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工作总结

2024-09-13

共同体工作总结(精选9篇)

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1

学习共同体工作总结

实施了一年多月的“学习共同体”,旨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我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得分,或把小组中每个人的得分加在一起,将各小组总分进行比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一、我的具体做法

1.形成有效评价机制“学习共同体”

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强调的不是个人,是集体。个人的成绩好不是好,小组全部好才是好,小组成员间互相制约。平时上课中只表扬小组和辅导“老师”,不具体到人,小组内一个同学没完成作业,全部要受罚。制定量化评价办法并公布,评价时的标准是以全组人的量化积分。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情,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带动学习差的学生,将个人力量凝聚为团体精神。

2.及时的指导,明确学习任务的分配

初期老师要加强指导,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法,给每个人都分好工,具体到上课时每个人应该干什么,课下每个人干什么。规定好组长和组员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好要求,制定评价办法,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实施“学习共同体”小组学习后,同学们为了本组的荣誉,不仅自己认真努力, 而且还积极督促带动本组其他同学一同学习、携手共进。不仅如此,还要吸收别组经验,洞察别组缺点,并积极主动请教老师问题,以更有利地赶超别组。

二、捆绑式学习的优点

1.开展“学习共同体”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3.“学习共同体”,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学习共同体”,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

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5.小组合作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时效。

三、存在问题:

1.在“学习共同体”小组内的后进生的“待遇问题”。后进生在学习小组内不受欢迎。导致学习小组丧失竞争意识和动力。

2.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3.“学习共同体”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捆绑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2

一、名师工作室的内涵: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属性

名师工作室产生的时间较短,对于这一概念国内尚未进行统一界定。我们将从概念的范畴、过程、类型来界定。

从概念的范畴来说,更多学者认为名师工作室是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的一切活动由自己决定,教育主管部门不干预。[2]不过,名师工作室又是“名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政府行为。[3]因此,名师工作室是政府支持下具有自主性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从概念的过程来考虑,朱向明认为名师工作室从组建到活动开展都是自发的、每个成员内在需要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4]而且它是以课题研究、学术探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内凝聚、向外辐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组织。[5]可见,名师工作室是在名师带领下的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学习组织,其开展的多种活动形式皆以“内在需要”为基准。

从概念的类型来考虑,目前名师工作室大体分为几类:一类是以名师特色命名的市级研究所,另一类是各区县层面成立的名师或名校长工作室,[6]而无论哪种类型的名师工作室,其最终目的皆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认为名师工作室是在政府支持下由具有共同理念、愿景的一位名师和若干名骨干教师构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他们通过课例研究、名师论坛等形式,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进行合作性、持续性学习,旨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共同发展。

二、名师工作室的特征: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八大特征

名师工作室与其他组织的区别在哪呢?具有哪些特征呢?有研究表明,名师工作室实行名师负责制,成员由挂牌名师自主双向选择和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工作室成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7]所以在工作室中较易形成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协调统一。也有研究者认为,名师工作室具有专家引领、目标明确、紧密性和归属感三大特征。[8]

那么,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来理解名师工作室的特征。[9]

1. 名师工作室的使命、愿景、价值和目标的共享

一个有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强烈依赖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共同愿景和使命,而共享的价值和目标让教师之间彼此认同,显然名师工作室具有同样的使命、愿景、价值和目标的共享性。

2. 名师工作室的持续改善承诺

专业学习共同体致力于持续不断的改善之中,教师们都坚持不断改善,并决心持续朝着共同使命和愿景而奋斗。名师工作室在名师的带领下对青年教师应具有持续专业改善的承诺。

3. 名师工作室的实践与责任共享

专业学习共同体,一方面要共享个人实践,同事之间相互观课,相互鼓励并积极给予反馈,互相支持,并协助对方解决困难,通过个人实践的共享发展,实现教学经验分享和协助教学改善,促进彼此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要责任共担,同事共同分担集体的责任,把其他同事的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学生,愿意帮助其他同事来改进教学[10]。名师工作室同样需要共享实践与责任。

4. 名师工作室的反思性对话和集体探究

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对课程、教学等进行反思性对话,以积极的团队状态,集体质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展理论、检测并评价、应用新理念,进而共同建构知识、技能、策略,共同形成意识、态度、信念,最终改善学生的学习。那么,名师工作室也应当具有反思性对话和集体探究,而事实上,名师工作室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共同备课、上课、讲课、说课、议课等活动,充分体现出这种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5. 名师工作室的领导力支持和共享

专业学习共同体内领导支持给教师赋权、让其自主地参与决策制定。而领导者的信任、尊重和开放是共享式领导的关键。同样,名师工作室反映的是专业领导力,与传统的教研组不同的是减少了行政科层制的因素。

