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集体备课

2024-09-04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精选8篇)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 篇1

校本教研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主要渠道,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我校初三年级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凸显个性特长,使集体备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点子库”,成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二、集体备课的目的1、增强备课实效,创新教学研究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合作研讨,积累集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3、促进校际交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三、组织机构:

主管:王校长

组长:隋主任

成员:赵老师、庞老师、刘老师

四、工作管理

1、备课组长全权负责组织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主备教师提前做好主备稿的撰写工作,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写好说课稿,提出教法建议。

3、严格考勤制度,备课组成员要按时参加本组统一组织的集体备课。

4、按备课内容,同组互相听课评课,评价备课实用情况。

五、备课流程:

个人研究——集体交流——修正教案(教师二次备课)——重点跟踪——交流反思

1、个人研究: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完成备课(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

(1)主备人的职责: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稿。

(2)辅备人的职责:要交流前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为了确保集体交流、讨论的重点和效果,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明确书面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

2、集体交流。

(1)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

(2)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课的导入、活动安排、小结、板书设计等)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

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交流时要做好记录,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可以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

3、修正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备课教师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教案修改,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最后形成自己的上课教案。

4、重点跟踪:通过上课、听课、评课、作业落实集体备课的成果,落实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

5、交流反思: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上课教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写出心得,指出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以后的集体备课奠定基础。

六、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集体备课纲领

坚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方向。

1、一个原则:让思维碰撞思维,用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

2、两条主线:一条是教师引导点拨传授知识的方法、手段;另一条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法。

3、三个精选:精选课堂作业,精选基础习题,精选拓展习题。

4、四个选定:选定时间、选定地点、选定内容、选定执教教师。

5、五个目的:实效性(解决问题)、全体性(人人参与)、经常性(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的研讨)、研讨性(深入讨论,上升到理论)、互补性(取长补短,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6、六个统一: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习题、统一课时分配、统一进度、统一考查。

7、七个利于: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利于问题的生成;利于自主学习;利于开展合作;利于活动的展开;利于自我体验;利于创新精神的生成。

8、八点钻透:考点、重点、难点、能力训练点、思维障碍点、学科交叉点、现实连接点、德育落实点。

(二)、集体备课注意事项

提倡全员参与,注重脚踏实地,杜绝形式主义,避免空壳化;

提倡真诚合作,注重教学相长,杜绝信息封闭,避免虚伪化;

提倡集思广益,注重责任分担,杜绝唱独角戏,避免专制化;

提倡百花齐放,注重张扬个性,杜绝按图索骥,避免同质化;

提倡兼收并举,注重以点带面,杜绝生搬硬套,避免机械化。

(三)、集体备课应具备三个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

2、全局意识: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样的备课活动,确定了教师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教师广泛参与,主动研究的热情,教师们可以针对问题,各抒已见,言人之未言;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比较、鉴别、质疑、生成;教师各取所需,让教师在互相辨论的氛围里,个人感悟、认识、体验、并与其他教师之间互动、兼容、批判、保留自己的意见。最终让研讨、研究回归实践、回归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统一认识,建立教师间开放的、批判的、民主、合作的新型教研模式。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 篇2

一、初中物理教学集体备课的好处

1、节省时间。

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深有体会, 就是教学太忙了, 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物理是初二新增的一门学科, 初二又是初中阶段最为难以管理的一年, 有很多物理教师又都担任着班主任一职, 公开课、教研、例会、培训等等活动让教师们疲于奔命。这种情况下, 当教师的精力有限时, 他们便不能保证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对学情的充分准备, 这样必然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而集体备课的备课方式的实施, 对于节省教师们的备课时间, 降低教师们的劳动量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资源共享。

实事求是地说,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可以说, 个人单独备课的局限性就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譬如, 老教师对于新旧知识间的连结, 重点、难点的掌握能力, 整体把握课堂的能力, 还有对学生常犯错误的知识点的认识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年轻教师对于最新的物理前沿科技了解较多, 特别是应用多媒体的能力更强, 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 教学理念也比较先进;特别是物理学科的实验比较多, 有很多创新实验靠老师制作出来共享。这样, 集体备课的时候, 通过新老教师的交流, 他们的教学理念与行动进行一些碰撞融合, 就会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目的。

