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与财务分析

2024-09-12

融资与财务分析(精选8篇)

融资与财务分析 篇1

1.通过让股方式吸引投资方,与多方投资单位合作,在保证企业所有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让股50%。

2.初期资金以私人储蓄与银行贷款为主,尽可能争取较多投资单位加盟。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等企业初具规模时再以事实与实力为证明邀请更多投资单位入股。

3.投资方拥有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等权力与责任,与企业所有者共同保证企业正常运作,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4.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按股份所占比例进行公平分配。

5.企业所获投入资金除去设备购买等固定成本外,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流动资金,用于企业正常运营所需日常开支;第二部分为风险资金,用于应对意外风险以及风险投资;第三部分为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础。

6.预计3-5年内收回成本,以企业所获利润清还银行贷款,以及按市场价格进行等价交换,逐步收回投资方所持部分股份。

财务分析

融资与财务分析 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融资需求,融资策略

一、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需求

(一) 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依靠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新增资金需求。内部融资以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和计提折旧形成的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 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 而是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信托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因而, 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融资方式按照融资中产权关系的不同, 可分为权益融资 (或股权融资) 和债务融资。权益资金无须还本付息, 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而债务资金必须定期还本付息, 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根源。

(二)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困境包括下面几点

(1) 企业内部机构不合理, 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2) 发展战略不清晰, 制定措施难实施;

(3) 资金匮乏、融资能力差。

(三) 在国内外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建筑企业可以考虑采用的融资途径

(1) 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2) 继续推进企业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 争取更大的融资信贷额度和优惠信贷条件;

(3) 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融资方式, 如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租赁融资、企业上市等融资方式或推行BOT、PPP项目融资;

(4) 国际业务中充分用好现有的融资方式如出口信贷, 积极利用银行的服务业务, 如资信调查、委托收款和担保等, 增强自身在国际项目中的竞争力;

(5) 国际业务中充分利用国家设立的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 解决企业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担保问题, 减轻自身资金压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一) 完善融资管理

1. 主要表现形式

(1) 完善短期借款融资

采用商业银行短期担保贷款、信用额度、周转信用协定等方式。这些方式融资成本较低, 但支付压力较大,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信用建设, 按期返还借款。

(2) 完善长期融资

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商业银行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使用期限长、融资成本较高, 但支付的压力相对较小。

(3) 其他方式

包括应收账款的让售、商业票据等方式。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资金需求情况, 开拓思路, 采用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组合方式, 通过向其他商业银行贷款、长短期贷款组合、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分期付款等多种方式解决生产和经营的资金需求。

2. 项目内部融资

(1) 项目模拟股份制

项目模拟股份 (虚拟股票) 管理模式, 是在工程项目部内部参照股份制管理、分配办法和相关程序要求, 对项目部主要利益人和责任人分配认股额度, 实行模拟股份制管理和分配, 最终按项目实现的效益进行按股分红。它既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 又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方式。

(2) 在使用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时, 应当注意和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对所筹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二是事前要分析项目预计盈利是否有消化模拟股份融资的预期收益率能力;三是这种方式的合法性问题还是个不容易确定和解决的问题, 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 银行信贷

(1) 国内银行信贷制度改革以后, 加强了信贷风险的管理

正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所说:“加强贷款风险管理, 主要是看借款人还款能力、意愿及信用记录, 看是否符合环保、土地管理、项目资本金等产业政策导向, 而不是片面地、简单地限制哪个行业不贷或少贷, 真正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审慎控制贷款发放。”

(2) 面对越来越规范化、市场化运作的银行业, 企业的应对办法

(1) 对于银行来说, 企业是重要的潜在客户, 银行首先希望通过将吸收存款得来的资金放贷给资信情况较好的客户, 以取得较高的利息收入, 赚取差价;其次, 银行希望通过信贷业务取得客户其他方面的银行业务, 如存款、结算业务等。

