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2024-08-18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通用5篇)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篇1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实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夯实节能基础,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年的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15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0.36%,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53%,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节能工作任务的落实,强化对目标责任的分解和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加强目标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评价政府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市节能减排办多次组织市级部门对各区市县开展督查和预考核,及时发布各区市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能完成节能任务的区市县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经核定,全市五区市县均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重点节能工程,蔡山洞瓦斯发电、利万步森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获得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认真实施XX市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以来,四方电力、安泰丝业、广达淀粉等企业实施了高效锅炉改造,蔡山洞、龙滩、绿水洞、李子垭等煤矿新建瓦斯发电装置,桂兴、蓥峰、红狮等水泥技改项目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广能集团、利万步森等企业采用先进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建成投运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XX县城市生活垃圾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对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34家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节能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力度,做好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25万只。

(三)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禁止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凡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定对广安金侑达科技、XX市精神病院扩建工程、“东升•金海岸”等项目开展了节能审查和评审。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按省政府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20**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31家,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5万吨。2010年全市共淘汰12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4万吨合成氨产能、3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更新淘汰燃煤锅炉15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节约6.5万吨标准煤。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5户百家企业和4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广安发电厂、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广安恒立化工、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停产关闭。加强对电力、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川桂水泥、广能集团瓦斯发电、广达淀粉、安泰丝业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0年着重开展了工业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三大节能行动,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建筑方面,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对2009年7月1日以后开工的建筑全部实施建筑节能,主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到100%。交通方面,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准入关,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报废客运车辆54辆,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走向的线路以及现有班线重复里程超过70%的二类以上专线,严格控制新增各类客运运力。流通服务业方面,加强用能统计监测,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落实“限塑令”。农业方面,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以来,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4.2万口,其中2010年建成1.33万口。公共机构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强了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管理。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XX市被省上列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XX区、XX县被列为试点区县,XX市工业集中区被列为试点园区,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能集团公司、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华威建材有限公司、银泰控投有限公司6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县、XX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武胜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川东麻纺有限公司3户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XX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快推进。

(六)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开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部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二、“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认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

一是在发展认识上,一些区市县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不够,工作前松后紧。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关键技术支撑缺乏,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在产业结构上,高耗能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重型化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四是项目管理上,存在环资项目少、项目小以及项目前期工作不足等问题,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成效不明显。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特别是体现差异化的政策不够。

六是在能力建设上,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力量不足,职责存在交叉,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三、“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各项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1.强化节能工作宏观指导。完善和健全节能组织机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下达我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制订《XX市“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完成“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选择1至2个区市县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模拟控制,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

2.分解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对我市“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2011年下降3.5%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节能难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市县“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并分解细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等领域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区市县、相关行业部门。

3.加强节能工作能力建设。贯彻落实《XX省节约能源条例》,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面准确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指标体系、统计和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发布节能统计数据。

首页12尾页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建设。

1.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重点抓好列入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工作。对全市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制订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强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技改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开展建立节约型企业的活动。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加快推进大中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等项目率先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

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行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工作。

4.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酒店”、“绿色写字楼”等活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设定标准。

5.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农业机械、机具,抓紧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6.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耗统计体系。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推广工程,制订和实施机关办公楼资源节约标准、公务用车和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标准,安装或更换节能型灯具、空调和办公设备,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

(三)加快培育节能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继续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和中、省财政资金项目,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围绕中、省“十二五”培育发展节能产业的重点和方向,动态建立“十二五”节能项目储备库,做好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项目储备。

3.培育壮大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鼓励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继续组织我市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审核备案。4.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贯彻落实川办发80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申报、资金兑现和监督检查工作。5.加快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继续做好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的推广工作,严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四)强化节能降耗监督管理。

1.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XX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分级管理,以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推进节能产品、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建立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金融等部门定期协调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

2.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在家电、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推广应用能效标识。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落实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认证行为,扩大认证范围。

3.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审计。

4.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产品能耗标识、建筑物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和能源计量等情况的检查力度,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2.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能源统计,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行业节能统计体系。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开展节能动态监测。

3.实行节能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4.加大节能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5.拓宽节能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节能投入,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六)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篇2

“十一五”即将成为历史, 相比“十五”时期, “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放缓, 污染物的排放由升转降, 但能源消费的增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依然十分巨大, 这大大压缩了未来能源消费增长和污染物排放的空间。

另一方面, 虽然近十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一番, 但人均能耗水平还很低,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能源消费总量的刚性增长将难以改变, “十二五”节能任务仍十分艰巨, 要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能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延续“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力度, 并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十一五”节能行动推动了全社会的转型和变革