3、营造氛围。

学校的生命在于教学, 教学创新的基点在教研, 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都是从杂志书籍上抄写一些理论性的无关痛痒的资料而已。在集体备课活动实施以来, 虽然我们的教研记录没有了, 但却将教研活动落在了实处, 因为每次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一次教研的过程, 并且针对具体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比如:我们在讲电流的定义时, 以水流来引出电流的定义, 电流还与电压有关, 电源提供电压, 电压的作用使自由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等, 有电学和运动学的知识, 一定意义上将教学研究推向了深处。这样在教师们的不断交流与争论中, 给学校的物理教学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甚至不仅仅着眼于教学本身, 更将我们教育的视野伸向了社会的广角, 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二、提升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效果的策略措施

1、个人钻研。

一提起集体备课, 很多人就把个人的努力钻研忽略了, 这是一种不对的想法与倾向。严格来说, 集体备课的质量取决于个人钻研的深度与广度, 平常情况下, 我们都是每位教师针对具体的一块知识进行准备, 然后在在集体活动中加以讨论。这时, 主讲人对于教材知识的钻研程度决定着集体备课质量的走向, 如果主讲人三五句话便无话可说, 那么其他教师更是无从谈起, 集体备课活动便只能草草收场, 会后彼此抄一下集体备课的记录。这样的集体备课显然没能起到它应有的备课效果, 依然是各起各的音, 各唱各的调。每一次我们一定要确定一个主讲人,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对具体课时主讲人的钻研时间与空间, 让主讲教师对于教材知识吃尽吃透, 为集体备课的有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求同存异。

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知识地膜、气质类型决定了集体备课并不是要我们在活动之后的课堂千人一面如出一辙。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通过集体讨论, 让教师们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认识不同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角度, 方法策略, 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多样自己的教学手段, 让教师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年轻教师要汲取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老教师要从年轻教师身上感受到强烈的青春活力与极富拓展精神的前沿教法。而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看法, 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求同存异的宽容心态, 不求千篇一律, 但求百花齐放。只要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 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物理的能力、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就达到了。故而, 我们主张在集体备课后, 教师应当及时记录自己在交流讨论过程中的一些真知灼见, 偶尔碰撞出来的灵感火花, 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3、考核保证。

笔者还注意到, 很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流于一种形式的病因在于教师考核制度的不合理, 表面上看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完善, 组织严谨, 一派风生水起、欣欣向荣的场面。但实际上大家却出工不出力, 教师发言一派官腔, “假、大、空”现象十足。譬如在集体准备《光现象》这一章节的复习内容课中, 年轻的小张老师制定的导学案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束光线以30度角射到平面镜上, 反射角是多少?当入射角增大20度时,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有多大?经过教师们的讨论, 老张虽然意识到这道题非常典型, 其练习的重点在于要学生注意弄清楚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外, 还注意入射角和入射光线与反射面之间的夹角的关系, 而解题的过程则可以淡化。但是显然年轻教师没能意识到这一点, 但老张考虑到自己的年龄、精力是不可能和青年教师比的, 如果把所有经验合盘托出, 那么年终考核自己就肯定会落后, 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绩效工资。于是便随声附和了几句, 然后年轻人按自己的教法教。老教师按自己的策略来教学, 失去了集体备课的真正意义。这种现象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 要真正落实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年终考核的时候, 就必须得摒弃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 “分分分, 教师的命根根”等诸多不良现象, 在考核制度上为集体备课的有效践行提供保障。

三、小结

集体备课的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要我们永葆一颗积极改革的心态, 以一颗宽容的胸怀面对集体备课的制度改革, 再加上积极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来促进集体备课方式的创新与改变。我相信集体备课一定会发挥其百分之百的优势与效能, 让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多培养一些有用人才。

摘要:在初中物理这一学科领域, 由于其理性的学科特点, 广博的知识范围, 多样的教学手段, 实施集体备课的备课方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 改善课堂效果更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好处。所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集体备课迫在眉睫, 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对集体备课的理性审视与深层追问.[J].中国教育学刊, 2005年第7期

[2]赵密.实施“五步”集体备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 2007年第8期.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 篇3

1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的现状调查

1.1高中物理现行集体备课的常见组织形式

现行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绝大多数学校都要是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统一参加集体备课,一般一周1-2次,每次时间约为1-2课时.一般都是开学初由备课组长确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然后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学科集体备课计划,结合教师的特长,分工安排好备课内容,物理学科还要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统筹安排(交实验室工作人员,以便安排实验仪器和实验室的准备).也有少数学校开始借助网络平台组织集体备课.

