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2024-06-18

实训基地工作总结(通用8篇)

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1

汽车应用分院实训基地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6月汽车应用分院实训基地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本新实训大楼的完工促进汽车实训基地的科学化、智能化、现代化,目前实训基地共有八个实训室、两个训练中心和十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建筑面积3550平米,设备总值532万元,服务于汽车应用分院的汽车检测、汽服、汽电、汽整四个专业,是一个集课内实践、集中实训、岗前培训、证书考核、和教学设备研发与一体的综合型职业技能训练基地。实训教师队伍拥有教师11名,我们这支实训教师队伍最大的特点的是全部来自一线企业,有着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这是一只教学能力强、企业经验多、个人素质高的实训教师团队。在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为了总结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和不足,更好的制定下一学期的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实训基地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全年共完成36个教学班、九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累计授课学时9066学时,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我们没有降低对教学效果的要求,最终学生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督导评分较上一年相比也有了明显提高,在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相关工作的同时全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教学事故和安全事故。

2、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汽车应用学院实训基地2016学年工作总结

点、培养目标及我院的办学理念,我实训基地组织多次研讨和进入企业调研活动,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计划,使我院培养的学生能够切合实际的掌握就业本领。

3、教学改革方面,我实训基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针对高职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针对魏威校长提出实训课要以教师演示巡回指导为方向,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动起手来学到真真正正的技术性操作流程,发动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教学视频文件,使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招生工作

实训基地全年接待招生参观人数4700余人次,全员加班40余天,共70余次,无一起投诉事件,并多次得到招生办的表扬

1、日常招生工作。我实训基地按照汽车应用学院的统一要求,和针对招生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午休息时间期间安排两名专人值班负责招生接待工作,轮流吃饭,避免了出现参观无人接待的现象。并要求上班期间没课的实训教师要全天在岗,确保了新生参观讲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2、周六、日,五

一、端午等假期招生工作。在放假期间我实训基地汽车应用学院实训基地2016学年工作总结

安排3-4名教师全天在岗负责新生参观讲解工作。

3、制定汽车应用学院实训基地讲解稿。为了避免值班教师对讲解的实训室不熟练、讲解的话术参差不齐等现象的发生。我实训基地根据实训基地情况、就业前景、毕业生薪资待遇、专业优势、授课情况、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制定了新生参观讲解稿。更加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的参观接待。

4、地区招生工作,负责地点通化市、白山市、敦化市,累计出差21天。我个人在通化县为学院护理专业招收了王贺和李盛丽两名学生 火车站迎新过程中派出罗佳和黄靖宇共计10天,接待学生及家长共计2500人,接待满意率100%。

黄静宇老师在今年的招生期间表现尤为突出。被评为招生期间先进工作者。

三、制度建设方面

1、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实训基地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隐患一票否决制,用电、用油、门窗等都有专门负责检查。

2、制定了汽车应用学院安全检查登记表。在实训设备使用上,还制定了工具(设备)借用登记表、使用情况记录表、损坏登记表等。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人。

四、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1、在本学期根据就业的实际需要、经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建设新实训大楼汽车实训基地,并被吉林省评为汽车应用学院实训基地2016学年工作总结

吉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新增模拟4S店车间,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全面。2、2016年6月汽车应用分院实习基地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全年实训基地共新建七个实训室、两个训练中心和十个理实一体化教室,新增设备总值108万元,其中汽检专业投入103万元,汽服专业投入5万元,这样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接下来示范基地的中期检查也奠定了基础。

3、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新采购6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包括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都更新了教学设备,将实训的教学内容更加应用化、实际化。

4、本学年每月组织一次教师对教学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活动,确保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五、实训基地工作表现

1、在这一年里所有教师都能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实训基地设备维护,日常管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举办了“吉科工匠杯”教师技能大赛,并获得了学校高度重视,为学生打造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的积极性。

3、举办了学生组汽车应用分院第十一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应用分院第十一届汽车汽车营销大赛,实训场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更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本届比赛还为我院参加吉林省2016年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营销大赛选拔了五位优秀选手。汽车应用学院实训基地2016学年工作总结

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1、在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部分教师不够灵活。多组织实践教学观摩活动,促使教师间相互学习。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

2、尽快完善实训室建设,对于新成立的实训室要迅速提高承担教学任务的能力,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接下来示范基地的中期检查也奠定了基础。

3、在实训基地的汽车营销训练中心建设方面我只考虑了控制成本满足教学的问题,没考虑到装修豪华程度对招生工作的积极影响。我们要积极形成新的建设方案,在2017年上半年尽快完成新方案建设。本学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是收获的一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实训基地本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团队凝聚力,在新的一年的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2

一、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庞洪秀、王巧云、刘彤 (2008) 调查了河北等41所院校, 涉及了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调查显示在对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各高职院校均比较重视。校内实训设备配置上, 有92.68%的院校拥有会计实训专用机房, 95.12%的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 73.17%的院校使用会计教学软件。

