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2024-07-27

机械设计(共9篇)

机械设计 篇1

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我们组得到的题目是设计一个,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临答辩那两天更是一直画图到深夜两点才爬到床上去。有的同学更是选择了一整夜的学习画图找资料。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设计所需要的东西都在书上了,当时自己老是想找到什么捷径来完成这次任务。但是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不让的话就麻烦了。我因为这个就吃了不少的亏,比如在我设计减速器的装配草图时我没有太注意相关尺寸,致使我设计的箱体出现了较大的结构错误,间接导致了我以后的装配图的步履维艰。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再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的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总结与应用,还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检验结果是不合格。在本次课程设计当中,由于天冷,也由于课程设计的环境艰苦,许多的同学都感冒了,更有几个同学是刚打完点滴,就开始设计,精神可嘉。我在这次课程设计当中,也不幸得感了冒,现在设计完了就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了。

机械设计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合理化,设计

1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概述

1.1 重要性

目前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动力。可以这么说, 机械设计的发展直接影响人们未来工作、生活的发展方向, 所以要重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提高未来生活、工作的水平。

1.2 注意事项

在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要想实现合理化机械设计就要加强对注意事项的重视程度。首先在机械设计阶段要全面掌握设计要求, 同时还要对设计出的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使方案能最大程度的符合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其次要实行方案的总优化, 关注方案的总程序, 落实到机械制造中的每一个环节。另外, 要想实现方案的优良设计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在策划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积极探索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提升策划的综合性。第二, 在控制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对装置的不断优化, 同时要将优化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2 常见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

2.1 制作程序和技术程序

制作程序和技术程序共同组成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 制作程序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基础, 它主要是将原材料通过劳动转化成能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在该程序中又包含准备和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是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 实施阶段是对初步加工的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形成半成品。而技术程序则是产品形成的关键, 在这个程序中半成品经过又一深层次的加工后形成完整的产品, 技术程序中包含多个生产环节和流程, 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主要形式。

2.2 定位

零件的定位工作程序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零件是否定位准确关乎整个生产工艺的质量, 所以要给予这个环节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零件定位的方法众多, 而要想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水平就要针对零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加工形式。所以在定位过程中要选择不同的标准来衡量零件的定位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对零件定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 这对零件定位实现标准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2.3 零件装夹

为了提高零件位置的准确性,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要将零件放入标准的模具或机床上进行固定位置的工作, 同时还要对零件进行夹紧稳固, 上述过程称为零件的装夹。装夹过程是否科学影响机械制造的质量, 同时还会对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2.4 加工精度控制

相比上述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而言加工精度控制在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最为重要, 不仅对机械制造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加工精度控制包含机械制造的尺寸、位置等方方面面, 对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应用于我国的加工精度控制的方法分为自动形成法、固定标准刀具法以及基本试切法等。

3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优化方案

3.1 提高表面质量的工艺手段

传统机械制造的产品表面都存在表面粗糙、凹印等情况, 表面质量的好坏与总体质量有着较强的关联, 所以要重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表面质量工艺手段改进。重视表面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 还能一定程度上延长机械寿命。要想提高表面质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手段:一是在进行基础保障时要选取恰当的刀具, 不仅能够完成基本的操作, 同时还要保护表面。二是要选择适宜的工作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一旦表面出现变形的情况要进行精细的处理, 不能随意应付, 给表面带来不能挽回的损失。

3.2 落实绿色制造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其中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成为一项重要举措。在传统工艺设计中不断加入新元素, 改进设计方案, 实现新型理念与传统设计的完美结合。另外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追求经济效益,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的双丰收。从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来看, 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以未来绿色环保理念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各个行业也应积极探索, 争取在多个行业中都能落实绿色环保理念。

3.3 加工工艺实现精度化

无论应用多么先进的技术都不能消除机械制造中的误差, 但要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分析误差的来源, 实现加工工艺的精度化。另外还要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误差, 例如改善测量的工具, 最大程度上减少误差的可能性,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阶段为系统的应力和刀具的磨损等阶段, 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减小误差。

3.4 实现设计标准化

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是目前机械制造业努力的主要方向, 机械制造业要想实现设计标准化就要制定一个标准化的规范, 使多个机器工件的规格、构造等都能达到一致。通过标准化管理才能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也能降低制造成本, 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设计时要重视设计的标准化, 提高策划水平, 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最终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结语:

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十分必要, 不仅能够延长产品使用的寿命, 同时还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日常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中要重视设计的合理化, 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邰金华.机械设计工程数据类型及其管理技术分析[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0, 45 (6) :102-104.

