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计划书

2024-06-13

骨干教师计划书(精选8篇)

骨干教师计划书 篇1

我们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就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使命。作为一名骨干教师,特定英语计划如下:

一、确定教研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方式运作的、研究的。研究的课题既可以是“国家级的课题”、“省级的课题”,更可以是自选课题。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如“在农村高中英语教育中,如何营造美好的英语氛围”,又如第二册英语单词较多“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准的记住单词”等等都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

二、召开教研研讨会

每星期召开一次教研研讨会。

1、每位教师交一篇教学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如不及时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实在可惜,许多教师写不出论文,除了理论基础,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

2、在会上教师们交流经验,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

在一起学习、切磋,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3、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以充实头脑。

三组织听课、说课活动

抓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是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把学校的教师分成三组,各小组组织听课,选出每组中教学效果最好的,再集中在一起听课,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组织中学生英语竞赛

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英语竞赛,由各英语教师担

负裁判,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兴趣

巩义五中

骨干教师计划书 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 “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 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为做好“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同时也为探索生物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我们在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国培计划”要求和学科特点, 确定研修目标

“国培计划”的目标要体现“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和培养“种子教师”的宗旨。研修目标在整个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具有纲领性功能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说, 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 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 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3]。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 我们在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以《纲要》精神为依据, 确立了以新课标为学科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 突出先进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立足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 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 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 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使其在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理念和培训教师中发挥带头作用, 真正起到“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总目标以便能够顺利实施, 我们将其细化为如下七个目标:第一, 通过课程研修, 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扩大知识面, 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深入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第二,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能够正确使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 并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理清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第三,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校本研修中, 并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 通过正规化的教育科研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 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第五, 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 能够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生物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最新动态, 认识差距, 主动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第六,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线索的任务驱动式、互动交流式、经验共享式研修, 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在研修中开发并形成一部分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和优质教研课题案例资源。第七, 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验和科研方面的培训, 使学员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能在当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骨干教师需求, 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 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于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实验技能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培训中要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素质。因此, 我们将研修课程分为六个模块, 这六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 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

1.注重更新知识, 强化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

“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中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 让学员了解生物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这样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种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 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还要学习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努力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这也符合“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的宗旨, 对促进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3.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创新性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与创新教育”模块以受训教师为本, 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 以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 以教学案例为线索, 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目标,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教育教学的问题。

4.深入钻研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与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旨在引导受训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 指导、引领受训教师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5.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实验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实验在中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块内容, 操作实践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中学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实验设计培训”模块的目的在于促进生物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学会因地制宜优化教材实验并设计新颖的课外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6.开展教学实践, 完善考察与交流机制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必然有着不同的地方, 互相观摩、考察、学习和交流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深层次了解, 对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生物教学实践、考察与交流”模块将以受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困惑为出发点, 视学员为资源, 让学员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掌握“参与式”、“探究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使其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创新研修方式, 完善培训机制, 建立“示范培训”规范

培训过程的研修方式和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直接关系着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建立良好的研修方式与完善的培训机制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环境的研修方式可以给学员多方位的体验和感受, 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中逐渐获得进步和发展。

1.创新多元研修方式, 改革培训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 培训形式本身也是培训内容。高中生物课程倡导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使培训方式更具有示范性、互动性、实践性, 可以专题讲授为主, 辅以参与式和开放式为基础的合作讨论和交流互动环节, 融合学习科研网站载体和交流平台, 制定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实行培训途径的“全方位开放”, 包括教师队伍的开放、实验平台的开放、学习科研交流平台的开放, 以利于学员的学习实践, 也便于其开阔视野, 增进了解, 促进成长。

2.完善培训机制, 保证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良好的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这一内涵包含培训过程中的学习组织、生活保障、实验操作、参观考察活动等。对此, 我们从相关层面进行制度建设。

(1) 学员的意识形态:

清楚而明确的认知可以使一个人的活动变得有序而合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对此, 在培训开始之前我们对参加的学员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辅导,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本次培训活动, 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计划的制订:

