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2024-06-22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精选8篇)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1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多运用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有些课堂教师却一味采取表扬,简单认为只有不断激励,才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这些评价看似以生为本,却是对“课堂有效评价”的误解,不但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伤害了学生,减弱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评价的目的相背而驰。

课堂上教师有效的评价语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沙漠中的甘泉,更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回答、表演、朗读等活动后教师作出的评价语言,是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好的评价语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上学期我针对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进行了在本班的实践与总结,概括如下:

一、把握课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激励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课堂的表现力逐渐降低,举手的人越来越少,这方面存在内外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学段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心理变化,害怕说错,或跟风从众。此时,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老师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你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老师真高兴呀!”、“你战胜了心中的胆小鬼,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读书最棒的同学!”、“不错!敢于大胆想象,继续发扬!”。这些激励性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2.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表达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课堂是一个灵活多变的场所,你无法预料到学生的回答会如何,往往会有学生天马行空,回答的问题与所提问题无关,此时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学习课文《狼和小羊》让孩子概括这是一只怎样的狼,有孩子回答:“这是一只以强欺弱,强词夺理的狼!”我相机表扬:“以强欺弱,说得精彩!词语重在积累,说明你平时爱看课外书!”,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说:“谁可以比他读得更好?”朗读文中凶恶的狼的话时可以评价道:“你应该读得再凶一点!”。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

3.生成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用自己的评价语言去引领课堂中的精彩生成。如:“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敢于说就是进步!”教师的那些评价语言既保护了学生强烈的自尊,又引导了课堂的生成,一箭双雕。

4.机智性

在课堂上学习《夕阳真美》,孩子因为紧张而读不下去时,教师这样说:“看来夕阳的余晖都照到了你的身上,看你读书脸红红的样子,多可爱呀!我们不急,再试一试。”这样的机智评价恰到好处的调节了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勇气,启迪学生的智慧,化解学生的尴尬,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课堂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不单单局限于语言文字之上,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学生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往往不可忽视,课堂上,教师精彩而恰当的评价语言就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能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体悟到学生飞扬的个性,感受到学生快乐地成长。

1.教师的评价语言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善于巧妙地点拨、引导,如学生读书时作出这样评价:“古人说,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读完后说:“读得非常响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同学们会更佩服你的,继续努力!”“读得时候要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别让别人的感受影响了你!”当学生拖调时,可以点拨“读书时,不仅要杜准确,还要把我句子之间的节奏感,读出韵味。”教师就是机智地运用了教学评价语言的导向性,成功地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2.教师的评价语言能够简约教学环节,承上启下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严谨中带有自然的韵味,如何让环节与环节之间无细缝衔接起来,这就要归功于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读完第一句诗句后,可以评价道“你们读出了黄鹤楼,如此壮丽的景色,相信诗人也与此时的你们一样,心中略有所思,那他会想些什么?又思些什么呢?”从而从诗句朗读引出后面的作者之所思,顺其自然,简单大方。

3、教师的评价语能够使教学问题更准确明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时,我问道:“孩子们,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有孩子说:“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利用它的聪明,得到了一顿饱餐。”此时的教师评价语应该怎么处理呢?是认同孩子的独特性体验?我说道:“你说说,狐狸做的事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孩子否定了,我评价道:“没错,也许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他却用他的智慧去干了不正当的事情,那你还喜欢他吗?”孩子又否定了,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一味的顺从孩子的个性回答,认同所有观点,要联系现实生活,做适当的引导与点评,帮助教学问题明了化。

三、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历史遗留问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也有其遗憾之处,就教师的评价语言我提出一些遇到的问题与不足:

1.要注重评价的拓展

如:应该怎么说呢?这样的回答正是体现了这个学生已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试想,如果在学生产生错误观点时,教师就立刻指出来,并出示正确答案,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会有他们探讨得出的结果深刻吗?但是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把控时间,急急忙忙提出正确的答案,存在弊端。

2.要注意适当评价

在课堂上经常会有“不错”、“很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往往课堂的生成难以预料,作为一个新老师,往往有词穷的时候,而我也会无意间说出此类评价语,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这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3.要注重及时评价

对于表现特别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更能激发他向上的动力。往往教师的忽略会导致学生的信心的受挫,如何把握所有学生,兼顾所有学生,这是我仍然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4.要注重语言精准

《课标》指出: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师傅也一直向我提出,我的评价语言不够简练,有时过于累赘,如何精简语言,一针见血,需要再接再厉,继续探讨。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2

一、按照新课标教学标准开展教师授课评价

新课标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可以折射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它包括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否准确;预设的教学难点是否恰当;采用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是否匹配等诸多要素。

教师对教材的拓展情况, 不但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丰富、钻研教材是否深入, 而且还可以通过一堂课反映出学生平常所积淀的语文素养的多少。评教材的拓展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有效拓展——一是反射出教师的拓展点与文本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高不高;二是反映出教师所拓展的内容能否及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二是多维拓展——从词语、警句、格言、成语、诗词、文化知识、人文知识、生活经验、文章写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新知。三是相机拓展——巧妙地拓展文本,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相机拓展应该做到适时:在恰到好处的时候为学生渗透一些相关程度较高的词语、警句、格言、成语、诗词、文化知识、人文知识、生活经验、文章写法等知识。

