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2024-05-23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精选10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1

(2018)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沪教版小学一数学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沪教版小学一数学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2018)

一、口算。

40+30=52-30=70+7=77-70=50-8=97-5=23+60=52+7=68+20=49-7=63-21=43+22=21-9=34+8=56-18=80-70=64+5=85+6=46+4=99-77=

二、填空。1.58 62 65 91 88 2.一个数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一个数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3.七十九里面有()个十和()个一。五个一和六个十是()。七个十是()。八个一()。? 4.写出下面各数。五十八 七十 一百

5.40比39多(),72比27多()。?

第 1 页 38比42少(),45比54少()。? 6.一个加数是47,另一个加数是29,和是()。减数是76,被减数是82,差是()。7.5角=()分 80分=()角 2角7分=()分 43分=()角()分

8.6角+4角=()元 1角-4分=()分 7角-5角=()角 1元-6角=()角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沪教版小学一数学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2

我上了一节课《角》。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

1.能驾驭教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灵活的解决办法。2.在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争议的时候,教师能放能收,处理的到位,符合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3.在处理课堂练习时,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4.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5.我觉得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本节课,若按老的教学路子,应先告诉学生什么叫做角,然后让学生把角的概念背下来,最后应用角的表示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在这点上,我处理的比较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角的形象,再让学生画出角,最后学生探究出角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非常透彻。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课的引入、练习题的设计,辅助我上好这节课。

第 1 页 我还设计了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例如角的动态定义的演示。

本节课不足之处

1.教学容量还应大一些,练习还不到位。

2.个别学生未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还应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有待提高。3.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从简单的角的计算开始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如何下手,从何处下手。由浅入深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样的问题要少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暴露问题,自己在从旁补充完善。然后再练习,达到会做的目的。3.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让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

4.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3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七册P83-8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

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学重点:

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3.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 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

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 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三、自学课本,尝试操作

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学

(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

2、完成书上第84页的量角,并总结出量角三要点。

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并记录下来。

4、交流评议。

说明: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口述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确过程,最后请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出量角的三要点,这样学生对使用权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经历了自主尝试,亲历学习过程,老师又能够及时巡视,点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四、分层练习,及时巩固

1、填空

量角器是一个 ,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 。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 ,记作 。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结。

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收获评价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4

教材P19练习五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课本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二)揭示课题。

上面这组口算25400、425等题目,你认为这些题目还在哪一类计算题中经常出现?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计算练习。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要进一步搞清三个运算定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分类练习

1、回忆乘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回答后

完成书本第二题。

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批改,教师巡回检查。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先观察,提问:这组题目的简便计算要应用什么定律?把

怎样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中间两题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同桌合作。

(2)应用乘法分配律为主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观察,根据题目的不同特征,你能把第4题分成不同的几

类?学生回答,教师板演。同时说明应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特别强调4(2530)不要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目相混淆,教师补充一道对比题:4(25+30)。

接着由学生按分类的顺序进行计算,完成快的同学自批后再列举同一类中不同形式的题目。

全部学生完成后校对,同时请编题的同学汇报。如;

第一类:24125第二类:9956

第三类:125(8+10)第四类:19956+56

每类中各选择1道典的题目,由学生完成。

3、综合练习

(1)课本第5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先观察、质疑:上面6个题目中你对哪些题目的解法还有

疑问?同学之间相互质疑、释疑,教师适当引导。然后计算各题。全部学生完成后校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33774+113666999999+999

学生根据板演讲解思路与理由。教师反馈出示1442+1458,思考:把这题改编成第1题的形式。(2821+1458或1442+7116)

4、应用题。课本第6题。

(四)总结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5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操作性课题,感觉比较抽象、枯燥。这节课中数学概念教多,有1的认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故事讲述、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还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画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刚开始我发现有些学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却不知怎么放在要量的角上。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6

教学内容:

二期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P22-2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对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一个梳理,一方面进一步借助学生的低阶面积单位的表象累积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丰富面积单位的量感。

2、借助问题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进一步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梳理过程,自主建构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感受平方千米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大吗?我们泗泾镇大吗?那么松江区呢?这些区域用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km2 来表示,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出示)

我们美丽的校园占地面积约0.03平方千米。

我们家园——泗泾镇占地面积约24.2平方千米。

我们的松江区总面积约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样的区域?(对比,交流)

小结:平方千米常用来表示面积大的区域。

[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展开,通过“区域大”但表示的“数字小”这一强烈对比,丰富平方千米的量感]

2、感知常用的小面积单位

我们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出来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吧!1km2能用手势来表示吗?(不能)为什么?(1km2太大)

