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2024-08-01

低碳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精选8篇)

低碳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篇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可随之带来的却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地球气温在逐年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家园,我们每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从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让我们的地球更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绿色。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

低碳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碳足迹”是一个最新名词,它标志着一个人的“碳耗用量”。“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凶手——二氧化碳也制造的多。也就是说“碳足迹”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减少粮食的浪费;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低碳生活小窍门其实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低碳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篇2

12月11日,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低碳环保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公司总部湖北襄樊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内容将包括:低碳环保知识问答、自行车慢骑、派发绿色环保购物袋、卡车低碳环保车贴、充电电筒、车贴、竹炭眼罩等多种方式。通过终端用户、周边群众和服务站的三方活泼多样的互动, 让“低碳环保”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服务站是宣传低碳环保的最好舞台和桥梁。”东风康明斯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社区公益委员会主席闻超介绍说。首先, 服务站贴近用户和公众, 拥有良好的活动人气基础, 便于展开形式多样的互动;其次, 在服务站做活动, 既可以普及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知识, 尤其是驾驶过程中如何节油降低排放的知识, 切实降低碳排放, 还可以通过绿色车贴等方式, 让司机把低碳宣传品带上公路、带往四面八方, 让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真正深入到中国最核心的城市乡村、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同时, 在服务站做低碳环保宣传, 也能让更多的服务合作伙伴加深对东风康明斯低碳环保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共同打造东风康明斯全产业链上的低碳。

以更清洁的动力, 为用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一直是东风康明斯秉承的企业理念。早在低碳理念提出之前, 东风康明斯就已经通过提升产品排放性能、绿色节能生产、绿色办公等方式, 全面实践着低碳环保的企业理念。

在提升产品排放性能方面, 东风康明斯是国内最早引进电控技术的发动机厂商, 通过电控技术加大喷射压力、实现燃油喷射精确控制, 大大降低碳排放。而领先的排放技术, 也使得东风康明斯在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今天, 获得了更高的市场认可度, 其电控发动机产品最早行驶在国家5A级风景旅游景区,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2009年国庆大阅兵上, 装配东风康明斯电控发动机的整车行驶在赛场驻地、会场和阅兵现场, 提供着清洁的动力。而对于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到的新能源汽车, 东风康明斯也赢得了先机, 如科技部主推的“十城千辆”工程, 东风康明斯配合五洲龙、东风电动车等多家公司推出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 为深圳、武汉等城市的清洁环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除了让产品排放更符合低碳理念。东风康明斯也力求做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 减少污染和碳排放, 达到绿色节能生产, 东风康明斯通过了ISO14001、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 这些都成为东风康明斯绿色低碳环保承诺的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东风康明斯也贯彻节约低碳的理念, 工作中尽量做到无纸办公、低碳办公, 呼吁员工生活中多使用环保物品, 注意节约能源。让低碳由公司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 成每个员工的意识。而在东风康明斯的公司级CSR项目中, 环保植树等绿色低碳行动, 已坚持多年, 不仅公司组织倡导, 员工自己也主动积极参与各种绿色环保活动。

低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篇3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就承载了人类大多数梦想与灾难。城市形态的出现第一次把人类分散居住的状态集中到城市里,同时,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家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说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生活的一次革新,那随着近三百年工业文明来临,城市高度不断增加的今天,就可以称之为一次革命。因为,它彻底颠覆了过去城市简单轻松的内涵,转变为一个由水泥钢铁支撑的复杂的庞然大物。在这种变化之中,人类对城市的思索也在不断深入。

如果说,传统的商业贸易城市支撑了农业文明的发展,那么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则支撑着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人类社会几万年的农耕文明对地球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农耕文明与生态环境大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短短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发展就消耗了地球资源的60%以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人为地增加了五倍,使得人类的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应该如何转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采访,以图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低碳之路。

低碳城市我们必然的选择

中国城市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到2020年,中国社会将从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型为一个以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从21世纪初到2030年,中国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估计将达到4亿多人。