1.2高中物理现行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通常是文字形式的内容居多,如有的学校提出“三精”、“四定”、“五性”、“六统一”即:精选课堂例题,精选基础练习,精选拓展习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实效性(解决实际问题)、全体性(力求人人参与)、经常性(可随时随地研讨)、研讨性(深入讨论,上升到理论)、互补性(取长补短,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习题、统一课时、统一进度、统一考查.也有的学校坚持“两条线”做到“五备”“六磨”“七有利”即:一是教师线,引导点拨传授知识的方法、手段;二是学生线,学习探究的过程及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磨考点、磨重点难点、磨能力训练、磨思维障碍点、磨实验、磨目标落实;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自主学习,有利于开展合作,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自我体验,有利于动手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各校对备课组都结合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备课要求.这些要求学校在督查、教师在落实上一般难做到位.

1.3高中物理现行集体备课的常见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通常是:个体(有任务的教师)主备→集体讨论(形成教案)→个体复备(每位教师根据讨论意见结合个人特点和班级学生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详案). (1)个体主备.即个体(有任务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结合年级学科教学实际,精写出教案,打印文稿,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发送给组长,组长再发给各个组员.(2)集体讨论.即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主备向本组所有教师进行说课,详细解读教案.说明我是准备如何上好这节课,介绍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三维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与考点的关系,教案是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是通过实验研究、理论推导还是有效训练),教材内容的取舍整合情况,例题的选取和练习配置,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设计等,另外还要说明这节课相应教材的亮点和不足.组内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人人发言.最后由老教师(组长或学科带头人或有经验的老师)一一进行点评,具体说明哪些地方说得好,说到位了,哪些地方还要改进,并详细说出改进意见,最终形成统一的教案.(3)个体复备.即每位老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再次备课,通过取长补短,深化交流,融合吸收,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个体正式的教案实施教学.

2对高中物理现行集体备课的分析与反思

2.1高中物理现行集体备课情况分析

我们作为市教研员经常到学校听课、参加备课组集体备课,从了解的情况来看集体备课往往是:形式多,实质性的内容少,多数只能做到“几统一”(统一进度、统一习题、统一考查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集体讨论不深入,即不能针对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讨论,主要是知识传授方法的讨论,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个性化教案少,即常常是千人一面,老师的复备少,不能因材施教,普通班实验班教案无区别;(3)相互交流讨论少,即备课组只是在统一的时间研究教案,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少;(4)备课研究实验少,即多数老师只有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教案没有实验备课教案,而物理是一门实验基础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利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三年统筹安排少,即各备课组都只着眼于本年级本年度,应对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考,不能统筹安排三年高中物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2对高中物理现行集体备课的反思

集体备课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区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张,同年级班级数量规模学校都在20个班左右,物理教师一般都在8-10人,学校办公室多数由过去的教研组改为年级组办公室,同学科的老师之间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少(一个年级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毕竟是少的);(2)随着年级组地位的上升(有不少学校年级组几乎是独立的),学科教研组的地位的下降,,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被削弱甚至消失,往往三个年级各自独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短期近期目标为重(学校考核的需求),起始年级起就加大加深教学难度,造成学生进高一后就畏惧物理,学校不能做到“三年一盘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不能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之目的,学生的物理素养也得不到提升,只会盲目应对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3)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不少师范生的素质明显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学生,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工作缺少上进心、教育缺少责任心、教学缺少进取心,通常是应付教学,师徒结对都懒得听课,整天埋在网络电脑里,他们不能做到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而“集体备课”是他们坐享其成的好途径;(4)高考的考查方式和命题的特点弱化了对动手实验能力的考查,出现了学生不做实验照样能考实验,学生三年不进实验室照样考高分的怪现象,这直接导致了高中物理教学中不重视物理动手实验的教学,教师集体备课也就不备实验课了.