1. 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度下降

“十五”时期后半段, 我国能源消费增速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 进入了超高速增长期, 2005年能源弹性系数达到了1.56。如延续这种发展方式, 到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接近40亿t标准煤。“十一五”期间的节能行动成功改变了“十五”时期后半段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依赖程度逐渐增高的不利趋势, 4年来以年均6.75%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4%的高速增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回落到0.59的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方式明显好转。

2.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变

“十一五”前4年, 虽然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化并不明显, 第二产业占比上升的趋势未得到根本转变, 但行业内部的生产能力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以几大高耗能行业为例, 在电力行业中, 300兆瓦及以上发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从2006年的48.3%提升到了2008年的77%;钢铁行业中, 干熄焦和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的普及率分别由2006年的40%和95%提升到了2008年的50%和98.6%, 连铸比由2006年的98.6%提升到了2008年的99.2%;炼焦行业中, 机焦占焦炭产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88%提升到了2008年的96.3%;电解铝行业中大型预焙槽占产量比重由2006年的82%提升到了2008年的86%;建材行业中新型干法水泥的产量在水泥总产量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50%提升到了2008年的61.8%, 浮法工艺玻璃的产量在平板玻璃总产量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82%提升到了2008年的83%, 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产量比重由2006年的40%提升到了2008年的50%。

3.节能技术进步提高了能效

“十一五”期间, 高耗能行业积极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 使火力发电、钢铁、水泥、乙烯等高耗能产品单耗下降显著快于“十五”时期。其中, 2006~2009年, 火力发电供电煤耗年均下降1.95%、吨钢可比能耗年均下降2.7%、水泥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68%、乙烯综合能耗年均下降2.03%, 分别高于“十五”期间0.85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3.08个百分点、1.13个百分点。“十一五”前四年, 火电发电、钢、电解铝、精炼铜、水泥、平板玻璃、乙烯、合成氨、烧碱、纯碱、原油加工等十余种高耗能产品能源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直接节能量超过了2亿吨标准煤。

4.淘汰落后产能成效不菲

到2009年底, 我国共关停小火电6000万kw;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100万吨;淘汰落后炼钢产能6 000万t;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1亿吨;关闭小煤窑1.1万处。2010年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 000万kw;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t、水泥5000万t、电解铝33万t、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t。“十一五”期间众多落后产能的淘汰, 不仅极大减少了能源浪费, 而且使高耗能行业内部生产能力结构得以显著优化, 极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5.全社会节能意识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节能成效之一, 就是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无论是国家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基层政府官员, 还是广大民众都开始有注节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等名词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大城市也纷纷开始倡导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大量宣传和各种机构组织的培训、论坛, 在培育了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节能队伍的同时, 更是激发了草根阶层参与节能的积极性。

此外, “十一五”期间, 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体系正逐渐成型;节能基础能力不断强化;家电惠民工程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使人民享受到了更多实惠。总之,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成效卓著。评价“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状况, 应该综合、全面, 不能仅从20%的完成状况去考量, 更要看到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去完成很难实现的指标, 带给全社会的变革和转型将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乎未来一段时间节能目标的制定是高还是低的问题。

“十二五”能源需求增长空间有限, 面临形势极为严峻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年均近2亿t标准煤的速度累计增加了近20亿t标准煤, 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这不禁令人深思, 十年后会不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亿t标准煤。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看, 这一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 但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 城市化率不到50%, 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不到发达国家的10%, 人均能耗不到发达国家的50%的基本现实, 是今后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增长的根本动因。未来十年与前十年相比, 虽然工业能耗增速可能放缓, 但是交通、建筑物、民用能源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这一消三涨的结果是, 未来十年能源消费需求仍有可能保持在每年2亿t标准煤, 如果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3亿t标准煤, 那么, 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53亿t标准煤。这一巨大的需求增量, 无论从我国能源供应能力、区域环境保护, 还是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对外承诺减排指标诸多方面看都面临空前压力。

1.能源供应端将无法满足2020年53亿t标准煤的能源消费需求。我国石油年产量不到2亿t, 多年徘徊不前, 增量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天然气在未来十年虽有可能得到空前发展, 但到2020年总供给量达到或超过3000亿m3将非常困难;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在当前已是高速发展, 不过, 受资源、技术等因素的约束, 2020年总供给量只能在7亿吨标准煤左右;最后, 能源供应增加的压力几乎全部要依靠煤炭解决, 但目前煤炭产量已达30多亿吨, 且采出率低, 矿难事故频发, 如果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十几亿吨, 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2. 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

的对外承诺, 无形中对能源需求增长的总量做出了限定。据有关部门测算, 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总供给量最多只有7亿t标准煤左右, 要兑现这一承诺, 就要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届时控制在45亿t标准煤左右, 如果2020年的能源需求量达到53亿t标准煤, 意味着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的供应量将达到7.95亿t标煤, 这意味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将保持更快速的发展, 对我国实现承诺造成一定的压力。

