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

2024-05-16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通用8篇)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 篇1

王萍刘斌

[摘要]本课题由多年从事科技管理方面专业人员,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体会,阐述了江西省技术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详实地分析及对比。

关键词: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根据国家“十一五”技术市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大力建立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今后科技发展工作的热点,也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开展技术市场服务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的方式,开展为企业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一、江西省技术市场现状

(一)江西省技术市场类别

目前,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机构主要分为:

一是区域性、综合性的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其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部门的直接支持与指导下,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是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区域性、公益性的技术市场服务中心,在整合科技资源与市场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地区政府或企业建立的技术商城、以大专院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工业园、农业技术交易市场,以及改制后的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技术性服务机构,如技术转移、科技咨询公司、高技术服务公司等。其职能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成熟的科技成果,解决技术难题。

二是运用电子商务方式建立起来的“网上技术商城”,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及网络方式进行网上技术市场交易。

这两类服务机构,第一类起到了承上启下、纵横相连的桥梁纽带作用;第二类起到了为技术市场服务的依托,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新创立的技术交易形式,是我国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主体的补充,起到了推动技术市场发展的显着作用。

(二)技术市场发展状况

近年来,江西省技术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据统计数据显示,技术市场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技术交易总量快速增长。200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3114项,比上年增长14.44%;技术交易合同总额 93661.04万元,增长12.40%。

2.流向本地技术成交额较快增长。2004年,全省吸纳技术3766项,金额173589.42万元。其中技术开发1016项,金额88109.01万元;技术转让404项,金额16195.33万元;技术咨询760项,金额10655.06万元;技术服务1586项,金额58630.02万元。

3.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交易趋于活跃。专利技术合同比上年增长较突出;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增长较快。明确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合同成交额增长较突出。

二、存在问题

江西省技术市场发展情况良好,但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当前我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

1、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少。江西省2004年合同金额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0%,在全国31个省市中名列第22名。与第1名北京市2004年合同金额425亿元相比,仅为其合同金额的2%。合同总额及增长率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

2、技术输出流向水平低。技术合同的地域流向,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通过技术市场引进和消化技术的能力。2004年江西省吸纳技术合同金额在全国31个省市中名列第18名。与第1名北京市2004年吸纳合同金额262.21亿元相比,仅为其合同金额的6.6%。吸纳技术合同总额及增长率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3、技术贸易机构数量逐步减少,从业人员逐年下降。江西省没有一家在国内成规模的技术交易所及技术产权交易所;技术贸易机构由于科研机构体制转变等原因,造成技术交易机构数量逐步减少,从业人员逐年下降。

4、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由于受到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大“瓶颈”制约,江西省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数百项,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十分之一。

三、几点措施

发展技术市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技创新和加速其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技术市场(并与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一起)有效地配置资源。健全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是今日中国发展的急需,也是当前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

根据当前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形势发展的工作要求,要抓好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精神,结合科技管理部门工作重点,面向市场,强化服务意思,创建服务品牌,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区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为重点,促进技术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整合现有队伍,形成有机整体。

要探索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构成开展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工作的核心力量。整合各级技术市场服务机构时,要对整合对象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其一,要市场化运作;其二,有作为技术支撑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大企业等机构加入;其三,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其四,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其五,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中介服务机构。

在功能上,充分发挥各级技术交易市场贴近企业的优势,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围绕技术交易市场各个环节开展具体的服务。在整合地区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的同时,也注意建立专项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中心,如:农业、林业、畜牧等技术交易市场。要联合社会有关力量,鼓励单位技术人员承办实体,选择量大面广、成熟可靠的技术,为中小技术市场活动提供交钥匙方式的服务,也作为江西省中小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的补充。

由于技术市场服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区域性技术市场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还必须加强社会其他相关中介、咨询等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技术经济(经理)人”制度,推广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共同造就中介服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构建一个协同竞争的局面。

2、促进成果转化,搞好体系创新。

技术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渠道,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技术市场也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经济活动,是以市场促转化的重要科技活动,是科技工作向市场的延伸、支撑和补充。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技术市场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结合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壮大适应社会不同层面需要的公益型和营利型共存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要以现有的区域性技术交易所或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依托,加强能在区域内或行业内起领头作用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使之成为区域性或行业性促进科技资源有效流动的技术转让、转移中心。在继续鼓励多形式、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存,搞活技术市场经营的基础上,要积极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采取技术入股、企业并购、资产置换、技术承包、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速率。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技术中介机构引入、探索多种技术产权交易的服务形式、方法,促进技术资

本化的进程,提高成交率,扩大高新技术转化的投融资渠道。要结合科研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在互利的基础上,提倡以会员制或股份制和中外合资等方式,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营机构进行结构性改造,形成一批资本多元化和非集中性的新型技术中介机构。增强其面向市场、优质服务的活动和动力,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开创具有蓬勃生机和平等竞争的技术市场新局面。

3、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

要根据技术市场发展需要,围绕技术交易市场的各个阶段,积极开展服务市场的调研,认真梳理自身现有和可挖掘的资源,以优势资源锁定多个服务目标,创立技术市场服务品牌。

要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实际,进一步转变各级技术市场管理部门或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技术市场的基础建设和法制建设。

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及机关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健全主动为各类技术中介和技术经营机构的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供有效技术市场服务,彻底改变过去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工作缓慢、作风疲塌”的现象。要成为企业的“知心朋友”及“良师益友”。

4、完善政策法规,促进科学管理。

技术市场的高效有序运行,需要一个完备的服务体系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技术市场政策法规,加强技术合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维护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建立起自己的保障有力、运行灵活、监管及时、适时高效的遍布全省的监管体系,改变技术市场监管弱化的被动局面。

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应包括科技评估机构、科技招投标机构、情报信息机构、知识产权事务机构等。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是技术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础,它会为技术市场主体提供令人信服的服务;知识产权事务机构(律师事务所)能提供完备的技术市场客体的法律状态,并为技术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要严肃查处技术市场中的假冒伪劣行为,通过媒体或网络,定期发布落后、淘汰的技术信息,对单位和个人在技术市场活动中的假冒伪劣行为进行曝光,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净化技术市场环境。

5、利用高科技技术,构造信息网络平台。

积极开展信息服务是为技术市场服务工作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尽快建立“江西技术市场网”,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平台,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成果信息、企业供求信息,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家及本省的方针政策,以指导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级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加速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及时了解适合于自身条件和适应于市场的科技成果,以确

定技术市场的目标。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实现在线交流与在线咨询服务,使中小企业与政府之间、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起到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作用。

