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状物作文

2024-05-30

文具的状物作文(精选6篇)

文具的状物作文 篇1

这个文具盒是用铁皮做的,盒盖是红色的。盒盖上画了四位漂亮的小女孩,左边一位头戴小太阳发夹,搂着个“熊宝宝”在睡觉;中间那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手里抱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右边两位漂亮的小女孩正悠闲地坐在金黄色的月亮上,每人手里拿着花,在月亮的周围还有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呢!

打开文具盒,分“上下两铺”,还很漂亮呢!最漂亮的要数“上铺”了,“上铺”是深蓝色的,上面画了些图案。

瞧!还画了两部赛车。那两部车,真可谓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无法形容。这么漂亮的“床”,文具一家睡得一定很舒适喽!可不是吗?橡皮小弟弟躺在那儿睡熟了,正在做着甜蜜的梦呢。铅笔、钢笔、圆珠笔几个兄弟,正悠闲地聊着天呢!声音很小,我们听不见,也许是怕吵醒正做着美梦的橡皮弟弟吧。我喜欢文具盒,不仅因为它漂亮,更因为它很实用。

我做事马虎,喜欢把东西这里摆摆,那里放放,到用的时候就要花很多时间去找。难怪爸爸常说,一天到晚总见我在找东西,大好时光就这样在寻找中溜走了。自从我有了这个文具盒之后,我就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用完文具之后,都把文具放到文具盒里面,到用的时候,只要打开文具盒就能找到学习用品。你瞧,多方便呀!

文具的状物作文 篇2

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 写作才能有条理。假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乱写一气, 文章必然零乱。安排哪句话先说, 哪句话后说, 一定按一定的顺序, 文章条理才能清楚。不仅连句成段须按一定的顺序, 而且连段成篇也须按一定的顺序。这必然要求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上到下, 或由外到内, 或由远到近, 或由表及里, 或从整体到部分等等。有了顺序, 构思时把观察的顺序变成写作的思路, 文章便会井井有条。教师引导学生状物作文时应该做到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 教师教学生写《我们的学校》习作时, 带学生由校门进入, 介绍校门所挂的奖牌外, 弄清楚学校的东面是小树林, 小树林的西面是足球场, 足球场的西面是篮球场, 篮球场的北面是教学楼, 然后依次详细描写, 做到言而有序。又如, 教师教《苹果》的状物作文时, 学生写道:“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 半红半青的。风一吹来, 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苹果是那样的可爱, 只有小姑娘漂亮的脸蛋能比得上它;苹果又是那样美丽, 即使最贪吃的小孩子也舍不得一下子吃下它。”从四年级学生水平讲, 她观察描写已经到位, 联想足够丰富。可惜她只是观察苹果的外部, 没有观察苹果的内部, 作文戛然而止。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内部, 教师操起小刀, 把苹果切成两半。这位同学顿感“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马上写了“老师用小刀把苹果切成两半, 苹果露出奶黄色的果肉, 中心有几颗黑黝黝的籽。刚切开的苹果仍然是那样的可爱, 那样的美丽, 香味却更浓了。”在一个小小的动作中, 老师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由表及里的观察训练。加上“外部”和“内部”的板书, 同学受到由外而内写作顺序的训练。试举一例, 《金鱼》的静态描写:“金鱼休息的时候, 尾巴垂下来, 一动也不动, 又安稳又恬静, 如同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动态描写:“金鱼游的时候姿态美极了。它扭动纤细的腰肢, 摆动张开的尾巴, 仿佛漂浮在云彩之中。这时, 只有芭蕾舞演员轻歌曼舞时才能与它们媲美。金鱼喜欢在水中追逐、嬉水。要是高兴, 猛地一冲刺, 便在水中划了一道一闪即逝的光道。”按照静、动态的顺序描写事物, 能使文章错落有致, 富有变化, 条理仍然非常清楚。

