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

2024-08-29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共8篇)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 篇1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当前,维护社会政治环境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在开放、多元、动态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影响社会治安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多,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越是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更要切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特点和原因,把握住化解矛盾纠纷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防范、抓倾向、抓萌芽,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社区,作为最基础的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充当主力军的作用。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社区综治维稳调处工作。

一 了解综治维稳的基本内涵,深入开展综治维稳工作

综治维稳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两项工作的简称。虽然两者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从实际工作来讲,两者密不可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需要依靠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具体来说,综治维稳工作是新时期政府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有一个和谐安宁的生活而做的工作,它包括打黑扫黑、消化社会矛盾、反恐等工作。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

任务是: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简史

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一个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199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1991年3月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强调: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年,中央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两个《决定》颁布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开。

1992年中共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写入了党章的总纲。

199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96年3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96年——2000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年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为改革开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两个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具有历史渊源的。

社会稳定

社会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核心的东西,起作支撑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结构。另一个是表面的东西,是社会结构活生生的体现,这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组织方式。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是指全体民众的具体生活方式。社会是大海,社会结构是海底的复杂地形和各种人为设施,社会生活是海面。海面常常波涛汹涌,海底却悄无声息。

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的社会结构,超级稳定;社会生活,却是超级动荡。所以,对中国而言,维护社会稳定应该不是指维护社会结构的稳定,而是指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社会稳定的意思应该是指社会生活的稳定。

先秦时期是社会结构的探索时期,社会生活的剧烈动荡时期。秦汉时期是社会结构的形成时期,社会生活相对稳定。原因是汉朝早期实行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统治策略,较少控制、较少干预百姓生活。但其中后期,由于连年对外用兵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社会生活急剧动荡。魏晋南北朝时代就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几乎没有社会秩序可言。以后的隋唐时代,社会生活又稍微平静一点,但很快就遭到“安史之乱”的打击,之后,社会生活越来越乱。宋元明清时代,大体也是如此。就算是在相对稳定的时期,比如,汉代与唐代,也有许多让政府头痛的“山大王”。他们纠集一伙人,占山为王,为害一方。他们的存在,既是当时社会生活剧烈动荡的表现,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造成社会生活动荡的重要原因。

但是,不论朝代如何更替,不论社会生活如何动荡,中国的社会结构,尤其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维护稳定工作简史

1987年3月8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保持“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之一。

6月29日,他又指出:“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1989年2月26日,他又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1990年12月24日,他强调:“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更将“稳定”、“改革”、“发展”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三个有机统一的组成部分进行考虑: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

中央强调,科学发展是稳定之源,改善民生是稳定之本,要落实第一责任,加强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本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于夯实基层基础,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重要的是要把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落实好,尤其是把县市一级党委政府的责任落到实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政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

平和执法公信力。

(三)综治维稳工作的任务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研究制定组织实施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计划。

二、分析研判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新动向,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组织开展“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防合调解、突出问题联合治理、重点工作联勤联动、基层平安联合创建、重点人员联合服务管理”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四、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诉求事项依照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按照程序做好化解或组织相关部门办理,督办结案等工作。

五、组织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禁毒和反邪教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法制、综治、平安建设等宣传活动,做好基层综治干部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七、组织、指导辖区内的社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八、督促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开展对综治成员单位和农场、社区综治工作的考核奖惩。

二 掌握我市综治维稳工作总思路和着手点,深入推进综治维稳工作

(一)我市综治维稳工作的总体思路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谋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在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大安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五大工作目标,完善社会管理七大体系和实施的二十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并确立了以开展“五有一创”活动为载体,以加强乡镇、街道领导为核心,以强化村屯、社区服务为中心、以转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为重心的新型“网格化”服务型城乡社会管理工作模式。

第一 完善领导组织,打造工作平台

市、乡镇(街道)两级都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和综治办,设立综治工作中心;村和社区重新整合,明确工作职能,建立起“四室一厅四中心”(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警务室、民生服务大厅、党员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并依托综治办和综治维稳工作站,健全完善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管理和服

务工作,初步形成了调解、治保、信访“三位一体”,统一办公,分类办理,捆绑运行的管理平台。

第二 建立社区“网格”,实施“网格化”管理 街道社区按照“社区-小区-楼栋-居民”四级网络组织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小区主任一名,具体负责承办小区内的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综治等工作;将每个小区以楼栋为依托,按100户左右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设一名“网格长”,具体负责提供信息需求,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配齐配强网络管理员、网络协管民警、网络司法人员等。

第三 强化服务职能,完善机制保障

实行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服务职能重心下移,理顺职能部门与社区自治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五个到社区”:即机构配臵、工作重心、服务承诺、考察监督、工作经费到社区,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与社区的关系是“指导与协调、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让街道和社区参与到与职能相关的社会管理中来,赋予街道和社区必要的初审权、建议权和监管权。强化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理念,充分整合村、社区现有队伍资源,把公益性岗位人员向社区倾斜,保障社区各项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使

村、社区管理与服务“网格化”、精细化。

(二)我市综治维稳工作的着手点。即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建立一个网格。乡镇、场站建立横向到村,纵向到社的网格。街道要建立以小区为区块,分解到户的网格管理制度。每一网格要设立一名网格长,负责本区块内的综治工作。

2开展两个覆盖。

一是做到人员全覆盖。乡镇场站以及街道设立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综治工作,所辖村、社区、屯、社,以及所辖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别设立综治工作负责人。

二是组织全覆盖。乡镇(街)要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由乡镇、街道书记任综治委主任,乡镇党委成员和街道党工委成员及各村或社区书记为成员;综治委下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由乡镇街道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兼任主任,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以及其他站所负责人和各社区负责人为成员。整合三个资源。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稳定是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好大调解的格局是搞好稳定工作的前提。

一是整合乡镇街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内部资源,形成联合调解的格局。

二是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三方资源,形成综

合调解的格局。

三是整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屯(网格)三级资源,形成逐级调解的格局。穿好四个线条

一是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干线,推进综治维稳工作。根据我市政法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提出的“线上铺开、面上包保、块上统筹、点上引导”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综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以治安防控为主线,开展综治维稳工作。维稳工作的第一要务是以防为主,所以综治维稳的中心是防控。要做到技防到点,物防到线,人防到面。

三是以“和文化”为辅线,深化综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积极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通过教育、引导、感化使人们定纷止争,息诉息访,息事宁人。

四是以治理“五边”为边线,完善综治工作。要积极开展校边、路边、油边、风边、水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护校安园”“护油安企”“护路安线”“护水安堤”“护电安网” 健全五种制度。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坚持经常性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重点开展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按照纠纷

性质、大小和调解权限进行分类梳理,对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

二是层级上报制度。对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应该逐级上报,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三是矛盾多元化解制度。在人民法院以及基层法庭建立诉前调解室,在派出所建立民调室,与检察院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与律师,法律援助机构、公证处建立参与人民调解制度,形成解决矛盾多元化,解决途径快捷化,解决效果明朗化的格局。

四是建立群众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制度。建立和推行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民意调查、研判制度和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健全和规范民主程序,畅通和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信访法律服务中心,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完善领导干部包案、接访、下访、回访等制度。

五是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整合基层公共资源,在原有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站)基础上,组建乡镇、街道(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完善综合服务设施,规范服务内容和流程,实现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平台统揽、一个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管理六种人群。

一是精神病人的管理。要摸清底数、摸清人员的具体情况、掌控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危害方式、确定好监护人,明确管控措施。

二是刑事解教、安臵帮教、社区矫正以及吸毒人员的管理。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安臵情况,签订帮教协议情况及解除帮教情况、回访情况、排查情况、重新犯罪人员情况和重新劳教人员情况档案和社区矫正人员档案。认真做好释解人员的衔接、排查工作,防止脱管、漏管情况的发生,并认真做好安臵帮教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要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

三是“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管理。既要做到底数清人员明,又要掌握好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继续开展教育转化与巩固工作。

四是青少年的管理。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本辖区内的青少年要做到档案清底数明,尤其要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摸清底数,加强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服务救助。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良的心理是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索,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价值取向,培养良好心态,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前提。加强帮扶体系建设。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对青少年实行思想教育、道

德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等多种活动,使青少年体会到社会给予的温情,学校给予的温暖,家庭给予的温馨,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保障。

这几种人群属于特殊人群管理范畴,也正是今年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是流动人口的管理。根据网格化管理体制,把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精化到点,细化到格,统计到网,不疏不漏,不松不散,做好监控管理工作。做到人口流动稳定不动。