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一个和谐的、知己知彼的服务群体对象。以发展信息网网员单位的方式,帮助广大中小企业,通过自助建站系统,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这既起到了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资金短缺的难题,同时也增进了技术市场管理部门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形成较为稳定的技术市场服务群体。

6、加强技术培训,发挥人才优势。

当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设备利用率较低,充分整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科研设备优势,按市场经济规律,向广大中小企业开放,在院校技术人才的指导下,为企业的技术市场工作开展积极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教学优势,建立提高中小技术市场能力的培训平台,联合大专院校帮助企业按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三个层次培训人才,有利于技术市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针对性强,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包括函授、业余、集中培训以及专题报告、知识讲座、考察学习等方式。

当然,建设技术中介服务体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江西省技术中介服务体系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由于篇幅有限,仅以此文做一个基本的的研究及探讨,欢迎业界专家及朋友加入我们的饿队伍,更好地建立起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田波着《技术市场学》,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3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 篇2

1建筑门控五金件简介

建筑门控五金件是指用于通道、不同功能区域 (如办公室功能区域、卫生间功能区域、设备间功能区域等) 分区的门上, 控制和保障人或物通过的五金件系列组合。

按五金件系列中各种五金件所承担功能的不同, 可将常用五金件分为支悬五金件、锁闭五金件、控制五金件、辅助五金件四大类。各类五金件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配方能成为系列, 实现预期功能。常见五金件的分类:

1.1承担支撑或悬挂门扇并可保证门框和门扇相对运动的支悬五金件。

通常包括:合页 (铰链) 、门轴、地弹簧、门夹、吊轨滑轮等。

1.2承担关门状态时可保证门扇始终处于锁闭状的锁闭五金件。

按实现进出门锁闭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锁、智能锁、电控锁、机械开门推杠装置、电控开门推杠装置等;按照常见实用功能类型又可分为通道功能锁、入户功能锁、办公室功能锁、教室功能锁、连通功能锁、逃生功能锁、卫生间功能锁、储藏室功能锁、移门功能锁、辅助功能锁、防盗锁等。

1.3承担控制门扇启闭或门扇启闭顺序的控制五金件。

通常包括:闭门器、天/地弹簧、电磁停门闭门器、电控平开门机、顺位器、限位器、电磁门吸、气动关门器等。

1.4承担保护门扇、门框及提供相关辅助功能的辅助五金件。

通常包括:踢脚板、拖把板、装甲板、推拉板、门止、门吸、拉手、插销 (明插销、暗插销) 、防尘筒、防盗链 (扣) 、门镜、密封条、门槛、自动门底刷、过线器、紧急开门按钮等。

门控五金件广泛用于商场、办公楼、居民楼、展览馆、交通枢纽、影剧院、医院等人员出入频繁的公共建筑或有安防要求的居住建筑用门。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实现门扇正常开启、自行关闭或保持常开状态、紧急逃生疏散或受控出入、保护墙/门/人不受磕碰、实现节能减排及安防要求;其使用应遵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使用便利性这三个基本要素。

2 建筑门控五金件行业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门控五金件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在公共建筑的高端市场, 即对门控五金件要求配置齐全、品质高、使用寿命高, 被国外品牌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由于国内缺乏适宜的标准, 执行的标准也只能多为欧美标准或国外企业标准。目前国外进口的门控五金品牌, 多数企业已有百年历史, 是许多产品的发源地和国际领军品牌。欧美等现代门控五金件技术发达国家的门控五金件产品技术领先、配套齐全、工艺先进, 无论是产品生产标准还是应用技术, 在百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都已有完善的、系统的要求和保证。完善的体系包括产品技术标准、应用标准要求以及具有专业资格能力的门控五金件应用方案顾问师。

我国的建筑门控五金企业多集中于广东、浙江等五金产业链基础较好的地区, 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发达国家短、没有专业的学科和研究机构进行研究, 生产技术仍基于传统的工艺技术, 企业的管理多为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 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标准不齐全, 现有的标准多数仅适用于民用等低使用频率、功能分区较简单的场所, 专业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人才缺乏。使得五金件生产、建筑设计选用、工程监理验收难以寻找到科学合理的依据。

据有关机构统计, 目前我国既有建筑为400多亿平方米, 其中既有公共建筑为200多亿平方米。如果按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1/6左右计算, 既有建筑中则应需门32亿平方米以上, 如果按每樘门为2平方米计算, 则应配套有门控五金件16亿套以上;公共建筑如果按每樘门为3平方米计算, 则应配套有公共建筑用门控五金件近11亿套;若以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4%来计算, 需要考虑安全通过、疏散、逃生防护级别较高的门控五金件则需要4亿套以上。以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增建筑面积40~50亿平方米计算, 尚需门控五金件2亿套以上。建筑的门是整栋建筑中实现安全、逃生、疏散、节能减排等功能的最基本单元, 而门控五金件则是此单元中实现功能不可缺失的重要构件;各功能门控五金件的性能标准及使用要求彼此之间紧密关联且相辅相成, 任何一个五金件的损坏都会影响到其它五金件的正常使用, 从而会造成门的无法正常使用, 甚至会影响到整栋建筑物的安全。但是由于国内对门控五金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不足, 又没有系统化的标准或规范可遵从, 无论是生产应用, 多处于探索阶段, 生产企业各自为政, 常常出现盲目生产、误用产品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公共建筑 (如商场、医院、写字楼、地铁站) 中, 常常会见到门的铰链轴脱落或弯曲;闭门器漏油或支臂折断、脱落;门锁生锈、执手下垂甚至脱落, 影响正常使用, 当突发情况或火灾时, 人员无法实现紧急逃生。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科学合理的门控五金件标准, 对满足应用需求、产品生产已刻不容缓。

3 国内外门控五金件标准差异

3.1 国外发达国家 (欧美) 门控五金件产品性能标准

3.1.1 欧洲产品性能标准 (欧洲标准委员会标准)

EN 1935铰链

EN 1154闭门器/地弹簧

EN 12209锁、锁舌

EN 1906建筑五金—执手和旋钮装置-要求和测试方法

EN 1303锁芯

EN 1125逃生装置

3.1.2 美国产品性能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建筑五金制造商协会BHMA标准)

