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2024-08-27

区政府班子工作总结(共8篇)

区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篇1

中共珠山区委 珠山区人民政府

(2011年元月4日)

尊敬的赵组长、各位省委巡视组领导,同志们:

根据省委巡视组的安排,现就我区换届以来区委、区政府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我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区政府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总揽发展全局,沉着应对挑战,科学决策部署,积极实践操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珠山区情的科学发展道路,基本形成了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网络,可以说近五年来是珠山区综合实力大跨越、服务水平上台阶、民生质量大改善的时期。全区上下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处处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主要表现为: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审视区情、充分认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把握发展大局,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全区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了领导干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多次 组织领导干部赴发达地区学习取经,对照先进找差距,开拓思路谋发展。组织领导干部到浙江、上海等地挂职锻炼,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珠山区要‚以发展经济、服务城市为己任,扬三产优势,壮工业基础,创文化品牌,促社会和谐,把珠山区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区、陶瓷文博区、和谐生活区‛的总体思路。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区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在实践中起到了引领目标、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牢牢抓住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6年以来,区政府班子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重的理念,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中心,立足城区优势,坚持实施投资拉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支撑,全区经济总量进一步做大,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以来,我区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发展水平全力提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实现财政总收入3.7亿元,是2005年的4.16倍多;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62亿元,是2005年的4.67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20亿元,是2005年的8.32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7亿元,是2005年的13.46倍。2006年以来,累计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79个,其中亿元以上综合类项目33个,引进内资54.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05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1.17亿美元。三产经济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三产税收为‚十五‛期末的4.5倍,引进了沃尔玛超市、苏宁、国美电器、洪客隆等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落户我区,形成了以珠山中路为中心,以浙江路为轴心,以广场南、北路、朝阳路、新厂路为轴线的特色街、市场群和商贸圈,以信息、交通物流、楼宇总部、文化创意产业等业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取得突破,交通物流企业由当初的7家发展到42家,2010年实现税收8729万元,是2005年的19.5倍。成功打造了‚珠山区楼宇经济示范基地‛,引进楼宇类企业10家,培植地区总部型企业3家,实现了由传统商贸为主向传统商贸、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的格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家增加到31家。先后打造了昌河汽配园和景华电子工业园,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配件、电子陶瓷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累计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79个,其中亿元以上综合类项目33个,引进内资54.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05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1.17亿美元。

三、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提高民生质量

区政府班子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全力抓好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6年以来先后打造了区再就业培训中心、区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示范街,累计新增就业24111人,城镇就业率稳定在96.5%以上,‚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2005年的2537人增加至2010年的19.34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由2005年的3010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18亿元,社会发放率达100%。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人数由2005年 9395户24594 人增加至2010年的12262户26217人,人均补差水平由110元提高至180元,低保金发放由2005年的 1668万元提高到5062万元;启动了大病救助工作,2008年以来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8821人次,救助资金达1475万元。启动了光明微笑工程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试点工作,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950例。

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了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6年以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累计减免辖区小学生书本费500余万元;建设了梨树园小学、改扩建了区第一小学、第十一小学、第十七小学、第二十二小学,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工作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事业长足进步,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社区医疗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形成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先后获得‚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及‚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全国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人口计生工作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区)、民政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城区‛和‚全省社会救助先 进单位‛。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分获县(市)区竞技体育贡献一等奖和二等奖,夺取十一届市运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 ‚两个第一‛,被授予‚2008江西省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县‛称号,区体育局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打造了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完成了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建设;以迎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珠山区建区四十周年为主题,组织举办了群众性社区文艺晚会,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四、加强社会管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区委、区政府立足服务城市,以社区为平台,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重点,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力度,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群众的满意率显著提高。

一是社区建设再上台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方面,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在硬件方面,全区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由2006年的1182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7536平方米,平均面积由160平方米增加到220平方米,办公用房达12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由51个增加到67个。在软件方面,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模式,选聘了80名大中专毕业生进社区,社区干部逐步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每个社区均配备了电话、电脑、电视、照相机等办公设施,社区 办公条件实现了数字化、现代化。另一方面,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区、街、居三级服务中心建成为标志,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并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一键通‛呼叫系统,开通了12343便民服务热线,打造了区社区服务中心、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内球类健身场馆、珠山区计生服务站和太白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群众高度赞誉,2009年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率达92%。2006年以来,我区先后荣获 ‚江西省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新村街道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莲花塘社区被评为‚全国绿化社区‛,梨树园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文明社区‛。

二是城区环境不断优化。我区深入实施了‚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卫生清扫保洁管理体制,建立了环卫与城管的双向联动机制,街道里弄垃圾日清率达100%;道路清扫保洁路面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洁路面由41条主次干道、160万平方米新增至60条主次干道、200万平方米;提高了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辖区内90座公厕免费向群众开放。近年来,我区先后为我市获得‚全国创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会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高度 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民主法制建设稳妥推进。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坚持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协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主渠道不断拓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得到有效落实。法院、检察院、基层派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五五‛普法教育成效显著,司法所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工会、妇联、团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团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加强了统战工作和对台工作。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二是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大力推进平安珠山创建,2009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区。2006年以来,全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区实施了治安大防控战略工程,构建了以公安力量为主体,社区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视频监控为手段的‚打、防、控、管‛为一体的防控体系;建立健全了维稳工作机制和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形成了高位推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信访维稳大格局,妥善处理了一批因企业改制、拆迁等社会改制带来的信访问题;深入开展了安全文化进社区、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校舍安全工程。五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实现零死亡,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满意率逐年上升,全区群众安全感测评连年保持在90%以上,最大限度增加了和谐因素、减少了不和谐因素,保证了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世博会、亚运会期间以及重大节日和‚两会‛期间的安全,保持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历届全会的战略部署,先后开展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组织保障。2009年市委对全市各县(市)区考核我区被评为优秀班子。

