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2024-07-19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题(答案)(共12篇)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篇1

姓名______

科室

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沿用传统输血,失多少补多少的原则;

C、随时联系血站,急用急取的原则;

D、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2、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的职责是()

A、业务讲座

B、临床输血会诊

C、突发事件的抢救

D、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3、收领、发放血液核查内容()

A、血站名称、献血者姓名、血型、血样品种、采血日期、有效期及时间、储存条件; B、外观色泽、有无溶血、脂血;

C、收、发血人分别签名;

D、患者家属签名。

4、输血协议书由谁来签署()

A、病人亲属

B、院方与患者

C、医生与患者

D、病人或亲属

5、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核对哪些内容()

A、血型

B、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中的各项内容

C、配血单有无空项

D、血袋外包装

6、亲属为患者输血时,应由下列哪项来完成()

A、病人和家属找熟人完成 B、病人和家属找医院完成 C、由正在治疗的医院完成 D、由正规采供血机构完成

7、输注什么血液最安全()A、供血者

B、术中回收血

C、自身输血

D、亲属

8、为输血安全,临床医生对需要输血的病人做哪些工作()

A、让病人及家属自行解决

B、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手术回收血,动员亲友献血 C、向输血科申请

D、放弃输血治疗

9、科研用血需要审批吗?()

A、需要

B、不需要

C、可自找血源

D、可收集病人血样

10、突发卫生事件时,边远地区,无正式血站或中心血库,当地医疗机构应急采血抢救后几日内报告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A、当时

B、2日内

C、7日内

D、10日内

11、全血、红细胞、血浆冷藏温度应控制在以下哪项?()A、4-6℃ B、2-6℃ C、-2--6℃ D、20-24℃

12、血小板储存温度和输注时间下列哪项最正确?()

A、20-24℃ 6小时内 B、20-24℃ 8小时内 C、24-26℃ 6小时 D、22-24℃ 6小时内

1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是谁?()

A、法定代表人 B、院长 C、业务院长 D、医务科长

14、医疗机构临床备血,由下列()提出申请

A、住院医师 B、主治医师 C、中级以上医师 D、科主任

15、同一患者同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下列哪项,需报医务部门批准()

A、800ml B、800-1600ml内 C、1600ml及以上 D、2000ml以上

二、多选题(每题3分)

1、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主要优点()A、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量。B、抗凝剂随血浆去除。C、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D、一血多用。

2、输注血小板时应注意的问题是()A、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 B、因故未及时输注,要及时放入冰箱 C、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D、要求ABO Rh阴性患者需要同型输注

3、洗涤红细胞适应症()

A、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C、高血钾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D、急性外伤大失血的患者

4、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症()A、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B、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C、免疫缺陷综合征 D、用于补充患者的营养

5、成分输血的优点()A、制剂容量小、浓度纯度高、疗效好 B、使用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少 C、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D、综合利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二、填空(每题1分)

1、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_ 和__ __,包括_ ___和_ _等。

2、申请输血应由__ __逐项填写《_ _》,由_ _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3、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

4、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_ _》,并返还_ _。每月统计上报。

5、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插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竟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 天。

6、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 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等随病历保存。

7、血液一经发出,若无法确保血液安全并提供相关证据的一律不得___ ___。

二、叙述题:每题(20分)

1、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临床采集血液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医疗机构和医师如何保证临床用血信息的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

答案:

一、ADAC

BDCB

ADBA

ACC

二、多选题

1、(ABCD)

2、ACD

3、ABC

4、ABC 5 ABCD

二、填空

1、_临床输血技术_和__血液保护技术__,__成分输血___和_自体输血_等。

2、__经治中级以上医师___逐项填写《_临床输血申请单__》 上级医师

3、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__患者输血反应汇报单__》,_输血科(血库)__ 医务处

5、一

6、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输血记录单

7、___退回___。

三、1、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危及患者生命,急需输血;

(二)所在地血站无法及时提供血液,且无法及时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剂血液,而其他医疗措施不能替代输血治疗;

(三)具备开展交叉配血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能力;

(四)遵守采供血相关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集住院用血患者申请单,审核相关内容(输血目的、患者信息审核、合理用血评估、实验室指标、医师分级管理),输血后病历查询《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评估表》各表单是否填写及规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注:P<0.05。