六是妇女儿童的管理。首先成立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组织为中心的维权机构。其次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宣传。第三,建立维权工作站、维权示范岗。积极和法律援助机构联合,使法律援助机构做到应援尽援。凡是妇女儿童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申请法律援助且有立案可能的,只要申请人持有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不再区分案由,一律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实现全市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全覆盖。为全市广大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开通四级“绿色通道”。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妇女儿童维权案件实行能援尽援。低保家庭、政府救助家庭、农村特困户和五保户等困难家庭的妇女儿童申请法律援助时,法律援助机构不再审查申请人的经济状况,一律提供法律援助。

三 认识人民调解的作用,整体提升维稳调处工作

(一)人民调解的内涵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二)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的产生与确立

人民调解制度源于我国自古以来的调解制度。早在西周的铜器铭文中,就已经有调解的记载。秦汉以来,司法官多奉行调处息诉的原则。至两宋时期,随着民事纠纷的不断增多,调处呈现出制度化的趋势。明清时期,调处已臻于完善阶段,调解形式多样,包括民间自行调解、乡治调解、宗族调解以及官府调解。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调解首次法律化、规范化。1930年,国民党立法院起草了《民事调解法》,并于1931年1月实施。

人民调解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形成制度化、法律化的调节系统,基本形成民间调解、群众团体调解、政府调解和法院调解的多元化格局及以“马锡武审判方式”为典型的人民司法模式。确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自愿、合法、非诉讼必经程序的原则。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对古代民间调解制度、近代人民调解制度进行充分扬弃的基础上,产生了崭新的现代社会主义人民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制度被视为社区调解的

典范。被誉为政法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被国外称为“东方经验”。

(三)人民调解的特点

在大力提倡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化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人民调解工作成为一只和平鸽,凸显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人民调解的及时性、便民性和彻底性的特点突出表现了主力军的作用。——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及时性。

及时性是顺利化解纠纷的重要因素。民间纠纷很多都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突发性的特点,纠纷双方并没有本质上的利益冲突,往往由一些琐碎小事引起,只要能够及时调解,矛盾就很容易化解,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调处,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纠纷升级,小纠纷演变成严重的刑事案件,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有些突发性民间纠纷的发生没有规律,因一句玩笑就可能产生矛盾,如果这些纠纷都等政府有关部门来解决,可能会错过最佳调解时机。因为矛盾纠纷信息到达政府有关部门需要一段时间,久拖不决,当事人双方的怨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深,调解起来难度就更大。各级人民调解员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生活在群众之间,人熟、地熟、情况熟,对民间纠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及时达成调解协议,快速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由于调解及时,方法灵活多样,所以调解成功率非常高。

这也是人民调解深受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便民性。

民间纠纷多种多样,数目众多。也不是所有的矛盾纠纷都适合“打官司”,“打官司”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佳方式,它往往是当事人无其他解决方式可寻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如果所有的纠纷都靠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来解决,必然会造成庞大的司法运作成本。同时由于诉讼渠道、行政渠道必须履行法律程序,时间明显滞后,即使矛盾纷争用行政诉讼等手段加以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一时也难以消除,不同程度的留有“后遗症”。另外,纠纷的解决必然涉及当事人的精力、财力、时间的消耗,这是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人民调解不收费,因此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他们乐意通过人民调解来化解纠纷,达成互谅互让的协议,许多民间纠纷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人民调解有效地减少了群众诉累,降低了诉讼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由于他成本低、解决快、成功率高,已经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

——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彻底性。

人民调解具有独特的疏怨化愤的作用。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会让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然后调解员再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参考当地风俗习惯提出解

决方案,并就当事人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讲解,讲大道理同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转化为贴近实际生活的小道理。调解人员在和当事人倾心交谈中,情真意切,和风细雨,富有人情味,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制教育,就很容易接受调解员的意见,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达成的调解协议,很少有反悔的,履行率也非常高。

(四)人民调解的基本方法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时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严格依照法律调解,对纠纷的解决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可循时,依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处理。二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的时候,应该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应当对当事人宣讲国家现行法律的要求,进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应该在调解中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动员多种力量协助调解的方法。

常言道:“一人智短两人智长”“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事人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生活在现实里,要受到周围各种力量的影响。人民调解员生活在人民群众中,调解员比较了解与纠纷当事人联系密切的亲友以及相关的社会力量,这些都便于调解员动员这些力量帮助调解。但是,在运用这种

方法时,应当注意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不能盲目的动员当事人身边所有的社会力量,以免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必要的扩大纠纷的社会影响,引起当事人的反感,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

——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调解的方法。

民间纠纷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情况不断变化,千头万绪。这就要求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要能够全面了解纠纷的情况,掌握纠纷发展变化的规律,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从而牢固把握调解工作的重点。一般而言,要顺利解决纠纷,特别是复杂的纠纷,就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调解工作重点的方法。当然,抓住主要矛盾和解决主要矛盾,并不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因此,调解员在解决纠纷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抓好中心工作,而且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注意处理好其他次要矛盾。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而言,调解工作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这对多数当事人是有效的,但是有时候耐心的说教并不能触动当事人。一个人产生的思想问题,与他人发生纠纷,大多属于切身利益有关。有些民间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当事人在生产生活当中确实存在一些实际困难。解决这样的纠纷,要通过细致的调查,找出症结所在,切实帮助解决。困难解决了,矛盾也就化解了。因此在调解民间纠纷时,调解员应当注重解决在纠纷中当事人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果不注意解决实际问题,调解员对当事人的思想开导就会脱离当事人的实际状况,难以收到实效。可见,在调解民间纠纷时,调解员不仅要说服教育当事人消除思想上的隔阂,而且要切实帮助解决纠纷所涉及的当事人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最终彻底的化解纠纷。

——换位思考的方法。

换位思考,指在解决纠纷时,要从不同的人、角度、高度、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到考虑周全,问题解决的圆满彻底不留后遗症。

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应用时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调解员应当站在当事人双方的立场和角度,寻找全面解决的适当方法。要调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不仅要求当事人之间的交流,而且调解员与当事人的交流也不可或缺,换位思考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调解员就无法正确的思考与回应。另一方面,是当事人之间的换位思考。这是指双方当事人应先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拿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然后当事人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经过调解员的诱导,换位思考,再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回两次或多次,可以给当事人营造相互融通的心理氛围,便于纠纷的调解。

——苗头预测法。

事物的演变,总有一个萌芽、发展和扩大的过程。矛盾纠纷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矛盾往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缓和到激化,只有认识了矛盾的特点,掌握了矛盾发展的规律,有预见性的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准备工作,才能有效的防止矛盾激化。

苗头预测法,就是要求调解员针对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变化的特点,抓住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分析变化的现状、原因,提出解决纠纷的对策,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的扩大和深化。

主动运用苗头预测的调解方法是人民调解“防调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的具体要求。“防”与“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能够抓住纠纷发生或深化的苗头,消除纠纷,或使纠纷尽可能减少,这是一种最好的调解。——模糊处理法。

模糊处理法,就是对矛盾双方进行劝解,特别是对人们之间的一些非原则性问题,常可采用这种方法。模糊是介于无序和有序之间的状态。模糊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的经常感受,我们经常可以知道事物的大致方向,事情的大致处理方法,但我们无法也认为没有必要用规则对其进行精确的计算或划分。如果在处理任何问题,尤其是人们之间涉及感情因素的纠纷也要求必须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来不得半点模糊,这本身就不符合人们面对的事情真相。

具体而言,调解员在运用模糊处理法可能因为需要解决的矛盾类型不同,具体面对的问题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模糊处理法。

人民调解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还要靠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和探索。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 篇2

一、强化社区档案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档案具有内容丰富性、来源广泛性、材料动态性、载体多样性、利用大众性的特点, 如社区自治管理档案就可分为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社区自愿者队伍建设、经济管理、治安工作、卫生工作、调解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计划生育工作、老龄工作、青少年工作、妇女工作等12个一级类目。笔者经常接到一些社区档案员的来电, 咨询有关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档案材料如何整理归档等业务问题。可以看出, 社区自治管理档案中的12个一级类目与社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标准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因此, 在社区自治管理档案、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为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提供印证材料方面也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各社区居委会在整个创建平安和谐社区过程中, 可根据社区自治管理档案分类的要求, 随时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 在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时注意尽量对照“六好”要求进行组卷, 避免日后复查时的拆卷、复印等重复劳动, 使整理好的档案既符合档案整理的规范要求, 又可以更好地为社区各项工作服务。

二、提高社区居民的档案意识及档案法制观念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街头宣传栏、广告等媒体, 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社区建档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增强社区对《档案法》的了解, 扩大社区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使档案意识、档案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此外, 要强化社区档案管理, 将社区档案工作纳入对社区考核的内容, 确保档案工作与社区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充分发挥社区档案在解决居民纠纷、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稳定社区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促进社区档案的长效管理, 增强群众对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和法律依据作用的认识。

