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

2024-08-28

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共12篇)

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 篇1

班级里的问题学生往往是班主任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有时候会因为处理不好问题学生,而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帮助问题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问题学生应该怎么样去帮助他们呢?通过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尊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人只有在自尊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因此对待“差生”或“问题学生”,肯定他们的优势,赞赏他们的成绩,对于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班有个学生交张幕礼,是班级中最为调皮的学生,成绩时好时坏,自控能力较差,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讲话、打扰同学学习,作业不按时完成,并且有说谎的坏习惯。开学之初,他几乎每天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不时还被留下完成作业,但情况并没有好转。一段时间后,看正常的思想教育并不能起到效果,我就联系了家长,通过交流沟通,得知张幕礼属于留守儿童,爸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呆在家中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大多数时间都由奶奶照顾。从他奶奶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从小就调皮好动,由于奶奶的溺爱,导致逐渐养成了经常说谎,喜欢动别人的东西,爱电视没有时间观念,家里不做作业等。看着奶奶一副疼爱和愧疚的表情,也就理解了老人家的心态和难处。最后,我联系到他在广州打工的父母,通过电话交流,我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帮助教育张幕礼。通过观察,我发现张幕礼在处理同学关系和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自信,承认错误的勇气,往往喜欢通过打扰同学学习、或者多说话引起同学或老师的主义,害怕犯错,不敢直面别人的批评,小心维护自己的一点自尊,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一天课件,别的同学都已经出去,他在教室里磨蹭,我看见他手里紧攥着20元钱,我知道他奶奶不会给他那么多钱的。于是把他叫过来询问。他刚开始还沉默不语,经过我细心的劝导,他小声地说偷了家里的钱。我当时很气愤,想惩罚他,让他当众做检讨。但稍稍平静之后,我意识到这个学生内心深处也渴望着别人的关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同学们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于是我开始进一步问,他打算拿这20元干什么?他说他看到徐晓晓同学有一个玩具很好玩,想拿钱去买,但拿了钱又担心奶奶生气,所以才犹豫不决。于是,我对他说,想玩玩具可以理解,可以借同学的玩,也可以争取家长的同意,让父母去买,但是偷钱去买就错了,让他把钱放回去,实话实说告诉奶奶这个事情。并告诉他这是两人的秘密。没过几天,他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并且说奶奶原谅他了,向我保证以后再也偷东西了。

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张幕礼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他增添了许多信心,在课堂上也开始注意听讲,不随便打扰同学了。根据他这个心理,我开始通过一些小事情,让他去完成,并在公开场合表扬他。很快他在班级的成绩进步了很多,后来他父母还打电话到学校表扬我。从此,以后他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作业及时完成,自控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赞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获得他人的赞赏和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让人生更加充满阳光和喜悦。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表明: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真心诚意地赞扬对方,鼓励对方,自然而然地使对方显出友好的态度,这也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心理契机。

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 篇2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怎样才能进步,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更好, 让学生不仅能跟着教师学习, 牢固掌握课堂知识, 而且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把知识上升为能力, 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组合是Phtoshop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应用形式。这节课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Phtoshop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所以笔者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1 知识目标

学会设置和查看图像的大小, 理解Photoshop图层的含义, 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方法。

1.2 能力目标

能利用已有素材图片组合成新的图像。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欣赏、品味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

1.4 教学重点

重点是Photoshop图层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根据需要设置图像大小。

1.5 教学难点

难点是图层的具体应用, 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主题的图片。

将教学目标定位之后, 笔者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引起人的兴趣不难, 如何让人的兴趣保持住, 让兴趣发展成能力才是最难的。尤其是学生由于年龄特点, 兴趣一时就可以兴起, 最难在于保持, 于是笔者将这节课主要目标放在“兴趣”上。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法。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兴趣

首先欣赏几幅图片:

(1) 展示几幅黄山的五大奇观图片。

(2) 展示用Photoshop拼接而成的效果图:美丽的黄山宣传画。

提出问题:

怎样把几张图片合成到一个页面中?怎样调整它们的尺寸, 制作出相应效果的图片, 学生看到合成图片的奇特效果, 会产生好奇心, 萌发学习和创作的强烈欲望。

本节课就是利用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学习和创作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进入学习情境。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特定的情境, 用实物效果和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学习、操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3 兴趣在于保持

学生有了学习和创作的欲望, 如何让这种状态保持住, 这就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老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习新知时, 采用明确任务、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接下来不直接讲授新课, 而是把课前做好的本节课的教案、操作过程视频、应用到的素材, 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内容:由单体素材组合成效果图, 完成图层应用的学习。

(1) 明确任务:请同学们用Photoshop制作出展示的黄山宣传画。

(2) 自主探究:首先发放教案和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概念放在预先发放的资料里, 在提供的学习资料里体现学习目标。遇到问题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里寻找解决方法, 或向老师和同学提出, 以求得帮助。

(3) 教师引导: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解决, 普遍性问题可集中提示或讲解,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点拨。

这样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 而且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 在总结问题和讲解时更有针对性, 对今后教学内容的改进更有价值。

4 兴趣的延续

学生掌握了教师安排的新知内容,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知识有所扩展。为了使学生能把本节学习的知识有所扩展,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实施了实践检验、协作学习的方法。

4.1 实践检验

实践应用可以巩固知识。发放题目《爱我江城》, 要求有主题、有内涵。合理使用多张素材图片, 创意独特, 整体布局合理、科学, 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4.2 协作学习

学生仔细阅读材料, 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合作, 帮助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要展示的图片 (可以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图片, 但要掌握时间) , 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 (可以借鉴成功案例) 。

实践检验, 学生动手创作作品, 巩固了知识, 并且让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和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任务。分小组完成任务, 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各自的技能, 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课件及网络资源) ,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 区别对待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和个性爱好,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巡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和操作, 进行个别答疑和辅导, 普遍问题则统一讲解, 可以更真实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所需知识;继续鼓励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以增强协作学习精神。

