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林场社会创新管理制度

2024-09-06

二道林场社会创新管理制度(通用4篇)

二道林场社会创新管理制度 篇1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个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共同目标考核、业务目标考核、民主测评和考核领导小组测评,突出科学合理性;实行绩效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与评先树优挂钩,突出公平公正性;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承诺报告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做一流工作、创一流成绩,坚持廉洁从政公开承诺,自戴紧箍咒,强化廉洁自律,主动接受职工群众和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的形象。

3、创新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强化思想意识,提升执行能力,从维护大局、爱岗敬业、严格执法、清正廉洁、优质服务、团结协作、礼貌用语、仪表整洁、卫生环境、遵章守纪十个方面对机关工作人员从业行为进行规范,建立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工作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职业道德。

4、创新劳动纪律、作风约束机制。对义务劳动纪律作出新的要求,严格实行逐级书面请销假制度,强化纪律观念,加强纪律约束,全场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更加焕然一新。对工作日中午饮酒、迟到早退,检查情况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挂钩。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纪委的各项规定。

5、创新“日清周结月计季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月季重点工作循环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和工作督查,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工作执行力,充分调动全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6、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出台《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财务收支审核把关力度,保证财务支出合法、规范、有序运行;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单位的每笔支出有帐可依、有物可循。

7、建立健全场务公开制度。对全场收支、用工、工资、出勤、森林管护承包等全面公开,接受全场职工群众监督。

8、加强信息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做到接发文准确无误,上情下达,有效增强工作的严密性、系统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9、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建立治保、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小组,负责本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保调解工 作,随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

10、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教育干部遵纪守法。年内单位干部职工不发

生刑事、治安案件。

11、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各项制度,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年内单位无重大森 林经济火灾和其他事故发生。

12、建立维安保稳责任制,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年内本单位不出现集体上访。结合单位实际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妥善

安置,并做好帮教工作,减少重新犯罪,同时做好违法青年的帮教工作。

14、加强治保会和调解委员会管理职能作用。定期进行对本单位社情进行分析和 排查,做到一般问题解决不出单位,重大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共同做好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凡外来人员必须到派出所办理登记手续,并负责对外来人 员的计划生育情况进行监督,有违反者及时向上级汇报。

15、职工群众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酗酒滋事,严禁侮辱 诽谤他人,严禁造谣惑众拨弄是非。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 公共秩序,不防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二道林场社会创新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国有林场,制度缺陷,制度创新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林业建设和发展的主战场, 承担着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是巩固和发展林业的基础, 是建立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的有力保障, 在我国林业建设中起着示范和骨干作用。发展国有林场事业, 繁荣国有林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林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有林场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 在竞争中发展自己。由于林业生产的特殊性, 国有林场承担任务的双重性, 就多数国有林场来说, 普遍受到“两危”问题的困扰, 即森林资源危机和国有林场经济危困。具体表现为多年来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 林场债务负担沉重, 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甚至有的林场水、电、通信问题也未得到解决, 资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人才严重缺乏, 职工素质整体偏低, 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国有林场“两危”问题的凸现有客观、历史的因素影响, 更有制度上的缺陷。下面以江西省萍乡市国有林场为实例, 分析国有林场的制度缺陷, 对国有林场制度创新提出几点设想。

一、萍乡市国有林场制度沿革及制度缺陷

1.萍乡市国有林场制度沿革

江西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 地处湘赣边界, 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要道。1956年8月22日, 鸡冠山林场筹建就绪, 并在秋江、荆年二地各设苗圃一所。为了实行采育结合的林业生产方针, 1967年萍乡市林业管理局下属的4个森林站按市局指示筹办森工林场, 同时, 由市林业局直接派员在青溪筹办国营林场, 并于1983年转由市林业工业公司管辖。到1985年, 萍乡共有5个国营森工林场。森工部门从上世纪50年代的收购、采运竹木, 到60年代的收购、采运、种植竹木, 进而发展到1985年底以营林为主, 以收购、采运为辅的多种经营的生产经营企业。1987年, 为了实现萍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消灭荒山, 五年绿化萍乡”的战略目标, 在芦溪区、湘东区将集体荒山通过联营造林的方式, 创办了国营萍乡市玉女峰营林林场和国营萍乡市五峰营林场。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莲花县从吉安地区划归萍乡市管辖, 至此莲花县9个国有林场也随之划归萍乡市管辖。