(2) 对于企业来说, 取得银行贷款是为了方便企业未来的发展, 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缓解资金困难。一方面, 要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 企业必须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给银行一个规范运作的良好形象。

4.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主要是通过占用下游供应商、分包商等的资金来实现的, 其交易运作成本较低, 但其缺陷是往往具有随机性、短期性, 不便于做还款计划, 面临频繁、不易预见的付款压力, 容易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 商业信用筹资一般只能用于短期的资金缺口, 而且必须做好充分的清理、分类和计划工作, 并和债权人妥善沟通, 达成一致, 避免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

(二) 建立有效的资金控制制度

由于资金管理业务处理过程复杂, 必须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资金管理制度来支撑, 以规范各类资金业务流程, 实现资金业务的预算控制、日常业务管理、资金分析、预警和预测等。

1.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资金预算管理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 同时, 资金预算管理为资金划拨管理业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数字依据。

2. 资金划拨管理制度

资金划拨管理包括资金划款和资金下拨两部分, 实行收支分账户核算原则。各项目部的资金根据规定直接汇到资金管理中心的指定账户。同时, 企业在保证当期利润额、当期固定资产折旧额及社会保险等分摊额的现金回流的前提下, 将余额通过资金需求审批制度分批下拨到所属单位的支出账户上, 并保证其按计划支付。

3. 借还款管理制度

借还款管理包括借款管理、还款管理、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投标保函、信贷证明等业务。对于企业内资金的溢缺量, 由资金管理中心统一规划调配, 有效调剂整个企业的资金余缺, 降低财务费用, 提高资金的规模效益。

4. 资金占用费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与所属单位之间引起的内部资金占用, 资金管理中心应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同期的存贷款利率按月计算资金占用费, 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原则, 以促进资金调配力度, 减少各单位的资金沉淀。

5. 账目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资金管理中心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发生的资金划转业务数据的核对以及各下属单位和资金管理中心之间的业务往来的定期核对工作。

6. 资金管理评价制度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应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作统计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 侧重防范内部资金风险和优化资金的资源配置, 防止新的资金沉淀, 防止无效或低效占用资金, 提高资金综合利用率。

(三) 融资的必要性

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难度很大, 融资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建筑企业发展中的一道阶梯。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 而资本结构也比较单一, 所以如何通过分析企业资本结构、资金需求、融资方式, 实施高效率的融资策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比如银行信贷, 通过高效融资之后,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流通困境。建筑企业只有通过合理高效地融资, 在新的资本构建中发展企业, 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营和盈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融资渠道要多元化, 从多个渠道建立稳定良好的环境, 这样才能保证融资的积极性。总之, 融资方式不同, 融资策略也要随之调整, 但这还是要根据企业的资本需求进行结构调整。融资策略的制定, 要考虑更多种因素, 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发展, 对融资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必须着眼于我国建筑业的大局, 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进行最有效率的融资, 抓住机会, 发展企业。

参考文献

[1]董英霞, 纪秀春, 张晓东.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策略[J].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2, (9) .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分析 篇3

【摘要】 就两种融资方式从不同角度作了比较,结合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融资方式比例失调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融资结构;比例失调

资本形成是储蓄—投资转化的核心问题,其转化机制可分为直接转化机制和间接转化机制。从资金盈余方与资金短缺方的关系来考察,前者是投资者通过股票、债券等证券形式完成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与资金需求方直接发生关系;后者只是储蓄主体将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以借贷等形式来间接实现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从财政金融体制的角度看,上述两种转化机制就可以称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关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哪种方式更好,在我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中一直存在着争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利弊,不能片面地选择一种而放弃另一种;两者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都是非常巨大,应该解决的是两者配合的比例问题。谈所有的金融问题,其基础最终要落到企业头上。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两类,一类是股权类资金,一类是债务类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同时发展,并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是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

