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2024-05-22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共8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篇1

西港路小学苟丽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表现形态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学生通过自身活动,不断建构课程内容,并且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不断修正改进而使得该课程不断完善。正因如此,反思也就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性,小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由于经验与能力局限,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活动过程的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对活动过程、问题、方法进行反思,使学生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改进活动,拓展活动,学会总结经验。以下就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活动之初,培养反思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一般的分析,而是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掌握一些反思策略和方法,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反思。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一种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反思就很难顺利进行。反思的毅力不仅体现在学生反思的持续性,战胜困难、忍受痛苦等“韧劲”上,而且表现在“督促”自己自始至终盯住自身学习的不合理性上,并敢于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

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和思维程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在综合实践活动初期,我先让学生明

确:没有反思便难以自我改错,反思不仅能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的知识。当学生有了较强的反思意识后,他们头脑中就有了一道“警戒线”,对自己的学习随时保持应有的警觉,一旦有可疑之处即会进入反思状态。

二、活动之中,教会反思方法

学生往往有了反思的意识,却不知如何进行反思。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每次活动进行反思训练,形成习惯,并认识反思对活动的意义。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列要求的形式,明确反思的内容,学习反思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具备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1、探究活动中学会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题”后,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记录,将书面的总结与口头的总结结合起来。如每一次活动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口头总结,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遇到的哪些疑惑和问题,发现了些什么规律等,形成一句或几句话,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或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活动日记”,把当天的活动内容、活动结果、学习方法、学习情感进行总结和回顾。如:在《珍惜生命之水》这一课题的探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小组采访的过程、调查的结果、宣传情况、制作小报、上网查找资料等活动情况作简单的记录,并写几句体会,这些做法使学生收获很大。

2、阶段性小结中乐于反思

实践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乐于反思。要求学生在交流中不只交流自己学习的成果、还要

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等。这样的交流也是学生在深刻反思的过程,我该总结什么,怎么总结,哪些方法较有成效;哪些方法应改进,分享自己成功的关键或是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同时还要关注别人的成果,并通过思考,提出建议与意见,寻找值得自己借鉴的经验,在交流中逐步提高反思能力与反思技巧。

3、总结交流中善于反思

反思,是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及生生交流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给予点拨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反思,并生成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思维从问题开始,反思从质疑开始”。如:在《走进信息世界》这一课题探究活动中,有一个小组去校外采访,多次碰壁,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反思一下在采访过程中自己小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反思后,在总结交流时说:“采访、调查时不能没有规矩,要注意礼貌,先向对方讲清楚自己的来意。”

三、活动开展末,养成反思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要总结,使学生对此活动课题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主题进行思考。然而汇报内容的深浅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内容和汇报方式的选择,如果学生是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其效果不佳又费时。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明确提出资料整理要求:把活动中感触最大、印象最深的、觉得最有意思的、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而不要“照本宣科”。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的活动汇报也必将是一场唇枪舌

剑,因为如果他的做法好将被推荐进行全班汇报,使小组成员在小组汇报时也必将是“一吐为快”且中要害。

如在《我们身边的水污染》这一课题的成果展示活动汇报中,学生是这样反思的:“第一次调查就没有完成任务,回来后虽然满腹牢骚,但仔细想想也怪我们事先没有弄清楚调查对象是环保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事情太急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看来,今后我们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学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反思了失败的原因,总结了经验与教训,为其下一阶段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方法、步骤、形式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篇2

那么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前的指导要如何高效地引导, 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这些活动的本领与技能呢?我结合自己的选题课和方案指导课做了以下尝试:

一、析范例, 给学生迁移的基础

在上活动方案指导课的时候, 我组织学生讨论范例, 找找范例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信息:活动步骤如何展开?活动方法怎么运用?人员分工怎么操作?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撰写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

1.“扶”, 给学生实践的基础

在活动方案撰写的过程中, 学生撰写活动步骤、活动安排是个难点。怎样才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设计活动内容, 并有序、有重点地表述呢?我结合我校实践活动中的成功课题———“走进盘龙糕”为例, 给学生展示该组成员制定的活动步骤与内容。

范例:小组研究课题:走进盘龙糕 (具体活动安排)

(1) 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2) 各组员上网调查盘龙糕的来历、故事、基本原料、图片等;

(3) 查阅《盛泽镇志》等相关书籍, 了解盛泽盘龙糕的来历、故事、基本原料、图片等;

(4) 设计调查问卷, 向身边的居民进行调查, 了解他们对盘龙糕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等;

(5) 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盘龙糕情况, 汇总调查问卷上反映的内容并作分析;

(6) 采访盛泽盘龙糕的制作师傅, 了解它的做法、销售情况、营养与健康、发展趋势等;

(7) 观察、品尝盘龙糕;

(8) 汇报、交流, 成果展示。 (搜集到的故事、学生日记、手抄报、照片等) 。

有了范例, 我组织学生朗读、思考, 找一找:如果我们要写一份活动安排, 这个活动安排给了你哪些启示?接着我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自己发现学习的信息:

(1) 在活动安排中我们要灵活运用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法, 但是也要围绕自己小组的课题按需选择, 始终为完成课题研究服务;

(2) 活动方法的运用要阐述具体, 让每位操作的同学有明确的操作步骤与要领。如在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时, 应具体阐述操作步骤:设计调查问卷, 对身边的居民进行调查, 了解他们对盘龙糕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等。

2.“放”,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实践基础上的, 通过活动、体会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得到多方面的成长。既然有了知识的指导, 明确了操作的具体要领, 我们就要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去自我实践, 运用掌握的知识。所以在“扶”着学生了解撰写活动内容的基础上, 我“放手”让学生分小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商讨并制定本组的活动内容, 并要求学生选用活动方法的时候围绕主题, 做到“目标明确”。同时运用的方法表述具体, 做到“活动有序”。

于是, 在组长的带领下,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开始讨论:商定活动内容、选用活动方法、方法的合理实施……一切都在学生的自由活动中进行着。活动内容与安排“出炉”了, 我指名让一小组的组长宣读本组的内容,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准备进行评价, 评价时关注内容撰写的成功处与不足处, 并对不足进行重点补充与修改。在交流过程中,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制订的活动内容整体步骤清楚, 活动方法的实施阐述具体, 都围绕了各自的小组课题有明确的目标。

二、抓难点, 给学生活动的动力

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 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它体现的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分析这个落差, 搭建合适的台阶, 正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灵活运用身边的资源, 智慧地运用, 启发学生。

1.举例子, 给学生突破难点的捷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离不开活动方法的正确运用。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将自己选择的活动方法正确有序地展开与落实呢?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环节。在制定活动方案的时候, 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实施要求与步骤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给学生明确运用活动方法的要求呢?我在具体指导时补充了“收集资料”这个活动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方法运用与实施的要领。

补充:收集资料:A.去图书馆查资料;B.跟图书馆李老师联系, 利用中午时间,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并做好记录。

(1) 这是关于“收集资料”这一活动方法的不同表述, 有什么不同?

