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总报告12

2024-09-13

课题结题总报告12(精选8篇)

课题结题总报告12 篇1

《以“活动”引领初中地理学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序言:本研究总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活动引领;研究的目标;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动起来的趣味高效的地理课堂;课题研究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研究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反思。首先做具体详细的开题报告,指导课题的顺利进行。接着在开题报告中将研究内容细化为三大方面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2.联系生活学地理,使活动贯穿地理学堂。3.在教学中融合生活中的地理信息资源。(时事、实例、图文)最后初步形成以“活动”引领初中地理学堂的教学模式:即“生活中导—活动中学—生活中用”; 研究实施的主要方法是行为研究法辅以逻辑归纳法、文献法、调查法。研究实施的具体步骤、主要措施及研究经验分准备、实施、结题三个阶段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分析和影响,其成果体现在四方面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2.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了正确的地理观念。3.提升了课堂效率,取得了明显的课堂效益。4.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摘要:本课题通过构建以“活动”引领的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探索出有效的以“活动”引领初中地理学堂的教学模式:即“生活中导—活动中学—生活中用”,从而实现地理课堂的生活趣味化、自主化、高效化。

关键词:活动引领、情趣化、自主化、高效化。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县地理学科确立了“以“活动”引领初中地理学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2015年5月该课题立为市级课题。课题组共有6名教师。

现将课题组的实践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标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设置了活动式课文,纵观我们的地理课堂,有些教师不重视活动课文教学导致远离学生兴趣;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无趣,课堂低效。所以我们确立了以“活动”引领初中地理学堂的研究问题。

其研究的目标是: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地理教学行为,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课文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活动贯穿地理课堂,让课堂生活化。教师要将教学深入到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领悟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课堂低效和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持久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并能有新的突破。

以活动引领的课堂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课堂,即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促使课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案例的情境,情为之所牵,意必为之所动。能够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赋予地理学习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和探究心理,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二、课题研究实施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实施阶段的重要工作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划,本阶段课题组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具体详细的开题报告,指导课题的顺利进行。

五月,课题立项时,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交流、讨论,由负责人做了具体详细的开题报告。

在开题报告中明确了探索“以活动引领”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生活中导,活动中学,生活中用”。最终构建以活动引领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趣味课堂。

我们要把教学活动“活动化”:“从生活导入——在活动中教学——回归生活”。“生活中导”,即课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地理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入,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活泼有趣的生活地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和学习探究的兴趣。

活动中学,以活动课文为载体,从生活实际从最常见现象出发,创设特定的生活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形式各样的练习和讨论养成观察、分析、概括、绘图、表达能力。

接下来是“生活中用”,就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把地理知识活用到生活事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起点是生活,从贴近生活的实际出发,体验生活,领悟道理,作到读书明理;然后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驾驭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教育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第二,在开题报告中将研究内容细化为三大方面 1.创设利于学生活动的学习情境。(1)把遥远陌生的拉到身边来。通过媒体、信息、语言交流等唤醒学生的经验感受,把遥远的地域风情拉到身边来,由生活导入课堂学习;(2)转换角色,融学习于生活。转换角色,走入教材情境,融地理学习于生活认识中;(3)把游戏变为学习的方法。把生活中的游戏如画画、拼图、制作、编儿歌等变为学习的方法,在动手、动口、动脑操作中理解地理知识。(4)运用活动引领的教学方法。活动引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上一堂小组合作式利用现代多媒体电脑来完成的分析探究某种地理现象成因的地理课;可以上带领学生带着课本中的地理知识去野外观察、实践,进行探索的地理课;可以上师生对话、辩论的地理课;可以上观察、绘图、实验的地理课„„(5)练习巩固形式多样、有趣。可以课末进行分组竞赛检测;可以用课内所学来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可以在课中设计游戏记忆,如编顺口溜记国家名称、猜谜语记物,绘图记地形、线路;还可以板书留白生共同完成,教师在学习中先板书绘图,记忆时由学生来填名称等等。练习巩固也要让学生爱学爱记。(6)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是平易和谐的,民主平等的。教师要放低姿态,有时是学生的朋友与生一起探索学习;有时是学生的学生,乐于向学生请教;有时是学生的师长,做精到的点播与讲解;有时是学生活动的主持人,与学生一起开辩论会、研讨会、交流会等;有时是学生的欣赏者,适时的评价激励、鼓舞„„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哪种活动都应是与学生交流、聊天式的,没有架子,不施威严,如春风般怡人,当然幽默风趣更是上乘。教师要用生活化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情境。

2.联系生活学地理,使活动贯穿地理学堂。

现行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一致的内容,这些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入的。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事例,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去捕捉、去采撷,对生活世界的基本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即地理教师要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善于在种种生活情境中提炼主题,构建教育内容,为课堂教学服务。

地理课堂是开放探究的课堂,应充分借助活动内容创建充满合作、探究精神,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活动内容虽然在教材编排上单独列出,但在教学中应与正文教学融为为一体,不能割裂,利用活动组织课堂探究,对话,辩论等,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能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巩固重点,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活动也可作为课堂演示的内容。充分利用教具,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某种地理现象的成因、规律,在动手,动脑,2

动口操作中理解地理知识。

3.在教学中融合生活中的地理信息资源。(时事、实例、图文)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有敏感的地理嗅觉,平时注重地理信息的搜集,关注、收集电视新闻、电视节目、广播、报刊图片、生活知识中的地理信息,教学中信手拈来,创设学习情境、补充延展教材、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道理等。

第三,初步形成以活动引领地理学堂的教学模式:即“生活中导—活动中学—生活中用”。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构建“以活动引领”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活动。自2015年初确立了此课题,我县的地理活动都是围绕课题进行的。一月我们举行了“地理教师生本课堂优质课比赛”,在参赛教师培训会和全县教师评课活动及参赛和听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听课感想的撰写要求中,地理课题组成员都围绕“以活动引领地理学堂的构建”做培训,提要求。七月的全县暑期培训活动我们课题组成员及教研员利用七天的学习时间对全县地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再次做了“构建以活动引领地理学堂”的主题培训,辅导与会每位教师做了模拟教学实践。使这一理念深入每个教师心里。十月课题组结合县局教研视导组织名师和新秀上示范、研讨课,进行了关于课题课堂教学的研讨引领。12月课题组进行了课题案例、和研究经验性论文的撰写总结,以促使课题组成员的自我研究能力的提高。

课题组有四位教师的实践研讨课获县级优质研讨课。有两位老师参加了沧州市说课比赛。2016年3月我们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就课题研究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及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做了更明确的探讨。4月课题组2位年轻教师上课题研究展示课,由课题组结对名师进行辅导,全组进行交流研讨。

目前我们以总结撰写出了十余篇课题实践研究论文。

经过课题组内部活动及全县性系列活动,以点带面,以课题组为龙头带动了全县地理课堂的改革,初步构建起具有我县特色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益。

(二)研究实施的主要方法

1.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

课题主持人每学期听两次实验教师的现场课或录像课或审看教学设计,进行面对面或QQ群或微信的方式交流、指导。学期中实验教师进行研讨课展示,课题组及全县地理教师进行观摩、交流、反思、总结、改进。每学期课题组进行一次课题案例、论文的交流、评比,总结经验,深化课题研究。

2.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实践、总结中形成以活动引领地理学堂模式。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活动展示了十余节优秀课例及教学案例。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十余篇有关课题的经验论文、总结及反思。

3.文献法。我们研读有关书籍、报刊、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教学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帮助。

4.调查法。研究初期、中期及末期分三次以问卷、访谈式对学生进行课题学习方式、内容、效果的调查研究,从学情出发不断调整研究的内容、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年初我们在课题组会议上对教师期末考试成绩做了对比,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均85%高于非实验班。课题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以活动引领的课堂学习明显产生了兴趣。对课题组教师所出生活化试卷比较喜欢。

(三)研究实施的具体步骤、主要措施及研究经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1——2015、5)

2015年初确立并开始了本课题研究。2015年5月,立项为市级课题,全县6名地理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接下来,在课题负责人的组织下,又通过研讨,制定、审评、修正了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5——2016、3)

在此阶段中,又分化为模式形成(2015、5——2015、10)和完善总结(2015、10——2016、3)两个阶段。

2015年5月,在“开题报告”的指导下,课题研究顺利展开了。每位课题组的成员在深入学习和领悟“以活动引领初中地理学堂”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课堂实践: 6月上旬,课题负责人组织各课题组成员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进行交流、指导。而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利用暑期培训每人又在全县地理教师中上了一至两节(每节10分钟)课题研讨课,让老师们观摩、交流、反思、总结。在听课、评课之后,归结出课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生活中导、活动中学、生活中用。

