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2024-06-23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通用6篇)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篇1

摘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口约为2.04亿。近段时间,被人们所关注的多为城市“80后”,像韩寒,郭敬明,李宇春等城市“80后”明星以闪亮的姿势走进大众的视野,标志着城市“80后”这一代开始走入主流社会。他们的集体身份的认同和价值观都在主流社会观念中得以体现。其实,这一年龄段的这代人,农村出生的要比城市多得多,而他们却被主流话语忽视了。出生于农村的他们生存状况如何?在父辈眼里,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身上又有什么特点?他们今后又该如何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

一、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

(1)、过早辍学: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以及当时的政策导向,一时间很多农村的中小学被大量裁减。幸好八六年国家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才让很多80年代初的人上起了小学。经管农村80后的幸运儿们基本上赶上了义务教育的春风,但有的因为家庭贫困,以及一些其他的各方面原因,有一部分农村80后未能坚持读完年义务教育就早早辍学在家赋闲或外出打工了。

(2)、加入“农民工”的大军:

农村的80后在他们十几岁时,面临着重要人生转折。他们离开了学校,而农村的这种现状和条件又用不了那么多人或者说养不了那么多人,因此他们也成为农民大军中的一员进入了城市。有一个机构调查显示,在外出的农民工中,1970年之前出生的人只占8.4%,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占30.2%,八十年代出生的占60.0%。也就是说,在“民工潮”最汹涌的珠三角地区,“八字头”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许多打工者都说,离开家乡到工厂里打工是他们平生做得最艰难的选择,也是他们到目前为止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但支撑他们干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为了自豪。因为如果能在家乡的小村庄以外更广阔的世界扎下根来,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3)、早早的结婚,“长大成人”: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农村青年早早的辍学外出打工了,他们在打工期间可能由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在外找到了男(女)朋友,然后未婚同居。这时的青年男女已经不像刚走出山村的青年那样羞涩而保守了,在一起的两个人很容易突破男女的界限,又由于他们生长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和保守的中小学教育,让他们不懂得避孕等常识,致使许多青年未婚先孕,最后不得不匆忙回家结婚了事。就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大部分都是因为不小心怀孕而不得不回家结婚的,不管是男是女,也不管是在外自由恋爱,还是在家中相亲的,只要一同出外打工,不出半年,一般都要回家办婚事。我的好多小学同学就是如此。

(4)、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融入城市:

农村80后的学生,祖辈生活的艰辛是他们下定了走出农村过上城市生活的决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考试进入县城的中学,开始了三年艰苦的高中生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后寄托人生梦想的高考。

来到县城上高中,学生们过上了寄宿制的集体生活。他们玩的时间几乎没有了,被严格限制于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程序”中,一个月也许会有一个周末可以回家看看。应试教育在很多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整天面对的是摆满书的课桌,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能凭借三年后的高考实现了梦想。

在大学这个处于城市因而具有城市生活风格的区域内,有些农村“80后”由于不适应环境会感觉难与人相处。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80后”更开朗更有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如果说城市“80后”的孤独忧郁形成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的“80后”的忧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哀叹时世艰辛的感染和自己对生活前景的无奈。在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那批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基本上一无所有,很多人把名誉当成了生命所在。

四年大学毕业后,向城市80后大学生一样,农村80后的大学生也已经或准备在职场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但是城乡差距或多或少地在求职中体现出来。从大学走出的农村“80后”大学生,他们要留在城市,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想,求职,也许是他们实现城市梦想最重要的一关。

二、产生这些现状的一些原因分析:

(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造成城乡教育设施以及教育质量的差别,记得本人上小学的时候教室还是危房,每次在下雨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假或是到其他地方去上课,而老师的学历也极低,顶多是一个高中学历。一方面,农村学校少,而适龄上学者又有很多,出现了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很多人没有学上。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过高,高到一家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用来交学费了。一部分家庭就因为学费过高交不起或认为不值得上而辍学。因此这种差别以及这种现状深深的影响了80后群体的分化。

