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2024-05-31

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共7篇)

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篇1

福州投资环境分析

福州的自然环境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接三明市、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南邻莆田市,泉州市。福州土地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240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地多呈北东和北西向延伸,是阻挡冷空气南下的天然屏障,气候湿润,土层深厚,植被茂密,适宜林木生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受山水地形条件制约,可建设用地面积相当有限,限制了城市空间扩展和布局。福州水资源总量635.2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闽江、鳌江、乌江等,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岛屿严重缺水,夏秋干旱,常有旱涝和台风等气象灾害,金属矿产相对短缺。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但福州市区三面环山,地处盆地,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为全国“新四大火炉城市”之首。

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篇2

对于投资环境的研究是伴随着投资行为而进行的。国内外对于投资环境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 美国的Busines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从社会、政治及法律, 商业, 财务及货币3方面分30个要素, 采用多元素评估法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鲁明泓在《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中分析了我国投资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同时运用主成分析等数学方法, 选取劳动力因子, 通胀因子等4类因子共11个详细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 对我国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测算和评价。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研究, 其理论基础如下所述:

第一,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从宏观层次上阐明了投资环境所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石——地域分工学说[1]。亚当·斯密的的绝对成本理论, 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以及俄林和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说明了地域分工的重要性, 而地域分工学说阐明了资本流动的必要性, 为投资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 并提供了评价一国或地区投资环境的基本方法, 即“要素禀赋”与“比较成本”。

第二, 区域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把投资环境理论运用到解决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上, 促使了投资环境的研究从投资者角度转变为既从投资者角度又从受资方去思考问题, 导致了投资环境的研究从以微观投资环境评价为主过渡到宏观、中观、微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 确立了投资环境研究中短期、中期、长期区域投资环境系统考察的基本思路, 丰富了投资环境科学理论, 深化了对投资环境系统的理解[2]。

第三, 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区域投资环境研究开辟了新思路[1]。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寻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这一探索的过程为投资环境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而且促使了投资环境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深化和丰富, 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不在单单局限于经济因素和政府的优惠政策, 而是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众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统一整体。

2 兰州市投资环境现状分析

投资环境的优劣、区域发展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由其社会经济结构, 尤其是三大产业结构来决定, 由此形成了不同经济技术和投资环境阶梯, 高阶梯地区以兴旺部门为主导产业部门, 产业结构先进、增长率高、投资环境优良;低阶梯地区则正好相反, 产业结构落后, 投资环境较差[3]。创新活动由于需要更多的知识技术和市场因素而主要发源于高阶梯地区, 但随着产业技术的成熟, 成本因素日益重要, 经济活动就必然向低阶梯地区扩散, 这样, 由于不同阶梯地区的区域社会经济面貌不同, 投资环境的差异很大, 这就需要我们对投资环境的现状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为下一步的评价提供现实基础。

2.1 兰州市自然投资环境

兰州市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 有“陆都心脏”之说, 区位优势明显, 它东西连通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承接着沟通东部和中部与西部、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使命。同时兰州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又赋予它的经济腹地面向中西部广阔的区域, 从而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兰州市是沿丝绸古道寻古访胜旅游的热点和重要集散地, 文物古迹众多, 风景名胜各异。市内有黄河穿境而过, 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 并参观白塔山、中山铁桥、省博物馆、五泉山等景点, 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景点;对于环境状况, 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3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39 mg/m3、0.114 mg/m3、0.021 mg/m3, 可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0.1倍, 可见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数据来源:《兰州统计年鉴2008》) 。

2.2 兰州市经济投资环境

市场环境在投资环境体系中是内容最为丰富的因素之一, 主要指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体系的健全性和运行机制的健康性、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程度、市场信用环境、消费者偏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销售[4]。在通讯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愈加完善的今天, 市场环境因素变得更加突出, 因为选对了市场就意味着选对了持续的现金流, 对任何投资机会的评价最终都是对成本与收益的衡量。

兰州市的市场规模很大, 但是居民的消费水平远远赶不上南京或是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以2008年为例, 上海GDP总值13698.15亿元, 北京GDP总值10488亿元, 而兰州市GDP总值仅为846.28亿元, 所以兰州作为一个二线城市, 与一线城市相比, 竞争压力较小, 很多行业的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且潜力巨大有待开发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

2.3 兰州市社会投资环境

兰州市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 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2.9%, 输转城乡劳动力31万人次,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兰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 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称号 (数据来源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

3 兰州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是优化投资环境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更明确地了解该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确定投资的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 进而吸引国内外资本的流入, 优化资金的流向和组合, 然而投资环境是一个众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 只有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借鉴了鲁明泓在《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中采用的主成分析法, 选取市场因子、文化因子、政策因子等11类因子共28个详细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5], 同时把甘肃省其他城市投资环境与兰州市投资环境一样运用指标体系进行定量测算, 将兰州市投资环境与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兰州市投资环境在全省投资环境的位置。之所以选取甘肃省其他城市与兰州市进行对比分析, 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互补和借势的关系, 优化兰州市的投资环境需要发挥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和规模效应。

3.1 兰州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1 兰州市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指标的选取

基于上述对区域投资环境内涵的阐述以及对兰州市投资环境现状的分析, 遵循综合系统性、简洁性和可比可操做性的原则, 借鉴鲁明泓在《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中的研究成果, 建立如下指标体系, 见表1[7]。

2) 基层指标分级定分

首先根据基层指标的实际数据确定该指标在14城市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再以这两个指标间的差值进行内插比较, 从而确定14城市的级别 (从实际与便于计分出发, 本文将各基层指标划出10个级别) ;然后根据各指标的级别以10分制进行等级定分, 最终确定14城市28个基层指标的得分。由于各个指标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性质不同, 确定分差的方式有所不同, 对于与投资环境成正比例的指标 (如货运量、高等院校数等) , 等级越高, 得分越高, 对于与投资环境成反比例的指标 (如人口密度、固定废物排放量等) , 等级越高, 得分越低。

