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感想

2024-06-09

医疗改革感想(精选8篇)

医疗改革感想 篇1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庞大,医疗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数以亿计的民众的福祉,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且域辽阔,而且贫富之间尚有一定差距,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城市和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医疗卫生,不合理的资源分配;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薄弱,卫生保健制度,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投资不足,政府卫生和医疗费用上升过快这类问题。倘若这些问题不得已妥善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远目标。由此可见,深化医疗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新医改方案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改革的理念上,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重大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确立了改革的思路,既借鉴了国际普遍经验,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对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在改革的原则上,明确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在近期改革的重点上,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从国情和初级阶段的特点出发,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全民医保;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提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和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城乡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第一次突出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的整体设计,同时,提出近期从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五是在改革的方法步骤上,强调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方案中一些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中央明确目标取向和基本原则,鼓励地方试点探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所能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成员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确立合理的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要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目标定位,坚持这一目标定位,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坚持了公平,就会影响效率;讲究效率,就会有失公平。但两者不是绝对矛盾的,也有相统一的一面。如果经济活动的规则公平,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是能够同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绩效十分显著。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卫生体制改革中,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也不能照搬计划经济时期完全依靠政府的做法,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卫生事业的特点,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医疗卫生事业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在这一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制定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配置医疗资源、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管等责任。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政府承担医疗卫生责任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将部分医疗机构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弥补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资不足。第二,在非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政府可以退出让渡给市场,或者原有的政府投入的医疗机构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取得回报,以减轻政府的负担。第三,通过引入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增强医疗机构的活力,使医疗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此次的医疗改革不是盲目的统一式的改革,是先用公立医院试点的方式逐渐改革,在试点中逐步改善和发现问题,使得问题早发现早完善,最后再由城市扩展到乡村,用公立大医院扩展到各小医疗机构。

医疗改革感想 篇2

从2000年开始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通过实施“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措施, 建立起了以规范、稳定的农业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本框架的农村赋税制度, 扭转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 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 其重大意义绝不亚于土地改革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2000年陕西省先在汉阴、合阳、子洲3个县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积累经验。2001年继续抓好3县试点工作, 为全面进行试点作精心准备。2002年, 作为全国16个扩大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 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了以“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2003年, 按照国务院“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巩固成果、规范运作、抓好配套、积极推进, 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的目标”要求, 在全省选择部分县 (38个特产税收入在百万元以下、2个特产税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县) 、部分品目 (蔬菜、食用菌、水产品) 进行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 为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奠定了基础。2004年, 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 在全省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 有条件的市、县视地方财力情况多降或全部免征农业税。2005年, 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 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比中央原定的时间提前了3年, 实现了全省农民农业税收的零负担, 基本实现了“减轻、规范、稳定”和“三个确保”的目标, 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

总结陕西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之所以进展得比较顺利, 并取得重大成果, 主要归结于四个始终坚持, 即:始终坚持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改革的第一位的目标, 把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从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改革政策;始终坚持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的领导, 省委把握改革的大方向、大原则、大政策, 依靠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始终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对改革的承受能力, 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平稳地推进。

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亲历亲为者, 我们对这场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有更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亲眼目睹了农民群众因负担减轻而脸上露出的笑容, 基层组织因财力充裕而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 农村社会经济因巨大变革而发生的新变化。

(一) 农民负担大大减轻, 他们从改革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一开始, 中央就明确提出, 减轻农民负担是这次改革的第一位目标。农民负担能否真正减轻, 这是农民接受不接受、拥护不拥护改革的关键所在, 是这次农村税费改革的核心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减轻还是加重农民负担, 绝不是少拿多拿几个钱的问题, 而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 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的问题, 是增强还是丧失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问题。”朱镕基同志讲得更为直接, “要改就要减轻农民负担, 换汤不换药, 还不如不改”。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9月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说, “农村税费改革六年来, 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从2000年开始的正税清费, 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 取消乡统筹、村提留和各种专门面向农民的集资摊派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一件是从2004年开始的减免征农业税, 到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两件事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 200多亿元”。有位专家预计, 2004年中央“三减免、三补贴”政策使农民人均直接增收约50元, 其中以免征农业税为主要内容的“三减免”政策使农民人均增收32元。对此, 农民朋友感受最深。去年笔者在陕北调研时, 一位农民朋友说:“现在种地不纳税了, 上学不缴费了, 看病也不太贵了, 农民对党的惠农政策很满意, 日子比过去好多了”。这真正说出了农民自己的心里话。

(二) 夯实了基层政府财力, 为农村从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农村税费改革从开始的“治乱减负”到形成比较规范的农业税及其附加, 再到逐步免征以至最终取消农业税, 这就终结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所遗留的赋税制度, 消除了在现在社会中不应由农民承担的不合理赋税的制度性缺陷, 结束了“以农养政”的历史, 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可以说, 农村税费改革挽救了不少以农业为主的县, 缓解了其千疮百孔、捉襟见肘的财政困难局面。关于这一点, 许多县的县长和财政局长在和笔者交谈中, 都表示有同感。时任陕西省主管农业工作的副省长王寿森, 在全省不同的大会上都反复对基层的同志阐明这个观点。2005年8月7日, 他在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讲道, “有些县提出税费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要求再增加转移支付资金。其实, 这个问题涉及到财政收入和可用财力两个概念。财政收入是面子, 可用财力是里子。农村税费改革通过取消三提五统、减免农业两税, 各地地方财政收入是减少了, 但通过中、省转移支付补助, 地方可用财力是增加了。而且, 有的县税费改革后的日子比原来好过了。我让省税改办算了一笔账, 改革前全省农业两税及附加、屠宰税、乡统筹村提留收入共24.36亿元, 改革后中、省财政转移支付补助27.01亿元, 如果再加上市一级用于税费改革的资金, 各县的可用财力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是增加的”。在随后召开的全省化解县乡村债务专题工作会议上, 他又讲“就财政角度讲, 从农村税费改革开始, 县级可用财力明显增加。税费改革前, 全省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以及村提留、乡统筹加起来大数24个亿, 而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达到28个亿, 增加了4个亿的财力, 平均每个县400万。第一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子洲县, 税费改革前一年的农业税收入是五、六十万元, 税费改革后中省转移支付补助300万, 加上自己收的近400万, 可用财力达到700多万, 增加了10倍。现在好多县财政收入1 000多万, 可用财力1亿多。全省除了几个城区、郊区, 93个县2005年县级财政收入总共不到80亿, 而今年年底, 中、省给县级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就达80个亿”。