一是以抓基层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三拓展三覆盖‛为党建工作统揽,从创新组织设置入手,变过去静止单一的组织设置为动态多元的组织设置,在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开展了以‚分层述评、对下述职、民主测评‛为主要内容的‚三述三评‛制度;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建立了‚五联系五帮助‛制度,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公开承诺‛等多种形式党员服务活动的创新,充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二是以抓队伍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我区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开展了以‚学习型党组织和班子‛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加大 竞争性选拔和干部交流力度,公开选拔了7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了一批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注重‚显绩‛与‚潜绩‛并重,打造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是以抓作风为重点,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区委、区政府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构筑拒腐防变体系、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认真贯彻实施了《廉政准则》,先后在全区机关组织开展‚学先进、树新风、促和谐‛、‚六比六找‛等宣传教育活动,在抓作风建设的同时,注重与提高干部执行力建设、机关效能年建设、创业服务建设年相结合,确保以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以工作落实检查作风建设成效。特别是我区以梨树园公园为依托,建立了全市首家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德罄园‛,形成了具有珠山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等到了省、市的高度评价。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工作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是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区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仍偏小,财政支出压力大;二是作为全省唯一的纯城区,土地、平台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区发展;三是受企业改制等因素影响,困难群体面比较大,服务民生所取得的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四是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都有 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认真研究、寻找突破。

区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篇2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非官方的、公益性的经济学家组织。其中5人在十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2人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吴敬琏在主题演讲中说, 当务之急是启动研讨和制定改革的总体方案, 其中要深入研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吴敬琏认为, 原本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综合体系, 但近年来利益格局固化, 要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动, 会对原来的利益格局发生大调整, 引起许多矛盾、阻力和抵抗。他认为, 如果中央不抓顶层设计, 在各个部门完成设计、形成格局以后, 再协调就难了, 因此要建立一个中央直接领导的工作班子来统筹协调。

经济学家张维迎也重提其观点, 他说应该成立“国家改革委员会”, 由总书记或者总理来当主任。

经济学家这样的呼吁, 在早先的经济改革中曾有先例。按照吴敬琏引述的《江泽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一书的内容, 在1991年开始的改革中, 中央曾就总体方案的设计起草了6个月时间, 而之前的调研、座谈等筹备时间则更久, 不少经济学家和社会人士都参与其中。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则在发言时说, “不说恢复体改委, 重建一个体改委也可以……总之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研究改革方案, 让部委制定改革方案, 这样是做不成的。”

领导班子工作守则18问(上) 篇3

处理好两个正职之间关系,要形成“团结是最高原则,谦让是最大美德,友谊是最好默契”的共识。

一是要相互了解彼此脾气性格以及彼此考虑问题、处理事情的风格,尽量顾及对方的感受,在有交叉的领域事先沟通好,形成明确的工作程序和一致意见。如:会议主持、文件签署、信息传递方式等,先知道信息的一方要主动、及时告知另一方,求得共识。工作中时刻想着如何彼此多架一座桥,少设一道坎,名利上要相互谦让,困难面前要彼此慰藉激励。

二是要学会谦让。谦让并非不讲原则,有时在严重分歧时,需要为了更高目标作出有原则的让步。这种谦让作为高速发展下产生摩擦的润滑剂是非常珍贵的:谦让体现了领导干部的雅量、涵养和境界。譬如某些事有分歧,而又必须共同决定的,其中一方可表态让对方决定;一般在对方主要负责的工作领域多做谦让,更利于理解和“平衡”。

三是要培育相互之间的友谊。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通过建立良好的友谊促进工作,促进团结。但要注意的是,融洽关系不能变成小团体式的关系,不能牺牲组织原则,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基础之上。

2.正职如何处理好与副职的关系?

一是严格管理。正职是领导者,副职是被领导者,因此正职在工作布置时,要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进度要求,对副职存在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和提醒。

二是充分授权。授权时要明确副职行使职权的范围和内容、最极端情况下的底线、突发状态的应急方式、正常运行时的工作流程。

三是充分信任。把工作交给副职,就应放手让副职去大胆工作。要站在副职“身后”,给予支持和指导。正职可以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将手中有助于开展工作的资料及时交给副职,在适当场合通报情况,如果副职对某项工作完成得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是充分理解。正职要在感情上认可副职的付出和努力,帮助副职解决遇到的困难,提供开展工作的资源保障,工作成功时要注意立即表扬和肯定,受挫时更要注意安慰和勉励。

五是培养推荐。正职要多给副职创造学习、深造、培养、提高的机会。

3.副职如何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

一是正确领会、准确定位正职授予的职责和权限。清晰工作范围和内涵,在正职领导下,协助正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做到到位不越位,正确用权不越权。

二是对于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要及时向正职报告。遇到问题需要改变或调整决策时,一定要请示正职同意。一般不要擅自更改原来的计划。

三是对开展的工作有充分的建议权。若意见未被正职采纳,可保留继续建议的权力,在有新的补充后可再次建议,把握好建议不过三的原则;如果过三仍未被采纳,则应按正职意见办。

四是在(会上、会下)讨论工作时要负责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一旦正职作出决定,就要严格执行,维护正职的权威。

五是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要敢于处理、善于处理。凡是自己工作职责内的事,要马上解决和落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多为正职分忧解难,处理后要及时汇报。

六是如果对正职工作中具体做法有不同意见,要开诚布公地直接和正职讲,要学会创造条件和营造气氛,和谐友好地交换意见,切忌背后议论。

4.副职如何与正职沟通?

