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2024-08-15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精选11篇)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1

每个病区设30~40张病床不等。

(二) 护理工作

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促使其早日康复是临床护理的核心。主要内容有:

1.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时制定护理计划,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适时补充修改护理计划。

2.巡视病室,进行临床病情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3.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变化,认真做好心理护理。

4.执行医嘱,协助医生完成各项诊疗护理技术操作和抢救工作,杜绝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5.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满足患者舒适、清洁、安全方面的需要。

6.做好病区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7.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自护活动。

8.按要求书写和保管各种护理文件。

9.做好入院、出院、转院及死亡患者的护理工作。

10.搞好病区环境管理工作,避免和消除一切不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因素。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2

1 护考与学校护理教学现状

1.1 护考现状

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实施以来, 我国建立了护士执业考试、执业注册管理制度, 标志着我国护士管理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轨道[2]。我国护考自1995年起正式开始举行, 每年举行一次, 2003年开始, 并入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护理学士) 。2008年《护士条例》颁布之前, 护考是在护士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满1年时进行, 这期间, 护考通过率的压力主要落到医院的新护士在职培训上[3]。自《护士条例》颁布实施后, 由于护士毕业当年便可参加护考, 因此, 2008年后应届护士毕业生护考通过率的压力同时落到学校和用人单位身上。

1.2 学校护理教学现状

《护士条例》颁布之前, 开办护理专业的学校,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教学实施等方面, 并未考虑护考大纲的要求, 使教学大纲与护考大纲相脱节、学校教学与护考要求相脱离。

2 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现状

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的医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学校的模式几乎一致。因为医院接受的教学任务, 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的。因此, 其教学过程同样存在教学大纲与护考大纲相脱节、医院教学与护考要求相脱离的弊端。但医院临床护理教师与学校相比, 由于其临床经验更加丰富, 教学的趣味性更强,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更加突出,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3 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的改革

为了适应国家护考政策改革[1]的需要, 教学医院应该充分发挥临床护理教师自身的优势, 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工作, 确保护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1 以人为本, 树立护考理念

树立护考理念, 就是在护理专业或行业突出“双证”上岗[4]的理念。在护理行业特别强调“双证”上岗的重要性, 是由护理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方面, 《护士条例》颁布实施后, 护士毕业当年便有资格参加护考, 为其毕业当年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 护理专业是面向人的职业, 其执业门槛要高于一般职业。因此, 突出以人为本, 树立护考理念尤为重要。

3.1.1 广泛宣传, 达成共识

(1) 学校及医院上下要高度重视护考工作。建议学校和医院分别成立护考领导组, 学校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医院由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组长。下设护考办公室, 具体由教务管理部门 (学校) 及护理部 (医院) 承担日常工作。护考办公室平时不仅要注重研究护考的相关政策、动态、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日常教学管理, 将教学质量问题始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 任课教师要把好教学质量关, 班主任要把好班级管理关, 实习带教教师要把好实习带教关, 各方协作共同发挥好护考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3)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 努力促使学校和医院-学生-学生家长3者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 并发挥其对护考管理工作的渗透作用。 (4) 教学医院在接受、安排及管理实习生的过程中, 应理解、支持与配合学校, 确保学生实习期间做到实习与护考复习两不误。

3.1.2 将护考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笔者认为, 护考理念教育, 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要将护考理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 (包括临床实习) 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使护考理念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5]。这方面, 医院护理教师从中所起的作用, 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临床实习带教方面, 因为后者具有“现身说法”的教育效果。

3.2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适应护考教学模式

为适应护考的需要,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尤其是要加强教学医院的师资队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深入研究护考大纲, 吃透大纲要求及考点内容。培训形式可借助学校的培训实力一并进行, 也可单从医院的角度聘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通过培训, 一方面, 护理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开拓教学思维, 寻找教学重点, 启发命题思路[6], 熟悉临床进展和操作技能新改进, 主动应用新知识充实教材内容, 跟上护理发展的新形势,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7];另一方面, 借助培训平台, 使学校护考教育与医院护士在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水平。

3.3 根据护考大纲, 加强平时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向课堂要质量。因此, 努力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 才是护考取胜的长效保证。

