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技巧

2024-09-07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技巧(精选11篇)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技巧 篇1

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因为这些年高考很多都是只画经纬线出来让考生来做题的。

2、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

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

14、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 高考数学常用答题技巧及考试技巧

★ 高考数学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考数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方法

★ 高考数学答题思路方法

★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及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的24个答题技巧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技巧 篇2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 就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 即第三轮复习。这个阶段时间短, 头绪多, 复习抓好了, 可以使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发挥水平, 将成绩进一步提升, 因此教师不可轻视, 要周密安排, 有所作为。根据笔者高三复习教学的体会, 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查漏补缺, 强调基础, 突出重点和难点, 强化地理思维素质训练

查漏补缺工作应该是在两个层面同时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文科综合模拟测试中暴露出来较为普遍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评时进行适当地“补火”, 尤其是主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 做到“颗粒归仓”。同时也要让学生做“返回书本”的工作,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点是原理规律与方法思路, 前者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大气水平运动规律等;后者如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地理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等。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区域地理的重点是区域准确定位与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掌握, 可以从行政区、地形区、流域、经济区等多个角度进行训练, 也可以适当进行区域间的比较训练。

一般一个学生到了最后一两个月能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就看他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学科思维素质。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学科能力, 这是中学地理教学要给学生的, 也是地理高考试题着重考查的。在第三轮复习教学中要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 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 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能力、地理变式图像的判读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地理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迁移能力、热点问题与地区区域的分析能力、典型环境问题的说明分析评价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 才能以不变的能力从容应付百变的试题。

二、联系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加强综合训练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试题的目标之一。因此在第三轮复习中, 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站在文科综合的高度, 从地理学科角度, 对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进行分析和适当训练。复习的重点是了解热点问题与地理相关的知识, 掌握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人地关系等。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区域概况:

对于涉及具体发生地区的热点问题, 要了解相关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地理概况。主要从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 、人文地理特征 (人地关系、经济、交通、城市等) 角度去把握。

2. 相关原理:

对于涉及地理学科相关原理的热点问题, 要能运用本学科相关原理解释这些热点问题或现象的变化过程和成因。如莫拉克台风、汶川大地震, 就要联系台风和地震的相关原理。

3. 影响意义:

对事件、大型工程、重大活动等热点问题, 还要从地理角度掌握其影响意义, 这些往往不是书本现成知识, 需要教会学生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四大工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能源安全等, 四大工程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4. 地理过程:

对当代全球共同关注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热点问题, 则要从地理角度系统把握其地理过程。以环境问题为例, 必须把握其形成原因——产生的危害——解决的途径或措施, 并能结合实例分析。

另外, 在把握热点问题时还必须适当关注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

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的热点试题, 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 即不会考到所有热点问题或某一热点问题的所有方面, 在高考后期复习的短暂时间里, 如何提高热点问题的复习效率,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进行整合:既把本年度所涉及的热点问题的类型进行系统化, 考点把握方法化。以大型工程事件的影响为例, 它不外乎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加以评价。

2.专题练习:可适当搞几个关于热点问题的专题练习以达到巩固强化的效果。

3.有所侧重:高考命题的角度很广, 就热点问题的复习如想猜中题几率很小, 但从历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 对那些为公众所关注的或几乎众所周知的热点问题和涉及本学科 (地理) 主干知识的热点问题往往在试卷中出现的更高些。对它们的复习应该更加引起重视。

三、加强学习心理辅导, 最大程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冲刺能力

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对于一些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要在加强个别辅导的同时, 适当给他们缩小复习范围, 降低难度, 强调基础, 突出重点, 提高自信心。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 要求他们主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加强薄弱环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可要求他们一手抓知识的整合, 将高考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同时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模拟试题, 提高解难题的能力。

四、加强应试技巧的辅导, 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提高高考成绩

应试技巧虽然不是考试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但针对高考考试的特点和地理学科的特点, 在临考前进行一定的应试技巧辅导和训练, 对于提高答题正确率, 减少不应该的失分, 也是第三轮复习不可忽视的环节。第一, 通过几次文科综合模拟测试, 使学生明确文科综合考试的试卷结构、试题数量和出题方式, 熟悉综合考试的特点, 合理安排做题时间, 适应不同学科内容和思维在短时间内的转换。根据以往经验, 除了正式的三次文科综合模拟考试外, 还应适当增加文科综合模拟测试的训练次数。第二, 除了平时试卷讲评时渗透一些应试技巧的教育外, 在临考前选择一个单元时间, 对学生进行地理答题技巧的辅导讲座, 也是必不可少的, 讲座可以教师自己主讲, 也可以邀请有丰富高三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历的其他地理教师主讲。讲座的主讲人一定要精心准备,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考试前和考试时的心理调节、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地理试题的答题规范和注意事项等, 能够搜集一些学生模拟考试中和以往高考阅卷中出现的典型例子更好。

