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2024-07-22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精选16篇)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篇1

美国的一所小学,有一个女老师叫汤姆森。在开学第一天,她就对班上的五年级学生说了一句谎话,就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她对学生们说:她会一视同仁地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坐在第一排的是泰迪.斯托塔德。

汤姆森老师注意到,泰迪的表现并不好,他不合群,衣服很脏,总是不洗澡,而且泰迪总是郁郁寡欢。汤姆森老师也乐于在他的作业本上用红笔打上大大的“叉”。并批上“不及格”。

学校规定,老师要阅读以前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语。当她读到泰迪的记录时,她大吃一惊。

泰迪一年级老师给的评语是:“泰迪是一个开朗、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仪表良好……善于与人相处。”

他二年级老师给的评语是:“泰迪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爱戴,但他并不快乐,因为它的母亲患了重病。”

他三年级老师给的评语是:“他母亲的亡故给他打击很大,他很努力,但他的父亲对他毫不关心。”

泰迪四年级老师给的评语是:“泰迪丧失了学习兴趣。他不合群,有时在课堂上打瞌睡。”

现在,汤姆森老师知道了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当她收到学生的圣诞礼物时,她更感到无地自容了。在系着美丽绸缎的色彩鲜艳的礼物中,只有泰迪的礼物是用杂货店的纸袋包的。

汤姆森老师打开泰迪的礼物时,她发现,里面是一只掉了几颗水晶的水晶石手镯和一瓶只剩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学生发出嘲笑声,但他却赞叹说:手镯很漂亮。他把手镯戴在手上,并在手腕上洒了一些香水,同学们的笑声停止了。

那天泰迪放学后留了下来,他对老师说:“汤姆森太太,今天你闻起来就像我妈妈一样。”在孩子们放学后,她独自哭了一小时。

从那天开始,她不再是教书,而是开始教孩子。

汤姆森老师对泰迪尤其关心。在她的辅导和鼓励下,泰迪飞速进步。学期结束时,泰迪已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尽管她说过,她会对同学们一视同仁,但她还是对泰迪关爱有加。

一年后,她在门缝里发现一张泰迪写的纸条,上面说,她依然是他所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六年过去了,他收到一封泰迪的信。信上说,他以高中毕业,是班上第三名,而且,她也任然是他所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又过了四年,她又收到了泰迪的信,信上说,尽管她遇到许多麻烦,但是他依然在上学,并且成绩优异,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向她说,她任然是他所遇到的做好的、最喜欢的老师。

又是四年过去了,他又收到泰迪的来信。这次他解释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决定继续深造。他还说,她任然是他所遇到的做好的、最喜欢的老师。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那年春天他又寄来了一封信。泰迪说,他正在准备结婚。他说,几年前他父亲去世了。他问汤姆森太太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通常为新郎母亲所留的位子上。

当然,汤姆森太太同意了。那天,她戴上了那只掉了几粒水晶的手镯。她洒的香水正是泰迪母亲所用的香水,他们互相拥抱。泰迪在汤姆森太太耳边低声说道:“谢谢你,汤姆森太太,谢谢你信任我,非常感谢你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篇2

一、巧妙引入, 营造故事氛围

给幼儿讲故事, 让他们喜欢听, 选择故事是关键, 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选择的故事, 幼儿才会喜欢听。选择完故事后, 如何起好开头,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更是我们要花费心思的。

小班幼儿受父母宠爱, 不肯好好吃饭, 还经常生病, 于是, 我为他们选择了色彩鲜艳的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一开始, 我并不急于讲, 而是让他们观察封面: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毛毛虫?显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把他们的视线拉住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答。在大家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将他们带入故事中:为什么毛毛虫会长得这样大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封面的观察非常适合小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 他们急于知道究竟为什么毛毛虫能长得那么大, 于是, 他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听下去, 从一颗小小的卵到大大的毛毛虫, 再到最后化蛹成蝶的过程, 在听与看的双重冲击下, 幼儿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应该多吃饭, 才能长得又高又大。

大班幼儿思维活泼, 跳跃性比较大, 听故事的目的性比较明确。针对此特点给他们讲故事时, 我特别注意问题的设置, 如故事《聪明的乌龟》, 刚开始时我以谈话的口吻抛出疑问:有一只乌龟, 为了救小青蛙, 被狐狸给抓住了, 最后它会得救吗?请幼儿来讨论、猜测, 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接着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自己去听———到底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乌龟究竟是怎么得救的?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吧!这样幼儿听故事的目的性非常明确, 听得自然认真!

二、精彩演绎, 诠释故事内容

有了良好的开始, 中间故事的讲述则是重中之重, 讲故事时, 需要老师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 掌握故事情节和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讲述中运用必要的手势, 夸张的动作、表情, 生动的语气、语调, 最重要的是要与幼儿互动, 眼神自然而然地与幼儿交汇, 帮助幼儿融进故事, 这样幼儿自然会享受到听故事的乐趣, 更喜欢听故事了。

如绘本故事《嘿, 站住》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老鼠妈妈的孩子不见了, 她找啊找啊, 先是爬上了一座高山……又翻过了另一座大山。他把整个森林都找了个遍, 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森林那么大, 小鼠又那么小, 鼠妈妈好伤心, 她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小鼠了!突然, 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黑猩猩冲她大声喊道:“嘿, 站住!”这时, 我故意停下来, 引导幼儿猜测:黑猩猩想要做什么?鼠妈妈面对黑猩猩的大嘴巴时又会怎么做呢?顿时幼儿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 他们完全陷在故事中, 气氛紧张急了, 他们着急地想知道下文, 我却故意慢腾腾地接着往下讲, 讲到鼠妈妈尖叫的语句时, 我又故意讲得快速而又慌张。夸张的语气, 生动的表情, 幼儿完全被吸引住了, 大家都在为鼠妈妈焦急, 由于语句重复的关系, 在后面讲到鼠妈妈的尖叫时, 我甚至放慢速度引导幼儿参与进来, 尝试讲述———“猩猩, 猩猩!有个黑猩猩在追杀我!救命啊!救命啊!他会抓住我不放的!他会把我撕得粉碎的!他会把我剁成肉酱的!他会把我吃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幼儿很自然地从听故事过渡到参与故事讲述当中, 听得高兴, 讲得有趣。使得单纯的讲故事因为有了幼儿的参与而更生动。

三、适时收尾, 分享故事情感

讲故事要讲究抑扬顿挫, 追随幼儿的表情, 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与他们有效互动, 才能让他们喜欢听故事。而一个故事的结束常常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那么如何让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一直绵延不断地持续下去呢?我觉得结尾部分特别重要。

再以绘本《嘿, 站住》为例, 故事讲到鼠妈妈筋疲力尽地站在北极的冰原上准备听天由命的时候, 黑猩猩越来越近了, 我特意放慢了语速, 甚至还稍稍停顿了一下:越来越近, 越来越近……同时, 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 有的吓得睁大了眼睛, 有的皱着眉头, 有的握紧了拳头, 捂住了嘴巴……我神秘地翻开了黑猩猩手捧小老鼠的画面———原来, 黑猩猩一路追击老鼠妈妈, 只不过是想把她的孩子还给她。我看到孩子们笑了, 于是, 我趁机把故事结尾讲了, 孩子们乐成一团。故事把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 那种久违后的重逢, 那种惶恐后的惊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朋友们听得是酣畅淋漓, 如释重负, 而这个时候的黑猩猩, 看起来是那么温柔。故事的结尾把我们带到一个很美的境界, 试想一下, 黑猩猩带着老鼠母子一起回家的旅程, 该是多么轻松愉悦啊!试想一下, 孩子们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时会是多么地真心啊!再试想一下, 有了这么美的故事渲染, 小朋友想听故事的心情会不会更急切一些呢?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 都会开花结果, 不仅影响他的一生, 也决定他的一生。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篇3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36.00元

