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考试讲义

2024-06-17

初级会计考试讲义(精选7篇)

初级会计考试讲义 篇1

二、负债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缴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预收款项、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事业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缴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预收款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一)短期借款

事业单位的短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支付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教材例10-21】2×13年3月1日,某事业单位以3.6%的年利率向某银行借入一笔款项,借款本金为100 000元,期限6个月,按季付息。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借入短期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 000

贷:短期借款100 000

(2)5月31日第一次付息:

借:其他支出900

贷:银行存款900

(3)8月31日到期归还本息时:

借:短期借款100 000

其他支出900

贷:银行存款100 900

(二)应缴款项

更多2013初级、中级、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54

事业单位的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应缴未缴的各种款项,包括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款项、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1.应缴税费

事业单位的应缴税费是指事业单位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

【教材例10-22】2×13年3月,某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劳务收入200 000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3%,款项已存入银行。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收到经营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200 000

贷:经营收入200 000

(2)计算应交营业税6 000元(200 000×3%):

借:经营支出6 000

贷:应缴税费6 000

(3)实际缴纳营业税时:

借:应缴税费6 000

【教材例10-23】2×13年5月末,某事业单位为职工代扣代缴5月份个人所得税56 000元。6月初,该单位以银行转账方式将代扣的个人所得税缴纳给税务机关。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代扣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56 000

贷:应缴税费56 000

(2)上缴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缴税费56 000

贷:银行存款56 000

2.应缴国库款

事业单位的应缴国库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

3.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的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

(三)应付职工薪酬

事业单位的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教材例10-24】2×13年5月,某事业单位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人员发放工资500 000元,津贴300 000元,奖金100 000元,按规定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0 000元,该单位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薪酬并上缴代扣的个人所得税。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计算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事业支出9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900 000

(2)代扣个人所得税时:

更多2013初级、中级、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54

借:应付职工薪酬30 000

贷:应缴税费30 000

(3)实际支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870 000

贷:银行存款870 000

(4)上缴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缴税费30 000

贷:银行存款30 000

(四)应付及预收款项

1.应付票据

事业单位的应付票据是指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教材例10-25】2×13年8月1日,某事业单位购入一批自用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 500元。同日该单位开具了一张期限为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9月1日,该单位支付了价款和增值税。财会部门根据有关凭证,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购入专用物资时:

借:存货58 500

(2)票据到期支付票款时:

借:应付票据58 500

贷:银行存款58 500

2.应付账款

事业单位的应付账款是指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应付的款项。

3.预收账款

事业单位的预收账款是指事业单位按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4.其他应付款

事业单位的其他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除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之外的其他各项偿还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应付及暂收款项,如存入保证金等。

(五)长期借款

事业单位的长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六)长期应付款

更多2013初级、中级、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54

事业单位的长期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如以融资租凭租入国定资产的租赁费、跨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等。

1.发生长期应付款时:

借:固定资产

贷:长期应付款(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差额)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

贷:银行存款等

2.定期支付租金时,按照支付的租金余额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同时:

借:长期应付款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考试讲义 篇2

材料费用分配表单位:元

根据表9-5,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166500

辅助生产成本3000制造费用4500管理费用1200

贷:原材料 175200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规定计入管理费用的“其他”项目。

根据表9-12,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20×9 年 5 月 单位:元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20×9 年 5 月 单位:元

20×9 年 5 月 金额单位:元单位 :度 、小时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528——供电车间 800

制造费用 26976

管理费用 1196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5800——供电车间 13700

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总额3600 (见表9-5) +18000 (见表9-6) +9000 (见表9-7) +1100 (见表9-8) +6400 (见表9-9) =38100 (元)

根据表9-14和表9-15,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A产品468350——B产品253950

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单位:元

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

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

材料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B 产品 253950

贷: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468350——B 产品 253950

改为: (2012年教材P249页)

根据表9-5,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 166500

辅助生产成本3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3600

——供电车间900

管理费用 1200

贷:原材料 175200根据表9-12,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540——供电车间 800

单位:元

单位:元

甲工厂

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单位:元

产品成本计算单20×9年5月单位:元

产品成本计算单20×9年5月单位:元

制造费用 27255

管理费用 190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6100——供电车间 14400

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总额3600 (见表9-5) +18000 (见表9-6) +9000 (见表9-7) +1100 (见表9-8) +6400 (见表9-9) +27255 (见表9-12) =65355 (元)