(2) 如果要你活动指导前, 确定活动内容与安排准备活动时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学生通过比较, 发现第二种表述方法具体, 它不仅说明了选择的活动方法, 更将活动方法的实施具体化了:先做准备, 做好联系;接着定时间, 查找资料;再在查找资料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的表述非常清楚, 步骤非常具体, 即使是第一次运用“收集资料”方法的人, 操作时也一定清清楚楚。

通过“收集资料”这一活动方法的交流与分析, 给了学生这样的意识:在运用活动方法前必须全面地考虑方法运用的步骤, 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条理要清晰。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好每一个活动方法, 顺利地开展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

2.话生活, 给学生突破难点的捷径

我们平时一直会说“分工”, 可是真正要做好“分工”, 甚至是“合理分工”, 就困难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找到“合理分工”的好办法呢?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理解水平, 选择了他们经历过的或接触过的事例进行启发、交流。

(1) 我出示一份相当别致手抄报问:“漂亮吗?”学生齐声回答:“漂亮!”于是我紧接着抛给学生一个选择成员合作的问题:“如果要我们也制作一份手抄报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现在让你在班级挑选参赛选手, 你会怎么选?”我们班有绘画出色的选手, 有书法培训的苗子, 更有知识丰富、阅历广的孩子, 于是学生纷纷发言选取了这些有本领、有特长的同学, 想让他们组成合作小组。是的, 有特长的选手合作那真的是集众人所长, 作品一定很出色。在选好了选手后, 我根据学生选择的特点小结了这样一种情况:同学们很会选择合作伙伴, 都结合具体内容, 选择了和比赛内容有关的有本领和特长的学生, 让他们在活动与比赛中发挥他们的特长。

(2) 我们班的何同学一直受到鼻炎的困扰, 如果现在我们要帮助他进行一个关于“鼻炎”的综合实践活动, 老师把选择组员的权利给了你, 你首先推荐的是谁?因为陆同学的妈妈是医生, 于是他又成了大家选择的聚焦点。利用这个时机我马上启发学生:是的, 选择合作伙伴分配任务的时候, 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3) 特长生、有可利用资源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那么怎样才能让全组成员共同行动, 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合理的任务呢? 我又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那么没有特长的、没有可利用资源的同学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吗?”学生马上反馈:要让每个成员都行动起来, 不会可以学、可以锻炼, 要学着挑战自己, 不断成长。

原本觉得无从入手的枯燥环节, 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基础上开解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启发, 了解“合理分工”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特长; (2) 利用资源; (3) 自我成长。所以当我要求学生结合制订的活动内容, 根据不同实施步骤安排不同负责的学生时, 组长们操作得很顺利, 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篇3

【摘 要】为加快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紧密融合,推进育人模式转变,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联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共同组织开发微课资源,各地教育技术部门、教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响应和高度重视这项活动,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微课资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科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导力微课程 开发

微课是一种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全新资源形态和建设模式,具有传统资源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浙江省高度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完成浙江微课网平台搭建,并联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共同组织开发微课资源,截至目前,浙江微课网资源总量已达7700余个。这些微课资源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形式灵活,有学科指导类微课(以突破学科学习重难点、辅助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兴趣拓展类微课(以满足学生知识拓展、兴趣培养、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和教师培训类微课(以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提升技能等为主题)。丰富多样的微课资源给广大师生带来了灵感和帮助,很好地满足了师生灵活自主、泛在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村边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力微课程是应用于教师培训或者研修的项目微课程,是基于微课技术运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因此,要如何利用微课程的资源优势说明和传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的理念和策略是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增设,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教师需要在课程指导中,突出课程独体价值和功能,并且通过领会课程含义、指导学生活动、设计和提升学生课程指导能力重点,开展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课程指导中教师要面对一些常见问题、典型案例和指导策略,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反思,形成相应的课程指导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力微课程的设计重点与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产生、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像其他学科课程内容那样界限分明和系统化,而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超越了传统的学科逻辑体系。教师如何通过领会课程含义、指导学生活动、设计和提升学生课程指导能力重点,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课程指导力微课程的设计重点与难点。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需要确定教师培训的内容和结构,基于课程指导需要领会课程含义、指导学生活动、设计和提升学生课程指导能力重点,开展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通过常见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典型活动案例来提升课程指导能力,同时要针对微课的特点,需要精致和细化案例素材和解析重点。教师培训只是一种培训情境和场域的形成,开放的资源建设理念是必要的。因此,开放的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理念是其中需要形成的概念。

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力微课程开发过程

为规范微课程开发,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和浙江省教育在教研室制定了《浙江省基础教育微课程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浙江省基础教育微课程评价指标》。《规范》要求,开发的每一门微课程应包括微课程基本信息一套、知识结构图一套、知识点清单一份、阶段性测试卷两套、按要求编制的若干知识点学习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其中,每个知识点学习资源含微视频、三个微练习及相关答案、一份学习任务单及其他。为确保微课程建设质量,本微课程开发严格遵照《规范》要求,以团队组建、整体规划、分组建设、汇总审核的步骤有序开展。

(一)团队组建

单一的课程研究骨干和单一的技术精英是不能完成这项融合性微课程的项目开发,团队的组建需要有教师培训、技术运用和课程研究三者的融合。

团队最后由7位成员组成,其中教研员4名、骨干教师2名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1名。具体如表1:

(二)整体规划

1.微课程的主旨

确定本微课程的主旨为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力,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或高级研修,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案例分析教师指导的问题和指向,学习和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课程价值与意义,对相关理论要素进行了解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结合相关的课程实践案例認识与思考,开发和指导相关的主题活动,理解学校传统文化活动与德育活动走向课程化的方式与路径,初步形成课程研究的意识和课程指导能力。