无论哪一本书,只要提到科特·柯本或者“涅槃”乐队,就一定绕不开他27岁那年的死。而其实死亡是很自然的事件,就像他留下的音乐一样纯粹,哪怕是自杀。《公告牌》杂志在提到迈克尔·阿泽拉德时表示:这是一本最出色的摇滚传记。要知道,评论家的脑子里不乏花样百出的形容词,而每一本关于摇滚的书他们都给予类似的评价。传记这种文本,适合自恋和膜拜,“涅槃”真正的粉丝从来都是从音乐出发。

然而阿泽拉德的这本书到底还是有些不同,因为—他竟然不替死人说好话。按照常规,他本可以像所有的传记作者一样,用伤感乘以肉麻的双重虚伪把涅槃和柯本捧上天,以此来满足所有的“脑残粉”。可是他没有,他不仅没有指鹿为马,反而将他眼中狂躁、肮脏、脆弱却又才华横溢的柯本原原本本写了出来。

商业社会的魔力就在于它可以消解一切迎合、中立甚至反对它的大众文化群体。因为死亡,柯本被塑造成摇滚之神或者一个粉丝意淫中的“孩子”。而在阿泽拉德的笔下,他真的不是这样。偶像的价值在于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你精神上的力量。如果将涅槃的音乐弃之不顾,只对着海报和传记顶礼膜拜,那么我们少年时代的追求和抗争就彻底丧失了意义。

一个妈妈关于孩子的教育梦想 篇4

我的教育梦想是要孩子成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认为任何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后,都会具有与之相称的品格——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无论处在任何紧要关头、无论面对任何人、都能做到忠于良知的人。我所理解的良好教育,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孩子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身心和智力都得到健康发展。孩子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判断能力的汲取和培养。

正如我有一个教育他的梦想,我也希望孩子有一个他的个人梦想。一个人没有梦想是没有未来的既使孩子的梦想经常会变,既使很幼稚,也需要受到重视和呵护。梦想意味着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当然,我觉得孩子对于梦想的认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光有梦想也是不够的,没有行动,梦想只能是空想或者是幻想,没有意义。在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在一件一件看似散乱的事件里,孩子慢慢体会,一个人要为梦想而奋斗,就会有失去,就需要坚持,就需要勇气。就像孩子学游泳,惟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需要许许多多的像这样小量成功事件,以积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其他妈妈一样,我对孩子最基本的愿望是孩子健康、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远离疾病和痛苦。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和平时代,远离战争、饥饿和贫穷,但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和冲突,我们依然面临疾病的困扰,有时甚至是生离死别。人生无常,我必须让他知道人生的痛苦与艰辛。我教育他的目的不是预防疾病和死亡的发生,而是开导他如何去生活。我们要珍惜我们现在和即将拥的人、事、美好的瞬间还有其他的东西。感恩每一个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同样,我们也力所能及关怀和支持需要我们付出关爱的人和事。生活需要理解与宽容,需要多一份耐心去等待和领悟。人一生都伴随着疾病和痛苦,孩子更是这样,除了更有针对性的呵护外,我希望孩子懂得这也是自然的过程,通过这些考验,他的生命才会获得力量,生命的本原就会更加坚实。同时,孩子应该到更广阔的自然界中去,在奔跑嘻戏中舒展他的身体,要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踩踩滑湿的泥土,听听鸟的鸣唱,看看蟾蜍“怪怪”的模样…..在与自然物语的交流中,感受自然生命的力量。如果在童年的时候看见蛇、大海虾、毛毛虫都不怕,等他长大以后,必将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我爱孩子,但尽量不去过分关心和溺爱。当孩子生活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实际上是在给他们积累未来的苦难。要知道,不断地煅炼孩子,只要不让他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看似危险,恰恰是在分散危险,减少危险。我认为,忍受伤痛也是孩子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有些人尽量保护孩子,防止他受到伤害,这会导致他长大后没有勇气和经验去应对伤痛。假如他摔倒了,头碰肿了、鼻子出血了、手指戳伤了,我也不会大惊小怪,急着去安慰他,我保持镇静了,他慢慢也就平静了。他的年龄应该开始学习勇敢的精神了,忍受轻微的痛苦,并且渐渐学会忍受更大的痛苦。

我希望“良师、益友和好书”一直陪伴着孩子,虽然过程他们会发生变化,但心向往之,必趋所在,我要孩子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良师开启他智慧之门,激发他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培养他获取知识的能力,社会日新月异,人终其一生都在学习,获得学习的能力,学会自我开发,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思维开阔,头脑聪敏,能够随机应变。益友是孩子志趣相投的朋友,彼此性情相近,爱好趋同,这样他们一起玩耍会酣畅淋漓,一起学习也妙趣横生。当然,除了好朋友之外,我们还会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我希望孩子明白,社会的多样性,人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尊重并理解他人;我们要爱护生命,不要妒忌比我们更幸福的人。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唯一,即使一路享通的命运也有阴暗的一面。不要按别人走过的足迹前行,要通过自我努力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爱和希望能化解所有的困难和沮丧。我们要在心里洒下希望的种子,用爱心浇灌,培养他仁慈善良的品性,并保持怜悯之心。

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篇5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生下我到现在,爸爸和妈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我想对爸爸妈妈说:“虽然我现在很小,没有能力让你们过得更好,但是,我会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背《弟子规》。当时,我们只是盲目的背,跟本不知道意思,现在才开始慢慢地理解并试着做好。

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的单位比较特殊,工作起来又麻烦又累,特别是妈妈,我经常看到妈妈把工作带到家里做,还要辅导我的学习,通常都是深更半夜的才睡觉。现在我一年又一年地长大了,更加了解妈妈的辛苦,应该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缓解妈妈的疲劳。

我们每天回来首先自己认认真真地写作业,听到妈妈一开门,给妈妈一句亲切的问候,再递给妈妈一杯热水,让妈妈赶快坐下休息一下。这时,妈妈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爸爸经常腰疼,在休息的时候,我们会用我独特的方法来为爸爸按摩,减轻爸爸的压力,让爸爸的身体觉得舒服一些。虽然我为爸爸妈妈做了一些小事,但我知道爸爸妈妈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学习,所以,我们不会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一定会好好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知识渊博的好孩子。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爱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我们拿什么来回报父母那说不完道不尽的爱呢?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习惯接受这种爱,并且认为理所当然。我们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甚至忘记了是谁在为我们撑起这片美丽的天空!我班开展《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道德讲堂活动„让同学们拷问自我,正视自我,看看我们是否有那游戏人生、享受生活的资本,我们号召同学们不要将爱仅存于体悟和思维中,积极认真地生活心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敬爱之情。

一、传颂凡人道德故事,彰显道德榜样力量

春暖百花开,活力齐绽放,孝敬父母是道德素质的首要要求,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像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这是我们流芳百世的美德,更是新时代学生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和倡导,学生们各自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在以及父母所做的一切,他们也深深体会到平时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平常家事中完善自我,倡导文明行为,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主题活动(课件二十四孝)

三、道德讲堂与课堂教学、节日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既是道德讲堂的阵地,也是道德讲堂的延伸,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根据每月的时令特点,既注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又抓住重大事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发言稿 篇6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我演讲的题目是《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我相信你一定见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忙碌了一天后,还为婆婆打好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当孩子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自己也打洗脚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我也为你洗脚!”