(三) 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农村税费改革前, 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和解决乡村开支问题, 一年四季挨家挨户收钱, 不可避免地要和农民发生摩擦, 引发干群矛盾和冲突。在整个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当中, 全省上下大张旗鼓地宣传改革政策, 公开操作程序, 加强督促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既规范了基层干部的行政行为, 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 增强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减少了干群的摩擦和矛盾, 从制度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2005年5月, 我们曾组织对陕西省261名村干部310名村民的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干群关系逐渐融洽, 干部威信有所提高, 多数村民对干部工作表示认可;村组干部从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 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发展经济和服务群众。“如果生活水平提高, 你认为是否有村干部的贡献?”83.8%的村民回答有;94.2%的村民认为本村、本组干部工作称职。“你认为税改后村组干部与村民的关系怎么样?”51.6%的村民认为融洽;47.8%的村民认为一般。“与前几年相比, 你认为村组干部的威信有何变化?”68.9%的农民认为提高了。以是否“为村民办事”和是否“搞以权谋私”为基本坐标将村组干部简单地划分为四个大类, 即“只为村民办事, 不搞以权谋私”、“既为村民办事, 也搞以权谋私”、“不为村民办事, 也不以权谋私”、“不为村民办事, 只搞以权谋私”, 并请受访者将他们的村干部归类。79.3%认为本村干部属于“只为村民办事, 不搞以权谋私”类型。私下交谈中我们明显感觉到, 村民对村干部的评价较前些年有了很大提高。对于“目前村组干部主要工作是什么?”我们设计了一个多项选择, 选项包括发展农村经济、调解民间纠纷、宣传政策、催粮收款、收缴水电费、划分宅基地、维护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救灾物资发放、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公益事业、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等12项工作。从统计结果来看, 村组干部最主要的8项工作依次为:发展农村经济 (12.4%) 、宣传政策 (11.6%) 、调解民间纠纷 (11.4%) 、计划生育工作 (10.9%)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10.8%) 、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10.5%) 、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公益事业 (8.3%) 、救灾物资发放 (7.9%) 。岐山县祝家庄镇小强村, 由于村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 家畜粪便影响村庄和家庭环境卫生, 2004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 建成沼气池300座, 既改善了环境卫生, 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受益群众达1 000人。另外, 为解决村上养殖户资金困难, 村干部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 建立信用贷款, 为300多户农民解决资金360多万元。在另外的范家营村, 村干部为解决群众行路难及学生教学条件差的问题, 通过发动在外职工捐款, “一事一议”集资, 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及国债资金等方式, 筹措资金60万元。对全村80%以上的村内道路及生产路进行了沙化, 重新修建了村内小学。村民对这一届村班子非常满意, 98%以上的村民对村内小学的教学状况感到满意。

(四) 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 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契机

农村税费改革通过正税清费, 取消了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 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 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 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带动下, 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 农村其他改革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农村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取消农业税之前, 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是围绕正税清费和减轻农民负担来进行的, 同时配套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农业税的取消, 农村税费制度自身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但制约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 不利于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发展, 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被推向前台, 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 农村改革开始进入到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并不等于说改革的道路就是平坦的, 一帆风顺的。在这场改革战役中, 从中央到地方走的是由点到面、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的渐进式道路, 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可以说是边实施改革方案边发现问题边逐步解决问题。

(一)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难点问题

在改革之初, 从中央到地方都试图把改革的实施方案做得尽善尽美, 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2003年年初, 按照副省长王寿森、财政厅副厅长王树汉的指示, 省税改办组织对陕西省30多个县区进行调查, 发现试点工作中存在八个方面的难点问题:一是合理、公平确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的难度大;二是农业特产税任务落实难、据实征收难;三是乡村可用财力减少, 基层运转困难;四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布局调整难度大;五是乡村不良债务数额巨大, 化解困难;六是农民负担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均衡农村不同从业人员的负担难;七是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具体操作难;八是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依然存在。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向中、省领导决策层提出了有见地、可操作的8条政策措施, 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肯定。有的问题在当年就得到解决, 有的问题在随后几年得到解决。

(二) 关于农业特产税改革的问题

国家设立农业特产税的目的, 是为了平衡粮食和农业特产品之间的比较收益, 实行“取之于农, 用之于农”。但多年来在实际执行中, 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违背了征收农业特产税的初衷。自开征以来, 由于农业特产税税源分散, 农业特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 波动较大, 要真正做到据“实”征收难度很大。许多地方为了简单方便, 采取按地亩、按人头平均摊派的办法, 存在重复征收和税赋偏重的问题, 农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2002年税费改革在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时, 陕西省以1999年农业特产税实际收入为基数, 充分考虑烤烟种植面积下降, 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及计税收入不实, 按田亩、人头平摊农业特产税等因素, 对全省农业特产税任务据实进行了核减, 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由1999年实际收入78 399万元, 调减为50 123万元, 核减28 276万元, 调减幅度达36%。2002年当年实际征收农业特产税52 969万元, 超收2 846万元, 超过核定任务的5.6%, 虽比1999年实际征收数减少25 431万元, 但数额仍然较大, 占全国农业特产税收入107.9亿元的4.7%, 居全国第六位。围绕农业特产税改革理论界有三种意见:一种是保留, 一种是取消, 还有一种意见是合并。当时, 中央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 总的原则是“逐步缩小范围、降低税率、创造条件、最终取消”。按照中央这一精神, 我们在认真分析、反复测算全省农业特产税实际情况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积极向省政府建议进行改革试点, 即2003年在全省取消对蔬菜、食用菌、水产品征收的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 在耕地上种植蔬菜、生产水产品的改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对2002年农业特产税收入在百万元以下的佛坪等38个县区和合阳、大荔2个农业特产税任务在千万元以上的县, 进行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年底, 省财政对各县区因改革试点而减收的部分进行了适当补助, 保证了基层的正常运转。2004年,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 烟叶特产税适时并入工商税种, 从而结束了农业特产税在我国税制上的短暂历史。

