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2024-09-12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计划(通用8篇)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篇1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识体系较全面,本学期主要进行欧洲音乐和华夏音乐的鉴赏,重点是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们高一下学期开设“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措施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进度具体安排略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

新学期已经到来,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音乐鉴赏 2)教材使用情况:

3)任课班级: 高一(1),(2)班

4)本学期周课时: 1课时

5)计划教学时数: 15课时

6)已完成教学情况:已完成八个单元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本学期的音乐欣赏主要包括了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方面.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有益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教材体系及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内容调整说明

第一周 第一课时 钢琴音乐的奇葩

第二周 第二课时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第三周 第三课时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第四周 第四课时 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五周 第五课时 德彪西

第六周 第六课时 爵士乐

第七周 第七课时 高山流水志家园

第八周 第八课时 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九周 第九课时 沈心工与李叔同

第十周 第十课时 萧友梅与黄自

第十一周 第十一课时 聂耳

第十二周 第十二课时 洗星海

第十三周 第十三课时 歌剧艺术

第十四周 第十四课时 复习

第十五周 第十五课时 考试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四】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识体系较全面,本学期主要进行欧洲音乐和华夏音乐的鉴赏,重点是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们高一下学期开设“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措施

1、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

2、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

3、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进度具体安排

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案主编

教学案审核

1、第一周、走进非洲与美洲——北美民间音乐

2、第二周、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3、第三周、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4、第四周、华夏音乐之光

5、第五周、蛰龙飞起舞东方

6、第六周、一唱雄鸡天下白

7、第七周、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

8、第八周、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

9、第九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一)。

第十周、期中考试

11、第十一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大型声乐作品(二)。

12、第十二周、音乐的戏剧——歌剧

13、第十三周、舞剧的灵魂

14、第十四周、梨园百花

15、第十五周、艺苑撷英

16、第十六周、音乐与影视

17、第十七周、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

18、第十八周、动感地带——外国通俗音乐

19、第十九周、音乐净化我心灵

20、第二十周、期末考查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Ji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高一音乐教学计划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名浅入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故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中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六】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识体系较全面,本学期主要进行欧洲音乐和华夏音乐的鉴赏,重点是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歉咭幌卵诳?“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七】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识体系较全面,本学期主要进行欧洲音乐和华夏音乐的鉴赏,重点是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歉咭幌卵诳?“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八】

新学期已经到来,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化学初高中教学衔接

一、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面临困难的原因

(一) 初高中化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别:

对比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很容易看得出来:初中化学更多强调对于知识的启蒙。在知识的学习上, 大纲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论、实验方法、计算以及化学的相关应用, 在能力的培养上, 更多强调宏观感知和感性认识, 以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 在很大程度上, 初中化学的学习成为记忆性学习, 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 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并且能够在所学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在能力的培养上, 高中化学则更多侧重于定量的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将知识深化, 深入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理性, 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二) 初高中化学在知识体系上有差别:

在知识体系上, 初高中化学也有不小的差异。初中化学强调对知识、现象的感性认识, 与日常的生产、生活有紧密的联系, 时常会用课堂所学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 这是初中化学的特点之一, 可以说这个教学系统是相对不够完整的。高中化学更加强调理性认识, 重视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对量的认识记忆计算能力的提升, 注重分析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说, 高中化学较初中化学而言, 知识难度加大、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三)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存在差别

初中化学放在初三年级学习, 因此中考成绩成为了化学教与学的唯一评价标准, 急功近利的意识让教学过多关注成绩和教学效果, 而对后续教育及学习能力的关注明显不够。况且很多时候教师会自动忽略与高中有链接的知识点, 只要与中考无关, 就被部分初中教师大胆删除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因此, 初中化学老师应该对此引发足够的重视, 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地渗透一些高中化学知识, 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搞好初高中化学衔学, 必须从接需要采取的措施

教育学理论指出, 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和交流, 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师生两方面着手。

(一) 从学生方面来讲,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要尽快调整好心态, 以便适应高中的生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高一新生, 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 很多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深受老师的青睐。因此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的优越感。但是由于高中化学难度大, 与初中学习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很多学生并由此波及对前途产生焦虑。作为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确立合理的目标。