ANSI A 156五金

ANSI A 156.1铰链

ANSI A 156.2成套筒式锁

ANSI A 156.3逃生出口装置

ANSI A 156.4闭门器

ANSI A 156.5成套辅助锁

ANSI A 156.13成套插芯锁

ANSI A 156.15电磁停门闭门器和电磁门吸

ANSI A 156.16辅助小五金

ANSI A 156.18材料和表面处理标准

ANSI A 156.19自动平开门机

ANSI A 156.21门槛

ANSI A 156.22门密封件

ANSI A 156.23电磁锁

3.2 我国现有涉及门控五金件的产品标准

GB 16807防火膨胀密封件

JG/T 290建筑房屋疏散门用开门推杠装置

QB/T 2697地弹簧

QB/T 2698闭门器

GA 93防火门闭门器

GA 374电子防盗锁

GA/T 73机械防盗锁

QB/T 2474弹子插芯门锁

QB/T 4063-2010轴承铰链

GB 21556锁具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JG/T 214建筑门窗五金件插销

JG/T 268建筑用闭门器

JG/T 326平开玻璃门五金件

JG/T 393建筑门窗五金件双面执手

JG/T 394建筑智能门锁通用技术要求

在这些标准中, 仅JG/T 290《建筑房屋疏散门用开门推杠装置》是依据EN1125:2008《建筑五金用于疏散通道推杠式逃生装置要求和测试方法》、ANSI/BHMA A156.3-2008《逃生装置》编制的;JG/T 393《建筑门窗五金件双面执手》是依据EN 1906《建筑五金—执手和旋钮装置-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制的;JG/T 326《平开玻璃门五金件》是在没有国外先进国家标准的情况下, 依据国外发达国家企业标准编制的。其余标准更多的是侧重于民用建筑, 其强度和耐久性 (寿命) 要求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需求, 与国外先进标准有较大差距。

注:1.地弹簧产品兼具支悬五金件、控制五金件的功能, 故分类时两类中均有;2.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民用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4 门控五金件标准体系的建立及意义

4.1 建立和完善门控五金件产品标准体系框架

门控五金件按照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 分为支悬五金件类、锁闭五金件类、控制五金件类、辅助五金件类。具体到每个产品, 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对其所承受的性能 (承受荷载性能、抗破坏性能、使用寿命性能等) 和功能按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规定和测试验证, 以保证产品在生产、销售、应用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参照欧美同行标准框架对我国门控五金件标准进行了梳理, 提出建议 (见上表) 供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参考。

4.2 门控五金件标准建立的意义

门控五金件产品标准的完善有利于生产企业了解市场、行业技术发展和质量要求, 节约企业的技术开发成本和时间, 加快企业技术变革速度, 提升产品质量, 减少贸易风险。同时, 还可以提升国内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健全门控五金件标准体系, 在门控五金件生产、销售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同时, 也为各类建筑、各功能区域所需的门用门控五金件提供了质量保证。

下面以配置要求、使用工况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疏散门门控五金件的选择设计, 举例说明产品标准与选用设计的关联关系。门控五金件的选择通常按支悬五金件、锁闭五金件、控制五金件、辅助五金件的顺序进行。

4.2.1

支悬五金件的选择, 一切的前提是所有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一定是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合格支悬五金件产品。首先根据门重选择适宜承载能力的支悬五金件, 当支悬五金件有特定使用功能时要选择特殊支悬五金件 (如选用电控锁闭五金件时, 宜选用过线铰链、过线门轴等) 。当门扇为木质门、钢质门、有框玻璃门扇时, 宜选用铰链。若门扇质量大于160kg宜选用门轴或地弹簧;当门扇为无框玻璃门扇时, 宜选用地弹簧和玻璃门夹的组合、地轴和玻璃门夹的组合或玻璃门铰链。

4.2.2 锁闭五金件的选择:

疏散门锁闭五金件应选用开门推杠装置或逃生功能锁,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选用单向逃生型、通道型、教室型或夜锁型;当有门禁、报警、延时等功能需求时, 应选用电控型开门推杠装置并根据用户对门禁系统需求 (如单向授权进入、双向授权进/出、状态远程监控等) 进行不同的配置。防火疏散门不得选用带有锁舌锁定缩回功能的开门推杠装置, 这是因为发生火灾时锁舌因无法自行伸出导致防火门不能始终处于锁闭状态, 进而导致窜火现象;这一点尤其针对防火疏散楼梯处的疏散门是非常重要的。当选用平推式开门推杠装置时, 触发部件有效长度应不少于门宽的50%。触发部件有效长度的限定是为了在紧急状态下, 增大开门的几率, 可有效、迅速逃生。锁闭五金件的常见使用功能、锁闭功能及其它性能也必须在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保证。

4.2.3 控制五金件的选择:

在紧急逃生状态下, 宜选用带有开门缓冲功能的闭门器, 可避免门开启后回弹伤害到逃生人员。无框玻璃门当选择地弹簧为支悬五金件时, 地弹簧本身具有控制功能, 所以无需再选用控制五金件。防火疏散门要求门始终处于锁闭状态, 而带有机械式停门功能的闭门器会使门扇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在突发火灾时, 门扇无法自行关闭, 避免由于人为疏漏而使门扇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故不应选用带有机械式停门功能的控制五金件, 宜选用电磁停门功能的控制五金件。电磁功能的控制五金件在突发火灾时, 电源切断后, 停门功能失效, 门扇会自动关闭。只有选择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才是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条件。

4.2.4 辅助五金件的选择:

当有密封需求时, 宜选用自动门底刷、密封条和门槛等。当选用电控开门推杠装置时, 应考虑过线方式 (除带过线功能的支悬五金件外, 还可选用过线器) , 为了防止电控开门推杠装置通电状态下呈锁闭状态, 而造成紧急状态下无法逃生应加装紧急开门开关。当门扇开启角度有限制时, 宜选用门止。同样只有合格产品才能够保证产品功能的正常发挥。

以上仅为建筑外门中的疏散门为例, 建筑物的门控五金件功能按照门的功能需求和区域不同, 通常有公共建筑内门 (疏散门、通道门、卫生间门、储藏室门、机房门、教室门、管井门、办公室门、病房门、酒店客房入户门、包房门、平移门) , 公共建筑外门 (主出入口门、疏散门、设备房门) , 民用建筑门 (单元入口门、单元分户门、户内门、疏散门、卫生间门) 等, 门控五金件的选择也不同, 如果没有标准的保障、没有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的保障, 一切均无从保证。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 篇3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对我国有待发展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奥运会志愿者强大的感染力,有效增强了志愿者的社会认同感,提升了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大范围展开为志愿者主体向全民总动员过渡提供了契机,为社会志愿服务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奥运志愿者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充分认识到建立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奥运会志愿者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也可资借鉴。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局限性在于活动的阶段性、突击性以及明显的地域性,同时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国的志愿服务体系。

关键词:奥运会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811.21/20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297-03

社会志愿服务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建设社会志愿体系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完善我国志愿服务体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特点

