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著名人物故事

2024-08-28

历史著名人物故事(共11篇)

历史著名人物故事 篇1

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历史铭记的著名爱情故事 篇2

—Bob Marley

Do you believe in true love? Do you believe in love at first sight? Do you believe in love lasting forever? Perhaps the true love stories below will make you believe in love.

你相信真爱吗?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你相信永恒的爱吗?也许以下这些真实的爱情故事会让你相信爱情。

Antony1) and Cleopatra2)

The love story of Antony and Cleopatra is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intriguing3) and moving of all times. The story was later dramatized by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is still staged all over the world. Antony and Cleopatra fe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powerful people put Egypt in a powerful position. But their love affair outraged4) the Romans who were wary5) of the growing powers of the Egyptians. Despite all the threats, Anthony and Cleopatra got married. However, the Roman general Octavian6) destroyed their combined forces a few years later. Hearing a false report that Cleopatra was dead, Antony was shattered7) and fell on his sword. When Cleopatra learned about Antony's death, she took her own life.

Shah Jahan8) and Mumtaz Mahal

When they first met in Agra, Shah Jahan and Mumtaz Mahal were only 16 and 15 years old. They got married a few years later, in 1612, Mahal being Jahan's third and favorite wife. But in 1631, Mumtaz Mahal died while giving birth to her 14th child. Shattered, Shah Jahan decided to build the Taj Mahal9) in the memory of his beautiful wife as a symbol of their eternal love. Yet Shah Jahan was never able to complete a black marble mausoleum10) he planned for himself. Deposed11) by his son, Shah Jahan was imprisoned in the Red Fort of Agra12), and spent lonely hours staring across the Jamuna River at the monument to his beloved queen. Eventually, he was buried beside her in the Taj Mahal.

Queen Victoria and Prince Albert

Victoria was a lively, cheerful girl, fond of drawing and painting. She ascended the throne of England in 1837 after the death of her uncle, King William IV. In 1840, she married her first cousin, 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Gotha. Victoria loved her husband deeply. She relied on his advice in matters of state, especially in diplomacy. When Albert died in 1861, Victoria was devastated. She did not appear in public for three years. Her extended seclusion13) generated considerable public criticism.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ime Minister Benjamin Disraeli, Victoria resumed public life, opening Parliament in 1866. But Victoria never stopped mourning her beloved prince, wearing black until her death in 1901. During her reign, the longest in English history, Britain became a world power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Robert and Elizabeth Browning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and her husband, Robert Browning, led lives suited for leading Romantic poets. Their story contains all the elements—a secret courtship14), elopement15), love poems, and the beautiful Italian landscape.

Writing poetry as a child, Elizabeth published a book, Poems, in 1844. The work impressed Browning, a poet himself, and he began a correspondence16). The two later met and fell in love. Opposition from Elizabeth's father forced them to elope in 1846. They later fled to Italy, where they lived and worked for 15 years. Much of their work was inspired by their own long romance, including Elizabeth's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After Elizabeth's death in 1861, Browning returned to England where he continued to write until his own death in 1889.

Marie and Pierre Curie

Unable to continue her studies in Poland because universities did not admit women, Marie Curie traveled to Paris in 1891 to attend the Sorbonne. She spent every spare hour reading in the library or in the laboratory. The industrious17) student caught the eye of Pierre Curie, director of one of the laboratories where Marie worked. Pierre ardently18) wooed19) Marie and made several marriage proposals. They were finally married in 1895 and began their famous partnership. The couple discovered polonium and radium in 1898, and then won a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03 for discovering radioactivity.

When Pierre died in 1906, Marie was devastated. She noted that, as of20) that moment she suddenly had become "an incurably and wretchedly lonely person". Later Marie took Pierre's place at the Sorbonne, becoming the school's first female professor. In her exhausting work regime she sought a meaning for her life. In 1911, Marie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to win a second Nobel Prize. She continued to experiment and lecture until her death of aplastic anemia21) in 1934, driven by the memory of the man she loved.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是史上最令人难忘、最让人着迷、最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之一。他们的故事后来被威廉·莎士比亚写成剧本,现在仍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一见钟情。这两位手握重权的大人物间的亲密关系使埃及成为势力强大的国家。可是,他们的恋情激怒了那些唯恐埃及的势力越来越强的罗马人。尽管有种种威胁,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还是结为了夫妻。但几年以后,罗马将军屋大维击溃了他们的联军。当安东尼听到克娄巴特拉已死这一假情报时,他伤心欲绝,举剑自尽。得知安东尼的死讯后,克娄巴特拉也殉情自杀。

沙·贾汗和穆姆塔兹·玛哈尔

在阿格拉初次邂逅时,沙·贾汗和穆姆塔兹·玛哈尔分别才16岁和15岁。几年后,他们于1612年结婚了,玛哈尔成了沙·贾汗的第三个妻子,也是他最爱的妻子。但在1631年,穆姆塔兹·玛哈尔在生第14个孩子时难产身亡。悲痛欲绝的沙·贾汗决定建造泰姬陵以纪念自己美丽的妻子,象征他们之间的永恒爱情。然而,沙·贾汗永远没能建成一座计划用来埋葬自己的黑色大理石陵墓。沙·贾汗被儿子赶下王位后,囚禁在阿格拉红堡中,凝视着贾木纳河对岸挚爱王后的陵墓度过了孤寂的时光。最终,他被葬于泰姬陵内,陪在玛哈尔身边。