二、状物作文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几个要素

状物作文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描写能力的培养须注意几个要素呢?回答是: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试分析一例:“天阴沉沉的, 乌云翻卷着, 像千万匹黑马在狂奔。突然, 一道闪电将长空划为两半, 紧接着响了一声炸雷, 震得天摇地动, 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云的颜色是黑色, 云的形状犹如万马狂奔, 云的声音似炸雷。描写事物抓住形状、颜色、声音等能使文章达到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尝其物的效果。以学生作文为例:“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 半红半青的。风一吹来, 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你吃过苹果吗?苹果地滋味和梨子差不多, 甜津津的, 只是水分少了些, 但却比梨香得多。”这一段抓住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描写, 惟肖惟妙地写出苹果的特点。又如, 我班的一位女生, 毕业考当场写一篇《早晨的雾让我陶醉》其中有这么一段:“早晨, 我一骨碌地翻身起床, 麻利地把衣服往身上一套, 向窗户走去。刚打开窗子, 一股略带寒意的风扑向我的脸颊。啊, 窗外的雾好浓, 好白, 好纯, 纯得不掺一点杂色, 迷迷蒙蒙地充斥于大地间。一阵雾从窗外飘进来, 像一帘白纱, 似一缕白烟, 飘飘悠悠地在房子里飘荡。”同样也是抓住雾的颜色特点白, 形状特点像纱和烟。状物如描写人物、动物或其雕像还要抓住外貌、神态等, 如学生习作《参观惠安石雕厂》中有这么描写石狮的精彩一段:“最吸引人的是一对雄师, 雄狮双眼怒视前方, 眉骨略微突起。它们张着大嘴, 露出了锋利的牙齿, 头上的鬃毛一缕一缕可以分辨。曲蜷的, 像鱼钩;四散的, 像盛开的菊花瓣。它们的鬃毛中, 半遮半掩它们的耳朵。”学生的描写物是石狮, 颜色仅深浅不同。但小作者抓住石狮的外貌、神态细致刻画, 其中运用形状特点的描写和联想, 如“鬃毛一缕一缕”“像鱼钩, ……像盛开的菊花瓣, ……”描写的石狮栩栩如生, 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状物作文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状物篇之喜欢的文具 篇3

思路点拨

选材指导

1.写口袋众多、功能齐全、方便背的书包。

2.写设计合理,利于摆放笔、橡皮擦、刀、尺等的文具盒。

3.写外形设计独特而多样,具有观赏价值,使用效果好又便于携带的削笔刀。

4.写外形设计精美、书写流畅的各种各样的笔。

构思示范

写确定要写的内容是众多文具中的钢笔然后想一想:

1.这支钢笔是怎样来的?它的外表怎样?

如:在我的文具盒里静静地躺着一支钢笔,那是我过生日时,爷爷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它穿着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高的个子,戴着一顶银白色镶着金边的帽子,下面写着它的名字——英雄。

2.钢笔的内部有什么特点?

如:把它的上衣脱下来就看到它银色的笔尖和那种瓜子似的脸,它用那三角形的笔尖在我的本子上写下了一行行清秀、干净、整齐的字。脱掉它的裤子,就露出了它那深蓝色的笔肚,它可贪吃哩!每天都要喝的饱饱的,不然就发脾气,就会罢工。

3.对你的钢笔,你有何种情感?

如:我爱我的钢笔,爱它美丽的外表,爱它的无私奉献,我要好好珍惜它。

主题提炼

1.介绍文具的特点,让别人对这个文具有所了解。

2.介绍文具的功能和作用,表现文具的实用性。

3.表达对这个文具的喜爱之情。

方法指导

一、要写好文具,首先要认真观察。

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质地。质地就是说它是用什么做的。以笔筒为例,有的是竹制的,有的是瓷的,有的是石膏的。

2.形状。拿文具来说,有的设计成小拎包的样子,有的设计成动物的模样,这时就不能只观察它大体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了,而要御用比喻等手法形象地写出它的形状。

3.颜色、图案。文具盒、钢笔、直尺等上面一般都有惹人喜爱的图案,这些图案五彩缤纷,有些内容还很丰富。这时我们就应像看图一样,要抓住主要的图案观察。

4.构造。观察文具的构造实际上就是观察它的主要部件。

5.使用方法和用途。有的文具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如橡皮、铅笔等就不用写了。只有那些操作复杂、功能独特的文具,才要写清楚使用方法和用途。

二、还要选择合适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

我的文具盒状物作文 篇4

这可爱的家里住着我另几位可爱的文具宝贝。文具盒分上下两楼,很精致。楼上住着红黑中性笔两兄弟,外加一对天蓝色的三角板大哥;楼下面住着一位身穿银白色燕尾服的绅士――钢笔;一把素雅的直尺,她身着一套橙色连衣裙,翩翩起舞;对了,还有向来助人为乐的橡皮弟弟和不声不响的铅笔妹妹。

可爱的文具宝贝在学习上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我写作业时,钢笔急忙从位置上跑出来,让我轻松自如地完成;当我修改作文时,红色中性笔就跳下来,让我把作文修改得更生动,更具体;当我作数学训练册时,正在酣睡的铅笔从梦中醒来,走到我面前,自豪地说:“小主人,目前该用我了吧!”有时,我写错了字,助人为乐的铅笔一蹦一跳地跑过来,三下五除二擦掉了错字;数学课上,文静的直尺帮我画出了准则的线段……

我的文具盒状物作文 篇5

文具盒是墨绿色的,它是用坚硬的钢铁做成的。文具盒上刻着几只小羊,它们有的拿笛子,有的拿大鼓……好像在开音乐会呢?