陶晓峰 (2009) 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对江西财经管理职业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进行了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现状调查。调查显示, 82.54%的学生不同程度的不满意现有校内会计实训场所, 主要因素有校内实训场所职场氛围营造不够, 实训设施设备落后、不全, 缺乏仿真、实战效果, 实训场所面积较小, 工位不够。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调查显示:一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 二是由于高职院校领导重视不够, 导致校企合作只是一纸空文, 处在半有半无的状态, 实训实习流于形式, 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尹珍丽、陈洁 (2011) 调查了湖南有代表性的九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 调查发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这一块, 也都比较重视。对于校外实训基地, 作者发现大部分还是流于形式, 要么就是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 随便找几个公司挂上名要么就是有学生去了, 根本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蒋湛波 (2011) 对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师范学校等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现状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场所达不到数量要求, 实训设施、设备不足、比较落后、会计软件缺乏仿真性。

从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看, 对于校内实训基地, 尽管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 但许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欠缺, 尚未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一定难度, 建有校外实训基地的, 也大多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会计工作特点

1. 企业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看,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 在短期内只能作为一名初级会计人员, 从事初级会计人员的工作。高职会计毕业生如果要想从一名初级会计人员成长为一名中级会计人员最快也需要4、5年时间, 最终只能有很少一部分能成为一名高级会计人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初级会计人员。

无论是从我国初级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 还是从我国初级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看, 我国初级会计人员在企业属于业务操作性人员, 其职能主要是进行日常会计核算, 财务报告的编制, 依法进行纳税申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应突出这些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也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2. 企业会计工作性质

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依法申报纳税、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审计等是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主要工作。这些工作属于文字性的信息处理工作, 主要体现在利用手工或计算机进行业务的处理上。企业会计工作属于文字性的信息处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即使在我们并不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 根据企业提供的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我们也能做好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的代理记账业务, 代理记账人员就是根据企业每月提交的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及纳税申报工作。

3. 企业会计工作的保密性要求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凭证为依据, 运营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 用以提供会计信息, 提高经济效益的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要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作为会计工作的完成者――会计人员必然会接触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商业秘密, 比如专利、秘密配方、经营意向、决策资料, 财务安排、关系客户资料、财务会议记录等。这些商业秘密如果一旦泄露外流或是在外公开, 或是被竞争对手掌握,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 或许将是致命的威胁, 轻者影响企业的发展, 重者或将企业逼上绝境。因此企业都有财务会计方面的保密制度, 对企业会计人员都有保密的要求。为防止秘密外泄, 除非企业确有人才需要, 否则企业一般不欢迎学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习、实训。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1. 重点建好校内仿真实训基地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一定难度, 这种状况在一定期间内将长期存在。为向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 当前我们只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企业会计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 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活动, 建立会计仿真实训室, 做到“假账真做”,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种仿真模拟实训模式能实现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建好校内仿真实训室, 为学生提供实训场, 实现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2. 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要具有针对性、系统性

仿真实训室建设要有针对性, 仿真实训室建设要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初级会计人员。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申报纳税是初级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我们应重点建好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建好纳税实训室以培养学生税收筹划、申报纳税的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我们建设财务管理实训室、审计实训室以培养学生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 审计的能力。

仿真实训室建设要具有系统性, 仿真实训室建设既要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又要考虑企业不同会计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会计人员目前有两种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一是手工, 二是会计电算化,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把一部分由会计人员手工完成的工作交给了计算机来完成。在当前会计电算化大量应用的情况下, 是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笔者曾与学校教师及企业会计人员探讨这个问题。普遍认为, 在会计电算化大量应用的今天, 在对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同时, 不能减少手工模拟实训。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会计手工帐的情况下, 才能更好的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业务。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 对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审计业务学习也很有帮助。同时学生会计核算实训资料完全可以作为企业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审计的实训资料。企业实训室建设要系统考虑这些问题。

3. 积极探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是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 为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提供训练平台。高职会计专业校内仿真实训室最大一个缺点就是实训环境缺乏一定真实性。校内仿真实训室即使按真实环境建立, 但它还是缺乏一定的职场氛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还是要建立尽量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下进行会计实习实训。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特点, 对高职会计专业如何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困难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企业会计工作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能够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活动, 建立会计仿真实训室, 对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 实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1]庞洪秀, 王巧云, 刘彤.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 2008, (21) :66-67.

[2]尹珍丽、陈洁.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来自湖南部分高校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 2011, (7) :43-44.

[3]陶晓峰.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大学, 2009.

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多主体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功能

一、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发展的现状

社会工作是一门在实务中发展起来的专业,对社工人才的实务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专业实训在社工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实训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1]实训基地即为实施实训教学的场所。但这个场所必须是“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场所装备技术配置为核心能力,规模化、多样化、规范化实施全真或高仿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等就业导向课程计划注重实践教学资源有序整合的系统。”[2]可见实训基地并不只是一个场所,它需要各种软硬条件——技术、人员、设备支持、对就业市场的了解等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机构、社区、政府等多主体共同建设而来。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基地发展普遍存在着一对矛盾:一方面,各高校社工专业实训基地严重缺乏。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先于实践”,1993年第一个社会工作系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而当时几乎没人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度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急剧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目前已有200多所。但是社工用人机构、部门的数量却没有大幅地提高。同时一些机构专业水平比较低难以担当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实训基地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社工在我国还属于准专业状态,很多作为实训基地的机构,比如政府部门、民政、社区等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少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以及工作方法,往往把实训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主要从事一些档案整理、文字输入等非专业活动,而学生们所需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方面的训练几乎没有。同时,合格的督导、稳定的实训经费以及学校与机构之间的长期共建运行机制等的匮乏,造成了实训基地往往空有其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上矛盾现象出现的根源之一,就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各主体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共建体对各主体所具有的功能,以致于不能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使这些功能得以发挥。功能是某一社会主体、社会安排所发生的作用。社会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机构以及社区、政府等众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他们既是社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同时也是实训基地功能指向的客体。下文对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对各主体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对各主体的功能