方法: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四舍五入,小数点保留两位。

结果

2012年6月-2015年6月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讨论

我院通过临床用血评价制度的开展,对其他相关输血制度的执行落实进行监管。临床用血评价包括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疗效评价两部分内容。输血前评估作为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第一道防线,与有效、合理输血密切相关,是安全输血的前期保证[3]。表1中所示输血前评估项目不合格中,输血目的审核在2012年的不合格率62%,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30%、20%、19%;患者信息审核在2012年的不合格率3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28%、18%、6%;2012年合理用血审核不合格率5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26%、19%、7%;2012年实验室指标不合格率21%,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9%、8%、2%;2012年医师分级管理审核不合格率20%,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19%、4%、7%。

输血后疗效评价是考察输血执行过程及患者输血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步骤如表2所示,2012年输血治疗同意书不合格率12%,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5%、5%、4%;2012年输血记录单不合格率16%,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14%、7%、4%;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不合格率20%,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14%、8%、5%;2012年输血后疗效评价不合格率9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26%、20%、3%。

注:P<0.05。

对以上的各项指标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P<0.05),其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临床用血评价是监督和执行输血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医疗质量,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基础[4]。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确实对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有直接的监管和促进作用,亦是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5]。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大大推动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3]乐爱萍,李建林,外科患者手术中用血资料管理成效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 2):1324.

[4]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化护理杂志,2010.45(1):59-61.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篇3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是我们的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受血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1 血源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广大公民充分认识到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为他人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作了一次健康储蓄,利人利己。随着献血知识的普及,志愿无偿献血完全取代了计划献血,从根本上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2 采集

2.1 采血环境的质量管理及要求

采血环境是保证所采血液不被污染的关键。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流动献血车和城市献血屋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由于采血环境条件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而不同于站内采血。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有序,除采血用品外,采血场所禁止放置其它物品。每日采血结束后,清洁工作台、地面及器械,再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之后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采血人员禁止戴手表及手饰,采血前清洁双手并以消毒液浸泡,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献血者肘部用肥皂水及流水冲洗,采血部位用安尔碘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8cm,干后迅速穿剌。每采一袋血,采血人员要用消毒液洗手,然后更换一次性手套,止血带每日用完后清洁、消毒备用。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质控科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采血区域空气、采血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工作台面、杀菌溶液、消毒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2 采血用原辅材料

采血用原辅材料主要有血袋、注射器、试剂、一次性采血材料等,首先是按选定几个厂家进行验证、评估,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后购入,并进行标识。首先经质控科进行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严把原辅材料购入质量关。库房对抽检合格材料按有效期摆放,分别将合格、待检、不合格、过期作不同颜色的标记,以防错发。

2.3 血液的采集

采血操作人员除熟练采血各项操作技术,保证采血一针率99%以外,还应掌握对献血者采血前中后的护理及谈话咨询技术,以确保献血者对你的信任,舒缓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从而使采血更加顺利。

采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看有无渗漏,抗凝剂有无混浊或异物等,发现异常禁止使用,查看采血科是否正常、准确。仔细核对献血者姓名、证件及血袋标签,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血袋摇动,严格掌握采血量。采集完毕,再次对样管标签与血袋是否相符,按规定留样,迅速热合(除制备血小板原料血外),立即置入冰箱保存,尽快接回血站作成分分离。制备后的成分经核对无误后贴上相应标签,包装后分类置入相应条件下保存;待检血和合格血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识;每天对贮血设备定时进行两次温度测量及记录;每周用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3 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血液的检测一般采用采血前乙肝初筛、ABO血型鉴定、Hb测定、ALT初筛,采血后对每份血进行所有项目两次检测的模式,要求每份血同时留取两份标本,由不同的操作者分别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每个项目的每一批次必须同时做室内质控报告结果前,首先检查室内质控结果是否处于在控状态,否则,试验必须重做。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再取血袋标本,连同原标本用两家试剂进行复试,结果仍为一阴一阳,按阳性报告。当血袋标本与原标本结果不吻合时,要查找原因,必要时对本次的血液重新取样检测,实验前对标本要按实验要认真处理仔细核对条码及编号,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4 出库、运输质量管理

发血时,认真检查血袋,凡发现有破损、溶血、变色、气泡、凝块或过期等异常不得出库,并认真作好记录。送血或取血一律用专用血液运输箱,并正确使用。血液一经出库应尽快输用,不得退回。交叉配血及临床输注时,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篇4

为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制定,对2003版的医疗工作制定中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一.临床输血审批制度

1.临床科室申请用血必须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签字核准鉴定。2.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参照-附件)及控制用血量。临床输血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需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史中写明用血指征。