这一幕令人感动,发人深省。我们为父母做了什么?我们中有多少人能记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欢的食物?父母穿多大号的鞋?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其实是我们对父母是否有一种孝心的表现。

细心的同学们会发现,新长城更多的是弘扬了宣传画的道德观,可以说,宣传画上的人物是我们的`道德楷模。

妈妈告诉我,他们是南京市的道德模范,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奉献社会,对待别人平凡的人。

这些叔叔阿姨对周围的人,甚至陌生人都很热情、体贴。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还是中学生,怎么能成为孝道和爱的榜样呢?

其实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哪怕是为了我们的父母垂下肩膀,洗碗,陪他们去逛街,去散步;也是要尽孝道。

父母累了,就给他们洗脚,捶背;在父母生日时,为他们亲手制作贺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哪怕一句关怀的话,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安慰父母曾经为我们所有人焦虑的心。孝敬父母并不难。

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我努力学习,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我急忙去洗碗,好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儿。我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的父母留下最难忘的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自豪。

同学们,让我们用小小的进步,每天懂事长大,好好表现,回报父母,感恩父母!感恩父母,希望全世界的父母都好!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篇7

6岁那年,他的作文被教导处主任推荐到市里参加征文比赛,全校才3个孩子成为这样的幸运儿。推荐前,教导处主任让每个孩子将作文复印一份,以一份手写稿、一份复印稿的形式交上去。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叫爸爸给2块钱去复印时,爸爸就一句话“没钱”。第二天,他跟老师撒谎说临时忘记了复印,所以就手抄了,结果他被教导处主任以不认真为由排除在参赛外。

7岁那年,他妈妈带着他跟邻居一家三口去公园玩,出门前,妈妈给他穿了长裤。当时是7月的酷夏,他一穿上就大汗淋漓,在妈妈的呵斥下就这样出门了。到了买票时,他才明白妈妈为什么让他穿长裤。快轮到他们买票时,他妈妈在他耳边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没钱,等会儿你要屈着膝盖,如果被售票员看到你要买票,看我不打断你的腿!”终于顺利过关。但那天邻居叔叔那似笑非笑的眼神,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13岁那年,他跟同学出去打篮球,出门的时候,他想跟妈妈要1块钱买饮料,被妈妈以“没钱”为由拒绝,然后递给他一个老旧的水壶。他生气没拿,出门后在篮球场附近的垃圾桶里捡了一个还算干净的绿茶塑料瓶,到水龙头装了一些水,混着仅存的一点绿茶,看出一点点的绿颜色,也不敢装满,伪装成被他喝了几口的样子。中途休息时,其他同学都拧着塑料瓶咕咚咕咚地喝,他似乎觉得所有人的目光都朝他的绿茶瓶看,让他紧张得双手发抖,生怕被人发现那是假绿茶。

18岁那年,父母想让他去国外留学,将家里藏的钱都翻出来,据说有二十多万,结果一检查居然被白蚁吃掉了十多万,只剩下四万多,全家呼天抢地哭得崩溃,省了一辈子,到头来得个“吉”(广东话,泡汤的意思)!留学泡汤了,因为这事儿他跟家里闹翻了。似乎命里注定的,他也沾染上了父母一毛不拔的习惯,比父母更可怜的是,他要通过数钱才能获得安全感,否则心里空落落的。

他的遭遇,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穷养吧。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吗?当然需要!但需要有个“度”。对一个孩子来说,食物和物质的基本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连这个需求都不能满足孩子,难怪他们会缺乏安全感。物质需求满足了,我们该如何让孩子懂得节俭?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参与劳动,并且将赚得的钱花出去。这一赚一花的过程,比单纯对孩子物质的“压榨”来得更有效和健康。

【素材运用】学校组织春游不让去,复印作文的两元钱也不给,去公园玩故意让孩子逃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穷养吧。但是穷养也不是没有底线的,不恰当的穷养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匮乏感,长大后会形成欲壑难填的黑洞。富养并不一定提倡,但是教育需要物质投入,没有物质做基础,孩子们怎能享受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孩子需要树立健康的财富观,穷养与富养不过是手段罢了。

【速用名言】

1.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德国政治家、哲学家 马克思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适用话题】教育方式;穷养与富养;节俭;成长

父母关爱孩子的小故事 篇8

一则小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么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二则小故事:

人们常说:“父爱是山,母爱如海。”是的,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它是世界上最无私,不带任何杂质的,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发高烧。有一次,我又发高烧了,脸红通通的,很难受。妈妈看我不舒服,知道我又发高烧了。于是,她赶紧收拾了一下,叫上爸爸带我上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天突然暗了下来,空气似乎凝固了,闷得人透不过气来。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大。我想马上要下雨了,我们又没带伞,这下要变成“落汤鸡”了,谁知这时,爸爸从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伞撑了起来,爸爸撑着唯一的一把伞,使劲往我这边靠,我和妈妈没淋到一滴雨,爸爸的半边衣服却湿透了,妈妈背着我,黄豆大小的汗珠一滴一滴地从额头上掉下来,和雨水混在一起,我也分不清。

到了医院,我在迷迷糊糊中听到妈妈焦急得问着医生:“我孩子的病怎么样?要打针吗?”说着,还不停地抚摸着我的额头。

我躺在病床上,妈妈怕我疼,轻轻地抚摸着我的手,轻轻地问:“还疼吗?”一边问一边给我讲起了故事。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着伞出去给我买晚饭去了,当她带着香喷喷的饭菜回来时,我一摸妈妈的手,冰凉冰凉的。“妈妈你的衣服被淋湿了,冷吗?”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我不冷。”妈妈只顾着让我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而忘记自己了。吃着这温暖的饭菜,看着身子已经冷得微微颤抖的妈妈,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动。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篇9

阅读是一种让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豁达。每个人都知道读书有诸多好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可是有些孩子宁愿手机不离手也不愿翻开一本书,那么作为父母的,你应该如何教育呢?

 

 

 

 

多读书对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01、开拓视野

现在是信息时代,坐在家里便能清楚外面世界的瞬息万变,孩子还小不能长期使用电脑电子产品,但是书籍却能代替这些。

想要知天下事,只要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孩子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通晓世界知识的兴趣,这样他才会把读书当成爱好。

02、陶冶情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变成怎样心智的一个人,取决与他接触的是什么样的知识。

给孩子读一些爱国名人的自传或者读一些伟人的艰苦奋斗史,可以让他对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让他知道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自己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03、培养气质

喜欢阅读的人,言谈举止都是带着书卷香气的。而多读书的孩子,从小就有一种书香气质,那是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气质,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因为读的书多,孩子看世界的眼光也会比同龄人更宽广,人格和性格的形成也会更完善,不会出现很偏激的性格,同时拥有书香气质的人总是在世人眼中受到尊敬。

04、提高写作能力

想要孩子能写的一手好文章,一定的阅读积累当然是不可少的,因为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写作能力自然不会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扩大了孩子的阅读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储备,使孩子从中汲取了文中的精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孩子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

 

 

 

 

1、讲故事法

孩子最初喜欢阅读都是因为喜欢听故事,刚开始当然是父母每日的睡前故事。父母以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孩子听。

孩子喜欢这种形式后,就会慢慢的爱上父母手中的那本神奇的书。

2、讨论法

有讨论就会有互动,父母在与孩子阅读的时候,不妨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再一步步的把问题的解答阐述给孩子,这样书中的知识,孩子就更能吃透。

同时这样的`阅读习惯保持下去后,孩子就会习惯的动脑去思考。

3、角色扮演法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很好动的儿童,不妨挑个时间和孩子来一个故事中的角色扮演,让孩子充分的融入故事中,孩子就会爱上这书中的每个故事。

把故事内容、情节表演出来的确能孩子爱上这种又好玩又有趣的阅读。

4、分享阅读法

分享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

阅读重在享受过程的快乐,更多时候,它是一种观念,父母只有给孩子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才能留心、用心,把阅读带进日常生活中,并让阅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两个孩子与一个美术班的故事 篇10

后来她爱上了教孩子们画画。她一下子发现,城里也有这样的地方,像自然一样美丽,充满着大树一般的灵性和鸟语花香……那个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心灵!