(2)、80后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一方面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频繁,很多农民没有了土地,以及农村机械化的发展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80后青年与其上辈辈的“工农兼职”的“候鸟式”就业为主不同,他们基本上没有种过田,也不懂得种田,且也不想务农,土地情结淡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日趋城市化。到城里打工不仅不用种地,还可以挣到“很大”一笔工钱,因此他们大都愿意放弃土地并长期在城市生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只有28.55%农民工想以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

(3)、面对农村80后青年早早结婚的问题我认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性观念淡薄引发未婚先孕不得不结婚。其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在面对子女未婚先孕这种情况时,一般都会选择让他们结婚。这也算父母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农村,对父母而言,只有所有子女都结婚了,自己的任务才算完了。因此,许多父母为了能在自己还是壮年的时候尽最大能力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促使子女早日相亲定亲,一旦完成任务则可以安享天年了。再次,晚婚晚育的宣传形同虚设,民政部门监管不力。很明显一个现象,近几年结婚的青年男女,多是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但是婚照结,孩子照生。当事人根本没有晚婚晚育的概念,一方面跟文化学识有关,另一方面跟掌管这一事务的相关部门有关,除了看到几条标语之外,我从来没见过或听说过有相关部门的人走进村里,给人们讲解国家政策,鼓励晚婚晚育的。而且,对于结婚登记这一事件,也从来没有民政部门的人员过问。最后,就是教育的问题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已跟不上时代,确切的说是无法抵抗电视电影等“教育”的影响。这已不仅仅是农村青年问题,看现在小学生就谈恋爱,初中生打胎等事件就知道,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和逐渐反应出来的问题。

(4)、对于农村80后青年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摆脱贫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梦想的一次机会,也是面对父母的期望自己应付的一份责任。正是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的农村学子来挤这根拥挤不堪的高考“独木桥”。

三、面对农村80后青年的这些状况应采取的措施:

(1)、面对农村教育问题时,首先,要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的源泉和动力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中国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其次,完善办学管理体制。抓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另外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再次,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政府是发展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要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县在发展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及时下拨。第四,提高农村教

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吸引有水平的教师到农村教书。第五、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改造农村大量危房校舍,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最大限度的缩小农村与城县再教育条件上的差距。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80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首先,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利益。其次,加强农村80后青年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性等使用的技能。提高他们外出闯市场的信心和勇气。再次,加强农村中社会保障的建设,减轻农村青年的负担。另外,城市中也应给与他们“市民”待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村80 后青年落户城市创造条件。

(3)、在农村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提高80后农村青年完婚晚育的意识。另外,民政部门加强监管,杜绝不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的现象。同时学校要紧跟时代加强教育。

(4)、国家要适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降低高等教育的各项费用。同时完善生源地贷款制度,高校开通和完善绿色通道制度,为农村80 后青年上大学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四、结语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篇2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类进入到节奏快、竞争大的时代。人们在面对众多机遇的同时, 也承受着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高校教师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重要角色, 然而巨大压力有碍于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对其压力进行分析和管理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 (2014) 》提到, 过半“80后”、“90后”感觉生活“压力山大”。2014年8月5日至10日, 《新周刊》通过官网和官方微博发起一场“中国“80后”生存现状调查”, 根据有效的2521份问卷, 发现住房、婚恋、竞争压力、父母赡养等成为了“80后”青年的主要压力来源, 其中工作压力成为首要压力来源。腾讯教育在2014年8月11日至2014年9月4日间, 对近42万教师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逾八成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 个人财务状况、工作量和学校的制度与管理成为压力的主要来源。适度的压力能够促使教师不断进步, 反之则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质量和效率, 制约教师潜能的开发。“80后”、“90后”青年教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特殊性, 他们要么是初入职场, 要么是入职不久, 缺乏历练。正逐渐成为高校中坚力量的他们在工作中却面临着巨大的来自教学、科研、管理、人际关系、职场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如果他们压力管理得不好, 将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将“80后”、“90后”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回顾经典的压力管理理论, 然后对其工作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 最后针对这些压力提出相应的缓解策略,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压力, 进行管理压力。