一方面, 师资队伍是关系培训活动效果的直接因素, 生物教育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是培训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他们通晓高深理论、了解中学教学现状, 可以为整个培训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领导, 确定班级的管理人员和规章制度, 对学员的生活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制定出有关的奖惩措施和条例。

(3) 基于“导师制”的“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构和实施

所谓“导师制”, 指的是一种教育制度, 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目前, “导师制”在许多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更为普遍, 效果也非常良好[4][5]。“合作研究共同体”是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主张就是将不同群体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实践表明, 这一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

在培训中, 学员之间很可能有着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的研究方向,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 实施“导师制”和“合作研究共同体”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导师指点、同伴交流, 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 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构和扩展, 达到大学教师、学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 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的评估与分析

效果评价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培训效果则是考查培训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关于效果评价与估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柯克帕特里克所提出的四级评估模型 (4R模型) , 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 此外还有CIPP与CIRO模型以及Stufflebeam提出的评估思想和方法等。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调查表明:学员对培训普遍感到满意, 认为通过培训达到了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专业发展的目的, 在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7]。本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其他的培训活动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借鉴, 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五、思考与展望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专门的培训, 更需要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长期的实践和锻炼, 而教师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进步, 不断成长和发展。

综合而言, 本次的“国培计划”给我们提供了教师培训的新的思想、宗旨和机遇, 对于进行教师培训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教师培训工作中, 我们应该以“国培计划”为新的起点, 进一步深化培训工作, 改进研修课程、发展新思维新思路、努力构建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不断总结经验, 优化培训方案, 为教师培训工作和今后“国培计划”的继续实施发挥积极的作用, 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摘要:“国培计划”是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专项培训活动。针对“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对培训方案的设计进行探索。通过项目的实施, 达到了帮助学员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与拓展实验技能的目的, 同时起到了示范培训模式的作用, 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小娅.在“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国家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12) :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7.29)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8 (3) :69.

[4]吴洪亮, 孙小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制下的师生关系探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4) :66-69.

[5]王小萍, 黄春.专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1) :42-43.

[6]张海珠, 等.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 2010, (11) :62.

骨干教师计划书 篇3

【摘要】通过开展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课程的调查,了解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和培训需求,并根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要求和调查结果科学设计了培训课程,构建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国培计划” 培训需求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4-03

课程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学科培训的最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培训的质量。2011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应满足学员实际需求,特别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员的需求。

赣南师范学院是江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之一,自2011年以来已举办2期“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课程开发上存在着课程目标宽泛、针对性不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江西省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国培计划”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与反思,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参加“国培计划(2012、2013)”——江西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小学科学教师共90名,分别来自于江西省的10个地市级乡村地区。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年龄段集中在25至40岁之间,主要为男性,学历背景主要为专科,职称以中级为主。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开展了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和课程满意度调查。对教师的需求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并针对调查结果设计培训课程。课程满意度调查,主要了解学员对新制定的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以便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和反思。

(2)访谈

访谈法以及在线访谈法是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科学农村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课程设置的现状,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访谈,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设置与当前教师实际需求间的差距。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从下列4方面开展调查∶参加培训的原因,科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培训要求,以及希望采用的培训方式。为了最大限度了解教师的需求,问卷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形式,获得教师培训需求信息(见表1)。

绝大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占85%)和充实学科知识(73%),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有其它目的,如为完成培训任务、扩大人际关系、评职称等。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存在的困惑或问题,60%的教师感觉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也有少部分教师在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师生关系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困惑。教师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上,少数教师也希望在语言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培训方式上,超过71%的教师希望通过专家引领取得培训效果,有近60%的教师选择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通过问卷也确定了今后培训方式将主要以专家引领及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的方式开展。