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须解决经济、环境和能源相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遭遇了世界上城市化前期和后期产生的所有问题和弊端:城市无序蔓延扩张、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短缺、交通拥堵、环境设施落后和资源浪费等。如果中国城市化不认真总结世界城市化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那将给未来留下不可估量的隐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科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我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储量、2%的天然气储量来推动占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世界上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口巨大的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大量输出移民,而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环境压力全部留给自身来承担。我国的耕地、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极为有限,但却肩负着约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城市化使命,任务异常艰巨。这将迫使我国的城市化不能照搬美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而要走内涵挖潜式的道路,如果按照美国模式需要“三个地球”来支撑我国的城市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对记者说,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世界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中国城市需要积极实践、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多年来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均反映了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协调发展、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一贯立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率先向低碳城市转型的城市。在2001年北京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29届奥运会申办报告中,就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在筹备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市为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做出了各种努力。大力植树造林,使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近50%;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出行压力;进行节能改造,降低燃煤使用;搬迁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等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北京的生活舒适度大大提高。但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以每天千辆汽车的增容速度,北京市的低碳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因为响应“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步行上班,引起强烈反响。这个活动是响应绿色奥运的号召发起的,北京市79个车友会、33个大学生环保社、民间环保组织都积极响应,他们都放弃乘坐公务用车步行上班,要不就乘坐公交车下班。从那儿之后,杜少中对自己提出要求,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采取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些绿色方式出行。

杜少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们在环境建设方面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也是公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够高。如果正是因为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改善、环境污染治理,才取得今天这样一个成绩;也正是因为我们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所以在环境问题上,还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切切实实地推动污染治理、环境建设,特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大力推动公众参与。让公众在选择绿色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

河北唐山曹妃旬工业新城是一个按照现代低碳生态型城市标准建设的新型城市,它从设计伊始就遵循宽容、自由、文明的原则,在和谐、生态、可持续的理念下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城市功能的可持续性,以及生产生活的合理布局都将使它为以后的低碳生态城市创造典范。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在我国,近几年低碳生态城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天津、唐山、株洲、合肥、深圳、保定、日照等城市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的目标,其中有的城市已经启动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有的开始着手编制向低碳生态城转型的工作方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号召能像低碳生态城那样在全国各地得到如此积极的响应,也没有一项活动能如此广泛、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对传统事物的认知。这意味着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低碳生态城市都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

低碳发展城市管理者的“紧箍咒”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对发展低碳经济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伴随着工业化,而不是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产物。走低碳生态城之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必须结合城市产业转型与低碳工业模式的建立,与低碳社会的建立相结合,形成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局面,这样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就不会落空。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

告诉记者,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基点,发展新型的工业布局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提供就业机会。依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环境生态容量和资源供应的限制要求,不适合在城区留存的工矿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要提高工艺和装置能效水平,减少排放总量。在城区的工业要积极发展和拓宽循环经济的路子,变废为宝。工业能源消耗要清洁化、高效化、低碳化。工业厂房的设计和使用也要符合节能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改变中国经济结构和降低能耗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电讯业和服务业等应在城市规划中得到重视,改变以往在城市规划中忽略第三产业发展布局和配套的局面。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认为,低碳生态型城市的规划指导原则是改变以经济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变革现有的城市规划系统,引入了新的理念和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带有刚性的性质,一旦形成和实施就很难改变。在区域环境和资源约束前导性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量化的低碳生态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低碳型生态城市要高效地利用土地和能源。城市人口密度要适度提高,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式的扩张。采用若干高密度的卫星城市,用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与主城区相接。城区土地要混合利用,以减少城市空间人群和物品移动所造成的运输能耗。发挥公共交通规划建设的前导作用,有利于成片的土地开发和有效利用,使交通设计考虑到居民出行的要求,并将新建筑物围绕交通结点密集开发,并结合公园、绿地等形成适宜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前导性发展的理念可应用于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城市群的综合发展与连接,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新区等区域;第二个是卫星城与主城区的发展与连接;第三个是城区的成片开发与连接;第四个是社区的发展与外部的连接。

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那么,我们那些城市的管理者们能够采纳吗?他们的思维方向又是如何呢?

