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2024-05-10

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共9篇)

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篇1

心得体会

从新课程标准看,九年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际,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的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语文教学现状看,重读写,轻听说;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仍然存在,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等语文能力未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原来的说话训练改为如今的口语交际,要上好这门课,作为老师是得花一番功夫。在这方面,我采取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其服务的方法,使学生话不离口,出口成章,逐步从“不想说,不会说,不敢说”过渡到“我想说,我会说,我敢说”,这对培养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和更好的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每次口语交际练习我都有提示和要求,通过图片、幻灯、情境创设、收集资料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情境的创设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无拘无束的参与。在教学《购物讲价》口语交际活动中,我创设了“文具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接着,提问“假如你是顾客,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售货员,该怎样接待顾客?”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表演、交际。如《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这一口语交际中,一开始,我就播放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电视栏目的录像,就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接着趁势提问:“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哪种电视栏目?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就把学生完全带入到了生活实际当中,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打电话、模仿主持人、导游、医生等。不管设置什么情境,都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已是实实在在的场合里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交往的需要。

二、形式多样,生发口语交际的潜能。

丰富多彩的交际形式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交际兴趣,促进双向、多向信息交流,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提供广阔的天地。

1、利用班队活动的交流方式。

老师要想把一个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少不了要对学生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我就利用班队活动的好机会,一节课确立一个活动主题,让班干部轮流主持。其形式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大组汇报、主持人总结。由于把活动的时间给了他们,这堂课就成了他们的天下。活动的时候,他们就特别来劲。真是畅所欲言,无话不说。我在《课间十分钟》、〈我为班级添光彩〉等主题班会活动中,就收到很明显的效果。假如一个老师一味地包揽,就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权,这样也不好。所以,我有时也让学生自已定活动主题。这样,体现了一种民主,一种主人翁意识,活动起来,学生的劲头就更足。

2、充当不同角色的交流方式。

叶老曾说过:“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实践是获得认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必须走实践这条必由这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尝试点”,让学生去尝、去品、去赏。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随时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思考。因此,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应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通过尝试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锐的感知力。

(1)走进广告,充当导演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设计广告用语这堂课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设计广告用语既要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又要琅琅上口。接着,我引导学生离广告再近一点,甚至跟广告零距离接触,利用广告来进行口语训练。

“格力空调,冷静地选择!”“一颗好牙两面针!”“雅士利,真正的大品牌,值得信赖!”学生们带着自已喜欢的广告语,个个都在老师的假设中变成了大导演。

(2)走进影视,充当影迷

我先从学生喜欢的影视节目中找到口语交际的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既重温了故事情节,又锻练了表达能力。

我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类型的影迷,让学生复述情节、概括内容,人物点评等训练,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练。

(3)走进生活,拓宽口语交际范围

生活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源头活水,通过课堂上的指导,学生又以回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话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学校社会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① 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我可以启发学生:“请你把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演讲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活动,向爸爸、妈妈讲述好吗?”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进行训练的好机会。另外,还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已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感兴趣的话,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

②在社会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社会教育更是口语交际的大课堂,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让口语交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是信息社会,武装自己重要,推销自己更重要。我们梅州市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但“养在深闺人未识。”请你向大家推销一种地方特产,风景名胜或民间风俗。这些内容由于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发言也比较积极。

又例如,我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各行各业的口语特征;还可以安排小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有主题的社会调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努力,学生说话胆子大了,说话流利了,就算是陌生人,他们也能流利、较完整地把话说出来,口语交际上好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扎实地搞好口语交际教学,把口语交际教学放上重要的位置,定能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搞好口语交际教学它不但利于口语交际的训练,还有利于(作文水平、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口语交际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认清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更好的提高和完善口语教学。

骨干教师培训

心 得 体 会

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篇2

一、树立信心, 让学生产生表达欲

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自信心, 就容易获得成功。对学生来说, 更重要的还是先体验到成功感, 才容易形成自信心。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婉转拒绝》时,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以下教学流程 (七嘴八舌“话”故事;各抒己见“演”故事;全神贯注“听”故事;众说纷纭“解”故事) , 先易后难让学生了解到婉转拒绝的基本方法;巧妙暗示, 即我们在拒绝的时候不直接讲自己的看法, 而讲其他人的看法, 或者采用比喻、引用等的修辞暗示自己的观点, 最终达到拒绝别人的目的;迂回曲折, 即先肯定地顺着他的意思, 再表明自己的否定意愿, 并说明理由;适当补偿, 即拒绝对方的同时出些点子来加以弥补, 提出的建议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但要注意提出的建议的确有可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易于完成的问题,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循序渐进再提出新的目标, 使学生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回答错了, 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让他再试一试, 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

