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2024-07-05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精选14篇)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篇1

联想即有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 知识的掌握过程中的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的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脑中有关的知识结构。联想是使抽象化或概括化的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解决问题总是依赖过去的知识经验。 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根据所形成的问题表征,去激活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公式、定理、定义、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者方法,克服在引进适当的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能否找出与该问题有关的一个特殊的问题或一个一般的问题或一个类似的问题。 如果能够从所给问题中辨认出符合问题目标的某个熟悉的模式,那么就能提出相应的解题设想,进而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联想活动的进行将因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有扩展与压缩、直接与间接。意识到知识的重现与意识到知识的重现的分别,有些情况下,学生不能联想,难以激活原来的知识结构,或者即使联想,但联想的内容错误,常受到与其相近的比较巩固的旧的知识的干扰。 其主要原因是领会水平较低或者领会错误,或原有的知识不巩固,或缺乏联想的技能。 为产生准确而灵活的联想,除了要保证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外,还要有目的的进行联想技能的训练。

解析解题途径

解析即分析事物的矛盾,分析已知和未知双方的内部联系,寻找解决矛盾的条件和方法,数学解题中的解析即统一的分析问题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的结构。 将问题结构的各部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有关部分进行匹配,解析的结果往往表现为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各种设想、制定具体的计划与步骤。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分析、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活动,并依据已有的知识,将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作适当的变更和转换。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篇2

一、通过观察法,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的加工能力, 它具体体现为:掌握教学概念的能力, 抓住本质特征的能力, 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掌握数学法则或规律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取得, 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载体, 也是思想方法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家都知道数学中的式子、图形等都是形式多样、交错复杂的, 因此要求观察者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认识解题的整个过程, 对数学对象要进行全面的思考, 在复杂的式子或者是图形中分析其主要特征, 并根据其特点来达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 我在讲解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A《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的内容时,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条直线与某一个平面平行, 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是不是也与这条直线平行呢?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 我不失时机拿出一支笔, 把这支笔放到和讲桌所在平面平行的位置上, 把另外的一支笔放在桌面, 这时问题的答案就很明了, 可以说观察在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用复杂的证明过程要简单得多、省事得多.当然, 数学问题是抽象的也是复杂的, 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现象, 而应该透过事物的本质加以观察.作为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观察整个解题的过程, 不仅审题、解题过程要观察, 而且解题后还要观察, 这样学生才能具有多层次观察的能力.事实证明我在教学中的这种做法,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更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通过探索能力,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 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它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凭借自己的能力, 对已有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 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的一种方法, 从而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思维往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容易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培养学生一题多问的能力, 对于同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从不同的方位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学会变通的能力, 同学们在解题时, 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及局部感知的干扰, 从而影响了整个解题的过程.在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法则及公式定理的基础上, 进行题目的变换, 将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行淡化.3.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 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解决, 看看哪种方法是最简洁的, 是最好的, 从比较之中筛选最佳方案.

三、通过猜想法,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 运用所有的信息来源, 使学生开动脑筋, 转变思想, 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 一个国家的创造水平已关系到这个国家的荣辱兴衰.所以说, 没有创新能力是不行的, 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数学教学中, 大胆猜想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由此可见,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不能只是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而应该通过猜想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 不难学的.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大胆猜想.然后经过对问题的分析, 归纳出其中的规律, 先通过大体的估算, 作出大胆的猜想, 再通过严密的数学证明其正确性, 这样激励着学生的猜想欲望, 使学生觉得数学是有激情的, 是与现实相联系的, 并且是一门具有情趣的科学.在实际教学中,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猜想案例, 例如, 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猜想, 使学生明白只要大胆猜想、敢于假设, 学生就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就能打破传的思维模式, 从而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理论.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方法刍议 篇3