2015年9月下旬,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会,课题负责人对上学期来的课题实施情况作了深入的总结,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明确了改进的方向。课题组每位成员都上交了两篇课题要求下的教学设计,一篇课题论文,并就课题论文进行了交流。会上,还制定了新学期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其重点工作是要完善课题模式。10月初,课题负责人布置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总结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在此期间,我们发现“生活中导——活动中学——生活中用”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对传统课内教学模式的超越,是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教学模式。其流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

10月,进行了课题组青年教师的研讨交流课。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3——2014、5)

4月,进行结题的各项准备。5月,课题组分工进行最后的结题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分析

课题研究近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构建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乃至国际密切联系和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1.积极开发了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校内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动手能力强,在教具的开发上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如,课题组一位教师指导学生用废旧木材块稍微加工一下,使其变成山的形状,然后锯成几片,再涂上不同的颜色或用几根铁丝进行环绕、连接,均可制成“等高线模型”,十分直观。

在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时,课题组成员充分考虑到校外课程资源具有种类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等特点,将地理教学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社会现象以及国际要闻紧密联系起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时,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查:(1)近几年,本地种植的农作物是否发生了变化?(2)本地发展农业有怎样的优势,又存在哪些问题?(3)农业用地情况怎样?再如,教学“日本”一节时,将日本今年的3.12大地震融入教学,提醒学生密切关注地震的发展和造成的影响等。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题组的老师们结合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优秀课改经验,大力推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在活动利用中形成了一种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则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强调的师生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教互学的境界,彼此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了正确的地理观念

通过课题实践研究,课题组教师普遍反映:第一,实验班的学生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查找资料、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二,实验班的课堂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敢质疑,敢评价,敢挑战,敢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第三,实验班的学生能对周围的生活进行仔细观察、思考,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全球的意识得以增强。另外,在分析一些地理现象或问题时,他们能自觉的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等地理观角度出发,会说行话了。这说明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提高。

(三)提升了课堂效率,取得了明显的课堂效益

在课题组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地理课堂实现了由无效、低效到有效再到高效的转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堂效益彰显。2015年底,课题组负责人对全县统考的地理成绩作了一个总结,特别是将课题组老师们的教学成绩与非课题组老师们的教学成绩以及2014年年底的教学成绩作了认真的比对。其结果发现,课题组老师们的教学成绩明显高于非课题组老师,高于以往。由此看来,“以活动引领初中地理学堂”的实践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1.课题组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在教学中,注重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提高了实验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其中,刘义珍老师对课题模式中“生活中导”这一导入环节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好的导入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孙静老师对“活动中学”这一中间环节作了深入研究。她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实例、国内外时事热点等生活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张增强老师则重点研究了“生活中用”这一拓展运用环节。他将所学新知巧妙地让学生通过探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以及学习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的意义;掌握了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技能,增强了生存能力。

3.课题组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绩。成员中又有2人被评为县级地理学科名师。同时,围绕课题上县级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达15节,撰写课题论文数篇。

四、研究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课题研究过程证明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基本要求和理念,突出了“活动引领”的特点,但在实践中如何使活动深入学生内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讨改进。具体表现为:如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高效化,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活动内容落实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经过近一年来的课题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活动引领”充分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作为根本出发点。课题组教师们也在实践研究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切实转变的教学理念、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活动引领”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已初具雏形

五、结题后的延伸研究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和领悟“活动引领”教学理念,加强对先进教育思想的学习,使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二)加强集体教研和网络教研。根据课题组成员分散的特点,尤其注重网络教研,充分利用沧县地理教师QQ群、电子邮箱等手段,开展双周一案例活动,积极进行说评课、经验总结。

(三)课题组成员注意推广研究经验,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举办一些特色研究活动。继续完善和总结“活动引领”的教学策略,并逐步在全县进行尝试和推广。

课题结题总报告12 篇2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而引起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新的需要, 并和儿童已达到的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 构成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

(一)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一, 整个儿童期, 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存在“关键年龄” (四年级) 。

第三, 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第四,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中, 存在不平衡性。

(二) 童年期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是正确地掌握概念, 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 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

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许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三) 思维品质的发展

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二、课题目标、内容

(一) 课题研究目标

学生层面——通过思维品质训练,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师层面——编写思维训练课、指导书写数学小日记;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 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 变线性的、平面的、孤立静止的思维模式为主体的、网状的、全息动态的思维模式。

(二) 课题的研究内容

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知识点中。在日常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把握时机, 创造条件, 通过联想加强思维训练, 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品质的培养融为一体, 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 课题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7月申报课题, 2009年12月课题立项, 2010年3月课题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主持人利用业务时间对数学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明确思维品质的概念界定、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实践研究的抓手。

1.制订子课题计划、总结。

2.沙龙研讨。

3.案例分析。

4.思维训练课。每个班级双周一节思维训练课 (专门的备课本) , 要求课题组成员整合题目, 从各种教学资料、网上寻找富有思维含量的题目, 鼓励自己创编智力冲浪题, 多以题组形式出现, 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余条件、少条件的思维题, 教师的提问注重启迪学生思维, 有思考价值。

5.指导学生写数学小日记。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研究, 我们总结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策略如下:

(1) 写生活中的数学。用一双数学眼, 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记录下来。

(2) 写数学实验。配合教材上相应内容, 适时组织学生做数学实验, 记录下实验数据, 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3) 写巧妙的解题思路。在学生出现巧妙解题思路时, 鼓励他把今天的想法记录下来。

(4) 写数学课堂。在某一次数学课堂数学思维特别活跃时, 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数学课记录下来。

(5) 写反思。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 反思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态度, 做作业、考试中的经验教训。

(6) 写数学童话。把一个或几个数学题目巧妙地融入一个数学情境, 配上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人物, 用他们的嘴说出解题思路, 多种解法。

第三阶段:准备结题、整理资料、写结题报告、申请鉴定、开结题鉴定会。

(二) 实验课堂模式

本课题实验的总模式是:以思维训练课为抓手, 整合有思维含量的题目进行有计划的训练, 提升思维品质, 创立了如下两个阶段的思维训练课的基本模型。

低段:情境激发, 以学生熟悉、喜爱的情境为主线, 把一系列数学问题串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灵活性和深刻性发展。

高段: 以思维含量较高的题组形式出现, 运用比赛的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思维训练中, 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 在对比、思辩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共同提高思维品质。

四、实验成果

从市级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全体成员感受颇深, 并在取得的成果中深受鼓舞。

1.在实践成果方面,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课题以行动研究为导向, 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为立足点, 有效地推进学校整体发展、教师队伍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1) 通过课题的研究, 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带动了数学学科教科研氛围。课题组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课题沙龙、案例评析、论文撰写、口算王、解题王比赛, 80%的学生会写数学小日记。

(2) 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论文, 其中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1篇, 二等奖7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有3篇, 省级刊物发表的有15篇, 市级3篇, 使全校数学教科研水平及质量得到提高。

谈谈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篇3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课题也就进入了总结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要做的事是:整合研究成果,提升思想理念,撰写结题报告。其中,又以撰写结题报告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既是对课题研究所有成果的一次总结,又是课题成果的全面展示,还是课题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你花了数年力气,对某一方面做了深度研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成果充分展示出来,不能进一步升华提高,那该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呀!有些老师说,结题报告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可是,没有经验,就像遇到瓶颈倒不出来,急死人了。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要写好课题的结题报告,你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要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充分地汇总、梳理。这是写报告的前提。你可以对照当初的课题方案,对各子课题进行归类总结,看看子课题是怎样操作、推进的,进行了哪些实验,有哪些材料,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子课题之间有没有进行交叉研究……如果你的材料很多,你就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的取舍,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你的科研思想、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材料,然后进行总结。需要提醒你的是,并非把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类汇总一下就行了,你还有必要把子课题的成果进一步地整合,看看能否将你的课题成果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其实,撰写结题报告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常常让你在材料、成果的总结中,发现新问题,得到新的灵感,提升出新的理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2的思想。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撰写结题报告就是坐下来写一篇文章,你要把它作为一项科研工作,不是某一两个人,花几天的工夫,而是一群人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你的结题报告才会不断增加分量!

