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23

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篇1

有关情况汇报

加快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各位领导,2016年6月7日,在市政协开完座谈会后,镇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论证小组,深挖京杭运河两边的旅游文化产业,把我镇的旅游文化融入当中去。我简单汇报一下朱老庄镇文化旅游方面主要工作情况。

一、现状

1、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心语(毛营)、祥麟(老槐荫)、鑫发(辛十里)、田润(刘集)、运河庄园(观堂)等多个规模不同的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园。

2、盛世天湖项目。盛世天湖环保生态科技园是聊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规划借助地块内人工湖与地热的天然资源优势,建设低密度高级生态、环保度假别墅区与温泉度假村。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45亩,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其中温泉度假区纯商业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建设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度假村(用于温泉洗浴、理疗、餐饮、会议接待等)、水上主题公园等商业旅游设施;规划建造的高档别墅区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全部为独栋、双拼别墅及高层住宅。项目打造以地热、温泉为主题的大型休闲、娱乐、度假中心,形成国内集商业、饮食、居住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城市休闲区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同时将拉动以农家乐旅游、无公害养殖及名优瓜果、蔬菜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白马寺项目。聊城白马寺始建于唐朝,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我镇东南角的三觉寺、凤凰办事处的权寺都是白马寺的下院。明朝万历年间重建。白马寺重建对弘扬佛教文化,引导群众参加合法宗教活动,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传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白马寺重建工作正在进行规划一期占地69亩,已经市规划局专家会论证通过,待市政府批复后即可实施。

二、发展优势

朱老庄镇距聊城主城区仅十几分钟的车程,距京杭运河1.5公里,地理位置适于旅游业发展。旅游度假区的成立、水城大道建成、聊城市开发运河旅游资源的规划,使朱老庄镇旅游业发展具有了无以伦比的区位优势。盛世天湖项目的建设,朱老庄镇打造温泉小镇的品牌定位,为朱老庄镇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朱老庄镇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朱老庄镇发展乡村游提供天然优势。

三、发展方向

以盛世天湖项目为依托全面打造温泉小镇。将镇驻地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商务、居住于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综合体。沿水城观光大道、赵王河观光带建成一批较大规模风格不同、以休闲采摘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乡村旅游景点。白马寺景区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全面带动周边人流、物流,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

朱老庄镇旅游文化工作的发展必定为京杭运河文化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篇2

麦收来临,老庄子镇提早安排行动,将舆论宣传与麦收有机结合,积极早做好麦收期间秸秆禁烧工作,确保全镇实现“三不”目标(不允许不带粉碎的收割机进村收割、不允许秸秆清运出麦地、不允许焚烧一把火)。

一、早宣传早发动,营造浓厚氛围。6月6日上午,我镇召开村书记村主任、包村干部会议,重点部署今夏秸秆禁烧工作,营造全镇秸秆禁烧浓厚氛围,要求各村利用大喇叭广播、村镇之声、悬挂条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的重要意义,使秸秆禁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严格责任落实,建立工作机制。各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村“两委”为成员的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对村内秸秆禁烧工作实施统一组织协调督查。全镇实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党员村民代表入户登记,摸清小麦种植户底数,讲明禁烧的意义。明确全镇秸秆禁烧包片包村分组、村内具体地块责任分工,建立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制,做到镇村干部包片包地块。

三、严把收割机准入关,做好村民服务。各村对进村的收割机严格落实带粉碎功能,小麦秸秆全部实施粉碎,对没有带粉碎装置的收割机,一律不允许进场作业。,镇村积极检查电力、机井等设施,在实施粉碎的同时,保证村民及时种植夏玉米浇水覆盖。

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汇报 篇3

近年来,我镇以加强农村法制文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律素质为基础,积极实施普法宣传活动,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农村依法管理的新格局。

健全法制文化阵地网络。我镇按照“乡有站、村有室、组有户”的目标,全面加强了三级基层法制文化阵地建设,构筑法制文艺“大舞台”。

同时,以城乡集会、庙会、元宵节为契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法制文化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逐步增强。

