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024-07-31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通用12篇)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1

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我想提醒你们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对于前一半,你们完全无能为力;对于后一半,你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倘若你们不在这方面下工夫,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则我可断定,有朝一日你们必定会发现,你们现在为他的苦心经营全都是白费力气。

■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专家,只不过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而已。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要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做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僭越和误导。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从孩子这方面来说,便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去,为了拿到那张文凭,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恰好一开始就是输局了。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

我要对聪明的大人说: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素质教育的收获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

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有二,一是给素质教育加分,二是给应试教育减负。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对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不是一个很用心思的家长,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不过,我比较有心,会留意孩子的智力闪光,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事实上,幼儿理性觉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会有好奇、多问、爱琢磨等表现,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励,给他一个方向,使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发扬。相反,倘若对于自然生长的智力品质视而不见,却另外给他规定一套人为的标准,他在智力发展的路上就难免左右失据、事倍功半了。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父母最大的失败是被孩子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幼儿都会表现出艺术上的某种兴趣和能力,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长大了都要成为艺术家,都能成为艺术家。做艺术家必须有天赋,而单凭幼儿期的兴趣是不能断定有天赋的。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生长。这本身就是重大收获,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收获都会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在我看来,长期强迫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是完全违背艺术的本性的。这样做往往是出于强烈的功利目的,最后即使培养出了一个艺术上的能工巧匠,付出的惨痛代价却是不可治愈的心灵创伤和人性扭曲。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2

一、注意孩子自身的特点

在选择和指导游戏时, 家长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还应针对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选择和组织能促进孩子某种能力发展的游戏。例如孩子总是粗心, 家长可选择一些相应的智力游戏, 比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即在A、B两幅相似的图中寻找不同点;对好胜心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则可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当配角, 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当“病人”, 以游戏规则来限制他的行为。、让孩子有选择的玩, 孩子的年龄小, 知识经验少, 明辨是非的能力弱, 好奇心强, 什么都想玩, 什么地方都想去。所以家长的引领很重要。如:有的家长带孩子去练歌房唱歌, 去歌舞蹦跳厅, 去网吧闲逛等, 那噪杂的声音和混乱的场地及大人的一些不良言行举止, 都会无形中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这给他们的内心世界添加的是污浊的颜色。我们给孩子的应该是正面而积极的, 家长在闲暇的时候和孩子一起, 做做手工, 玩玩玩具, 或者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竞争性的游戏, 也可以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民间游戏, 像背星星, 关公老爷磨大刀、跳房子、搭对台等。这样的“玩”才会使他们的思维能力, 竞争精神, 协调性, 及观察和领悟事物的能力得到发展。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陪孩子, 在你们的陪伴下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成长, 还有更重要的东西———爱。

二、让孩子要玩的有意义

为孩子提供玩各种游戏的条件。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指游戏的场地、玩具和材料。在现有的居住条件下, 家长宁可减少一些非必需的家具用地, 也应给孩子留出一席之地。玩具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各类游戏又是以特定的玩具和材料为前提的, 没有或缺少玩具则游戏难以开展。为了让孩子在玩中, 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 家长带孩子玩时要给孩子多方面的刺激。如: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期, 带孩子参观一些名胜古迹, 像我们近处亳州的木兰祠、曹操运兵道, 可以跟孩子们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及曹操用兵防御的故事。再近些的地方, 我们身边的老子庙, 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浅显的道家文化, 这些不仅让孩子对我们的家乡有多了解, 还能让孩子的知识面更有广度。再如:家长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郊游,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玩, 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美景, 而且还能使孩子学习到丰富的自然知识, 真切的领略季节的四季的变化,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家长要尽可能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 并启发孩子大胆的质疑。在这的“玩”中, 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 及勇于探索的品质。

蒙台梭利说过, 世界上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了, 大自然中蕴含着无穷尽的科学知识, 可以给孩子提供更为生动, 更为直观的知识。