6. 名师工作室的支持性条件

专业学习共同体,一方面需要学校文化氛围的支持(软件),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相互支持彼此的学习与发展,在批判性反思与探究的基础上寻求自我提升和组织改善;另一方面需要结构和资源上的支持(硬件),包括时间空间方面的计划、交流系统,以及学校各类硬件、技术及人工方面的支持等[11]。如此看来,名师工作室在没有行政职级制的前提下确实更需要支持性条件,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支持性条件正是名师工作室所需要的。

7. 名师工作室的结果导向

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所提方案、策略及实践皆以结果为导向,即成员通过共享形成性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而为完善未来教学实践提供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一切努力皆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而不是目标。显然这是很值得名师工作室理解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切教育的目标,而对于名师工作室来说,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结果导向确是一种新的目标。

另外,专业学习共同体还具有共同体拓展特征,需要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社区成员等的共同体关系[12]。名师工作室事实上也要有这种共同体拓展特征,它依赖于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及中层干部的支持,要与行政人员等构成拓展共同体,才能够使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转。

三、名师工作室的价值: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和学生发展价值

当前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价值。首先,名师工作室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资源价值。名师工作室中成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名师自身也是资源。第二,名师工作室具有教师专业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价值。教师们在名师工作室彼此交流想法,分享专业知识与经验,促使每个个体专业素养都有所提高。

事实上,我国关于名师工作室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价值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而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影响的研究则比较丰富,这为我们讨论名师工作室的价值提供了借鉴。

第一,专业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更新和完善专业知识、改善教学实践。克雷格(C.J.Craig)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帮助新教师理解专业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利于新教师构建个人实践知识,进而成长为优秀教师。[13]此外,格鲁斯曼(P.Grossman)通过对一个由22名高中教师构成的学习共同体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共同体有利于推动教师知识的更新,并为教师的持续学习提供了平台。[14]还有研究证明,专业学习共同体有助于促进老教师对新理念和新观点的接纳,并推动其改善教学实践。[15]

第二,专业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和领导能力,促进专业自主。格鲁斯曼的研究还发现,教师共同体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责任与领导能力。[16]同时,韦肖(V.Vescio)等也发现,让教师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作出决策并参与学校的管理,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17]

第三,专业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培养教师同事之间的信任,增强教师集体效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国香港研究者通过量化研究发现,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同事信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共同体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集体效能感。此外,王海燕发现,研修活动形成的教师共同体加深了教师个体对教育的理解,刺激个体重新发现自我潜能,让教师找到归属感并发现彼此的差异性,并建立起同伴关系,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进而获得和提高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18]

第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最终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体发展。菲利普斯(J.Phillips)对美国西南部一所城市中学进行研究,发现该校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共同体后,在过去的三年里,该校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19]威利(S.D.Wiley)也通过研究证明了美国高中教师共同体和学生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20]此外,艾伦(T.Y.Allen)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同样证实,教师加入专业学习共同体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1]

那么,名师工作室是否具有上述价值呢?名师工作室是否有助于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更新和完善专业知识、改善教学实践;是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和领导能力,促进专业自主;是否有利于培养教师同事之间的信任,增强教师集体效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四、名师工作室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中国化探索

我国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如何区别“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和仅坐在一所房子里的一群教师”,如何摆脱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行政附庸与教研形式化。[22]而名师工作室在组织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科层模式,同时强调以专业共同体为基础,这顺应了知识及学习的社会性特征,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23尽管它的产生具有一定行政色彩,但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更多自主性,这更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

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3

在领衔名同工作室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名师工作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它应该立足何处?为给自己和团队成员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收获?

一、基于共同愿景的骨干教师共同体

工作室的定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它是积聚了诸多骨干教师的核心团队。共同愿景和信念是它的主要特征。全体成员首先要认同工作室的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我领衔的文化语文工作室本着“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追求”的信念,通过双向选择,聚集了志同道合,怀有相同教育理想和梦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入工作室之前,经历了报名、考核、甄选与确定的环节。文化语文工作室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最显著的标志是:热爱生活,热爱儿童,热爱文学,热爱艺术;葆有自然天性、不失赤子之心;诚恳、率真、感觉敏锐、志向高洁、内心丰富;乐于把自己的人格、心志自然地融会到自己的语文教育中去;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善于合作,勤奋刻苦,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了“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的工作室共同的语文教育话语。大家认同用文化的课堂擦亮学生的眼睛,培养学生文化的心灵,积淀学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文化的敏感,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熔铸在孩子的血脉里。

全体成员经过讨论,确定了以“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的工作室口号。为什么大家共同确立了“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因为母语文化本身就具有艺术之美,语文本身也与各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就应当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文学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让课堂充满魔力般的诱惑,必能提高效能,提升品位。如果把艺术与审美作为教师日常生活方式,则更能引领语文教学踏入美不胜收的艺术化境界!

