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

2024-05-25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精选7篇)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 篇1

------《少年中国说》

小时候读梁启超先生这句感人至深的名言,我不太能理解其中表达的深意,现在当我再度读了这句话的时候,总觉得热血沸腾,作为一名90后青年,我特别希望我们能向梁启超先生说的那样,贡献睿智的头脑和强健的体魄,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说过,“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只要青少年能聪明,有才学,独立自由,能进步国家就有希望强大富足。因此我们要努力成长,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从小就不专心学习知识,肚子里没货,如何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也许我们都有着一腔热血,都愿意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知识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想成为我国未来的希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行的,而是体现在行动上。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去过网吧,去那里的大部分都是玩游戏或者打发时间的,但是大家知道哪里的网吧生意最火爆么,对,就是高校周边的网吧,几乎都是人满为患,虽然也有去查阅资料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去挥霍时间的,在吸收知识的这个黄金时期肆意挥霍青春是不是有点太浪费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回家之后的时间就是他们的游戏时间。一个人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下班后的行为,大多数在下班后仍能坚持工作学习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中采访与习总书记同届的返乡知青王宪平曾说过,总书记爱看书,“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中也是白天干活晚上看书,这难道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么。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人的脑子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和吸收知识的能力最强,在这宝贵的时间中,我们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不断进步的源泉,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不思进步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必须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处处是学问,万有引力这一伟大的发现可不就是牛顿从最平常的小事中得到的启发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科学巨人亦不是天生的,渊博的知识、求知的欲望、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对生活中事物的细心观察和留心思考才能构筑他们的成功。我们也拥有那样的潜力,潜心学习,戒骄戒躁,不断开拓视野,掌握新技能。也许我们并不一定个个都成为伟人,但是我们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当然,学习也好成功也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像建楼房一样,从小打基础就是打地基,基础不牢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基础牢固了才能一层一层往上建楼房,而且基础越牢固能建造的楼房就越高,因此基础对以后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打好了基础,后面仍然不能松懈,“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增强综合素质,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不仅如此,我们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好的方法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更加稳固。现在的中小学包括高校都在重视实践方面的学习教育,增加实验课和实验考试,注重培养青少年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当然,光有知识是不够,相比于知识,个人的道德素质修养更为重要,俗话说得好,先成人后成才,良好的思想道德可以使年轻人人不断成长,不断迈向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做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上,要坚决做到不做有损社会形象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结合。

要知道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才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如果我们的道路一直是在奋勇向前,那么国家的发展也是奋勇向前的,反之,我们的道路是遇到坎坷就退缩,那么社会就很难向前发展,国家也就不可能变得富强。我们要把个人的价值真正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此,要加强青少年甚至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引导青少年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以饱满的热情开拓未来,把正能量传递给青少年们,让我们的心中都充满光明和希望,引领着我们成为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

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将来为国效力,而作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工作者,我们则已经到了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价值,奉献价值的时候,我们既要有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我作为一名从事供水工作的员工,就是要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开创新技术,全面提高供水效率和质量,为全市用户营造良好的用水环境和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

作为年轻工作者,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和事,长辈们和前辈们的工作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无数令人敬佩的楷模以及可歌可泣的故事都为我们提供着榜样。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 篇2

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刚, 则国刚。

木鱼中学何翠青:被埋50小时获救, 叫醒18个同学

声音:“要沉着, 要坚强。一定要活着。”

5月12日14时28分,木鱼中学二层宿舍。每天的12时30分到14时40分,是学生们的午睡时间。这天,何翠青躺在下铺。

房屋摇晃。何翠青起床大喊:地震了!同学们睡得沉,没有人反应。何翠青起身一个一个地拽衣服。房间一共住着19个学生,很多同学惊慌中跑出宿舍,而翠青继续喊人。在她唤醒最后一个同学准备往外跑时,宿舍楼塌了。