3. 我国环境容量无法承受53亿吨标准煤的能

源需求。目前, 我国局部地区的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但总体环境不良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2009年, 全国七大水系中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域仅占57.3%;26个国控重点湖泊 (水库) 中, 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域仅占23.1%;全国近岸海域中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1.1%, 每年直接排入海水中的污水达47.6亿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比例达到21.4%;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达20.4亿吨;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km3, 占国土总面积的37.2%。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环境恶化已无容量。

4. 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看, 尽管哥本哈

根气候谈判大会未能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协议, 但是, 地球温升控制在2℃的目标已被写入哥本哈根协议, 这一域值使全球未来允许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大大压缩。虽然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同等时期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就目前每年的排放总量而言, 已占到全球的20%以上, 人均CO2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幅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无疑将会给我国的气候谈判带来巨大压力。

综上所述, 未来十年能源需求总量刚性增长将是难以转变的事实, 如果继续延续新世纪前十年能源需求年均约2亿t标准煤的增速, 无疑将会为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生态环境保护、对外承诺等多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在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受到诸多限制的情况下, 必须依靠节能来大幅度消减能源的需求, 任务十分艰巨。

延续“十一五”节能力度, 采取针对性举措

“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的制定, 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 遵循与2020年全面实现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相衔接、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目标相衔接、与确保完成2020年对外承诺目标相衔接的原则, 延续“十一五”良好的节能态势, 继续设立一个高强度的、努力去完成但很难完成的指标, 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另外, “十一五”经验表明, 仅依靠单位GDP能耗下降一个指标不能控制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十一五”虽然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 但能源消费总量大大超出了预期, 大大压缩了未来能源需求增长的空间, “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制定, 除继续设定单位GDP能耗强度的相对指标以外, 还应对能源消费的总量进行调控, 只有通过相对和绝对双重目标的结合, 才能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适当范围。

同时, 为保障“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相应的节能任务分配、安排之中, 要总结“十一五”的经验, 在各地方“十一五”节能完成状况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的情况, 予以区别对待并分类指导;继续选择若干重点, 实施重大节能行动, 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突破;坚持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 强化对政府、企业的节能考核;继续提高财税支持力度, 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改革, 加大财政激励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新建项目的能效准入门槛, 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速度;以提高基层政府对节能的认识水平为关键, 加强企业节能计量、节能审计和诊断的能力为核心, 不断完善能源统计基础体系, 强化节能基础能力建设;强化节能执法能力, 注重节能市场体系及产业节能服务体系的完善;努力发展绿色产业, 培育创新能力, 丰富节能产品, 为节能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如果2020年, 将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亿t标准煤左右, 就需要在53亿t标准煤需求的基础上削减8亿t标准煤。要实现这一总量控制的目标, 必须在充分总结“十一五”节能经验的基础上, 找出削减途径, 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 把直接和间接出口的能源减少50%。当前, 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 世界工厂的角色日渐浓重, 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充斥世界各地。这些产品表面看上去既不是能源也不是高耗能产品, 但产品越是终端其载能量就越高。据初步测算, 我国每年直接、间接出口的能源达6亿多吨标准煤, 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0%以上。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调整出口结构, 发展知识经济、品牌经济、创意经济, 改变世界工厂的角色已具备条件。否则, 如果继续延续世界消费我买单的发展模式, 能源消费还将和过去十年一样快速增长。如能顺利实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模式转变, 将直接和间接出口的能源总量降低一半, 就可为今后十年腾出3亿吨标准煤的空间。

2.促进技术进步, 将市场上存在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6亿多吨节能潜力挖掘出80%, 就可节能5亿t标准煤。初步分析, 我国市场上存在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潜力高达6亿多吨标准煤。目前, 国家重点推广的众多节能技术普及率不到30%。在余热回收、电力节约、可燃气回收等领域还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结合前述进出口贸易的调整, 两种节能途径齐头并进, 未来十年总计可减少近8亿t标准煤的能源需求, 即可实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左右。