在李跃儿的美术中心里,她教的可不光是画画,她是在实践自己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她的理念,初听或许会让你觉得有点出格,不过,等你看完下面的故事,你一定会觉得,那至少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尝试。

心灵沉睡的孩子

杨一帆来的时候,脸上木木的,一点表情都没有,问他问题没有反应,让他画画他不动手。李跃儿问孩子的父母:你们的孩子是不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很吃惊,问她怎么会知道。

对于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李跃儿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要是爷爷奶奶很活泼,自己有事儿干,懂得一点教育,尤其是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比较理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爱,这样的爷爷奶奶会给孩子留下一些个人活动的空间,让孩子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儿,甚至还能与孩子尽可能多地聊天,这样带出来的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要么干脆,爷爷奶奶不太喜欢孩子,这样反而会歪打正着,使孩子有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机会,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尽管因为文化含量不高致使发展得不够理想,但起码还是个正常的孩子。

但是以上两种爷爷奶奶太少了,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是那种爱孩子爱得不得了、性情古板又没有多少生活乐趣、特负责任而文化水平有限的爷爷奶奶,他们对现代的教育完全一窍不通,孩子一到了他们的手里,便成了他们的惟一: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不要让他乱跑,不要让他摔了,什么问题也不要出,而且还要吃得胖嘟嘟的。他们也不怎么与孩子聊天,这样,孩子的大脑很少能得到刺激,大脑被闲置了,荒芜了,心灵成了一片沙漠。

杨一帆就是这样的孩子。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一反映,做父母的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里。由于不懂教育,加上急功近利,采取的一些做法反而使孩子的情况更加糟糕。比方:听说画画能开发智力,就逼着孩子画画,一只小鸟要画五遍,直到把画法完全背下来。送到李跃儿这里来的时候,孩子已经目光呆滞,一副备受折磨的样子。

每接收一个这样的孩子对李跃儿都是一次挑战。她想了好多办法,让杨一帆尽可能多地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有一次,一个孩子说:老师,树怎么画呀?那个孩子正好坐在杨一帆旁边,李跃儿走过去,说:树嘛,太好画了!你瞧,一拿上笔,这样,呜、呜、呜,乱绕,三绕两绕,不就长出一棵树来了?可能是她的动作太夸张,旁边的杨一帆一咧嘴,绽出一个笑容。入班快一个月了,李跃儿日思夜想的笑容,终于像虫子一样爬到了杨一帆的脸上。

孩子们画完了,到评画的时候——李跃儿有各种各样的评画方法,为了杨一帆,那天她专门安排了点击的方式,就是将画贴在黑板上面,让孩子们依次来到黑板跟前,认为哪幅画最好就朝画点击一下。

孩子们纷纷上来,有的上来两三次了,但是杨一帆仍然坐着不动。李跃儿说:杨一帆,你愿不愿上来点击一下?他听了很紧张,呆呆地望着李跃儿。李跃儿继续说:杨一帆,不就是上来随便指上一指头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话刚说完,就见杨一帆抬了抬屁股,李跃儿想着他八成不会起来,谁知他起来了!尽管磨磨蹭蹭地,惶恐不安地,但还是走了上来,并且伸出指头,在一幅画上面指了一下。李跃儿笑着对全班说:太好了,杨一帆也上来点击了,请大家鼓掌!全班哗地拍起巴掌。

这一下,杨一帆突然像是睡醒了,活了,下去了还要上来,连续上来了五次,而且点击的是同一幅画。李跃儿说,他不是为了点击画上来的,其实他是在体验举手、点击以及从没有过的在大众面前表现的那种感觉。

有一天上故事课——就是先讲故事,讲完了再画成连环画,课名叫《三颗钮扣》。“三颗钮扣”是故事里主人公的名字,他独身一人,住在一所远离村庄、特别狭小、只能呆下他一个人的房子里面,每天外出给人打工,挣点钱口。有天晚上他正在睡觉,突然下起了大雨,一会儿后听见有人敲门。他问:谁啊?这么晚了敲门有什么事?外面人说:雨太大了,我没处躲,请让我进屋里避避雨吧!三颗钮扣说:实在对不起,我这屋太小了,只能容下我一个人,再多一个就没处呆了。外面人说:能挤下一个就能挤下两个,求你了,让我进来吧。三颗钮扣听了非常同情,尽管屋子实在没法挤下两个人,但他还是把门打开了。那人往里一钻,咦?还真的钻了进来。那人刚进来一会儿,又有人敲门,央求着要进来,千解释万解释,外面人就是不听,因为雨实在太大了。只好开门。咦?他也挤进来了!结果啊,这天晚上不停地有人敲门,不停地有人进来,进来了好多好多的人,最后连国王、王后、大臣、侍卫都进来了,小屋仍不见有多么拥挤。大家都很奇怪,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到了天亮,国王揭开了这个谜底——国王说:为什么这间小屋能够装下这么多人还不显得拥挤呢?因为主人的爱心无边无际,所以小屋的容量也就没有边际。国王被三颗钮扣的行为感动了,心里的爱也被唤醒了。他请屋里所有的人来到王宫,用丰美的食物款待他们,还赏赐了好多好多的钱财给他们,给无家可归者建了房子,为没有工作的分配了工作。然后,李跃儿让孩子们用凳子也在教室里搭了一间小屋,让一个孩子扮演三颗钮扣,让其他孩子扮演乞丐呀、国王呀等等。孩子们简直乐疯了,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往里钻。表演完了,李跃儿让孩子们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

李跃儿刚说完,杨一帆一下就听明白了!他忽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拿起纸分成格,开始画了:第一幅,画了一间小屋,屋子跟前有一个很小的蚂蚁人——这么大的孩子正是“蚂蚁人”时期,画的人全像蚂蚁,两个小圆圈上面长着两根小触角,小得几乎看不见。第二幅,还是那座小屋,但是小蚂蚁人不见了。第三幅,还是那座屋子,小蚂蚁人又在房子外面。第四幅,房子外面开了一朵好大好大的花……看到杨一帆画得这么好,李跃儿幸福地笑了。她觉得自己的方法成功了,不但孩子画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而且思维也打开了,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被激活了,美好、诗意方面的品质就像清泉一样,从心里流淌出来了……

杨一帆的爸爸来接孩子时,一看画,脸拉下来了,说:李老师,我的孩子来这里是为了学习新东西的,可是一个多月了,也没见你教他什么。在家里,他画的就是房子和花,在这里,画的还是房子和花!李跃儿听了非常伤心,她对杨一帆的爸爸说:我看过你孩子以前画的画,他那些房子和花与现在画的房子和花一样吗?以前他画的只是一些程式化的符号,既没有感知,也没有思考,更没有创造。今天的房子和花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而是成为表达感知与思维过程的一种手段了,孩子的心灵被激活了,难道你看不出来?杨一帆的爸爸依旧虎着脸,不再往下听,拉起孩子就走。