翠青的身体被乱石和床板压住,而更致命的是,最上方还压着一根约8米长的钢筋水泥大梁。

很快,翠青发现,除了右臂,她寸步难移。而不远处,还有4个同学。呼喊,呻吟……几个小时后,两个同学没了声音。

何翠青呼吸艰难,两条腿开始麻木。她试着用手扒开腿上的砖块,以缓解麻木。在右手可及的地方,她又发现了一条腿。

“另两个同学还活着,我不知道是谁,但我想是孙小慧,她住我上铺。就算被压,也应该离我最近。”何翠青试着和另两个同学说话。

“要沉着,要坚强。一定要活着。”翠青说,随后,她开始跟他们聊天。

“我出去以后一定不念书了。”一个同学说。

“那你妈妈爸爸不伤心吗?”翠青问。

通过聊天,翠青得知,一个同学是王丽云。

天,黑了又亮。没有水和食物,3个同学眼前眩晕。“我就当什么事都没有,让自己轻松点。”翠青盼望着尽快出去。

又过了一天,同学们突然听到头顶上有声音。呼吸困难的翠青让王丽云喊:“叔叔,救我!”

翠青说,救援人员先后两次听到声音,但上方的重物总也不动。在翠青看来,这种等待度日如年。

14日14时左右,一只手抓住了翠青的脚。但使了半天劲,除了剧痛,翠青的身体并未移位。

“许班长,这脚怎么挖也挖不出来。”

“那我们用吊车吊,只要大梁动一点点,你们马上拽孩子。”

翠青听到了至今念念不忘的“许班长”的声音。何翠青看着大梁一点点离开身体,她获救了。

漩口中学马健:用手刨4小时救出同学

声音:“让我们一起活下去。”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现在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她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我们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在走廊上时,她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噗地一下压在她身上。“我心想完了,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 向孝廉第一次醒来, 迷迷糊糊没有知觉, 但能从缝隙里看到外面的亮光, 之后又没有了知觉。第二次醒来时, 天已经黑了。“我那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 我想, 我得看他们一眼再死。想到这里, 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后来向孝廉又慢慢昏过去,马健就在外面喊:“坚持!坚持!”向孝廉再次醒来,发现脚和手都被压得严严实实,就对马健说:“你使劲拖,别怕把我的手和脚拖断,只要头不断就行。”

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他抱着我,我们痛哭起来。紧接着他就背着我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刚走到门口,先前我被压住的地方旁边一堵墙壁突然倒塌。如果晚几分钟,我还会连累马健,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映秀小学康洁:选好安全地点跳楼,再回废墟救老师

声音:“手不能着地,脚不能着地,头也不能着地。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着地时居然只有腿被划伤。”

11岁的康洁是映秀小学六年级学生,12日下午地震时,她和所有的同学正在六楼的教室上课,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同学们都不知所措,老师立即叫学生快跑。康洁先是钻到桌子底下,教学楼剧烈震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她想与其死在教室,不如拿自己的命去拼一拼,很快康洁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跳楼求生。

当时有两个地方可以跳,一个是操场,跳下去是水泥地,反面是农民的田地。就在教学楼坍塌的一刹那,她纵身从六楼跳下,她跳到了田地里,落到松软的土地上。“手不能着地,脚不能着地,头也不能着地。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着地时居然只有腿被划伤。”

听到后面传来阵阵呼救声,她冒着生命危险跨进了随时可能再次坍塌的教学楼。她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跑上三楼时,一眼就看到了她的班主任阎老师。“好多老师都把她压在底下。”大多老师被砸伤后不能动弹,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我不知道救了多少个老师”。

北川中学朱付敏:奋力打开求生路

声音:“男生要坚强,女生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

朱付敏是北川中学高一1班学生,同班女生已经把他当作了英雄。

女生戴赢赢回忆, 5月12日下午, 这个班在新教学楼二楼多媒体教室上美术课。

“突然只觉得山崩地裂, 我们听到有人喊一声, 地震了, 快趴下, 就趴在桌子下面了, 然后就是一片漆黑。”戴赢赢说。

她记得, 教室里面当时哭喊声叫成一片, 听到体育委员朱付敏大声在黑暗中喊:“男生要坚强, 女生不要哭, 要保持清醒, 保持体力。”