构筑法制“大看台”。在法制文化建设工作中,我镇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法律知识宣传和教育;各行政村普法骨干利用法制学校、广播、黑板报、一面墙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及党的政策,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质。构筑培训“大讲台”。我镇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广泛开展教育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镇司法所组织了普法讲师团,定期为群众开展教育培训,同时依托各村依法治村工作办公室,深入各村开展法制宣传、送法进村、法制培训等活动,收到实际效果。

工作中,我镇根据各村、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在全镇范围内确定了几个类型的试点单位,并及时推广经验,从而使农村法制文化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镇人民政府

xx镇文化事业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篇4

2012年,我们按照“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和“文化事业产业提升年”活动要求,认真做好文化产业规划,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完善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网络,全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共有大型文化广场1个,文化主题公园1个,村级文化广场6个、文化活动室11个,图书室18个,业余乐队1个、秧歌队4个。建有集采摘、垂钓、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为一体的生态园3个,在建果树认养采摘园1个。

二、“文化事业、产业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

认真研究制定了xx镇《2011年—2015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事业产业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召开了全镇动员大会,对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进行安排部署。

在文化事业方面,我们具体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投资50多万元,新建村级文化广场1个,改扩建图书室8个,配送健身器材50多套、图书2000多册、书柜40多个;二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秧歌大赛、唱歌比赛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多次聘请县司法文工团开展文化宣传演出;三是积极扶持业余文化团队。认真 1

帮助业余乐队、秧歌队等群众性文化团队解决活动场地和器材等问题,聘请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辅导,提高才艺水平。其中,xx村乐队的xx在今年市文化馆举办的农民才艺大赛中,获得了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文化产业方面,我们重点抓好三个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发展:一是计划依托xx水库上一个2000亩的具有当地鱼耕、戏水特色的水上乐园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二是计划依托xx公园上一个占地面积3800亩的具有佛学文化、生态文化特色的森林生态游乐园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包装。三是计划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建一个1000亩的具有当地农耕文化特色的生态采摘和认养园。目前,我们已新建了一个200亩的果园,包括苹果、葡萄、李子、梨、樱桃在内的近1万棵果树在2013年即可进入盛产期,实对外经营。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文化事业方面,一是在下半年要开展文化直通车、电影进村等文化三下乡活动3次以上,在十一、元旦期间组织开展球赛、棋赛、秧歌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次以上;二是推进文化项目建设,投资500万元分别在xx、xx两村各新建一个文化广场,在xx村休闲公园中建一个文化长廊,安装健身活动器材50套以上。

镇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汇报 篇5

X镇中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一、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措施具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X镇中小学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以前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在这方面着力不多。普九实现后,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加之全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认真系统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

为开展好校园文化建设,X中心学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总结了以往成功的经验,并借鉴外乡镇、外校成功的做法,逐步理清了思路。确定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节、运动会、少先队活动等校园活动为载体,在充分挖掘和吸纳学校所在地周边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原有的历史文化,共同推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新校园文化的思路。

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X中心学校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于X年X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各学校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结合各自实际,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使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X年X月,我镇在水城完小组织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交流研讨活动,X年又组织全镇中小学校长主任到芒棒镇中心学校、腾一中、猴桥中学学校参观,对他们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受到了很多启发。

二、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突出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突出文化内涵,强调自然和谐。

把校园硬件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如我镇X中学聘请云南理工大学专家专门进行校园规划设计,学校建筑布局科学合理,功能配套齐全,同时为各种校园文化建设留足了空间。

二是认真抓好校园的绿化。

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做到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郁、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并做好绿化植物的修剪、养护,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三是加强管理,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

使教育场所、生活设施做到干净整洁、设备摆放美观有序。使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四是重点打造教室文化。

我镇水城完小班级教室文化的打造很具有代表性,该校班级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努力让班级文化建设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内容有与学科同步,让学生愿学、乐学的学习园地;有让学生一展特长的书画区域;有催人奋进的名言天地、有点燃学生智慧的阅读一角等。特别是学习园地,实效性非常的强。教学中有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有时讲完就擦掉了,学生忘记得也非常快。但充分利用好学习园地后,把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采用看一看、指一指、说一说的方式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了。