二、注重教学评价的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所以评课一定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

1、情感的导读艺术。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因此, 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有效的情感朗读应该做到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 从读得流利到读出语气, 从读出语气到读出感情, 从读出感情到读出感悟。这是情感导读的一般规律。这也是学生有效理解文意的前提。

2、思维的启发艺术。

语言是思维外壳,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与语言互为表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阅读教学应该体现“以思为魂”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思维潜能是需要教师去挖掘、去牵引的。

3、课堂的调控艺术。

课堂调控是一个教师的组织水平、管理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内发言这是课堂调控的一般程序。有些教师没有遵循这个程序, 导致出现“答问正确率低”、“学生跟不上教学思路”等现象。

4、学生资源的利用艺术。

课堂的教学资源除了文本这个首要资源外, 还有学生资源、媒体资源等等。应该说, 学生资源是课堂资源的第二大资源。利用学生资源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巧将学生的临时生成作为辅助的教资源;二是巧妙回避学生无效的临时生成。

5、课堂驾驭的艺术。

课堂驾驭包括很多的内容, 诸如对学生注意力、意志力等心理品质的驾驭, 还有对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驾驭, 以及学生分心行为的驾驭、课堂破坏行为的驾驭管理等等。评课时要重点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有效学习状况、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状况。

6、板书的艺术。

板书的价值是教师概括地写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以便让学生从间接的板书中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授课者板书要力求简洁、适用、工整。

三、以学生学习的成效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只有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才能证明我们的教学达到了目的。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习过程比学习效果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 这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个体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听、说、读、写, 思、辩、评、演等等。二是学生个体之间合作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 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学生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不是有“学习方式决定学习效果”的说法吗?因此, 评课时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入手, 可以间接地评价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可以这样说,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组织并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量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密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密度是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听、说、读、写, 思、辩、评、演等活动的频率高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语文课堂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有机对话。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频率高低, 也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标志。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频率适度, 学生才会更好的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等亲历过程。如果密度过大,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削弱;如果学生参与的密度太低, 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削弱。只有让学生适度的参与, 才会有更好地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组织了多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果教师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面向少数学生组织学习活动, 那么, 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课。三是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 是组织学生浅表性地参与学习活动, 还是深层次地参与学习探究。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探究学习, 那么, 这堂课就是成功的课。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唯一标准。鉴于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素, 评价者很难采取量化的方法来评价执教者一堂课的效果如何,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定性的方法来评价。比如, 教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 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的;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训练来学生的什么技能, 学生掌握得怎么样;教师培养了学生的什么情感, 采取的什么途径进行情感训练, 有效性高不高等等因素可以评判执教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片段:某节体育课上,教师和同学们刚完成了一个“夹球接力赛跑”的游戏,大家沉浸在游戏的快乐过程中。教师一边表扬了获得最先完成比赛的小组,一边拿出了两张评价表,一张是“体育课堂学生运动参与评价表”,另一张是“体育课堂中学生情意与合作表现评价表”,让大家先对个人自评,接着同伴交换,然后小组内互评,最后再找同学打分签名,场面异常热闹。整个“夹球接力赛跑”的游戏花了3分钟,而游戏后的评价却用了8分钟。

虽然《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对学习评价的内容、形式等要进行改革。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即时评价却出现了与片断中相悖的片面做法。

二、问题的剖析

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何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可能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所存在的误区有关。

误区1:评价语言空洞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只要学生动作正确了,教师就一概的“好,很好!”地进行表扬,似乎这就是新理念了,但却没有思考表扬的效果如何?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表扬学生?表扬其应有的作用被忽视了。

误区2:评价过程形式化

自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后,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和《学生过程性评价表》等,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拿出形形色色的评价表来代替即时评价。改革初期,过程性评价表的运用确实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评价就形同虚设,渐渐流于形式了,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误区3:评价方法复杂化

体育新课程标准虽然提出评价主体多元化,但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即时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阶段以及不同评价内容,来设计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却生搬硬套,不管评价什么内容,统统都设置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组评、教师评价等。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所处的角度不同、情感不同、能力不同、经验不同,其评价的客观性也大相径庭,很难做出取舍。

三、提高即时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可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充满兴趣,带着热情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

(一)让即时评价语言充满魅力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孩子就像是来这溪中饮水的小马。”在教学中,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点点滴滴。一个微笑,便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一个赞许,便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句言辞,便会让学生感受到出错的不愉快;一次急躁,便会让学生感受到内心的忐忑……因此,教师在即时评价中使用的语言是多么的重要,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而且还要具有感染力。

【案例】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上,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我可以横着跑吗?”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我喜欢横着跑,螃蟹就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既然螃蟹能横着跑,为什么我不能横着跑呢?”又是一阵笑声。看着这个调皮的学生,教师转身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我们的确可以横着跑,只不过这种横着跑的方法没有直跑跑得快,但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经常用到。那我们第二轮比赛横着跑,好不好?”大家对这一提议特别赶兴趣,有的还尝试着做投篮动作,有的甚至还模仿起了螃蟹的样子,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教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很有创意,然后再通过引导、练习来拓宽学生的认知,加强了学生对动作的正确认识。准确的即时评价可以使其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使学生从客观公正评价中认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即时评价要体现“及时”的特性