几分钟后, 同学们慢慢安静下来。然后有手机的同学打开手机, 发现已经没有信号。同学们用手机照明,发现三楼的楼板已经塌下来,压在教室的桌子上。

有些没有来得及趴下的同学,已经被压在天花板和桌子中间,“有的死了,有的只有微弱的呻吟”。戴赢赢说,她邻桌的女生张黎被楼板压住,已经晕死过去。懂得一点中医知识的她爬过去,使劲掐张黎的人中,张黎醒了过来,但是,“她被压住半边身子,无法呼吸,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又晕死过去”,同学们回忆起张黎的惨状,眼睛噙满了泪水。

大约过了1个小时,朱付敏听到墙外有翻腾的声音,坍塌下来的墙壁上有一个排气扇留下了一个洞,朱付敏对外面喊话,原来是外面的老师和上体育课的高三男生在用手扒墙。

于是朱付敏和另外一个男生周梁,分别扳住排气扇留下的墙缝两边,半支着身子,使劲拽动。“拽了好一会儿”,他们终于把墙壁弄出一个一人宽的缝隙,全班33个同学陆续从这个救命裂缝中爬了出去。

戴赢赢说,他们爬出来后,和几个同学趴在坍塌的教学楼墙缝边,呼唤被压住的张黎的名字,“但是后来她渐渐没有声音了”。

班主任龙明全满脸悲痛,他的班上65个学生,完整出来的只有33个。

都江堰聚源中学甯加驰:把同学藏在自己肚子下面

声音:“我们还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

“我要活!”15岁的甯加驰被掩埋在废墟里,双膝跪在地上,左手被死死地压着,丝毫不能动弹,头也被不知道什么东西紧紧压住,无法呼吸。在离他3米远的地方,一堆相互架起的预制板之间露出了一个可容一人出入的洞。出于求生的本能,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左脸擦破一块皮以后,他终于将头侧了过来,鼻子可以自由呼吸空气了。

还来不及平静一下,一个惊恐的声音从甯加驰右边传来。“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班同学曾婧。自己都已经动弹不得了,还怎么救同学呢?“那你到我肚皮底下来嘛。”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甯加驰伸出能活动的右手,帮助曾婧一点一点移动过来,躺在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希望这样能给她一点力量,“我摸到她的头发,全部都是湿的,可能头受伤了,全部都是血”。

刚被埋时,甯加驰的头靠在一个男同学的屁股上,这个男同学就是祝祥。其身体的上半部分被压住,动弹不得,但是还能和甯加驰说话。聊着聊着,祝祥逐渐迷糊起来。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怎么让祝祥保持清醒呢?急中生智,甯加驰赶紧掐了祝祥一把,祝祥有点反应了。得到鼓舞的甯加驰一边一下接一下地掐着祝祥,一边喊着祝祥的名字,直到祝祥再次开口说话。

“我就给他说,我给你唱歌嘛。”甯加驰说,他本来就很喜欢唱歌,就唱开了,一首接一首地唱下去,既给自己壮胆,同时又可以刺激祝祥,让他保持清醒。最终,甯加驰和同学一起获救。

关于地震中勇敢少年的故事,还很多很多。然而,限于篇幅,我们刊登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9岁的林浩从废墟中背出两个同学,12岁的邹雯帮同学撤退自己遇难,15岁的雷楚年义救7同窗,17岁的唐富文为救同学压断了腰……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一夜长大”,小小的身躯扛起了大人的重量,制造了废墟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感动,为地震中这些勇敢的少年!我们致敬,向地震中这些能干的少年!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刊登这期专题的目的,除了希望同学们碰到突发事件时,要向这些勇敢少年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争取自救外,还有同学们平时所遇到的任何困难和挫折,如中考失败、专业课太难等,和这场巨大灾难相比,其实都微不足道,同学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前方一定又是一个艳阳天!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 篇3

在许吉如看来,一个国家给予其国民的安全感“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的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因为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

“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必一定要在别人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可以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的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这段演讲也让大脸兔瞬间充满了力量。

在演讲中,许吉如提到了100年前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期待。她觉得:“其实道理反过来是一样的,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如今,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还有无数个为国家的安全感不断努力的人们。“今日中国固然强,但是今日之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骄傲地回应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

“造粉”辣评

田园779:这段演讲把我看哭了。我们可以毫无畏惧地踏上旅途,可以理直气壮地声明我是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的身后,永远站着伟大的祖国!