三、让孩子玩的开心

因为不同的游戏对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角色游戏主要培养孩子个性品德;结构游戏着重培养孩子的感知、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智力游戏偏重训练孩子智力的敏捷性、创造性等。所以, 家长应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玩多种游戏的机会。尊重孩子对游戏的自由选择。孩子自己选择的游戏, 家长千万不可横加干涉, 游戏如何进行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应对这种行为给予肯定、鼓励和适当的指导, 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家长带孩子到哪里玩, 玩什么, 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意愿,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如:孩子想玩蹦蹦床, 你就让他尽情的玩, 除了交代注意安全, 其他大可不必多管。孩子想爬树, 过独木桥, 家长更不要干预和担心, 即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 跌倒了, 也没有什么。惊而不险的玩, 有它的独特功效, 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和胆量, 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 摸索到一些自我保护的办法。

总之, 我们还指导家长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观察时, 还要做到细致周全, 例如:在观察孩子动作发展水平时, 家长既要考虑孩子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也要考虑到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水平。在观察孩子语言的发展时, 家长既要倾听孩子的语言发音+对词汇和语句的运用情况, 也要留心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信息。除了可以利用文字来记录孩子的发展情况外, 还可以通过收录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多种家电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以获得立体的、动态的信息, 并做到量多质优。例如家长利用收录机录下孩子讲的故事、演唱的歌曲、弹奏的乐曲用照相机照下孩子的绘画作品、手工艺品、书法作品、利用摄像机摄下孩子的生日晚会、同伴活动、外出游玩的情况。家长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的“玩”, 多陪孩子有意义的“玩”。许多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 都与他们小时候的“玩”有着紧密的联系。像, 美国基因研究所负责人克雷洛, 从小就喜欢在家长玩钉子, 锯子、锤子、和捡来的木块。牛津大学的数学家罗杰·彭罗斯, 从小就喜欢在家里拼装的玩具等。就连我国的儿童教育家冰心老人, 在给孩子们的假期批语中, 都告诉孩子“好好的玩”。希望在家长的正确引领和支持下, “玩”出科学家。

摘要:当下网络盛行, 电脑、智能手机、各式各样的玩具, 进入人们的家庭生活, 成为了孩子手中的“玩偶”。对于各种游戏, 他们无师自通, 玩起网络游戏信手而来, 连大人们不能通关的游戏, 孩子们也能顺利过关, 于是大人们为孩子拍手叫好, 为之助威。有的家长索性放任, 任由孩子玩各种游戏, 从不过问孩子玩多长时间。他们忽视了网络游戏会给孩子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危害, 这些危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关心孩子的成长正是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 现代教育观要求家长要在爱中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正确指导孩子玩是家长教育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掌握指导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如何正确评价孩子 篇3

1、对孩子的评价避免过于模糊笼统

“洋洋真棒”、“洋洋真聪明”,“哎呀,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不会”、“我家孩子就是笨了点”……家长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经常这样评价孩子,是否有意无意中说出这些话。家长的评价过于模糊笼统,没有说清作此评价的具体依据。这样的评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你夸奖他,幼儿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为了证实自己的确很棒,他们在下次选择内容时仍会选择已取得成功的活动项目。这样,孩子就会失去许多选择的机会。而且,他们往往无法面对失败,害怕失败。一旦他们失败了,他们就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不聪明,不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孩子开始打退堂鼓,他会暗示自己“我是个笨孩子”,即使是他能胜任的事也做不成功。长此以往,一次次的经历和体验造成了“恶性循环”,幼儿越来越觉得自己能力差、水平低。

所以家长作评价时应具体,应指出你因为幼儿的哪些方面或哪种行为而夸奖他,如“洋洋给飞机加了滑动的轮子,这样飞机就能先滑行一会再飞上天空,这种想法很好啊,洋洋真棒”。这样幼儿就能明白你是在夸奖他的某个方面或某种行为,一旦他活动失败了,他也能明白他是因为方法采取得不好或某种行为不当而失败的,不是因为他不聪明。同样,父母批评幼儿时也应具体,应指出是因为什么事而批评幼儿,不要笼统说“你真是不乖”、“哎呀,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

