入《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中的《宋朝的酒法与国家财政》、《宋代的上供正赋》等,再次显示出作者研治宋代财政史的深厚功力。另外包伟民还自觉地对相关研究进行反思,如他在《走向自觉——近百年宋代财政史研究回顾与反思》一文中指出,尽管近百年来宋代财政史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学术困境依然明显。究其原因,“现有的以制度阐释为主、平铺式的学科扩展道路,碰到了存世文献不足这一不可逾越的障碍。”(P222)对此,作者提出“摆脱自在,走向自觉”的几点建议。首先,注重制度的变迁研究。“制度初订,出于种种考虑,有其一定的规定性。经过一段时间,时移境迁,制度内容就会调整。如果针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定制度内容,无视其前后已经有了相当的差异,平面地观察,不仅会因其前后不一而疑窦丛生,颇感棘手,最终的结论也不免流于片面。”(P223)所谓制度变迁的观察视角,不同于传统制度史研究中对制度的“静态”描述,而是转向对制度形成和运行过程的“动态”阐释,这大大拓宽了制度史研究的视野。其次,注重制度的“地方化”过程研究。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统一的国家制度在各地呈现出地域特色。以“地方化”视角来揭示制度在国家层面的统一性和地方实施中的多样化等,对改变过去制度史研究中偏重法规条文而忽略实际运作的倾向,进而转向更贴近历史实际的新的制度史研究范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注重制度的整体研究。“制度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所以对制度的理解也须从社会各种因素综合地去观察。孤立地、将其与众多社会因素割裂开来观察的方法,其得出的结论,难免与现实南辕北辙。”(P224)即通过分析制度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来揭示制度背后的种种关系。总之,只有关注变迁、地方化过程和整体研究,才能“摆脱仅仅根据制敕诏令等国家法规条文的‘文本主义’,从法令文献走向制度实际运作的层面。”(P225)

可贵的是,包先生的反思并未就此止步。“这就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具普遍意义的话题,即如何将目前大陆史学界所存在的传统的名物制度考释、与天马行空式的历史哲学理论体系‘两张皮’若即若离地并存的现象,引导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真正使理论与历史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体系。”(P225)显然,作者的落脚点又回到邓广铭先生“强调理论运用应该实事求是的问题”之上。而包伟民对海外宋史论著的评介正体现出作者的这一学术反思。

他非常重视对海外宋史论著的评介。早在2000年,包先生就撰文介绍美国宋史研究的状况。而在这本书中,他又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曾瑞龙的《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和美国学者韩森的《变迁之神:中国南宋的民间宗教》。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这些享誉海外的宋史论著不仅仅停留在泛泛介绍之上,而是侧重选题视角、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深入评析,另外也包括对相关论著在概念运用、史料理解、范式归纳等方面的理性批判。正如包先生所言,我们应对海外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做出更多正面的回应,关心、辨正他们的研究论题与范式,批判地吸取外国的经验,“努力发现、归纳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经验”,应该是我们最终的立足点。(包伟民《中国史研究:“国际化”还是“中国化”》,《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而“自觉的创新意识、批判精神、本土取向、全局观念、学术史关怀等等,是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P228)

包伟民提到邓广铭先生的另一重要启示是,“重视对史料的校勘和考订,去伪存真,以得到正确解释,接近历史的真相。”收入这本书中的两篇考证性文章:《大觉国师入宋求法史事杂考》就高丽名僧义天入宋求法具体行程等做了仔细钩沉;《沈括事迹献疑六则》从“对史料的校勘和考订”入手,就沈括编校昭文馆书籍的时间等做了细致考证。

不难看出,邓广铭先生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如分析问题时要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在理论运用中的实事求是原则,以及重视史料的校勘和考订,这三点在包伟民的论著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哲人已逝,忠言犹存,邓广铭先生的谆谆教诲当为学界遵行的标尺。大师精神,薪火相传,《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一书为我们践行前贤的学术精神树立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典范。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

践行雷锋精神活动方案 篇9

XX小学

3月 2011年

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厚德美少年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月又来到了我们身边。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十八年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优化了社会风气。校园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德育实践的主阵地。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之风,深化我校践行《弟子规》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特制定厚德小学学雷锋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厚德美少年”为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我校践行《弟子规》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增强主人翁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我、保护环境的良好的服务意识。

二、活动时间:

三月份作为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三、活动要求:

第一阶段:主题是“心中的雷锋”

活动要求:组织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实现“五个一”工程:听一个雷锋的故事、背一句雷锋的名言、开一次学雷锋的中队会、出一期有关雷锋的板报、写一篇学雷锋的日记或作文。倡导把学雷锋精神落实到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二阶段:主题是“雷锋精神伴我行”(7日——27日)活动要求:立足校园、立足身边学雷锋,全面落实弟子规。1.百善孝为先,要感恩父母,感恩师长,多帮父母老师做事,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 “伟大的母爱”教育系列活动。各中队开展“我为妈妈洗次脚”“我对想妈妈说......”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劳苦。

2.立足校园做好事,净化、美化校园。结合植树节,开展爱校卫生运动,敢于同乱抛乱弃等现象作斗争,自觉搞好个人卫生,保持好校园的洁净。学校在3月中旬组织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到校外参加公益性劳动。

3、立足学习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树立“敢为人先”的信心,“不甘落后”的决心,带出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力使每个同学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4、开展常规管理零扣分活动。各班级积极倡导每位同学在这次活动中都应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纪律、卫生、文明举止方面展开竞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人争做“语言文明、举止高雅、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的好学生。

第三阶段:主题是“雷锋精神放光彩”(28日——31日)活动要求:

1、对全校各中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2、组织队员评选“学雷锋先进班集体”和“学雷锋文明个人”。

附:

学习雷锋同志的七种精神:

一、文明礼貌的春风精神。

二、团结守纪的大雁精神。

三、诚实纯真的水晶精神。

四、热心服务的孺子牛精神。

五、主动向上的火箭精神。

六、自强勇敢的雏鹰精神。

七、永不服输的钉子精神。

学习雷锋同志的七种精神,要求做到:

一、在班级中,从小事做起,干好份内工作,保持教室清洁。

二、在校园中,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见到有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四、在学习上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挑战困难。

五、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上一篇:第三讲社交礼仪下一篇:“三严、三实”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