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

2024-06-05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精选8篇)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荆州区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以创建“健康医院”为目标,实施全员参与,更好地发挥我院自身优势,通过大力倡导健康理念、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全面展开“健康医院”建设,营造健康 有益的医疗环境和生活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倡导科学 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生活品 质,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改善就医环境,制定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健康的方案与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使我院从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促进我院从当前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模式的转变,力争 2016 年 8 月底通过健康促进医院验收。

三、组织机构

1、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设在健康教育科 主任:

科员:

2、建立院科二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医院设立健康教育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员。

3、建立例会制度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 4 次例会,总结医院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改进不足、交流经验。

4、设立“健康促进医院”专项经费,由财务科单独记账。

四、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实施方案

制定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计划;健全、完善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制度;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医院计划,“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检查结果按医院有关考核制度处置;保证足够的“健康促进”工作经费预算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如下:

(一)医院采取措施确保环境整洁、优美,为员工和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和就医环境。

1.院内绿化达标,环境整洁,道路平坦,通风、采暖和排水系统完善,无安全隐患。

2.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完好洁净

(1)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标识清晰,收集、放置和转运合理,符合院感规定。

(2)药品袋、病历袋、购物袋等使用环保用品;

(3)座椅数量适当,方便病人及家属,无破损,无污迹;(4)提供病人、家属公用洗手设施、流水洗手;

(5)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热水煲免费烧开水;

(6)各类公用设施落实消毒措施。

3.设置停车场,车辆停放整齐,通道畅通,管理有序。

4.按照医院就医与工作环境中健康与安全、职业伤害的危险因子的定期评估机制或规定,评估是否符合,并不断提出改进建议。5.室内候诊区及医务人员办公区整齐干净,就诊有秩序,重点场所如病房、水房、厕所等切实做到无异味,无卫生死角和安全隐患。

(二)设立健康的生活、运动场所,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1.设立有益患者身心健康的运动场所。

2.设立环境怡人的患者室外活动区域。

3.加强食堂的管理,确保医院职工及患者的食品安全。

4.根据病人的文化背景、饮食习惯、社会状况、身体残疾情况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的设施或服务。

(三)医院为职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1.按医院《职工体检制度》为全院职工进行体检,建立 职工健康档案,并对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进行总结。

2.根据员工的年龄及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增加体检项目及次数。

3.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职工健康 管理工作,包括告知职工健康的影响因素,或提供个性化的 健康促进指导,定期组织由医护人员参加自我保健、生活方 式、心理调适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健康促进活动。

4.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5.设立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室),经常开展 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参与率,每年至 少组织开展 2 次健身活动。

6.有员工健康促进计划。如员工戒烟计划、体育健身计 划等。7.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解决家庭特殊困难。

(四)严格执行《无烟医院》规定,落实院内控烟实施细则。

1.成立控烟领导组织,将无烟机构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 2.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及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 制度;

3.所属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完全禁烟;

4.各部门设有控烟监督员;

5.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6.明确规定全体职工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

7.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

8.所属区域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

9.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对吸烟者至少 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

10.在相应科室设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

11.制定控烟考核标准及考核流程;

12.负责院内全面无烟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工作;

13.制定控烟管理计划及培训计划,并开展活动,每年 在全体职工中至少开展 1 次与烟草有关的政策、法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

14.负责院内控烟考核结果的整理、分析、反馈及整改 报告。

(五)开展健康教育

1.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

(1)门诊、病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橱窗或宣传栏,每季度 更换一次。(2)利用电子屏播放健康教育科普片。

(3)门诊咨询台分发健康教育资料至少 3 种以上。2.医院健康教育活动

(1)对职工、病人及家属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每月开展一次面向住院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讲座;

(2)向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各项健康促进政策与措 施的宣传,至少每年举办一次“健康促进医院”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技能培训,并将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医院政策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内容;

(3)医院有健康教育处方 10 种以上。每个门诊和病房 都应该备有 2 种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4)医护人员开展院前、院中、院后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需达 80%。

(5)为不少于50%的新进住院患者提供个体化干预,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6)各临床科室制定本科室接触到的主要慢性病及病人健康促进临床操作指南,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提供健康促进干预的内容与方法的说明。

(7)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处方制度。开设健康教育个性化处方项目,并努力扩大覆盖率;

(8)病区开展新进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评估,为病人 提供明确的有关患者所患疾病、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的基本 信息,并根据不同病人类型的需要制定健康促进干预方案、健康干预实施,并建立健康干预档案。

(六)加强与社区合作推进健康促进工作。

1.面向社会,定期免费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开展院 外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 10 次。

2.按要求派出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义诊活动),每年不少于 10 次。

3.患者出院后,在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病人病情 与治疗、健康促进需要资料以书面摘要或其他方式告知社区 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确保病人在出院后健康促进项目的延续 与实施。

四、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 年 6 月 1 日——2016 年6月 30日)

1.成立创建领导机构。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考核标准落实到人,并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各项职责有明确分工,各项任务有专人承担,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2.完善各项制度。将上述创建标准进行归纳分类,属于 医院管理、行风建设、医务人员行为准则等,分别进行建章 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严格督促检查,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并形成工作行为准则,潜移默化中推动“健康医院”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3.动员全员参与。开展宣传发动,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让全院职工了解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目的意义和具体任务,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人人代表医院形象” 的意识,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创建“健康医院”活动。