3) 确定权重

采用分类合并百分制, 根据各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 高一层指标下属的所有子指标和总权为100%, 它们在高一层指标中的权重由Aa+Bb+C=100%计算。其中:a、b、c为同一层次各指标的数量 A、B、C为该指标在该层次的重要程度等级, 即权重10%, 这样就得出了加权合并中各层指标的权重系数。

3.1.2 投资环境得分

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根据基层指标的得分采取公式①逐层加权综合, 得出各高层指标的评价值。得出第一层指标的评价值后, 用求和公式即可得出甘肃省14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价值, 见表2。

undefined

式中:G为各高层指标的评价值;i为低一层指标数量 (i=1, 2, 3…n, ) ;P为低一层指标的得分;W为其相应的权重。

3.2 兰州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

基于SPSS聚类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 将计算投资环境的综合得分TS (total scores) , 并且按照EN (nature environment) 、EE (economic environment) 、ES (social environment) 3个方面的因素分析法筛选各个变量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 以此评价兰州市3方面的投资环境水平。

3.2.1 因子分析可行性与效果检验

1) Bartlett球形检验。

检验各变量是否独立, 通过相关阵是否单位阵来判断。只有在原假设:各变量相互独立被拒绝, 因子分析才能进行。模型中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3, 在0.1和0.05的显著水平下都可以拒绝各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 因此, 因子分析可以进行。

2) KMO检验。

检查各变量间的偏相关性, 用来判断因子分析效果:0≤KMO≤1。通常使用的标准是:当KMO>0.7, 因子分析效果较好, 越大越好;当KMO<0.5, 此时不适合用因子分析法。在本模型中, 由于可以分析的因子较少, KMO=0.631, 因子分析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但完全可以适用因子分析法。需要说明的是, 在运用此模型前已经对影响地区环境的各个变量、因素做了分析或评级, 这也是影响因子分析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能够尽量的收集更多的数据, 以进一步将模型优化。

数据来源:《甘肃统计年鉴2009》,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甘肃省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3.2.2 共同度表及因子载荷矩阵和方差解释表的构建

1) 见表3, 共同度代表了提取的2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方差变动的百分比, 或者说, 公共因子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变量。例如, 0.956代表提取的2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自然环境这一因素方差的95.6%。

2) 见表4, 经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矩阵中的每个数值代表了公共因子与3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例如:0.209代表了自然环境与第一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209, 从表4中很容易看出, 第一因子更能代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而第二因子更能代表自然环境。

3) 在表5中, 从总的方差解释表可以看出, 旋转后第一因子对方差的贡献值达到对方差贡献率为47.777%, 而第二因子达到对方差的贡献率为42.145%。

3.2.3 评价模型的构建和计算结果

根据共同度表、因子载荷矩阵及方差解释表, 再参照表2数据, 基于OLS分析构建模型②, 计算结果见表6。

说明:表6中, Clu_4、Clu_3分别代表各个地区分为四类和三类的情况, FAC1_1、FAC2_1、TS代表按照第一因子、第二因子和综合因素的得分情况。

4 结论

在回顾国内有关投资环境研究的基础上, 对兰州市投资环境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 兰州市总体投资环境水平较高。见表6所列, 从TS (综合得分) 的角度考察, 在全省14城市中, 兰州市的投资环境紧随嘉峪关市之后, 排在了全省第二位, 这说明兰州市总体投资环境相对较好, 投资环境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 兰州和嘉峪关市总体投资环境因子得分分别为2.47, 3.61, 远远高于甘肃省其他城市投资环境得分, 这说明兰州市和嘉峪关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心区, 甘肃省投资环境“两极化”特征明显。

第二, 兰州市投资环境辐射效应不足。尽管兰州市的TS得分排在第二位, 但是周边城市临夏州、定西市、白银市和武威市4个市州的TS得分分别为-4、-0.11、1.11、0.8, 远远低于兰州市的2.47, 这一方面说明了兰州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力不足, 需要不断挖掘潜力, 充分发挥兰州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辐射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兰州市与周边城市并没有有效的加强合作, 没有实现区域投资环境互动效应和规模效应。

第三, 兰州市自然投资环境特点不突出。按照FAC2_1得分比较, 兰州市的因子得分排在了11位, 仅排在陇南市、甘南州和临夏州的前面, 自然环境这一软肋十分明显。结合第二部分对兰州市投资环境现状的分析, 不难发现兰州市具有很好的自然环境, 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兰州市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虽然有闻名遐迩的景区, 但景区的开发力度不够, 而且特点不突出;其二景点分布零散, 聚群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再加上交通的不顺畅等。

第四, 兰州市经济与社会投资环境优势明显。按照FAC1_1得分比较, 兰州市的因子得分排在第一位, 可以清楚的看出, 兰州市的省内投资环境与嘉峪关市并列为第一类。这一类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分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仅市场发育程度高,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健康, 而且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商学院和兰州交通大学等一系列高等院校的支持, 科学研究能力强并且能够迅速投入生产使用。

摘要:投资环境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前必须考虑的因素, 也是受资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兰州市为例, 从投资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入手阐明区域投资环境理论基础, 进一步分析了兰州市投资环境现状, 通过建立投资环境评价体系,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析法对兰州市投资环境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兰州市投资环境总体水平较高, 但区域投资环境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不足。

关键词:兰州,投资环境,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俊杰.投资环境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 2004 (5) :35-36.

[2]邓宏兵.投资经济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1:18-19.

[3]周起业, 刘再兴.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126-127.