五是做好校园重点部位的美化。

学校的走廊、过道和室内,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规章制度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如X中学、龙泉完小的景观池,在建设石板护栏时,在石板上雕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美文,就有上述效果。

六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各种形式的兴趣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文艺表演、开展大课间活动、召开运动会、组织小制作比赛、成立琴棋书画兴趣小组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展示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水城完小的大课间活动把傈汉文化相融合,创建了别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在活动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傈僳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传统文化得到继承的同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它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也各具特色。

七是各学校结合实际,总结提炼了自己特色鲜明的校风、教风、学风。

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全镇学校三风建设均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平时通过国旗下讲话,校班会培养师生对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规范教师管理,培养教师优良的教风。通过建章立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逐步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学风。如X中学的校风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教风是敬业博学、善诱求精;学风是团结进取、明理创新、勤学善问、深思笃行。水城完小的校风是:求实创新、和谐发展;教风是:为人师表、因材施教;学风是自主合作、乐学善思。

丹凤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篇6

各位领导:

近年来,丹凤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发展各项文化体育事业,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我镇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我县建立文化大县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现有文化活动阵地,繁荣发展我镇农村文化,以创新、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推进我镇文化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结合我镇文化体育事业的现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乡镇灯光球场、文化教育综合办公楼、村级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建设为重点,巩固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发展文化体育活动优势,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意识,全面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方位提高我镇文化体育水平。

二、规划目标

我镇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在镇政府所在地建一幢文体综合楼,每个村社建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一块标准篮球场、两套乒乓球桌。

新建文体综合楼规划为三层,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一楼是会堂,二楼是办公室和阅览室,三楼是图书室、展览室、棋牌室和健身室,同时加强文体中心内部设施的配备,包括:电脑、各种体育健身器材及各种乐器配备,能够对内对外提供多种文体服务。改造灯光球场一块,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新建标准门球场4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20万元。

三、建设情况

(一)、文体综合站建设情况

我镇文体综合站从08年6月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决定将原计划建三层的综合楼改为建二层,一楼是会堂、办公室,二楼是办公室和阅览室、图书室、展览室、棋牌室。现在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主体工程完工后总投资已经达120万元,预计装修费需60万元,球场建设10万,绿化、购买各类器材设施10万。

(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

我镇26个村社的村级文化活动室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建设目标,2008年16个,2009年7个,2010年3个,08年16个村社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村社还并图书和棋牌。

(三)、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情况

我镇21个村委会(社区不建)的体育场地计划在08年全部完成建设,建设要求是一块标准篮球场和两套乒乓球桌。现在21个村委会有20个全面完成建设,一个村委会正在建设中。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1、由于经费紧张,物价上涨等原因,造成建设进度缓慢;

2、部份村社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造成各类设施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较大;