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

维多利亚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女孩,喜欢绘画。在叔叔威廉四世国王死后,她于1837年继位,成为英国女王。1840年,她嫁给了最大的堂弟,萨克森-科堡-哥达王子艾伯特。维多利亚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她在国家大事特别是外交事务上十分仰赖他的意见。1861年艾伯特去世后,维多利亚身心交瘁,有三年时间都没有公开露面。这次过长的隐居行为招致大量的公众批评。不过,在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影响下,维多利亚于1866年召开议会,重新回到大众中间。然而,维多利亚从未停止对自己深爱的亲王的悼念,她始终穿着黑色的衣服,直至1901年去世。她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她统治期间,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罗伯特和伊丽莎白·勃朗宁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和丈夫罗伯特·勃朗宁的生活正符合他们杰出的浪漫诗人身份。他们的故事包含了所有浪漫元素——暗中追求、私奔、情诗,以及美丽的意大利风光。

伊丽莎白从小就开始写诗,1844年,她出版了《诗歌》一书。这本诗集打动了同为诗人的勃朗宁,他开始和她通信联系。两人后来相见并坠入爱河。由于伊丽莎白父亲的反对,他们被迫在1846年私奔。之后他们逃往意大利,在那里共同生活和工作了15年。他们许多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两人之间浪漫长久的爱情,包括伊丽莎白的《葡萄牙十四行诗集》。1861年伊丽莎白去世后,勃朗宁回到英国,继续写作直到1889年离开人世。

玛丽和皮埃尔·居里

由于波兰的大学不招收女性,无法继续学业的玛丽·居里于1891年来到巴黎,进入索邦大学读书。她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实验室做实验。这名勤奋的学生引起了玛丽工作的一间实验室的导师皮埃尔·居里的注意。皮埃尔对玛丽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并多次向她求婚。终于,他们于1895年结为伴侣,并开始了两人著名的合作。夫妇二人在1898年发现了钋元素和镭元素,后又因发现放射现象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过世后,玛丽深受打击。她写道,从那一刻起,她突然变成了“一个无药可救、愁苦可怜的孤独之人”。后来,玛丽接替了皮埃尔在索邦大学的职位,成为那里的第一位女教授。从令人精疲力竭的工作中,玛丽探寻着自己生活的意义。1911年,玛丽成为首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直到1934年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去世之前,她一直以对爱人的追忆为动力,继续做实验,继续给学生授课。

1.Antony [ˈæntənɪ] n. 安东尼,全名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83~30BC),古罗马统帅与政治领袖。

2.Cleopatra [ˌkliːəˈpætrə] n. 克娄巴特拉(60~30BC),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貌美,有权势,恺撒和安东尼都为之倾心。

3.intriguing [ɪnˈtriːɡɪŋ] adj. 引起好奇心(或兴趣的);有迷惑力的

4.outrage [ˈaʊtreɪdʒ] vt. 激怒,激起……的义愤

5.wary [ˈweəri] adj. 谨防的;唯恐的(of)

6.Octavian [ɒkˈteɪvɪən] n. 屋大维(63BC~14AD),即后来的奥古斯都(Augustus),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恺撒的继承人,在位时扩充版图,改革政治,鼓励文化艺术。

7.shattered [ˈʃætəd] adj. 震惊而悲伤的

8.Shah Jahan [ˈʃɑːdʒəˈhɑːn] n. 沙·贾汗(1592~1666),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在位时征服了德干各国,兴建泰姬陵和德里新城。

9.Taj Mahal [ˈtɑːdʒməˈhɑːl] n. 泰吉·马哈尔陵,即泰姬陵,印度著名风景名胜之一,通体使用白色大理石建成,是沙·贾汗为纪念爱妻穆姆塔兹·玛哈尔所建。

10.mausoleum [ˌmɔːsəˈliːəm] n. 陵墓

11.depose [dɪˈpəʊz] vt. 罢免;废黜

12.the Red Fort of Agra: 阿格拉红堡,位于贾木纳河畔,是莫卧儿王朝国王与王后们居住过的王城,距泰姬陵15公里左右,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seclusion [sɪˈkluːʒn] n. 隐退,隐居

14.courtship [ˈkɔːtʃɪp] n. 求爱期

15.elopement [ɪˈləʊpmənt] n. 私奔。elope [ɪˈləʊp] vi. 私奔

16.correspondence [ˌkɒrəˈspɒndəns] n. 通信,通信联系

17.industrious [ɪnˈdʌstriəs] adj. 勤奋的,勤劳的

18.ardently [ˈɑːdntli] adv. 热情地;热烈地

19.woo [wuː] vt. 向(女子)求爱(或求婚)