三、明确社区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

首先, 接收和保管社区需要永久和长期保管的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与载体的档案资料。其次, 对接收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 并有效开发利用。再次,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和制度, 结合社区的实际, 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以及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和统计等制度。第四, 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开展档案利用、咨询服务和编研工作, 努力把社区档案室建设成为档案资料的存储、利用、咨询、服务中心。

四、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监管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 档案工作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社区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应做到“四纳入”, 即社区档案管理要纳入民政局工作日程, 纳入各基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日程, 纳入民政部门、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有关领导和人员岗位责任制, 纳入全区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工作之中。在民政局、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计划中应把社区档案工作列入其中, 对档案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签订责任状, 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现一级管一级的分级管理网络。档案部门在进行街道、乡镇档案工作检查时, 应把各街道、乡镇所属的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情况列为检查的内容进行考核, 从而全方位地促进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的开展, 使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强化社区档案的服务效能

社区是直接服务社区居民的群众组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社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时, 可以将此项工作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家中, 上门帮助居民建立家庭档案。一方面, 可以帮助居民对家中的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 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 对有些家庭保存的利用价值大, 而又无法妥善保存的档案可以代为保管或者征集入馆。同时, 要拓展社区档案服务层面, 充分利用内容多、范围广的优势, 为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搞好服务。比如, 通过建立下岗职工档案和低保档案, 了解和掌握社区人力资源情况, 为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缓解社会压力、稳定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要拓展开发利用社区档案信息资源的形式与途径, 逐步进入档案信息工作网络和政务信息系统, 最大限度地扩大社区档案的利用率, 使社区档案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区服务。社区档案工作涉及千家万户, 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和社区长远利益。社区档案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档案工作, 才能符合档案工作以服务为中心的宗旨,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六、提高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 篇3

关键词:综治保卫;石油企业;措施

石油被誉为“黑色黄金”,当前阶段国内虽然在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但是社会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做好石油企业综治保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石油企业综治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没有深入了解到综治保卫对自身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综治保卫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意识中对治安工作不重视。还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生产经营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重视企业内部综治保卫工作的发展,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石油企业综指保卫工作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石油企业中,综治保卫工作成为工作的热议点,有的石油企业剥离综治保卫工作和生产运行的关系,显然,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和企业管理者对综指保卫工作的无为而治有很大的关系。

(二)不确定因素难以预防

纵观石油企业发展历程,往往会出现一系列不确定问题,如:不可抗力导致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一旦出现灾害情况,如果石油企业的安保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临时组建治安保卫工作队伍往往力不从心,为石油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其中典型的灾害主要有:火灾、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出现难以预测更难以避免,一旦发生必然造成严重的损失。不仅为石油企业内部工作带来沉重的灾害,社会因素也为石油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如,金融危机,如果石油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会让石油企业陷入经济危机,严重的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安保机制弱化

国内石油企业内部大都设有综治保卫部门,但是就是管理范围和权限而言,和石油企业本身的关联性较差,甚至有的石油企业综治部门的设置有违社会司法制度,致使石油企业内部综治保卫部门开展的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综治保卫部门进行工作的时候有时和法律相冲突,无法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和情况,从整体上弱化了石油企业的安保机制。

二、如何做好石油企业综治保卫工作

(一)强化治安保卫工作

石油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就意味着其综治保卫工作要符合社会现行的制度,在这一宗旨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内部综治保卫工作,不仅如此,石油企业内部综治保卫工作的开展要以法律为后盾。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综治保卫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石油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更新企业相关制度,针对现存制度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和完善。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应强调综治保卫工作的主动性,作为石油企业的综治保卫部门不仅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更应该主动出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综治保卫工作,保障石油企业和社会动态管理相结合,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提高石油企业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认识

石油企业内部综治保卫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石油企业能否稳定发展,其综治保卫工作会对石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其中的重要问题,石油企业内部综治保卫的发展在现今这一特殊时期,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有莫大影响。所以,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突出综治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视综治保卫工作是石油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全面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三)确定重点

纵观石油企业的发展历程,都需要在实际生产中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把综治保卫工作紧密的链接石油企业的发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强化综治保卫自身的建设。如果石油企业在经济上存在弱势,那么就要求按照石油企业的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自己行建设企业的安保队伍,不仅如此,企业综治保卫队伍还应该积极联系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的同一部署和相关要求下,积极完善综治安保工作。

(四)建立优秀的保安队伍

要想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获得发展,石油企业首先就要保持企业内部的稳定、和谐,强化企业内部建设和管理,对当前企业内部综治安保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有所认识。就现今情况来看,需要企业建立优秀的安保队伍,如吸纳退伍士兵以及社会上品行良好的青年充实企业的安保队伍,强化企业自身的综治安保工作。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开展综治保卫是保护石油企业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石油企业应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清醒的认识,自觉主动的强化综治保卫工作,为石油企业建设和谐、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柴德平.石油企业如何做好维护稳定及武装保卫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09).

[2]王小红.新时期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1).

[3]黄日.加强保卫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

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通用) 篇4

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好好准备一份述职报告吧。那么述职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1

我们朝阳社区为做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完善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分工明确,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照今年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状,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齐抓共管把社区治安作为社区建设的保证: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划地管理”的原则,主动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认识,动员全社会主动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中。社区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街道、居民住宅区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和黑板报,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会活动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主动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今年全年,我社区共出动义务巡逻队50人次。义务巡逻队配备了小喇叭,通过播放喊话录音提醒居民加强防范,社区居民群众防范认识明显提升,防范力量建设明显增强,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优良,人民安居乐业。

4、社区为了更好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降低发案率,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想方设法对辖区内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没有围墙的小区要修建围墙,没有安装防盗门的单元楼要做好住户的思想工作,争取在单元楼的楼梯口统一安装防盗门。义务巡逻队员在小区门口值守,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小区治安状况大大好转,车辆失窃现象减少,中午休息时间也没有收废旧的噪音出现,居民反映很好。

5、社区工作人员还做好了值班安排,每天分班分组地按照预定时间、班次、巡逻路线进行巡逻,保证24小时都有人值班,24小时都有人巡逻,并做好巡逻记录。同时与派出所加强联系,打防结合,保一方平安。

二、以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为突破确保小区发案率的下降: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每一户出租房屋业主均与社区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次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份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督促辖区周边单位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邪教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认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主动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认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邪教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习练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主动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有新滋生习练者及习练者发动的集体闹-事、集体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现邪教组织发动的非法活动。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板报、讲座、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主动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开展法制学习12次,学习《信访条例》、“四五普法读本”等,组织普法考试1次,我社区今年悬挂各类法制宣传横幅及海报12条,出各项普法宣传板报5期,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单700余份,参加司法局法制培训2次,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认识。

2、排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调委会共接受调解纠纷5起排查率100%,调成率95%。社区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主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街道综治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2

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师生的安全,我校学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首要任务,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以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提高预防和控制能力,“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治领导责任制,为教育事业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稳定、安全的教书育人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大综治宣传力度。

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稳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解决学校治安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我们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宣传宣讲,使全校师生深知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广播、橱窗、黑板报、班会等多种形式,介绍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和创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充分认识到:创建“平安校园”即是预防、发现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优良校风校纪,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有效举措,以维护学校、社会的稳定和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坚持打防结合,努力创建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校风良好、举止文明的单位。

二、加强学校管理,增强责任意识。

我校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建立了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对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全面负责。具体工作分解到有关处室,有关处室再将有关工作分解到年级组、班级等具体部门,形成了学校综治创建工作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管、有人抓形成了学校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网络,强化了群体管理系统。年初制订创建管理目标,学期和年终检查总结,奖惩兑现,推动了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层层落实。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师生员工与社会联系也越来越频繁,学校不再封闭,社会上存在的消极因素,各类黄色、灰色、黑色的污染,也通过种种渠道侵蚀着学校教育这块净土,为确保学校的稳定,学校采取了各种有效办法,努力防止杜绝事故的发生,关注治安形势,经常与街办派出所城管等部门沟通汇集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特别是对校园周边环境,一有苗头就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整治,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对重要部位的治安防范是综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校对综合楼、财务室、图书馆及重要部位的治安防范采取了人防、技防双管齐下的办法,以确保平安,学校有数百台电脑、多媒体教室等重要设备,为了防止失窃事故,今年投入了几万元安装了电子防控设施,真正做到了疏而不漏,并安排了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

三、抓住防范重点,提高综治功效。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外来劳工人口的增加,给学校的治安增加了难度。我校学生26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同时,广泛的社会联系,频繁的校内外交往,有些问题“防不胜防”,我校采取的对策是:依靠群众、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提高综治效果。