其次,考虑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课题成果不是一份结题报告就能全部展现得了的。一般来说,结题报告仅数千字,长的也不过两三万字,所以,必须用简练的文字清楚地把成果表达出来,具体的操作只能做简洁的概括。那么,如何让人对其意义和操作进行具体化的理解呢?我们有必要在课题结题报告外配上附件,将成果详细地展示出来。像有些成果本身内容比较多,用附件的形式比较好,别人阅读和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比如,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其中有个子课题是“小学习作教材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根据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每一篇习作的要求,从“素材库、导航台、百宝箱、精品屋”四个方面为学生收集大量的习作资源,编成了《小学习作教学配套资源集》,由于范围广、数量大,研究者将其制作成了光盘,不仅携带方便,还便于运用,教学效果极好,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识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课例成果,研究者根据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体验”,对课例进行了梳理分类,汇集成一本《体验性学习案例集》。作为附件,它很好地对结题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操作模式进行了注解,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和运用。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课题的特点,选取合理的形式,多样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让你的课题更具说服力。

最后,就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题能否顺利通过专家的结题审核,当然,更是你走向广阔天地的里程碑。下面,我们具体说说结题报告的几个方面。

一、 课题的提出

也可以用“问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做标题,主要交代你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在研究时,处于怎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中。有老师说:“在课题方案中就有了论述,把它抄过来就是了。”告诉你,不能这样简单处理。一个较大的课题一般要研究好几年,做课题方案设计时的背景,经过了几年的变化,很可能有些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刚开始启动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状态,当课题结题时,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如若你在结题报告中仍一味地谈上面落伍的教学状态,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所以,研究的背景、问题,应该是不断发展的,如果到你结题时提出的问题已不再成为大家疑难问题的话,你的课题就应该考虑一下,是没有了研究的必要,还是通过你的研究,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你的“研究问题”抬得太高,动不动就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发展的牵引”,你的“研究问题”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的。现在你结题了,其实,还是现实一点好。我们来看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对研究问题的定性:一是努力改变习作教学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二是实现开放性习作教学的需要;三是提升习作教学生命力。实实在在地指出了该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方面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二、 课题的界定

一个课题不可能包打天下,它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中进行研究,其成果也必然在某一方面行之有效。所以,有必要对你的课题进行界定,特别是对课题中一些关键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尽管我们在课题方案中已做了界定,但到结题时,你有必要再来推敲一下,看看课题概念有没有变化。事实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常会对课题的一些概念界定做出修正,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比如太仓市经贸小学的课题《关注细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策略研究》,原先他们对课题中的“细节”一词是这样界定的:本课题的细节是指教学细节,是指相对于某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的细小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学事件等。研究者开始时是将“细节研究”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教学细节”,不仅要包含课堂教学,还应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像老师课前的备课,就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很多教学细节;而老师课后的反思、对学生的辅导,对教学也有着很大作用。所以,这个细节应是体现在与教学有关的所有环节中。于是,他们将“细节”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包括“文本细节”“教学细节”“心理细节”“科研细节”等多方面,这样就丰富了课题中“细节”的内涵,让课题进入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让你在结题的时候,再重新去推敲课题的概念和定位。但认真琢磨一遍,看看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无变化,你的研究结论是不是与其相配,将使你的结题报告更具科学性,成果更有推广价值。

有些课题还设定了课题具体的研究目标,你可以放在这里一起说,也可以单列为一个板块。

三、 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你可能会说:“这块比较好写,把教育学、心理学上的研究原则(如自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和方法(如文献分析法、观察实践法、调查研究法等)抄下来就行了,在课题方案上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写结题报告,可继续放上去。”其实,你没有真正领悟课题研究的真谛。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其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极其重要,对课题实验有很大的影响,你必须根据你的课题选取恰当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实验中坚持遵守,在结题的时候,也应该在你的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就是说,其原则和方法应该在你的课题研究中有着典型意义,并有着具体的含义,不是停留在泛泛的共性层面。像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特别注重一个“开放性原则”。他们认为,这个“开放性”,不仅指习作资源本身的开放、资源收集的开放,也指习作课堂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可以说,这个特点是课题的一大亮点。“开放性原则”是该课题研究中必须坚持和强化的基本原则,是重中之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总之,“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这块,绝不能是随心所欲地写一点,作为花瓶般的摆设,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们要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不但要使它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相吻合,而且应将其作为实验的中心点和指导方向,并要与研究成果挂起钩,要能经得起课题结题时专家们的审核。

四、 课题的研究过程

有老师可能会说:“呀,课题研究好几年呢,要把过程写出来,那得写多少啊!”其实,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一块,并不是要把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全写出来,而是简单地回顾一下课题的运转情况,让人对你的课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部分一般可分两方面来写:

1. 对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做一个简明介绍

研究课题都有一定的计划,在课题方案中就设计了几大阶段。不过,方案中是粗线条的,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现在,你写结题报告了,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几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看一看每一阶段的研究中心和重点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要注意的是,在结题报告中,不能事无巨细,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他们回顾了课题研究的几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的指导和研究;第二阶段,由课堂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第三阶段,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有效体验。这三大阶段,相互关联,拾级而上,体现了研究的循序渐进,而且各阶段中心明确,便于操作。人们了解了他们在这几个阶段的主要做法后,对其课题就有比较具体的认识。

2. 对子课题运转情况的介绍

一般来说,一个课题都会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有的子课题下面还会分小课题。在写结题报告时,你有必要将课题的主要子课题的研究侧重和运行情况做一介绍。例如宝应县实验小学的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成语教学实践和研究》,分了四个子课题:课题一,《如何活化小学生学习成语的方式研究》;课题二,《“反刍式”成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三,《成语教学与学生人格养成的研究》;课题四,《“拓宽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研究》。这四个子课题都非常明确,涵盖了总课题的基本方面,并各有侧重:课题一重点研究学习形式,旨在解决学生学习成语的方式方法;课题二重点研究教学模式,旨在突破传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课题三重点研究成语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充分挖掘成语自身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课题四重点研究成语教学的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道德情感浇灌学生心灵。

你可能会问:“在‘课题研究成果’一块中,不是会说到子课题的研究吗?为什么这里还要专门写一写呢?”其实,不重复。这里的介绍,侧重于对总课题的不同方面进行介绍,也就是说,要说清楚为什么要分这几个子课题,这些子课题各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达成总课题目标的。这就像一棵树的主干和枝条,容易让人看清课题研究的途径和脉络。至于后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有些成果是子课题研究所得,也有些是综合几个子课题成果得出的,其论述的角度显然不同。

总之,“课题的研究过程”这块,必须用精练的语言,对课题的整体情况做一介绍。要注意的是,所介绍的课题运转情况必须与后面的“课题研究成果”联系得起来,让人看到,因为你是这样研究的,所以会有后面的成果。因此对这块的撰写不能掉以轻心,它是课题结题专家审核的重要内容,即关注过程。

五、 课题的研究成果

这是课题最关键部分,也是课题研究的精华所在。如果说课题方案只是一种设想的话,课题的研究成果才是真正能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故此,你的课题成功与否,能不能通过结题的专家审核,就看你的研究成果能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总结。

1. 思想理念层面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纯理论型研究的课题比较少,更多的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课题,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了教育理论和思想理念的研究,恰恰相反,如果你的课题没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不能将你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层面,那么,课题的科研价值也不会很大。所以,你就有必要对你的课题做理论层面的思考,归结出一些新的思想理念,让人能够从中得到新的认识,提高能力。我们来举几个例子:金湖县实验小学的课题《基于艺术教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着力研究了艺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可以说,进入了课程研究的层面,其思考与做法是对综合课程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又如,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王金涛老师的课题《“本位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研究》,对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老师的“本位语文观”做了深度研究,并与“范式”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阐述“校园文化对学生体验性学习的促进”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更是对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有效研究,把课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总之,你的课题必须通过研究,提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思想理念,并能为大家所接受,这样,课题才算真正成功。

2. 实践操作层面

上面的思想理念是一种认识形态,只有辅之以具体操作,才能算完备。老师们都有体会,对于一个新思想、新口号,大家不是仅听你的解释,更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要用具体的实例让人信服、给人启示。所以,在结题时,你必须将你课题的做法表述出来。可从下面角度入手:

(1) 方法与途径。你要将课题按不同的层面、由大到小,对操作方法进行表述,不但要把方法说具体、清楚,还要介绍一下可操作的途径,能让人明白你的方法所适合的环境和可拓展的角度。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有一个“角色体验”的研究,他们在说明基本做法和注意点后,介绍了“角色体验”的有效途径:可通过体验人物心理状态来体验角色,可通过表演来促进学生体验,可联系生活来激活学生的体验,可通过活动交往来搭建体验桥梁,可抓学生体验后的感受来反观文中的角色……这样就有效地展开了“角色体验”的丰富层面,共同诠释了这一专题研究。

(2) 模式总结。很多课题在具体的操作上,都归结了一些操作模式,虽然它也属于“方法与途径”,但特性更强,所以这里把它单列说一说。一般来说,一个操作模式由一系列具体的方法组成,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所以,首先要说明该模式所适用的环境,因为没有一个模式能够包打天下,只有在特定教学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其次,要把模式的步骤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到清楚、易记。然后,在“小标题”下面做具体的操作说明。最后,可结合具体的课例来形象地介绍模式的运用。比如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王金涛老师在《“本位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研究》课题中,探究了“以小博大”的教学模式,分以下几步:第一、策问题以动全局——提纲挈领;第二、策对话以动体验——情动辞发;第三、策外延以动内涵——博观约取;第四,策感悟以动表达——厚积薄发;第五、策教艺以动学智——不教而教。这“五策五动”,既是操作角度和方法,也反映出思维目标。接着,王老师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教学,说明了该模式在具体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给人以非常实在的指导。