二、基于文化塑造的学术型共同体

工作室立足于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教师研究团队。如何培养?我们在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背景下,共同构筑读书生活、研究生活、实践生活,在多样的文化研修活动中培养学术共同体,希望成为专业知识全面的能工巧匠,教育理论素养厚实的行家里手,形成团队成员大气、厚重、灵动、唯美的教学风格。

我一直倡导小学老师有大学视野。让读书和写作成为日常生活方式。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阅读量。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阅读的视野涉及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开放视野,获得心灵的顿悟。如《语文教学解释学》《文学性演讲录》等,除了共读共赏,每一个成员应有自己的阅读选择,如偏爱美学的马军老师爱读《谈美书简》,他说:“我被朱光潜先生的文笔、思想所深深吸引。美学涉及文艺理论、心理学甚至哲学,诗词、雕塑、建筑、音乐、美术,包罗万象。怎样欣赏美?如何提高审美的品味?朱光潜先生深入浅出,把深奥的美学思想用通俗、流畅的文笔表达出来。读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我唯有感叹和震撼。”对古代文化特别喜爱的陈凤老师读《孙子兵法》,她在博客中写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留下了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我细细品读这洋洋十三篇,深深地为其内容之精深、思想之卓越、文采之典雅而折服,更发现了隐藏在兵法圣典中的教育思想……每一个成员借助网络平台记录着自己的教学梦想,也记录着艰辛的阅读历程。

教师的生活还应该与自然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组织成员到名人故居去感受文化名人的风采,到大学校园聆听大学教授的教育。比如在上海徜徉于宋庆龄、陶行知、贺绿汀、蔡元培、鲁迅、张爱玲等文化名人的故居,让思想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名人对话,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体验大学生活,聆听大学教授讲文学,讲文化。“跟着课本游北京”,在长城、故宫、北京现代文学馆,领域中华文化的大气与博厚……

学术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做保障,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体学习和个

体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一次文化欣赏活动,结合研读文本或影像资料,扩大成员学术视野。每学期一次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邀请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专家进行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引领……

三、基于实践锤炼的研究型共同体

工作室成立后还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工作室通过研究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何寻找到工作室成长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一群有思想的骨干教师。我们让“文化语文”的研究立足国家课程,与现行语文教材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口号,比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研究”,“主题性阅读课程的建设”,“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研究”等,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比较,对国外的课程标准与我国课程标准的学习比较等,提升研究能力。

1.立足于课堂研究的土壤。立足课堂研究是工作室的生命所在。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主题研究落到实处。比如文体教学之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主要探求古诗词教学、主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评价”的有效路径。新课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什么”的问题,“辩课进校园”活动,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上同题异构,探究神话教学的真谛。每一次研究,大家从解读教材到备课,碰撞思想,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

2.践行于共同体的团队实践。名师工作室成员需要一个能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平台。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得到锻炼,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如果深入课程的研发,必将对其课程素养产生更大的影响。几年来,我们编写了“儿童晨诵课程”《文学阅读手册》等,依托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学术引领,借助海门市教育局搭建的研究平台,吸收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的专业辅导,借鉴其他地域工作室的运作经验,通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使“文化语文”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海门市、南通市的小学语文老师提供研究成果,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功能,使工作室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中心。

四、工作室行动,诠释着教育哲学

工作室的运作,在乎的是行动,诠释的是活的教育哲学。行动需要目标引领,引爆成员的创新潜能;通过读书理论学习,丰厚成员的文化底蕴;通过课堂实践研究,生长成员的教育智慧;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培养成员的合作和分享意识;通过聆听窗外声音,打开成员的学术视野;通过课程案例研发,提升成员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文学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审美的眼光和心灵。一切的行动都在诠释一个名师成长所必须经过的路径。工作室,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鲜活的范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崭新的平台,为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丰满的语文基础。

工作室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海门市教育局曾出台《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对每一个工作室作出的郑重承诺和规则要求。在确保相关政策到位,经费到位的前提下,成员所在学校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和学习环境,配比必备的打印机、电脑等用品,支持成员的学习研讨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名师导师团为“文化语文”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为工作室的成果在南通地区的推广和辐射创造条件。

