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等差数列试题

2024-09-02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试题(精选9篇)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试题 篇1

观察下列各数列,找出他们的排列规律,并说出他们各是什么数列。

(1)1,2,3,4,5,6,。。。。。。

(2)1,3,5,7,9,11。。。。。。

(3)10,20,30,40,50,60,。。。。。。

(4)4,10,16,22,28,34,。。。。。。

点拨:

(1)这是从0开始的一列数,它逐渐增大,按照我们数数的顺序而排成的,这叫自然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他前面的一项,差都是1,这也是等差数列。

(2)这是从1开始的一列数,是由连续奇数排列而成的数列,这叫奇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的.差都是2,这也是等差数列。

(3)观察这个数列,前一项加上10就等于他后面的一项,即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他前面的一项,差都是10,差都相等,这就是等差数列。

(4)在这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他前面的一项的差都是6差都相等,是等差数列。

解:

小学奥数竞赛试题 篇2

卖马

从前,有一个商人特别精明。有一次,他在马市上用10两银子买了一匹马,一转手以20两银子的价钱卖了出去;然后,他再用30两把它买进来,最后以40两的价钱卖出。在这次马的交易中,他赚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

这次买卖可分为两次来看。第一次买进10两银子,卖出20两银子,所以赚了10两银子。第二次买进30两银子,卖出40两银子,因此也赚了10两银子。在马的交易中,商人共赚了20两银子。

人数

小亮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8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一共有几名同学?

参考答案:

粗心的小朋友一看题目就认为是8名同学,但这个答案是错的,认真审题后可以发现,题中已经指出“小亮走进教室”,因此现在同学的人数应该包括小亮,所以一共有9名同学。

蜗牛爬井

一只蜗牛沿着10米深的井往上爬,白天向上爬5米,到夜里往下滑了3米,那么蜗牛什么时候可以爬出井口?

参考答案:

小蜗牛白天爬上了5米,晚上又掉下了3米,那实际上每天只能爬上去2米,爬前6米小蜗牛用了3天,还剩4米,因此第4天就可以爬出去了。

赛跑

小动物们举行动物运动会,在长跑比赛中有4只动物跑在小松鼠的前面,有3只动物跑在小松鼠的后面,一共有几只动物参加长跑比赛?

参考答案:

这道题要明确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把跑步的所有小动物看成一个队列,小松鼠前面有4只小动物,后面有3只小动物,在这个队列中,就是没有数松鼠自己,所以求这队的总数还要把小松鼠加上。4+3+1=8(只),一共有8只动物参加长跑比赛。

数萝卜

小灰兔有10个萝卜,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小白兔有多少个萝卜?

参考答案:

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一样多时都是13个,求小白兔原来额萝卜,就要把它给小灰兔的3个加上所以是16个。

自然数列趣题

本讲的习题,大都是关于自然数列方面的计数问题,解题的思维方法一般是运用枚举法及分类统计方法,望同学们能很好地掌握它。

例1小明从1写到100,他共写了多少个数字“1”?

解:分类计算:

“1”出现在个位上的数有:

1,11,21,31,41,51,61,71,81,91共10个;

“1”出现在十位上的数有:

10,11,12,13,14,15,16,17,18,19共10个;

“1”出现在百位上的数有:100共1个;

共计10+10+1=21个。

例2一本小人书共100页,排版时一个铅字只能排一位数字,请你算一下,排这本书的页码共用了多少个铅字?

解:分类计算:

从第1页到第9页,共9页,每页用1个铅字,共用1×9=9(个);

从第10页到第99页,共90页,每页用2个铅字,共用2×90=180(个);

第100页,只1页共用3个铅字,所以排100页书的页码共用铅字的总数是:

9+180+3=192(个)。

例3把1到100的一百个自然数全部写出来,用到的所有数字的和是多少?