李跃儿想这孩子再也不会来学画了。没想到第二个星期他又来了,是他的妈妈领他来的。李跃儿对他妈妈说:你这孩子我不能再收,你还是重新找个美术班吧。她听了很吃惊,问为什么。李跃儿说:如果你们要求我们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培养”的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培养创造力的话,这样的班到处都是,你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呢?你把孩子送到这里,而你们的观念又不能改变,我这里一套,你那里另一套,这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会被严重扭曲。你的孩子在我这里得到极大的赏识,因为他不是简单地、符号式地去画房子和花,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房子和花,得到了我的夸奖,我高兴得忍也忍不住,抱着他亲了两下。可他的爸爸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孩子没有在我这里学到东西,画得一无是处。孩子听了怎么想?你们以为孩子看不出大人脸上不满意的表情?对大人的指责无动于衷?我告诉你:孩子完全被搞糊涂了,立刻从山尖跌到了底谷,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下个周末上课时,美术中心专管咨询的老师进来喊李跃儿,说:李老师,杨一帆的妈妈有话要对你说。李跃儿当时正在上课,不能随便离开。咨询老师接着说:孩子的妈妈说,上次谈话之后,第二天她没上班,请了假,专门在家给你写了整整一天信。李跃儿一听,觉得事情重大,赶紧安排其他老师上课,自己去见那位家长。

李跃儿让家长坐在她的对面,拿出一张纸,边画边说。她在纸上画了一只用简笔画画成的小鸟,她说如果采用“教”的方式画这只小鸟,你的孩子会得到什么?得到的只是一种公式,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我们观察一只小鸟,并且让孩子把观察的结果表现出来,又会得到什么?只要运用这样的方式画这只小鸟,哪怕他画得很糟、不成样子、甚至看不出画的是什么,但是他已经观察了、感知了、思维了,而且把这种观察、感知、思维的结果通过创造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创造,他使用了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参与其中,他的潜能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你们只认识到艺术中非常低档的那个层面,而且,你们从不想做出任何改变。比如你们赞赏的画鸟,就是一个三角加一个小圆再加一个椭圆,一只小鸟画成了。我让孩子画一只小鸟,我会鼓励他大胆画,用自己的感觉画,哪怕把小鸟画成小猫,甚至什么都不是,但是这只小鸟是他自己的小鸟,是他感知到的、创造的小鸟。你的办法呢?一听老师让我的儿子画小鸟,赶紧到简笔画册上面找了一只小鸟,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临摹、记忆,直到能够很熟练地背下来,使他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提笔就画。你也非常自豪:你瞧,我用这样短的时间就教会我儿子画小鸟了!而他在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学到嘛。你的孩子被两种完全相反的方式给搞糊涂了。我在这里培养他画自己认知的小鸟,你呢,赶紧找来一个公式让他很快能画出一个程式化的小鸟。你把孩子的创造语言以及想像的空间全给破坏了,还把孩子给扭曲了。要是再这样下去,画画学不成还在其次,严重的是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分裂。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是装着一肚子知识、不知变通、心灵也被完全扭曲的机器,还是具有创造能力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很正常的人?你要哪个?

李跃儿的“长篇大论”说得杨一帆的妈妈笑了起来,她说:李老师,以前你讲了几次我都不明白,今天我明白了,你就按你的方式教吧,这封信我也不好意思给你看了。

有天早晨,李跃儿正准备上课,杨一帆来了,站在门口,他妈妈站在他的身后。这孩子脸拉得很长,一副极其严肃的样子。李跃儿心想他怎么了,是不是又遇上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正要跟他说话,突然瞥见他的手一扬,紧接着就有个东西掉在了她的脚边。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海贝。

她捡起海贝,当时脑子反应挺快,弯下腰时还没有想到,捡起时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肯定是送给自己的。她就拿起海贝,用拇指和食指举着,问杨一帆:送给老师的?杨一帆脸上毫无表情,连个微笑也没有。她妈妈急了,在后面推他:快说呀,早晨给老师准备的话怎么不说了?就见孩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紧张,马上快要哭了的样子……

在成人的意识里,这时候一定要表白几句;而孩子送你礼物完全没有什么功利方面的目的,他此时的心情就像赤身裸体奔跑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纯洁得没有一丝污染,他惟一的目的就为了把这个礼物送到你的手里,为了让你像他一样为拥有这个美丽的东西而高兴。李跃儿心里热乎乎的。她说:杨一帆,你这个礼物老师非常非常喜欢,谢谢你。说着,便在小海贝上亲了一下。孩子这才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但是脸上仍然没有表情,背着画夹走向自己的座位。

后来,听他妈妈讲,那个暑假她带孩子到北戴河旅游,杨一帆捡了好多海贝。一般的海贝都是螺旋形的,惟有这个形状特别,他也最珍惜了,说要把这个最漂亮的海贝送给李老师。送的那天早上妈妈还教了他好一会儿,怎么送,送的时候怎么说,用什么样的方式送到老师手里。结果因为紧张,杨一帆把商量好的方式全都忘了,教的话也说不出来。

又过了几周,有天上课,上课的内容就是两人一组,一个孩子躺下,另一个孩子用粉笔把他的轮廓描到地板上面,然后再画上细节。孩子们快活极了,嘻笑着进行作业。有个新来的孩子说不会画身上的花,李跃儿走过去,拿起粉笔说:嗨,这还不容易?就这样用粉笔绕嘛!她边画边唱,唱着《蜡笔小新》的调子:我滚来呀滚去,我滚来呀滚去!我一绕呀一圈,我一绕呀一圈!三绕两绕,花就开了,一朵一朵的,很快绕成一件花衣服了。正绕得高兴,突然觉得有个东西在她的身上砸了一下。因为当时她是全身伏在地上的,所以一眼就看见是什么东西了。那是一个深蓝色、亮晶晶的小金属片,下面还挂着两个小珠珠。

好多年来,李跃儿不断地收到孩子们送的各种各样的礼物,送礼的方式也千奇百怪,她知道,这又是哪个孩子送自己礼物了。但是是谁呢?在她捡起这个礼物的同时,目光向全班搜寻,结果看见躲在几个孩子后面的杨一帆,他一副特别紧张的样子,李跃儿向他点点头,把那个礼物放到头顶上面,表示她已经知道了。本来,她想着忙完之后再去向他表示感谢的,可是当时班里很乱,许多孩子要她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三忙两忙就把这事儿忙忘了。过了一会儿,她转到杨一帆跟前,问他在画什么?他说也在画花。她便跟他一起画,一边画一边跟他说话。刚说了几句,杨一帆突然抬起头,表情非常严肃地说:那是胸花!然后又低头画画。这时,李跃儿才想起他给她送的小礼物——还顶在她头上呢。

李跃儿到另一个班里去辅导,但是总觉得有个小影子在门口晃来晃去。回头一看,是杨一帆,两只小手抓着门框的两边,两条小腿踢来踢去,眼睛在偷偷看她。可是当她转脸看他的时候,他立刻又把头掉向一边。后来,李跃儿又来到另外一个班,还是觉得门口有个小影子晃来晃去,一看还是杨一帆,当时以为他只是随便看看,就没在意。做完辅导,李跃儿回到咨询桌,与家长讨论有关孩子的问题,杨一帆再一次进入她的视线……她心头一惊,突然明白差不多一个下午他总是像个影子一样在身后跟来跟去的原因了!他是在观察李跃儿戴没戴胸花呀!他是在欣赏李跃儿戴上胸花的那个效果!