根据表9-14和表9-15,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A 产品

485350——B 产品 262500

贷: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485350——B 产品 262500

初级会计考试讲义 篇3

关键词:经济类;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

一、《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调查专业涉及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贸和保险学等专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9份,回收率89.75%。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初级会计学教学工作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54学时,3学分;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及少量的互动教学为辅。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在学习《初级会计学》之前对该课程不太了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对该课程的感知程度,86%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9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课程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初级会计学》教材非常满意的学生仅占11%,说明目前的会计学教材还存在较大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太专业,学习方式太枯燥;另外,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被动式学习,为了考试、为了文凭而学习等。因此对非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如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是不满意的,78%的学生希望教师多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92%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类本科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会计学专业大同小异,都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专业人才。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因此,《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因专业而异。

第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指引下,教学内容不合理,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出经济类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特色,对会计学专业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讲授内容一样。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报表的编制等,重点是怎样进行会计核算。这些内容对刚刚进入大学而且对企业的相关运行还一无所知的大一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根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接受不了、入门难,进而挫伤他们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兴趣。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针对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较少,学完《初级会计学》课程后没有后续的相关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对会计学知识的不同层次的多方面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虽然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中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经济类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会计学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80%的教师同时还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三、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和会计信息密不可分,因此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必须懂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但是不需要他们记账、算账以及编制相关会计报表。这就要求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重点定位在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经济管理人员,要求他们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能看懂会计报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教材的选用。目前我国国内的《初级会计学》教材有很多,但大多是针对会计学专业的,重点介绍如何做会计,在教学的难度上偏难,不太适宜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应该选用与经济类专业密切相关的、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的最新版的教材。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并且每年都要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修改。

2、具体的教学内容。由于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在了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方面。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授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據专业特色来设计相关章节,而对于如何做账的部分如会计凭证、账簿等学生了解即可。

3、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进行“立体式教育”。

(三)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优化,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在《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同时还可以使抽象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具体,克服学生对学习会计的恐惧心理。另外在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应大力推行实验教学法,如在会计凭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实物,说明填制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发给同学具体的凭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案例自己练习填写;在会计报表的课堂教学中,展示主要会计报表实物,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讲解其构成、格式、编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继续以案例指导学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产生过程,以更好地达到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

(四)优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初级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提高会计实务能力。首先,创造条件把会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派送到知名的大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学习,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学院可以聘请适当数量的知名注册会计师定期给学生作报告,并与会计教师进行座谈,增加会计教师的感性知识,使双方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朱海涛.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财会月刊(理论),2007(1).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育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2003(15).

3、王琳,房建昱.中外《会计学原理》教材的比较及其启示[J].石油教育,2001(4).

*本文系河南大学第九批教学改革项目(会计学专业“立体式”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成果。

初级会计考试讲义 篇4

文章摘要:2014年经济师考试《初级人力》讲义:薪酬的作用

薪酬的作用(员工、企业)

(一)对员工的作用

(1)基本生活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收人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主要收人来源,它对于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起着无可取代的保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及其家庭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2)心理激励功能。薪酬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契约通过员工对薪酬的感知而影响员工的态度、行为以及绩效结果,从而产生激励作用。

(3)个人价值体现。员工的薪酬水平,往往代表了其在企业甚至是社会中的地位和层次。因此薪酬同时也成为对员工个人价值和成功的一种识别信号。

(二)对企业的作用

(1)改善经营绩效。如前所述,薪酬起着吸引、保留、激励企业优秀员工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地引导员工的态度、行为和绩效结果,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

(2)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薪酬会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合理的薪酬政策有助于塑造和强化良好的企业文化。相反,如果企业的薪酬政策与企业文化或价值观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则将会是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一次重大挑战。

(3)支持企业变革。薪酬可通过作用于员工、团队和企业整体来创造与企业变革相适应的内外部氛围,使员工更清晰地了解企业变革的目的和过程,更迅速地适应企业新的环境,使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尽快地统一到一起,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变革。

薪酬体系设计【两类原则,三类步骤】

(一)薪酬体系设计原则(传统与现代)

1.传统的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1)公平性原则。员工对薪酬分配的公平感是设计薪酬制度和进行薪酬管理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薪酬的公平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外部公平性,即同一行业或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不同企业中类似职位的薪酬应当基本相同,因为对他们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要求相似,他们的各自贡献也相似;二是内部公平性,指同一企业中不同职位所获薪酬应正比于各自的贡献,只要比值一致便是公平;三是个人公平性,涉及同一企业中占据相同职位的人所获薪酬之间的比较。

(2)竞争性原则。指在社会上和人才市场中,企业的薪酬标准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足以战胜市场中同行业、同等规模的其他企业,获得企业所需的核心人才。企业薪酬的竞争性不仅体现在较高的薪酬水平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还取决于灵活多变的薪酬结构。