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篇7

会昌县筠门岭镇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素有赣南四大名镇之美誉,全镇地域面积29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其中:畲族村2个),2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4.6万。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碰击。包容、开放、务实的文化助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一、把握正确文化发展方向,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是镇党委、政府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农村文化纳入到经济发展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列入绩效考核内容。二是以圩镇社区文化建设、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建立了农村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镇26个村委会已经建好文化活动室21个,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坚持做到文化干部专职专用,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全镇文化事业发展纲要,使得全镇文化事业有序健康发展。四是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三送”工作相结合,做到送政策、送服务和送文化紧密结合,着实解决了一些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夯实文化阵地根基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创新。近年来,该镇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在村校共建,综合文化站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一是实行镇综合文化站与镇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整合。该镇多渠道筹措资金65万元,启动了镇综合文化站的项目建设,并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启用,综合文化站为两层主体结构,总建筑面积460平米,内设展览厅、信息资源共享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排练厅、培训室,为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的主阵地作用,许许多多的群众在综合文化站里,找到了乐趣,一些老干部在享受到各种活动带来的欢乐的同时,又热心参与到综合文化站的日常管理中来,进而推进了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有声有色地正常开展。二是实行红色资源的整合,2011年,该镇投入550多万元,在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门前的一片稾草丛生,破旧的猪、牛栏、厕所连片的地方,兴建了占地12亩多的小平广场,这个以伟人的名字命名的广场,与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和小平故居连在一起,广场上设立了舞台、塑胶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健身活动场,设立了宣传栏、报刊阅读橱窗、漫画墙等设施,打造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小平广场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历史名镇的品位,更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三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点的整合,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建立了一所集娱乐、体育和教育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场所,配备了文体健身器材,建立了规范标准的农家书屋,龙头畲族村和白埠村兴建了广场和戏台。与此同时,该镇在实施圩镇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含量,从街道路灯设置宣传牌到楼顶安装“爱我门岭,兴我门岭”发光字,从墙上绘画“红色故事”到休闲广场上的《小平广场兴建记》和滨江公园的《筠门岭赋》大理石书简的设置,处处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提示,处处彰显出历史名镇厚重的文化底蕴。四是实行村级活动场所和校园文化阵地的整合。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两年来,该镇共整合扶贫等资金共2235万元,对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15所村小学、9个村教学点和26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整修。在建设点的选址上,做到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与学校连在一起,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村校互补。比如,在黄埔村文化服务点,村级活动场所与校园紧紧相连,校园环境经过精心的打造,彰显出宁谧、神圣的人文气息。村级活动场所里内设的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室、远程教育电教室、农家书屋等,不仅是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更成为延伸学校教育的大课堂。该服务点,实行村、校结合,实现农家书屋、信息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村校共建模式,还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在村校共建文化服务点里,设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对教育形象的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提升,以及村、校的两个文明建设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发镇综合文化站挥阵地作用,构建大宣传、大文化新格局

一是抓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宣传文化事业发展。镇文化站吸纳了一批文艺骨干,组建了一组由12人组成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在全镇26个行政村开展了以“创新文化升级,塑造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巡回演出,2015年宣传队共巡回演出了40多场次。为宣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若干意见>、土坯房改造、黄龙病防治、计划生育政策等,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镇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宣传队每下村演出一场节目,根据群众的评价,按好、中、差,分别给予600、500、400元的演员补助,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宣传到了每个家庭、每个农民心上。让宣传文化工作真真地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思想文化大宣传的格局。二是坚持镇文化站面向大众,实行免费开放。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坚持面向大众,实行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累计不少于42小时,节假日基本文化服务项目也正常开放。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设施主要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图书室、娱乐活动室等。建立健全了场地使用、设施维护、档案管理、图书借阅、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消防措施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安全有序。三是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带动和辐射农村文化的蓬勃兴起。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带给广大群众享受文化权益的幸福空间,一大批文体爱好者,自发地组织起了腰鼓队、健身队、琉璃球队、篮球队等群艺团队,每天都能看到:晨晖里,湘江畔,太极轻柔舞婆娑;华灯下,广场上,彩扇飞扬歌仁政。镇文化站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他们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文化站组织开展了大合唱(全镇28个村(居)和全体镇属(驻镇)单位的17个合唱队,引吭高歌,唱出了门岭人民凝心聚力,打造“赣闽粤三省边界第一镇”的壮志豪情)、农歌会、镇教育奖励基金会颁奖和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庆龙年送春联、猜灯谜(游园)活动等单项性文化活动,举办科普、法制、农技、文化生活、卫生健康等讲座、培训,每日更换一次报纸、每周放一场电影、每月编办一次文化宣传橱窗。

