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2024-06-26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通用9篇)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篇1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个小青年才十六岁,虚绿虚绿的小青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京城长安拜见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名帖上的名字,哈哈大笑,这个小青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在长安城想要白白的居住,还认为很容易。长安的米价那么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当看到白居易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捻着小胡子,小伙子,了不起,水平真高,高,高,高,实在是高,水平这么高,想在长安白白居住应该很容易!

这个小伙子就是白居易。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他的代表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代表作《琵琶行》)

初步感知:

《琵琶行》题目“行”是一种文体,这是歌行体诗歌,一般来时歌行体诗歌一般是一叙事诗,叙事的目的在于什么?抒情。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于人事物景来抒情。

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这两个人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当然不。是什么让这两位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

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师:两个字都有三点水,漂泊流浪,遭遇坎坷,落魄失意。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说的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琵琶女的不幸,这种落魄失意体现在那些诗句当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找个同学来读一读,应该用什么样感情来读?读出她的伤心的境遇和凄凉的情感,同时也要读出对她的同情之意。

具体描述一下琵琶女的情况:家庭遭遇变故。时光流逝,色衰爱弛、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独寂寞,独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少年时候怎么样的生活?艳盖群芳,艺压京城,被公子哥争相追捧,风光无限,红极一时。因为年老色衰,过去门庭若市,现在门庭冷落。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种强烈的对比,心灵的反差,让她一回想起来就妆,哭醒过来。鼻子溜溜,哭的一塌糊涂,哭的稀里哗啦。

那么对于诗人白居易,哪些诗句表现了他的不幸,落魄失意的呢?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具体描述一下白居易的情况:贬出京城,疾病缠身,没有好友,没有音乐,居住偏僻,环境凄凉,独处寂寞。重点描写了哪一种不幸?

没有音乐,有哪三处描写?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反复强调没有音乐有什么好处?

突出强调琵琶女音乐的美妙,同时也希望再次聆听动人心弦的音乐。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读一读:

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息哀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请求,应读得恳切。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同”什么意思呀?虽然不幸不尽相同,但依然有相同之处,谁知道?

诗人与琵琶女有哪些同病相怜之处:

①都是从京城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都经历由繁华的京城到僻远的江州的过程,有相同的漂泊感。(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②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③都有从荣至衰的不幸遭遇。他们都遭遇人生中的不幸,有相同的沧桑感。他们都无力主宰个人命运,有相同的失落感。(一个因年老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

④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琵琶女经历了人生变故,琴技越来越成熟,感情越来越深沉,却再也没有人欣赏她的琴声;白居易在贬谪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社会现实,考虑问题也会越来越全面,却不能施展才华。

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态度有所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都遭遇坎坷,落魄失意是相同的。

(二)琵琶声中诉悲情。

除了上面所说的相同之处,还有更关键的,更在于他们对于音乐的喜爱、理解和造诣。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古今中外有不少因音乐而相识、相知、共情的佳话。

高山流水觅知音。说的是古代一个叫俞伯牙的琴师,遇上了樵夫钟子期。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巍峨的泰山!”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奔腾的江河。后来,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坏了曾经心爱的琴,并且终身不再弹琴,来纪念这个知音。

笑傲江湖。小说中的魔教长老曲洋和正派的刘正风却因为琴箫合奏结成了生死之交。刘正风宁可面对灭门的威胁也不出卖知音,两人在临死之合奏一曲《笑傲江湖》,非常感人。

1、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

琵琶声:他们两个一个善弹,一个善听,音乐就成了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

2、文章描写音乐的部分集中在第几段?

第二段

3、这段对于音乐描写的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至文。被称为唐人具体描写音乐诗当中的压卷之作。

评价这么高,大家齐读第二段感知一下

师生:齐读第二自然节(读的时候要读出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和音速的紧急与舒缓)

4、师:提示:音乐是有声无形的,要想把美妙的乐曲描绘给出来,却是不容易的。我们知道描写音乐的声音是很困难的,因为音乐是诉诸听觉的,它不像视觉形象易于描写和展现。那么作者白居易是怎样把无形的音乐展示给我们的呢?(激励:谁来谈一谈,机不可失呦)

生:我觉得作者是把声化为了一种形。比如这几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里作者把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用急雨和私语来形容,把大弦、小弦交替演奏的效果形容成大珠小珠落在玉盘里,令人具体可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说得很好。我们说从修辞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说得很好,这几句为我们描绘出了大弦粗重、小弦清细的特点。而且大弦小弦交替演奏就像珍珠落在玉盘上,是什么特点?注意不是落在地上,也不是塑料盘上。

生:发出的声音清脆、圆润。

生:我觉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得好,它写出了乐曲的美

师:那么,你能把这种美描绘出来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凄婉优美的乐曲也许是引发了人们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人们已陶醉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音乐已经停息,但东船西船此时已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在了,在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的一轮圆月,将人们带入一个凄清悲凉的意境中。

生:前面是描述琵琶女演奏的情形,这一句说的是演奏效果,乐声已停,而此时人们仍沉醉在这美妙动听的乐曲声中,让我们不难想像听者那如醉如痴的神情,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师:说得很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请坐!

生:我想说一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一句,我觉得这一句完成了乐曲由低缓、暂歇到高亢的转换,这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前面说到“凝绝不通声暂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蓄势待发的感觉,而此时银瓶乍破、水浆突迸,铁骑突出、刀枪齐鸣,令人感到乐曲此时的爆发力,给人振奋人心之感。

师:好,说得精彩!请坐。

生:老师,我还想说这一句。我想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来谈一谈我的理解,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至此所达到的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后面的“四弦一声如裂帛”我觉得可以理解成琵琶女心的碎裂。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说得好不好?是不是应该给点掌声?

生:是(伴以掌声)

生:我想说一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还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在描述琵琶女演奏时是一种完全投入,演奏者是用情 去演奏,作者更是用情去描绘。他已听出了弦外之音,听出了琵琶女的凄苦身世。

师:的确,在整个演奏过程中,琵琶女是以情演奏,诗人是用情来绘声,正是因为二人有情感上的共鸣,诗人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改用《同一首歌》的一句歌词:同样的经历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遭遇给了他们同样的歌。白居易和琵琶女才共同完成了这部响彻千年的杰作。

生:我想说一说“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句,莺语,给人的感觉非常动听,而“花底滑”我觉得作者是想通过花的五彩缤纷来体现乐曲情调的千姿百态,同时,“滑”字又体现出乐曲的婉转流畅。

师:她抓住了“滑”字的特点,而且黄莺在花下唱歌鸣叫,的确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好,分析得非常到位,请坐!