3.凡属必须履行用血申报手续的患者,经治医生应认真填写“用血通知书”,由家属持“通知书”及有关证明,到区用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后,方可予临床用血。夜间或休息日急诊用血,可由家属持“通知书”到本院门诊收费处交纳用血互助金及血款后准予用血,事后家属到区用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后,可到财务科退还用血互助金。如遇经济确有困难者,可由科主任(或二值班)与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先用血后补款。4.临床医生必须有计划地申请用血量,原则上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所备血液,如遇特殊情况,尚未用完所配制的血液,应及时通知血库进行调剂。如调剂无效或未及时通知而造成血液报废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备血科室承担。

二、输血前检测和告知制度

1.临床医师议定输血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其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实验检查的必要性。

2.输血前必须进行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病原血指标的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填入《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的核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经治医生认真填写“输血检验报告单”,并开出备血医嘱。由两名医护人员持“报告单”到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急诊、床号和诊断,并采集血样。核对者在“报告单”反面签全名,2.临床科室应有专人持“输血检验报告单“及受血者血样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领血和发血双方必须认真查对“输血检验报告单”内容、血型、血液有效期、交配实验结果、血袋标签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签字后方可发血。发血后认真填写“病人用血记录本”。无收费签章及未按第三条规定办理申报手续者不得发血。同时有两人以上输血时,必须分别领血,以防差错。4.输血前,经治医生开出输血医嘱。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床边再次核对上述内容,准确无误方可实行输血。输血者应在“输血检验报告单”上签名。

四、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

1.每一次输血治疗均应有病程治疗和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指证、输血品种、和计量、输血反应等,手术中输血应在麻醉单、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和护理记录中有出入血量的记载。

2.输血过程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正在补液的病员,需注意避免血液稀释)。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将“输血检验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临床医生应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与血袋一同返还血库保存。血袋至少保存一天。“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3.病案首页用血量记录应与交叉血单的用血量前后一致(包括各种成分)。输血前9项传染病血指标检查应有医嘱和结果报告单,且医嘱时间和报告结果单中记载的送检时间(包括急诊输血)均应在第一次输血之前。以上内容医务科定期督查,并与医疗质量考核挂钩。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置程序 [一]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血库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科领导、医务科。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它相关检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5.血库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治疗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一﹚发热反应:输血后15-20分钟开始。

1、原因:﹙1﹚免疫反应,体内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2﹚致热原(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污染;﹙3﹚细菌污染和溶血。

2、治疗:症状轻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停止输血及对症处理及过敏治疗。

3、预防: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多次输血或经产妇输注不含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血(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多发生输血后数分钟,表现为皮肤局部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严重为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及腹痛、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

1、原因:﹙1﹚过敏病人对血中蛋白类过敏,或供血者血中某种抗体,此反应抗体为IgE;﹙2﹚病人因多次输血浆,体内产生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抗IgA抗体为主。

2、治疗:仅有局限性瘙痒或荨麻疹时,可继续输血,给于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停止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 0.5-1ml)和静脉给糖皮质激素,必要时气管插管切开。

3、预防:﹙1﹚有过敏史,输血前给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2﹚对IgA低下或有抗IgA抗体者输不含IgA抗体的血液、血浆血液制品;﹙3﹚有过敏史者不能献血;﹙4﹚献血员采血前4小时禁食。

﹙三﹚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症状为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头痛、心率加快,以致血压下降,休克,后出现血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少尿、无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延迟性溶血反应。

1、原因:﹙1﹚误输了不合的ABC血型,A亚型、Rh及其它血型不合;﹙2﹚输入有缺陷的红细胞后非免疫性溶血;﹙3﹚自身免疫性贫血受血者的血液中自身抗体引起输入的异体红细胞破坏溶血。

2、治疗:可凝溶血立即停止输血,核对血液。离心静脉血后观察血浆色泽,如粉红色为溶血。尿潜血阳性及血蛋白尿,同时予以抗休克治疗、保护肾功能;若DIC明显可使用肝素或血浆交换治疗。

3、预防:﹙1﹚加强输血配血核对工作;﹙2﹚严格输血规程操作;﹙3﹚尽量输同型血。

﹙四﹚细菌污染反应:轻的仅有发热,严重可出现内毒素性休克。

1、原因:采血和贮存环节污染。

2、治疗:﹙1﹚立即中止输血,血袋中血液做染色细胞检查及细菌培养;﹙2﹚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

3、预防:﹙1﹚严格无菌制度;﹙2﹚血液保存期内及输血前按规定检查。﹙五﹚循环超负荷:常见于心功能低下、老年、幼儿及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急性心衰及肺水肿。