2.微课程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又称“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知识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本微课程通过常见问题解说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习活动的区别,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学校节日等活动的指导目标,能正确进行相关的活动指导;最后通过难点问题解惑,进一步提升指导能力,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评价设计,见图1。

图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力微课程知识结构总图

知识结构图能帮助学习者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快速而有效地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根据微课程内在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每门微课程制作一套统一的知识结构图,即每个知识点有一个知识结构图。如校园活动指导案例解析这个点的知识结构图,见图2。

3.设定微课程模板

本次开发的微课程定义为:针对某一知识或主题,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相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微型课程资源。区别于单一的微视频,在微课程中微视频只是单个知识点的其中一个要素,且各个知识点之间在内容上是有机整合的,在形式上要有统一的风格。因此,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力微课程设定了统一的模板,模板对课件首页和尾页的格式、页面的主色调以及标准志性元素都做了统一规范和要求。

(三)微课制作

根据整体规划要求,将微课程各个知识点的开发任务分解给项目组各成员。下面以《探究活动案例解析——小组循环调查模式》为例,介绍单个知识点的具体开发过程。

微视频是每个知识点的主体。微视频制作可以采用视频拍摄、屏幕录制、多媒体软件合成或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式进行。本次微视频制作采用的是先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10录屏,然后用camtasia studio7合成优化的方式完成。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教师培训类微课程是2015年浙江省微课程开发活动新增加的类别,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力微课程只是以此为契机的一次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教育技术和教研部门应加强合作,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王同聚.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107—110.

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指导 篇4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指定些课外阅读书。”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补充、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便于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学生的读写实际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有的还可以发挥在语文方面的爱好和特长;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良好的讲读教学,本身就是有效的阅读指导,起着切实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做示范性讲读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教给学生阅读、自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叶老一向倡导的,教学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达到“独行”的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指导学生阅读比单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加重要。

首先教师在讲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诱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可见,学习中培养兴趣是多么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教师在讲读教学中的激发和诱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阅读教学的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致勃勃,而且在课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如教《春》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童年春天的一些趣事,同学大都能谈出春天在大自然中玩耍、放风筝、追赶嬉戏的情景。再要求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有关春天的诗句。复习旧知识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启发,把学生带到《春》所描绘的秀丽景色中,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不仅学习起来十分有趣,而且还会引起他们课外阅读有关描写春天文章的兴趣。另外,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兼美,能够催人向上的文章。当前,消极的、低级趣味的不健康书刊在书摊上常有出售,一些不关心政治,思想意志薄弱的同学经不住诱惑,很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染指,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对此应该

指导他们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从而树立远大高尚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顽强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在讲读教学中应注意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讲读过程中,熟悉了作品内容,把握了文章中心意思,不少学生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而产生满足感,年级越低,“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越强烈。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讲授长时间停留在作品文字表层意义的分析,换言之,教师与学生处在同一思维平面上。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用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并没有全懂”的内心体验,将阅读向纵深推进,精心设计“出人意料”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书中奥秘的欲望。《背影》四次写“我”流泪,让学生进入“儿子角色”体会并说出每次流泪时的心理活动,能使学生于动情中加深对作品中心思想的理解。总之,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只有打消学生的满足感,才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致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从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所读作品的内容,真正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二、注意阅读方式方法的选择训练。

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因文而异,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阅读法,主要包括泛读、认读、吟读、作读书笔记、写作品人物评论等;另一类为提高阅读法,主要包括定向阅读、横向阅读、探测性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和技巧的选用是由特定的因素决定的。首先决定读者自身。如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应采用第一类

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重点内容加以摘抄等。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宜使用提高性阅读法。这类方法探索性强,读者不是盲目地接受现成的事实或观点,而是以审慎的态度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和验证,进而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比如采用横向阅读(发散阅读)法,要求学生将要读的文章与已学过的相关文章联系起来,从文章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横向联系,通过联系和比较,使之相互渗透、补充和深化,从而发现真伪,分清优劣,找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二是决定于阅读对象。不同的体裁,不同的篇目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诗歌散文及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章宜采用表情朗读法,说明文,小说宜用默读法,重点篇目宜用精读法,无关紧要或不读自知的句段常用跳读等。三是决定于阅读目的。如,要想从大量的文字材料中寻找某种必需的材料,或是想掌握某一基本观点,就应选用探测性阅读法进行快速粗略地浏览。要想弄懂某一专业知识或研究某一专门问题,宜选用理解性阅读法对读物进行精心地阅读,仔细地推敲。要想对某读物作出判断或向他人进行介绍,宜采用评介性阅读法,对读物的观点和材料加以剖析,从而作出中肯的评价。若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或只是想意外涉猎一些动态和趣闻,宜选用浏览性阅读法。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 篇5

一、成立小组 学会合作

小组的成立,先可由教师安排,开始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有助于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学生的收获也就更多),到以后再按兴趣、自愿原则成立小组。然后再选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学生作组长,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选组长开始可由教师指定,一段时间后就不要指定了,学生也不喜欢指定了,要引入竞争,干得不合适的小组长就要辞职。

小组初步成立后,教师开始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些合作的基本素养:学会倾听、学会赞美。会倾听为学生能开展小组讨论,能接受同伴的不同见解打下基础。会赞美,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产生自信,且能尊重、欣赏同伴。

学会倾听

有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会倾听的习惯,特意与学生做了一个游戏:用一条毛巾蒙住自己的眼睛,要学生认真听,听听呆会儿教室里会发出什么声音,看看谁的耳朵最灵。然后教师不断地弄出不少声音:咳嗽、脚步声、倒茶声、敲门声、翻书声、擦黑板声。再要学生解开毛巾说说刚才所听到的声音。由于学生用心听,连很细微的声音都听清了。教师总结之后,紧接着讲倾听别人说话要注意的事项,并由学生说理由。如: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姿势要端正,专心听别人的讲话并对别人的说话给予恰当的反应,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再讲等。接着就该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明确倾听要求。

学会赞美

怎样让学生学会赞美呢?有位教师的做法是由组长给每个组员准备一张纸,写好组员的名字。然后从第一个同学开始给每个组员写一句赞美的话,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最后由本人宣读,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恰当,并要学生保留这份资料。学生写的话较真诚也很有意思,特别是最后写的同学挖空心思来找优点。平时大家没意识到的小小的优点都给找了出来。学生从写中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学会怎样欣赏别人,从说中树立自信。