政府高度重视。为了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志愿服务队伍,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各种资源支持奥运志愿者工作。团市委全面介入,与奥组委共同组建志愿者部,团结带领首都各大高校投入奥运志愿者团队的组建工作中,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奥运志愿者主体文化活动,不断创建良好的服务奥氛围的同时,不断培养志愿者为大型赛会服务的优良传统。

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从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的奥运会志愿者团队出现到现在,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稳定的组织管理模式,从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到志愿者的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再到志愿者的岗位分配,整个工作计划性可操作性强。在借鉴以往主办城市的同时,北京因地制宜制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力争在汲取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突出中国特色、适应北京实际情况。

参与人数众多、志愿服务热情空前高涨。2006年8月28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开始面向北京地区招募赛会志愿者。2007 年1月19日,京外省区市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2007年3月28 日,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华人和外国人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始。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5万余人报名。可以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在“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等口号的渲染下,“奥运志愿者”良好的社会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使民众参与志愿奥运的热情空前高涨。

高校青年学生为赛会志愿服务主体。在从社会广泛招募志愿者的同时,为了高效率、高质量的组建奥运志愿服务团队,团市委、北京奥组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赛会志愿者工作方案,确定了以北京高校为主体的志愿者招募计划。首先,高校学生具备了服务奥运的基本素质,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专业的特点,为奥运会各个对口岗位提供服务。其次,高校青年学生服务奥运热情高,方便管理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志愿者流失率。

2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对我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分析

2.1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志愿者的社会认同感有效提升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活动首先促使志愿者自身对志愿者进行再认识。很多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对志愿者的认识依然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抱着好奇和虚荣的心态参与奥运志愿活动的。认为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很新鲜或者服务奥运很光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才慢慢体会到志愿服务其实是一项艰苦甚至单调的工作,不仅无偿而且需要用真心付出极大的热情。这样的志愿服务本身就是对志愿者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再教育。

其次,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增强了志愿者的社会认同感。“志愿者”一词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民众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听说”和简单认知的层面。甚至往往认为志愿者只是出现在“学雷锋活动日”等特定场合的特定人群,或者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支边”、“支教”行为。这种缺乏公众认同的局面,打击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然而,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启动与全面开展,无疑为志愿者打造了绝好的宣传平台,借助奥运会强大的号召力,更广泛的人群了解并近距离的接触志愿者,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也纷纷加入到宣传志愿活动的队伍中,拍摄公益广告、亲身参与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的同时提升了志愿者的社会地位。

2.2为志愿者主体向全民总动员过渡提供契机纵观国际社会,在奥运会志愿者出现以后,奥运会无不成为其发展本国志愿者工作的强大动力。以邻国韩国为例,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使用了27 221名志愿者,而奥运会结束以后,整个韩国掀起了志愿者运动热潮,国家因势利导,于1998年后以立法形式规定了青少年志愿服务的时间要求,并且将其作为报考高中的一部分分值。

由此可见,奥运会为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通过大力度的宣传和全民总动员的参与,使得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为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提供契机。

2.3使各级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建立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带来的客观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均是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奥运会志愿者组织体系所策划产生的,它将促使各级政府提高对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认识,以往松散随意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壮大。志愿者作为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主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果仅凭一时的冲动,积极性难以坚持。只有形成规范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巨大作用。

2.4为我国志愿服务体系管理模式提供模版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和体系。而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经历了数十年的摸索历程,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在指导主办国完成奥运会志愿服务任务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很好的志愿者组织与管理的借鉴。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不仅有奥组委的统一规划部署,而且得到了北京市团市委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奥运会拥有规范的志愿者遴选机制,在估算所需志愿者规模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岗位志愿者的来源和选拔方式。同时,奥组委还制定了《奥运志愿者通用培训大纲》等文件,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此外,奥组委还将为奥运志愿者提供统一的服装、解决交通等问题,为奥运志愿者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在志愿者服务奥运的同时,激励机制也不断完善,在奥组委内评选“十大杰出志愿者”、在各高校确立奥运骨干志愿者等诸多措施,极大的鼓舞了志愿者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的热情。

以上这些成功的经验,均为我国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模版。在北京奥运会的感召下,北京已经率先在志愿服务领域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2007年12月4日,《北京志愿服务促进条》出台并正式实施,对北京规范志愿者行为、促进志愿服务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5为社会志愿服务培养后备力量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将有7~10万名赛会志愿者为赛会提供直接服务,有40万名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服务和语言翻译等服务,有百万名社会志愿者在社区乡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搭建活动平台,使上千万人参与到“微笑北京”主题活动中来。奥运会使用的志愿者数量巨大,有许多志愿者是第一次提供志愿服务,通过奥运会获得的体验,使之成为潜在的社会志愿者,为志愿服务提供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2.6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影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首先是由奥运会自身的阶段性和奥运会志愿者组织方式明显的突击性所决定的。奥运会在我国的举办是政府高度重视、短时期内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筹备组织过程。奥运会结束后,大批奥运志愿者也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它很有可能导致政府对社会志愿服务工作重视的下降,媒体对志愿者关注的下降和志愿者自身对志愿服务热情的下降。

奥运会志愿者活动的影响还受地区局限。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因此奥组委志愿者部制定的招募计划明确指出,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人数在10万名左右,社会志愿者超过100万。从比例上来说作为主体的赛会志愿者以在京大学生为主力,社会志愿者则主要由北京市民组成。虽然全国都在以奥运为契机轰轰烈烈的宣传和开展各种奥运志愿者活动,但是由于志愿者工作的核心在北京,奥运会对于其他城市的影响必然远远不及北京。

利用百度的网页和新闻搜索功能,我们可以将全国部分省市地区,涉及“奥运志愿者”的网页数量和新闻数量进行直观的对比(表1)。

由此可见,北京在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占据了绝对的核心地位,北京地区媒体的宣传力度也明显突出。而其他一些排在前列的省市,也多为奥运会的分赛区所在城市,其他没有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省市其对志

愿者的宣传力度和民众的参与程度则大大降低。

3对奥运会志愿活动和对完善我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议

为了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使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成为发展我国志愿服务的强大推动力,奥组委相关部门应该在志愿者培训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加强思想的引领,广泛宣传和建立“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理念,使其在短暂的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中,领会志愿者的真谛,成为社会志愿者的后备军。同时,对奥运志愿者应给予足够的社会关注和社会认同,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大造志愿服务声势,营造志愿服务氛围,宣传志愿服务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感受和参与志愿服务。

此外,在奥运会结束后,全社会都应当认真总结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得失,努力把奥运会作为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起点,对于志愿者应该采取相应的保留机制,例如建立志愿者档案等形式,实现从奥运志愿者向社会志愿者的转换。新闻媒体要对志愿者持续关注,继续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推动今后的社会志愿服务发展。在这方面,高等院校应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有计划的深化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扩大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规模,兴办多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同时,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相对统一的志愿服务领导协调机构,有效地整合志愿者资源,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形成集中力量办志愿服务事业的局面。

应建立规范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其中包括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和志愿服务考评体系,设立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志愿服务基金。

应推进志愿者管理法制化建设,保障志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立法保障也是国际志愿服务所以能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推进志愿服务立法,有助于提升公民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志愿服务事业获取稳定的社会支持,有助于解决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时小燕.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海大学,2007(4):29.