2. 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中化学与初中相比, 系统性较强、难度较大, 不可能像初中学习那样, 仅仅凭借突击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但这样, 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 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 动手操作的习惯、及时反思的习惯等, 只有培养这些好习惯, 才能够让学生不断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 从教师的教学方面而言,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作为初中教师, 在研究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之上也要加强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研究, 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时时点到这些高中知识, 给学生一些感性的认识, 这样会把所学的知识搞活, 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教而教。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加上近几年高考都设计到了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学的时候不能凭借经验来教学, 而是要灵活应对, 尽可能地将知识教给学生, 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

2. 实现初中、高中教学的有机衔接, 对于教师来说, 无论是初中老师还是高中老师, 必须要对于初中知识、高中知识都有充分的了解。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确哪些知识点初中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 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 要剖析新旧知识, 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3. 让学生尽可能快地由初中的慢节奏向高中的快节奏过渡。

初中化学难度小, 加上学生还不够成熟, 因此学习较为散漫;而进入高中后, 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为增加, 知识密度加大, 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知识的难题, 但可用于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因此, 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 让学生尽快地向快节奏过渡。

4. 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 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 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用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表面庞杂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 由点连成线、由线串成面、织成网, 有利于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

总之, 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帮助学生找到迅速适应高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这是举一反三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本.2012版

[2]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教案学案一体化, 教与学的整体设计.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篇3

一、音乐教学课堂背景与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自主学习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教学课题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智力普遍良好,思想活跃,但是由于条件关系,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结合高一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特点,会对音乐课件中的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

《欢乐颂》选自贝多芬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终曲合唱.作品以宏伟的构思,气壮山河的力量,颂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和欢乐、神圣的理想世界。《欢乐颂》是一部宏大的合唱作品,有领唱、重唱、合唱,通过多次主题的变奏来渲染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颂扬了和平、友爱的境界。

三、《欢乐颂》教学过程展示

1.导入

聆听两个音乐的片断,思考这两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同学对这位音乐家生平的了解。(播放《命运》交响曲主题、《献给爱丽丝》片段)

2.作曲家、作品介绍

(1)说说这位音乐家是谁.以及对他的了解。

贝多芬,他被称为“乐圣”,他在青年时期耳朵失聪.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也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名字跟莎士比亚、达·芬奇一样家户喻晓.贝多芬的交响音乐有着英雄史诗般的气质和不揭的动力,三、五、七、九交响曲与辉煌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如大江大河般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他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2)(出示贝多芬的图片),有没有听过他的《第九交响曲》?对它有多少了解?给你印象最深的旋律又是什么呢?

它带有些宗教色彩。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的作品。听过《欢乐颂》,而且会唱主旋律的部分。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3.欣赏《欢乐颂》

(1)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在聆听感受音乐时,思考里面含有哪几种演唱形式?(播放音乐)

领唱、独唱、重唱、合唱。

(2)这首曲子是1824年贝多芬耳聋时创作的,也是他精神和物质很困苦时所作的不朽之作。作品体现了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首演时,他亲自指挥获得成功。

(3)学习《欢乐颂》的主题部分。

播放音乐,并出示歌谱

4.学唱《欢乐颂》

(1)分出两个声部的同学。给两分钟时间大家练习自己声部的歌谱。

师:好,先请高声部的同学来唱谱。

(2)在钢琴上弹奏高声部旋律

高声部的旋律是较熟悉且容易,低声部的同学唱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音5和7的音准。

(3)请低声部的同学来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在钢琴上弹奏低声部旋律)

(4)一起来合唱谱子。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听另一个声部,并感受整个音乐的效果。同时,要用高位置演唱,精神饱满。(钢琴伴奏)

(5)老师指挥,学生唱

5.创作表演

(1)把四拍子看成二拍子演唱,缩短时值,使歌曲更具律动性。

(2)加上以前学过的声势作伴奏.跺脚、拍脚、捻指、拍手。一拍做一个动作,声音跟声势动作要一致.

