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

2024-06-23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通用12篇)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 篇1

转载▼

标签:杂谈

本学期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指导思想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省委省政府12号文件及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和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秉承“竭诚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努力践行“三业并举”、“三向服务”规划,坚持面向双基,全程指导,全员实训,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学生成才发展,为学校评建申硕作贡献。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构建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一体化”就业工作新格局。

1、召开--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年国家、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就业工作政策和有关规定。

2、制定我校《--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全面落实学校各项就业工作措施。认真落实“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完善全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促进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3、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方案》与我省出台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大力引导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单位就业。

4、进一步统一从业人员和师生的思想认识,把学生的“终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统一到全方位、全程服务架构上来,全面推行“竭诚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服务”指导思想,实行“三业并举”、“三向服务”工作模式(三业:学业、就业、创业;三向:选向、定向、走向)。

5、配合学校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按照省教育厅《2007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书》所提指标内容,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工作改革,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院(系)工作考评之中,积极构建全员“一体化”就业工作格局。

二、以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为核心,以实训为手段,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行全程化指导与实训。

1、做好全程化实训指导工作安排。总结我校大学生就业实训活动经验,采取新措施开展就业模拟训练活动,购置就业实训和职业发展指导设备,联系有关企业开展大学校园就业模拟招聘活动,举办职业发展训练营活动,与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合作,推出“现场模拟招聘观摩会”、“户外管理训练场”、“就业技能训练营”、“就业实训工作坊”及联

合有关技术考证部门,组织实训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术考证与各种技术职级考试,使学生取得多种就业技能证书。

2、加强就业两课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服务人员质素。通过《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课》教研室,构建和完善就业两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采取选送就业两课教师参加国家、省职业指导师和国家、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培训班等培训,塑造就业两课教学名师与教学骨干,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人员。

3、探索模式,精心设计和组织就业两课教学、指导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为主,辅导报告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进一步改进日常指导与教学方式,完善考试方法,开展集体备课,互相观摩,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4、开展好全校性的系列指导活动,邀请就业指导专家、校友、人事教育部门领导和社会企业家开展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讲座与报告;联系有关单位与企事业开展考察、见习、实习、素质拓展及职场能力培养活动;抓好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竞赛活动,做好参加--年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动感地带杯”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各种就业与职业发展大赛活动塑造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积极性和争先创优精神。

5、抓好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日常指导工作。抓好校就业协会的日常指导,建构好二级协会及部门,发挥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在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抓好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资料库的建设工作,积极为学生学业、就业、创业提供资料服务;抓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追踪测评工作,通过北森追踪测试系统,对我校广大学生开展科学系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测评工作。

三、大力开拓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建设就业基地,全面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1、大力开拓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与全省各类型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拓展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培育和建设好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创建新一批我校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就业基地。

2、调动二级学院、校外二级学院及校区办学资源优势,联合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通过广泛联系粤西及珠三角各地区企事业单位,大力推介本、专科毕业生;加强本土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与人事及劳动部门加强合作,通过依托双方资源优势,互为平台,开创新的就业市场。

3、加大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网站建设,积极利用好网络优点和特点,充分开发网上就业市场,确保网络就业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网上就业资讯;完善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及时发布招聘信息,除了在网站设信息发布栏、就业市场栏外,在学校各大宣传栏设置毕业生专栏,及时快捷地面向全体毕业生公布人才需求信息;拓展与毕业生交流的网络化进程,在网上开展就业与职业咨询服务工作,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就业、规划职业生涯及释疑解难。

4、搞好调研与推介,认真做好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平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校各单位、二级学院、校外二级学院及校区,大力推动学校的教育和就业工作,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形势的分析、研究、掌握;创新形式,大力宣传我校毕业生,不断加大对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推介力度,支持我校毕业生登陆全国各地就业市场。

5、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各种经常性的中小型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开拓全校性及跨校际的大型就业招聘会。发扬传统,继续巩固与全省各县市教育部门、大中专学校及中小学的友好联系,深化与各县市教育部门、各学校的交流合作,培育好我校毕业生就业与实习基地,巩固我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

四、贯彻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理念,加强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科学化的日常管理及日常服务工作。

1、加强日常就业管理。制定就业系列管理制度,依法行政,按规办事;收集与报送2007届毕业生就业资源信息,做好《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高校毕业生登记表》《高校毕业生推荐表》的鉴证、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毕业生资格审查及就业派遣,加强办公文件及就业图书资料的编整、管理,切实保障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推进,竭诚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服务。

2、加强就业信息追踪。做好--年就业工作材料归档及--届毕业生一次签约率、流向状况分析,落实---届毕业生就业概况追踪,每月公布就业率,确保我校各二级学院、校外二级学院及校区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的科学、客观反映,进一步加强对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服务系统流程的监控,切实保障---届毕业生顺利就业。

3、设立常规服务项目。设计制作办事流程牌及“三业并举”、“三向服务”就业活页专柜,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就业中心各项服务项目,通过宣传单及日常咨询会解答学生一般疑问;编排职业指导师日常就业咨询值班表,轮流深入第一线开展专题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过程中所遇的各种问题;强化“以生为本”服务意识,建设高效人性化管理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做好毕业生就业计划与就业方案的编定工作。按有关方案报送计划与编制,积极配合省就业指导中心完成2007届毕业生就业方案的核查与制定;根据计划、编制、协议书发放《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加强学生就业信息追踪,落实毕业生就业率的追踪与公布工作,落实毕业生资格审查管理工作。

5、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12号文件精神,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就业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系列活动及各种服务工作,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热情服务,对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服务教育工作。

五、认真准备,着眼学校发展大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评建申硕”的各项准备工作。

1、按时、按要求做好各种评估材料的整理并及时上报。定期公布及上报各专业就业率,以就业率为重要指标,协助学校抓好课程建设、专业建设、院系建设,迎接各级各类合格评估。

2、组织力量,在粤西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进行广泛的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为评建申硕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并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动议。

3、广泛开展历届优秀校友的联系调查工作,编辑出版《星光灿烂——-优秀校友录》,展现我校人才特色、培养质量、社会声誉,为学校办学、评建申硕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充分可靠的社会依据。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 篇2