(3)激励性原则。从目前来讲,单纯较高的薪酬水平已不能有效刺激员工努力工作,要想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较强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就必须在内部各类、各级职位的薪酬水平上,适当拉开差距,以真正体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提高企业的薪酬水平,固然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激励性,使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一定的优势,但同时由于人工成本的提高,企业在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必定会有所下降。所以在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力求使用有限的薪酬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合法性原则。企业薪酬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劳动用工及人事的有关法律、法规,尤其要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公正,避免不应有的歧视。

此外,传统的薪酬设计原则还有适度性、认可性、平衡性、交换性等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应用上述的原则,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并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2.现代的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1)团队性原则。随着企业管理理念及方法的不断发展,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已被众多的现代企业应用于管理实践当中,团队合作的成效在整个企业中也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在薪酬体系设计时建立基于团队的奖励计划,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更好地发挥团队效能。

(2)隐性报酬原则。根据效用递减原则,当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激励效用会逐渐减弱。所以,现代管理心理学要求企业更多的是从内在心理上去激励员工,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二)职位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六步)

1.明确企业基本现状及战略目标

企业现状及未来战略目标是制定薪酬政策,进行薪酬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明确了企业现状及未来战略目标才能确定适合本企业的薪酬水平,才能建立具有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2.工作分析及工作评价

工作分析是确定薪酬体系的基础,在结合企业战略发展日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明确企业内部各职位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工作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决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工作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企业内部各职位的相对价值,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薪酬调查建立一套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以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的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差异,从而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薪酬的公平性奠定基础。

3.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决薪酬的外部竟争性问题。薪酬调查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企业所关注的竞争对手或同行业类似企业的薪酬水平及相关信息,并根据薪酬曲线得出本企业各职位薪酬所处的位置。

4.确定薪酬水平

在薪酬调查结束后,就应结合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薪酬水平。在确定薪酬水平时,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跟随策略或滞后策略,同时也可以根据职位特点的不同,在企业内部实行混合策略。

5.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是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这两种薪酬有效性标准之间进行平衡的一种结果。一个完整的薪酬结构中主要包含薪酬等级、薪酬等级内部变动范围和相邻薪酬等级间的关系等。

6.薪酬预算与控制

在薪酬结构设计完成后,为了保证薪酬体系的有效实施,还要进行薪酬预算与控制。所谓薪酬预算,就是预先性的成本分析过程。通过薪酬预算可以提前估计出企业的人工成本,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三)技能薪酬体系的设计流程

技能薪酬体系设计的日的就是把职位薪酬体系所强调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能够被认证、培训及对之付酬的各种技能,也就是说,技能薪酬体系设计流程的重点在于开发出一种能够使技能和基本薪酬联系在一起的薪酬体系。其设计流程与职位薪酬体系大体相似,都要经过技能分析、技能评价技能定价和技能管理四个主要步骤。

1.技能分析

即对某项工作所需技能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如同工作分析是构建职位薪酬体系的基础一样、技能分析是技能薪酬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2.技能评价

即评估不同技能对企业的相对价值、进而建立技能等级体系的过程,如同工作评价是评估工作间相对价值并建立职位等级体系的过程。

3.技能定价

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不同技能等级确定薪酬数额的过程,与根据薪酬市场水平建立职位薪酬政策相类似。

4.技能管理

即在技能薪酬体系中鉴定员工的技能水平、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提供职位轮换、技能认证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等,目的是保持技能薪酬体系的正常运行。

(四)能力薪酬体系的设计流程(四步)

在设计能力薪酬体系的过程中,先要建立一套对能力进行分类和分级的任职资格体系,即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行为标准等。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任职资格确定员工的基本薪酬数额。其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进行工作分析,划分职类和职种

职类、职种的划分可以说是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设定跑道,员工除了依靠职位晋升外,还可以通过在本职种内不断提高任职能力来实现薪酬水平的提高。

2.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

任职资格是指员工承担某职位或职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员工任职资格等级的高低取决于所真备的条件与能力水平的高低。任职资格体系就是对不同职类、不同职种的任职资格,根据工作难度及复杂程度的需要进行划分,比如,管理服务职类的人力资源开发职种可以划分为四个任职资格等级。

3.职种价值评价

职种评价的对象是职种中各个职位任职资格等级的标准,包括知识、专业经验与成果、专业技能和行为标准等,评价的方法与工作评价类似。职种评价的目的是要根据评价分数来划分薪酬等级,即一个职种所在的薪酬等级取决于所有任职资格等级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4.员工任职资格鉴定

初级会计考试讲义 篇5

人员招聘的工作流程

一、人力需求诊断

确定职位空缺是整个招聘活动的起点。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确定所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如果招聘的是企业中的重要管理岗位,或招聘的人员数量比较多,影响比较大,这时一般会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召集会议,对招聘相关问题予以决策。