机械设计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 双语教学 渗透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7-02

一、双语教学背景

我国加入WTO和新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课堂教学如沐春风,注重学习的体验和知识的运用成为目前教学的最为核心的内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纯知识的外语教学已经落后,不再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中除了知识性,还有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然而,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应用。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没有学好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外部环境,结果就导致“哑巴英语”这一现象的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双语教学,在高校的应用进一步充实了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交际性。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或在母语教学过关的情况下,用部分非母语或全部非母语进行学科教学的称为双语教学。

二、《机械设计》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从大环境来说,我们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以要用英语作为沟通的桥梁,而在高校里加强这一沟通的桥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双语教学。

2.从课程本身来说,《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最后一门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去设计适用的零部件和简单的机械。理论推理不多,难度相对适中,非常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3.从学生角度出发,这门课一般放在第五学期,这时学生英语的水平基本过英语四级,所以从知识的角度他们也已经具备开设双语课程的能力了。况且,先修课程也有开设双语的经历,他们更容易适应。

三、《机械设计》双语教学拟采取的办法以及效果,

通过六年的双语教学,我得出了以下经验: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对《机械设计》进行教学,需注意的是英语只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要想双语教学的效果好要从授课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上课所用教材的选取,授课模式和对学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双语教学。

1.双语教师选择

首先对《机械设计》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有多年的《机械设计》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对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讲解基础内容的同时能够做到前沿的延伸.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有较好的英文基础,能够用英文流利地进行表达.建议学校选双语教师时能够选拔那些在教学一线长期从事机械专业课教学的归国留学人员担任.另外,学校可以资助教师出国进修和访学来培养双语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来培养双语教学教师.

2.教材选用

建议选用 杨明忠 编著的《MACHINERY DESIGN》该书内容深浅适宜,与中文版,濮良贵编著的《机械设计》章节的布置基本一致,可作为中文辅导教材,例题和习题丰富,基本符合国内的教学大纲.还要引导学生多参阅国内外的知名教材,如:Robert L Mott 《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 Joseph E Shgle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等。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 教学模式的选用

双语教学时,教师可采用部分英文渗透式教学.教师上课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些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如Machinery design(机械设计),Failure models(失效形式),Stress(应力),Strain(应变),Threaded fastener and joints(螺栓紧固件与连接件), Strength calculation(强度计算)等.让学生先熟悉专业词汇,使之很自然地接受英文表达.教师上课时可采用全英文板书,并恰当地处理英文表达,大部分用英文表达,中文作为必要的补充.教师上课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用英文方式思考,用英文提问题,逐步增强学生的英文水平,使英文与专业课学习共同进步.注意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多地使用些贴近生活的的实例,如:两个螺钉连接两块板,螺栓型号已知,那么最大能承受多大的横向载荷等,鼓励学生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思考.

4. 考核形式及效果

考试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3部分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 10%.实验占20%。平时成绩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翻译英文定义和概念,用自己的话英文表述分析过程,如:用英文表达螺栓连接承受横向载荷强度校核的分析过程。从而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掌握程度.试卷采用一半英语一半汉语.经过一个学期的双语教学训练,学生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机械相关英文文献。

如下是从2010-2015年同一专业的汉语班和双语班的各项指标的对比如图1,2。

由图可以看出,就《机械设计》双语班的教学效果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双语教育的模式和效果逐渐成熟,无论是从该课程的及格率、四级通过率,考研上线情况看双语班都已经有明显优势。所以双语教育需要持续进行,使其优势能充分发挥。