2. 压力管理的相关理论

许多学者对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最早关于压力的定义是指物理学上的一种力。20世纪初, 医学界对压力有了新的定义。心理学家Cannon认为, 个人关系、工作和经济状况在外界压力事件的刺激下会形成压力;Kyriaton则定义个体的消极感受或不愉悦的状态为压力;Selye认为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为压力;Borg定义压力为其消极情感所引发的潜在生理、心理变化;Moracco提出当个体的幸福和自尊受到威胁导致心理平衡发生变化而产生了压力。从压力的概念中衍生出了工作压力的概念, 简而言之, 工作压力定义为在工作环境下所产生的压力。本文所指的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在工作环境中长期面临诸多负面刺激, 导致他们在生理、心理上出现一种紧张的反应过程。而目前“80后”、“90后”青年教师则是教师中的新生力量, 他们具有缺乏经验等特征。

定义工作压力的模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由French, Caplan, Van Harrison提出的个体—环境的匹配模型。他们认为压力是否产生与个人相关特征和环境变量有关, 不是单纯由个人或环境因素导致引起的。第二种是Karasek提出的工作需求—控制模型。该理论认为工作压力是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第三种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Lazarus提出的认知交互作用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以认知评价过程为基础, 该理论认为个体需先对外界事件的刺激判断是否具有挑战性或威胁, 接着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应对资源 (社会支持和个人能力等) 作出评价, 当个体认为不能应对外界的威胁性刺激时, 便产生了工作压力。对工作压力的定义和其模型的回顾将有助于压力来源的分析和应对策略的提出。

3. 高校“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分析

“80后”、“90后”青年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于工作量大、自我发展需求不匹配、缺乏保障、不适当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经济收入低等外部因素, 而缺乏经验、自我认知、定位、态度等情感内在压力也会从内在影响他们的工作。本文将其压力源分为外部压力源和内部压力源, 其中外部压力源分为社会压力源和学校制度压力源, 如下就此一一进行论述。

3.1 社会方面

首先, 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是“80后”、“90后”青年高校教师所普遍面临的。他们的工作中充斥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等压力。由于网络的兴起, 社会文化快速变革, 流行元素快速更新, 作为文化的传播者,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们不得不不断地增大自我的知识储备量、学习新的文化知识、适应文化的转型, 为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榜样, 应对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因此, 他们每天都忙于应对这些压力, 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娱乐消遣, 甚至难以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其次, “80后”、“90后”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初入职场或者进入职场不久。由于缺乏经验, 他们面临着难以处理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难以适应“官本位”性质的工作环境, 所学知识无法满足岗位需求, 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等压力。最后, 他们虽然付出很多, 薪资待遇却差强人意。初入社会, 他们面临巨大的购房还款、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等经济压力, 会反过来影响工作的心情和积极性。

3.2 学校方面

首先,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 在校学生越来越多, 教师的教学任务量不断加大。然后, 近期高校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教师聘任上岗政策, 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教师的教学任务量、科研工作量、获得的各种表彰奖项、学历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无疑激化了教师间的竞争, 使得高校教师要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四川大学在最近公开的人事招聘中, 就明确提出行政人员要求博士学历。青年教师为了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站稳脚跟, 不仅要在合同期内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还要学习深造, 自我提高, 并争取申请更多的基金项目, 发表更多高质量的文章。高校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无疑成了“80后”、“90后”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3.3 个人方面

首先, 高校教师是一个高成就、高自尊的社会群体。他们往往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刚入职的“80后”、“90后”青年教师, 更迫切地想要在自我的岗位上大展宏图。他们往往较高地估计自身能力, 实际工作状态却不能跟上期望值。这些现状导致青年教师内心郁闷、工作心态消极负面,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 目前“80后”、“90后”青年教师正面临购房还款、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赡养老人等家庭负担, 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 而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对于本来就缺乏工作经验的他们来说, 家庭压力会导致他们无法很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 在工作中瞻前顾后, 态度消极, 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压力。