1.融资效率的比较。直接融资没有经过银行,是通过筹资者向储蓄者出售初始证券实现。按融资工具的不同,它又可分为股份融资、债券融资、消费融资、民间直接融资等。间接融资是筹资者通过金融机构实现的资金的融资,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可分为银行融资,非金融机构融资,民间间接融资等。融资效率,是指在融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转化,运用,增值和回偿,这可以作为评判一种融资方式效率高低的一个标准。

(1)在资金的筹集上。对于直接融资而言,股票债券的发行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设计、上级的审批、评级部门的评级等。在此过程中,就必然产生相应的成本:设计的费用、评级的费用以及发行的费用等。对于间接融资而言,筹资者面临的是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即寻找信息和签订合约的成本。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表现为项目的建立、论证、报批以及金融机构对筹资者的资信、经营能力、行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审查的费用。信息、交易、监督和执行的成本在储蓄—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具有了外部化的特征,导致了交易成本的提高。

(2)在资金的转化上。筹资者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发行有价证券,可以直接一次性获得投资者的全部资金并立即把它转化成自有资本,然后将其存入到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储蓄—投资转化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由于债券的投资者不能在债券到期之前向企业索取本金,股票投资者不能退股,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为活期存款,吸收的活期存款又要缴存存款准备金和留足自存准备,贷放能力有限。筹资者为了获得所需的全部资金,就必然会提高分批贷款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不足。对间接融资来说,由于代理的层级多,代理成本高,道德风险与你想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大。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大,企业可操纵风险的余地越大,间接融资成本就越高,利率越高,来借钱的人就不可靠。银行的专业化与抵押或担保就是用来减少这些风险的方式,直接融资则可减少债券融资的代理成本,投资者则要分享其收益,这自然会减弱企业经理努力经营的激励。债券融资又是明确的期限,但股权融资除非有合适退出机制,否则要遭受流动性损失。最为重要的事,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中,债券融资的定价是固定,投资者判断其价格信息要求低。对股权融资则不然,投资者可能观察到企业偿还贷款只能力,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远比这种观察要困难得多。

二、扩大直接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1.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主板市场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也是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只有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依法查处证券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惩治金融欺诈、操纵证券市场和内幕交易,才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显示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后,才能真正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激活直接金融市场。

2.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创业板市场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平台,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一个渠道,能为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一个价格发现的场所。设置创业板能分流储蓄,能化解企业之忧、银行之急,能促进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现实而有效的路径选择。

3.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全球统计,一般债券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我国目前还不到30%。我国企业债工具利用的不充分,不仅使资本市场发生结构性失衡,也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政府也应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从政策导向上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2]陈共,周升业.证券与证券市场.[M]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6

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篇4

摘要: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破解企业融资两难问题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重要领域。本文在抽样调查某市部分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基础上,重点分析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的瓶颈因素,针对促进企业融资增长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企业;融资;对策

近年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呈现出L型走势、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频繁、国内农畜产品价格震动剧烈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普遍存在困难。