(3) 数据图表统计和分析。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调查研究或专项实验,积累了许多具体数据。你应该充分珍视这些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它们是你研究状况的真实反应,最能说明问题。要注意的是,不是简单地出示一下图表和数据,你还必须进行专门的分析,让这些数据说出更多的话,为课题提供更多依据,更清楚地表现科研成果。比如,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在结题报告中就配制了课题在运转初期、中期、后期的几次重要的调查和实验统计图表,并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也有效地反映了该课题的发展。

老师们要注意的是,结题报告中的操作层面归纳,并不是越详细越好,对于方法说明中涉及到的案例也必须是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并注意表述语言的简练、流畅和规范。有老师可能会问:“我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多,涉及了许多不同情况的案例,那怎么办呢?”可这样操作:在结题报告中,抓最重要、最典型的,同时用“附件”形式对专项成果做具体说明和展示。像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就用光盘的形式制作了一个“附件”——《小学习作教学配套资源集》。如果你把这块内容全部都放到结题报告中来反映,可想而知,这份报告要有多长。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也用“附件”——《体验性学习案例集》对结题报告中提到的操作模式结合不同的课例进行了具体注解,提供了多样的操作方法。这样,点面结合,在结题报告中让人既明白了你有哪些主要成果,又在“附件”中对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和借鉴。

3. 对教师、学校的影响

一个课题实验常常能够带动一批老师的成长,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属于课题研究的一个成果。要注意的是,教师成长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你应该侧重从科研能力和课题研究的内容角度进行总结,可以从某几位老师的成长来说,还可以从学校师资的整体提高来谈;可以介绍老师们的公开课、论文、荣誉等成绩,还可以论述学校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一方教育的。

六、 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有老师会说:“课题结题报告应该是科研成果的展示,为什么还要去说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呢?”其实并不矛盾。我们知道,事情不一定都会全部如人所愿,如果课题没有达到原先的设想,实验失败了,你怎么办?有人为了某些利益,篡改实验情况,做不真实的结题报告。我说,这就违背了教育科学实验的初衷。既然是课题实验,希望成功,也允许失败。有些情况下,失败的价值可能更大一些。上世纪三十年代,苏州市实验小学试验了“道尔顿制”,一轮实验下来,结果是失败的。研究者进行了总结,对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第二轮实验下来,仍是失败。这次,实验者进行了充分分析和深刻反思,得出结论是,中国与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在西方盛行并取得成功的“道尔顿制”并不适合中国。试想,在这所被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盛赞为“堪与欧美一流名校并驾齐驱”的学校都实验不成功,那么,在中国普通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就更不适宜“道尔顿制”了。苏州市实验小学的这次实验,避免了许多学校走弯路,也告诫大家,不能盲目地“引进”,即使是优秀的科研成果也必须进行再实验,以确定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是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由于实验者追求真实,这项失败的实验,其价值远远超过“虚假的成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成功的!所以,如果你的课题实验出现了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你首先要反思一下,你的课题设计有没有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对失误有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没有问题,或调整后仍达不到目标的,你要敢于承认实验的失败,并做深入剖析,或许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一些成功的课题,我们仍旧要进行一些深思,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结出来,看看是如何解决的。如果到结题时,有些问题和疑惑仍没有解决,我们更应该把它们写下来。其实,这也是你的一项“成果”。我们都知道,有问题才会有研究,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成功。你没能解决的问题、实验中产生的疑惑,正是你思考的结果,虽然你目前还没有好办法解决,但也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促进我们去深入探究。它们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下一个课题的起点,也很有可能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所以,把它们写出来,并不代表你的缺失,相反更能反映出你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决心,对读你课题的人来说,也会有所启示。

七、 课题的附件

一份结题报告,不可能把课题实验中每个方面都详细地写出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通过附件的形式进行补充。一般来说,附件主要包括这几方面:

1. 课题成果细列。在结题报告中,只能对课题成果的主要方面进行介绍,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可放在附件中做详细说明,如“个案集”“论文集”“学生作品集”;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图表、照片图画、录像、光盘等。

2. 师生成绩细列。用表格的形式,将教师(包括学生)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教学公开课、科研论文、发表作品、获奖情况、荣誉称号等汇总出来。

3. 文献参考情况。任何一个课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了他人的成果,并做进一步探索。你的科研成果中也包含着他人的研究心血,所以,在结题的时候,有必要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文献参考情况进行回顾,把参考文献的名录列举出来。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知识产权法》的遵守,能避免专利权纠纷。

课题的附件是你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充分重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知道,每个课题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上面介绍的几大部分只是撰写结题报告时的基本方面,你可以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总的一个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课题成果充分而精彩地展现出来,以获得专家和广大老师们的认同。

课题结题总报告12 篇4

“教育实验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分课题

“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

实验学校子课题实验研究验收结题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总结本课题实验研究经验,巩固各实验校的实验研究成果,根据总课题组2007年9月公布的本课题“研究计划”精神,对已具备子课题实验研究结题资格的实验学校,总课题组将从2011年1月起开始分期分批进行验收结题工作。现将验收结题实施方案公布如下,请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组作好准备,遵照执行。

一、验收结题的目的为了总结“语文个性化教学”课题初级阶段实验研究的经验、教训、存在的困惑和发现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将本课题研究升级,进入总课题组将在“十二五”科研规划期间继续组织与引领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使各语文个性化教学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验收结题的要求

(一)实事求是,反对虚假。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组的“结题报告”和实验教师的“个人实验报告”以及其他附件材料,都要本着做一说

一、做二讲二的求实精神撰写。

(二)本课题实验的最突出特点是强调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即在课改实践中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在研究与改革实践中创新;强调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转变教学理念,在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实践。因此,“依据什么进行实践的”,“如何实践的”是实验学校子课题组撰写“结题报告”的重点总结部分。

(三)既重视实验研究的成果,更重视实验研究的过程。过程是成果形成的脉络,更能反映实验研究的动态、非线性关系、发展轨迹和实验质量。实验学校子课题“结题报告”须反映本校子课题实验研究的动态过程。

(四)强调差异性,因校制宜。各地实验学校原有的教学基础、师资力量、客观条件、课改环境的差异较大,所以,本验收结题不采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只强调实验学校的子课题实验研究是否促进本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在原有基础上呈现较明显的提高或有所提高。

三、验收结题的实施

(一)实验学校子课题组验收结题

1、申请验收结题的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实验学校子课题组均可向总课题组秘书处提出书面结题申请: ①2007年9月本课题正式启动后,已申报子课题并获批准,且有总课题组下发的“实验学校(基地)确认书”和“子课题任务书”的实验学校,连续坚持在既定实验班进行子课

1题实验研究满三年。

②已申报子课题并获批准的实验学校,由于某种客观原因中断了半年以上实验研究,后来又主动与总课题组联系继续原子课题实验研究,累计满三年。

③实验研究成果突出,连续实验时间在两年(含)以上,愿意验收结题,并计划结合现场结题在本校(区、市)举办一次课题研讨或赛课活动的个别子课题实验学校。

④坚持组织与领导当地实验校进行本课题实验研究满三年(或累计满三年),始终指派专人负责,认真指导实验校课改实践,且辖区内70%以上本课题实验学校子课题已验收合格、完成结题的教研室(教科所),可申请“课题实验基地”验收结题。

2、验收结题形式

以下4种验收结题形式,供各实验校自选决定:

①通讯验收结题。

②现场验收结题:

A、结合举办本校(区、地域)课题研讨会现场验收结题;

B、结合举办“实验学校”挂牌仪式并“专家报告会”进行现场验收结题;

C、结合同地多所实验学校联合举办校际课堂教学大赛活动,进行集体现场验收结

题;

3、实验学校申请验收结题的准备工作

①撰写全面的“子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内容包括:子课题的提出;对子课题概念的界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子课题实验研究的实施过程;学校对子课题实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对实验研究的组织与领导;当地教研室对子课题实验的重视、组织与指导;子课题实验研究的效果(成果);子课题实验研究的收获(含教师、学生两方面)、存在的困惑、引发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本课题结题后的继续实验或研究设想等。“结题报告”强调材料翔实,有点有面,注重分析概括,用事实说话。重要的单项材料可作为“附件”另附在“结题报告”后面。

②申请“现场验收结题”的实验学校还需准备2-3节实验研究汇报课;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课题活动照片、实验成果和相关材料展览。