副职做好与正职的有效沟通,是副职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主要职责,也是促进单位发展和维护班子团结的基础。首先副职要及时主动与正职沟通,让正职对自己主管的工作(特别是进程)及时了解。其次沟通也是副职领会正职意图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沟通,学会把握正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正确、及时领会正职的意图,争取正职对自己主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形成良性互动。另外,也要注意把握非工作场合沟通的机会,创造一种更宽松的氛围,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和默契。

5.副职之间如何处理好相互关系?

副职与副职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一是分工不分家。要严格按领导班子分工的职责及范围开展工作,但时刻牢记班子是一个集体,若遇到工作内容交叉,双方要主动协调或请正职明确分工及角色。

二是相互关心。要以积极态度关心其他副职的工作,但不应随意议论,特别是在讨论某项具体工作的会议上,当主管副职阐述意见时,其他副职要认真倾听,要以积极主动配合的姿态,结合自己分管工作的相关信息和经验,对其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切忌简单否定。

三是相互补台。当工作中涉及其他副职的工作时,要主动协商,再做决定,当其他副职的工作涉及自己的工作范围,要积极配合,协助工作。当其他副职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排忧解难;当对方出现失误、差错或不在岗时,应主动帮助补台。平时工作中对其他副职主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要尽量在两个副职之间交流意见,回避其下属人员。

四是积极化解分歧。如果遇到某项工作和其他副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一同向正职汇报,请正职协调。对相互间出现的矛盾和分歧,要以大局为重,维护班子的团结,涉及大是大非问题,要坚持原则,同时更要讲究方法,避免言词过激,伤害对方的感情。

6.正职如何处理好两个副职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一是从大局出发,冷静分析。首先应立足于班子团结的大局,保持清醒,冷静分析产生矛盾和纠纷的主要原因、性质和程度。

二是要公正处理、分类把握。处理时必须出于公心来解决,绝不能偏听偏信、简单处理。对矛盾和纠纷先分类,对非原则问题,从维护班子团结的角度,采取释疑解惑、单独沟通等方法进行冷处理,创造和谐干事的氛围和环境;如果是因为工作分工、职责范围不清晰产生的问题,正职应主动承担责任,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和职责;如果两个副职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领导班子的团结,严重影响单位的工作,正职要找两个副职个别谈话或一起谈话,指出其问题、提出要求。如果这样还解决不了,可以通过民主生活会,在充分谈心的基础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问题的解决。

nlc202309091538

三是营造氛围、增进理解。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氛围营造,及时疏导,防微杜渐,使一些小的分歧不致造成矛盾,使矛盾不致形成纠纷。比如利用个别谈话,介绍相关副职工作的情况和难度,求得理解和谅解;在班子办公会或其他专题会上以通报情况的方式,对副职工作的情况进行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提醒;在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7.进入领导班子的干部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尽快熟悉岗位职责与管理权限,了解情况,熟悉环境,到分管的处室走走,听取意见。

二是尽早与班子每名成员进行一次沟通,尽快融入集体。要通过参加会议、专题调研,做到多听、多看、多问、多沟通,多征求意见,缓作决定,特别是对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领域或情况不要草率作出结论。

三是结合新岗位,及时补充新知识,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特别是新提拔的领导,更要注意战斗员和指挥员侧重点的不同;在班子研究讨论问题时,要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四是对前任的工作要多作了解。充分肯定前任成绩,不要轻易推翻前任的决策,对历史情况要了解清楚。

8.领导班子成员如何处理越级指挥?

一般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指挥:一是调研了解情况时,发现了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二是突发事件,这种情况发生后,被越级者要维护越级指挥者的权威,越级指挥者要把握好决策范围和程度,适当留有一定弹性空间。行使越级指挥前,应尽可能与被越级者或其上级联系沟通,取得共识。如未能取得联系,在处理问题后,执行人有义务和责任在第一时间内向主管领导汇报,越级指挥者与被越级者尽快沟通,及时协调通气。

9.领导班子成员如何与上级领导、下属单位领导交往?

一是要充分尊重、信赖上级领导。用心听取领导的指示精神,领会意图,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要求。

二是主动自觉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并注意征求意见和建议。要创造条件增加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感情。尤其对新调整上任的上级主管领导,更要主动汇报工作,加强交流。

三是在与上级领导交往中要做到:尊重而不奉承、请示而不依赖、服从而不盲从。对上级领导,平时大事要报告,小事不干扰。

四是对下属单位领导既要尊重、信任、支持、关心,又要严格要求,尽管理之责。要做到平易近人、善于倾听、指导帮助,多表扬肯定,主动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保持经常沟通和交流,与他们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朋友。

(摘自理论网)

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篇4

(2012年4月)