国外大学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服务, 很多大学设有专业化的学业或学习指导机构, 或者设立专门的学业辅导项目, 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学业与个人发展中心, 斯坦福设有本科生学术生涯项目与研究生领导力和学术能力培养项目等。美国还成立了全美学术指导协会, 英国也有由16所大学联合成立的学习指导中心, 促进各高校学术指导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提升学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但国内大学的学习发展指导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指导手段较为单一, 多采用学习经验交流、讲座形式, 少数学校开设了学习指导课程;组织活动的部门各异, 很多依靠学生组织的力量, 少有学校有专门的机构统筹相关工作[2]。因此, 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习发展指导体系, 切实提高学习发展辅导的成效, 还需要广泛、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清华大学于2009年在中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专门机构为学生提供学习发展指导。目前, 该校已经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展指导体系, 尝试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专业而切实的帮助, 为各方面有专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探索因材施教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并取得了初步的育人成效。本文将以清华大学的学习发展指导体系为研究对象, 从育人理念、组织架构、运行模式以及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以期对我国大学开展学习发展指导有所裨益。

一、深化育人理念, 依托专业机构支持学生个性发展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对个性化、专业化的学习发展指导提出更高的需求。目前, 大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日趋多元化、个性化。部分低年级本科生由于基础较弱或未能及时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原因,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自信心受到打击。个别学生因自制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 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克服困难, 同时由于缺乏自信心羞于向教师和其他学生寻求帮助, 使得问题越积越多, 造成严重的学业问题, 甚至演化为心理问题。以清华大学为例, 据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统计数据, 2010年到访的本科新生中约有14%因为学习问题, 19%因为自我发展问题, 44%因为适应问题。而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则更多地面临对未来人生发展的困惑与焦虑, 以及时间管理、人际沟通、公共演讲、学术写作等可迁移能力的缺乏。因此, 提高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逐渐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发展需要。据清华大学2010年对学生需求调研显示, 87%的本科生和76%的研究生认为开展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学习指导工作很有必要。

中国高校传统的育人理念认为, 学生的学习发展问题是学风问题或者思想问题, 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工作解决。然而, 当高校教育者秉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 重新审视、深入分析上述问题, 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遭遇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学习目标缺失, 有些确实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弱、没有掌握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这些学生需要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而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专业技能的指导[3]。

清华大学正是基于“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 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可塑性及学习发展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 (简称学习发展中心) 。该中心经过3年的发展, 已经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卓有成效的学习发展指导体系。

二、创新教育机制,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发展指导体系

大学学习发展指导起源于欧美一流大学, 其文化传统、法律制度、机构设置均与中国大学有较大的差异[4]。因此, 如何根据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本土化国外先进经验, 有效地开展学习发展指导工作, 是需要大学教育者们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以清华大学的实践探索为例, 从组织架构设计、工作团队建设和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 提出创新教育机制, 构建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的高校学习发展指导体系的建议。

1. 依靠组织制度与队伍建设, 为工作开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

有效的组织制度是高校学习发展专业机构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发展指导工作涉及学生培养的多方面, 因此, 必须有适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保证学习发展指导机构具备协调调动所需教育资源的能力。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同样隶属于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5], 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中心挂靠校党委学生部, 由学生部部长担任中心主任, 学生部、研究生部、校团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 统筹协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指导工作。中心与教务处等部门在困难学生帮辅、优秀学生培养等方面密切合作, 定期开展工作研讨, 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有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这样的组织制度设计和工作实践打破了高校传统的教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 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各自为政的格局, 促进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发展。

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高校学习发展专业机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础。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采用聘请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了专职教师、辅导员, 兼职教师、辅导员, 学生志愿者、校友导师等分工协作的工作团队, 形成了以指导教师为核心, 以朋辈志愿者为主体, 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保障, 以校友为支撑的指导服务队伍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目前, 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专职教师、研究生辅导员10名承担咨询、辅导工作, 同时聘请了来自文、理、工多个学科, 具有一线丰富教学经验的50余位院系教师、研究生辅导员开展一对一咨询、开设讲座工作坊。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的学生志愿者是开展经常性指导服务工作的主体力量, 他们往往与工作对象之间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 更容易互相理解, 便于沟通交流, 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招募了40余位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作为一对一辅导、答疑志愿者, 其中不仅有校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也有战胜了家庭经济、学业等各方面困难的“自强之星”。除此以外, 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特别重视引入校友资源, 聘请校友导师近30名, 通过校友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指导在校学生做好学业和人生规划。中心已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选拔培训体系, 为志愿者提供面试选拔、岗前培训、日常交流培训和定期专业技能培训等完善的培训环节;为指导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为校友导师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持续激发他们参与工作的热情。

2.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性, 构建全覆盖学习发展指导体系

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 其个性化、多元化的整体特性也日趋明显。因此需要中国高校提高育人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针对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群体开展学习发展指导工作。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建立起了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帮辅、优秀学生因材施教和学习发展能力提升三个系统的全覆盖学习发展指导体系, 所有服务模块和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学习困难学生帮辅系统以“分级分类、个性化指导”为原则, 根据学习困难等级评估模型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困难, 在此基础上灵活组合一对一咨询、小班辅导、基础课程答疑坊、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工作坊和学习资料提供五个功能模块, 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个人学习提升计划, 提供从学习目标规划指导到具体的学习问题解答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支持。

优秀学生因材施教系统遵循“全过程累进支持、全方位匹配教育资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针对学生在科研创新、领导力等方面的潜质和发展需求, 通过系统培训、导师指导、国内外学术机构和政府机构实习实践、跨文化交流等环节,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订单式服务。

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提升系统则本着“重点培养和普遍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着力于普遍提升全体同学的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 通过经常性的调研不断跟踪和把握同学的实际需求, 推出大学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课程论文写作、为考试做准备、提高学习效率、团队协作、公共演讲等系列工作坊。学生在面临转系、发展路径选择、对未来发展迷茫等个人发展问题时, 均可预约一对一发展咨询, 与校内名师或者与自己有类似成长途径的高年级学长共同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6]。

目前, 清华大学学习发展指导体系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1年重点帮辅的学生中有94%自我感觉学习状态提高, 34%感觉学习状态有明显提高;重修课程的学生中有90%顺利通过;其中的大一学生有89%所有课程都顺利通过。中心平均每学期为1000余名学生提供学习帮辅服务, 开设的全校性学习方法讲座覆盖近2000人次, 平均满意度96.35%, 引进和自主编写高效学习手册12册, 每学期发放5000余册。

三、深入开展中国高校学习发展指导的经验与思考

中国大学学生学习发展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界的新探索, 需要全国更多的大学根据各校的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相关的工作。本文通过梳理清华大学学习发展指导体系构建思路与经验, 针对目前大学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 建议各高校开展学习发展指导工作时, 尝试从如何促进高校师生互动、同辈互动和专业化发展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从而获得更大的工作成效。