[2] 李学君.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价值的深层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5).

[3] 吕红芳.奥运会志愿者的价值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4] 李颍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J].苏州大学,2006(10):26.

[5] 茹秀英.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

[6] 元竹.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社区,2005(8).

[7] 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

[8] 靳敏.志愿服务_社会的需求[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3).

[9] 樊金娥,李欧.志愿者资源开发人文环境缺失的理性透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0] 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的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4).

[11] 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及其管理原则[J].体育与科学,2004(1).

[12] 姜中阳.奥运会志愿者团队的形成战略[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3] 刘剑.全面推进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促进北京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J].前线,2007(8).

[14] 奥尔加·基克.如何组建一支奥运会志愿者团队[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15]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

[16] 曾小晶,彭钧.志愿者发展的_引_细_新_巧_[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09.

[17] 吕红芳.奥运会志愿者的价值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 篇4

移动通信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空间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定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1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

“市场部”这个词走进国内企业还是近几年的事,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所设置的营销部、分销处、运营部、销售部、以及市场管理部等都是市场部的涵盖范围。从分营后的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上海光大、电信长城等具有运营资格的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大,在原先营业厅基础上,又发展了商场、专卖店、量贩等销售形式,给人一种规模和实力的感觉,然而市场知名度高,但市场品牌忠诚度低;中国联通起步晚,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迟到的经营者,只有善于经营的赢家,中国联通采取分销商网络营销的思路引起业内效仿,但诸多不完善的环节也时常引起消费者反应;其它几家运营商尽管营销思路很前卫,但是制约其市场开发的因素较多,市场反应冷淡。可以说,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是各行其道,短期行为太多,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从行业整个市场来看,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尚未真正掌握专业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其对市场的态度和行为而言,移动通信企业还处于为完成短期销售目标而采用广告、公关、有奖销售等促销手段为主的促销导向型阶段,尚未达到市场营销导向型阶段。当然,其中原因也有我国通信行业长期处于垄断阶段的因素,广大从业者没有市场危机感。没有市场危机感就不会产生市场营销紧迫感,对市场营销管理的认识和努力只是在竞争机制下才有所转变。就移动通信行业进入市场经济状态的时间和目前市场供需关系的状况看,从业者的观念和认识的迅速提高要靠调查、分析、预测、营销企划等方式来引导、开拓、扩大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其服务的需求来完成,进而达到企业整体长远的营销目标的实现,尽管尚须时日,但这是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必然发展趋势。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具有前瞻性目光的人士早已看到,初露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移动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移动通信商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意味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

2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和细分

从事过营销的人都知识,市场营销的表现是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一般要设定一个在目标市场上预期要实现的交易水平。然而,实际需求水平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这个预期的需求水平,换言之,在目标市场上,可能没有需求、需求很小或超量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就是要对付这些不同的需求,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组合。

根据移动通信行业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应包括五个方面:(1)市场需求管理;(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3)市场推动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管理;(5)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这个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移动通信企业的各种目标并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营销指挥系统,可以说,这个系统不仅是定价、分销、促销等单一活动的职能行使,而是一个目标市场运作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企业不断观察市场,发现和评估各种变化因素,然后反馈企业,作为企业制定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然后运用新的修正过的行动来消除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并观察评价客户和竞争对此作出的反应,然后再反馈到企业使企业再次形成新的战略修正方案推向市场,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不断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目的。

就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而言,既有机地结合,又独立工作,每一部分又包涵着丰富的细分内容。

2.1市场营销需求管理细分

我们知道,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水平、时间和性质不同,市场需求一般有八种不同状况:(1)负需求;(2)无需求;(3)潜伏需求;(4)下降需求;(5)不规则需求;(6)充分需求;(7)过量需求;(8)有害需求。从市场的组成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来看,目前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状况基本处于充分需求和潜伏需求的阶段,是市场开拓者应好好把握的大好时机。

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就是要对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深入市场,广泛了解客户、顾客、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广告反应、行业信息、营销网络、促销效果等有关业内的综合情况,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摸准市场的变化,找准潜在市场及市场盲区和死角,做出详尽属实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以便企业的企划者以此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方案,制定新业务计划。可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是企业营销工作的一双眼睛。

一般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包括目标市场分析和市场目标分析两个方面。

(1)目标市场

影响移动通信目标市场的因素较多,从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促销政策、广告方式、产品价格、产品包装及外形到技术先进程度、购买形式、服务态度、营销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目标市场变化不断,移动通信运营商也要依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营销管理思路。从手机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手机从当初的组织消费购买到如今的私人消费购买为主,目标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供应商的努力,摩托罗拉从当初以行政机关领导为主到现在形色多样的各种层次手机,正是目标市场使然。移动通信商要在研究目前目标市场的综合情况时,不断把目光投向市场的新变化,进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新选择,准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的发展动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市场目标

那些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人群,固然是市场目标,但这些人早已是手机的拥有者,移动通信商关注的是新增长的消费层和高消费层新的消费变化。市场永远在变化,所有稳定都是暂时的,移动通信市场也不例外。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变化,从行政机关公务员、企业老板到小业主、企业白领阶层、打工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需求不同,变化也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审美观点有别,需要市场开拓者仔细研究,区别对待,进行准确市场定位。这一点我们从外企的情况可以看出,摩托罗拉手机以厚重大方为主,为行政机关人员和高级管理者所看重;诺基亚以专业公司著称,倡导科技以人为本,平均不到一周时间推出新款,其先进的形象对新潮时尚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强吸引力,而在全国各大媒体统一推出的《专业、全面、关怀》系列宣传篇,更是把诺基亚推向大众化市场;爱立信则以灵巧方便为高级商务人士所青睐;飞利浦更是以外形美观色彩明快吸引着广大青年消费者。我国的科键、波导、康佳则以工薪阶层大众化为主。可以说,这些市场定位都是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创造的结果,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科学组合所迸发出的光辉。

2.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细分

网络营销已成为当今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运作的共识,通过建立市场网络这个市场销售的高速公路,大大加快了市场运作周期,从而也加快了企业资金运转的周期。