生:我想就这一段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一段文字为我们形象地描绘出了琵琶女演奏的全过程。“千呼万唤始出来”写出了琵琶女的出场;接下来“转轴拨弦三两声”写的是调弦试音的动作,从中可以看出技艺的娴熟;“初为《霓裳》后《六幺》”交代要演奏的曲目;“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乐曲一会儿粗重一会儿轻细,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间关莺语花底滑”到“铁骑突出刀枪鸣”写出了乐曲旋律上的变化,由婉转流利到幽咽滞涩,再到声音越来越小,以至停顿,到后来的高亢、激越;“曲中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演奏的收束;最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的是听众的反映,更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师:通过同学的解读,我们说,至此一个满怀幽愁暗恨的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师:刚才同学们的品味鉴赏都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描写音乐的方法

生:

1、运用比喻、通感。做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把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旋律用具体可感的物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2、运用叠字。例如“嘈嘈”“ 切切”等,把音乐的韵律表现出来。

3、情感的融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4、以无声来写有声。例如“别有幽悉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以上让我们来推想演奏者的情形,先是调弦定调,然后信手弹来,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时而间歇,时而激情迸发,不可遏止,凄厉无尽,又陡然结束,这是多么动人心魄啊,这是多么高超的弹奏技艺啊!

5、听琵琶声,朗读第二段。

“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应读得轻缓诚恳。“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说,抒情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前面的借叙事抒情外,还有就是借情抒情。

本诗情如此凄婉,为了渲染这份情,除了精彩的音乐描写外,诗中还有几处关于月关的 景物描写,请同学找出,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赏析。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段的景物描写。

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明确:

1、渲染别离时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离愁的浸染,使江月也带上了惨淡而迷离的色彩。“浸”弥漫之意,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点染出忧别之伤。

2、写出一直陶醉在音乐意境中的听者,沉浸在动人的艺术境界。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一个“白”字点出其中之情。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

在这里,诗人没有对琵琶女的弹奏作出评价,而是侧面写听众的反应:乐曲已经结束了,大家却仍然陶醉在对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似乎还在回味琵琶妙语的余韵,谁也不愿破坏这“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大家都完全听入了神,达到了忘我的地步,无心顾盼周围环境,曲终如梦初醒,看到江山皎洁的月光,诗人以“悄无言”之宁静来反衬人们思想感情的不平静,以听众的强烈反应来衬托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3、以空船寒江与明月渲染了琵琶女的处境孤寂凄寒。这江月之“寒”,是凄寒心境的外化。

(四)总结:

这是一篇长篇叙事诗,但是这首叙事诗的目的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抒心中的感情,浇心中的块磊。诗人白居易,白居,不易;做官,也不易。诗人一做官,一入笼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诗人白居易经历了官场沉浮、世态炎凉,所以就特别同情和理解琵琶女的人生遭遇,因为这种离乡别井,天涯沦落的沧桑漂泊失落感是一样的,因此发出了千年浩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篇2

1.朗读中感受、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理解词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词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愁”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走近作者。[出示课题封面,配乐]

教师配乐朗诵《醉花阴》。[出示配乐词作课件]

二.整体感知,学生朗读。

1.初读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同学们能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作者的心情吗?

生1:愁。

师:好,下面也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感受一下作者的这份“愁”情。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愁呢?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生2:李清照,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生3:我们曾学过她的《如梦令》。

师: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醉花阴》这首词呢?

生5:是因为她的丈夫不在家,她一个人在家很孤独,所以就写下这首词了。

师:同学们中有亲人在外地工作的请举手。

师:你们平时想念远在他乡的亲人吗?

生:[点头]想!

师:想他们时我们怎么办?

生6:我妈妈在广州打工,想妈妈时我就打电话、发短信。

生7:我爸爸在济南工作,暑假里我会坐车去看他。

师:是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电报,可以坐汽车、火车甚至飞机去看望我们思念中的亲人们。可是这一切在我国古代能行吗?

生10:不行。古代科技不发达,而且交通不便,词人也不方便去看望亲人。

师:是啊,山水迢迢,亲人相聚,谈何容易。早年,李清照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她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感情很深。而婚后丈夫便在外做官,一去数年。他们彼此思念时,只能靠鸿雁传书,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只能借悲秋惜春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出示课件]:写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以历史上的“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抒写闺情为主,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则显得深沉哀怨,如:《南歌子》《菩萨蛮》《声声慢》等。

2. 精读

师:其实,关于这首词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中有谁知道吗?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据说清照将这首词写成后寄给丈夫赵明城。赵明城欣赏之余,自愧不如。为了超过妻子,竟闭门谢客三天三夜,终于写成词50阕,并故意将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夹在当中,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玩赏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同学们能猜出是哪三句吗?

生(大部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是的,而这三句恰恰就是出自———

生(大部分):李清照之手!

师:那么,如果你是赵明城的友人陆德夫,你认为这三句话好在哪儿?各人先独立思考,想好后把你的理解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你优美的文字,发挥想象,描绘出这三句话所展现的画面,老师也将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这三句话。咱们看哪些同学写得好、写得快,好吗?

生:[动笔写,配乐,创设意境]

师:[于黑板即兴2分钟绘画]

师:[巡视后,展示黑板面画]

三、拓展延伸,走进作者。

师:其实,在李清照的词中,表现愁情或带有“愁”字的词还很多。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诗词的积累还不错。

[出示课件]请大家一起将屏幕上的词朗读一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生:[齐读]

四、再读全词,当堂背诵。

师:最后,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再读全词,比一比,看谁先能当堂背诵。

生:自由背,齐背。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篇3

【关键词】对数 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中的2.3.1 对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关系;

2.理解对数的概念,能熟练的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了解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恒等式。

【教学重点】

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投影: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设该物质最初的量为1,则经过x年,该物质的剩留量y为?

学生甲答:y=0.84x。

二、学生活动

师问:思考反过来若知道了该物质的剩留量y,怎样求出经过的时间x呢?

三、数学建构

师引入对数概念:

对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四、数学运用

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师请4名学生板演)

(1)24=16;(2)3-3= ;

(3)5a=20;(4) =0.45

4名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正确,师点评并表扬。

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3名学生板演)

(1)log5125=3;(2)log 3=-2;

(3)log10a=-1.699

3名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正确,师点评并表扬。

例3求下列格式的值:

(1)log264;(2)log927

教师板书(1)的解题过程并强调解题格式,两名学生板演(2)的解题过程。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这是一节区级公开课,开课老师做了认真的准备,并且上课流程的安排也基本上按照课本新教材的编排顺序,从学生板演的情况看,教学效果也不错。但笔者听完本节课后有以下几点思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对数”该怎么理解?