3.3.1 依据护考大纲, 明确考点要求

根据护考大纲, 对照教材内容, 明确护考知识点, 做到有的放矢教学。

3.3.2 兼顾教学大纲和护考大纲, 调整教学计划

由于目前专业教学大纲与护考大纲2者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吻合的地方, 因此, 在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过程中, 要同时兼顾教学大纲和护考大纲的双重要求[8]。

3.3.3 以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 调整教学内容

毋庸置疑, 教材始终是教学的蓝本;而选择合适的护考复习资料, 将为学生复习迎考带来有益帮助。但不能为了应付护考舍去教材而完全依附复习资料, 那样会舍本而取末。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和考前辅导的过程中, 应以教材为蓝本, 对学生进行施教;根据教学与复习需要,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护考复习资料, 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并且在复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应试技巧[9]。

3.4 以临床实习为契机, 加强护考前的实战性训练

3.4.1 依据护考大纲, 调整实习计划

教学医院要与学校达成共识, 不仅要依据护考大纲调整教学计划, 而且还要相应地调整实习计划, 使课堂教学、临床实习与护考要求相一致, 便于学生学习、实习与护考。

3.4.2 结合临床实习, 加强护考训练

这是教学医院的教学优势。护考内容既有纯理论考点, 又有临床病例分析、临床辅助检查、临床护理操作、护理措施等实训方面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实习期间, 注重临床实训, 兼顾护考大纲要求指导实习, 不仅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且还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论、掌握技能, 使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3], 有利于参加护考。

3.4.3 按照护考模式改革实习出科考试

实习出科考试, 除实践操作考试外, 理论考核完全可以按照国家护考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其实, 学生在校平时考查及期中、期末考试均可实施护考形式) , 使学生平时考核与护考接轨, 督促、验收学生的实习与学习效果。

3.5 考前集中辅导, 大面积提高护考通过率

尽管考前辅导不能决定教学质量的成败, 但在注重平时教学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考前辅导, 会强化和巩固平时所学的知识, 有利于学生迎考[10]。

3.5.1 密切配合学校, 制订辅导方案

根据学校学生的生源与实习现状、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 配合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应该指出的是, 学生考前返校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不能影响在校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也不能影响自身的在校学习与临床实习。学生返校辅导时间一般以不超过2个月 (8~10周) 为宜[11]。

3.5.2 统一辅导计划和辅导资料

建议学校同专业层次平行班级统一辅导计划和辅导资料, 便于教师统一辅导和学生复习。

3.5.3 编制仿真试题, 分段模拟考核

在充分利用市场现有辅导资料的同时, 鼓励教师根据护考大纲要求, 编制一定题量的仿真模拟题[6], 在学生复习过程中, 分段模拟考核, 帮助学生分析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原因, 及时补救, 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6 改革毕业考试模式, 以护考替代毕业考

为了督促学生重视护考, 可尝试改革毕业考试模式, 建议学校将应届毕业生当年的护考与毕业考2者有机结合起来, 以护考替代毕业考, 与同仁们商榷。

摘要:分析护士执业考试及医院护理教学现状, 提出树立护考理念、加强师资培训、注重平时教学、突出临床实习、强化考前训练、改革考试模式等医院护理教学改革措施, 以确保护考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护士执业考试,医院,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R].2008.

[2]赵书贵, 张立新.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医院管理, 1997, 17 (3) :51~52.

[3]凌玉.从护士执业考试看新毕业护士的在职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3) :260~261.

[4]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R].1993.

[5]朱鹏云.对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23) :84.

[6]苏桦, 李明农.从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分析护理学基础教学[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2) :154~155.

[7]肖永新.从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看药物学教学[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2) :121~122.

[8]吴国平, 徐国华, 胡敏, 等.护理教育模式与护士执业考试的研究[J].江西医药, 2006, 41 (6) :416~419.

[9]王丽芹, 于莹, 焦卫红.对某三甲医院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未通过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 2006, 12 (19) :1846~1847.