解:(见图5—1)先按题要求,把1到100的一百个自然数全部写出来,再分类进行计算:

如图5—1所示,宽竖条带中都是个位数字,共有10条,数字之和是:

(1+2+3+4+5+6+7+8+9)×10

=45×10

=450。

窄竖条带中,每条都包含有一种十位数字,共有9条,数字之和是:

1×10+2×10+3×10+4×10+5×10+6×10+7×10

+8×10+9×10

=(1+2+3+4+5+6+7+8+9)×10

=45×10

=450。

另外100这个数的数字和是1+0+0=1。

所以,这一百个自然数的数字总和是:

450+450+1=901。

顺便提请同学们注意的`是:一道数学题的解法往往不只一种,谁能寻找并发现出更简洁的解法来,往往标志着谁有更强的数学能力。比如说这道题就还有更简洁的解法,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数与形相映

形和数的密切关系,在古代就被人们注意到了.古希腊人发现的形数就是非常有趣的例子.

例1 最初的数和最简的图相对应.

这是古希腊人的观点,他们说一切几何图形都是由数产生的.

例2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洛图”(见下图).图中也是用“圆点”表示数,而且还区分了偶数和奇数,偶数用实心点表示,奇数用空心点表示.你能把这张图用自然数写出来吗?见下图所示,这个图又叫九宫图.

例3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形数”的奥秘.比如他把1,3,6,10,15,…叫做三角形数.因为用圆点按这些数可以堆垒成三角形,见下图.

毕达哥拉斯还从圆点的堆垒规律,发现每一个三角形数,都可以写成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之和,最大的自然数就是三角形底边圆点的个数.

第一个数:1=1

第二个数:3=1+2

第三个数:6=1+2+3

第四个数:10=1+2+3+4

第五个数:15=1+2+3+4+5

第n个数:1+2+3+4+5+…+n

指定的三角形数.比如第100个三角形数是:

例4 毕达哥拉斯还发现了四角形数,见下图.因为用圆点按四角形数可以堆垒成正方形,因此它们最受

毕达哥拉斯及其弟子推崇.

第一个数:1=12=1

第二个数:4=22=1+3

第三个数:9=32=1+3+5

第四个数:16=42=1+3+5+7

第五个数:25=52=1+3+5+7+9

第n个数:n2=1+3+5+9+…+(2n-1).

四角形数(又叫正方形数)可以表示成自然数的平方,也可以表示成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之和.奇数的个数就等于正方形的一条边上的点数.

例5 类似地,还有四面体数见下图.

仔细观察可发现,四面体的每一层的圆点个数都是三角形数.因此四面体数可由几个三角形数相加得到:

第一个数:1

第二个数:4=1+3

第三个数:10=1+3+6

第四个数:20=1+3+6+10

第五个数:35=1+3+6+10+15.

例6 五面体数,见下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五面体的每一层的圆点个数都是四角形数,因此五面体数可由几个四角形数相加得到:

第一个数:1=1

第二个数:5=1+4

第三个数:14=1+4+9

第四个数:30=1+4+9+16

第五个数:55=1+4+9+16+25.

例7 按不同的方法对图中的点进行数数与计数,可以得出一系列等式,进而可猜想到一个重要的公式.

由此可以使人体会到数与形之间的耐人导味的微妙关系.

方法1:先算空心点,再算实心点:

22+2×2+1.

方法2:把点图看作一个整体来算32.

因为点数不会因计数方法不同而变,所以得出:

22+2×2+1=32.

方法1:先算空心点,再算实心点:

32+2×3+1.

方法2:把点图看成一个整体来算:42.

因为点数不会因计数方法不同而变,所以得出:

32+2×3+1=42.

方法1:先算空心点,再算实心点:

42+2×4+1.

方法2:把点图看成一个整体来算52.

因为点数不会因计数方法不同而变,所以得出:

42+2×4+1=52.

把上面的几个等式连起来看,进一步联想下去,可以猜到一个一般的公式:

22+2×2+1=32

32+2×3+1=42

42+2×4+1=52

n2+2×n+1=(n+1)2.

利用这个公式,也可用于速算与巧算.

如:92+2×9+1=(9+1)2=102=100

992+2×99+1=(99+1)2

小学六年级奥数试题 篇3

2.(年龄问题)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二倍,父亲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

3.(盈亏问题)王老师发笔记本给学生们,每人6本则剩下41本,每人8本则差29本。求有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笔记本?