正确地分析“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压力来源, 将有利于对症下药, 提出缓解压力的策略。

4. 高校“80后”、“90后”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管理策略

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过大的压力只会带来负面消极的作用。因此, 如何保持压力适度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减缓“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 主要围绕以下三点提出相应策略。

4.1 社会方面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之一就是社会层面的影响, 因此社会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来缓解高校教师的压力。第一, 社会应加大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现状的关注, 结合实际给予高校教师相应的期望, 满足其自我实现感。尤其是对“80后”、“90后”青年教师来说, 自我实现将有助于促进他们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第二, 高校应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资金和帮助, 增加科研工作的资金, 提高教师的个人收入, 以减缓“80后”、“90后”青年教师买房等经济压力, 使他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工作上。第三, 社会应更多地关心和爱护高校教师,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鼓励, 使得他们能在岗位上愉悦地工作, 积极地面对生活。同时, 社会应给予新入职教师引导, 使其克服经验不足的缺点, 发挥年轻有活力、有创造力等优点, 充分开发其潜力。

4.2 学校方面

除了社会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缓解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外, 学校方面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 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更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合理增加奖励制度, 以调动“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高校应加大对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关注, 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出国深造, 基金项目资助等, 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成长;再次, 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减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一定的减压讲座, 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和缓解自身工作压力;最后, 高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教师课余生活的活动, 如户外运动、健身操、素质拓展等, 帮助教师放松, 排解平时的工作压力。

4.3 个人方面

高校“80后”、“90后”青年教师应积极、坦然地面对压力和困难。首先, 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 分析压力来源。在正确认知压力后, 应该学会正面思考, 分解压力。教师应该学会舒缓情绪, 释放压力。正确地面对压力, 积极的心态, 是管理和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当身处压力时, 理智地分析压力来源, 然后暂时远离压力来源, 放一段舒缓的音乐, 或者用倾诉的方法释放压力。如向自己信赖的朋友或者家人倾诉, 写日记记下自己不愉悦的事情, 冥想放松等。其次, 应该尝试改变行为习惯。培养健康意识, 多了解养生保健的知识。坚持合理健康的饮食结构, 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能有力地抗击压力, 而有关研究表明,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减轻压力的好方法之一。接着, 学会改善工作环境, 如在工作环境中放一些生机盎然的植物。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这有利于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同时, 创造和谐、令人愉悦的人际环境, 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 也能使教师心理上获得舒适和愉快感。最后, 合理安排分别用于家庭和工作的时间, 将家庭和工作的压力进行分开管理, 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切勿在工作时间受家庭压力困扰, 或在家庭休息时间收工作压力困扰。

总之, “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压力需要社会、学校和自身共同努力解决, 当然, 自身的修养和心态调整最重要。只有将压力降到合理范围, 他们才能正常工作, 为学校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过度的压力会对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针对高校“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进行阐述, 侧重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来源, 并分别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角度提出缓解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职教师资格认定应自有标准[J].中国教育报, 2009-12-7 (007) .

[2]朱敏.80后员工的工作压力管理实证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2, vol24, 116.

[3]王丽娜, 姜锐.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管理探析[J].文教资料, 2010.12月号下旬刊.

[4]吴彩虹.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释放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

[5]王学松, 刘明朝.论工作压力管理[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3) .

