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考研大纲

2024-06-17

机械设计考研大纲(精选10篇)

机械设计考研大纲 篇1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它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在本课程设计中要求正确运用上述先修课中学过的知识,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以掌握设计进度。设计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

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题目: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以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

1.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任务: 1装配图一张(0号图

2零件图2--3张(传动零件、轴或箱体 3设计说明书一份,约6000-8000字 2.学时分配: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传动件计算:3天

任务布置,减速器装拆实验,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2装配图设计第一阶段:2天

通过绘图设计轴的结构尺寸并选择轴承型号;确定轴的支点距离和轴上的力作用点;计算轴的强度和轴承的寿命。

3装配图设计第二阶段:2天

设计传动零件、轴上其它零件及与轴承支点结构有关零件的具体结构。4装配图设计第三阶段:2天

设计减速机的机体和附件。5完成装配图:2天

标注尺寸、编写技术要求、对零件编号、列出明细表及标题栏,最后完成装配图。

6绘制零件图:2天 7完成说明书:1天 8答辩:1天

四、教材及参考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三版龚桂义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第三版龚桂义主编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杨可桢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程手册编委会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机械零件手册(第五版周开勤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五、成绩评定: 根据图纸设计质量、说明书的书写正确度及与图纸的对应程度、图面清洁程度、平时考勤及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按5级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综合评定。

机械设计考研大纲 篇2

日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367号) 》发布。公告中明确, 根据《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的规定,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 (TZ 1—2016) 经专家审定通过, 现予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 (TZ 1—2011) 同时废止。

据了解, 新版《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 (TZ 1—2016)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技术归口,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起草。根据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农机推广鉴定内容由原来的8个方面调整为3个方面, 即:安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由于产品一致性与获证产品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直接相关, 且《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规定了有效期内监督检查和有效期满续展要对产品一致性进行检查, 因此, 一致性检查也是推广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版《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中除了对原有TZ 1—2011的编辑性修改外, 在主要技术上修改了10条内容, 删除了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生产条件审查及用户调查条款;增加了一致性检查的内容;修改了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修改了安全性评价的有关内容;修改了适用性评价的有关内容;修改了可靠性评价的有关内容;修改了综合判定的有关内容;增加了产品变更的要求;增加了有效期满续展的要求;删除了附录D。

机械设计考研大纲 篇3

摘 要: 文章针对考研学生提出了“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考研,促成毕业生高端成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学院为例,从考研氛围、过程指导、心理辅导和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对该管理模式进行了剖析,为进一步做好考研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工程应用型本科 考研 管理模式

鼓励有潜力的学生考研,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其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实力,是湖南理工学院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深化培养的重要工作。我校机械专业有35%-40%的学生有考研意向,大约25%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在考研竞争日益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考研、如何辅导学生考研,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考研率,需要针对考研学生进行特色管理。本文对前5届毕业生(2011-2015届)的考研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考研工作指导提供借鉴。

1.考研情况的现状分析

2011-2015年这5届毕业生平均考研率达到23.8%,呈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上线考生连续5年达到了98%以上。211高校占比录取高校达52%。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女生达30%。考取本专业的学生占比达72%。机械专业针对学生考研已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虽然相较于211及985高校,录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整体思路和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2.考研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2.1合理规划、营造考研氛围。

机械学院明确全院教职工肩负为学生考研服务的职责。设有学生考研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负责教学的副院长任主任,成员包括专业指导教师、基础课辅导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后勤服务教师。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考研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基础课辅导教师负责辅导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考研工作的引导;后勤服务教师负责为学生考研提供服务保障,为学生提供考研专用教室。学生管理人性化,全体教师育人的责任意识强。

考研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关注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帮助学生对考研进行合理的规划,每学期针对不同主题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

2.2加强考研集中复习、志愿填报、考试、复试调剂等工作。

考研的集中复习主要指第五学期末至考研初试这段时间。针对考研学生设置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考研专业课等不同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计入学分,可以冲抵校选人文科技素质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组建考研辅导小组,安排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对考研学生进行专业课辅导,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在志愿填报前,组织模拟考试,根据模考成绩及学生的复习情况,量体裁衣,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志愿。

全力帮助考研学子成就梦想。考研成绩公布后,安排与学生报考院校有一定学缘关系的专业老师和往届考取该校的学长进行复试辅导,讲解复试大纲及往年复试情况,让学生掌握复试的技巧与方法、取得好的复试成绩。鼓励没达到报考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积极调剂,合理选择调剂学校,确保学生不落选。考研办公室每年安排老师赴兄弟院校学习考研工作经验,去录取学生较多的院校拜访研招办老师、了解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以后学生考研提供帮助。