③申请“结合举办课题研讨会现场验收结题”的实验学校,除准备2-3节实验研究汇报课和展览外,还需提出“研讨会组织方案”,提前与总课题组协商确定时间、地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研讨会规模、研讨会内容及日程安排、拟邀课题报告人、外地与会代表食宿标准、会务费收费标准等事宜。

④申请“结合举办‘实验学校’挂牌仪式并‘专家报告会’进行现场验收结题”的实验学校,除需准备2-3节实验研究汇报课外,还需提出“挂牌仪式与专家报告会活动方案”,提前与总课题组协商时间、地点、专家人选、报告内容及经费等问题。

⑤申请“结合同地多所实验学校联合举办校际课堂教学大赛活动进行集体验收结题”的单位应是当地教研室(教科研中心、教科所)或多所实验学校共同推举的领头实验学校。各实验学校均需准备本校子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并准备1-2节实验研究汇报课参赛。

若此活动由已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教研室牵头,则教研室还需准备“教研室组织领导本区子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即教研室申请“课题实验基地”结题的验收材料)。申请单位需提出本次赛事活动的组织方案,提前与总课题组协商确定诸项事宜。

4、验收结题鉴定专家组组成①鉴定专家组由总课题组负责组建。每个专家组由5人(均须语文专业副高以上职称)组成,包括总课题组成员3人(其中1人为组长);聘请实验学校所在地域有关部门(教研室、教科所、大学相关院系、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语文专业副高以上职称专家2人。

②聘请当地2位鉴定专家,由实验学校或教研室负责联系推荐,并填写“鉴定专家组成员推荐表”(另附),随“子课题验收结题书面申请”一同寄总课题组审核备案。审核同意后,由总课题组向当地专家寄发“聘书”。总课题组如有异议,当及时与呈报单位联系协商。

③实验学校当地无符合条件的验收结题鉴定专家,或实验学校不愿聘请本地专家参与验收结题,或只能推荐一位鉴定专家,可由总课题组成员4人或5人组成“验收结题鉴定专家组”。

④本校专家或直接参与学校子课题实验的本区教研室专家不得参加本校验收结题鉴定专家组。

5、验收结题的程序

①实验学校子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出“子课题验收结题书面申请”。“申请书”主要包括:子课题名称、参加子课题实验的起始年月、实验教师名单、子课题组其他成员名单与职务、自选验收结题形式与时间。

“申请书”的附件为:“本校实验教师子课题实验研究情况一览表”。内容包括:参加课题时间、实验班级、订阅课题专刊情况、向《平台》推荐学生稿件数量及刊用数量、本人向《通讯》提供稿件数量及刊用数量、专业成果及获奖状况等。另一附件为“鉴定专家组成员推荐表”。“申请书”须加盖学校公章,写明联系人姓名及通讯方式。

②自选“通讯验收结题”的实验校,在提交书面申请的同时即可将“结题报告”及相关“附件”(均一式两份)用特快专递邮寄总课题组秘书处(勿寄私人,以免延误或遗失)。

③总课题组审核同意当地推荐的2位鉴定专家后,由该鉴定专家组组长电话通知子课题组联系人,并同时寄去“鉴定意见表”两份、总课题组聘书两份。子课题组即可将验收结题全部材料两份及“鉴定意见表”和聘书分送两位鉴定专家。

④当地鉴定专家须认真审读验收结题材料,详细填写“鉴定意见表”,并于规定期限(15个工作日)内分别将“鉴定意见表”用挂号信寄送该鉴定专家组组长。

⑤鉴定专家组组长汇集5位专家鉴定意见后,代表该专家组填写“课题验收结题鉴定结论”表(一式两份)。

⑥总课题组将向经鉴定专家组验收合格的实验学校(邮寄)颁发“鉴定结论”(专家组成员亲笔签字并加盖总课题组公章)和“结题证书”加盖本课题管理部门公章。

⑦自选“现场验收结题”的实验校,除按上述①、②条内容提交结题“申请书”及相关“附件”外,还应准备2-3位本校实验教师代表作现场个人实验研究报告,并做好结题材

料准备及其它现场验收结题的既定准备工作。

⑧课题鉴定专家组专家现场验收(听取子课题结题报告、实验教师代表个人实验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汇报课)后将分别发表鉴定意见,分别填写“鉴定意见表”,并召开专家组会议(1小时),交换结题意见。最后由鉴定专家组组长现场宣布验收评议结果(包括结题奖次评定)。

⑨通过验收结题的实验学校,鉴定专家组将代表总课题组现场颁发“鉴定结论”和评定奖次的“结题证书”。未通过验收的实验校,鉴定专家组将与子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和实验学校领导座谈,指出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研究的建议,共同确定第二次验收时间。

⑩“结合举办本校(区、地域)课题研讨会现场验收结题”、“结合举办‘实验学校’挂牌仪式并‘专家报告会’进行现场验收结题”、“结合同地多所实验学校联合举办校际课堂教学大赛活动进行集体现场验收结题”的实验学校,一律按事先与总课题组协商确定的内容与程序进行“现场验收结题”。

(二)实验学校子课题组实验教师个人验收结题

1、申请验收结题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实验教师均可提出个人结题申请:

①正式参加本校子课题组实验研究,拥有总课题组颁发的个人“实验证书”,连续坚持在实验班进行课改实验研究满三年,或前后两段实验研究累计满三年,认真钻研课改实践,充分使用课题专用刊物,积极向课题专刊投送个人实验研究文章和学生个性化作文,课改实验有明显效果的实验教师。

②在原实验学校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1-2年后调入现实验学校继续实验研究累计满三年(无论现实验学校子课题组是否具备结题资格),其他情况符合上述①诸项条件的实验教师。

③实验学校子课题组具备提前结题资格,本人为该子课题组骨干实验力量,其他情况基本符合上述①诸项条件的实验教师,可随子课题组申请提前结题。

④实验学校只有一人独自连续坚持实验研究满三年,其他情况基本符合上述①诸项条件的实验教师。

⑤连续三年荣获本课题实验研究“先进个人”的实验教师。

⑥具备申请结题资格的实验学校分管子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并两次荣获“先进科研指导”奖的校领导和不任教的子课题组组长(含副职)。

⑦具体组织和领导当地实验学校本课题实验研究活动,成绩显著,三年来辖区实验校有所增加或实验班数量有明显增长的区(市)教研员。

2、验收结题的准备、形式与程序

①凡具备课题个人验收结题条件的实验教师,本人随子课题组提出验收结题申请,即子课题组书面开列“本校子课题组实验教师申请个人验收结题名单”,并由分管子课题实验的校领导和子课题组组长两人签署意见(亲笔签字),作为子课题组“结题报告”的“附件”一并寄送总课题组秘书处。

②实验学校同意个人申请验收结题的实验教师,每人应准备一份“个人实验报告”和

一份已实践过的“课堂教学实录”(两份材料首页左上角须注明“个人结题验收材料”字样),作为子课题组“结题报告”的“附件”一并寄送总课题组秘书处。

③参加现场验收结题执教实验研究汇报课的实验教师,参加校际课堂教学大赛的实验教师,不再递交个人“课堂教学实录”。

④“个人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承担实验的子课题名称与实验班级,个人对此项实验研究的认识,学习了哪些文章、书籍,个人实验研究计划,实施实验计划的过程与措施,典型教学实践举例,自己的实验班订阅多少课题专刊及使用情况,三年实验的个人主要收获,学生的主要收获,课堂教学发生的主要变化,向课题专用刊送交多少学生个性化作文和自己撰写的文章,实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下阶段个人实验设想和对发展课题实验研究的建议,等等。

⑤申请个人验收结题的校领导、不任教的子课题组组长,应列入“申请个人验收结题名单”;本人应准备一份支持、组织、领导、指导课题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首页左上角注明“个人结题验收材料”字样),与实验教师的“个人实验报告”一并寄送总课题组秘书处。

⑥申请个人验收结题的教研员,准备的材料与首页注明字样同上述④;“工作报告”(首页右上角须有教研室负责人签署“同意申请”意见,并加盖教研室公章)可作为辖区内某实验校子课题组“结题报告”的“附件”,一并寄送总课题组秘书处。

⑦验收实验学校子课题“结题报告”和验收该校实验教师个人结题材料的鉴定专家,为同一个鉴定专家小组中的总课题组成员(3人)。

⑧个人申请结题的材料,经鉴定专家小组验收合格者,总课题组将颁发作为子课题组“结题证书”附件的个人实验“合格证书”(加盖总课题组公章)。

四、验收结题的费用

(一)子课题验收结题,总课题组不收取费用。依照中央教科所与国内科研工作惯例,本课题申请验收结题的实验校应向鉴定专家小组成员(包括本地聘请成员)个人支付劳务性质的鉴定费(目前一般标准为每人800-1200元)每人500元。