1、原因:﹙1﹚输血速度过快致血容量上升超过心脏的负荷;﹙2﹚原有心功能不全;﹙3﹚原有肺功能减弱、低白蛋白血症不能耐受血容量增加。

2、治疗:立即中止输血,吸氧、使用强心剂、利尿剂。

3、预防:心功能不全要控制输血速度及输血量,严重贫血者输浓缩红细胞为宜。﹙六﹚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供血者血浆中有白细胞凝集素或HLA特异性抗体所致,输血后1-6时内发生,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严重的双肺水肿及低氧血症伴有发热。

1、治疗:气管插管、输氧及机械通气后48-96小时内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

2、预防:不采用多次妊娠供血者的血浆作为血制品。

﹙七﹚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有严重免疫缺陷受血者体内后,输入的淋巴细胞增殖并对受血者组织起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肝炎、腹泻、骨髓抑制和感染。

1、治疗: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加强化疗或放疗的病人要输入经γ射线辐照除去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八﹚疾病传播: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HIV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布氏杆菌、梅毒及疟疾等。

1、预防:﹙1﹚严格输血适应症;﹙2﹚严格献血员体检;﹙3﹚血制品生产中采用有效的手段灭活病毒;﹙4﹚自体输血。

﹙九﹚免疫抑制:输血可使受血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免疫抑制与输血的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十﹚大量输血的影响:大量输血(24小时用库存血置换病人全部血液或数小时内输入4000ml)时可出现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血钙、高血钾及凝血异常。临床上有出血倾向及DIC表现时,应输浓缩血小板。

六、预防及控制输血感染的制度和处置方案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加强上岗人员的在职教育,采取学术讲座、授课、录像、考试等形式定期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资料、传染病的防治、规章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2.加强血库布局管理,按照《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将血液储存室、自体血采集室、血液治疗室设在清洁区;配血室、血型参比室设在污染区;发血室设在半清洁区,并设明显的标识。

3.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输血传播疾病: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②杜绝传染病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③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检测,如HB-sAg、抗HBc以及抗HIV等检测;④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⑤鼓励自体输血。

七、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应急预案

(一)紧急用血原则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等待做完血交叉试验的时间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和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的紧急情况下,可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须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紧急发血必需遵循下列原则:

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O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是Rh血型时,则首选D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ABO&Rh血型检测,可给ABO&Rh血型相合的血制品。以前的血型记录不作为发放何种血制品的依据。

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

4.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血库医生。

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如有原因表明输血加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二)大量输血原则

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1.经血库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可适当简化。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八、血库血袋回收处理方法: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篇5

2009年05月20日 星期三 下午 4:20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1)

1.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确保患者安全,减少输血并发症,提倡成分输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2.范围

适用在临床使用的所有血液制品。

3.职责:

3.1 医生负责告诉患者家属输血知情权及选择权,开输血前检查单(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血清抗体)及输血申请单,取血单等。

3.2 护士负责执行医嘱,查对血及输血过程的控制。

3.3 检验科医师(或技师):进行输血前的各项必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血清抗体)。联系血站取血及查对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4 病区输血:由学科带头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各种输血申请必须得到学科带头人的批准方能执行,成分输血必须达到95%以上,学科带头人是提高成分输血率,掌握本学科输血指征的第一责任人。

3.5 急诊科的抢救性输血:由急诊科学科带头人或在场的最高指挥者批准后方能执行,是提高成分输血率,掌握急诊科输血指征的第一责任人。

3.6 术中输血:由麻醉科学科带头人或手术台上的最高职称者批准方能执行,是提高成分输血率,掌握术中输血指征的第一责任人。

3.7 输血科必须严格查对输血指征,提高成分输血率,控制输血指标;并有权拒绝不符合输血指征和成分输血要求的输血申请;输血科负责人是控制输血指标第一责任人。

3.8 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临床用血情况,促进全院合理用血,成分输血,控制全院性输血指标;并有权对临床用血的医务人员进行奖罚(奖罚规定见附录)。

4.程序

4.2临床输血指征

4.2.1急性失血

a)失血量〈20%血容量,血红蛋白(Hb)〉100g/L者或红细胞压积(HCT)>0.30者原则

上不输血,但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b)失血量>20%血容量,HCT<0.30或Hb<10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

超过总血容量)时可按下列方法输血:

1、先输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再输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贫血病人。胶体液

指人造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和白蛋白。

2、失血量过大,仍有进行性出血,频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病人可输部分全血。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人。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c)血浆不应用于补充血容量。并用红细胞和血浆代替全血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加

大,应尽量避免应用。

d)大量输血可能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临床无出血症状,不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血

小板计数<50x109/L,并有微血管出血表现,是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指征。

e)大量输血造成的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未确定前,不必常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血后如有微血管出血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应输FFP。剂量要足(每kg体重10-15ml)。如纤维蛋白原<0.8g/L,应输冷沉淀,剂量约为每10kg体重1-1.5单位。