在学生在欣赏、品味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

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很愉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持。

4.3 真诚评价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为了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主导者, 学会审美, 学会评美, 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首先明确评选奖项:创意图片, 最美观图片等。

然后明确评美标准:有主题, 有内涵。合理使用多张素材图片, 创意独特, 整体布局合理、科学, 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最后明确评美规则, 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1) 自我评价: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 教师让学生交作业和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介绍自己作品的闪光点和创作体会, 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小组评价:让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组织交流、评价作品, 并对他人的作品的创意、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品评, 评选最佳创意图片, 最美观图片等。

(3) 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 在自评与小组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美、体会美。

让学生介绍、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同时培养学生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评价过程中, 教师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审美方向和审美趣味, 使今后的素材组织和内容准备更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更有利于教学。

5 兴趣成就的体验

采用成功激励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以成就感。把优秀作品通过多媒体让每个学生都看到, 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及班级的板报里,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 升华兴趣的收获

兴趣会让人学有所得, 要让一节课上得不仅不疲惫、不乏味, 更要有收获, 学会总结也是一个人应学习的能力。

6.1 教师总结

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确保重、难点的突破, 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

6.2 学生总结

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

7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 精心的设计, 学生积极的配合, 上完之后笔者感觉很满意, 大部分学生也有了相当的成就感, 不仅学会了知识, 也有了一定的设计能力, 学生积极性的保持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笔者对此进行了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本课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意义建构, 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 实效性强。

(2)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本课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 避免了枯燥的讲述, 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探索和具体操作的时间。

(3) 教学策略丰富、实用, 优化了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成为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和组织学习过程的信息平台。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4) 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还涉及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创作一幅实用美观的作品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有不少学生因此没有机会将整个作品制作得更加完美,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

8 教学改进

就在我心满意足准备以后就这么上这节课的时候, 一个学生问我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老师, 这节课学的东西我都会用了, 也能看出别人的东西是很美的, 但是在自己创作作品时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有没有什么章法可循呢?”为此笔者认真地对这节课进行了教学改进。

这节课的目标应该调整为:学会图层的操作同时让所学知识能服务于实践, 创建审美的正确观念, 掌握老师总结的审美标准和创作的基本章法, 并认可这一规则, 去评价、创作、修整产生作品最终的整体美。才是这节课应该达到的最高目标.才是这节课的真正实践价值所在。

基于以上的分析, 笔者对这节课的整体方案进行充实, 不仅让兴趣引领教学, 也要让审美伴随。

8.1 审美建立的时机

组织团队设定方案时, 应该加入把学生拟模仿的成功案例和自定方案做一个集体评定和教师指导的过程。这样在主题的设定时就能分析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内涵的结合是否适当, 在整体布局时就找到创作的方向, 在具体配色时就能找到表现主题的色彩等, 把老师工作总结出的审美观灌输给学生, 并通过这些成功案例的分析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些设计目的的设想完成应该是其他操作技术问题的前提, 用什么学什么, 根据需要选择应用才会使学习更有主动性, 更有目的性, 才能使学习更有延伸性和拓展性, 而不应该是学什么用什么。传统的教学只会让大部分学生“只会这一点”, 得不到更多的延展和拓宽, 这也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思想。

8.2 审美创造的时机

在制作和设定方案后, 制作出基本雏形时再进行一次集体评议和教师评议, 进一步奠定学习的审美观念。并根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8.3 审美评定的时机

审美在于天生, 更在于培养。让学生脱离稚嫩的审美更趋近于成熟,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作为这个专业的教师要从头就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有成效地将审美融入到实际教学中, 要循循善诱。学生上交和评定作品时, 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适当改进方向, 让作品更近于完美。

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 学会软件的使用并不难, 但能在工作中学会审美, 进而应用所学创造出美才是优秀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别所在。

经过以上的再三思考与精心调整, 这节课还能不能上得更好, 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探讨的。

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 篇3

[关键词]师爱自尊心体验 转化

[中圖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106

一、案例简介

小泽(化名),男,14周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好在母亲虽然改嫁,却还能在经济上给予他一定的支持。该生表现为上课听不进去,有时还称病不来上课,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经常找周围同学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甚至不写作业,脾气很倔,喜欢和老师对着干,时常表现得很自悲,但这个学生头脑灵活,心地也很善良。

二、案例分析

(一)要本着交心结友的原则,用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先是利用课间时间找他谈心,以朋友的身份和他面对面交流,尊重他的人格、保护他的自尊心。刚开始,他有抵触心理,看到他这样我真想发火,但后来一想,我必须放下我的尊严与他促膝交谈,为他着想,这样才能使他能主动敞开心灵,如饥似渴地接受我的教诲。像小泽这类从小生活在不健全家庭里的学生,逆反心理是很强的,每根神经都是敏感的,你和他谈心他也总怀疑你是在可怜他,尽管我有足够的亲和力,但收效甚微。怎么办?我只有思考和寻找另一种方法。

(二)要善于选择时机,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有利于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

对于小泽这样性格倔强,甚至有些自悲的学生来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弄巧成拙。这时我只有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再和他谈。时间不长,机会终于让我等到了,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我的一家》,当读到小泽的作文时,我发现这样一句话:“爷爷奶奶一天天老了,我不能总是依靠妈妈,我要争取早一天自立,我要好好地做家中的支柱,让爷爷奶奶晚年生活幸福。”读到这,我顿时被他的话感动了,突然发现了小泽心灵的闪光之处。我想,何不借这个机会和他谈谈呢?于是,我利用自习课悄悄地把他叫到校园里的一棵小树下,先和他谈他的爷爷奶奶,然后又谈他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他的妈妈,这样一步步,我发觉气氛变了,他的抵触情绪也没有了,偶尔会说两句话,但离我预期的效果差远了。接下来我要做的便是:给予温暖和足够的耐心。