3.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减少周期性的能源浪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年均接近10%的经济增长率高速发展了30多年, 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建设、淘汰、再建设、再淘汰, 经济发展质量之差, 财富积累率之低也是世界第一。这种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模式, 不仅导致了财富积累缓慢,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周期性能源浪费。“十一五”期间, 我国共关停小火电7000万kW;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余吨;淘汰落后炼钢产能6 600万t;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6亿t。大量落后产能的淘汰, 虽然是政府不得不采取的“阵痛”措施, 属于“十一五”节能成效中的一部分, 但是淘汰使得大量资本沉陷、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建筑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最多的国家, 但由于规划不当等原因导致“短命建筑”层出不穷, 大量能源浪费在这“一爆”和“一建”之中。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工业设备寿命一般在40年以上, 建筑寿命在100年以上, 而我国的工业设备平均寿命不到20年, 建筑寿命仅为30年。这些本应作为一笔宝贵财富留给子孙后代的基础设施变成了一堆堆污染环境的负担。未来十年,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更加注重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 努力减少和避免周期性能源浪费, 否则下个十年的增量就会成为将来关、停、拆的对象, 造成新一轮浪费。

十二五工作规划及十一五工作总结 篇3

编制好“十二五”计划,对于实现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发改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广泛征求各级意见,特制定**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2.6亿元,比上增长15%。镇财政收入达315万元,比上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比上增加380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890万元,比上年增加78%,协议引进外来投资3.8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全镇经济总量有了明显提升。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镇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全镇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2009年,全镇企业总数发展到1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其中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9.4亿元,年均增长18%,形成了以大米加工、服装、建材加工、塑料制品、禽业养殖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体系。

(二)以“丰乐杯”小城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集镇发展。以“丰乐杯”小城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小城镇建设上确立了“工业立镇、工

业强镇”的战略,以建设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中心集镇为统揽,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拉大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极大地改善了集镇人居环境,提升了**形象,聚集了人气,强化了产业支撑。根据**镇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镇党委、政府投入近20万元请**规划设计院对全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将小城镇西延、东扩、南拓,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集镇面积拓展到3.6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居住区、特色商贸区三大功能区。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新发展 去冬今春,我镇共建设市、县重点工程13处,面上工程20处,清理渠道 3500米,完成土石方43万方。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2座,投入资金 85万元,解决部分水利死角,受益人口达2000余人,为我镇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各村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祝杨村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祝杨、古城村畜禽规模化养殖、友爱、山东陈村特色经果林、花生种植、靠山、黄圩村的黄牛羊养殖、拂光等村优质水稻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应运而生。全镇基本形成1.5万亩经果林,6.5万亩优质水稻,8000头只优质黄牛羊、1500亩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和2.4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我镇畜禽规模化养殖又新增加养殖规模万只以上的企业五家,使我镇养殖规模达万只以上的企业增加到12家,全镇畜禽业年出栏家禽260万只、禽蛋198万公斤、鸡苗600万只、生猪11.8万头,畜禽产品远销周边省市。全镇规模养殖户达1000户。全镇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

年经销各类农产品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全镇农户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全镇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近20家。其中振华米业有限公司、玉好米业有限公司、民生米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优质水稻9800万吨。康源禽业有限公司、阳光禽业有限公司、鸿发禽业有限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几大禽业公司的发展为延伸禽业加工产业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贸旺镇、环境立镇”的发展战略,以推进县的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兴镇、工业强镇、经贸活镇”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二)发展思路

1、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镇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服务大盐化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加快完善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形成以大米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群。

2、倾力打造政务文化新区建设

以“丰乐杯”创建为载体,不断拓展城镇框架。加快康达大街及政务新区征地工作,力促康达大街东西延伸、农工商综合服务大楼、新区广场、九龙公园等项目上马动工。启动“老街徽派观光”工程,为城镇化建设作贡献,打造宜居新**。

(三)奋斗目标及任务

1、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2、实现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5、人口自然增长率9‰左右;

三、工作措施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破重点项目用地瓶颈,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深化小城镇西延、东扩、南拓,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以加快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全面环境综合整治和老城区开发为主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老城区突出“水”、新城区突出“新”、西部工业集中区突出“强”,举全镇之力,切实做好老街观光区、活力新区和工业集中区“三篇文章”,着力打造一批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城镇亮点,努力建设宜居**,全力建设有浓郁特色的新标志区。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以城带乡,建设农民新型居住区,拉动农民向城镇聚集,拉动人物流,活跃第三产业。大力鼓励发展高档餐饮、服务业,以优越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消费吸引市区消费向**倾斜。

努力提升城镇建设品位。促进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功能对接、产业衔接、消费承接的第三产业载体,努力提升城镇的建设品位和档次。

(二)以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加快工业化步伐

大力发展工业集中区,为大盐化延伸产业链,积极配合沿江城市产带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发展空间。

**镇工业集中区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一期330亩土地征地工作,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工业集中区发展的重要性,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根据规划镇党委政府对工业集中区建设进行了细致研究,一要依托集中区总体规划,做好产业规划布局。二要着眼长远,**总体发展思路是着力打造“东西工业、南经贸、北商住”特色经济格局,即,东西部依托现有两个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东西产业园,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南部以新大街和政务新区基础好、处于商业中心为依托,突出经贸中心建设。三要统筹兼顾,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要兼顾土地、道路、电力、环保等各方面因素,不能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后遗症。四要科