(三) 关于减免征农业税问题

农业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 形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带有浓厚的自然经济色彩。中国农民几千年都有缴“皇粮国税”的习惯。历朝历代都在农业税问题上进行改革探索。早在春秋时期, 孔夫子就提出过“薄税敛则民富”的思想, 但真要做到谈何容易?汉代“文景之治”和清代“康雍乾盛世”期间的所谓减免田赋和丁银, 至今仍是人们常讲起的话题。但实际上, 文景时期对田赋都是一时一地的临时性减免, 当时叫“时赦”, 最长的时间是11年。康雍乾时期的“摊丁入亩, 新增人丁永不加赋”, 也只是把原来征收的所谓“丁银”纳入了“田赋”, 而田赋却始终在增加。2000年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其初衷是通过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建立起以农业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本框架的农村赋税制度。在改革试点中, 国家对农业税的征税范围、税负水平和征收办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 农业赋税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社会各方面要求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的呼声很高。其主要理由是, 从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看, 农民的收入水平低, 农业的比较效益低, 取消农业税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 使乡村干部从对农民的收粮收款中解脱出来, 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同时, 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已经很低,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不征收农业税。中央吸收这些意见, 在认真总结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决定从2004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 推进减征、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 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2004年中央确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先行开展免征农业税试点, 在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1个粮食主产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 其余省份降低1个百分点, 农业税附加随正税同步取消或降低。按照中央的要求, 2004年陕西在全省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 有条件的市、县视地方财力情况多降或全部免征农业税。在实际执行中, 延安、榆林两市和碑林区、秦都区、凤县等31个县 (区) 全部免征了农业税, 其它县 (区) 的农业税税率也至少降低了1个百分点。2005年, 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 在全省各级财政都很困难的情况下, 决定在全省免征农业税, 比中央原定的时间提前了3年, 实现了全省农民农业税收的零负担。2006年国家决定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 既是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也是着眼于建立包括现代税制在内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着眼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着眼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把取消农业税这一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 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审视, 才能充分理解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在我国实现“城乡统一税制”, 是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四) 关于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主要是着眼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二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 防止基层政府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近年来, 全省通过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实施“两保两挂”和“三奖一补”激励约束机制, 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 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2004年, 陕西省先在汉阴、岐山、洛川3县进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试点。2005年, 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安康全市和岐山、洛川县, 同时要求其余各市都要选择1个县进行试点。2006年, 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 8月份召开了全省“乡财乡用县监管”座谈会, 10月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税改办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的意见, 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目前, 这项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加强了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管力度, 调动了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规范了乡镇收支行为, 确保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促进了控制新债、消化旧债长效机制的建立, 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变。2007年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健全完善账户管理、会计核算、业务流程等相关制度, 在30个县进行了县乡联网试点, 力争3—5年实现县乡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拨款、网上记账、网上监督, 提高办事效率。

(五) 关于解决村级组织运转难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 由于取消了村提留、农业“两税”附加等, 村级组织运转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成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主要来源, 甚至在不少地方是唯一的来源。2002年, 在计算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时, 以县为单位, 对村均农业“两税”附加不足1万元的补足1万元。同时, 要求各地按照“财力向下倾斜, 缺口向上转移”的原则, 积极调整县乡财政体制, 对乡镇因改革出现的收支缺口, 县财政要予以弥补。县、乡财政特别要注意研究村级管理费不足的问题, 妥善解决村级干部补贴。2004年和2005年, 省财政在计算取消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补助时, 对各地减少的农业“两税”附加进行了补助, 并明确这部分补助资金为村级运转补助。考虑到村均1万元的运转经费确实较低的实际, 2005年、2006年省财政在反复调研、认真测算的基础上, 又拿出专项资金, 将原来的村均1万元运转经费分两次提高到1.4万元。2007年省财政继续提高村级运转补助标准, 每村增加6 000元, 使村级运转标准达到2万元。通过逐年提高村级运转补助标准, 村级运转困难的问题得到了部分缓解, 各县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乡村干部对这项政策反映很好。

(六) 关于乡村债务问题

巨大的乡村债务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也是困扰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严重问题。虽然乡村债务与农村税费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但在农村税费改革后, 这个问题愈发显得突出。如果任其蔓延发展, 不仅会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而且会扰乱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导致乡镇财政困难加剧和农民负担的反弹。从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一开始, 社会各界就很关心乡村债务问题。但由于乡村债务量大面广, 成因复杂, 特别是底数不清, 中央一直没有出台明确政策。近年来, 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关注和财政部的肯定。概括起来就是“三抓、两建立”。所谓“三抓”, 即抓试点、抓典型、抓核查。从2002年开始, 我们就与省农业厅一起联合抓了户县、宜川、汉台等10个县区的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工作, 积极在全省总结推广永寿、镇巴等县的化债经验。2005年和2006年, 先后两次对乡镇债务和村级债务进行了清理核查, 锁定了债务底数。据统计, 全省乡村债务总额为124.97亿元, 其中:乡镇级76.85亿元, 村级48.12亿元;平均每个县1.2亿元, 每个乡镇440.7万元, 每个村16.68万元。所谓“两建立”, 即建章立制, 坚决制止发生新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先后3次下发文件, 明确提出“约法三章”和“两项制度”, 要求各地一律不得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的指标, 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 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 实行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债务激励考核机制, 调动县乡化债积极性。在清理核查、锁定底数的基础上, 去年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化解县乡“两政一教”政府债务激励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 计划从2007年起用3年时间, 基本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3—5年时间逐步化解乡镇政权建设和基层政法机构债务。

近年来, 省税改办围绕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 采取自主调研、委托调研、联合调研、配合调研等方式, 深入基层, 走村入户, 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试图结合陕西实际, 破解改革中的一些难题, 为省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依据。

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 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农村综合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 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 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农村综合改革需要解决好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富余人员出路等问题;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需要农村干部转变旧的工作方式, 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 善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与农民打交道。这项改革能否取得突破, 直接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能否巩固;农民负担能否跳出“黄宗羲定律”, 摆脱“加重—减轻—再加重”的恶性循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应该说, 农业税的取消, 仅仅是免除了农民在土地生产经营中的直接税, 但造成农民负担重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乱收费有所抬头并有新的表现。农村乱收费的主体开始由基层政府转向职能部门, 收费的名目开始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向经营服务性收费, 收费的对象开始由农民转向中小学生。在农民建房、外出务工、计划生育以及殡葬等方面乱收费仍然比较严重, 生产性收费名目多、标准高、不规范, 一些村级组织也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二是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运转困难, 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由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缓慢, 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税费改革后, 公共财政如何有效覆盖农村, 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乡村债务量大面广, 成因复杂, 化解困难, 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热点。四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有的乡村干部感到改革后工作缺乏“抓手”。这就说明,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央已经明确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那就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 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这三项改革任务。

高中英语课改革体会和感想 篇3

1.注重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强调运用。因为从必修教材一和必修二来看,很多词汇和语法都是初中学习过的,课文的句式,长难句和词汇都是十分简单的,篇幅较初三的文章要短得多,加强了常用词汇和句式的练习,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把学习到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了词的巩固运用,词的变化形式,从而对学生词汇的积累以及词形变化形式有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会在不同的语境运用这些词汇。

2.课本的选材更加丰富多采,起点高,难度大。特别是顺序选修六这一点尤为突出,这不仅要求我们老师知识面要广,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要终身学习。新教材是初中新课改的延续,在完成必修一至五的过渡之后,相对以往高中教材来说难度增大了,要求也高了。所增设的拓展,发挥的内容虽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外知识的补充。但词汇较多,也较难,甚至有些是我们在师范学院学习才遇到的词汇,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旧教材明显不同,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特别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设置上,过去的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基本上演绎法为主,而现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句中让学生感知,发现,再现让学生强化,学生共同探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4.新教材给予教师整合教材的空间更大,学生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的机会明显增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重新进行组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注重课堂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他们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尽管如此,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在此不妨抛砖引玉。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髓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 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费时低效。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表面功夫,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和启迪。