一、通过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的加工能力,它具体体现为:掌握教学概念的能力,抓住本质特征的能力,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掌握数学法则或规律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取得,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方法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家都知道数学中的式子、图形等都是形式多样、交错复杂的,因此要求观察者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认识解题的整个过程,对数学对象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在复杂的式子或者是图形中分析其主要特征,并根据其特点来达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我在讲解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A《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的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条直线与某一个平面平行,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是不是也与这条直线平行呢?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我不失时机拿出一支笔,把这支笔放到和讲桌所在平面平行的位置上,把另外的一支笔放在桌面,这时问题的答案就很明了,可以说观察在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用复杂的证明过程要简单得多、省事得多.当然,数学问题是抽象的也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现象,而应该透过事物的本质加以观察.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整个解题的过程,不仅审题、解题过程要观察,而且解题后还要观察,这样学生才能具有多层次观察的能力.事实证明我在教学中的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通过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对已有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的一种方法,从而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思维往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培养学生一题多问的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位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学会变通的能力,同学们在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及局部感知的干扰,从而影响了整个解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法则及公式定理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变换,将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行淡化.3.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解决,看看哪种方法是最简洁的,是最好的,从比较之中筛选最佳方案.

三、通過猜想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运用所有的信息来源,使学生开动脑筋,转变思想,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造水平已关系到这个国家的荣辱兴衰.所以说,没有创新能力是不行的,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大胆猜想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与严密性,而应该通过猜想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不难学的.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大胆猜想.然后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先通过大体的估算,作出大胆的猜想,再通过严密的数学证明其正确性,这样激励着学生的猜想欲望,使学生觉得数学是有激情的,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并且是一门具有情趣的科学.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猜想案例,例如,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猜想,使学生明白只要大胆猜想、敢于假设,学生就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就能打破传的思维模式,从而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理论.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很清楚,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技能,才能真正的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我一定要勤于思考,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具有坚实的数学功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 篇4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2、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3、寻求中间环节,挖掘隐含条件:

在些结构复杂的综合题,就其生成背景而论,大多是由若干比较简单的基本题,经过适当组合抽去中间环节而构成的。

因此,从题目的因果关系入手,寻求可能的中间环节和隐含条件,把原题分解成一组相互联系的系列题,是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4、分类考察讨论:

在些数学题,解题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它的条件、结论(或问题)包含多种不易识别的可能情形。对于这类问题,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把原题分解成一组并列的简单题,有助于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

5、简单化已知条件:

有些数学题,条件比较抽象、复杂,不太容易入手。这时,不妨简化题中某些已知条件,甚至暂时撇开不顾,先考虑一个简化问题。这样简单化了的问题,对于解答原题,常常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6、恰当分解结论:

有些问题,解题的主要困难,来自结论的抽象概括,难以直接和条件联系起来,这时,不妨猜想一下,能否把结论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部分,以便各个击破,解出原题。

7、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6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8、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 篇5

错题记录本:学习高中数学,还需要有一个错题记录习题本。将自己每次做错的题目都认真的记录下来,特别是那种很具有迷惑性的甚至是代表性的题目,一定要认真的记录下来,包括解题思路,相关的知识点,知识重点最好是用有颜色的笔标记出来,方便自己看重点。

多请教同学和老师:学习高中数学,遇到一些不会的题目,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那么不妨换一种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去请教会的同学或者是老师。每个人的解题思路可能都不一样,通过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会让你有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也拓宽了你自己的解题思路,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方法的,可以有多种解题思路,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就是最佳的方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方法 篇6

简单地说,《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教学大纲》则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结合上一年的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

2学习计划

弄清问题。也就是明白“求证题”的已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未知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

拟定计划。找出已知与未知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提取记忆网络中的有关信息,再将两组信息资源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效组合,从而构思出一个成功的计划。即是我们常说的思考。

执行计划。以简明、准确、有序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将解题思路表述出来,同时验证解答的合理性。即我们所说的解答。回顾。对所得的结论进行验证,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

3运算技巧

以“错”纠错,查漏补缺: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

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4几何公式

1.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4.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5.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6.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7.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8.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

9.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πr2/360=lr/2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篇7

一、不等式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不等式是这几年高考的重点, 对不等式解题思路的学习不仅可以解决集合、线性规划、函数题目、取值范围、最值等数学问题, 还能够为进一步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1. 利用不等式解决函数最值问题

在高考考查范围内, 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一直作为重点难点考查的. 对函数的最值的求解方式也很多, 在相当的一部分题目求解时采用不等式的方法, 能够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例如已知, 求的最大值. 针对这种题目, 大多数情况下会用函数的单调性原理进行解题, 但如果我们应用均值不等式会发现解答起来既简单又快速.