3“e学习环境下”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的思考

3.1进一步增强集体备课的意识

集体备课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的“点子库”,是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它能充分发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积累大量的宝贵经验和实践材料,而且能更为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通过教师们的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合作、交流、共赢的目的.集体备课要增强三个意识:(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学术研究氛围,做到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坚决克服狭隘的保守思想,要倡导真诚合作,做到教学相长,杜绝信息封闭,避免虚伪化.(2)全局意识.全局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每位教师要有全局意识,集体讨论时要将自己好的做法、成功经验与人分享, 要倡导集思广益,做到责任分担,杜绝唱独角戏,避免专制化 .二是教学内容安排的全局性,即先是纵览全局 “三年一盘棋”统筹安排,不能因近期目标过多影响整体目标,后是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高三复习工作;另外,要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3)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倡导百花齐放,做到张扬个性,杜绝按图索骥,避免同质化.

初三集体备课教案 篇4

公输盘辛辛苦苦为强楚制造了云梯,准备用于侵略弱宋之用。就在一场不义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子闻讯赶到楚国郢都,会见了公输盘。他要劝说公输盘与他一起去制止这场即将发生的不义战争。文章生动地叙述了墨子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的过程,作品出色地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顽强和反对攻伐的精神,生动而具体地体现了他‚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同时也表现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教学此文,应努力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并为人类和平而不懈斗争的人文情怀。

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阐明道理,突现人物性格,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本文的论辩艺术也很有特色,全文只有少量的叙述性文字,大量的内容是墨子同公输盘与楚王的论辩性的对话。在对话中,充分显示了墨子令人折服的雄辩能力。这种雄辩能力主要表现为巧设比喻和运用对比诱使对方说话自相矛盾,臵对方于被动地位,然后在迂回论辩中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止楚攻宋是‚仁爱‛的表现,达到宣传‚非攻‛思想的目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上资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课文的写法和语言,进而培养文言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张,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熟读成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读出情感韵味,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个性;增强文言语感;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文脉法、线索法、关键词句法、熟读成诵法)速背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对人物形象能联系课文的描写进行分析和鉴赏;对课文的美点、亮点能够借助相关资料进行探究、鉴赏;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迁移。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搜集材料,借助工具书、注释和相关资料自主朗读课文,和文本、作者对话,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强调合作学习,主动和同学、和老师、和媒体合作,质疑问难,对话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强调朗读与吟诵,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在吟诵中玩味‛,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朗读吟诵法,对话探究法,美点鉴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与吟诵,感受《公输》语言的简洁,论辩的精妙;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话探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习古代文化精品的激情;通过美点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通过延伸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确定,首先应着眼于文本特点,其次应考虑学生实际,第三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而确定。

《公输》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叙述了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最终不得不放弃对楚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曲折生动,波澜起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墨子语言充满论辩性,运用比喻、对比和逻辑推理,增强说服力。教学中,完全可以吸收吟诵教学法、评点教学法,并融入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如对话法、合作法、探究法、体验法、鉴赏法,甚至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作为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两年半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淀,有一定的文言语感。基于此,教学本文应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实现自主性。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完成课文相关资料的查阅,文言词汇的积累,课文文意的把握,课文探究专题的确定等。

2.体现合作性。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话探究,共享成果;让学生在和多媒体的合作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3.突出探究性。将探究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文本学习前的探究,主要把握作者的基本情况及《墨子》的内容等;文本学习中的探究,主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法及人物形象;文本学习后的探究,主要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习内容。

4.加强对话性。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和文本、和作者编者、和老师同学、和多媒体对话,在多重对话中理解文意,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写法,把握人物形象。

5.立足于读和诵,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吟诵中玩味‛,在朗读中领悟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在吟诵中玩味课文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6.进行一定的延伸拓展。一是阅读鲁迅的小说《非攻》,比较两文中的墨子形象有何异同;二是课外选择阅读《墨子》中的两三篇文章,以此深入了解《墨子》的艺术特色;三是综合性学习:走进墨子。通过延伸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7.注意文学作品鉴赏方法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8.为了加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还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本文力图突破传统的讲析式文言文教学模式,构建一种现代的高效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成为文本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对话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构思 课前学习

1.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主要政治主张是什么?墨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派?《墨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并将探究结果整理在读书笔记中。

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大意。3.将以上两项成果试着和同学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国际社会斡旋没有成功的事例,用学生熟悉的事激发学生思考,以此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2.解题释题,明确目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习成果,以此解题释题;并投影显示本课的学习目标。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

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疑难之处;二是师生合作、学生合作,质疑释疑,扫除阅读障碍,把握文本内容;三是指名朗读,并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四是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本文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五是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进一步揣摩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4.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以‚这篇课文叙述了的故事,表现了‛为话题,师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力求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5.吟诵玩味,合作探究。