二、创设情境, 烘托学生“说”的氛围

创设情境从而凸显教学内容, 使学生关注, 进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 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中考复习时, 我在教学拟写“标语”时, 加强这方面训练。首先出示题目: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宣传标语, 要求主题鲜明, 感情真挚, 构思新颖, 语言简明 (在1~20字之间) 。然后提出要求, 拟写这种题型要求紧扣主题, 把握广告对象的特点、信誉和作用, 或宣传的意义和价值, 做到篇幅适度, 语句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易读易记。接着我就营造氛围, 即兴演讲:“血液是拯救伤病员生命的重要物质, 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 只能依靠人们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宝贵而有限的血液, 去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或新生, 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倡导无偿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需要, 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爱人者人恒爱之, 信人者人恒信之。无偿献血既是无私奉献的真情流露, 也是互助互救的具体表现方式。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 亲人可免费使用等量血液……”接着抛砖引玉, 从对偶的角度, 先说一条“民族在奉献中崛起, 生命在热血里绵延”, 这时就有学生说出“点点滴滴汇心海, 片片真情暖人间”, 我作出肯定, 这类标语在形式上很整齐, 给人以美感, 读起来有节奏, 也便于记忆, 鼓励学生从修辞手法不同角度来做这道习题, 这时, 学生拿起笔, 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写出自己心声, 对献血者的崇高致意。我简单作了归纳:献出的血有限, 献出的爱无限 (对偶) ;鲜血诚宝贵, 救人品更高;鲜血诚可贵, 助人价更高 (仿拟) ;血, 生命的源泉, 友谊的桥梁 (比喻) ;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 (设问) ;我健康, 我献血, 我自豪 (排比) 。其他如:生命在呼唤, 血液在期待, 献出您的爱……都有节奏, 有韵律, 朗朗上口, 听来和谐悦耳, 具有韵律美。同时设计了一些情境题, 如采访某人;当别人有顾虑, 怎么劝说别人献血;等等。

三、联系课本教学内容, 感悟口语交际魅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信息的过程, 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教师应巧妙设计所提的问题, 让学生想说, 精心设置语言环境, 让学生愿说。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 问学生:这篇课文有口语交际方面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从邹忌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从小事入手, 以家比国, 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比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 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委婉得体。从邹忌身上学到什么, 学生发言热烈, 只要言之有理, 都作出肯定:对人对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与反省, 与学校倡导的师生要做到“三省三善”有关;从认识妻、妾、客赞美动机, 观察事物深入细致, 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在口语交际能力上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当然, 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复述、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达到此目标, 要教会学生“倾听”, 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 我们教师应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听”“怎样听”, 只有听清楚, 听明白了, 才能逐步理解对方说话的要义。接着要教会学生“表达”, 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 如何迅速地打动听者, 这里除了在说的内容上要加以指导外, 在说的语气, 语调, 重音等方面也需多多点拨。最后也别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 如面部表情, 体态动作等, 以增强表达效果。

让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篇3

一、打造交流氛围,提高交流的热情

学习氛围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全体成员学习的动机、兴趣、动力、态度等的综合体。良好的口语交流环境,有利于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同学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提高口语交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交流的效果。

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因为环境发生的变化,校园环境、同学、老师一下子都变得陌生,会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不敢主动表达和交流,总怕自己会做得不好。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和交流的氛围,提高孩子们主动表达的意愿。在课堂发言和交流时,教师要多点耐性,多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孩子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于他们出现的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积极表扬、及时鼓励,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对于孩子们在表达和交流中出现的“毛病”,教师要正确认识,允许孩子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并为他们指出错误,从而推动孩子在知错、改错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在课外,教师还要多与孩子们交流,蹲下去与孩子们谈话,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创设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打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孩子们大胆进行表达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孩子们表达的热情。