四、双语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教学效果明显,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全国其它高校尤其是近几年安阳工学院各个院系的双语教学课程实践过程来看,双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双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要常年从事机械设计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且能顺利的实现全英文上课。发音准确很重要,其次是流利组织语言的能力。但我们都是非英语专业出身,阅读不是问题,但是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能满足讲双语课要求的老师不多。

2.学生的英语水平

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习英语听力、口语都是弱项,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落差较大,有的大三已经通过六级考试,而有的同学四级还没过,所以讲双语课时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成绩悬殊较大。

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除了所用教材增加了英文版本,上课板书用英文外,与普通教学并无大的区别.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不顾及学生是否能听得懂,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很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放弃学习.这就违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双语教学与研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双语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投入。所以要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为此,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双语培训方案。多与其他高校的教师沟通交流双语教学的经验,多组织海外进修和访问学者等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资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 篇4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布置题目学生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有: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 2.V带的传动设计; 3.齿轮传动的设计; 4.轴的设计(低速轴);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低速轴); 6.键的选择计算及强度校核(低速轴); 7.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 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轴的零件图

(2)减速器的装配图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装配图包括:(1)尺寸标注(2)技术特性(3)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要求

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首先让学生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形象地认识减速器。在设计过程,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要上一次辅导课。另外,每天来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2)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评分原则

课程设计中,最终的图纸及说明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学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图纸及说明书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对同学的评分,特别要注意抓两头:一头抓平时,一头抓答辩.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出勤和设计图纸、说明书、创新能力和答辩情况综合按百分制制评定。

五、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或虽认真但因基础差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计划;2)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参照其他同学的设计进行“照猫画虎”式的进行;3)设计中有错误,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4)图纸质量较差,特别是尺寸标注,出现问题较多,表达不清楚;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干一般性错误;5)答辩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回答中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于非原则性错误。

六、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课程设计1个班,大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最后的答辩中满足要求。参加本次课程设计共有50名同学,其中优2人,良26人,中20人,及格2人,不及格0人。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经验及教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篇5

机械设计的核心是正确的思路,思路错了,设计就会失败。正确的思路得出正确的方案,余下的就是查手册了。这是我这些年来搞机械设计的主要的心得体会。通过为期将近一周的没日没夜的课程设计过程,反复的修改设计,终于完成了一级闭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过程,现在写起心得总结的时候真的是颇有感慨啊,在李雪梅老师刚开始在课堂上和我们说我们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觉得课程设计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似乎离我好遥远,我不认识它,它更不认识我一样,似乎感觉这么庞大的工程我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但是迫于考试等等原因,我们当然很清楚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刚开始时候真的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在设计的后期过程中体会到的,在设计基本完成后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细节甚至有致命的错误,会将自己在整个设计中的认真全部否决,就是老师反复强调了多次的端盖和轴承的那个部分画图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卡到的地方结果还是没有注意,都已经全部加粗和标注好了之后,同学发现了此处错误,不得已又全改过一次,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各种细节的完善都是对自己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肯定,这是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的一次实战训练。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篇6

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机械工程类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应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排头兵和先锋的作用。以湖南城市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学院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坚持并发展为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服务为主的目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学指导方针,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社会认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着重“厚基础+强素质+个性化”培养,也就是需要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课程教学这一实处上来。作为机械工程类本科专业的核心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推进全方位的改革,以满足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设计课程主要介绍通用零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涵盖零件及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计算理论以及连接部分、传动部分、轴系部分等。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构思能力、工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1]。当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繁杂、过于重视理论计算而忽视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学科领域最新发展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效果一般等现象和问题,亟待改进。

1.1课程覆盖面广、内容繁多。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涵盖零件及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计算理论以及连接部分、传动部分、轴系部分等。课程的具体内容从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摩擦与磨损理论,到具体的螺纹连接、销连接、键连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挠性件传动、轴、联轴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具体零部件的设计,内容繁多,且各部分内容自成一体,不具备系统性,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较大的难度。