一是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二是学生和学生合作、学生和教师合作;三是在学生品析探究的基础上,再试着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和同学合作或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四是学生品析文章的描写,鉴赏人物形象。五是学生品析玩味美点、妙点。

6.梳理小结,延伸拓展。

一是学生自我疏理课文内容、层次和写法,并整理在笔记本上,并试着运用适当的方法背诵全文;二是学生相互检查背诵情况;三是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四是延伸拓展。

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和鲁迅先生的小说《非攻》中描写的墨子形象有什么异同。2.课外试着阅读几篇《墨子》中的文章,探究:《墨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综合性学习:走近墨子。

<<公输>>一文教案

主备人:周晓玲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他就是公输一文中的墨子.

2、墨子和《墨子》介绍:

(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吾义固不杀人‛的‚固‛是什么意思?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这里的‚强‛是‚强大‛呢,还是‚坚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一句中的‚以‛和‚之‛我不理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句中‚乃‛是什么意思?

‚吾请无攻宋矣。‛是楚王攻打宋国,为什么还请求不攻打宋国了呢?

2我们理解了文章大意,下面请一位同学将全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其他的同学小声朗读,并评判一下,看看你的同学读得怎样。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特别是节奏)。略

4、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读准。(叙述者、墨子、公输盘、楚惠王)

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5、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宣传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3)公输班何许人也?楚国攻打宋国的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明确:注释② 此场战争是‚不义之战‛(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4)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5)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墨子为什么如此不辞劳苦?(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思想)解释‚兼爱‛、‚非攻‛

(6)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事件的结果?(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7)请以‚这篇课文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 概括课文的内容。

如:这篇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

集体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和思路,体会对话的语气、语意。

三、布臵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细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2)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不说‛)

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③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所谓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难辩。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臵于理亏的境地。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二)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比喻。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三、课堂小结,布臵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集体朗读课文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模拟对话,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墨子机智、勇敢,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是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学习课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 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阿拉法特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小结: 制止侵略战争,不仅要从道义上揭露,还要在自身实力上做好准备,这个道理,不仅历史上行之有效,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四、布臵作业: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初三语文集体备课1-3课教案 篇5

二〇一一年十月

初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负责人:张宝芝)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 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练习二: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 篇6

初三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高家湘

日期 2005年12月

出 师 表(第一教时)

教 学 目 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重 点 难 点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重 点 难 点)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 点)

课 前 准 备

(教具、预习作业等)

1.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2.运用工具书,顺畅地朗读全文。

3.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指导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

恢弘

菲薄

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

攸 祎

倾颓

驽钝

攘除

咨诹

陛下

长史

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2.简介“表”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四.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

2.投影强调下列字词:

疲弊

恢弘

之秋也

诚宜

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内外异法

3.齐读第一节,回答: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4.齐读第二节,回答: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5.总结: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

五.指导背诵:

六.老师总结:

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七.作业巩固:

教后记

城北初级中学

初三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孙晓芹

高家湘

日期 2005年12月

出 事 表(第二教时)

教 学 目 标

研读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复习上课:

1.解释下列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盖追先帝之殊遇

(3)不宜妄自菲薄

(4)引喻失义

2.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分析3-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叹息痛恨

所以兴隆

2.3-4节内容分析:

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

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⑦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3.第5段

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4.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三.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

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以: 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表原因(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四.拓展练习:

你认为在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项建议中,哪一点最重要?说明理由,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教后记

城北初级中学 初三 年级

语文

主备人

孙晓芹

高家湘

《出师表》(第三教时)

教 学 目 标

研读课文6-9节,总结全文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复习上课: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日期 2005年12月

1.1-5节词句翻译。

2.试背第5节。

二.研读6-9节

1.学生对照注释疏通后质疑。

2.重点强调字词:

躬耕

苟全

卑鄙

三顾

感激

有一年

不效

深入不毛

驽钝

奸凶

以彰其咎

咨诹

临表涕零

不胜受恩感激

3.重点句子翻译: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分析第6节: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5.分析第7节:

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6.分析第8节:

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7.齐读第9节: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三.总结全文

1.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2.表达方式特点 :

文章第一部分(1-5)主要是议论,第二部分(6-7)主要是叙述,无论是议是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晓之以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部分(8-9)是表决心,直抒热切殷切期望、感激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3.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教后记