据2005年统计, 萍乡市共有国有林场16个, 在职职工1 232人, 离退休职工369人, 经营面积92.2万亩, 有林地面积82.4万亩, 生态公益林面积24 149hm2, 森林蓄积量1 929 733m3, 木材年采伐量26 508m3, 木材销售收入1 089万元, 毛竹采伐量47万根, 收入121万元, 年度总收入1 829万元, 上缴利税17万元, 利润亏损125万元, 累计负债5 584万元, 全市林场职工年均收入5 341元。至此, 萍乡国有林场形成完整的林场体系。

萍乡的国有林场通过几十年的建设,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林场制度也逐渐形成, 与全国国有林场制度有许多共性和特征。其主要特征有:①从萍乡国有林场的建立和发展来看, 国有林场是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由国家投资并划出一定地区区域进行规划而建立的, 其经营目标有的是作为林业教育或科研实验场使用, 如萍乡市青溪林场等;有的是为保障国家工农业生产需要而建立的用材林基地, 如莲花县的几个国有林场;有的是通过国有林场重点管理一定区域的森林资源, 或涵养一定区域水源和水库, 如萍乡市南坑林场、萍乡市源并林场等;有的是为了更好地绿化荒山, 提高本区域森林覆盖率, 发挥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 如萍乡市玉女峰林场、萍乡市五峰林场。②国有林场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归属各县区人民政府管理, 分别为副县级或科级建制。③国有林场大多数处于边远地区或生态重点地段, 其生态公益林占经营总面积的39.29%, 承担着重要的保护森林资源任务。④国有林场社会地位边缘化。如国家落实城镇最低保障政策时, 林场职工虽然吃商品粮, 但民政部门认为林场职工不是城市居民;国家出资开展“村村通公路”, “农村电网、电讯改造”工程时, 有关部门认为林场不是农村。几乎国家所有的优惠政策, 林场均不能享受。⑤林场产业结构单一, 经营规模小, 分散在三县二区, 主要以木材、毛竹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 萍乡市国有林场大部分是贫困林场, 当前只有靠有限的间伐或皆伐木竹销售收入来维持职工的工资和正常办公费用。上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国有林场, 都是靠银行贷款建立的, 而目前无偿还贷款能力。近十年大部分林场进行了世行贷款造林, 并且进入还贷期, 目前还贷主要靠政府补助和以贷还贷, 林场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状况严重, 个别林场处于半瘫痪状态。

2.国有林场的制度缺陷

国有林场实行的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制度。政府对国有林场的投入逐年减少, 甚至几乎没有财政上的支持, 又由于林业本身经济外部性的存在, 而国有林场经营规模小, 林业资源分散, 因此, 国有林场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相对缺乏。在这种情况下, 外界对林业行业的投资也提高不多, 作为林场主营业务收入的木材销售价格也逐年下降。因此, 从国有林场现状来看, 发展资金的缺乏甚至是生存资金的缺乏是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瓶颈”。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国有林场的制度安排问题。现有制度的缺陷主要有:国有林场的产权不明确, 国有林场的定位不准, 国有林场经营目标不明, 与政府关系不清楚, 国有林场的激励制度缺失, 国有林场管理业绩评价制度不合理等。

二、国有林场制度创新建议

1.理顺关系, 分类经营, 建立符合经营目标的国有林场管理制度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将逐步把国有林场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两大类”。这无疑为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 可根据两类林场划分的实际需要, 对不同林场现有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经营管理范围作出适当调整。如生态公益林面积占绝大多数的国有林场, 可定位为国家或地方的公益事业单位, 不以商品生产为目的, 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提供经营经费。这样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 是生态公益型林场的主要任务。这类林场要把主要经营活动放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强化资源保护和森林经营措施, 提高森林质量, 完善森林的多种功能上来。如果拥有一定面积的用材林林地, 则可定位为以商业经营为主要目的的企业 (公司) , 按市场经济制度运作, 而国家和地方财政仍应根据其所经营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大小, 给以相应的经营费用补贴。

2.转变观念, 科学创新, 建立科学的国有林场经营制度

作为林业经济组织的国有林场来说, 其培育和生产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以及一切有影响的可以准确计量的产品, 同样可以作为私人物品推向市场参与竞争, 对这类产品可以采用相应的私有产权制度安排, 这将有利于国有林场提高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避免“搭便车”现象。而对于国有林场在培育、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等无形且难于计量的产品, 则可以作为公共物品或者准公共物品对待, 采用公共产权制度安排进行处理。