一个80后青年的“漆茶”生活 篇3

认识一个叫剑兵的大小伙,我和漆器的缘就起于他。24岁的剑兵从事漆器制作到今年已经是第8个年头,作品也已入选2011年中国青年美展。正是他,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旖旎的漆艺茶具世界。

马未都曾在《说收藏》中提到,在中华文化的进程中,有两种树对我们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第一是茶树,第二是漆树。由此可见漆与茶的不解之缘,这似乎也预言着茶与漆的结合成为必然。漆器自诞生之日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就充满了它的身影,工艺、器形之丰富是任何其他材质的用具所无法比拟的。如今,它与茶道的结合,更是令人喜闻乐见。

初识其影

这里说是见习地,其实是偏居一隅的安静工作室,几个热爱漆艺的青年投身漆艺世界的居所。里面的空间通透明亮,空气里飘着墨汁般的香味,这就是“大漆”的味道,仿佛饱蘸着文化的意蕴。工作室则用窗户进行自然采光,据说这是漆器特殊的生产工艺所要求。

这里一切都显得慢条斯理。大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状态里,轻摩着手中的坯子,如同对婴儿的百般呵护。幽暗中,一件件其貌不扬的坯器渐渐被赋予了生命,变得温润而有光泽起来。

这里陈设的漆器以茶具为主,茶盘偏多,还有屏风、椟、手镯、发簪、桌椅几凳、梳妆台……这些漆器兀自散发着内敛却又迷人的光泽,件件让人无法取舍,那些精细至极的工艺,令人赞叹。除了漆器外,还有一些陶瓷、金属质地的茶具,这些是颇有心思的剑兵淘来的宝贝,它们就那样躲在阴影里,低调的美着,丝毫没有争宠的意思。

在漆器展示区里,一张漆黑厚重的原木长桌上,摆放着一个似古琴形状的暗褐色漆艺茶盘,虽然造型简单但工艺精良。漆面光亮如镜,可以看见自己的身形。面上的金丝螺纹犹如行云流水,令茶盘愈加妖娆耀眼。白瓷茶盏置于其上,斟着透亮的黄绿色茶汤,轻烟一缕,茶未入口,漆器的美,已经钻入了我心里。

再识其美

落座的桌椅、茶具都是剑兵的漆艺作品。庄重的大片红色上,烙着泛着金色的银箔汉画像石图案,间或点缀大漆纯正的黑,彰显着一种典雅的堂皇。据剑兵讲,这一套漆艺茶桌椅,就做了足足一个半月。这套精美的桌椅曾多次被友人借去“小用”,只是每一次“小用”都要数月之久,也曾有人出价到12万执意购买。“这套桌椅算是我工艺水平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不是钱的事。”

茶桌上摆放着一个体态匀整的博古瓶,朱红为主色调,身着若建盏玳瑁般的漆面。以手拭之,油润饱满,平滑如肌。这是好的漆艺作品的共同特点:色彩饱满,滑润如肌。手捧的一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漆艺敞口大杯,没有靓丽繁复的色彩,繁缛多变的纹理花纹。可是就这普通的杯子,其制作过程就是一个相当漫长、极其考验细心和耐性的过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好的漆艺作品,均采用传统中国大漆髹饰技艺,纯手工制作,经过制坯、刮灰、裱布底涂、中涂、上涂、描绘、贴金、罩漆、打磨、推光、揩青等制作工艺和艺术流程,完全靠手指触摸、眼力判断。一件漆器按工艺须上几十道漆,每道漆得干了之后再上后面一道。阴干时对天气的要求也很高,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阴天最佳。不仅如此,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出丝毫差错,前一环节产生的任何瑕疵,都将在后一个环节中暴露出来。边喝茶,剑兵便不时地起身拿相应的器皿为我解说,不厌其烦。

还有那紫砂为胚体,饰以漆艺腰线的茶壶。壶身和杯身上饰以朱红镶金的腰线。原本一套平庸的紫砂茶具因这一道浅浅的腰线而马上灵动起来,那飞舞飘逸的腰线软化了紫砂的古拙,让紫砂也有了华丽的气质,百变而不失本色。由于传统大漆的健康无毒及极强的附着力。底胎涵盖了木、金属、竹、砂等众多材质,因此器形大到家具,小到包装,几乎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漆茶唯隽

“传统文化回归和茶道复兴,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品茶,人们不但舍得花钱买好茶,在茶具消费上也是越来越大方,造型精致的茶具,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宠儿。所以,我看好漆艺茶具。”对于漆艺茶具的未来,剑兵坚定地阐述着自己的看法。