[10]李妮, 阎成美, 翁庐英, 等.护士执业考试前强化培训的方法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1) :55.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3

(一)感染源  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有: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主要传播途径有:

1.接触传播  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由已感染的个体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如母婴间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柯萨奇病毒等的传播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生和护士的手,还有共同媒介物(如水、食物、医疗设备)及生物媒介(如昆虫)。

2.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空气传播有三种形式

(1)飞沫传播:从感染源排出的液滴较大,在空气中悬浮时间不长,只在易感者或患者近距离接触时才发生感染。

(2)飞沫核传播:从感染源传出的飞沫,在降落前,表层水分蒸发,形成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核,能长时间浮游,长距离传播。

(3)菌尘传播:物体表面上的传染性物质干燥后形成带菌尘埃,通过吸入或菌尘降落于伤口,引起直接感染;或菌尘降落于室内物体表面,引起间接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通过污染的药液、血液、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疟原虫等。

4.饮水、食物传播  除可致医院内细菌性食物中毒外,食品中常带有各种条件致病菌,可在患者肠道定植,增加感染机会。

5.生物媒介传播  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群间传播的中间宿主。如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等。

(三) 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若把易感者作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4

(二)安静清静的环境能减轻病人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进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康复、医护人员能够专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证。(1)根据国际噪音标准规定,白天病区的噪音不超过38Db.(2)控制噪音医护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3)易发出响声的椅脚应钉橡胶垫,推车的轮轴、门窗交合链应定期滴注润滑油。(4)积极开展保持环境安静的教育和管理。

(三)舒适舒适的环境主要指病人能置身于恬静、温湿适宜、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用物清洁、生活方便的环境中,才有安宁、惬意,心情舒畅感。

1.温度、湿度病室温度过高神经系统易受抑制,影响人体散热;室温过低,使机体肌肉紧张、冷气袭人导致病人在接受诊疗护理时受凉。病室适宜的温度一般冬季为18-22℃,夏季19-24℃,儿科病室22-24℃之间,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且机体散热慢,病人感到湿闷不适;温度过低,则空气干燥,人体水分蒸发快,热能散发易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口干咽痛影响气管切开或呼吸道感染者康复。因此,应根据季节和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开窗通风、地面洒水、空气调节器等措施,调节室内温湿度,使病人感到心境愉悦,安泰处之。

2.通风病室空气流通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使患者感到舒适宜人,避免产生烦闷、倦怠、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利于病体康复。合理的做法是: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定时开窗通风,冬季一般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病室应为无烟区(不得在室内吸烟);及时清除污物及不良气味。

3.阳光病室阳光充足,不仅能保护病人的视力,增加活力;且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发挥其杀菌作用,净化室内空气;适当的“阳光浴”还可以增进病人的体质,尤其是冬季的阳光,使病人感觉温暖舒适,激发情趣。但必须注意:阳光不宜直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午睡时宜用窗帘遮挡阳光,不至于影响患者午休;室内的人工光源,既要保证晚夜间的工作、生活照明,又不可影响患者睡眠。

(四)安全病区管理工作中应全力消除一切妨碍病人安全的因素,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松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提高治愈率,增进护理的社会效应。①避免各种因素所致的意外损伤。如浴洗室地面潮湿,致使病人滑倒跌伤;昏迷病人未加床档、保护具而坠床或撞伤;神志不清或躁动病人触接电源而灼伤等等。②杜绝医源性损害。如粗心大意引发的护理事故、差错;服务态度欠佳,致使病人心理失衡等。③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详见第五章)。所有上述不安全因素,都可通过科学管理加以避免,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应改善服务态度,事事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改善病区的安全设施,如厕所、走廊设有扶手,给功能障碍的病人带来安全感;电源插座远离神志不清的病人,夜间设有地灯照明,方便病人的生活;有严格的环境清扫、物品清洁、消毒制度;病房、治疗室设有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流水洗手设备等。

(五)美观 病区美化包括环境美和生活美两方面的内容;

1.环境美 主要指布局、设施、用品整洁美,色调美。一般多采用浅蓝、浅绿等冷色,能给人以沉静、富有生气的感受;在病室和病区内走廊亦可摆设绿色盆景植物、花卉、壁画等,借以点缀美化环境,调节病人的精神生活。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5

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及有利影响。

2.护士在与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接触的日常工作中,应告知他们关于有危害的化学制品、有放射线的废物污染问题、最近的健康威胁情况,并指导其预防和减轻痛苦。

3.对环境因素所造成对健康的威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也教育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对环境资源如何保护。

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的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6

(一)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1.地形、地质、气候的影响 当自然环境中某种成分缺少或过多,而人体的适应性还来不及调整以适应这种情况时,人体健康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骨症等均与当地某种元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