2. 利用不等式解决参数取值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简单的进行参数等价化简, 使得它独自处在不等式的一边, 则在另一边通常会化成含有变量x的关系式方程: ( 1) 当a≥f ( x) 的恒成立问题, 可等价于求f ( x) 的最大值, 证明a≥f ( x) max即可. ( 2) 当a≤f ( x) 的恒成立问题, 可等价于求f ( x) 的最小值, 证明a≤f ( x) max即可.

3. 不等式在线性规划中的解答思路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中时最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可行域了, 在对其的求解中可行域的画出是其中的关键.

具体习题解析: 已知f ( x) = | x - 2 | - | x - 5 | , 若关于x的不等式f ( x) ≥k有解, 求k的最大值.

解法一: 有f ( x) = | x - 2 | - | x - 5 | 得, - 3≤f ( x) ≤3.

解法二: 由几何意义得: -3≤|x -2| - |x -5|≤3, ∴ k≤3.

二、分类讨论思想高中数学中的解题的应用

分类讨论的思想在高中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含参数的问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根据参数的取值范围, 寻求命题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最终得出命题的结论; 另一类是根据给定命题的相关结论, 寻找参数的应满足的具体条件或者相应的取值范围.

1. 分类原理

数学思想的具体分类原理, 就是把一个集合A分成若干个非空真子集Ai ( i = 1, 2, 3, …, n) ( n ≥ 2, n ∈ N+) , 具体的分类必须需要具备两个要点: 首先要确保对子集分类没有遗漏, 二是保证分类之间没有重复, 做到“不重不漏”.

2. 分类标准

解题中在确立分类讨论的对象后, 以何种标准进行分类是采取这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在通常情况下, 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概念、定理、解题需要.

例1 求函数y = │x + 1│ + │x - 2│ - 2 的值域.

解得出函数y = │x + 1│ + │x - 2│ - 2 的零点是x = - 1 和x = 2.

∴ 以- 1 和2 作为分类讨论的标准, 将定义域分为三类进行讨论.

∴ 根据函数的图像得出函数的值域为[1, + ∞ ) .

三、对称思想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

对称问题占据着高中数学的重要一环, 在新课标的公式推导、教材习题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数学中的对称形式主要有三种: 中心对称、轴对称、平面对称. 在平面集合的解析中, 题目中很容易出现完整的对称结构, 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 利用对称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2求与圆C: ( X + 2) 2+ ( X - 6) 2= 1, 关于直线3x - 4y + 5 = 0 的对称圆的方程:

解设圆C的圆心 ( - 2, 6) 关于直线3x - 4y + 5 = 0 的对称点为C' ( a, b) , 依题意解得:

∴所求圆的圆心C' (4, -2) , 半径为1,

∴圆C'的方程为 (x-4) 2+ (y+2) 2=1.

结束语

在解题过程中数学思路的掌握往往会使数学的学习变成一件富有趣味的事.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学生, 得出的数学解题思路较为简单, 但还是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剑.分类讨论的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传道授业.2015, (03) .