二、制订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是将招聘决策的内容具体化以便于执行的行动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招聘渠道

组织获取人力资源的途径有两种: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是指从组织原有员工范围内获取人力资源的一种途径;外部招聘则是指组织获取人力资源的外部来源。两种途径各有利弊,基本上是互补的,见表6-l.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各有优劣。有些组织倾向于内部招聘,如通用电器公司几十年来一直都从内部选拔CEO;而有些组织更倾向于从外部招聘,如IBM、惠普等公司的CEO大多从企业的外部而来。具体采用哪种来源需要组织综合考虑公司的战略计划、招聘的岗位、上岗速度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等因素。

目前,人力来源成为我国企业组织面临的挑战性课题,内部人员不能够满足需求,外部人力来源的弊端难以克服。很多企业在权衡利弊后,将加强组织内部的员工培训和内部人才培养的制度与程序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企业内部比较高层次、关键性岗位的人员补充以内部招聘为主,对空缺出来的低层次或需要某些具体知识、技能性的工作岗位进行外部招聘。尽力将组织中的发展机会显性化,制度化,对已有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培养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经营人才。

2.招聘的规模

是指企业准备通过招聘活动吸引应聘者的数量。招聘活动吸引的人员数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而应当控制在合适的规模。一般来说组织是通过招聘金字塔模型来确定招聘规模的,图6-2显示的是将整个招聘录用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以每个阶段参加的人数和通过的人数比例来确定招聘的规模。该方法可以帮助组织确定为了雇用一定数量的新雇员,必须网罗来多少求职者。

就图6-2的例子来说,企业知道它在新的一年中需要雇佣50名初级会计师。而根据经验可知,接到企业录用通知的人与实际来就职的人的比例是2: l;也就是说,他们准备录用的人中,大

约只有一半的人会来报到。企业也清楚,他们实际面试过的人和他们确定可以录用的人的比例大致是3:2;接到企业面试通知的人与实际来企业接受面试的人的比例是4: 3。最后,企业还知道,求职者总人数与企业实际会对其发出面试通知的人的比例是6: 1左右,即通过企业的招聘广告、大学招募和其他招募努力而吸引来的求职者中,只有大约1I6的人实际会收到企业的面试通知。一旦有了这些比例关系,企业就清楚了,为了能够雇用到50名初级会计师,企业需要吸引1200名候选人。

使用招聘录用金字塔所确定的招聘规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组织招聘录用的阶段,阶段越多,招聘的规模相应就越大;二是各个阶段通过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需要参考组织以往的历史数据和同类组织的经验,每一阶段的比例越高,招聘的规模就越大。

3.招聘时间

由于招聘工作本身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再加上选拔录用和岗前培训的时间,因此,填补一个职位空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为了避免组织因缺少人员而影响正常经营,需要精确地估计从候选人应聘到雇佣之间的时间间隔。随着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这些数据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招聘时间计划的最常用方法是时间流失数据法(Time Laps Data , TLD),该方法显示了招聘过程中关键决策点的平均时间间隔,通过计算这些时间间隔可以确定招聘的时间。表6-2展示了一个人员招募时间范例,从范例中可以看到,组织应当在计划上岗日期前15周开始招募。

使用时间流失数据法TLD方法确定招聘时间时,要考虑两个因素:整个招聘录用的阶段和每个阶段的时间间隔。阶段越多,每个阶段的时间越长,招聘开始的时间就要越早。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招募金字塔和时间表都是基于以往的人员招募数据而制作的,如果劳动力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必须对它们进行调整。失业率增长或降低、行业竞争的变化、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吸引力,这些都可能使人员配置过程变得比以往更容易或更困难。管理人员应当评价任何变化的环境可能对求职人员库、比率以及招募时间表产生的影响。

4.招聘的范围

招聘的范围是指组织在多大地域范围内进行招聘活动。从招聘的效果来考虑,范围越大,效果相应也越好;但是随着范围扩大,组织的招聘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对理性的组织而言,招聘的范围应当适度。

组织确定招聘范围的总原则是在与待聘人员直接相关的劳动力市场上进行招聘。这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空缺职位的类型。一般来说,层次较高或性质比较特殊的职位,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招聘;而层次较低或比较普通的职位,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招聘即可。二是企业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如果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比较紧张,相关职位的人员供给比较少,招聘的范围就要扩大;相反,当劳动力市场比较宽松时,在本地进行招聘就可以满足需求。

5.招聘的预算

一般来讲,雇用一个人所需要的费用可以用招聘总费用除以雇用人数得出。除此之外,下列的成本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事、业务、其他管理)