过去,我们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就是GDP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虽然从数据上可以表现出经济的增速,但却造成了很多地方官员唯GDP是举的政绩观,致使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上马,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评价体系和发展观必须要摒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北京市是记者了解到的最先在生态地区实施改变评价标准的省市。北京市政府规划中指出,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和延庆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对工业发展的要求是发展消耗低、污染少的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北京市在对上述几区县的评价标准中摒弃了GDP指标体系,而将生态保护的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依据。这种改变是实现低碳城市的保证。

黑龙江伊春市是一个以林为根本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以伐木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现在,伊春以生态为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低碳城市。这里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碳汇生产基地,仅小兴安岭林业每年碳汇就高达2575万吨。在采访中,记者感到这个森林之城仿佛处于一种负排放的状态中。

伊春市长王爱文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扭转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等多重矛盾,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伊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核心战略,明确提出了“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原则。通过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特色种养等生态型产业和循环型经济,彻底改变了依赖森林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单一路径;通过推进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改善民生,使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改善。

浙江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城市集聚能力的增强,义乌市统筹规划城乡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避免了垃圾发酵过程中的排放和污染。这也是记者了解到的第一个县级城市,为改善市民生活作出的低碳选择。

在四川内江,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秉承着农耕文明的田园生活方式。但记者从威远县的城镇旁看到很多耐火砖厂都粗放式的生产,燃烧后的煤和废旧产品在路旁随意堆放。这种不顾环境追求利益的生产,让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不得不引起忧虑。

记者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华盛纸业有限公司和金红叶纸业有限公司采访时,没有感受到传统造纸业的刺鼻异味,也没有看到排泄而出的黑黑污水,干净整洁、鸟语花香、潺潺溪流向人们诉说着现代造纸工业的环保理念。

金东纸业总经理吴省芳对记者说,金东纸业在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探索中,环保工程累计投资已达11.5亿元,约占企业投资总额的5%。虽然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是引进的整套先进清洁生产工艺,不仅使得公司的各项排废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节约了污染物治理的费用,而且整个过程资源消耗减少,减轻了生产对资源的需求压力。除巨额的环保投入外,金东纸业将对企业清洁生产、制程减废、节能降耗等工作进行“绿色承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气候变化与领导力:影响与创新国际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节能减排问题是中国目前遭遇的很大挑战,唯一的解决路径就是转变增长模式。经济增长问题要分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看,短期来看,经济增长需要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来拉动,但是这“三驾马车”不能解决长期的增长问题。长期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其他因素,而这些因素都要靠“科技进步”作为其推动力量。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含量就尤为重要。目前正处于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政府、科学界、企业界等已对“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采取必要措施”达成共识,中国需要可持续的发展,用知识来取代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创建低碳城市,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言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一定要牢牢把持这一观念,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低碳生活市民每日的警钟

中国曾经有“自行车王国”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曾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蔚为壮观。但今天,我们看到城市的主要街道都让位给形形色色的汽车,供人们骑车行走的自行车道越来越窄了。

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无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也能锻炼身体,应该是城市居民的低碳出行选择。但今天时代的潮流已经转变成汽车观念了,年轻人奋斗的目标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当然,这种观念无可厚非,追求舒适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作为政府要引导人们追求低碳出行方式,并为其提供便利。

杨富强说,在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依据城市规模和自然条件,在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火车)、快速公交、普通交通的结合应用模式上,突出各自的发展优先次序。快速公交

系统(BRT)是投资省、见效快、舒适性较好的介于地铁和普通公交系统之间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在近似于地铁的运力下,投资仅为其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目前快速公交系统已在北京、杭州、昆明、济南等城市建成运行。全国已有几十个城市正在进行规划和建设。城市发展和规划中,将小汽车作为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这种想法和做法一开始就错了。从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环境污染、公众身体健康影响、交通拥堵和石油消费来讲,小汽车出行方式太昂贵,又是问题丛生之源。小汽车出行的优点是便利和舒适,如果其他出行方式在这方面缺少竞争力的话,就很难改变人们既定的行为,放弃小汽车出行。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应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城市应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