它的用途也多得不得了,我就向你介绍介绍。那一次,我写了个错别字,一下子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橡皮突然跳了出来,说:“主人,这种小菜一碟的事就让我来做吧。”说着跑到纸 上蹦了蹦,错别字就无影无踪了。

有一次,我考了100分,骄傲的尾巴一下子翘了起来,文具盒问:“主人,难道你不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吗?我可不希望我的主人是一个骄傲的人。”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还有一次,我的修正液丢了,我伤心极了,文具盒安慰我,说:“修正液是化学物品,有毒。主人你想想,那一次,你涂了修正液后还没干,你就去做其它的事了,后来就忘了写被老师批评过,难道你忘了?”

又有一次,我考不好,文具盒说:“主人,别灰心,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在文具盒的劝说下,我终于恢复了信心。

文具的状物作文 篇6

1. 角度拆分法

这种方法即将某个描写对象按照某种角度,拆分成若干个并列的小类,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比如写“春天”,这是个比较大的对象,朱自清先生在自己的散文名篇《春》中将其拆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个角度,这就便于入笔写作了。比如下面学生作文《风》的片断描写:

我喜欢风的舞蹈。她时而激扬,时而轻缓。时而舞进女孩的屋子,风铃便为她欢呼;时而舞过杨柳,树叶就为她鼓掌;时而舞过海洋,海浪不禁为她奏起乐章。她步态轻盈,让人倾心着迷;她气质优雅,让人神清气爽。

我喜欢风的色彩。她好像一个高妙的魔术师,到哪儿,颜色都变化无穷。吹过蓝天,她铺就宁静的海洋;吻过草原,她织就绿色的锦缎;抚过稻田,她成就丰收的希望……而她同样也是人们心情的调色板。当你高兴时,她呈现火红;当你忧郁时,她显现深蓝;当你压抑时,她又化作暗灰。她就像你心爱的人,时而为你喜悦,时而为你伤悲。她就是这样绚烂多彩,变化万千,正如生活的万花筒。

我爱风的生活。她自由,又无忧无虑;她平静,却又不乏张狂。她不用去顾忌别人的流言蜚语,没有压力,没有斥责,也没有竞争。而最重要的是,她虽飘无定所,却又是那么的真实,毫无虚伪,更没有尔虞我诈……

这位同学写“风”拟定了三个角度———“风的舞蹈”“风的色彩”“风的生活”,三个角度形成排比段,结构浑然一体,内容丰富,语句精妙。

2. 调动感官法

无论是观察,还是表达,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比如作家鲁彦《听潮》中的一个片断: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这段描写分别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入手,全面而充分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具体情景和感受。

借用感官角度来表现景物,就离不开通感的方法。“通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打开我们写作思路的好方法。好多时候,当我们对景物进行描写,尝试从别人没有写过的新的感官角度打开思路,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比如,自然界的“风”,无形无色无味,很多同学在描写时,一定觉得可利用的感官角度非常有限,其实不然,比如前面所举的那位同学写“风”的作文片断,抓住风的舞蹈、风的颜色,既写出了形,又写出了色,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又比如另外一位同学的片断作文《一朵花的香》:

那玫瑰的香味,热烈而醉人,像是眼前铺开了成片的大红大紫的锦缎;那牵牛花的香味,安静而祥和,恰似平静的的湖面上微微泛起的波澜;那百合花的香味,清新而淡雅,宛如身边轻轻飘过一位清纯素洁的少女;那丁香的香味,深沉而隽永,有如长袖飘带掩卷沉吟的闺阁少妇。

有些文章在题目上,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描写的独特角度,比如“听潮”“秋色赋”“听听那冷雨”,角度新颖,构思巧妙。

3. 侧面衬托法

景物的描写,除了正面描写,还可使用侧面描写。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侧面描写成功的范例。作者描写了自己假想中的一座山间小屋,借山上的其他景物,突出这“空中楼阁”宁静、独立的特点,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再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雨落大了,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从伞下望,雨里的山边,映山红开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里,翠绿的小树边,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得像火焰,背着北风的秧田里,稠密的秧苗像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风一刮,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秧田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

这一段描写真是绘声绘色,有动有静,深浅不同,疏密有致,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还有远近、高低之分。作者通过“油纸伞”“流水”“映山红”“秧苗”等来写“雨”,又借“青翠的茅草”“翠绿的小树”来衬托“红得像火焰”的映山红,颜色的搭配颇具匠心;借“北风”来表现“稠密”“深绿”而富有动感的秧苗。整幅画面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春意盎然。

4. 顺序开拓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是文章结构的必然要求,当然,也可以利用写作顺序拓展文章的内容。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时间顺序有晨、午、暮、夜之分,也有春、夏、秋、冬之分。空间顺序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之分,也有定点定景(即作者站在一定的地点对一定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定点换景(即作者站在一定的地点对周围不同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换点定景(即作者变换不同的方位地点对同一景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描写)、换点换景(即作者变换自己的位置对不同的景物进行观察描写,也就是所谓的“走马观花”)之分。如: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古都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作者立足于万春亭,运用“定点换景”的写法,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转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上一篇:青春励志校刊范文下一篇:新员工辅导期反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