根据笔者的经验, 在考试中, 以下一些事项是应该让学生注意的:

1. 在文科综合测试中, 地理由于兼具文理性质的特点, 题目难度会大一些, 这一点应让学生有思想准备。总之, 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很强的自信心, 应该教学生怎么想呢?“我会的, 别人未必会, 我不会的别人肯定也不会。”这样一种自信心会使学生在考试中间有一个好心情, 发挥最佳水平。

2. 要合理安排作答顺序和时间:一般按题目先后顺序作答, 遇到难题可先绕过去, 切忌“卡壳”, 消耗过多的时间, 有的题实在觉得没有答对的希望, 不如放弃, 以免遭拖累。这样, 可以集中精力, 有较多时间去做自己可能解答的其他难题, 拿到更多的分数。

3. 准确审题非常重要。读题时一定要仔细, 有些题目, 提供的条件和图文材料看似复杂, 其实读懂了图, 注意到了各种条件 (有些条件比较隐蔽, 不易发现, 如在题干的限定语中或在图中的图例和注记中, 应特别注意) , 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了。

4. 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很重要。做选择题时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就是逆向思维, 当你如果找不到正确答案的时候, 应该去看哪些选项是明显错误的, 一般很有效。实际上每一年有时候丢分丢的比较多的, 还是主观试题。各个考生不一样, 就整体来讲现在做选择题大家感觉到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一点, 而对于后面的综合题往往同学们感觉到组织不好语言, 答了很多答不到点子上去。笔者觉得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一要把题目审清, 看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要求我回答的是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需要我调动哪些知识来回答它?然后我自己再思考, 我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路径, 草拟一个答题提纲, 分要点写1、2、3、4……组织语言时要开门见山, 言简意明, 结论性的东西写在前面, 如果想解释, 写在结论的后面, 这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比较重要的。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篇3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一般长短不一,图文并茂,要求能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如: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北纬46°)B.肯尼迪(北纬28°)

C.酒泉(北纬40°)D.库鲁(北纬5°)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如: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A.食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煤炭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4)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都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如: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

A.北京B.新加坡

C.悉尼D.莫斯科

(5)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考生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如: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是

A.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

B.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

C.各地地中海气候区正处于少雨的时期

D.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这里的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指“6月22日至9月23日”。

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1)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②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②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4)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如: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①④ B.②⑥

C.③⑤D.③⑥

选项中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二)运用科学方法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答案。

如: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

2.排除法: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如: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3.转换法: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如: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

4.图像法: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如: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教材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5.逻辑推理法: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如: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 B.7月C.8月 D.9月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要知道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二、综合题答题技巧

由于地理综合题跨度大,涉及面广,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特征,试题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答案要求概括能力强,能联系实际,关注生活联系热点,结合历史背景和政治现象,往往涉及多本教材多个章节的内容,而且要将各种内容进行归纳处理,还要进行知识迁移,才能全面正确地完成答题。因此,答题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搞清题目所问,要求以图为纲,将文字系统与图象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心中有图,抓住要点。要注意图中的关键信息(图例、方向、经纬网、河湖、坐标轴数据、单位),以及题中要求回答的内容,问啥答啥。

(二)知识定位和材料选择要正确,一定要根据题意来选择材料,不能答与该题无关的内容。

(三)观点要明确、言简意赅,不能模棱两可。回答要有条理,把每一个要点都标上序号,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四)要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进行论述,因果都要回答,比较题还要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回答,比较项目较多时可采用表格。

(五)思路要开阔,根据题意,看清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还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看清是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等关键词语。

(六)正确组织材料答题,答题要用地理专业术语,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思路开阔,合乎逻辑,详略得当。

(七)字体要规范,大小匀称,排版清晰亮行,不能胡乱写。

(八)处理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地理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九)处理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下题: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台湾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定“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

(十)处理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综合题的一般模式,由于地理试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具体试题中应该学会变通,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要求准确作答。

高考冲刺历史答题技巧 篇4

许多考生对于历史试卷材料题的重视程度不足,阅读材料时往往是浅尝辄止没不求甚解,不从材料的内容中寻找突破口,而是一味的根据设问寻找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却还是不能从教材的内容中组织成确切的表述,但其实在一些材料本身就隐含答案。