时间停止之前:我们的国家有不完美的一面,可她却可以带给我们无需任何付出的安全感。

小小小棋子89: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很舒服,那是因为很多人为你默默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因为有很多人为你承担风险。

《少年强则中国强朗诵词》 篇4

(孟)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甲)迎着灿烂的朝阳 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

(齐)放眼望去 到处是红旗飘舞 百花芬芳(乙)新中国的灿烂辉煌 让我们豪情满怀 激情荡漾(齐)祖国少年的张张笑脸(齐)犹如朵朵葵花 向阳绽放(丙)让我们举起鲜花 张开臂膀(丙)奔向天安门下 金水桥旁

(齐)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亲爱的祖国妈妈(齐)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甲)是呀 党是温暖的阳光(女齐)我们是花朵芬芳(乙)祖国是亲爱的妈妈

(男齐)我们在春天的故事里茁壮成长(甲)课堂上 老师曾给我们讲

在一百一十多年前 有一位学人

写下了少年中国说的不朽篇章

(乙)一个民族的强音冲出了少年的胸膛(左造型齐)少年智则国智

(右造型齐)少年富则国富(齐)少年强则国强

(甲)今天,我们21世纪的少年时共和国的骄傲与荣光(乙)在祖**亲慈爱的春风里放飞理想

(齐)我们深深懂得少年强则国强的含义和分量(齐)祖**亲的嘱托

我们时刻不忘

我们脚下奋斗的路还很长很长(乙)我们就是那一轮轮初生的太阳 祖国的希望就在我们的身上

(男)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用我们的智慧和坚强建设新美家园(手指做智慧的动作)

让祖国的天更蓝 水更绿 花更香(动作手向上手向下双手半扬)祝福伟大的祖国和谐发展 繁荣富强(涵)少年智则国智

(博)少年富则国富(甲)少年强则国强

(乙)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丙)少年自由则国自由,(丁)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中国强则少年强》读后感大全 篇5

——指南针商学院一年级李心馨

“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在我第一次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还是在上小学,踏进校门就看见墙上的六个大字——“少年强则国强”!当时觉得确实好有道理,如果我们少年都不能够强大优秀,我们的国家由这样的一群年轻人组成,国家会强大到哪里?

但是就在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更加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中国强则少年强”!

这只是一篇篇幅很短的文章,也是一篇上过电视的演讲稿,更是被无数网友转发的小视频,却让我看得热血沸腾,看完后激动的心情也是久久不能平复。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女大学生,她以一种非常接地气、通俗易懂的随笔来介绍她对于这个观点的想法,正是因为她的简单明了,热情澎湃的感情输出,让我更加的深入到她的文章之中。