传统意义上的即时评价都是在环节或过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但却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所谓评价的及时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案例】班内一位女同学性格胆小、内向,课堂上不肯当众练习。于是笔者说:“老师来保护,你来练习。”笔者第一次要求她做动作时,她移了移脚后又不动了。笔者赶紧鼓励说,“前滚翻两脚开立,你做对了,如果能再自信一些就更好了!”笔者第二次要求她做动作时,她移动了脚又低下了头,但还是停下来了。笔者紧接着说:“你又做对了第二个动作要领——低头,你一定能行的!再自信一些,好吗?”随着笔者的鼓励,她顺利完成了前滚翻。此后,课堂上多了一个活跃的身影。教师的一个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从此改变了她。

即时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事过境迁的评价行为,很难让学生信服,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促进师生心灵的沟通。

(三)即时评价要体现个性化

不知从何时起,课堂里掀起了一股运用掌声、口号声进行评价的热潮。掌声是整齐划一的“啪、啪、啪啪啪”。口号声也是整齐响亮的“嘿、嘿,你真棒!”试想一下,这是一种程式化的评价,不一定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谁的表扬都是一样的,缺乏针对性,缺乏真情实感,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力是不强的。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评价也应该呈现出个性色彩,突出学科的特色性,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多元化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在一堂技巧前、后滚翻课上,教师发现有学生带着小刀、钥匙等金属物,在同学分组练习前,教师拿出一个小纸盒,微笑着说:“为了使同学们上课更安全,请把金属物品暂时放到盒子里,下课后老师还要赠送你们一件小礼品。”大家听后觉得很奇怪。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带着疑问和好奇围拢过来,那些违背课堂常规要求带金属物品的学生取走自己的物品后,老师每人赠送给一个礼品——书签,上面分别写着“下不为例”“要自觉遵守课堂常规”“上课不许带金属物”……顿时,大家全都明白了,深受教育和启发,在以后的体育课上,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课堂常规,不带任何金属物。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的即时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个性化即时评价。

(四)简化烦琐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简约而不简单

如今的体育课堂中大量的烦琐的评价过程和方法是门类繁多,品种齐全,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并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多工作负担。其实,即时评价的过程与方法只要相对简便些,实际操作性更强些——提倡简约而不简单。

1.体态评价

体育教师在即时评价中一方面要重视语言性评价,更应该重视非语言评价方式的表达。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肯定的眼神等,即要恰如其分地用好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2.巧用眼神,无声评价

演员,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通过眼睛来表答情意。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也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教师要适时巧妙地运用目光的力量来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架起理解的桥梁。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眼睛,无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

3.即时评价的“模糊”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即时评价还可以实施“模糊”评价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做简单的对错评判,也不做沉冗复杂过于精细的评价,而是通过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或动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通过反复实践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新课程倡导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但这并不是说教师要一味地表扬或者仅仅给学生鼓励,而是在鼓励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一定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空洞的鼓励不能代替有效的建议,只会让学生迷失努力的方向,一味地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因为评价的目的,更是为了促进彼此更好地学习。所以,只有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从精神实质出发,从怎样更好地评价、引导学生出发,不断优化评价手段,才能让这场雨下得及时,发挥最大的作用![e]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4

新课程追求高效的课堂,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只有建立恰当的评价体系、引入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        学习性评价的含义及实施原则

2.1  学习性评价的含义

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是专门“为学习”的评价,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提高学习质量,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学习性评价的权威专家布莱克(PaulBlack)教授认为:“学习性评价指任何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我国学者丁邦平提出了学习性评价的一些要素应包括: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评价与有效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同一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评价的对象是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评价注重课程与教学的形成性或发展性。[1]

2.2  学习性评价的实施原则

英国评价改革小组所提出了用以指导中小学的学习性评价的十项原则:

(1)学习性评价应该成为有效教学计划的一部分;(2)学习性评价应该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3)学习性评价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4)学习性评价应该视为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中心;(5)学习性评价应该是鼓励性的;(6)学习性评价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7)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对评价标准的理解;(8)学习性评价中学生在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上应该接受建构式的指导;(9)学习性评价应该提高学习者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者;(10)学习性评价承认所有学习者在任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

3        实验对象及变量

本实验的对象是笔者所任教的一所四星级普通高中的两个普通理化班,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自变量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学习性评价,因变量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成功归因特点、班级重大考试的化学成绩及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自我效能感。

4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是现阶段高中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纸笔或其他形式测验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实验组是在此基础上引入学习性评价。基于学生的利益考虑,在实验组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对照组也会适当采用,只是在重要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5  主要策略

5.1  增加备课内容,设计“以人为本”的开放性问题

所谓开放性问题指的是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进行讨论的问题,其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的, 这类问题在课堂上是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的形式。学习性评价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能使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来回答问题。因而,在学习性评价中的问题也是“以人为本”的问题。所谓“以人为本”,是指提问的方式直接针对学生的观点或思想,是直接指向某个学生的问题,它不一定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要引出学生当前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揭示其思维水平,鼓励学生的思考。