每年度,教育局会对每一个工作室进行考核,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几类。领衔人由教育局考核,工作室成员主要由领衔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以及对研究项目的态度、活动的参与程度等。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的、有发展潜能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成员中途退出工作室必须事先提出并经领衔人报教育局批准。成员考核也采用达标制,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第,对获得优秀级的成员进行奖励。工作周期末,在由“名师工作室”办公室组织的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的,教育局将优先推荐领衔人晋升高一级职称和专业荣誉称号,优先推荐为省、市教育系统高层次培养对象;优先推荐名师工作室成员晋升高一层次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对工作室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室的健康成长,考核与奖励并重,规则和创新并存。工作室无论是在档案管理、还是图书管理、电教器材管理、经费管理都做到合理规划。

几年来,我们工作室成员定期在一起活动,弥补了以往学校独立成团的狭隘局面,通过学习、研究等常规性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做研究,认认真真做学问,在潜心研磨中,生长教育的智慧,获得教育的文气,提升教育的力量,享受教育创造的激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全面发展,沟通了感情,获得了兄弟姐妹般的情义,诠释着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也为工作室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4

我校是新建校,19位教师中有15位是90后,面对这群曾被社会贴上“个性张扬”标签的90后,辽小就是他们专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为了充分发挥这群90后的结伴、协同、互通、互助作用,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新教师队伍,我校将具有共同愿景和共同发展需要的教师组建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促进新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一、多元学习,调动教师内驱力

1.心灵宁静,爱岗敬业,筑牢精神乐园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阳光、活力、创新是这群90后独具的时代特色,但面对复杂的教育现象尤其是繁杂的教学任务、调皮好动难以管理的学困生等问题时,这群90后往往会浮躁、缺乏耐心甚至难以应对。所以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入职后的首次宣誓、师德活动月系列活动、观看优秀影片、过好第一个教师节等)对他们进行师德教育,使他们在继承和发扬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让自己的学识、能力、仪表,特别是教育观念上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重塑21世纪教师新形象,筑牢各自的精神乐园。

2.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提升素养促内涵

读书是每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除了统一必读书目《教育文摘》《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外,我们根据90后的个体独特性,改变以往统一书目、统一阅读的旧习惯,让老师们自己提出阅读书目,书目种类繁多:有提升专业水平的、有励志的.、有陶冶情操的、有家庭情感方面的等等。然后开展自由组合式的读书杂谈活动,建立个人文集,每月进行好书推荐和观点分享。

3.对话专家,思想碰撞,拓宽思路亮心灯

专家的引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与专家对话是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特色,通过专家对教育理念的前瞻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进一步帮助教师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论内涵和教学思想。学校先后聘请华师大戚业国教授、刘启辉、高卫星、周莉、王莉莉、区市教研员、区督导室等各级专家来校讲学、指导。

4.教师合作,多彩学习,资源共享齐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龄、不同经验、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引领、交流、合作学习(青蓝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双导师制、外出学习汇报、骨干教师经验交流、基本功练习等),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上更加明晰方向。

二、强化研修,激发教师成长力

校本研修是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为特征的研修活动,是一种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

1.潜心研究,勤于写作。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个人学期重点工作计划、个人学期小课题研究计划,并组织老师基于校情、学情、班情等开展校本研修(语数英音体美均有学科课题)。学期末教师要梳理、总结自己在这一过程获得的感悟、收获以及存在问题,记录宝贵的数据和各种影像资料,形成第一手文字资料,促进教师研究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一年来,有两位老师的文章在国家级、区级刊物发表。

2.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小讲台呼唤大教师,教师的真功夫永远在课堂。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20节,并通过推门课、亮相课、成长汇报课、视频案例反思课、一人一精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师引领课、模拟课堂等多种形式,丰富和开放课堂教学。既研究教师又琢磨学生,师生共同触摸教育,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其大量的积淀由“内化”转变成含有更多精彩的“外显”,有朝一日,红日喷薄。一年来,有1位教师获得省、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有3位教师获得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10人次的教师获得区公研课,截止到目前新校启用后分配的八位新教师,有7位已经取得区研究课资格。

3.善于反思,再登新高。回顾是最好的反思,交流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随时记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的所思、所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每学期末都会进行期末工作总结交流会,全面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各项工作,通过总结成绩、审视不足,为各自发展、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而砥砺前行。

每学期的总结,既是对共同体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也是对下学期工作做成部署与安排,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实践中也将不断锻造自己,不负韶华,筑梦前行。

三、精彩展示,扩大教师影响力

要想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小圈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扩大教师影响力以及辐射面,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走出去”实践的机会(去贵州支教、接受电视台采访、进行区级层面的专题报告等),使他们在教育教学的田地中更好地摸爬滚打,锤炼自己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学期工作总结 篇5