李跃儿走上前去,张开双臂,一把将杨一帆揽在怀里。她说:杨一帆,老师太喜欢你送的胸花了。那天李跃儿正好穿一件浅蓝色的上衣,配上那只深蓝色的胸花的确很和谐,也非常美。杨一帆听完,仍然非常严肃,一声不吭地走了。放学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来了,她说杨一帆,礼物送给老师了吗?教你的话说了没有?从他妈妈嘴里李跃儿才知道,这个小胸花,也是杨一帆最最珍爱的宝贝之一。

李跃儿说:人们一般只会欣赏美景,却很少有人想到欣赏美丽的心灵。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呀学习呀等等,很少注意身体与学习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很难想到,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李跃儿很庆幸,要是那天她再不反应过来,不但会失去一次欣赏美丽心灵的机会,也会给那颗小心灵造成伤害……

后来,杨一帆成了班里最出色的孩子之一。

土村人

张容,家在城郊,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对孩子基本上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所以孩子能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在野地里疯跑,一直玩到6岁。

孩子的舅舅正好是李跃儿的朋友,劝妹妹把孩子送到李跃儿的美术中心学画。来的那天,李跃儿一看,哎呀,那个当妈妈的块头那么大,简直像个巨人。她一来,把教室的光线都遮住了,因为常年干农活的缘故,显得浑身充满力量的样子。

那个孩子根本不像城里孩子那么拘谨,到了陌生地方一点怯相都没有,而是直冲冲地进来,东张西望了一番之后坐下。屁股刚一落座就喊:妈,我饿了,给我买吃的!他妈就领他下楼买吃的。回来的时候,一只手拿着面包,一只手提着食品袋,那一通猛吃,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也不知道听课,这里瞅瞅,那里转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好不容易吃完了,又喊:妈,我要喝水呢!因为教室里有纯净水,他没见过,觉得特别好玩,不知喝了多少杯。好不容易喝够了,又喊:妈,我要尿尿呢!尿完尿,不来教室,而是在外面这儿看看那儿看看。

除了张容,美术中心全是城里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土村人”。中心的孩子都欣赏过高庚画塔希提岛土著人的画,那些人从来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闲散、非常诗意地过完一生;张容呢,又说着一口宁夏本地话,孩子们大概觉得他就是类似塔希提岛土著人那样儿的,所以就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

张容在班上根本就不画画,也不听老师指挥,随心所欲。这样混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上课,课名叫“大人像猫咪”。说的是有个孩子在家里看见爸爸妈妈忙来忙去,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大人说的话他又听不懂,总觉得大人就像猫咪一样喵喵叫。后来,他觉得大人的眼睛也像猫眼了。

李跃儿正在给一个孩子改画,突然听一个很大的声音在喊:“老师——,我不会画脚!”天哪,那是从不画画的张容,不知道这个故事怎么会一下子打动他,令他第一次有了画画的欲望。

李跃儿一直在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过去。她说:脚嘛,太简单了,看,用笔这样一拐,就是脚了。

张容吃惊地瞪大眼睛,说我也会画呢,也学着李跃儿的方式把笔一拐,画出一只脚来,满足地哈哈笑着。

到评画的时候,所有孩子的画都贴在黑板上,张容的妈妈也来了,李跃儿说:这就是你家儿子的画。他妈妈一看,吃惊地说:咦?这真是张容画的?不相信。其实那幅画要是城里的家长看了会觉得很差,画上的人头大身子小,腿细得不成比例,张容的妈妈竟满意得不行。

从那天起,张容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孩子由于成天在野地里乱跑,浑身充满野性,他一开始画就明显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特别专注,特别投入,特别大气。李跃儿欣赏不已。

没过多久,有一天,上有关色彩冷暖的课,讨论的话题是:不是真火苗,为什么画出的红色火苗让人觉得温暖,蓝色的火苗会让人觉得寒冷?张容坐在那里,先是不吭气,那种眼神啊,按李跃儿的话说,既像傻子又像罗马教皇。看他的人要是修养很低,会认为他是个傻子;看他的人要是修养很高,就会觉得他的神情像罗马教皇。反正在李跃儿眼里,那张脸,寓意特别深刻,城里受过管教的孩子根本就没有那样的神色。

听着听着,张容豁郎站起来,用宁夏方言,大声说:“这个事情我说说!那堆让人觉得暖和的颜色就像太阳么,另一堆不像太阳么。像太阳的看着就热,不像太阳的看着就冷么。”说完了,一屁股坐下,还是罗马教皇的模样。

下一节课,画题是“火山爆发”。张容画得那样卖力,脑袋往前冲着,身子摇着。李跃儿走过去,一看,吃惊坏了,画面气势磅礴,颜色搭配高级极了。其他孩子的画一般都像花盆一样,里面喷出红色、蓝色之类的颜色。张容画上的整个基调是用一种非常凝重的咖啡色,看不见山,能看见的只是飘在空中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彩球,真是壮观极了。

评到张容的画时,全班都说张容画得最不像。李跃儿问张容:你为什么这样画?既没有山又没有火,只有一些带颜色的圆球,大家有些看不明白,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张容站起来了,说:我也不知道么。说完就坐下了。

李跃儿哈哈大笑,说:咱们大家都在画火山,张容没有画,他画的是火山土喷起时的那个瞬间!

张容听了,忽一下重又站了起来,说:噢,我知道啦,火山一喷,把火山土像驴粪蛋那样儿全喷起来了么。喷得满天、满世界都是烟么、火么,火把驴粪蛋照成了各种颜色。

李跃儿说太棒了。

张容嘿嘿笑着,快乐无比地坐下,当李跃儿再转过身时又不见他的人影了。出去一看,张容在教室外面正拿着一个泡沫塑料盒琢磨着呢。奖惩对他毫无用处,打击、表扬对他毫无用处,心态正常极了。要是想画了,他就是完全的投入、忘我,不想画了就出去玩儿,完全的自主、完全的自信、完全的自然,用皇帝那样的心态面对世界。

在孩子们讨论的时候,张容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一天李跃儿突然发现张容用的是普通话,而且十分标准。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有时几周甚至几个月都见不到他一次。有时李跃儿差不多快要忘了他时,一掉脸,咦,他怎么在孩子中间坐着?

李跃儿认为,张容因为能够不受限制地在野地里疯跑疯玩,心理成长机制没有遭到干预和破坏,个人潜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就像开发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只等有人来播种了,种上什么都能活,都能长得茂盛。

根据李跃儿的经验,她把家长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特别容易培养出成功的孩子;还有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类家长,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的,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

张容呢,就是第二类家庭中的孩子的典型。在这个因为过分注重教育而封杀孩子潜能的年代里,张容反倒很幸运,成了一条漏网的鱼。

天使,还是上帝

李跃儿坚持认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与孩子平等地相处。一些成人总是在扮演伊甸园中上帝的角色。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就可以任意处罚;父母创造了孩子,就得惟我是从。父母对孩子拥有无上的权利,孩子的一切都被他们设计好了,而不管这样的设计是否正确。孩子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被迫接受。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因为考试成绩刚刚挨了一顿斥责,心里非常难受,进了家父母又是一场冰雹,把那个伤口撕得更大了。孩子是没有办法抗争的,只能默默忍受,忍受的后果就是创伤与扭曲。

世界上很难找到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孩子心中满目创痍?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会找出一大堆理由,证明他之所以那样做全是为了孩子,然而他没有意识到,他的爱是上帝之爱而不是天使之爱。

天使之爱是不带占有欲的,它无边无际,但又平等智慧。它能够感悟童心的美好,而不那么急功近利。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培养好孩子。家里要是弥漫这样的空气的话,这个家就成了孩子心灵的港湾。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他多么艰难,受到的挫折多么大,他的心里也不会有孤独无助的感觉,因为只要他想起那个家,再大的难关也能挺过去。

读《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有感 篇11

——读《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有感

江苏省东海县海陵路小学

五(5)刘禹畅

指导老师:杨静芝

读完《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孝心篇,我的眼眶深深地湿润了。为人父母者,为了子女含辛茹苦;为人子女者,为了父母孝心感天。黄金有价,真情无价,生命诚可贵,孝心价更高!