1.2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机械设计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很强调其在实际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理论大多直接来源于机械设计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如果在理论教学过程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能结合实际阐述其计算原理与来龙去脉,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刻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2]。

1.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受限于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偏多,机械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往往创新性不足,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存在不利影响。

2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在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鉴于此,需要在此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应用能力的提升。将一些繁琐复杂、难度较大的公式推导等内容适当删除,为不致知识点脱节,代之以公式背景的介绍和运用的说明。适当压缩纯理论教学学时,特别是对于类似结构与零部件的设计,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还应增加设计实践、实验教学等环节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建立机械设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机械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对于机械设计课程知识的需求,并立足于实际生产过程,根据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例如,考虑到部分学生今后可能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工作,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多以汽车零部件作为实例讲解,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制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尽快进入角色。

3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3.1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引导和发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齿轮传动时,给出有齿轮元素的高校校徽图案,以论述齿轮传动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图案中的结构错误,从而加深学生对齿轮结构的理解,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3.2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性强,涉及大量复杂零部件、结构的静态、动态过程分析,部分学生在由于工程实际认知匮乏,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习时将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特别是体线运动特征的动画,结合适当的教学器材进行演示,可将传统方法讲授时不易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实践教学改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往往都是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在设计题目中给出明确的设计数据和设计方案,内容几乎是千篇 一律,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能力,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明确设计任务到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机构运动参数设计、结构设计等机械产品的一般设计流程,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同时,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慧鱼”模型组合大赛为契机,一方面借鉴大赛参赛项目的成功经验,学习设计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使学生获得更多机械设计实践的机会。

4结论

本文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改革研究,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濮良贵,陈国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4.

浅析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的误差 篇7

1 机械设计与加工中的误差分析及降低措施

对于机械产品来说, 一般要经历产品的最初设计、产品的加工成型、产品的质量检测这三个阶段。产品的设计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后期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 与产品的设计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 在选择材料时, 必须考虑到产品的用途, 并设计和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 兼顾产品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对于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因素, 进行充分的考虑, 事先做好防范的措施。好的设计理念需要科学严谨的加工工艺来实现, 而加工阶段则是产品成型的重要阶段,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工艺流程执行操作, 确保加工设备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 加工过程中, 需要对产品进行测量, 而测量精度准确与否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精度。产品加工完成后, 即进入产品检测阶段, 这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如果处理不当, 很可能把合格的产品误检测为不合格产品, 而不合格的产品则被当作合格产品来使用, 进而影响到生产的稳定运行。机械产品所经历的这三个阶段,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产品精度的问题也是贯穿于这三个阶段, 因此, 在每一阶段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产品的精度、减少误差, 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1.1 机械设计的误差分析

为降低产品的误差, 就必须提高设计阶段的技术水平, 产品的设计会对接下来的产品加工和产品检测造成很大影响, 而设计图纸则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依据, 为此, 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专业素质, 尤其是要对加工工艺的熟练掌握非常重要, 否则就很可能设计出根本无法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无法保证产品所需的精度, 为了提高设计效率、节省设计时间、缩短设计周期, 必须在设计之初就综合考虑好各种因素, 提前防范, 减少和尽量避免出现误差。

1.1.1 材料问题

机械材料的选择是机械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选择机械材料时, 需要根据零件的用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确保所需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 还要兼顾材料的经济性要求,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1.2 加工工艺

不同的加工工艺, 对材料的物理性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零件的误差。因此, 在选择加工工艺时, 要对材料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并结合产品成型需要, 分析在加工过程中材料可能发生的应力变化, 从而提高零件精度、降低误差。

1.1.3 可加工性

零件的可加工性是设计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 实际上, 如果在零件的可加工性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进行优化设计, 简化零件的形状, 使之便于加工成型, 并根据精度要求的不同进行位置的区分, 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零件的精度, 使误差得以减少。