4.(还原问题)便民水果店卖芒果,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卖掉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次卖掉第二次卖后剩下的一半少1个,这时只剩下11个芒果。求水果店里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芒果?

5.(置换问题)学校买回6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去192元。已知3张桌子的价钱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每张桌子和每把椅子各是多少元?

6.(安排)烤面包的架子上一次最多只能烤两个面包,烤一个面包每面需要2分钟,那么烤三个面包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7.(油和桶问题)一桶油连桶共重18千克,用去油的一半后,连桶还重9.75千克,原有油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8.(和倍)青青农场一共养鸡、鸭、鹅共1210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鹅的只数是鸭的4倍,问鸡、鸭、鹅各有多少只?

9.(鸡兔同笼)实验小学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小旺得了84分,小旺做错了几道题?

小学奥数教师招聘参考试题 篇4

小学奥数教师招聘专用试题及答案

1、(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赛题).猴王带领一群猴子去摘桃.下午收工后,猴王开始分配,若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在这群猴子中,大猴(不包括猴王)比小猴多

可以这样理解:每只大猴拿1个给小猴,结果还剩了10个,说明大猴比小猴多10只

2、(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奥数典型题目)甲和乙两人都买了一套相同的信笺,甲把每个信封里装一张信纸,结果用完了所有的信封,只剩下50张信纸,乙把每个信封里装3张信纸,结果用完了所有的信纸,剩下50个信封,问每套信笺盒中有多少张信纸?多少个信封?

假设:信封为x,信签纸为y

1、甲的情况

x+50=y

(1)

2、乙的情况

3*(x-50)=y(2)方程式(2)-方程式(1)3*(x-50)-(x+50)=0

2*x-200=0 x=100 代入方程(1)y=150 有100个信封,150张便签纸

3、(适合四年级学生)上一段12级楼梯,规定每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两级.问要登上第12级楼梯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如果其中第6级坏了怎么处理?)这题用递推。

因为每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两极,所以上1级楼梯有1种走法,上2级楼梯有2种走法。而上第3级楼梯的前一步,肯定是要上到第2层楼梯或第1层楼梯(因为每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两极,反推,要上第3层,前一步必定要上第1层或第2层),所以上到第3级楼梯的走法种数等于上到第1级楼梯的走法种数与上到第2级楼梯的走法种数。

假设要上第n级楼梯,f(n)代表上到第n级楼梯的种数,则f(n)=f(n-1)+f(n-2)。也就是说,n的序列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即1 1 2 3 5 8 13 21 ……注:除去首项第一个1)。所以最终答案是233 这是一个经典的递归问题。也就是费波纳西级数。f(n)= f(n-1)+ f(n-2)。

我来解释,如果我们第一部选1个台阶,那么后面就会剩下n-1个台阶,也就是会有f(n-1)种走法。如果我们第一部选2个台阶,后面会有f(n-2)个台阶。因此,对于n个台阶来说,就会有f(n-1)+ f(n-2)种走法。

因此,1个台阶f(1)= 1.f(2)= 2, f(3)= 3 f(4)= 5 f(5)= 8 招聘教师专用测试题—测试版

f(6)= 13 f(7)= 21 f(8)= 34 f(9)= 55 f(10)= 89 f(11)= 89+55 = 144 f(12)= 144 + 89 = 233

4、(适合三下或四年级学生)在下图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个自然数,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8

3 9

5、(四下或五年级的学生)如图,单位正方形ABCD,M为AD边上的中点,求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解:在梯形AMCB中

梯形AMCB的面积为S=1/2(2+4)x4=12

又因为三角形BCG面积为S1=1/2XBCXH1=2H1

三角形AGM的面积 S2=1/2XAMXH2=H2

又因为H1+H2=4

所以 梯形AMCB的面积=三角形AMB面积+三角形AMC面积+三角形BGC面积-三角形AMG面积

即:12=4+4+2H1-H1 所以联立H1+H2=4

解得:H1=8/3 H2=4/3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三角形AMB面积+三角形AMC面积-2个三角形AMG面积=4+4-8/3=16/3 追问

即:12=4+4+2H1-H1 所以联立H1+H2=4 设三角形BCG 的高为H1 三角形AGM的高为H2 则H1+H2=4

那么H1=4-H2

将H1=4-H2

代入12=4+4+2H1-H1

就可以解出来了呀!