2.3加强对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复习备考是一个时间跨度长、学习强度强度高、困难程度大的励志过程。有关调查表明,目前男、女考研学生呈现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比率分别高达69.9%和72.4%,约36.7%的学生因感觉学习枯燥、复习疲劳和精神压力大等多方面心理因素而不同程度地放弃考研[1]-[3]。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组建“机器猫”心理辅导团,对考研学生不定期的团体辅导和个别沟通,调剂考研生活,坚定考研信心。

2.4建立考研激励机制。

为了培育更多的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学校、学院制定相关措施奖励措施。对于考研上线学生,学校报销其研究生初试报名费,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学校除报销报名费外补助复试过程中的交通费。对于考研工作人员,学校及学院结合报考率、上线率、调剂成功率、录取率及录取院校类别分别进行奖励。研究生报考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院部的学风建设,上线率表征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剂成功率和录取率反映了师生对这项工作的共同追求。经过不断探索,相关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师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本科教育越来越远离精英化。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型本科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结构和专业素质,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立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将具有考研潜质的学生打造成未来的高端人才而努力探索。以培养未来高端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构建“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学生考研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慧丽,侯俊杰,叶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情况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06):115-117.

[2]王学颖,张楠楠.大学生考研关键因素分析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11-119.

[3]徐娇慧,李丹璐,温淑雯等.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现状调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01):377-378.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篇4

课程编号: 12912009 学 时 数: 28 执 笔 人:龚建春

适用专业: 冶金工程(本科)学 分 数: 2

编写日期:2009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属于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初步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明确机械设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机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熟悉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初步具备机械设计、分析机械零件失效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教改的要求,要积极开展电化教学,充分利用演示、幻灯、投影、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作业方面:

作业习题内容要多样化,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能达到巩固理论,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的作用。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除教材外,教师应给学生指定相关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知识面。考试环节: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卷面考试为主,有条件可采用其他的合理形式。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3、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部件)的基本概念;

4、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机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构成分析(3学时)教学内容:

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运动副的分类及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重点: 运动副的分类及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难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虚约束、复合铰链等。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2学时)

教学内容: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性;

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教学要求:

1、了解四杆机构的类型和演化;

2、掌握有关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重点:

有关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 凸轮机构(4学时)教学内容: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4、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

5、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凸轮轮廓线的作图法设计;

3、了解解析法设计原理;

4、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重点: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难点: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行程(摆角)--时间(转角)图的绘制。备注:* 者为选学内容,选学需多加2学时

第四章 齿轮机构(8学时)教学内容:

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渐开线齿廓;

4、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5、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6、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7、轮齿的失效形式;

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9、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0、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11、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12、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13、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及尺寸计算;

2、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斜齿轮机构的特点;

3、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过程及各基本参数选择的基本要求。

4、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重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

第五章 联接(2学时)教学内容:

1、可拆联接和不可拆联接概述;

2、螺纹联接的防松;

3、普通平键联接的选用及校核。教学要求:

1、了解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键联接的类型及选择计算; 重点:

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

键的类型和特点、尺寸选择和强度校核方法。

第六章 带传动(2学时)教学内容:

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4、V带轮的结构; 教学要求:

1、了解带传动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2、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特性,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重点: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理论基础(带传动的几何关系,带传动的力分析、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带传动的失效分析)。难点:

带传动弹性滑动特性;

第七章 轴(2学时)教学内容:

1、轴的功用和类型;

2、轴的材料;

3、轴的结构设计简介;

4、轴的强度计算。教学要求:

1、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原则;

2、理解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重点:阶梯轴的结构设计和轴的强度估算。难点:轴的强度计算。

第八章 轴承(4学时)教学内容:

1、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和轴瓦及轴承衬材料;

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3、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4、滚动轴承的代号;

5、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剂选择计算;

6、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教学要求:

1、理解滑动轴承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方法;

3、握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尺寸选择计算;

4、理解轴承寿命计算方法;

5、理解轴承装置的设计方法。重点:

1、轴瓦的材料及其选用,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方法。

2、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

3、滚动轴承寿命计算方法。难点:

向心推力轴承(30000,70000)的受力分析。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AutoCAD》;《公差及技术测量》等。后续课程有《材料加工CAD/CAM》、《液压成型工艺设备及设计》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范顺成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1998.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篇5

课程名称: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编号: 0101D11 课程性质: 专业平台课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 教材选用: 侯珍秀.机械系统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总 学 时: 40学时 实验学时: 6学时 学

分: 2学分

理论学时: 34学时 课程设计: 有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前导课程: 现代工程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学、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后续课程: 数字化网络协同设计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机电产品设计技术等 教学定位

2.1 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认知和理解需求的能力

能够正确获取和理解机械系统的整体概念及各功能部分的有机组合,掌握机械系统组成、基本要求、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理论计算的能力。