2.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

对培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主要设置了六个方面的问题(见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超过65%的教师对课时数的安排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题1),说明培训时间符合学员的需求,但对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的满意程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也说明,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未完成注重学员的实际需求;题6可以看出,经过培训,学员对于能力提升的满意度不高,只有60%的学员持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态度。题6采用开放式问答,要求教师列出培训后能力的提高,经过统计,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方面,少部分教师认为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方面。

3.课程的编排的调查研究

课程开发应在“国培计划”纲领性文件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省科学教育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构建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1)咨询课程主讲专家。(2)访谈“国培计划”培训班班主任。(3)实地调查。参照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访谈结果我们确定了学习时间天数为20天,总学时120学时,同时确定了专业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实践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困惑与需要及培训形式进行设计,形成课程体系(见表3)。

4.课程评价

为了检测此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适合性,选择了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课程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81%,培训后能力提升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67.8%。

三、优化课程设置的反思

1.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素质教育背景下所需要的培训课程应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同时应该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整合到课程中。[2] 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培训组织者、参训教师、教师所在学校和当地办学特色等)。

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课程设置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突出主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解决小学科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实际培训中,我们根据学员的教学实际,确定了“科学探究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体系。同时,围绕主题对难点与热点问题集中突破,如调研发现教育技术能力低是广大农村教师的短板,因此增加该部分课时。

2.课程开发上体现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课程开发初期,我们通过解读政策文件与专家访谈,初步拟定了课程模块与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根据学员的需求遴选了若干课程作为选修课,学员根据课程内容、性质进行选择,根据选课人数确定,体现课程开发的预设性,实施过程中反复征求学员的意见,形成课程的完整性。

3.课程设计体现科学的“做中学”

通过学员访谈反馈,学员对许多专家的讲座难以消化,学习效果不佳,希望参与其中,有更多的机会“做中学”,这也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因此课程设计中设计了一定形式的“做中学”,让学员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也提高学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做教具的能力。

四、总结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影响培训效果,而培训效果对培训内容的选择提供反馈信息,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反应了学员的真实需求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短小、紧凑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训组织者实际操作,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科学培训工作,使培训内容更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101/114220.html

小学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计划 篇4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现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计划》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培养计划。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根据学校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总体目标及要求,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培养对象。通过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主要指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

作、校外工作中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

主要指3年以上的青年教师。他们是一支充满生机、奋发向上、乐于进取、大有希望的队伍。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1、组织青年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2、坚定不移地围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校教育总目标,以此作为每个青年教师的工作追求。

(二)通过教研组和学校的培养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养工作重点。

1、“师傅带徒弟”的培养

教研组从最初建立就采用了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新老传承机制和办法去做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做法是由老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而年轻教师积极承接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实践证明这种 “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措施卓有成效。

2、“先承接再提高”的培养

教研组在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措施还有所谓的“先承接再提高”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先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跟随老教师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然后青年教师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进意见,从而使年轻教师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并且能够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培养效果。

3、“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

这是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另一个有效措施。其中:“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经常去外面听课、培训,“请进来”主要包括邀请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这些措施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青年教师,而且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吸收了很多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大秦乡中心小学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5

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实现这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培养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我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6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教职工队伍稳定,人心思进,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工作能力比较强,特别是教师们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强,是学校培养大批骨干教师的强大后盾。但同时,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点少,尤其是教改科研意识较弱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

1、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使培养对象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较高素养和水平,在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约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使骨干教师的比例超过镇平均水平,使骨干教师的学科覆盖更均衡。

三、主要举措:

1、校内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领导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善于发现人才,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创造条件让想学、肯学、会学的多一点学习机会,让想干、肯干、能干的人多一点实践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展示的舞台,让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

2、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的宣传,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交1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3、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培养对象的专业水平。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与培养对象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切实抓好“一课三议”和“三课一评”的有效开展,让培养对象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为体现校内的骨干教师的培养成果,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赛课活动。

4、压担子促使培养对象更稳定、持续发展。骨干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但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培养对象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各级各类公开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要让他们积极参加,让教研组长等优秀教师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培养对象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5、学校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档案,跟踪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孩子快乐成长。