20.as of: <美> 自……起

汉朝著名人物的历史故事 篇3

时间一久,另外一些人便对霍光忌恨起来。以左将军上官桀和长公主为首一伙人便想方设法陷害霍光。

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 (保护皇帝的禁卫军),又把一个校尉调到自己府里工作。上官桀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个心腹,冒充燕王刘旦的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送进皇宫。信上说:“听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在跟皇帝一样的马车里,又自作主张,调用校尉。这种不尊重皇上、滥用职权的人哪像个臣下?我担心他准有阴谋,对皇上不利,我要求到皇宫去保卫皇上。”

汉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最后放在了一边。

第二天早朝,大将霍光知道有人告他的状,吓得摘下帽子,趴在地下等待汉昭帝发落。旁边站着的上官桀等人却很得意,心想,这回看你霍光怎么解释。

这一年汉昭帝年仅14岁,他见霍光跪下不肯起来,便操着还未成年的童音说:“大将军请起,你尽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陷害你。”

众大臣听了都愣住了,霍光也站立起来,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只见小皇帝把那封书信拿过来对众人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又是最近的事情,两件事情一共不到10天的工夫。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就算是知道,马上写信,马上派人来送,也不会赶到长安呀。再说大将军要作乱,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陷害大将军,燕王的信分明是假的。”

一语即出,众大臣暗服汉昭帝的英明。汉昭帝又命人追查信的来源,上官桀怕露馅,就劝说道:“这是件小事,陛下不必追究了。”

著名人物的幽默故事 篇4

话音刚落,掌声骤起。对方不甘心,又生一计:“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18元8角8分。”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他又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语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

对方又问:“阁下,在美国,人们都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着头走路呢?”

历史著名人物故事 篇5

偶像崇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流行普遍的文化现象,当代青少年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偶像,其中又以文娱明星为主,有着较强的.娱乐性特点;历史课程是一门传统学科,讲究细致、严谨、真实,具有较强的严肃性.表面上,两个事物相较之下虽然反差极大,但却又有共通之处.如何将青少年对偶像崇拜的热情植入到历史教学中,本人想通过公选课<中国当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教学实践讨论一二.

作 者:钱越秀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24 关键词:偶像崇拜   当代著名历史人物   历史教学  

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宣兵 篇6

宣兵簡历:

宣兵作画,笔是风,风卷千纸。宣兵作画,墨是雨,雨润万物。

宣兵的画很雅,浓而不艳,素而不淡。宣兵的画有韵,心语溢香,指音飘磬。骨脉传承,灵动有加,为宣兵所依画训。宣兵笔下的人物,虽落墨于纸上,却成熟于画家胸臆,游走于画家心田,古朴通今,鲜活传神。

宣兵写古,挥毫《岁寒三友》,线条飘柔而洒脱,绘《钟馗嫁妹》,却躲不过《酒中八仙》壶里日月长此醉,引来《东坡赏月》赋贺诗。那神态,那神姿,雅俗相司,令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宣兵描今,捉笔《矿工小憩》,水墨粗犷而沉雄。涂《高原初雪》,却忘不了《向往》、《暖春》悠然藏家雪域,盾,添染《祈祷》、《虔诚》披祥云。那神情,那神意,令人赞无恰语,唯有拍案。

源自历史,源于生活,为宣兵人物画之根茎。博采众长,中西合璧;勤勉己短,兼收并蓄。用他所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融身于自然风光,贴近于大众平民。创新灵感,真诚美爱,笔笔融入画家胸襟。因而,宣兵笔下的人物,似文学作品的白描,如新闻镜头的特写,一个个活灵活现,一个个血肉丰满,给观者以近在眼前,身临其境之感。就连一草一木的点缀,一石一景的衬托,也均遵从于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过目不忘。

宣兵,个莽莽陇土培育的画家,晋京数载,已颇有胜果。

宣兵的画,是风,也是雨。

宣兵的画,有韵,也有磬。

历史著名人物故事 篇7

摘 要:从古至今,古希腊神话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给予读者无限深刻的影响,让人们敬佩与赞扬。细读这些著名的英雄形象,其特点也自然跃然纸上,本文以五位最出名的古希腊神话英雄故事的简介和评价来透析古希腊英雄的一些共有特点。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英雄;特点

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83-02

古希腊神话故事起源于大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其内容是以民间传说与口头传唱的一切关于古希腊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古希腊神话故事以其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脍炙人口又趣味十足的传说故事而传播至今,闻名世界。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与自然环境的恶劣,人类便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由此,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明显反映出古代人类把大自然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体现了人类抗争自然的顽强精神。所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可能主要是对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这类神话英雄人物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大多都拥有过人的体力,英勇非凡的豪迈气概,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故而成为古希腊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不朽化身。下文将以五位最出名的古希腊神话英雄故事的简介和评价来透析古希腊英雄的一些共有特点。

一、古希腊神话著名英雄简介与评价

(一)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的博爱与牺牲精神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违抗了宙斯的命令,把火种带到了人间造福了人类,因而遭到了大发雷霆、怒不可遏的宙斯的残酷惩罚。凶残的恶鹰每日都叼食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每天都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普罗米修斯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于宙斯,坚决地拒绝把火种换给他,毅然决然地支持人类,造福人类。