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很有必要进行类似的训练,初步掌握合作要求,为他们学会合作打好基础,有利活动的开展。

二、明确分工 充分协作

综合实践的一个具体的活动,一般由信息收集、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动手去做、总结展示等一系列过程组成,因此任务较多,跨时也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分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照顾那些平时在班上处于劣势的学生,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和自信。如:研究“玉涵堂”的小组是这样分工的,一组学生负责查找玉涵堂的文史资料,一组学生负责查找玉涵堂的建筑文化,一组学生负责实地拍摄,一组负责临摹绘画,还有一组学生负责查找有关玉涵堂的名人故事,“诗歌摘抄”则是轮流进行。作为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学习团体,分工后,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要给予评价。

分工之外还必须进行协作。协作首先要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互相帮助。当某个组员有什么新的发现,获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又要他们互相祝贺。特别是当哪个同学有畏难情绪或想偷懒时,督促其他同学去鼓励提醒他。

三、及时交流 适时评价

小组合作,有分有合。由于分工具体,学生的信息往往可能有些偏窄或者片面,研制的作品难得十全十美,所想到的问题只是一己之见。另外,活动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一些问题,一些收获会不时的出现。为保证小组的有效合作,发挥集体的作用,要及时组织交流。交流分课外与课内,可由小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也可在指导教师的督促下开展(刚开始最好有教师在场)。每一阶段活动实施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小组需要共同讨论解决;当活动取得进展,小组成员渴望分享成果畅谈体验;当活动某一步骤结束时,成员需要汇总活动成果,进行资料加工整理,评价彼此表现;当有新的问题时,活动怎样拓展,及时讨论。指导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去捕捉这些时刻,开展讨论交流。

如 :在进行“社区调查”这一活动时,小组按组长的要求,设计好调查表,数电话亭饭店、拍照、采访居委会、问卷调查居民、实地观察健身场地和图书室等,工作都一一安排好了。调查完后,这一社区的具体情况如何呢?教师要求组长召集组员进行资料汇总,调查报告,由于组长及时交流总结,结果成果交流时效果非常好。

及时交流一定要伴随着适当的评价,有交流有评价有反思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继续更好地开展活动。

评价时,先让每个学生说说个人和小组完成任务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再由其他组员互相评价,主要讲优点,不足则要慎讲(可口头 评价,也可采用表格式)。然后是教师评,师评分为两种:口头评价主要在上课或活动时对学生在参与小组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如学生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并能采纳好的意见,能平等对待同学等。另外是书面评价,如批改作业时写一句赞美他合作方面的一句话。最后是期末设计总评价表,把学生合作精神纳入了测评项目中。这样合作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本课程的成绩,使学生不得不重视合作的能力,合作的精神。

四、发现问题,随机解决

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有的孩子在活动中缺乏自信,不够积极主动,依赖性强。在活动中只是听别人说,看别人做,对这样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多给鼓励。

有的学生好大喜功,认为自己做得多,聪明能干,便嘲笑合作伙伴做得没有他好。对待这种学生,指导教师可以对其活动成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认可,切忌不能过分。同时对其他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高度赞赏他们的劳动价值。结合一些小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让孩子明白只有每个组员都目标一致,分工协作,荣辱与共,小组才能成为优秀小组,才能共同进步。

有的小组长专制独裁,凡事一人说了算,不听取组员的意见,认为自己身为组长,高高在上,并以组长的身份压制命令小组成员做这做那,而小组成员也甘于听命,被动服从。小组合作缺乏民主协商的气氛。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鼓励组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并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意见。

有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互相推脱,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对这种小组指导教师要加强督促,责任分工到人,规定时限,定期检查,采取适当地惩罚,同时让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作用,组与组还可采取竞争。

总之,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既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同时也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掌握指导的艺术。

来源生活,注重实践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烟台市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有感

作者:耿平文章来源:山东省海阳里店小学 点击数:

512 更新时间:2010-12-23 2008年11月20日――21日,在烟台市教科院及文化路小学举行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来自全市46位教师参加了比赛。比赛中,每位教师展示了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各个环节,展示了活动的愉悦,既培植了教师自己,又培植了学生,可谓精彩纷呈,各有特长。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中的亮点

⒈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选自现行教材的,又有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不管哪类课,都是由师生来选择主题,但最终由学生来决定主题,只有选择了学生愿意去实践的课题,才能真正发挥活动中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同样是以《垃圾》为课题,福山的姜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垃圾,将实践的范围限定在校园、张格庄村、门楼水库三个地点,都是学生熟知的,所以整个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一直很到位。

⒉活动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展示的课中,教师承担了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即不放任自由,又不越俎代庖,而是随时关注了活动的发展,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关注了学生的收获,关注了学生的活动方向,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⒊活动体现了层次性。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出活动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开展工作,从展 3 示的综合课来看,活动计划要随着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低层次,小台阶,跳一跳,摘桃子。研究贝类的实践课,由搜集贝类到认识贝类,由感知贝类到贝类分类,到最后的组合贝类进行作品创作,整个活动都在按层次进展,效果良好。

⒋活动体现了任务性。在展示课上,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紧紧抓住“任务驱动”这一要素开展活动,即师生组织开展的每一步活动要有一定的任务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如蓬莱新港子口完小的丁文静老师展示的“吸烟与健康”综合课,由家长会上教师呛人的烟气引出主题,分为资料搜集组、数据调查组、课题实验组三大组,活动以一周为阶段,共分四阶段完成,每一次活动都要有具体的目的及任务,最后在每一项小任务的驱动下,通过手抄报、统计图、效果图等方式,向校内班级、家庭、社会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⒌活动体现了地域性。活动中,有很多课题体现了地域特点,如龙口的海产品,莱阳梨、烟台苹果等,师生从生活地域特产入手,进行探索、研究。莱阳教师执讲的莱阳梨,从传说到现实,从观赏到品尝,从物用到药用进行活动。

二、活动中的点滴感悟

⒈选材应注重生活化,体现务实性。一切活动均要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综合实践学科是一门内函与外延都很宽泛的学科,但有一点是要肯定的,那就是活动一定要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务真求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参与,才愿参与,才能做好。

⒉活动应注重自主化,体现阶段性。活动的整个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即把学生做为活动中的主人翁,在学生群体中产生问题源,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动力源,使活动能够有阶段性推进,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

⒊活动应注重指导化,体现可学性。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要随时关注活动的进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站在向导的高度引领问题,让学生接受你的指导,并学习应用。