罗京,著名播音员,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并没有削弱这位成功人士的孝心。为了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惜欠下大笔债务在北京给父母买下大房子,能天天和父母相见,能天天照顾父母,能天天有父母陪伴,对他而言是最大的幸福。上天不眷顾这位满是孝心的孝子,罗京不幸罹患癌症,虽然他很想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为了不让老人们担忧,他和大哥罗平一起瞒着父母,一直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从古至今,有几个这样的孝子?有几个做过这样的事?恐怕是屈指可数。尤其是今天,人们只管自己欢娱,不管他人感受,更不顾及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这么多年,有几个像罗京一样报答父母的? 罗京爱吸烟,他的妻子千劝万劝都不改,后来妻子说这会危害到你的父母身体健康时,罗京毅然将烟戒了。由此看出,罗京多么关心父母的健康啊,危害到父母的坏习惯二话不说,改了!这需要多少毅力啊!孝心给了他动力,让他关心父母,让他为父母而改变自己。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怕只有他吧。

古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不能用金钱衡量,当你富贵荣华的时候,可以对父母一掷千金;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一句爸妈身体可好,亦可让老人们心满意足。孝心无价,孝心就是罗京在患病期间不让父母担心的隐瞒,孝心就是你成功时和父母一起快乐的分享,孝心就是父母年迈时你内心默默的祝福,孝心就是每到空闲时给父母一个慰藉的电话。

现在的我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逐渐加深。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有罗京一样的孝心,这个世界便会充满爱。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像罗京学习,向孝心篇里所有的孝子们学习,这样我们的父母会更加幸福,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父母生养我们,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回报,不要和孝心讲价钱,因为——孝心无价!

读《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有感

江苏省东海县海陵路小学五(3)班梁宇

指导老师:杨静芝

《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里记录着一篇篇触动人心的真爱故事。如《女强人的慈母心》、《百位“奶妈”与一只小猴》、《最后一课》等。书后面有这样一行字:“真爱是我们的护身符,真爱是心灵的阳光,真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我认为,真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女强人的慈母心》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养只什么宠物好呢?哈文本希望女儿喜欢宠物猫,或者鸟之类,因为她从小便怕狗。然而在与女儿商量后得知,法图麦·李喜欢狗。女儿爱狗,自己爱女儿,没办法,哈文只得让步于女儿。虽然自己对狗充满着恐惧,但为了培养女儿的爱心,她决定“豁”出去了!„„

读到这儿,我哭了。哈文为了培养女儿的爱心,她决定豁出去了,把自己最害怕的狗领养回家,这就是真爱。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语言,但人们的心是那样的善良。如果世上没有真爱,这个世界将是一片荒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被一阵声音吵醒,看到妈妈在打蚊子。我说:“妈妈,都凌晨了,睡一会儿吧!”“宝贝,不用。妈妈不困。”我早上醒来,看到妈妈布满血丝的眼睛,我的眼湿润了。

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作文 篇12

一个女婴在两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曾经有医生预言她活不过18岁!她的父母为她耗尽了心力。终于体弱多病的母亲走在了她的前面。两年后,她的继母生下了一个女孩,大人们都说她的妹妹是上天赐给他父亲的天使。而她眼看着她的妹妹健康的的生命像花儿一样迎风招展。她越来越恨自己的小妹妹,恨自己,恨这个世界……就这样,这个女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为她的心脏应经衰弱到极点。终于,她又住院了。一天,她的妹妹来医院看望她,不幸被一辆卡车撞出10米以外……在手术里,她的妹妹说愿意把自己的心脏给姐姐。之后就昏迷了。这个不幸的女孩惊愕了。她觉得自己已经罪无可恕:她使生母为她劳累而死,现在又让一个美好的生命奄奄一息,又使一个刚有起色的家阴云密布……他苦苦哀求医生:“只要能让我的妹妹活下来,她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器官捐献给自己的妹妹……”她昏了过去。3天后她醒来了,可是她的妹妹还是走了。这个女孩泣不成声。她的继母安慰她说:“你小妹没走,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她。”虽然她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但她得到了人间的至爱。

看,亲情可以使嫉妒化为感激,爱可以使人为了他人付出了生命。我想:世间最伟大的情与爱也莫过于此吧!

如何教育好父母离异的孩子 篇13

关键词 单亲学生 人际关系 爱的教育

随着离婚率上升,父母离异的学生在班级的比例相应增加了。正常的家庭生活被破坏,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孩子的学习生活因而受到影响。心理学认为,老师对学生若是给予足够的爱,那么,就一定会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并且会转化成学生的心理动力,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及个性发展。如何教育好父母离异的学生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在我担当班主任期间,离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别是我所关心的一个离异的学生,于是我以爱心来关照她,全身心地教育这个孩子。

一、给予学生一份爱心

学习上耐心指导、生活上热心关怀是教育好父母离异学生的关键。父母离异的学生往往意志消沉,学习成绩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给予他们特殊照顾。在学习上耐心指导,使之成绩逐步提高,还要经常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意志坚强。大部分父母离异的学生生活不稳定,会经常遇到困难,作为班主任,对他们要无微不至的关怀,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从班主任身上体会到爱的温暖。同时还应该号召班级全体同学献爱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给予学生一份信任

离异家庭的孩子得不到一份完整的家庭温暖和爱护,过早地受到伤害。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受到别人的冷落,最缺少的就是一份真情的关爱。如果教师能够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他们就能从教师的爱中得到鼓励,获得前进的动力。

我校五年级有位男同学,他在父母离异后与父亲一起生活,由于感情受到挫折,心理不平衡,脾气显得暴躁。一次班级评选文明先进时,因他没有评上,感到受冷落,便大发脾气,又哭又闹。后来,老师根据他喜欢做好事、乐于助人的优点,有意地把拿点心的工作交给他,当他完成任务时,老师又及时给予表扬,结果他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以后,有事愿和老师说。老师因势利导,这位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通过老师的关怀,激发了这个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了自强信心,使其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协调好离异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每一个孩子最担心的就是缺少爱,若失去了父母中的一方必然会导致孩子心灵上受创。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职业及其所处地位,要帮助家庭离异的孩子,帮助离异的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要情系儿女,使孩子不在痛苦中生活,能拥有幸福和欢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发现班级有个男生在某一段时间里情绪时有较大的波动,时而发现他对同学比较热情,关心班级,对学习热情,时而对班级和同学都极为冷淡,成绩也下降。当我向他了解原因的时候,他却“默默无语两眼泪”。有一天上课的时候,门卫推门进来急匆匆地对我说:我们班的一个男生在收发室和一个大人抱头痛哭。于是我急急忙忙地奔向收发室。原来是那个男生和他的父亲,离异的父亲非常想念孩子,才出现了当时的场景。那位学生和我说,每当和自己父亲见面,父母就会激烈地争吵,心情非常不好,直接影响着学习和生活。孩子和我交谈后,痛苦地哭着说:“老师啊,我真是没有心情上课了,我多么想像咱们同学那样有自己亲爱的妈妈和爸爸啊!”我对他劝解说:“你的父亲和母亲虽然分离了,但是他们仍然是你的亲生父母。从内心说,他们是非常喜欢你的,也是非常疼爱你的,更是关心你的学习的。他们希望你——他们的孩子会茁壮成长。你现在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她对你付出多大的辛苦啊,起早贪黑给你做饭,送你上学。天冷了,妈妈还会给你送衣服。妈妈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不能不理解妈妈,你应该为妈妈去争气。我会帮助你做好妈妈的工作的。你就好好地学习吧!”