2、不要在试卷中留白

考生在答高考历史的时候,遇到题意不能理解或是不会做的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能因为对题目有一些不理解或是觉得自己该题写上业不得分,就什么也不写。写上去的内容逻辑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一旦写到得分点也是能得分的,所以千万不要在历史试卷中留白。

3、答题语言要科学规范

一些考生在答历史题的时候用词不是很规范,不善于用专业语言,甚至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考生在平时做题的时候,要注重语言表述的正确性买就是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必须要想教材语言回归,使用历史学科的语言。

4、答题层次要清晰

高考冲刺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 篇5

1.词汇方面,充分背过教材词汇。碰到不会的单词,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着重注意熟词僻意和固定搭配。

2.语法方面,完形会小范围的考查语法,比较集中的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如果选项中有that/which/where等词,就要考虑这是一个从句。

3.上下文线索,完形的空都不是独立出现的,其线索一定出现在上下文中,如果出现两个都觉得正确的选项,多往下读两行确认一下到底选什么。有的空格甚至需要往下读几段才出现。做完后,不要忘记回头检查一下有没有没填的空。

高考冲刺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 篇6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题基本都是在语境中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单纯考查这类题很少。而在完形填空题中考察语法项目的主要是动词的各种时态、语态和语气、谓语和非谓语形式等。所以这类题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语法基础知识,能够从句式的结构上辨别出须填相关的关联词、连词、副词、形容词或相应的动词,当然还要考虑到主谓一致的关系等语法知识要点。不过,切记解答这类题,必须是任何空格的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方面因素。

近几年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题淡化了语法结构性的题,选项重在语意干扰,也就是说,对具体的语言知识应该融入具体的语境中去考虑,考生应具有通过上下文提示、暗示或铺垫,对 篇章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的能力。所以,快速浏览全文,迅速领悟 篇章主旨,通过上下文语境选择答案选项乃解决完形填空的关键。

★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训练

★ 高考英语各题型答题技巧指导

★ 英语四级完形填空做题技巧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 高考数学常用答题技巧及考试技巧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方法

★ 高考数学冲刺答题技巧

★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解答方法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诀窍 篇7

高考地理综合题中, 经常出现“简述……特征”之类的题。掌握正确的答题思路, 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例如描述地形特征, 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和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气候特征, 要从全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入手;描述地表环境特征, 要注意从气候、植被状况、土壤类型、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解答;描述水系特征, 要从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 长度与流域面积, 支流及河网形状, 上、中、下游的划分, 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等方面入手;描述工业生产特征, 则要从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说明;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 主要应从走向、疏密、数值大小等方面入手。

例题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第36题)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中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 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 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 全年高温 (各月均温都高于20℃) ;全年降水量大 (1600毫米以上) , 5~10月 (6~9月) 降水较丰 (为雨季) , 11月至次年4月 (10月至次年5月) 降水较少 (为干季) 。

(2) 为 (两) 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海拔低于200米) 地势低平, 自北 (西北) 向南 (东南) (或自内陆向沿海) 倾斜 (或渐低) 。

(3) 水网密, 水量丰, 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 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 (原料地) ;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 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基础好, 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 有 (技术好、经验丰富的) 技术工人。

【解析】 (1) 图示黄麻产区位于南亚,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征主要应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来回答。

(2) 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主要应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两方面来回答。结合图中河流和等高线可推断出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 结合题干信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来分析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 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应从原料、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

二、原因分析类

在解答原因分析类试题时, 要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可以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例题 (2008年高考广东文综卷) 20世纪80年代, 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 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2) 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答案】 (1) 原因: (1) 地理位置优越; (2) 交通便利; (3) 地势低平, 气候温和多雨 (气候条件优越) ; (4) 经济发达, 城市密集; (5) 基础设施完善; (6) 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7) 文化、科技发达, 人口素质高; (8) 市场潜力大, 居民消费水平高, 购买力强; (9) 经济腹地广; (10) 市场经济体制健全, 优惠政策多 (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

(2) 对策: (1) 提高办事效率, 优化投资环境;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 改善生态环境; (4) 加大教育投入, 培养高素质人才; (5) 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 (6) 调整产业政策, 引导投资方向。

【解析】 (1) 原因分析类的试题,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分析时应结合材料抓住主要原因。

(2) 吸引外资的对策:对内优化环境 (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素质等) , 对外加强开放 (优惠政策等) 。

三、比较类

准确解答比较类试题的秘诀是, 要明确试题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 还是异同点都找。注意:“异同点”包括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要分开来回答。采取要点纵列化, 或者采取列表比较, 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 比较异同时列表更直观些。