如在复习硫酸的性质时,可以设计问题:“你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浓硫酸和稀硫酸有哪些不同的性质”.本题开放度大,思维空间广,学生给出的方法多样,等体积称重、外观观察、能否使有机物的炭化、溶于水的热效应、与金属反应的产物、是否会钝化、加无水硫酸铜的现象、遇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是否与非金属碳、硫反应、稀释pH值、测导电性等等。

5.2  改变问题反馈形式,延长两次回答等待时间

如果说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引起思考的`问题,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形成答案的,也阻止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所以,学习性评价提倡延长两次等待时间,第一次等待的时间是允许学生进行思考形成答案,第二次的等待时间是允许其他学生对回答问题者的答案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同样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学生回答问题结束后,教师要变赞赏性反馈为追问型反馈,在反馈中,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同学答案的看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同学间进行讨论。

如在复习有关滴定的内容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工业上在制备NiSO4・7H2O时,经检测所得的产品中混有绿矾,如何测定产品的纯度?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后,一学生甲提出了这样的设计思路:

准确称量m克样品

①水溶

②过量双氧水

溶液

过滤

控制PH=3.2

滤液

过量NaOH溶液

过滤

沉淀

加热至恒重

固体

[师] 你在这里给我们指明了沉淀的转化、PH值的控制等观念,能否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甲]我是根据镍离子和亚铁离子沉淀的PH值相差不大,而和三价铁沉淀的PH值相差较大来确定的,三价铁完全沉淀时镍离子还未开始沉淀,这样可以达到完全除杂的目的,那么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将亚铁氧化即可。

[师] 其他同学认为他的设计怎样,你有不一样的思路吗?

[生乙] 他这里需要两步过滤,麻烦。我可以只用一步过滤,通过测定杂质绿矾的含量来确定样品的纯度。

[生甲](很快反驳)铁的量太少,称不出来,误差也太大

[生乙] 那我可以多用样品

[其他同学](笑声)浪费

[生丙] 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案。可以用滴定的方法来测定亚铁的含量。

准确称量m克样品

溶解

加足量H2O2

含Fe3+的溶液

加过量KI

淀粉溶液

含I2的溶液

用标准Na2S2O3

溶液滴定

终点

[生丁] 双氧水也会氧化碘离子的

[生丙] 哦,后面加一个加热操作

[生戊] 既然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那么我直接用标准高锰酸钾来滴定就性了

教师这种追问型的反馈,点出学生回答的具体价值所在,能够引起答题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再思考。这样的等待和反馈更易于揭示学生个体的理解程度和激发学生作出富有创建性的回答。

5.3  改变作业批改形式,变分数等级为评语反馈

学习性评价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即评价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也向他们指明下一步学习应当采取的策略。对于学生作业的反馈形式尽量只采用评语的形式,试图通过评语的反馈鼓励所有的学生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提高学习水平,使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目前的状况下都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支持有所成就,而不是与别人比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会成功。

本实验所采取的具体做法是每周2――3次只采取评语的形式给出作业反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具体指出哪些是做的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并给予适当的矫正和相称的好评。如:“你这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很新颖,如果能消除掉‘小小的’计算失误,就非常完美了” ;“可以看出,你对硫酸强氧化性的理解比较透彻,只是如果能再把解题过程详细写出,对你的规范化表达及长足的发展会有帮助的” ;或者是采取面批的形式,指处其优点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希望。

5.4  提倡多元主体评价,增加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

自我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认识自己不断地进步,从而不断增强信心、达到学习的目标。同伴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判断同伴的学习来洞察自己的学习水平。这两种评价方式均可以发挥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自治的学习者。

本实验所采取的具体做法是:(1)每节课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一些有关课堂内容的评价标准,给自己打出相应的理解等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醒理解,也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的来源,为教师的课堂对话提供起点。(2)课堂上对同一问题的回答,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之间互评;(3)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业,有些作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如对高考化学选择题中的必考知识点的复习,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电化学、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等专题知识,尤其适合采取这种方式(3)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6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6.1 实验前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调查对照

本实验采取的是自编问卷调查法,其中课堂效率包括了四个维度:(1)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理解吸收快;(2)注意力时有分散,被提问时会主动思考,对问题基本理解;(3)基本跟上教师节奏,模模糊糊明白;(4) 基本没兴趣,课堂上经常做其他事情,不少内容不明白。

表 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前测和后测数据统计表(%)

维度(1)

维度(2)

维度(3)

维度(4)

前测

实验班(N=57)

8.77

33.33

28.07

31.57

对照班(N=52)

7.69

34.62

26.92

30.77

后测

实验班

29.82

36.84

24.56

8.77

对照班

11.54

48.10

21.00

23.10

表中数据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堂学习效率的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大,实验后实验班在维度(1)和维度(4)差异的改变较大,而对照班在在这两个维度的改变较小,而在维度(2)对照班比实验班改变较大。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学习性评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6.2 实验前后重大考试化学成绩对照

本实验收集的数据是高二上学期期初和下学期期终统考化学成绩。

表 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重大考试化学成绩数据统计表

实验前

实验后

平均值

方差

平均值

方差

实验班(N=57)

93.14

11.25

88.65

8.63

对照班(N=52)