(1)人事费用:组织招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差旅费、生活补助及加班费等;

(2)业务费用:包括通信费(电话费、上网费、邮资和传真费等)、专业服务费(获取中介信息而支付的费用)、广告费(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广告的费用)、资料费(组织印刷宣传材料和申请表的费用)以及办公用品费(纸张、文具的费用)等;

(3)其他管理费用:租用临时设备、办公用具等的费用。

在计算招聘费用时,应当仔细分析各种费用的来源,把它们归入相应的类别中,以免出现漏洞或重复计算。

三、选择招聘来源和方法

招聘来源是指潜在的应聘者所存在的目标群体;招聘的方法是指让潜在的应聘者获知组织招聘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招聘来源和招聘方法的选择,对于招聘活动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选择的招聘来源不当,目标群体中的人员并不适合从事空缺职位,那么招聘活动就无法吸引到合适的应聘者。例如,企业本来准备招聘熟练技术工人,但是选择的招聘来源却是技校,而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因此,招聘的效果不会很理想;招聘方法同样如此,如果企业选择的招聘方法不能让潜在的应聘者获得招聘信息,也无法吸引到应聘者,例如企业要招聘一般的勤杂人员,选择的招聘方法却是互联网,招聘的结果肯定不理想。

(一)内部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在组织内部进行人员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内部招聘的来源,从理论上讲有三个:一是下级职位上的人员,主要是通过晋升的方式来填补空缺职位;二是同级职位上的人员,填补空缺职位的方式主要是工作轮换;三是上级职位上的人员,主要是通过降职的方式来填补空缺职位。

相应的组织内部招聘方法有:

1.人力资源数据库搜索

使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了解现有员工的背景资料,如知识、技术、能力等信息,与工作需求相对照,从而为岗位搜寻合适人员。例如,某公司想寻找一个有市场营销经验的MBA,则可以将市场营销和MBA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计算机可以将当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员工都列出来。人力资源数据库搜索的方法可以大量节省组织用于鉴别内部候选人的时间。然后与合适候选人联系,确定他们对该职位的兴趣。

2.工作职位与申请公告

通过内部电视、电子邮件、企业网页、张贴海报等形式在企业内部充分展示职位空缺,邀请企业内部所有符合条件的雇员前来申请这是一种允许那些自认为具备所需资格的员工申请公告中工作的自荐技术。该方法的优点是让各类员工都知道岗位空缺,发现可能被忽视和埋没的人才,鼓励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这些做法符合现代管理所倡导的参与、开放、民主、平等、竞争等潮流。在公告中应当尽量说明空缺岗位的名称、工作职责、待遇条件,任职资格等。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通知所有人。

3.管理层指定

企业内部有些岗位,特别是管理岗位,常常是由管理层根据考核结果指定候选人,有时甚至直接任命。

4.内部人推荐

由企业内员工推荐企业的其他员工或企业外部人员。由于推荐人对应聘人员的素质状况比较了解,对工作及企业的性质也有相当的了解,所以他们已经利用自己对双方的了解进行了岗位与员工的匹配分析。同时由于自己介绍来的员工质量会影响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声望和地位,因此推荐人会承担起一部分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和控制作用。而被介绍来的新员工会觉得自己不仅应该受到组织的约束,还要对得起为他介绍工作的人,对他们而言也会多一点控制因素。所以,内部人推荐的招募方法往往非常有效。相关研究发现,通过当前员工介绍而招聘的员工其任期要比其他方式招聘的员工任期长。据职业管理协会的研究表明,内部人推荐的招聘成本平均为每位正式员工500美圆,临时雇佣员工70美圆。而通过广告招聘的成本为每个正式员工 2 884美圆,临时雇佣员工726美圆。

内部人推荐一般是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人情味”较重的企业通常采用的方法。美国微软公司40%的员工都是通过员工推荐方式获得的。美国肯塔基医院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推荐,还设立了奖金,用来奖励那些为公司推荐优秀人才的员工。

5.以前员工和应聘人员的重新招聘

以前的员工和以前的应聘者是新员工招聘时的一个来源,这样做的优点是已经知道这些潜在员工的情况,可以增加招聘的可靠性,减少招聘成本。例如,埃克生咨询公司与离职员工在2年内保持联系,吸引了100多名员工重新回到公司工作。