1、重点防范,疏而不漏。目前学校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盗窃财物,打架斗殴和流氓滋事。为防患于未然,我校采取的对策一是抓好二个门的保卫工作;二是搞好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的设施、物品防范;三是建立昼夜值勤制度,规定人员进出的会客制度等,杜绝闲杂人员在校内流窜和非工作人员在重要部位逗留;四是把学生每天的清洁卫生值日兼为卫生安全值日,把及时关闭门窗水电作为日常规范,定为制度,不给为非作歹者以可趁之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加强外来劳工管理,杜绝隐患。学校政教处、总务处进一步规范外来劳务人员管理,建立了动态管理台帐,并与外来人员签订安全卫生工作责任书,确保外来劳务人员素质,配合用人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开展对外来劳务人员的教育、使用监督和管理,杜绝了我校治安的一个主要隐患。

3、严格防范,确保安全。学校对各部门的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加强沟通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时改进,结合评优班次先、年终考核奖惩,实行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一票否决制。政教处对校内发生的违纪事件和不规行为进行重点检查,并参与处理,有力地打击了违纪现象。常年坚持组织人员在校园和宿舍区巡视,加强课间休息时间巡查、教育,多次对放学期间在校门外骚扰学生的社会青年和进入宿舍区、校园推销物品的人员进行教育。由于查处及时,打击有力,产生了巨大的震摄作用,促进“保一方平安”的工作。

4、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教育、管理,不断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我校根据教育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开展教职工的教育管理。认真宣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会治安的有关法律、法规。广大教职工遵纪守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工作作风。学校领导廉洁自律、民主管理、依法治教,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我校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生活。学校还要求教师积极投入街道居委会组织的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的活动中,维护社会治安,争做文明市民。

5、重视硬件投入,完善防范设施。近年来,我校一方面抓人防,同时也注意吸取社会上发生灾害的教训,重视物防和技防。努力因地制宜,结合学校条件,增添防范设施。在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中,我校认真检查重要场所的设备设施,政教处及时查找隐患,并向有关部门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增设了防火防盗器材设备。

四、强化育人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是一项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的工程。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阵地,更要重在治本,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现代社会的公民。

1、坚持德育为龙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要出危险品”是我们工作多年的体会。结合青少年特点,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成为教育、纪律法规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分解到各年级,建立了分层次教育系列,通过班、团、学生会和政治课等渠道,具体落实以“爱祖国、爱学校、做模范、创一流”为中心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把旺盛的精力用于努力成才上;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在校做个好学生,社会上是一个好公民。

2、坚持预防为主。后进生在学校虽然是极少数,但若得不到转变,对社会则是潜在的隐患。因此,防患于未然,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在思想教育上,制定了“中学生一日常规三字歌”、“五要”“六不准”、“四个不”和“学校学生礼仪常规”等多项教育措施。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习生活、思想品质等各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在常规管理中我们还实行了硬性约束原则,规定了五条“高压线”:凡打架、偷窃、考试作弊、污辱他人、教师人格者,不论校内校外,一经发现,均要受到校纪处分。尽管每年受到这方面处分的学生极少,但所起的教育和制约作用是很大的。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学生在玩电脑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通过校周会、广播会、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还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苗头性”问题的处理。除要求全体师生不歧视后进生外,还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班主任的后进生教育制度,热情地教育、辅导、帮助;二是政教处的后进生转变工作责任制度,关心后进生的成长,开展三结合教育活动;三是课任老师交朋友制度,要求每位任课老师与学生交朋友,做过细工作,促其转变。不定期的请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王伟指导员来校协助工作,效果较好。

3、丰富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坚持导化原理,充实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有益活动去占领课外和校外阵地。引导学生摆脱低级趣味,追求真、善、美。一年来,我校采取了诸多措施,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展课余活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校共建研究性学习小组和校本课程学习小组,坚持开办各类知识讲座,开放学生图书阅览室、音像室,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我校还经常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活动,开展学生夏令营、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影评、书评、知识竞赛活动、演讲、辩论赛等。有益的活动及良好的校风,使学生情绪高涨,奋进向上,聪明才智得到发挥,集体荣誉感升华,涌现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跨入重点大学。

我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在于校内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广大教职工、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与市教育局综治办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探索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的新路子和新经验。

今天的七中人正以百倍的勤奋和努力,为把七中建成育人环境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教学设施一流的现代的开放型特色中学而努力,用满腔热情和优秀成绩奉献社会。

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3

今年上半年,我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在市委、市综治委领导下,在街道综治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商务执法中心工作,深化了内部管理,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坚决维护了社会稳定。现将半年来综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做到组织领导落实。

一是成立的专门机构。我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落实了工作职责。继续坚持综治安全工作与单位全局发展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三是突出了工作重点。在工作开展中,将隐患预防放在首位,经常深入下属单位进行隐患排查及综治检查,重点对酒类批发市场、盐业市场、成品油市场、以及和盛堂等大型商场、关厢门、民营小区等大型市场进行排查。半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健全机制,做到各项制度落实。

为把制度建设作为综治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制度,形成综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继续实行了首问负责制。我局认真做好接待登记工作,实行了首问负责制。二是进一步健全了矛盾排查机制。今年我局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作为抓好综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安全单位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每季度排查一次,及时分析掌握容易引发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苗头,做到超前预防,及时化解;三是继续推进领导责任制。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推行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副职分管责任制,各股室负责人充当了本单位的矛盾调解员,将矛盾及时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局各股室自觉做到了“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干好自己的事”。

三、健全载体,做到各项措施落实。

一是以活动为载体。上半年,我局先后认真开展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安全生产隐患再排查再整改行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和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采取了具体详细的措施,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开展活动,使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领会了中央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提高了创建平安叶集重要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以信访为抓手。切实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加大了调处力度,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声。三是以网站为平台。通过电话、政府的网站等载体来构建交流平台,及时反馈群众的信息,使事件得到很好的交流与处理,无一例群众上访事件。

四、健全教育,做到防范意识落实。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苗头采用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的说服教育,来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同时,教育职工在想问题、干事情、抓工作时,要讲求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二是开展向上引导。我局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人才型干部、争做服务型标兵”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度高为目标,继续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认真开展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活动,做好了警示教育,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强化四防检查。采用了“局各股室每月一自查,局领导组每季度一抽查”的方法,对局各所室综治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检查。特别是加大了“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和“黄、赌、毒”的安全检查,确保每项综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半年的工作检查中,无职工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半年来,我局的综治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勤宣传、勤检查、勤督促、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无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因矛盾激化而发生民转刑案件和无重大群体性的事件,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显著。20**年下半年,我局将继续按照《20xx年XX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办法》的要求,着重抓好我局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平安单位。

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4

在街党工委、办事处、街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及出租屋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领导下,社区治保、创安、综治等各方面工作,在全体社区专职及居委主任、社区民警、治保主任和出租屋协管员的辛勤劳动的共同努力下,使我XXX社区营造出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在此工作基础上,认真对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社区出租屋管理工作,抓好防火安全的基础工作和管理工,落实市政府2号令

在去年整改的基础上,今年突出抓好对专业市场、仓库、商铺和重点外来人员居住所和仓库等和居民旧式楼房的防火安全工作。社区专职和专区、协管员、不厌其烦,经常上门巡查,建立方案措施,做好巡查登记记录,对不及格的和存有隐患的,责成业主或承租人,按规定认真整改,并签定防火治安责任书和防火安全整改书,对现有220套多间出租屋进行整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并对每间出租屋进行一户一册的多类资料情况登记工作,做好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我社区地属老城区,房屋陈旧,出租屋的管理工作和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外来人员复杂、人员素质不一,都给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增加了不少压力和困难,但我们都坚持信心,为了社区安全和防火工作及对外来人员的管理等工作。我们不怕困难,并与专区和街办事处、派出所一道努力克服困难,尽职尽力,把这一工作做到最好。

二、群策群力、,抓好“群防群治”工作,共保社区安全和谐

在去年创建“群防群治”队伍的基础上,社区治安刑事案件有了明显好转。今年在街综治办,派出所和专区民警的多方领导和指导下,不断充实调整,并针对社区治安存在的外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复杂和我市治安形势仍然严峻,对一德路路段双门牌的住户居民的地下大门统一进行了防控布置,重新装配了铁门,并优化了群防队员队伍配置和增加了低保值班人员的巡逻。社区居委会在主任,专区,治保、专职等坚持上门发动居民住户支持群防群治工作,克服困难收集联防费,为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做了一大好事,坚持定期公布群防群治的收支情况,确保资金用在群防群治工作之中。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普遍居民群众都反映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发案率也比以往有所下降。社区居委会每月发街综治办、派出所给居民群众一封信,与专区民警一道上门巡查。社区辖内街巷治安情况,了解社情,布置具体工作,把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做好。