[4]陈秀芝, 金春珠.探析韩国企业在甘肃投资的软环境优化[J].商场现代化, 2007 (6) :270-271.

[5]鲁明泓.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148-153.

[6]郭信昌.投资环境分析.评价.优化[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3:180-185.

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篇3

关键词: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承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因子指数分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19

Abstract: Eco-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Rapid economic growth improves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but brings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eco-environment of city and rural, in this study,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land use and change,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ecological factor index were selected as indexes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of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Wuzhong District of Su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uzhong were 0.273 4~0.104 4 hm2, which appeared to be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bviously. In 2005—2012,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deficit decreased by 62%, 48% and 46%, respectively. However, in the term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arrying capacity, the ecological deficit was still serious. (2) In 2000—2013, the average vegetation NPP of Wuzhong decreased by 0.12 g·m-2 (C), and the total carbon sequestration storage decreased by 0.8 × 109 g·a-1(C), which implies tha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nd productivity of ecosystems in Wuzhong have been declining. (3) In 2000—2013, 406.41 km2 of land cover changed, 139.53 km2 of lands changed into artificial land, which are mainly from farmland, vegetation and paddy lands with 76.16, 30.01 and 24.25 km2, respectively. (4) Natural ecological green area was increasing, but the vegetation thickness, ecological capacity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decreased, which showed a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Wuzhong. In conclusio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zhong have been becoming worse in 2000—2013.

Key words: Suzhou Wuzhong City;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land use and change; ecological factors index; vegetation NPP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是指与人类有关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优劣程度,它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2个部分[1]。自然环境质量是指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质量,而社会环境质量则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环境质量[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工作,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社会及人文等学科的许多领域,是资源开发利用、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2]。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如新疆、贵州省、江苏省和广州市等[3-7],并从政府管理、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倡导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加强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道路。

苏州市吴中区是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近10年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促使经济迅猛发展。但进入21世纪以后,吴中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能源消耗较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增多,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8]。部分学者对苏州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8-12],沈钰峰对苏州市吴中区的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吴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13]。郑燚则利用层次矢量分析法研究苏州市经济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认为2000—2009年间,苏州市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处于强载状态,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后,将有所改善[11]。马育军等借助DEA模型对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1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良好[14]。

本研究基于年鉴数据和遥感数据,通过分析人均生态承载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因子指数等4个指标,对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估,以期为吴中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吴中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南部(东经119°55'~120°54'、北纬30°56'~31°21'),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接壤,南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图1)。全区陆地面积745 km2,太湖水域面积1 486 km2,占太湖水域的61.28%。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园区、7个镇、8个街道和穹隆山风景管理区。201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5万人。当地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温度为16.9 ℃,总降水量911 mm,总日照数为1 773.1 h,相对湿度为70%。

1.2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1.2.1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表示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计算时引入“产量因子”,表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的产量因子参考江苏省数据:耕地为1.79,建筑用地为1.66,林地为0.91,草地为1.90,水域为1.00[15],计算公式如下[16]:

式中,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1);ai为人均i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hm2·人-1);Ai为各地区的第i类土地现状面积(hm2);yi为产量因子;N、γi含义同上。计算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建议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7]。

1.2.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利用遥感资料和光能利用率CASA模型估算2000年和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18]。

1.2.3 生态因子指数 生态因子计算主要是将植被指数(NDVI)、陆地表面温度(LST)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3个指标通过归一化,将各项指标范围界定在-1~1之间。生态环境越好,生态因子指数越高,反之则值较小(水域除外),其计算公式如式(2)和(3)所示。

1.3 土地利用与遥感数据来源及加工

本文所用遥感数据是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 影像数据,波段按 4、3、2 波段合成,最适合用于植被分类,几何纠正模型采用 polynmmial 模型。

本研究的其他数据来源于《吴中统计年鉴》、苏州市吴中区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地面现场实际调查与观测。

全文数据处理使用Excel2007;全文图表绘制使用Arcgis 10.1和Origin8.0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与分析

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的计算以2005、2010和2012年为研究对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其值远小于生态足迹,表现为明显的生态赤字。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62%,48%,46%。虽然生态足迹下降使生态赤字状况得到一定的缓和,但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二者的比值已由2005年的9倍增加为2012年的12倍,因此,吴中区的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

在生态赤字组分中,能源用地、耕地和水域的赤字比重较大。由于吴中区能源的承载力为0,导致能源的严重生态赤字。近年来,苏州市企业的能源结构逐渐转型,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利用逐渐降低,能源赤字状况逐步缓解。2005—2010年,耕地生态赤字从0.533 5增加至0.848 1 hm2·人-1,主要是由于吴中区耕地面积减少了35%,直接导致承载力的下降,而生态赤字骤然增加;到2010—2012年间,农业生产采用部分集约化,粮食单位产量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降低,生态赤字有所缓解。

2.2 生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定量评估与分析

从表2和表3可见,吴中区2000年至2013年植被NPP平均值减少了0.12 g·m-2(C);农田NPP平均值减少了-5.29 g·m-2(C);水田NPP平均值增加了3.4 g·m-2(C);湿地NPP平均值增加了3.1 g·m-2(C);固碳总量减少了0.8 × 109 g·a-1(C),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生产量、生物量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态势。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吴中地区经13年后,其生物生产量和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呈下降态势。

2.3 2000—2013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评估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表4)。转化面积大小依次为,农田转人工表面面积76.16 km2,转化强度18.74%;水田转为水体面积47.84 km2,转化强度11.77%;水体转湿地面积43.85 km2,转化强度10.79%;农田转植被面积37.70 km2,转化强度9.28%;人工表面转植被面积30.32 km2,转化强度7.46%;水田转人工表面面积24.25 km2,转化强度5.97%;水田转湿地面积16.47 km2,转化强度4.05%;水田转农田面积14.70 km2,转化强度3.62%;人工表面转农田面积9.21 km2,转化强度2.27%;其余面积转化均小于9 km2。总之,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