我多次找到孩子的妈妈并对她说:“孩子是父母两个人的,夫妻双方都有权力关心、热爱自己的孩子,你不让孩子见他爸爸是不对的。”她的妈妈说:“老师,你不知道,他的爸爸就知道给他买吃的,什么都不管。”我又把孩子的爸爸请来,向他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分析了成绩下降的原因,使他认识到: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偶尔见一次面就要什么买什么,这是一种不当的爱。夫妻关系解除了,但双方仍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从那以后,孩子的父亲每次来接他都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令人高兴的是,父亲还教育孩子要尊敬、照顾妈妈,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由于教师的协调,父母双方的认识统一了,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一个感动人的故事300字 篇14

记得那是去年的一个寒冬的夜晚。外面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片片鹅毛般的雪片飘落在房顶上、树杈上;窗户上也结上了雪的画作,高高的松柏、巍峨的山脉,都是冰和雪在吹拂过窗户上留下的作品。每一张画作,都显得格外的显眼,格外的特别。

我和

叮叮叮……一阵阵的闹铃声把我吵醒,我抬头一看,啊,7点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跑到窗前推开了窗户,啊!大地早已披上了雪白的披风,我仿佛来到了雪的世界,冬哥哥在一夜的时间里用雪的画笔勾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吃完早饭,我回屋去写作业了。

当当当……客厅的大钟敲了十二下,可还是不见爸爸回来。又过了一阵儿,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我赶紧打开门,只见爸爸的头上落上了厚厚的积雪,脸上冻伤了好几处,身上还有些发抖。我把爸爸扶到沙发上,给爸爸倒了一杯热腾腾的姜茶暖暖身子,爸爸喝了几口茶,靠在了沙发上。我问爸爸你为什么会这样,爸爸喘了口气说道:“那个孩子病得不轻,高烧39度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篇15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小的时候,我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

去年,我去气球城堡玩。滑滑梯时,一不小心从滑梯上摔了下来,手一撑,骨折了。我痛的大哭起来。妈妈飞快的跑过来,赶紧抱起六十斤重的我,飞快的向附近的医院跑去。夏天天气很热,妈妈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湿透了,但一秒钟都没有歇着,及时的把我送到了医院。看着妈妈焦急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妈妈的爱。

每天,爸爸是我们家最早一个起床上班的人,从周一到周五我每天早上都见不到他。不仅如此,晚上他又是最晚回来的一个,经常加班。但是每次爸爸回来都笑呵呵的。他的辛苦劳动给我带来了幸福生活。

父母的爱让我感动,让我幸福。我一定好好学习,开开心心的成长,回报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篇16

一个家就是一个运动场

这户人家的别墅式小楼坐落在幽静的大马路边,没有围墙和院子,只见一艘游轮占据了房前的整块空地。沿着狭窄的过道进入屋内,只见作为生活区的一楼除了厨房之外,满地都是孩子的玩具和运动器械,沙发、桌椅则被放置在角落边。走入地下室,映入眼帘的还是各种运动器具。推门步入后院,我们看到了一个由露天茶座改造成的运动场,其中有自制的攀岩、吊环、蹦床……主人家的小孩和我们的两个寄宿孩子正在尽情玩耍。放眼望去,只见前面一大片草地,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主人说那是生活在这片小区的十几户家庭一起买下的公共运动场,供大家踢足球、玩橄榄球、打曲棍球……整个小楼与其说是家,还不如说是一个无所不有的运动场。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自然成了孩子在家的主要生活方式。

我们的一个寄宿孩子生病了,让洋妈妈给他吃点感冒药,洋妈妈说他们家里从不备药,因为他们的孩子一般不生病。大冬天,我们的孩子棉袄裹身还觉得冷,洋孩子则穿着短袖赤着脚丫,两只手还是火热的;学校体育课上,我们的孩子只会跑步,而刚读一年级的洋孩子几乎都会踢足球,玩橄榄球和曲棍球……

一块伤疤就是一次成长

主人家的小儿子也在鸽子山小学读书,他活泼好动,特别擅长攀爬运动。我们发现他的校裤破了好几个洞,拉起裤管,腿上布满了疤痕。我们问他摔疼的时候哭过没有,他笑笑说从来不哭,因为爸爸告诉他疤痕是运动的勋章。坐在客厅角落的沙发上,我发现旁边的椅子上堆满了女主人来不及折叠的衣服——清一色的运动套装,有的衣服、裤子上还破了洞。洋妈妈说洗衣服是最劳累的家务活,孩子们每天都穿得很脏,裤腿上沾满了泥巴,有时候一天就弄破一条裤子,来不及买,只得继续让他们穿。洋爸爸补充道,他们鼓励孩子运动,更鼓励孩子摔跤,因为一块伤疤就是一次成长,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是在跌跌爬爬中走向精彩的。这时,洋妈妈拿出大女儿的照片给我们看,只见照片上的女生穿着橄榄球衣,笑得一脸灿烂。洋妈妈告诉我们,从16岁开始,大女儿就没有向他们要过一分钱生活费,全是她自己在餐厅、超市打工挣的。现在,她正在奥克兰大学主攻医学。

而打开我们游学团一个13岁女孩的行李箱,却见里面满满当当全是漂亮的裙子,有十多套。每到一个地方,购物消费就是她最主要的活动。当离开本地家庭独立住旅馆的时候,她哭了,因为她的行李箱怎么也塞不下购买的东西;离开旅馆的时候,她又哭了,因为她的手机落在房间了……这就是崇尚“女孩一定要富养”育儿观的中国家庭娇生惯养出来的小公主。洋人家庭则认为男孩女孩一个样,从小要在运动中学会吃苦。他们把刚出生的孩子浸泡在海水中冲浪,他们选择大冬天让孩子到游泳馆游泳,他们动员孩子在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加入当地马拉松比赛……摔倒了爬起来,流血了不喊疼,用运动的伤疤练就孩子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个性以及生存的能力。

一声父母就是一程陪伴

再过几天,鸽子山小学又要放两周假了(新西兰学校一年有四个假期,前三个假期都是读十周书,然后放两周假,只有第四个圣诞节假期比较长),学校还是不布置作业。我们非常好奇洋家庭会怎样安排孩子的假期呢?洋妈妈告诉我们,他们事先向单位请了两周假,假期除了有三天空闲到新西兰南岛去玩一下,其余时间都是带孩子去赶各自的赛场:大女儿的橄榄球比赛、大儿子的足球比赛、小女儿的游泳比赛、小儿子的曲棍球比赛……比赛分散在各地的体育场,由家长自愿组织,所有裁判、工作人员以及观众也都由家长担任。看着我们的惊讶表情,洋爸爸笑着说:请不要质疑家长的专业性,因为在新西兰,全民皆是运动员、裁判员。

孩子们一放假,家长就得放下工作陪伴孩子度假,那公司老板会准假吗?洋爸爸笑言,必须同意,因为老板自己也要陪孩子去参加体育比赛。新西兰法律明文规定,孩子读小学时,父母必须有一方陪伴在身边。为给孩子创造运动条件,父母可以牺牲家里属于自己的空间;为让孩子积极参与运动,父母也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在西方国家,父母要担当起一程“全身心的陪伴”的职责,直到孩子18岁成人礼为止。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工作之余也会时不时地秀一秀他的天伦之乐——陪女儿们打球、游泳。而我们中国父母能做到这样的陪伴吗?中国文化过多强调了生育是一种义务,而忽略了养育更是一种责任。有些父母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孩子堂而皇之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托管中心。有些家长说他们也很重视体育运动,也给孩子报过一些体育兴趣班,比如每周40分钟的乒乓球课、每周1小时的跆拳道课……但是,当运动已经精确到用时间来衡量时,运动就俨然成为了孩子额外的负担。

这次家访让我感受到了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巨大差异,更让我陷入了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全身心的陪伴,并不是守在孩子身边,控制孩子的行为。也许像新西兰家长一样——陪伴孩子一起运动,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是更为“绿色有机”的陪伴方式。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把运动陪伴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吧!

上一篇:养老产业投资研究报告下一篇:以期末考试来了为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