板书

km2 1 m2=100dm2 1 dm2=100cm2 [通过记忆性口答与形象的手势感知,双重复习所学面积单位,再现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3、感知练习

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量感不错,就让我们打开课本P23页,完成第三题,比比看,谁填的有快又准

在下面( )中填入适当的面积单位(课本23页)。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9( )

一张乒乓球台面约410( )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3( )

一张软盘的面积约1( )

一个排球场占地约162( )

上海野生动物园占地约2( )

[ 在前面面积单位的充分感知铺垫下,通过填写适当的单位,促使学生将熟悉实物的某个面或某块区域与面积单位建立起联系,既诊断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激活他们已有单位面积的量感。]

二、探究阶段

1、情景设疑:通过刚才的单位填写,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都很熟悉了,接着让我们来解决前面学习中留下的问题:(出示)如果1 m2可以挤下17人,那么1 km2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上海总人口为16737700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同桌交流:需要知道1 km2等于多少m2 , 即km2与m2之间的进率,就可以求出1 km2可以挤多少人,最终把问题解决。

2、合作探究:我们知道1 km2就是边长为1 km 的正方形的面积,(出示边长为1 km 的正方形图形)。

那么km2与m2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能从1 km2的定义来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吗?请小组合作完成。

(1)组内尝试解决 ,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解法:(板书)

1km × 1km = 1 km2

1000m× 1000m = 1000000

m2 1km2=1000000m2

(3)再次交流:通过在1km2定义的关系式中把km转换成m,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再把这个过程互相交流一下。

3、问题解决:知道了1km2=1000000m2,那么1 km2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呢?谁来说说看?指名交流。这个结果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完善面积单位进率:现在我们已经把所学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找到了,请同学们把P22的面积单位的关系填写完整。(媒体演示课本23页单位面积的累积过程)

1 km2=( )m2   1 m2=( )dm2   1 dm2=( )cm2

[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探究km2和m2的进率。为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量感,启发学生从定义去推理,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从而让学生在合作的尝试计算中直观获得1 km2=1000000m2 。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习习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时已经经历了这样一个推理过程,在这里学生运用以往的经验解决今天所学的新问题,体现了知识的迁移。通过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间关系的探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面积的含义和进率的由来,促进学生表象记忆的形成都有好处,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以下单位换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知背景。]

三、运用阶段

1、分层练习:(说出思考过程)

(1)25 m2=( )dm 23 km2=( )m2

(2)3400 dm2=( )m2 9000000 m2=( )km2 580cm2=( )dm2

(3)70000000 ㎡ -7k㎡=( ) k㎡

[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积累了一些重量、长度、面积单位换算的经验,并且会用小数表示单位之间的转换。这里先安排两组“从高到低”与“从低到高”的单位转换练习,就想让学生通过尝试找到换算的一般方法: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时乘进率,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从而在思考方法上予以归纳提升,建构单位换算的基本策略。接着出示带有不同单位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借助学生思考过程的表达,便于检测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演绎思维。]

2、拓展练习(同桌讨论)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

(1)一个铅笔盒表面的宽度约5 c㎡

(2)教室的面积约30d㎡

(3) 一个粉笔盒的表面约0.75 c㎡

(4)上海市的总面积约6341000000k ㎡

[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并且在选用面积单位时不善于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判断纠错练习,一方面强化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另一方面想从“数”与“量”两个维度探索修改的方法(修正数据或计量单位),既巩固了单位面积的大小观念,又渗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生活应用:(小组合作)

出示:为了扩大我国的绿化面积,人们要在长3km,宽2km的一块长方形的高原上植树,如果每平方米栽1棵树, 运来60万棵树苗够吗?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算出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写出你们的解题过程。交流探讨并板书解题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再现本节课的重点新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转化”,同时让学生通过层层问题的分析,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拓展思维,感受数学在生活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7

一、填一填。

(第7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一个数的百亿位和千万位上都是9,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2.在○里填上“>”“<”或“=”。

36亿○360000

2010000○210万

46×99○46×100-46

40009999○40010000

502×48○48×520

(480+40)÷5○480+40÷5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8厘米,另一条边长16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4.一个双层书架,从上层拿26本书放到下层后,还比下层多8本,原来上层比下层多()本书。

5.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6万,这个五位数最小是()。

6.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65°,另一个锐角是()°;在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和顶角的度数和是130°,顶角的度数是()°。

7.在□里填数,在括号里填所运用的运算律。

(1)18×35+18×65=□×(□+□),运用了()。

(2)9×8×125=□×(□×□),运用了()。

8.已知A×B=64,那么(A×10)×(B÷10)=();已知甲÷乙=50,那么甲÷(乙×5)=()。

9.在一张长35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周长减少()厘米,剩下纸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摆第6个图形需要用()根同样长的小棒。继续摆下去,第100个图形是()形。