“集体备课”之我见 篇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标就是培养师生合作能力,发挥同科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却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

1. 杂和教案

教研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各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然后由备课组长收齐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这种“承包式”的方法,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谈不上同科教师智慧的碰撞。

2. 下载拼凑

集体备课组在组长的倡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网上下载各英语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根本就没有教师自己参与的成分,更没有体现出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

3. 组长包办

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已成为一种时尚,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有一定威望和地位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但是在集体备课中,往往由组长包办,其他教师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备课由组长包办,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4. 套用模式

我到许多学校学习听课时都发现类似的情况:几位教师上课的导入、话题、步骤、活动设计、例句、家庭作业、课外阅读都如出一辙。后经了解得知,这几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并将其“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课堂中。课堂教学本来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采用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在一理现状。

1.晓之以理。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强调每个人的潜能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促进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古今中外无数成材者就来自于贫困家庭,这很好证明了人的潜能和向上的本性的伟大驱动力。

教育者可以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贫困,勇敢直面苦难,认识到经济贫困只是暂时的困难,并不代表自己就比别人低一等。学生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学业、人格品质上,应充分利用贫困这笔宝贵财富,将贫困的压力转变为勤奋学习、增强能力、锻炼品质的动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贫困,最终达到超越贫困的境界。

2.动之以情。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自我的积极面,关注个体正在经历的知足、满意等主观感受和过去体验的良好状态,同时关注对未来的乐观希望、当前的幸福感。它包括积极的个性特征,如爱、勇气、给予、创造和持之以恒。在群体水平上,它包括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培养更好的公民品质。

教育者对贫困生的教育工作要充满责任心,用自己的真挚情感感染、激发贫困生的情感,实现情感沟通,引导他们克服由于首因效应、刻板效应而形成的对社会、他人的认知偏差及由此产生的躲避、敌意等消极的人际态度,从而促使贫困生定程度上抹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更谈不上打造高效课堂。

我认为,集体备课应是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杂和教案,也不是一人说了算的,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凑,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因此,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的合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首先,可以通过讨论、切磋,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通过介绍经验,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通过信息共享,资料共用,大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广的范围收集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分析、挖掘和研究教材,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

2. 制订详细教学计划

任何工作都必须提前制订计划,没有计划,工作就会缺乏超前性。集体备课也如此,教研组在确定了教学任务并完成了教学分工后,组长就应该着手进行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选定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根据开课时间,排出新学期集体备课安排一览表,并尽早通知到组里的每一位教师,以便于中心发言人早做准备,研究教材,收集资料,准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也便于其他教师做好相应准备,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教师也不例外,加之他们在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会有差异。再加之不同教学班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氛围不同,教师要以友善、平和的心态处世。

3.导之以行。在积极心理学看来,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能够为人的能力、潜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的文化条件、语言环境等,都是这样的支持系统。而贫困生往往从小就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环境中,经常遭到周围同学的歧视和嘲笑,使他们产生非常低的自我评价,产生无助感。家庭、学校、社会应给贫困生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和环境,把助人与育人有机结合,让他们意识到各种资助措施只能为他们“输血”,只有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和品格,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培养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4. 励之以志。

人格研究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家要重点研究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特质,特别是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等。

为此对贫困生要进行“抗逆”教育,引导贫困生正视贫困,立志崛起,然后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激励、磨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意志、参与竞争的决心、取得成功的信心,积聚正能量,开创新时代。

你将拿什么回忆童年

毛凤伟

(鹤壁市鹿鸣小学,河南鹤壁

童年,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

孩子时期应该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甚至是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是在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成人为之羡慕,以至当我们静心思索生活时,总想回到童年。

也许社会、家长会问:什么样的教育是学生所爱?什么样的童年值得回忆珍藏?答案很简单:能够给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每个孩子拥有更灿烂的笑容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童年。