学布局,要依托总归做好规划,力求做到科学布局,相近相关的企业要集中在一个区域。

根据我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2013年工业集中区发展将达到1平方公路,到2015年工业集中区将拓展到2平方公里。

一是加快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建设。盘活现有土地存量,重点推进东西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着力完善工业园区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做好绿化、美化、亮化等“三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园区管理、科学布局园区功能,致力打造园区新的亮点。

二是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根据现有园区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对口做好企业的引进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招商责任,层层分解招商任务,确保引资取得实效。并继续抓好服务企业上马工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是积极把握“三农”工作发展新契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组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努力寻找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进一步改善全镇农村建设薄弱环节,谋划我镇“三农”工作发展新路子。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东张、拂光、友爱等村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和土地置换等工作。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

耕作条件。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新农村文明程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民生工程。继续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解决资金瓶颈。

二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创新信访和维稳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努力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群众道德法律素质。

三是加大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备,积极配合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篇4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乡党委、乡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计划确定的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克服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农村实现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总值3260万元,同比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32万元,占预算的107.3 %;粮食总产量达3700吨;烤烟生产每年均完成下达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697元增加到现在的2812元,年均递增223元。乡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乡域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五年来,XX乡不断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认真做好“产业化提升农业”这篇文章。完成集中连片种植牧草1721亩,草地套种核桃39840株;发展草地生态养羊74户,羊存栏3600余只;建设肉鹅养殖场6个,发展种草养鹅户84户,养殖规模达到6000余只;建成养鸡场9间,养殖鸡15000余羽。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完成了、至XX、XX至XX等通村公路建设,XX至XX油路

建设和XX至XX水泥路硬化,完成了20个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极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了XX、XX、XX至XX及XX人饮工程,完成全乡32.4公里的排洪沟和灌溉沟渠,建成小水池103口,完成XX山塘和XX山塘工程治理,启动XX和XX水库治理工程,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全面完成XX街上的路灯改造工程,供水、供电和广播、电视、通信网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村容村貌不断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民生问题不断改善。自危房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以来,XX乡共实施498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其中已完成331户危房改造,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32万元,尚有167户正在实施之中;全面启动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94.8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发放救济粮99930公斤,家电下乡补贴达到16.24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4.68万元。

(五)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XX乡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在农村开展以创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等主题活动,推动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义务教育经过巩固提高,“两基”及“普实”工作顺利通过了复查评估验收。严格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人口主体指标执行稳中有降。2010年,全乡共出生人口94人,死亡34人,死亡率3.46‰,自然增长率6.1‰,人口出生率9.56‰,符合政策生育率按宽口径达95.7%。“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完善,人口与计生工作逐步走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综合治理格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五年来在全县年终考核中均排名全列。农

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全乡门诊住院14745人次,累计补偿病人医疗费160.2万元,最高补偿额达40000元。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共青团、妇联、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思想更纯洁,信念更坚定,目标更明确。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执政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XX乡各村两委通过换届选举,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优秀分子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中来,使各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行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增加办事的透明度。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及举措

未来五年是XX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赶超进位的关键时期。全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臶,围绕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的要求,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实施开发北部、带动中部、扶持南部的战略契机,以“粮食稳乡、工业强乡、产业富乡、教育兴乡、城建带乡”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

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6000万元以上,五年年均增长13%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700吨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突破5000元大关;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以实施“185”工程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步伐逐年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和谐XX社会环境得到巩固,确保与全县同步实现“脱贫摘帽”。

(一)高度重视农村集镇对经济的凝聚和辐射作用,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坚持城镇化带动农村,力争在2013年前启动农贸市场建设,不断扩大城镇面积和人口容量,力争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乡小集镇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4000人以上。加快完善小城功能建设,逐步完成XX河道治理、XX街道排污沟渠改造,为全乡人民营造一个舒适、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建成一个规范、整洁有序文明的XX。

(二)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进程,有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以生产建材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工业化致富农民的进程。

(三)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要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一是依托科技,加大投入,主攻质量,稳住烤烟这棵支柱产业,使全乡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以上,产量在20万斤左右。二是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种草养畜产业示范效应。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种草养牛、养羊、养鹅产业,巩固和扶持现有的养殖大户,加快畜牧示范园建设。按照县扶贫产业连片开发的要求,重点突出两个“一”即一条主线,种草养羊示范带,一个基地,麻响村烂湖坝肉鹅养殖基地;深入对全乡“185工程”进行规划,全乡到2015年,“185工程”面积确保完成7500亩以上,其中:种草养羊产业带4000亩,养羊存栏达10000只以上,养鹅存栏达20000只以上,1万元田500亩,8千元田1000亩,5千元田2000亩。三是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做好规划布局,发展小果园,壮大庭院经济。四是继续大力开发现有的荒山荒坡资源,抓好精品水果的基地建设,带动全乡水果业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向农业部门、劳动部门及相关单位申办针对青年农民的职业技术教学点,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青年农民的劳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2、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各村级卫生室正常运转,在中心村设立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网