漆的天然美,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很多热爱美学生活的人。漆和人这两个主体交融,魅力无穷。曾有人专门找剑兵定制一整套漆艺茶具,剑兵会耐心地听取客人的想法,和客人一起商讨方案,为客人提供最具参考性的建议,为客人提供最精致的手工。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篇4

青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最积极、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实践、打牢基础、艰苦奋斗、建功洪桂华:青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最积极、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实践、打牢基础、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期。希望青年朋友能够把自己人生航程的坐标定格在推动企业发展、实

现人生价值上。

黄志政:志存高远,坚定信念。我们即将走出大学校门,首先要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到基层工作以后,我们看到的、遇到的很有可能与过去想象的不太一样。尤其面对人地两生的环境和相对艰苦的条件,我们思想和心理上难免会有波动、会有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关键要看自己如何正确对待。能否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是我们干事创业、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面临艰苦环境,我们越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越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越不能动摇理想信念,越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品格、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这是我们成长成才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扎根基层,面对困难不后退,面对挫折不气馁、就一定能够百炼成钢、厚积而薄发。我坚信,在我们当中,几年后将有人走上部门管理岗位,十多年后将有人走上领导甚至更高层次的管理岗位,这是历史的必然,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冯秋月:勤奋学习,增长才干。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有成就的人,无不得益于勤奋学习。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是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优势。我们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但也看到,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

乏实际工作经验,是我们今后必须虚心学习和着力加强的地方。

江倩:要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有所成就,首先要当好学生。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蕴藏在以后工作中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创业精神,用心体味他们喜怒哀乐的朴实感情,争做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技术尖兵和管理骨干。要坚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出人才。青年人的学习应该是全面、深入、持久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在学习型社会的前列,争做知识型员工,更好地展示才华超越自

我,实现人生追求。

黄阿兰:学习是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彼得.圣吉在《第五次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一书中明确提出,21世纪最成功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最成功的人是学习力最强的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是一个思考方式具有前瞻性的组织,是一个个体能够超越自我的组织,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组织,是一个共同学习永无止境的组织。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知识:十九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每10年增长一倍,上世纪70年代每5年增长一倍,近10年每3年翻一番,2003年的知识总量比20世纪末增长一倍。预计2020年知识总量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要不断学习,坚守党的纪律。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学习的目的。科学发展观

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的能力。

孙宪:在大学期间,同学们要及早确立目标,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要自信、坚韧、乐观、包容,与此同时,要注意情感因素,让激情永远成为前进的动力,成为成功的催化剂。大学生就业要转变观念,给

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哪需要哪适合我去哪。

暨秀莲:我认识好多同学大学毕业后做了跟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就一直在为自己准备,例如有个同学学传媒的,可他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就自学了编程和其他计算机相关知识,并参加了很多计算机相关的认证考试,同时也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学校的机房当管理员学习。还有,把时间全用来做淘宝,后来听说赚了很多钱。

王文震: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如此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培养目标是大学生成才的根本任务。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刻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

意识,立志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潘一斌: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江大海里航行的船,人生的道路也有险滩、激流、暗礁,也会遇到狂风巨浪,甚至迷失方向,当你乘坐轮船航行于大江大海时,你可知道,即使是狂风巨浪,月暗星黑的夜晚,轮船照样可以航行,靠的什么?靠的就是一条正确的航道,靠的就是指引巨轮航行的罗盘和灯塔。吴天贵:学历不等于能力!上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现在的社会追求的是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而不是学历呀!社会经验和技术最重要,物以希为贵,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像以前那样值钱了,现在的大学生比以钱增长了20倍,也就说找工作的难度要增加20倍,在说现在的大学难到个个都是经济吗?在学校混的也不在少数吧!有的上了几年也是混过去的,现在这个社会可不是像吃大锅饭的啊,老板看的是你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你的学利,老板看的是你的技能技术和能力。现在的大学找工作的难度绝不亚于现在的中专生,他们有很多学的技术,找工作好找