(一)对共建学校的功能

社会工作实训属于实践教学范畴,学校是实训基地建立的首要主体。相应的,对共建学校的功能也是实训基地的首要功能。实训基地对共建学校的功能可以分为:学生培养、教师培养、促进科研以及学校公关功能等。

1、培养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1)专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核心功能。社会工作是一门非常强调工作方法的专业,通过亲身去处理各种全真的实务案例,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的流程、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常用对策。能够促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衔接。

(2)专业价值观的树立。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不一样,是一个“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它的最终成果体现在“被改变的人”上。因此社会工作拥有一套复杂的价值观体系,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对其今后的工作影响至深,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专业价值观的树立非常重要。个人价值观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只有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才能够逐步清晰起来。实训基地在一种可控的状态下,为尚在校园的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场景与案例,能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3)初步职业社会化,避免“现实冲击”

实训是衔接学校教育与实际职业情境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能够实现初步职业社会化——内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认同其职业规范、了解社会工作的真实工作情境。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现实冲击。现实冲击是指由新雇员对其工作所怀有的期望与工作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新雇员的心理冲击。[3]实训基地所提供是高仿真或全真的实务情境,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工作这一工作的全貌,包括工作的内容、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从而避免学生真正开始社工职业时因期望与实际的差异而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通过实训学生还能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在,投身于相应的社工领域,从而实现人-职匹配。

2、培养高水准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

(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由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先于实践”的特殊情况,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由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专业 “半路出家”而来,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占比很低,而同时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更少。缺乏实务能力的师资对学生的教学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训基地的建立并不是只服务于学生,它同时也具备教师技能培训的功能。是培养锻炼“双师”的一条有效途径。

(2)促进科研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的发展。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缘起,教师经常进入实训基地,在实务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教师科研不接地气,与实践完全两个系统的情况。

3、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工用人机构或部门并不是天然的实训基地,作为实训基地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机构、场地、技术、实训师(督导)、课程、制度、标准、评价等等。高校在这其中必须与共建机构一起培训教师、编制实训教材、设置实训课程、建立实训效果的评价标准及程序等等。在建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这一系列成果也必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

4、通过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能获得更多资源

实训基地是一个高校与社会多个主体共建联办的产物。通过实训基地,高校与社工机构、机构所在社区、政府等联系更为紧密。共建为高校赢得了更多的资源,高校可以节省投资,提高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二)对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功能

目前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机构有六类:一是属于社会工作行政性质的机构,如民政局、妇联、残联等;二是院舍照顾机构,如养老院、儿童救助机构等;三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四是经营性的发展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亲子服务中心等;五是由政府牵头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附属于政府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帮教服务;六是医疗等服务机构,如医务社工、戒毒等。[4]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对这些机构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人力资源的充实与水平提升

(1)弥补人力不足

随着社会服务项目日益增多、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目前社会所急需的。但目前的社工机构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手不够,现有的社工目前都是在超负荷工作。与没有成为实训基地的机构相比较,实训基地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具备社会工作基本素养的学生进入,能够缓解社工机构部分服务压力。

(2)提升机构内社工专业素养以及机构整体专业水平

作为共建的一方,社工组织必须提供实训督导,以承担起监督和指导学生实践的任务。在对一些机构社工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工非常愿意承担督导的工作,但是 “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指导”成为阻碍他们承担督导一职的重要因素[5]。因此对机构中符合条件的社工进行督导培训也是共建实训基地工作中重要的内容。通过督导培训不但提高了社工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的习惯,提升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能力等等。而且这部分社工督导将来还能够为机构内成员提供督导,从而全面提高机构的专业水平。

2、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社工实训基地首先是社工性质的机构,它本身承担着服务社会的任务。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些机构必须能够充分调查,在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回应。而作为实训基地,它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任务,因此它能够将服务、教学、科研结合在一起,实现以教学促服务、以科研促服务。从而不断针对新的社会问题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三、对其他主体的功能

除高校与社工机构外,社工实训基地的共建主体还有政府、学校(其他)、企业、社区、媒体等等。可以根据社工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领域进行任意组合模式。比如学校社工实训基地,其共建主体就必须增加其他学校、老年社工实训基地还需要增加社区等主体。社工实训基地对这些主体也都具备一定的功能。以社区为例,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处于一定的社区当中,社区是由聚居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每个特定的社区都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实训基地建设主体中加入社区,能够让社工机构更加了解社区的需求,提供更适合的服务,为和谐社区建设助一臂之力。

社会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多主体共建的过程,实训基地的建成与有效运作对参与建设的各主体的共同发展都会有所裨益。充分认识到这点,建设各方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建设好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培养更多合格的社工人才,以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参考文献:

[1]梁绿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资料选编.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7.