三、创建“无毒社区”和“平安社区”,落实完成街布置的任务,净化了社区环境。

一年来,在市、区、街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专区民警和派出所的多方支持配合下,我社区对禁毒工作十分重视,搞好了“无毒社区”,“平安社区”也就跨进了一大步。联合机团单位和娱乐场所、物业管理公司、商场等,组成禁毒工作小组,实施工作计划,坚持上门检查和巡查,开展全社区共同参与禁毒和打击犯罪活动,并组织居民群众参加市、区、街在英雄广场、海珠广场、石室广场等活动近100人次,出版禁毒墙报12期,派发禁毒宣传单张近3000份,宣传画180张,并对吸毒人员进行定期上门访视,做好尿检工作,专区民警,社区居委主任,治保专职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多年跟踪其表现,了解近况,与其家属一起成立帮教小组,最近,发现有一对象有反复现象,及时在部门和其家长的配合下,对其进行强戒,专区民警和居委会,也即时跟进。社区居委会还做好所有综治平台的各类资料入库工作和档案,卡册的登记工作,管理系统逐步走向信息化、规范化。

四、做好社区物业管理基础工作和安全防火工作定方案

由居委会主任牵头,专区民警和综治专职共同抓好社区各方面安全,物业管理基础工作,做好对重点单位、大楼、街巷的情况和资料收集,并联合各机团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商场大楼大院等部门在社区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巡查制度,并在深夜突击检查,发现隐患和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告知当事人,切实整改。在居委会还配置消防器材,方便群众前来购买。并做好综治宣传、教育基础工作和安全防火教育工作、人民调解法制普及工作、禁毒宣传、治安防范工作。为社区居委会群众提供便利的催办第二代身份证的工作,通知或上门令到他们尽快得到办证方便,一年来共出版近20期墙报,派法有关宣传资料、画报180多张,发给居民群众的一封信近2000份,收到可喜的效果。

五、认真落实责任制,将创安、维稳、综治工作放在首位

街党工委、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共同签订有关责任书及防火责任书,由社区居委主任、社区民警及治保专职等成立有关小组,居委主任任组长,专区民警任付组长,日常具体工作由治保专职抓好具体工作;制定社区各项工作计划及措施,突出抓好治安防范、防火安全、维稳及“6.10”工作;在维稳和“6.10”工作中,与专区民警一起,认真做好防控、帮教工作,多次上门访视,和在重大节假日、敏感日、和重点日,对有关对象进行防控,定期上门了解其生活、家庭及身体情况。关注其表现近况及思想动态,与其对象交谈,稳定其思想表现,多年来,在社区居委会及专区民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一对象至今未发现有反复,表现也较稳定。

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有存在不足的地方我们会好好反省,争取改正,做的好的方面会继续发扬,下一年根据街布置的要求,努力做好工作,全面配合建设综治信息中心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安全社区,创建和谐生活小区而努力,充分发挥好社区信息员的作用。

以上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街党工委、办事处、街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各方面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及专区民警和全体同事的共同协助及广大人民群众、机团单位、物业公司管理公司商场的通力支持和合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和发扬好的,克服存在中的不足之处,针对重点,尽最大的努力,做好社区工作。

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5

为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创建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综治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文件精神要求,我社区于今年9月份成立了社区综治工作站,同时成立了由社区负责人XXX同志担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辖区派出所警员XXX担任副站长,社区工作人员等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健全了规章制度,确定了主要职责。自工作站成立以来,按照街道综治办统一布置和要求,紧紧围绕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为社区建设服务,为社会和谐服务,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落实相关措施。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全面加强社会知啊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及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XX社区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明确了综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成立了综治工作站,完善了组织机构。工作站建立了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安全稳定信息员的作用,收集本社区信息。对本辖区发生的重要情况,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苗条及时上报街道工作中心;建立例会制度,每半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本工作站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工作,例会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存档;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得纠纷及时组织人员调处,做到小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不出街道。难以调处的矛盾及时向上一级部门报告。

二、积极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预防和调处各类社会矛盾。

我社区十分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排查调处一件矛盾纠纷,就是保一份安定。我社居委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利用社区调解委员会,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把接访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xx年我社区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2起,调处成功12件,成功率100%。及时有效的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

三、做好综治宣传工作和法律进社区宣传工作。

社区发动辖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首先在居民中开展法制学习教育,组织社区党员干部集体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在社区中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4起,共发放法制宣传书刊、资料共计1000余份,举办培训班4期,上法制课12次。受教育总人数达到2000人次。二是在小区的宣传栏和楼栋显眼处张贴法制宣传画,达到家喻户晓。社区现有法制宣传栏3个,每半个月更新一次宣传内容,提高了居民的法制观念,增强了防范意识,实现共建平安社区。

四、以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为突破,确保社区发案率的下降。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230人,共有出租房屋125户。每一户出租房屋业主均与社区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次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

3、督促辖区周边单位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五、深入开展禁毒与反邪教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在社区内挂禁毒横幅5幅,发放禁毒宣传材料800多份,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邪教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习练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至今没有新滋生习练者及习练者发动的集体闹事、集体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现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同时也取得了“无邪教”社区的荣誉称号。

六、建立健全社区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成立消防领导小组,有健全的工作制度、职责、分工明确。消防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X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社居委主任XXX同志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并且与辖区14家单位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书。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了广泛深入的消防安全检查,同时每周对重点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有效遏制了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2、加强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社区以辖区单位为依托优化人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组织辖区志愿者、物业公司进行了2次消防业务培训,提高了技术水平。

3、宣传培训。社区每月利用宣传栏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不定期组织人员在小区内向群众发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资料1000余份,提高了社区居民的防火意识。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物业公司管家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次,参加消防安全宣传活动4次,提高了各领域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组织居民参加“消防安全进社区”消防安全演练活动2次,使我社区形成“人人关心消防、处处注意防火”的群防群治的局面,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社区火灾事故的发生。

社区年度基层综治工作总结报告 篇5

为做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我社区综治领导班子在党工委的带领下研究制定了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完善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分工明确,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社区20的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治安是社区建设的保证

1、今年以来,社区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参与意识,动员居民积极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中。社区动员辖区内的离退休党员、保洁队和部分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利用社区宣传栏等宣传工具,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区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认真开展社区治安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的功能,组织联防队员,动员居民群防群治队伍进行治安联防巡逻和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强人防、物防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全年组织社区联防队员和居民共巡逻96次,通过宣传,使社区居民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著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二、加强对辖区的流动人口、房屋租赁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53户99人,共有出租房屋户40户。每一户出租房屋业主均与社区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次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督促辖区施工单位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邪教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居民当中去,通过与居民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全能神”信仰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居民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有新滋生、“全能神”信仰者发动的集体闹事、集体上访事件。

四、围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和居民矛盾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展板、社区党建网、电子大屏幕、讲座、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开展法制学习4次。社区今年悬挂各类法制宣传横幅6条,出各项普法宣传简报10期,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单1000余份,参加司法局法制培训1次,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2、积极组织居民开展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统筹协调使用社区预防犯罪工作资源,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在社区戒毒(康复)方面,采取“五位一体”的帮教方式,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严格按照县禁毒办的要求管理,社区书记与专职禁毒人员签订了责任书, 社区专职人员与戒毒(康复)人员签订了协议书,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定期联系戒毒(康复)人员谈话,了解掌握情况,跟踪他们的行踪,根据协议争取做到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3、认真排查和化解居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调委会共接受调解纠纷48起,排查率100%,调成率100%。

五、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陶冶居民的情操。

1、社区党工委利用社区文化广场和图书馆等文化资源,发动社区文艺队和广大的文艺爱好者,主办和协办了5场居民联欢和文化进小区文艺晚会,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的居民朋友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广大的居民朋友远离犯罪、远离矛盾。

2、社区通过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学习型社区、全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示范点等活动,不但稳定了社区的治安环境,还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居民朋友维护社会治安的意识。

3、社区积极发动社区居民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使辖区居民在闲暇之余到社区打篮球、打乒乓球、下围棋和方棋、跳舞、练字、看书等,使得居民多向健康的方向迈进,打破成规陋习,培育新型的时代居民,进化社区周围的空气,为社会创造出团结,奋进的美好氛围。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镇综治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年我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规定,在县综治办的精心指导和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紧紧围绕 “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五河”的战略目标,倾力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为维护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深化平安创建活动。

(一)认真抓好县委、县政府下发的2018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的落实。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综治、平安单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做到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在5月份召开了全县民政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创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并与下属单位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干部职工执行综治、平安建设的实绩列入年度考核。