2.4 2013年生态因子指数定量评价与分析

生态因子指数是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值越高,说明该生态环境质量越好,生物固碳和净化能力越强,生态服务功能也越强,生态价值也越高。利用综合生态因子指数计算出2013年吴中区生态环境质量结果(图2、表5)。结果显示,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平均每年按1.09%速度下降,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其生态环境质量越好的地方多分布在吴中的西部原始森林植被和东山西山岛,也是一类、二类保护区重要的生态重点保护单元,其中一类保护区的生态因子指数面积为5.97 km2,占总面积的1.09%,二类保护区的生态因子指数面积为8.91 km2,占总面积的1.63%,三类保护区的生态因子指数面积为18.80 km2,占总面积的3.43%。

从表6可见,苏州市吴中区2013年不同土地类型平均生态因子由大到小为:植被(0.189) > 农田(0.053) > 湿地(0.047) > 水田(0.023) > 城镇(0.009)。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因子指数的均值分析可见,各种植被的生态利用价值和生态质量最高,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再次为湿地和水田,最低的为城镇生态系统,因此,重点生态保护区应主要设在生态植被分布区、农田生态系统区、湿地生态系统和太湖水源区;其生态保护价值应是植被(0.189) > 农田(0.053) > 湿地(0.047) > 水田(0.023) > 城镇(0.009),所以,一、二类重点生态保护区应设置在吴中地区的山地与丘陵植被地带、农田、湿地与取水口重要水域等地带。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吴中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处于落后状态,离生态化还有较大的距离。粗放经营,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大,生产效率低下,单位产值污染物产生量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土地使用效率低。大气污染造成酸雨出现,对生物生长造成一定危害;农田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也构成一定威胁。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吴中区耕地面积减少,由于吴中区河流湖泊众多,农田往往与之镶嵌在一起,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影响和人们生产活动加快的影响,吴中区自然保护区内各种森林生态系统、湿地和湖泊生态系统都呈退化态势,尤其是濒危物种和有益碳汇物种大量减少,每年平均以5.3%的速度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明显。虽然近年来吴中区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但研究结果表明,吴中区自然生态承载力在减少,人们的生态足迹在加强、生态赤字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的矛盾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速度赶不上人们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矛盾加剧,尤其是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与人文生态保护及广大市民心态失衡和生活幸福感下降等方面。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经济建设单纯强调发展的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预留空间未得到足够重视,生态资源储备和生态环境安全尚未提上日程[19-21]。

4 结 论

(1)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表现为较明显的生态赤字。在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62%,48%和46%,生态足迹的大幅下降使得生态赤字状况得到一定的缓和。但是,单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

(2)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NPP平均值减少了0.12 g·m-2(C),其中农田NPP平均值减少了-5.29 g·m-2(C),水田NPP平均值增加了3.4 g·m-2(C),湿地NPP平均值增加了3.1 g·m-2(C),固碳总量减少了0.8 × 109 g·a-1(C),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生产量、生物量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态势。

(3)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其中,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转化面积分别为76.16,30.01 km2和24.25 km2。

(4)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物多样性、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平均每年按1.09%速度下降,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近10年该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很尖锐,有扩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晓秀. 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 自然资源,1997(5): 31-35.

[2] 徐燕,周华荣.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干旱区地理,2003, 26(2): 166-172.

[3] 马荣华,胡孟春,庞志书,等. 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J]. 农村生态环境,2000, 16(4): 11-14.

[4] 周华荣,潘伯荣.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1, 24(1): 23-29.

[5] 屠玉麟,何谋军.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 19(3): 7-10.

[6] 郑宗清. 广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5, 23: 134-137.

[7] 杨秀春,朱晓华.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 25(2): 25-29.

[8] 朱焱,杨金彪,朱莲芳. 苏州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气候变化关系研究[J]. 气象科学,2012, 32(3): 317-324.

[9] 周婧,王远,陈洁. 基于能值分析的苏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J]. 四川环境, 2010, 29(4): 72-77.

[10] 沈益婷,李新,朱贤婷. 苏南河网地区乡镇产业结构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为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4): 21-24.

[11] 郑燚. 苏州市经济与环境承载力关系研究[D].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 2011.

[12] 成国兴,王亚超.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绿色科技,2013(6): 207-209.

[13] 沈钰峰. 苏州市吴江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J]. 绿色科技,2014(3): 125-126.

[14] 马育军,黄贤金,肖思思,等. 基于DEA模型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 16(6): 769-774.

[15] 梅艳,何蓓蓓,刘友兆,等.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08, 36(5): 47-50.

[16] 杨开忠,杨咏,陈洁.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2000, 15(6): 630-636.

[17] 张志强,徐中民.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 生态经济,2000(10): 8-10.

[18]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 利用 CASA 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J]. 植物生态学报,2001, 25(5): 603-608.

[19] 李建龙,刚成诚,李辉,等. 城市生态红线划分的原理、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J].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2):57-67.

[20] 李辉,李建龙,杨悦,等. 苏州地区近10年城市生态安全度的系统定量分析与管控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2):68-75.