骨干教师计划 篇6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为积极响应乌鲁木齐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号召,更好发挥“三类”教师传帮带作用,特制订本骨干教师带教指导、送教活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全心全意为需要我帮助的教师服务,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无私地奉献给被带教教师,使被带教教师在带教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带教对象:硫磺沟小学 冯岩玲 永丰中学 实习生 马文元

三、带教目标

1、通过师徒结对带教活动提高双方师德素养。

2、通过师徒结对带教活动提高双方理论水平。

3、通过师徒结对带教活动提高双方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师徒结对带教活动提高双方科研能力。

四、带教原则

坚持按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示范性。遵循优秀教师成长规律,强化实践环节指导,重点培养“科研型”教师。

五、具体措施

1、认真上好示范课。认真备好课,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讲究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关的问题及时与徒弟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负责对待汇报课。要求对方课前认真准备好教学方案与教具,课后及时和师傅沟通,对于师傅指出的问题要及时改正,主动反思

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改进,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对策。

3、积极传授教学经验。每节课堂上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不同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如何将错误转为正确,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对于许多教师来说,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有些时候即使知道方法但也不能巧妙运用语言或是用行动来解决。这些方面就需要用心传授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结对,使其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说课、评课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逐步形成个性特征,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其不断的领悟、实践中,培养有效的教育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4、主动传授科研经验。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提高带教对象主持或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撰写论文能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5、有效帮助提高师德素养。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需要自己不断地实践努力,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但作为教师,拥有教师素养的重要条件是师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个性鲜明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呵护。要用心传授多年来的工作心得,做到有恒心、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具有创新精神和教改意识,并形成先进的教育思想。

6、按时完成规定要求。每学年听被带教老师4节课以上,且有评课指导;被带教老师每学年需听带教老师6节课以上,且有听课记录。努力使被带教教师能快速成长。

乌鲁木齐县永丰中学 李红霞

骨干教师计划书 篇7

学前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 但是在我省农村幼儿园老师普遍存在入园门槛低、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不高,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以及教育智慧有所欠缺, 近年来由于儿童安全事件频发, 幼儿园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始暴露, 迫切需要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培训, 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家于2011 年将幼儿园教师作为“国培计划”培训对象, 旨在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幼师国培计划”启动晚、任务重、环境复杂, 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 有许多地方脱离实际, 参训学员没有参与到课程设置中来, 许多课程设置脱离学员的实际需要, 培训效果不理想并造成资源浪费。培训的现状与教师个人的培训需求相偏离, 造成资源分布不均、培训热情不高、培训目的相偏离以及培训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总而言之, 在不同时期, 不同群体必须进行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 “基于教师需求开展的培训工作是有效培训的保证”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个人培训需求分析

( 一) 教师的培训动力

通过调查发现, 多数幼师表示愿意参加国培项目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参加教师培训最主要的动力是: 提高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水平、改变工作环境、为了评优评职称、服从上级安排。有一小部分幼师表示不愿意参加国培, 原因主要是培训无用论、工学矛盾突出, 满足于现状。部分教师出现了培训功利化, 被培训的情况。

( 二) 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1、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幼儿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对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培训内容更加喜爱和需要。另外不少幼儿教师缺乏教育科研能力, 因此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骨干教师来讲也是较为迫切的。

2、随着幼儿园意外伤害事件的频发, 不少幼儿教师表示希望把安全教育作为培训内容。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 从家长的主动防护和孩子的被动防护两方面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3、由于农村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不少教师希望把如何处理小学化倾向和家长传统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培训内容。

( 三)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1、课堂形式太过死板, 单一, 幼儿教师有时常常作为一个被动的聆听者, 在课堂中缺乏幼儿教师的主动性。

2、培训形式太过于理论化, 缺乏实践性, 有的东西当时记住了, 后来就忘记了,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缺乏实践印象不深刻。