2、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基本概念、设计要求、原理和方法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评价。

3、机械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开发设计性能良好、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电产品的能力。

4、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了解机电产品项目开发的过程、组织、计划和管理等,培养学生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该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平台课。它综合前导课程的有关科学技术知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介绍了机械系统的功能原理和总体设计方法,各子功能部分的组成、基本要求、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理论计算等,结合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们掌握机电产品分析、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技能。

2.3 教学定位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们学会机械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机械产品的基本设计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机械系统的整体概念及各功能部分的有机组合;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以整机的角度和系统的观点了解机械产品的特点和设计规律,既能学会典型机械系统的设计知识和技能,又能掌握其它产业机械系统整体设计的初步能力;结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开发设计性能良好、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电产品的初步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在今后工作中完成机电产品的综合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机械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

机械系统设计概述——基本概念(学时:2学时)

机械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了解,核心)机械系统设计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核心)

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设计类型、基本原则(理解,核心)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了解,推荐)共2学时

3.2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功能原理设计——基础原理(学时:2学时)

基本概念(功能,功能分类,功能元,功能结构)(理解,核心)

设计方法(黑箱法,功能元求解,设计实例)(了解,核心)

结构总体设计——设计概念(学时:2学时)

设计任务和原则,设计步骤,总体布局(理解,核心)

主要设计参数(转速损失,公比,变速范围,级数,标准数列)(运用,核心)

共4学时

3.3 传动系统设计

传动系统概述——需求基础(学时:1学时)

类型及其组成(了解,核心)

有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方法(学时:5学时)

转速图(基本组和扩大组,结构网和结构式,拟定方法和原则,几种特殊情况,扩大变速范围方法)(运用,核心)

齿轮齿数的确定(运用,核心 齿轮的布置与排列(理解,核心)

计算转速——计算方法(学时:1学时)

功率-扭矩特性(理解,核心)

传动件计算转速(运用,核心)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方法(学时:2学时)

工作特点(理解,核心)

扩大恒功率区间的方法(运用,核心)

内联传动系统——设计策略(学时:1学时)

误差来源和传动规律(了解,核心)

提高传动精度的方法(内联传动链设计原则)(运用,核心)

共10学时

3.4执行系统设计

执行系统概述——需求基础(学时:1学时)

功能,组成,分类(了解,核心)

执行轴系统——设计方法(学时:5学时)

构成,基本要求,布局(了解,核心)

执行轴(形状,结构,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运用,核心)

执行轴支承(推力支承的配置,支承形式的选择,典型滚动轴承)(运用,核心)

执行轴传动件(典型传动方式,传动件的布置)(运用,核心)

执行轴组件计算(支承刚度,执行轴直径,合理跨距)(运用,核心)导轨——设计方法(学时:5学时)

功能,分类,技术要求(了解,核心)

普通滑动导轨(结构类型,组合方式,适用场合,间隙调整方法,导轨材料的选用和搭配)(运用,核心)

普通滑动导轨计算(受力分析,验算方法)(运用,核心)

其它各种类型导轨(了解,推荐)共11学时

3.5 支承系统设计

支承系统概述——需求基础(学时:1学时)

功用,基本要求,设计步骤(了解,核心)

静刚度——设计概念(学时:2学时)

基本类型,各项静刚度的影响因素,刚度的折算和比较(理解,核心)

支承系统设计——设计策略(学时:1学时)

截面的选择原则(理解,核心)

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隔板,加强筋,开口,提高各项静刚度的措施)(理解,核心)共4学时

3.6 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概念(学时:1学时)

控制系统的作用、分类、组成(理解,核心)典型控制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了解,推荐)共1学时

3.7 操纵系统设计

操纵系统——设计概念(学时:1学时)

操纵系统的功能、组成、分类(了解,推荐)

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机构结构及原理(理解,核心)共1学时

3.8 其它学时

机动(学时:1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讲授提示及方法

4.1 机械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

重点:机械,机械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学科中的位置。难点:学习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讲授提示与方法:回顾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注重机械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认知程度。

4.2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重点:功能原理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设计参数及其确定方法。难点:各主要设计参数的特点及所适用场合。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总体设计在机电产品开发应用中的重要性,强化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多以实例说明解释各概念和各项设计参数。

4.3 传动系统设计

重点:转速图的定义,转速图拟定方法和原则,扩大变速范围的方法,齿轮齿数的确定,功率扭矩特性,传动件的计算转速,无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

难点:拟定转速图的方法和步骤,设备的功率扭矩特性和传动件计算转速的求解方法,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