本节课中教师对“对数”的理解没有明确的表述,在“对数的概念”的定义时给出一个理解即对数是一个数学符号即logaN,而对于“a,N”已确定的情况,“对数”首先是一个数,从logaN= b的角度来看“对数”也是一个数学等式,知道三个量“a,N,b”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另一个量,因此“对数”也是一个数学运算,再由定义知logaN=b表示ab=N即得到处理指数的一个方法,于是“对数”也是处理指数的一个方法,再由定义知logaN=b ab=N也可以知道对数式也可以转化为指数式进行处理,这是化归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于是“对数”也是一种思想。

2.“问题情境”该怎么处理?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探索。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本节内容,对本节课内容有所了解,因此直接答出y=0.84x,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好像不错,其实这里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背道而驰,教师此时应追问一句“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必然要暴露其思维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即从1,2,3到更一般的x的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怎样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实现某一教学目的,做出某种东西,解出哪一道题,或是协助老师完成某个事情。利用师生间有有效互致力,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诵读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谈谈感受.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教学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琵琶乐声动心弦

1.请学生找出诗歌中详细描绘琵琶曲的部分。2.请学生集体朗读这部分,再请一位同学朗读。

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三、诵读.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2)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过渡: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结:

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拓展练习】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和艺术风格。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参考答案:(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7、听李娜《青藏高原》音乐,写一段文字,不少200字。

一开始,嘹亮、高亢的歌声似流星般一下子划破长空,使人荡气回肠,仿佛置身于辽阔、高远的青藏高原。接着那歌声便渐渐舒畅起来,似山泉叮咚,似秋虫浅唱,又似清风明月私语。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仿佛举杯邀明月,开怀畅饮那浓浓的桂花美酒。突然一个“啊”字,把声音拔高,仿佛由平川一下子升到高山顶上,真有点“出其不意”,继而声音再度变得轻柔、舒缓,好似在中秋之夜,看那清泉之中的明月,似在伴着柔和的乐曲,跳着古朴典雅的舞蹈;又好似百灵婉转的啼鸣在那座座山川相连中回旋,把人带到了山川相连的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间。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琵琶行》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 :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考。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研读课文。

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其它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学生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诗人形象

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纸船和风筝公开课课堂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小熊和松鼠)对啦!小粉笔,跟老师一起写(跟老师写小熊 松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它们之间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纸船和风筝》。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许多的生词宝宝,今天,这些调皮的生词宝宝,准备了风筝和小船,想要送给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点名读、齐读。(出示课件2)

师:小朋友们的生字学得真棒!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故事就藏在第92页。

让我们一起齐读阅读要求:(出示课件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齐读阅读提示)好,现在开始读吧!

师:听到同学们悦耳的读书声,夏老师都陶醉了。聪明的你们一定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指小熊与松鼠的简笔画)。那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上来贴一贴。你为什么这样贴?能从课文中找一找吗?(课件出示5,该学生读)是什么帮助他们两个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呀?(风筝和纸船)(再请这位同学贴一贴风筝和纸船)

师:那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想请同学把屏幕上的空补充完整(出示课件6点名填后齐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小熊和松鼠收到对方的礼物时,他们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品读友谊之乐吧!(板书:友谊之乐)

3.品味朗读

友谊之乐(出示课件6:背景图与“友谊之乐”)

师:请同学们快乐地读一读第2到6自然段,找一找小熊和松鼠乐坏了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谁找到了小熊乐坏了的句子?(点名读后出示课件6:第三自然段)你知道小熊为什么乐坏了吗?(纸船、松果、真诚的祝福)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的快乐吧。(齐读)

师:小熊收到礼物之后了乐坏了,那松鼠也乐坏了的语句谁找到了?(出示课件7:“也乐坏了”)(点名读)(出示课件7:第五自然段)你知道松鼠为什么乐坏了吗?(风筝、草莓、真诚的祝福)男生女生分别读,看谁能读出松鼠的那份快乐,那份幸福。

师:小熊和松鼠都收到了礼物和祝福,他们开不开心呀?(出示课件8)现在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收到礼物的快乐。看看哪两个大组最懂小熊和松鼠的心(12与34大组赛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感觉到了松鼠和小熊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呀。(展示课件9)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因为有了友情,生活变得更加(请生答:快乐、幸福、美好)(语气转低沉)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友谊并不是牢不可破的,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破裂!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友谊不和,看看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吧!(板书:友谊不和)

友谊不和(出示课件10)

师 :(悲伤音乐)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下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下纸船)吵架后的小熊和松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默读8到9自然段。嘴巴不出声,在心里读一读,你们一定能够体会到松鼠和小熊内心的感受,开始吧!(生默读)

师:同学们,现在小熊和松鼠因为吵架,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了。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难过)那小熊和小松鼠呢?(也很难过)你们从哪儿知道小熊很难受?(请生答并读)(出示课件11:第八自然段)你们又是从哪儿知道松鼠很难过的?(请生答并读)(出示课件11:第九自然段)

师:和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再也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小熊和松鼠都很难过,想和好,却又不好意思,真是太矛盾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段话,感受一下小熊和松鼠难过和矛盾的心情。老师读绿色的部分,你们读后面的内容。(师生接读:师读每段第一句)

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都能感受到你们的难过了。曾经,友谊让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和美好。可现在,友谊破裂了,生活中只剩下了孤单、难过和悲伤。没有朋友的日子好难过、好寂寞呀!可是,你们知道吗?破裂的友谊还可以修好,失去的友谊还能回归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证小熊和松鼠友谊的回归吧!