记者从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了解到,通过在城市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及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就可以使得我国在步入机动化的时代避免出现美国式的机动化。而美国式机动化的后果就是,一个美国人所消耗的汽油是欧洲人的五倍、日本人的七倍。如果我国能及时走绿色交通的道路,也就是在人们习惯使用私人轿车之前,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将可以减少至少20%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普及节能减排知识与国家限制工业减排同等重要,因为家庭生活的低碳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提出了《36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提出了节能减排“小窍门”,简单易行,操作性强,不存在技术上的制约,人人都能身体力行。

贵州歌舞团的演员雷艳经常到各地演出,对于低碳生活她有着自己的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节约地球的有限资源,保护环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雷艳告诉记者,她从一本书中看到平日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出门提前几分钟关空调都是低碳行为。因为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空调房间的温度并不会因为空调关闭而马上升高。出门前3分钟关空调,按每台每年可节电约5度的保守估计,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8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7.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孙元庆同样是一个践行低碳生活的人,他告诉记者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比如每月手洗一次衣服,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适当调低电视屏幕的亮度等都是低碳行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虽然洗衣机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但只有两三件衣物就用机洗,会造成水和电的浪费。将电视屏幕设置为中等亮度,既能达到最舒适的视觉效果,还能省电,每台电视机每年的节电量约为5.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3千克。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每台台式机每年可省电6.3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千克;每台笔记本电脑每年可省电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4千克。不使用打印机时将其断电,每台每年可省电10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6千克。

这些数据让人感觉到低碳生活方式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地球的大问题。低碳生活不仅可以保护地球,而且还可以为自己切切实实省下一笔钱。举手之劳,利人利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绿色城市不是梦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2010年世博会将在这里举行。上海世博会打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向世人充分展示出一个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对城市的理解,只不过此时的城市应该是低碳城市。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建设的展示馆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种节能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运用。无论是中国、香港、澳门馆的环保设计,还是荷兰、西班牙等国的节能智慧展示都告诉我们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低碳型城市。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潮期。全国每年有1500万至2000万农民进入城镇,每年新建建筑约为20亿平方米,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与此对应,我国每年将消耗约占全球40%的水泥、35%的钢铁。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现在只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城市空间结构有较大的可塑性,引入新模式来建设城市的成本相对较低。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认为:“我们建设还要发展,质量还要提高,出路就在于选择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问题,要全面推进建设节能,我们是有办法的,不是走投无路,所以对这个问题不能悲观,更不能因噎废食,总的来讲就是要推进全面节能。就建筑节能来讲,应该是一个系统,就是全天候、全寿命、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的建筑节能。”

李迅认为,发展绿色建筑是关系到我国节能长期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全国已建立了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国商用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对比旧的标准,建筑节能50%,甚至60%以上。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型建材的发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更新,将节约更多的能源。建筑节能的主要障碍在于政府监管薄弱和监管缺位,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得到扭转和改变。

仇保兴认为,我国地形复杂、国土辽阔的特点决定了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质状况、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来实行不同的生态城模式,科学合理地利建设新的生态家园,不仅可均衡我国城市化和生产力格局,而且还可以有效保护我国十八亿亩的宝贵耕地资源底线。在南方,可以采取遮阳、立体绿化等办法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通过完善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来降低交通能耗,成为南方的低碳生态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北方严寒地区,实行冬季供热计量改革,可促进居民采用太阳能、地热能来替代传统燃料,以及调动业主改进建筑围护结构的积极性。在我国西部,50%以上的土地是沙漠和盐碱地、石漠化等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在这些缺水的地方,节水和水的再生利用就成为生态城的基本特征。

此外,我国正在推行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园林城市的形态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与西方文化将景观与建筑物截然分离的理念完全不同。我国山水城市的形态强调山水与城市和谐共存,使周边的山水景观成为城市永续的、不断增值的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形势强调对具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街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把这些千百年来的优秀建筑和街区看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通过精心保护,可以永续地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源泉。