点,在每个村配备初级卫生保健员,巩固扩大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成果,有效扼制人民群众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3、不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巩固提高“村民自治”,努力提高综合妇检率、手术及时率,确保人口计划的完成。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认真落实好优先优惠政策和兑现好奖励扶助。全面推进合同化管理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全乡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水平,逐步形成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格局。

4、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加大对乡域境内公路的改造和维护,争取对XX至公路进行改造,完成至、XX至、至XX通组公路的硬化,力争在“十二五”期末85%的通组公路实现硬化,切实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二是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争取对XX桥、XX和XX桥三个水库进行治理,完善以上几个水库下游灌溉渠系的配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水资源优势。三是启动建设XX乡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区,建成XX乡幼儿园、XX乡卫生院和XX邮政所,有效扩大XX小城镇规模,力争2015年小城镇居住人口达到4000人左右。启动XX河治理工程,完成街道排污沟的改造;四是完成纳傍村四方地组地质灾害户的搬迁。

(五)高度重民生,切实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一是着力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认真实施“两免一补”等政策,加大对学校乱收费的清理和整治。二是着力解决群众生活难的问题,认真落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切实抓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的实施,深入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核查,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指标,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力争做到年满60岁以上人员每月基本生活保障。三是着力解决好群众住房难的问题,精心组织,五年内实施500户以上危房改造任务。四是着力做好返乡农民工作的引导工作,认真对返乡民工进行调查摸底,做好跟踪服务,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的转移。五是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乡计生服务站开展合医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全面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十二五”期末确保参合率达98%以上,使更多参合群众得到最大受益。六是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强化法制宣传,着力打造“守法守信、向善向上”的优良人文环境。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认真解决征地补偿、特殊群体待遇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第一,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其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全体共产党员要知荣明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办事,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第三,各级干部要忠实执行

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形式产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清正廉洁,自觉反腐倡廉,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员的廉洁本色。第四,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八荣八耻”教育,“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认真查处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第五,大力实施“能人带动”人才战略,注意培养能人入党,把是党员的能人选拔进支部,为能人提供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第六,完善各级干部考核评议机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激励各级干部干事业、出实绩,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十二五”期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按照“做大工业、做特农业、做靓集镇、做实民生”的工作思路,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探索统

筹城乡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发展瓶颈努力开创隘口发展新局面,实现隘口跨越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乡社会总产值达到7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翻,实现财政收290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达到4550元,年均增长8%,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通提高,教育、卫生、文体、交通和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民素质大幅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更加和谐。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1、做强工业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打造隘口工业小区,全面完成小区内路网、水网、电网建设,努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工业小区。

二是做大做强烟花产业,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整合现有的三家花炮企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规模经营,全面提升企业规模的档次,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到“十二五”末达到产值达到2亿元。

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机遇,通过努力,确保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3至5家,到“十二五”末,全乡规模企业达到8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亿元。

2、做特农业

一是做好养殖业,培育壮大一批高起点、大规模、辐射力强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建设1至2个1000头以上养猪场,扩大现有的肉牛养殖企业规模在1000头以上。同时推广虾稻连作技术,扩大现有龙虾养殖基地在500亩以上。

二是做大特色农业,发挥山场优势,发展泡桐、桂花、油菜等经济林木栽植,建设万亩经济林基地,同时扩大现有花卉、苗木、药材、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模规模,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

三是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路子。

3、做靓城镇

重点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营造良好乡城发展环境,搞好集镇“硬亮清”工程,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水平,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新建街道1.5公里。抓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搞好集镇防洪排水工程,完善街道绿化、集镇停车场、加油站、集贸市场、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向集镇汇集。到“十二五”末,集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

4、做实民生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二郎河、长溪河、西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力度。“村村通”工程向村组延伸,实施隘古公路水泥路工程。抓好独立桥涵的改造建设,实施对钓灌渠清河跨渠大桥、毕凉大桥、肉铺大桥的改造。

二是完善公共设施,进一步改善政府办公条件,建设乡政府综合办公楼,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隘口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添臵必要的文体活动场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隘口中卫生院住院部大楼,继续实施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改善中小学办公条件,实施隘口初中基础达标工程。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继续抓好五保、低保、孤儿、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和大病救助工作。