(三)要用心去温暖、关爱学生,不讽刺和嘲笑,这样才能感化他们的心灵

解决像小泽这样的学困生转变问题时,一定要有耐心,即使一时达不到理想境界,也不要灰心,更不要在他面前发牢骚。对于小泽,我总是隔三差五到他家家访,询问生活,嘘寒问暖。学习上,只要发现他有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赞赏一番,这样能慢慢地树立起他的自信心。

(四)要培养感情,以真诚和信任打动学生的心,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浓浓的师爱

平时教师应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各方面帮助他们,消除师生隔阂,走进学生的心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小泽谈话,首先是从侧面了解他的喜好——打游戏,事先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一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以及玩法,在和他交流的同时,我先入为主,说到一些游戏时,他听得几乎出了神。当他用诧异的表情看我时,我乘机攻入他的内心,也就在这时,我知道了他为什么上课老爱讲话,老是和老师对抗,原来他是想借此引起全班同学以及老师的注意。对他的坦城相待,我当即赞美,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他又向我说了很多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事情。

(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敲开学生的“心灵话匣”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在小泽的潜意识行为中,有一个核心和关键因素——叛逆因素。经过我和他的多次沟通交流以后;他的精神得到了鼓舞,心灵也得到了启迪,再也不会无故称病回家、逃避学习、悲观失望了。校园里从此多了一个乐观自信、尊敬师长的快乐男孩。

三、案例启示

一个14岁的少年,本来就处于青春叛逆期,他的心理正在发生着变化,再加上家庭的不幸,所以迷惘自悲,倔强或多或少都体现出来了。对待问题学生不能一眼看死,任何人都是可以转化的。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善于引导就能提高,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尊重他们,让他们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尤其是在谈心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与他们像朋友般无拘无束地交流,进而使他们的身心能健康成长。

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 篇4

上一篇 / 下一篇 12-05-28 16:58:02 / 分类 [导员爱科研] 阅读(92)/ 评论(0)/ 分享 加为好友

(三)日常教育管理之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在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既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安全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1、什么是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 在美国称之为“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的学生”。在我国,20 世纪80 年代称他们为“差生”,90 年代叫做“学困生”,90 年代中期,“问题学生”得到极大的关注。

杨怀甫在《对当代问题学生个性缺漏的若干思考》中指出:“从心理学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是指在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方面与众不同,他们大都不被学校、同学和社会所认同。”薛浩在《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中指出:“问题学生就是指学业、行为、心理、生理和情绪上存在者偏差与不足,并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冀学锋在《沉重的边缘:“问题大学生”的内涵和成因解读》中把问题学生定义为“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教育结构和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的影响,可能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大学生。”我们把“问题学生”界定为: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方面自己不能平衡的暂时的冲突与矛盾,导致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出现差距,需要外界的关怀才能得到更好发展的学生。基于这样的认为,我们还认为“问题学生”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暂时性即问题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产生的,随着问题转化的成功而结束;二是差异性即“问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不一致;三是关怀性即“问题学生”在面对冲突与矛盾时自己无法平衡,需要外界的关怀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我们的学生事务工作中,我们发现“问题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类:学业困难型、心理障碍型、网络成瘾型、恋爱型、家庭变故型、家庭经济困难型、生理缺陷型、违纪违法型等。

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

从去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会商的“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

“问题学生”违背主导教育规律和社会规范,对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构成一定的威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消极的影响。高校“问题学生”逐年在增多,高校教育者、管理者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会变成悲观厌世者,甚至会演变成社会问题,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转化好“问题学生”。

2、案例回放 【案例一】:黄某,男,2009级学生,该生因幼年生病导致右腿行动不便,身体的缺陷让他沉默寡言,在寝室里很少与同学交流,自卑、学习没有动力,而且多疑,同学关系也比较紧张,只要同学聊到跟身体缺陷有关的话题,都会认为是在说他,于是心里苦闷,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入学一学期后,这名学生学习成绩迅速滑坡,出现三门课程考试不及格。第二学期一开学,该同学就想申请退学。经辅导员、班主任与其长时间交流后,该生自卑心理有所改变,对待学习和未来较有信心,学习步入正轨,第二学期没有考试不及格现象。【案例二】:陈某,男,江西泰和人,2007级专科学生,该生高中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但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开始上网,看黄色录象,成绩直线下降。该生所在班级是学校的重点班,班级同学当年高考全部考上二本以上专业,只有ⅹⅹⅹ录取了赣南师范学院专科专业。该生入大学以来学习没兴趣,继续迷恋网络游戏,经常不上课,成绩每况愈下,出现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2008年休学一年,2009年复学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恶习不改,学习成绩还是没进步,濒临退学的边缘,2010又休学一年,2011年再次复学。经相关人员采用多种措施,该生学习状态有所好转,网瘾有所减弱,化解了退学危机。【案例三】:宋某,女,贵州毕节人。该生积极上进,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成绩优秀,但由于缺乏自信心,担心言语失当而遭人轻视,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内心极度苦闷。同时对同学的语言和行为过分敏感,经常以为同学在背后议论她,导致寝室关系恶化,与寝室成员皆有争吵,多次调换寝室还是无济于事。经教师多次与其交流和开导后,逐渐能够与同宿舍同专业的同学教师正常交流,同学关系有所好转。

3、怎么转化“问题学生”: 首先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动向,在初期解决问题。问题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并且往往会经历一定的过程 如果在问题产生初期能够及时加以注意和干预,将会大大降低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后果。针对这一点,辅导员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建立班级信息员联系机制,通过班级信息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二是建立班级心理委员,通过心理委员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异常情况;三是应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实证明,辅导员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若忽视这一点,则有可能导致难以预知的严重后果。