本届政府自2004年1月履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恪尽职守,自省从政,从严治政,团结和带领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全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开创了全旗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旗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年来,旗域经济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我们扭转了因非典、多种自然带来的不利影响,全旗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22亿元,比2003年增长73.8%,是历史增速最快的一年; 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57亿元,比2000年增长271.9%,年均增长30%;第一产业完成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第二产业完成5.92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三产业完成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73.73:10.64:15.63调整到65.09:18.33:16.58,阿荣旗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行列;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06亿元,同比增长20.3%;财政总收入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28.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9%;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4年是我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4亿斤,位居全市第二位,被评为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旗。牧业牲畜存栏达175.5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2.9%,纯增74万头(只),提前一年实现了三个“百万工程”目标,增量位居全市第一位;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粮食产量达到22.05亿斤,创历史最高。牧业牲畜存栏达到257.1万头只,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位。2012年,克服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15.02亿斤,我旗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被确定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牧业牲畜存栏达到301.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7.35%,牲畜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经过不懈努力,奶牛总量从2003年的 万头发展到到3.1万头,鲜奶总产量达到7万吨;科学开发林业资源,发展生态蚕业,2012年蚕茧产量突破1000万斤,蚕业生产总收入实现7700万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2家,拥有会员7043人,带动农户近3万户,我旗被评为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县,复兴粉丝粉条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4年以来发放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以及良种、大型农机具等政策性补贴 万元,免征农业税及附加 万元。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以奈伦淀粉、双娃乳业、淳江油脂、九丰种业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粮食体制、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入,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深入实施“工业强旗”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确立并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支农支牧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三大发展体系并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三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中敖燃料乙醇、肉羊加工及大豆异磺酮,蒙西水泥等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入驻我旗。2012正式组建工业园区,现已有9家企业入驻。2004年,全旗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2亿元,实现增加值2.5亿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完成9.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工业增加值达到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2012年是我旗工业项目开工最多、投资规模最大、运行质量最好的一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多元,成功运作实施了中敖集团百万吨玉米综合深加工、蒙西集团年产170万吨水泥熟料、双娃乳业日处理1000吨鲜奶生产线扩能改造和10万吨饲料加工、惠良塑料制品加工、新荣皮革交易等项目。国土资源部沈阳地研所1:50000矿产勘查项目、北京建龙国基投资有限公司多金属矿勘探开发项目、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六院水泥和电石用大理岩矿普查项目、甘肃盛达集团多金属探矿项目等矿产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比上年增长91.3%。2012年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5亿元,比上年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增加值预计完成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预计达到200。

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三年来,全旗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 亿元,城镇建设快速推进。2004年,那吉镇西扩战略全面实施,编制完成了河西新区控制性详规,城镇规划区扩大到31.7平方公里。那吉镇西扩战略实现历史性突破,行政中心、宣传文化中心、法院、检察院等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兴旺热力顺利启用,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中蒙医院迁建工程完工并并投入使用,河西新区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房地产开发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燕宇名都、新天地小区、鹏泰家园、鑫星家园、丁香花园等高品味住宅小区陆续建成,建设面积17万平方米。高品位建设了抗联英雄园、滨河公园、朝阳广场、市政广场,那吉镇公园广场面积已达到80.3万平方米。2012年,实施了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对42栋楼房供热管网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470万元,在那吉镇建设了总面积3280平方米的8个标准化社区。以生态园林城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城镇绿化工程,那吉镇人均绿地面积达33.7平方米,主要街道绿化普及率达100%。城镇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三年来,城镇土地经营总收益累计达

万元。继续开展了春秋两季“双城”建设大会战,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2004年,那吉镇被被建设部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自治区列为择优扶持小城镇。2005年那吉镇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被自治区政府评为七星级文明镇。以亚东、霍尔奇为代表的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亚东镇、霍尔奇镇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四星级文明镇。

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比上年增长 %,比2003年增长 %,年均增长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比上年增长 %。三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亿元。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 多万元,完成了(几个典型项目),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三年来,争取国家水利项目资金 万元,加固堤防 公里,完成 等 处堤防和 座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了 等 个节水灌溉项目。实施人畜饮水工程 项,投入资金万元,解决了 万人、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连续四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一等奖。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三年来,全旗公路完成建设投资 亿元,省际通道阿荣旗段建成通车,全旗公路总里程达1746.89公里,新建维修桥梁 座、涵洞 个。通过积极努力和争取,阿扎铁路和绥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电力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农网改造工程完工,新建、改造输电线路1946公里。城网改造稳步推进,供电质量明显提高。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预计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年均递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年均递增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5.5%,居全市首位。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累计发放低保金、救灾和救助款 元。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完 搬迁。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抗联英雄园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军警民共建取得新成果。坚持向旗人大报告工作,向旗政协通报工作,加强议案提案办理,三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件、政协委员提案 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成了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以推进依法治旗为主线,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考评等制度的落实。圆满完成“四五”普法教育工作,启动了“五五”普法规划。

安全稳定形势进一步巩固。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重大安全事故为重点,对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持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和用药安全。全旗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成,各项应急预案逐步建立健全。不断完善信访体制和机制,信访渠道更加畅通,信访秩序逐步规范。深入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大力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阿荣创建活动,社会掌控能力和打击能力进一步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全程办事代理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专网系统已覆盖全旗。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健全考核体系,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了公务员工资。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在政府投资领域全面推行“阳光工程”,加大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仓头乡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篇5

一、班子基本情况

仓头乡政府班子4人。班子成员及分工情况:师殿永任乡长,徐旭光、李凌峰、华润和任副乡长。

二、对班子状况、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

乡政府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民主、务实的领导班子,能从大局出发,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责任目标,关注民生,从群众利益出发,把工作责任落实在行动中,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各项工作总体评价为优。

班子成员能够树立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政正职之间能够精诚团结,其他班子成员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台,民主意识较强。工作中能拧成一股劲,能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班子有上进心,能带领各村干部一道工作,群众较为满意。

能够重视加强班子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平安稳定大局。强化学习制度,定期调阅干部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提高了干部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自觉运用于农村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