3、在课程安排上, 有些教师对于有些内容已经掌握了; 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也不同, 如果不考虑每个教师的实际需求, 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培训效果不理想。

( 四) 对担任培训者的需求

对于师资的选择上,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教师非常希望培训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例如一线名师; 农村幼儿教师同时也师范需要专家教授的讲座与指导。然而对于某一领域的专家, 比如“音乐教师”需求不是特别强烈。

( 五) 对培训时间、地点的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 教师希望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寒暑假, 报到时间灵活多变。培训地点安排在交通方便, 环境较好的地方。

( 六) 对培训考核方式的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 教师培训结业考核的最主要方式应该是卷面考试+汇报课+ 出勤率+ 经验论文, 其卷面考试应当以所学专业知识为主, 幼儿园骨干教师希望进行综合考核, 全方位检验培训的成果, 同时希望多增加些当堂测试。

( 七) 对管理措施与激励机制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 多数幼师希望健全管理措施与激励机制, 以增强自身的培训动力。同时希望能够增加补贴, 减少后顾之忧。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 一) 政府

1. 加大对“幼师国培”的重视, 在财政上增加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投入。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 对参训学员提供适当的补贴, 让参训学员没有“后顾之忧”。

2. 重视对培训者的选聘。要选聘关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师、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等有关人员担任培训者, 真正发挥他们对农村教师的示范引领、促进改革、雪中送炭的作用。

3. 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应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建立起一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为培养本土师资提供保障, 扩大幼儿园老师的培训的广度和力度, 应建立明确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制度, 保障从此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权利。

( 二) 培训方

1.坚持人本主义, 优化供需环境。培训方要坚持人本主义, 为受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物质基础, 在园所及培训方培训活动的安排上要尊重受训教师本人的意愿, 充分考虑其经验, 兴趣, 特点和专业发展需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帮助幼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减少因无聊而引起的旷课, 迟到, 玩手机, 睡觉等情况。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幼儿教师听不懂的情况。同时要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培训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缺什么, 补什么, 内容要充实有效, 优化供需环境, 满足参训教师的内部发展需求。

2. 优化培训形式, 使其多元化。多开展一些幼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的培训形式, 更新培训理念, 摒弃僵化死板的培训模式, 使培训具有生动性, 同时重视培训形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比如参与式研讨、外出观摩、听课评优。另一方面, 要注重参训者的不同层次需求, 真正做到以“幼儿教师为中心”, 体现培训形式的主动性。

3. 采用综合性的培训考核方式, 加强培训后期的跟踪指导。培训考核方式要照顾到个别学员的整体情况, 采取综合评价方式, 能够使培训效果检验更全面, 更有效。如果缺乏后期的跟踪指导, 一些幼儿教师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点阻碍和困难就会放弃不再坚持。要加强培训后期的跟踪指导, 及时解决参训学员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困惑, 真正使“幼师国培”落到实处。

4. 在培训时间和地点上做到更加人性化。随着培训的深入开展, 部分教师面临着工学矛盾, 教师压力较大, 致使培训效果不显著。为避免工学矛盾, 提高参训成效, 培训的时间方面应该灵活调整, 尽量安排在寒暑假, 避免挫伤学员参训积极性, 培训地点上尽量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解决参训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以提高培训成效。

( 三) 幼儿园

国培计划旨在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雪中送碳作用, 为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需要加强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农村学校要根据市, 区县培训计划要求, 结合本校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的园本培训。

( 四) 教师个人

1.提高自我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农村教师要对自我教师职业具有认同感, 积极投身于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点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做到不断学习,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幼儿园老师。

2. 重视园本学习。农村教师要注重自我教学反思, 园所集体教研,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 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同时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环境下, 要重视不同年级, 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在借鉴与反思中转变教育理念。

3. 重视在培训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靳蓬.“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探索与反思—结合河北师范大学近四年“国培计划”项目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4 (5) .

[2]邢磊, 魏勇刚.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需求调查[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5) .

[3]方怡妮, 牟映雪.幼儿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10) .