其次辅导员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欣赏学生的优点,少挑剔学生的缺点”,帮助其树立自信。“问题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同时很容易受到集体的排斥冷漠,从而感受不到集体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无法产生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很容易成为学习生活方面的局外人,进一步影响其自身缺点的改正。但是,事实上任何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不过在“问题学生”身上,其优点被缺点所掩盖。作为辅导员,应该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鼓励其积极发挥长处,帮助树立自信,进而带动其缺点的改正。要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认识自我,使其了解到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要学会善于归结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目标和价值。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很差,旷课现象严重,但是却有较好的艺术才华,通过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发挥特长,展示才华,可以带动他们改善缺点。

第三,建立与家长的长效沟通机制,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对“问题学生”对症下药。高校“学生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其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家庭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家庭背景会造就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认知和行为方式。一定意义上,高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延续,因此有必要建立学校家庭联系机制,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克服困难。通过沟通,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学校也可以从家长获知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环境等,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理清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合适的方式,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做好“对症下药”,并形成共同转化“问题学生”的合力。

第四,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复杂而现实,浮躁气氛严重,学生正处于身心的发展期和成熟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干扰,从而容易导致其建立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作为辅导员应充分发挥思想导师的角色,用正确的观念教育人,用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引导人,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感染人。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平等善待每一个问题学生,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不抛弃,不放弃,用宽容而人性化的态度帮助他们积极发掘潜力,改正缺点。第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从制度上约束“问题学生”的产生,更要有制度保证转化“问题学生”。转化“问题学生”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即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以及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环境。如果学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够清楚了解,那么学生触犯纪律违反制度的几率就会降低很多。当然,在制度管理的同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人性关怀,能够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依靠制度来转化“问题学生”。

近几年来,赣南师范学院经过摸索,探讨出了一套比较完备的“问题学生”转化制度,我们在2011年颁布了《关于在辅导员、班主任中实施“知生工程”的意见》,实施了《赣南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十必谈话十必联系”制度》,每年定期开展“自强女生”主题教育、“遵纪守法,珍爱生命”主题教育等,从制度上预防“问题学生”的产生,更从制度上保证了“问题学生”的转化。

附:赣南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十必谈话十必联系”制度(试行)

为了落实推进“知生工程”,使辅导员、班主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育人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班主任必须找其谈话,并根据谈话情况提出是否由辅导员再谈: 1.随意旷课累计达8学时,或任课教师等反映该学生情况异常,应予谈话者; 2.一学期出现一门补考或累计不及格达2门,但未达到书面学业警告者; 3.一学期累计两次晚归或一次漏宿,或在外租房者; 4.擅自离校达一天者;

5.在学习和休息时间,经常在寝室内玩电脑、打扑克,或经常从事其他与学习、休息无关的事情,影响其他同学者;

6.举债进行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高消费,或男女在校园公共场所有不雅行为并在同学中造成较坏影响者;

7.有酗酒、打麻将和其他轻度违规、违纪行为者;

8.学生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其他原因造成思想波动较大,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者;

9.有情绪急剧变化,或心理异常倾向者;

10.出现其它异常情况,班主任、辅导员认为有必要谈话者。

二、学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班主任、辅导员或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与之谈话,并联系学生家长:

1.一学期累计两次夜不归宿、或三次晚归,或在外租房,经教育无效者; 2.擅自离校一天,并未能联系上学生本人或未知其行踪者; 3.心理异常或有精神疾病者;

4.受到校纪处分或治安处罚等违纪违法行为者; 5.不按规定交纳学费、学杂费者; 6.生病住院者;

7.因各种原因经常不上课,经教育无效者;

8.学生提出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申请,或受到学业警告、留级、退学处理等学籍异动者;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5

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负有重大责任,也是科任教师的工作职责。在从教的一年多里,我承担本校3-6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并没有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但是我知道科任教师除了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既教书又育人,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在本科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教育外,还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对学生应全面负责,在本学科课堂中出现的诸如纪律等问题,应妥善处理,协助班主任搞好班务工作,经常同班主任交换学生学习、生活、纪律表现的情况,并研究提出教育方法。

我现在任教的五年级里,有个男学生叫沈钊。同学们都说他是班里的“老大”,他说什么,不仅同班的同学都要听他的,只要是五年级以下的同学也要听他的,因为他很大胆,也很暴力。在课堂上,他心情好,就不捣乱。心情不好的话,会叫别的同学不要听老师讲课,叫他们把书本收起来、趴下等来反抗老师。不听他的同学,下课后就去打人。他虽然头脑灵活,但是自控能力很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还是很大声地讲,讲玩的、打架的、电视剧的等等,上课二十多分钟就会跑去窗口看办公楼那边的时间,要求老师给他们去玩。作业很少做或不做,这个学期已经上到15周了,我问他,你教了多少次作业了,他说,两次。是的,他就是开学到现在就交了两次抄写单词的作业。

有一次,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因为他出座位打扰别的同学学习,拿同学的课本丢来丢去,还很大声地用方言讲话,命令别的同学做事。我点他名字叫他坐好,他不听,还很牛地顶撞我说:“耶耶耶耶,你以为你是校长啊,叫我坐好就坐好啊!”我一恼火,就走到他跟前说要拉他去校长室,他很横的甩开我,都成了要打我了。我说:“好啊你,敢对老师动手了,你出去,我的英语课不用你来上了!”结果他往地上吐一口水,就跑了出课室。这时刚好下课了,见他如此没礼貌、不尊重老师,我就大声叱呵他,叫他跟我到办公室去!他跑更远去了,去了运动场。我觉得我是没办法追到他的。就气冲冲走去办公室向他的班主任反映。

他的班主任和我一起去运动场把他叫到了德育室,并且与他的的家长取得了联系,他的爸爸也来了学校。我说了事情的经过和他以往在我的英语课堂中的表现。班主任说,他上什么课都是这样的,老师说他了,他会承认错误,并且答应老师以后会做好。可是一般不到十分钟他就会忘了,又是讲话又是出座位的。保证书也不知道写了多少份了,但是还是不起作用。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也说,在上课时间他曾爬围墙出去玩的,被抓了一次,现在不爬围墙了。可是,他爸爸的话,让我、他的班主任、副校长都惊呆了。他爸这样对他说:“只要你在学校好好听老师的,不闹事、不捣乱,读完小学,上了初中我就给你买辆小车!”然后他

