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案

2024-06-23

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案(共3篇)

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区别“向、像”,并能正确运用,积累9 个词语,理解“罕见、泛滥、空旷、心甘情愿”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画出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句子。

3、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教学难重点】

朗读和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体会他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猛烈程度

1.观看媒体,简要说说画面内容,板书“暴风雨”。2.出示第一节。

文中是如何介绍这场罕见的暴风雨的?请你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通句子。

理解词语“罕见”“泛滥”,朗读体会暴风雨的凶猛。

3.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人们一般会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4.揭示课题。

然而,有一个人却是迎着暴风雨而上,他就是----牛顿。补充完整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第19课,就为我们介绍了这个看似奇怪、与众不同的人。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知道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及为什么。1.按要求自读课文

2.词语学习情况反馈。

3.交流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句子。

三、深入体会牛顿对科学的执着、勇敢

1.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表现,体会牛顿的勇敢与执着。(1)把第7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2)知道第7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事。(3)区分“像”和“向”。

①理解“向”:这里有两个“向”字,可它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向着风”的意思就是……(面对着风、迎着风)那“向上跳”的意思就是……(朝上跳、往上跳),来,请大家一起向上跳。

②谁能用其他字来替换这两个“向”字,用一句话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牛顿有时候迎着风朝上跳,有时候背着风朝上跳。)(4)圈出动词,朗读体会牛顿的用心。板书:跳 测量

(5)哪里让你感觉牛顿像个疯子?朗读感受牛顿的疯狂。(6)尝试质疑。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不同的方向跳?为什么撑开斗篷跳?为什么不停地跳?…… 释疑:暴风雨中,风向、风力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牛顿只有不停地跳,才能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把他刮多远。2.了解牛顿这样做的原因。

(1)引读第8小节,板书:了解风力。

(2)读出“牛顿真的疯了吗?不!”的强烈语气。

(3)朗读第6小节,体会牛顿的“心甘情愿”,对科学的热爱。3.学习在暴风雨中家人的表现。(1)弟弟妹妹的表现:担心、惊慌。妈妈的表现。

①出示第9小节,朗读体会如何把寻找的状态写清楚。②出示第10小节,找到前后矛盾处学习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牛顿对待科学就是这样执着、勇敢,最后,在研究领域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2.作业

(1)请你们将牛顿留给你的印象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2)查找资料,摘录几个牛顿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

板书:

19、牛顿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测量

向着风

心甘情愿

背着风

勇于探索

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案 篇2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学家、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课外延伸: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课件 篇3

1、认识本课生字,能区别“向”和“像”,学习并积累词语“罕见、袭击、泛滥、心甘情愿、打扰”,积累描写大风大雨的词语。

2、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4、继续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取得成功的条件”。

重点难点:

1、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

2、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程度

1、观看暴风雨的录象,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

2、个别交流

板书:罕见、特大理解“罕见”的词意

3、找到描写直接描写暴风雨的语句

(1)媒体出示

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想象这场暴风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体会,练习朗读。

师小结:这些画面是我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除了这些,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特大的暴风雨?自渎课文,用“————”找出有关语句。

(2)交流出示

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终于在这空旷的后院找到了。(指导描写妈妈的动作是为了突出风大,可以模仿动作,学会描写)

师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来突出暴风雨的程度,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为间接描写。

二、揭示课题,学会质疑,理解课文

三、补齐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

学生质疑

过渡:一般在暴风雨中,人们都很害怕,就像牛顿的弟弟妹妹那样——可是牛顿却不见了,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地说——,那么,牛顿到底怎样了呢?真的被大风“刮跑”了吗?你怎么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被大风“刮跑”的?

理解“心甘情愿”(查字典理解“甘”,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第7第8小节,用“——”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用“~~~~~~”划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1)交流出示

“他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跳起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

借用媒体讲解“每跳一次————就像一只蝙蝠”理解两个“向”,动作理解“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区别“像”与“向”

过渡:牛顿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真的疯了吗?

(2)交流出示

“牛顿真的疯了吗?不!这么大的狂风他从没见过。他很想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他刮多远?他要了解风力。”

再次理解“心甘情愿”(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因为牛顿对于这么大的狂风十分好奇,为了解风力,所以他‘心甘情愿’地被风‘刮跑’,因为不是真的被风刮跑,因此,这里的刮跑要加上“”

四、交流资料,完成表格,加深体会

上一篇:中日钓鱼岛之争(学术论文)下一篇:可爱的小狗作文五年级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