⒋评价应注重多元化,体现激励性。活动离不开评价,评价在整个活动中也起着非常关健的作用,教师要适时的带领组内、班内同学进行评价,评价要多元化,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激励,通过口头表扬、成长树、奖状、摘成长星、表扬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鼓励,激励学生探究,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在肯定中成长。

教师培训是归纳还是演绎

沈 旎

1.两种结构,两种思维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是我们通常认识事物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培训中常用的两种逻辑方式。

常见的培训方式是演绎结构的,比如教师参加一项教学培训,接受了专家的逻辑结构优美的某些模式或观点,运用在教学中,形成证明性的教学案例,成为教学实验的说明。显然,这种培训逻辑起点是理论,服务于专家研究,它以专家的研究为终极目的,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过是理论在现实中的印证。这种培训逻辑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因为优美的理论无法应对混沌的现实,而产生为证实理论真实性的伪证。这种培训的主体是单一的专家学者。

归纳式培训往往会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出发,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共通的问题,专家和教师合作对这些案例的共性实行归纳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再回到课堂检验这些方法,形成可操作性的改进课堂的策略。这种培训逻辑起点是课堂教学本身,最后服务于教师教学。这种培训从混沌的现实中走出来,基于复杂的课堂环境,形成相对可靠的理论,表现出研究者对课堂状况的敬畏。这种思维,包含着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尊重、理解与体谅。这类培训是双主体制衡结构,专家和教师是相互依赖的。

2.话语权的变更

在演绎式培训中,我们不难发现处于话语中心的是专家和学者。

在培训之初,是专家“洗脑式”的理论传输,他们所传达的理论与模式是实验的前提,往往要求教师抛弃老的、传统的、已经被习惯的教学方式,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套新的教学理念,然后再来应对教学中的问题。

这里存在两个悖论,一是,如果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果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不再信任,教师如何采取教学行动?二是,理论的逻辑优美诱人,但专家的理论研究是在 5 控制变量的情形下进行的,教师的教学中面对的往往是混沌的现实。而且这种培训,也形成了教师的依赖心理: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教师们首先的反应,是去寻找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专家,幻想某次培训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实际情形往往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因此给人带来沮丧和失望。应用那些取得广泛成功的标准化原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努力。来自于外界的方法和实践很少能恰好适合自己的课堂。

在这样的培训之后,由于运用的是专家的一套理论,最后验证培训的实效的评价权也在专家、培训者的手中。

在以归纳为组织形式的培训中,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专家、培训者进行平等对话。因为,在培训之初,需要专家、培训者耐心倾听教师提供的各类课堂教学的案例,专家、培训者站在自己的理论高度,捕捉案例中不为教师所见的独到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分析与阐释。由于最终需要回归课堂,所有的策略都需要与教师共同商讨后形成,这种培训是否有效,也是根据理论是否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现状来判断的。

归纳式培训的结构,为培训者与被培训教师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创造了可能。这种平等对话会让老师们相信“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批判分析。”让广大受训教师看到自身成长为研究性教师的可能。

3.让真实成为追求

案例培训、案例研究已经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成为一种新的研究与培训形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伪案例的出现。许多案例有明显的逻辑上的错误,或是过于天真、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假案例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因为不能接受优美的理论在混沌的现实中变得不完美,没有勇气呈现出与理论不合的、自认为有问题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时我们会依据理论的逻辑去制 6 造现实的案例。当然,我们不否认在假案例的制造者中也不乏沽名钓誉之徒。如果我们将培训与研究建立在这样的案例上,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这里只想说,演绎式的培训,可能助长假案例的出现。因为演绎式培训最好的佐证是经典的课堂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名师教学。

调查教师们在培训中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课堂,很多老师选择了名师课堂。他们认为,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可学之处。“看课看名师”,确实名师课堂的启发作用不言而喻。也有部分教师希望看到一般教师的普通课堂,认为名师课堂离现实比较远,可借鉴性不强。

其实,平实与经典都自有它的价值。如果目的只是证明在培训前提供的某种模式和理论,演绎式培训有勇气面对平实的课堂情景吗?

归纳式培训,是从混沌的现实中走出来的,它不畏惧教学现实的复杂性。它对课堂抱着真实宽容的姿态,让教师培训的真实性与针对性成为可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归纳与演绎作为研究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是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归纳式培训的方式需要引起培训者的关注。

焦点透析:也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

[1] 师资培训的内容

◆培训内容从总体上来讲,应该就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这门课涵盖哪些?如何实施和操作?具体来说要培养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新课程理念、活动内容选取、活动方式、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程序、组织安排、研究方向和实例、教师角色定位、课程实施要点、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课程中其它的一些基本的东西等。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2]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要统一

◆我认为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以及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情况和发展水平,实施过程技术层面上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等问题,可主要通过自我研修的方式来解决,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如选题、指导分组合作、评价、展示交流等等,则应该通过专家实地指导、名师展示课例等方式加以解决。我相信,只要采用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方式,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开展得不负众望!

----010班济南历城崔华http://acad.cersp.com/3002/1140568.aspx

[3]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以各级名师及专家、一线出类拔萃的实干家为师资队伍,进行改良型讲座式;好书导读式;案例剖析式;主题论坛式;工学互嵌式的系统培训。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教师培训要在专家讲座之外,纳入了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当然各种形式的培训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在相互 8 补充和相互结合。我们相信,教师需求的不断提高会催生出更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使之逐渐走向多元和开放。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我所经历的几种培训方式:

理论培训: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源于我区的综合实践培训。最初是通识意义上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致上明白了课程的性质、目标、理念]。知道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完全同于少先队活动,也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至于怎样实施,还是一头雾水。

自修式培训:主要是阅读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书、观看一些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光盘。大致是这样做的: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对照自己的课改一改。一部分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部分内容不敢认同。处于小心的摸索状态。

校级沙龙式研讨: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采取了一种推广方式----沙龙式教研。分组说主题、说实施方案、说进行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组内展开研究,教师间互相献计献策,以谋求共同发展。

区级观摩课研讨式培训:每学期,区教研室都会组织教师到各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观摩研讨活动。听课、互动式研讨、教研室主任点评„„能提高操作层面的水平。远程研修培训:去年暑假,远程培训走进了我的学习生活,给我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我期盼有综合实践学科的培训。春节前,终于传来喜讯,学科培训中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毫不犹豫地参加到这个班中。在这里的收获不像以往,大多是单方面的。这次的收获最大:提升了课程的理论,提升了审视的眼光,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9----007班郑州金水周红改http://acad.cersp.com/3002/1139779.aspx