4.2.2急性贫血

a)内科急性失血按外伤和手术失血的输液、输血原则处理。

b)急性溶血和急性造血功能障碍病人一般不存在血容量减少的问题,输血目的是提

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应输注红细胞,多无全血输注指征。

c)急性溶血多数有抗原体反应及补体参与。输血不当反而加重溶血。有严重缺氧症

状者输红细胞,输血量不宜过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宜输洗涤红细胞。

d)急性造血功能障碍或贫血病因未查明,但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应

输红细胞。

4.2.3慢性贫血

a)慢性贫血病人无须紧急处理,应积极寻找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b)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减低。因

此,Hb和HCT的减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无明显贫血症状者可暂不输血。

c)慢性贫血病人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任何理由

输全血。选择何种红细胞制品要根据病情决定。

d)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指征:

1、Hb<60g/L或HCT<0.18,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遗传性血液病患儿在其生长发育期,输血指征可放宽);

2、贫血严重,而又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

为贯彻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杜绝备注的浪费和滥用,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特制定本办法,望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输血申请

1、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血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血者决不多输;有输血指征者必须实行成分输血,原则上不输全血。

2、输血治疗前,须做好患者输血前谈话。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全血的目的。可能产生的输

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同意书上签字。输血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主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临床医师要熟悉武汉市血液中心目前所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申请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成分输血应用指南见附件一)。

4、急诊用血申请流程及说明见附件二。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篇6

为了规范、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室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输血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决定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科选择的其他办法,明确同意输血的次数,征得患者或近亲属的同意,医患双方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泰安市中心医院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应报医务部同意、备案并批准后实施,记入病历

3、申请用血时应由静止医师逐渐填写《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申请单填写要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救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临床医师正确运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及亲友互相献血工作。

A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汇报 篇7

汇报

自从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积极组织动员活动,认真学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5号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各项内容,并层层抓落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保护血液资源,具体工作如下:

1、目前我院没有专门的输血科,输血科由检验科兼任,检验科每位工作人员都以输血科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标准并严格执行。各种设备均达到临床用血标准。

2、医院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指导全院临床输血工作,每年开始我们都组织新近人员岗前培训,做到业务上人人过关。

3、严格执行血液出入库管理,对于每次血站发过来的血我们都认真核对,仔细检查,认真做好入库登记,并及时转送临床科室输血。

4、制定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学习,使用科学、规范的各种表格和记录单。

5、各种资料保存完整,以便调阅和有据可查。

6、制定了标本采集和接收规程,确保了输血标本接收、保存的规范化。

7、建立严格的用血审批制度,输血申请单按规定填写,由主治医师审核签字。一次性输血量大于1600ml的,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正常上班时间配血由两名工作人员核准签字,准确无误方可发出,夜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查一次。

8、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输血管理规程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把握输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是规范的对病人进行输血前告知;

二、是进行输血前检查;

三、是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适应症符合率100%;

四、是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按血液成份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成份输血率≥98%,杜绝了血液浪费。

9、制定了输血科的相关制度,如输血科工作制度、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输血前筛查等等,确保医疗安全。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院条件的限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输血科由检验科兼任。目前,单位现有实际情况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科室(包括检验科)不能储存血液。需要输血都是从市中心血站取后立即检验合格后转送科室输血,虽然速度上基本得到保证;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的抢救和工作的开展。以后,随着医院的发展或临床需要,我们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成立专门输血科。如今,我院检验科(输血科)也要尽量按输血科要求工作建设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努力改进条件,达到规定的要求。

临床紧急用血和大量输血管理制度 篇8

一、紧急用血原则

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比较等待血交叉试验完成后时间延误的危险性和输入未交叉试验血液的危害性后,可直接申请未进行血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但必须填写未交叉试验的提血单并阐述临床的紧急的情况。

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紧急发血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O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RH血型,则首选D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

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ABO&RH血型相合的血制品,以前的血型记录不作为发放何种血制品的依据。

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血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

4.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血库医生。

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如有原因表明输血加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二、大量输血原则

大量输血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接近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的输血。

1.经输血科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或适当简化。

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3.对RH阴性的病人,最好给予ABO相同RH阴性的血制品。如紧急情况下不能提供足够所需的血液,经输血科主任同意,O型的RH阴性的红细胞或ABO血型相同的RH阴性的血制品也可使用。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篇9

第一条 为保证本市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激励、督促用血公民及其家庭成员指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下同参加无偿献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临床用血公民,除缴纳所用医疗临床用血费用外,须按本规定缴交临床用血互助保证金以下简称互助保证金。