讲授提示与方法:引入实例讲解转速图所表示内容和含义,根据转速图拟定原则“口诀”结合实例讲授转速图的拟定方法和步骤,注重讲解传动齿轮齿数配齿表的使用特点,比较设备功率扭矩特性特点和调速电动机功率扭矩特性关系讲解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特点;讲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4.4 执行系统设计

重点:执行轴,执行轴支承,执行轴传动件,执行轴组件计算,普通滑动导轨,普通滑动导轨计算。

难点:执行轴组件的计算,滑动导轨计算中力学模型简化过程和叠加。

讲授提示与方法:引入工程力学中弹性模量、惯性矩、角应变、强度和刚度等相关概念,考虑实际工作中的摩擦、发热、受力、变形和振动等因素影响,结合工程结构实例分项分析、比较和总结(或经过理论推导和计算),得出结论。

4.5 支承系统设计

重点:静刚度的基本类型及影响因素,截面的选择原则,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难点:提高支承系统静刚度的方法和措施。

讲授提示与方法: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由支承系统的受力分析入手,通过支承系统受力变形引出各项静刚度的概念,结合支承系统的典型结构形式和截面的选择原则阐明提高各项静刚度的方法和措施。

4.6 控制系统设计

重点:控制系统的作用、典型控制系统的类型。难点:控制系统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讲授提示与方法:明确控制系统的功能,讲授中应注重相关课程知识的联系,指明控制系统有多种形式。

4.7 操纵系统设计

重点:摆动式操纵机构。

难点:摆动式操纵机构的定位、行程和干涉。

讲授提示与方法:明确操纵机构的功能;讲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结构讲解摆动式操纵机构设计。习题与实验设计

5.1习题设计

由于本课程主要讲述机械系统的基础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作业应以综合性分析和设计题目为主,使学生综合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来解决机械系统的实际设计问题。习题主要有计算习题、分析习题和思考习题三种形式。习题涵盖的主要方面包括:

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础概念练习;

2、机械系统主要参数计算和确定;

3、转速图的拟定、配齿和传动件计算转速的确定,已知传动系统的分析与计算;

4、执行轴的结构分析和执行轴组件的计算;

5、导轨的结构选择、受力分析和验算应用;

6、静刚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支承系统结构分析。

通过上述作业的练习使得学生们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加强学生们对机械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计算能力,同时可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

5.2 实验设计

实验项目共3项,合计6学时。实验

一、传动系统分析(2学时)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观察典型的传动系统,绘制传动系统图和转速图,分析传动系统中基本组和扩大组选用,及各传动轴的位置和布置;

实验目标:使学生深化对不同类型传动系统的理解,增强对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传动系统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

实验

二、执行系统静刚度检测与分析(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设计执行系统静刚度的检测方案,在不同载荷下分别检测并记录执行系统的变形量,学习执行系统静刚度的分析方法;

实验目标:使学生掌握静刚度的检测方法,熟悉静刚度对执行系统的影响,增强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实验

三、机械系统的振动、温升检测与分析(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检测设备的振动和温度变化,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分析振动和热量产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学习机械的振动和温度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实验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检测与分析的原理,熟悉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达到加深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考核与成绩记载

6.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的评定。

学生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的构成:上课出勤占平时成绩的1/3,作业占平时成绩的1/3,实验占平时成绩的1/3。

期末成绩:闭卷笔试。

6.2 考题的设计

考试题分为以下三类,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掌握和综合运用。

1、概念、判断、计算题

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基本设计技法的理解,基本计算的应用。其基本形式包含: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约占60%

2、综合分析题

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约占20%。

3、传动系统设计、运算和分析题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6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课程设计是《机械基础》课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3、达到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包括计算电动机所需的功率,选择电动机,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2、V带的传动设计(确定V带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3、齿轮传动的设计(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4、轴(低速轴)的设计(初估轴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低速轴);

6、键的选择及强度校核(低速轴);

7、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

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

(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最好用AutoCAD绘制)

①大齿轮的零件图

②低速轴的零件图

(2)减速器的装配图(高速轴画成齿轮轴)(可根据个人的能力决定是否用AutoCAD绘制)

注:零件的工作图包括:①尺寸的标注;②公差;③精度;④技术要求装配图包括:①尺寸标注 ②技术特性 ③零件编号

④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最好用word编制打印)(1)目录(标题、页次);(2)设计题目: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传动装置简图;

(3)设计计算:①要有详细的设计步骤,最后应有简短的结论 ②对所引用的计算公式和数据要标有来源-即参考书的编号和页次 ③为了清楚地说明计算内容,应附必要的插图 ;

(4)对设计后的评价(简要说明课程设计的体会,本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意见等);(5)参考文献资料(资料的编号、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

(2)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三、学时分配

1、准备阶段(.10天)

(1)设计前详细研究和分析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根据原始数据和工作条件,确定一个较全面合理的设计方案。