文章的开头以一个非常搞笑的方式展开,她以开玩笑的方式询问台下所有的男性观众:“你的女朋友板着脸站在一边,突然就很委屈的哭出来了,你问她什么都不开口。这个时候你心里很慌张,你想不对呀怎么回事呢?上个月看中的包我买了呀,昨天的朋友圈我点赞了呀,前天前女友发过来的短信我删掉了的呀。这个时候她大小姐终于开口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安全感了。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崩溃的,这是她第101次跟你提出安全感的概念。” 她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就进入了主题——安全感!中间也有提到很多关于安全感的内容,并且以第三者的身份去解释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就是自己给予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强大了,自己优秀了,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处理了,那自己真正的安全感也就得到了。我们努力学习才会有期末考试的安全感,我们努力工作才会有生活安宁的安全感。她所说的安全感,本质是你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但是很快她自己就反驳了自己的这个观点:说她今天想说的安全感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她在文章中列举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例子:她是在国外读书的一个女孩,在学校安排的一次活动中,选择了去一个位于中东地区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多灾多难,但却是国际强国,那就是以色列,但是就在机场,却因为两个小细节,而让她写出了这样的一篇文章。第一个就是机场长达半个小时的询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来自哪里?你到这里来干什么?这让她非常的纳闷;第二个就是当飞机安全降落的时候全机的工作人员以及乘客都鼓起了掌,这再次让她纳闷了,就问随行的伙伴,她的伙伴就是一个以色列人。伙伴说道:“之所以询问那么多,是因为自从1948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受到国际上各种恐怖势力的袭击,阿拉伯世界至今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保险的但是最笨的方法排查危险。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之所以鼓掌是因为我们对于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种族屠杀,我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途中遇难,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成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重建安全感。”

正是因为这一翻话让作者以及我都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一个国家给予国民的安全感,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我的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我们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我们更不需要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作者开头所说安全感很多时候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些让人非常心寒的新闻。一些自认为我是中国国民,国家有义务为我的安全作保障,有义务时时刻刻保护我,故而在一些还没有开发的旅游地点,因为寻求刺激,不顾外面的警告牌,强行进入到森林里面去探险最终迷路,警方不眠不休地巡查几天,冒着生命危险,同时花了很大的代价就为了把失踪的国民找回来;前段时间发生在韩国的地震也是一样的,在旅游网上的最上面我们中国的外交官就严重警示了本国国民,韩国很有可能发生地震,叫我们近段时间赴韩旅游的本国国民取消航班暂时不要前往,但还是有许多的中国国民当没有看见一样,最终还是以中国军人开着直升飞机接他们回来而告终!

看了作者的这篇文章,又看了这么多的新闻,让我在想:我们中国给我们国民的安全感太多了,让我们理所当然成为了大众口中所说的巨婴,理所当然的,没有看见那些警示。理所当然的让中国的军人为我们无条件的付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中国的强大,换来的却是一群愚蠢国民的自私自利?我知道这段话可能没那么中听,但这就是事实,这就是现状!

我所希望的不是中国强则少年强,不是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是中国强中国少年也强,中国少年强中国更强!!

少年梦中国梦少年强则国强作文 篇6

——题记

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一个人要为祖国做贡献,就要在少年时有一个梦。只要有梦,就可以为了梦去努力,为了梦去奋斗,为了梦去拼搏,可以说,梦是少年成功的动力,更是祖国繁荣强盛的希望。

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常给我讲周恩来的故事。爷爷说:“周总理在上学的时候就有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有了这个梦,周总理就努力拼搏,最后为新中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孩子,你也要有一个梦,中国那么多革命先辈们为了能让你们有更好的条件去生活、去学习,做出了那么多的努力,而你就更不能辜负了先辈们的期望,要怀着梦去光复祖国,为祖国作贡献,祖国伟大复兴的重担,可就全压在你们这一代身上了啊。孩子,为了梦,为了祖国,去奋斗吧!”

听完爷爷的故事后,我开始去寻找我的梦。天大地大,我的梦,你在哪呢?

时光飞逝,我仍然在寻找着梦。当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偶然看见一条公益广告:破败的木屋内,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屏幕,不仅让我内心感到一阵恐惧,原来,在中国日益发展的今天,竟还有这样的存在!我的心沸腾了,啊!这还就是我苦苦追寻的梦啊!于是乎,我在为我偶然寻找到的梦而拼搏。我知道,我国的强大不是一个人的强大,而是祖国十四亿人民的强大。只有祖国人民都强大起来,祖国才有希望繁荣强盛。

怀着这个梦,继续着我的奋斗生涯,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为了一个奉献祖国的少年心,更是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

少年强则社会强 篇7

生活在美国长岛的华裔少年林智丰没有想到,他会接到一封来自白宫的邀请函。2010年5月,林智丰将要前往美国首府华盛顿,与各个州的青少年义工精英们一起,获得由奥巴马颁发的总统义工奖证书和贺信。