第三条 下列临床用血公民,须经市献血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献血办办理用血证明,按血费含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每200毫升为183元的2倍缴交互助保证金:

(一)有工作单位的本市临床用血公民,其所在单位未完成当年度献血计划且本人及其家庭成员也未参加无偿献血的;

(二)无工作单位的本市临床用血公民其所在的街道、居村委会未完成当年度献血计划且本人及其家庭成员也未参加无偿献血的;

(三)外地来本市就医的临床用血公民,其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未参加无偿献血的。

第四条 下列临床用血公民,持《无偿献血证》及身份证、户口簿到市献血办办理用血证明免交互助保证金:

(一)6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本市公民;

(二)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参加无偿献血的;

(三)有工作单位的,其所在单位完成当年度献血计划的;

(四)无工作单位的,其所在街道、居(村)委会完成当年度献血计划的。

第五条 急救病人需要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应当先予用血,但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或者其所在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市献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和缴交或免交互助保证金手续。

第六条 已缴纳互助保证金的`临床用血公民临床用血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市献血办应当退还缴交的互助保证金:

(一)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在交纳保证金后1年内在本市参加无偿献血的;

(二)有工作单位的本市公民,其所在工作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当年度献血计划的;

(三)无工作单位的本市公民,其所在街道、居村委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当年度献血计划的;

(四)外地来本市就医的公民,其家庭成员不符合献血条件的。

第七条 市献血办应将收取的互助保证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用于免费用血补偿本市公民的社会捐助用血、奖励无偿献血量累计1000毫升以上的公民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无偿献血事业,不得挪作它用,接受审计、财政、物价等部门的监督。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互助保证金。违者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题(答案) 篇10

床用血自查报告

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为做好十九大期间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和血液安全和保障工作,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按照要求,我院于X月XX日组织全院中层以上干部职工学习了国家医政医管局XXX副局长在“十九大期间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并针对医院安全管理及临床用血管理深入各临床、医技科室开展了自查整改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落实组织保障。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XXX院长为第一责任人,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我院建立了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保障体系,由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务科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对临床医疗、临床护理、门急诊、院感、药事、影像等方面加强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提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二)强化内部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投诉和信访处理制度,加强医患交流,多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和谐医患关系,化解本不该有的矛盾,把无法化解的医患纠纷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教育会议,与各科室签订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定期召开质量控制相关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二、严抓医疗质量控制。

(一)推进“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工作。要求各科室集中时间,组织全体科室人员认真学习18项医疗核心制度内容,做到人人知晓,自觉运行和严格执行。在制度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核心医疗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体制机制、技术、理念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质控科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各科室认真自查。

(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医院建立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执行每周一次的业务大查房、每月一次的行政大查房和节假日院长、职能科室、科主任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强化各环节质量检查工作。每月不定期到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质量检查,对各科室临床危急值实行动态监管,开展绿色通道,细化会诊转诊流程,增强科室之间合作意识。抽查运行病历书写质量,如病历完成的及时性、各项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围手术期医疗文书的书写等,抽查医技科室检查报告书写等、及时反馈查出的问题,及时督导改正。

(四)强化终末质量检查工作。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每月对各科病历质量进行检查,抽查每一份病历,对发现问题的病历进行认真总结、分析、评价,将结果及时反馈至相关科室督促整改。对临床各科室除病历外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检查,如业务学习情况、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科室周质控工作记录、危急值处理等。

(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制定了院感控制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随时督查,层层签订了责任状,科主任、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院感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运送、暂存处理工作,加强了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感染事件发生。

(六)加强药事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我院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定期召开药事会,定期对院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公示,并严格执行基药有关管理制度,未使用过期失效药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处方进行点评,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认真贯彻落实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临床科室签订抗菌素使用责任状,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及教育,做到合理用药。建立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程序,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完成了县卫计局下达的药品不良反应、器械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无药品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加强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高危药品等特殊种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上述药品的购置、安全保管和使用制度,一年来无精麻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七)强化影像管理,确保检查质量和安全。全面加强了影像科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预案;制定并严格执行影像标准操作规程、维护规程,并能有效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强化个人防护,投入了CT、DR,建立了远程影像中心、提升了技术水平,一年来无影像安全事故发生。

(八)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我院制定了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明确人员配置要求,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医院定期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务科及时协调解决各其医疗纠纷事件,改善医患关系,并针对医疗纠纷情况,认真进行了剖析,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处理预案》。

(九)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医务科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培训,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及其医务人员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科学合理抓好临床用血管理。

(一)严格遵守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和法规。一是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二是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