一、某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需求调查情况

1.企业调查走访情况。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上报《走访重点企业情况反馈单》显示,此次调查走访活动中,共完成走访企业314户。按所属行业划分:农林牧副渔业企业59户,采矿业6户,制造业82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加工业20户,建筑业1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户,批发和零售业71户,住宿和餐饮业14户,房地产业3户,其他行业31户。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9户,中型企业52户,小型企业192户,微型企业43户,个体经营者19户;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企业18户,民营企业295户,中外合资企业0户,外商独资企业1户。2.企业融资需求情况。从融资需求调查情况看,本年无融资需求的企业合计91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23户。有融资需求企业的融资需求金额合计111.8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需求53.86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52.88亿元,其他用途资金需求5.06亿元。有10户企业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融资前置条件,其中7户需要协调解决土地问题,3户需要协调解决环评问题。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政策性担保公司给予增信支持的企业有19户,金额合计为3.64亿元。需要走访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企业有197户,支持金额合计99.18亿元,需要走访银行以外机构进行支持的企业有8家,金额为7250万元。3.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情况。《反馈单》填报数据显示,某市金融机构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能够积极予以满足,并明确了支持时间。金融机构年内已经完成授信和在12月前给予贷款支持的企业154户,占全部被调查对象比为49.04%,贷款支持金额合计79.19亿元,决定在底前对走访对象进行支持的企业有18户,贷款金额合计4.29亿元。此外,利用农业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进行支持的企业有2户,金额合计2.04亿元,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授信支持的企业有1户,金额为500万元。4.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情况。企业填报经营地址的有193户,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的企业有150户。融资方式中选择流动资金贷款的有202户,选择项目贷款的有2户。担保方式中,选择信用的有1个,选择保证方式的90户,选择抵押方式的93户,选择质押方式的6户。融资用途中,选择基本建设的7户,选择购买原材料的156户,选择扩大再生产的9户,选择市场推广的3个,选择支付经营费用的27户,选择其他用途的5户。留下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信息的企业有204户,填写融资需求有效期限的146户,填写财务指标信息的有176户。

二、融资需求调查及银企对接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1.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融资意愿不足。此次融资需求调查与银企对接过程中,金融机构走访企业314户,其中有91户反馈为无融资需求,占比为28.98%,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背景下,大量企业选择稳健发展,并不愿意扩大融资,盲目生产。另外,从企业贷款大量为流动资金贷款,而项目贷款仅有3笔,也间接反映出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高,显示出企业融资更趋合理。2.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对企业要求更高,抵押物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瓶颈。汇总数据显示,尽管金融机构在与企业洽谈融资过程中,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但是明确担保方式多为抵押和质押,而信用方式的贷款总量占比明显偏低。需要提供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占比为48.53%,保证方式占比44.12%,而信用发放贷款仅1笔。显示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更趋审慎,反向则反映出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高,在没有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支持的前提下,难于获得资金支持。3.财务软约束正逐步演化为制约企业融资的`掣肘因素。从金融机构反馈的短期内不予企业支持的原因选择中,可以看到部分金融机构正将企业财务情况作为重要的前置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小微企业长期存在财务软约束问题,特别是微型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严谨的、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准确的财务数据,造成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加之没有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下,企业难于获得融资支持。4.地方政府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信资源有限,限制企业增加融资。此次调查中,部分金融机构尽管想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是明确了需要地方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融资增信,但某市现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仅有13家,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域,注册资本金数量不大,一般在1000万元及以下,有限的增信资源难于满足企业的实际增信需求,制约了企业融资。5.金融机构传统支持行业与新兴产业融资难度加大。某市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一直对房地产业、煤炭行业和资源性企业存在较高依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整体环境,如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趋紧、国际上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剧烈以及有色金属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的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对相关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呈下降趋势,此次调查情况也论证了上述问题。如:金融机构走访房地产业企业仅有3户,建筑业企业仅有11户。此外,金融机构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也明显不足,针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仅走访4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走访13户。相关行业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升。

三、工作建议

1.地方政府应强化政策配套支持,加强融资增信能力建设。针对企业融资总量快速提升的工作实际,以及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两难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出台更多利于企业融资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同时将出台的有关政策与金融政策开展有效对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增加财政资金供给,吸收民间资本,增设融资性担保公司,壮大风险保证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促进企业融资合理增长。2.金融机构应提振信心,加大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力度,积极落实金融监管政策,有效增加信贷资金供给。不断加大分支机构建设,加强信贷部门人员队伍建设,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走访,按照一企一策工作原则,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对于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抽贷、断贷、停贷,结合经营实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对于能够按时结息、或者是通过追加授信总量能够促使企业恢复发展获得的企业要执行更加灵活的信贷管理政策,继续给予有力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性再贷款,积极对接好涉农小微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抢占优质客户和信贷市场份额。尽管当前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的政策性资金设置了利率管理要求,造成了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利率定价出现了“双轨”现象和提升了管理难度,但同时也为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拓宽了低成本资金来源渠,即贫困县法人金融机构全部可以申请使用再贷款资金。而且政策明确提出可以为涉农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支持,贷款发放利率还显著低于其他大中型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于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是一次抢占优质客户的有力机遇。4.企业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加大产品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法制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融资,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会持续提升。需要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增强法人治理意识,加快财务硬约束管理进度,深入研究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要求。同时要对市场进行科学研判,要加大产品科技要素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篇5