[2]阎泽.实训基地概念探源与内涵逆思维——兼谈要素、意义、功能.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6).

[3]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69.

[4]周丹红.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途径的探索.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4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机电系主干专业部,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42.86%,“双师”达到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题,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保住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技能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为了适应中技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缓解当前工厂一线操作人员不足,中技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不足,按照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为集中和整合教学资源,2008年,将钳工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电子实验室、车工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进行整合,组建了技能实训基地。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需要又建成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一体化教室。承担了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学生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规范了实训基地管理,扩大了实训教学中心的辐射作用。目前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拥有实践和教学设备362.02万元,使得本专业的在校学生的生均设备比达到了2692元,学校在未来三年内计划再投入约95万元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购臵教学模型及教学设备。为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建设主要指导思想:

(1)满足本校学生技能实践教学的需求。(2)向在校外人员的技能训练扩展。(3)实训基地分功能区域设臵。

(4)为实训基地功能的扩展预留空间,规范培训的需要,开展培训项目。(5)确保本实训基地在全市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领先。

2、建设目标: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满足中技技能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实践技能考试的需求;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以技能实训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和技能考核中心,同时满足校外技能教育培训和考核。

3、实验场地及设备规划:

学校已近三年已累计投入52.8万元用于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计划搬入新校区后,将实用的原则,按功能和要求搬入实训基地教学楼,新实训基地教学楼合计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具体区域分布为:考试中心模块、钳工实训教学模块、焊工实训教学模块、普通机加工实训教学模块、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模块、自动化实训教学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块、创新科技研发模块。建设项目论证方案已获得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在2年之内投完成新设备的设入,使实训基地设备资产接近500万元。计划分二期进行建设。

(1)一期建设:满足专业的实训要求,技能考试中心,一年内完成,具体建设计划:

①新建实践技能考试中心。

②添加设备,完善技能实训教学模块建设。

(2)二期建设:满足教育培训和考核,两年内完成,具体建设计划: ①购臵设备,扩建实训模块2个。②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其他模块设备。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42.86%,“双师”达到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

2)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计划至2013年使本专业的专任教师数增加到20人,兼职教师增加到6人,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高级职称比例达65%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

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方式,我校目前已建立一支具有教育观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行业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学骨干。培养了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4)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①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坚持开展以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师德建设标兵,倡导教师爱岗、爱教、爱学生的风尚,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意识,引导教师安心、倾心从事职业教育事业,正确对待名利,激励教师做以身立教、敬业奉献的模范。

②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利用优秀政策,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不拘一格地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加入专业教学团队,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出国、高校进修、进行教科研项目、企业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动专业群的发展。

③通过学校内部教师培养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学历水平。新教师上岗前必须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每年选送2~4名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学习,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在校的专业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到校内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指导。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推广和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和高层次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④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今后三年,将继续从企业中选聘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熟悉行业情况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指导,使学生学习到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二、实施实践教学情况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教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按照生产过程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确定专业技术理论及基础,以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及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整合课程,以达到胜任行业岗位要求。教学内容则强调“产学结合、工学结合”。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

根据专业领域要求,以职业实践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

课程内容着重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目标必需的基本知识部分,二是专业延伸知识部分,三是技能培养训练部分。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臵,将加大专业拓展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分阶段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学科理论系统性,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驳接的“专业群理论供给体系”,以带动专业群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技能实训基地的定位

技能实训基地的定位是: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平台,服务于不同教育层次;努力成为全市有重要影响的技能实训考核基地,向全市开放培训。

4.技能实践教学的理念

以学生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作为培养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能力为中心,以培养符合基层操作需求的合格人才为准则。结合实践教学理念来开发课程体系,决定实训内容、设计实训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技能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的时效性,即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所需的要求,让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联系,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拓展基本技能。为了解决这些技能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大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内容来尝试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5.技能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是

(1)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完成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需求;(2)深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包括课程改革、管理和实训教材建设,积极开拓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满足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训练、校外培训的综合性技能实训任务;(3)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学科、阶段性、开放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实训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突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壁垒,组建现代化技能实训基地,搭建技能实训公共平台。(4)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制度和法规,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实训基地的考核体系,努力成为全市有重要影响的职业技能教学实训考核中心。

6.技能实训基地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1)技能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①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落实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方针,将原归属于教务科管理的实验室、技能训练室重组后归实训基地管理。成立技能训练基地后,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技能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各课程实训教材及实训教学课件,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教学实体;②按照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改革思路,系统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设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师资队伍,改进保障措施,实现我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③突破学科界限,融合不同学科技能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训练项目,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联想能力,为实施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2)技能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案:①稳步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逐步建设涵盖单项技能阶段、见习阶段、综合技能强化训练、实习阶段的“以能力为导向的阶段性、开放式、全程性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坚持实践教学改革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与具体要求,理清实践教学内容,确定技能教学的“必修”与“选修”项目,不断完善各个实践教学阶段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②优化传统的教学:根据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教育的要求,实训基地的技能实训注重培养技能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人文技能、沟通技能的训练,并将三者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及扎实技能的实用型人才。③教学方法的改革:a.将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针对当前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即将进入实习之前,首先进入技能实训基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型进行训练,使学生预先熟练和规范各项技能操作的步骤及要求,以便于他们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实习。b.适时引入创新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训和教学,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思意识。

