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及工作总结

2024-07-07

中医适宜及工作总结(精选6篇)

中医适宜及工作总结 篇1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2010年)

根据湖南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落实县卫生局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我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镇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澧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开展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中医业务骨干为成员的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进一步强化实施《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计划》,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建设中医科,并开设了慢性疼痛病专科,筹建理疗科。

四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镇农村中医药现

状和实际情况,今年以来,对全院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8项以上,并对全镇的19个村卫生所20余医务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四次,出台了激励政策鼓励自学。培训内容主要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二册等内容为主。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由院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五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2010年我们购买了一批用于技术推广的实用器具,通过培训后发给每个学员,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没有,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没有投影仪及笔记本工作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四是专项资金筹备不够。

三、计划打算

为使我县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

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以下几点打算: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还应继续,我们将定期或不定期派遣中医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二是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师资、学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三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并认同中医药适宜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四是开源节流,积极筹备专项资金,强化中医科建设。

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及工作总结 篇2

1 此次推广的项目及推广方式

推广项目为甘肃省专家通过筛选推荐的具有疗效确切、经常使用、易于掌握的项目, 如“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技术,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技术, 脏腑背俞排罐治疗腰肌劳损技术”等20项适宜技术, 整个项目主要为针灸推拿, 涉及现代医学的解剖学, 神经系统检查, 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知识。项目培训要求乡镇卫生院学员掌握20项, 社区、村卫生室掌握10项, 学员全脱产、食宿免费, 上午理论, 下午实践操作, 适当以讲座的形式穿插现代医学相关知识。学习效果分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两部分考核。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酒泉市乡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室从医人员, 拟培训450人, 实际在册398人, 共4期, 每期培训末发放调查表, 共发放400份, 回收345份, 问卷有效率96.25%, 见表1。

2.2 内容

问卷涉及民族、学历、职称、专业、岗位、进修经历及对振兴中医事业的观点等15项问卷内容。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 方法为t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98名基层卫生学员中, 男性309人, 女性89人, 男∶女=3.5∶1, 年龄最小者21岁, 最大者63岁, 平均年龄为 (39.55±9.49) 岁。其中无学历学员为31人占8% (主要在村卫生室) , 中专学历者254人占64%, 大专学历者97人占24%, 本科学历者16人占4%。中医专业者61人占15%, 中西医结合专业者16人占4%, 西医专业314人占79%, 其他7人占2%。

3.2 统计结果 (见表2)

3.3 对统计的分析

学员职称 (无1、初级2、中级3) , 总体1.80±0.66, 既学员的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以内, 有一部分乡村医师还没有医师证和职称。

年龄平均为 (39.55±9.49) 岁, 从第1期 (主要为各乡镇卫生院) 到第4期 (主要为村卫生室) 平均年龄越来越大, 平均年龄最大相差5岁, 在村卫生室年龄在45-63岁之间的学员, 多数单独采用传统中医方法防治疾病, 而且他们也迫切需要了解解剖学、现代诊断方法等知识。

希望从事的专业 (中医1、中西医结合2、西医3、辅助科室4) 调查中, 均数 (1.93±0.50) , 说明基层医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事实上基层医生主要从事全科医师工作。最近在全国推行的西医学中医给基层, 特别是给全科医师带来实惠, 有的纯西医门诊也开展了针灸、按摩等项目。

在基层学员希望培训的项目 (中医1、西医2) 里, 得到的答案是 (1.13±0.36) , 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学员们希望多培训些“简、便、廉”的中医项目。

让学员重新从医选专业 (中医1、中西医结合2、西医3) , 得到的均值是 (1.91±0.56) , 中西医结合是基层学员首选。留给医学行政部门或医学教育专家的问题是基层如何培养中西医结合型的全科医师, 如何稳定和提高中医人才。

基层学员有无进修经历 (有1、无2) 的问卷中, 中医院的进修经历为 (1.66±0.49) , 西医院的进修经历为 (1.45±0.52) 。均值显示基层学员在西医院的进修人次远多于在中医院进修人次。

对本次培训前后的收获和感受 (好1、一般2) 中, 培训学员对培训前的感受是 (1.58±0.50) , 培训后为 (1.15±0.36) , 显示学员对所学内容实用、易于操作的培训项目比较满意。经对部分乡镇卫生院第一期学员的回访, 部分项目已经在基层开展, 而且疗效好, 收费低廉, 老百姓易接受。

4 几点思考

4.1 效益与评价体系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其他传统中医药诊疗疾病一样主要特点两个字简和廉, 如此次培训项目中的按摩气海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只需要医者的耐心和一根中指, 气海配天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就一条艾柱和一点姜蒜等等。而对医疗单位来说,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要, 如果项目不能给医院和医生本人带来经济收益, 年终医院对科室的评价、科室对医生本人评价或社会对医院评价都主要依据经济效益, 特别在基层, 经济效益更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4.2 人员素质与培训