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是学校扩大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重大举措,也为对心理教育感兴趣的老师提供了学习、施展才华的平台。

一个学期以来,一共进行了一次对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培训,两次学生心理个案搜集和督导活动,两次观摩现场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次活动主题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角色定位。活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创新意识的系列心理游戏。特请了区心理教研员陶青老师和三中心理专职老师赵英艳为大家主持。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承担不同的角色,特定情况下都承担着决策者,传达者和实施者三种角色。那么作为同事,学生的老师,班级的管理者,作为儿女,父母等不同角色时,如何游刃有余的处理呢?这正是这个心理游戏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活动在轻松热烈又有收获的氛围中结束了,有老师感慨地说“今天,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快乐的日子”。“好久没有这么开怀的大笑了”!

两次学生心理个案分析活动,从第一次搜集个案,到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与应用》,再到学期结束时的案例分析大会,教师们对心理辅导的范围、具体案例、咨询的目的和方法、咨询辅导的有效性和对咨询的期待值等方面有了循序渐进的交流和认识。教师们书写的个案,大多来自于亲身经历,比如,某些学生因为细小的口舌之争,将同学的书丢到厕所的过激行为。又如某学生因为未评上三好生,暗恋女生遭受拒绝等一系列生活事件而发展成休学等事件,再如,习惯性迟到等问题。因此,探讨时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应在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帮助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上进行干预。

另两次现场观摩活动为观摩高三女生生理心理调节讲座及心理剧大赛。赵国华医生不仅分析了考试焦虑方面的问题,也对女生特殊生理现象调节进行了细心指导,共同体教师共同学习和听取了此次报告。另学校举行了一场心理剧大赛,心理剧内容由学生自编自导,在此过程中由成员和教师共同修改,最终,演员与观看的学生共同感悟和体会作品中的心理现象,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经过初选的215班,104班,109班,113班及207班等5个班级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作品。此次活动是由心理社团、心理联络员及班

级学生共同合作参与的。演员们成功的表演,睿智的台词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引起了在座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部分共同体教师作为此次活动的评委,不禁感叹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潜力和创新能力多么值得赞赏和挖掘!

今后,成员们希望在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提升上有所发展。这就需要“请进来”,请专家来我校进行一系列的“教师心理工作坊”培训活动。请专家为班主任进行“C证全员培训”,使更多的教师拥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并获得上辅导课及个案咨询的基本技能。

为了更多的参与实践,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萧山三中、杭州二中等几所优秀的心理健康站进行参观。

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6

一、活动的目的1、开展结对手拉手活动是落实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发挥城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援和帮助结对子学校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共同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为此,我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要求。

1、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管理分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2、建立了工作制度,每年组织召开结对学校手拉手活动经验交流会,沟通情况,交流好的做法,研究进一步落实的工作,对活动中出现的典型经验给予宣传报道。

3、注重实效,重在提高教育质量。手拉手活动重在教育思想的交流,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手拉手活动,切实让结对子我校的教师和学生受益。鼓励创新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结对子学校更多的支持。

二、主要活动内容

1、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制定了定期研究方案,积极主动地开展手拉手活动。

2、开展了结对学校学生间交流与协作;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共享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等。

3、XX年年10月18日上午,我校陈晓波校长带队,全镇的学校行政和骨干教师到凉高山小学学习交流;11月1日凉高山小学送教到李白河小学;12月大安校送教到我校;2009年10月8日陈晓波校长带领全镇学校行政到广华小学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之间加深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我校教研工作、教学管理等工作。学校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今后我们将加大结对面积,让彼此相互学习,相互 促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定期互派干部、教师到对方学校挂职锻炼,让我校骨干教师得到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向结对学校教学的学习;

3、加强我校校园网站建设,以此平台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间的共同发展,教师间的共同进步,学生间的共同成长。

总之,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将这项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使我校更快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我市文明城市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安区李白河小学

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出现了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一方面, 企业技能型人才匮乏;另一方面, 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难以就业。为解决这一矛盾, 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的基础上, 增加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理论学习优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 力求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与就业脱节的现实困境。

国内许多中职学校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如2011年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以协议的方式开始试行中职教育学历的现代学徒制教学;2012年,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又开创性地提出了“岗位学制”的新理念。以上的探索与实践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通过调研分析, 笔者发现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 企业中“以工代学”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下企业进行岗位训练或顶岗实习时, 企业常常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 让学生去从事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或流水线操作。学生基本学不到有技术含量的知识与技能。