(二)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能力。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一是输血科人员结构,房屋设备和仪器设备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二是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三是有急救用血的应急协调机制;四是每半年评价临床医师对供血管理工作满意程度。

(三)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强化人员培训。一是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医院对输血适应症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估与分析用血趋势,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对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四)落实血液全程管理。一是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我院有完善的用血申请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储存制度;二是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有输血前的检查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并保存;三是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有紧急用血预案。

(五)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一是有血液储存质量检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并得到落实。二是对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三是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四是有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五是我院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如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六)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从未出现一例因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一是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二是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省级相关室间质评。

(七)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操作。一是输血前向患者、家属或授权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二是对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三是《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理保存并定期进行督查规范性。

(八)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科工作人员均具有“XXX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从业人员上岗合格证”“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技术上岗合格证”。2017年度1-6月份共输用悬浮红细胞351U,普通血浆8900ml,单采血小板17个治疗量。成分用血达100%,坚持合理储备血液,对输用血严格把关,不浪费和滥用血液。

XX县人民医院

临床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 篇11

1、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A、30%

B、40%

C、50%

D、60%

2、对抗菌药物超常处方()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个人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A、3 2

B、3 3

C、4 2

D、4 3

3、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目标包括()A、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B、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C、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D、以上都是

4、抗菌药物购用管理里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种 A、30

B、35

C、50

D、60

5、清洁手术(Ⅰ类手术切口)包括()A、无菌切口,指局部无感染、非外伤的

B、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胃肠、胆道、呼吸道等)、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的切口 C、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等 D、以上都是

6、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规定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A、10%

B、15%

C、20%

D、25%

7、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DDD以下 A、20

B、30

C、40

D、50

8、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A、30%

B、40%

C、50%

D、60%

9、《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是()年颁布的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10、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规定同一名称、剂型限()种以内 A、2

B、3

C、4

D、5

答案:1A 2A 3D 4B 5D 6C 7C 8D 9C 10A

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试 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推荐使用万古霉素的情况()A、常规手术预防

B、甲氧西林耐药的阳性球菌感染 C、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且灭滴灵无效

D、院内高度耐药阳性球菌分离率高,手术预防:心脏瓣膜和全髋置换

2、以下哪项不属于用药后审计的内容()A、审计更加客观:有影像学和病原学支持 B、实时反馈对临床医生是一个好的教育 C、费时、费力:每周7天24小时服务 D、占用医疗资源较少

3、以下哪项是不能使用碳青霉烯的情况 A、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

B、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C、需氧、厌氧混合的严重感染 D、MRSA、MRScoN和VRE感染

4、耐药菌院内感染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大约是敏感菌的()倍 A、1

B、2

C、3

D、4

5、以下哪项不是抗生素滥用的不良影响()A、耐药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 B、过敏和毒性作用 C、增加医院经济效益 D、增加医疗花费

6、以下关于革兰阴性菌说法错误的是()A、产ESBL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B、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C、耐药的非发酵糖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等)D、耐碳氢霉烯肠杆菌

7、美国每年发生200万例院内感染,其中()由耐药菌引起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8、以下哪项不属于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的情况()A、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B、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 C、需氧、厌氧混合的严重感染 D、非难治菌感染

9、下列哪项属于推荐使用万古霉素的情况()A、中性粒细胞伴发热,经验性治疗 B、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C、消化道灭菌治疗

D、致死性感染,且对β内酰胺过敏

10、以下关于Audit的结论说法错误的是()A、院领导的支持并不是很重要

B、不同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案

C、是抗生素管理的重要一环:其他包括教育、抗生素指南和药典、抗生素限制 D、Audit和feedback应该成为医院抗生素管理常规

答案:1A 2C 3D 4B 5C 6B 7D 8D 9D 10A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

1、清洁手术在切皮前()小时内必需静脉滴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 A、0-0.5

B、0.5-2.0

C、2.0-3.0

D、3.0-4.0

2、在出现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超过()小时,手术中出血量超过()毫升,污染机会增多者

A、2;1000

B、2;1500

C、3;1000

D、3;1500

3、关于DDDs叙述错误的是()A、DDDs指用药频度

B、DDDs=某一时期某种抗菌药物使用总量/该药的DDD值 C、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 D、DDDs越小,说明某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4、关于限定日剂量(DDD)描述正确的是()A、受到药品销售价格

B、无法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 C、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

D、用于主要治疗目的儿童使用药物平均日剂量

5、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中处方指标有()A、4个

B、5个

C、6个

D、7个

6、下列哪些情况时考虑预防用抗菌药物()

A、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手术中出血量超过1500毫升,污染机会增多者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或大血管,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D、以上所有情况