[2]罗金东.对称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 (12) .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解题方法 审题 逻辑思维

高中数学解题最重要的是正确地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题目解决中,当然学生打好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是关键,有了基础知识积累,学生可以培养定式的解题思想与技巧模式,切忌在没有任何解题思想下胡乱展开题海战术,这样只会让学生越做越迷茫,越做越没有信心,因为每道题的不同而大伤脑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遵循基本法解题,并不时应用实用解题技巧才是高效率高收获的数学实力积累模式。按照解题基本法,在解题上解决高中数学问题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中,运用不同解题思想与思考方法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下面从两个阶段分别展开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探讨。

一、在审题阶段

高中数学问题有着基本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学生接触到一个稍陌生的题目之后,千万不要盲目就开始套用基本的解题法,如换原元、配方法等,这样或许会套中一个题目,使其直接解决,但失败的几率很大,很容易浪费有限的解答时间,并且有可能中了题目设置的陷阱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哪怕在考试中时间紧迫也不要忽视甚至直接忽略审题这一步骤。

拿到题目后的审题阶段,首先要将问题层层盘剥,过滤掉无用的和误导型的信息,把握题干的关键字,最后判定题目的本质与问题指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学生严谨、逻辑性强的数学思考方式,要能够透过题干繁杂的数学元素看到本质的数学符号,甚至将具体实际阐述简化为抽象性的数据表达。

将问题简化后,就能通过问题的阐述看出其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面。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想,利用有限的数据联想出与答案的有效推导路线,如几何函数中是用图解法,还是代数运算需要学生联系平时类似问题解答方式的经验积累和给出条件的合理有效运用方法,最终确定解题思路。

00000

参考文献:

[1]陈晓敏.拓展思维,简洁直观——例谈向量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J].中学数学,2014(5):14-16.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篇9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王玉娟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排列组合问题通常联系实际,生动有趣,并且能够锻炼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缜密性,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备考有效方法是题型与解法归类、识别模式、熟练运用,现将高中阶段常用的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题方法归纳如下:

一、相邻问题捆绑法

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并为一个组(当作一个元素)参与排列. 例1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甲、乙必须相邻且乙在甲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种。

分析:把甲、乙视为一人,并且乙固定在甲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4的全排列,A424种。

二、相离问题插空法

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间的空位和两端.

例2 七个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分析:除甲乙外,其余5个排列数为A5种,再用甲乙去插6个空位有A652种,不同的排法种数是A5A63600种。

三、定序问题缩倍法

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 A、B、C、D、E五个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B必须站A的右边(A、B可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分析:B在A的右边与B在A的左边排法数相同,所以题设的排法只是5个元

1560种。素全排列数的一半,即A

52四、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

把元素排到指定号码的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 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分析:先把1填入方格中,符合条件的有3种方法,第二步把被填入方格的对应数字填入其它三个方格,又有三种方法;第三步填余下的两个数字,只有一种填法,共有3×3×1=9种填法。

五、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

有序分配问题是指把元素按要求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例5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1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总数有。

分析:先从10人中选出2人承担甲项任务,再从剩下的8人中选1人承 担乙项任务,第三步从另外的7人中选1人承担丙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211C10C8C72520种。

六、多元问题分类法

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有多种,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算,最后总计。

例6 由数字 0,1,2,3,4,5组成且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 个。

分析:按题意,个位数字只可能是0,1,2,3,4共5种情况,分别有1***个,A4A3A3,A3A3A3,A2A3A3,A3A3个,合并总计300个。A5例7 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7整除,这两个数的取法(不计顺序)共有多少种?

分析:被取的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能被7整除时,他们的乘积就能被7整除,将这100个数组成的集合视为全集I,能被7整除的数的集合记做A7,14,21,98共有14个元素,不能被7整除的数组成的集合记做A1,2,3,4,10086个元素;由此可知,从A中任取2个元素的取法有共有211,从A中任取一个,又从A中任取一个共有C14,两种情形共符合要求的C14C86211取法有C14C14C861295种。

例8 从1,2,„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能被4整除的取法(不计顺序)有多少种?

分析:将I1,2,3,100分成四个不相交的子集,能被4整除的数集A4,8,12,100;能被4除余1的数集B1,5,9,97,能被4除余2的数集C2,6,,98,能被4除余3的数集D3,7,11,99,易见这四个集合中每一个有25个元素;从A中任取两个数符合要;从B,D中各取一个数也符合要求;从C中任取两个数也符合要求;此外其它取法都不符合要求;所以符合要求2112的取法共有C25种。C25C25C2

5七、交叉问题集合法

某些排列组合问题几部分之间有交集,可用集合中求元素个数公式n(AB)n(A)n(B)n(AB)。

例 9 从6名运动员中选出4个参加4×100m接力赛,如果甲不跑第一棒,乙不跑第四棒,共有多少种不同参赛方法?