爸又对着我们说:“一般我在家他都很听话的,他很怕我的,因为最近我出去做工了,不在家,所以他才这么不听话。以后要是他还犯事,你们就尽管给我打电话,我立刻到!”沈钊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自己说出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了。我们让他写了保证书,说以后还这样的话,就打电话给他爸爸带他回家了。这件事就这么完结了。

回到办公室,我就在想,这样有用吗?反应给班主任,叫了家长来,有用吗?班主任也是只说他就是这样的人,帮我把家长叫来,家长的态度是,让他的儿子不捣乱,能顺利读完小学就好,也没有别的要求了。而这位同学,对于被老师叫到德育室、家长被叫来学校表现得那么的无所谓,更不会觉得丢脸、害怕。对于这么不害怕老师的学生,我想我的严厉和言语教育是用错了。还有,我认为,他在学校做“老大”跟他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特别是他爸爸财大气粗的教育方式。面对着班主任和家长对他学习的放弃,我也只是觉得很无奈。

在接下来的两节英语课,他不出座位了、拿出书本了,游戏教学中他喜欢的活动,他也会偶尔参与进来。但是没过几天,他还是跟原来那样。不过经历过上一次的失败,面对他的违反课堂纪律,我学会了冷静。可能他不喜欢当着同学的面被老师点名,所以不管他做了什么出格的行为,我都只是走到他跟前,看着他表示提醒他做好,不再用言语批评他,他也就没有了顶撞我的机会了。面对他的无理要求,在课堂上要出去玩,我就心平气和地说,下课了给你去玩。只要我不对他发火,我们就不会有冲突。还有就是在他参与活动,积极表现的时候,我会充分给他机会,并且及时表扬他。即使他一次又一次地不交作业,我也没有点他的名字来批评他。在每一次发作业的时候,我都亲自来发,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都进行点评。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业被展示,不管写得好不好,但是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业,都是很开心的。但是每次都是他没有交作业。我也只是说,我们班同学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老师很满意,但是,有一位同学没有交,就这样带过了。经过几次后,他主动问我作业写哪里,然后他开始写作业了。我觉得这是我预期的结果。我知道,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怎样,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沈钊同学也是。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6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只有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才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下面透过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唏臣。他刚刚进入初一时,能够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每一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随心所欲。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明白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必须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之后,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职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王唏臣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忙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理解不了。因此,我让他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透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王唏臣的状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介,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职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忙;自己批改他的作业时,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 篇7

面对学生, 我们总是急于“走进心灵”, 可是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老师都有着天然的信任感, 相反不少学生对老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防范心理。其实, 不领情的学生不一定是对老师有什么抵触情绪, 而更多的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少学生对老师、家长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心灵, 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 遇到事情自己解决, 在大人面前变得沉默寡言了。因此,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 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书信便成了师生对话的合适途径。对学生来讲 (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 这样做既能避免面谈的局促不安, 又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有趣 (与自己的班主任通信, 的确是有趣的) 有效的心灵交流。对班主任来说, 与学生建立并保持书信联系, 意味着赢得学生的信任, 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 通过师生书信往来, 班主任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 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引导。

一、案例

我第一次和班上的学生通信始于四年前。××是一个女孩, 年龄较班上同学偏小, 在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 只逢年过节回来, 从而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这些都是后来的通信她给我讲的) 。她对周围比较冷漠, 有很强的自闭心理, 把周围的一切都看得较灰暗, 学习懒散, 缺乏上进心。尤其喜欢上网, 据她寝室的同学跟我讲, ××有很多网友。晚上如果没课的话她基本就是在网吧度过。我几次找她谈心交流, 都只是我的自言自语, 而她一言不发, 最多点点头。像这样的学生, 要了解她的真实思想是很难的。在一次交流中我了解到她喜欢写作, 语文成绩还不错, 于是便决定在她身上尝试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师生通信。

在给她的第一封信中, 我没有丝毫批评她的口气, 而更多的是像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我开诚布公地谈了与她通信的目的:“进行朋友式的思想交流, 以互相理解、互相启迪,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我有意识地隐蔽了自己的教育意图。还与她商量“约法三章”:“第一, 我们既是师生, 又是朋友, 各自的看法、观点绝不强加于对方;第二, 通信是自由的, 什么都可以谈, 是否继续通信也完全由自己决定;第三, 我们的通信是秘密的, 内容绝不让第三者知道。”

但她的第一封回信却让我有些小小的失落:

对于这个班, 怎么说才好呢?说实话, 我对这个newclass的感觉是, 不喜、不恶;说白了, 就是没感觉。

您也许会说我没有什么集体意识, 嗯, 我承认。因为我不太积极去关心, 这样会有太多麻烦。您可以说我个人主义意识太强, 嗯, 我承认。因为我只想做我认为我想做并且应该去做的事。换句话说, 我只对我感兴趣的事物、人感兴趣, 没有兴趣的事, 对我, 没有任何做的欲望。即使我是待在一个大集体里面, 可我也想保持自我物质与精神上的独立。所以, 人再多, 当我不想与外界沟通时, 我也是只是一个人。

我把××的回信看了一遍又一遍, 虽然有些许的失落, 但转念又想, 她毕竟对我说了一些真话, 从她的直言中, 我感到了她的某种单纯、直爽, 还有一般学生没有的尖锐甚至刻薄。因此, 在回信之前, 我就告诫自己, 这封信不宜过于热情, 要有一种不卑不亢的冷静, 对她说话用不着委婉含蓄, 否则她“看穿一切”之后, 会更加看不起老师的, 所以单刀直入最好。

其实我很清楚, 你这封信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 但我仍然很高兴, 因为你表现了对我的尊重。

而且,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直言不讳。现在, 人与人交往戴上了太多的面具, 这造成人们说话很多, 却有很多虚假的话。因此, 无论我对别人, 还是别人对我, 我都希望单刀直入。这实际上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式, 更体现出一种人的品质。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能够顺利成长, 其实, 一个人的成长哪有那么简单。师长们的所谓教育真的那么管用?