1. 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促进教师深度指导

促进师生互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促使广大一线教师对学生开展深入指导, 才能为学习发展指导工作注入持续的动力。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为了促进师生互动, 定期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学习困难学生情况, 邀请任课教师开设互动性较强的系列学习方法工作坊, 为学习困难学生开设小班辅导, 努力提高师生互动频率, 探索出了一套能切实促进任课教师深度指导的个性化学习发展指导模式。但是要动员更多教师参加到学习发展指导工作中, 并持续葆有工作热情, 还需要有适当的制度保障。

2. 重视同辈辅导计划设计, 发展朋辈互助文化

开展同辈辅导是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为了给学生营造友好温暖的支持氛围, 发展朋辈互助的校园文化, 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精心设计了一对一同辈咨询项目, 不断扩大基础课答疑坊同辈辅导志愿活动规模, 并开设了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同辈小班学习辅导。在助人的过程中, 同辈辅导志愿者也通过合作、分享和竞争不断加强了自身的学习。然而, 如何维持同辈辅导志愿者的积极性, 提高服务的专业性, 还有待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规范选拔培训机制。

3. 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 深化个性化分类指导

随着未来高等教育学生来源日趋多元化、国际化, 高校不可避免地面临为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提供专业指导的需求。国外大学学习分类指导策略已经细分为新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二学位学生、学生运动员、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等。国内高校如何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不断积累经验, 探索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分类指导的有效策略, 才能不断提高学习发展辅导水平, 逐渐建立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并为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提供专业化建议。

摘要:面对中国高校扩招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对学生个性尊重不足、教师对学生培养投入不足、学生对未来发展考虑不足等问题, 成立专业机构指导学生提升学习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为研究案例, 分析其育人理念、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组织经验, 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以期对我国大学学习指导工作开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学习发展指导,体系构建,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EB/OL].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07/1009/t20071009_257743.

[2]楼延常.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教学研究, 2002, 25 (3) :204-206.

[3]杨平.学习指导的意义与功能[J].教育管理, 1997, (2) :30-31.

[4]杨直, 高厚礼.大学生学习指导探索研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2, 73 (6) :73-74.

[5]杜智敏.学习指导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 篇3

【关键词】学生助管;绩效管理体系;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182-01

1 案例背景介绍

1.1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助管工作相す厍榭龌本介绍

(1)西南财经大学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以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为核心,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档案,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生涯咨询、辅导等活动,进行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努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帮助广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科学地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2)学生助管的主要工作任务

协助主管老师进行校园招聘及发布需求信息、建立和维护用人单位信息库、进行用人单位需求状况调查;就业市场拓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后续服务等的工作,主要工作为校园招聘及发布需求信息。当时,就业中心共有助管21名。

(3)学生助管的值班制度

考虑到学生兼职的特殊性,学生助管采用轮班制,根据学生助管课余时间编制一张长期值班表,每位助管每周值班5-6次不等,每次值班时间为两节课(参照学校上课时间),每次上班后在签到表上签到进行考勤。

1.2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助管工作绩ばЧ芾硖逑蹈骰方诨本介绍

(1)绩效计划

学生助管的第一次培训工作一般在新进助管到任后,都必须参加一场由主管老师主持、全体助管(包括资深助管)参加的培训会议。会上,主管老师首先向新进助管说明就业中心工作目标和工作性质,明确学生助管的工作目标,即为正确、及时发布校园招聘及发布需求信息、安排合适的招聘会场安排的时间地点。学生助管绩效考核周期为两周,以由主管老师主持全体学生助管参加的绩效总结会议方式进行。绩效计划主要在每次会议结束,主管老师将下一绩效周期内的即将来校进行招聘的公司数量做简单说明。

(2)绩效监控

学生助管绩效监控工作主要由其直属资深助管在工作中进行实时实地监控;另外,由于主管老师与学生助管在同一间办公室内办公,主管老师也可在对新进助管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实地监控。

(3)绩效评价

新进助管的绩效评价主要由主管老师根据平时的观察进行主观评价,没有指定成文的具体评价指标,同时参考新进助管的直属资深助管的意见。

(4)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阶段主要在每两周的绩效总结会议上进行。会议第一阶段,主管老师首先就上两周的主要工作以及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其中值得赞扬和批评的事件以及处理相关事件的学生助管;会议第二阶段,由各位助管自主发言,提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向主管老师询问处理方法。会议第三阶段,主管老师就下一绩效周期内的工作任务进行简单说明,会议结束。

2 浅析上述学生助管的绩效管理制度

学习了战略性绩效管理这门课程之后,我们可以运用其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绩效分析,尝试分析出本案例中绩效制度的可取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以达到使其绩效管理制度更为完善合理,使其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助管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持续提高其绩效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绩效,使其为广大同学的就业提供更好地帮助。

2.1 绩效监控阶段的优缺点分析

在绩效监控阶段,管理者应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沟通对员工的工作给予支持,并修正工作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偏差;二是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或绩效数据,为绩效评价提供信息。在本案例中,由主管老师和资深学生助管对新进助管的实时实地的绩效监控,并且主管老师采用教学型指导方式,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绩效沟通方式(书面报告、定期会面和私下沟通等)指导助管工作。这种绩效辅导可以很好的完成第一项任务,给予助管以及时的指导,修正其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但是主管老师并没有对新进助管的工作情况进行简单记录,从而导致下一阶段的绩效评价没有客观依据,仅仅凭借主管老师日常观察的记忆印象和其主观臆断进行绩效决策。

2.2 绩效反馈阶段的优缺点分析

绩效反馈是绩效沟通的最主要的形式,员工通过反馈知道主管对他的评价和期望,从而根据要求不断提高;主管通过反馈指出员工的讥笑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和指导。本案例中主管老师采用绩效反馈会议的方式,在会议上就学生助管在上一绩效周期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这种反馈方式对工作出色的学生助管来说,能起到很強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助管来说,不能有效地起到激励和修正的作用。

3 就业中心学生助管绩效管理制度改进方案

3.1 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参照就业中心的组织目标和学生助管所属部门的部门目标,使得绩效评价指标与组织形成一个完整互补的系统,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尽量少而精。根据学生助管这个职位特点,我们采用工作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选择绩效评价指标。

3.2 在绩效监控阶段注意收集绩效信息

在绩效监控阶段注意收集绩效信息,尤其是关键事件,为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关键事件是一些比较极端或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为或具体事件”。 当这类事件发生时,应当及时作好记录,包括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当时的情况、学生助管具体行为以及最后的结果等。在作关键事件记录时,“不应当加入任何的主观判断和修饰,应当仅仅描述当时事件经过”。