(二)实践教学总体情况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教学主要面向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钳、焊、电、机加工、数控加工等技能课,利用同时教学模型、一体化教学、模拟场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实训基地的实训室还承担对进入生产实习的学生提前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并为校外人员技能培训提供条件。

经过近几年的运转,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各实训室较好地完成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技能实践教学是近年技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技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的要求,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臵实践项目,并注重实用性、开放性,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实践项目设臵上体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重视,既有基本的单项技能的规范操作,又有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的。实践项目不断更新,基本形成了体系完善,符合技校教育特点的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技术

近年来,中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更新教学和实训设备。建议起较完备的常用的技能操作训练教学平台,保证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能课程的合理开出。实训基地主要为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业余时间有序开放利用,通过统一管理和调配,设备的利用率高,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实践手段和实践技术。此外,实训基地重视实践项目研究和创新,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实践项目作为重点训练项目。

2、实验教学方法

综合采用“模拟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创新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1)模拟教学法:采用“观看示范录像——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学习——初次模拟训练——教师现场纠正——再次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帮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学会规范熟练的技术手法,在既降低操作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开展实际工作的自信心。

(2)分姐教学法:实训基地根据实训项目采用较为传统、、常用、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创新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教学理念,开拓学生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用学到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任务分解法:教师将综合性实训内容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主完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然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代表操作,教师纠正不足,最后由教师示范,学生在按照要求完成实训。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每位同学都参与,学生主动猎取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训教学手段

(1)技能综合强化训练:利用各实训室,在进入实习前进行2周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缩短进入学生实习后的不适应期。

(2)充分利用网络化、多媒体化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充分采用信息化教学,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已建立起相关的教学网站,网站详细介绍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的体制与管理、实践教学、实践教材、环境与设施、人员结构、仪器设备和特色办学方面的情况。目前建有全校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供教师学生在网上浏览、教学、阅读和材料下载使用,方便学习和提高效率,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短片、教学资源网络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实践课堂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3)开放性实训室管理:为使学生及时巩固,熟练提高,中心制订了向学生自习时间和周末开放训练的制度和办法,培养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4、实训教学考核方法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建立了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法。各门实践课程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及各自特点,制订统一的考核及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学生技能成绩考评采用平时技能成绩与期末技能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平时技能成绩占30%,以考勤、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占70%,以在现场随机抽考实践项目的方式进行。

5、实践教材及大纲

(1)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机床切削加工实训基地进行了实践教材改编,目前已编写实践培训教材。

(2)目前实训基地教师对实训教学已完成了部分CAI课件的制作。

(五)实验教学的管理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实训基地主任由机电部主管实训教学副主任担任,下设实训室兼职管理员5名。机电部教务科负责下达教学任务,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主讲教师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专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及实验设计和课程改革。实训室管理人员负责实践准备、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管理。

1、目前已制定了实训基地各级人员的各种管理制度。

2、教学质量的监控:技能实践教学课程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督导组从学校层面对实践课进行督导监控,实践教学基地内部也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督导制度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实践教学效果,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2、经费保障:学校财务处按实验人时数每学期定期划拨低值易耗实验经费到实训基地,经费实行了专项单列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3、网络信息化平台主要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运行和管理。

三、技能实训基地特色

1、技能教学方式改革具有示范性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技能教学在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依托于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其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因而教学内容和质量差别较大。目前由于教育规模扩大和设备技术更新快等原因,学生实际训练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实践技能教学受到严重影响。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技能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完成实践技能的教学。实训基地非常重视基于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到标准规范的、可反复进行、易于评价、反馈的新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引入创新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教学,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构建了具有示范性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模拟教学”、“见习教学”阶段、“实训教学”阶段、“技能考核”五大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新体系突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各学科理论知识、技能的交叉与融合,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内容,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创造贴近一线的真实环境,使技能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构建特色的实践技能教学共享平台

机床切削加工实训基地从2008年建设以来,将原有隶属于教务处的实验、实训室整合,建设了技能实训基地,承担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践技能教学任务,同时也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充分体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精神。建立涵盖不同学科的技能实践教学平台,并积极拓展,向实践技能考试、继续教育和创新教育等项目开放,逐步建设成为面向全市培训考核的专业性平台,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4、实现了操作人员培养的“无缝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良好合作,由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按照实际操作要求完成。培养方式完全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定单式培养,毕业后到企业可缩短不适应期,立即可进行工作。

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专业适用性 基地满足相应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提供适合职业能力养成的实习岗位。

2)“互惠互利、双向受益”

学院和基地双方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臵、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3)相对稳定性

各专业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单位开展合作,并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内(3至5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4)相对集中性

实训基地要具备同时接收至少10名学生顶岗实习的条件,便于学院、企业实施实习教学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专业部职责

1)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负责实习实训基地的统筹和协调,协助相关系联系、管理实习实训基地,系负责相关专业实习基地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等具体工作。

2)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负责选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单位和场地,负责选聘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

3)系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习企业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校外实习、实训指导书,制定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4)系选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承担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5)系负责实习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3、合作企业职责