92.35

10.67

88.29

10.45

Z

1.21

2.34

注:p<0.05;试卷满分120分;实验前后试卷难度系数不一致,故导致了实验后两个班级的均分均低于实验前。

由数据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Z<1.96),实验后产生了显著性的差异(Z>1.96),并且实验前后实验班的成绩方差明显减小,两极分化明显减小。显然引入评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6.3  实验前后学生对学习成功归因特点的对照

本实验中学生学习成功归因特点的研究也是采取自编问卷调查法,问卷中的成功归因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内部的稳定因素(能力、基础知识);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外部的不稳定因素(试卷难易、教师帮助、运气)。

表 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学习成功归因统计表(%)

能力

努力

基础

知识

试卷

难易

教师

帮助

运气

前测

实验班

7.02

15.79

17.54

33.33

22.81

3.51

对照班

5.77

17.31

11.54

32.61

30.77

1.92

后测

实验班

12.28

43.86

19.30

10.53

14.04

0.00

对照班

15.38

25.00

21.15

17.31

19.23

1.92

由表中数据可见,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成功归因特点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在努力方面的归因产生了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把学习成功归因为自身努力的结果人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在外部不稳定因素方面明显下降。

6.4  实验前后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自我效能感对照

自我效能感采用的是陈式问卷,该问卷由寇冬泉编制,21个题项,5级评分,用于测查学生课堂听讲、作业完成等一般学习情景中的自我效能感。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84,分半信度为0.77,效标关联效度信度为0.56.

表 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自我效能感前测和后测数据统计表

项目

实验班(N=57)

对照班(N=52)

t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前测

3.55

0.57

3.53

0.52

0.29

后测

3.68

0.50

3.53

0.45

2.01

t

-2.51

0.04

注:p<0.05

对两班学生自陈式问卷结果分别进行独立样本和相依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班学生自我效能感前测差异不显著,而后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实验班显著高于对照班,对照班学生前后测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班前后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实验后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由此可见,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引入学习性评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自我效能感。

7  对研究结果的思考: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什么样的课堂文化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一种课堂文化就在这种递归互动中产生了。当课堂文化强调将学生之间进行比较,例如强调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将考试后进行成绩的排名,以等级的形式进行反馈,这样的文化中只会驱使学生千方百计去发现“正确答案”,取得高分,而并非致力于学习本身的探究。所以,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尊重的、合作的课堂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不存在明显的对和错,学生感觉自己是被倾听的和被尊敬的,故身心体验是愉悦的,从而能促使学生快乐地、潜心的致力于学习,这样的课堂自然是高效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丁邦平。 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课程・教材・教法[J],2008, 9:21-22

[2]Assessment Rform Group(2002)。Assessment for learning:Research-based principles to guide classroom practice.

[3]刘枫。西方学习性评价理论对我国课堂实践的启示,教学与管理[J], 2008,6:14-15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5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薛娟

十一五期间,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研究”。这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使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激发了骨干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同时这个研究过程,也是我和老师们共同成长的过程。

下面就研究的内容和过程和老师们做一个交流。

为了使我区第一批幼儿园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进一步发挥她们的示范作用,带动我区幼儿园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和我区的现实需要,着力培养一批幼儿园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开展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研究的基本过程历时了三年半的时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首先我们针对我区骨干教师队伍进行了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发现我区骨干教师群体所具备如下特征。

优势:2006年我区共有骨干教师33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都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不仅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而且爱岗敬业,是我区一线教学的强大力量。

问题:通过对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认定考评工作反应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科研的专题研究能力;家园共育工作;艺术领域教育及特殊儿童教育等方面的能力急需加强。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

第一,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培养后备干部。

三、培养方法与途径

(一)理论学习

1、开展好书(《幼儿园教育》《爬上豆蔓看自己》《生成课程》)共读活动,坚持写读书体会,引领教师学以致用,并坚持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每月热点话题讨论活动,目前仍在进行。

(二)专题培训与教研

针对调研和现实需要,开展了以下专题培训

1、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网络教研。

2、如何以叙事研究为载体开展教科研活动。

3、幼儿线描画。

4、奥尔夫音乐教学。

5、如何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6、儿童心理行为表现与师幼互动。

7、幼儿园环境的有效利用。

8、五大领域学科培训。

根据骨干教师的优势与兴趣,成立了五大领域学科研究小组,结合日常工作工作定期开展小专题的实践研究。激发了骨干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幼儿的兴趣。

(三)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1、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2、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基本功评比。如:环境创设;领域教育活动;讲自己的教育故事等丰富的评比活动。

(四)提高幼儿园业务园长的指导能力,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业务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同时也担负着发现、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职责,她们的专业能力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着园内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尝试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幼儿园业务园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发展。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部分业务园长对教师预设课程的指导力度不够,影响幼儿园的常规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组织进行了“如何做一名业务园长”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开展” “如何批阅教师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专题培训,从如何指导教师完成半日计划的制定到审阅时应关注的问题,再到怎样与不同特点的老师进行沟通的技巧,加强了指导的有效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经过研究与实践,幼儿园业务园长的素质与能力正在迅速提高,势必会对骨干教师的成长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五)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1、一带一活动(即一名区级骨干带一名园级骨干的活动)