[4]培训方式无优劣之分,集中培训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

◆我所在的唐山市路南区教育局,为了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课,采取了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为期一周,通过这一周的熟悉教材、熟悉授课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好这门课程的信心。我认为区教育局组织的这次集中培训和以后组织的说课活动、各学校老师的集体交流活动对我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非常有效。

----028班河北唐山关芳http://acad.cersp.com/3002/1131080.aspx

◆在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有幸参加瓯海区首届综合实践活动骨干班的学习。在傅老师的带领下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骨干老师,这中间经历过很多次的培训学习,听讲座、听示范课、上课、出外学习考察等。通过听讲座、听示范课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最初步的了解,也慢慢的把我领进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殿堂,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兴趣。上了一堂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指导课使我从理论到实践迈出了第一步,特别是同学们和傅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使我进步很快。出外学习考察既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又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特别是那次参加在安徽阜阳召开的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交流会,会上有专家讲座,专家上课,至今我还深深地记得北京附属中学的特级教师周庆林老师上的一堂观察方法的指导课,使我受益匪浅。还有学生的成果展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那次的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

----003班温州瓯海陈靓靖http://acad.cersp.com/3002/1135056.aspx

◆我们学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是专家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我们学校侯校长对于综合实践课非常重视,请区教研室的潘老师对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在日常 10 教学中,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充分运用教师的智慧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方法很好,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007班郑州金水马聪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37268.aspx

◆在参加了由我区教科室组织进行小规模的培训,在培训中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组织过参与学校和学校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我感觉沙龙的形式很有效,使我从开始对综合实践活动什么都不懂,到逐渐的了解,熟悉,并试着摸索着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法。我区组织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展示也对参与教师开展活动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这些培训能够使参与教师更快,也更深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蓬勃开展。

----007班郑州金水聂炎http://acad.cersp.com/3002/1136401.aspx

◆接手这一课程之后,除了自己去找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阅读分析,除了这次远程研修外,我主要经历了两次集中培训(我们学校是轮流派人的),第一次是上学期,区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员组织了送课下乡活动,三位老师展示了三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课后进行了互动研讨。第二次是这一学期,区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员做了专题报告,就全区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比赛中呈现出的问题做了剖析,并指出了应对措施。

----010班济南历城崔华http://acad.cersp.com/3002/1140568.aspx

[5]要注重学员在培训中的亲身参与

◆我认为仅仅是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让老师参与实践,在实践中给予指导是让老师获益最大的。

----007班郑州金水马聪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37268.aspx

◆我们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把自己当成学生,模拟综合实践活动,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经历一次 “ 综合实践活动 ” 的全部过程。从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到分组、分工,到实施和最后的总结、反思。然后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热烈的讨论,网上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觉得这种培训方式及有效,又实用。

----007班郑州金水孙艳http://acad.cersp.com/3002/1140102.aspx

◆培训中要注意引导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小组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实践活动的具体运作,同时又练习以教师的身份设计、运用指导学生活动和研究策略。培训者不要直接向教师讲授理论和方法,而是按照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师亲历体验、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让教师自己去发现、总结出指导的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并在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交往。

----012班淄博张店张蕾http://acad.cersp.com/3002/1129719.aspx

沈旎与您聊培训:

一、从“培训”走向“研修”

“教师培训”是一个常用词汇。随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师培训的关注,它逐步变成一个热点词汇,培训的名称也更多的采用“教师研修”或是“教师研训”。语词的变换,传达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多的是在教师学习方面某种思想或是态度上的变化。

首先,从“教师培训”到“教师研修”,意味着学习主体的变化。

“培训”具有单向度的意味,有强烈的方向感,即存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角色分解。这种角色定位,必然强化培训者的话语权力和思想优势。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教师仅仅是一个受训者,他们的自主的思考被漠视。如果把专家和教师作为两个割裂的角色出现在教师学习的过程中,理论逻辑的美丽与教学现实的混沌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撕裂感,12 对专家、教师是两损的,表现为在培训中,教师对专家理论的不信任和专家对教师现实课堂教学行为的不理解。

其次,从“教师培训”到“教师研修”,体现出教师学习方式上的变化。

“培养”“训练”,由于其单向度的意味,在教师学习形式上表现为“专家讲授----教师聆听”。但观念常常是难以被语言准确传达出来的,即使被传达,其现实转化率也会很弱,这也是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怀疑理论效用的原因。

如何让理论变得更美丽,更亲切呢?采用参与的方式、归纳的方法,从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出发,顺着专家们理性的目光,探察到课堂教学日常假设中的虚伪,然后进行理性的思考、策略的设计,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师在这样一个研究的过程中,从自己的教学体验出发,在研学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在课堂中检验、修正、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同时,“修”字也提示我们,教师的学习过程是缓慢的。在教师的学习方式上,除了必要的集中培训外,更多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学习共同体,表现为共同体内各主体长期互相关注、对话的过程。

二、教师培训也有三维目标。1.谁忽悠了谁?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无论做什么事,人们最关注的可能只有结果,学生学习如此,教师学习也无法挣脱这样的背景。

作为参训教师,太多重复而低效的培训让他们深信这样的学习只是个过场。之所以来参与,可能只是出于惯性,或是迫于学校压力,或冲着不得不要的继续教育学分或证书。而培训者因为对创新必然会承受的压力的畏惧和职业怠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这样的培 13 训会被一次次荒唐的重复。

仔细想,在这个过程中,被亵渎的是“学习”本身。个人的学习经历是具有迁移性的,如果自己的学习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中,教师就会把自己的学习经历转移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为什么会处在当前状态,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教师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2.我们要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到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并列入了学习的三维目标中。如何在学生学习中落实这三维目标?我想,教师的学习状态是需要率先得到改善的。教师培训也应该有三维目标的定位。

教师们常常将自己的培训期待表述为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以及实际课堂操作的技能,这可以理解为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如果目标仅仅是一维的,那么在培训中,为了尽快达成教师学习这方面的目标,我们往往会选择看似高效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的方法。参照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学习中其它二个维度目标也很重要,比如,教师学习过程的经历、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态度的体验。如果失去这两个维度目标的支撑,学习将变成没有过程的目标异化。在这点上,师生学习是同理的。