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被千古传颂。因为他的行为体现出了不畏强权的博爱与牺牲的优秀品格与精神。人类社会有了“火”这个重要的资源从而得以舒适的生存,文明得以进步与发展。比起心胸狭隘吝啬的宙斯,普罗米修斯展现了他的博爱。同时,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在宙斯要求普罗米修斯还回火种时,普罗米修斯却宁可牺牲自己的自由与利益,为了人类的幸福,任由自己被束缚于高加索山脉接受着惨绝人寰的惩罚与鞭挞。这种自我牺牲成就大家的精神让读者肃然起敬。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与精神被传唱至今,意义深远。乃至他的故事经常被后人引用与改编,这些都体现出普罗米修斯的伟大。他的博爱与牺牲精神也是古希腊人们对英雄人物的美好塑造,表达了他们对崇高精神的无比赞美。

(二)赫拉克勒斯――力量、勇气与正义的化身

可以说,在古希腊神话的英雄人物中赫拉克勒斯的知名度当属最高,现在人们尊敬地称呼他为大力神可见他的英雄事迹流芳至今依旧那么星光璀璨。

赫拉克勒斯一生的形象完全可以用高、大、上来概括。在婴儿时期,他吮吸了赫拉的乳汁,因此便从一个凡胎摇身一变,拥有了不死之身,并且力大无比。长大后,半人马喀戎授予了赫拉克勒斯武功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他打死了蒂利诺斯――阿波罗的儿子,一个暴躁毫无耐心的老师。不过,由于是老师无端责打赫拉克勒斯在先,因此赫拉克勒斯被无罪释放。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在塑造赫拉克勒斯英雄形象时强化了他的正义性。

然而,赫拉克勒斯的结局却略显悲惨,遭到小人卑鄙加害。在穿上沾有毒液的衬衣后,赫拉克勒斯痛苦难忍,最终只能投火自尽。在我们为赫拉克勒斯为之惋惜时,也更加憎恨与厌恶投毒者的卑劣行为,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赫拉克勒斯力量、勇气与正义这优秀品质的可敬与崇高。

(三)俄狄浦斯――英雄人物的宿命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其破解斯芬克斯谜语以及弑父娶母的故事家喻户晓,口口相传。在俄狄浦斯出生之际,这个孩子将来弑父娶母的命运已被深深烙下。他的父亲即国王为了防止这个悲剧的发生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遗弃,希望这样能破解诅咒。但是这个孩子并没有死而是被一位牧羊人救下,取名俄狄浦斯。当俄狄浦斯知道将来会弑父娶母时他便主动离开牧羊人的家,但他并不知道他们并非亲生父母。在去往忒拜城的路上遇见了国王,由于被粗暴的要求让路,俄狄浦斯在怒气的怂恿下最终杀死了国王完成了弑父之人。接下来由于他破解了斯芬克斯谜语,使得女妖羞愧自杀,被选为国王并娶了前国王妻子也就是俄狄浦斯的亲生母亲,至此预言全部兑现。当知道真相后,俄狄浦斯悲愤羞愧无比,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以此来求得救赎。

俄狄浦斯的悲剧体现了一种不可能被外力更改的宿命论。俄狄浦斯与他的父母都已经知道了将来会发生弑父娶母,然而他们对命运的抗争却是无力的,徒劳的。纵使对命运的千般反抗与决不妥协,但是古希腊神话中命运仍具有不可抗力,就像再轻的羽毛终究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掉落在地面一样。

(四)阿喀琉斯――尊严与荣耀的代表

《荷马史诗》里两篇长篇史诗之一《伊利亚特》中的主人公阿喀琉斯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著名伟大形象。提到阿喀琉斯,最为著名的是阿喀琉斯之踵以及他在战争中捍卫尊严与荣耀的崇高形象。

阿喀琉斯出生后,她的母亲忒提丝为了让儿子刀枪不入,因而捏着他的脚踝把他的身体浸入冥河中。阿喀琉斯从而获得了刀枪不入的身体,然而由于脚踝部分被捏着成了他唯一的弱点,后来也因为这个唯一的弱点被箭射中而死,这就是阿喀琉斯之踵的由来。

阿喀琉斯在战争中体现出捍卫尊严与荣耀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在许多战争中,阿喀琉斯的勇猛与无畏力量的源泉便源于于战争中的荣耀。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代表着希腊军的荣耀而战斗着,同时他对于战争中的尊严也十分看重。阿伽门农抢夺了阿喀琉斯帐下的女奴这件事激怒了他,他完全不顾战争的得失,任凭希腊联军被特洛伊人杀害与蹂躏,丝毫不出手相助。这个事件体现了阿喀琉斯已把利益分配问题上升到了个人尊严的高度。他坚决的态度表达了个人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

阿喀琉斯这个伟大的古希腊神话形象深刻地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尊严与荣耀的重视,认为两者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

(五)奥德修斯――智慧与毅力的成功之路

《荷马史诗》里两篇长篇史诗的另一篇是《奥德赛》。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形象和阿喀琉斯可以说是有比较大的不同。给笔者的感觉是阿喀琉斯代表着武,而奥德修斯代表着文。