此次调查的学员, 有一部分在村卫生室从医者无学历或无执业证, 乡镇卫生院多数学员是初级或中专学历, 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普遍缺乏, 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学习, 而且年长的知识老化, 年轻的没兴趣学中医, 因此, 基层从业人员中医理论与技能素质有待提高。在中医药人才的培训方面, 从2009年开始, 甘肃省卫生厅提出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 要求各市州、各单位在医护人员自学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组织集中辅导。这种活动对西医学中医、尤其提高西医内科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显而易见的, 但中医学经典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至少中医学经典对目前即将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是雪上加霜, 而不是雪中送炭。

4.3 中医学文化与临床

中国古代文化孕育出祖国传统医学, 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医人文精神和其确切的疗效。为倡导医院人文精神, 最近各中医院在艰难生存的同时, 在医院门厅、走廊等处通过名人字画、塑像等营造中医文化氛围, 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与中医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医院费尽心思宣传医院各个科室的诊疗项目、大型诊疗设备及用途。在2009年春季人才招聘会上, 很耐人寻味的是省级医院不论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在人才引进上都撇开中医学文化只注重用得上、用得着具有一技之长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有时, 即使有一技之长, 也要在根正苗红的“三不”框架内, 即 (1) 不是普通西医本科的不要, (2) 第一学历不是西医本科的不要, (3) 30岁以上除检验、影像专业外不具备胃肠镜操作、单独外科手术、心脑等介入能力的不要, 这种引进人才的标准趋势今后5-10年可能发展到部分地县级医院。2008年甘肃省开始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无疑给中医学院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就业机会, 同时给基层的中医事业发展也注入了新鲜血液。

4.4 环境与政策

中医的发展取决于医学环境及政策, 在某医学院一位药理学教授一边在中医的招牌下申请从植物里提取瘦素, 解决肥胖人群的科研课题, 一边却在课堂上对着学生说中医缺乏科学依据。个别省份中医学院毕业生从事外科存在资质问题或外科系统研究生不予录取。又有“鱼腥草、双黄连事件和岌岌可危的清开灵”。现行医疗执法监督制度更让中医师可能会存在非法行医, 但有了西医的资格证在医疗系统则一路绿灯。按照现行的环境和政策, 中医的振兴还有更长的路需要走, 中医是不是一定要回归民间, 确实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5 基层学员振兴中医建议摘录

(1) 振兴中医非常好, 但更应该是拯救, 国家拯救, 中医自救, 这次学习班突出了这些, 非常好, 应多培训几期。 (赵亦工, 男, 大专, 55岁, 中医。) (2) 中西并重, 既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经典, 又要学习现代医学。 (李旭, 男, 本科, 26岁, 中西医结合。) (3) 用中医药治病在某种情况下就是比西药好, 还可以治本, 培训工作应从基础抓起, 定期请名老中医谈治病经验。 (崔文钦, 男, 中专, 60岁, 西医。)

参考文献

[1]任建萍, 吴林荣, 蒋建敏.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经验[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6 (26) :54-55.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篇3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局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绛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以中医院为基地,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了项目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医院也按照卫生局要求制定了项目推广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四.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我县以县中医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全县各乡镇医疗机构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

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全县的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结合实际,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由县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了统一印制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三、计划打算

为使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

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以下几点打算: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还应继续,我们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各基层进行临床实践培训指导。

二是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师资、学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三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并认同中医药适宜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中医适宜及工作总结 篇4

2009年12月5日,浙江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推广工作培训班在富阳市中医医院六楼多功能厅举办。市卫生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医政科徐科长出席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富阳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40余名医务职员参加了此次学习。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针推医院院长、省级名中医方剑乔主任中医师和浙江中医药大学讲师谷海洋为学员讲授了《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技术》、《经皮***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四周炎技术》、《平衡针灸刺肩痛***治疗肩痛技术》等四个简便易把握的适宜技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授课老师深进浅出的理论授课与现场手把手实践操纵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很多学员纷纷上前亲身体验针灸推拿的效果,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浙江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的大力协助下,培训班顺利结束。很多学员表示对此类培训班非常欢迎,并且希看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深进进修学习。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富阳市2010年创建省级卫生强市的重要内容。为此,如何进步培训疗效,强化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上风和作用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中医适宜及工作总结 篇5

青冈县中医院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发挥,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走进临床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2010年我院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今年以来,我院积极出台管理办法,鼓励临床科室在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条件下,积极申报本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经过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初筛、审核:大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技术等近10项中医适宜技术开始走进医院临床科室。

二、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紧紧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以及《黑龙江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的基础上,再筛选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作为推广内容。医院对临床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并将适宜技术临床开展情况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医院明确要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科室要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定期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形成本科室特有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为鼓励和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临床,医院专门设立“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专项基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已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医院还将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计入医师考核档案,并

作为科主任任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全力推进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到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应用,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探索了一套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

1、是要进一步强化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2、是要抓好宣传培训,健全队伍。要求医务人员按要求能熟炼掌握中

医药适宜技术;

3、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按要求推广应用国家和省已经认定的中医药

适宜技术,收集整理中医药适宜技术。

4、完善提高,扩大服务。不断完善工作方案,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

为广大群众服务。

青冈县中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农村推广研究概况 篇6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农村,推广应用,综述