11.用两根6厘米长的木棒和两根9厘米长的木棒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2.按规律填一填。

2×5=10

22×55=1210  222×555=123210  2222×5555=12343210

22222×55555=()222222×555555=()

二、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2分)

1.下面的数中,需要读的“零”最多的是()。

A.30300303      B.30033003      C.33003003

2.在同一平面内的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5),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5,5),点A在点B的()边。

A.左

B.右

C.上

3.毛毛在计算12×(☆-26)时错写成了12×☆-26,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A.260

B.286

C.312

4.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是10厘米和8厘米,它的高可能是()厘米。

A.7

B.10

C.12

5.一个表演方阵,每排7人,有7排,最外层有()人。

A.49

B.28

C.24

6.王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01X,王老师的生日是()。

A.1月10日

B.10月1日

C.11月1日

三、计算。

(共25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240×20=     500×60=     30×70=     400÷80=

10×200=

280+320=

630÷3=

15×20=

2.列竖式计算。(9分)

450×28=       136×27=       603×14=

3.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

58+176+242    5×64×25    201×35    317×17-17×17

四、动手操作。

(共9分)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把梯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2分)

(2)把原始位置的梯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画出最后的图形。(2分)

(3)把图形甲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再向下平移()格就能和图形乙拼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2分)

(4)如果原始位置的梯形中点A用数对表示是(5,2),那么梯形按第(2)题平移后点A的对应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分)

2.在下面的直角梯形中画两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梯形。(2分)

五、解决实际问题。

(共27分)

1.演出团要买36套演出服,商店有三种上衣,售价分别为63元、60元、58元,有两种搭配的裤子,售价分别为57元、42元。买36套演出服最少花多少元?最多花多少元?(4分)

2.赵阿姨买了一个衣架,衣架的形状近似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按角分类,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4分)

3.丫丫准备用一周时间看一本315页的故事书,前4天每天看48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才能按时完成?(4分)

4.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到公园发防火宣传单,每个同学发的宣传单份数一样多。四年级有154人,五年级有203人,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发了735份宣传单。每个同学发了多少份宣传单?(先画出线段图,再解答)(5分)

5.王伯伯家原来有一个正方形鱼池(如图),后来他扩建鱼池,把鱼池的一组对边各延长了12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增加了120平方米。原来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5分)

6.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10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分)

答案

一、1.90090000000

2.> < = < < <

3.40 4.60

5.55000

6.25 80

7.(1)18 35 65 乘法分配律

(2)9 8 125 乘法结合律

8.64 10 9.40 300

10.13 平行四边

11.30 30 54

12.1234543210 123456543210

二、1.A 2.A 3.B 4.A 5.C 6.A

三、1.4800 30000 2100 5 2000 600 210 300

2.(竖式略)12600 3672 8442

3. 58+176+242     5×64×25

=58+242+176

=(5×16)×(4×25)

=300+176

=80×100

=476

=8000

201×35

317×17-17×17

=(200+1)×35

=17×(317-17)

=200×35+35

=17×300

=7035

=5100

四、1.(1)

(2)见(1)中的图。

(3)90 2(或270 6)

(4)(9,5)

2.(画法不唯一)

五、1.(58+42)×36=3600(元)

(63+57)×36=4320(元)

答:买36套演出服最少花3600元,最多花4320元。

2.180°-25°-25°=130°

答:它的顶角是130°,按角分类,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3.(315-48×4)÷(7-4)=41(页)

答:剩下的平均每天看41页才能按时完成。

4.图略 735÷(203-154)=15(份)

答:每个同学发了15份宣传单。

5.图略 120÷12=10(米)

10×10=100(平方米)

答:原来鱼池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6.10×2÷(55-50)=4(小时)

(55+50)×4=420(千米)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篇8

崇高的事业 飞速地前进 铺设大道

明亮的阳光 金灿灿的向日蔡 创造财富

一片黄叶 远大的理想 幸福地开放

塑造人才 发亮的汗珠 沉甸甸的稻穗儿

创设情境 一股香气

茁壮的新苗 衷心地祝愿 涌起波涛

柔韧的梳子 古今中外的名著 创办学校

一群牛羊 美好的感情 热烈地祝贺

怀念过去 成熟的庄稼 弯曲的羊肠道

观赏明月 一曲酒歌 美妙的音乐

美好地祝福 留作纪念 珍贵的杯子

美丽的野菊花 举着红樱 一把梳子

美丽的花朵 加倍地珍惜 珍藏礼物

忘掉烦恼 红通通的高粱 思念父亲

一朵菊花 浸透心血 编织丝线

酿造美酒 珍藏记忆 悄悄地编织

欣赏舞蹈 一件红袄

五、照样子写词。

1.ABCC式:白发苍苍 凉风习习笑语盈盈 生机勃勃 书声琅琅 喜气洋洋 小心翼翼

2.四字并列: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 笔墨纸砚 衣食住行 亭台楼阁

3.赞美老师的成语:废寝忘食 呕心沥血 夜以继日 谆谆教诲 孜孜不倦

4.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 硕果累累 天高云淡 瓜果飘香

5。带有“人”字的成语:一鸣惊人 后继有人 聪明过人 百年树人

6。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亲密无间 情深义重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篇9