3.3 建立有效的自我反馈机制,改进绩效反馈面谈的方式

前面我们提到主管老师在绩效反馈会议上对助管在工作中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其自尊心,打击其工作积极性。我们可以改变对工作中错误行为进行绩效反馈的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对助管工作错误行为进行反馈时采用私下进行绩效反馈面谈进行建设性批评的方式进行。 私下面谈可以更好的顾及到下属的自尊心,而且进行建设性的批评是一进步为导向,在维护对方自尊的前提下进行的绩效互动沟通,既可以有效地指出下属工作中的错误,也能够很好的避免批评中给下属带来尴尬。

3.4 改进薪酬体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薪酬

保持原有基本工资的计件制,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浮动薪酬体系。具体方法为将绩效考核结果分为四等级,对应各浮动薪酬按照月工资50元等级差进行奖励,从而使绩效薪酬真正起到激励助管积极性,提升绩效水平的目的。

げ慰嘉南: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工作总结 篇4

【活动回顾】

9月29日

与校招生就业处合作承办“校第二届职业规划比赛”

决赛地点:温州厅

10月8日—9日

举办“职业规划培训”主讲:全球职业规划师王丽老师

地点:教A502

培训对象:协会成员

10月16日

参加“杭州创业就业社团交流会”,地点:浙商大学生创业园。并有幸上台进行协会展示。

10月29日

举办“协会第一次成员联欢会”地点:教A403

11月1日

成为浙商创业园战略合作学生组织(证书有效期:$2至$2)

11月4日

承办“第四届大学生实战挑战赛”

主办方:工商经营师协会

参与协会:中国计量市场营销协会、杭州师范大学广传公关关系协会、财经创业者协会

比赛规模:五校联办。

11月9日

主办“娃哈哈杯在杭高校案例分析大赛”主办方:娃哈哈集团。参与协会:财经学院管理协会、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会、中国计量学院未来企业家协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会、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协会

比赛规模:六校联办

11月15日

组织“娃哈哈杯在杭高校案例分析大赛”案例分析培训

主讲人:林慧培训对象:56组参赛团队成员

11月14日

参加“杭州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培训师:富士康总经理、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等。地点:浙商大学生创业园

12月4日

开始策划和筹备“水专第一届梦想ING”活动,并成立“水专第一届梦想ING”项目组,并与商家谈合作事宜,与校老师领导沟通,以争取更多资源。

12月10日

梦想ING项目受阻,重新策划筹备“水专第一届模拟招聘会”,成立项目组。

工作总结: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于XX年4月12日正式在校团委注册成立,于这学期正式推出。协会一方面举办了一系列大小活动,提高了协会在学校和在下沙社团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和完善协会框架,以及打造核心团队。所以这学期协会紧紧围绕“外部资源管理、框架模式构建、内部团队建设”这三个方面展开。上半学期,由于我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以及兴趣的取向,协会把大量精力放在外部资源的争取和管理上,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大大忽视了协会的框架完善和团队建设。因为协会不完善的框架以及没有很核心的团队,一方面使协会成员始终处在一种“散乱”的状态中,协会成员出现“两极化”:一些成员积极参与一些大型活动,与我接触得较多,所以很多时候,我(越级管理)直接带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交流会,座谈会以及一些培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另一些成员,主要和我接触得不多,以及协会的组织框架以及层次管理概念还未完善,导致他们“默默无名”,这里,我代表协会向那些成员表示歉意,但自身也应该反思就没冒出为什么一开始就没冒出来,相对地随着社团的知名度提高,很多同学很想加入我们协会,更有一些态度积极,能力强的新成员加入。另一方面,使协会的一些常规工作没有很好的落实和有效地执行。无法消化外部大量资源,包括导致,由本协会发起,工商社团大力支持的“职业学社联盟计划”搁浅!

作为协会创始人和会长,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组织发展的开始,只是源于一个点子,在真正的实施中,点子可以激起一时的激情,但是还是要归于平静,所以要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框架来稳固根基,需要一个核心团队来开疆辟土才能在平稳中逐步发展!所以,下半学期,协会在有了一些办活动的经验和外部资源逐渐稳定的情况下,逐渐把重心转向于协会框架模式的完善和内部核心团队的建设。为此,特别精心策划了“水专第一届梦想ING”,并通过项目组的形式开展和运行,而且在小组开会之前,放一些培训视频,和设计交流环节,希望,各项目组成员能经过此次活动的锻炼,了解一个活动最基本的一些项目组的设置和工作任务,以及规范自身的工作方式,懂得团队合作的一些技巧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当时机成熟时,协会让部分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来组建新的部门,从而一步步完善协会框架。

最后,我再说三点,一、这学期,我们协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代表协会由衷感谢每一个为社团付出的成员,也感谢每一位参加支持过我们协会活动的同学。

二、这学期,我们存在很多问题,但必须明确,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但也是致命的!社团忽视了内部团队建设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忽视了外部资源管理就会使发展空间越发狭小,忽视了协会模式框架构建就会显得很弱智很脆弱!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篇5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在理念、机构、教材、工作形式、学生社团活动、资源共享六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OF POLICE AND JUSTICE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G473.8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创新   发展  

★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 关于电视台的广告现状与发展

★ 高校图书馆工作与教育发展

★ 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现状与发展的论文

★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 科技发展现状心得体会

★ 校友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就业指导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6

1、制定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规划,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和教材建设,在全校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程。

2、建设学生远程络视频系统和学生模拟招聘室。

3、进一步自主开发、完善毕业生信息服务网站和就业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4、继续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利用网络职前教育学堂、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5、加强对各学院就业情况的调研,充分发挥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进程的反馈机制。

6、精心组织xx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开展以“思忆感恩奋斗”为主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系列活动及毕业典礼。

二、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开发,拓宽学生就业空间,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加大与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合作,利用多种形式与1000家用人单位保持合作关系,建设100个就业实习基地,300家用人单位来我校召开专场招聘会。

2、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促进会,并邀请全国百家名企来校参加xx年就业促进会年会暨就业工作研讨会,同时举办xx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3、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开拓长三角地区和内地的就业市场,做好西部志愿者回上海后的就业服务工作。

4、继续加强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即网络市场的建设,丰富我校就业服务信息网站功能,并及时更新的相关内容。

三、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层次,打造上理品牌

1、选拔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训和辅导,建立优秀学生信息库和风采录,积极利用各方面资源,整合力量,主动出击,向世界知名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

2、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申请科技创业基金的组织、宣传及动员工作,继续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

3、学院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研学生和专升本学生的辅导,提高我校学生的升学率。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 篇7

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蒋直平, 请他介绍了该校近年来在就业工作方面的做法, 并就其正在建设的职业选择能力实验室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记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请您谈一谈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招聘选拔毕业生过程中有什么新变化, 面对这些变化学生应该从哪方面调适?