今年17岁的林智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华裔移民家庭。2007年在曼哈顿一家医院当义工时,他了解到中国河南存在部分艾滋病村,那里有很多艾滋病孤儿和携带艾滋病毒的孩子需要帮助。2009年暑假,林智丰与伙伴们来到河南,看望艾滋病儿童,给儿童们送去书包、水壶、教育软件等。回美国之后,在中华艾滋病基金会指导下,他创建并领导国际笔友会,希望为艾滋病儿童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

在美国,青少年义工精英奖并非唯一鼓励青少年人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奖项。单说这个奖项,每年全美50个州及华盛顿特区中学生中都会评比出两名优秀义工,参加年度金奖的角逐。除了优渥的奖金外,前10名获奖者还会获得全美最佳青年义工称号。

根据美国最新一期《大学生》杂志的专访,林智丰在得知自己入围2010年度的青少年义工精英金奖候选人后,说:“我身边的每个人朋友都在做着不同的社会工作,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义工服务与“社会投资”

正如林智丰所说,义工精神早已成为美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他们为社会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全面且有力的支持。美国的志愿者多,活动范围广。据统计数字显示,美国13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超过50%都做过志愿者。

这一切不是因为美国的“80后”、“90后”具有博爱精神,而在于整个社会具有良好的制度支撑。社会要求青年人在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之前,先认识“自我”:我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这个社会将相应地回报给我什么。

17岁的高中生路易斯拿到了哈佛的入学通知书,他说这不仅是他从小的梦想,从成为哈佛义工的那一天起,它就成为一步步逐渐接近的目标。有别于公共图书馆,哈佛、麻省理工等私立大学的图书馆并不对外开放。高中期间,他申请成为哈佛图书馆的义工,每两周一次来这里服务。“最棒的是哈佛图书馆的分类法,让我大致了解每个学科到底是教什么的。另外,我可以侧面观察这里的人。”路易斯在他的网络日志里写道。

就美国的制度而言,与年轻人利益关系最大的莫过于大学招生时要求报考学生有一定小时数的义工记录。这样说来有些功利心,但是大学录取不仅要看社会服务的小时数,更要看他们的目的性和持久性。一旦确定他们的目的真是为了帮助别人,并将这项工作坚持几年,那这样的履历将让大大增加他们被录取的机会。做义工对个人来说,已经不是单纯地为申请大学积攒分数,而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赫尔穆特·安哈尔教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他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市民社会与非营利部门。他认为,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更多地参与社会工作。一般而言,由于青年失业率高,高等教育费用增加,所以他们必须利用其有限的闲暇时间来不断改善他们的技能和就业机会。

青少年能够参与的义工活动大概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跟本人兴趣或家庭切身利益有关的,比如棒球队、橄榄球队等;第二类是与日常工作无关的单位组织,比如在某个比赛中帮助整理、设置比赛场地,记录分数等;第三类是慈善机构。第四类是教会组织,第五类是各种社会服务。

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愿把空闲时间花在消闲娱乐上,而是利用义工这个平台来完成由学习到工作的过渡,并且利用其闲暇活动来建立有助于发掘就业机会的人际网络。在东部的几个州,这种趋势表现为青少年参加体育协会或兴趣小组的人数减少,而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人数增多。

赫尔穆特·安哈尔教授把市民社会中的志愿行动称作“社会投资”。这种投入能为公共利益带来巨大的“利息收入”,每个人都无法把他所做的奉献从社会中消除掉。在美国,许多由青年义工们承担的事情当然可以由国家出钱雇人来做,但是公民为此必须缴税。现在,青年人将这些事情承担下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相当于收获了一份在社会认可的“利息收入”。

“更确切地说,青少年通过参与一个共同的项目形成了一个共同体。这对于像美国这样的自由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安哈尔教授如是说。统计数字表明。从事志愿服务的青年长大后也多半会继续参加这种活动。北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从事志愿服务的青年在学校的表现多半比较好,而且多半会参加投票。