1)企业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

2)配备业务强、技术精,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有相应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3)承担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在学生取得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4)指定专人,配合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并负责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为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承担“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

6)提供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

4、指导教师选聘

1)实习指导教师由专业部、企业协商选聘,共同管理。

2)选聘热心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实习实训指导经历,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的现场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作为指导教师。

3)对选聘的指导教师,签订聘任协议,做为学院兼职教师,纳入教学管理与考核,建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库。

5、建立程序

1)根据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特点与实训需求,系部具体考察实习基地条件,并提出实习基地建立的可行性报告。

2)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机构审核,确定实习基地建立意向。3)在符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可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与企业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企业和相关系各执一份。

4)根据教学需要和双方意愿,对符合条件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签定合作协议后可挂“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标牌。

6、基地管理

1)校外实习基地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统一协调,各系协同企业组织实施并进行管理。

2)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会同有关系不定期检查、评估基地实习情况,收集实习单位对实习情况的反馈材料,并在实习结束后,做好学生对实习效果的相关调查。

3)协议到期的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续签协议。4)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任务的实习实训单位,经双方协商,予以撤消。

四、结束语

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5

实训基地总结材料

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人杰地灵、经济发达的范仲淹故里山东省邹平县,始建于1998年,经过多年潜心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食用油生产研发、机械加产品工制造、铝镁合金新型材料生产研发、热电联产、纺织制造、驾驶员培训、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化股份制企业,山东三星集团下设十余家子公司:山东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邹平三星油脂工业有限公司、邹平星宇科技纺织有限公司、内蒙三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山东明达热电有限公司、山东惠民明达油棉有限公司、邹平安星驾校有限公司等。拥有固定资产45亿元,企业职工4000余人。

为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山东三星集团大力开展人才兴企战略,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与省内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就业与培养合作关系,包括: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企业实训基地,与对口院校长期合作安置毕业生就业,诚邀名校教授来公司授课,选拔优秀员工攻读在职研究生学历,选派员工赴高校脱产培训,委托学校进行新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在与各高校的合作中,不但提高了本企员工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了员工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而且为刚刚离校的院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帮助毕业生实现由校园到社会的良好过度。

山东三星集团平均每年接受大学本科生2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营销岗位及部分行政科室和技术研发岗位;平均每年大中专毕业生近千人,主要分布在生产技术及营销岗位;同时每年有若干硕士研究生到我公司就职,主要安置在研发及高级技术岗位。大批毕业生的就职给企业带来十分强大的发展力量,并能够带来十分有益的新鲜血液,例如技术方面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完善改革和各种高效工作方法的涌现等。

我公司与院校间的合作除了在就业、实训中的平台搭建以外更加重视新老员工在工作中的培训学习。

我公司与山东轻工业学院之间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首先,我公司每年选拔优秀大学生员工参加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在职研究生考试,平均每年有二十名左右优秀员工通过考试,正式被录取为轻工业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学校定期派讲师来我公司为学员授课,并为下届备考员工提供学习辅导。然后,我公司在高考结束之际招聘了一批高中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前就业的平台,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参加大学学习的机会,本次招聘活动共组织上百名高中毕业生,在招聘活动结束后与山东轻工业学院合作组办了一期“长寿花营销精英培训班”,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我公司计划以后继续组织这种形式的培养活动。

山东商业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在我公司工作稳定、积极努力,作出了一定成绩,受到了直管领导的良好评价;我公司在铝业职业学院的招聘活动中受到该校学生的高度认可。

在专业培养方面,我公司因新型材料项目的成立,提前储备了一批骨干技术人才,他们都是以上各院校中的优秀学生,我们为他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的同时投入巨资统一派送他们到山西太原重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在学校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我公司拥有完善的内部培训发展平台——人才管理培训中心,作为公司后备干部人才的培训基地,每一届后备干部培训班都会被送往知名高校脱产培训。例如,我们的“三〇一”二期培训班今年年初被派往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参加了一段时间的经理人培训班,山东大学管

理学院院长及各知名教授都为培训班讲授了专题课程,学员受益匪浅。

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6

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与探索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涵,探索学科教学融入“两纲”教育、提升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与厚实的专业素养,有较强的课程理解力、执行力与开发力,在全市乃至在全国有影响力与有知名度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课程领衔教师。

2、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认真贯彻“两纲”教育指导纲要,结合课改核心精神,通过教学实践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使基地老师在新课程价值的理解、学科专业知识架构更新,以及学术水平、教学能力、课程评价能力提升等方面,获得显著的提高。

3、探索思想政治课研究实训基地的长效培训机制,整合更多的培训资源,使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育德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与辐射,为推进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础的支持平台。

二.本期基地具体内容

1、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结合“两纲”教育基本要求,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和生命价值的视角出发,实施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中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培养公民责任感的课题研究;

2、深入学校教学第一线,了解基地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结合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深入的研究与评估。

3、通过实训基地教师培养实践,探索相对完善和有效的政治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模式,为形成实训基地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提供范例。

三.拟建项目:

1.基地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调查与研究

任 务:

ð 了解当前思想政治课实施的主要存在问题,包括课程价值的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教学的针对性与评价、学生的课程接受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学校的课程资源配置与管理等方面;

ð 形成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方案与指标

要 求:

ð 每位教师完成二节展示课,完成3个新教材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参考;

ð 完成1个单元的时政教育的整体设计方案,完成2篇时政教学设计,其中包括1篇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与教学评价;

ð 完成针对其他学员的听课评价,完成2篇教学反思。

2.基于两纲精神的思想政治课公民意识课题研究

任 务:

ð 根据课改与两纲要求,突显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功能,注重政治课程的教程与学程开发。教程突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学程突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

ð 开展时政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包括时政教育的课程定位、资源整合、师资培训、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等研究内容。

ð 尝试探索学生探究型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建构与反思能力等等。

ð 建立思想政治课的资源平台,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平台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上传与下载资料的通道,实现资源共享。

要 求:

ð 并作为子课题的相关责任人,承担对应课题任务;

ð 组织课题相关工作,定期完成开题、中期汇报和结题任务;

ð 做好课题相关资料汇总工作。

3.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学习模式研究

任 务:

ð 开展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模式。主要包括专家报告、案例学习、小组交流、在线学习,开展自学与集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模式。

ð 重点研究职后教师的新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材选用、呈现方式。

要 求:

ð 完成在基地期间的读书要求,并完成相应的读书报告;

ð 完成网上工作室各项任务。

五.成员管理

1.成员要求: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具体要求。成员选拔由市教委德育处总体安排,选拔过程参照名师基地选拔程序。

2.成员考核:

(1)学分考核

总课时与学分安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总课时

总学分

课程

4次,12课时

4次,12课时

24

4

论坛

2次,6课时

2次,6课时

2次,6课时

18

3

教学

8个半天听课+评课,36课时

8个半天听课+评课,36课时

72

12

课题

4次,12课时

3次,9课时

3次,9课时

30

5

读书

4本,12课时

2本,6课时

2本,6课时

24

4

网络

6课时

9课时

9课时

24

4

共计

84课时,14分

78课时,13分

30课时,5分

192

32

单个学期安排:

第一学期(2010年6月——2010年1月)

出勤

作业

其他

总计

备注

课程

4次,计1分,

缺席2次,不计分

1次,计1分

2

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7

一、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做法

“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源自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两件事, 更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做的法子”。现代高职教育在此理念指引下发展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教”“学”“做”“训”“评”一体, 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职责的培养, 非常适于职业教育。因此, 我们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努力践行此理念。

(一) 制度建设保障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作用

1. 健全和完善校内实训室制度

我们以法律文秘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为契机, 加大校内仿真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 并整合资源, 健全管理机构, 完善各类实训室运行制度, 推进管理水平提升, 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 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同时, 完善实训室安全制度, 制定学生实训守则、实训室设备使用登记表、实训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使实训基地管理责任明确, 运行安全, 保证基地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 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健全, 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设备使用率高, 效果良好。

2.“三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保障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逐步提升

我们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指引下, 根据学生学习成长及职业技能养成规律, 大力推进“认知实训、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梯式”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体系的实施。认知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学期, 通常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庭审、见习, 安排学生进行庭审速录技能及秘书实务的初步训练,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书记员工作岗位及庭审速录技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和感受, 培养专业兴趣。仿真实训, 即校内工作性实训, 一般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 主要内容包括学期综合实训、庭审速录技能强化训练、庭审实务训练, 以及参与校内外会议速录服务等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 学生到法院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由法院等用人单位根据行业标准进行考核, 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实践证明, “三阶梯式”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体系中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使教学实训内容紧紧围绕岗位展开,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工作岗位, 掌握岗位技能, 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 “校内仿真化训练、校外就业性顶岗”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1. 加强校内仿真化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加强了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建设,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学与做, 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 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围绕书记员岗位核心技能———庭审速录技能, 建设“速录技能与教学一体化实训室”, 把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与亚伟速录技能训练有机融合, 实现速录技能与课堂理论教学一体化。

(2) 围绕法律文秘专业核心技能———书记员工作实务, 充实、升级“模拟法庭实训室”, 建设“法律文秘综合技能实训室”, 使学生在校内模拟仿真环境中培养岗位工作技能。

(3) 围绕专业基础技能———文秘工作技能, 完善“秘书综合技能实训室”和“形体训练实训室”, 以培养学生从事文秘类岗位的素质和能力。

上述校内实训基地的整合与使用, 保证本专业学生在校内完成所需岗位技能仿真训练, 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 大大改善了原有法律文秘实训室的实训条件, 增加了实训项目开出率, 提供了技能训练的良好环境, 增强了实训基地的功能, 有效提高和保证了实训教学质量, 在仿真实训中也促进了学生法律职业素养的提高。

2. 校院合作, 强化校外就业性顶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自本专业开办以来, 我们与北京市法院系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各级人民法院一直是我们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几年在巩固原有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 我们继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努力拓展法院系统之外的实习实训基地。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深挖内涵, 加强与北京市法院系统与检察院系统的深度合作, 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毕业生由最初8周实习改为一学期实习, 后来又改为一学年顶岗实习。为此, 我们推进了2+1模式的改革, 即前两年在校内加强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强化学生在校内的仿真实训, 完成职业技能的初步训练, 初步具备在法院检察院顶岗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在第五学期, 大部分学生通过法院、检察院考核, 就能到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我们为此编制了顶岗实习手册,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岗位。为期一学年的顶岗实习,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 面对面接受法院、检察官和资深书记员的指导, 巩固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 提升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耐心、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