蒋直平:近年来, 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的选拔环节逐年增加, 在常规简历海选、笔试、面试的基础上, 专业定向、场景应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自选考核程序越来越多, 尤其是以“五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部分高端职位, 招聘程序几近繁琐。但与此同时, 多数大学毕业生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被动地位, 为此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在每一场大型招聘会上, 我们总会看到成百上千的大学生, 拿着厚厚的简历在漫无目的地递送。机关事业单位、跨国企业摊位前门庭若市, 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等待面试的人群, 而一些中小用人单位摊位前应聘的学生屈指可数, 即便你的企业可能若干年后是微软或是宝洁, 至少今日少有人问津。近年来, 反复出现周期性的所谓热门或冷门专业, 大学生茫然地赶着社会的潮流, 而潮流也不过是哪些职业有钱赚, 哪些职业地位崇高。但他们却少有人考虑过, 在进入招聘市场以前, 我们应该需要什么样的训练?自己究竟希望从事什么职业?自己是否胜任这些职业?如何才能获得心仪的职位?

大学毕业生经过了高等学校系统的专业训练, 具备了高于普通劳动者的专业技能, 在人才供需市场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面对数以千计的职业选项, 求职就业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找一份工作”, 还应该是“挑一份工作”, 但今天的人才招聘已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 岗位也在选择最适合的人选。作为求职者, 一方面必须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必须了解职业, 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用最少的时间代价寻找到合适的工作, 才能够尽早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 了解自己, 了解职业, 培养自己的职业选择能力, 应该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前, 在求职就业之前必做的功课。

构建平台, 训练能力

记者:那么, 贵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 有何新经验, 新探索?

蒋直平:能力不可能与生俱来, 需要后天的训练, 即使经过系统专业的高等教育, 大学毕业生也不一定具有职业选择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同样需要硬件环境支撑下的训练模式。纵观当前的就业指导模式, 基本上是课堂或讲座式的讲解为主, 或辅之以工作坊、或诊所式的咨询, 这种以理论灌输见长的方式, 对以需要在竞争环境下才能获得理想岗位的当前就业市场而言, 难有实际性帮助。为此, 我们设计出一个新的能力训练模式, 并依这种模式建立起了对应的实验室, 让学生以实验形式完成职业选择能力训练。此实验平台的构建基于三方面基础:

一、基于职业选择理论的合理内核。经典职业选择理论有其应用前提的局限性, 但这些理论从心理学出发, 肯定人的内在需要, 结合外部条件, 并由此挖掘人的价值取向, 这对个体职业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人的兴趣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 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 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感到疲劳。相反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 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 还容易精力疲乏。另外, 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 是成才的起点。以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为例, 该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辅导理念:人的内在本质必须在职业生涯的领域中得以充分扩展, 期待一个人能在适当的生涯舞台上充分的展现自我, 实现自我, 不仅能安身, 更能立命。他的理论就是协助当事人从迷惑中找到“人之所是”的立命之所。这一理论把个人特质和适合这种特质的工作联合起来。霍兰德巧妙的拉近了自我与工作世界的距离。借助霍兰德代码的协助, 当事人能迅速地、有系统的, 而且有所依据的在一个特定的职业群里进行探索活动。令人称道的是, 它提供和个人兴趣相近而内容互有关联的一群职业, 而不是仅仅冒险地去建议个人选择一种特殊的职业或工作。霍兰德的职业性向论也可以出其不意的引导当事人走向一个主动、积极的行动方向, 进行动态探索。得到自己的代码和有关的职业群名称, 当事人得以“起而行”地探查和自己将来有可能选择的职业的各种事务, 包括工作内容、资薪收入、工作所需条件等等。

二、基于用人单位选才的基本理念。近年来, 我校每年邀请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接近2000家, 在招聘实践过程中, 我们对不同的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 从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招聘样式, 并将这些样式进行分解, 作为实验室的训练内容。从大的分类来看, 招聘大学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分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部队、社会团体等五大类, 但每一大类甚至各小类直至不同的用人单位都有不同的侧重。在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中, 为了选拔出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 各用人单位动足了脑筋。一些单位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程序。以宝洁公司为例, 它建立了一个“胜任模型”和一套科学的选拔程序, 宝洁的核心价值观是领导才能、信任、主人翁精神、积极求胜和诚实正直, 宝洁要求所招聘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 都要接受、认同、实践五大核心价值观。应聘者在校园宣讲、网络问答筛选评分后, 进入笔试、二轮面试, 每一个环节都由专家设计了一套符合“胜任模型”的标准化试题, 如在一面, 都是八个问题, 要求回答者用实例分析, 且每个实例都应该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样的选拔过程如果你完全不了解, 估计网络问答一关都不容易通过。IBM公司中国实习计划、欧莱雅公司的“校园竞赛”等招聘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使用。

三、基于常规能力训练的基本规律。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 脱离了具体的实践活动, 能力就无从提高和发展。许多抽象的能力也源于各种实践性活动, 解决问题的智慧来自于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 而决策能力则是从大大小小的选择过程中逐渐锻炼出来的。之所以选择能力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的实践活动太少。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 容易混淆知识和能力的概念, 比如礼仪, 我们通常归之为掌握礼仪知识, 习惯于书面讲解, 似乎懂了也就掌握了, 但事实是懂了也不一定会做, 或做了也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些能力看似简单, 不经实践就无从下手, 如团队精神, 我们都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 每个人都能数出团队精神的几个要点, 但真实的团队类型各异, 只有把不同的人组织起来, 构成一个整体进行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完善自身在这一集体的行为。

专项实验, 分类训练

记者:我校职业选择能力实验平台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蒋直平:职业选择能力实验中心设有职业规划、简历诊断、表达沟通、求职心理、礼仪养成、团队协作、民族特色、文职岗位、营销岗位、面试类型等10个实验室, 按照职业认知、求职要求、招聘程序构成一个职业选择能力形成的系统。分为个体认知训练、场景实践训练、应聘技能训练、专门岗位训练四个大类。

一、个体认知训练。包括职业规划、民族优势、求职心理三个实验室。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心态, 主动面对就业市场进行自主的选择。首先要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 再对所在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 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 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 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分别做出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