分析:设全集Ⅰ={6人中任取4人参赛的排列},A={甲第一棒的排列},B={乙跑第四棒的排列},根据求集合元素个数的公式得参赛方法共有: n(Ⅰ)-n(A)- n(B)+n(A∩B)=P64P53P53P42=252(种).

八、定位问题优先法

某个(或几个)元素要排在指定位置,可先排这个(几个)元素,再排其他元素。

例10 1名老师和4名获奖同学排成一排照像留念,若老师不在两端,则有不同的排法有_______ _种。

14分析:老师在中间三个位置上选一个有A3种,4名同学在其余4个位置上有A414种方法;所以共有A3A472种。

九、多排问题单排法

把元素排成几排的问题,可归结为一排考虑,再分段处理。

例11 6个不同的元素排成前后两排,每排3个元素,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分析:前后两排可看成一排的两段,因此本题可看成6个不同的元素排6成一排,共A6720种。

例12 8个不同的元素排成前后两排,每排4个元素,其中某2个元素要排在前排,某 1个元素要排在后排,有多少种排法?

2分析:看成一排,某2个元素在前半段四个位置中选排2个,有A4种,某11个元素排在后半段的四个位置中选一个有A4种,其余5个元素任排5个位置上1255有A5种,故共有A4A4A55760种排法。

十、“至少”问题间接法

关于“至少”类型组合问题,用间接法较方便。例13 从4台甲型和5台乙型电视机中任取出3台,其中至少要甲型和乙型电视机各一台,则不同取法共有 种。

分析1:逆向思考,至少各一台的反面就是分别只取一种型号,不取另一种

333型号的电视机,故不同的取法共有C9C4C570种。

分析2:至少要甲型和乙 型电视机各一台可分两种情况:甲型1台乙型2台;

2112甲型2台乙型1台;故不同的取法有C5C4C5C470种。

十一、选排问题先取后排法

从几类元素中取出符合题意的几个元素,再安排到一定位置上,可用先取后排法。

例14 四个不同的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四个盒中,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共有_____ ___种

2分析:先取四个球中二个为一组,另二组各一个球的方法有C4种,再排:在233四个盒中每次排3个有A4种,故共有C4A4144种。

例15 9名乒乓球运动员,其中男5名,女4名,现在要进行混合双打训练,有多少种不同分组法?

22分析:先取男女运动员各2名,有C52C4种,这四名运动员混和双打练习有A2222中排法,故共有C5C4A2120种。

十二、部分合条件问题排除法

在选取总数中,只有一部分合条件,可从总数中减去不合条件数,即为所求。

例16 以一个正方体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共有 个。分析:正方体8个顶点从中每次取四点,理论上可构成C84四面体,但6个表面和6个对角面的四个顶点共面都不能构成四面体,所以四面体实际共有C841258个。

例17 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10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共有 种。

4分析:10个点中任取4个点共有C10种,其中四点共面的有三种情况:①在44四面体的四个面上,每面内四点共面的情况为C6,四个面共有4C6个;②过空间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平行四边形共3个;③过棱上三点与对棱中点的三角形共6

44个;所以四点不共面的情况的种数是C104C636141种。

十三、复杂排列组合问题构造模型法

例18马路上有编号为1,2,3„9九只路灯,现要关掉其中的三盏,但不能关掉相邻的二盏或三盏,也不能关掉两端的两盏,求满足条件的关灯方案有多少种?