(3)一个学生指挥,其他学生唱加上声势动作,老师弹琴

6.小结

(1)你认为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

A:对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B:体会到了二声部合唱的魅力。

C:会唱《欢乐颂》的低声部。

师:在音乐课上,不仅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课得到一种锻炼。在学唱的同时也学到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有一下几点体会与反思: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音乐名曲的背景、人物故事、创作意境等,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领会与理解。

3、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参与表演体验,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

高一音乐教学计划上 篇4

任教科目:高一音乐(上)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音乐鉴赏 2)计划教学时数: 18课时

本学期共任教5个班级,高一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任务及其目标:

1、切实执行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常规的要求,依据课改要求,认真完成所任教音乐模块各单元、各章节的内容。

2、在教学中依据我校“全面育人,彰显个性,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

3、启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知道,课堂教学体现合作互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5、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集体意识、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6、加强音乐特长生专业的辅导与教学,逐步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平。

三、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在所有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3、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搞好本学科的教研教改工作。

4、完成教学任务,搞好常规教学

5、通过聆听与鉴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6、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7、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8、收集与整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收集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学会处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学会对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保护的方法。

9、活动与创编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体验音乐、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学生音乐的表演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同学相互鉴赏与评价时间、空间。

10、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五、教学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然有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学科也是如此,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 式等知识。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在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把 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唱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因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完成。

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六、教学内容要求

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 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考试考核制度

高一音乐教学反思 篇5

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这次新课改的教材知识难度有所增加,知识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知识点增多。如何让学生能更快掌握大量知识信息成为我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我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图片等材料,从学生们接触较多的音乐出发,提升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强调知识点,让学生相互交流、大量聆听音乐,从听觉出发进而理性分析,做到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鉴赏过程。

高一年级三个班的情况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二班的学生积极性最高,课后找我进行交流、探讨,从他们的说话中可以了解到他们个人的喜好,对音乐的了解程度。一班和三班的学生,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跟着老师讲课的进度认真聆听,还有一些学生将知识点画在课本上,或做一些课堂纪录,这都说明学生很重视这一学科,也很喜欢音乐。但是,相对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以往的音乐课学习中,没有考试,这就使得个别同学没有学习的动力,认为音乐课就是放松、休息的时间,造成音乐课学习的惰性,这些学生表现出懒散、漫不经心的习惯,所以还应在课堂上给予他们一些压力,并以提升他们的兴趣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主动学习。

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做出一些调整,多加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与探讨,减少讲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更加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

课余时间,有的学生参加了合唱训练,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学生们都能很高兴的投入到演唱中,将歌曲唱好,这也是对音乐学习的一种锻炼,在12月份的艺术节上,他们训练的成果还要得到全面的展示,这样也会提高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第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参加了高一新课改音乐学科的进修,通过和其他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与探讨,也让我增加了自信心,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很多对教学有益的方式方法。我也在工作之余翻看了大量的材料,这些音乐、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也丰富了我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可以说,这次新课改让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动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学习、探索,完善我的教学,使学生们得到更广阔的音乐文化知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高一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不知不觉,担任高二音乐教学工作已经半年。现在,我将本学期高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以下四个方面,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

二、音乐教学

努力通过高中音乐欣赏课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培养审美能力与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从而完善人格。

三、课堂教学

本学期的音乐课以音乐欣赏为主。既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重点介绍世界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文化与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有益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好音乐课,经常采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课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力求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和谐、欢快的学习音乐欣赏环境。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存在不足之处就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了高一新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只有更好地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高一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开端师生同创, 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 学生的学习, 是在兴趣的引导下, 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的接受, 就会出现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抵触而不愿意接纳的现象。正如爱因斯坦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对一件事情存在浓厚的兴趣, 才会取得成功, 才能实现创造, 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笔者首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 在教唱歌曲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一课时, 笔者没有采用, 教师唱, 学生听音乐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到其中来, 首先是让学生欣赏黄河的壮观情景, 然后让学生认识黄河, 欣赏黄河公伯峡、黄河龙口、壶口瀑布。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的欣赏, 让学生认识黄河, 为什么要被歌颂。然后对作者冼星海, 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1935年他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和《黄河大合唱》等声乐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 可以扩大音乐视野, 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音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发挥想象感受音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从“读”懂音乐开始, 然后才能感知并接受之。

二、教学氛围师生同建, 沟通学生的情感桥梁

“学生+教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需要一个开放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笔者力求营造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教师”课堂师生互动做基础。笔者做到教室中间与学生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新的发展, 提高学生对笔者的友好信赖度。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让学生在情感上首先愿意接触笔者, 听笔者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少言的同学敢说、敢唱。帮助学生树立音乐课的学习信心, 并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美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音乐《青春舞曲》一课时的教学中, 播放影碟《掀起你的盖头来》, 笔者和学生们一同欣赏, 笔者允许会唱的学生可以跟着一起和, 然后,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播放录音《青春舞曲》, 引导学生边听边跟随录音拍手, 体会节拍感觉和节奏特点。欣赏后说出歌曲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特点。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全员参与, 以赛激趣促学。让很少在音乐课上张嘴的学生也来回答, 通过竞赛的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回答最快, 掌握的好。这样就打破了音乐课堂的沉寂, 师生共同构筑良好的音乐学习互动氛围。