二、场景实践训练。包括礼仪养成、团队协作、面试类型三个实验室。目的是依托既设的场景, 培养大学生认识不同形式的招聘样式, 进行适应性训练。以组建实践共同体的形式开展训练, 在实践共同体中, 情境是真实的, 成员面临的是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真实问题和任务, 解决真实问题, 完成实际任务, 形成广泛有效的迁移能力;实践共同体的成员之间 (包括新成员与老成员之间、新手与专家之间) 的交往互动、相互观摩、相互模仿, 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运用、缄默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实践共同体的文化氛围, 有助于成员形成重操作、重合作、重创新等意识和个性特征, 这些特征是提高职业选择能力所必需的。

三、应聘技能训练。包括简历诊断、表达沟通两个实验室。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 在招聘过程全方位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在招聘过程中实现成功的自我推销。书面表达、口头语言是对他人产生影响的重要工具, 通过语言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应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人文修养等, 在方寸之地的简历和有限的面试时, 让招聘者留下深刻印象。流畅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技能, 缺乏这一技能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表达与沟通是相辅相成的, 沟通能力低, 就很难同他人互动及合作。

四、专门岗位训练。包括文职岗位、营销岗位两个实验室, 目的是对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两类岗位人员的进行岗位性训练。从近年的招聘岗位总量, 以及毕业生就业后改行时的岗位归属统计, 这两类岗位比例最大。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07届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类中, 最热门的是销售职位, 有17.1%的人转换职业后从事销售, 其次为行政/后勤职位, 占8%。考虑到就业市场的现实需求, 及部分非文职、营销类专业毕业生的需要, 我们单独成立了文职岗位、营销岗位两个实验室, 对这两个岗位的聘用要求进行了解构, 力求有针对性的训练。

健全体系, 软硬兼备

记者:据了解, 本实验平台是在没有任何国内外同类样本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 那么此实验平台有哪些特点?

蒋直平:本实验平台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标准化的分解。我们通过对各种招聘形式的分析, 总结出招聘过程的36个环节, 把这36个环节按不同的分类, 归并成10个实验室, 每一个环节编制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过程, 让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 具备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竞争能力。这些环节构成一个体系, 同时,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求职方向、自身条件, 选配不同的套餐, 形成自己的应聘优势。

二、硬件化的实验。本实验平台以实验室的形式对个体进行训练, 不同于理论课程的教学, 把训练过程实验化, 学生在实验室依靠实验设备, 按照实验程序, 在老师的指导下, 围绕实验目的, 自己动手, 培养和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每一个实验室均按照某一能力形成的要求, 配置了各种实验设备和器材,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或纠正错误的动作。

职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篇8

【关键词】职业学生 就业指导 问题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45-01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给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1.职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不合理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把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并且,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只能够传授基本的面试技巧以及择业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创业能力以及调整就业方向,使得学生的就业范围狭窄。而且,许多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工作色彩,缺乏服务意识,不注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就业指导理念,没有注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得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从而给学生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1.2就业指导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调

很多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局限于讲解方针政策、发布就业信息、传授择业方法和讲授择业技巧等方面,并且采用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严重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工作效果较低。另外,许多职业院校虽然有专门的教材,但是往往“照本宣科”,不符合实际的市场就业情况,使得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1.3就业指导的效果不明显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完整、统一的体系,但是,许多职业院校采用混合建制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使得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较低。一般而言,很多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通常由就业工作部门来实施,由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得就业计划方案缺乏实效性,未能准确、及时的反映社会需求信息,从而造成了培养与需求向脱节的局面,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2.职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途径

2.1树立科学的就业指导理念

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间的合理与否,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指导理念,合理安排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理论课、实训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就业方向,从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2.2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群体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范围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职业院校可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毕业生的具体特点,为每一位毕业生制定一套专门的就业指导方案,以确保指导工作的独特性、针对性。同时,在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以及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有利的帮助。

2.3丰富就业指导的形式和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不应该局限于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而是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指导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教师应该注意丰富就业指导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邀请校友作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

2.4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

面试技巧是学生择业的一大助力,而心理素质同样影响着学生的择业情况,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在重视技巧指导的同时,重视心理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心理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合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工作途径,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 篇9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中心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创业就业的方针、政策。

扎实开展了创业就业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创业就业服务水平、优化创业环境,截止今年10月底,共有175家企业入驻我园区,主导创业以食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现有从业人员4800多人(安置失业农民3600多人,特困职工和残疾人170余人、“4050”人员260余人、大中专毕业生550余人。创业帮扶27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达237人,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二、工作职责

1、做好做好宣传讲解全民创业、发展个私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协调解决创业者经营环境中遇到困难和难题。

2、经常走访辖区个体私营企业及创业家庭,准确掌握其基本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台账并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3、积极组织辖区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参加SIYB项目培训,熟悉有关政策法规,降低创业风险,提高业务、就业能力,激发创业人情,逐步实现自主创业。

4、对申办《再就业优惠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人员情况进行审核,出具相关证明,促进辖区城镇各类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15、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荐、项目介绍。项目指导、资金筹集等服务。

6、指导各创业服务站的业务工作。

7、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交代的其他工作。

三、主要任务

1、为辖区企业家、能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企业家、能人经验交流座谈会,激发创业者就业热情。

3、建立辖区企业家、能人、创业者帮扶制度,签订帮扶协议。

4、开展创业培训,通过GYB/SYB创业培训,使创业者能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市场信息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较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逐步实现自主创业。

5、提供政策咨询、解答。

6、以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创业。促进创业者自主创业。

7、推荐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成果展示会。

8、帮助创业者筹集创业资金。

9、开展跟追服务、尽其所能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指导各创业服务站的业务工作。

四、主要做法

1、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

我服务中心创业培训工作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取将创业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中挑选有创业愿望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学员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培训。

第二阶段,实现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时标准、结业证书“四统一”,创业培训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阶段。

第三阶段,创业就业培训人员范围逐步扩大,形成了创业就业培训与项目推荐、开业指导、专家指导、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创业服务平台。

2、用优惠政策助推创业、就业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政策,政策共有两轮,分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就业两大类,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岗位开发补贴五方面内容。

在各项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我中心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创业就业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自主创业、吸纳就业典型宣传为广泛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创业环境,我中心对自主创业带头人和吸纳就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五、亮点一:

培训及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新突破

亮点二:

企业员工回炉,助推企业长久发展,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增值保障。

六、对策建议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要求,结合目前的就业工作新特点,我市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5号文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联合工商、税务、人行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优化创业环境、服务创业者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打破小额担保贷款壁垒,使各类创业者都能享受到扶持政策。