……

尽管我能明显地感到你一双怀疑的眼睛, 但我还是愿意对你说:我的话不一定句句都对, 但请相信我的真诚!不管你对我有多少“偏见”, 我都会把你当做需要我帮助的人, 随时等待着你的求助!

时间一天天流逝, 我和她的通信一直没有中断。谈思想、学习、趣事、苦恼……我并不奢望仅靠通信就使她成为“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但这种真诚的思想交流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书信来往, 在信中, 她几乎没有附和我的话, 更不提表示感激的语言了, 更多的是她对周围世界的批判和对她的质疑。但正是在这种批判和质疑中, 她不知不觉地向我敞开了心扉。

事实证明, 正是通过真诚, 我铺设了一条通往她心灵的道路。过了一段时间, 她的性格开朗了许多, 教室里居然还时不时响起她的笑声。一个学期结束, 她主动地把她的日记本拿到办公室里来让我看, 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老师, 您是我最值得信赖的人, 我想让您更多地了解我。”

回想开学之初, 她对我的排斥与不信任, 再到后来我和她第一次书信“交锋”, 再到后来她慢慢信任我, 主动向我写信求助, 直到现在能够向我倾诉心中的苦闷。我感到自己走进其心灵成功了。

二、反思

与××通信的成功使我的班主任日常工作多了一项内容, 但也因此让我进入了一个鲜活的心灵世界。事实证明, “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学生, 或“好为人师”地处处教训学生, 学生往往不买我们的账;而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 学生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有所思索, 有所醒悟, 有所感奋——这正是我和××通信得到的教育启示。正是和××通信开始, 四年来, 和班上学生通信成了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怎样与学生保持书信交流呢?

第一, 巧妙联系。以了解思想和汇报思想为目的的师生通信, 学生是不会欢迎的。因此, 班主任发出的第一封信, 应避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误会的内容, 从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另外, 为了不使学生感到突兀, 教师的第一封信还应该选择一个恰当的日子发出:或是这位学生生病的时候, 或是他正为考试失利难过的时候, 或是他的生日那天……总之, 只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就一定能找到发出第一封信的“借口”, 并可以充满信心地等待学生的回信。

第二, 内容不限。师生书信联系应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 特别是对学生来说, 他给老师写信, 应完全是出于自身的需要, 而不是碍于老师的情面。而要让学生保持与老师通信的兴趣与热情, 班主任要特别注意, 不应对书信内容有所限制, 相反要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自由, 不断丰富书信的内容。学生在书信中话题越宽, 越说明他对老师很信赖。这样, 师生的书信联系便越稳定, 越持久。

第三, 平等对话。在书信往来中师生应该是绝对平等的——在书信中, 学生可以向老师咨询, 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老师可以向学生表达期望, 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双方可以展开坦率的讨论甚至可以激烈争论, 但都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即便老师的回信是目的性很强的教育引导, 但字里行间不应有任何强迫接受的色彩, 而只有一种来自朋友的诚恳劝勉。

问题学生之教育反思案例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法制教育;问题;反思

近年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犯罪现象频发,直接影响了建设和谐、文明、平安校园的工作理念,同时,反应出了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法制观念的薄弱,需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一、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法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对于法律基础教育环节十分重视,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学生法律意识依然相当薄弱,其中包含许多因素,教育手段、宣传力度、重理论清实际等都会造成这种结果。

1.法律认知不强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对法律的认知不强,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他们所关注的法律法规多数是与目前切身利益相关的条文,不注重法律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眼前的实用性。这种状态下的法制教育难以让学生提升自身的法制意识,导致了如今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2.缺乏相应法制观念

在现行高职高专的法律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辨识实能力以及对法律知识的积累,虽然在思想中强调依法治国、法治社会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却表现出缺乏相应法律观念的现象,在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往往希望能通过走后门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超出自己可处理范围的,他们甚至会用野蛮、暴力的手段加以报复,毫不顾忌后果,也不会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正当的权利维护。这些都显示出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

3.缺乏家庭教育背景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正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期,极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学习、生活、家庭都会左右其身心发展。多数的家庭教育都会将重点放在子女的智力发育上,而忽略了他们的道德、人格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同时所使用的方法多数是强硬的家长制手段,忽略了与子女的交流及沟通,令缺少家庭关爱的学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酿成严重后果。

4.理论与实践脱节

对于高职高专校内法制教育来说,重视理论教育而轻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应当是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法律理论以及法律实践的脱节是高职高专学生的普遍现象,学生们都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也都知道大学生犯罪应一视同仁,但是当法律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或是自己触犯了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时,总是想法设法去逃避应有的处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思想行为,也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佐证。

二、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的反思

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具备极强法律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使命,一些学生因为法律意识模糊、法制观念不强而误入歧途,这对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都会造成一定影响,笔者就此进行一系列反思。

1.加大高职高专院校法制教育力度

高职高专院校的法制教育课程投入比例相对偏低,在提升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之余,也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法制教育所需的教学场所、器材、设备等等。同时,下发课程所需的图书资料,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并建立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内开设“模拟法庭”,带领学生参观司法机关单位,这些校内外实践的法制宣传活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法律的内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在对校内法律教育资源加大投入比例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教师能力的提升,通过掌握并学习现代传媒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搭建起一座信息技术的沟通桥梁。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集政治性、知识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综合教育,这不但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化的教学内容,也应当具有稳定、新颖的教学方式及手段,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应提高,除了接受过正规培训、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外,还应当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注重法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2.教学内容围绕法律观念培养