(二)全面创建阶段(2016 年7 月 1 日——2016 年 7 月 30 日)对照“健康促进医院”的具体标准,软、硬件建设同步 进行,要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事项,逐条落实。在医院员工 教育方面,加强医护人员、卫勤人员及后勤人员的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技能培训,力争在要求的时间内,让全体干部职工的了解、掌握健康促进工作宗旨及内容,形成和谐医院、健康医院的氛围。

(三)自查自评阶段(2016年8 月 1 日——8 月 20 日)以“健康促进医院”的具体标准为依据,高标准、严要求,定期、不定期对自身的创建工作反复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组织相关单位的学习参观,汲取他人之长,服务自身建设。各部门分管领导之间、各科室之间定期、不定期组织互查,力争找出工作盲点,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

(四)申请达标验收阶段(2016 年8 月20日-)按照创建健康医院具体标准,查漏补缺,补充完善详细工作 任务,迎接“健康促进医院”创建验收。

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承诺书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维护和促进医患双方的健康,我院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并郑重承诺如下:

一、树立“促进患者、社群、医务人员健康”的理念,把创建健康促进医院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常抓不懈。

二、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纳入医院的发展规划,科学实施,并在相关的政策、组织上予以支持,在经费、人员和设备上给以充分的保障。

三、动员全体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创建工作。

四、为患者提供卫生、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积极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维护其合法权益。

六、针对本院医务人员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实行综合干预。

七、采取多形式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素质和患者健康素养。本院将信守承诺,接受监督。

医院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 篇2

今天主要围绕论坛主题“乡土建筑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与大家共同探讨创建美丽乡村与促进城镇健康发展的八点认知与七点建议。

1 八点认知

1.1 了解我国城乡发展关系变化的基础性数据

数据共包括三组:一是城乡聚落,二是城乡人口分布,三是城乡建设用地。这三组数据良性互动,互为因果,并与规划界、建筑界直接关联,是我们应当始终关注的,直到城镇化基本实现。

首先探讨第一组数据城乡聚落结构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聚落体系的变化,就是其真实反映。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58个,建制镇数量增加至19881个,还有将近15000个乡级镇,以及260多万个村庄。70年代,我国只有100多个城市,1000多个城镇,很明显,城市、城镇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据我个人统计,从1990年到现在的20多年期间,我国的自然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从367万个减少到现在的260万个,已经灭失了100多万个。村庄的灭失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趋势,但是怎样的村庄不应当灭失,怎样的村庄应当保护,是我们今天传承传统村落工作中更应当充分思考的问题。

第二是城乡人口分布问题。我国现在大概有2.3~2.6亿的被城镇化人口,这反映了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还不高。

第三组数据是城乡建设用地。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2000年我国大陆地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十几年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约1万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在增加,农村的建设用地也在增加,良性互动的趋势并未体现。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农村的建设用地并未减少,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尤其是村庄直接的建设用地,现在是将近14万平方公里,这部分用地今后会如何变化可能又是规划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

1.2 伴随城镇化发展进程,乡村地区聚落形态必然会面临调整和变化

20多年间,我国自然村落已经灭失了100多万个,今后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到底应当有多少农村聚落保留下来,现在看来还没有答案。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已经很清晰地指出,一旦城镇化率达到45%,大量农村就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如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不同国家的农村聚落形态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影响,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城市和农村聚落做出重大调整。虽然农村聚落形态变了,但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

德国联邦政府在2010年发布过一个文件,要求继续对农村聚落形态进行调整。对于我国,并不是农村不能改变,而是应当如何改变的问题。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6%,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我们没有放弃农业、农村、农民,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何保全村落,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农耕文明的文化生境,这些都与规划建设息息相关。要站在农村聚落形态一定会变化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让农村聚落形态的变,更好地保护我们想保留下来的东西,让这种变能够真正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来变,而不是一种畸形的变化。

1.3 农村的变化与城镇化息息相关

城镇化的本质中包括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不断转移支付的过程,若将其抛开探讨城镇化,就没有任何意义。各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必然都是各级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不断转移支付的过程,今天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由最初的生产到生活,再到文化的保护。原来更多的是关注农业生产,现在则更关注水、电、路、气、房,包括农村的危房改造。更进一步讲,今天要保护传统的农耕文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这是随着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步步递进的在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的问题。

实际上,目前我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城乡投入差距较大、城乡污水处理率及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差距较大等,所以现在住建部村镇司正在大力紧抓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相关工作,这都是城镇化阶段性发展必须要走的路。

北京密云华润希望小镇阁老峪村新居

1.4 必须牢固树立城乡平等的发展理念

10月19日参加的“纪念农村改革35周年暨近现代(百年)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很多学者都在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是否确立了城乡平等的发展理念?我们解放初期农村保城市,改革开放农村保城市,现在城市是否该为农村多做一些贡献?又应如何做?实际上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城乡分制发展到城乡改革以后的城市主导,到了十七大、十八大之后,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在城乡融合过程中,既要坚持城乡平等发展,同时又要能够切实尊重农村的文化地位。我们不能再用从前“农村靠粮食、农产品保城市”的旧观念来主导思想。我认为,只有做到尊重农村的文化、传统、农耕文明,才能真正达到城乡融合发展,下面我用两个例子来说明。