奥德修斯并不是那种力大无比神力无穷的大力士型英雄,相反他更多是运用智慧的头脑来让自己“青史留名”。如著名的木马计就是奥德修斯的计策,而其结果是让久攻不下的城池一夜之间被攻破。

毅力也是奥德修斯的一件法宝,也是让人钦佩的一种品德。特洛伊战争之后,由于奥德修斯不顾海神波塞冬的诅咒起航回家,于是在途中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与危险。也许一般人早就屈服于波塞冬的诅咒,放弃抵抗,但是奥德修斯依靠着自己的毅力挺过了长达10年之久的海上漂泊回到了家中。同时又依靠自己的智慧,装作乞丐混入王宫,和自己的儿子联手杀掉了蛮横占据王宫大吃大喝并向他妻子求婚的贵族,最终和妻子团聚,过上了幸福生活。

由奥德修斯的故事不难看出,在古希腊并不是只有强壮的大力士人物才能被称为英雄,以智慧见长的奥德修斯便是最佳例证,这体现了古希腊英雄优点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二、古希腊英雄特点

(一)人神同形同性

古希腊神话英雄人物各有特色,但是归根结底,所有神话的英雄人物,无论是神抑或是半人半神式的人物全都具有高度人格化的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人物与人在形体上的一致可谓是显而易见。比如普罗米修斯就有和人体一样的器官结构,英雄人物乃至所有的神都是人的外表。对像阿喀琉斯或赫拉克勒斯这样的大力士人物威猛与雄壮。这些无不体现着古希腊人对神的审美观念。

古希腊的神不仅在形体上同人一致,而且在思想感情活动之中同样如出一辙。如普罗米修斯作为神也能感受到人能感受到的身体上的疼痛;阿喀琉斯在尊严受到挑战时表现出的极度愤怒等都与我们中国人眼中至高无上、神明无边的神相差甚远。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或半神无不拥有喜怒哀乐与七情六欲之类的人的性情。

(二)英雄人物各有所长

从本文第一部分的叙述可以得出古希腊人笔下的英雄必然各有所长,有着超群的特点或特长,抑或是在其他抽象的某些方面,如精神、意志等存在鲜明的旗帜性和代表性。普罗米修斯的博爱与牺牲、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力量与勇气还有服务人民的宗旨、俄狄浦斯命中注定的悲剧、阿喀琉斯对尊严与荣耀的执着与任性以及奥德修斯的智慧过人和不屈毅力,每一个在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能以他们各自的特点为人所传唱,被人们或讴歌,或赞扬,或怜悯,或同情,或羡慕,古希腊神话英雄的特长也是那些英雄被传颂至今的重要因素。他们每个优点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甚至在今日亦是我们值得效仿或学习的楷模与榜样。

(三)英雄人物完美有瑕

在这些经典的古希腊神话中,不难发现人无完人的特点。几乎所有的英雄人物都会或多或少有缺点,从未出现一位能用完美形容的人物。在普罗米修斯中,他的思想行为固然是高尚的,但是他的结局却并不是完美的,在被赫拉克勒斯拯救后,手上的铁环依然在,宙斯并没有同意他卸下铁环,以此满足了权利至高无上的优越感。因此,从这点上,普罗米修斯可谓是悲剧的。赫拉克勒斯的死亡也属于一生中的一个瑕疵,他死的并不是安逸安详的而是在痛苦中自杀的。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诅咒体现的就是个悲剧人物。《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固然被人称赞,但他体现出的残忍和无情以及阿喀琉斯之踵的弱点也是完美有瑕的体现。奥德修斯同样也被人所诟病,也许这是他聪明至极所导致的物极必反,有时他的计策也被认为是狡诈阴险和小人的象征。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古希腊神话英雄完美有瑕的特点。不是在人格性格上存在缺点,就是在命运与结局上让人心寒。

参考文献:

中国汉朝最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篇8

第二天,火烧到前殿来了。大臣们扶着王莽躲到太液池里的渐台。太阳下山时,起义军打进了渐台,把王莽杀了。王宪找到了玉玺,穿上王莽穿过的龙袍,戴上王莽戴过的冠冕,做起皇帝来了。

刘玄派来的人收了玉玺,把王宪拿来办罪。刘玄最不放心的是刘秀。他先想个法子叫他带人到洛阳去修宫殿,以备迁都;后来又支使他以大司马的身份代表刘玄去安抚河北的各路人马。刘秀到了河北,那里的算命先生王郎自封皇帝,被刘秀灭了。刘秀在河北吃了很多苦,有时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他联合反王郎的武装,又打败了另一支铜马起义军,把自己的军队扩充到几十万人。

这时,全国各地起义军和豪强武装自封皇帝的不少。其中,最主要的皇帝有:汉军的刘玄;赤眉军的领袖樊崇立汉宗室的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还有在成都的公孙述。刘秀有两个心腹;一个叫冯异,原是王莽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归附了刘秀,他在行军休息时总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所以人称“大树将军”;另一个是刘秀念太学时的同学邓禹。这两个人都叫刘秀自立为皇帝,统一天下。于是,公元25年,三十一岁的刘秀登基了,就是东汉的汉光武皇帝。