(二)外部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1.外部招聘的来源

如果没有适宜的内部应聘者,或者内部人力不能满足招聘人数,就需由外部招聘。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更适合采用外部招聘:①补充初级岗位;②获取现有员工不具备的技术;③获得能够提供新思想且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相比内部招聘,外部招聘的来源比较多,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l)在校学生。学校是组织招聘初级岗位的重要来源。组织往往从职业学校中招聘办事员或其他初级操作性员工。例如,许多家用电器修理、小机械装配、服务礼仪等专业职业学校,都可以给企业提供合格的初级员工。有些公司甚至与职业学校合作,以保证这种经过培训并且具有特殊工作技能员工的供应;在大学里,组织往往可以发现潜在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从校园招聘对企业和大学双方都有益,所以双方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发展和保持密切的联系。目前,很多企业都会派招聘人员去学校进行招聘宣传和筛选工作,还有些企业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勤工俭学的机会等方法吸引毕业生加入他们的组织。

倾向于从学校招聘员工的组织往往具备很好的培训体系,不强调新员工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另外,对于那些十分强调培养独特的组织文化的企业来说,没有在其他企业中长期服务过的毕业生也比较容易被塑造和培养。

(2)竞争对手或其他公司。对于一个要求具有近期工作经验的职位来说,其竞争对手和同一行业中的其他公司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招聘来源。随着人员的流动性日益加大,这个渠道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对于那些没有能力提供完备的培训过程的小公司来说,他们更加注

重寻求那些受过大公司良好培训的员工。

(3)失业者/下岗人员。失业者/下岗人员也是重要的招聘来源。有许多合格的求职者由于不同的原因加人到失业队伍中。例如,公司破产、削减业务或被其他公司兼并,都使许多合格的员工失去了工作。这些员工往往薪酬要求不高,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资本。另外,由于这些人经历过失去工作的痛苦,因此当他们重新就业后会更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工作努力程度比较高,对企业的归属感也比较强。

(4)退伍/转业军人。退伍/转业军人往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团队取向,有高度责任感和纪律性,并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对那些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和组织忠诚度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员工来源。

(5)老年人。那些已退休的老工人也是一个宝贵的员工来源。由于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较为稳重和可靠,他们可以弥补年轻员工的经验不足;此外,由于老年人的生活压力比较轻,因此他们对薪资待遇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曾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组织对老工人评价很高,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忠诚感。

初级会计考试讲义 篇6

本章要点:

1.医院感染

2.消毒灭菌

一、医院感染

1.概念:医院感染(NI)又称医疗机构相关感染(HAI),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

2.感染来源:

(1)外源性感染:来自于另一感染者或环境;

(2)内源性感染:来自于患者自身,由于正常菌群迁徙至机体其他部位,或受损组织,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体过度生长。

3.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可以导致医院感染。细菌(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病毒、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支原体、寄生虫。

医院感染病原体因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诊疗措施及抗菌药物使用史等而异,各类病原体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亦不相同。

4.常见的医院感染常见的医院感染是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血流感染。

(1)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常与留置膀胱导管的使用有关。病原体为肠道正常菌群或医院获得的耐药细菌,感染率高,能导致菌血症和死亡。

(2)手术部位感染常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感染病原菌取决于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抗菌药物使用,包括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手术部位污染程度、手术技巧、引流管留置、病原体致病性、其他部位的感染等。

(3)呼吸道感染可发生于所有患者,感染病原体常为内源性。

(4)菌血症占医院感染的小部分,但发病率日益增加,病死率高。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常驻菌或暂居菌,多重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5)其他医院感染:烧伤、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创面有利于细菌定植,易发生全身感染。年龄大于6个月,有抗菌和药物治疗史的住院患者的严重腹泻主要由艰难梭菌引起。此外,还有眼和结膜感染、子宫内膜炎、产后生殖道感染等。胃肠炎、肝炎等还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

5.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1)医院感染来源:来源于人类与环境。

人类:感染来自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或探视者,也可以来自患者自身。感染源可能是患者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或为病原携带者。

环境:感染来自于污染的物品、食物、水或空气,病原体存在于不同的环境。来自于环境的医院感染,常存在污染库,只有消除环境污染库,才能控制传播。

(2)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与社区感染相同,但以空气、接触及媒介更为重要。

(3)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免疫状况、基础疾病、继发感染、特殊药物、创伤等。

6.医院感染预防

去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宿主抗感染能力。通过使用无菌器械、物品、药品,清洗织物及食品去污染等,可去除物品携带的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良好的技术规范,隔离患者、保持通风、换气;加强手的卫生、消毒与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传播。

此外,通过增强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规范化及减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内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调查 在许多国家,医院感染调查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至少包括一名感染

·

控制主管和护士,其职责是检测医院感染、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条例并监督执行、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1)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目的是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感染种类的变化,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其监测资料来源于微生物学报告、病房巡视、活检报告、医务人员健康记录、出院患者随访等。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外,还常规监测灭菌、消毒效果;医院配置产品;开放系统中准备的血液成分;血液透析液等。