分析:把此问题当作一个排对模型,在6盏亮灯的5个空隙中插入3盏不亮3的灯C5种方法。所以满足条件的关灯方案有10种。

说明:一些不易理解的排列组合题,如果能转化为熟悉的模型如填空模型,排队模型,装盒模型可使问题容易解决。

十四、利用对应思想转化法

对应思想是教材中渗透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处理。

例19 圆周上有10点,以这些点为端点的弦相交于圆内的交点有多少个? 分析:因为圆的一个内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圆内一点,一个圆的内接四边形就对应着两条弦相交于圆内的一个交点,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圆周上的410个点可以确定多少个不同的四边形,显然有C10个,所以圆周上有10点,以4这些点为端点的弦相交于圆内的交点有C10个。

高中语文解题方法思路 篇10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文章内容。

2、再读原文,带着“什么人”“几个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这样”等问题对文段用心默读、圈画两遍进行理解。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

3、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4、解题。题目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A、信息筛选题(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看清楚“谁”的“什么性格”,防张冠李戴、问牛答马这种错误。

B、词语理解题

(1)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先翻译每组中高中学过的那个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注意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意义。

(2)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近)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注意古今异义词。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C、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判断时要明确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时间是否准确等。中心、主旨理解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

总之:古文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几个人履历,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需要胆大心细。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先读下文,也许自会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不懂就不懂,没有什么,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通假或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同学们一定要再填涂机读卡时注重规范。第一卷答题用时约40分钟。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高中数学恒成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恒成立 解题方法 思路

恒成立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它不仅包含变量,还包含参数,且解题过程较为复杂,有些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本文通过讲解例题,认真分析了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具体方法,以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函数法

1.一次函数恒成立问题

例1.设存在x,且x [-3,1],现有不等式(2a+1)x+a+2>0。若要不等式(2a+1)x+a+2>0恒成立,求解a的取值范围。

解析:针对一次函数f(x)=kx+b,x [m,n],则存在:

当时,f(x)>0恒成立。

当时,则可证明f(x)<0。

该题是比较简单且典型的恒成立问题,学生可以按照上述证明方式,把x=-3、x=1分别代入f(x),则得出不等式方程组:,之后进行简化,可得a ≥-1,a≤。此时,学生便可得出本题答案:a的取值范围为[-1,]。

2.二次函数恒成立问题

例2:设有不等式(m-1)x2+(m-1)x+2>0,若使不等式(m-1)x2+(m-1)x+2>0在任何条件下恒成立,求解m的取值范围。

解析:首先,学生需先把不等式变为一元二次方程,通过方程根的判别式、最值以及对称轴等方程性质求解题目。判别式法为:设任意二次函数f(x)=ax2+bx+c,其中a0,且xR。那么,二次函数恒成立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f(x)min>a时,f(x)>a,对所有xI恒成立;②当f(x)max>a时,f(x)g(x)max且xI时,则有f(x)>g(x)。在本题中,二次项系数中含有未知参数m,所以学生应分类讨论:①当m-1=0时,则f(x)=2>0恒成立,所以m=1;②当m-10时,则有m-1>0且=(m-1)x2-8(m-1)<0,可得(1,9)。由此,可得本题答案:m的取值范围为m [1,9]。

二、变换主元法

例3.设存在a,a的取值范围为[-1,1]。有f(x)=ax2+(2a-4)x+3-a>0,且f(x)=ax2+(2a-4)x+3-a>0恒成立,请判断x的取值范围。

解析:在解答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过程中,学生可使用变换主元法,令参数a作为方程中的变量,因变量x作为参数,之后把题目转换成一次函数恒成立问题,则会降低该问题的难度。具体解题步骤如下:令g(a)=(x2+2x-1)a-4x+3,由题目条件已知a [-1,1],将a=-1、a=1分别代入g(a)中,可得,由此可知g(a)>0恒成立,x的取值范围为[-3- ,-3+]。