(二)一所实验学校有两个(含)以上子课题组分别进行验收结题,总课题组将分别指派两个鉴定专家小组进行验收。实验学校需支付两份(各5人)专家鉴定费。

(三)同地多所实验学校集体同时验收结题,总课题组将视实验学校数量派出4-6位鉴定专家分别组合专家小组若干个。每所实验学校均需向验收本校结题材料的5位专家(以签署“鉴定意见表”为准)支付鉴定费。

(四)验收未合格的课题实验学校同样须向鉴定专家个人支付同等标准的鉴定费。

(五)鉴定费支付办法由实验学校自定。需要银行转帐至总课题组帐号的,由总课题组如数转交各位专家。需要索取支付凭证的,由总课题组代行开具“收据”。

(六)四种类型现场验收结题,所需鉴定专家的往返差旅费、当地食宿费,均由申请结题的实验学校支付(或多所实验学校分担);往返交通工具及标准,由实验学校(或牵头实验校或教研室)与总课题组协商确定。

(七)专家鉴定费不包括“实验学校”挂牌费,不包括专家现场作课题专题报告的酬

资。

(八)实验教师个人结题,按常规也需向鉴定专家组支付验收鉴定费:每位实验教师150元(即每位鉴定专家50元)。当地聘请的鉴定专家不参与实验教师个人验收结题工作。

五、注意事项

(一)实验学校寄送的全部验收材料(包括“附件”),一律按标准行文格式,用A4纸、四号字打印,分别装订,首页注明分类,以便专家验收并总课题组存档。

(二)四种类型现场结题的书面申请,务请提前寄送总课题组,以便秘书处科学组织鉴定人员、合理安排验收时间。如难于按实验学校提出的时间验收结题,秘书处会及时与实验学校电话联系,协商解决。

(三)原则上实验学校不可指定鉴定专家前往验收结题,但考虑到实验学校组织现场结题中的其他安排(如邀请某专家专题报告),结题书面申请中也可提出专家人选要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总课题组将尽可能予以支持。

(四)个别实验学校或实验教师存在特殊情况,或存在本实施方案未涉及的个别情况,请书面或电话与课题秘书处及时联系。

课题实验研究与验收结题鉴定都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既有照章行事的原则性,又有实事求是的灵活性。申请验收结题的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可能有少部分验收不合格,暂时不能结题。总课题组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认真严肃地落实本验收结题实施方案,不开后门,不徇私情,不敷衍塞责。希望各实验学校、全体实验教师予以支持。

总课题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田村北路畅茜园碧森里6-411室邮编:100049

总课题组秘书处电话:010-88182038联系人: 黄鹤

小学课题验收筹备组电话:010-88183108联系人:牛牧原申士昌

初中课题验收筹备组电话:010-88182359联系人:闫红蕾丁怀正

高中课题验收筹备组电话:010-88183718联系人:刘炯辉万九洲

总课题组组长电话:010-88182038(徐同)

课题验收领导小组组长电话:010-88183178(陈树芳)

课题验收办公室电话:010-88182338(曹淑华郭新华)

“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

课题结题报告 文档 篇5

《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

研 究 报 告 ———————— ————————

主持人:杨嘉培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二00七年四月

结 题 报 告

项 目 类 别:扬州市立项课题

课 题 类 别:实践研究﹒教学﹒基础教育

课 题 名 称: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课题主持人:杨所 在 单 位:高邮市送桥镇中心初中申 报 日 期:二审 批 单 位:扬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结 题 时 间:二报 告 人:杨

嘉 培

00一年六月五日

00七年四月

嘉 培、宰 华平

内容包括:

1、初中政治课乐学模式的建构与学生品德培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最佳结合的研究。

2、初一政治课着重针对学生心理状况,采取活动、表演、心理咨询等方式,研究如何在寓教于乐中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习惯。

3、初二政治课重在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案例,采用视频材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专家访谈”、“身临其临”、“扪心自问”、“当名小法官”等小品表演具体形式培养遵守道德、依法自律的自觉性。

4、初三政治课重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以及时事的介绍,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研究培养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定学生为中华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实验学校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1、课题负责人杨嘉培同志,为送桥初级中学的校长,课题立项时为中级教师,2002年成长为高级教师,200年成为高邮市政治学科带头人。1995年12月《教师管理中的心理管理》一文登载于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治校百人谈》中,1996年12月《校长要坚持教学管理主阵地》,被扬教院学报刊登,1998年11月《坚持德育四化建设》参加高邮市“素质教育大家谈”论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2、课题第二负责人,宰华平同志,课题立项时是普通政治教师,2003年后担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2006年被高邮市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1997年《妙用诗歌 激趣蕴理》被高邮市教师论文集选中。2001年参加高邮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获得一等奖。

3、课题研究顾问,黄昌宝老师,高邮教研室政治教研员,承担着省级课题的研究。

4、课题其他重要成员,陈春维、冯恒梅、周宏贵、李志开、陈国庆等教师都是走在初

一、初

二、初三政治教学的一线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旧式政治教学的弊端深恶痛绝,分别承担着初三政治教法研究、初三学生“三观”现状研究、初二政治教法研究、初二 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等五个子课题的

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丰富德育方法的第三层次,即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为实现真正“无灌输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深入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

(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乐学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开开心心学政治。初中政治课学习必须以趣味性为切入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优化学生思想素质,重视学生品德形成诸因素,在不忽视知识理解基础上,重视情感、意志、行为在德育中的地位,加强德育实效建设。具体得目的和意义有:

1、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探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新模式,为政治教学作有益的探索,并以此为契机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2、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更新我校教师观念,提高政治教师们业务素养的提高,促进教育现代化在我校的试验面。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处理材料的能力,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和欲望。

五、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采取的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从现象观察,实际调查到分析综合再形成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检验和发展。在初一,采用抽样和追踪观察法,得出学生心理状况的综合状况。初二,采用个案研究法。初三,采用行为研究法。最后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对乐学教学模式进行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性工作: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1年6月—12月):

进行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实验班、对比班。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人员制定总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在研究工作的起步阶段,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首先查阅《德育

论文。

具体来说主攻两大了任务:

(一)初中生课外研究思想品德兴趣的培养。

1、编制导学提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寻求正确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在2002—2005学年四个学期的教改实验期间,我们在认真研读初

一、初二《思想品德》教材、山东省教研室编制的《新课程智能训练》、上海《政治教育》、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浙江《政治课教学》、河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被激活,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答案,进而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解答。这样,导学提纲就成了学生乐学教材的“指南针”,思路旅游的“导游图”。

2、虚拟政治场景。现代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是生活世界,我们在自然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世界,是个人和群体生活的现实、具体的环境。一是科学世界,即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衍生出来的特殊的理性视域,是人们在抽象层面上描述的世界结构。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现代人认为科学世界的教育就是人的全部教育,习惯上将学校课堂教育当作“教育”本身。这就使生活世界的教育被排斥在社会意识的自觉视域,之外,使得生活非教育化。而科学世界的教育也逐渐与生活世界相脱节,成了理性的孤岛,导致了“教育的非生活

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2、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我们一般不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这样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3、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中一般我们不由教师垄断,而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者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同时我们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炼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纳新知识,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4、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学生自己展开思维加工,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7月—2007年4月): 完成总课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会,并形成文字上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效果、成果和感想:

(一)目前这种乐学模式效果初见端倪:

辨别是非能力增强,上课听懂了,理解了,作业中的问题少了,有些作业学生互改,小组长批改就完成了,无需老师一本一本地翻阅,这样可以拿出时间,组织学生实践,钻研教材,探索完善教学方法。

5.有利于实现以传统教学手段方式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方式的转移,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效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严谨,讲究课堂效率。教改中我们建起了备课素材库、课件库、网站,学生可上网点击我们的网站进行学习。我们常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法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通过采用自制教具、课件,增添、创作漫画、录音、幻灯投影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效果更优。

一、初二的实验班级经过二年的实践,几次期末统考成绩三个方面比率比非实验班提高了十个至二十几个百分点。2003届以后的中考政治成绩比未采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2002届一年上一个台阶,2004年开始我校政治教学经验,年年在高邮市初中中考研讨会上介绍。

6.教师受到教育。通过教改,我校政治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成长成校、县市骨干教师,发表了一系列科研论文。

(二)主要成果:2002年宰华平老师参加高邮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又获得一等奖,2005年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2002年——2006年与课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在高邮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有20多篇。

(三)结题中的感想:

1、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是前提。营造民主、宽松、愉悦、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健康、积极的情感,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操作:①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随时分析,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处理和改进。②教师上课要有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要有积极投入教学的热情和调控课堂的技巧,能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最终达成师生一体、教学相长的境界。③教师的教学语言尽量有幽默感、有激励性,有感染力,使学生易与接受,并有所启发。④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本,忌单调、枯燥、乏味,要设计本课