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篇8

丹凤镇在近年来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严格按照党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县有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安排部署,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为导向,重点从文化站综合楼、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得到较好的利用,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丹凤镇辖26个村(社156个村民小组。全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6个,农村体育活动小广场1个,农村体育场地21块,农家书屋17家。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情况(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文化站综合楼建设。丹凤镇文化站综合楼从2007年6月开工建设, 2009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楼占地面积为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综合楼总投资300余万元,综合楼建设采取上级补助,镇财政支持的方式进行建设,其中综合楼建设得到省、市、县各类资金补助31万元,镇人民政府自筹资金30万元,下欠工程款近200万元。综合楼一楼设接待室、会堂;二楼设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棋牌室、展览室等。楼前设有篮球场、门球场、地掷球场,广场上有文艺演出小广场一个。

2、农家书屋建设。丹凤镇从2008年开始,相继完成农家书屋建

设19家,其中2008年1家,2010年8家,2011年8家,到2012年将完成21家农家书屋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由各村委会购买书架、电视、桌椅等设备,上级部门配备书籍进行建设。

3、文化活动室建设。丹凤镇从2008年开始,利用四年的时间,已经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26家,其中23家得到上级部门5000元每家的补助,另外3家已经完成

建设,正申报上级部门补助。文化活动室建设镇文化站牵头,村委会配设施设备,申请上级部门补助的方式进行建设。

4、农村体育场地建设。2008年,丹凤镇在省文化体育局及省财政的补助下,在21个村委会完成一块标准篮球场建设和两套室内乒乓球桌配备,目前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二文化基础设施管理利用情况。

1、文化站综合楼建成后,会堂、图书室、棋牌室、活动室相继对往开放,并先后举办了丹凤镇庆祝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师宗县家庭才艺表演、师宗县知识竞赛等20余场大型活动。图书室、棋牌室采取免费对群众开放,共接待群众2000余人、为全镇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特长、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一个舞台。

2、农家书屋建成后,各农家书屋配备管理员一名,各书屋免费向群众开放,并接待群众5万余人,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科学技术的好去处。农家书屋管理由农家书屋管理员负责书籍的借阅登记,镇文化站进行监督检查。

3、文化活动室及农村体育场地建成后,各活动室及场地免费向群众开放,共接等群众10万余人,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娱乐的平台。村

级文化活动室及农村体育场地建成后,由村委会负责管理和开放,镇文化站进行监督检查。

三、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情况(一、概况

丹凤镇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根据市县相关要求在2008年至2011年完成26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我镇结合镇情实际情况,在2011年共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3个,分别是:丹凤社区文化活动室、山龙村委会文化活动室、捏龙村委会文化活动室。

(二、具体情况

1、各村文化活动室所在位置、面积及建设情况

(1、丹凤社区文化活动室在丹凤社区办公楼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活动室使用面积100平方米,活动室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活动室内配有电视机一台、图书500册、桌椅40余套;篮球场在东华路第一中学,其所有权属于丹凤社区;(2、山龙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在山龙村委会办公楼内(山龙村,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活动室使用面积60平方米,活动室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活动室内配有电视机一台、图书1400册(农家书屋共用、桌椅20余套及部分棋牌;篮球场在山龙完小(山龙村,与山龙完小共用,其所有权属于山龙村委会;(3、捏龙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在捏龙办公楼内(捏龙村,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活动室使用面积80平方米,活动室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活动室内配有电视机一台、图书400册、桌椅35套及部分棋牌;篮球场在捏龙完小(捏龙村,与捏龙完小共用,其所有权属于捏龙村委会;

四、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工作经费不足,相关经费全靠镇级财政补贴和村委会自己解决,造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相关活动开展有心无力。

2、各村级文化活动室管理人员由于没有补助,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且大都忙于农活,开放存在时间难于固定。

3、村级文化活动没有工作经费,村级文化活动难于开展,只是在重大节日由村委会或村小组举行活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要求。

朱老庄镇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篇9

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白马滩镇文化站、室、广场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白马滩镇地处澽水之源,关山脚下,东临韩城,南接合阳,北靠大岭山脉,区域总面积380平方公里,省道304线贯穿全境。共辖10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1647户65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5240人。全镇现有文体站一个、文体活动中心影剧院1座,建成综合文体服务楼一座,白马滩、石门和神玉新型社区3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各类文化艺术人才131人,以斗兽猎鼓、秦腔小戏、民俗文化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传承为主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目前,全镇呈现一派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一是领导高度重。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建设作为落实“和谐强镇”战略,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每年年初专门召开文化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文化工作,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政策、机构、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