2.环境污染的影响 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污染,如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农药、化肥、塑料、橡胶)与日俱增,大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使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威胁到人类健康。

(1)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和吸烟等)使空气的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粘膜及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其中有的是长时间吸入低浓度的空气污染物而受到危害,如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有的是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空气污染物,造成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

(2) 水污染 是指排入的污染物质如工业生产水、城市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流入水中等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使水的组成及其性状发生变化,从而使动、植物的生长条件恶化,人类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是水中含有某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疾病,使传染病蔓延;二是水中含有害、有毒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如导致急、慢性中毒、诱发癌症及致畸突变作用。

(3) 噪声污染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和讨厌的声音、如车辆的发动声、高音喇叭声、人为的吵闹声等,一般是由很多没有一定周期性和节奏性的频率构成。噪声污染环境,使人们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烦意乱,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休息和睡眠。人长时间受噪声的干扰,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严重者损害听力并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病变。

(4) 辐射污染 辐射源有天然的和人工的两大类,天然的辐射源来自宇宙射线和水域、矿床中的射线;人工的辐射源主要是广播站、电视塔、卫星通讯站、医用射线源、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以及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各种放射性废物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们可直接损伤皮肤和组织及一些潜在的伤害,如抵抗力下降、睡眠障碍、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受损等,还可诱发癌症及引起遗传基因突变。在妊娠期内,辐射可致胚胎畸形或死胎。大剂量辐射可使人和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

(5)废料 固体废料越来越多,处理越来越困难,如塑料物品。一些处理废料的方法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垃圾场是带菌的微生物和虫害的繁殖场所;垃圾转运或处理不当会影响环境,如焚烧废品会增加空气污染,或将废品倒入河、海中造成水源污染。

(二)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7

1、  护理诊断排序

当病人出现多个护理诊断时需要对这些护理诊断(包括合作性问题)进行排序,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以便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

(1)排序方法

1首优问题    是指会威胁病人生命,需要立即行动去解决的问题。如昏迷病人的“清理呼吸道无效”。

2中优问题    是指虽不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但也能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的问题。如“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活动无耐力”等。

3次优问题  是指与此次发病关系不大,不属于此次发病的反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而是指在安排护理工作时可以稍后考虑。

(2 )排序原则:

① 危及病人生命的问题排在首位。

② 按照maslow需要层次论排序   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再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可适当调整。

③ 排序时应考虑病人的需求    病人对自己的需求,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最具发言权的。因此在与治疗、护理方案不冲突的情况下,病人主观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可以优先考虑。

④潜在并发症,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决定其序次。

(3)排序注意事项:

① 排序时应征求病人的意见。

② 决定诊断的先后顺序时,应分析护理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护理诊断的排序,并不意味着只有前一个护理诊断完全解决之后,才能开始解决下一个护理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可以同时解决几个问题,但护理重点及主要精力还是应放在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上。

④ 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情及病人反应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制定目标

目标是护理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针对护理诊断提出的。目标是理想的护理结果,目的是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衡量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为护理评价提供标准。

(1)目标的定义

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

(2)目标的陈述方式

目标的陈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成分: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及评价时间。

① 主语    因为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所发生的改变,因此目标的主语应是护理对象或其任何一部分,在陈述中有时可以省略。

②  谓语    即行为动词,指护理对象将要完成的动作。

③ 行为标准    即行动所要达到的程度。

④ 条件状语    是指主语在完成某行为时所处的条件状况。条件状语不一定在每个目标中都出现。

⑤ 评价时间    是指病人应在何时达到目标中陈述的结果,即何时对目标进行评价,这一成分的重要性在于限定了评价时间,可以督促护士尽心尽力地帮助病人尽快达到目标。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8

缺点:耗费人力。

(三)小组护理(team nursing)

以分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护士分为小组进行护理活动,一般每个护理组分管10~15位患者。小组成员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构成,各司其职,在小组长的计划、指导下提供护理服务,进行护理绩效评估。

特点:分组分管病人,各级护士各负其责,病房护理小组的成员可以同心协力,有较好的工作气氛。护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条理性。新护士分配到病房工作时不至于因不熟悉而引起情绪紧张。

缺点:由于每个护理人员没有确定的护理对象,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整个小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小组长的能力、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较大;也可能因对病人护理过程的不连续以及护理人员交替过程中的脱节,而致影响护理质量。