如果我们用三维目标来检视教师培训的过程,作为培训者,就会关注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选择、学习对象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到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平等的对话等。教师培训的目标不仅指向教学策略寻求,更应该成为教师体验完整的学习经历的过程。相信有这样学习经历的教师,在处理学生学习三维目标的方法上也会有所改善。

3.让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

当前,教师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培训不具有连续性。

大多教师培训是短期的割裂的行为,长不过一周,短则三五天,前后培训没有必然的联系,缺少后期的跟进服务。培训者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最全面的信息传达下去,导致培训年年搞,内容年年重。受训者也期待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解决教学上的问题。于是,在学习方法上似乎除了你讲我听的方式,几乎无从选择。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师资培训的需要与培训资源的不匹配,但实质上,如果过于强调在短期内达成效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急功近利地培训,目标往往难以达成。

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确定要体现可操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初次接触这门功课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那么教师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没有自己想参与研究的主题,这是很正常的,但又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这就像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有关活动选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与同学老师家长讨论、启发学生反省自己记忆中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如:教材中涉及与实践有联系的内容;学生个人生活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内容;学校、社区、家庭生活中人们已习以为常而不易被学生发现的不平常的问题。

2、选题指导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异想天开,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老师对学生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护。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有的要编创交通童谣,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3、帮助学生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主题 学生有了想研究的专题或活动主题以后,接着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所研究专题的可行性问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所选主题过大,远离自己生活,不明确实践活动的核心等等。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二、教学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例如:在开展《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调查活动中,我首先开放学习目标。我给学生定了多个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自定学习目标,这既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调查的深入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接着,我开放了学习内容。活动内容的认定,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定,多种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对不同活动的渴望,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一次性用品,访问摊主、顾客,市场管理人员,对一次性用品的不同观点。这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体验生活。最后,分组开放。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目标,内容去自由组合,如到社会调查的可4人一组,写环保标语的2人一组,设计海报的可2—3人一组。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如:游戏、表演、访问、考察、调查、采集、收集、查阅等,还有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交流等等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乐意采用的。这些学习方式,能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学习,学习就不会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苦差使,而是既有趣又轻松的一种快乐的事情。

三、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实践操作中,在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多加鼓励,切切不可横加指责,即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不够投入,即使他们在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实践报告写得乱七八糟,我们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真挚的给他们介绍同学好的活动方法,指一指今后活动路子。

教学中,我在活动设计,小组实践、组织展示交流各阶段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磋商交流式同学互评,教师相机点评等多元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行动。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篇7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注重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目的是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能力[1], 但这并不表示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缺乏教师指导的课程, 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对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一、确保活动主题的可操作性

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主题

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时, 学生常常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去发现能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体会各种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 用心去体会和辨析, 不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选题的交流会, 组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交流和讨论, 共同促进学生能从记忆中反思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或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到活动的主题。例如:教材中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引人注意的实践活动内容;社会、自然和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但比较不平常的问题。

2. 重视学生们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 他们对凡事都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 有时会产生一些新奇大胆的想法, 也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联想, 但无论如何, 教师在选题指导中, 都要重视学生们的想法和灵感, 即便学生的想法幼稚可笑, 教师也不能对其否定或是予以讥笑, 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使学生不再敢尝试去发现问题和寻找活动主题。例如:在“我与交通安全同在”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很多新奇又充满趣味的想法。有的想收集所有的交通标志为同学们讲解;有的想编创一些交通安全童谣;有的甚至想去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学生想当交通警察或是到交通岗位上实习参观的想法,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尝试, 然后引导学生们对这些想法发表一下个人的建议。孩子们在交流和探讨中会明白, 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年纪尚小并且不具备任何交通岗位常识的他们来说不太现实。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就能选择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主题, 使主题不至于过大或过难。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合理的学习为基础, 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采取各种积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尽量为每一个同学都提供足够的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机会,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 能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进而满足学生获得认可和肯定的需要。因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例如:在开展“保护城市环境”的宣传活动中, 教师首先要制定多个学习目标, 过少或过窄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自由地选择和发挥。同时, 在活动的进展过程中,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目标, 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兴趣。然后,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开放性的活动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进行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去访问自己的同龄人是怎样看待保护城市环境的;有的学生去访问环卫工人是怎样看待那些随地扔垃圾的行为的, 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 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 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 获得真正的锻炼。最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活动目标或活动内容与其他同学组成活动小组, 例如:5个人一组去社会上访问调查, 3个人一组编创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2个人一组绘制“保护城市环境, 从我做起, 从小做起”的宣传海报, 通过这种小组式的竞争学习, 使学生获得了持续性的学习动力, 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时, 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积极地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如“走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搜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访问类型或考察类型的活动都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在活动中要适当地采用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和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发现乐趣, 不再觉得学习是乏味和痛苦的事情。

三、体现教学评价的鼓励性

教学评价的艺术不在于批评而在于激励和鼓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把评价放在每一个活动细节上, 对于学生们参加活动的态度、活动中表现出的想法和实践中展示出的综合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生在活动中付出的辛苦, 给予学生小红花、笑脸和奖章等评价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鼓励中, 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即使学生在实践中不够积极和主动, 在各种活动环节中表现不够理想, 或是实践报告写的乱七八糟, 教师也不要批评学生, 而是要努力寻找学生小小的闪光点, 给予表扬和赞赏之后, 为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 教师的指导水平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在综合实践课中, 教师要走下讲台, 融入到学生中间, 鼓励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大家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实现相互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方案制定课 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经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钻研和深刻解读,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综合实践课应做到名副其实

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至少需要“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指导活动方法——展示活动成果——总结评价活动”等环节,少则需要一两周,多则需要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学期。因此,许多教师倍感耗费精力、浪费课时、影响成绩。于是,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遭到了走马观花、草草了事、不受待见的结局,而“省下来”的实践时间则被“充分利用”——抄写词语、默写课文、狂做试卷等,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此做法,果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吗?也许可以提高一两次纸质试卷的成绩,却难以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教师,应当有所取舍、有所信仰,应当坚信:只要指导得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事半功倍,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且最终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认真地进行了相关研究,下面以《走近零食》主题活动为例,浅谈个人主张。

《走近零食》的教学设计

回顾导入,明确任务 教师在讲解《走近零食》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他首先说:“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讨论,我们已经明确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板书《走近零食》)大家还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并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下面请各组依次把自己的研究主题贴在黑板上。”教师顺势请学生说出选题目的,学生阐述,教师圈出关键词。