三、工作实绩

1、团结协作,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对于维护班子团结的重要性,我是深有体会。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出战斗力”,使我认识到如果班子不团结,那么什么事都不好办不好做,什么事也做不成,如果班子团结了,什么事都好办好做,也做得成。在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紧紧依靠党委的支持和关心,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坚持党委书记是决策的第一责任人,乡长是执行书记决策的第一责任人,以“加强团结增活力,凝聚民心创业绩”为指导思想,珍惜团结。古人云“名为招祸之本,利乃忘志之媒”,大凡历史上争名者未必得名,夺利者未必获利,为此我坚持做到胸怀大局,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事业上,不为名不越权不夺利,积极协助党委开展工作,对全乡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一旦决定,立即组织实施,对于难事、热点问题,自己勇于迎难而上,亲历亲为绝不推诿绝不回避,使政府工作人员既当主角,又当配角,相互补台,同唱一台戏。另一方面,讲究工作方法,着力提高领导艺术,强调团队工作精神,充分调动干部,特别是副职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带动影响身边的人,当好带头人。其次,对班子的每个成员充分信任,对于自己做出的决定,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脱,放手、放权、放心,让他们大胆的独挡一面开展工作,同时又主动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做到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支

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才,群策群力共同唱好振兴修溪这台戏。对各村及乡直各部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样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明确要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形象和办事效率。作为政府带头人,还努力做到严于律己,谦和忍让,有功不居,有过不诿,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工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团结实干,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

2、坚持科学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实现大踏步前进 5年累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亿1千97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完成1亿9千710万元,第二产业累计完成1亿3千400万元,第三产业累计完成8860万元。2011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比2006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3.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38元,比2006年的1250元增长191%。

重视粮食生产,5年累计完成粮食生产2万1千887吨。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食用菌、畜牧、林果和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势头强劲。仓头是“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乡”和“全省食用菌行业先进基地乡”,我们依托传统优势,加强科技培训和品种改良,5年食用菌年产量累计1亿7千450万袋,产值累计2亿3千500万元;抓好畜牧业生产,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抓好林果业,5年新建林果业精品工程基地11处以上,五年累计11000亩;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年外出务工人员8500余人次,5年创经济收入累计2亿8000余万元。

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加强对仓头优势项目、优越条件和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5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亿8千655万元。坚持“放手发动、放开经营、政策激励、服务到位、管理规范”的方针,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年累计完成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3亿5千51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亿7千435万元。

大力发展畜牧业。把畜牧业放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 构调整的突出位置,采取各种上有效措施,通过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养殖小区建设和牲畜交易市场龙头作用的发挥,强力推进了畜牧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2011年底实现羊只存栏1.6万只,大牲畜存栏1.1万头,畜牧业占到全乡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充分发挥我乡食用菌生产的传统优势和技术优势,在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大规模种植黄背木耳的同时,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促进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011实年底现黄背木耳种植2100吨,产值7000多万元。

大力发展林果业。引导农民在宜林地区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果基地。五年来共完成大面积造林任务1700余亩,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大力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启动2个中心村,仓颉村和赵竹园村。仓颉中心村一期57套、二期35套房子已全部峻工,街道350米,文化广场3400平方米,水电路等配套齐全,群众可以入住;赵竹园中心村30套已全部建成,路、桥、电等配套设施即将建成;军王中心村今年启动,正在征地,计划建设30套。

认真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全乡19个行政村有18个申报了项目,共筹集资金275.181万元,其中:村民筹资46.104万元,筹劳折资137.21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91.657万元。用于道路维护、农田水利、河坝修建、文化大院等基础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仓头乡经济文化的发展。

3、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五年内共修建沼气池2900座,解决饮水工程8处,协助加固水库一座,是2009年市级农田水利建设先进乡;修建硬化公路25条69公里,建桥16座,基本建成乡村通、村村通、村组通公路网络;抓好了仓颉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先后投资100万多元对道路、村室等进行了修建,美化绿化村庄道路,保持了村容整洁,建成小高层五层25户,小别墅32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道路建设,争取资金共计678万元左右,先后修通寺沟移民村村组道路;潘窑—赵竹元村道路;军王—刘河村道路;军王—井沟组道路;上街—赵窑村道路;争取世行项目资金120万元,整修白窑、黄楝树、薄坪道路6.5公里;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投入246万元,整修青古寺、孙湾、魏庄村道路14.6公里。五年来,共发展沼气1200余座,饮水工程3处,有力的改善了群众出行及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成校舍危房改造5365平方米,新建教学楼4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喜人,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逐年提高。新建门诊楼1座,标准化卫生所19个,引进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中型仪器15台(件),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结合沼气池建设实行“一沲三改”,同时每年抓好春、秋季节两次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活动,建立健全“三创”机制,2010年仓头乡被命名为县级卫生先进乡镇。积极开展文化文物保护工作,2008年仓颉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明村。

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选活动和计生优质服务,连续五年,人口出生率低于县控制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5.1‰以内,人口出生统计合格率95%以上,计划生育率94%以上,长效避孕率82%以上,五年共实行节育手术778例,其中女性结扎198例。连续五年顺利通过了县、市检查验收。

做好“三务”公开,确保信访大局稳定。党委政府以“四议两公开”为抓手,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19个村全面实行村帐乡管,印章代管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工作透明度,建立严格了的村级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和完善乡两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公开招投标制度、零招待制度、代表评议政府二级机构以和重大事项,重大信访事项群众听证会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公开接访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归口办理。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调

解组织作用,筑牢第一道防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完善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五年来,已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化解重大疑难矛盾共20多起,为仓头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四、班子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发展理念不坚定,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

2、工作思路不清晰,开拓进取的精神不高。

3、大胆创新还不够,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影响了领导班子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区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篇6

大余县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日)