招聘教师专用测试题—测试版

6、(适合六年级或小升初的学生)如图,三角形BDF,三角形CEF和三角形BCF的面积分别是2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求四边形ADFE的面积是多少?

三角形def的面积=10x16/20=8

三角形ade的面积=X

AD/BD=(X+8+16)/30=X/18

30X=18X+24*18

12X=24*18 X=36

四边形adfe的面积=36+8=44

7、(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11223344L20052005除以10 所得的余数为多少? 那么在计算过程中只需末位相乘

先按每一项的各位进行分类,共十组:0,1,2,3,4,5,6,7,8,9 末位为0,必能被10整除,余数为0 末位为1,各位总是1,式子中有201项,201*1=201,所得余数为1 末位为2,从1次方到n次方末位按2,4,8,6,2,4……循环排列

则式子中各项的末位为4,6,4……4循环,共201项,前面每两项相加为10

所以所得余数为4 末位为3,4,5,6,7,8,9的组利用上述方法依次类推(注意,从6开始每组共200项),过程省略,各组余数依次为7,6,5,0,0,0,0 将各组余数相加,得23 所以原式子所得的和除以10余数是3(首项+末项)×项数÷2÷10

2005中间数是1003,除以10余数就是3了。

只是一道整式乘法和的题 把偶数方和奇数方分别提出来 所以是(2005-2003……-1)的2005-2003……-1方-(2004-2002-……-2)的2004-2002-……-2的方 化简后是33 33÷10就=3……3了 对吧

如果有同行会8至10题请回贴吧!谢谢

8、(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求143除以7 的余数.

招聘教师专用测试题—测试版

9、(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中有公式:对任意两个数a,b,有(a+b)(a-b)=a-b,请计算:

小学五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篇5

小学五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把20个梨和25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分完后梨剩下2个,而苹果还缺2个,一共有_____个小朋友.2.幼儿园有糖115颗、饼干148块、桔子74个,平均分给大班小朋友;结果糖多出7颗,饼干多出4块,桔子多出2个.这个大班的小朋友最多有_____人.3.用长16厘米、宽14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来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用这样的木板_____块.4.用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_____块.5.一个公共汽车站,发出五路车,这五路车分别为每隔3、5、9、15、10分发一次,第一次同时发车以后,_____分又同时发第二次车.6.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_____粒.7.这样的自然数是有的:它加1是2的倍数,加2是3的倍数,加3是4的倍数,加4是5的倍数,加5是6的倍数,加6是7的倍数,在这种自然数中除了1以外最小的是_____.8.能被3、7、8、11四个数同时整除的最大六位数是_____.9.把26,33,34,35,63,85,91,143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一组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那么至少要分成_____组.10.210与330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的_____倍.二、解答题

11.公共汽车总站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每8分发一辆车,第二条每10分发一辆车,第三条每16分发一辆车,早上6:00三条路线同时发出第一辆车.该总站发出最后一辆车是20:00,求该总站最后一次三辆车同时发出的时刻.12.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商是12.如果甲乙两数的差是18,则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3.用、、分别去除某一个分数,所得的商都是整数.这个分数最小是几?

14.有15位同学,每位同学都有编号,他们是1号到15号,1号同学写了一个自然数,2号说:“这个数能被2整除”,3号说:“这个数能被他的编号数整除.1号作了检验:只有编号连续的二位同学说得不对,其余同学都对,问:

(1)说的不对的两位同学,他们的编号是哪两个连续自然数?