第二, 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在岗位训练时, 主要在企业师傅指导下进行学习。企业师傅一般侧重于做, 会告诉学生怎么做以及做的方法, 而很难跟学生讲为什么这么做,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第三, 企业师傅指导学生的精力不够。企业主要还是以赢利为目的, 在生产压力大的时候, 师傅基本没有固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或讲解, 而是把一些简单任务分给学生做, 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即可, 基本不会花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学校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过程中, 对电子技术应用、汽修、烹饪等专业提出了基于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二、基于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内涵

基于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是在一般现代学徒制培养框架的基础上, 组建由企业工程师、学校专业教师、兄弟学校骨干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优秀学生 (小老师) 组成的工作室学习共同体。

工作室学习共同体中的核心人物是专业教师, 关键人物是企业工程师, 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双重导师。专业教师除了在校进行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外, 还具有双重身份:第一, 相对于企业工程师来说, 专业教师与学生一样是学徒, 与学生一起从企业工程师那儿学习新的技术与技能;第二, 专业教师还要把企业产品和技术转化成工作室先行先试的教学所用的典型综合教学项目, 供学生在校学习。此外, 对于学生来说, 专业教师又是引导、组织、帮助学生学习的导师, 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全过程, 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学习和实践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与企业工程师进行有效沟通, 做好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协调工作, 及时调整学生下企业学习和实践的内容, 增加实践内容的技术含量, 保证校企合作下现代学徒制的高质量运行。

三、基于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

(一)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保障共同体正常运作

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校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相关制度的制定、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的总体策划和组织。此外, 也为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正常运作提供硬件环境和资金的保障。

(二) 精挑工作室负责人, 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

工作室学习共同体负责人一般为专业负责人, 最好是具有省、市、区、校名特优荣誉称号的专业带头人, 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是本专业的领头羊, 在本地区有较高的专业地位, 对本专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能够引领工作室成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学习。

1. 组建学习共同体。

在学校工作小组的领导下, 由工作室负责人牵头, 邀请3—5名在典型的地方校企合作企业工作的技术工程师、3—4名学校在职专业教师、1—2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1—2名兄弟学校骨干教师及部分优秀学生 (小老师) 共同组成学习共同体。

企业工程师主要从企业中掌握本专业前沿技术的技术骨干中挑选;专业教师主要从学校专业骨干中挑选, 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专业骨干;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一般为专业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优秀学生分高年级和低年级两部分, 他们是学生中的先学者。

2.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为保证工作室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 顺利开展工作和学习, 预先制定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

(1) 工作室成员分工制度。企业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企业先进技术, 指导师生学习先进技术与岗位技能, 协助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先进技术与岗位技能的转换工作;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全程策划、指导并参与学生在校学习和下企业实践的全过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 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把脉和指导;优秀学生主要任务是担任小老师的角色, 另外, 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协助教师做好创新项目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同时做好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2) 专业教师先行制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脱节的最大问题是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问题, 当前, 很多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岗位技能专业教师都一无所知, 因此, 要求学生学的、做的所有项目, 不管是在学校学习的内容, 还是企业实践项目, 学习共同体中的专业教师都必须事先做过, 先学先做, 积累经验。

(3) 学生实践同行制度。学生下企业实践或顶岗实习, 专业教师必须跟随学生下企业, 与企业师傅一起共同指导学生, 做好每天实习的总结与反思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另外, 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可与企业、学校、学生协调、沟通, 并进行合理调整。

(4) 定期开发新项目制度。工作室是联系企业先进技术与学校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 工作室成员特别是专业教师要及时了解本专业技术发展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要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和协助下, 把最新的专业技术及行业应用项目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或项目。因此, 要在工作室负责人的引领下, 会同企业工程师、高年级学生一起定期开发新的教学项目。

3. 负责安排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安排会涉及方方面面, 如上课教师的确定, 上课时段的安排, 下企业实践时间、内容及方式的安排等, 都需要统筹考虑, 才有可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整个方案教学计划的安排具体由工作室负责人统筹协调下进行落实。工作室能够统筹协调学生在校学习和下企业实践的时段、内容及方式等。

(三) 定期共建课程资源, 保持教学内容始终接轨

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脱节的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专业技术的脱节, 学校的教学内容始终跟不上专业技术的发展及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只有校企保持紧密、深度合作, 根据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不断创新或跟进教学内容, 这样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才不至于脱节、落后。因此, 为保持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始终接轨, 校企必须定期共建课程资源。首先是专业教师的跟进, 其次是课程资源建设。

1. 专业教师定期学习。

专业教师的定期学习包括下企业实践学习和邀请企业工程师进学校讲课的学习, 还包括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及优秀学生一起设计改造企业项目的学习。在工作室学习共同体中由于专业教师的核心地位, 专业教师在专业和技术上必须先行先学。