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本届政府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7·3”特大洪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4亿元,为2005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7.3%,比“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快了4.5个百分点,实现了四年翻番。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1.8:41.9:36.3调整为2010年的15:52.3:32.7,二产比重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 5.45亿元,为2005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7亿元,为2005年的3.13倍,年均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万元,年均增长8.9%。先后荣获“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坚持培植产业、调优结构,壮大经济总量

产业是立县之本、兴县之基,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培植产业、调优结构,千方百计壮大经济总量。

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立足工业基础和产业、资源优势,狠抓钨、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旅游工业五大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年均增长

6.4%。地方规模以上五大工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4%,成为全县快速稳定发展的龙头和实现利税的主要来源。第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稳步推进钨资源整合,2010年,隆鑫泰钨业与祥隆钨业成功签订铁苍寨矿区整体转让协议,开创全省民营企业间钨资源整合之先河。以皇隆工业小区为平台,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供地、服务等政策杠杆,建设大余钨产业园,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钨深度加工和应用产品,着力打造省内重点、国内知名的钨精深加工产品及应用产品产业基地。目前,已有隆鑫泰钨业、伟良钨业2户企业入园,隆鑫泰钨业一期年产5000吨APT、3930吨钨粉、1500吨碳化钨项目已竣工投产。第二,推动新兴产业倍增。以建设“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县”为契机,围绕现有支柱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支柱企业江西悦安超细金属公司已形成年产3500吨超细羰基铁粉、1000吨水雾化不锈钢粉的生产能力,被列为羰基铁粉国家标准数据采集点。新能源产业支柱企业众能光电LED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大功率LED半导体器件及其运用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生产能力居江西省第二,自动化生产程度居江西省第一。与此同时,着力抓好润泽制药、东宏旅游工艺品等新医药、旅游工业企业。第三,全力推进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了钨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LED光电产业园和药品食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获省政府批复。组织开展工业园区建设“百日大会战”、“突击月”等活动,有力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面积扩大到6000亩,现有入园企业89户,投产62户。2010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5亿元,上交税金1.15亿元。五年来,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速达20%,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评为“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县”。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确立了花卉苗木、鸭业、果业、生猪、工业原料林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肉鸭出笼441万羽,花卉苗木面积1.8万亩,果业面积6万亩,生猪出栏23.6万头,工业原料林面积37.2万亩。其中“南安板鸭”

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江西十佳旅游商品”称号,金边瑞香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90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37亿元,年均递增9%。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39亿元,惠及群众9.3万人,浇筑通村通组水泥路645.7公里,改水2.29万户,改厕2.2万户,拆除低矮破旧险房60万平方米。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园、农民美丽家园、乡村旅游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四园”合一的新农村建设“大余模式”,着力打造以大龙村为龙头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多次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清洁家园妇女先行”这一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被评为“2009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积极探索“四标准、四为主”的农民标准化培训模式,五年来共培训农民10.2万人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8元,年均增长9.1%,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有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编制完成《大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文件,大力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大余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成功引进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开发丫山景区(该景区创4A顺利通过省旅游局初检)、东莞“天下粮仓”旅游投资公司投资2.1亿元开发梅关、牡丹亭景区。成功举办“五•一”首届大余生态旅游文化艺术节、“第三届赏梅节”等系列假日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正在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9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2倍、2.94倍,年均分别增长17.1%、18.5%。金融、物流、房地产、商贸、中介等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润通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之中,悦安超细、隆鑫泰钨业等企业的上市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为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实现了五年翻番目标。

二、坚持加大投入、夯实平台,改善发展条件

投入是发展的后劲,城镇是人口集聚、工业集中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台。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抓投入,抓城镇建设,为大余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基础。

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从大余仍属典型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实际出发,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2010年,向上争资3.76亿元,为2005年的3.19倍,实现了向上争资的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为2005年的4.72倍,年均增长36.4%。交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赣大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赣韶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全县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目标。完成了南安、池江110KV输变电工程,宝珠山、山南35千伏变电站的改造与建设,全县小水电开发投产总装机占技术可开发量的85.28%。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先后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油罗口、跃进和泷涧里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特大洪灾水毁修复项目,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小水电及水利设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

二是做强城镇,构建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始终是本届政府致力抓好的工作。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0.29平方公里,与2005年比,城区面积增加1.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9.39万人。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围绕“生态、和谐、宜居”的目标,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修编工作,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住房建设、环境卫生规划及主要道路景观控制规划。城市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启动了梅国北路一期及胜利北路、金莲山大道西侧延伸段、漂塘路延伸段等道路工程建设,南安大道改造、胜利路及解放路改造、牡丹路建设顺利完成。县城污水处理设施、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东门小学教学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县城日供水9万吨扩建(一期)、职教中心实验楼、中医院整

体搬迁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余中学新校区及教育园区、体育馆及体育公园、牡丹亭文化公园、环保和档案大楼等重大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推出了香樟华府、龙泉山水、财富公馆、盛世嘉业等一批示范性住宅小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扎实开展“三城同建”,从制度化、精细化、社区化三方面入手,加强城市管理。开展了以“卫生、道路、市容、秩序、景观”五大内容为主的“城区综合管理百日整治活动”,实施了“一江两岸”、南安大道、伯坚大道、钨都广场夜间景观亮化工程,加大了南安大道等地段的绿化和城区内损毁市政公用设施维修力度。2010年新增公共绿地 80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75平方米,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文明城市”。与此同时,按照“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城镇集中,积极引导农村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有序引导土地向专业户和大户集中,逐步引导就学向城区和城镇集中”的要求,加快新城、池江、吉村等中心镇建设,城镇化率达47%。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出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措施,着力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年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地方金融机构得到新的发展,赣州银行在大余设立支行。规范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外商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等五大中心运行机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综合预算制度稳步推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现行政审批“三个缩减30%”目标。深入推进电子监察、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部门职能配置更加科学。进一步扶持发展个私经济。2010年,全县个私企业达9964户,从业人数3.98万人,注册资金20.6亿元,与2005年比,分别增长60.8%、47.5%、115.4%,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3.2%。