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4

今天,我想发表一下自己对“低碳”生活的想法。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在我们的生活中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减低资源的流失。我觉得,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应该积极提倡它,也要自己去实用,应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节能和环保的意识。“低碳生活”,要从娃娃抓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我们的天空才能永远那般的湛蓝;我们的湖泊才能永远那般的清纯;我们可爱的家――地球,它才能从昏迷中苏醒,我们才能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大家知道么吗?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尽情玩,却没注意,脚下的小草,正在痛苦的挣扎着;远在北极的冰川,正一分一秒地融化……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一定是被人类欺负得没有力气了。我们应该拍醒自己,用我们心灵深处能够的博爱、善良、仁慈和道德去拯救我们可爱的家――地球。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来拯救地球:少食肉,多食蔬果;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少采花,少砍伐树木森林,多植树绿化;少浪费纸张,多利用它们;洗过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坐便器;少制造噪音;少开车;多放些音乐,动植物也会有好心情;多走路锻炼,多骑自行车,啊……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我期盼你回来――清清的小河;我期盼你回来――清香的小草;我期盼你回来――严寒的冰川;我期盼你回来――地球的原生态;没有战争,和平共处;我也希望人类用身体里那颗赤热的心,那颗真诚的心来拯救地球,用我们的行动来挽救地球,同样我们也要忏悔自己,用行动来请求大自然的原谅。

低碳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篇5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作者/何志玲

摘 要:初,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人们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也在大幅增加。空气污染曾经在许多国家引起全国关注。为什么会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这不得不需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了。

关键词:低碳;绿色;美好生活;行动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现在仅是在理论上教育学生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来代替常规能源;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但大多数的措施离我们的切实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接触不到。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具体的并且也是我们可为的`事情来对我国的空气质量献上我们的微薄之力呢?我倡议――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它,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例如:

节约用电,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因为我国主要还是火力发电,煤的燃烧对空气会造成极大的污染。

“绿色出行”。能步行、骑自行车就不坐车;能做公交车就不开私家车;必须开车时,车内空调尽量关闭、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高速莫开窗。

室内空调尽量不用。室内空调的使用不仅使人们患上“空调病”,而且制冷会向大气排放含氟化合物破坏臭氧层。如果夏天非得使用空调时,温度稍微调高几度。数据统计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调调高一度,全国每年能省下33亿度电。

自备购物袋。因为“白色污染“在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才能被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

在网络越来越普遍的中国,网上付账单也是支持环保的一种新方式。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挽救树木、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扩音用电都能省下来。

爱护花草树木。事实上“捕捉”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植物本身,尤其是树木。

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以上列举都是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一些事情,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其实,“绿色人”并不难做,只要多想那么一点,你就可以为我国的大气环境献上一份力量!

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优秀作文 篇6

我的眼中,我的奶奶就是一个模范的减碳标兵,她的低碳生活体现在细节之中、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在奶奶的生活中,节能无处不在,她常说,节能就是最好的减碳方式。奶奶的行为犹如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熏陶着我。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们很早就吃了晚饭,6点多钟天还亮着,我正要开灯,奶奶连忙走过来阻止了我:这会儿天色还亮,过会儿再开灯也不迟。到了8点,奶奶让我开灯,我突然发现奶奶家安的.灯泡还是小瓦数的节能灯,看来奶奶的节约用电意识真的很强。

去年夏天,我在奶奶家度过了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时值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放眼搜寻整个房子,却不见空调的影子。但当我走进里屋,却又丝丝凉意涌上心头。啊!满眼都是绿意盎然!原来是热爱环保的奶奶种了许多红花绿草。这些绿色植物既养眼又可以降温,还能吸收二氧化碳,真是一举多得啊!在这炎炎的夏日里,我吮吸着绿色的空气,顿时清爽了许多。

奶奶还说:“只要用心,生活处处可以节能减碳啊。”洗衣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擦地板;淘米水有很多营养,可用来浇花。在奶奶的带动下,我不再把电灯开个彻夜到明,冰箱不再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全家都加入了低碳的行列。如果大家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那么可以减排多少碳呀,想必一定是个庞大的数字吧。