[4]曾强, 李三福.学习智慧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03) .

[5]王北生, 冯宇红.“国培计划”实施中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10) .

[6]张静, 战勇, 杨光明, 杨晓英, 李绿山, 张翔.“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状况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4 (6) .

[7]骆晓莉.幼儿教师参与“国培计划”学习效能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2 (06) .

[8]李中亮, 宋卫中.河南大学幼师国培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2) .

如何迅速成为中学骨干教师 篇8

一、关于教师的成长过程

教师分化大致为四类:不合格型、合格型、经验型(实践型)、学者型。

1.适应时期:1~3年,这是教学新手向教学熟手的转变时期,是教师上岗后的工作初期。师范生经过师范教育专业系统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素养,同时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锻炼,对中小学教学实践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与一个成熟的教师相比,新教师存在明显的缺陷,诸如课程知识、实际教学经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育方法、教育能力等方面。

我国师范教育的许多知识与社会和学校实际脱节。所以,必须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是由教学理论知识向教学实际能力的转变。

(2)作为学校行政,要注意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让新教师结对、拜师,进行教育教学常规要求和相关检查,尤其是很多学校都让新毕业的师范生做班主任,学校往往缺乏细致的指导、示范和培训。

(3)作为新教师,要强化自主意识,要以自己模仿、借鉴和主动学习为主。

2.分化定型阶段:4~8年,又叫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教师会出现分化,绝大多数教师会在教学实践上持续努力,全面掌握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逐渐成长为基本功扎实、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学实效明显的经验型教师,从原有群体中分化出来。

这一时期,有些教师在继续强化教学基本技能技巧发展的同时,更侧重于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知识面宽,思想观念转变快,教学改革有胆有识,这一部分教师的所授课程一般有一定的深度,水平较高,尽管在技能技巧方面尚有不足,但却有较强的发展后劲,日积月累地成为教学成绩较突出的教师。

但是,有的教师基础比较差,动力缺乏,教书只是“为了混碗饭吃”,无远大目标,缺乏主动性,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较差,随着年龄优势的消退和身体素质的下降,开始定型为“教书匠”,甚至一辈子也教不好书。

3.突破阶段:教学8~9年以后,人到中年,开始从教学能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知识型和经验型教师尽管不满足于现有的发展状态,但如果方法不对或没有继续提高的意愿,就有可能进步不大。这一时期又称“高原期”,要想有所突破,建议去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知识型教师要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消化和发展所学的知识,使明确理论知识经验化、体验化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教育思想或信念,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技能技巧,在感性发展和技能技巧上下工夫。

经验型教师则要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上下工夫,努力把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实践智慧化成知识,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

总之,这两类教师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悟性为基础,以自己的教学个性类型为条件,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反思来继续提高自己。要想继续提高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关键期,突破“高原效应”,使自己成为准学者型教师。

4.成熟阶段:10~15年间,这一时期属于教师工作最佳状态阶段。此期间教师在认识、情感、个性和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升华。但要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只靠单纯的理论学习,技能诊断和发展,知识与经验结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个性,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神,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因此,个性化教育研究、主持科研课题是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二、化学教师成长的个人体会

我在中学第一线教学13年,其间做过初中班主任3年,高中班主任7年,还做过化学科组长、年级主任、教导副主任、高中部副主任、产业处主任、高中教工党支部书记等;1996年以后做了5年的县级市化学、生物教研员,2001年至今做地级市化学教研员,在学术上也小有收获。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有如下的体会:

1.抓住关键期。教师成长曲线如右图。教师到校后的1~3年只是适应学校教学,能力提高较慢,但是是一个积累时期;4~6年为迅速成长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即4~6年内在教学方法、业务素质等方面没有大的变化,甚至停留在原有水平,以后就很难改变,这是因为你已经养成了一些坏的习惯。