由骨干教师制定一带一计划,深入指导班级,在观摩半日活动的基础上,与带班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研讨,被指导教师由于有同为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 的指导,教育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骨干教师的观察教师和幼儿的能力、判断活动的教育价值的能力、与带班教师有效沟通的能力、梳理思路和表述能力都得到锻炼,这项活动使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都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2、开展了深受中心园喜爱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其中亲子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农村学前教育的空白。使广大农村的家长对幼儿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启蒙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自豪的是,目前培养已有12位骨干教师走上了业务园长的工作岗位。成为了我区学前教育的中流砥柱。

四、主要成果

在实践中老师们书写了100余篇教育故事,其中评出优秀教育故事30篇,并有多篇在现代教育报启蒙专刊上发表。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6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摘要]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有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语文教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融洽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总之,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有效评价的基本理念。

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现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能关注到评价的作用,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语言简单,片面理解评价的激励作用,一味地表扬;评价的视角狭窄,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掌握,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更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致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失去了动力。这种单向性的、一元性的、程序性的课堂评价充斥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基于以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评价建议,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这一课题,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改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即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

“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评价”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将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深入研究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整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方法,在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反思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基础上,而作出对学生准确的、针对性的、激励性的有效性评价,这也是顺应了教改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建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多元指标,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2.通过研究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接受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实践。

3.通过研究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性评价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20世纪的教学形态仍然是以“教学中心、老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这种形态中,教师是专制者、权威者。21世纪,这种传统的“人——人”教学系统必将转变为“人——环境”系统。这种系统保障主体性的学习活动,就使得学生直面应答性的学习环境。只有这种

环境系统工程,才能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评价之中去。

2.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实施有效性评价

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新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有效性评价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有效性评价语言强调激励性,强调“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但激励性并不等于无原则,并不等于颠倒黑白。有效性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

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3.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实施有效性评价

有效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

4.充分挖掘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有效性评价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究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意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和“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

五、具体研究方法

经过学习研究,根据我校的教学条件和拥有的资源,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价的方法:

1.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选择多名教师,进行以教学评价现状、教学中遇到哪些评价是无效现象,怎样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为话题的面对面交谈及问卷调查。走进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从而深入了解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为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法。问卷是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技术,它的性质重在对个人意

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问卷的目的,就是得知有关被测对象群体对某项问题的态度、意见,然后比较、分析大多数人对该项问题的看法,以作为研究者参考。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各班级或学生之间的比较,从中归纳出所取得的成绩。4.叙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案例,运用课堂教学案例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进行研究分析。

六、研究成效

两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研讨,共同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2015.1;《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发表于《考试周刊》2015.2;《踏花归去马蹄香》发表于《课外语文》2015.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教学》发表于《课外语文》2014年1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发表于《读与写》2013.5;《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省教育学会二等奖;参与编写校本课程《行走在洪泽湖畔》。

本人在2013年10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2014年12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2014年2月,被评为县“教学先锋”;2014年9月,被评为县“先进个人”;2014年7月辅导学生葛雅鑫参加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获征文指导二等奖;2014.10参加泗洪县东北片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并为会议上示范课;2014.10在片级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中上展示课。

课题组还有十多篇论文获奖,2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县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县教学能手”,1人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我们还探索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的成长的途径。

(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的方式”:

1.教师的评价

教师积极的语言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语言评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语言评价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评价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1)多一点诙谐与幽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

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多一点宽容与理解。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2.学生自我评价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时,(即周瑜用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一句话)。在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之后就组织开展了学生自读自评的练习,当一名学生在读完课文中这句话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身在朗读这句话时所存在的不足:我读诸葛亮很容易读出他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但读周瑜却读不出他的阴险、狡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样的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

3.生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采用同桌互评,四人小组评议的方式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师评价相比,同龄人之间的评价更容易让彼此接受。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采用同桌批改、四人小组互相批改的方式锻炼学生检查错误的能力,一些学生自己作业本上的错误检查不出来,但是对待他人的作业他们却不会放掉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查漏补缺”,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作业本上常常出现学生的评语:“你能把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而且很恰当,真棒!”“这个比喻句很美,我要读一读”“你积累了这么多名言、好词、好句我要向你学习”等。就这样,学生的优点在互评中不断得到了肯定。

在评价学生朗读课文时,出现最多的现象是故意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甚至发生争吵,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我们先说他们的优点在哪儿,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他读书声音响亮。”“她读得很有感情,但是掉了一个字,希望她以后能读得更好。”

被评价的学生也能高兴地接受其他学生的建议,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会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指出对方的优点,去鼓励对方,帮助他树立自信。然后再为对方指出努力的方向。现在朗读结束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你学习。”有的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对方会说“让我来帮你。”慢慢地学生之间不仅学会了互相发现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去赞扬鼓励对方,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对学习充满乐趣。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通过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的研究与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首先,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研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实践工作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给教师带来了困惑与压力,教师都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于是老师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为促使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我们还结合课题需要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经验交流、总结,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其次,教师的业务水平发展还表现在教研理论水平提高上,在课题工作的带动下,课题组的教师一面积极开展各项实践工作,一面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理念,并时时注意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内涵,两年来,课题组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多次荣获省市县奖。

七、课题的思考: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我校校本教研及新课程改革的行进步伐,但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它们的解决办法,它们主要表现为:

我们的教学评价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评价的内容单一,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少些许老师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加以评价。二是评价含糊,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一味鼓励的评价手段,于是,“很好”、“很棒”这些单一的评价语言充斥了课堂。殊不知这样的评价很含糊,可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表现之三:缺乏评价指导,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对狭窄,不知如何评价。表现之四: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有些评价措施理论上可行,具体操作工作量太大,无法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综合素养的考评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体验”的时间,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合作探究”的时间,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汇报、展示、交流的时间。

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留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学习习惯与求知欲等方面了解和评价学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改进学习过程与方法,增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老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我们可以在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困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总之,课题研究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增强,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教育教学艺术得到提高,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本课题研究的有益经验,让课题研究向深层次推广,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努力。我们也会继续探索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如未能有效解决,还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困扰着学校在校本研究、课程改革方面的行进步伐。因此,虽然课题的实验研究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教改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管水珠《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7

2、王德新《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多元智能》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1

3、王海芳:《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与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4、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出版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7

我校八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作业情况调查的统计:

调查中可以分析得知, 我们在课堂作业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教师缺乏对概念、定理、性质等数学学习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进行详细剖析和深入指导, 只希望通过大量课堂作业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 殊不知学生由于缺少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扎实, 于是只能疲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 生搬硬套一些公式、定理、概念去解题.

2.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 没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缺少方法上的指导, 往往直接用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时间一长, 学生就不会思考了.

3.长期以来,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筛选, 搞“一刀切”, 鲜有分层布置, 以机械、重复的作业换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搞“题海战术”.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减少重复机械的作业, 提高学生的成绩, 让数学课堂作业更加有效?本人通过对课堂作业的关注与实践, 谈谈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课本, 夯实双基

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性训练, 对基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课本, 学会模仿作业, 课本中的“做一做”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解题.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 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 人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经验、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过程;学生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不断反复循环中实现的.

案例1浙教版七年级下“4.5合并同类项”的作业题.

合并同类项:.

【实践与思考】受小学学习习惯的影响, 部分学生出现写带分数的错误, 学生不理解在中, 3与是和的关系, 与y是积的关系, 在书写时必须把带分数写成假分数.通过此题发现,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解不够全面、深入、透彻的话, 往往会出现了错误.因此教师要注重课本, 强化课堂作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拓展“双基”的功效, 做到训练一道题, 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 人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经验、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过程;学生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不断反复循环中实现的.

二、自主发展, 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 及时的启发、点拨、引领, 促使学生肯动脑子、爱动脑子、会动脑子,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案例2在教完浙教版七年级下“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一节, 给出了课堂作业.

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实践与思考】大部分学生用代入消元法完成, 其中学生1的解法我让他展示在黑板上集体交流:由 (1) 得, 2x=3+3y…… (3) ,

把 (3) 代入 (2) 得, 2 (3+3y) +5y=11, .

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能把 (3) 整体代入, 必须按老师讲的方法由 (1) 得求出y;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这个方法可行, 因为答案与老师常规解法相同, 却说不出什么充分的依据.此时我趁机问: (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代入消元法的目的是什么? (2) 这种解法有没有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按他的解法转化简便吗? (3) 哪个未知数可以先求出来?怎么求?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 学生恍然大悟!接着生2认为可以用更大的整体代入也可以到达消元的目的, 可以把2x-3y=3直接代入, 把 (2) 化为 (2x-3y) +8y=11, 3+8y=11很快得到y的值.

通过以上问题的有效处理, 将消元的思想、转化思想进一步渗透, 不仅巩固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法的学习, 又肯定了使用整体代入的思想, 解法更简便.新课程理念认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强调要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要做积极的“旁观者”, 要主动走进学生中间, 对学生适当的引导, 吸引学生能饶有兴趣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 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 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 欣赏他们独到的见解, 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生在作业中感悟思考问题角度的多样性, 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 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既打破了思维定势, 萌发了创造灵感,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形式多样、有梯度, 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

课堂作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 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 作业设计应多样化、多元化, 要体现梯度, 适时布置开放习题或创编式习题, 作业内容应该精选、适量.

案例3浙教版七年级下“1.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时, 对课后作业作了适当的改编并进行了分层.

[基础过关]

1. (1) 如图1, AE是△ABC的角平分线, 则∠BAE_____∠CAE.

(2) 如图2, 在△ABC中, ∠ACB=90°, C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CEB=110°, 求∠A和∠B的度数.

[应用拓展]

2. 如图3, 已知:△ABC中, BD、CE分别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 相交于点O.

(1) 当∠ABC=60°, ∠ACB=80°时, 求∠BOC的度数.

(2) 当∠A=40°时, 求∠BOC的度数.

(以上要求人人过关)

(3) 上题中当∠A=x°时, 求∠BOC的度数 (用含x°代数式表示) .

3. (1) 如图4, 已知△ABC中, ∠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若∠A=70°, 求∠P的度数.

(2) 如图4, 已知△ABC中, ∠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说明∠A与∠P的关系.

(3) 如图4中∠ABC的平分线改成∠ABC的外角平分线, 其它条件不变, 如图 (2) , 则题 (2) 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 请用含∠A的式子表示∠P.