(2)复习有关课程,参考有关资料,对所设计项目进行方案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2、设计计算阶段(10天)

3、绘图阶段(20天)

4、减速器的装配图(高速轴画成齿轮轴)(10天)

5、答辩或考察阶段(1天)

四、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所学相关课程的教材

(2)周开勤主编,机械零件手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邱宣怀主编

《机械设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濮良贵主编

《机械设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吴宗泽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6)龚溎义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7)徐

灏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五、几点说明

1、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

2、完成任务:设计计算说明书、大皮带轮零件图、大齿轮的零件图、低速轴的零件图和减速器的装配图各一份。

3、考核方式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记分。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应以设计说明书、图样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根据,参考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按四级记分制(优、良、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2)课程设计成绩计算方法:计算说明书占40%、零件图和装配图占40%、答辩占20%;(3)要求学生在答辩前应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叠好图样,装订好说明书;(4)通过答辩能进一步的把问题弄懂、弄透的目的,是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

4、考核内容:

(1)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能力;

(2)根据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条件,对机械零部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零件的尺寸的确定,及在综合考虑结构和工艺要求,确定零部件的结构和尺寸;

(3)正确选择设计零部件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4)正确掌握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求;

(5)正确掌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

(6)应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能力及计算机绘图零部件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的步骤(1)设计准备

了解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设计内容和步骤;通过查阅有关设计资料,参观实物或模型等,了解设计对象的性能、结构及工艺性;准备好设计需要资料、绘图工具;拟定设计计划等。(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传动件等的设计

拟定和确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传动比分配;计算各轴上的转速、功率和转矩;设计传动件;初算轴径;初选联轴器和滚动轴承。(3)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绘制减速器装配草图;进行轴的结构设计和轴系部件设计;校核轴和键联接的强度以及滚动轴承的寿命;设计箱体和附件的结构。

认真设计草图是提高设计质量的关键。草图也应该按正式图的比例画,而且作图的顺序要得当。画草图时应着重注意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有些细部结构可先以简化画法画出。设计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及时修正,边绘图、边计算、边修改以免造成大的返工。(4)完成减速器装配工作图

加深减速器装配图;标注主要尺寸、配合、零件序号;编写标题栏、零件明细表及技术要求等。(5)绘制零件工作图

绘制零件的必要视图;标注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编写技术要求和标题栏等(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写明整个设计的主要计算和一些技术说明。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第一周 设计准备、总体设计计算、传动零件计算、装配草图设计 第二周 装配图设计

第三周 画装配图及零件图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7

—、课程名称

机械优化设计

Mechanical Optimize Design

二、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三、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数值分析、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

四、适用学科领域

机械设计及理论、森林工程、交通工程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五、课程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要使专业学生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优化设计在机械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概况。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优化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能力与素质: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问题转化成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并且利用最优化的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自动寻找 最佳的设计方案。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实例用于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

(三)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法,约束优化设计人间接解法。

第一章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

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优化设计问题,对机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用到的基本述评作一简要叙述。对主要名词术语进行定义和作必要的解释。使学生了解模型的形式和分类初步掌握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用其几何解释。1.1几个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示例 1.2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

1.3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 1.4优化设计方法

1.5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几何解释

第二章 优化设计的某些概念和理论

在讲述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之前,首先讲述目标函数、约束函数的基本性质。目标函数达到约束最控制的条件及迭代法求解的一般原理和收敛条件等。使得学生掌握和使用优化设计方法。

2.1 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的某些基本性质 2.2约束函数的集合及其性质

2.3机械优化设计问题最优解及其极值条件 2.4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值解法及收敛条件

第三章机械优化设计中几种常用的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在工程实际中,尽管所有设计问题几乎都是有约束的。但约束优化设计问题可以转化为无约束问题来求解。有些约束优化方法,也可以借助于无约束优化方法的策略思 想来构造。因此,本章着重讲授几种常用的一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和多维的无约束最优化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一维搜索中的黄金分割法、二次插值多维搜索中的 POWELL法。3.1 一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

3.2 一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和POWELL法 3.3 其它多变量的无约束优化方法 3.4 多变量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小结

第四章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解法

在己经学习过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的基本上,本章主要讲授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解法。要求学生掌握复合形法。4.1约束随机方向搜索法 4.2约束优化设计的复合形法 4.3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搜索方法

第五章约束优化设计的间接解法

本章着重讲授约束优化设计间接解法,要求学生掌握惩罚函数法 5.1 约束优化设计间接解法的基本思想 5.2内点惩罚函数法 5.3外点惩罚函数法 5.4混合惩罚函数法