一些,现在需要的技术人才而不看中你的学历,学历可以当做敲门砖。廖邓旎: 走进当代残酷而又现实的社会,面对人们对灵魂的出卖,我的心却被一种纯美的理想所打动.一个能够不为金钱,物质所迷惑而又一心向往幸福的人.在当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早已经寥寥无几.我也曾追求过高额的利益与物质的享受.但,现在的我已被一种理想所征服.这个理想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也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追求一种平淡而又与世无征的生活,不为利益所驱使,真真切切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为鸡毛蒜皮而斤斤计较,不为点点利益而唇亡齿寒,不为物质之惑而钩心斗角.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句话再次验证了平平淡淡才是真.淡泊中有积极进取,顽强中不乏恬恬宽和,这就是一个成功人的奥秘.也许你在利益的旋涡中苦苦挣扎,也许你在物质的诱惑下淳淳欲动,也许你在地位的争夺中苟延残喘,但我想劝你放弃.适时放弃,有时有是一种美.如果那些是你今生所求的话,那请你继续,到头来情随事迁,你终会发现那些只是虚幻无意义的.在我看来,我们今生真正所需要的莫过于两个字---幸

福!

吴煌华: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相信这个问题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有些人比较容易满足,只要一生平平安安,一家人和和气气就可以了,平凡是福,这就是他们的信念;有些人则不甘心平凡地过完一辈子,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他们希望能够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大事业,在商场上能够呼风唤雨,也不枉来世间走一朝;还有些人希望从政,希望在政坛上有所作为,成为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

甘伟斌:其实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为了适应这个社会都强迫自己去接受原本无法接受的东西,为了去迎合现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而改变自己,当然还有其它更多的!其实这又何苦来哉,我们不用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而彻底地改变自己,到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人还是要活出真我的风采,当然也不是为了保持原有的自我而跟这个社会处处对着干,这样你会处处碰壁的。所以我们在适应这个社会的同时不能迷失了自己!

何君君:在一定程度上,兴趣爱好会随着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与行业而一些发生变化。我们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要做有心人,捕捉机遇,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发展位置,开辟自己的理想境地。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作为女大学生首先要有自信心,谁说女子不如男?只要女大学生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就

可以体现女性的特有价值。

蔡敏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理想包含了对信仰的追求,是志气和自信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前提,但理想是符合实际的,并不是空想,却对人的成长起重要的决定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理想就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我们的理想都有不同。有的人只想能毕业后搞张文凭找个什么工作就算了;有的人想的是怎样去出人头地,远近闻名……。不管怎么样,理想是我们都拥有的。但由于各人的理解有不同,理想也就发现了不同的变化。我所以要提倡的宝贵的理想就是要符合社会的进步,符合人们的利益,符合社会的发展。理想,真正的理想,不是人

生中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个人生命的灵魂,是动力;是人生的路标,是前进的风帆。

蔡三江:珍惜机会,爱岗敬业。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尤其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肩负着父母及家人的殷切希望。如果找不到工作,无法就业,对大学生本人和一个家庭又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要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岗位,做到学有所用,而且身处一个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企业,为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钟支萍: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时代性、阶级性、现实可能性、实践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等主要特征。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崇高的理想信念,特别要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而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稳定性、多样性、执著性、亲和性、实践性等特征。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林敏茹:我的大四已经快结束了,理想对于我们好像是个可望不可及的事物,就业的艰难比比皆是,理想好像很远,又好像很近。不过我是个积极上进、乐观林燕群:我的人生展望就是给爸妈买大房子,给爸爸买辆奔驰车,跟心爱的人去全世界旅游,最后

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地方到老。

颜立平:对自己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要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就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我们要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正确看待顺境与逆境,处

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林嫔嫔:我们都很年轻,要志存高远,沉得住气,不要浮躁,不要搞短期行为,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做长远打算,坚定理想信念,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岗位做起,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千万不