汉光武派“大树将军”冯异去打洛阳的汉军;另分三万人马给邓禹去打赤眉军。可是邓禹带了三万人马却不去打长安。他先打上郡等三个郡,去弄牲口、粮草;让长安的刘玄和赤眉火拼后,再去消灭这两支起义军。刘秀平定了燕、赵就回过头来攻打洛阳。他打了几个月也没有攻下。

这时,赤眉军打着汉天子刘盆子的旗号,来征伐刘玄,打进了长安城。刘玄带着妻子和宫女们从北门逃出去了。赤眉军传令刘玄赶快投降。刘玄只得向刘盆子奉上了玉玺,刘盆子封他为长沙王。刘玄完蛋后,刘秀就劝降了洛阳的汉军。从此,他就把洛阳作为京都(洛阳在长安东边,所以后汉也叫东汉)。

赤眉军在长安城里把粮食吃光了。樊崇只得带着几十万大军向西流亡,不料碰到了暴风雪,冻死了不少人马。万不得已,他再折回长安时,邓禹的兵马已经进了长安。邓禹立刻发兵去攻打,想不到打了个败仗,连长安也丢了。汉光武帝刘秀连忙派冯异带着一队兵马去代替邓禹,并嘱咐冯异说:“长安一带老百姓已经穷到了极点,将军这次去征伐,要是赤眉肯投降,就让士兵都回家去种地,最要紧的是安定人心,不要随便杀人。”

冯异带着军队去了。汉光武帝又给邓禹下诏书说:“千万别死拼。赤眉没有粮食,一定会到东边来的。你赶快回来。”

冯异到了长安,把人马埋伏好,就向赤眉军下战书。赤眉军一上阵就中了埋伏,拼死拼活打了一天,死伤了一大半。冯异让一些士兵也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打扮成赤眉的士兵,混进赤眉的队伍。赤眉军正进退两难,冯异叫将士们大叫大喊:“赶快投降!投降不杀!”

赤眉军一下子军心大乱,被解除了武装。

剩下的十几万赤眉军由樊崇带着,向东开走了。汉光武帝率领大军布置好埋伏,等赤眉军一过来,就把他们团团围住。樊崇没法走脱,派人向汉光武帝求和。汉光武帝下令让他们投降,樊崇就带着刘盆子去见汉光武帝,乖乖投降了。

汉光武帝吩咐赶紧做饭、做菜,让十多万赤眉兵吃一顿好的。接着,汉光武帝把樊崇他们带到了洛阳,送他们田地房屋,给他们官做。但没到几个月工夫,就拿谋反的罪名把他们杀了。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庸官 篇9

模棱宰相苏味道 唐朝有一个叫苏味道的宰相,是一个特会打太极、踢皮球的圆滑宰相。据史料记载,苏味道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三度拜相,居相位九年。在中国的成语典故中,有两则成语与苏味道有关,一则是“火树银花”,一则是“模棱两可”。苏味道在处理政务时,善于向皇上陈奏,由于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此人虽然才华横溢,能力也很了得,但出任宰相数年,却不能在朝廷政务上有所建树,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取容于世而已。他常对人说:“做官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故此,人送称号“模棱宰相”。

三旨宰相王珪 宋朝宰相王珪幼年失怙,全靠叔叔王罕抚养成人。后来王珪官越当越大超过了王罕,王罕怕侄子膨胀,每次写信都嘱咐“以盛满为戒”。事后证明王珪很听话,谨慎得都有点过了,完全变成了不作为。

北宋神宗时,王珪居相位16年,这十几年间,政务得过且过,无所建树,每每遇到朝廷大事,也不动脑筋,不献策略,只起个上情下达的作用。每次上朝呈送奏章时,跪拜皇帝高呼“取圣旨”;皇帝批阅后跪接曰:“领圣旨”;出殿见人曰:“得圣旨”。总之,事事依圣旨而行,惟上是从,成了只会唯命是从的高官,世人称为“三旨宰相”。

浪子宰相李邦彦 北宋还有一位李邦彦,官至宰辅,是个富二代,人称“浪子宰相”。此人行为放荡,不理政事,只会享乐,一是喜欢踢球,其踢起球来,脚法细腻花样繁多,堪称大宋的梅西;二是喜欢写荤段子,但凡他写了新段子,就有老鸨来买版权,唱给客人听;三是喜欢交际,李邦彦喜欢呼朋引类到家里吃喝,同时,又乐善好施,每遇到有进京赶考的举子要接济,必出手大方,由于会搞人际关系,他官运亨通,进步飞快。成为朝廷重臣后,不干正事,专门研究关系学,在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时,他成了投降派奸臣之首,加速了北宋灭亡。