5.5约束优化设计问题间接解法小结

第六章 实用机械的最优化设计

6.1杆件及连杆机构的最优化设计 6.2凸轮机构的最优化设计 6.3弹簧的最优化设计 6.4制动器的最优化设计

六、主要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考研大纲 篇8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英文 :机械设计基础 Foundation of Mechine Design 课程编码: 101002 学分和总学时: 5.5,100 实验(上机学时: 课上 10学时,课外 10学时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选课对象: 机械类、近机械类、非机械类

二、课程内容与实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 主干技术基础课,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开始认知机械设备与机 械,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验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实际设计的基 本工程训练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任务。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设 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尤为重要,开设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 质有很大帮助,在培养学生的全局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教材与实验考核

实验教材:《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及配套光盘

实验考核的方法:学生成绩从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两个方面综合评定。实验报 告的审核根据实验要求加以评定,主要看是否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实 验相关知识、技术的的学习和掌握;实验表现主要看学生对实验的态度,纪律遵守情况 等。

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占实验总成绩的 7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占实验总成绩的 30%。实验各项目在实验总成绩的比例根据学时分配;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考核分数的 20%。

四、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项目明细表 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属性 实验内容 实验 学时 是否 必选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 备名称 1 机构认知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了解《机械原理》 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 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1√ 机构陈列柜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掌握根据实际机 器或机构模型绘制机 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 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机构的比较,巩固对机构结构分析 的了解。1√ 机构模型 机构运动分析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 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 作出实测的动态 参数曲线。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 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仿真和测试分析。1 机构运动分析仪 4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普 通

实 验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 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观察渐开线齿轮齿廓 曲线的形成过程。了解渐开线齿轮齿廓 的根切现象和用径向 变位避免根切的方法。分析比较标准齿轮与 变位齿轮齿形的异同。齿轮范成仪 5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普 通 实 验

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 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

1√

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 轮基本参数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 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 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及渐开线的性质。1 齿轮实物 6 普 通 实 验

工作原理。

掌握用动平衡机进行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原 理与方法。1 转子动平衡仪 7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了解《机械设计》 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 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 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 家标准。

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 及应用。

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 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机械零件陈列柜 8 螺纹连接拉伸实验 普 通 实 验

1√

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 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 情况。

计算螺栓相对刚度, 并 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 变形图。

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 时, 预紧螺栓联接的变 形规律, 及对螺栓总拉 力的影响。

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 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 刚度, 观察螺栓动应力 幅值的变化, 以验证提 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 项措施。1 螺纹拉伸仪 9 带传动实验 普

通 实 验

观察带传动中主动轮 和从动轮上的弹性滑 动和打滑现象。了解预紧力及从动轮 负载的改变对带传动 的影响, 测绘出弹性滑 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了解试验机的工作原 理与测试方法。1√ 带传动实验台 10 普 通 实 验

裂现象、分析影响滑动 轴承油膜承载能力的

主要因素;测量轴承周向及轴向 的油膜压力、绘制其油 膜压力分布曲线;测定轴承的摩擦力、绘 制轴承特性曲线;掌握滑动轴承试验机 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 测试方法。1 滑动轴承实验台 11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 拆装实验 普 通 实 验

了解减速器的整体结 构及工作要求。了解减速器的箱体零

件、轴、齿轮等主要零 件的结构及加工工艺。了解减速器主要部件 及整机的装配工艺。了解齿轮、轴承的润 滑、冷却及密封。通过自己动手拆装, 了 解轴承及轴上零件的 调整、固定方法,及消 除和防止零件间发生 干涉的方法。了解拆装工具与减速 器结构设计间的关系, 为课程设计做好前期 准备。1√ 减速器模型 轴系结构测绘实验 普 通

实 验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 装实验基础上, 在测量 一种轴系的各部结构 尺寸, 并绘出轴系结构 装配图。1 减速器模型 机构运动学和动力 学仿真实验 综 合 性

运用 MATLAB 语言对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和综合进行数值求解。并 对 设 计 结 果 用 MATLAB 进行可视化 输出, 以提高对机构的

分析和综合的理性认 识.1个 教学 学 时, 另有 5个 课外 分散 学时 √

Matlab 软件 机械传动效率分析 实验 综 合 性

通过实验, 使学生们能

了解封闭功率流式试 验台的基本原理, 机械 传动效率及承载能力 的测试方法。1个 教学 学 时, 另有 5个 课外 分散 学时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大纲 篇9

(课程编号 560351)(学分 7,学时7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类专业方向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 2学时

了解机械制造设备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功能及分类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基础 4学时

1、了解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步骤及现代设计方法

2、了解对设计的评价和评价方法、内容

(三)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24学时

1、了解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方法步骤

2、掌握与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刚度、抗振性、热变形、噪声、磨损、低速运动平稳性