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增加交流的情趣

李吉林先生曾说:“语言的发源地在具体的情景之中。在一定的情境中激发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推动语言的发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交流环境比较狭窄,往往活动在少数玩伴、父母亲等之中,而在课堂的大环境中,往往是甘当“留声机”,大多都不愿表达,或无法自如地表达。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创设特定的交流情境,给孩子们提供主动交流的机会,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动力。

在新生入学时,《自我介绍》课给孩子们提供了相互认识的机会,但如果只叫孩子们站起来说说自己,往往都会无话可说,仅变成报名字的课。这时,老师可以把介绍课创设为交友会,让孩子们在充分的接触中自由地交流。教师把孩子们带到精心准备过的教室,出示“交朋友”的交流主题,伴着《找朋友》的音乐,让孩子们快乐地与他人交流。在这样的游戏式的交流情境中,孩子们能很快地聚在一起,主动地介绍自己的特点,很快地熟悉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交流的主动性提高了。

不过,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对于个别落单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对于孩子们交流的方式要给予恰当地指导,以促进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开展各种交流的活动,打造活力交流课

小朋友们都有好动的天性,通过开展有趣、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使孩子们的口语交流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交流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多渠道激发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动力。

在上《找春天》这课时,我把孩子们带到户外,让孩子们自由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足迹。孩子们快乐地感受着春天,那桃红柳绿、青青绿草、湛蓝天空、明媚阳光,都是话说春天的好题材。我让小朋友们围成圆圈,紧紧挨着坐在一起,指导孩子们进行交流活动。如,挑选几个孩子作为小记者,拿着“话筒”采访周围的同学。在这样的对答中,孩子们把对春天的直接感受都表达出来了。这样的交流活动,远远胜过在课堂上的说教,或是抽象的课堂提问,不仅落实了教学的内容,还使孩子们获得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口语交际的空间

生活是语言不竭的源泉,语言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孩子们通过与生活中接触的人进行交流,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交际的能力。教师还要多创设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话题,丰富孩子们交流的形式。

我常针对学校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创设孩子们交流的话题,如“我是怎么当值日生的”“上课时有的同学讲闲话为什么不好”“怎么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等。针对家庭生活,我创设以下一些话题,“我和妈妈的一次快乐的游戏”“我帮妈妈做家务”“我错了,妈妈”……针对社会生活,我又创设以下话题:“谢谢你,叔叔”“大哥哥,请不要乱仍垃圾”等。针对这些丰富的话题,我让孩子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精心准备,在课堂上与伙伴互相说,既锻炼孩子们说的能力,还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其在集体环境中发言的胆量。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篇4

应试教育的樊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被动写作,感情虚假的无病呻吟,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等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效率低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目标,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走活作文教学这一盘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㈠作文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阅读练习,轻视作文指导。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没有一堂真正的作文评析指导课,不做一次作文的评批。偏重作文技能,忽视品德修养。学生说一套做一套,谎话、假话连篇,形成双重人格。偏重命题要求,忽视学生对写作的内在心理需求。有的教师命题远离学生生活,或反复作同类题型练习,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笔下无物。偏重语言表达,注重文采,忽视学生在文章中所闪现的思维的火花。㈡作文教学环境封闭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闭门造车”,学生“依样画瓢”。二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狭小窒息的写作空间,静态封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学创造力,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创造力。㈢作文教学目标有偏差

尽人皆知,在中学阶段所要培养的是写作适应实际需要的一般文章的能力。至于文学创作能力,不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偏离了这个标准,常常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范本,刻意地拔高写作基本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陷入苦恼,厌倦的境地。

而且,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训练也跟着考试指挥棒转,大量类似的应考作文训练,必然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而作文教学也确实成了语文教师的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二、整合作文教学资源,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㈠作文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倡“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

曹雪芹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叶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他的《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中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重要的基本功,他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好作文在“做”与“不做”之间。所谓“做”就是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所谓“不做”就是文章应当面对生活有感而发,象泉水般从心间流出,而不是无病呻吟或刻意拔高。

新课标中对说真话,对自由表达,对创新精神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念。”“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种理论导向十分鲜明。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做到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好奇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纯真的语言去表达。那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让学生的写作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如何将这种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

写作目标生活化。在教师给出的话题中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以“感受校园生活”为大目标,再列出小目标:

1、一扇待开启的门——走近教师,2、同桌的你——走近同学,3、风景这边独好——观察学习环境,4、给我一双慧眼——观察学习活动。对目标的解释(包括子目标)充分生活化,以免在目标转变成教学行为时产生异化。保证写作指导能够顺着生活化写作的方向。