一、xx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2006年末,xx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8%;存贷比例只有xx%。据测算,2006年末,xx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xx亿元,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xx亿元,资金缺口达到xx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06年末,xx份家庭问卷中有xx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xx%,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xx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xx户,占xx%,借入金额达到xx万元;借出资金的有x户,占xx%,借出金额达到xx万元。xx份企业问卷显示,有x家企业参与民间融资,占比为xx%,融资总额达到xxxx万元。

二、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xx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xx市约有xx%以上的家庭、xx%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xx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xx%;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xx%,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xx%,用于还债的占x%。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助性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三、xx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xx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欠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近年来,xx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以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上收贷款和资金管理权限,削弱了对基层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大量撤并农村网点机构,乡镇网点减少了近xx%。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要职能只是吸收存款,加上遍布乡镇的邮政储蓄机构的大量吸存,造成县域金融主体缺位。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客观上为民间融资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难度提高。在xx市金融机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投放适当紧缩的背景下,近年来新增贷款大部分发放给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热点行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增加。同时,为降低贷款风险,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纷纷提高信贷门槛,大力推行抵押和质押贷款,严控信用贷款。对于那些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而又急需贷款的个人和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而言,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加上原辅材料大幅度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在买方市场下基本持平,大多数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反映资金紧张,因此只能求助于民间融资。

(三)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使急需资金者转向民间融资。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贷款方式,尤其是对散户及众多的农村经营户的贷款方式,基本上是抵(质)押贷款,但一般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户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上收贷款审批权,客观上增加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和审批环节,为不贻误时机、商机,急需资金者就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急需。

(四)贷款考核要求过高,打击信贷工作人员积极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业务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员的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个别金融机构甚至对信贷员制定了“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终身责任制,过分追求贷款“零风险”,严加处罚。很多信贷人员出于明哲保身,怕负信贷风险责任,存在“慎贷”、“恐贷”的保守思想,造成资产市场拓展不力,出现银行“难贷款”,企业、个人“贷款难”的“两难”现象。在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的情况下,资金需求者只能转向民间融资。

(五)存款利率低,投资渠道窄,利益驱使成为民间融资活跃的动力。

四、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经济金融的正面影响。

1、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序上融通了社会闲散资金,缓解了农民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活跃了城乡经济,填补了金融支持的空白。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农村信用社力量薄弱、覆盖面窄、独力难支的情况下,农户通过民间融资解决了生产或生活的一时资金急需,私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渠道组织资金,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民间融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个体私营企业,其活跃和发展必然占领中小金融机构的部分信贷市场,加大它们的经营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其改善服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3、拓宽了投资渠道,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存款利率偏低及利息税的征收,迅速发展的个体工商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促使部分民间资金转向生产和经营投资,既缓解了银行信贷压力,又扩展了民间投、融资渠道,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

1、冲击国家产业政策,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如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在国家货币政策调控下,金融部门收回贷款或减少贷款。个别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通过民间融资继续生产经营,甚至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和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2、影响社会稳定。民间融资法律约束力差,手续不规范,大都采用白条方式,担保简单,在借款期限的掌握上人为因素较大,不能合理确定借款周期,而且资金所有者不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借款人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不能按时还款,有可能引发纠纷,酿成不稳定因素。