三、数形结合法

例4.设存在函数f(x)= -a+,同时存在函数g(x)=ax+a。若要f(x)≤g(x)恒成立,求解a的取值范围。

解析:首先,学生需要转化不等式,之后构造函数,把不等式两边转换为较常见的函数,之后绘制图像,得出参数取值范围。具体解题步骤如下:由已知条件可得:f(x)≤g(x)可变换为≤ax+2a。设y1=,y2=ax+2a。由y2=ax+2a可知,y2=ax+2a过点(-2,0),斜率为a。而y1= 可变换为(x-2)2+y12=4(x≥4,y1≥0),学生由(x-2)2+y12=4可知,其几何图形为以点(2,0)为圆心,半径长为2的半圆形图形。故而,若要使f(x)≤g(x)恒成立,则需要y2图像高于y1图像(如图1所示)。通过图像,能够明确得出两个函数之间的不等式关系。

由图可知,直线与圆相切时,可得,

解得a=或a=-。因此,可得出本题答案:若要f(x)≤g(x)能够达成恒成立,则参数a的取值范围为[,+∞]。

四、结束语

不等式恒成立覆盖了大量的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过于单一,将不利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解题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叶海明.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8).

[2]沈宏.高中数学中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

[3]盛军.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赤子(上中旬),2015,(15).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篇12

1 掌握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的意义

恒成立问题即是在已知条件下, 不论变量发生什么变化, 命题都成立。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涉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数学知识点, 是应试教育考试的重点内容。并且高中数学与其他学习科目不同, 学习难度系数较大, 因此要想提升自已的数学考试成绩, 必须学会掌握解题方法与思路, 灵活运用解题能力来解恒成立问题, 才能提升自已的数学学习能力, 让数学不再成为难题。

2 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1 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即是自行设立一个函数, 做出满足题型中已知条件的函数图形, 找出在各个区间上函数和函数图形的关系, 才能得出结论, 正确解答出参数范围。

从题型成立解析来看, 构造函数后, 通过数形结合法对两个函数之间关系的进行分析, 能够促使我们了解掌握函数数形的表示含义, 掌握题型已知条件, 增加熟练程度, 日后遇到相似的题型, 便会轻松掌握解题方法。

2.2 分离参数法

分离参数法即是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遇到含有参数的恒成立不等式问题时, 将含有参数的不等式问题进行变形, 分离题型中的参数, 将复杂的恒成立问题简单化, 使不等式变形的解析式只有一端含有参数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如在“x∈R时, 不等式4a+sinx+a2≥0恒成立, 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的恒成立问题解题过程中, 解析式中有两个变量a和x, 其中x∈R, 另一变量a范围是求值数, 故对a和x进行分离, 解出解析式的变形后为sin2x+4sinx<a2-4a。要想含有参数恒成立, a2-4a必须大于sin2x+4sinx, 故转变成f (x) =sin2x+4sinx的最值问题, f (x) =sin2x+4sinx= (sinx+2) 2-4≤5, 要想原来不等式问题恒成立, 需a2-4a>5, 解得实数a取值范围为:小于-1或者是大于5。通过这样的方式, 处理解析式中的含参数不等式转化成函数最值问题, 然后将复杂恒成立问题简易化, 即可轻松解决恒成立不等式问题。

2.3 函数最值法

函数最值法是数学恒成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即是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点, 按照题型要求, 通过函数最值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设函数f (x) = (x+1) ln (x+1) , 若x≥0, 恒有f (x) ≥ax成立,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的恒成立问题解题过程中, 需要对解析式变形处理, 将f (x) = (x+1) ln (x+1) 化为g (x) = (x+1) ln (x+1) -ax;g′ (x) =ln (x+1) -ax。令g′ (x) =0, 解出x=ea-1-1, 当x>ea-1-1时, g′ (x) >0, g (x) 在 (ea-1-1, +∞) 上面是增函数。当x<ea-1-1时, g′ (x) <0, g (x) 在 (-∞, ea-1-1) 上就是减函数。要对全部x≥0都有g (x) ≥g (0) 的充要条件是ea-x-1≤0, a≤1, 求出a取值范围为 (-∞, 1]。

可见涉及恒成立问题, 通过函数最值法进行处理时, 不仅节约时间, 还可将不等式问题简易化, 从而方便接受记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过程中, 解出恒成立问题的方法与思路除了常见的分离参数法、函数最值法和数形结合法外, 还有很多解题方法。要想选择合理、解题快速的方法, 必须考虑给定函数的性质与特点, 对数学恒成立问题进行等价转化, 勤于练习, 善于总结, 才能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升考试成绩。

摘要:恒成立问题作为高中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一部分, 掌握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仅是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 也是为日后学习数学奠定扎实基础的关键。文章主要从掌握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的意义出发, 对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行了分析, 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解题方法,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旭.高中数学恒成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 (31) :52.