2.穿新鞋,走老路。不少高中英语教师仍以讲解语法,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词汇知识为主,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内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讲不出”。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许多教师只侧重课文内容的分析,知识的传授。未能结合课题提供与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补充和延伸,或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导致一些高中生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以口头形式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一些老师为了满足学校领导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分数,还是坚持使用自己手中的法宝,周周考,月月考。我和同事经常讨论分数就等于学生的素质吗?难道课改只是一阵风吗?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交际性,在于吸收信息和传递信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实践中又怎么运用自如呢?根据我自身的实践和同事讨论,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着手。

建立“大英语的概念” 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练习的基本布局是听力占据30分,完型占据30分,完型占40分,写作占35,单项选择占15,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该多进行语言的输出和输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除了把课本读得滚瓜烂熟以外,我们还要让学生看大量的英语杂志,二十一世纪报,或者英语小说,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要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对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增加了很多讨论题,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真实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去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某个任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的culture corner 部分,给学生补充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并与当今社会息息相关的东西。学生认真阅读,找出他们喜欢的材料,以周记的方式写下来,扩充课外知识,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

英语改革感想 篇4

很荣幸我能成为英语A班的一份子,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在英语A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刚进入到A班心里有些激动还有些小忐忑,觉得自己水平低,不敢说,就默默的坐在座位上。但是A班的学习模式,氛围,就是要学生大胆的说,不漏胆怯之色。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老师、同学的帮助鼓励下,我也积极的投入到小组的排练当中,并且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组排练的过程,有分歧,有不同意见,但更多的是互相合作,为了把节目排练好,大家都很努力。有点遗憾的是小组的节目没能参加英语艺术节的表演,另外,在自己班里表演的时候,自己表演的时候也出了点小差错,不过还好啦。

在课堂上,老师不是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灌输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老师有时诵读名人演讲,有时让学生看些精彩的英语视频等等,增强大家对英语的兴趣。英语A班本身固有的特点,无形当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面对事情更加从容,拥有了良好的心理态度,积极的人生信念。

Thoughts Of English Reformation

医疗纠纷后感想 篇5

眼科 张夏薇

医疗纠纷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我院最近发生了几起医疗纠纷,感触颇深,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疗期望值和医疗需求不断提高,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场所,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处理难度日益加大。如何正确处理已经进入情绪化状态的病人或家属,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各级医院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纠纷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首要问题。针对我市近几年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医疗纠纷的特点、诱因及防范措施等问题归纳出以下几点: 1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特点

①医疗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多,涉及范围逐步扩大,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数量也在增加;②以经济赔偿作为解决医疗纠纷方式的处于主导地位,患方要求的赔偿金额越来越大:③医患矛盾日趋尖锐,病人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赔偿要求的过分奢求,处理难度日渐增大;④外科纠纷的比内科纠纷的多,医疗后果严重的比医疗后果较轻的多;⑤社会影响增大。有些医疗纠纷因病人高额赔偿的要求不能满足。则反复向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及相关媒体投诉。更甚者聚众闹事。破坏医院财物,打骂、恐吓医护人员,或动用地方势力给医院施加压力。加之有些媒体缺乏医学知识,不明事实真相,盲目炒作,使医疗纠纷很快传及社会,给医院的声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2形成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2.1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医患双方缺乏沟通由于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来就医的病人不可能都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客观及全面的认识;有的缺少相关的医学知识,对病情的病程及其归转不了解,认为责任全在院方,而与医院发生纯纷;有的对疾病诊断的客观难度不理解,认为诊断不明就是误诊;还有的病人认为并发症是由“治疗不当”造成的后果,院方应负全部责任等等。而一些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未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客观、准确的交流,忽视沟通的作用,或者缺乏沟通的技巧.也易引发医疗纠纷。2.2医生技能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够由于某些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低,不能胜任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为顾及面子,或是怀着一副试试看的态度,不顾国家有关手术分类的条款,对病人施以手术,或在术中不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的医疗纠纷。有的则是由于部分医生尤其是一些年轻医生缺乏职业素质修养,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临床查体不全面,辅助检查不到位。先人为主,尤其对某些必要的阴性体征不予描述而导致漏诊发生。

2.3患者及其家属对疗效的期望值过高.动机不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过大人们的价值观念普遍提高,因此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诊治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服务周到热情.而且因经常把服务与诊疗效果联系起来,如果治疗效果不能达到其主观的期望,或服务不到位,在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就容易引发医疗纠纷。3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当前.应当尽快在全体医务工作者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医德与医风,引导医务人员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处处为病人着想。提高对医疗服务艺术水平的教育,经常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会一点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知识,提高自身

素质与修养。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三基训练,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使全体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病人健康”的职业宗旨,以更好地服务人民大众。3.2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完善和落实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三查七对”、交接班、会诊和重大手术审批等。各部门及科室严格把关,使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加强纠纷高危患者的管理.及时消除纠纷隐患,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增进了解,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改善医患关系。3.3强化谨慎服务观念.加强防范

医务人员对病情的解释要简单明了.合乎逻辑。不能因出言不慎造成病人不必要的误解和思想顾虑,也不能因有所顾忌而闭口不谈。到最后却因为没交代清楚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镶位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3.4新闻媒体应以正面宣传为主,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

医疗行业是技术性强、风险大的特殊行业,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根本目的。在社会宣传方面应当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增强医学及法学知识的普及,增加社会对卫生行业.特别是对医务人员工作的理解.正确运用法律武器,而不是无理取闹和胡搅蛮缠。以此改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平台。

医疗纠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眼科 张志鹏

最近,我院发生了几起医疗纠纷,其中有些纠纷给人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患者及家属为得到更高的经济赔偿,往往把问题扩大化,有意识利用社会力量加压于医院,更有甚者动用地方势力组成“医闹”队伍,寻衅闹事,破坏医院财物,打骂恐吓医护人员,往医院送花圈,设置灵堂等,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下面浅谈一下我在日常工作中的个人体会:

首先分析一下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1、无过失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1)医方---态度不好、解释不同、语言不当、第三方挑拨、不遵守保密原则、出具假文书;

(2)患方---不配合、知识缺乏、为私欲而无理取闹,认为“打架”比“打官司”划算;患者对医院及医学存在误解或偏见,期望值过高,对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出现正常的并发症不满意,有些患方就千方百计找医院麻烦;