写作过程生活化。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生活丰富的人并且善于带领学生去开展活动,体验生活。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获取更为深入的人生体验,延长写作者 的情感触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而厚实,使写作与心灵同步成长。

写作形式生活化。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的写作,形式的自由其目的在于打开精神的自由之门。用随笔来张扬学生独立的个性。所谓凸现“个性”,其实并非要求学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而是希望学生能够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真情实感,体现精神的自由。

生活有多广阔,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作为教师关键在于为学生搭建自由写作的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的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体验,唤回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㈡作文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出“为做人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中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无处不存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尤其是《语文》、《科学》、《思想政治》和《社会历史》等学科。这为作文整合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道德教育素材。

如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与七年级的《思想政治》课中所安排的学习内容“孝敬与爱心”正好出现了共同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回忆父母为我做的事”,来进行道德教育,并借此契机,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孝敬教育”过程中,自然能体会到父母深情,从而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样的整合资源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促使学生诉诸于文。㈢作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倡“为学习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升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与自然学科结合,可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报告、自然科学小论文、环境保护调查等项目的训练;作文教学与艺术学科相结合,可进行艺术欣赏评论类的写作训练;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拓宽作文信息源,指导学生健康地进行网上交流,编写短信等。

不仅如此,如:语文老师与生物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观察落叶”。语文老师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由落叶联想到季节,联想到人生;生物老师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叶面形状,了解落叶特征及其作用,制作树叶标本。最后以《发现与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入说明、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又如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课“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语文老师从歌词内涵出发,让学生体味歌词所体现的思想美和语言美;音乐老师从音律节奏出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最后以《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展开联想。

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生将所接受的知识,延伸到智力思维上,或者说将课堂书本思维适时地切换到学生的智力思维频道上去了。同时,体现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交互思维能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改变作文评价方法,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学生作文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将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价,可采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水平的不同时期的习作,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轨迹,注意发现学生获得的点滴进步,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评价纬度多元化:不只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还要注意学生在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考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5

汕头市西陇小学 袁爱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了几点做法:

1、巧设民主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活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当下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1

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另外,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还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词语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

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 4

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等,我又组织同学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行知教育名言》

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篇6

活教。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活学。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用。用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提问、用英语奖、评、布置作业……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活的语言。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精神会更加振奋,与教师的配合会更加默契,观察力和感知力可锻炼得更加细致而敏锐,联想和想象力可发展得更为全面而丰富,思维能力也会在新的语言工具的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活动与合作。英语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听讲和作笔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交际活动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合情与“合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过程。“浸入情感”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也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它是一种情感培养,让人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语法是组成语言系统的纲纪,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第一性的,语音、语调的标准、地道,语句的合(语)法性,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美人的录音、录像等手法来确保英语教学的科学性。教标准的英语,学标准的英语,用标准的英语。

活作业与活考试。作业的布置应侧重实践能力,如可以让学生用磁带录制口头作业,让学生轮流进行值日报告,陈述、评议时事、新闻等。考试是教学的向导,灵活的考试方式能起到引导活教学的作用。在考查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运用,特别是听力、口语应成为考查的重要内容。

让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活”起来 篇7

一、设计主题话题, 引导学生参与表达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和表达积累。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 设计主题话题,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长此以往, 学生会把这项活动当成一种必须, 而“说”英语也成为一种习惯。那么, 教师应设计什么主题, 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表达呢?其实, 教师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 多设计贴合学生生活的话题, 就能调动学生的表达兴趣。话题可以从教材内容中引申或是挖掘而来;也可以结合时下热点进行设计。例如, 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中的Unit 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这一单元时, 为了营造语言环境, 教师以单元题目为话题, 引导学生参与表达。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每个人也都期望着幸福的来临。这个话题与高中生非常贴切, 因而非常容易调动学生表达的兴趣。为了促进学生主动表达, 教师首先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理解:“I think happiness is living happily with my family. How about you?”此时, 学生被话题吸引了, 纷纷举手表达观点。有学生说“Ithink happiness is having much money.”有大部分学生反驳了这位学生的观点, 提出自己的见解:“I don’t agree with him/her. I think if I have much money, but I don’t have a healthy body, I will be unhappy.So I think happiness is having a good health.”课堂讨论继续进行, 更多学生参与到主题表达中来, 学生的思维不断转动, 口语氛围成功营造起来。当课堂出现“冷场”时, 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等手段, 再次活跃学生思维。由此可见, 教师可以以话题为基础, 在课堂开始前让口语教学“活”起来。