在明确本节课任务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制定目标后,具体做些什么才能实现?做到什么程度呢?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事要有计划才能成功。这节课我们就来商讨制定本小组的研究计划,也可以叫研究方案。”

小组讨论,初步构想 ①小组讨论:在研究方案的制定中最主要的就是活动步骤的设计,万事开头难,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组第一步打算干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打成字显示在大屏幕上,以供讨论。)②交流指导:哪一组先来说一说?点名一组代表回答:“请其他组同学注意倾听,看看你们能听明白什么,又能听出什么问题。”(教师相机把该组第一个活动步骤在屏幕上打出来)大家对他们所设计的这一活动有什么问题要问?教师巧妙指导学生注意交代清楚:人员、时间、地点、方法、干什么事等必备的要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辨过程。③小结:看来,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交待清楚(学生齐说……)。④小组整改,再指答。⑤制定活动步骤:第一步活动,同学们已经安排好了,接下来请大家进一步讨论,并记录下你们组所有的活动安排。

交流展示,取长补短 ①组长上台展示。②师生提问,展示组答辩。③各组再改,再展示。④教师小结:最难的活动步骤,大家已经设计得较为具体、可行了,那么这个研究方案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最后,学生写研究方案,教师巡回指导。这堂课结束时,展示学生运用PPT制作的活动提示。

教学反思

一定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动策划者 笔者所执教的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节方案制定指导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案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呢?是节省时间,先直接发放教师设计好的活动方案表格、提醒过一二三后,再让学生填写;还是教师根本不发放表格,而不惜花费时间,先启发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再指导学生逐步总结制定方案的要素和方法?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笔者和所在的团队。我们总是担心如果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摸索、总结,会非常耽误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恐怕一节课完成不了活动任务。

于是,我们翻阅了许多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资料,又聆听了一些专家的指导建议,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自主体验、主动参与、独立探究为教学方式,应以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动手能力为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舍得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实践、自主反思,这才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以往的语文活动中,教师一直是活动的主导者,往往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安排好,而学生一直是活动的参与者,只是被动“参加”一下而已,长此以往,学生严重缺乏主动策划、自主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方案制定这个环节我们决定多花一些时间,也一定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活动的主动策划者。

活动方案指导重点的取舍 笔者所在的团队又经过多次的研讨和试讲,决定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制定整个方案中的最重要的一块内容——活动步骤的制定上,而方案中的其他一些项目的指导,则留在后续的其他主题活动中不断丰富和补充。

上课伊始,笔者组织学生们先分组讨论本组的第一个活动步骤;之后,以一组计划为范例,在大屏幕上打出该小组的第一个活动步骤,并引导各组学生仔细听、认真看、深入想,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小组和小组间产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经过提问、解疑、补充,他们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一步步理清了活动步骤中所要考虑周全、并要表述清楚的主要内容:

示范组齐国强说:“我们小组第一步准备上网查找资料。”

另一小组学生问:“你们组想查哪方面的资料?”

示范组杜莹莹回答:“我们组想查找怎样科学地吃零食方面的资料。”

其他组学生再次追问:“你们这一组打算派谁去完成这项工作?”

示范组杜莹莹继续说:“我们组打算派我和曹子明去查资料,在我家里上网查找;如果查不到的话,我们打算再派曹子明到书店或图书馆去查。”

教师相机打字记录后,示范组齐国强接着补充:“我们打算在11月23日到11月25日完成。”

其他组学生进一步追问:“如果曹子明到书店或图书馆里也查不到呢?”

齐国强犹豫了一下,回答:“我们可以查科学吃零食的书。”

其他组学生笑着追问:“现在有这样的书吗?”

正当齐国强无法应对之时,该组组长武育麒毅然站了起来,自信地答辩:“如果没有相关书籍,我们还可以询问相关的科技人员、老师或家长,反正,我们一定会弄清楚的。”

其他组学生不再发问,面带笑容、满意的坐下了。此时,笔者相机小结和点拨:“同学们为这一组考虑得很全面,还预设了许多困难,而这一组同学应答得也很机智,当场想出了许多解决的办法。同学们现在回顾一下,在制定每一个活动步骤时,我们应当考虑和表述清楚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随后各组同学根据领悟到的要点——制定活动步骤时,一定要考虑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谁、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什么任务等——继续研讨、改进并记录本组的第一步活动安排。就这样,孩子们迈出了方案制定的第一步。

学生初次呈现的活动方案项目不全,不够完美,甚至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这样一定比教师直接出示规范的方案表格、提示过一二三后再指导学生填写,更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因为这毕竟是学生们自己亲历的思辨过程,是学生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成果,体现着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辩论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学会了合作……

当然,也许学生们的课堂发言还有些稚嫩,也许学生们的即兴答辩还谈不上睿智,也许学生们的学习技巧还略显笨拙,也许我们的课堂不如以往大家所听过的反复排演的展示课精彩,但这确实就是最真实、最质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成为活动的巧妙点拨者 在方案制定指导课上,教师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应如何体现呢?当学生处于茫然而不知所措时,教师能给予方向指引;当学生出现计划不周全时,教师能给予及时指出;当学生处于困惑不解时,教师能给予点拨解惑;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时,教师能给予有力帮助;当学生处于信心不足而情绪波动时,教师能给予及时鼓励和疏导;当学生取得成果或进步时,教师能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考虑和表述活动步骤的方法时,看到学生提不出问题,就及时地把一些方案规划中常出现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判断和改进。当其他组同学提出了一些看似可笑的问题时,我便鼓励小组间进行理智的思考、答辩与合作等。

在方案制定指导课上,教师的指导策略应该如此。而在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也一定要把握好诸多取舍,只做活动的参与者和巧妙的点拨者,并且坚信:只要我们少一些担心,多一些放手;少一些催促,多一些等待;因势利导,巧妙点拨,再给孩子们多一些时间,再让孩子们多一些思考,甚至再允许孩子们多犯一些错误,多走一些弯路,多碰几次壁……常此以往,教师坚持不懈地上好每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们自然便会从不断地思辨、合作、反思和总结中领悟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结束语

只要教师有所“舍”,精心设计、耐心等待,就一定会有所“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深受学生喜爱,也一定能实现其卓越而远见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值周班干周总结下一篇:放飞理想,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