环境(物体表面、空气和水)及医务人员样本因无标准化操作规范,结果难以解释,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无须常规监测。只有当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医务人员或环境与医院感染传播 有关时,才进行患者或医务人员样本的培养、购买物品的抽样检测、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器监测、呼吸治疗设备培养、腹膜透析培养、空气培养等。

(2)暴发调查当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常规监测发现流行率增加时,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新病例的产生,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通常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有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证据,包括流行病学分析;病原体分离、分型结果。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流行及暴发调查中的职责是分离病原体并证实所分离的病原体具有同源性。病原体的分型结果用于确定传染的模式,为流行病学追踪感染过程与感染源提供线索。

二、消毒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是去除或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sterilization)是去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消毒灭菌是许多医疗实践的核心。

根据传播病原体、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类:手术器械、植入物或监测设备,以及活组织检查等进入正常无菌部位的物品,必须灭菌。

2.中度危险类:麻醉、呼吸设备、内窥镜等接触黏膜、不完整皮肤的物品,需要高水平消毒。

3.属低度危险类:接触完整皮肤的物品,如听诊器、床头柜等,该类物品直接传播病原体的可能性小,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间接传播,使用低效消毒剂消毒。

消毒灭菌技术

(1)湿热灭菌:将物品暴露于饱和蒸汽121℃ 30min,或高压蒸汽灭菌134℃13min,朊粒需延长压力灭菌器的所用时间、提高温度(134℃18min)方可达到效果。

(2)干热灭菌:将物品暴露于160℃ 120min或170℃60min。若有空腔,干热灭菌效果不如湿热灭菌。

(3)煮沸或低压蒸汽灭菌技术:用于去除热敏感物品的病原体,杀灭布鲁菌、分枝杆菌及多种病毒等细胞内生长微生物,不能杀灭芽胞。

(4)化学法:采用不同消毒剂,针对热敏感物品进行消毒。消毒剂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

(5)γ辐射:通过破坏DNA链发挥灭菌作用,常用于注射器、注射针、导管、手套等小物件的大批量灭菌。

(6)紫外线:通过抑制细菌生长达到消毒灭菌效果。

(7)过滤技术:可用于去除溶液中的颗粒及热源,也可用于去除大容量液体中的少量微生物、溶液中的细菌定量。

消毒灭菌效果评估

1.常通过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剂、指示胶带等检测压力灭菌器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如果符合要求,可以认为处理后物品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2.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可以通过检测使用消毒剂后的微生物浓度来实现。

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A.支原体

·

B.衣原体

C.细菌

D.真菌

E.病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可以导致医院感染。细菌(革兰阳性细菌、革兰

阴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病毒、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支原体、寄生虫。

《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7

一、《初级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的《初级会计学》教学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包括教学对象、教师本身、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等方方面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对象的特点

1. 厌学情绪严重。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是厌学情绪严重, 不仅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意去学, 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对学习也缺乏动力, 特别对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更不感兴趣。“1234567, 一把算盘一支笔”, 这是过去对会计职业的简单认识。刚入校时,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以后又不想做会计, 学好学不好会计课程无所谓。还有些学生担心自己数学基础不好, 怕学不好会计。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做会计工作就是成天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 没什么意思。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初级会计学》的兴趣。

2. 学习风气不正。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 特别松散、拖拉, 上课迟到、课上开小差, 不配合老师, 作业完成不及时、主动。这也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 造成了不良效应。有一些认真学习的同学也由于方法不当, 影响学习效果。

3. 学习目的多元化。

现在的学生学习目的不同, 有的学生仅仅在于考试不挂科, 有的学生定位于考会计资格证, 有的学生在于将来毕业保证有能力从事会计工作,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于将来在会计领域继续深造等等。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不同。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当前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方法。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初级会计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基本上是单向的填鸭式的强制灌输, 满足于教会学生模仿和最大程度地记忆, 难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效率低下就在所难免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主要有 (1) :顺向教学法, 即按照“理论基础———基本核算原理———基本信息载体”的顺序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线索清晰,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一个缺陷, 就是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时候就已经入坠云里雾里, 并逐渐失去兴趣;案例教学安排有时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作为前提, 而安排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实践教学法有时随理论课分阶段安排, 这容易掩盖各实践的连贯性, 若与理论分离, 实践集中安排, 则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因此, 实践教学法的安排与设计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2. 教学手段。