二、设计角色扮演, 感受扮演表达氛围

表演并不是小学生的“专利”。其实, 高中生也喜欢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寻适合的内容,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融入其中, 感受扮演表达氛围。一般而言, 为了达到更好的口语表达效果, 激活口语教学, 角色扮演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较好。例如, 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中的Unit 2 Getting a job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 有效促进了学生参与。本次角色扮演活动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扮演主题和要求为:四人为一组, 学生分别模拟面试官和求职者。其中, 三名为面试官, 一名为求职者。在求职者利用英文自我介绍完毕后, 每名面试官都需要用英文提问, 求职者灵活作答。小组求职者的理想职位由其自主决定, 而面试官应依据不同的职位提出不同的问题, 灵活应对。这一角色扮演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学生模拟情境, 融入角色。有学生想成为一名doc-tor, 在进行自我介绍后, 面试官开始提问:“What’syour expected salary? / Do you think you are quali-fied for this job? Why? / Do you have any experi-ence?”等等。从课堂活跃度来看, 学生非常喜欢这类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能融入其中, 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 拓宽口语学习渠道

口语学习渠道不局限于日常教学,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开辟第二口语课堂, 让口语学习充满活力。例如, 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活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文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出色地演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的模式进行。演讲主题既可以投票决定, 也可以由教师结合学生需要进行拟定。演讲前, 学生自主写稿, 模仿练习。为了最大限度让第二口语课堂“活”起来, 教师还可以增设提问环节, 与演讲的学生形成互动关系。如有一次举办的演讲主题为“Views about Internet”, 演讲前, 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 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撰写演讲稿, 为演讲做好准备;演讲中, 精神饱满, 并做好回答准备;演讲后, 教师点评。这样的方式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如, 教师还可以举办“模拟记者采访”活动:“What do youthink tomorrow will be? / Do you have a lucky num-ber?”等采访主题。除了上述提到的活动, 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辩论会、自编短剧表演、开设英语角等, 要争取把第二课堂的活动系列化, 营造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 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活”起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激 活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交际的兴趣

教育名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效仿,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谈天说地。所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要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因此.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表达方式,要正视学生身心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那种至高无上的架子,要自视为同学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和情感,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开展的“多看电视好不好”的辩论会上,我采用奖“智慧杯”的游戏。对辩论中能抓住对方观点淡自己见解的学生给于奖励。我认为,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设计的“智慧杯”这一游戏.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强烈刺激的“兴奋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这种富有童趣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为争得“智慧杯”无拘无束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也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得到愉悦感、成功感。

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让学生轻松自如地交际

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生活的实际服务的。形式多是当面谈,与生话实际状况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好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实用价值。从提高口语训练的角度来看,通过创设情境来提供有容量、有空间的结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做到人人动口。口语交际教学还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口语交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交际,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既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又能表达得好,表达得体,教师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超越教材,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推销商品”、“讨价还价”、“做客”、“劝架”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交际。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往交际,学会文明地与人交往、沟通。

三、创设互动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形式应勇于打破常规,大胆采取分组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桌分组摆设,形式可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组合。如在教学“当老师好还是当学生好”或“家长打孩子好不好”的活动中.观点一致的学生一个组,自由谈看法,可选择三名学生记录,整理后推进率组的代表在辩论席上进行辩论。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环境,从课堂的环境布置上直接刺激学生的交际意识和表达欲望,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往.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教师则退居幕后,起着组织、指导、调控的作用。口语交际是项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双向或多向互动的条件和机会,可根据交际的不同内容开放课堂场所,把课堂安置在自然环境和社台生活中,让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探索、开怀畅谈;也可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乐于与人交往。

四、借助课文内容,让学生一边演一边交往

口语交际的培养不能只靠教材中安排的几项内容兼训练.而要让口语交际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灵活化。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和《草原》两课后,我让学生当导游。学生兴趣十分高涨,并且能自我介绍,然后能根据顺序,逐个介绍“路上、外洞、孔隙、内洞”的景色,以及草原优美的景色,人情风俗。你别看他们小,一个个带上导游标志可神气了.就连平时不受说话的‘沉默小姐”也滔滔不绝地向游客介绍着。 另外,演课本剧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篇课文.让他们准备十分钟就能出神人画地“演”出来.而且声情并茂。真所谓把戏搬到了课堂上,学生乐意,老师轻松,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做到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让口语交际课活起来.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当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条件和机会。教师只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口语交际课活起来,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国庆.让“问题”成为一根纽带[J].小学教学研究,2004(9).