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网络从过去单一的营业厅到如今的分销商、商场、超市、量贩、专卖店等销售渠道形式,从而连成一个高速高效的市场运作网络,这是移动通信行业从窄渠道策略到宽渠道策略的转变,也是市场不断发展要求的结果。市场营销网络管理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网络进行有效地发展、引导、维护、控制,要从分销商选择、号源配置、产品价格、货款结算、返款比率、宣传方式、服务公约等方面统一管理。

移动通信商对各自的营销网络都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分销商的附加值开发和培训。作为经销商,也应该增加自身环节上的附加值,而这种附加值来自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移动通信商今后应把相当多的精力用于培训分销商的这种增值的能力上,让它们拥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式,最终拥有自我增值的能力,这也是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

2.3市场环境管理细分

像一个人离不开周围环境因素一样,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整日因顾客投诉而被媒体曝光的企业能在市场上运作得好。

一个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移动通信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更要注意酿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但要注意人员、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市场宏观环境管理,而且要注意公众、竞争者、市场、供商、分销商、自身等微观环境管理,移动通信市场环境管理要从广告宣传方式、公共活动、现场服务、企业形象、顾客投诉、售后服务、维修服务、行业公约等方面入手,注意处理好与行管、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新闻、金融、同盟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单位的关系,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移动通信商内部设立的投诉台、客户服务中心、维修点等部门其实都是处理好市场环境的体现。

2.4市场推动管理细分

市场的起伏往往不以企业的意愿为转移,市场的大海永远也不可能风平浪静,如何保持市场高弹性的理想状态,是商家很感兴趣的事,这其中市场推动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推动市场的方法很多,就其中常用的方法探讨如下。

(1)广告推动

广告是推动市场的试金石,有时一则成功的广告就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人们的消费意识提高,人们对广告理智看待成份占多了。从营销学角度讲,攻破市场格局,要么向市场提供变革性的产品式服务,要么创造一种裂变式广告,而裂变式广告要以情突破,要富有冲击力,鼓动性,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同时要注意广告媒体的选择和广告效果的分析,绝不可泛泛而作。

(2)促销推动

促销是推动区域市场的一把利剑,推动市场屡试不爽,促销的关键在于创意和计划,成功于现场组织和管理。

促销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的:清理积压产品,维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上市,增加产品销量,抵抗竞争产品。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上业主在局部市场猛打促销战,从优惠降价到赠送礼品等形式,都免不了价格战的痕迹,缺乏惊人的创意和举措,现场的结果往往是礼品全部发放,购买者寥若星辰,如何做好手机这种高档消费品的促销工作,值得深思。近来市场上推出的手机亲情卡延续优惠使运营商们大获其利,这种促销组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比较适合市场。从国外的经验看,移动通信业作为一个高档消费市场,对公共关系促销和巡回展览等大型会议的特殊促销组合应多加研究。

(3)整合推动

整合推动其实是广告推动和促销推动的综合运用,比较适合新产品上市和新服务的推出,也是目前企业推动市场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式,其中有许多的细分措施值得移动通信商认真揣摩。

广州宝洁的农村市场推广计划是印刷广告和运动促销及现场演示等方式的综合应用,也是宝洁公司产品多品牌、沟通大行动、广告高层次、促销妙推进营销策略的具体体现。美国巨片《坦泰尼克号》用的也是先铺广告——营造市场——产品投入的市场整合营销模式,从而获得市场成功。

2.5市场组织管理细分

管理的过程其实是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市场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市场营销行为的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市场营销人员为了共同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有效工作,企业要设计并维持某种合理的市场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位营销人员自主权的大小、沟通程度、相互依赖性都要依据有利于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认真考虑。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组织设计时,要从市场营销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内部工作流程确定、组织职位建立、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等几个方面努力。市场营销组织不论是采取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等专业化形式,还是采取金字塔、矩阵型等结构型组织形式都要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是一个投资巨大的行业,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市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都要变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达到“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市场干”的目的。

移动通信市场组织管理就是从市场需求到市场营销网络,从市场环境到市场推动的全面管理,是从业务代表、市场调查员、市场企主管、广告监理、市场行政管理员到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市场总监的有效传递,就具体操作而言,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必须掌握两点,一要加强计划性,二要不断进行检测反馈,形成市场营销管理良性循环。

例如:一个现场促销活动,从企划到批准实施,时间、地点、广告宣传、道具、运输、传单、价格、礼品、人员、现金收入、场地选择以及有关费用预算都要认真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真正的目标实现,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要真正达到创造市场的营销目的,就必须事先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流程,科学规范运作,以达到目的。

从市场调研到市场信息分析,从市场信息分析到市场企划方案,从企划方案到批准实施,从批准实施到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分析员、企划主管、广告宣传、业务代表、销售经理、市场行政管理员等岗位都要行动起来,以实现向市场推销产品到向市场推销需求的转变。

在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上还应注意几个方面:)1)市场营销审计,要加强费用、职有、赢利能力、环境的审计,并实现从投资看效果的审计。(2)管理控制,要从计划、效率、成本等方面加以控制。(3)培训提高,开阔市场营销人员的视野,拓宽市场营销人员的思路,提高市场营销人员的素质,不断适应市场的新变化,理想的营销人员都是培训出来的,在这方面,企业要舍得投入。(4)市场营销信息处理,信息资料为公司所有,需要的是建立信息资料档案,便于收集查询,有条件者,可以建立市场信息处理系统。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 篇5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从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看,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着(A)的转变。A.从管理到治理

B.从理论向实践

C.从制度建设向制度改革

D.从城市向农村发展

2.根据本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目标没有提到的是(C)。A.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B.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

C.公园开放

D.公共阅读服务

3.本讲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提到的是(D)。

A.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B.公共文化的资源和内容体系

C.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体系

D.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

4.根据本讲文化体制改革在整个深化改革中起(A)作用。A.引领

B.主导

C.配合 D.统筹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包括(ABC)。A.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B.目前我们国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已经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机遇与风险并存

C.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目前面临着提高文化软实力,逐步掌控国际话语权的问题

D.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已经超过城市

2.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A.以政府为主导

B.以公共财政为支撑

C.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

D.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参与公共活动等基本权益为主要内容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每个乡镇都有了文化服务站和图书馆。错误

2.本讲认为中国已经是公认的文化产业大国,文化软实力仅次于美国。错误

3.本讲提到我国的文化市场由总量短缺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供需基本平衡的买方市场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正确