在日常法制教育过程中,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积累,虽然没有一定知识的积累难以达到素质培养,但是在积累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法律意识与观念的培养,积累再多的法律知识也只是做无用功。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注重法律基础知识的渗透教学,死记硬背只会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很难形成真正的法律意识。同时,注重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同时加深其法律观念的形成,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知识的学习及法律意识的培养能够令自己在实际社会工作中处于不败之地。

3.营造法制宣传的校园环境

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校园环境是法制教育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高专院校应对此予以重视,将校园营造成符合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良好环境。校园法制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依法治校、依法管理来完成,将法制意识深深植根于在校教育、寝室管理等各个层面,令校内学习生活的整体环节体现出法制精神,使校内学生受到法治思想的熏陶,逐步形成自有的法制观念。想要做到这一点,具体的工作内容大致有几点:首先,实现学生管理的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法制观念指导整体工作,使各项校内工作达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完善校内法制规范流程,将学生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模拟法律诉讼流程加以解决,实现学生的内部管理。其次,在奖学金、助学金、结业证书的发放以及优秀学生评定的过程中,实现公开公正,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禁止出现徇私舞弊行为。

三、结语

想要将高职高专院校法制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必须通过各级院校的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水平的提升以及校园法制环境的营造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刘庆华等.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学版),2008,(5)

作者简介:

李贞贞,研究生,单位: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成功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9

开学的第一天,教室里的几十位学生中,我一眼就看出了李刚: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衣服穿得歪歪斜斜,纽扣不扣,里面衣服大,外面衣服小;站一站晃几晃,身子晃,腿晃,头晃,手臂乱摆,目光是游移不定,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好孩子,整个一个社会小痞子,小混混。

一、他的个人背景和分析

1.家庭背景: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很辛苦,打零工挣钱,溺爱自己的儿子,起早贪黑没时间也不会教育孩子。他不太听从母亲的管教,与社会不良人员有过来往。在家缺少父爱,与母亲缺少交流。

2.学校背景:他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品德不好和有不良行为,不遵守纪律,所以挨批的事都能找到他,他对老师有敌对情绪。与同学相处时经常使用一些污言秽语,随便拿同学东西,不拘小节,同学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大多数同学对他是畏而远之。缺少老师的关爱,缺少与同学积极的沟通。

二、措施方法

1.欣然地接纳。既来之,则受之。接纳任何一个孩子,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

我假装对他以往的历史,一概不知,先让自己从心理上认可他,把他放在与其他同学同等的位置平等地看待,一切从头开始。一开始,我就不露声色地关注着他,他的眼神、动作、着装,的确是与众不同。他警觉的目光不时地观察和提防着老师,好像在琢磨着老师会怎样的和他过不去。但当他投我以警惕的目光时,我投给他的是信任、期待、友好、温和的目光,我想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老师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当他目光游移不定,坐姿不正时,我会主动帮他纠正坐姿,微笑着鼓励他,长大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从现在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同时,抓准时机利用休息时间及时总结评价

表扬鼓励。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友好和关爱。

2.真诚的鼓励良好的沟通

开学初,我让每位同学做一个自我介绍,内容包括你的性格、爱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愿意在班级担任什么职务、小学六年的目标、人生的目标等。他的介绍是喜欢打篮球,想当数学科代表„„抓住这一点,赶紧找他谈心,告诉他“你是一个热爱生活、有上进心的孩子,当了数学科代表,你应该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做同学们的表率。老师相信你,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因为他喜欢数学,那也应该喜欢数学老师,所以,我就立刻去找教我班数学的吴老师联系,让吴老师做他的指导老师,在思想和行为习惯上引导他,学习上帮助指导他,帮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我们约定以周记的形式进行思想交流。

3.适度“惩罚”帮他养成常规

虽说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要从宽。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正过来的。有时也要对他出现的违纪行为予以适度的惩罚。开学两周后的一天,有同学告诉我,李刚打了(2)班同学的水瓶,还威胁人家。我的处理办法是让他自己写明事件的过程,重点写清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作为。如果你是对方同学,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是男子汉就应当对做过的事勇于负责。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如眼保健操不好好做,上课接老师 “话把”,扰乱课堂纪律等,就让他到讲台前讲一个故事或唱一首歌。而一旦出现打闹打架现象,除了写心理报告书之外,还要罚跑步或做俯卧撑。我采取的这些处罚方法的原则是:不会让他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任何的伤害。讲故事或唱歌可以锻炼他的口才、自信心,还有助于塑造自身形象;跑步可以锻炼身体;写报告书可以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并且在处罚的过程中,老师采取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帮助他,完善他,提高他,努力想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4.持久的信任耐心的等待

任何一个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过老师的一两次谈话,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两周内该掉的,有些可能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长进。所以我从不对他短期内出现的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现象丧失信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冷静耐心地与他一

起分析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老师会长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三、教育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提高:衣着整齐了,语言文明了,口头语少了,集体观念增强了,与同学关系融洽了。学习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进步了。

对待问题学生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重要的是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要欣然地接纳,要对他充满积极的期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走进的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成为他们可以交心的朋友。这样,老师的真诚、友善的表扬和批评才能被他乐意接受。

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 篇10

二、案例分析

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我对董某周围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其生活学习情况,平时留意对他观察,适时的与其谈话交流,通过了解,我知道:董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在外开了间卖酒的店子赚钱,很少时间在家,更多时间是由奶奶教育,而奶奶文化水平不高,从小又很惯养他,因而他很多时候都是我行我素,更不要说辅导孙子学习。家离学校较远,平时在校住宿,家长管理

不够,养成散漫的坏习惯。在小学经常被老师批评,对老师的批评习惯了,成了“刀枪不入”的问题学生。

三.个案辅导措施

(一)我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转化方案。

1、找出造成董某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协调改善学校(老师)、家庭(父母亲)与董某之间的关系,为能进行有效沟通创造条件。

2、找准董某心理问题的“内部因素”,即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对症下药,帮助他改变认知,并进行心理重建,使他找到归属感。