12、优秀课获奖证书和基本功大赛获奖证书。(第36-37页)

3、学科带头人聘书。(第38页)

4、兼职教研员聘书。(第39页)

5、在高邮市政治教学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第40页—49页)

6、在高邮市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证书。(第50页—55页)

7、在扬州市级发表、获奖的论文材料或证书。(第56页—58页)

8、在江苏省级发表论文。(第59页—65页)

9、在国家级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第66页—70页)

10、学习的重点文章。(71—81页)

八、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钟启泉等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5、李建平为什么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析(之二)

6、《人民教育》 2002年1—10期

7、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8、张志勇 现代教育科研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篇6

西安交大彬县阳光高级中学高一生物备课组于2017年3月申请立项了《生物兴趣教学法探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8年3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县课题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

课题名称:《生物兴趣教学法探究》

实验研究学校:西安交大彬县阳光高级中学

课题总负责人(课题组长):刘智平

课题组成员:刘智平

刘亚丽

马欣

魏杰

高丽娜 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 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5月

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开题动员,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本课题在课题组成员中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开题论证。理论学习:系统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搜集相关资料,展开理论研讨,对各研究人员着手设计研究计划,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学习材料,培训骨干,形成方案。

2、探索实施阶段:2017年6月至2008年11月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根据实验方案,调整生物学科教学,开展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按要求进行研究,完善研究方案和调整研究人员,进行中期评估和阶段性成果展示等。

3、第二轮实验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1月

4、总结阶段:2018年2月至2018年3月

通过本阶段实验,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全面生动地主动和谐地得到发展。

现在课题各项研究已顺利完成,特请领导审查结题。

《生物兴趣教学法探究》 课 题 结 题 申 请 书

课题结题总报告12 篇7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已经从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2.建构主义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个前沿探索的问题, 也是一个与当前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国内外都对此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但教学的有效性与时代息息相关,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因此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主要有: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3.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 4.有效的课堂反馈及评价策略.

研究的预期目标:分析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提出适合本地实情 (大班额) 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双主体原则.3.发展性原则.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主要策略有:

1. 组织调查, 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收集数据、整理分析, 查找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明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向.

2. 上好研究课.根据课题实验方案, 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把课堂当做实验的主阵地.具体操作流程为:

提出研究目的, 集体备课→一课多上→课堂观察→执教者反思听课者座谈→总结提升.

3. 上好常态课.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实验的目标, 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备课阶段, 要求根据学情、教材及教者本人实际合理预设;在上课过程中, 要以提高有效性为根本宗旨, 关注课堂的师生互动;课后要求认真反思与总结, 发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4. 案例反思.

课题组成员在认真做好常态课教学反思的同时, 对于典型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理性思考, 撰写教学案例.在案例反思中, 总结有效教学的策略, 提升教学反思水平和能力.

5. 送教下乡, 广泛交流.

课题组的多位老师多次下乡送教通过与乡镇教师的交流, 宣传推广实验成果, 既发挥了辐射作用, 又使一些年轻教师不断成长起来.

6. 参与活动检验成果.

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 撰写案例、论文, 参加教学研讨会、网络教学活动等, 广泛交流、宣传、推广实验成果.

五、研究成效

(一) 探索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 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氛围———和谐民主的氛围是互动课堂的前提.

(1) 转变角色, 双向互动. (2) 互相尊重, 民主平等. (3) 以情感情, 以情染情.

2. 搭建有效互动的平台———适切诱人的平台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1) 定准互动的起点:找准兴趣点、抓住探究点. (2) 把握互动的时机:用情境激发兴趣、用问题引发思考、用冲突诱引思维、用追问引领思辨. (3) 放大互动的价值:让学生在互动中经历新知的建构过程、感受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完善思维的认识、发展情感的体验.

3. 激活广泛持久互动的耐力———激活耐力是有效互动的保障.

(1) 关注差异, 面向全体. (2) 适度评价, 激励互动.

(二) 探索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分阶段、分课型进行研究, 提出了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1. 新授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解释应用评价激励. (师、师或生) (师生) (生、师生)

2. 复习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自主梳理→交流展示完善整理→质疑问难沟通理解→联系应用提高拓展.

(三) 探索了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1. 学生参与互动的状态评价.

(1) 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是否独立思考, 思考过程是否合理灵活.

(3) 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4) 是否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5) 能否乐意与他人分工合作, 研究发现.

2. 学生互动的时空、方式评价.

(1) 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是否充分, 演示交流是否广泛. (2) 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不少于整节课的三分之二) . (3) 学习方式是否多样有效,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否互补.

3.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理解实质, 能否合理选择策略, 能否纳入旧知.

(2) 过程与方法:在新知的建构过程中能否自主发现数学结论, 能否获得数学活动的方法和经验,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数学思维等能否得到发展.

(3) 解决问题能力:能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否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4) 情感体验:能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而产生实践与创新的意识, 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能否得到发展.

六、分析

(一) 课堂教学的优化

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 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实践, 对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二) 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容易掌握和实践应用, 更适合大班额教学

课题结题总报告12 篇8

关键词:书签;微型写作;兴趣;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3-03

一、课题的提出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不断思索和探究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兴趣,对生活缺少观察和感悟,乐于表达无从谈起,厌恶并惧怕写作文是多数同学的心声。另外,学生作文语言平淡无味,缺乏个性,缺少亮点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学生直接采用“拿来主义”,照搬照抄优秀作文,或者按照一定的套路虚构文章,虚假空泛的内容充斥着作文,作文中的语言很难有自己的风格。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个人表达增添了很多新途径,论坛,博客等等,人们的表达进入电子时代。这也使学生的语言风格更加口语化,网络化。如何引导学生锤炼语言,使作文中的语言更加精粹值得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创造自由的气氛视为教育的根本”;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文字的记录,可以帮助思想学问:可以使思想渐成条理,可以使知识循序渐进。”

因此,我们尝试运用书签进行作文辅助教学。书签具有书写载体功能,交流展示功能,文化收藏意义。书签上的文字创作,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创意表达的机会;以书签记录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学会审视和思考,培养形成文字表达的习惯。通过传递书签,搭建展示学生鉴赏水平和创作才华的平台,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二、课题的实施

1、书签的初步制作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整合,使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结合,策划自制书签活动,要求学生制作能书写文字的卡片式书签。书签款式的设计,由美术老师指导。根据书签的文字主题需要,美术老师对书签的色彩选择、画面设计、配饰等给出设计建议。

比如,童年故事系列书签的制作中,美术老师建议书签卡片可以剪裁成卡通动物的轮廓,于是,出现了加菲猫、喜羊羊轮廓的书签,充满童真童趣;而制作诗词系列书签时,美术老师建议书签的颜色选择牛皮纸色或纯白色,配以铅笔画或水墨点染,制作出的书签淡雅别致。美术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书签的制作也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匠心独具,认真地选纸,选色,配画,制成风格各异的书签。这些书签凝聚了师生的汗水,也彰显着他们的智慧。

2、书签的文字创作

书签具有书写载体功能,在书签上进行文字创作,相当于一次“微型写作”。因书签篇幅限制,这种写作只需要只言片语,记录生活,表达感悟,发表评论等,学生以两种形式进行书签的文字创作——自由创作和主题创作。

(1)自由创作。本课题在我所执教的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开展,自由创作阶段为期一个半月,每个学生进行了至少3次自由创作,兴趣浓厚的学生自由创作的次数超过5次。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文字创作没有过多限制,捕捉思维灵感,表达心声,或议论,或抒情,或描写。书签的文字创作作品呈现出不同水平,师生共同评选出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列举如下:有的浪漫诗意:“温暖的春日,校园的木棉花开得绚烂,一如我们的青春。”

“理想的殿堂金碧辉煌。”

有的充满哲思: “昨天的遗憾已成过往,明天的辉煌由你创造。”“我的宠物小龟告诉我,慢慢行哦,路上有好看的风景。”

有的针砭时弊:“小皓博,你是过往人间的天使,你的离去唤醒人们的良知。”

(2)主题式创作。主题式创作对学生的创作提出一定要求,学生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主题创作更便于书签传递,有了一个集中话题来交流,学生内心表达欲望被激发,学生对彼此创作的书签文字作品也更加关注。主题式创作阶段持续三个月,主题的设置由师生共同筛选确定,学生选择了以下8个主题进行创作:述说童年;同学素描;成长的烦恼;家乡美;感恩;读书感言;最美诗词;最温暖的画面。

其中,以下几个主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涌现了一些好的书签文字作品,列举如下:

《童年》主题:

“童年在那条清澈的小河里,夏日的午后,阳光洒在河面上,河水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游水,捉鱼,捕虾,我们的笑声似乎一直飘荡在小河上。”

“妈妈说,童年的我是发明家,加热冰淇淋,让小虾晒太阳,在花盆里种糖果……”

“钟爱儿时跳房子的游戏,方格子里有多少欢声笑语,如今,陪我跳房子的小伙伴啊,你们在哪呢?”