基层医学适宜技术是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 (需要解决的主要医疗保健问题、医疗保障状况和实际可支付能力等) 所确定的技术成熟、方法简便、费用低廉、效果良好的医学管理方法、医学技术方法、医学诊治药物、医学诊治装备、医学诊治手段等的总称[1]。中医适宜技术具备科学性、先进性 (相对) 、安全性、有效性、成熟性、经济性、易行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具有临床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2]。由于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简、便、验、廉”, 对于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均具有重大意义[3]。本文对近年来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情况进行综述。

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实践研究

自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工作以来, 已分4批向农村和社区推出120余项临床安全、有效、规范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7年来, 这些技术已覆盖到全国所有省区市, 共约1万余名医生接受了师资培训并向基层推广, 形成群众得实惠、基层中医学有技术、中医院有效益的多赢局面[4]。推广示范县的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均能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乡村医生参加适宜技术培训比率为99%, 乡镇卫生院中医处方增加, 医疗费用降低, 减轻了农民负担, 节约了新农合基金, 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能, 保证了新农合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5]。

在适宜技术筛选研究方面, 通过不断总结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评经验, 调整、规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评指标体系, 使卫生适宜技术筛评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孙荣国[6]等认为适宜技术筛选在确保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 应充分考虑到经济性、可行性、差异性、前瞻性, 需要完善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 比如医药费用报销范畴、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评指标体系研究等。尹爱田[7]等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应用的政策力度, 而对技术的认定过程又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资源条件。有学者指出应选择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中医技术, 开展验证性临床试验, 并进一步面向乡镇卫生院推广[8];并通过现况调查广泛收集中医农村适宜技术评价影响因素, 遵循系统性、独立性、可测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 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调查问卷, 形成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 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构建了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成熟度和规范程度以及普适性、可接受性等3类14个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指标体系[9]。

在推广模式研究方面, 葛建一[10]等提出在推广应用中, 着重构建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人才队伍, 实现人才准入、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保证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高效性。 程开艳[3]指出农村中医技术推广培训存在聘请专家难度大, 农村基础条件差导致参训意识不强、乡村医生专业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难度大等问题, 并提出中医适宜技术要“本地化”、构建中医适宜技术专家库、培训管理制度化、提高总体参训率、建立良好的激励与惩罚制度、培训形式多元化。施仁潮[11]认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提出要将技术推广列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专职推广机构组织实施, 统筹安排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使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转移。孙荣国[12]等提出在推广过程中应完善规划、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多方合作;政策配套、制度建设, 国家应该建立、完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相应条件和配套政策; 强化检评、奖励先进。陈睿[13]等通过研究提出完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②实行分类推广, 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体系;③加强各推广体系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 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鉴于目前的现状, 必须由政府去协调和统筹管理, 改变目前的政出多门, 联系松散, 甚至脱节的现象, 加强联系, 建立正常的双向沟通渠道, 形成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的联合体。

2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两方面。

在绩效评价方面,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在示范县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被培训人员己掌握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得到患者的认可[14]。乡村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评价均较高, 反响较好[15], 门诊人次、业务收入、医药费用减少, 医生业务收入增加, 合作医疗报销增长, 中医药报销比率增加, 选择中医药治疗的疾病越来越多、农民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及服务满意程度提高[16,17]。姚进文[18]等采用社会学定性与统计学定量结合的方法, 从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结果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员对培训技术的需要性、适用性和难易适合性的评价最高, 对培训过程反应良好, 满意率达100%, 多项技术集中培训过程容易控制, 近期培训效果明显, 但要注意把握培训内容的适用性与难易度, 以及培训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应根据中、西医和计生技术的特点, 结合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以更好地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19]。

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 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所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亦有所不同。傅聿铭[20]等对基层医疗工作的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提示影响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因素依次为:领导的重视程、技术的疗效、老百姓的接受程度等, 因此加强领导, 重视乡村医生中医技能培训, 提高适宜技术的疗效, 动员更多的老百姓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是推广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关键环节。谢雁鸣[21]等研究提示基层医务人员的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单位级别、毕业院校、从事的专业等因素与对中医适宜技术在本地区农村应用的态度呈显著相关, 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的主体背景密切相关, 应分层次有重点地应用。任建萍[22]等认为影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 群众的接受程度 (57.30 %) , 领导重视程度 (56.55 %) , 疗效 (56.55 %) , 价格 (44.19 %) , 医生的技术水平 ( 43.07 %) , 技术的安全性 (39.70 %) 。茹淞[23]等通过对甘肃基层医务人员调查发现经费不足和没有配套的器械、药品是其影响因素, 应投入足够的推广经费并合理安排, 健全适宜技术推广配套的器械、设备和药品, 以保证适宜技术的顺利推广。在推广工作中, 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多元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Delphi) 、综合评价用于卫生适宜技术筛选[24]。

3 展望

上一篇:初级英语教学教案二下一篇:纠正四风加强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