建立和完善我国税收司法体系 篇6

0090948 吴水兴

关键字:税收司法体系建设税收司法框架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等特征。税收参与社会分配,主要依靠的是国家强制力,是以司法武器作后盾。税收司法体系是否科学严密,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器能否正常运转、税收立法能否实施、税收执法能否保障。税收司法除具有司法的一般特征外,还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税收法治和税法运行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是税收法治的重要内容和税法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我关于税收司法的框架及收税司法体系完善的意义:一是结合我国税收司法体系的现状,分析我国税收司法体系司法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司法体系的现实意义;二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税收司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论述;三是提出了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司法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税收司法体系的概念及纵横关系,亮明了本文的观点。

一、建立严密税收司法体系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已广泛介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处于各种利益分配的焦点上,偷税与反偷税、抗税与反抗税、骗税与反骗税的斗争越来越尖锐。为了打击偷、抗、骗税犯罪活动,监督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实施,严明执法纪律,各地税务机关纷纷将司法工具引入征管内容,成立了税务检察室、税务公安派出所、税务法庭等,出现了税收司法保卫机构,司法手段开始直接参与社会分配。

(一)我国税收司法组织的现状

当前我国税收司法组织还在摸索阶段,主要是税收司法保卫组织,分直接的税收司法保卫组织和间接税收司法保卫组织,有:税务检察室、公安局税务派出所、人民法院驻税务法庭、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组织直接或间接行使有限的检察、侦察、审判、调解、仲裁、提供法律帮助和涉税法律服务。依照税收司法工作要求,这些涉税组织从形式到业务内容,多数不很规范,无立法基础,又无法律授权的合法依据。具体表现:

一是组建机构无法律依据。这些来自自发行动的税收司法组织,并不为政府所重视,大部分机构没有法律依据,因此社会权威小,法律效力不够强。

二是不统一,不协调,形式单一。目前我省至上而下设有税务公安联合打击 打击偷抗税办公室,而税务检察、税务法庭、税务警察及相连的社会涉税司法中介机构则很少,税务与公安虽然有了联络办公室,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税务侦察的力度,而税务执行、税务检察、税务审判、税务律师、税务仲裁、税务调解等环节则没有跟上。

三是不规范。目前的税收司法组织均为税务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合办公,并以公检法为主,分别为两家的内设机构,没有社会独立性,执行权力不平衡。同时,办案人员和办案地点不稳定,执法工具少。

四是权限有限。现有的税收司法组织所行使的职责少,主要的业务工作还在主管部门,刑事权力则更少,不具备对付涉税犯罪分子的必要条件。

五是涉税司法中介服务太薄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的经济纠纷或多或少涉及税收,而当前涉税纠纷的诉讼,调解、仲裁、咨询等法律服务职业里,并不是税务方面的专家所从事,同时面临其他形式中中介机构的排挤。

尽管如此,这些税收司法保卫机构还是为维护税收秩序做了大量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这些税收司法组织年平均受理涉税违法案件在万件以上,平均为国家挽回税款均在3亿元以上,由此可见,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建立税收司法体系。

(二)建立税收司法体系的现实意义

1、税收司法体系是国家机器在社会分配过程中的直接运用。税收的强制性作为税收的首要特征,是国家权力的体现。强制性之所以作为税收的首要特征,根本原因在于税收及这种分配是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直接依据,用以满足国家意志,并在分配受到侵犯时,其中司法一部分机器逐步参与税收这种特殊分配形式,将法律制裁工具直接运用分配过程,用以保护政治赖以生存的基础。

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篇7

[摘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目前在建立信用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机构主体不独立等主要问题,因此应采取强化信用观念、加快征信服务和征信行业立法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关键词]信用 信用经济 信用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信用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保证以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内的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系统;狭义的信用体系是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的社会化的信用系统。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也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可以比做市场经济的神经,是经济交易主体的纽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有它的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健全,有较强信誉且公平的征信服务在全国普及时,才能保证以信用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创立信用体系有利于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2、建立信用体系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

3、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4、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我国适应入世后对外交流的需要。

二、我国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信用制度与信用体系,经济单位以及个人间的经济联系是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所体现的政府信用加以维系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政府信用向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转变阶段,现正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用体系建设阶段(陈洪隽,2001)。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因而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远远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反观我国信用经济兴起的历程,信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

2、我国信用机构的主体不独立。

3、信用服务活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与约束。

4、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不规范。

5、缺乏一支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高素质服务队伍。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对策

信用体系的建立包括三大要素:立法、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建立信用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完整的动态企业资信调查数据库、个人资信数据库、社会资产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依赖三大数据库进行工作的征信服务的成熟(林钧跃,1999)。针对我国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信用体系建立的三大要素,我认为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1、强化信用观念,提高全民族信用意识。

2、健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规范运作,为信用体系的建立保驾护航。

3、加快征信服务和征信行业立法,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

环境。

4、建立我国信用体系的惩罚机制。建立信用体系惩罚机制的主要目的之一让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无法生存于市场。

5、加强信用评级的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

估方法,指标标准。

6、协调政府部门和银行的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管理网络体

系。

7、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 篇8

李柏勤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司法制度改革的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司法鉴定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改革呼声颇高。而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又是司法鉴定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为切入口,作一些探讨和思考,力求为司法制度的改革作出努力。

本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探索起步较早。1998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市司法局向市政府正式行文《市司法局关于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的请示》(沪司发请

[1998]9号),建议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局,统一管理、指导、协调全市的司法鉴定工作。

1998年6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沪府办发[1998]24号),《通知》指出“为加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这一《通知》,比1998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复《司法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赋予司法部“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的新职能,早了6天。由于上海是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家成立的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并统一管理、指导、监督司法鉴定工作,包括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被司法部称为“上海模式”。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市成立了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五年来,本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有以下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探索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模式

1998年6月,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成立,2001年9月,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作了调整,目前,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由市人民政府一位副市长担任主任,副主任由市府副秘书长和市司法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高级法院、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府法制办、市委政法委等8家单位组成,市司鉴委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内,市司鉴委的成立主要对全市司法鉴定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和协调,以图改变长期以来司法鉴定多头管理、管理混乱的状况。

一是确定统一管理的目标。2001年市司鉴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目标,即“把制度创新作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目标,努力实现本市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新模式,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结构合理、管理有序、运行高效、独立统一的新型司法鉴定体制”;二是明确统一管理的内涵。即统一管理的范围包括全市所有的司法鉴定工作,包括非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统一管理的内容涵盖司法鉴定所涉及的领域和业务范围;三是界定统一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在接受市司鉴委对全市司法鉴定工作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司鉴委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分管的鉴定职能工作,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目前,上海共有47家司法鉴定机构,因为人员、编制不同,分散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安全、卫生、教育、财政等不同部门,这就要求各主管部门对所属的司法鉴定机构、按照各自条线的要求切实管好抓好。