友谊回归(板书:友谊回归)

师:请男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出示课件12)是谁最先受不了,主动提出了和好呀?(松鼠)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生答)师:是啊,带着松鼠的谅解,带着松鼠的真情,纸船漂下山去,漂向了难过的小熊……面对松鼠提出的和好,小熊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课件13:放风筝)(它把风筝放得高高的)小松鼠看到这一幕又会怎么做呢?请女生齐读第11自然段(出示课件14)

4、拓展

师:读得真棒,特别是“松鼠高兴地哭了”把小松鼠激动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友谊回归真是件激动人心的事,如果你是小熊,看到那么多的纸船向你漂来,会怎样想呢?(课件15)(请2到3名生答)

师:说得实在是太好了,简直帮小熊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友谊失而复得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此时此刻,你还有什么话想对课文中的小熊或松鼠说呢?(课件16)(请生答)

师:通过了解小熊和松鼠之间的故事,我们都明白了友谊的珍贵,也懂得了一些维护友谊的方法,请大家试着将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17)(请四名同学答)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保护好自己的友谊,夏老师也想了一些办法,请大家齐读(出示老师的回答,请生齐读)

5.总结语

张永昌作文法教学公开课课堂实录 篇7

一只西瓜(小学低年级)

上课教师:张永昌

教学原则:激发兴趣、全面激励、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艺术:手型结构、情景演示、梯度推进

教学方法:提问引误、失误引辨、技法引导、练习引航、分段引路、情景引发、词语引写、写会引变

教具准备:一只西瓜、一串钥匙、一枚硬币、一瓶矿泉水 教学内容:审题引导、典型引辨、下水引写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上海市长宁科艺业余学校特邀应试作文之王启东名师张永昌老师来校讲学。张永昌老师是全国作文辅导资深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满分作文课程设计师、101远程教育网高级顾问、特聘专家、启东中学网校首席作文教师。我们从“百度”输入“张永昌作文”搜索一下,就会知道:张老师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桃李满天下。

作文能力是一个孩子将来发展的最最重要的能力。而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大难题,如何教会自己的孩子写好文章,广大家长都忧心如焚。根据大家的迫切要求和建议,我们请来重量级名师,运用他们的独特技法,进行小班化导师化指导。所以,这次我们邀请张老师满分作文名师团队来上海,并不是只做一次讲座,而是希望张老师能在上海扎下根来,挑选出一部分优秀的孩子,以带徒的方式培养一批小作家。希望能有幸得到张老师亲自指点的家长和孩子们珍惜这样的机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张老师作文法有立竿见影之效,但作文能力的培养还是一项长期功夫,希望参加满分作文集训的同学们在张老师指导下,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高升。

学艺须坚持不懈,而最忌半途而废。据张老师说,孩子学不成作文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在于有的家长心态浮躁。很多家长急功近利,孩子学一篇作文就想让他发表得奖,进个名校;一次作文不理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对老师意见纷纷,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干扰太大。

因为名师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张老师的许多技法都是独特的,是现阶段保密的知识产权,他只在授权许可的和他自己的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所以,打个招呼,除今天公开课外,家长一概不可旁听。下面,我们请张老师给同学们传授满分作文技法,指导我们写作,让我们上海的孩子一起来分享满分作文的精髓、启东教学的精华,一起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最好的教育。

好,有请张永昌老师!(鼓掌)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训练的作文题目是《一只西瓜》(板书,并出示一只西瓜)。

师:看到这个题目,看到一只西瓜,大家一定觉得很简单,是不是?西瓜嘛,是我们最熟悉的经常吃的一种水果。既然大家觉得很简单,那我就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假如以《一只西瓜》为题,你准备写些什么内容,怎么写?等一会我要抽查几位同学,看看是如何写的。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一圈,45秒后,指定其中一排依次回答)生1:西瓜的外形 生2:西瓜的颜色、口味 生3:西瓜是哪里来的

生4: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西瓜,我起先舍不得吃,后来我把它吃了 生5:西瓜的颜色、口味、外形

生6:我买了一个西瓜,它是圆圆的,外面是绿的,里面是红的,吃起来是甜甜的

生7:西瓜是从哪里来的

生8:首先写西瓜的形状,然后写有什么用处,最后写怎么吃西瓜 生9:跟他们写的差不多 生10:想不出了,给他们说光了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内容,比如西瓜的形状、颜色、滋味、用处、来源等等,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能从一只西瓜联想到这么多东西,说明大家都开动了脑筋;但有一点,除了第四位同学稍微有一点思路外,其余的回答好像都有点不着边际。即使把这些内容全部写到一篇作文中去,恐怕也难于写成500字,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无话可说是拼不成一篇好文章的。看来,写作文难不难啊? 生:难!

师:同学们,现在学校里的老师经常布置作文家作,假如你不会做,是不是要求爸爸妈妈给你辅导辅导呀? 生:是的!

师:那么,既然家长们都在这里,我们也请他们说说看,这一篇作文,看看他们是如何辅导你们的,好不好? 生:好!(鼓掌)

师:欢迎家长们指导一下!(递话筒给家长,按家长的座位依次让他们讲讲,每讲一个,教师复述一遍)

家长1:也是西瓜的形状、颜色、作用

家长2:可以写西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运到城里来卖给我们的 家长3:写西瓜的品种,有圆的,也有长的,还有新品种 家长4:可以写童话,一只西瓜是如何生长出来的 家长5:跟他们讲的差不多 家长6:我也不会写

师:好,家长们也讲了自己的看法和辅导内容,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么多的家长的辅导,现在同学们就能写出好作文了呢?请同学们说说看: 生:不能。

生:我觉得没有内容写 生:没有新意,太一般了

生:我觉的辅导跟不辅导一个样,太老土了 师:好,那么,家长们说说看,辅导作文难不难? 家长:确实难。师:好,要不要我给你们的作文打分? 生:要!

师:那我就不客气了——全是零分!生:哇——不至于吧?太伤我们自尊心啦!

生:抗议,我在学校这样写,老师起码给我打80分。师:就这样写,老师能打80分? 家长:是的,老师就是这样辅导的嘛!家长:我们家长也就是这样辅导的嘛!

师:辅导得不对,难怪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文!现在大家说说看,作文难不难? 生:难!家长:确实难!

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作文确实难,没有内容,没有方法,没有教材,没有目标,没有专职教师,甚至没有教学时间,没有教学过程,没有科学的检测方法,没有可行的教改路子,什么都难,步步都难,以致造成了目前作文的难教、难学和难以提高。

家长:那么,张老师,你说我们的全是零分作文,那你给我们分析分析为什么是零分?

师:打零分,因为文体都搞错了。写《一只西瓜》,这是一篇记叙文,看看你们写成了什么文? 生:说明文。

师:对,搞错文体得零分,打分没商量的。家长:张老师,作文可以打满分吗? 家长:张老师,什么是满分作文?