例题 (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36题)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 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 图3为图1中 (1) (2) (3) 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 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 说明 (1) (3) 两地的多雨季节, 并分析其成因。

(3) 比较 (2) 地和 (3) 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 (1) 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 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 (1) 地夏季降水集中, (3) 地冬季降水集中。原因: (1) 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 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 (3) 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 相同点: (2) (3) 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 (2) 地水资源总量比 (3) 地少, 地表水终年缺乏。 (3) 地地表水较丰富, 集中在冬季。

【解析】比较 (2) (3) 两地的异同点时, 要分别写出两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对策措施类

措施类试题, 一般要用“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来进行回答。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 学生要把握以下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 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 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入手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 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要点应尽量全面, 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例题 (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 并就其中一项变化, 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负面影响及对策 (选任何一项变化) : (1)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2)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 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 结合工程措施, 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3)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 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4)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 (渍) 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5)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 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 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五、意义作用类

解答有关意义类的试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分析对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 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 没有则舍弃。

2.分析对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 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 从以上四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例题 (2012年高考上海地理卷第十五题) 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1) 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答案】 (1) 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 西接安第斯山脉,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 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 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意义:纬度跨度大, 地表热量迥异, 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 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 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

(2) 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 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 (任答四点即可)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 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 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 培育优良畜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 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 畜产品远销国外。 (任答四点即可)

六、辩证评价类

解答评价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要求评价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影响、区位条件、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 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利弊。如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加以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 比如“与××相比, 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设问时, 要注意审题, 抓住限定词, 明确是评价利还是弊。如“从××方面进行评价”限定了条件, 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例题 (2007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 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矿产 (能源) 资源丰富;草场广布 (草质优良) ;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 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评价该地自然条件, 一般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五大自然要素进行利与弊两方面的分析。

七、区位条件分析类

解答区位条件分析类试题应依据三个方面, 即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例题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 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 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 从社会经济方面, 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答案】 (1)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 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 (水源充足) ;濒临海洋。

(2) (甲城市) 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 靠近能源基地, 工业基础好。 (乙城市) 广州:海运便利, 经济技术实力雄厚, 思想观念开放, 著名侨乡、毗邻港澳。 (丙城市) 拉萨:旅游资源独特, 民族政策优惠, 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解析】 (1) 农业区位因素要从气候 (热量、降水、光照、雨热关系) 、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机械化程度、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

(2) 比较甲、乙、丙三地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差异, 主要应从三地的位置、资源、政策等方面分析。

高考地理问答题的解答技巧 篇8

目前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第36题和第39题共56分。除少量填空题外,大部分为问答题。这是因为文综考试大纲中强调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已给出的地图、图表、数据、材料等,综合分析,严密思考,把正确结论和分析过程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出来。它能考查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存量,以及提取有用信息来分析、归纳、应用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考生答卷来看,总体成绩不高的原因是问答题成为制约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答好地理问答题是提高文综成绩的关键。本人在18年的地理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技巧,现提出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地理问答题的解题步骤

1.了解结构,明确要求

问答题由情景和设问两部分构成。情景由图表、文字、数据等构成,它是对题目设计的时空范围和情境内涵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规定。设问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要求和内容,是试题的具体呈现形式。所以问答题的基本要求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问不答,不画蛇添足。

2.仔细审题,理顺思路

高考文综地理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检索信息、应用信息来分析的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题中往往隐藏着多种有用的信息。审题就是检索信息的过程,并利用这些信息分析试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审题时不能忽略题中给出的条件,特别是隐含的信息。审题分两步走,一是审题干,包括图形、文字、数字、表格、比例尺、注记等。每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情境有几问,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把主题干和分题干读清楚,不能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二是审设问,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通过审题,力求领悟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把握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关联,从提供的材料与问题的内存联系去找突破口。

3.筛选要点,简列提纲

在地理问答题的命题设问中,其指向性和限制性十分明确,因此,要根据题目的指向,认真筛选答案,分清主次,然后列出提纲。一般10分的题,应答5个要点,先在草稿纸上筛选好后再作答。

4.抓住要害,破解难点

高考题很多是新材料、新图形,初看难以下笔。此时需冷静思考,充分挖掘书籍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将具体问题与地理知识进行分类,找出相应的地理知识来解答。

5.掌握技巧,准确表述

地理高考一定要突出学科特点,所以答题一定要用规范的地理学科语言。其次答案要完整全面,要点应细化,逻辑要严密,条理应清晰。

二、地理问答题的归类及解答技巧

1.理论解释型

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相关地理理论,也就是仔细审题找准切入点;回归教材,選准落脚点;因题而异,答准关键点。