学生通过在“校内仿真化训练、校外就业性顶岗”实训实习基地的学习与训练, 得到了职业规范化的训练, 掌握了职业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了解了社会、工作及生活, 找准了自己的工作定位。大部分学生能在实习结束时在法院检察院实现就业。该专业的就业性顶岗率由78%提升到95%以上。

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法律文秘专业“校内仿真化训练、校外就业性顶岗”实训实习基地的使用实现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推动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改革,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 深化了“三联动”校企合作机制, 推进了“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法律文秘专业实训基地的深化建设与投入使用, 强化了法律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有力地推动了法律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即:两年校内学习、仿真实训加一年校外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的建成, 保证了学生速录技能的训练, 使“三合一” (法律基本知识+庭审速录技能+司法秘书技能) 书记员人才培养特色更加彰显。学生速录技能的强化和提升, 推动了学院、法院、速录协会“三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向深入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现了校政企行“四合作”, 保证了法院、学院、速录行业及学生的“共赢”。

(二) 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该基地的深化建设与投入使用, 使我们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 把基础较好的学生选拔出来成立品牌班, 配备较强师资进行训练。经过系统训练, 品牌班学生的技能明显提升, 全部通过法院测试。该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会议速录服务。2011年, 该专业学生参加了全国信息处理大赛暨速联大赛预选赛, 很多人获得了一等奖。仅2014年, 学生参加该项赛事就获得了16枚金牌。并有学生成为国手, 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速联大赛。还有不少学生在2013、2014年的全国文秘速录大赛获得一等奖。上述成绩, 无论从层次上还是从规模上看, 在我院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功不可没。

上述学生在各类比赛中的突出表现, 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促进了其他学生的比学赶超, 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明显提升, 有力地配合了法律文秘2+1模式的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 推动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该基地的深化建设与投入使用, 促进了《庭审速录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 完成了课证融合, 将行业的标准引入课程教学, 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并引入行业专家及行业评价标准考核评价学生, 体现了该课程教学做训评的一体化。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来建设《庭审速录技能训练》课程, 规范教学文件、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目前, 《庭审速录技能训练》课程已建成学院精品课, 并编写出该课程配套的校本教材, 用于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及强化提速, 成效显著。

(四) 提升了师资的整体素质

实训条件的改善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实训环境, 也起到了督促教师苦练内功, 提升自身技能与素质。自2011年起, 本专业多位教师参加“亚伟杯”全国信息处理大赛暨速联大赛预选赛, 取得了多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 有三位教师成为国手, 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速联大赛, 并有一位教师获得铜牌。上述教师取得的成绩, 也促进了其他教师提升自身水平与素质, 促进了教师对课程进行改革,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指导更多的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 提高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训基地建设也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建设成效明显。首先, 该专业作为我院市级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 已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验收。同时, 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明显提升。通过在实训基地的“校内仿真化”训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行业最新要求进行技能训练, 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得到了强化。大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法院检察院的测试, 提前一学年到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在法院检察院等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也为他们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高达95.7%的学生顺利实现在法院检察院的就业。

(六) 强化了社会服务, 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该实训基地, 该专业为合作单位培训在职人员2000余人次, 承担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服务工作, 还承接了校内外会议速录服务, 并先后为北京市教委、市委政法委、北京市教育科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国法学会等数十家单位承担了会议速录任务。法律文秘学生通过完成这些真实的工作任务,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技能,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职业素养。

三、结语

我们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指导深入法律文秘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也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明显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法院、检察院的人才标准得到了严格执行, 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保证了双方的合作共赢, 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与此同时, 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四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就业性顶岗率高、社会认可度高 (获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认可) 。专业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学生报考热度一直在全院各专业中居于首位。目前, 该专业是我院学生规模最大、学生素质最好的专业。

摘要:本文阐述了法律文秘专业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带动了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明显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使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并使法院、检察院的人才标准得到了严格执行, 保证了双方的合作共赢, 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最大化地发挥了实践教学基地的效益。

推进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篇8

一是实施企业运作,接受学生实习。学校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公开招标,把苏州黄桥锦利机械厂引到学校,企业得到了壮大,学生的实习得到了保证,更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是工学结合,转变教学模式。为了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证实习质量,学生先在学校进行技能培训,然后集中时间进企业综合实习。在与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可成科技合作时,我校还安排教师进企业实践。这些教师在做好实习学生稳岗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

三是订单培养,转变育人模式。学校先后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制造公司、海信集团、泗阳新概念婚纱摄影签订了订单培养的协议,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融合。

实训基地的内涵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办学,主要表现在:

一、推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倒逼学校积极主动深入县域相关企业,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信息、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听取企业对课程设置及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形成以机电、电子、服装为骨干专业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建成4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品牌专业。

二、增强了师生的职业能力。在保证完成校内教学实习任务外,我校还与泗阳强力农机配件厂共建校内生产型实习基地,根据企业生产项目进行组织教学,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适应了企业的生产环境,教师、学生的职业能力均得到提升。

上一篇:江苏省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实施细则下一篇:谯家中学2013年秋季学法制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