展,并制定一系列加强文化工作的文件,一一抓好实施。二是全镇上下齐抓共管。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抓好文化建设必须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开成合力,为此,镇党委、镇政府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村委会村民、驻镇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有力地调动了全镇上下抓好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各村委会、驻镇单位和居委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三、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坚强保证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镇加大对镇、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阵地。一是完成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服务楼建设以及文化影剧院维修等工程。投资 万元,于2008年建成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共两层的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内设阅览室、展览室、图书室、培训室、娱乐室、电子阅览室、宣传栏等;投资 万元,于2010年对70年代建造的影剧大礼堂进行维修装潢,包括房顶处理、内外墙面粉刷、吊顶、节能灯饰安装和舞台改造等;投资 万元,于2012年建成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共两层的社区文化服务楼,现工程主体已完工,预计8月底投入使用。二是完成文体活动广场建设。投资 万元,结合“三创”工作,完成了白东白西文体休闲

广场建设,并配备建设器材一套、石桌石椅一套等;投资 万元,完成白马滩社区文体休闲广场,该广场已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投入使用;三是繁荣人文神玉川历史文化。我镇高度重视人文神玉川历史文化的挖掘、整合,从人力、物力及宣传上加大投入,并成立了人文神玉川历史文化研究会,建立人文神玉川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并结合现有传承人的意见制订了传承和发展计划,把人文神玉川历史文化推向新的发展时期;四是完成了河西坡、河北、乱石滩、白马滩、石门等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每个文化活动室设有管理员1名,各配备投影机1台、配备各类图书3000套;完成了石门、神玉、白马滩3个村篮球场建设,极大地解决了人民群众读书难问题、缓解了无运动场所问题,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四、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我镇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强身、健身新观念。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主要突出以下“四个抓”:一抓节日文化。依托各村各自特色的文艺队伍和文化自乐班,逢元旦、春节、五一、七

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活动,向全镇人民展示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成果;二抓传统文化。通过斗兽锣鼓表演、庆丰收秧歌、剪纸、蒸花馍等活动,凝聚一大批传统艺术爱好者,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在我镇的生命力;三抓校

园文化。每年举办一届中小学艺术节,校园文艺表演、校园歌曲卡拉OK比赛,校与校之间文艺交流活动,反映校园生活校刊、墙报以及“读好书,做好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等,有力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四抓主体实践文化。结合上级部门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村级文化为基点,根据各村的特点和现状,镇文体站人员分别下到各村进行文艺辅导、节目排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在县2012年春季文艺调演中我镇自排自演的《眉户》表演唱、《和谐中国》歌伴舞和结合全镇三创工作,编排的 “美丽和谐白马滩”清唱眉户戏赢得全县领导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各种文化阵地和活动载体,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美需要,为促进白马滩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一项,此项工作量大面宽,包罗万象。白马滩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非遗”项目众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向非常艰巨的工作任务。通过文体站的努力工作,截至目前已普查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6次,已列入县级保护项目6个,申报市级项目2个。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旅游开发对我镇的“非遗”工作进行再一次的大挖掘、大整理,形成高质量的文字、图片并要求出版、推介,以此把白马滩推出延安,走向陕西乃至全国。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同时认真开展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我镇的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群众日益增 长的文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设备资金短缺。二是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方面的经费短缺,村级图书室、活动器材管理人员无偿服务积极性不高。

三是基层专业人员紧缺,熟悉业务,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更是甚少。

四是2004年文化站修建时,由干部职工个人贷款支付基建款,现仍有贷款五万元尚未偿还到位。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保证年底完成文体广场建设。三是依托各村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农闲文化生活。

四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在年内力争把我镇文化站建 设成为优秀文化站。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指正。

上一篇:档案资料工作下一篇:梦飞扬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