我国不但是一个农业人口的大国,还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而恰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间,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农产品进口大国。我国现在农产品纯进口逆差是从2008年开始出现的,当时是100亿美元,2009年到2010年上升到200亿美元,2011年已经达到300亿美元。据国际粮农组织测算,2012年中国农产品纯进口达到800亿美元。我国每年需要进口5000多万吨大豆和油制品,棉花三分之一靠进口,农村现在要保我们的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但具体要保什么?这与农村村落的发展密切关联。我们国家通过不断在国际社会全球化进程中摸爬滚打,现在已经明确,要保主要粮食品种的主要产量。主要粮食品种包括水稻和小麦等,保其产量85%到95%即可,剩下的依靠国际市场。也就是说用别人的地种出来的粮食来保证我们的生存、生产。这个思路可以借鉴到农村聚落形态的保护上,我认为,农村聚落形态真正要保的应当是一种文化传承。

现在农村安全是整个城市安全、社会安全、民族安全、国家安全的基础。据农业部统计,200多种动物疫病中,80%是人畜共患疾病,如果预防得不好,就有可能会危及城市、农村人口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安全。以前我们讲病从口入,今天我们要更多地讲人病畜防,防的重点在农村,现在农村聚落形态的保护不仅是乡村传统聚落形态一个问题,今天农村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多功能型作用,这对于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人类生态发展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等极其重要。认识到这些,是我们今天做好农村工作所必需的。

1.5 农村地区小城镇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城镇直接作用体现在三个转变:一是改变以往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农村地区的聚落方式,要科学指导农村地区聚落方式调整,重构和优化城乡空间聚落形态,形成中心城市、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群、县城、重点建制镇、一般镇、中心村这样一个有效率的城乡居民点聚落体系。聚落形态并不完全由人为控制,它还受到市场经济、行政力量等各方面影响。二是改变以城市为主、为重的公共服务布局模式,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制度机制。城镇化是一个公共的过程,是公共品的提供过程,是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向农村转移支付的过程,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都要不断地在城乡之间重新分配调整。要提高公共财政到农村的使用效率,必须要有目的的在空间进行相对集中的分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形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圈。现在,这些规划已经在尝试过程中,以发展良好的中心村、中心镇来承接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进而能够更有效的为周边农民提供服务。三是改变原来乡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农事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探索新型的城乡社区、市民社会的管理方式,形成依托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新型社区这样一种城乡统一协调的社会管理体制。可见小城镇的作用越来越强,正在成为农村传统聚落进一步改变的重大支点。

1.6 关注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人口聚集、自然环境

这一部分包括的内容在相关书籍和网络上都有涉及,我不再赘述。

1.7 关注小城镇改革

目前,国家有多部委齐抓小城镇改革,一是民政部牵头的经济较强县改革;二是中央编办重点推动的基层村镇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控制乡镇事业单位编制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为农村地区服务;三是发改委牵头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其中前两项建设部都是参与单位,可能会对下一步农村地区的聚落管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应高度关注。

风景秀美的农村聚落风光

1.8 关注整个乡村建设过程在城乡规划中如何统筹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从实践者角度来讲,作为一名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先行先试,善于总结经验,尊重基层地方政府的创造权,尊重基层农村人民群众的选择权。还有一个方面也应该高度关注,就是规划界,包括规划界以外,明确提出要用逆规划和反规划的思路来推进农村地区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如何把我们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转化为农村规划的技术方法,这可能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要协调好来自政府的压力,以及农民的选择。

2 七点建议

2.1 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对现有村庄的整治与保护,还应确定其长远目标。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我认为可以建立“富足小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格局。所谓“富足小城”,指的不仅仅是人民生活条件的富裕,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要让百姓有一种富足的感觉。

我们要继续提高大城市、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小城镇也要扩大产业规模、集聚人口规模、优越用地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提升小城镇自身品质,解决好民生问题。

为了解决富足小城、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应明确县城及重点镇在培育期期间的主体政策,并把小城镇建设放到国家战略上,制定的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

2.2 美丽乡村建设的民间标准——乡村的多元性

美丽乡村建设应当以民间为主导、政府为引导,要充分发挥民间的主导作用,政府不能喧宾夺主。我认为,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国家不要提出统一的标准,要借用民间的力量建设美丽乡村,要把农民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

2.3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点。我不太支持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那样很容易出现同样的建设模式,导致“千村一面”。我们说美丽乡村建设要有时代性、大众性、包容性和传播性,它是一种对落后文化和荒蛮习俗的挑战,也是一种进步。

江苏省华西村是我国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现在的华西村实力雄厚,承担了所有长江出海口的航道疏浚任务,并在周围四个镇大力发展钢铁产业。

