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打造设施农业精品

2024-07-1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打造设施农业精品(共3篇)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打造设施农业精品 篇1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区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强农、富农、兴农的重要举措,狠抓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取得明显进展。

一、种植业设施建设情况

2007年全市种植业设施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以来,我区已落实种植业设施面积2900亩,在建200亩(西堤头镇东堤头村),建成70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70%。包括:智能温室15亩;二代节能日光温室335亩,其中沙庄村65亩、胡园村270亩;普通温室350亩,其中姚庄村250亩、东堤头村100亩。截止目前,全区种植业设施总面积11700亩,其中智能温室15亩、二代节能温室1100亩、普通温室2585亩、大棚8000亩。

1.双街镇沙庄村。投资1800万元,建成10000m2智能温室。前期进行了小规模生产,后期引入现代观光型农业发展理念,利用中国农科院生产管理技术,并由中国农科院对智能温室进行整体设计,建成五个功能区:花卉区(万花奇苑)、热带植物区(南国风情)、无土栽培区(瓜果博览)、立体水培区(蔬园群星)、巨型瓜果区(农艺新科)。现已初见成效。今年4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

2.双街镇沙庄村。二代节能日光温室2007年秋季建成,占地65亩,每亩投资24万元,其高度超过4.5米,跨度为10米,属二代节能日光温室中的七型。屋面角度大,采光性好,升温快。而且双二四后墙中间夹十公分厚的保温板,室内有水暖加温设备,保温性能非常好。2007年投入使用,已进行冬季生产。以果菜类的西红柿(包括樱桃番茄和耐贮运番茄等多个品种)和荷兰小黄瓜两种蔬菜生产为主,配以部分花卉苗木生产。预计每亩效益可达8万元。智能温室运行后,二代节能日光温室成为果蔬采摘区以及为智能温室育苗区。

3.双街镇胡园村。2007年秋冬建成168个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占地270亩,每亩投资8万元,入冬前投入生产。冬季生产的蔬菜有十几个品种,以青萝卜和叶菜类为主(包括油菜、油麦菜、紫叶生菜、香葱、香菜、球茎茴香、苤兰等)。冬季一茬叶菜每亩产值为1.2万元,预计全年亩效益可达3.5万元。2007年已经通过了有机认定面积为500亩,成为我区唯一一家有机蔬菜生产单位,蔬菜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提升3倍。

4.西堤头镇姚庄村。07年冬前建成钢骨架结构温室108个,占地面积为250亩。今年初部分温室开始进行育苗,生产。包括西瓜、甜瓜、西红柿、茄子等。

5.西堤头镇东堤头村。规划建设普通温室1000栋(每栋建筑面积约1亩),总投资约2400万元,建成后可年生产无公害蔬菜1万吨,年创产值0.3亿元。2008年初开始动工,在建200亩,已经建成100亩。

二、种植业设施建设任务和措施

2007年到2011年,全区将新发展种植业设施8000亩,总面积达到19000亩。2008年实施1500亩,西堤头镇东堤头村1000亩、西堤头村300亩;双口镇平安庄200亩。

今年,我们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一区六园”和两个市场建设,以高标准二代节能温室为支持引导重点,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具体措施上坚持以抓重点为主,重点规划,重点投入,重点落实,以点带面,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实现了提早动手、统一规划、集约化发展,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领导,落实任务。为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明确了相关单位的任务职责,实现了设施农业建设的统一指挥、组织和实施。在进行全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明确了发展的重点,落实了各镇的任务指标。为了使设施农业发展能实现高标准、快起步,去年去山东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经验,查找差距。同时,我们还陆续组织镇村干部到山东考察,到西青、东丽、武清等区县参观学习,坚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

2.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为推进种植业设施建设,区政府研究出台了补贴政策。在市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二代节能日光温室每亩补到20000元、简易温室每亩补到10000元、大棚每亩补到5000元。同时,对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的设施建设基地,区财政给予总投入的20%补贴;对于设施农业申报农产品品牌的,每个品牌补助1万元;设施农业无公害小区实施标准化生产,使用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的每亩补50元。通过实施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今年,区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发展。年初,为了支持西堤头镇设施农业建设,区财政先期拨款150万元用于项目的启动资金,使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建设,开展农业生产。

3.狠抓宣传,增强信心。广泛开展了政策入户活动,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和农户,宣传市区两级对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补贴政策,帮助农民算好账,看清发展的前景,激发农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了使宣传发动取得实效,4月上旬我们在双街镇召开了设施农业建设现场会,专门邀请一些村的主管村长、种植大户参加,参观了青水源和龙顺源等设施农业的建设,使农民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设施农业,增强发展信心。