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篇4

摘要:文章根据-广州市各种工业结构企业工业总产值以及工业三废排放量等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工业生产规模结构、轻重工业结构、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①广州市三种生产规模的企业中与工业三废关联最大的是小型企业,其次是中型企业,大型企业最小;②相对重工业,广州市轻工业与工业三废的.关联较大;③广州工业主导行业与工业三废的关联度排序:纺织业>石化工业>电子产品制造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冶金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作 者:符鹏 许振成 彭晓春 陈志良 Fu Peng Xu Zhencheng Peng Xiaochun Chen Zhiliang 作者单位:符鹏,Fu Peng(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

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Xu Zhencheng,Peng Xiaochun,Chen Zhiliang(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

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篇5

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朔州市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为外商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秩序、最优质的服务,确保我市招商引资取得 实效,制定如下办法。

一、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

(1)能源、煤化工产业。主要是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洗 精煤、型煤生产、煤制油、煤炭气化、碳素材料及相关炭化学产业、风力发电。

(2)装备制造维修业。主要是矿山机械、煤化工和环保设备、大型机电维修。(3)材料工业。主要是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以及其它工业废料为原料的新型水泥 和新型墙体材料、纳米材料、耐火材料、磁性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清洁 材料,高岭土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生产技术,铝硅合金及型材、镁合金、硅锰合金 等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及下游产品的开发。

(4)农业及相关产业。主要是食品加工,奶、牛、羊、鸡肉等畜产品的贮藏、保 鲜、加工以及畜禽规模种养殖,优良种畜、种禽繁育,小杂粮、干鲜果、反季节蔬菜,牧草饲料作物种植,中药材种植加工,节水灌溉技术开发等。

(5)陶瓷业。主要是高档日用陶瓷、建筑瓷、卫生瓷、工艺瓷、电工瓷开发生产。

(6)纺织、皮革加工业。主要是大麻、亚麻、毛纺及皮革加工生产。

(7)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产品应用开发、生物制药及稀土开发。

(8)旅游业。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开发广武生态 旅游区、杀虎口生态旅游区、崇福寺、应县木塔景区、清凉山风景区等。

(9)基础设施。主要是供水、供气、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道路和桥梁建设、经营等。

(10)社会事业、服务业。主要是学校(高中以上)、医院、社会福利设施以及 城市公共交通,物流、金融、证券、律师、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 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批发、零售、仓储业、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改 造提升。

二、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

(1)对设在我市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3年内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设在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起,免 征地方所得税5年。其中,对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中西部 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我省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举办的产 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0年;对经省政府认定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外商 投资企业和设在我市项目基地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

(3)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或投 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省级税务部门批准,退还其再投资 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直接投资开办,扩建产品型或先进技术型生产企业,全部退 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4)在我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对符合国家规 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 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从购置设备比上年新增的企业所得 税中抵扣。

(5)在我市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其中农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商品房用 于办公、经营的,按3%的税率缴纳契税。

(6)项目基地内的企业所缴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中,其当年增 长幅度超过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的部分,3年内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由各级财政建 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园区、基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研发中心建设以及对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奖励。

(7)项目基地内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 按税法规定在计标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技术开发 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且为盈利企业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 所得额。

(8)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 和保证建设用地。外商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市场方式购置土地 的,可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留成部分的50%奖励。

(9)项目基地内的建设项目可享受以下土地政策:省政府确定的工程项目,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用地,重点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不协调的,可按规定程序 调整规划。

(10)外商投资开发利用存量土地和“四荒地”,从事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生 产以及生态旅游的,可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给予部分返还,其中投资林业的,还可享 受林业的优惠政策。

(11)外商利用尾矿、开采未达到工业品或未计标储量的低品位矿产资源和从废 石(矸石)中回收矿产品的项目,免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12)外商投资大型煤化工项目,可根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项目 的实际需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合理配置煤田资源;鼓励重点煤化工业实施

热电联产,并优先办理并网手续。

(13)在省级旅游经济园区、旅游扶贫试验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 外商投资项目,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旅游宾馆、饭店用电、用水、用气等 同一般工业企业。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整体委托开发的招商模式。

(14)对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省、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资金,优先给予扶持。

(15)外商投资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投资单位项目 在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农产品深加工单位项目在500万美元以上(含 500万美元),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可由当地财政按对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 15%给予奖励。

(16)外商投资企业符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条件,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17)鼓励外商投资设立一般的商品批发零售和物流配送企业,允许已设立的外 商投资商业企业和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允许外商投资设立的非商业 企业增加分销经营范围。

(18)外商投资大中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限制投资比 例和经营上限。投资供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和公益性项目,收费标准暂 时不能到位的,可由市县(区)两级政府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予补贴。

(19)朔州本地投资者新上项目且符合我市鼓励投资的重点领域,可享受与外商 投资企业相同优惠政策。

三、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1、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审批服务工作

(1)本着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对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工作实行 “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工作方式。

(2)外来投资项目,由各级招商机构先行受理,审查同意后,由招商局协调有关 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办结后一并交投资者。

(3)涉及项目审批的部门(以下简称受理部门),要根据项目类别,编制投资者 办理手续应具备的条件、所需材料内容及须知说明和材料的规范样本等,使投资者清 楚明白并能够一次完成相关工作。凡接下材料的,要负起办理责任,不得中途让投资 者再次补送材料或退回办理。

(4)受理部门要指定一名主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办理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实 行首办负责制,并制定相应的受理方法、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5)受理部门必须实行行政公示制,标准化服务承诺制和审批限时制,公开项目 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一个部门或系统内涉及多项审批时,要力求做到“一个窗口对 外,一个印章生效,一次性集中办结”。

(6)对境外投资项目,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 申请核准或合同、章程的核准;帮助外商到省有关部门领取证书和企业代码、营业执 照,外汇;财政对经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登记或备案登 记手续;税务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税务登记手续。对省外投资项目,申请材料齐 备完善情况下,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名称核准和手续办理,其余部门办理时限和 境外投资项目相同。

(7)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属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在立项、规划等手续齐备 完善的情况下,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预审并上报省、市国土局;市内环保部门自收 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分别在30个、20个、5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初审或审批;建设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水利部 门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8)外商投资项目需由教育、科技、农业、劳动、人事、民政、交通、林业、文 化、卫生、旅游、质监、公安、国家安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安全生产监督等部 门出具审查意见或预先核准的,在报送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各部门应当凭申请人 的申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批复、核准或初审。