(3)社会原因---社会矛盾的反映,我国医疗保障体制与百姓承受能力还不相适应,患者自付比例较高。

2、有过失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1)法制意识弱。极少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常规开展执业活动,无证上岗、超范围执业等。

(2)管理体制差。一些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忙于抓经济收入,忽视了医疗质量及科学管理,造成医疗安全隐患较多。

(3)医护素质低。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或业务素质差,专业技能不强,很容易在诊断、治疗或护理上出现差错而酿成事故,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加之人性化不够,缺乏交流沟通,引发医疗纠纷。

(4)医疗风险高。医学是非常复杂的自然科学,有些领域研究还很粗浅,认识比较局限,有的甚至还不一定准确;加之诊疗护理技术的局限性和两面性,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疾患,有些技术本身既能治病又致病,很难截然分开,致使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和接受。

3、其它原因(1)思想认识有误区。社会上少数人把医院看成盈利性单位,一旦出现纠纷,便把医院当作“摇钱树”,不能遂愿就纠缠不休。

(2)社会舆论易误导。出现医疗纠纷,极少数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不能客观、公正地报道,反而故意炒作,容易造成误导,激化矛盾。

(3)医疗纠纷常误断。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随意放宽政策,甚至对冲击医院、围攻殴打医务人员的违法行径,不依法秉公处理,而是放任自由,容易产生一出纠纷就聚众到医院闹事的恶性循环。

其次,作为医护人员,我现就防范医疗纠纷浅谈点滴体会:

1、强化医疗管理,严格执行核心医疗制度

加强医院自身建设,强化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培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和执行核心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与畅通的医患沟通渠道

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坚持依法治院,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医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切实改善服务态度,融洽医患关系,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为其提供礼貌、热忱、便捷、优质、高效、费用合理的医疗服务和病人沟通思想,加深感情,让病患者消除疑虑,配合医疗。

3、注意发现和认真处理医疗纠纷的苗头

医疗纠纷初起时,往往有很多征兆,如发生医疗意外或不良后果、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等。院方要及时介入了解情况,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和减轻病痛为第一要务,同时,完善病案以备鉴定,尽量安抚病员家属的情绪波动,切忌言语不慎致矛盾激化。

4、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社会媒体应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尽量让报道能客观公正。医院应加强与社会媒体的经常性接触,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医院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正确对待社会媒体善意的批评,不断改进工作。

5、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把医患关系纳入契约合同管理;医院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及时有效地为医院提供法律咨询;进一步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及医事赔偿保险制度,有效化解医院运营中的风险。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

眼科

杜松龄

医疗纠纷是目前围绕医院的一个焦点和热点问题,其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客观地讲,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医院要完全杜绝医疗纠纷是不可能的,但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不值得或可控的纠纷是完全可以的。根据近期我院发生的几起纠纷,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医院应从以下做起:

一、进行医疗安全的全员培训,提高职工的忧患意识

当前医疗纠纷上升,已经使医疗卫生机构处于了一种很尴尬的局势,而纠纷的滋生可在医院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上或任何一个人身上,因此,必须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安全的教育,使他们转变观念,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充分认识到医疗安全无小事。

二、提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意识

目前在全省各县、乡卫生院发生的医疗事故中,以无证行医、超范围行医较为突出。医院必须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输血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必要时进行考试,尤其是行政领导及部门管理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强化职工法律意识,自觉做到依法行医、依法执业。

三、改善服务态度

医院作为特殊服务部门,服务态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应及质量,也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可以缓和和化解很多的矛盾和不足,相反,不良的言语和态度可引发很多不满、猜测、误解和纠纷,所以医院一定要抓服务,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四、狠抓病历书写质量及管理

病历作为医疗档案,是整个医疗行为的真实记录,具有法律效应,当纠纷或事故发生时,它是医疗事故鉴定及司法鉴定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在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病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病历重要性的学习,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每份医疗文书的重要性和法律意义,严格按规范书写、及时完成,并且各类文书要完整。同时还要加强病案管理,对病历的收集、整理、归档一定要专人负责保管,严格病历借用制度,保证病历的安全、客观、真实、完整。

五、认真履行必要的告之签字义务

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时也是在保护医护人员自己的医疗行为。病人入院后须进行一系列告之签字,如入院告之、病情告之、治疗风险告之、特殊检查、病情危重、“四新”的应用等,而且须让患者签字为证,通过告之,遵循了知情同意原则,同时在医疗纠纷发生时,是帮助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书证,有利于“举证责任倒置”。

六、强化医疗安全的部门管理

医疗安全作为医院质控的重要内容,职能在医务科。医务科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投诉的接待工作,健全医疗投诉、纠纷登记制度,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答复,同时在接待各类投诉和纠纷时,工作人员要能识别事故的性质、纠纷“苗头”,及时客观的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汇报院领导,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捷的方式使纠纷消除在萌牙状态。

七、抓重点防范环节

在医院的运行中,虽然医疗纠纷无孔不入,但风险发生的概率迥然不同,因此对一些纠纷的高发点或关键环节,如总值班、急诊科、输血科、妇产科、骨科等高风险科室要重点防范,严把入口关、技术关,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护送制、抢救制、会诊制及报告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八、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是科学管理的结晶,是各级各类人员的行为准则。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意义重大。因此,要求各级各类医护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在医疗活动中得以执行。总之,医疗纠纷防范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警钟常鸣。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技巧 眼科 张志鹏

近期我院发生了几起医疗纠纷,目前全国各地医疗纠纷均呈增加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增加了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调解和处理棘手的医疗纠纷成了医院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历,深刻体会到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工作,具有难度大、技术性强、环节多、工作量大的特点。面对形形色色、令人头痛的医疗纠纷,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也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更不论最终采取什么方式予以解决的医疗纠纷,均会对社会、医患双方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理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了医疗纠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医疗纠纷造成的不良影响。医疗纠纷的防范

1.1 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服务语言,积极提倡礼貌用语。在诊疗过程中通过加强对病人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解释沟通、心理护理等,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努力提高对病人的服务满意度。其次是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对违反诊疗护理规范的人员要认真查处,责任到人。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实习生、进修人员的管理,明确带教人员的责任。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医疗技术质量的动态分析、评估和跟踪调查,从严把好质量关,使医疗技术操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标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医疗活动中绝不能违反医疗卫生方面的国家法律或职业规范,杜绝失职行为是医院避免医疗纠纷的根本方法。

1.2 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诊 积极改善诊疗区的医疗条件和基本设施,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门诊布局,方便病人就诊,努力创建“花园式环境,宾馆式服务”的现代化医院,彻底消除病人挂号、收费、取药排队的现象。建立便民服务措施,如供应茶水、免费邮寄化验单、设立健康教育咨询台、值班主任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等,形成便民服务流程和网络。