师:什么是满分作文?写出的作文超越了学生实际水平,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比四五年级的学生还好,那么,这就是三年级的满分作文。如果要精确打分的话,三年级学生写出五年级学生也写不出的好文章,那么,不仅可以打100分,甚至可以打150分,200分。家长:张老师,你就辅导辅导满分作文怎么写,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是怎么教学生写作文的,怎么把一个题目轻轻松松、洋洋洒洒地写成100篇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满分作文。我也相信,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张永昌作文法,也可以在10 分钟以后,变成才思敏捷的构思小天才。

师:好,现在我发一张我作文法的教学案。(分发试卷)

师:我们可以看教学案上的第二部分的常见失误,从而知道,刚才我们也犯了三种典型的错误:缺乏主题,不知所云;缺乏构思方法,写成流水帐;讲述西瓜的形状和品种,把它写成了说明文。

师:好,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学习张老师的满分作文法。师:

1、讲故事法: 记叙文=讲故事(板书)

师:张老师的满分作文法告诉我们(指着题目):记叙文=讲故事;议论文=讲道理;说明文=讲解,所以,以《一只西瓜》为题目写记叙文,实际上就是讲述一只西瓜的故事。

师:那么,假如我们以《一枚硬币》为题,就是写“一枚硬币的故事”; 师:以《一瓶矿泉水》为题,就是写“一瓶矿泉水的 ”; 生:故事。

师:以《中秋之夜》为题,就是写“ ” 生:中秋之夜的故事。

师:(故作惊讶,鼓励一下学生)呀!你们真不愧是上海的奥数尖子生,比我们启东的孩子聪明多了!我们启东的孩子,2003年最厉害的一个班考了23个清华北大,你们现在又学奥数,又学满分作文,将来不得了啊!(笑声)师:(小结)记叙文=讲故事,我们一起背一下。生:记叙文=讲故事

师:

2、主题插入法: 做作文=做包子(板书)师:包子,大家都喜欢吃吧? 生:喜欢。

师:吃过什么包子? 生:菜的、肉的、萝卜、豆沙、芝麻等 师:哪位同学告诉我怎么做包子的啊? 生:这样这样做的(做包子的动作)师:应该说,面团里面加馅儿

(教师在黑板上画画,下边写字,边说:“这是面团,加上馅儿,就做成了包子”)

面团+ 馅儿 = 包子

师:那么,不同的包子,主要是什么不同? 生:馅儿不同。

师:对,馅儿不同,包子就不同。

师:好,做作文也就是做包子。题目就是面团,主题就是馅儿,作文就是包子。记叙文就是讲故事,而讲故事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文的馅。请看:

题目 + 主题 = 文章

师:跟做包子相似,主题不同,作文也就不同。只要文章的主题进行变换,作文的构思也就千变万化了。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作文的馅儿有哪些吗?每人说一种,怎么样? 生1:不知道 生2:说不清 生3:好像,不好说

师:不知道?所以大家不会做作文了。生:张老师,我现在知道了。

师:我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对,就在发下的教学案的第四部分)师:

3、主题归类法:做作文=开超市(板书)

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第四部分:小学生作文通用主题,这里张老师已经作了概括归类,建了一个主题库。同学们可以批发一点去开主题超市,我们一起来读两遍: 生:(读15种最基本的主题。)师:背出了吗?一起来背一下。

师:

4、快速构思法:做作文=玩魔方(板书)

师:好,有了主题库,现在我们做作文,构思就易如反掌了。根据《一只西瓜》这个题目,像玩魔方一样,尝试用不同的主题作快速构思训练: 师:例如,一只西瓜,讲述了一个爱心故事;同学们根据主题说说看: 生1:一只西瓜,讲了一个 的故事; 生2:一只西瓜,讲了一个 的故事; 生3:一只西瓜,讲了一个 的故事; 生4:一只西瓜,讲了一个 的故事;

师:(同时板书)对,一只西瓜可以献爱心,可以谢师恩,可以显真情,可以是考验,可以是母爱 献爱心

谢师恩 一只西瓜 显真情

是考验

感受母爱

师:(总结)同一个题目,可以用不同的主题来写成不同的作文。

师:好,现在我选第一排的十名同学,依次各代表一种主题,我报一个题目,符合的请举手: 师:《一只西瓜》:

生:(举手的依次快速报一下主题)师:《上学路上》:

生:(举手的依次快速报一下主题)师:《一枚硬币》: 生:(举手的依次快速报一下主题)

师:(总结)不同的题目,可以用同一个主题来写。

师:好,现在我用不同的题目,请大家选择不同的主题来做作文: 师:《雨后》:(板书)

生: ; 师:《难忘的一件事》:(板书)生: ; 师:《一件雨披》:(板书)生:

师:哎呀,上海的同学们太厉害了,这么快就学会并灵活运用了张老师的满分作文快速构思法。家长们要不要出个题目,考考这些小博士? 家长:《一辆自行车》 生:太简单了,爱心故事 生:母爱故事,感人的老妈!

生:师恩难忘,一辆自行车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生:感恩故事,一辆自行车是一件珍贵的礼物 生:友谊故事,友谊地久天长。生:考验故事,一场不平常的考试。

家长:张老师果然有一套,应试作文之王名不虚传。

家长:张老师的作文法确实有效,这些孩子很聪明,真厉害。

师:(总结)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主题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作文也是千变万化。师:那我们就要写作文了,我还要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写文章喜欢写几小节啊? 生:三小节。

师:三小节是最简单的文章写法。这种老三段文章是小头、小尾、大肚子,简直是个丑八怪。(做并拢中间三手指的手势)师:大家知道张老师要求写几小节吗? 生:不知道。

师:

5、手型结构法:做作文=看手相(板书)

师:一篇作文,不论长短,张老师首先要求你们写五个小节。请大家把自己的左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张老师的手型结构法:我们不仅要有巧妙精彩的引题开头(大拇指),扣题、点题的结尾(小拇指),中间主体部分还应该把食指、中指、无名指等三个手指分开,分成(突然、矛盾、醒悟)或(突然、为难、感动)的三个部分。

生:(点着自己的手指说出名称,或在自己的手指上写上不同的名称)

师:同学们说说看,张老师的满分作文法神奇不神奇? 生:神奇!师:好用不好用? 生:好用!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学下去? 生:想学!

师:那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在以下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开头引题法、情景设想法、词语引路法、铺设阶梯法、典型示范法

师:

6、开头引题法:

开头要选取与题目有联系的相关物,巧妙地引出题目。

1、景物引题法:按照天气、植物、动物、人物、心理,每样简明地写一句话,最后一句是引题句(引出题目的句子)例:

天气:骄阳似火。(赤日炎炎。夏日炎炎。烈日当空„„)植物:窗外的树叶也打起了卷。(阳台上的花草垂头丧气。梧桐树叶都低着头„„)动物:知了有气无力地唱着古老的歌谣。(知了不停地叫着“热死了”。知了唱着那永不变调的老歌„„)

人物:我午睡醒来,嘴里(干巴巴的)。打开冰箱,(空空荡荡)。喝口纯水(淡而无味)。

心理:心想,假如尝只(冰冻西瓜),那该多(爽)!