(以上为优秀生选做题)

【实践与思考】题1是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外角等于内角和的性质, 每个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题2在此基础上由一条变成了两条角平分线, 对七年级学生讲图形较复杂了, 找到△BOC三个内角关系, 关键在于求出∠OBC与∠OCB的和是∠ABC与∠ACB的和的一半;题3把两条内角平分线分别改为一条内角平分线和一条外角平分线, 以及两条外角平分线, 题中还是要用到外角等于内角和的性质.

据最近发展区原理, 立足于学生刚刚熟悉掌握的数学知识, 通过递进式的习题串, 让学生的学习从一个问题的解决迁移另一个类似的问题, 训练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分析———概括”的内部心理机制.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面临不同层次的挑战, 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因此设置有一定梯度的作业, 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 安排可从易到难, 形成梯度, 虽然起点低, 但最后要求较高,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 优等生也能“吃得饱”, 使全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关注反思, 提升师、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讲评, 对于学生发生错误原因, 特别是普遍的或典型的问题, 通过师生交流, 及时反思, 调整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只有不断地反思, 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知识靠近, 最终达到一致.

案例4浙教版九上“4.3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课后作业.

如图5, 已知∠ACB=∠CDB=Rt∠.图中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如果你认为相似, 请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一定相似,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实践与思考】学生通过练习会得出结论:不相似, 但是所加的条件学生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 从‘角’考虑添∠A=∠CBD或∠ABC=∠BCD; (2) 从‘边’考虑添.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了以上结论.

问1: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果断回答没有了!

问2:∠ABC与∠BCD在位置上是属于什么关系?若要得到∠ABC=∠BCD, 则AB与CD必须满足什么关系?

此时,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又给出了下面的答案:AB∥CD;∠ABD=90°;AB⊥BD.

问3:我们知道若两个直角三角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则第三条边也对应相等.不妨迁移, 若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则第三条边是否也成比例?我们可以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是否也可以用HL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相似呢?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还可以添或.

最后学生整理后, 重新得到解题答案:

(1) 从‘角’考虑可添:∠A=∠CBD;∠ABC=∠BCD;AB∥CD;∠ABD=90°;AB⊥BD.

(2) 从‘边’考虑可添:或或.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自我认识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解.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对完成的作业自觉地进行反思的习惯, 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完, 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如“还有其他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哪些经验可以概括?”等.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自我认识, 也提升了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

五、激发兴趣, 让学生乐学

初中生思维十分活跃, 如果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 便会激发其探索欲望.如在浙教版教材七上“2.7准确数和近似数”一节中, 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准确数、近似数, 利用真实新闻报道并播放一段有关“嫦娥二号”卫星发射视频作为一个课堂作业题: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 其中燃料重量约1300公斤, 七种科学探测设备重约140公斤.嫦娥二号发射将是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

借助“现实的数学”, 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真实而新奇,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到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理解,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当然数学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加以体现, 在这方面, 新教材和目前的许多应用性作业题都作了有益的尝试.

摘要:数学课堂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减少重复机械的作业, 提高学生的成绩, 让数学课堂作业更加有效?本文以五个方面来阐述作者对提高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作业,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篇8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笔者认为,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笔者想结合个人教学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电子电工技能实训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构建技能实训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所以,笔者在进行技能实训课教学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来指导活动开展,从而提高技能活动的成效。

那么,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把技能实训落到实处呢?

(一)先呈性策略

先呈性策略是指教师预先有目地提供关于相应活动的学习材料,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当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能顺利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为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准备,这种预先开展的学习活动就叫做先呈性学习策略。

因此,笔者在进行技能实训课教学时,为学生预先提供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明确实训的意义,保证对学生实训过程有效指导。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国产T68型卧式镗床电路图时,先组织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让学生了解镗床的结构,再开机全面演示机床的操纵过程,再指导部分学生进行操纵练习。学生对T68型卧式镗床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情况了解后,对电力拖动的控制要求就明确了。

(二)自我实现策略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

笔者在《电容滤波电路实验》中利用示波器把电路中各点波形直观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的欲望,更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任务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电容滤波电路实验各点波形:

教师项目演示完后让学生进行电路组装和波形的测量工作,亲自得出结果实现自我动手价值。

职高学生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因此,在对电子电工的技能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先呈性策略”“ 自我实现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活动来直观学习,化难为简,激活技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技能实训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是方法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利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无法代劳的。老师演示学生跟着模仿的展示和老师“铺路”学生自己探索的展示作用大不相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牢固,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三)、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实施技能实训课的分层教学

可以这样说,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受教育的学生面越广,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为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笔者通过小组合作及分层完成任务,解决学生间的水平差异。

在技能实训课上笔者把全班24人分为6个组,每组4人,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和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的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能力完成相关的任务。

笔者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项目中,把各个环节以任务形式分配给不同组员。

任务一:在教师启发下学习正确的测量步骤和方法。该任务交由组内最优秀的学生,等优秀学生基本掌握以后,再由他们指导其他组员。

任务二:让成绩一般的学生来完成表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进行实践操作,掌握用万用表电阻挡測量电阻的技能。借此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责任感。

任务三:小组展示——组间评价。

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通过隐性分层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学生在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而自卑,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体协作意识。

上一篇:18年春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临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