正如联合国《2005年世界青年报告》中所表述的:过去十年间,人们在青少年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产生了转变。成年人们日益承认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对青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既可以鼓励他们融入社会,又为他们提供机会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青年的空闲时间和志愿工作直接牵涉许多与他们有关的问题,如教育和就业。如果他们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就能够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共赢。

培养“V一代”需要举全民之力

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时,一个名为“社会参与者”的机构都会在德国大学校园里投放大量的宣传海报,上面写着:“社会不属于我们的基本需求吗?”“我们的才智是否服务于社会?”“是谁在决定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比美国社会公益事业的成熟,德国起步晚,发展快。早在10~15年前,市民参与社会领域的主题还未被德国人接受,更别提让懵懂的青少年参与其中。但是现在,超过2300万的德国人积极从事义工活动,其中36%是青少年。同时也在海德堡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的赫尔穆特·安哈尔教授在对比德美两国的情况之后,特别强调了德国青少年在社会中的自我责任问题。这与二战之后,德国社会始终强调民众对战争负有“公共责任”不无关系。

汉堡的未来问题基金会负责人霍斯特·奥帕绍夫斯基认为:“年轻一代是先锋。我说他们是‘V一代’——信任,责任和可靠,这三个词的首字母都是V。”

他在接受德国《时代》周报的采访时,描述自己的观察,在这一代青年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精打细算”的助人精神,区别于宗教和社会团体所提倡的、宣扬“大爱”的公益服务和集体活动,“V一代”更实际。他们说得少、做得多,因为德国青少年参与社会工作,更多的是“寻求组织和归属感,在社会工作中证实自己”。

霍斯特·奥帕绍夫斯基举例说:“这就像是一些小城市里的业余足球俱乐部里发生的情形:每周多次参加训练并体验一个球队的集体感受的小伙子们,通过休闲活动和运动娱乐的方式学到了基本的团队协作、社会规范和价值观。谁来支付这些

足球教练的工资呢,他们往往是这些业余球员的兄长和父辈,义务指导和帮助年轻一代。”

青年人参与公共领域的愿望强烈,也令德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大量高素质的大学生在闲暇时间投入公共事业,可以平衡单凭国家来办公共事业的缺陷。因为任何一国都不可能长久地运用财政支出和人力,承担国民不断增长的文化、休闲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于是,德国政府顺应民意,将志愿者看作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并通过“社会参与者”机构之类的活动给以支持。

汉堡阿瑟社会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苏珊·亨佩尔介绍自己参与志愿者工作的经验时说:“如果没有志愿者,我们所提供的大部分活动根本就无法维系。”身为教育学家的她,协调着一系列青少年活动项目,在她的团队里有30多名志愿者。他们无偿参加各类节日、假期活动,为了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这群年轻人不断沟通和明确彼此的工作范围,齐心协作,当然也离不开苏珊·亨佩尔这样的专业人员在一旁指导。

“对于他们来说,社会工作可以给予他们荣誉感和归属感。他们不仅仅是干完自己的工作就算了,而是希望提供自己的意见和才智,成为集体中的一部分。”从苏珊·亨佩尔的经验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愿参与的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行动中发现意义。如果一个协会因为结构原因不能满足这种愿望,那么在争取志愿者大军的斗争中,这个协会将会很吃力。

这种困境在经济危机的关头下显得更为尴尬。与美国青年人的普遍选择不同,在德国,有时间自愿参与社会服务,其实也是富裕的一种表现。社会学家认为,一个每天为了一日三餐挣扎的人很难再去为他人服务。但是,实际数字却反驳了这种观点:2009年秋季,约3.75万名德国年轻人决定在国内外做义工,这比2006年多了4500人。

30年培养一代真正的公民

在策划青少年与公民社会关系这个话题时,本刊记者特意走访了北京几家非营利组织(NGO),与其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在他们与国际非营利组织的交往过程中,泰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TVS)的发展过程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泰国的公益组织最早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力量为高校大学生。在学生运动的暂时失败之后,其中一部分学生领袖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泰国公益组织就在动荡不堪的政治背景下萌芽了。初期的公益工作主要集中于社会福利和慈善扶贫领域。