市“十一五”节能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节能工作安排 篇5

《落雁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经乡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已实施五年。五年来,落雁乡人民政府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落雁乡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农特产品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定位目标和“夯实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落雁”的发展思路,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落雁乡人民政府切实把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任务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为手段,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6498万元,比

完成了天星村人畜饮水工程,建成了落雁村后沟、雪旦坡、三合头等人饮工程和天星村对口溪、塘坊等水窖项目,解决了6284人的饮水困难。今年又启动了保隆村肖家坪片区1250人的管道引水工程和共和村3800多人的人畜饮水工程。

二是交通进一步改善。争取资金加强对县乡公路落雁段17公里的维护和管理,保持了畅通。争取资金170万元,改造落雁至天星公路。2007年筹资240万元动工修建的14公里撒桦公路,因缩短县乡里程10公里,纳入了通乡油路建设项目,今年11月1日已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全线动工。通过一事一议筹资268万元,新修村组公路10条31.7公里,复通村组公路35公里,全乡通路78条,总里程216.7公里,实现了85%的村民小组通公路。

三是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力度加大。加大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共完成31个台区,123个村民小组,3103户,占总农户的56%,正稳步推进龙塘村农网改造。35千伏变电站建设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提高了供电质量。

四是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硬化集镇街面和桦槁坪街面6500平方米;建成了移动、联通大小机站7个;开通了县城到落雁集镇的闭路电视和宽带网,在五个村安装了20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乡计生服务站、乡政府办公楼、五个村委会建设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展到1000亩,2009年发展到2018亩。今年,乡人民政府在落雁村、共和村、龙塘村水源充足的片区搞好规划,把稻田养鱼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好抓实。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搞好现场测产发动群众,支持县城个体户开办鱼庄解决销售问题,结合实际拟定实施方案、技术要点解决技术困难,实地考察把好种苗关。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乡发展稻田养鱼3016亩,覆盖3村79个村民小组711户农户,其中:用水泥加高加固田埂的精品示范样板1234亩,用木桩和泥土加高加固田埂的1782亩。投入鱼苗款26万元,发放鱼苗12500斤185万尾。目前,发展的稻田鱼有的已经出售,亩可实现纯收入1200元以上,预计明年全部出售后能实现产值600万元。

三是乌鸡产业。自2006年10月,盐津县万成养鸡专业合作社在我乡成立以来,乡人民政府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紧紧依托万成养鸡专业合作社及其孵化场,确定了以孵化场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小群饲养为基础的乌鸡产业发展模式,由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定单合同,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回收成品鸡。五年来,共发放乌鸡苗42.3万只,乌鸡年存栏13万只,年出栏10万只,年产值400万元以上。商品乌鸡远销省内外西双版纳和四川宜宾等地,乌鸡苗深受养殖户喜爱,供不应求,需订单生产。同时,合作社不断壮大, 发展了15个分社,拥有社员1300多

实现产值100万元。

在稻田养鱼、乌鸡养殖、中药材种植和林果产业初具规模的同时,乡党委政府还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茶叶、魔芋、竹子、大蒜、本地小花生、蔬菜等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将以正在实施的大龙塘新农村示范点带动全乡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继续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来,排除危房4084 m2,新建校舍4640.84 m2。新建了保隆小学、村赵家沟小学、火石小学、共和小学、青岗小学。启动了天星小学、中心校综合楼建设。投资395.6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7440 m2的落雁中学。投资11万元硬化了中学至集镇170米道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在免除学生学杂费和对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同时,对中学和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8307人次291.38万元,有效控制了学生辍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全乡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37人,配备率100%,代课教师从2005的105人减少到现在的23人。2006年“普九”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县的评估验收,完成指标:适龄儿童入学率98.9%,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95.1%,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72%,在校小学生年辍学率1.3%,在校初中生年辍学率2.9%。今

600个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二是整合资金112万元,在保隆村肖家坪完成了庄子村民小组异地安臵点建设。三是投资300万元完成了2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在落雁村的老母田、蒲草塘、曾家坡、跳蹬子和共和村的吴家坝及龙塘村的陶家山启动了六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入资金85万元。四是完成了新标准扶贫人口调查,全乡有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9686人,占总人口的37.1%,为今后扶贫项目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五是建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296户(其中:加固190户,重建106户),专项安居工程205户,地震灾害民房恢复重建96户,雪凌灾害民房恢复重建56户。六是投资65万元,实施龙塘村小茶园易地扶贫项目,建成安居房26套,配套解决了水电路问题。七是投入资金43万元,完成龙塘村大龙塘自然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共改造房屋61户,硬化户间道530米,修建村组公路3500米。