2.读图分析型

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好图中信息,看图说话。具体来讲:第一,仔细读图,提取信息;第二,分析比较,认定信息;第三,用好信息,归纳推理;第四,反思信息,立体思维。答这类题要充分注意图中信息和题目要求的对应性,检查答案的准确性的全面性,避免遗漏和以偏概全。

3.信息迁移型

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信息。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其次,回归课本,检索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最后,针对设问,组织答案。

4.判断说理型

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理由要充分,思路要清晰。先审清题意,找出关键词,回归教材;然后结合提供的信息,理清具体理由;最后分析判断,得出问题的结论。

5.评价条件型

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答案要点要全面。按照题目的要求,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阐述,条件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设计。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篇9

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题目,不知道从何着手,我们可以尝试逆向设问,逆向回答。看题目问什么,比如提问该地区为何气温较高,那么我们就首先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纬度、天气状况、海陆分布、地形、洋流、风向等,然后再‘因地制宜’给出答案。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精选

★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对策

★ 高考答题注意事项及技巧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模板

★ 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提分方法:6大答题技巧

★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经验

★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篇10

方法一、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4、选优法

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方法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方法7、选项对比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方法8、第一印象法

对于某些试题,考生在读完试题和选项之后,脑海中就蹦出来一个想法:此题就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分析一番后,却又不知道该选什么好。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技巧进行解答,如果仍无法正确选项,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技巧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往往正确率是最高的。

方法9、大胆猜测法

这种技巧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将这个技巧写出来是为了给行测考试争取更充足的时间,避免考生在这种无从下手的试题上过分深究,从而耗费太多的时间并影响答题情绪,导致思维的混乱。

要知道,常识判断作为行测考试的题型,本质上还是在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考生不要被常识判断的专业知识外表所迷惑,一定要静下心来,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常识,选出正确选项。水哥相信大家如果能将这十种方法熟练掌握,一定能使常识判断部分得到令你满意的分数。

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1.直选法

直选法比较适合难度较小的题目,其考查的内容大多是地理概念、成因、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类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题干与选 项之间的知识环节较少,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 语、关键数字等,找出“限定词”,明确选择的方式、内容与范围,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重现和比较分析,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

3.代入法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四个选项带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4.排序法

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 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5.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6.优选法

解题时,有时会感到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难以取舍。这类试题的题目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眼,在做此类题目时,应抓 住其关键词,采用优选法进行取舍。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读懂题干,是后续一切技巧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那怎样才算是读懂题干?首先要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并且在读题干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抓住核心点。

地理区位综合题答题技巧 篇11

一、 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答题技巧分析

(一)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应该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同时还应该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区位和社会区位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 联系教材,深入思维。虽然试题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问题情景,对考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思维中应该围绕教材中的地理原理、规律进一步分析材料,并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三) 科学组织,规范表述。尽可能做到答案完整、准确;层次分明、科学;尽可能地使用专业术语;回答简明扼要、不写错别字。

在表述中尤其要注意:综合题的答案不在于长篇大论,而在于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答题要规范地答出要点,答全要点是这类大分值题拿高分的关键。

二、 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类型与答题技巧的应用分析

(一) 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有利区位因素

【例1】(2009年福建卷第37题)结合材料,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2)(3)略。

(4) 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4) 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就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文字信息“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因此,在思考时主要应该围绕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动力、原料、气候、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因此,容易得出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二) 分析评价某一地理事物区位因素(不利区位因素、有利区位因素或者同时评价其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

【例2】 (2009年山东卷第26题第4问)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8为A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GDP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题。

(4) 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4) 2001~2006年持续增长,2007、2008年略有下降,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国。答案一:赞同。理由: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 答案二:不赞同。理由: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分析A地所在省工业发展的方向,就必须先根据图8得出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即“2001~2006年持续增长,2007、2008年略有下降,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国”,结合前面3个小题的解答,可以得出A地所在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工业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今后该省工业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利条件即赞同意见为“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结合工业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今后该省工业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不利条件即不赞同意见为“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三) 分析评价某一地理事物的不利区位因素(制约性区位因素)

【例3】 (2009年重庆卷第39题)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2)(3)略。

图10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11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4) 略。

(5) 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6) 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5) ① 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 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③ 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6) 原因:① 离冬季风源地远;② 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甲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题意,从自然和市场条件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得出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为“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6) 要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其实就是分析乙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结合乙地的自然条件,可得出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为“离冬季风源地远;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

上一篇:高考政治单元复习计划下一篇:我的童年生活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