一、父母篇

饭后,心不在焉地按遥控器,看着儿子在卧室地板上摆起浩瀚大军:三四十辆各种汽车摆起阵势,一群兵人听从他的发号施令……不由自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那样短暂,就像流星,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茫茫的记忆中,我寻觅着童年的足迹。一幕一幕就像放电影似地触动心弦,快乐在心中回荡。想起自己孩童时,脖子里挂一把大钥匙,那随意撒野的土坡,一起奔跑撒欢的小伙伴,还有那随手拈来的泥巴、沙包、柳枝、狗尾巴草……春天,吹着自己做的柳笛,带着自编的所谓的草帽,爬墙头打仗;夏天,爬树捉知了,溪水里建水坝,摸鱼捉虾、打水仗,草丛里捉蛐蛐,斗蛐蛐;秋天,麦田里捉迷藏,拿着竹竿打枣,玩老鹰抓小鸡;冬天,比赛抽陀螺,陀螺是自己用硬木棍削成的,抽陀螺的鞭子也是自己做的。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最久。滑着父亲用竹凳做的滑雪板,在自家门前的坡上呼啸而去,就像飞一样的感觉,又费力地拉上来,一遍一遍……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玩着长大的。至今想起那些玩儿来,竟还会暗暗窃笑,仿佛又找到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感觉。

二、子女篇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当若干年后,他们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是一个人面对电视荧屏?是独自在电脑虚拟的空间里与怪物搏斗?……

现在的孩子,童年太缺乏“接触自然”的快乐,或者说有些“电子化”了。现在的小孩爱搭积木,玩拼图、电动玩具、毛绒玩具,还有会说话的智能玩具,甚至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他们的玩法带着鲜明的工业文明特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用的、穿的已不再是奢侈品,但活泼、天真没有了,慢慢地也就孤僻了、自闭了、抑郁了,不会与人交流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清代郑板桥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定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倡导教师自觉地把个人的教学行为置于课程目标、教材的规范之下,又要鼓励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每节课的教法、风格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如果把集体备课统得过死,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就会限制教师的思维活性,影响教师个性的发挥,课堂也就缺少活力,缺乏个性。

4.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充分检验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课后要及时记下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研究,总结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反思阶段,通过评课议课过程,共同发现不合理的教学环节,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做进一步的完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讨论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师的创新思

三、思索篇

就两者的玩法而言,前者是自己动手做着玩,后者是玩工厂生产好的玩具,玩现成的;前者是带有创造性地玩,后者是按照设计人员设置好的程序和方法被动地玩;前者多与小伙伴合群地玩,后者则多独自、孤独地玩,有的甚至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玩。被动、孤独地玩,能产生深刻而真切的感受吗?我想,他们将来拿什么回忆童年呢?

现在的孩子明显比我们那时胖了很多,“聪明”许多,见识多了,干净许多,“礼教”很多,我们是背着书包满操场跑,玩累了,天也黑了才回家,现在的孩子出了校门,书包是爷爷奶奶背着,跑快了、摸脏东西了、稍微有危险的事……就立刻有警告,有制止。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在家长的监护下去玩、去做。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不能束缚与管制孩子的发展,快放手吧。保持其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质疑与探索。多组织户外活动,领着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韵,让其体验着、尝试着、感受着,进而体验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兴衰成败,领略各种人文风光,体会经典知识所带来的生命冲动,这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不能为孩子提供活生生的教育空间,不能满足其好奇心,就会失去童年的天真。

让孩子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更健康地成长,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体验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健康的生命意识应该是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只有自己尝试了一切,才知道什么是难忘的,什么是追求的,无意中就影响着他们,教育他们什么是快乐。现在的孩子看似什么都不缺少,其实缺少的是放开身心。童年时期那些美好的故事里所隐藏的哲理会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健康而活泼的、阳光的、好动的,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给其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其在玩中快乐地生活;进行健康的生命教育,让其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多给孩子爱的关怀,让其感受到生命的重要,体验生活的快乐。孩子应该从我们这里获得必备的生命健康教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体验生活的美妙,在社会生存中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多年以后,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回想起留在记忆深处玩儿来,也会暗暗窃笑,也能对童年的事津津乐道。

路和成功教法生成了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以这些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生长点,抓住它、把握它,并解决它。针对每一次主题研讨,集体备课组应及时总结、完善和反思,将宝贵建议和经验做法归纳整理,形成有价值的案例、反思、教学论文,这对于每个教师的成长进步都有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集体备课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并有利于分享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个人备课。从实际情况来看,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既充分体现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 篇8

关键词:信息环境;教师;集体备课

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集体备课是以传统集体备课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思路、策略和方法。作为集体备课形式的一种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集体备课的定位,丰富了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传统集体备课的信息化,也是对传统集体备课的整合与补充。按照我校课题组的要求,各学科都进行了电子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探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电子集体备课必然会成为备课的新趋势