三、为学生创设舞台, 让学生展示自我

“学生+教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其实质上是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笔者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 坚持学生是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体。笔者放下教师的架子, 来到学生中, 通过适当点拨进行指引, 实现“学生+教师”有效的交往和愉快的合作。笔者在音乐课上增设“小舞台”展示活动环节, 为学生搭建舞台, 让学生进行的自我才能展示, 将整堂课的氛围推向最高潮。如笔者在教唱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第四单元《青臧高原》一课时, 为了实现“学生+教师”音乐课互动, 笔者牢牢抓住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和感知能力, 在欣赏和学唱后, 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才艺展示,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总之, “学生+教师”模式的构建, 需要教师用“情”, 带领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之中, 需要教师为学生留出想象和自我展示的空间, 进行切身体验, 在感知中发展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翁向新.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M].群众出版社.2007.

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智慧 篇8

一、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方向,防止出现过度教学

过度教学的一个表现是多数学生大体听懂了的内容,教师却还要反复讲。在教学中过于偏重于某个内容点,而忽视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课堂的教学重心、教学方向发生了偏移,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比如,上一节音乐鉴赏课,要找一些辅助的资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过分地在辅助资源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出现了过度教学的现象。有一位老师上了《独特的民族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单元第三节】这节课,在欣赏第一首作品《辽阔的草原》时,他先播放了一个描述草原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播放了一遍《辽阔的草原》,并讲解了蒙古族民歌的一些特点和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蒙古长调歌曲的理解,他又播放了一个课外的长调作品《轻快的走马》,欣赏完后,原以为该进入下一首作品《宗巴朗松》(西藏民歌)的学习了,可是他又把话题转到了蒙古歌手腾格尔身上了,并又播放了《蒙古人》、《天堂》的视频,播放完了,这节课只剩下10分钟了,可还有两首作品(两个民族)还没有欣赏。结果这位老师把两首作品各欣赏了一遍,简单地说了一下就匆匆下课了。这就是明显的过度教学,过于偏重于一个知识点,没有把握整节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打破“以教代学”的固化模式

所谓“以教代学”,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教,过多地替代了本应而且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而完成的工作。以教代学使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和既定的结论。学生基本不用探索、质疑、判断和选择,而主要是理解、消化和接受。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层次分明、逻辑清楚,讲得学生当堂消化,不给学生留下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必需的体验、感受,以及质疑、分析、判断、选择的机会,从而不能更深层次地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这节课时,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仅是自己给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生平及他的音乐创作磨难历程,那么学生当时有印象,下一节课可能就忘了。在欣赏他的音乐作品时,只是停留在刚才的简介层面,没有深入了解作者创作这首作品的背景,就不能够完全体会到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境,特别是音乐中表现出的和命运抗争的内在力量。但是,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关于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创作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介绍给其他同学,并组织相关的主题讨论,那么再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体会到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我在教授《醇厚的中原韵》这节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学唱教材上的民歌,然后三个小组进行比赛。一说到要比赛,各组的学生都来精神了,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都在轻声的哼唱,等到我用钢琴伴奏各组进行演唱时,每组学生都很认真、积极,而且第一遍唱的不好的组,还要求唱第二遍,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在歌唱的体验与参与中体会到了不同地方的民歌特色。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作品聆听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鉴赏模块是以聆听为主进行教学。听什么、怎样听是最关键的,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关注、聆听音乐的基本要素。少讲,多听——反复听、分段听、整体听,从而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下对作品的内涵、效果、诠释手段,有更充分的理解。比如在讲《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时,按照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认识京剧的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怎样认识?光靠说讲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不能直观的、较深层次的认知。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时,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理解、分析作品,即便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与书上的解释有所差异,也不要把书上的既定解释或者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只要是大的方向没问题,就要鼓励,毕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认识。我们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上一篇: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论文下一篇:冬防百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