1.2 机械加工的误差分析

1.2.1 机床自身运转的制造误差

作为一种机械, 机床本身也存在着误差, 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 误差会越来越大。机床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的位置误差、传动链的传递误差。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与其理论回转轴线之间的变动所产生的误差, 即所谓的主轴的回转误差, 在加工回转件时, 回转误差的存在对零件的同轴度、挠度、圆跳动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减低了零件的精度。对于机床来说, 导轨的位置是决定其加工零件的精度的关键要素, 导轨的位置误差的存在对于零件的加工非常不利, 分析其位置误差的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导轨安装不当而产生的安装误差, 还有就是导轨自身的制造精度问题, 以及导轨在长时间的使用下逐渐产生的变形误差。传动链为机床运转传递所需要的动力和能量, 一旦出现误差将会对机器的相对运转造成不利影响, 进而影响零件的精度。

1.2.2 机床用具的误差

机床的用具分为两种, 即刀具和夹具, 相比较而言, 夹具产生的误差要远远大于刀具产生的误差。在使用过程中, 刀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 进而引起零件的加工误差, 不同的机床所使用的刀具也是不同的, 因此所引发的零件的误差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 刀具所导致的误差并不明显。而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 其作用就是用来对刀具、零件和机床的位置进行控制, 所以夹具产生的误差较为显著。

1.2.3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定位误差

基准点不重合以及定位副自身误差的存在导致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定位误差。对于机械加工来说, 基准点的精准性非常重要, 通产要与设计中的基准点重合, 否则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严重影响零件的精度。工件的基准面和夹具的定位面组成了定位副, 因此, 如果夹具的定位面的制造精度不够, 或者定位面上有杂物, 就会引起定位不准, 从而产生制造误差。

1.3 降低误差的措施

为降低零件的误差, 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 尽量减少加工中的直接误差的产生, 分析可能出现的误差, 在设计之初就对这部分误差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降低或消除, 还要针对误差选择适当的机床和夹具。其次, 有些误差是不能消除也无法避免的, 只能进行补偿, 这就需要对已知的误差量进行分析, 采取添加原料或加工尺寸留下余量等方式进行误差的弥补。最后, 对于已经加工完成的存在误差的零件进行分组使用, 将加工好的半成品或成品根据其误差的大小和范围进行分组匹配或进一步加工, 这种方法不仅相对简单, 还具有很强的经济性。

2 结束语

工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 机械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 在机械设计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要减少误差, 提高产品的性能。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设计和加工的过程中, 却可以通过各种改进措施降低误差的产生。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 对于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技术会不断地提高, 为我国工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冯义连.浅析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J].科教文汇, 2008 (9) :262-264.

[2]翟道美, 易广斌.影响机械工程加工精度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5) .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要求,数控技术的引入,有效的转变了传统机械制造行业,使之向智能化、多样化、精确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数控技术对于制造行业而言,显著提升了其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并且此类技术与机械制造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1.机械设计的问题分析

想要确保机器策划有效精准,就一定要在开始策划程序中综合考虑机器生产技术的需求,机器策划的整体程序牵扯到许多方面的实质,在机器策划的探索以及解析程序中,每个时段都有自身的关键职责以及关注事情,为保证策划能够有很好的成果,就一定在全部程序中了解体系、合理、适宜的策划方式,按照零件的生产程序,要注重下面两点:第一,策划要符合策划技术本质。探索策划过程主要进行工件的策划,是全部机器生产技术的根本环节,对之后的全部环节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一环节中,策划工件时一定要根据制造技术新要求科学的安排策划图纸,并且也要尽可能多的和车间操纵工人的交流,积极的去了解详细加工制作程序,细心听取现场技术工以及操纵工人对策划的提议,同时按照他们的提议实时对策划案开展修整。第二,装置调节指挥策划。机器设施的装置调节是全部机器生产技术的最后环节,这一环节对策划案的实际成果是不是能够达到期望的目标有着关键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一定要严格根据措施标准开展装置与调节,按照详细状况实时处置现场存在的各种措施问题,这些详细的装置程序以及实质针对之前的机器策划有着实际引导作用,这一环节的经历针对策划工作者来讲,能够协助他们经过装置以及调节作业获取策划的根据,进而提升他们的策划水准。对这些设施开展装置、调节、试运行等环节,之后对真实的运行结果对商品品质开展评论,进而确定是不是符合机器设施的运用标准。