(2)如果告诉你,1号写的数是五位数,请找出这个数.参考答案:

1、9 若梨减少2个,则有20-2=18(个);若将苹果增加2个,则有25+2=27(个),这样都被小朋友刚巧分完.由此可知小朋友人数是18与27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最多有9个小朋友.2、36 根据题意不难看出,这个大班小朋友的人数是115-7=108,148-4=144,74-2=72的最大公约数.所以,这个大班的小朋友最多有36人.3、56 所铺成正方形的木板它的边长必定是长方形木板长和宽的倍数,也就是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的公倍数,又要求最少需要多少块,所以正方形木板的边长应是14与16的最小公倍数.先求14与16的最小公倍数.2 16 1

7

故14与16的最小公倍数是287=112.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最小为112厘米,所以最少需要用这样的木板

=78=56(块)

4、5292 与上题类似,依题意,正方体的棱长应是9,6,7的最小公倍数,9,6,7的最小公倍数是126.所以,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

=142118=5292(块)

[注]上述两题都是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进行“拼图”的问题,前一题是平面图形,后一题是立体图形,思考方式相同,后者可看作是前者的推广.将平面问题推广为空间问题是数学家喜欢的研究问题的方式之一.希望引起小朋友们注意.5、90

依题意知,从第一次同时发车到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3,5,9,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因为3,5,9,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90,所以从第一次同时发车后90分又同时发第二次车.6、5依题意得

花生总粒数=12第一群猴子只数

=15第二群猴子只数

=20第三群猴子只数

由此可知,花生总粒数是12,15,20的公倍数,其最小公倍数是60.花生总粒数是60,120,180,……,那么

第一群猴子只数是5,10,15,……

第二群猴子只数是4,8,12,……

根据题目要求,有相同质因数的数不能分在一组,26=213,91=713,143=1113,所以,所分组数不会小于3.下面给出一种分组方案:

(1)26,33,35;(2)34,91;(3)63,85,143.因此,至少要分成3组.[注]所求组数不一定等于出现次数最多的质因数的出现次数,如15=35,21=37,35=57,3,5,7各出现两次,而这三个数必须分成三组,而不是两组.除了上述分法之外,还有多种分组法,下面再给出三种:

(1)26,35;33,85,91;34,63,143.(2)85,143,63;26,33,35;34,91.(3)26,85,63;91,34,33;143,35.10、77

根据“甲乙的最小公倍数甲乙的最大公约数=甲数乙数”,将210330分解质因数,再进行组合有

210330=23572351

1=223252711

=(235)(235711)

因此,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的711=77(倍).11、根据题意,先求出8,10,16的最小公倍数是80,即从第一次三车同时发出后,每隔80分又同时发车.从早上6:00至20:00共14小时,求出其中包含多少个80分

601480=10…40分

由此可知,20:00前40分,即19:20为最后一次三车同时发车的时刻.12、甲乙两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两个商是互质数.而这两个互质数的乘积,恰好是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12.这一结论的根据是:

(我们以“约”代表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以“倍”代表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甲数乙数=倍约

=,所以:

=,=1

2将12变成互质的两个数的乘积:

①12=43,②12=112

先看①,说明甲乙两数:一个是它们最大公约数的4倍,一个是它们最大公约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差除以上述互质的两数(即4和3)之差,所得的商,即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18(4-3)=18

甲乙两数,一个是:183=54,另一个是:184=72.再看②,18(12-1)=,不符合题意,舍去.13、依题意,设所求最小分数为,则

=a =b =c

即 =a =b =c

其中a,b,c为整数.因为是最小值,且a,b,c是整数,所以M是5,15,21的最小公倍数,N是28,56,20的最大公约数,因此,符合条件的最小分数: ==

14、(1)根据2号~15号同学所述结论,将合数4,6,…,15分解质因数后,由1号同学验证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得出问题的结论.4=22,6=23,8=23,9=32,10=25,12=223,14=27,15=3

5由此不难断定说得不对的两个同学的编号是8与9两个连续自然数(可逐次排除,只有8与9满足要求).(2)1号同学所写的自然数能被2,3,4,5,6,7,10,11,12,13,14,15这12个数整除,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223571113=60060

因为60060是一位五位数,而这12个数的其他公倍数均不是五位数,所以1号同学写的五位数是60060.第三群猴子只数是3,6,9,……

所以,三群猴子的总只数是12,24,36,…….因此,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猴子所得花生粒数总是5粒.7、421依题意知,这个数比2、3、4、5、6、7的最小公倍数大1,2、3、4、5、6、7的最小公倍数是420,所以这个数是421.8、999768