(四)责任制护理(primary nursing)

责任制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使护士增强了责任感,真正把病人作为“我的病人”,病人增加了安全感,具有护士是“我的护士”的归属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了。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整体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均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护理效果,辅助护士按责任护士的计划实施护理。

特点:由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整体护理;能以病人为中心,掌握病人全面情况。

缺点:文件多,人员需要多,要求对病人24小时负责难以做到;责任护士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和帮助。

(五)综合护理(modular nursing)

综合护理是一种通过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最恰当地选择并综合应用上述几种工作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的护理服务方式。它是针对70年代兴起的责任制护理存在要求合格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多和经费开支较大的特点而改进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在90年代传进我国,在美国护理专家的帮助下形成了系统化整体护理(synthesis nursing)的新方式。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业务与管理的方法。

特点: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机构的我和资源配备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流程,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康复,维持其最佳健康状态;根据病人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求明确不同层次人员与机构的职责与角色;既考虑了成本效益,又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缺点: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下,很难真正实施。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9

(一)应激的概念

1.应激――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这是塞里以基本的的生物学观点给应激所下的定义。

2.应激源  应激源(stressor)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发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生活中常见的应激源有以下几种:

(1)生物性应激源: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物理性应激源:如温度、光、声、放射线、暴力等。

(3)化学性应激源:如酸、碱、化学药品、毒物等。

(4)生理性病理性应激源:如月经来潮、遗精、妊娠期、更年期、饥饿、疲劳、疼痛、疾病等。

(5)心理性应激源:如焦虑、烦恼、恐惧、挫折、抑郁、失落、孤独等。

(6)社会文化性应激源:如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冲突、失去亲人、失业、就业、就学、学习工作成绩不佳、晋升、职业竞争、现代生活节奏过快、结婚离婚、居住场所的搬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3.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是指机体在应激源的刺激下,身心持续相互作用下的整体反应。机体对应激源的反应可分为两个方面:

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需氧量增加、呼吸急促、肌张力增加、免疫力下降、括约肌失去控制等。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否认、压抑、恐惧、挫折、愤怒等。

(二)塞里的应激学说

(1)应激:他认为,应激是人体应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人体都有一种倾向,即努力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当有任何破坏平衡的情况发生时,他总会设法调整机体去适应改变,以避免平衡状态的破坏。所谓非特异性反应是一种无选择地影响机体全部或大部分系统的反应。应激反应持续于个体的一生,应激的完全解脱就意味着死亡。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10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使用化学药物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化学消毒灭菌法。能杀灭繁殖体型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可以达到灭菌作用的化学药物,称为灭菌剂(sterile agent)。凡不适用于热力消毒灭菌法的物品,都可以选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符合理想化学消毒剂的条件  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作用时间长;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无刺激性、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无色、无味、无臭,而且使用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用法简便,价格低廉。(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并存放在无菌容器中。定期更换,易挥发的消毒液要加盖,定期检测,保持有效浓度。(三)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immersion):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在消毒溶液中的方法。按不同被消毒物品和消毒液的种类,确定消毒溶液浓度与浸泡时间。浸泡前将被消毒物品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注满消毒液。浸泡中途添加物品,需重新计时。器械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2.擦拭法(rubbing):是用化学消毒液擦拭被污染物体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无显著刺激性的消毒剂。3.喷雾法(nebulization):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喷洒在空气中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如墙壁、地面等的消毒。4.熏蒸法(fumigation):是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如病室的空气消毒。在消毒间或密闭的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临床常用甲醛和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病区 篇11

护理经济学是门新兴的学科,主要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

研究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经济效益。它的提出是基于护理需求的无限性及护理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健康观念的巨大改变,护理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追求效益,谋取生存和发展的成本观,为护理经济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护理经济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护理价值得到综合的体现,护理成本得到核算,护理需求得到全面的调查,还可以使护理市场得到主动的开发。国外的护理经济学已开展了多元化的护理需求研究、多层次的护理市场开发、系统化的护理成本核算、制度化的护理保险形式、综合化的护理价值评价、合理化的护理效益分析、企业化的护理经营模式等等研究,我国的护理经济学才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随着护理服务产业化、护理保险制度化、护理市场拓展化及护理

上一篇:人民政府党组关于2016年度民主生活会前征求意见建议公告下一篇:太极拳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