这一时期要注意有做各种记录的习惯,如每一节教案后面留一空白,上课结束后在空白处写“教学后记”,记上课的成功与失败,记学生的闪光点和典型错误,记对教材和资料的疑问……;又如专门用一个笔记本记班主任工作得失、记别的班主任处理班务工作的好方法等等。这些资料就是下一次教学、下一次做班主任工作的参考资料,也是你今后写论文的素材;同时还是你不断提高的原始积累。例如“教学后记”,课后总结记录这一节课的成功失败之处,成功的是否还可以更完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进就不会失败?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有这样一个化学教师:大学毕业时成绩不错,刚来到学校试讲和到后来的2年教学中都感觉过得去,但后来越来越感到他不如后来到学校的新教师,讲课没大的问题,可是班级管理和学科成绩总比别人差。究其原因是满足于现状,不刻苦,舍不得在教学研究上下工夫,讲课只图完成任务,不与学生沟通、不作深层次的教学研究。

所以,一个刚毕业出来的教师必须早一些给自己定位,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和定位,一切办法都可以想出来。

2.向一切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学生毕业生常常踌躇满志而经验不足、意气风发却孤芳自赏。究其原因,一是来自社会上的流行理念,觉得“教师是玻璃缸的金鱼,前途光明、出路不大”;二是觉得自己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学了很多高深和前沿新知识,一定可以胜任区区一个初中或高中教材的知识教学。

可是有责任心的新教师很快会发现,自己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非常有限,有时竭尽全力却效果不好。所以新毕业的大学生到了工作单位,既要信心十足,又要谦虚谨慎。因为你是学生的时候,你的老师可以毫无保留地提醒你、将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你;可是工作后作为同事,别人没有一定要帮助你的义务,同事间有时候还有一定的戒心,你不谦虚甚至有些骄傲的话就很难有較大的进步。

所以,要尽可能向成熟教师、骨干教师或者名教师学习,向名教师奋斗。学他们的教学好方法、教育好技巧,学他们的刻苦奉献精神。如听课、讨论问题、看别人的备课和教学后记,看别人如何写文章等。周总理曾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处读书”。

3.突破“高原效应”,成为学者型教师。这一时期一定要继续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和管理学生的方法,将教学后记整理、反思,写教研论文,搞课题研究。自己当过学生,不一定了解学生的心理,尤其不一定了解现在你所教的几十个或一百多个学生的心理。时代在变,你的年龄和心理在变,必须在现实中研究。他们想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最了解的是什么?为什么对某些学科开始感兴趣、后来又不感兴趣了?如何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违纪同学、早恋同学如何做思想工作?用什么方法管理学生效果最好?如何发挥班委、团支部、小组长、科代表的作用?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高考、中考是我国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小、最公平竞争的唯一一块净土,你教的学生高考成绩怎样是学校、教育局、社会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衡量你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研究高考,使自己所教的学生取得高考化学好成绩非常现实和必要。研究高考的方法是:研究复习方法、几年高考试题的题型、考点热点(最好列表对比)、深度难度及其变化、题目用过什么载体考查什么能力点。

在教学中要及时将经验体会总结写成论文,并能参与或独立主持科研课题。我的化学教学业务能力能迅速提高,也得益于不断地写教研论文和参与并主持科研课题。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搞出高质量的科研课题成果,关键是要抓住教育科研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平时就要收集素材和资料。

4.练得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讲课要有气势、有饱满的精神、声音洪亮,表达的语言要精炼、抓得住关键,不拖泥带水,最好能诙谐幽默、善举其他例子予以说明;写文章要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坚持、需要模仿、需要反复练习。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要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学科工具软件、能上网找到对教学有帮助的教学资源、具有制作课件的能力(如用PPT课件、制网页课件、用Flash和其他软件制作课件),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和辅导学生。

总的说来,要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个中学骨干化学教师,必须踏踏实实,有刻苦钻研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像唐僧去西天取经那样,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经”,成为有大德、大智慧的高层次教师。

上一篇:教研活动期中考试总结下一篇:车站调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