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创业致富后心系家乡,自投资金参与乐陵市梁锥村的新农村建设,并在建设新村的过程中把产业引入进去,坚持农地农有,农地农用,建了一个养殖场、一个屠宰场,他让全村老百姓分散去养架子牛,养了架子牛以后,把架子牛按市场价格收购回工厂催肥、屠宰后,全部出口到欧洲。他到日本考察,发现日本蚯蚓蛋白含量高,就把日本高蛋白的蚯蚓引进来,在养殖场里用牛粪养蚯蚓,养成后磨成粉全部返销出口日本。牛粪渣子大颗粒还田,小颗粒包装成高档花肥出售给花鸟市场。之后,他又在另外一个村子如法炮制,建新村、引进马铃薯组培基地。他为农民无偿提供马铃薯种苗,之后把按市场价格回收的马铃薯卖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在产业链的支撑下,当地农民都发家致富了。

华润希望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无偿拿出1~10亿不等的建设资金,并遵循自身严格的建设模式。在建设过程中与农民进行土地股份合作,并在土地股份合作中明确规定,农民可以退股但是不可以退地,退出来的股份必须在原农民股份组织中间重新分配,这就保证了其合作对象永远是农民,防止土地股份被收购走。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产业的建设。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无论是江苏省的华西村、山东省的梁锥村,还是华润的希望小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发展中都体现了乡村经营的理念,达到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

2.4 美丽乡村建设要有差异化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政府要明确自身责任,即“资金支持、用地支持和政策支持”。以成都的五朵金花为例,这里原本是规划建设一个城市休闲公园,整个建设过程要把当地农民搬迁出来,建设预算在2.1亿左右,建设规划遭到当地农民的反对。后来,当地政府部门重新转变思路,同意农民留下来,政府成立了公司做了几件事情:一是引进梅花品种,保持产业的园区性;二是政府修桥、修路、引水、引电、引气,解决基础设施服务;三是政府与农民签定协议,留下来的农民要将自家房屋按要求进行改造,最后政府对改造后的房屋进行验收,并给予农民相应的补贴。整个改造过程政府只花了七千万元钱,是原预算的1/3,这说明政府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转变思路,找到正确的方向,要让农民参与到城镇化的进程中,共同享有城镇化的发展成果;一定要用新的机制、新的模式,让农民参与的方式,推动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

2.5 美丽乡村要注意空间特制的区别

乡村建设要保留原有乡村的特色。城乡发展布局应该体现“紧凑的城市,开敞的乡村”的特点。开敞的乡村空间是农村的特质,不能把农村建得跟城市一样密、一样高、一个样。要建设开敞式的乡村,真正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6 切实保护乡村地区传统村落,传承农耕文明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传统村落快速消亡。一些传统村落由于历史性老化导致建筑破败不堪无法修复,再加上传统建筑材料的缺失,在现阶段情况下,如何用传统的工法、传统的工匠,能否用现代建筑材料传承传统建筑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难题。

2.7 部门联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要继续加大村庄整治力度。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它需要各个部门联合起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以县域镇域为单元,做好城乡统筹规划;要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规划指标指引;要加强部门的合力推动;要有利益机制引导农民参与;要有跨地域的学习交流平台。

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觉得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这是坚定不移的方向和路线。(本文根据作者在“乡土建筑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修改)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 篇3

【关键词】 县级医院;健康促进医院;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84-02

国际上最早是 20 世纪 70 年代将健康促进与医院联系起来。21世纪迅速发展,有 34 个国家和地区的 600多家医院成为医院健康促进网络单位[1]。2014年11月,江西省于都县被列为首批“全国健康促进县”试点县,我院列入县级首批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医院,在县卫计委、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院职工齐心协力,按照健康促进医院促进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于2015年9月24日我院成功创建为首个县级的“健康促进医院”。下面介绍我院在创建县级健康促进医院的做法与经验。

1 策略

1.1 组建健康促进制度与体系 我院于2014年 12月成立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组长为院长、常务副组长为一名副院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成员为中层领导干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医保科分支下的健康促进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4名,兼职人员56名,负责健康促进的日常工作。

同时,建立并完善了多项规则制度,并且狠抓落实。医院将健康促进工作列入医院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于都县人民医院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实施方案》,召开了创建健康促进启动会、调度会,并根据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健康教育与促进管理制度、开展健康经验工作制度、健康知识宣讲管理制度、健康经验与促进培训制度、健康频道管理制度、职工健康体检管理制度等。

1.2 政策支持 为明确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方向和目标[2],我院制定了健康促进五年规划,围绕健康促进工作,设立了奖惩制度,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了医院的所有政策中。

1.3 资金支持 医院保障要基于健康促进职责来分配医院资源,体现经费倾斜,逐步形成对健康促进资金的常规化机制,为开展促进工作提供措施和条件[3]。为此,我院本着经济、实惠,节约的原则,对健康促进的一系列活动提供了经费保障。

1.4 建立健全督导机制 为确保各项政策有效实施,我院建立了健康促进效果测评体系,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活动,针对各项活动,健康促进办专职人员精心测评、汇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效果点评,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查缺补漏,不断提升我院的健康促进工作。