二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政绩、第一要务、第一能力,自始自终,紧抓不放。一方面,紧紧围绕五大产业,通过“走出去”招商、围绕产业招商、突出大项目招商、实施组团招商等形式,大力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如2010年,成功引进了中石油华港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县天燃气利用项目,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正在洽谈的项目有投资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河源富马硬质合金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的锰—锌铁氧磁芯项目等。另一方面,健全“外商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效能投诉中心”综合协调服务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会商会审机制,全面提升招商项目从落户到投产一条龙服务效率。五年来,全县共引进内外资项目254个(外资90个,内资164个),签约外资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7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3%、8.05%,合同内资92亿元,实际进资78.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1%、8.03%,先后被评为“2006、2008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2007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县”。

四、坚持统筹兼顾、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做好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稳步实施民生工程。财政支出在确保公共需要和重点支出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 每年确保将新增财力的85%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办好了一批利民实事。如2010年就筹集资金4.17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占财政支出的44.3%。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重点推进“三类人员”参加“两个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返城未安置知青养老保险工作,其中“三类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92%,医疗保险参保率81%。在失地农民安置方面,县财

政设立500万元民生专项基金,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实施办法》,主要用于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帮助就业或创业等方面的补助,从根本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并连续两次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助标准,目前失地农民参保人数2628人,有127名失地农民享受了每月平均500多元的养老金待遇。进一步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2010年,建设农民安居公寓40套,新建廉租住房、安置房162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4.9万平方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功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同时,积极应对了2009年“7·3”特大洪灾的严峻挑战,制定出台了灾后住房重建、扶持受灾个体工商户、受灾农民恢复生产及灾毁基础设施修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投入救灾安置资金8000余万元,下拨灾后住房重建补助资金4456万元,发放住房重建贷款1800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悦安超细金属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性能磁粉芯用羰基铁粉项目列入2009年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继续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点布局规划,以1750万元的成本价收购梅国学校,成功实施了南安中学整体搬迁,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现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名学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教育综合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优秀奖”。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廉政采茶小戏《村长家的妇娘们》赴京参演获得成功。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丫山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全国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135个村级卫生室和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预验收考核,已有4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村命名为生态村。取缔非法排污企业16家,强制性关停尾砂加工点10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4.1%,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类。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5%,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先进县”、“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三是稳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实行“一站式接待、立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办法调处矛盾纠纷,重点领域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千名干部下基层“三送”等活动,畅通群众诉求通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加大治安防控力度,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天网”工程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2009年评为“创建和谐平安赣州活动先进县”。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坚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实现廉洁从政

五年来,我们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从严治政,抓源治本,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班子成员自觉参加县委理论中心组及其他集中学习活动,不仅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等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而且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理论、法律及其他相关知识学习,特别是围绕如何做好融资、招商、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班子成员都能够结合分管工作,创造性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班子成员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创造性,提高了政府班子驾驭市场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是增进团结,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大余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调度使用等重大问题上做到了充分发扬民主,凡属重大问题都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讨论研究,特别重大的,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对具体事项涉及面较广和决策较复杂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严格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保证班子成员有职、有权、有责,大胆开展工作。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做到沟通到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组织纪律观念明显增强,自觉维护和加强政府权威,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三是改进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调查研究,体察社情民意;在一线服务于基层,把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在一线转变作风,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线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工作落实。大力实施工作落实问责制,着力打造务实型政府。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创业服务年”等活动,实施跟踪问责,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

四是从严执政,树立政府廉洁形象。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完善政风行风评议制度,狠纠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着力塑造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班子形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化程度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缺乏税源型骨干企业;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少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用地难、征地拆迁难仍然成为制约重点工程推进的瓶颈;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二是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项目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是必须强化“工业强县”战略的核心主导地位,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立足于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四是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业,实施联合重组,加快项目建设和企业成长,增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五是必须高度关注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大余。六是必须大力营造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和谐共事的良好发展氛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地做好各方面工作。

区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篇7

一、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公开渠道尚需完善与畅通。

自信息公开工作开展以来, 甘井子区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 并严格遵守《条例》《辽宁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及《大连市关于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规定》等法规规范, 同时还制定了《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和《甘井子区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但甘井子区政府尚未制定一套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程序、指导各基层单位工作开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在内的, 符合甘井子区区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办法。一方面区政府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还多停留在传统方式, 由此导致公众获得政府信息的渠道变窄、及时性不强、公开时间过短;另一方面, 相当一部分公众受传统理念的影响, 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的信息时效性不高, 利用价值不大, 多是在被动地接受政府信息传播。

2.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范围不明确, 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条例》虽然已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范, 但规范的较为宽泛, 缺乏具有具体执行意义的明确具体内容。此外, 由于甘井子区地域广泛且城乡区域全覆盖, 其所管理的政府信息繁多且冗杂, 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显然己经不能满足高效政府工作的要求, 必须采用更为科学的信息管理方式。

3. 监督和救济制度执行不到位, 缺乏公众监督反馈机制。

虽然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了以工作考核、工作年度报告、行政复议等多重内部监督保障机制, 但上述项目的约束力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此外, 外部监督更是缺乏有效的监督载体。使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约束, 严重影响该项工作的社会效果。