——卫生工作稳步开展。五年来,降消项目、新法接生、妇幼保健、防疫等工作稳步推进,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安装防氟炉3000户,有效控制了地氟病的蔓延。投资96万元新建了落雁慈心医院,建筑面积808.9平方米。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建村级卫生室6个,参合率从2006年的85%提高到2010年的95%,自2007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共减免了住院费、门诊费 217357人次241.69万元,元,农村低保款226.78万元,发放救灾衣物650袋,救济棉被146床。三是认真做好农村民房火灾保险工作,向发生农村民房火灾的11户农户兑现补助资金和救灾款3.74万元。并在全乡实施全农户参保计划,至今年底,全乡已有6278户参与了2011火灾保险,参保率90.99%。

(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创建“三个点、两条线、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加大各项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力度,五年来创建了县级文明单位8个,文明村寨32个,安全文明小区39个,星级文明户4200户,挂牌1800户,“八个一”工程120户,“六个一”工程200户,平安家庭户挂牌116户;充分发挥乡人大主席团及县乡人大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开展 “平安落雁”创建活动,2006年通过了市级验收,2007年通过省平安创建检查验收组验收。一是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学习宣传工作,加大了《宪法》、《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物权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认真宣传贯彻责任政府及阳光政府两个“四项制度”,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推进了行政执法工作进程。二是始终坚持严打方针,社会治安根本好转。2006年来依法查处违法犯

1把安全生产事故降到了最低程度。二、五年来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

乡人民政府承担着领导全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任,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努力把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调研,发挥优势,进一步明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为了全面掌握情况,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根据分工和工作特点,积极深入各村、各单位和农户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乡情,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本乡实际相结合,逐步调整完善了我乡的定位目标和工作思路,最终确定了 “建设农特产品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定位目标和“夯实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落雁”的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握“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切实抓好“三农”问题,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二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三是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3三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严格各项纪律。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努力养成办实事,重实绩的良好风气;二是坚持完善财经制度,严格财政管理,严禁奢侈浪费,厉行节约;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政府服务职能,努力把政府建设成公正、公平、高效、廉洁的实干型、服务型政府。

(五)取得的成功经验

五年来,我们的工作之所以取得良好成效,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坚持“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的精神,建设一支团结务实的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队伍;二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乡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两个务必”,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五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正视困难和问题,不回避矛盾,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寻找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六是强化学习,培养干部的大局观念和民本观念,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七是坚持

5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雁乡第七次党代会制定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乡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抓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制定的“六句话”工作思路,“三句话”战略定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建设农特产品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定位目标,严格依照“夯实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落雁”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全面推进落雁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发展的战略重点

——以夯实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发展环境改善。努力突破以交通为重点的“瓶颈”制约,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农田水利、电力、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建一批交通、水利、教育工程,加快小集镇、旅游和社会

7作,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

1.重发展、强实干、抓落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重发展、强实干、抓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一是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二是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培植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有资金、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学员回乡发展,用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谋划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理顺农村政权、财权和事权关系,加强村级政权建设,提高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勤政为民;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形成公开、透明、民主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五是要认真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事业,营造良好和谐的新环境;六是开展平安村组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构建平安村组。

9认真实施好各项工程,切实保护生态;严肃查处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偷砍盗伐等行为;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杜绝森林火灾,保护野生动物;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沼气池、沼气灶的作用;加大对天星天生桥、保隆凉风洞、龙塘村大龙塘、舍身岩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工作力度,打造绿色生态旅游。

4.狠抓扶贫攻坚,推进致富奔小康进程

一是在水利、交通、集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积极争取上级作为扶贫项目来实施;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挂钩扶贫、包户扶贫工作,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扶贫先扶志,扶持困难户自强、自立、自尊,主动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增加收入,推进扶贫工作进程。

5.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优势产业

我们要利用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配臵资源和培育壮大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一是重点抓好以生猪、稻田养鱼、乌骨鸡为主的养殖业。新发展良种母猪3000头以上,生猪1.2万头。力争稻田养鱼面积扩大到6000亩。建立乌骨鸡保种选育群基地10000只,养殖乌鸡规模20万只。二是要大力发展以中药材、茶叶、林果为主的种植业。着力建设“云药之乡”基地,力争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管护好落雁村桦槁坪1000亩优质茶园,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加大茶园管理力度,1进程;切实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大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力度,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监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增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7.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1)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努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一是认真抓好教育“五个一”工程建设,加大校园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力度,维护教育的良好秩序,加强教育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已取得的“两基”成果;二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切实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办学条件。

(2)切实抓好卫生工作。一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继续抓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抓好卫生院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认真抓好妇幼保健和防疫工作。

上一篇:集团公司春节联欢会主持串联词下一篇:2019年村党支部书记“创先争优”个人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