2 具体措施

2.1 建设健康小屋 于都县首创“健康小屋”,健康小屋配备了先进的自助体检设备,免费向市民开放,免费发放健康宣传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并提供免费体检,截止目前参与到健康小屋自助体检的市民达六千余人。健康促进办专职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和健康指导,不定期开展健康讲座。

2.2 组建宣讲团 自健康促进工作启动以来,我院在各临床科室挑选出66名健康教育专家、骨干组建宣讲团,开展“健康促进进社区”、“健康促进进乡村、学校”系列活动。以健康体检为平台,以参检单位团检报告为依据,以疾病谱为切入点,派出相关科室专家到单位、工厂、学校开展干预性讲座。

2.3 老年健康教育 与县老干局共同举办了“老年大学健康知识竞赛”,通过知识问答、急救技能演示、疾病知识互动、健步走学习、劝阻吸烟手势等活动,为老年人们宣传健康素养知识及健康技能,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4 组建慢性病俱乐部 开设了“糖美人生”、“高血压病”、“抗肿瘤联盟”、“中医康复微信平台”等慢性病俱乐部,创办了“孕妇学校”。俱乐部注册了相应的QQ群,为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医院购买了健康促进小礼品发放给会员,已有一千多名慢性病患者、市民参与活动。俱乐部让市民与医务人员零距离接触,搭设了一座联系医患的桥梁。

2.5 个性化健康教育 建立了可修改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数据库,突破传统的大众式健康教育折页,在门诊诊疗结束及住院病人出院时,医生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从健康教育处方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病种,并针对个体化特点开具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2.6 城乡医疗信息共享 我院建立县乡医院二级网络,积极探索解决城乡医疗信息共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5年5月我院开展了健康促进巡回大型义诊月活动,共赴26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为当地老百姓开展健康咨询和疾病的诊治,传播健康理念和卫生、健康、长寿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并和乡镇卫生院健康促进管理员进行了沟通、对接,形成了我院健康促进工作外部组织网络。将基层卫生院、村卫生所健康促进管理员一起加入到人民医院健康促进QQ群,建立县乡二级网络,探索解决城乡医疗信息共享,达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7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将健康促进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送到全县百姓 ①建立健康教育专用频道,指定专人负责,每天约有二千病人和家属定时收看健康知识节目,通过健康频道将健康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②设置健康促进专栏,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内容;③创办院报,一个季度一期,院报中设有《健康园地》专栏;④实现“掌上医院”,与趣医网合作,病人可以通过手机挂号查询检验报告单,方便于民;⑤利用于都县人民医院公众微信号、医院官网、科主任微信群、护士长群、高血压俱乐部QQ群、医院健康促进工作群、孕妇学校群、糖美人生俱乐部、中医康复俱乐部、神经内科卒中QQ、神经内科卒中微信群及新媒体来开展健康促进工作;⑥开设二胎门诊,我院二胎门诊于2015年11月30日正式开诊,为计划生二胎的大龄妈妈提高生殖健康评估、优生检查评估、遗传病风险评估、备孕指导等,对二胎生育障碍、预防胎儿先天缺陷、纠正妊娠前内外科合并症、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等提供便民咨询与诊疗服务,为其它相关科室如妇产科、儿科、B超室、检验科、药剂科等都添置了仪器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二孩”生育事宜,免费发放优生优育宣传小册子,为我县群众优生优育提供保障,将优生优育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帮助更多的家庭实现科学生育二胎;⑦利用医院电子显示屏不定期播放健康教育知识,让患者、家属、职工等在一进入医院门诊大楼就可以享有健康科普知识,在医院二楼检验科门口、妇科门诊、健康促进办门口等多窗口处摆放健康宣传手册,免费取阅。

3 工作成效

3.1 健康促进医院指标体系的建立 2014年12月我院制定了详细的评估细则并完成了首个县级健康促进医院的评估,制定了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县级健康促进医院指标体系,建立了一套可行性的运作流程和工作框架。

3.2 成功创建首个健康促进医院 2015年9月我院健康促进工作进行验收并审核通过,顺利评为 “县健康促进医院”。2015年10月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县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参观领导团对我院的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表示肯定和赞赏。

3.3 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模式的建立 自健康促进工作在我院开展以来,我院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工作模式,已建立了县、乡医院二级网络,达到了医疗信息共享,在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对接的基层上,实现了公共卫生共享,服务了百姓,提高了全民素养,提升我院的品牌效应,同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4 体会

健康促进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达到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树立健康新理念。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多部门介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立了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要做好健康促进工作,任重而道远,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是一项创新工作,没有成功经验的借鉴,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摸索,为全县人民的身心健康,奉献全部的力量,把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做好、做实,促进我院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夏丽亚.浅谈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80.

[2]蔡万华,陈琦.强化健康教育“知信行”提高公民健康素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2):158-159.

[3]姬春,李新辉. 国内外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6,20(11):2915-2917.