2.争取省资金支持,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失业保险金用于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方面的使用办法。

3、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创业培训与项目推荐、开业指导、专家指导、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的紧密结合,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

4、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创业项目,举办创业项目大赛,推选出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小、见效快的创业项目。

5、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创业带头人和创业带动就业先进的宣传力度。

6、资金方面,希望省厅能够在资金拨付上予以倾斜。

红线图与规划要点工作指导说明 篇10

一、红线图

1、已签订协议的地块

目前我们拿到的红线图主要问题为无角点坐标、无标高、无周边设施、政府未盖章,详细要求如下:

(1)要有角点坐标,即地块边沿线凡是有“角”的地方,都要有类似于几何中X、Y坐标的一组数据来标注具体位置。如图:

(2)要有标高,即用一组环线或曲线来标注地块中的海拔高度,通过标高可以看出地块的平整程度。如图:

(3)要有周边道路、管网及建筑设施,以便我司建筑设计与周边协调、统一。如图:

(4)合格红线图要求有规划局的盖章或者开发区的规划专用章。政府没有盖章,则可能发生变动;一旦发生变动,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二、规划要点

1、各地块规划要点无统一模板,但需注意:(1)不能与公司规划相冲突,如我司规划的容积率约为0.8-1.0,楼高约为8米左右,色彩为暖色调;(2)不能与投资协议内容相冲突。

2、需要政府盖章。

如果把握不准,请随时与泵送总经办李建松联系(***; lijs4@sany.com.cn)。

呈送:

(1)山东:唐宇翔、唐弘懿、徐业涌、孔令强(2)江苏:陈希、李治(3)安徽:唐爱国(4)浙江:刘棵

(5)福建:李小博、何坚、罗晖(6)广东:彭勇、陈国凡、彭勇(7)广西:奉林芳、罗俊华(8)海南:龙志芳、张勇、姚小飘

(9)湖北:曾鹏、王琼、邓昊、许治朝、胡浩华、李权(10)湖南:梁立波(11)江西:张星文

(12)四川:刘可安、徐鹏、韩毅(13)云南:徐其浪、肖仲伟、言斌(14)贵州:唐文辉、沈迎文、曾旭泉、杨帆(15)河南:刘向宇、张帝、何志辉、刘云飞(16)河北:许阳、张明杰

(17)山西:庞明金、邵继承、崔高亮、李士杰、谢小明、刘瑞明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 篇11

关键词:高校;职业发展;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18-02

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经济发展、宏观政策、地区、家庭等因素,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或缺乏高水平的师资,或缺乏科学具体的计划,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指导与服务。因此,高校要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应及时有效地创新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方法。

一、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现状

1、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与学习意识薄弱

当前,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他们普遍认为只有毕业后才存在职业规划的问题。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还为时过早;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和落后是导致大学生不重视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而从大学生角度来看,因教育观念误区以及对现有的职业规划教育的不满意,从而导致误认为职业规划教育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影响不大,从思想上忽视主动学习。

2、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一直以来学校沿袭改革开放初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高年级或者毕业年级才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辅导,忽视大学期间各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具有浓郁的功利主义色彩与暂时性、突击性等特点。这种模式在近期会影响学生择业、考研、留学等不同发展方向,在远期会影响职业生涯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择业技巧和包装,忽视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指导与操作。

3、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不足

在师资队伍方面,主要以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辅导员为主,结构单一。由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指导老师专业性不高。能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水平十分有限。当学生面临择业困惑或者需要放弃所学专业重新选择时,所产生的学习、心理、思想等诸多问题,现有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有效解惑;甚至出现用思想教育来替代职业教育的情况,使得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产生反感。

当前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未能起到指明方向,答疑解惑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低年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对未来迷茫;高年级学生则在就业与考研之间彷徨,职业定位不明确、面临择业时,或盲目自信蛮不在乎、或自信不足过度自我“包装”,更有甚者出现严重自卑与焦虑或者逃避等,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择业及职业发展。

二、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方法探讨

职业规划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人中国,现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等相关领域,并对指导学生求职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机制

职业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订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就业指导,更不是对正确价值观的简单说教。需要专门的机构.机制和专业人士来开展工作,建立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是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符合课程设置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严肃性与规范性,使职业规划教育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实用的职业人生指南。

2、建立实效性和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应结合学校专业特点,设置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职业素质为导向,不同的年级阶段特点为基础,实现顺利就业和终身职业生涯开发的目的。低年级阶段课程应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专业特点与发展以及职业生涯基本理论,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和处理好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加强自身职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规划大学学业。高年级阶段课程应注重培育大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使他们能够熟悉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

3、建立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与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并强调师资的专业化;课程管理不一定是课程教研室管理模式,可以实施课程负责人负责制,牵头组织和承担院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科研工作。

师资构成要求师资来源领域广泛、专业性强,主要包括职业规划师、人力资源教师、心理学教师、公共关系学教师、社会成功人士、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等专、兼职人员组成,用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人生阅历、浓郁的职业素养、丰富的职业体验引导和促进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有效地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实事求是的职业定位,寻找、发现新的和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同时,有效干预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缓解择业压力,掌握基本就业策略,选择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优的职业之路,顺利择业。

4、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

个性咨询服务包括大学生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咨询两部分。心理咨询在于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职业生涯咨询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和素质测评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解答就业疑难问题。

5、开展就业能力实训教育

就业能力实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加强素质拓展教育。这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升职业综合素养。二是加强职业能力训练。这主要包括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综合管理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团体

辅导、行业训练、情景模拟指导、工作坊和职前培训等进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寻求匹配度相对较高的职业,更应提高他们的职业自我发展素质。要将生涯发展理念融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以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主要任务,进行全程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职业发展的意识、理念及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就业力和职业发展力。

要把就业指导定位由原来的“就业安置”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发展。引导大学生个体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个人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评估自身发展价值,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22.

[2]李寿国,彭景.构建发展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p61-p62.