因为认识到单纯的社会运动使得社区的人民没有多少参与空间,这群NGO特别强调到实践中学习。当时泰国的大学中有很多社团,组织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及暑假深入到不同的边缘群体,如城市中的贫民窟、农村社区等,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处境和面临的问题。

经过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公益组织逐渐进人各个社会领域,包括环境保护、儿童教育、妇女权利、农村建设等。与此同时,公益活动趋于组织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成熟,组织之间的横向交流、联系与合作开始出现。并开始着力于培养青年人的公民意识。

此时,TVS应运而生。它成立于1980年,由19家公益组织联合发起。其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培养年轻人的社会理念,为各领域的公益组织提供人力资源与后勤力量。同时努力推动公益组织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协作,促进公益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社区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等。TVS每年都组建一支公益队伍(NGO Batch),吸收年轻人加盟,共同深入社区,学习如何开展社区工作。每支队伍培训时间持续两年,至今已有成百上千的学员,其中涌现出不少公益领域的领袖。约1/3的泰国公益组织的领导人曾经从业于TVS。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开拓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据北京NGO“保鲜沙龙”的一位组织者介绍说,他曾接触过几次泰国TVS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他们认为,青年人加入NGO Batch之后,有两年的时间来认识自己,对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TVS会为志愿者的学习和成长创立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环境:既有富有经验的长辈的指导,又有同伴的相互支持;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的机会;既有不断的精神激励,又有具体的技巧培训。他说:“帮助一个青年人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之中,找到他真正想要的生活,这可以说是TVS志愿者项目最大的成功。”

这位负责人还说:“或许东南亚文化与中国比较接近,泰国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只有亲自体验过的真理才能称之为真理,或是成为人们心中真心信仰并愿意去实践的信念。当理念成为人们心中的信念,便具有了激励人们不断行动的力量。又因为理念在任何时候都是开放的,所以它不会成为理性发展的障碍,反而鼓励人们在行动中保持思考的能力。”

泰国TVS等公益组织的发起人们用了30年的时间,来改变社会对青年的看法,以及青年对社会的看法,终于成功地影响了这个国家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的高级国际顾问海曼·沃勒尔特女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说,中国与泰国的公益组织交流密切。“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个青年志愿者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联结在一起。比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紧要关头,他们成为超过一国利益、表达公民声音、推动历史的重要力量。”

公共意识在中国觉醒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公民社会可以说还处在“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年期。青年人的特点之一便是时时处在变化之中。

在这个世纪之初,外媒报道中国这一代青年人常用“对社会漠不关心”、“自私的一代”等字眼。对政治漠不关心或没有兴趣参加传统青年组织似乎是许多国家的年轻一代的特点。对许多青年来说,政治远远脱离了他们日常在学校、休闲和觅职时所遇到的现实情况。许多青年无法看到,这些现实情况与政治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十年之后,这一代人正式踏入社会,他们认识到公民社会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利益是息息相关的。香港乐施会驻北京办公室的高天与青年志愿者打交道比较多,他在观察中渐渐找出这群青年人身上的共同点:他们对外界保持开放、学习的状态;具备同理心,能够接纳他人的现状,并感同身受;期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获得自我成长、也或多或少地改变他人的生活。

高天进一步解释他的观点,说:“保持一种开放和学习的态度,使得这一代的青年志愿者们在参与到公益活动之前,学会质疑和考据,这样就会更为理性和有节制。”

他提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青年义工或志愿者容易盲目献出自己的热情,缺乏冷静客观的审视。现在,例如《南风窗》杂志“调研中国”一类的项目,正在引导大学生进行更多前期工作。在已举办的5年的“调研中国”活动中,全国共计有370多所高校、2500多支团队报名参加。在媒体赞助下,其中60支团队带着他们的课题进行实地考察。

上一篇:高三语文复课工作总结下一篇:慧聪网电子商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