棉花宰相刘吉 明朝的刘吉,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当时的明宪宗皇帝不问政事,内阁和六部都是在混日子,一度有“纸糊三阁老”(即刘吉、万安、陈文)和“泥塑六尚书”之称。他在位上,尸位素餐,奉迎皇帝,勾结宦官,粉饰自己。他的拿手好戏是颠倒是非,精于营私,但凡有意见与他相左者,必一棍子打死。由于他不理国事,无所建树,屡屡遭到言官的弹劾,但这位大员心理承受力超强,无论言官说什么他都充耳不闻。凭着超级耐弹力,竟得以占据内阁18年,其中任内阁首辅15年,最后博得个“棉花宰相”之名。

六不巡抚叶铭琛 公元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战争开始后,巡抚叶铭琛一方面表现得非常镇定。当英军三艘军舰越过虎门、攻占广州东郊的猎德等炮台时,叶名琛正在阅看武乡试。他闻讯后微笑着说:“必无事,日暮自走耳。”次日,英军攻占省城对岸河南凤凰冈等处炮台,叶名琛闻报后仍不动声色,继续阅看武乡试的马箭比武,断言十五日无事。

叶铭琛的镇定,来自他的巫术活动。原来他在总督衙门里建了一个“长春仙馆”,里面祭祀吕洞宾、李太白二仙,一切军机进止都取决于占语。其过十五日无事,就是两个大仙告知的。

面对敌军,巡抚叶铭琛的应对之策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称作“六不巡抚”。他不积极备战,却依靠迷信来退敌,最终广州失陷,叶铭琛被俘解往印度加尔各答,在囚禁中客死他乡。

古代如何治庸官 如何对付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历代都在“推陈出新”。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很有代表性。“考成法”类似现在“目标管理责任制”,他的做法很有操作性,用“三字”概括,就是“稳、准、狠”。

历史人物故事 篇10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两军会战于鲁国的长勺。鲁庄公想先出击,他的军师曹刿立即制止说:“现在应该固守,不可击鼓进攻!”等到齐军领先击鼓进攻三次以后,曹刿才说:“现在可以下令击鼓进攻了!”结果齐军败退,狼狈而逃。庄公下令追杀,曹刿又立阻止说:“不可!”曹跳下战车,仔细察看地下齐军战车车轮辗过的痕迹,又爬到车顶上望齐军败逃情况后,才说:“可以追击!”结果齐军大败,鲁国大获全胜。

在庆功宴上,大伙纷纷议论这次获胜的原因,一致推崇曹刿指挥有方。鲁庄公询问曹刿指挥的密廖。曹刿说:打仗的胜负关键在士气,士气盛则胜的机会就大;士气衰则败的机会就大。击鼓进攻,通常是击第一遍鼓时,士气旺盛,大家一心想冲锋陷阵。如果第一遍鼓进攻没有奏效,又击第二遍鼓士气就弱了。如果第二遍鼓仍然未奏效,所以第三遍鼓,士气简直没有了。国此,我止住我方抢先击鼓进攻,是怕士气,直等到齐国击了三鼓以后,才请下令击鼓进军,这样以我们最旺盛的士气攻打齐军的.最低士气,当然获胜。后来我所以阻止鲁莽追击。因为齐国是大国,恐其有诈,万一它设下圈套,我们匆匆追过去,中了它设的埋伏,岂不要上大当,不可不谨慎对待。所以我研他们败逃时战车轮走的痕迹,发现十分零乱,不象是有计划撤退,望他们的旗帜,发现东倒西歪,毫无秩序。断定齐军确是伧惶溃退。所以建议追击。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 篇11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诗、词都很有名。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方面,他和辛弃疾齐名,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苏轼的作品保存下来的:文章有《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诗有《苏诗编注集成》和《苏诗补注》;词有《东坡词》和《东坡乐府》。

杭州上城地区,有一条小巷,叫惠民巷。北宋以前叫巾子巷。惠民巷的由来,还和苏东坡有关呢!

那是在北宋元佑五年的事。当时苏东坡又到杭州任太守。可是一到杭州,就遇到雨水不调,荒年歉收,加之时疫流行,杭州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求医的穷苦百姓。

且说杭州当时有个大富翁叫金百万,生得五短身材,獐头鼠目,为人刻薄吝啬。他瞅准了疫病蔓延的时机,赶着在巾子巷口开起了个药铺,明为济病,实际上是想大发横财。但贫苦人家买不起他的药,许多人只好在家呻吟等死。金百万眼看药铺生意清淡,眉头一皱,又生一计:吩咐仆人贴出一张告示,说是“为怜贫救人,本铺可以凭保赊药,月息三成。”这一招果然有效,一些贫苦的人,就赶来赊药了。

苏东坡得到时疫蔓延的禀报,急忙骑马到市南坊实地察看。老百姓见是苏太守来了,知道他为官清正,纷纷上前拦住喊道:“苏太守,我们没钱看病,您老救救我们吧!”

苏东坡下马步入人群,逐一探问。当他经过巾子巷口,看到药铺前的告示以后,气得大胡子都翘了起来。

回到衙里,苏东坡将他所见的情况说给继妻王润之听。王润之说:“夫君,这种疾病不知属于何类?”

苏东坡说:“属于湿性,和前些年在黄州所见到的一样。”

王润之说:“那不是可以用‘圣散子’来治吗?”