(二)具体转化过程如下。

1、改变环境,“外因”是突破口。我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深入分析,找出造成董某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我通过家访和电访的方式做了董某父母的思想工作,探讨了家庭教育对策等问题,董某的父母亲很是配合,他们不仅给儿子写了信,承认了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肯定了儿子的优点(其实董某在家很孝顺,做饭、洗衣等家务不错,),还给他在家配置了电脑,装上了宽带。事后,董某告诉我他很感动,也找到了被父母尊重的感觉。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决“内因”是重点。我主动找董某谈心并提出愿意帮助他。董某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接纳与包容,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慢慢也接纳了老师,慢慢地向老师敞开了心扉。我趁势引导,针对董某的“心病”,对症下药。

3.挖掘并发挥闪光点。根据他体能较好的特点,安排他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并给予厚望,希望运动会我们班能拿下奖牌。在急于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心理作用下以及拿金牌目标的驱动下,董某同学们刻苦训练,最终如愿以偿拿了奖牌,同学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他获得了认同感。他渐渐地融入了班级,在班级中的威信也逐渐提高。后来,他又带领班级的男生参加取得排球赛和篮球赛并赢得奖牌,他的自信慢慢地得到增强,不良行为习惯也渐渐地转变。

4.耐心、冷静、机智处理同学纠纷事件。当得知董某和几名同学一起欺负某同学时,我将这几名同学叫到我办公室,此时我已知道是董某带的头。于是,我先与其他同学分别交谈,最后再与董某交谈。此时,董某心理已经有了变化,与我交谈时,他心里没有了底,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找来被打的那个学生,当着该学生的面,对这几名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让他们向该学生作真诚的道歉。最后,我将董某留下,从他与该学生产生矛盾入手,指出他这么做的危害。再从他带头闹事入手,让他彻底的认识自己的错误,教育他要团结友爱。

四.个案教育成果:

1.学校学习生活方面:课堂上他基本不再捣乱,开始学着控制自己,尽量不搞小动作,有时会主动回答老师问题,与老师有些许互动。作业基本能及时上交,有时主动帮助搞好班级卫生。

2.与同学交往方面:不再欺负其他同学,懂得了维护自己同学的人格尊严和利益,有时会常做一些促进同学友谊的事情,比如组织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等等。

五.个案总结与反思

1、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我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较好地改正了错误。

生命教育案例及反思 篇11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音乐出版社第五册第六单元《龟兔赛跑》第一课《小白兔和小乌龟》。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以龟兔赛跑为背景的歌曲。旋律为五声调式,附点节奏使用频率很高,歌词以对话形式出现。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孩子爱听,爱唱,爱动。全班学生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60%的学生学习过乐器。本课出现的附点节奏是学生已知的知识。

3、教学方式:听唱法

4、教学手段:对比 小组合作

5、技术准备:钢琴、ppt、音像、音响

6、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初步掌握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2)能和他人一起,分角色的随着歌曲伴奏有表情的演唱《小白兔和小乌龟》。(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不懈”的道理。

本课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歌曲所传授的生命教育——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要有勇敢面对强手的信心。本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利用各种声音的力度如:在演唱骄傲的小兔子声音力度应该强,演唱平和的小乌龟时声音力度应该弱。再通过动作,讨论,歌舞等形式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尽情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深刻寓意。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做简单提示,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之我见 篇12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较差。由于“留守学生”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 文化水平低, 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 重养轻教, 致使“留守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 而且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2.人格缺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学生”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 有的外出打工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 由于家庭教育的忽然断裂或缺位, 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逆反心理强等新问题。

3.行为偏差。由于“留守学生”与监护人的关系特殊, 只要孩子不犯大错, 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 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 导致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 不遵守规章制度。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 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 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5.安全隐患。有些稍大些的留守孩子独自在家, 不仅要自我安排生活、学习, 还要看家护院,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趁机对“留守学生”实施不法侵害。再者, 由于缺少管理和控制, 加上城市生活的诱惑, 有些孩子还会选择离家出走的危险方式, 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二、“留守学生”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座谈, “留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友、心理等方面情况都做了大致的描述。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现象:

1.从父母方面来说, 长期在外打工, 没有空闲时间照顾子女。“留守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 忙于生计, 无暇顾及子女。在座谈中, 外出打工的大部分父母虽然会定期打电话回家, 但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 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

2.从临时监护人方面来说, 物质关心多, 精神关注少。在座谈中了解到, 学校“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 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 任其发展。

3.从学校方面来说, 关注程度逐步加大, 措施还需完善。在座谈中, 学生们也反映了学校图书普遍较旧, 新的、针对他们年龄特征的图书不多。同时, 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 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 教学任务重, 应试观念比较重, 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 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 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

4.从社会方面来说, 对“留守学生”的关注不够。调研发现, 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 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社会教育薄弱, 教育资源缺乏, 教育观念陈旧, 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 使一些“留守学生”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 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 增加情感投入, 用心去爱他们, 用情去感化他们, 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 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 开通亲情电话, 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再次, 要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 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让“留守学生”在集体活动中, 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再者, 教师要经常家访, 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的心, 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 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 与家长充分交流, 形成合力效应。最后, 学校可以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 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 唱生日歌, 送小礼物, 送祝福等。

2.优化家教环境, 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是教育儿童、青少年最重要的场所, 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 首先, 要认识到只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 还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可以每周和子女联系一次, 经常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 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打工的淡季, 尽可能多回家和孩子团聚, 做到挣钱和关心孩子教育两不误。其次, 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 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 并主动地和学校加强联系, 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再者, 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 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 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 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呵护。

3.加强与社会联系, 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 共同关注, 建立“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要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 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学生”的氛围。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学生”成长做出努力, 建立“关心留守学生工作委员会”, 适当开展青少年活动, 弥补孩子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 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 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企业员工培训存在问题下一篇:我敬爱的老师-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