2、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凡凡画的画好漂亮啊!”“琪琪搭的房子真不错。”这是家长经常评价孩子的话。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评价都是针对孩子的作品——活动的结果而作出的,只重视孩子外在行为表现,而忽视孩子行为结果后面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活动结果固然重要,但对于低龄孩子而言,活动过程恐怕更加重要。孩子就是通过参与活动过程从而获得身心的发展。所以,家长重视的应该是孩子的活动过程,应该是孩子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增长,是否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评价孩子时应根据孩子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而作出相应的评价,不要过多关注活动的成果。否则会导致孩子只重视活动的结果,忽略活动的过程,为了追求活动结果的完美而去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作品。

3、避免对孩子的评价以成人评价为主,忽视孩子自身的评价能力

孩子自我认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他们无法对自己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往往需要依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但这并不表示孩子没有评价的能力。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评价能力的培养,要让孩子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目前,对孩子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成人的评价,孩子对自己或同伴的评价几乎没有。我们要重视孩子作为一个评价者的重要性,要重视培养孩子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能力。孩子对自己进行评价可以更好认清学习的目的及过程,养成反思的思维习惯,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对于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内省智能的提高极其有益。孩子对他人进行评价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清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够帮助孩子从关注自我转移到关注他人。成人不能剥夺孩子评价的能力,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否则导致孩子自我认识滞后发展。

4、避免评价标准不一致

谦逊礼让是我国的传统,某些家长为了表示谦逊,明明自己孩子表现很好,但出于礼貌常在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不足,数落孩子的不是,甚至当面议论孩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孩子年龄尚小,他们无法理解家长的意图,他们只是单纯听取家长的评价,认可家长的评价。家长评价标准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出现“两面性”问题,孩子表现失去了自然、率真的天性。因此,家长评价孩子时应避免评价标准不一致,既要避免在家庭内外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同时也应避免家庭成员间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评价标准不统一。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4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虽然同龄人有谈恋爱的情况,但是家长不要断然让孩子和谈恋爱的同学绝交。因为同龄人的带动力非常大,这种带动力量比家长和老师都要大。

家长应该采取宽松的态度,让孩子自然地选择,是否跟着感觉走,还是不进入恋爱的状态,在选择中确立自我。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孩子自己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比起他律,自律的效果会更显著、更持久,也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

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

青少年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如果不给他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他们异常旺盛的精力就难以发泄,积攒胸中。

无聊之余难免就会想入非非,让各种低级庸俗的东侵入他们的头脑,陷入早恋之中。从这个方面来讲,父母、老师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班上的文体活动,发展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分流孩子过人的精力。

让其明白严重性

家长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篇5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经常关心孩子,主动询问情况,与孩子交流情感。在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时要有耐心,做到平等相待,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于是孩子就会有良好的心境学习,就会亲近家长,信任家长,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和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家长。这样,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而且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相配合的行动督促孩子学习。

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的好与差,家长应该掌握,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及时进行教育。若长期不与老师联系,连家长会都推辞不参加,等问题成堆,老师找到家长时,就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孩子成绩差的家长更应经常与老师联系。

(三)家长可以运用激励的方法促进孩子学习。

家长如何正确评价孩子 篇6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有效评价,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当一个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中国的家长多是在担任了“父母”这一角色之后,顺理成章地“世袭”了“家长”这一特殊身份,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储备,大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失误。许多“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家庭教育”的影子。现代家长应该学会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先进理念,适应孩子不同时期的成长需要,给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第二,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给一个孩子“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有些家长容易感情用事,遇事不够冷静,在孩子犯错或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往往会讽刺挖苦、口无遮拦、想啥说啥,给孩子贴上一些负面标签,像“你真笨”,“越来越差了”等等。其实,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孩子越需要来自家长的关怀和鼓励。

第三,掌握火候巧妙“激将”。在激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自信。但是,激励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把握好火候,因人而宜,有的放矢,否则会适得其反。对于性格倔强但有志气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可以采用激将的方法,促使其更上一层楼;对于学习基础薄弱,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家长不要轻易使用激将法,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四,放大优点,弱化缺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孩子身上存在缺点是极为正常的,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给孩子进步的信心与动力。细心的家长会发现:盯住孩子的缺点,不停地数落、指责,只会使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会使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懂事。在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唠叨,再好的话,听过三遍都觉得腻味了,更何况是孩子呢。家长频繁地数落孩子,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一点应该引起年轻家长的重视。