[3]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p7-p8.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计划要点 篇12

2015年建设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工作,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结构调整,产业转变,强化项目管理开展工作。一方面,对已有的诉讼进行管控,降低公司损失;另一方面,整理各项目情况,对外欠我公司工程款以及侵犯我公司权益的情况积极展开起诉维护公司利益。

一、2015年法律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了法律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的管理工作。2015年,在公司组织机构改革中,法务中心作为一个办事部门被单独出来,并由董事长亲自主管,可见公司对法律事务的重视也凸显了目前公司面临法律纠纷的法律压力以及处理法律事务的重要。据梳理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止,建设集团公司机关和各项目部分子公司历年累计诉讼和纠纷案件**起(包含*起我公司作为原告的案件),其中,已结案件**起,未结案件**起;2015年新增案件(从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21起,其中,已结案件**起,未结案件**起。从涉案类型上来看,主要有买卖合同纠纷、施工合同纠纷、借贷纠纷以及租赁合同纠纷等,尤以前两种类型的纠纷为甚,占所有纠纷的**%。从案件的成因上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主无法完成对我公司的工程款支付,典型的是**项目以及**项目,另一方面是公司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对公司印章以及对外合同的管理不到位造成诉讼,典型的是**项目以及之前**项目。

(二)对已有案件积极应对,降低公司损失。

截止到2015年12月,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公司法务中心和律师的共同努力,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余万元。下面我将分别按项目来说说几起比较突出的案件:

1、**项目经过努力工作,未结案件已经从当初的**起变为如今的**起,这**起中有两起已经达成了调解协议,所以目前**项目诉讼压力较小。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对**项目后继诉讼保持乐观,因为进入2015年11月**项目又新增了*起诉讼,为了防止陆续会有新增案件的发生,在2015年*月*日,由当时的路桥公司组织,法务部工作人员和公司聘请的专业律师参加的专门针对解决**项目几个未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和**项目案件的会议,会上基本达成共识,就**项目,一是要积极启动对业主的结算,如若不行还是应该走法律途径;二是要积极完成对下各施工队等的结算;三是要和项目合作人进行商谈使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纠纷得到更好的解决。目前,对**项目诉讼问题的解决基本遵照这三点向前推进。

2、**分公司因为**项目已经接到法律诉讼*起,后续公司因此项目被诉的风险极高。目前,通过公司领导以及法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多次赴项目所在地同业主、之前分公司经理、此项目合作人以及法院法官,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已积极解决*起案件,另外**起案件,一件已经由法务中心工作人员赴**开庭并由法官当庭宣判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另一起不日将开庭审理,还有一起仍在与业主协商处理。**分公司案件的特点是我公司对此项目的资料极少,开庭时我方基本没有任何可以出示给法庭的证据,这也造成了我们处理这些案件时的被动局面,公司也应该由此反思对分子公司的管理模式。

(三)主动出击,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1、**项目*起案件让公司损失近****万,这里一方面有公司管理疏漏的原因,一方面也有合作人人为套取工程款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挽回公司损失,一方面,我们在3月起诉**项目合作人***并***等人,并做了诉讼保全,以诉讼的方式追回***多拿的工程款;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努力发现符合法律规定的***等人的犯罪证据,以此保障公司利益。为了**案件的顺利解决,公司领导及员工在2015年多次去往韶关、长沙、石家庄、北京等地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分黑夜还是白天只要案件能有一点进展我们就拼尽一切。

2、**项目在去年就已经做好了起诉的工作,从今年*月得到法院正式立案,经过两次开庭,到现在双方拿出调解计划期间法务中心工作人员同律师以及主管领导项目经理等人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3、**项目经过最开始的业主诉我公司索要借款到我们反诉索要工程款到后来业主撤诉,我们正式起诉业主追讨工程款及利息,已经过两年的时间,而今年才算是此案件往前推进最快的一年,由于业主方面的原因,我们打算追加业主两个股东为案件的被告,这在法理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会同律师一起想办法解决。

4、**项目,我们也打算通过起诉业主的方式追要我们的工程款,但由于此项目公司资料甚少,所以打算在此项目其他案件中搜集相关资料为起诉业主做准备。

(四)做好合同审核工作,控制公司经营风险。公司目前没有完善的合同审查机制,法务中心工作人员也是在现有体制下对各部门及各项目送来的合同进行审查。首先,我们会同业务人员充分交流,保证弄懂合同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其次,检索以往相同或类似业务合同的审核档案,以期掌握续签优惠和避免重复签约;再次,审查合同内容和流程的合规性;最后,从企业内控的角度审查业务,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提出建议,建议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的同时,根据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自身实际所处的谈判地位加强对合同商务风险的评估工作,切实维护公司的权益。

(五)注重法制教育,法律宣传工作

今年根据公司的发展形势,在集团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法律讲座活动,虽然公司工作较忙,但是机关和各项目部工作人员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在农历新年刚过不久就参加了由法律事务部主办的法律讲座活动。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与公司有较久合作的律师以及在建筑领域有较深经验的律师前来给大家进行宣讲。通过此次培训教育活动,充分激发了全体员工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得大家对自己所处行业相关法律的运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涉诉案件档案管理机制

2015年,针对法律事务工作初步建立的现实情况,我们在原有的档案管理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按照项目名称以及时间顺序进行了认真的收集、整理和梳理,通过建立案件台账和统计,做到了案情清楚,诉讼标的明了,当事人情况明确,工作起来心中有数。

二、2015年公司法律事务工作不足

(一)法务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对法律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要求较高,特别是公司法务人员还需要熟悉建筑行业知识。而对于这一点,法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比较欠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合同审核执行力度较弱

公司没有完善的合同审查制度,所以各部门以及各项目部只是把各自认为需要审核的合同提交给法务中心,这不是应有的做法,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查制度以及合同审查流程,并且应对各分子公司以及合作项目签订的项目合同(与业主)、大宗商品买卖合同、大宗劳务分包合同进行整理归档,以期防范后续法律风险。

三、2016年工作计划

(一)完善合同及法律文件的审查工作

1、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审查审核完毕后,应提出相应的书面法律意见或进行相应的修改;

2、为保证基本审阅质量,审阅时间为:租赁合同2个工作日,紧急的1个工作日;非租赁合同3个工作日;对外文件等资料3个工作日;

(二)制定合同范本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的合同范本。

(三)处理公司涉及的法律纠纷

1、协助各部门、各项目、各分子公司处理对外法律问题,发现重大法律问题立即向相关部门提出警示,同时向公司报告相关案情。

2、及时恰当的处理出现的法律纠纷及诉讼。

(四)完善法律咨询与风险控制

1、各部门、各项目、各分子公司法律咨询自告知之日起1日内书面回馈,或当场口头反馈。

2、接到员工伤亡或重大诉讼(包括我方起诉与被诉)、重大劳动纠纷、履约纠纷等将会给公司带来较大风险的咨询时,法务中心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意见并追踪处理。

(五)完善法务工作档案的管理并初步建立法务知识库。

上一篇:分销渠道整理笔记下一篇:基础、主体分部工程验收会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