7、抗菌药物的范畴不包括()A、抗细菌、真菌感染药物 B、抗生素类

C、合成抗菌药物类 D、植物成分抗菌药

8、WHO在()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 A、1969

B、1967

C、1978

D、1972

9、关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定义叙述错误的是()A、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s B、一般用DDDs/100人天表示

C、一般不能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 D、其值=(DDDs/用药总人天数)x100

1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叙述错误的是()A、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B、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比如一张处方中开具了3种抗菌药物,那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为3人次

C、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处方的总人次

D、计算: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或随机抽取每一时期100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即为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答案:1B 2D 3D 4C 5B 6D 7D 8A 9C 10B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属于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是()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B、耐万古霉

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C、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D、以上皆是

2、多重耐药是指()

A、对现有所有抗菌药物耐药

B、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C、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D、对一种或一种以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

3、第一个有意识的培养、制造成功免疫疫苗的是()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达尔文

4、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措施不包括()A、预防感染

B、及早大量多种类用药 C、有效地诊断和治疗 D、及时停用抗生素

5、青霉素从发明到对部分葡萄球菌不起作用只了几年时间()A、20

B、15

C、10

D、5

6、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A、将预警信息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B、慎重经验用药

C、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D、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7、阿泊拉霉素的抗菌原理()

A、破坏细胞壁

B、抑制细菌活性

C、参与免疫反应

D、干扰质粒复制

8、散发MRSA病例应与多长时间内上报()

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9、MRSA患者的控制措施包括()

A、严格掌握各类抗生素的应用,以减少耐药菌的发生,不随便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 B、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 C、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 D、以上皆是

10、葡萄球菌分布最多的是()

A、表面葡萄球菌

B、溶血性葡萄球菌

C、其他葡萄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1D 2B 3C 4B 5D 6C 7D 8C 9D 10D

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感染监测

试 题

1、文中的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率为()A、15%

B、10%

C、2%

D、5%

2、当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12小时内向地方人民政府报告

3、临床医师怀疑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必须在多长时间内报告感染管理科()A、6小时之内

B、12小时之内

C、24小时之内

D、48小时之内

4、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不包括()A、90%以上为条件致病菌 B、病原菌多重耐药

C、一种病原可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菌感染 D、病人病原菌谱通常较窄

5、英美统计数据显示医院感染原因导致直接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为()A、0.9%

B、2.7%

C、5%

D、10%

6、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不包括()A、提供医院感染本底情况 B、调查存在问题 C、采取控制措施 D、积极救治病人

7、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频率最低要求应为()

A、2年1次

B、1年1次

C、1季度1次

D、1月1次

8、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A、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B、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C、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D、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9、目标性监测时间应()A、连续1周以上 C、连续3个月以上 D、连续6个月以上

10、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B、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C、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D、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

-临床用血自查 篇12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 德卫医[2015]7号关于对全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与评价情况的通报,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的相关要求。由我院王静副院长主管领导,输血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对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行专项梳理自查自纠,自查情况如下:

1、依法执业:我院输血工作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由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监督管理,输血科工作人员均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输血技术培训。

2、输血科建设:输血科面积达到150M有独立的储血室、配血室、发血室、仪器室、办公室、值班室。

3、输血科设备:储血专用冷藏箱、储浆专用冰柜、热合机、37℃培养箱、融浆机、血型鉴定专用离心机、孵育器、配血专用离心机、显微镜、酶标仪,洗板机等、符合输血科建设规定。

4、输血科(SOP)文件:操作规程、职责、制度、程序健全。并结合我院自身情况制定了临床急救用血应急预案、临床用血管理规定、安全输血操作规程、Rh(D)阴性血输血应,急预案、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

5、输血科人员构成:主管检验师1人、检验师2人、检验士5人,执业人员情况符合。

6、血液储存管理:储血冰箱实时监控,严格血液出、入库质量控制管理,双签字交接,符合规定。

7、科学合理用血: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规范了输血病程记录。成分输血率达100%,有输血后效果评价。

8、输血管理、培训:每月对临床科室进行用血通报,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标准,研究我院临床用血督查情况及整改措施。并与4月8日进行了一次全院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

9、临床用血管理:

(1)、少数临床科室择期用血备血不到位。(2)、临床科室用血有输血后效果评价但无输血前评估。

改进计划:

1、积极发挥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加大对临床科室合理输血监督力度。

2、输血科开展新的输血检测项目:血栓弹力图、基因血型鉴定等。

3、突破瓶颈,输血科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做好择期输血备血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有计划对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输血知识。

上一篇:爸爸的鼾声下一篇:付款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