(9)对外商投资项目采取不定期联合办公方式进行研究审批。由招商办、发改委 牵头,各受理部门指定专人参加。属市级权限内不能当场办理的,限时办理。超出市 级权限的项目,实行市主管部门向上级部门申办责任制,指定专人到上级主管部门办 理审批手续。

(10)实行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审 批中,超过承诺时限或作出错误审批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 诫勉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或再次违诺的,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并追究部门领导人的责任。

(11)投资者找到任何部门、单位和人,都要热情服务,做到文明、热情、耐心 地解答,积极帮助。不得使用“不知道”、“不清楚”等言词,不得冷落刁难投资者。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否决投资项目,需否决的,将否决理由报招商引资办公室。

2、严格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检查和管理行为。

(12)严禁对外商投资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凡不属于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检查项目一律停止。行政职能部门对可以合并或联合进行的检查,同一部门内要实行合并检查,不同部门之间实行联合检查,不得分级、分次重复检 查。

(13)对外商投资企业各种收费项目,有上下标准的,均按照收费从低的原则,一律按下限收取,并须出具《收费许可证》,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 收费票据。实行收费登记卡制度,收费单位须填收费登记卡,不填写收费登记卡的,企业有权拒交。物价、监察部门负责清理各项收费,发放收费登记卡。任何行政管 理部门或人员不得对所属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指标。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 企业进行变相摊派。

(14)行政机关对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不得授权或委托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 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收费。

(15)收费实行收缴分离制度。对外商投资项目申办手续的各种收费,由政务大 厅“一站式”审批窗口设立收费处,一口收费。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性收费,要简 化收费方式。

(16)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处罚行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 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不得滥施处罚。实施处罚的,须经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3、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

(17)各部门要增强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意识,及时将国家的政策传达到企业,提供有关信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生活方面的困难。无偿提供政策、信息和 业务指导。

(18)公用事业服务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对外商企业停止供应或拒绝提供服务。用水、用电、供暖、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收费标准要与本市居民和企业一视同仁。因对管线的维修要提前通知,管线出现故障要在24小时内抢修、恢复。其子女入托、上学方面给予市民待遇。

(19)公安部门对外商和引入人才的落户要及时予以办理。出国审批部门要简化 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

(20)各级司法部门要依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从快惩 处各种危及外商投资企业及投资者生产经营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涉及外商 投资企业的各类经济案件,要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上,快立案,快审结,快执行。

(21)各级司法部门要严厉打击对外商投资企业敲诈勒索、干扰施工及正常生产 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

(22)外商投资企业要求提供执法执纪保护或服务时,有关部门要及时赶到现场,帮助协调处理相关问题。

(23)检察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和投资者的举报、控告、申诉,要及时受理、查 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或贪污、挪用投资者财物和利用职权侵犯 投资者权利的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结。

(24)凡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的情况下,要及时依法惩处。

4、加强对招商引资的宣传教育工作

(25)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及其他 宣传方式,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参与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人 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民理解、支持、关心、参 与招商引资的格局。

(26)各级招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学习班、培训班,搞好招商 引资知识学习。

四、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1)建立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我市产业发展规划,一 定投资规模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都要负责 一家企业从申请建设到生产运行全过程的督办工作,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建立过程中的 问题。

(2)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开发、编制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要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统一的、动态的招商引资项目库。

(3)建立招商引资队伍。通过强化培训和公开招聘、培养懂专业、懂法律、懂外 语、善公关的招商引资队伍,并和行业专家队伍、外聘顾问队伍相结合,提高招商引 资水平。

(4)采用多种方法招商。对重点项目实施高层次招商,对不同行业实行专业招商,小分队实行重点招商,利用“中国招商信息网”、“山西投资促进网”、“朔州商

务招商电子平台”网上招商等。

话、网址等,解决外商投诉问题。

福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篇6

随着国家创业风险投资大环境的不断改善, 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杭州市也加大了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 设立了“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促进全市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杭州市已有94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 其中有38家企业已在浙江省发改委备案。

为全面了解杭州市创业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现状,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立项对全市重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风险投资管理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参照《2008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1]、《2009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的主要内容, 共回收有效问卷55份。其中创业投资机构47家, 创业投资管理机构7家, 企业下属非独立法人的创业投资部门1家。

2 管理资本

2.1 资本总量及来源构成

2008年, 调查的55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量达到105.14亿元, 比2007年增加了50.59亿元, 增幅高达92.74%。其中, 2008年新注册成立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本为20.91亿元, 原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新增管理资本为29.68亿元。

依据资本来源的结构, 可以将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分为两大类:内资和外资。外资包括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内资按以下标准分类:政府资本、企业资本、金融机构资本、个人资本以及其它资本。2008年杭州市创业风险投资资本中, 企业资本占到总资本的54.6%, 成为了最大的资金来源方;境外外资占到14.27%, 全部来自于一家创业投资机构 (太平洋联合资本集团, 15亿元) ;个人资本和政府资本分别占到12.66%和10.56%;金融机构资本、境内外资和其它资本所占比例依次递减;内资合计占到资本总量的83.54%, 是杭州市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

2008年杭州市各类创业资本来源及构成比重的增减变化如图所示。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增长量最为显著, 企业资本和个人资本的资金量分别比上年增加了31.15亿元和7.13亿元, 增幅分别为118.61%和115.19%, 企业资本所占比重上升明显, 较上年增加了6.4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资本所占比重从0上升到4.28%。政府资本的资金量虽在2008年增加了68.35%, 但所占比例还是下降了1.53个百分点, 资本规模不及民间资本增长迅速。