2.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机械设计及制造中的对策分析

3.1 科学地选择材料

机械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选择材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如果可以科学地选择加工材料,既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提升机械产品的质量,还能满足材料的性能的需求。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对材料的、工艺和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加工和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在各种可选材料中选择具有最高性价比的材料。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遵循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科学的机械设计和加工工艺规程不仅能够使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提高其各方面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这就要求加工者尽量减少因过长的加工时间而导致对零件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尽量实现零件的一次性加工和处理。

3.2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

机械设计和加工的过程中,切削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切削的深度和速度对加工产品的表面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对零件进行切削的过程中要根据材料机器特性选择科学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深度。适当的切削参数可以有效减少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积屑瘤,同时科学地使用切削液可以有效地降低切削时的温度以及力度。同时,在加工金属材料以使之变成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润滑剂对加工对象进行有效的冷却。在切削、冲压以及研磨、轧制过程中使用润滑剂,能够有效提高刀具地使用寿命,提高加工零件的精密度和零件表面的光洁效果,并及时清除金属碎屑,有效驱散多余热量,对于提高加工、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4.结束语

对于机械设计加工产业来说,机械设计和加工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制约产品质量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此,这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比如文中所提到的科学选材、制定科学的工序、科学运用金属润滑剂等,真正实现机械设计和加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健.机械设计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

机械设计 篇9

1两构件通过__点__________或_线___________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机构要能够动,其自由度必须_____大于零_______。

2满足曲柄存在条件的铰链四杆机构,取与最短杆相邻的杆为机架时,为_曲柄摇杆机构___________机构,取最短杆为机架时,为__双曲柄__________机构。3在凸轮机构中,当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_等速(简谐)(正弦加速度运动)___________运动时,将出现______刚性(柔性)(无)______冲击。

4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打滑___________和__发生疲劳损坏__________。

5直齿圆柱齿轮作接触强度计算时,取__节点__________处的接触应力为计算依据,其载荷由____一________对齿轮承担。

6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与端面模数的关系为___mn=mt*cosβ_________(写出关系式)。7工作时既受弯矩又传递转矩的轴称为_______转_____轴。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心轴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转轴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

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主要按齿面接触强度进行设计,而按齿根弯曲强度进行校核,这时影响齿轮强度的最主要几何参数是齿轮直径d。8一对标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必须满足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和螺旋角相等方向相反。

9.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_凸轮轮廓__________的形状。10带轮的基准直径越小,带所产生的弯曲应力越___大________。11.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动联接称为__运动副_________。

12.斜齿圆柱齿轮以__法向_________模数为标准模数。法向模数=端面模数*螺旋角的余弦 13.根据工作原理分类,螺栓联接采用对顶螺母防松是属于_摩擦________防松。

14.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越___大______________,则该凸轮机构的传动角越大,机械效率越______高___________。

15.普通螺栓联接在工作时主要承受拉力,它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螺纹部分的___压溃____________或_剪断________________。

16.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越___小_________,弯曲应力越大,弯曲应力是引起带____疲劳破坏_________的主要因素。

17.磨粒磨损和弯曲疲劳折断是_开式________________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18.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和__小于或等于_______________其它两杆长度之和,则最短杆相邻杆为机架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19.型号为6307的滚动轴承,其内径d=_35_____________mm,公差等级为_____零级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为提高机构的传力性能,应该____________。极位角表示极位特性,压力角,其余角为传动角,传动角越大,传力特性越强

A.增大传动角 B.减少传动角 C.增大压力角 D.减少极位夹角 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A.=180-

B.=90+

C. =90-

D.= 3.链条的节数宜采用____________。

A.奇数 B.偶数 C.5的倍数

D.3的倍数 4.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____________。

A.包角1太小 B.初拉力F0太小

C.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 D.传动过载 5.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____________。

A.压力

B.扭矩 C.拉力 D.拉力和扭矩 6.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根切现象发生在 ____________。