苏东坡点点头:“药是对症,价也不高,只是杭州人口众多……”

王润之说:“把我的首饰拿去变卖,可以凑足黄金五十两。先开个药坊,施舍‘圣散子’;再去找参寥高僧请教。你看如何?”

苏东坡想了想,觉得也只有这样,说:“这样,全杭州城的百姓都要感谢夫人的。”

王夫人所说的参寥,是苏东坡一个诗友,精通医道。这天,苏东坡去找他商量。一见面,参寥就说:“我已知苏公要来了。”

“你如何知道的?”苏东坡问道。

“昨晚我梦见一块巾子包着一些金子。”

“这梦怎解?”

“巾者长也,金者贵也,想是一个长长的贵人要来了。”

原来苏东坡不但有一撮大胡子,而且最明显的特征,是个子较长,被人称为苏长公;他的几位挚友也有叫他苏长子的。

苏东坡听后淡淡一笑说:“今日是没有心思和高僧开玩笑了!”接着,他说出了新近时疫蔓延,想办个药局施舍“圣散子”的事,只是深恐财力不济。

参寥想了想,说:“待老僧且去跑一趟,向金百万化化缘看。”

这边,金百万采取赊药的办法之后,引得不少赤贫病人上了当。他面对着赊药加息的借据,正窃窃自喜,忽见一老僧进来,打着稽首,口中喃喃念道:

“老僧参寥,为苏公东坡施舍‘圣散子’之药,特来化缘,望金翁为济贫救病,捐助纹银千两。”

金百万听到要他捐助偌大一笔舍药银子,连忙捂住耳朵,并吩咐仆人将参寥撵出家门。参寥边走边说:“积功德,免病灾;损阴德,有飞祸!”金百万狠狠地朝参寥背后吐了口唾沫。忽然觉得天旋地转,忙叫仆人搀扶,原来他自己也染上了时疫。

为了早日痊愈,金百万请了个姓钱的医生来看。哪晓得钱医生也看不好他的病。

这一天,他正在床上呻吟。有人告诉他:苏太守在巾子巷开设个惠民药局,向穷苦百姓施舍“圣散子”,十分灵验。他便要仆人到药局去把药方取来。

仆人说:“老爷,这‘圣散子’是成药。药方是苏太守秘藏的,什么人也不传。听说,这药方是苏太守从他的同乡好友——四川峨眉山巢无修那里得来的。苏太守曾指天发誓,决不另传他人。”

金百万听了,心里顿时七上八下,便对仆人说:“那就给我去撮几付成药来吧!”

仆人跑到巾子巷惠民药局,拨开取药的人群,挤到前面,大声说:“我要买十付‘圣散子’治病。”

药房管事人说:“我们这里只管施舍,不卖药。”

仆人又说:“那就施舍给我几付吧。”

管事人说:“苏太守立的规矩,舍药前先要问明病情。再则,此药只舍给穷苦人,不舍给有钱富翁。看你的样子,不象个没钱撮药的……”

仆人的脸一下子红了,只好实说:“这药是我家主人金百万要的。就给七付吧,你行行好。不然,我回去实在交不了差。”

管事的还没碰上过财主老爷求舍药的事,就向医官禀报。医官根据苏东坡事先的关照,问明了病情以后,说:“凡有钱的人求施药,每要一付,须先捐助药局一百两银子。”

仆人回来向金百万一说,金百万想,钱医生给我开的最贵重的药,也不过五十文一帖。这不是明明在敲竹杠吗!但转念一想,只要能救命,也就顾不得银子了。

金百万吃了七付药后,出了许多汗,热度退了不少,感到‘圣散子’确实灵验。他就要仆人再拿银子到惠民药局去换“圣散子”,并关照说:“先问问清楚,再服几付能全愈;银钱不够,再回来取。”

仆人再次来到惠民药局,将情况说明。这时,苏东坡和参寥正在惠民药局监制“圣散子”。得知以后,便对那仆人说:“此药对时疫三付见效。你家老爷已服七付,尚未痊愈,定是意不专、心不诚之故。”

仆人忙申辩说:“这次我家老爷确是诚心服药,最近也没有行什么不善之事。”

苏东坡恼怒了,大声地说:“不得如此狡辩!去告诉你家主人,为何规定穷苦老百姓赊药要加息三成?为何无礼撵走化缘高僧?!这些就是不善之事!不善之事,生于不善之念;不善之念;必产生不善之症。若要病除,一要铲除不善之念,速将贫苦百姓的赊药借据当众焚毁。二要按章再捐银子,愈捐得多,病就愈好得快。否则,病势加重,必死无疑!”

金百万得到仆人的禀报以后,为了救命,不得不件件照办。医官收到银子以后,请示苏东坡。苏东坡说:“有不少病人,远从江干或下城赶来,很不方便。赶快将这些银子配成药,在众安桥和江干各找一处简易房子,设个施药点,也叫‘惠民药局’吧!”

这样一来,杭州城就有了三个“惠民药局”了。许多患病的穷苦人,靠了苏东坡施舍的“圣散子”,得以痊愈。据说,前后救活了好几千人。

上一篇:管理学类硕士四大就业方向探析下一篇:心理健康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