二、组建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开展复核鉴定工作,实行司法鉴定鉴级管理

鉴级管理,即对司法鉴定的鉴定等级予以明确规定。继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成立、实行统一管理后,本市先后组建了4个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分别是1999年成立的市精神疾病和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2000年成立的市文检鉴定专家委员会,2001年成立的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成员由在各自领域颇有造诣、具有相当权威的资深专家组成,由各行业、各部门推荐,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聘请,目前共聘请专家成员144人。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初次鉴定有异议的进行复核鉴定,这样就基本上形成了两级鉴定的管理体制,即:全市各司法鉴定机构只能做初次鉴定或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对初次鉴定有异议的经司法机关或办案部门委托可提请复核鉴定,复核鉴定由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作出。同时,明确规定复核鉴定不是终局鉴定,是否还需再鉴定由审判机关决定。这就从制度上避免了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发生,提高了司法鉴定的质量和公正。

三、重视建章立制工作,规范司法鉴定制度管理

几年来,针对过去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缺少规章制度、鉴定随意性比较大等问题,结合上海司法鉴定工作实际,为确保司法鉴定的客观、公正,从鉴定管理、鉴级制度到鉴定程序、鉴定委托、鉴定受理、鉴定组织、鉴定监督、鉴定信访处理、鉴定文书制作等,本市先后制定了若干个规章制度。如:《关于加强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司法鉴定工作程序》、《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办案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上海市文检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关于指定精神疾病保(所)外就医鉴定医院和鉴定机构的通知》以及《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初审》、《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审核》、《司法鉴定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三项行政审批事项等,目前正在审定《上海市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使司法鉴定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四、加大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管理力度

一是推行司法鉴定人执业登记备案制度。在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办法及《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设有出台前,本市从2002年起率先实行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登记备案制度,规定:“现已在司法鉴定机构设立登记的机构内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两年以上专业实践经历、经过司法鉴定专业培训的;现已被市司鉴委聘任的各类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经所在单位推荐,准予司法鉴定人执业登记备案,可从事相应的司法鉴定活动。二是开展对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年检注册工作。从2002年起,进行每年一度的司法鉴定机构年检注册工作,对通过年检注册的机构,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凡未经市司法行政机关年检注册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不得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三是制作《上海市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名册》。分送本市各司法机关及仲裁机构、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方便办案和接受鉴定委托,同时,将《名册》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各界和公众的监督。四是

组织司法鉴定人进行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开展了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教育,加强对司法鉴定人的法律法规、执业理念和鉴定规范要求等培训,仅2002年来,就开展了6次司法鉴定讲座,内容有《关于司法鉴定立法及改革的思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解释》、《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的解释》、《关于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简介》、《关于出庭作证的要求》、《关于司法鉴定文书制作要求》。

五、开展司法鉴定立法调研,促进司法鉴定依法管理

随着本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司法鉴定管理的立法滞后已成为制约管理工作发展和规范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司法鉴定的专门法律,有关鉴定的法律规定只是散见于诉讼法律及一些法规、规章的条文中,而且对于司法鉴定管理的内容更是严重缺乏。本市在司法鉴定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如司法鉴定管理的性质、依据、司法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资质、准入条件及法律责任等,就亟需通过立法来解决。

本币对地方司法鉴定管理的立法调研启动较早。2000年11月市司法局《关于制定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的立项报告》正式行文上报市人大和市政府。2001年、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将《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调研项目。期间,2001年4月,本市司法局关于对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性质的问题专门请示司法部,司法部于6月在《关于对司法鉴定地方立法和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性质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司法鉴定实施制度,如司法鉴定机构及机构的设立、司法鉴定人资格及资格的取得、司法鉴定的具体程序,则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可以由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予以规范”,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立法的进程。

2003年,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在“2003年审议法规草案计划”中已将制定《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列入立法预备项目。目前,《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经反复修改,已形成第七稿(草案),共分八章五十条,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能尽快出台。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仅是司法鉴定制度的组成部分,司法鉴定制度包括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实施制度、质证制度、认证制度等构成的制度体系。本市对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探索刚刚起步,几年来在管理实践中碰到许多困扰和问题,如:司法鉴定的性质、司法鉴定的体制、司法鉴定的职能划分、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司法鉴定的质证、认证等,有的涉及到司法体制,有的又涉及到诉讼制度。因此,要不断推进、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必须把它融入于司法鉴定制度创新、司法制度改革的大舞台中才能实现。改革任重而道远。为此,笔者作如下建议:

(一)加快司法鉴定立法的步伐。全国人大代表对司法鉴定的立法呼声很高,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有8个代表团的266名代表、五次会议有7个代表团的234名代表提出司法鉴定立法议案。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建议尽快抓紧审议、通过该《决定(草案)》。司法鉴定管理问题仅仅是司法鉴定制度的一部分,之后,还应该组织力量,搞好调研加快出台《司法鉴定法》。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国家与地方立法的关系,地方立法的侧重点应是司法鉴定管理制度,而不是司法鉴定制度;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市通过了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立法,本市也已将《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列入立法预备项目,地方立法与全国立法可以交叉进行,有利于推动国家立法。

(二)把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摆上议事日程。十六大指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面相对较小、涉及到鉴定人员面也不大,可以作为司法鉴定制度、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先予理顺,从而逐步带动整个司法体制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的司法鉴定机构分设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机关或部门内,管理重叠,体制不顺,公信力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应当按照“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原则来重新构造我国司法鉴定的新体制。今后应明确审判机关不得设立鉴定机构,公安和检察机关有“侦查”职能的可保留部分鉴定机构,但需对社会提供司法鉴定服务的应统一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

(三)不断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目前,司法鉴定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是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司法部出台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但许多配套制度和措施没跟上,致使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管理处于滞后状态,应尽快制定有关配套制度,如:司徒鉴定机构的设立、年检制度、司法鉴定机构鉴级制度、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制度等。此外,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缺乏、鉴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应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鉴定收费标准。还需探索和思考的有: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制度,目前,病理鉴定、司法会计鉴定、建筑工程鉴定、知识产权鉴定等有相关的医师、会计师、评估师、建筑工程师、专利代理人等参与,司法行政机关如何与卫生、财政、专利、建委等工作主管部门相互管理、协调和配合;以及司法鉴定人协会成立后(国外许多国家都建有司法鉴定人协会),司法行政机关和协会两者结合的管理制度等,都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收稿日期:2003-09-25

上一篇:开封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09年下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英国的习俗礼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