实实在在地为人,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赢得广大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机会总是给勤奋和有准备的人。林亚弟: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如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

林经荣: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

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总结:人生就要为自己的理想信仰而奋斗!理想,是人生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它诠释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未来道路的方向,同时也映照人生的成长历程。人生好比一条路、人生好比一堂课、人生好比一首歌,人生的关键在于理想与信仰。理想是人们认真选择的奋斗目标、理想给人鼓舞和热情,理想闪耀着光辉并给人力量。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不论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同学都会找到并走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次班会,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学生自信心,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作简单的规划,并能为实现自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篇5

同志们,同学们:

刚才,我们怀着激动而悲恸的心情聆听了80后青年楷模的先进事迹,座谈交流了他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大家从各个角度作了很深刻的发言。周军、伍思东、谢强华三位同志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可歌可泣,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他们是社会群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80后青年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在生死关头彰显大爱,在平凡岗位敬业奉献,用青春和生活奏响了一曲英雄赞歌。

容县六王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原副站长周军,在平凡岗位上,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他舍生忘死、日夜奋战;在身患重病时,他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在平凡中彰显伟大。23岁的陆川县古城镇青年伍思东,在生活中,他勤俭节约、孝顺父母;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勤奋上进;在危难关头,他满怀正义,挺身而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凯歌。最美农民谢强华,一个笑对困难挫折,用勤劳双手建设幸福家园的普通农民;一个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质朴行动树立起见义勇为丰碑的打工仔。

三位英雄以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和“广西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期玉林人的爱心和善良、担当和奉献,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爱国奉献、重义守信、敢为人先、勤奋敬业的精神风貌。他们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奉献、情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崇高思想,学习他们勇于担当、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志们、同学们,今天这个座谈会是一次学习会,也是一次动员会。在此,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

希望广大青年以周军、伍思东、谢强华这三位优秀青年为榜样,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争做社会的道德模范。要学习他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邪恶刺不穿正义的脊梁,大家要从构建和谐灵武的高度,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同邪恶势力和行为作斗争。

第二 要加大青年楷模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广泛支持见义勇为工作。要把宣传青年楷模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发现的眼光和关爱的情怀,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要坚持知行统一,广泛搭建平台、丰富渠道载体,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青年楷模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宣传青年楷模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使社会更加文明祥和、更加温暖和谐。

第三 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团干部以青年楷模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锤炼,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坚持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进一步提高广大团员、团干部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

第四 组织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他的见义勇为先进事迹,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少先队队会、讨论座谈等方式,迅速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学习青年楷模的热潮,用青年楷模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领良田青少年努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义,争做文明先锋。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篇6

第一、坚定信念,立志干事。12月21日晚,李部长在与我们80后学员座谈交流时指出:“要强化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青年人要立志干事,不要立志当官。在实践中长才干,在实践中求进步。”我将以李部长的话作为思想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加强实践锻炼,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二、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人民有诚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第三、有劲才有进,在新的环境中和新的形势下,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必须树立信心,鼓足干劲,迎接新的挑战。不畏艰难困苦,鼓足勇气,大胆工作。只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忱的工作情感,只有敢于面对自我,善于修正,工作才有进展,事业也才能前进。

第四、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就是要勤奋学习、甘于吃苦。要成长,先吃苦;要成才,必吃苦。

(一)勤学苦练,广纳精取,

是学有所成的保障。我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在短短四天时间里,要想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大现实的,这就要求在平时要加强学习。在此次学习中,我勤作笔记,除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业外、针对授课内容,有不清楚或者不是很明白的内容采取互联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杂志书籍,增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树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经常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同领导以及一些权威读物进行反复对比,找准工作差距,吸收丰富营养。

(二)注重反省,勤于总结,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最重要的还要注重反省、善于总结。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准工作差距,才能促使自己去寻找、改进学习和工作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和理论,也才能更好地把经验和理论运用在新的工作中,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上一篇:关于失恋的哲理语句下一篇:发展对象推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