3.明晰产权, 合理补偿, 建立国有林场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制度

为了加快国家整体森林资源的培育, 可以仿效一些先进国家的做法, 制订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 包括经营资金补贴、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生产物资支援等, 以减少投资风险, 保证经营效益。加强森林生态社会效益评估方法及标准和补偿机制的研究, 征询和综合各有关方意见, 在条件成熟时, 作为一种政策来推广执行, 以便于国家、地方和社会大众所需求的生态社会效益, 转化成对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补偿, 改善原投资回报偏低的状况, 提高经营效益。

4.依法治场, 深化改革, 建立国有林场的法律制度

为了尽快规范国有林场的管理和经营, 在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性质的基础上, 要依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 规范管理程序, 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有林场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通过严格考核和培训, 提高国有林场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科学规划, 不断拓展产业领域, 真正使我国国有林场走出“两危”困境, 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获得国有林场生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唐湘萍.话说萍乡[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

[2].萍乡市林业局营林科.国有林场情况统计表 (全市汇总) [R], 萍乡:萍乡市林业局, 2005

广西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管理 篇3

关键词 国有林场;改革;创新管理;广西国有林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87-03

国有林场在我国的森林资源的保护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国有林场的各种体制却阻碍了国有林场效用的进一步发挥,出现了发展活力匮乏、发展后劲不足、负债累累等现象,这些现象致使国有林场的发展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以广西国有林场为例,对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产权制度以及营运机制的改革做重点探讨,以期为国有林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现存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国有林场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林业发展速度,导致国有林场的整体经营水平过低,无法发挥出国有林场的真正效益,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广西国有林场内办公用房的设施非常简陋,这种简单的办公房根本无法满足新时代国有林场的发展需要;其次,林地与外界联系的道路系统建设非常不健全,没有真正的柏油路;再次,通讯设施不够完备;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最终可以归结为,国有林场的投资资金过少。资金的短缺不仅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健全,更使得国有林场面临着极大的运转困难。

1.2 体制性矛盾突出

国有林场作为国家事业性单位,需要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来维护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然而,由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机构的不完善,使得很多扶持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这就造成了国有林场发展的稳定性没有充足资金保障。此外,林场职工的保险和退休金与其他事业单位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也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国有林场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广西国有林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条件也相当不便,而且,贫瘠的土壤使得林地的生产力非常低下,这就使得林地正常运转面临巨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造成了林地内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非常低,甚至会出现无法保证基本收入的情况。这些现象导致林地人员可能选择走出林地转业或跳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由此,很多专业人员大量流失,使得国有林场没有足够人才支持,最终,林场发展陷入职工年龄偏大、专业素质不高和继承者匮乏的尴尬

局面。

2 改革与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分类定位,理顺体制

分类定位,理顺体制,是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切入点,更是国有林场得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基础条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科学划定林场的类型。科学的划分林场类型,是进行林场发展的首要步骤。因此,在开发林场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林场类型进行科学的定位,例如,以地位定位国有林场时,如果该林场生态地位比较重要而本身生态环境又极为脆弱,这时就需要合理发展生态林,并将其划归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第二,明确各类性质、落实隶属和应有的权责制。在类型明确上,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文件要求。对生态公益型林场来说,要确定国有林场的公益事业性,并要将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划归为所隶属的行政单位承担。而对于商品型林场,则将其确定为按市场机制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管理型林场,在保证其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并发挥本身应有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场经营潜力,在国有林场的发展中注入生机与活力。在隶属关系定位上,国有林场应用统一归口当地林业局管理,并做到政事分离。在权力上,生态公益型林场应有森林资源和林地管护权,并且可以在不影响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的基础上,在部分林地或者荒山闲地上经营使用权。而商品经营型林地必须依法获得森林资源、林地使用权证,鼓励多种所有制下商品林的发展。

2.2 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对国有林场的产权制度改革,实质上就是在明确林场产权的基础上,对当前所有制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因为国有林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国有林场产权制度改革时,要本着“不随便更改林场用途、不随便进行林场流转、以调整林场经营权为核心”的三大原则,进行林场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具体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解放原有落后的思想,形成依托市场发展,实现最大效益的林场发展意识。并要建立其与时俱进的市场竞争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此外,还应当积极借鉴已经成功改革的林场经验,以理顺林场的发展关系,保持自身的健康发展。其次,引入激励机制。要想充分调动林场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收益分配额是关键。因此,在进行林场的产权制度改革时,可以采用分离林木经营权和所有权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游资,使职工直接参与森林的自然生长。这样的一种模式非常有利于林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林场的多元化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林场这种模式下过于分散的股权,以防止因为林场经营出现问题,而造成林场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必须保证改革后的国有林场,仍需要国家占有大部分股份。再次,调整林场的产业结构。要想将林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林场实施生态林业、循环发展、多项经营的发展模式。并要同时将国家对于林场和职工的补偿政策落实到位。最后,加强林场的法律制度的建设。法律制度历来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政策。因此,要想实现林场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就必须建立其与之相对应的林场法律法规,在维护经营者权利的同时,要使他们明确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以保证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有法可依。