目前高校的《初级会计学》教学活动, 基本上是由会计专业老师通过“一块黑板+一根粉笔”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来完成的。而且有些学校受条件的限制, 不能提供多媒体, 这就不能有效地辅助板书的教学。由于教学设施的局限, 及课程自身的特点, 授课时老师往往需要通过大量板书向学生传授。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时间被用来书写, 不利于课堂的前后对照;另一方面, 学生在记笔记与思考之间往往顾此失彼, 学习、教学效果均欠佳。

(三) 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会计教师的职业轨迹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给会计的教学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从而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2. 自身知识的欠缺。

从近几年的会计准则变更就可以看出来, 会计知识更新比较快, 有些会计专业的教师没有及时地充电, 所以可能存在知识陈旧的情况。再就是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的研究, 把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及时地吸收并充实自己。

3. 教学态度问题。

有些老师认为《初级会计学》简单, 所以往往不够重视。从备课、上课到考核都没有投入足够的注意力。

(四) 教材方面的问题

教科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的《初级会计学》书籍多样化, 但是体系大都一样, 从会计的起源介绍开始, 然后就是按照核算程序, 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另外, 大部分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死板, 文字与教条过多, 缺少案例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同时, 由于会计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和会计准则颁布与实施存在着时间性差异和内容的差异, 教材中所阐述的原理原则及核算方法则显得滞后, 另外,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时期,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由此也引起了会计教学内容与现实会计实务的脱节。

(五) 考核形式单一

考核是检查和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适合的考核形式既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各高校目前大多采用“闭卷考试+平时成绩”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其中闭卷考试成绩权重为70%左右, 平时成绩权重为30%左右。平时成绩的评定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平时作业情况而定, 但由于这些方面的表现一般很难客观测定, 所以平时成绩评定时主观程度大。而闭卷考试由于受时间、灵活性以及试卷质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现行的考核形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考前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局面。

二、《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 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 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特点, 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 培养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 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并注重情感教学。例如, 可以通过贴近实际的教学, 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会计知识 (2) ;通过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向师心理” (3) ;采用趣味教学方式, 通过一些顺口溜、谜语 (不攒私房钱———公积金) 等来提高学生兴趣, 加深记忆。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应以自己的爱心、责任和才智教好学生, 而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还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 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如若恰当地运用媒体与实训的教学形式, 诸如使用自制或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软件, 进行演示、实训、练习和测验, 变抽象为具体, 变平面为立体, 会对教学起良好的辅助作用,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问题如果恰当地运用符号、图式来说明, 直观形象, 易学易懂易记,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实行小班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实施网络教学, 此外, 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 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等,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还要加大开展实践教学力度, 通过课堂单项实训、课堂集中模拟实训、案例教学 (4) 、“沙盘”教学、校外实习等,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大纲、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同时, 及时取得学生实习反馈, 是促进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四) 教学内容的设计

1. 把握核心理顺关系。

《初级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就是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以便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明确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 是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案的基本依据 (5) 。

2.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合理安排, 但是每门课程课堂教学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必须做到既突出重点, 又兼顾一般。突出重点, 就是要把课程的每个重点、难点讲深讲透;兼顾一般, 就是凡属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即使不是重点也应予以概括介绍, 点到即止, 不需花太多的时间。

3. 双语教学。

在加入WTO以后, 当前经济全球化, 使得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会计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国内外会计学基本理论, 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 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的异同, 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踏入社会之后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和参与竞争, 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但是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英文教材缺乏等问题的存在, 使得研究会计双语教学有重大而迫切的意义 (6) 。

(五) 教材的选择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成功的教材选择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融会相关知识, 还要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选择教材时要考虑理论系统性、实践操作性、及时性、中英文教材相结合等各个方面, 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

(六) 考核方式的改革

鉴于单一考核方式的弊端, 《初级会计学》应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理论考试采取统一出题的试卷库方式, 不制定具体范围, 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 避免考生考前突击;实践考核时将考场设计成模拟“现场”, 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处理本“角色”的业务。

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期末考试、独立报告、课堂表现、作业、期中考试等方式,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应以平时表现为主, 适当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具体而言, 通过学生平时在案例资料收集、案例讨论以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由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给出某一学生的成绩、然后与期末考试成绩加权计算出该学生的总成绩, 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初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 如何让学生顺利进入会计学科的系统学习大门, 是课程的基本要求。文章从《初级会计学》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 结合国内外高校实际, 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研究讲课的技巧、更新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对策。

关键词: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注释

1 容丽.关于《基础会计》教学的逆向思考南宁[J].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

2 郎永建.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与思考[J].经济师.2004 (10)

3 张玉武.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 (2)

4 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运用要领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1)

5 张丽.创新教学理念教好《基础会计》[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2)

上一篇:考研政治考点预测: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下一篇:观钱伟长事迹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