1.3 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使其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使医护人员自觉的依法行医,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医务人员通过法律的学习应具备以下2点意识。

1.3.1 纠纷意识 医院医务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和纠纷意识,在诊疗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1.3.2 举证责任意识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使医疗机构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在医疗诉讼案件中,原告病人只需证明自己曾在被告处接受过诊疗并在诊疗后出现了人身损害后果,就算完成了原告的举证责任。此后,举证责任的“皮球”就踢给了被告———医院,由医院提供证据来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如果医院不能提供充足有利的证据,即举证不利,将承担败诉的结果。因此,医务人员应当有举证责任意识。在诊疗活动中不能重治疗、轻病历,不能光做不记或光说不记。病历不仅是记载病人病情和医务人员诊疗理活动的医疗文书,也可能成为以后出现医疗纠纷时的法律文书,成为决定自己在医疗官司中命运的重要证据。

1.4 要有预见性 医务人员面对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和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预见突发事件的能力,利用各种条件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以确保医疗安全及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发现以下的疾病种类和人群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酒后之人。患者或家属酒后,控制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争端。个别人发酒疯制造事端。2)经济拮据者,对用药、治疗费用易产生怀疑,担心被开大药方或无关的治疗检查项目。3)慢性、复发性疾病,因不能根治,花费较多,心情烦躁,往往对治疗效果不满,易产生抵触情绪。4)患者家中有从医人员者,由于医务人员熟悉医疗行业中的瑕疵,如某项医疗活动影响医疗效果,很容易引起纠纷。5)应用激光、外科手术进行美容、整形的患者,因收费较高及期望值较高,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易产生纠纷。6)本院职工的熟人,往往减少医疗程序,减少检查项目。因是熟人不做详细交待,不签协议书,留下了纠纷隐患。对于上述疾病和人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多和病人解释沟通,完整书写病历和各项记录,努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处理医疗纠纷的技巧

2.1 一些纠纷在现场燃起“战火”时,病人或家属往往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并在现场引起围观,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人的打抱不平。这时首要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矛盾双方分开,以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可让患者离开现场,或请病人到办公室坐下商谈,耐心倾听病人的投诉,使病人逐渐息怒。

2.2 对于病人由于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就诊不方便引起的不满,在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时,表示理解和赞同,这时病人的愤怒往往有所下降,我们代表院方向病人表示歉意,并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必要时由当事人当面向病人赔礼道歉。

2.3 对于医院没有过失,只是由于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对诊疗行为不理解造成的纠纷,我们耐心向他们讲解有关医学知识、诊疗的风险性、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副作用的预防等,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4 有些病人无论你如何解释,非要医院赔钱,否则就会曝光媒体。在医务人员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我们要据理力争,正告患者医院是不怕病人的胡搅蛮缠和媒体曝光的,可告知病人索赔的依据和方法,让病人通过法律等正常途径获得赔偿。

2.5 对于目无法纪、围攻辱骂、毁坏公物、行凶殴打、无理取闹的少数病人和家属,我们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处理此类纠纷,要协同保卫科、地方公安部门一起处理,对医务人员、财物造成损伤的,坚决要求赔偿道歉。

2.6 对于重大医疗纠纷的处理,要上报医院领导。当然医院领导的态度非常重要。医院不要怕病人打官司,动不动就花钱息事宁人,这样既纵容了某些人的不法行为,又会损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重大的医疗纠纷的处理,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依靠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走法律的途径解决。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医院要做到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非常困难。因此医疗纠纷的发生亦在所难免。如何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思索。我们认为,作为医院应通过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诊环境、加强法制学习等,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及时解决和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的恶化和扩大,使医疗纠纷逐渐减少。

对于医疗纠纷的几点思考

眼科

最近,我院发生了几起医疗纠纷,尤其是最近的一次医疗纠纷发生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虽然以前也曾看过类似的报道,但亲生经历却还是第一次!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医学生,我不禁感叹:难道我们的医学界真的就这么可恨?为何医疗纠纷如此频发?谁又该为如此频发的医闹负责任呢?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有些疾病出现并发症是在所难免,通过分析我院几例医疗纠纷,我对于近几年医疗纠纷事件频发的原因简单归纳为以下:

一、医闹。近几年,“医闹”这一新词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并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医院的病人“讨回公道”,成功后就能获得高额的报酬,这种行为与黑社会敲诈勒索有何区别。

二、院方的处理方法。每次出现医疗纠纷医院都是赔钱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很少通过法律途径,这种做法已经给大家形成了“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想法,也给了“医闹”这种不法组织绝好的发财机会,使得他们发扬壮大。从眼前来看,的确能减少院方的麻烦,可是却给我们的医疗界,给我们的社会形成了不良之风,这是得不偿失的。

三、政府机关的态度。当发生纠纷后,甚至已经导致人身伤害了,公安机关的态度让我觉得很气愤,他们从来都是处于“待命”的状态,他们的解释是“为了不让矛盾激化、安抚病人家属的情绪”,可是我们医护人员也是人,也是公民,你们也有义务保护我们,至少你要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另外,对于医闹组织从没听说过有人受到过惩罚,难道他们真的这么神通广大?还是你们的不作为?

四、媒体。我想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从而弯曲事实,夸大报道也是形成目前的医疗环境的原因之一。

五、医护人员。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医护人员也需要付一部分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更加重视他们自己手中的权利了。然而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仍未意识到我们的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也导致了一些本可避免的纠纷发生。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想我能做的只有更加努力学习,只有学习好医学知识才有资格做一名好医生,另外要求自己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病人负责,尽量减少工作中的错误,因为这才是纠纷的源头。希望随着医疗保险的改善,人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各方面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能迎来医疗行业的春天。

医疗纠纷的防范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及双方相关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疗行为所致的后果存有不同看法,引起争议并诉诸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1,责任心不强.(1),病历记录缺陷.如病史询问不详,对病人病情变化和处理方案记录不及时,不全面,未检查病人,凭主观想象编写病志,或病历记录,手术过程记录与病人病情和实际不符,特殊检查,治疗,手术前的病历讨论及与病人家属交待病情谈话记录不全面.(2),检查和观察病人不认真,不仔细,不全面,不及时,尤其是值班医生,护士对病人主诉和家属反映不耐心,不重视,一旦病人病情变化,发生严重后果,成为病人家属投诉医院延误治疗的主要内容.(3),治疗计划制定草率,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或病人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盲目自信,不请示,不汇报,不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4),对危急重疑难病人以不是本科疾病为由,互相推诿,不积极抢救.造成不良后果.(5)执行医嘱不认真,不及时,粗心大意,如发错药,打错针,输错血,造成治疗错误.(6)检查报告描述不清楚,结果不准确,如张冠李戴,对有疑问的报告结果不复查,不分析,造成诊断治疗失误.(7),丢失重要医疗诊治资料,如病历,检查报告单,X片,病理腊块,标本等.(8),术后主刀医生外出,不做交代,不做记录,病人出现紧急情况,影响及时抢救治疗.2,技术水平有限,临床经验不足.(1),医学知识掌握不全面,对某些疾病鉴别,诊断,认识不足,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未能及时会诊和转诊治疗.(2),对疑难病症治疗手段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复杂性,风险性认识不足和缺乏操作经验,不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并发症,治疗效果不满意.(3),缺乏药理知识,用药适应症选择不当,药物用法用量不准确,未能采取防范药物副作用的有效措施.(4),不能正确理解或简单照搬检查报告结果,不结合临床实际中的情况,造成误诊误治.(5),实习,进修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执行医嘱和治疗措施处理不当.3,规章制度不落实