2.3 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要想充分管理好广西国有林场,就必须认识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资产权属、经营、目的、权利等问题。为了探索出适合国有林地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对广西国有林场管理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要积极向公共型和服务型转变。这就需要改变原有国有林场的管理,而转向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管理。这种管理对象的转变,加强了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共服务的职能。第二,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出资人制度。就目前来说,广西欠缺一个能够代表国有森林资产资源所有的统一机构。而要想尽快完成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改革,就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号召,尽快建立起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管理机构。第三,加大对国有林场布局调整的力度,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这就需要促进国有林场投资的主体走向多元化、分散化。实现人力资本收入与其工作相率相一致的目标,从而增强林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2.4 经营体制改革与创新

要想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国有林场就必须实现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变。但是,就目前来说,国有林场要实现这一转变还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摆脱这些限制,就必须进行经营机制的改革。根据广西国有林地中的经营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国有林场的投入,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扶持力度。政府必须要保证每年对于国有林场费用的补给,并要积极建设国有林场内部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生态公益林场的投入比例更是要适当加大。与此同时,还应当降低国有林场的税费负担。另外,在参与社会保险和贷款提供方面,政府要给予国有林场一定的优惠政策。其次,要强化国有林场内部的管理,激活国有林场的经营机制。这一改革建议主要是面向林场的干部聘任制、职工劳动合同制以及人事劳动制。第三,调整国有林场的产业结构,优化内部的组织结构。针对国有林场经营机制中存在的结构偏差和职工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国有林场要想实现新时期的大发展,就必须积极调整其产业机构,优化内部组织机构。首先,在实现国有林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基础功能上,广西国有林地还可以发展面向市场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以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潜在优势。其次,国有林场要将现有的人才、技术、森林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积极的调整,以实现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国有林场的整体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益。最后,国有林场要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实现统一管理、分级核算。这样一来,国有林场的竞争力可得到有效提高。

二道林场社会创新管理制度 篇4

2.1.1 自我变革机制 林场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因素加强管理。首先,针对森林资源的管理状况,制定适合林场的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推动林场改革措施的顺利开展,提升林场的经济效益。其次,需要结合林场各个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精简、高效、协调”的原则,制定自我完善的变革机制,对管理层、执行层、职位分工、运作等模式进行改革。只有不断的自我变革,适应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才能增强林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2.1.2 挖掘和培养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人就是主导一切社会变革的源泉,是创新的主体。这就要求广大林场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发掘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及激励的体制;为人才提供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鼓励员工自我培训,激发其创作热情;切实保障广大员工在林场的管理工作中更加有责任心,积极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使林场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林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2.1.3 创新文化培养机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两种纽带的带动,即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这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好的企业必定有好的企业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员工的独立性、积极性及责任感。故林场管理中应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引领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不断进步、创新。

2.2 提高林场的综合条件

2.2.1 改善林场的基础设施 林场在不断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林场发展的基本。在经营过程中,应全力争取国家扶持项目投资资金,改善林场的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抓好林场办公基础设施、林木良种基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公益林管护道路等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基础条件,提升林场的经济效益。

2.2.2 科学的发展战略 林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依靠的是政策和科技。科技从根本上有决定性作用,利用科技发展林场已经成为趋势,诸如推广科技育苗、多树种混交等林业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专家和科技骨干加强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林场的具体情况,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林场管理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林场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2.3 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林场建立了新的机制,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之后,还应加强执行和落实工作,培养林场员工的执行力,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工作。这就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把创新的机制和改革措施融入到管理工作中,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在创新的机制上确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将制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付诸实践。只要是不能适应林场发展的体系,就应推陈出新,让新的机制来管理林场的日常工作,保证内部制度始终充满活力和生机。

同时,必须实行竞争机制,在绩效考核、工资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实行激励机制。针对管理程序而言,需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不断的总结、改进,鼓励员工进行改革和创新。

3 结语

上一篇:童年趣事四年级小学作文下一篇:团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07年上半年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