(二)开展“和谐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制定了建设平安边界工作计划,扎实做好界线管理各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县、乡行政区域界线联检,把和谐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作为平安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目标,明确相关任务,采取积极预防、区分性质、快速处置的方法,从源头上防止、减少新的边界纠纷的发生,把界线附近地区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界线附近地区长期和谐稳定,促进界线附近地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三)抓好科(室)、下属单位安全防范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地质灾害、防治安灾害事故工作。认真贯彻信访条例,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建立领导班子成员接访制度,工作日每天安排一位局领导接访来信、来访群众,认真办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的信访件。

(四)加强民政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一是教育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为民排扰解难的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守党纪国法,勤奋工作,勇于奉献。三是加强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杜绝挤、占、挪、贪。四是主动接受各种监督。

(五)配合开展基层综治联动工作。积极开展关爱帮扶进家庭活动,印制10000余份有关民政惠民政策、婚姻、收养登记办理程序等编制成册发放到全县17个社区。

二、积极做好民政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今年以来,我县采取八条措施全力打造“公开、公正、规范、法治”低保。

1、全面开展城乡低保自查自纠专项清理工作,纠错补漏。从2018年6月1日起开展为期100天的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工作。本次自查自纠共取消1043户、2564人低保资格,占享受对象的11.75%;新增低保对象275户586人。

2、建立城乡低保长期多点“末端”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低保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暗箱操作、公开流于形式,为让城乡低保工作长期置于“阳光”下操作,彻底根治低保对象确认少数人说了算、群众不知情现象,不断推进全县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从今年6月份开始,由县民政局统一设计制作公示栏,将享受低保的家庭及成员收入情况、保障类别、保障金额在享受对象居住地多点长期公示,现已完成68个村的公示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受理群众来访109人次,清理违规享受低保对象336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县由点到面稳步推进,计划明年长期多点“末端”公示制度全覆盖。

3、实施城乡低保县级审核复查全覆盖,强化审批责任。县民政局拓宽工作思路,对乡镇上报的所有新增申请低保对象户,做到县级复核全覆盖。实行谁复核、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该项措施今年6月份实施以来,新增对象群众投诉率为零。

4、全面完善登记备案制度,杜绝“关系保”。全县低保工作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享受城乡低保待遇的,一律填写《登记备案表》,报县民政局备案。对应备案而未备案被核查发现的,给予通报批评;涉及违规违纪的,由县纪检监察部门追究责任。目前全县登记备案的城乡低保对象共176户,264人。

5、建立多部门低保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建立民政牵头、公安、住建、人社、市场监督五部门月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数据运用,开展多部门数据比对,精准评价低保申请家庭收入。

(二)双拥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全县优抚对象生产生活、医疗保障和住房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严格政策,认真落实优抚对象各项政策。以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为着力点,完善和提高优抚对象的生活待遇,确保相关人员的抚恤补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生活救助等待遇全面落实到位。目前,我县共有重点优抚对象1841人,2018年发放抚恤金1164万元。

2、妥善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逐步建立以政策扶持就业和培训促进就业为主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顺利完成年度安置任务。按收的274名冬季退役士兵,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发放了自主就业金1080.6万元。

3、提升陵园建设,全面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加强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物的修缮、管理和功能提升,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全力做好散葬烈士墓的迁移和集中安葬褒扬。及时开通烈士陵园网站。

(三)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县财政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对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给予奖补。一是全面开展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今年以来,县民政局会同消防、住建、卫计、供电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3次,县财政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安全隐患整改工作。二是县老年公寓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达600万元的老年公寓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明年初投入使用。三是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双忠庙訾湖村敬老院60张床位建设已于10月底全面竣工;临北乡敬老院改扩建项目前正在组织竣工验收。四是民办养老机构正快速发展。沱湖福夕老年公寓和衡台新起点老年公寓运营良好,床位总数已达170张。城关镇吴家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投入使用。投资2.5亿元1300张床位的沱湖阳光医养结合老年康复中心正在规划选址。

(四)扎实开展救灾救济及灾后重建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冬春救济工作。为做到冬春救济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县民政局多次召开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事务所所长会议,专题安排部署,进一步摸排重点,建立包保责任制。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尤其是居住较为偏远的困难群众家庭给予重点关注;二是全力做好4.28救灾工作。4月28日,我县出现了较大范围冰雹和强对流天气,全县农作物受灾14755亩,倒损房屋101间。为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住房,重建家园,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县民政局积极筹措建房资金,帮助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三是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先后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节日XX县应急办、供电局、消防大队、科技局、农委、气象局、卫计委、林业局等单位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进行义务宣传,增强了群众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五)社会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改革丧葬陋俗,倡导丧葬新风,全县火化率多年保持100%水平。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预计年低可完成32个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殡葬市场管理力度,开展殡葬用品整顿,逐步取缔县内棺木市场。启动3a级婚姻登记机关星级创建活动。依法加强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增设路牌38块。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园满完成。按照省、市统一部署,17个社区居委会均一次选举成功,新当选的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得到了优化,社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县直机关2082名在职党员首次参加了社区换届选举,参选率高达96.4%。

三、狠抓矛盾排查,及时调处

积极督促各科室及时排查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按规定时限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表,对基层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谁排查、谁调处、谁化解”的原则,通过限时督办、跟踪督办、现场会办等形式,切实将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同时,我们结合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对基层排查化解的带有倾向性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回访,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办理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的隐患疑难问题,我们采取现场办公的形式,协调有关乡镇、有关部门进行了及时妥善处理。通过乡镇民政办排查、县民政局督查,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做好重大节日期间的社会维稳工作

在重大节日期间,我局始终把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要位置,以“稳定压倒一切,一切为了稳定”的思想观念,做好各项综治措施的落实,确保稳定局面。国庆期间,我们开展了对管理隐患、相关利益群体 、信访突出问题和安全生产隐患等重点工作的大排查,通过全方位、无缝隙大排查,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了各类问题和矛盾。

2018年,我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在县综治办的指导和帮助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客观地分析,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加以改进。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 篇6

一、深刻认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重要意义

提高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对原有综治工作的创新。特别是新市地区地处广州市城乡结合部,有7000多栋出租屋、20多万流动人口,治安形势复杂而且严峻,综治维稳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建设好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真正形成“大综治、大调解”的工作格局,是建设平安和谐环境的必要载体和基本手段,将矛盾拦截、化解、消除在基层,避免矛盾升级、引发次生矛盾等情况的出现,是街情需要,对构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市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市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是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在“先行先试”的情况下建设起来的。中心建设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先后两次亲临指导。市委书记朱小丹亲自挂点新市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等领导经常莅临检查。区委书记骆蔚峰等领导时刻关注新市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情况,并帮助街道解决经费、人力等各方面的问题。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我们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深刻认识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把中心建设好、利用好,不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

二、深刻体会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重要作用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把分管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副主任和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民警组、劳动监察、安全监督、出租屋管理等部门统一安排进驻中心集中办公,整合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各方资源。一方面方便了群众办事,解决了群众人生地不熟、容易走错门的烦恼。另一方面提高了办事效率,中心总台统一受理各种问题,部门之间流转迅速,对“反映情况不明确、归口管理不清晰”等问题都不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这样做的突出好处是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尽管我们政府部门的分工明确,但是对于上门的群众来说,他心中想的只是我要找的是政府,而不管是什么部门,走错门时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是政府在推诿、甚至有偏袒对方而故意推的嫌疑。而集中办公建立起了一个群众随时可触及的门户,群众一进门就可以说事,说的事马上就有人管,他们对政府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信任——愿意把问题放在你这里解决,我们就可以将其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的解决上,极大地提高了当事者的冷静度、客观度。这点特别是对那些情绪波动激烈的上访群众更是如此。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培育“三心”。即:责任心、上进心、同情心。我们认为这是做好一名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责任心就是说敢于负起责任,敢于面对矛盾纠纷,这是做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关键。我们提出了“有困难,找政府”的口号,把它公布在辖区的大街小巷。这就是一种敢于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街道的职权有限,很多矛盾纠纷都不属街道的职责范围,但我们都主动承担下来,不推给法院和上级政府。

上进心也就是事业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工作,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我们就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份困难,这是很有意义和成就感的。因此我们要把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一份事业来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水平,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处事能力。

同情心就是说要换位思考,站在上访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信访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局面,担心自己的问题不公平、不解决或久拖不决,容易产生怀疑心态,认为我们是不是在敷衍他,怀疑我们是不是真心帮助他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有同情心,工作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是机会的原因(通过考学、读书、入伍提干等渠道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也许我们也会在摆地滩,在外地打工,因此在工作宣传中尽量避免出现“要怎么做”、“不做怎么处罚”等命令式的口吻等等,通过各种形式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缩小了与当事者之间的距离、减少抵触情绪,同时,有了同情心就能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就容易取得群众的信任。只要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愿意把问题交给我们,问题本身就解决了一半。