2、环境引题法:(补充完整,并写完开头)

夏日正午,窗外似(火炉),屋里如(蒸笼)。我这个(小胖墩/小瘦猴)坐着一动不动,还(汗流浃背,唇焦口干)。心想:假如尝知(冰冻西瓜),那该多(好啊)!

3、直接切入法:(补充完整,并写完开头)

午睡醒来,我嘴里(干巴巴的)。打开冰箱,(空空荡荡)。喝口纯水,(淡而无味)。心想:

(以下的课堂实录,师生的部分回答省略)

(二)主体主题 讲述主题故事(考验的故事): 第二小节(突然):(情景演示法与问答互动法)

1、请同学们看一下题目,再想一下,你在家里突然听到楼下或窗外传来什么叫卖声?怎么喊的?(教师走向窗边)生:西瓜

生:便宜西瓜,新鲜正宗。

师:

2、听到吆喝声,你从窗口或阳台上向外探头张望,你看到什么?(教师做出探头张望的动作)生: 生: 生: 师:

3、你连忙翻箱倒柜寻找什么准备买西瓜?(教师做出找硬币抛硬币的动作)生: 生: 生:

师:

4、你是怎么选瓜买瓜的?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教师做出捧、拍、弹、掂、称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动词)生: 生: 生:

师:

5、假如你选中一个篮球那么大的西瓜,你估计几斤重?(教师比划出大小,让几个学生说重量)生: 生: 生:

师:

6、你估计得不对,那你肯定怀疑这里面有问题,你怀疑什么? 生:秤 生:人 生:瓜

师:

7、你想,假如这秤有问题,这人不老实,这瓜不成熟,那你会怎么做?(教师做折断秤杆、踢滚西瓜、砸瓜的动作启发学生)师:折断他的 生:秤杆 师:踢滚他的 生:西瓜

师:拿瓜砸他的 生:头

师:把他的三轮车推到哪里去? 生:臭水沟

师:

8、瞧,我也不是好惹的,谁胆敢欺负我,我也不客气。文中的这个“我”自称什么? 男生:本少爷 男生:本公子 男生:本大侠 女生:本小姐 女生:本格格 女生:姑奶奶

师:好,根据老师的情景演示、大家的回答思考和下面的提示词语,请大家在8~10分钟时间里,写作第二小节“突然”段。同学们可以按照老师提供的情景与词语,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也可以自己创作。比赛一下,看谁写得更精彩。(词语)突然 叫卖 吆喝 探头张望 围着 挑选 翻箱倒柜 枚 硬币 匆匆 挤 捧 称 恰好 心中疑惑 变魔术 弄虚作假 本少爷 客气 砸

师:(在教室里巡视一圈,检查指导,找出三名写法不同的,等大部分同学写完这节后,请他们读一下)第三小节(矛盾)或(为难):

1、当你走回家门口时,你要用什么开门?

2、你掏钥匙时意外地发现什么?你的真实感觉如何?

3、忽然你听到楼梯上响起脚步声,你以为是谁来了?来干什么?

4、当你发现是妈妈时,你会怎么做?

5、妈妈的反应如何?她让你写什么观察日记?

6、你看到的卖瓜老人是一种什么情况?你感觉怎么样?(根据词语提示,写作第三小节)

回到家门口 掏钥匙 钱 窃喜 运气 白捡 脚步声 追 讨钱 滚到床下 原来 老妈 虚惊一场 抱出 得意洋洋 岂料 晴转多云 观察日记 炎炎烈日 愁眉苦脸 挂 脏毛巾 擦油汗 惭愧低下头 第四小节(醒悟)或(感动)

1、我知错后准备去干什么?(教师做一个捧瓜还瓜的动作)

2、妈妈提醒我,让我去干什么?

3、我付钱后转身就走,老人喊什么?

4、我只好怎样,老人却怎样?

5、我的反应怎样?

检讨 还瓜 付钱 慢腾腾 丢下 老人捧 追我红脸 不好意思 道歉 老人直夸 我羞得无地自容(根据词语提示,写作第四小节)

(三)结尾扣题点题 扣上题目,点明主题: 第五小节(结尾)

1、吃瓜时,你发现那瓜怎么样?

2、甜到什么程度?

3、瓜与人有没有相同之处?你是怎么想的?

4、主题句怎么点明?

5、假如一个人经不起一只瓜的考验,那他是什么瓜?(根据词语提示,写作第五小节)

吃瓜喽 架 瓜皮 裂开 绿皮红瓤黑籽 尝 甜到心里 默默地想 红心 良心 诚信 假如 经不起 考验 傻瓜

师:这次写的是诚信的考验主题,假如换成感恩主题,如何做这篇作文(张老师将西瓜切成三十多块,请学生上台拿西瓜,看学生如何表达感恩,并说出感恩之言)生:(将西瓜块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有将瓜块送给张老师)师:很好,请大家记住:这就是满分作文。

师:(收学生作文。发放反馈表。收反馈表。接受家长咨询,收报名表。)

教学评价反馈表:

一、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师的评价 □绝对精彩 □很精彩 □比较精彩 □不精彩 □非常有趣 □很有趣 □比较有趣 □不感兴趣 □非常科学 □很科学 □比较科学 □不科学

□非常有创意 □很有创意 □比较有创意 □没有创意

□非常有启发作用 □很有启发作用 □比较有启发作用 □没有启发作用

□非常喜欢老师 □很喜欢老师 □比较喜欢老师 □一般

二、学生参加培训前后的自我对比: 培训以前状况选择:

□一窍不通 □不感兴趣 □比较喜欢 □很讨厌 □经常抄作文 □总是让父母“辅导” □很害怕 □发表过作文 □很头疼 经过老师的这次辅导,你觉得有哪些进步?