1、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2、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

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6、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7、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地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

8、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子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9、雨丝像千万条银色的利箭从天上斜射下来,织成了一张巨大的雨帘,挂在天地间。

10、黄豆般大的雨点落在树上、屋顶上、房檐上,也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好象在演奏《夏天交响曲》。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篇10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终测试卷

姓名 一、基础知识(25%) (一)正确抄写下列句子。 (4%) 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 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 成绩

(二) 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4% 石磨 (mó mò) . 扎 进(zā . 停泊 (bó . pō ) bo ) 着 实(zhuó zháo) . 冒血 (xiě . 和 着(huò . huó ) mú )

zhā ) 胳臂 (bei .

xuè ) 模 仿(mó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选做四题)4% 波浪( 气势( ) ) 调兵( 应接( ) ) ( ( )丧气 )欲飞 ( ( )婷婷 )好处

(四)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4% (1) 《赤壁之战》 改选自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 , 是中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 ( (2) 蒙田曾经说过: 世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裳能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丽。 ( ) )

(3)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运用了列举数据、打比方、比较等说明 方法, 阐明了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 的道理, 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 )

(4) “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 ( )

(五)背诵与积累 9%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 因为( ( )盛满了( ) ;泼到( 2、默写古诗: 别董大 ( )是傣历的新年。 ( ) ,泼到( ) ,会( ) 朝( ) ,会( ) 。 ) )是热带的花??老人说,这是 ) ;泼到( ) ,会

二、阅读:

(一)泼水节的怀念(节选)7%

① “小心受凉。”撑伞的人说,“总理……” ②□总理□阿果和阿岩站住了□愣住了□眼前泼水的傣家人正是敬爱的周总理。 ③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 说:“你的保镖不错呀!”阿果心跳得像有头小鹿撞,脸比凤凰花还要红,想说,却说不出 来,只是冲着总理甜甜地笑。 ④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 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阿岩和阿果闭上眼, 幸福的热泪和着净水一起流着…… 1、给文中的□中加上标点。2% 2、省略号的作用有 A 、文中省略的部分 B 、说话的迟疑 C 、说话的断续 D、意犹未尽 短文中的第一个省略号表示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 。2% 3、判断:3% (1)阿果和阿岩愣住了,是因为他们从随行人员的口中得知,眼前的傣家人是周总理, 太出乎意料。 (2)“有什么比总理的祝

福更可贵呢?” 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3) “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句中“轻轻”一词说明了总理对阿果、阿岩的 关爱。 (二) 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⑵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chā chà) ,一年内已经 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⑶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 位教师留下来。 ⑷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 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lóng 洽地生活在一起。 ⑸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 送这位代课教师。 ⑹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b ēi bèi)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⑺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 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 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⑻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 róng) 18%

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 年。 ⑼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 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⑽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 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 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⑾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 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 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 你就会知道。 ⑿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 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⒀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圈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3% 2 、一个条件极差的小山村一连走了十位老师,是什么留住了第十一位老

师?请你用 “――”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2% 3、那个男老师说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读了文章,你知道“这条不成文的规 定”是什么? 3%

4、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①至⑧小节的主要内容。 3%

5、请你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并写出理由。3% A 、乡村女教师 我选的题目是( B 、第十一位 ) ,因为 C 、女教师

6、“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在这位女老师停下脚步的那一刻,她想到了什么?请你 展开想象,写 50 字左右。4%

(三)养花 (15%)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 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子里,花( )多,( )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 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 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 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 )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 )会死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 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 花,多么有意思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 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 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 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所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 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 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置之不理”的“置”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3%

“置”在字典中的意思有(1)搁、放。 (2)设立;布置。 (3)购置。这里应选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选择一个造句。4%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尽管??还是??

3.把文中

的划线句改成陈述句。3%

4.用浪线在文中划出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一句句子。2% 5、选择最确切的中心思想,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 ) (3%)

A、写出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B、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养花的经历,告诉我们养花需要付出劳动。 C、告诉我们养花需要付出劳动。

上一篇:关于狗的英语文章下一篇:园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