第五,尊重孩子,不揭子短。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孩子的需要,孩子虽小,同样渴望被尊重。有些家长不注重教育孩子的艺术性,说话不分场合,想什么就说什么,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家长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批评或指责孩子,更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出负面评判,要多给孩子正面引导。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家长也要注意评价的技巧,把孩子溶进自己的世界中,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的信心,给孩子留足面子。另外,家长不要对孩子所犯的一些小错误纠缠不放,该装糊涂的时候要假装看不见,太“聪明”的家长反而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有弹性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

浅谈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音乐 篇7

如今人们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甚至把音乐教育水平作为衡量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标志。不仅仅重视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感情及健全人格,还兼顾在“音乐学习”中开启心灵、启迪智慧、萌发创造的思维,从而使孩子充满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电子琴、长笛、小提琴、手风琴、等等各种器乐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抱着殷切的期望,为孩子买乐器,请老师,风雨无阻地带孩子去上课,有的回家后还要陪练。

一些孩子在2-4岁时就会在音乐方面很敏感,父母应当及时捕捉住他们瞬间的兴趣。孩子接受音乐的能力特别强,当他们看到其它小哥哥、小姐姐弹琴(拉琴)发出美妙的声音而向往时,正是家长鼓励孩子学习音乐的最好时机。当孩子喜欢某种乐器时,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爱好去选购合适的乐器。在孩子具有足够的兴趣时,可以让孩子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孩子觉得枯燥无味,会被动的应付,就会失去兴趣,即使掌握一些弹奏技巧,也得不偿失,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在艺术上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明智的家长们随时都不要忘记,孩子对音乐真正的喜爱才是他们主动学习的源泉。

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能陶冶孩子的情操,能提升孩子的素养,能抒发孩子的感情,能缓解孩子的压力。一段优美的旋律、一首动听的歌曲,能让人心旷神怡。我们能从音乐中享受兴趣、体会快乐的感觉,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真正的得到快乐。

培养孩子学习音乐,还必须注意从孩子的天赋入手,所在的环境条件和兴趣倾向性出发。很多家长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什么,就急于效仿,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根本不是他们喜欢的,学起来十分吃力。

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声乐、器乐,但在辅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家长错误理解老师的要求,或以自己偏激的态度对待孩子在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影响了老师教学的效果。所以,家长辅导的初期,一定要多同老师沟通、交流,争取较快的理解老师的教法。

一、孩子在学习音乐初期,大多数缺乏自控力,不可能很好地明白学习音乐的目的,练习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因此,家长在孩子初学音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学习音乐对家长的耐心、持久力是极大的考验。

二、培养孩子学习音乐是一件长期而艰苦的事,也是一道不折不扣的难题。大人们认为,音乐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孩子却并不这么认为。培养孩子学习音乐,需要家长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孩子,上课时听懂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还要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督促。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来说,由于领悟和吸收能力较弱,而且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间有限,这时家长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记录上课笔记,以备回家后帮助孩子练习,从而达到老师的要求。

三、孩子也有玩的天性,没有按时完成曲目时,不要劈头盖脸的贬低孩子,要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点滴滴的进步,要养成鼓励孩子的习惯,促进他完成曲目。对于孩子不足、不好的地方,家长千万不要表现出失望和急噪,因为家长的表情变化,其实就是孩子的心里变化。只要将孩子的缺点指出并和他一起分析、纠正,孩子就会走出误区,千万不能刺伤孩子自尊心,打击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孩子对乐曲的理解、技巧的表现力是重要的,切忌不要赶进度。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心态,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

五、和孩子一起坐在电视前,观看音乐会,经常阅读一些音乐书籍,以增强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力。在节假日时,可以举办家庭聚会,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机会,他会对自己更有信心,也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寓学习于游戏之中,为各种能力的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在家练习曲目时,家长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坐在孩子旁边,陪孩子一起练习,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都在关心自己,关注自己,对他音乐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8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

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家长如何正确改变孩子学习态 篇9

在态度改变的作用过程中,被说服者首先要学习信息的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发生情感转移,把对一个事物的感情转移到与该事物有关的其它事物之上。当接收到的信息与原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一致性机制便开始起作用。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减轻这种紧张,其中反驳就是减轻这种紧张的有效方式之一。