□速度快 □篇幅写长了 □内容充实 □有了文采 □懂了方法 □词汇丰富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习态度好 □有较好的写作基础 □悟性很好 □词汇丰富 □发言热烈 □书写认真 □表现让老师很满意 □有潜力 □很努力 □积极探究 □自主发挥好 □想象力丰富 □能力强 □知识面丰富 □口头表达能力强 □注意力集中 □有天赋

评分等第:□特优 □优秀 □良好 □中 □一般 □较弱 得分星级:□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特别表扬: 特别提示:

四、专家、家长对本课教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意见: 教学目标定位 □准确 □较准确 □一般 □不准确 教学内容充实与否 □很充实 □较为充实 □不充实 学习难度 □很难 □难 □较难 □不难 □太浅

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很科学 □较合理 □不太合理 □不合理 学生参与互动情况 □互动热烈 □互动较理想 □互动不明显 □没有互动

学生达标状况 □全部达标 □大部分达标 □半数达标 □三分之一达标 □少数达标 学生作文优秀率 □%

公开课二年级上册识字6课堂实录 篇8

执教者:沙堤中心小学 翁秀芬 【教学目标】

1、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等方法认识“海、鸥、滩、军、舰、帆、塘、稻、秧、号、领、铜、”等12个字。会认读“海鸥、沙滩、帆船、军舰、稻田、秧苗、鱼塘、铜号”等词语,会写“沙、海”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1、2、4节课文,注意量词和名词间的节奏停顿。

3、知道与“海鸥、秧苗、队旗”等12种事物相搭配的量词,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并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识字和写字,难点在于能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准备】

(一)课件设计。课件当中,有“红领巾”出游的画面,有海滩、田园风光图等,使学习知识显得形象生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二)景物与数量词卡片。把本节课教学任务中的相关词语做成一张张卡片,并在教学中适时贴至黑板上,给学生以一种直观印象。【课前互动】

1、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学习,因此,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特别地开心,你们欢迎我吗?

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依次出示帽子、面包、矿泉水、火腿肠、红领巾等,引导学生回答后把东西放进背包,给一学生背上。

3、师:同学们看,她这是要去干嘛呢?(旅游)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喜欢郊游吗?那我们要先读好课文才能出发。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5页识字6(教师板书课题)。把课文自由地读一遍。读之前先听清老师的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拼音朋友或同学。(2)用笔标出每小节的序号。

2、好,课文我们读了一遍了。现在,我们就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点击课件,出现少先队员高举队旗去郊游的画面。)

(二)创设情境,变序学习第四小节。

1、师: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观察少先队员活动画面,练习说话,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铜号、“红领巾”)

2、学生齐读词语,师注意正音。后鼻音:“铜、领”

3、师:你能不能为这些词语加上数量词呀?(学生为刚才所出示的词语加上数量词),4、师:你们看,(出示铜号和红领巾图片)这就是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那这是(出示队旗和欢笑图)一面队旗,一片欢笑.谁能读好这几个句子?(指句读)

5师:你读得很流利,如果能注意节奏就更好了,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师打着拍子范读,)想学着这样试试吗?(女生读、男生读)

6、识记生字: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里面有三个红色的生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他们呢?生交流识记。

师:你们的小脑瓜真灵,识字办法可真多。那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语。一群“红领巾”

7、质疑问难。

①齐读词语。师:读得真不错,同学们看,红领巾这里啊有两个小蝌蚪,这是什么呀?(引号)看图想想,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②师(出示课件)那我们平时都说一条红领巾,这里怎么是一群红领巾呢?(生回答)师:怪不得,这里用的数量词是“一群”,原来这里的红领巾啊指的不是真正的红领巾,而是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8、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这几个句子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小节,赶紧自己读一遍!(生练读,全班齐读)9、师:读得真有节奏,去掉拼音还能读吗?(能)就让我们打着拍子,读着儿歌。一起去看大海,好吗?(生跟随老师的节奏齐读第四小节)

(三)研读第一小节,小结学法。

1、出示海滩风景图。哇,我们到大海边了,海风轻轻地吹着,海浪跳着笑着跑来了,广阔无边的大海就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们看看,海面上有哪些景物呢?(指名说,相机出示“海鸥”“海滩”“军舰”“帆船”)

2、师:你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在这些景物前面也加上一些数量词来说呢?(指名说)

3、小嘴巴真会说,小脑袋会记吗?看看这些红色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呢?

4、学生汇报识记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识记方法:加一加、换偏旁、发现偏旁的意义、在生活中识字。

师:真棒,用这么多的方法记住了生字,那我把这些生字再放到句子里,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课件)

5、指导朗读。师:看着这么美丽的大海,同学们的心情怎样呢?(高兴)那就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来读读这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谁先来试试?(指名起来读,再齐读)

6、师:真好听,那你们能用这些数量词说说其它的事物吗?(出示课件,指名说)

(一只_______、一片_______、一条_______。)

7、师小结学习方法:你们很能干,能读好句子(板书读),能记住生字(板书记),还能练习用数量词说其它的事物(板书说),这个学习方法可不能丢,把它们带上,继续我们的郊游吧!

(四)以法导学,自主学习第二小节。

1、那下一站,就是我们美丽的乡村了,看看乡村里又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引导由近到远观察,相机出示“秧苗”“稻田”“鱼塘”师带读,生齐读)再让他们把发现的美景用数量词说一说,教师随机出示词语: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

2、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发现这就是课文的第二小节,并圈出本节的三个生字:秧、稻、塘。

3、请学生按照读句子、记生字、说数量词的方法,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学习第二小节,教师巡堂指导。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读书大王:想请个同学来读读这一小节,谁是读书大王,能读好这句话?(让学生个别读、齐读第二小节。)

(2)识字大王:看来你们个个是读书大王,能不能成为识字大王吗?

(出示秧、稻、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生字呢?

师:(比较“秧”和“稻”)同学们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禾”字旁)还有再看看,这三个蓝色的字都是什么结构呢?(左右)

师:识字大王们,在一块稻田里,有一畦畦的秧苗,像这样的一行行秧苗,就是课文里说的一畦秧苗.(课件演示)

师:你还在地里见过一畦什么?(指名说:地瓜、玉米、白菜……)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方鱼塘,也可以说一方手绢,一方头巾。师:同学们,继续用这两个数量词来说其它有事物吧!(出示课件,指名说)

(五)复习生字,规范运用数量词。

1、换个语境,巩固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说!今天的旅游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特别高兴,所以一回来就写了一篇日记,这个日记里呀,藏着我们今

天学的所有的生字,你们自己先读一读吧。

(屏幕出示日记)

旅游日记

4月10日

今天,老师领着我们,吹着铜号去旅游。路上,我们看见了海鸥,沙滩,军舰,帆船,还看见了池塘中的小鱼和稻田里的秧苗,我们真快乐!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勇敢展示一下吧!(指名读,全班读)

师:那现在这些词语啊,我们在句子里都会读了,但是他们的数量词朋友却都不见了,你能不能帮它们找回来呢?