2.2 资本规模及分布

2008年, 杭州市各类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规模在5 000万元以下和2亿—5亿元这两个区间最为集中, 均占27.27%;5亿元以上的创投机构比例较小, 仅占7.27%;2亿元以上的占到34.54%;1亿元以上的占到50.90%。与2007年相比, 发生一些变化, 2008年资金管理规模较高的创业投资机构比例明显增加, 2亿—5亿元区间的创投机构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 而5 000万以下的比例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这是因为2008年新注册成立的机构管理资本规模大多集中在2亿—5亿元之间。2008年, 杭州市创业投资机构平均管理资本规模为1.91亿元, 比2007年的1.56亿元有了较大的提升。管理资本规模最大的机构为太平洋联合资本集团, 管理资本量达15亿元, 其次为浙商创投股份, 管理资本量为11.50亿元。

3 从业人员

2008年, 杭州市55家创投机构共有员工604人, 平均每家机构的员工数为10.98人, 与上年的10.37人相比机构从业人员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张。

从学历层次来看, 2008年具有硕士学位的员工数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硕士以上高学历从业人员占到了31.78%, 本科以上学历占84.93%。与2007年相比, 硕士、博士高学历人员比例有所增加。从知识背景来看, 具有管理专业背景的员工数最多, 占了31.95%;其次是金融专业背景, 占28.97%。相比2007年, 知识背景结构发生一些变化, 在2008年新增人员中, 金融与管理专业背景人员占到了多数。

4 经营管理

4.1 项目来源渠道

杭州市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 其中, “企业自荐”、“中介机构”和“朋友介绍”是3个最为集中的主要信息来源, 且比例相当, 分别为63.64%、63.64%和65.45%。随着政府对创业风险投资扶持力度的加大, “政府推荐”也成了较为集中的次要信息来源, 占了49.09%。除此之外, “股东推荐”也是部分项目的来源渠道, 而通过“银行介绍”和“媒体宣传”则相对较少。

4.2 投资管理模式

2008年, 在调查的杭州市55家机构中, 有70.91%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提供管理咨询, 有63.64%的机构在被投资企业中占有董事会席位, 47.27%提供财务咨询, 而对被投资企业只限监管的只占了16.36%。可以看出, “提供管理咨询”和“占有董事会席位”是杭州市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最主要的投资管理模式。

4.3 投资决策要素

影响创业投资决策的因素众多, 包括市场、管理以及技术层面。调查显示, “市场前景”、“管理团队”和“盈利模式”以较高的比例成为影响杭州市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有81.82%的机构认为市场前景的好坏是左右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有78.18%的机构认为好的管理团队是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 76.36%的机构重点考虑盈利模式。“技术因素”、“财务状况”和“股权结构”被认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力一般, 分别占了21.82%、18.18%和16.36%, 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对“公司治理结构”、“资信状况”和“投资地点”则不太敏感。

4.4 创业投资人员知识与能力

创业投资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势必会影响创业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的判断、选择以及运作。根据调查结果来看, “项目识别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技术评估能力”被认为是从业人员最需要提高的3项素质, 持这些观点的机构分别占了总数的85.45%、65.45%和52.73%。缺乏项目识别能力和技术评估能力, 就是缺乏洞察力和判断力的表现, 可见这两项能力是作为创投从业人员所必备的;此外, 创业投资人员的资本运作能力即业务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而人际协调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对创投从业人员来说不是特别重要。

4.5 投资不理想原因

造成投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 调查数据显示, 有58.18%的机构认为“内部管理水平有限”和“市场竞争”是造成投资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政策环境变化”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占了机构总数的54.55%。“技术不成熟”对创业风险投资效果的影响也不容轻视, 有43.64%的机构选择了这个因素, 而“缺乏诚信”、“后续融资不力”等因素被认为对投资效果的影响不大。这些数据说明, 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制约着杭州市创业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

4.6 影响投资因素

在影响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困难选项中, “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被排在首位, 有85.45%的机构认为这个问题是创业投资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其次, 61.82%的机构认为缺乏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制约了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此外, 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好的项目也是创业投资机构面临的困难。因此, 尽快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的法律法规, 将直接影响创业投资行业的未来发展。

4.7 享受政策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 杭州市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大部分都未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 已享受优惠政策及服务的仅有13家, 只占调查总数的23.64%。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主要是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其次是所得税减免和免费人员培训。可见, 政府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尚未到位, 对行业发展的推动未产生积极效果。

5 评价与建议

5.1 总体评价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杭州市的创业风险投资业已初具规模, 创业投资机构数和从业人员数逐年增长, 管理资本总量上升明显, 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高。但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大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机构资本规模偏小, 投资运作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 专业化程度较低,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此外, 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部分创投机构都未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 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落实尚有欠缺。

5.2 对策建议

(1) 引导金融机构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将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资本引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 拓宽创投资本来源渠道。金融机构庞大的资金如果一部分能运用到风险投资领域, 既支持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又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难题, 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为了控制风险, 金融机构内部可以成立专业的风险投资研究小组, 对风险投资机构及高技术企业作出评估。另外, 规定一定比例的资金可以用于风险投资, 尽量减少投资的风险。

(2) 促进创业投资与孵化器的融合发展

孵化器和创业投资在发展方向、运行模式、投资领域的专业化和退出方式上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 引导两者的融合发展将是双赢的结果。二者的结合既可以使创业投资公司减少风险, 增加收益, 同时可以提高孵化器声誉, 增加申请入孵企业的数量与质量。

(3) 拓宽创新创业投资的组织形式

各国创业投资的组织形式归结起来大体上可分为3类, 即有限合伙制、公司制和信托基金, 而杭州市现有创业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还比较单一, 基本以公司制为主。在公司制构架下, 无论设计多么周密的治理结构, 最终都难以解决高运营成本、高代理成本和弱激励机制3个基本问题。美国目前80%以上的创业投资机构均采取将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完美结合的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德国也在1997年前后出台了有关有限合伙制的法律。基于目前创业投资发展态势, 政府应尽早创造环境, 允许开展多种组织形式的创业投资活动并提供尝试的空间。