标准,让生活更美好 篇7

“民生”成为社会共鸣的热门词汇和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关键词”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包括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 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近年来, “民生”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民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关键词”, 成为社会共鸣的热门词汇。这充分体现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报告的鲜明特点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化改革开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政府工作的重点由单纯追求GDP总量, 转到以人为本,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提倡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 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保障、有尊严, 未来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可用“春满大地、情系民生”8个字来描述。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标准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科学发展是符合和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 是坚持以人为本,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健康生活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标准化能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 协调人类社会的当前和长远利益, 创造和谐。大量的环保、卫生和安全等标准的制定、发布和施行, 对保证产品质量,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要起到重要作用。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标准化工作要围绕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 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服务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服务于节能减排, 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标准化,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改善“民生”、和谐生活的创造需要标准的引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标准就像一把“标尺”, 能够有效规范社会各领域的行为, 引领着社会进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生活会越来越标准化。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

当前,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围绕市场、资源、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出现, 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化。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频繁, 标准化从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科技应用推广的平台, 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贸易规则, 成为市场竞争的一种武器。标准化在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服务公共卫生安全、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做出新的贡献。

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食品、空气和水, 标准和人们的生活可说是密切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标准无处不在。

食品安全关系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以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 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美味与营养, 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 能给人们带来健康的体魄和蓬勃的生命力。标准化引导着人们的饮食消费观念, 市场上备受消费者推崇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就是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的结果。只有大力推行标准化, 食品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标准化的实施将全面改善农产品品质, 提高农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 是品牌、名牌产品的质量保证, 是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因此, 要发挥农业产业和资源优势, 通过建立农业粮食、无公害蔬菜、瓜果、畜牧业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目前在很多地方推行的“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 (或农户) +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加工模式, 就是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加强对生产、加工包装、保鲜储藏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 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保证食品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空气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 空气质量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保护人体健康, 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全面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 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 加强能源清洁标准化工作;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以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 营造清洁适宜的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 关系着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 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饮用水大都由自来水公司集中供应, 水质的好坏取决于集中供水的水质质量。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关于生活饮用水安全和卫生的技术法规, 在保障我国集中式供水水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广泛出现的瓶装和桶装矿泉水、纯净水等, 都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的, 是人们对水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体现。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这些年来, 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些问题也日益严重, 给区域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缓解资源压力, 拯救生态环境, 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坚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向, 大力加强人居环境标准化建设, 优化生态环境, 加强综合治理, 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 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标准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和完善能源、资源与环境标准体系, 开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完善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共同创造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地球———我们的家园, 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 生态系统净化着作为生命基础的空气和水, 平衡和调节着气候, 土壤肥力得到更新, 动植物不断地繁育培植, 生命周而复始地延续。为了呵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保护碧水蓝天, 我们必须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助推作用, 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积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标准化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建标准化体系, 打造标准化生活是实现“标准, 让生活更美好”的有效途径。

低碳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篇8

在这千载难逢的世博年,我们设想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与上海时装周“与世博同行,秀时尚经典。”全年规划,分步实施。始终紧贴世博,添彩世博、延伸世博,做足世博文章,使之精彩纷呈,亮点迭起,为世博添彩而不添乱,达到“时尚让世博更精彩”的目标。为配合世博盛事,本次服装节将不仅停留在常规的三至四月。而是全面整合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和上海时装周的活动资源,根据世博整体安排,将活动从三月延伸至十月,总共分为五个阶段:三月预热: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展各版块传统项目——上演;四月升温:时装发布、静态展示、各项赛事、酬宾热卖集结呈现;高潮五月:精心策划专项活动、特别献礼世博盛事;夏季续热:走进世博各场馆、服务世博;十月压轴:将举办上海时装周2011春夏作品发布,参与世博“上海周”活动、举办巴黎、纽约、伦敦、米兰、东京五大时装周集聚上海的海尚峰会等等,作为收官之作。

今年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从2010年3月10日-4月20日,期间共有八个大类(展览展示、专业赛事、作品发布、学术论坛、上海时装周、商贸营销、时尚辐射长三角、世博特别呈献)一百多项活动。此外,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听取各承办单位要求,拟于2010年5月13日26日举办一节一周“世博特别呈现”活动,更将紧密契合世博,为今夏上海增加一抹亮色。

上一篇:学校财务的自查报告下一篇:小班儿歌:我的家有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