师: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数量词,它们的朋友都在老师这呢!看看该贴在谁下独面?(指句上台)

师:同学们看,他们找的对吗?一起读一读,检查下!(生齐读)师:真棒,都找对了,把掌声送给他们。

(六)指导写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1、读要写的两个生字:沙、海。

师:你们的表现这么出色,连生字宝宝都要为你们鼓掌,(出示沙、海)还认识这两个字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说)

都是三点水,写的时候都是左窄右宽。

师:把这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该注意什么呢?(“沙”字的竖要写在竖中线的右边一点。“海”字中间的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海”字的撇折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要写得左窄右宽。)

3、师范写,学生书空,记住笔顺。

师:现在就请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我来写一写这两个字(师范写,生书空,提醒三点水的写法和“母”字笔顺)写好三点水的关键是要把第二点写得靠外 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海”字右下半部的“母”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先是一点,再一横,最后是一点。

4、让学生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两个字。根据课文的要求,每个字写两遍。(课件出示写字姿势图,师提醒写字姿势:请同学们对照这幅图,摆好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三个一要做到。写字的时候,提醒自己写字的姿势要端正。师巡视写字情况,拿笔在生本子上点评)

5、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你给同桌的字评几颗星,为什么这样评?

6、展示学生作业,说说评价理由。师:(投影)这是XXX小朋友写的,请你的同桌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评?

师:哇,评得可真是专业啊,老师希望你们认真写字,早日成为大书法家!

(七)课堂总结,预留悬念。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篇9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优质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2、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预习题:

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

3、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齐读小序

2、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3、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引起了作者共鸣,为什么他听后会产生共鸣?我们先随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笔一起去欣赏一下琵琶女的弹奏。

四、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鉴赏第一段

1、一生读第一段

2、具体分析:

时间 秋天的夜晚 地点 浔阳江头 环境 萧瑟

事件 设酒送客 心境 寂寥 凄凉

(注意:“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境。)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基调,为琵琶女的出现设伏,做好铺垫。

3、齐读第一段,体会凄凉。

4、鉴赏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字词。

瑟瑟、管弦、惨、茫茫、主人下马客在船。

(二)鉴赏第二段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场有几个阶段?(教师点拨)

引导回答:乐声引人,寻声问人,相邀始见。

3、“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突出乐声之妙。

4、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强调的.字词 暗、迟。

6、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老师点拨即可)

转轴调音 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家风范 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 弦弦掩抑声声思 抑郁不止 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娴熟 演奏名曲

(需要强调的字词:思、信手)

7、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1)一生读

(2)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精彩绝伦,诗人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如此难以描摹的音乐诗人是如何做到描写的这么成功的?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多媒体出示填表练习。

诗句 特点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浊重轻细 急促清脆 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 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幽咽冷涩 低沉暂歇 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愁恨暗生 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鸦雀无声 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注意:老师要发问,强调抓住诗中重点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中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结合)

(3)需要强调的字词:间关、暂、幽愁、突出

小结:正是以上手法的综合运用,才使难以捕捉,稍纵即逝的音乐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们同样能够领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欣赏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听第二段配乐朗读,感受音乐之美。

结束语:琵琶女的弹奏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吗?前边提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谈论,我们下节课再讲。

五、作业:背诵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结合琵琶女身世说说琵琶曲所表现的情感,再次体会琵琶女的演奏。

板书设计:

浊杂轻细 清脆急促 叠词拟声

婉转流利 欢快无比 比喻摹声

仇恨暗生 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鸦雀无声 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导入:

上节课讲到:琵琶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呢?请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

二、阅读第三段,概括琵琶女身世。

1、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发言代表。

2、多媒体出示句子,有小组代表发言分析,然后多媒体出示明确结果。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家住京城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年轻貌美 技艺高超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红极一时

(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奢华欢乐 光阴虚度

(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亲人离散 时过境迁 嫁与商人

(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独守空船 凄凉孤独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今昔对比 感慨万千

3、总结琵琶女经历: 曾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 如今年长色衰,漂流沦落。

4、学生再品第二段音乐描写,自由交流,阅读《名师一号》相关资料,最终让学生明白此段音乐描写既是在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是在通过音乐来书写琵琶女的情感。为下文自叙身世做铺垫。

5、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琵琶女经历再次欣赏一下其演奏的音乐,体会不同特点的音乐传达琵琶女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正是这样既旋律多变,又饱含情感的音乐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禁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那么诗人与琵琶女究竟同在何处?

三、阅读第四段,概括诗人现状。

1、齐读第四段

2、多媒体出示诗句,由同学发言分析。

(1)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被贬离京,卧病浔阳

(2)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地势荒僻,环境恶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孤独苦闷

3、补充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沦落之叹。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32岁授校书郎、35岁升周至县蔚、36岁时被擢为翰林学士,37岁任左拾遗(谏官),期间,他除了直言诤谏外,还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病死在长安,白居易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他的直言进谏和那些讽喻诗。

4、今昔对比,总结作者经历

曾经得志升迁,如今被贬离京;曾经春风得意,如今孤独苦闷。

5、总结诗人与琵琶女的共同点,理解主旨句。

曾经 色艺双全 红极一时 欢乐奢华 春风得意 才华横溢 连续升迁

如今 年长色衰 漂流沦落 孤苦寂寞 苦闷无聊 被贬离京 卧病浔阳

正是有如此的相似,再加上音乐的沟通,诗人忍不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这既是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又是对自己处境的感伤,更是对遭压抑,受打击的不满。

四、鉴赏最后一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先前我为琵琶女而叹息,现在琵琶女为我“良久立”,二人已经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心中充满的是“天涯沦落”的凄凉,因而再弹琵琶已是“凄凄不似向前声”,而听者的感受也有了变化,先前只是被琵琶女超凡的技艺折服,现在也为二人的经历感伤,因而“满座重闻皆掩泣”而诗人感触最深,故而“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真是“天涯沦落至九江,浔阳秋夜遇知音。知音一曲引诗情,世人永唱《琵琶行》。”

五、听最后两段的配乐朗诵,体会作者的贬谪之恨。

注:第二课时中需要强调的重点字词见课件中标注的部分。

六、作业 《名师一号》

板书设计

昔 今

琵琶女 红极一时 门庭冷落

欢乐奢华 寂寞凄凉

技艺超凡 色衰沦落

同是天涯沦落人

才华横溢 被贬沦落

白居易 得志升迁 被贬离京

上一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和思考略谈下一篇:大学生办公室文员社会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