3、造成利率失控。民间融资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都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婚丧嫁娶、治病求医、子女上学等生活性贷款和企业的急需贷款,由于借款时间的突发性和使用的急切性,借款户对融资利率基本上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易诱发高利贷行为。

4、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目前民间融资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农民生活消费借款,涉及到农业生产投资的寥寥可数,大部分农村资金通过民间融资渠道流入非农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造成农村资金日益减少。

5、干扰金融秩序,影响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民间融资使很大一部分资金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也容易滋生非法金融活动,干扰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信用和社会资金总量统计的准确性,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6、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储户利息收入必须缴纳20%的所得税,但在民间融资活动中,国家没有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规范,资金持有者的利息收入逃避了国家税收。

7、借贷风险不容忽视。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融资市场,但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民间借贷最大的风险还来自于借贷本身法律手续的不齐全,一旦出现行业性和信用风险,则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将受到很大威胁。

五、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范文网【】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改进当前的信贷管理体制,赋予基层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信用社在取得人民银行票据置换资金后,信贷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应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贷款营销理念,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努力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机构应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满足农户小额资金需求,努力拓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个人投资理财手段。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存、贷款定价,吸引更多资金以减少民间游资,扩大对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缩小民间融资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在当前对民间融资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的情况下,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密切监控民间融资动态,引导民间融资发挥对经济金融的辅助和补充作用;政府等有关部门应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民营经济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同时也为民间资金开启多种投资渠道。

融资与财务分析 篇6

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

第二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十六条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第二十八条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二十九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第三十一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差额提取办法和担保赔偿准备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监管部门另行制定。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提出调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的要求。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三十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三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四条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企业贸易融资问题与对策分析 篇7

一、企业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 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金融机构放款前提就是有贷款人符合相应的担保条件,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所规定的担保条件, 有条件的企业不需要银行贷款, 也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风险。对于一些企业的抵押品银行不认可, 并且抵押过程手续繁琐, 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 在担保不成立的前提下, 银行不会把相应的贷款发放到相应企业手中。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金, 出现了相互担保, 这样当资金链出现问题后, 就会出现连锁反应, 为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二) 贸易融资授信困难

当前, 我国企业贸易融资手段和工具相对不规范, 正处于发展阶段。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 往往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而是采取了业务分批审核, 这样就会延长融资时间, 甚至延误贸易机会。金融机构需要对担保情况进行逐一核实, 企业获得贸易融资非常困难。我国金融机构垄断, 导致服务营销意识不强, 对一些企业采取惜贷、限贷, 这样授信就很难得到满足, 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企业的发展。

(三) 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琐

企业贸易融资环节应该比其他融资要快捷、方便、灵活, 但是我国金融机构缺乏一个融资标准, 对业务流程不够规范, 随意性比较大, 这就导致企业在申请融资过程中难度会更大。很多金融机构在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方面过于繁琐, 导致企业不愿意去申请。一些金融机构将打包贷款的条件规定过于严格, 和流动资金没有区别, 这就让打包贷款这个产品失去了真正意义。这就导致我国企业不愿意去申请贸易融资。

(四) 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

很多贸易企业都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 总体来说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 缺乏一些出口贸易知识, 同时缺乏熟知贸易业务的相应的人才, 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不能结合本地实际选择符合本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同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机会比较少, 企业对各类的金融服务不能灵活运用, 这就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 甚至错失一些金融服务, 让企业融资出现问题。

(五)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种类单一

随着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我国很多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 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资金保障, 灵活、便捷的融资业务是保证企业贸易融资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当前很多金融机构还是延续传统的金融模式, 例如, 出口打包贷款、减免保证金等方式, 虽然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尝试着一些新的模式, 但是业务量非常小, 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金融扶持非常有限。

二、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 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

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要拓展融资渠道, 尝试一些新的渠道,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股票市场筹资, 对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 特别一些高科技企业到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或者和一些大型企业进行捆绑, 能够让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第二就是政府或者民间成立一些风险投资基金, 这样既可以解决民间闲散资金, 又可以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第三、对于成熟的企业可以发放企业债券。