3、掌握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方法、机床主要参数的确定。

4、学会设计机床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

5、通过对机床主轴部件的分析,掌握设计方法。

6、了解支承件、导轨的作用,设计时要满足的要求。

7、了解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

(四)机床夹具设计 10学时

1、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要求、夹具的功能

2、掌握夹紧机构、刀具导向机构、分度机构的设计

3、会分析典型机床夹具结构

(五)物流系统设计 6学时

1、了解物流系统的功能和应满足的要求

2、了解物流系统总体设计及上料装置设计

3、了解机床间工件传送装置设计和仓储系统设计方法

(六)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设计 10学时

1、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基本组成

2、掌握生产工艺方案设计:生产线工艺方案制定原则、设备选型、总体设计方法; 生产线加工设备的选型、生产率和经济性核算。

3、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特点

三、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加工中心演示实验(2学时)

1、了解加工中心的用途,布局和主要技术性能

2、了解机床结构特点和传动系统,换刀结构

3、了解如何操作机床,加工零件的程序编制

(二)数控车床实验(2学时)

1、了解数控车床的用途、布局、性能

2、了解机床结构特点,传动系统,刀具安装特点

3、会编写加工程序,操作机床

(三)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的结构分析与性能演示(2学时)

1、了解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的用途、布局、结构特点

2、了解无接触放电加工特点、机床性能、操作及零件加工程序编制

(四)组合夹具组装实验(2学时)

了解组合夹具元件构造组成,针对具体加工零件学会设计和组装。

(五)复杂零件的CAD/CAM实验(2学时)

1、了解数控机床的整体布局、传动系统、刀具安装、数控加工指令、编程方法。

2、掌握用CAD绘制加工零件图的技能。

3、通过实验演示系统了解数控机床加工的工艺制定和数据处理过程。

(六)工业机器人演示实验(2学时)

1、了解机器人的构成、特点、主要技术参数、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

2、了解机器人示教器的使用。

3、了解机器人运行过程,掌握用户程序的编写格式。注: 实验课可以从中选做三个。

四、说明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在学完本课程后,可进行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巩固、加深所学到的知识。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关慧贞、冯辛安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金属切削机床》 戴曙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戴曙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制造工艺学》 陈矛析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机械设计考研大纲 篇10

考高分的关键是把他们的历年真题做熟做透(我考得是机械设计),决不能一知半解,尽量能举一反三,做完题要多思考,想想该题的难点和易错点在哪,这样既可以加深理解,又可以巩固记忆,还可以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要是搞个错题笔记就更完美了,平时有空拿出来反复温习,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基础越来越扎实,做题时越来越有底气。只要坚持,你就能成为高手,专业课拿个130不成问题。

关于专业课还有几点不得不说:1.动手做,别光看,有些细节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发现

2.注意计算能力,细心,这是拿高分不可或缺的

3.大连理工的卷子最好看看,与东大的题路有借鉴之处

4.不要放过小题,重基础

复试笔试:考得是机械原理,题目不难。还是那句话,把真题研究透,注意是研究透,一定要透,不要放过任何

细节。东大的卷子每年都类似,只是把题目做了些小变化,有些人往年的卷子都会了,可一考试就发懵。

所以要弄透他,有了应变能力,上战场才能游刃有余。

面试时:举止自然,穿着得体。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免试就成功了一大半

至于目前的专业水准不是老师最看重的,他们要的是稳重肯帮他们做事有好学的人,基础差点以后可以补

在某些方面不懂,就不要在导师面前乱说,这点挺忌讳

一章 基础知识

1.(95‘)试画出材料的疲劳极限线图,标出特殊点的坐标,并说明等效系数的意义。

2.(95‘)什么是可靠性设计准则?为什么要建立可靠性设计准则?

3.(96‘)承受静载荷作用的零件,试举例说明能否在危险截面上产生变应力作用?

4.(97‘)机械零件的胶合失效是如何产生的?

5.(97‘)机械零件上那些位置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6.(98‘)用文字描述迈内尔理论。

7.(99‘)在进行机械零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时,需要将材料的疲劳曲线修正为零件的疲劳曲线,有几种修正方法?各有何有缺点?

8.(99‘)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那些?

9.(01‘)静强度设计和疲劳强度设计主要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10(02‘)一承受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作用的机械零件(应力循环特性r=常数)。试画图说明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过程)。

11.(03‘)何谓应力集中?对零件的静强度、疲劳强度影响是否相同?

12(03‘)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方程(Miner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04‘无简答题)

第二章 螺纹联结和轴毂联结

13.(95‘)试画出铰制孔用螺栓联结的结构图。

14.(98’)螺栓组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15(99‘)为什么螺栓联结需要防松?放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几种防松措施?