按照认知反应论(Cognitivcresponse theory)的观点,人们在接收到来自他人的信息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思考,这些反应进而决定个体对信息的整体反应。在这里这些信息所引发的反驳的数量及性质对态度的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这种反驳过程受到干扰则产生说服作用,从而引起说服对象的态度改变;否则说服对象就会通过贬低信息来源、故意扭曲说服信息和对信息加以拒绝掩盖等方式来对抗说服,坚持自己原来的态度。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10

是孩子欠收拾,还是父母教育不当呢?大部分孩子都有叛逆期,确实挺难管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越是叛逆的孩子,越需要父母多些耐心去引导教育孩子。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处于叛逆期,该如何教育比较好呢?

不打骂孩子

旧观念中,孩子不听话,就该打。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是不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在某些方面的欠缺的。现实生活中,孩子了犯错,有些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一阵打骂,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的。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不急着打孩子,先问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的表现让我非常失望”、“你这样做非常伤爸妈的心”,把自己的感受跟孩子说,让孩子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控制好情绪

在教育叛逆孩子的时候,父母本身要做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现实中,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撒泼打滚不听话,表现得很无奈,火气一上来,就开始骂孩子,吼孩子,打孩子!要知道,情绪是有带动性的,父母情绪不好,孩子更加不会听话,所以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孩子闹会,压住心里的火气,平复自己的情绪。等情绪平复一些了,再跟孩子好好说,孩子想怎么样,先依着,等孩子情绪跟着稳定下来,在进一步跟他沟通。

让孩子承担后果

既然孩子不听话,也难管,那就让他自己先吃点亏。让他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寓意。比如:孩子不吃饭,怎么哄都不吃,那就不要管他,直接把饭收起来。他饿的时候,也不要给他,要告诉他,不吃饭,就没有饭吃。让他自己承担后果。

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辨别事情的对错,了解他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如果孩子的看法是错的,没有关系,让他自己去尝试,去承担后果,让现实去惩罚他,教训他。

与孩子进行沟通

没有比沟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了!教育叛逆的孩子最主要的关键点就是沟通。孩子处于叛逆期,他们的内心的敏感脆弱,渴望被理解的。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与孩子做朋友,一点点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11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建议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由幼儿向小学生过渡。

3、引导家长们正确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4、指导家长尽快帮助自己的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家长们正确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

我们的孩子刚进入小学,对小学的生活和学习还很陌生,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所以,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

2、家长了解孩子进入小学后有什么变化(1)主导活动、学习休息时间变化(2)社会角色发生变化(3)人际关系发生变化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体会到这些变化,引导他们适应这种变化。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1、培养孩子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

2、培养孩子初步的自理能力

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上按时到校;自己整理书包学习用品……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凡事根孩子有关的事情,同孩子商量后再做决定。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四、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固定学习场所,确保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养成孩子做复习、预习工作的好习惯 要求:每日问、每日读、每日清

3、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独立思考、认真细致等各种学习好习惯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篇12

1、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单亲家长们和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成了生活的唯一希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亲力亲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甚至采取各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生怕孩子出问题。这样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独自去体验生活。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就不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简单粗暴不可取

有的单亲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恐惧不安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逐渐会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孩子因害怕惩罚而逃避家长,不愿意回家,这样很容易被坏人骗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切忌简单粗暴,要学会正确引导。

3、让孩子定期和父亲(母亲)见面


家长要合理安排时间,定期让孩子和父亲(母亲)见面,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双方的爱。

4、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偏见,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学会主动与人交流,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性格。

5、学会倾听


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不管对错,先不要批评他,让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再和孩子交流。孩子在感情、就业等问题上,和你不一致很正常,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可以搁置几天再尝试。家长要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克服家庭障碍。

6、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后,孩子会失去安全感。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离婚了,他也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非常重要。让他感受到即使他只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比较有难度。和离异的人合作,你可能很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7、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家长往往更加宠爱孩子,什么事情都迁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是很危险的,家长切记不要这样做~

END

上一篇: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情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科三直线行驶技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