2. 校企共同开发教材。

要让企业先进技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除了设计制作一定的教学项目外, 还得把教学项目的内容编写成校本教材, 才能使上课的专业教师有教学的样本。因此, 在确定新教学项目后, 在工作室的组织协调下, 要及时开发并完成校本教材的撰写。

3. 校企共同开发微视频。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需要把校本教材中涉及的企业产品制造流程、岗位工作过程、操作规范及应用场景, 拍成视频, 供学生学习时观看。通过视频的观察学习,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及每个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工作任务, 明确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四、基于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效

以工作室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 不仅能够实现一般现代学徒制培养高质量劳动者的特点, 而且还具有以下三点现实意义。

第一, 工作室学习共同体能够有效破解企业中“以工代学”现象。校企合作如果没有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学生下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时, 企业常常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 让学生去从事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组建了工作室学习共同体后, 学生每一次的下企业学习和实践, 都会在专业教师的全程参与下、在企业师傅的协助下完成。

第二, 工作室学习共同体能够有效解决企业与学校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工作室学习共同体中的专业教师, 是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核心。他们不仅要关注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 还要下企业实践学习, 同时还得定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与协助下, 组织共同体中的成员把企业的新技术产品及应用转换成供学生学习的教学项目。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工作室成员能够及时学到新知识、新技术, 学生学习的项目和技术也得到了及时地更新, 这就保证了学校教学内容能够紧跟企业的发展, 不至于落后、脱节。

第三, 工作室学习共同体能够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和岗位能力水平。其实, 目前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质量不高的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专业教师的真实水平不够。尽管各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师“双师型”的培养, 但教师真正的技术不是简单地靠考个证就能提高的。在工作室学习共同体中, 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下企业学习、实践, 这样带着任务的下企业才是真正的下企业, 这样才不至于落后, 跟上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 以工作室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晶, 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1) .

[2]杨黎明.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 2013 (15) .

[3]黄享苟.现代学徒制要以学校为指导[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4) .

[4]赵鹏飞, 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2) .

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8

一、课程基地提出的背景

不知从何时起,县市级中学的学科教育走入了一个怪圈,一个令人尴尬的词语“县中模式”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且一度成为教育界的时髦词语。许多人认为它只将目光聚焦于应试,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简单、浅层、机械、低效的传授与训练上,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考试成绩,但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辨析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几乎全被解题能力所取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重新思考提升县市级共同体学科教育教学的新路径,将学科教育教学的重点从“拼时间”转向“提效率”上,打造县市级共同体学科教育教学的新名片,是县市级中学教师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国内外关于课程基地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011年,江苏投入5000万元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决定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这一创新举措,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强烈风暴。如何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建成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新课堂”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三、课程基地研究的主要观点、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作为县市级的初中语文课程基地,首先要从学科环境的硬件做起,重视实体建设,以营造“书香”校园为抓手,设立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班级书屋及其它浅阅读区等阅读场所,将学校成为培养“终身阅读者”的摇篮;

(2)课程基地建设要打破以往的“学科基地”概念,突出课程要求,体现课程意识、特点和质感,不能把课程狭隘地理解为课堂,也不能把课程基地建设成一般的活动、演示场所;

(3)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县市级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在我校原有的“结构—尝试”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能力,促成智慧;

(4)在研究过程中,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打造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品牌,同时实现与兄弟学校联合互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研究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的语文特色的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情境、凸现语文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2)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实施好国家课程,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建立具有科学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4)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等措施,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促进教师成长,以教师引领学生发展;

(5)以本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配合市教研室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与之合作成为市青年骨干教师实践基地,并作为培育优秀教师基地,对全市语文教学起到辐射作用,力求打造宜兴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知名品牌;

(6)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学科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将教学内容、课程背景、教材的补充材料等加以整合,建立起数字化的资源库,让全市教师共享基地成果。

3.可能的创新之处

(1)可以探索一条面向县市级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效能提升之路;

(2)可以打破“学科教学”的狭隘观念,从课程的高度审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构建“大语文”的学习框架;

(3)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成长,探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4)建立语文教学资源库,更好地辐射地方语文教学,带动兄弟学校共同进步,进一步发挥地区骨干学校的引领作用。

四、课程基地研究的研究思路及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要围绕提升课程基地工作效能这一问题,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

(2)要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突出课程的要求,体现课程意识、特点和质感;

(3)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4)要充分体现教师参与、层层推进;

(5)要充分体现实践体验、载体创新;

(6)要充分体现外援力量、社会共享。

(7)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自我评估的标准和机制,随时检测课程基地建设目标达成的情况。