A.齿数较少时 B.模数较小时 C.模数较大时 D.齿数较多时

7.当一对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即使两轮的中心距稍有改变,其角速度比仍保持原值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压力角不变 B.啮合角不变 C.节圆半径不变

D.基圆半径不变 8.在下列四种型号的滚动轴承中,____________必须成对使用。

A.深沟球轴承 B.圆柱滚子轴承 C.推力球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9.在计算轴的弯矩时,常用当量弯矩MeM2(T)2,式中在不变的转矩作用下可近似取为________________。对不变的转矩,=0.3;当转矩脉动变化时,=0.6;对频繁正反转的轴=1;

A.0

B.0.3

C.0.6 D.1 10.下列四种联轴器,能补偿两轴相对位移,且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的是____________。

A.凸缘联轴器 B.齿式联轴器 C.万向联轴器 D.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11.题1图为卷扬机传动示意图,图中序号3所示部分属于()A.动力部分 C.控制部分

12.由m个构件所组成的复合铰链所包含的转动副个数为()A.1 C.m

B.m-1 D.m+l B.传动部分 D.工作部分

13.无急回特性的平面四杆机构,其极位夹角为(极位角越大极位特性越强)A.<0

C.≥0

B.=0 D.>0 14.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是()A.实现任意预期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C.适合于高速场合

B.承载能力大 D.凸轮轮廓加工简单

15.在设计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出现运动失真现象,则应()A.减小凸轮基圆半径 C.减小平底宽度

B.增大凸轮基圆半径 D.增大平底宽度

16.棘轮机构中采用了止回棘爪主要是为了()A.防止棘轮反转

C.保证棘轮每次转过相同的角度

B.对棘轮进行双向定位 D.驱动棘轮转动

17.与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粗牙螺纹相比,细牙螺纹()A.自锁性好,螺杆强度低 C.自锁性差,螺杆强度高

B.自锁性好,螺杆强度高 D.自锁性差,螺杆强度低

18.普通V带传动中,若主动轮圆周速度为v1,从动轮圆周速度为v2,带的线速度为v,则()A.v1=v=v2 C.v1>v=v2

B.v1>v>v2 D.v1=v>v2

19.常用来传递空间两交错轴运动的齿轮机构是()A.直齿圆柱齿轮 C.斜齿圆锥齿轮

B.直齿圆锥齿轮 D.蜗轮蜗杆

20.选择齿轮精度的主要依据是齿轮的()A.圆周速度 C.传递功率

B.转速 D.传递扭矩

21.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A.齿面要软,齿芯要韧 C.齿面要软,齿芯要脆

B.齿面要硬,齿芯要脆 D.齿面要硬,齿芯要韧

22.开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A.轮齿折断和齿面胶合 C.齿面点蚀和齿面磨损

B.齿面磨损和轮齿折断 D.齿面胶合和齿面点蚀

23.在传动中,各齿轮轴线位置固定不动的轮系称为()A.周转轮系 C.行星轮系

B.定轴轮系 D.混合轮系

24.型号为7315的滚动轴承,其内径是()3圆锥滚子轴承5推力球轴承6深沟球轴承7角接触球轴承+宽度系列代号(可省略)+直径系列代号+内径写列代号(5的倍数)+内部结构代号 A.15mm C.75mm A.小于

C.大于

A.大于

C.小于

A.F1/F2=eC.F2/F1=eμα

B.60mm D.90mm

B.等于 D.大于或等于 B.等于

D.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 B.F2/F1>e

μαμα25.当机构中主动件数目()机构自由度数目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26.一对标准齿轮啮合传动时,其啮合角()其分度圆压力角。

27.带传动中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则即将打滑时F1和F2的关系为()。

μα

D.F2/F1

C.30000

D.60000

三、判断题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当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为双曲柄机构。X 2.在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取得较大时,其压力角也较大。X 3.一对齿轮啮合时,其齿相互作用的轮齿上受的接触应力大小相等。V 5.在蜗杆传动中,由于蜗轮的工作次数较少,因此采用强度较低的有色金属材料 7.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传动过载。X 8.转轴弯曲应力的应力循环特性为脉动循环变应力。V 9.推力调心球轴承既能承受径向载荷,又能承受轴向载荷。X(单列球轴承仅承受单向轴向荷载,双列球轴承可承受双向轴向荷载)10.四杆机构的传动角是指从动揺杆的受力方向与受力点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X)