(4) 加大税收优惠扶持力度

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业比较发达的地方, 都制定了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国际通行做法是免征所得税或投资收益税。应加快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有关税收优惠的现有政策, 各地可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 在扶持力度上要加大对具有专业管理团队和持续投资能力的创投企业的政策倾斜。

(5) 培育引进专业创投人才

创业投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通过引入和学习海外大型风险投资机构的市场化规范的运作方法, 积极培养本地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引进外地和海外高级专业人才的力度, 重点吸引那些在海外具有相应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来杭从事创业风险投资产业。

(6) 完善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完善创投服务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 发挥其在咨询、评估、监督等多方面的作用, 积极为创投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预测、项目评估以及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 推进创投企业与各市场要素之间的对接, 逐步建立创业投资所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08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5-26.

福州商业地产投资之道 篇7

商铺市场,种类复杂,项目繁多,一般分为综合体商铺、底商和专业市场等类别。笔者了解到,目前,个体投资者选择最多的商铺类型为综合体商铺和底商两类。而专业市场类商铺多为大业主持有,一般投资者关注热度较低。

某地产公司商铺营销负责人认为,做为综合体商铺,一般具有相当规模。开发商大多会在招商引进一些知名品牌的主力店铺后,相应出售少部分产权。这些综合体商铺因为与主力品牌店铺为邻,通常具有价格贵、租金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就必须依赖整个综合体商铺的经营状况,所以投资者须特别注意整体招商和经营情况。

底商作为住宅或写字楼项目的配套商业,面积相对较小、价格也不算很高,安全系数更高,但商业培育期较长,投资者需要守候。不过,好处是随着入住率的提高,度过养商期的优质底商,也会一铺难求,具有很高的投资潜力。不过,投资者要注意底商的功能限制,有部分业态如餐饮等常会禁止经营。所以,前期需要对商铺可能存在的经营业态和客群定位进行考察分析,否则难以获得预期回报。

双安房产董事长郑爱新认为,以目前成熟商铺来看,年回报一般在8%-10%之间,不成熟商铺一般年回报3%-5%之间。对于成熟商铺,能够实现以租养贷且还有盈余,空置期也较短,而不成熟商铺每月还需贴钱还贷,且空置期较长,会有风险。

而在业内人士傅先生看来,选择商铺,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商圈。福州的东街口商圈、中亭街商圈、以及万宝龙商圈。这三大核心商圈,是福州目前人流量最大、也是最旺的商业区。这里的商铺,不用太过费心筛选,大部分都物有所值。虽然未来升值潜力已经被发掘的差不多,但是租金回报率却很高,而且十分保值。而福州仓山万达广场周边的店面,则是投资即将成形商圈的最典型例子。两年前沿浦上大道的店面,售价仅1~2万元/平方米,自特易购、万达以及红星美凯龙相继宣布进驻后,如今周边商铺价格已经翻了一番,达到3-4万元/平方米。

每个想投资写字楼的人,可能都会问到“哪个区域最容易升值”,固然,升值潜力很重要,但业内人士傅先生认为,投资者在投资写字楼的时候,还是更应该首先从个人的资金情况而选择,首先确定自己能买得起什么价位的写字楼,之后再在这个价位区间内选择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写字楼,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回报率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另外,选对写字楼虽然会有较高的升值空间,但由于写字楼投资总价高,使得变现困难,对于投资者来说就需要理性地分析自身资金条件,谨慎投资。

而海西·百悦城销售经理郑丽榕则表示,写字楼投资特别要看准其地段价值,尤其要注重该地段的发展潜力,诸如今后周边是否会有更多的商业地产规划,能否形成新的CBD商圈。另外,写字楼所处的交通位置及便利程度也尤为重要,如果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方便,相对来讲就不适宜投资。如果写字楼周边交通线路发达,价位又合适,那就可以投资。所以,建议投资者可以选择在交通状况比较理想,同时又靠近商业区的区域核心地段进行投资。这样的写字楼会依赖周边完善的配套而很快就能被市场接受,同时,又可为日后获得稳定的回报打下良好基础。

郑爱新表示,在考虑了地段以及交通问题后,投资者还需考虑写字楼的物业管理水平。因为写字楼的增值、保值最终要通过物业管理服务来实现。物业公司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写字楼的用水、用电是否顺畅,垃圾清运是否及时,以及车位管理的好与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相信不会有公司喜欢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办公,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办公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因此选择投资写字楼时,调查物业公司的管理情况亦不容忽视。此外,写字楼所拥有的停车位以及电梯等配套是否充足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40年产权的酒店式公寓不在限购范围之列,由于面积小,总价低,出手方便,且多为精装修交付,很多购房者打起了投资的念头。但许多人在投资公寓等产品时,还一味停留在“低买高卖”的投资策略上。其实,这一投资策略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公寓产品投资了。在业内人士傅先生看来,首先要转变的就是人们对公寓投资的观念。多数人的投资行为都是短线,短期内获取高回报。体现在商业地产市场中的投资意识也如此。“在福州,公寓楼往往是租金高于住宅,价格低于住宅,而且租金上涨的速度也要快于自身房价的升值。所以,公寓产品的投资应是一种长线投资,属于慢热型投资。”

郑爱新认为,酒店式公寓的租住者主要是“白骨精”。所以选择接近CBD和商圈的公寓,才能确保未来有足够的租户需求,并且租户对于租金也有足够的承受力,这是投资公寓很重要的一点。

上一篇:林业局干部组织生活会下一篇:乒乓球训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