二、促进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发展的对策

1. 发展和强化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首先,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公开优势。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转速度;充分利用好电子政务平台, 扩大公交站电子终端、公交移动等公共场所设立便民服务终端机等;加强图书馆、档案馆的开放, 满足公众对不同时期的信息公开诉求;加强对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的机构配置;最后还要加强电话热线的设置。

其次, 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队伍, 确保新闻发言人的专业性, 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判断准确, 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府信息。

再次, 深入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不断扩大信息查阅点的覆盖范围, 及时公布辖区内的重要政府信息, 加强社区公共信息查阅点、基层信息便民服务站等示范点建设。

2.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相应机制。

首先, 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建设并完善政府信息审查制度。有效整合政府信息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 逐步形成统一的政府信息数据库;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的信息公开协作机制, 推动各单位之间信息公开工作联络机制常态化建设;加强甘井子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力度, 促进政府上下级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探索开展建设政府信息数据交换中心。应安排专职人员对政府信息进行审查;建立完善的审查考评制度。

其次, 建立信息反馈和存档制度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应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基本需求;要加强信息反馈机制各环节和渠道的建设, 不断拓展信息反馈途径。要加强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办公设备、车辆等的物质基础保障;加大对譬如信息查阅点建设、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网络信息平台、咨询热线等信息公开载体或平台等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

3.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及救济机制。

首先,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 弥补制度性监督缺位。其次, 加强运用行政救济手段保障信息公开。要在严格遵守相关行政复议制度的基础上, 深入探索总结经验, 形成一整套契合信息公开复议案件特点的案件审查方式, 严格规范纠正各单位的不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绝不包庇纵容。

参考文献

[1]贾淑贤.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9.

区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篇8

在下乡督导过程中,督导成员在各社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社重点工作进展及目标完成情况汇报。联社领导对各社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各社重点目标存在的差距、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进行了深刻分析,对逾期贷款形成原因逐笔进行了分析,对任务完成较差的信用社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着重对各社做好当前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分解,迅速在全市掀起了冲刺当期重点目标的热潮。

为了确保在上半年全面完成全年任务和在下半年顺利实施农商行改革“施工图”,联社领导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要扎实抓好组织资金工作。组织资金工作是立社之本、发展之源,各社要科学部署、快速行动、周密安排,积极抢占存款市场份额。一是抓好大额到期存款转存率。各社要详细掌握到期存款底册,提前采取行动,明确专人负责,主动上门做好与客户沟通,做好优质服务工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确保转存率达lO0%:二是做好优质客户营销工作。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多层营销、分层对接的营销架构。各社主任主动与党政主要领导和重点项目对接。各社班子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客户经理与所服务区域项目对接,柜员做好柜台客户的对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密切配合,强力公关,不断挖掘新客户资源,巩固和壮大基础客户群体。三是完善激励考核措施。各社要透彻领会并用足用活联社的奖励政策,加强专项奖金的使用管理,切实将奖励向表现良好、业务突出的员工倾斜,不断激发员工干劲,提高全员主动营销的积极性。二要认真抓好贷款营销工作。要求各社要扑下身子,主动作为,详细掌握当地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布局,对客户经理服务区域进行规划,组织客户经理建立经济档案和完善项目库资料,准确预测任务差距,加快工作节奏,主动上门服务,确保全面完成当期营销计划。同时,要求各社要紧盯到期贷款管理,了解客户经营现状和详细掌握客户风险状况,采取“四个”提前,及时处置到期贷款,有效制止贷款逾期。三要严格新增贷款管理。各社要严格贷款制度执行和流程管理,强化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改进和加强贷后管理,提高对风险苗头的识别研判能力。尤其要做好新增逾期贷款管理工作,逐笔分析形成原因,逐户制定针对性清收办法,提前介入,主动作为,严防新增贷款迁徙。四要抓好贷款风险处置。客户经理要扎实做好贷后跟踪服务工作,在贷款未到期前,提前了解客户的经营风险,提前办理相关手续,为客户后续贷款申请、授信调查、审查、审批留足充分时间。风险部要及时分析客户的经营现状,提前对各社进行风险预警。各社要高度关注每笔贷款的风险特征,提前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化解风险隐患。五要高度关注未清息风险贷款。要求各社要详细掌握底册,主动做好调查,认真分析客户经营现状,提前介入,重点关注,加强督导,加大对长期未清息贷款的监控力度,确保及时消化风险隐患。六要抓好信贷投向管理。各社要围绕金融生态图谱工作,借助先进的地图标识技术,完善客户项目库建设,建立全方位营销平台。一是按照辖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立项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大型社区、专业市场、商业中心和大型商户等板块要求,积极收集客户基础信息,摸清市场资源的详细分布情况,全面掌握客户基本情况,对客户群体进行详细分类,加强与客户联系,实现客户的快速定位和精准营销,不断扩大客户覆盖面,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在信贷营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业、商户、农户调查摸底,建立台账,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坚持面向适合当地特色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朝阳产业,优化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积蓄发展后劲。七要持续做好市场营销三年规划工作。各社要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特点,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调整经营思路,明确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积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十大品牌贷款、十大营销领域等新业务和新产品,走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乡镇信用社要突出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不断巩固市场地位。城区社结合各自辖区特色,服务好辖区的优势小微企业、重点项目、社区、专业市场等领域,着力“打造lO分钟金融服务圈”,力争用三年时间,做好特色化服务,打造固定营销客户群,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十三周学生国旗下讲话下一篇:苏轼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