[2]张坤松.例谈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J].中学生数学:高中版, 2014 (11) :21-22.

高中数学导数难题怎么解题 篇13

很多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往往要做的题目都没有看清楚就急于下笔,审好题是做题的关键,审题一一定要逐字逐句的看清楚,通过审题发现题目有无易漏、易错点,只有仔细审题才能从题目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只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只有认真的审题,谨慎的态度,才能准确地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发现更多的信息,从而快速找到解题方向。

考前保持头脑清醒,要摒弃杂念,不断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创设宽松的氛围,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静能生慧,满怀信心的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

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

从我们的心理学角度来讲,一般拿到试卷以后,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要急于下手解题,可以先对试题多少、分布、难易程度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做题要先易后难,做到心中有数,一般简单的题目占全卷60%,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分数,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解题,尽量使用数学语言,而且要更加严谨以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鼓舞信心。

高中生物提高解题速度方法 篇14

1、注重解题规范

学霸很注重解题规范,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对生物考试来说,能拿的一分也不能丢。这需要在平时的生物练习中刻苦训练,态度要严谨,千万不要说“考试会注意的”一类的话,平时没有好习惯,在考试时紧张的气氛下,你哪里还有心情去注意这注意那呢?无论是熟悉题型还是生疏题型,都要从审题开始,全面分析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判断遵循的规律,理顺生物解题思路,选择答题方法。特别是似乎做过或见过的“熟面孔”,决不能主观臆断,编者只要稍做改动,结果就会截然不同,这是学霸提高生物解题速度的第一步。

2、熟悉知识点

学霸提醒同学们应十分熟悉生物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概念清晰,对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非常熟悉。你应该知道,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生物解题是为阅读服务的,是检查你是否读懂了教科书,是否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时,我们的生物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生物解题速度就会提高。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生物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学霸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3、分析高考生物真题

学霸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生物题,去总结一些解题方法,从而提高生物解题速度。很多学生做生物题慢,考试的时候总是感觉时间不够,导致分数很低。生物成绩突出的学霸在谈自己学习心得的时候,都把多总结、分析典型题作为重点来说。多去分析一些典型的题目,把知识点向课本进行反馈,总结典型的解题思路,这对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做题速度都有好处。

要多做各种类型的生物题,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了解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生物解题思维时,生物解题速度自然会提高的。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与经验

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高三生物备考策略

1.注重主干知识、生物模型知识和方法体系的梳理,重新编码复习内容。高考要求考生具有灵活的思维方式与较快的思维切换,因而二轮复习要寻找新的重组方式和切入角度,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再新编码,将已学知识融入到个人的记忆和经验体系中去,以保持复习的新颖度和兴趣。例如,从一个免疫学案例入手,探究该疾病的检测方法、检测原理、病理分析、疾病预防及治疗等。

2.注重生物实验、探究、推理及图形转换能力的提高。生物实验考查主要集中在代谢遗传、调节和细胞等内容,实验、推理和评价是体现高考试题难度的主要题型。复习时要将有关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器材药品使用、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及实验设计与有关知识复习结合起来。要重视典型探究实验的操作,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实验,通过这几个典型探究实验的操作与复习,掌握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注重生物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内容的复习,如光合作用发现、生长素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等。做好相关知识和概念的比较,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抗原、抗体与淋巴因子,复制、转录与翻译,呆小症与侏儒症等。把复习反思与练习、自我提问结合起来,将隐藏在教材中的重要原理、规律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但“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越是临近高考,越要适当降低复习的难度,越要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把书读薄读精。

上一篇:五月份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