没有按规定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急重症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人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4,违反诊治操作常规.5,非医疗行为引起纠纷

1),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2),患者不配合诊疗.3),患者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擅自离院出走或自己采取其他治疗手段,出现意外追究医院管理上和治疗上的责任.4),患者出现病情外的特殊意外.如自杀,自残或斗殴致人伤害的行为.5),不良的医德医风,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6),因服务态度引起的医疗纠纷

7),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收费不满意,帐目清单不准确,多记或少记乱记,造成纠纷.8),病案书写问题.随便修改病历,造成原始病历记载不一.给患者造成疑虑.三,医疗纠纷的预防

医疗纠纷 不管是何种原因或何种类型,或最终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都会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时会持续多年,涉及许多部门,干扰医务人员的工作,影响医院工作,牵扯医务人员的精力,因此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一)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医务人员的思想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理念.要注意维护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医疗行为的每一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二)医务人员要增强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意识,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态度.要认识到,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造成不幸.也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工作.同时也会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医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环境.要消除医疗纠纷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应当认识到防范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全院职工共同的责任.(三),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的培养.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一切为病人着想.应当不断提高自身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医疗技术都是避免医疗事故的重要的因素.(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医院管理,要健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项工作规范,有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保证制度和管理机制,这是避免医疗缺陷过失的可靠保证.(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及时服务,提高服务工作效率.急诊抢救24小时在岗,不能推诿病人,尤其是涉及多科室的病人应特别注意首诊负责制.注意服务态度,尊重病人.对病人的回答解释要细心,尊重患者的权利,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农村卫生医疗调查及感想 篇6

一、存在问题:

1、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只限定住院才报销对农民日常看病意义不大。

2、部分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

3、指定医院少,看病手续麻烦。

4、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医疗设备落后。

5、医务人员的素质差,高素质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二、我们的建议:

1、首先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

2、其次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

3、并且需要逐步扩大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关键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5、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增加药品种类,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解决农民的切实问题。

6、扩大医保卡的使用范围,不局限于住院费用报销。

7、完善乡镇医疗卫生机制,改进医疗设施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们从中看到了对“新农合”的各种各样的看法。总的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的确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在解决一直困扰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予了一些帮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医疗卫生,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引进设备与技术,改进医疗设施,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同时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技术与素质,加强与邻村交流与合作,相信农村医疗卫生会有质的飞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农村居民几乎都参加了“新农合”,它也能为农民解决一些医疗问题,但其并不能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以及其自身本不完善。所以,“新农合”仍需不断完善。农村的保障问题依然严峻,我们还需不断摸索,不断的出台好政策,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对此,我们提出几点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一、区域的差异使此政策存在必然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实现贫富差距大的区域优惠措施不同,优惠比列不同.另一方面,对报销地点,报销方式的限制,使目标群体少之又少,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失去了该政策存在的本质意义.二、当政策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剩下了简单的传达,关心的只是有多少人参与到了这项政策,而未关心到参与这项政策的百姓有几人得到了实惠,因此说他们忽视了最关键的步骤:向参与者宣传政策的意义以及如何行使他们的这一权利.这样一来,农民只是听说了一项政策,然后参与了,而当真正需要时却不知该如何行使.三、许多农民平时很少去关心政府的政策,只是跟风般的参与,然后弃之一边,或者等待优惠自己来到家里,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家里根本用不上,所以不必关心.然而当突发事件,突发疾病出现时才慌了手脚,只够抱怨医疗费用高昂,而不知道政府的政策可以减轻他的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从本质上说,对解决一直困扰着农村居民“看病难,看

病贵”问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的实施让农村居民在医疗问题上有了保障。在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时,不必在有自己一人承担,有“新农合”为农村居民承担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它从实质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它从实质上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定的医疗保障。

感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对农民的关心,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作出的一项有效的政策。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它的投保比例很高,其收费也较商业医疗保险便宜得多,再加上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补贴,使得每人只需交10元便能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以它具有的优势之一是:缴费便宜。是广大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着的实用保险。它虽然从根本上对我们农村居民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于我们了一定的帮助,也能为我们在医疗一些花费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够相当一部分的补助。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重大疾病面前,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它虽然缴费低,报销比例较高,但这也决定了它的保险金额小。在面对重大疾病或需要大量金钱医治的疾病时,它便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在这时,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是让普通的农村家庭吃不消。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仅仅只能解决农村居民一部分的医疗保障,不能全面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在此,我小组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适当扩大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加积极性。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仅实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难以调动他们参合热情。因此要研究将报销范围扩大至门诊。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要求将报销范围扩大至门诊,农民的这一愿望非常强烈。

二、是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有35.4农户希望能够提高报销比例。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三、是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各县(市、区)乃至全省,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根据医疗机构不同级别,设置适度的报销比例梯度,鼓励农民就近就医。对外出的参保农民,允许其在外地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医院先行就医,然后凭相关证明、发票至当地报销,以提高需要经常外出农民的参合积极性。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解决农村居民解决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现在却处于起步阶段,在此,我们希望国家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农村居民也能有较好的医疗保障,能解决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农民正真的看得起病,让农民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相信不久,它将在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年的感想 篇7

父母亲告诉我, 他们小时候, 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过年曾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因为只有过年, 他们才有新衣穿, 有糖果吃, 好东西只有过年才有, 因此他们总是期盼年能够早早来到。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衣足食的年代, 虽然我们不用等到过年就有新衣服穿, 有糖果吃, 但过年在我们小孩眼里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可以走亲戚, 拿压岁钱, 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放鞭炮, 等等, 做很多快乐有趣的事。所以, 现在的我们也总是盼望新年能够早早来到。

过年前几天, 我总是听到爸爸妈妈把“年货”挂在嘴边, 理所当然, 不久之后, 爸爸妈妈将带着我一起去“大润发”疯狂购物。鸡鸭鱼肉一样也少不了。我跟在后面, 乐得屁颠屁颠的。