创建健康促进医院计划2018年 篇4

健康促进医院是现代医疗机构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社会化而提出的,并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2018年是我院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健康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我院在征求各科室意见的基础上,报创建健康促进医院领导小组批准,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问题评估:

1、开展健康教育的制度不完善,工作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不强。

2、各科室之间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平衡,个别科室科长重视不够,医务人员执行医院制度不力。

3、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设施和设备不健全,尤其是房屋紧张问题。

二、总体目标

建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其他院级领导为副组长、科主任负责和覆盖全院各部门的健康促进管理体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深化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意识,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实现创建“无烟医院”达标和创建健康促进医院达标的目标,力争2016年通过创建验收。

三、实施办法和步骤:

1、根据《健康促进标准及评价细则(试行)》要求,成立健康医院领导组织,建立和保持健康教育机构及网络的完整性,做到网络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别落实门诊和病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和社区健康教育制度,定期召开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一年至少两次),部署各阶段的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在持续性开展中得到提高。每月检查1-2个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的二级考核。

2、建立长效机制,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纳入到全院质量管理和各部门的计划工作中,把相关内容作为长期宣教主题。

3、进一步增加和改善医院条件,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增加和改善医院设施设备,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4、坚持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健康教育培训班,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全院职工作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4次,使健康教育覆盖率大于95%。

5、扩大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对门诊和病区的宣传栏要全面提高档次,不仅要求数量达标,更是从内容上和形式上满足不同人和人群的需求。门诊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保证一年6期以上,专栏面积达2m2,并留有照片和底稿,病房健康教育专栏定期更换。门诊咨询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作好各种健康咨询登记。每个门诊医师根据各个病人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咨询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6、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工作常规,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不定期的给患者及家属举办各种讲座,使住院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7、控烟的健康教育,全院集中进行一次控烟知识讲座,每月对全院的各科室进行一次考核,年终进行评比,对控烟优秀部门进行表彰,规范完善各项控烟的制度和措施。

8、继续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定期对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检查、平定和提供有效的帮助。协助住地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保健知识每月不少于1次。每年向社会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保证8次以上。积极配合上级各个部门参加科技下乡咨询活动。

9、健康教育档案管理要提高档次,除全部使用A4纸外,能用表格显示的资料尽可能简化文字,对会议、活动培训记录用固定的模式去体现。

10、资金保障,设立“健康促进医院”专项经费,预算3万元/年,由财务科单独记账,用于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开支,一定按预算额度开支。如实在需要超出时,经请示也可增加开支。今年预计投入经费30000元,计划购置数字笔记本电脑1台5000元,照相机1台1000元,购买健康教育处方及印发宣传材料4000元,健康教育活动费用2500元,购置办公用品2000元,健康评价费用4000元,社区活动经费5000元,学习培训费用2500元,其它费用4000元。

11、评价总结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进行过程评价,总结经验,使健教活动更上一个台阶。

它通过出台实施促进、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改善就医环境,与社区建立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

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常见问题问答 篇5

一、国际上对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有哪些共识:

医院健康促进的角色正在改变,不再只是局限于提供诊断及治疗,或与诊疗相隔离的健康教育信息。当代医院健康促进发展已逐渐成为完整医疗照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且与临床、教育、行为及医院发展目标密不可分。为了改善慢性病与长期照护病人的生命质量,支持病人的治疗计划,增进病人预后,并促进病人的健康与安适,医院的健康促进活动需要密切地融入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之中,使所有医护人员与病人都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改善员工及病人,来自整个社区的安全与健康。

二、健康促进医院有国际及国家的工作网络吗?如何加入?

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健康促进医院国际网络(游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网站获取更多信息),台湾及香港地区也建立了地区网络并加入了国际网络,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国健康促进医院联盟工作。

三、目前国际上健康促进医院采用什么样的评估体系?

随着健康促进活动的范畴日益扩大,国际上已经开始重视使用质量评估工具用于健康促进医院的效果评估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公室发展出一套医院健康促进的自我评估工具,用以评估、追踪及改善医院的健康促进活动,包含以下议题:医院管理政策、病人危险因子与健康需要评估、病人健康促进信息与健康促进介入、推动健康职场,以及医院与其他健康、社会服务和非正式的照护提供者之间的持续与合作关系(具体参见健康教育连线 healthlinks.net.cn)。

四、创建健康促进医院从管理策略上讲一定要有个书面的健康促进政策吗?

需要,因为按照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的五大领域,医院必须调整医疗服务的职能与方向,其发展的规划与长远目标不仅仅是给病人提供良好的诊断治疗服务,还应该包括通过提供健康促进服务来改善病人及员工自身的健康。医院需要认同健康促进为医院的一个主要责任。在其所宣示的规划和目标中,包涵有健康促进内容(例如,在医院的宣誓、网站或相关文件中,有明确将健康促进列入。而且,此政策还必须纳入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改善系统中相关部份,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五、开展病人健康促进活动前如何进行患者健康促进需求评估?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 篇6

第二期

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 2016年1月20日

我院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动员大会

1月19日下午,我院召开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动员大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罗宗国,创卫办主任周彪、院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各科室除值班以外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马万堂主持,徐经印副院长宣读了《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健康促进医院项目实施方案》。

杨廷宝院长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他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医院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活动提出了要求,要切实落实创建工作,确保顺利推

进,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科主任及护士长在创建工作中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把标准和细则要点逐项分解到科室各小组和个人,实实在在地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