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一起备课的时间不好选,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网上电子集体备课,就可使您认为大家在任何合适的时间进入,使您无需迈出家门或校门就能参与。

信息化环境下集体备课较传统集体备课,拓展了备课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比如,语文学科文字量大,书写起来费事、费力、费时间,不便于修改,备好的教案更不便于交流。网络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为老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轻松交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老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老师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成长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教”与“研”的共赢。

网络集体备课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是传统集体备课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之间的合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之间的网络集体备课必然会成为备课的新趋势。

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集体备课的管理模式

制订信息化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制度化以后,不仅可以使要求覆盖到每个人、每个学科,更可以保障研究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创新式的各种研究。我校先后制订了《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备课的实施策略》《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备课的要求》《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备课的设计策略》《开县中兴初级中学电子集体备课考核办法》等制度,把信息化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工作之一,纳入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集体备课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制度的约束,解决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保障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

根据语文组总体教学进度安排,做好教师个人备课的分工内容。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集体—个人”。

(1)个人一备:各年级备课组按照规划事先布置教师各自“私下”备课,一人主备,形成个案。他要最后提供该课的初步教学设计、课件、相关资源呈现并传到学科论坛,以供其他教师研习。一备有两个关键:一是,虽然有一人主备,但并不等于其他人可以不备(备与不备在“集体二备”时可以发现);二是,主备人有物化的备课成果呈现,并且上传到学科论坛,教研组长作审核评价。

(2)集体二备:集体备课应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应是“分—总—分”,这样既能发挥集体力量,又能各具特色。形式就多样,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我校是在已备好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其他教师对有问题之处在论坛上指出来,并说明改动的理由,大家共同探讨,看有无必要修改,如有必要,就让主备教师当即做改动。然后,再上传至服务器集体备课相应板块,供全体教师使用。

(3)个体三备:在下载应用前,教师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课件进行再一次备课取舍和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性化教案、课件,再上传至服务器教师个人板块里,以备教研组长检查考核。这个环节的关键点是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2.QQ群在线研讨、网络学科论坛和面对面集中研讨相结合

(1)利用QQ群发送信息和公告:利用QQ群发送信息和公告,可随时交流。QQ群可以多人上线研讨交流,也可以群成员之间私下交流。QQ群比较方便。

(2)教研论坛:借助网络开展交流,集中集体智慧面对教学遇到的现实问题,立足教学实际,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服务,这就是我校创办网上学科论坛的原因。论坛的互动性很好,你可以在论坛这个平台上发帖,也可以回复别人的帖子,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论坛交流不受场地与时间的限制,有时间就可以上来看看。论坛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下载,同時你也可上传资源,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论坛这个平台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可把备课人的备课资料提前放在论坛,供教研组长审核,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课后教学反思。

三、网络集体备课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1.坚持统一,兼顾个性

备课集体化的明显标志是做到六个统一,但“统一”会不会使教学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统一”怎样顾及不同情况的学生?有了统一的教案是否就可以不备课了?……的确,班级有差距、学生能力有高低、教师经验有厚薄、教学风格有差异,如果完全使用统一的教案自然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不等于各自为政、不需要“统一”了,毕竟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老教师的搀扶、指点。所以允许教师在明确统一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多条路径、提出不同方案,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各有侧重、进程不一,这样就既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又能彰显教师的个性和特点,从而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由设计教案为主转到解决问题上来

我们过去往往认为备课就是准备教案,集体备课就是利用大家的力量来设计教案。这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的范围很广,而设计教案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隐性备课最重要。

电子集体备课要紧扣教师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电子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进行教案反思与研究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电子集体备课不仅只是某一固定时间,有问题应及时讨论以解决问题。电子集体备课要想发挥作用,更应让它内化成大家的意识,有问题及时交流。

3.教学案例的完整

教学案例一定要完整,课后把教后反思和改进意见加到教学设计里,上传服务器个人文件夹里的教学反思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要重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地丰富教学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电子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集体备课实践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个人引领和同伴互助两个方面的作用,又要注意在两者间有所侧重,特别要注意促进教师间的平等交流,使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可以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这样,集体备课就从过去的以老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年轻教师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年轻教师的新理念、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这样,集体备课就能真正实现新老教师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上一篇:实习生银行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天府地区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长版)