(二) 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

在完善企业直接融资的过程中, 还需要对其间接融资进行完善,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第一、建立专门针对企业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或者政策性银行, 鼓励地方银行参加到企业融资过程中来, 让两者在放贷和融资方面都能够获得收益。第二、建立担保机构, 可以由国家相应的机构进行评价, 直接为企业贸易融资服务。

(三) 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

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可以把资金的利用率放大, 在企业信任体系方面, 建立一个由国家专门机构组成的评级机构, 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 对于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比较旺盛、额度不是特别大的企业来说, 制定出合适的信用评估办法。重点对企业的销售渠道、经营者素质、阶段方式、相应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全面分析, 这样可以更好地定位企业的信用级别, 建立企业信用级别数据库, 和金融机构进行信息共享, 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金融服务。

(四) 利用新的金融工具

金融机构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 不断创新金融工具, 这主要表现在, 加强企业人员的培训, 让其及时了解银行的相关新金融服务产品, 能够更好地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银行也要积极向企业推荐自己的新产品, 让其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在开拓国际贸易的过程中, 金融机构要积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 推出适合国际市场的一些金融服务, 例如, 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等业务, 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五) 开拓贸易融资业务范围

金融机构应该跟上市场的变化, 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式, 不断发展和开拓新的贸易金融服务, 例如, 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 这种针对性比较强的金融服务, 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贸易融资, 能够解决企业难题。对于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可以把相应的业务进行国外拓展,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贸易融资需求。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国际贸易也正在得到突飞猛进发展, 当前企业贸易融资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 企业贸易融资问题不仅仅会对金融机构有一定影响, 对企业的外贸也有着直接影响, 同样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有着深远地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分析企业贸易融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贸易,融资

参考文献

[1]徐朝科,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5, (4) , 35-36[1]徐朝科,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5, (4) , 35-36

[2]徐芳,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浅探[J], 今日科苑, 2008, (2) , 138[2]徐芳,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浅探[J], 今日科苑, 2008, (2) , 138

[3]张晓青,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 (4) , 252-253[3]张晓青,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 (4) , 252-253

融资与财务分析 篇8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风险;融资策略

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使用杠杆可以省力,能以较小的力量带动较庞大的物体运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亦有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说。经营杠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与产品生产或服务有关的固定成本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的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就存在经营杠杆效应的作用,但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产销量基础上的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是不完全一致的。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融资成本,尤其是债务利息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只要在企业的筹资方式中有融资成本(或财务费用支出)固定的负债融资,就会存在财务杠杆效应,但不同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是不完全一致的。

一、财务杠杆的作用机理

财务杠杆主要反映息税前利润与普通股每股利润(EPS)之间的关系,用于衡量息前税前收益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①式中:

EPS表示普通股每股利润;

I表示负债利息;

T表示所得税税率;

D表示优先股股息;

N表示普通股流通股数。

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财务杠杆系数(常用DFL表示),它是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②式中:

△EPS表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

EPS表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

△EBIT表示息前税前利润的变动额;

EBIT表示变动息前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亦可表示为:

因此,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能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的收益。因为企业利用负债筹资,由于负债利息是不随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的固定性融资费用,当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股东收益会发生更大幅度的变化。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东的收益就会增加,从而给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同时,由于负债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可以冲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相应减少应纳税额,所以,这种正面效应还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效益。在息税前利润高于负债成本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节税效果就越显著。

但是,财务杠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当企业经营不景气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会使企业利润迅速下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股东收益下降得更快,导致股东收益加速下滑,这就是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财务杠杆作用的机理实际上是放大了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对普通股每股利润(EPS)变动的影响,反映出EBIT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EPS将随之DFL倍的增加(或减少)。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风险本身是一种结果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指由负债经营引起的、伴随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产生的企业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实践中可以把财务风险理解为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负债融资方式,由于财务杠杆的负面作用,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由于财务杠杆的效应,息税前利润的较小变动会带动普通股每股利润发生较大的变动。换言之,财务杠杆的作用使得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大,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从公式③可以看出:

当企业预期为盈利,即EBIT>I时,EBIT越大,DFL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反之,EBIT越小,DFL越大;当EBIT接近于I时,DFL趋向于无穷大。

当企业处于盈亏临界点,即EBIT=I,此时,DFL最大。

当企业处于浅亏期,即0

当企业亏损逐步加大,EBIT<0,此时0

可见,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权益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股东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股东权益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

三、企业融资策略的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财务杠杆效应的强弱又取决于企业融资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高低,负债比例越高,财务杠杆效应越强,公司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公司在安排融资结构时,必须合理确定负债比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通过对公司产销计划的调整使息税前利润上升,进而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合理控制风险,通过财务杠杆的比较分析,达到融资结构的最优化,使公司承担适度的负债和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

在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下,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现代企业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负债经营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调节余缺。

其次,负债经营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

再次,负债经营可以得到税收上的节约额。权益资金的投资报酬是在缴纳所得税之后支付的,而负债利息则是作为财务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从而产生节税作用,使所有者财富有所增加。

最后,负债经营是一种具有风险和驱动力的经营方式,给企业也带来一定的压力,正是如此,企业才可能变压力为动力,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在资金的使用上,增强企业的责任心,自觉地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企业必须权衡负债筹资的利弊,确定最佳负债规模,选择最优资本结构,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鉴于以上分析,企业在确定融资结构、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度负债

即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活力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等相适应。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会给企业带来提高所有权资金收益率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的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到利息率以下,就将使所有权资金收益率降低。负债比例越高,所有权资金收益率降得越多,这样就会加重企业的危机,出现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因此,企业要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一种比较稳健的筹资模型。负债经营要掌握一定的度,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息税前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这是前提;另一方面,资产贷款负债率(贷款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一般掌握不超过50%,效益好的企业,最大不超过60%。负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力求低成本吸收资金,高效率使用。

(二)借款利率水平与企业资本收益水平的对比关系

企业的自有资金税前利润率应高于借款利息率,这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当企业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平均利率时,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可使所有者获得高于企业息税前利润率的收益,同时,由于负债产生节税作用,也可使所有者财富增加。在企业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率时,则借入资金的收益高于成本部分则为股东分享,从而增加股东每股收益。反之,当负债利息率高于息税前利润率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如不能被节税作用所抵消,则股东的每股收益就会减少。因此,举债前必须对企业资金利润率进行预测,并与预期借款利率水平进行对比,如达不到资金成本,则不宜举债筹资。

(三)企业经营前景的预测

在企业负债经营中,企业的经营前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经营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息税前利润率的高低。因为只有当资产报酬率大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才有利。当企业获利能力较强,销售和盈利水平较高且比例稳定时,企业可以提高负债经营比例以期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当企业经营恶化,前景不容乐观时,则应减少负债规模,降低财务风险。

(四)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

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在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各种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五)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种风险信号(如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综上所述,企业在选择融资策略,运用财务杠杆时,一定要明晰财务杠杆的作用机理,通过科学的融资决策来发挥财务杠杆正面作用;同时,积极限制其负作用的产生,使企业在有限的权益资本基础上,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徐海涛.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联合杠杆的应用[J].经济师,2006(2).

2、黄佑军.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J].财会天地,2004(15).

3、胡应筠,胡晓莉.财务杠杆刍议[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3).

4、梅霜.财务杠杆在企业负债筹资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11).

5、李太英.浅议财务杠杆与合理负债[J].中国农业会计,2005(11).

6、林盛泉.试论资本结构与杠杆作用对筹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

(作者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建设工程总公司)

上一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下一篇:2023年全国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网络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