杨院长最后要求,通过创建工作,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相结合,与医院管理相结合,与环境美化相结合,要与病人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医院特色和专业优势,力争打造红寺堡区人民医院的健康教育品牌,通过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医院的达标验收。

【签发人】杨廷宝 【撰写人】罗晓兰 抄报: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创卫办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 篇7

1 调查对象

医院干部、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患共628人。

2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对两所医院的干部、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患进行抽查, 试卷按无烟医院创建的要求和烟草对人体危害共出十道题, 每道题10分, 共计100分, 实行闭卷简答题。

3 结果

(1) 本次凋查两所医院不同人群吸烟情况 (见表1) 。 (2) 关于两所医院不同人群对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认识 (见表2) 。 (3) 通过表1、2的调查情况看, 两所医院领导、医务人员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但部分人仍在吸烟, 住院患者、陪患在医院吸烟可以说也是平常的事了。虽然我们每年抓控烟工作, 在一些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办公室、会议室都有吸烟用具, 刺鼻烟雾弥漫整个办房间, 墙上“禁止吸烟”的标志形同虚设。如果领导、医务人员都吸烟, 那么患者、陪患及外来人员在医院吸烟, 进行劝阻还有什么说服力。因此, 抓好“无烟医院”和创建工作重点在领导, 难点是医务人员, 尤其县 (区) 乡镇一些医院。 (4)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今年实现全国卫生系统全面无烟目标。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召开全区各行业、各部门的控烟工作会议, 请专家讲吸烟危害, 并对辖区内三十二家医院医务人员吸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上报省、市相关部门。同时要求医院的领导、医务人员带头戒烟, 为社会起到表帅作用, 实现今年全区医疗卫生系统无烟的目标。 (5) 为实现上述目标, 我们在2011年3月初重点抓了辖区内市、区两家医院, 然后在全区铺开。具体作法: (1) 各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 划分责任区、制定控烟制度, 成立控烟门诊, 设立戒烟咨询台; (2) 设立医院控烟工作监督员, 实行挂牌上岗, 全院职工互相监督, 对其吸烟者要求2个月内必须戒掉; (3) 把医院划分几个责任区, 实行分片包干管理, 院领导与责任区负责人签定承诺书, 把责任落实到人; (4) 用制度说话, 制定医院控烟计划和控烟制度。对违反控烟制度者, 不论医院职工、患者和陪患一视同仁, 做到奖惩分明;五是控烟门诊主要负责院内外因吸烟引起疾病的就诊、戒烟咨询。发放控烟健康教育处方等工作。同时医院应做好候诊和疗区的患者、陪患吸烟劝阻和行为干预工作。通过2个多月的努力, 无烟医院创建工作逐步被医院职工、患者、陪患所接受。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4 建议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材料 篇8

关键词:健康决定因素;终身体育;体育生活方式;体育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34-03

1现代健康观和健康决定因素及其启示

1.1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受时代、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们争取健康权利的科学基础。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把有无疾病作为健康的判断标准,认为“无病即健康”,机械的把健康与疾病看成单因果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个定义包含3个意义[1]:一是突破了“无疾病即健康”的狭隘、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二是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三是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这里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主动协调人类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保持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1974年,前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长Marc Lalonde提出了影响健康的4大因素,即,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它代替了“所有健康的改善都来自于医学”的狭隘观点,使人们理解了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物质、经济和政治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重视,同时导致了许多社会机构和政府组织实施健康促进项目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目前普遍认为,决定健康的因素为以下几大类[2]:1)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社会关系、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人文环境等,支持人们作出健康选择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人造环境等。3)遗传和发育状态:获得性体质、性别和人生早期阶段(围生期和婴幼儿期)的发育状态。4)生活方式:如健康生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和体现,许多不良卫生习惯和不良生活行为是当今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5)卫生服务: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络、一定的经济投入、合理的资源配置,是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的直接保障。

1.2健康责任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1.2.1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其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J.Thomas Butler认为,在人类健康(疾病与死亡)归因中,遗传因素占16%,环境因素占22%,卫生服务占8%,生活方式占54%[3]。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人们似乎认为,生活方式完全取决于个人行为。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机构以大量的案例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追溯并归因于个人的生活习惯”,美国学者John Knowles认为,个人健康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本身。但是,也有许多社会学家对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的结论提出批评。Rob Crawford指出:过分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实际上是在“谴责受害者”,因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决定和个人行动的影响,掩盖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忽视了人类行为科学,忽视了个人正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健康环境。社会流行病学家S.L eonard Syme和Linda Balfour认为:即便某个人的不良行为可以改变,但形成不良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果不发生变化,那么上一代人所遭遇过的不利社会环境还将在下一代人面前重演,更何况大社会背景的某些负面作用会成为个人行为改变的阻力[4]。事实上多数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紧密相关,某种行为在社会的流行也都是具有深刻社会根源的,个人的决策与行为是在大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它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日趋深刻。