(二)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实现工作的无缝衔接,同时也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工作分工不分家,发生纠纷时联合行动调处,避免因某部门和某工作人员的问题导致次生矛盾的出现或矛盾扩大化。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一次辖区某厂发生了一起劳资纠纷,工厂老板已逃,数十工人聚集讨薪。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接报后派出工作组前往调处,劳监部门的同志在了解情况后,拟按照以往的惯例,通过拍卖工厂设备的办法解决拖欠的工资。但这一想法马上被司法所的同志叫停,因为这个工厂的设备是其经营者通过租赁的办法取得的,并不拥有产权,如果拍卖势必引起设备出租方的不满,产生次生矛盾。最后经过调解,由物业出租方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垫付工人工资,纠纷平息。本来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劳资纠纷归属劳监部门调处,司法所可不必介入。在本案例中如果司法所没有参与,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矛盾纠纷,甚至影响到基层政府的信誉。这个案例说明团队运作的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互相补位,由于职责不同,劳监部门更注重的是问题是否解决,而司法所更注重的是问题是否合法,整合后在工作中能互相提醒、补位;二是能提高素质,各部门、各人员职责不同,知识面和经验也各有所长,通过一起工作能促使大家更好地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这里要表扬的是现任街道劳动中心主任张志莲,他是一名转业军人,性格粗犷,其同事朋友都曾担心他的性格不胜任调解工作,闹不好会搞出问题来。但事实证明,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这个熔炉中,他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不但没有搞出问题,其工作还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善于动脑。工作中要多动脑筋,善于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我们借鉴淮安“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系统”的经验,认真梳理了近几年新市地区上百宗信访、矛盾纠纷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经济纠纷这三种追讨经济补偿的主要类型,针对这一特点,设定调处工作方案。通过梳理我们还了解到:辖区的矛盾纠纷以收入较低的打工族外来人口为主体。为此我们专门走出去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对于这些对安全感、归属感、受尊重等心理需要都处于强烈缺乏状态的外来人口来说,明显的流动性使得他们对司法的认可度很低;他们人生地不熟,在本地能够求助的社会资源有限,发生问题时,他们最关心的是我的问题最快能什么时候解决,向政府求援时遇到的待遇,直接决定了是否会刺激他们把问题“闹大”。这些认识直接指导我们创新了许多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实行无时限陪伴制度。这个经验来源于我们的一次教训,2009年初新市街发生了一宗矛盾纠纷,因为当时已下班,我们要求双方第二天再调解,结果当晚他们就聚集到了市政府,造成了越级到市上访的后果。为此我们马上总结教训,实行有上班时间、无下班时间的工作制度,就是说群众不主动提出离开我们决不提出离开,无时限进行陪伴。二是善于抓住黄金处理时间。通过对众多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访人,特别是外来人员上访人确实存在等不起的心理,事件发生后的3小时左右是处理矛盾纠纷的黄金时间段。在这个时间内尽快介入调解能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升级为堵马路、越级上访等恶性事件。为此我们坚持“第一时间面对群众”,不主动把群众推到仲裁或司法部门。三是注重在源头上采集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才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才能做到有效防范、准确出击。为了达到这目的,我们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壮大信息员队伍,目前我们在村、社、居委等基层发展了信息员、联络员80多人,均进行了培训,颁发了聘书。信息员在基层工作,情况熟悉,发现问题时及时报告,让我们能抓住事件发生后3小时以内这个处理矛盾纠纷的黄金时间段。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 篇7

1 城市化进程中新型社区的特点

此类社区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与农村社区、传统城市社区相比除了共性特点外, 具有其独特点。

1.1 人员身份多元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 无论是整体搬迁型还是拆分合并型的社区, 由于前身大多是农村改造而来, 社区居住人口的身份复杂, 有本地常住人口, 有从事体力劳动人员, 有公司职员, 有小作坊老板, 有小商小贩, 有公司创业者等等不一而足, 比传统城市社区及传统农村都要多样化, 是两者的交集之处。同时因为城市化进程, 这些人员还会发生大量变迁。

1.2 经济形态多元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新型社区的经济结构与形态发生变化, 居民的收入来源已不是依靠传统的农作物, 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又有所不同, 他们的收入呈现多元化。有部分自谋职业的, 但大部分经济收入依赖于出租屋租金, 以及政府或开发商征地补偿金, 这样的经济形态导致了居民“寄生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动态, 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有着过强的依赖性[1]。

1.3 风俗习惯多元化

居住在城市社区内的人, 一般是依据业缘与趣缘等因素, 把人们联结在一起, 群体之间血缘与血亲关系很淡甚至没有。而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虽然在管理体制上、地理位置等方面与城市社区相同, 但习俗却与传统城市社区有很大区别。

社会交往还是局限于原来的村落, 社会生活圈子较小, 生活环境是较稳定和封闭的,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中仍局限于自己本来的血缘或血亲关系之内, 居民之间的交往主要限止于以亲属关系、乡里乡亲等传统关系, 而其婚丧嫁娶等重大事情的观念、习俗也与传统城市社区迥然相异[2]。

2 城市化进程中科普工作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相应的新型社区也在增多,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科协科普工作的发展。但长期历史文化的影响, 还有城市快速发展中带来的文化、观念冲突等给科普工作还是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科学文化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 农村社会一直存有“经济优先发展”的思维模式, 对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经济建设, 致使农村科普建设十分缓慢。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政府主导地位缺失、农民文化主体意识淡薄、农村文化精英外流、科普基础设施简陋, 直接导致农村科普建设困难重重, 科普内容和形式皆亟待改进。

今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在物质生活得到保证的同时, 转变身份的居民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方式的要求日益强烈, 他们越来越渴望获得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生活。

2.2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其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不平衡的特征, 乡村地区的科普文化设施建设严重脱节。有些没有或者缺失科普活动中心及设施, 使得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无地可种的农民在突然很有闲暇的时候却没有地方去、没有报刊书籍读、没有科普文化设施使用。部分人群在这个过程中较易发展出一些不良风气及习惯。

2.3 科普宣传教育缺失

科普宣传教育的缺失有几方面的原因, 有主管部门对科普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科技意识不够强, 缺乏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刚转化成居民身份的居民还部分沿袭农村的陈规陋习, 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不强, 容易受到伪科学、迷信愚昧活动的蒙蔽和危害;有科技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不畅, 宣传科普、科技培训的手段还较为落后, 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科普活动的比例不高等。

2.4 科普工作创新不足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区域经济社会形态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工作观念落后, 在科普工作中仍然依照从前、一成不变, 针对性不强, 科学性不够, 内容花样不多, 没有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 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缺乏创新意识, 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创新是进步的源泉, 对于科普工作来说, 要发展、要进步, 同样要依靠创新, 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3 城市化进程中科普工作的举措

城市化进程对科普工作也是一个机遇, 在这个推倒重建的过程中, 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进行渗透。依据新型社区的特点, 在以往科普工作的基础上, 加以完善, 加以创新。

3.1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科普是一项提高国民科技素养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公益事业, 需要社会的关怀, 需要众多人士积极参与。建设科普队伍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建立科普长效机制, 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1.1 科协牵头组

要以上级单位为指导, 以乡镇基层政府为依托, 以社区为单位, 充分发挥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科普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财力、人力、物力的工作, 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指导方针, 培养专职科协人员, 统一协调, 安排工作。

3.1.2 整合社会资源

科协与教育、卫生、环保、团委等系统密切合作, 遴选出一批擅长于做科普报告的专家, 建立科普活动工作机制, 定期以不同主题进社区开展科普宣讲活动;与各学校、医院、培训等机构及各类协会紧密联系, 利用这些机构的支撑, 建立专业科普工作队伍, 充实科普工作力量。

3.1.3 拓展科普队伍

征集热心人士作为科普志愿者, 设立科普志愿者服务站, 根据人员的不同专业, 建立不同导向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如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医生医疗志愿队、生活服务志愿队等定期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同时, 也要为这些科普志愿者定期开展包括区域情况、专业技能、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其科普服务能力, 形成良性循环。

3.2 完善科普设施, 推进科普平台建设

科普基础设施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 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物质支撑平台——为公众提供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有效平台。

公众通过利用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及科普平台, 了解科学技术知识, 学习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观念, 崇尚科学精神,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提升应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普基础设施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

3.2.1 完善传统科普设施建设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 很多社区前身的科普设施就不是很完善, 因此这段时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完善科普设施的契机。传统的科普设施有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 配套科普图书、光碟、挂图、音响设备等。

这些基层科普设施形式多样、简单易懂、使用方便, 是科普工作必要的配套设施, 只用硬件设施与软性服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