过年, 我算是个大忙人了, 我在寒假里要在四个地方穿梭:外婆家、奶奶家、大妈妈家和自己家。大家一定认为我走来走去的好累啊, 但我并不感觉累。在这四个地方, 我可以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们玩耍。哈哈, 兄弟姐妹都见面了!过年的快乐还在于可以拿压岁钱呢。

瑞典留学感想 篇8

自主学习的模式

我在瑞典的林奈大学(Linnaeus University)学习的是创新发展与国际营销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与国内的学习模式不同,这里的学习模式更加强调自我激励和自主学习。

一般来说,我们一周只有三天有课,其余的四天是自主安排。虽说是自主安排,但其实“自主”的空间并不大,有很多作业需要完成。尤其是像我这样读商学院的学生,更是需要完成大量的商业计划和实际案例分析。这类作业的要求很苛刻,需要针对指定的公司作分析。因而,我们还要利用这四天去进行很多采访、阅读很多专业书籍,进行一手资料的整合。当遇到一些和科技、科技创新有关的实际案例时,我们甚至还要查阅很多有关科技的资料,以作为基本知识来开展之后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充满挑战。刚开始在瑞典学习的时候,我很不习惯,不知道老师对作业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案例分析要包含哪些内容,分析又要具体到什么程度等等。每次做作业我都要迷惑很久,而且疑问也有很多。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才渐渐明白所有的决定都需要自己来作,而影响这些决定的因素又有很多,包括对案例材料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的侧重点、自己可掌控的时间等等。比如我们曾做过一个气球公司的商业计划,当时我们对计划中要不要包括“财务分析”(Financial Analysis)这一部分很是犹豫。一方面,我们认为“财务分析”对整个商业计划的实施来说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仅有两周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商业计划,所以时间比较紧迫。后来,在分析了气球公司的管理需求之后,我们了解到,公司非常需要了解实施这项商业计划所需要的资金等情况。因此,我们便决定挤出时间,将“财务分析”这一部分写进商业计划中。这样的训练扩展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提高了我的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书本知识,这里的老师都不会一点一点地为学生分析,而是指定几本书,然后告诉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内容,剩下的就要靠学生自己“修行”了,这就更考验一个人的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了。其实,在我来瑞典之前,就已经收到了老师发来的阅读资料。然而,真正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阅读资料也不过就是一个引言资料,而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就必须扎扎实实读一本或好几本书。这里的考试也比较灵活,内容比较广泛。一般很少涉及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比如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等。

除了考试和商业计划之外,我们平时还需要完成一些小论文。这个作业虽然被标榜为“小”论文,但是其所涉及的“工程量”之大却出乎了我的意料。这对于英语非母语的留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我们不仅必须在短时间内读完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还需要用专业性的语言来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最终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来,这可是对我们研究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的大考验。这个过程真是相当痛苦,不过经历过后才发现,这样的考验是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大好机会,而且也为将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性迥异的国际学生

在瑞典留学,让我见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而这主要源于团队合作。在美国或者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更多接触中国留学生的机会,因而,一般来说也有更多与中国学生开展团队合作的机会。而在瑞典,中国留学生相对较少,与其他国家留学生合作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多了。其实这也是我们教授所提倡的,因为不同国家的学生组成团队,有利于促进相互间的学习和文化交流。

我参加的第一个团队便是一个多国学生的组合。我们这个团队共有五名成员,除我来自中国外,其他四名成员分别来自瑞典、墨西哥、法国、奥地利。我们五个不仅来自不同国家,而且母语都不是英语,文化也截然不同,所展示的个性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组合也真算是“难得”了。

在我们决定成立团队的第一天,奥地利女生就给大家发了一封长而经典的cheer up email,其目的在于整合我们这个团队。她给我们每个人都布置了一系列的任务,并定下了开会的时间,以及开会前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当时就意识到天性散漫的奥地利人也不缺乏严谨的特点,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严格的时间表和任务表。

更有趣的是,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来自墨西哥的男同学迟到了半小时,所有队员对此都颇为不满。经他解释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迟到15~30分钟在墨西哥是一种礼仪!对于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有礼”行为,大家只好表示充分理解,由此也引发了会议的题外话讨论——各国文化习俗大分享。后来大家一致决定,以后通知墨西哥同学开会时间时,将开会时间说早半小时,这样大家就不用等了。但颇具戏剧性的是,第二次开会时,墨西哥男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居然准时到了,结果这回害他等了我们半个小时。

此外,来自法国的女孩也真是继承了法国人惯有的热情与浪漫,举办了多次国际学生的聚餐和聚会;来自瑞典的男孩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有他在,我们的讨论便绝不会枯燥、乏味;而来自中国的我自然也不甘落后,积极融入团队,为他们展示了我的高超厨艺与优美舞姿。

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会议、聚餐和聚会,我们慢慢融入了各自的圈子,成为彼此的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外国人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那样,他们都是“study hard, play hard”类型的人,他们不会错过聚会,但也不会迟交作业,在学习与娱乐之间稳当地走着平衡木。

无处不在的温情

与国内不同,瑞典人的生活相对比较悠闲。他们非常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尤其重视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私人空间。很多商店很早就关门了,下午六点左右市中心就变得非常冷清,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因为工作而牺牲掉自己的个人时间(private time)。这就给爱好逛街的我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不得不提高自己购物的速度。

瑞典的治安非常好,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你可以在三天之后找到遗留在学校的钱包,我想这便是最好的例证。瑞典人也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几乎所有的汽车都会为行人让路,而且是几米之外就减速,让来自中国的我们觉得相当窝心,相当感动,以至于回国前中国留学生之间都会相互提醒:回国过马路一定要看车、看路——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

瑞典人很友善,非常乐于助人。我在瑞典有过几次搭便车的经历。刚开始搭的时候,我有些害怕,心里总是战战兢兢的。我记得第一次搭便车是因为搬家。那天下着雨,我拖着两个行李箱,身上也挂满了包。刚走出原来的那个社区不久,雨便下大了。我甚是狼狈,不过还是坚持往前移动。后来有辆车先是为我让路,不久又往我这边倒车,并在我跟前停了下来。司机打开窗户问我去哪里,然后让我上车,说要送我一程。我看了看正在下的大雨,想到雨中前行的艰难,便上了车,不过心里非常紧张,便开着窗户,打算遇到不测时,随时准备跳窗户。但司机却一直很轻松地跟我聊天,这让我忐忑的心慢慢安定下来,我也开始和司机攀谈起来。后来,我陆陆续续地又搭了几次便车,每次都是一段愉快的旅程,我甚至和几位司机成了朋友。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300字下一篇:小学教师个人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