11.带传动的最大应力点发生在紧边绕上小带轮处,其值近似地表示为:σ(V)

12.螺纹的公称直径为: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V)

13.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材料和热处理硬度不相同,齿数Z1

四、问答题

五、分析计算题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AB=30mm,lBC=70mm,lCD=67mm,lAD=80mm,试判断该机构的类型,并说明理由。(本题6分)

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80≦70+67,且最短边的邻边作机架

max=σ1+σb2+σc。

五、1图

2.计算题33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请明确指出。

活动构件5个,平面高副0个,低副7个,所以自由度=3*5-2*7=1,其中e、f处为虚约束,d处仅仅是滑动副。

3.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必须编号明确指出。有虚约束,两处都有复合铰链,活动构件=7,低副=10,高副=0,自由度=3*7-2*10=1,由一个自由度有一个主动力,所以机构有确定的运动。

5.已知图示机构中,LAB=72mm,LBC=50mm,LCD=96mm,LAD=120mm问:

(1)此机构中,当取构件AD为机架时,是否存在曲柄?如果存在,指出是哪一构件?(必须根据计算结果说明理由)

(2)当分别取构件AB、BC、CD为机架时,各将得到什么机构?

50+120=170大于72+96=168,所以 机构没有整转副,所以无论那个机构作为机架都只能得到双摇杆机构。

7.已知在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1轮为主动轮,其螺旋线方向为左旋,圆周力Ft1方向如题31图所示。在图上标出从动轮2的螺旋线方向,轴向力Fa1、Fa2及圆周力Ft2的方向,两轮转向。轮1逆时针旋转,轮2顺时针旋转,轮2右弦,轮2圆周力向右(2图中),轮1轴向力水平向右,轮2轴向力水平向左(1图中)

8.图示一斜齿轮一蜗杆传动装置(转向如图)。(1)分析蜗杆3受力,用分力表示于啮合点A;(2)判断蜗轮4转动方向(标明在图上)。逆时针

10.如题35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为:z1=20,z2=40,zz3=30,z4=30,z2=50,3=20,试求此轮系的传动比i1H。

11.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40、z2=20、n1=120r/min,求使系杆转速nH=0时齿轮3的转速n3的大小和方向。下图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指出该设计的错误。要求:

1. 在图中用序号标注设计错误处;

2. 在图下方的空白处标注序号,按序号列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不必在图中直接改正。看收藏的幻灯片“轴的作业”

1.端盖与轴接触且无密封,应有一定的空隙且装有密封;

2.套筒与轴承接触时超过轴承内圈高度,使轴承装卸不方便,应低于轴承内圈高度; 3.套筒顶不住齿轮,应使轴肩适当向齿轮内部,使套筒只是顶在齿轮上;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应该给轴分级;

5.联轴器的键和齿轮的键位置不对,两者的键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6.轴肩过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无法拆卸轴承,应适当降低高度,使其在轴承内圈内;

题六图

17.题38图所示轴系结构,按示例①,编号指出其他错误(不少于7处)。(注:不考虑轴承的润滑方式以及图中的倒角和圆角)。示例:①—缺少调整垫片 1.端盖直接与轴接 触,且无密封;

2.套筒太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 3.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 5.轴无分级,致使轴套无法紧固齿轮;

6.轴肩过高,超过了轴承的内圈高度,无法装卸轴承; 7.轴承不用用键周向固定;

8.缺少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18.指出轴系中的错误结构,编号说明其错误原因。

1.此处不用键,无周向旋转构件可固定; 2.精加工面过长,使轴承装卸不方便; 3.端盖直接与轴接触且无密封; 4.无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上一篇:我高兴的一天英文作文下一篇:征兵发言致辞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