3.2.2 推动新型科普平台建设

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 应将媒体纳入科普平台建设范畴, 加强电视电影、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的科普平台建设, 同时大力拓展新媒体 (移动媒体、网络传媒) 科普服务能力的开发, 尤其是要发挥手机流媒体的移动科普功能。

由于网络没有地域限制, 对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部分处于迁徙状态的群众来说尤为适合。同时加强社区网站的科普宣传和服务, 扩充普通公众接受科普服务的渠道[4]。

3.2.3 支持科普文化阵地建设

依据地域特征以及人文资源, 建设科学工业、医学、自然科学等科普馆, 尤其是可以利用农村前身的特征建立农学科普馆。

建设科普示范基地, 为农业、工业等做好示范教育作用。成立科普交流站, 专家、学者等可以在站内寻找志同道合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 碰撞出科技创新的思想火花。科普文化阵地建设对科普工作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和支撑作用。

3.3 普及科技知识, 创新科普活动形式

科普工作的目的就在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为了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要求科普工作不能单一地灌输, 要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调动公众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3.3.1 注重品牌性

建立常态化科普主题活动机制, 培育科协的科普“品牌“活动。如实施低碳家庭、节能减碳、生态环境、健康卫生等主题科普活动, 采用报告会、座谈会、文化活动等方式, 运用影片放映、图片展、宣传资料等介质, 让群众了解有关知识, 推进生态、文明、低碳城区建设。

3.3.2 注重时效性

根据重大时事, 专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如在高温酷暑, 则在学校、社区等处开展消防演练及培训;在暴雨、台风预告前期, 开展救灾、防台宣传;在食品卫生方面, 进行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知识普及等等。这样的科普活动, 及时有效, 时效及实用性都很强, 必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3.3.3 注重创新性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 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普及不但要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如利用文艺汇演、科普知识比赛、现身说法、文体锻炼、生活服务、科普作品展览等各种形式, 并使用宣传标语、传统媒体、移动视频等各种手段增加互动性、趣味性。

3.4 立足基层实际, 开展工作技能培训

开展科普工作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就是要讲究实际、实用和实效。符合实际就是要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 符合特定群众体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实际,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科普工作[5]。

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社区居民来说, 除了出租房屋所得的经济收入外, 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技能, 提升就业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 培训教育工作将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以先进适用技术为切入点, 以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结合的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 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后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将是科普培训工作的主要方向。

总之, 做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社区的科普工作, 是一项虽然复杂但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歆.浙江“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的创建[J].浙江学刊, 2008 (6) .

[2]金莉.城市新型社区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1.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08-2010-2015) [Z].

[4]李朝晖, 任福君.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普研究, 2011 (4) .

调研报告-如何做好社区综治工作 篇8

【关键词】新形势;油田;信访稳定工作

随着油田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油田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有些问题和矛盾可能进一步升级,信访工作逐渐形成了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几个特点:长期性体现在油田改革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如协解人员问题,到全部退休可能还要十几年时间,既使退休了,还会提出退休后享受与在职退休人员同等待遇问题。复杂性体现在油田不稳定群体比较多,涉及人数广,诉求多样化,一些超出政策底线的利益诉求比较突出,老问题没完全解决,一些新问题又不断产生。艰巨性体现在解决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是诉求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缺乏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有效处理这些问题、化解矛盾,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而作为一名信访工作者我们必须履行好工作责任,确保一方平安。

1.理性对待群众信访----发挥释疑、劝解职能

首先要乐于倾听,具备良好的耐心。接待一起信访事项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从听取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反映的问题,到最后他们离开,这都需要耐心。上访经常都是几个人一起来,有时候你一言,我一语,你说这方面,我谈那方面,一个问题甚至说了又说、重复了又重复,很容易让人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耐性、耐心、乐于倾听。

其次,信访接访需善于掌控局面,适时开展安抚、劝解工作。上访群众经常带着情绪来,通常都比较激动,有时候甚至很气愤。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理解他们的心情,换位思考,把他们的苦恼当作自己的事,不能“冷眼旁观”,也不能“又不是我的错,发什么火”的情绪。在接待中慢慢调解好他们的心绪,让他们情绪尽量稳定下来,认真听取他们的请求和意见,这样,他们窝了一肚子的气都说出来了,宣泄释放出来,情绪自然就会好一些,我们的工作也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2.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彰显桥梁、纽带作用

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彰显桥梁、纽带作用是处理好群众信访事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上访人一起信访事项的一个诉求,往往会关系到几个单位或多个部门,解决起来确实比较困难。作为信访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单位工作运行规则,弄清各部门职能职责。不能凭感觉办事。信访工作虽不是主办,但一定得做好主持,如同链中的径线,将群众合理诉求同相关职能部门有机联系起来,为职工群众高效快速解决问题提供一条途径,充分发挥社区同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作用。

提高专业技能素质,熟悉政策、宣传教育是处理好群众信访事项工作的关键。信访工作政策性比较强,信访工作人员如果不学习、不懂行,就跟不上形势发展,就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就不能正确地把企业惠民政策向居民群众宣传好、表达好,这就要求每一名信访工作者在熟练业务,具有婆婆嘴的功夫,通过交流谈心等活动,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让广大居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对待工作满腔热情-----拉近感情、交心换心

对待工作满腔热情,拉近感情、交心换心是处理好群众信访事项工作的根本。工作中,要有细心、热心、耐心和同情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群众意识,在感情上贴近居民群众,真正把居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朋友,同群众交心换心,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强与群众的亲和力;在接待群众时,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心,一句“请讲”开始,一句“慢走”相送,以真情换真心,以真心换理解。

认真做到“三说九通过”:说懂,就是让居民明白、了解、知情;说通,就是让居民消除疑虑,心通气顺;说服,就是让居民心悦诚服,认同接受,通过与居民群众建立良好的互动,打开居民群众心扉,消除矛盾和隔阂,拉近与居民的距离。通过讨论说服解决居民对政策不理解而造成心气不顺问题;可以排除纠纷,解决各种矛盾问题;通过道德规劝,解决居民道德的缺陷问题;通过耐心解说,解决居民思想疙瘩和情绪不畅问题;通过心理疏通,解决居民心理郁结问题;通过帮助教育,解决解决居民出现的错误过失问题;通过批评挽救,解决居民中有人执迷不悟问题;通过必要救援,解决居民中突遇灾祸问题;通过结对帮扶,解决居民中困难问题;通过鼓劲打气,解决居民中出现的失败压力问题等等。

做群众工作要有责任感,就是腿要快、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让上访群众的正当合理的要求得到满足,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对于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地处理,力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绝不能掉以轻心,敷衍塞责。这是每一名信访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

4.增强工作责任意识----体察民情、关心群众

增强责任感,体察民情、关心群众是处理好群众信访事项工作的动力。群众上访说明群众信任党,实事求是的说,来访群众除极少数希望通过信访的形式获取不当利益外,绝大多数人确实是感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访”之一开,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办理结果。办得好,能起到关心群众、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办的不好,将会把上访人的不满、不信任由基层向上级传导;由对个别单位、个别人的不满、不信任而无理性扩大,从而会影响群众对党的公信度。

信访工作者要真诚对待每一位上访人,在信访案件办理过程中,一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耐心听,不管群众反映什么问题,都要耐心听、精心听,让群众把话说完、把事讲清,不能充耳不闻,更不能厌烦生恶,随意阻止打断,即使群众不了解实情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二是对群众思想工作要耐心做。对群众工作既要耐心,又要细心,一次不通两次、两次不通三次,要多次做、反复做,直到做通为止。三是对群众的难事要耐心解决。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有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一步一步地解决,一件一件地解决,什么时候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什么时候工作不结束,不能有半分热度,也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有耐心、恒心和毅力,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及时督导调解,办理后要做好回访,确保问题圆满解决,使上访人息诉罢访。

信访部门及信访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树立信访无小事,信访无份外事的思想,坚持群众有百分之一的理由,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的原则,要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及时督导调解,办理后要做好回访,确保问题圆满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在最有效的时间把问题处理好、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维护油田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5.敢于面对繁杂问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敢于面对问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是处理好群众信访事项工作的态度。信访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受理、转办、交办、督办,更重要的是作为党发扬民主、体察民情的重要窗口、代表了党的形象。信访工作是面对面的群众工作,又是繁杂琐碎的工作,面对的是各类不同素质的信访群众,不可避免有一些群众不满意,一些群众不理解,但作为一名信访工作者,一定要敢于面对群众、敢于正视问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不满,首先我们的态度要端正,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如果是群众的原因,我们也要理解,更要经得住埋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涵养。只要把工作精力放在油田分忧、为群众解难上来,就是受到了一点委屈,但能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心安理得,也无愧为一名信访工作者。

上一篇: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毛晓松下一篇:残疾学生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