让信息课教学活起来2009 篇9

江川县后卫中学 张家东

【摘要】中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这种技能的目的与要求,仅仅是认识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各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来学习、巩固、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深度。学校要用计算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益于发展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开放环境,以逐步培养他们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

【关键字】电脑 活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课堂活动要活起来,就要有活的教学目标,活的设计,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过程,活的组织形式,活的教学评价,活用教学媒体和手段。

一、有一个活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甚至于今年和去年一个样。这种心中没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不考虑学生学习上的具体需要,没有个别差异的目标,就是一种“死”的目标。因此,我们从两个方面使目标“活”起来:一是变抽象的学生为具体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二是变静态的目标为动态的目标,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而不是硬性去完成不适当的目标。

一个“活”的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努力,方向明确,学得有趣。例如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的操作,那么在课前,就显示一些例子,从最简单的文章,到很复杂的文档、电子报刊,学生看了以后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 随着一课一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环节,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甚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

二、要有活的教学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课只备课,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目前应该有更深层的内涵,即需备教学方案设计,预测教学中各种的可能性。过去备学生只停留在表层上的“假想的学生”,而真正的课堂学生个性是多层面,丰富多彩的。所以不能只设计一种可能而应更深入地去设计多种可能和多种预案。教学如同一枚硬币,正面是科学,背面是艺术,教育智慧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备课应把学生可能的质疑与课堂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充分的估计并精心准备,这就是“活”备课,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随心所欲、动态生成。即使教案“乱”了,课堂还是活而不乱。叶澜教授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还是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那就叫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那就叫形散而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三、有一个活的教学内容

首先从教材的权威的迷信中走出来,特别是从电脑这一不断发展的学科中走出来。我们决不能局限于某一教材,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结合本校电脑数量足、课时足、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上电脑课的现实情况,除教材外适当加入一些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不刻板单一,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了以下个原则:

1、应用性。使学生学了就能用,在学习中、生活中立即能使所学内容用得上,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比如学习Word就要让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制作手抄报等。在应用时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反过来促使学生来学更多的东西。

2、趣味性。适应于学生的特点,我们抛弃一般电脑教材中的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讲解的套路,适当穿插一些丰富有趣的内容,既有基本知识的说明,又有实战操作的练习。

3、思考性。“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只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这样就能使学生有了遇到问题时有独立思考完成的基础。

4、开放性。开放的机房、宽松的环境,是我校为学生提供的学电脑的乐土。在此乐土之上,我们有意识地设置不同的层次,既有一般的学生都掌握的基本内容,又有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自己探索的内容。例如在讲Windows的操作中,对于文件复制、移动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会,而对于文件的属性,程序的安装则由学生自学掌握,不作为硬性的要求。

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开放。在电脑课上,学习Word时和语文学科相联系,学习键盘操作时和英语学习相联系,学习鼠标操作时和画图相联系,学习画图形和数学相联系。

四、有一个活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从而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1、从课程安排开始。把理论和实践穿插地安排,对一些基本知识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而有一些内容则要在学生操作中产生困难时,他们才会有探究的欲望,再顺理成章地讲。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用才能知不足,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也才会越学越感兴趣。在教Word时,从第一课,我们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简单的“请假条”、“课程表” 到较复杂的“电子报刊”。

4、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资料是你们的,学习任务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助手,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五、有一个活的教学评价

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尽量做到多元、客观、个性。首先,不以一张试卷评定成绩,而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例如,在平时的操作中有创新,可以进行加分。在平时的小竞赛中,如画图比赛、打字比赛等项目中获奖的可以加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已的创意。

考试也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操作题,按照要求能独立地完成一项工作,并要有一定的创意,才能算是优秀;第二部分是笔试题,多以理解性为主,少考乃至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

上一篇:涉及小数的和差倍问题下一篇:随笔: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