1.2.2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多年以来,教育界和体育界普遍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专为学生健康而设立的”,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学生健康状况与学校体育联系在一起,一旦学生健康发生问题,就总是从学校体育寻找原因。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多项指标逐年下降,引来许多“学校体育怎么啦?”的责问声。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健康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体育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却不能包揽健康问题,尽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尽管近年来学校体育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但是体育法规政策、体育资源及其分配制度、体育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某些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并削弱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健康促进作用。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体育对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显然是杯水车薪,学校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学校体育不能包揽学生的健康问题,学校体育充其量也只能是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学生健康问题不能由学校体育单方面承担。因此,应当理性审视学生的健康问题,改变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大包大揽的观念,给学校体育一个客观的定位。同时也要求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改变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局面。

1.2.3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健康决定因素的复杂性警示我们,必须把影响健康的因素纳入学校体育改革视野,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避免一切影响健康的负面因素。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实际上是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5]。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所有的人都应该获得最基本的健康资源,包括和平、适当的经济资源、食物和住所、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示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既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人的社会属性,即兼顾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学校体育改革一方面要根据人类行为科学规律,积极干预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平等享用资源的权利,做到多因素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应该成为未来学校体育改革的导向。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改革的焦点集中在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一片生机。课程改革吸引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所有眼球,虽然体育课程历来被认为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局限于体育课程改革,必将给我们带来困惑。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决不是体育课程单方面所能完成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健康服务体系将成为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相对发达阶段,物质条件相对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应该与之相适应,使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体育健康服务体系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发展,确实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服务,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2.1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益健康,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生活方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把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可以调节并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调适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有益于身心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已经受到普遍采用,体育正以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6]。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与人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与现代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休戚相关的特殊生活方式[7]。宣传、教育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内容,可以使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在获得科学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稳定而又健康的锻炼习惯[8]。

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 广义的说,是健康促进在学校体育的延伸,是以体育为手段、以学校体育体系为平台的健康促进策略。结合健康促进理论,笔者把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定义为:以体育为手段,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体育课程和非体育课程,创建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提供合适的体育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这是一个通过组织和政策支持等举措,针对学生进行干预,减少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促使学生建立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策略,是一个全面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实现“终身体育”的载体,而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是促进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因此,可以认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依托学校体育体系,构建和实施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现实意义。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健康促进”的研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9-10],尽管它们还只是初步的、小范围的尝试,是个体行为层面的干预,但已经预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端倪及其广阔的前景。

2.2.1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构成构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综合的、多层面的、全方位的、全面影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借鉴学校健康促进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特点,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应包括政策与规划保障、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环境、体育健康服务、社区联系、个人体育健康技能培养等(图1)。

2.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组织功能构成根据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设置具有相应功能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整体策略的实施,如图2所示。参与的范围几乎是学校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各部门的工作是通过技能培养、行为干预、环境的潜移默化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

2.3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从属于健康促进,操作上有健康促进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完全可以运用健康促进模式的组织框架。目前已有若干健康行为群体干预理论,其中最著名、应用最广泛、发展成熟的是由美国学者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提出的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前后相互呼应,为方案发展和实施的计划指定、执行和评价过程提供了一个连续的操作图式[3](图3)。如图所示,行为干预计划开始前要进行问题诊断,包括五个方面的诊断,即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和环境、教育和组织以及管理和政策诊断。计划制定后要进行执行与评价,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因素评价和效果评价。PRECEDE-PROCEED模式有若干个步骤,各步骤的工作内容如下:1) 社会诊断:是确定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生活质量状况的过程,它通过参与旨在了解社区的活动来实现。2) 流行病学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和医学调查确定目标人群健康问题的程度、分布和原因。3) 行为与环境诊断:行为诊断是描述可能影响健康的有关活动。环境诊断系统的评估影响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于健康。4) 教育与组织诊断:发现教育和组织中的问题。5) 管理与政策诊断:是对制定和执行计划的组织及管理能力的评估。通过组织发动、协调、制定政策与完善政策等不同的干预策略,以实施计划。6) 因素评价:确定能引起行为和环境过程发生改变的因素,Green和Kreuter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①倾向因素(predisposingfactors):通常先于行动,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条件,主要包括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及个人的技能等。②促成因素(enablingfactors):是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包括卫生保健服务和各种社会资源。③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它存在于行为发生之后,是对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反馈,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和态度,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7.执行和评价:应该强调,评价不是最后的步骤,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

该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可以促使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促进的一体化,从而形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它对于学校体育具有科学方法论意义,对于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决定因素的权重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也不断的发展着。学校体育也因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虽然学生健康问题不可能单纯由学校体育承诺,但学校体育应该力求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争取学校各部门把自己的工作与学生健康联系起来,努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自有其相对完整的体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应当与时具进,不断汲取新的科学成果,借鉴不同学科的经验,丰富自身内涵,适当扩展外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当轰轰烈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果,而学生体质健康却逐年下降时,我们是否应该抬起头来,放眼社会,洞察、分析被我们所忽略的健康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整改革策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学生受益一辈子,真正落实“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学校体育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和操作模式,构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正是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动员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努力,通过创建体育健康支持性环境,以人类行为学为理论依据,科学干预和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它将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主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傅华,李枫主编.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

[3] 胡俊峰,候培森主编.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4] 王正伦.运动锻炼的阻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5):1-3.

[5] 转自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

上一篇:国考报名中河南省地区的报考人数有多少_考试内容有哪些下一篇:物流信息技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