小学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篇6

米老鼠沿着铁路旁的一条小路向前走,一列货车从后面开过来,8:00货车追上了米老鼠,又过了30秒货车超过了它;另有一列客车迎面驶来,9:30客车和米老鼠相遇,又过了12秒客车离开了它。如果客车的长度是货车的2倍,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3倍。请问:客车和货车在什么时间相遇?两车错车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与解析:

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路程、速度和时间,如果题目中只出现了一个的.量的具体数值,那么我们可以设出来没出现具体数值的两个量中的任意一个量。当然也可以不设出来,用设份数的方法来做,但这种方法比较抽象,这里我们采用设数的方法。

设货车的长度为60米,则客车的长度为120米。

从追上米老鼠到超过,货车用30秒,所以货车与米老师的速度差是60÷30=2米/秒。

从和米老鼠相遇到离开,客车用12秒,所以客车与米老师的速度和是120÷12=10米/秒。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和是10+2=12米/秒。

又知道客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3倍,则可以求出客车的速度是9米/秒,货车的速度是3米/秒。然后可以求出米老鼠的速度是1米/秒。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篇7

考点:奇偶性问题;质数与合数问题.

分析:根据题目已知18+a=14+b=35+c.18和14是偶数,而35是奇数,除2之外所以的质数都是奇数,因为18+a和14+b的和肯定是奇数,所以35+c也只能是奇数,所以a,b肯定是奇质数,不会是唯一的偶质数2,那么c就只能是偶质数2了,知道c=2,也可以知道b=23,a=19.最后a+b+c=44.

解答:解:已知18+a=14+b=35+c.

a,b肯定是奇质数,不会是唯一的偶质数2,那么c就只能是偶质数2;

35+c=35+2=37;

18+a=37,

a=37-18=19;

14+b=37,

b=37-14=23;

a+b+c=19+23+2=44.

小学三年级奥数试题应用题 篇8

2.用4辆车一天运水泥30吨,问8辆车几天运水泥120吨?

3.一列火车3小时行240公里,照这样算,7小时行多少公里?

4.8个人10天修公路840公尺,找这样算,20人要修4200公尺,要用多少天?

5.筑路队修一段路,6个人45天完成,如果增加9人,多少天完成?

6.学校瓶子操场,35人3小时平整1260平方,找这样算,40人平整2880平方,要多少小时?

7.某工程队,16个工人9天能挖水沟1872公尺,27个工人14天能挖多少公尺?

8.红光大队用拖拉机耕地,2台3小时耕75公亩,照这样计算,4台5小时耕多少公亩?

9.3台磨面机8小时可磨面粉33600公斤,现在磨面机增加到12台,要磨面粉168吨,要多少小时?

10.一批产品,28人25天可以生产完,生产5天后,此项任务要提前10天完成,应增加多少人?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试题 篇9

【例1】小明和小英各自在公路上往返于甲、乙两地。设开始时他们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若在距离甲地3千米处他们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在距离乙地2千米处,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2)对于一头同时出发同向行驶或者环型行程中,思路是从路程和或者某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关系找到对应的时间关系,再找到单个人或另外一个人两个时间段的路程关系。(路程关系~~~时间关系~~~~路程关系)

【例2】一列客车和货车从甲同时同向出发开往乙地,货车速度是80千米/时,经过1小时两车在丙地相遇,两车到达了两端后都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的地点也在丙地。求客车的速度。

【例3】甲乙二人以匀速绕圆形跑道相向跑步,出发点在圆直径的两端。如果他们同时出发,并在甲跑完60米时第一次相遇,在乙跑一圈还差80米时两人第二次相遇,求跑道的长度?

(3)根据速度比m:n,设路程为m+n份

【例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的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3次与第4次相遇点恰好为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7,并且甲、乙两车第次相遇的地点和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这里指面对面的相遇),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n次相遇---画平行线并结合周期性分析

【例6】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钟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钟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了几次?(平行线+周期性分析)

上一篇:空城计说课稿下一篇:技术员个人年终总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