4.做好规划,科学指导。区委、区政府提出建立“一区六园”的发展思路。即在双街镇建设万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外环线以外6个镇建设6个高效农业示范园,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提升农业上水平。结合韩家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刘房子花卉市场建设的实际,我们对设施农业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确定以双街镇万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青光镇和西堤头镇高效农业示范园为重点进行设施农业建设,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通过集中管理运作,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进行基础设施配套,保证设施农业建设的高标准和高水平。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进行设施结构调研,认真分析山东、河北、天津及本区的各种设施结构的特性,进行优选,确定适合我区发展的类型,帮助镇村绘制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温室结构设计图、田间布局、水利设施分布、道路设置等,力求节约成本、提高质量、提升水平。

5.突出服务,加强培训。我们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除为农民提供水、电、路等基础服务外,努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设施农业的产品品牌,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进程,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强化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村发展设施农业没有经验,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加强对农民的专题技术的培训工作,从种子处理到育苗,以及苗期的管理,定植后的水肥管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并结合生产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让农民不仅会种植还要种植好,多卖钱,及早获得生产效益,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另外,加大外聘技术人员和引进新品种的力度,尽快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种植效益。

三、存在问题

1.土地流转问题。涉及土地调整是农民比较敏感的问题,因个别农户不同意,设施农业规模化就难以实现。因此,土地流转难已经成为制约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资金问题。发展设施农业,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差的村,虽然市区政府扶持力度比较大,但是这些村水

电路配套投资自筹部分仍困难较大。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快解决已落实项目的土地流转困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能力薄弱等问题,确保今年设施农业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2.积极研究推进银政合作,拓宽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渠道。

3.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引导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 篇2

南席镇位于长葛市最东部,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人,占总人口的97%,全镇耕地面积6.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全镇广大农民投身农业生产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极大的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对农业的重复投资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全镇农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影响和阻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要因素。

一、我镇各类农业配套设施现状及问题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配套,我镇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农业耕种、防洪除涝、农田灌溉体系,基本能够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农业机械情况。(1)耕种设备。全镇共拥有大型拖拉机(含犁、耙)8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4台,小型收割机25台,小型播种机514台,秸秆还田机131台,机动三轮车5732台。(2)全镇共拥有病虫害防控农机具1186台。

(二)抗旱排涝设施情况。(1)全镇共拥有抗旱农机具5420台,其中潜水泵3349台、汽油机泵108台、柴油机泵1963台;机井1702眼,有效灌溉渠2.6公里,除涝沟河10条57.6公里,小型抗旱补源闸10座,中型翻板闸1座。

但是,通过在去冬今春抗击50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及在以往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与问题,也充分说明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经营模式还很不协调,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民对农业的重复投资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普遍实行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促使广大群众不得已大量购买各类农业机械,有的一家可能购置多台,严重的重复投资,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大大投高了农业成本。在使用 过程中,因各自使用各自的,不能合理有序安排,出现群众之间互相争井、争电等现象,导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干部着急,群众有意见。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保护措施。我市每年大兴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修道路、疏浚河道、修排水渠。但,工程完工后缺乏合理有效的管护机制,在使用耕作过程中被一些为一已之私的群众恶意破坏,从而出现各级工夫没少下、钱也没少花,但水利基础设施却最终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尴尬局面。

三是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现象严重。目前,全镇各类抗旱排涝设施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已使用几十年,有许多设施如水井、堤坝、水闸、电力设施等已严重老化,不能发挥真正作用。如全镇十座抗旱补源小水闸已有六座无法使用,208眼机井损坏,全镇70%以上的农业线路遭到破坏。但,随着农村改革进行的不断深化,村财乡管、乡财市管,镇村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空壳经济,无力对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进行及时修复,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四是部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群众把农业生产摆到了家庭经济的次要位置,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严重下滑,在耕种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顺年多、灾年少,既使碰到粮食减产也不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因此,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土地上来,致使部分土地撂荒,更不用说让他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次抗旱浇麦过程中,就出现有少部分群众,不管镇村干部怎么动员发动,硬是不抗旱浇麦,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不少阻力。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的最根本保证,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把农业基础建设与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 下去,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此建议:

(一)创新工作思路,实行立法保护。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农业的发展首要的是靠政策。当前各地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组织出现了困惑。为了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政策界限,增强干部组织农建的信心,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提出新形势下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促使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能更有力地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现象,克服重建轻管的被动局面。

(二)创新投入形式,合理制订规划。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建议在对农村其他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的前提下,把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作为一项,以解决当前镇村只能用无法修的窘境。同时,还要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建设逐年实施,避免今天建设明天毁的现象发生。

(三)创新经营模式,建立服务组织。当前,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营模式不合理,各种设施建成以后,不用时无人问、无人管,用时一窝蜂乱争乱抢。建议以村为单位成立各类服务组织,对现有农业灌溉机具设施实行统一配备,机井、设备明晰产权,责任到人,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费。保证各类设施合理有序使用,同时还能避免原来一家一户重复投入,造成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浪费。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将加大 篇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3月28日在“2013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扩大信贷力度,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等。据悉,2012年末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比大型企业贷款高8个百分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30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个体工商户超过4000万户。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信用体系不健全、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需要继续改善信贷环境,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

上一篇:《道德经》的读后感作文下一篇:油田企业新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