《同学素描》主题:

“钟爱熊猫变身,课间一口气喝完三盒伊利奶,招牌笑容是眯着眼,露出你的兔子牙,这张书签送给可爱的你。”

“你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风扇和门窗,这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得认真,你像墙角默默开放的小花,不引人注意,却暗自送来芳香。”

《最美的诗词》主题:

这一主题要求学生选择两句最美的诗词,扩写画面或书写感受。配合着诗词内容和意境制作出的书签非常雅致,文字部分完全由学生原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份惆怅诱我深入这微带醉意的词,仿佛在天宫神游,在幻觉中,我看到轻薄的衣袂飘飞,孤独而凄美;我听见亘古而悠长的歌声,直达内心的脆弱与彷徨……”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无法用其他词语描述这份雅致,我仿佛已在那清丽月光中,嗅到淡淡的花香,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还邂逅了一位俊逸的吹笛人。”

《最温暖的画面》主题:

这一主题是学生在阅读《读者》上的一篇同题文章之后提供的,学生比较喜欢。

“脑海中最温暖的画面,总离不开妈妈。如果生活中点滴的善意是一缕纤细悠长的火苗,那么妈妈的爱,就是一个暖烘烘的大壁炉。”

“爸爸、妈妈、我和哥哥,一家四口人在周末的午后,围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这其乐融融的画面最温暖。”

“最温暖的画面却在那个阴冷的雨天,你将大衣披在我的肩上,传递了你的温度,也传递着你的关爱。”

3、书签的展示与传递

(1)书签的展示。学生的书签作品,定期在班级展示。展示的方式如下:

方式一:书签展板

书签展板设置在教室墙壁上,用于优秀书签作品的展示。共组织5次书签展板展示,自由创作作品展示1次,主题创作作品两个主题共同展示1次,共4次。每个班级每期被展示的书签作品大约在15个左右。教师组织学生对书签进行多方面评选,最佳画面设计,最佳文字设计,最美书签等等,优秀作品被粘贴在书签展板上。为了展示自己的智慧水平,学生在书签的文字创作和画面设计上都很用心。被评选出的最佳文字设计书签,要求语言表达清晰,简洁,精粹,优秀的作品给学生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文字创作也提供修改意见。

方式二:书签彩报

书签彩报由学生自制,用于小组成员的书签作品展示。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把本组的作品固定在一张A3大小的纸张上,书签作品旁留有“读者反馈”栏,有的小组把做好的书签直接粘贴,有的小组用数码相机把书签拍照打印,做好的书签彩报在小组之间交流,其他小组负责评定作品的星级并写好欣赏感言。便于交流的主题如《成长烦恼》、《家乡美》主题书签用这一形式来展示,效果更好。

(2)书签的传递。书签的传递,也为学生的创作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我们组织了3次书签传递活动,“书签寻主人”活动,“传递感恩书签”活动,“读书感言书签交流”活动。

“书签寻主人”活动中,书签的文字内容部分,是一段关于班级同学的描写,这张书签就被赠予被描写的同学。很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文字内容,希望同学能收到自己精心制作的书签。学生抓住人物的特色创作,言简意赅,收到书签的同学对这份礼物爱不释手,也成为这份书签作品最认真的读者。

“传递感恩书签”活动被安排在感恩节这一天。这个活动动员学生为给自己帮助的人送上亲手制作的书签,书写发自心灵的感恩话语。学生们把书签送给了老师,父母,同学,还送给了给予他们点滴帮助的人。学校的清洁工阿姨,小区的保安,都收到了感恩书签。这些书签为人送来一丝温暖。学校的清洁工阿姨说,虽然这个书签她自己用不上,但学生表达的谢意让她很感动。

“读书感言书签交流”活动动员学生把做好的读书感言书签赠送给其他同学,组长组织小组之间赠送,确保每个同学都得到一张同学赠予的书签。

4、书签文字作品的转化与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时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⑤书签文字作品毕竟短小,只有只言片语。将书签的文字创作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把书签文字作品转化运用到作文中,既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对作文教学起到更明显的辅助作用。

方式一:引用书签上的精粹语句

书签的优秀文字创作给学生积累精粹语言提供便捷。整理抄录自己和同学书签创作的精粹语句,在作文中信手拈来,加以引用,为作文语言增添了一丝亮色。这样的引用在学生的随笔和作文中时常出现。例如在单元测验的命题作文《 最美丽》中,有的学生直接引用《同学素描》主题书签中的原句作为作文结尾,“你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风扇和门窗,这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得认真,你像墙角默默开放的小花,不引人注意,却暗自送来芳香,你在我心中最美丽。”

方式二:扩写

收集书签上文字作品,挑选有价值的素材,如学生的点滴感悟等,反思当时心境和经历,将书签上的只言片语扩写,让书签上的“微型作文”和成篇作文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如在《最温暖的画面》书签制作后,我们把这个话题作为一次作文的命题。很多学生借鉴书签上的文字创作,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如把温暖画面与母亲联系起来的同学,在作文中把这一书签作品扩写如下:

“最温暖的画面总与母亲有关。儿时,每当夜晚降临,妈妈就会把南瓜灯“啪”地打开,橘黄色的灯光轻柔地弥漫,这时,墙壁上出现了调皮的影子人,它蹦来蹦去,我的目光也随之跳跃。妈妈灵巧的手指在淡淡的灯光下翻转,轻柔地讲述:从前有只小黑狗……墙上的小黑狗果真栩栩如生了……”

此外,我们还让学生扩写了《述说童年》和《家乡美》主题书签作品。指导学生把童年主题书签中的素材生动具体地展开描写,如把“加热冰淇淋”的情节完整化,把“跳房子”的游戏写具体,写出玩耍过程中的趣味。

方式三:拓展与迁移

书签制作和传递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作文素材拓展了思路,学生常常把参加书签相关活动的经历感受转化成作文中的素材。

感恩书签制作后,很多同学把书签赠送的相关故事写入作文,送给保安感恩书签的同学在作文中讲述了保安叔叔下雨天送她回家的故事,感情真挚,读来让人温暖。送给自己妈妈感恩书签的同学在随笔中描述了妈妈接到她的书签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情景,而她则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妈妈的体谅和关爱不够,这种反思让孩子悄然成长。还有一位学生在制作《读书感言》主题书签后,把和爸爸讨论《三国演义》的过程写成了一篇作文《我和父亲品<三国>》。创作“鬼故事”主题书签后,有的学生激发创作灵感,又创作了一些鬼故事小说。书签制作活动所衍生的“副产品”,让人欣喜。

三、初步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初步成效

(1)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逐渐被激发,呈交作品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图文并茂的书签制作形式,调动了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

书签写作的难度降低,写作任务小,增加了学生写作动力;

书签的传递使学生的作品具有赠送交流的特点,这使学生写作增加了目的性,也扩大了学生写作的读者群;

书签文字作品在作文中的运用,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2)书签优秀作品和优秀作文的涌现。这段时间,每个学生制作了至少10张书签,两个班级积累优秀书签作品80多份;同时,学生的作文也涌现出了更多优秀作品。对比实验前后,作文测试的平均分提高2分。黄兰笛同学的作文《<论语>的魅力》被发表在深圳青少年报的家教周刊版;石刘同学创作了3000多字的鬼故事小说《磨盘》,深受同学喜爱;学生参加《全国圣陶杯作文大赛》和《新世纪作文大赛》的热情很高,15人获奖。

(3)作文语言亮点的增加。书签的文字创作,对锤炼学生语言起到促进作用;当学生将书签文字引用或转化运用到作文中时,作文的语言亮点增加。对比实验前后,实验后的期末作文测试中,语言有亮点的人数比例大幅增加。

2、存在的问题

(1)系统性。书签的文字创作会涌现出一些好的作品,如何把这些作品分类整理,供学生摘录,使学生的书签作品能更有系统性,更有效转化运用到作文中,一直在尝试多种办法。

(2)延续性。书签的制作毕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当学生的科业负担逐渐增加时,书签制作的质量随之降低。另外,随着一系列书签传递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新鲜感逐渐减弱,制作书签的兴趣不再浓厚。如何延续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还需思考。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10页

[2] 《自由学习》卡尔罗杰斯 豆丁读书

[3] 《民国那些范儿》第5页 欧阳悟道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年5月版

上一篇:金工实习心得体会与收获下一篇:员工没请假算旷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