16(00’)花键联结有哪几种?它的定心方式如何?

17(01‘)测力矩扳手和定力矩扳手是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螺纹联结预紧力的?

18(02’)当螺栓联结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后,螺栓伸长的增量△δL和被联结件的变形量的恢复量△δF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19.(02‘)试述花键联结的主要优点。

20(03’)平键联结设计中,键的尺寸bXhXL是怎么确定的?

(04‘无简答题)

第三章 带传动

21。(96‘)试述带传动设计准则,并说明哪种失效形式限制了带传动的承载能力?

22.(97’)V带传动中,张紧装置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3.(99‘)在设计V带传动时,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限制条件如何?

24.(00’)在普通V带传动中,影响带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是哪些,为什么?

25.(01‘)画图并说明正常工作中V带与主动轮接触弧上带受拉力的变化情况。

26。(02’)试述带传动张紧装置的三种类型。其中一种装置的张紧轮应该布置再什么位置?

27.(03‘)带传动中为什么限制了d1>dmin?

PS:这些都是95~2004年真题中整理出来的,如果发现其中某一年没有(如上面的98’)并不是我忘了敲上来,是因为那年本章没有出题。

第四章 链传动

28.(96‘)试述减小滚子链传动动载荷的主要方法。

29。(97’)链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30(98‘)链传动产生的动载荷有那些?

31(99’)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2(01‘)写出正常工作情况下限制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33(02’)影响链传动的晕倒均匀性的主要参数有哪些?为什么?

34(03‘)链传动中,节距P的大小对运动均匀性有什么影响?

35(03’)链传动中,为什么要限制大链轮的齿数Z小于150?

今天就写到这里啊,困了。

唉,明天还要加班~_~

一定要坚持~坚持写完!

第五章 齿轮传动

36.(95‘)某厂有一开式齿轮传动,轮齿发生折断,试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37(96’)试提出防止和减缓齿轮齿面出现点蚀失效的措施。

38。(97‘)一对齿轮传动,哪个齿轮齿面的接触应力大?那个齿轮齿根的弯曲应力大?

39。(99’)直齿圆柱齿轮进行弯曲疲劳计算时,其危险截面是如何确定的?

40.(00‘)闭式齿轮传动中,阮、硬齿面齿轮传动在失效形式上有何主要区别?

41.(01’)建立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模型的依据是什么?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42。(02‘)请列出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3.(03’)齿轮传动设计中,齿形系数YFa与哪些因素有关?

44(03‘)齿轮传动的动载荷系数K=KAXKVXKαXKβ中,kv考虑的是什么因素的影响?

45(03’)与链传动、带传动相比,齿轮传动有哪些主要优点?

46(03‘)闭式软齿面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是什么?有那些提高承载能力的措施?

HEROWUKING

2006.5.8

GoodDay Today!

第六章 蜗杆传动

47。(98‘)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布置原则是什么?

48.(97’)闭式蜗杆传动包括哪些计算?

49.(99‘)闭式蜗杆传动为什么要进行热平衡计算?

50(00’)蜗杆传动的功率损耗包括哪几个部分?自然通风时连续工作的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51(01‘)为什么一般情况下蜗杆用淬火钢,蜗轮用铜材料制造?

52(02’)试述蜗杆传动最常用的配对材料,为什么这样选择?

53.(03‘)为什么闭式蜗杆传动必须进行热平衡计算?当热平衡计算不满足要求时,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第七章 轴

54(95’)简述轴有几种强度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55(00‘)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定位方法有哪些?

56(02‘)试述轴的设计步骤。

57(03’)轴按其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类,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属于哪一类?

第八章 滚动轴承

58(98‘)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是什么?

59(00’)滚动轴承的套圈和 滚动体的应力变化情况如何?

60(01‘)画出滚动轴承中各个元件的载荷分布(内圈转动,外圈固定)

第九章 滑动轴承

61(96’)试画出动压轴承的油膜形成的过程。

62(97‘)为了保证滑动轴承获得较高的承载能力,油沟应布置在什么位置?大小如何?

63(99’)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需要进行哪些计算?各有何含有?

64(00‘)在设计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时候,是否需要进行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why?

65(02’)试述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应进行哪几个方面的验算,为什么?

66(03‘)非液体润滑的滑动轴承通常进行哪些条件性计算,各有什么意义?

第十章 连轴器和离合器

67(96’)连轴器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何特点?

68(97‘)刚性凸缘式连轴器是如何保证两轴对中性?

69(01’)安装连轴器时,两轴容易出现哪些误差?

70(03‘)固定式连轴器与可移式连轴器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次贴到此基本上就结束了,希望对你的专业课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什么建议或要求可以跟我联系(By Email)

上一篇:安保队员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