2.共同体语文课程基地实施的主要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2)前期探索阶段;

(3)深入研究阶段;

(4)总结鉴定阶段。

五、共同体语文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合作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共同体工作总结 篇9

总结及成效

坊安街道石埠小学

2013年4月1日

自我校与南流中学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以来。我们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挥教育优势,在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学生发展、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有成效的“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联动活动,我们本着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原则,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我们两处学校的领导都高度重视“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共同体建立的各项工作,并成立了学校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下设5个办公室和5个项目组。随后,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近期工作计划,形成配档表,上报教育局。并且就发展共同体建设及其相应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与周密安排,做到了“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措施;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项目。

(二)积极发动,营造氛围

两校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后,立即召开两处学校领导班子和项目组会议,在认清学校发展共同体建立的目的、意义的同时,重点安排了对各项工作的要求与措施。此外我们还具体分析当前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共同体发展的工作目标、任务、方法和措施。会后,把此项工作的意义任务传达到每一个老师,让全体教师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与信心,为发展共同体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讲求实效,工作到位

1.互亮家底,实行资源共享

去年10 月11 日,我们两处学校“手拉手”捐赠活动在石埠小学进行,南流中学向我校捐赠图书 500 多册、教学仪器 40多件,下一步计划再赠送一部分多媒体器材。虽在经济上的支持不多,但能使我们两处学校在闲置物质资源上得到了补用和共享。

2.送教上门,实行教法帮扶

南流中学是一处省级规范化学校,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能力强、水平高,而我校教师存在年龄偏大,并且多数是民转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研活动开展困难等问题,教师发展缺少名师引领,为此,今学年开学初,南流中学选派3名骨干教师到我校支教,这三名教师是蔡世芳、王海燕、孙萍,他们分别是区、市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特别是来我校支教的孙萍老师,在她的带领下,我校的体育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体育工作蒸蒸日上,体育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我校在区第八届全运会中,篮球比赛获得了男篮第四、女篮第三的好成绩;在武术项目中,获得了金牌第二、奖牌第二、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在田径比赛中,也获得了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狠抓成绩不放松的前提下,孙萍老师还积极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成功组织了两届体育节,成立了舞蹈社团,自创、编排了适合小学生娱乐、锻炼于一体的校园集体健身操<江南style>,现在我校90%以上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校园集体健身操,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舞蹈社团,她利用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舞蹈排练,去年在与南流共同体庆元旦节目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近来她指导的节目将到区里去参加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此外,南流中学选派的另外两名优秀教师,也多次举行示范课,公开课,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我校进行教学帮扶。他们精心的设计、精彩的教学,使我校教师在教学方面受到多方面的启发,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少走了弯路。

3、搭建平台,共同成长。

以“一对

一、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的捆绑式帮扶为目的,积极构筑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场,促进教育走向均衡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校发展持续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⑴、加强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狠抓提高教育质量为突破口,全面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充分利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优势,帮助和带动小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去年9月28日上午,两校领导组织了有关人员对3名支教老师的课堂教学帮扶进行了调研,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提高课堂效率,共谋学校发展”。活动的内容包括:听取支教老师汇报,推门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除3名支教老师参加外,两处学校还有20名教师参加了这项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教师谈了自己对小学课堂教学的体会,征求了部分小学骨干教师的意见;业务领导评价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工作能力,提出了一些诚恳的意见和想法。本次调研促进了我校教师与南流中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启发了教师的教学悟性,对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搞好班级管理,于2012年10月15日,我校派出4名班主任去南流中学参与学习,悉心听取南流中学就班级管理、学生安全、班级纪律、养成习惯、以及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及成功经验,同时,我校老师也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迷茫和困惑,彼此交流班级管理的良策,对我校的班主任工作有极大裨益。

⑵、在学生中,以活动为载体,建立德育互动发展机制。

通过开展两校学生“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一对一的互助活动,实现孩子们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去年9月4日,在南流中学校举行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我校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班级与

班级结对”、“学生与学生结对”的联谊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为我校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4、重视过程,落实到位

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有效展开,南流中学已深入学校就各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了3次。通过检查,督促学校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切实提高活动实效,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求我们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共同体建设的实效性。

总之共同体的建立,尤其是结对帮扶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南流中学的示范辐射作用,两处学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出现了勃勃生机。

一是在南流中学的帮扶下,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变,明确了办学目标,提高了办学品位。

二是教师事业心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渲染。

四是两校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两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是扩大了两校的交流合作,加深了共同体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之间的情感。

六是两校得到了管理、教学、教研、的相互交流,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

七是通过两校的合作,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上一篇:如何作好医患沟通下一篇:证券市场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